電離平衡化學教案
時間:2022-11-25 04:21:00
導語:電離平衡化學教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強、弱電解質與結構的關系
使學生理解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的建立和外界條件對電離平衡的影響
使學生初步了解電離平衡常數
能力目標
使學生能夠運用電離平衡理論及其學習方法探究電離平衡知識,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通過設置“討論題”,培養學生的思維的嚴密性和語言表達的條理性和準確性。
利用一些探究性的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
情感目標
使學生樹立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培養學生鉆研精神和科學態度。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強、弱電解質與結構的關系,教材設置該內容的主要目的是復習強、弱電解質概念,進而從化學鍵的角度分析強、弱電解質與結構的關系,加深學生對強、弱電解質概念的理解,為后面進一步學習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打下基礎。強、弱電解質的概念和化學鍵理論,都是以前所學的知識,通過建立兩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系,使學生在物質結構的層次上認識強、弱電解質的概念,溫故而知新,便于學生對強、弱電解質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時,也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結構對物質性質的決定作用。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
第二部分為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包括電離平衡的建立及濃度等外界條件對電離平衡的影響,是本節的重點和本章的核心,是上一章化學平衡知識的拓展和深化,是學習后面的幾節知識的重要基礎。通過該部分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加深對各種平衡體系的共性的認識,并且能夠培養學生遷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由于本節知識具有較強的理論性,比較抽象,為了便于學生的理解,教材中安排了一些插圖和表格,使知識形象、生動,以引起學生興趣,降低學習的難度。本節最后設置的“討論”題,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部分電離平衡常數,是對電離平衡的定量描述。根據K值,可以判斷弱電解質電離程度的大小,比較弱酸、弱堿的相對強弱。對該部分知識的學習可使學生對電離平衡的特征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為下一節水的離子積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還能夠使學生學到對平衡體系進行定量研究的科學方法。
教法建議
指導學生運用歸納、對比的方法,復習強、弱電解質的概念,分析強、弱電解質與化合物分類(酸、堿、鹽)、化合物類型(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和化學鍵類型的關系。使學生能夠正確地區分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為學習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打下良好基礎。
指導學生遷移化學平衡的知識和學習方法學習電離平衡。
可以提出如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1)弱電解質溶于水后不能完全電離的原因是什么?(2)建立電離平衡的條件是什么?(3)電離平衡的特征是什么?(4)改變外界條件對電離平衡會產生怎樣的影響?讓學生聯系化學平衡的學習方法進行分析、討論,獨立尋求答案,獲取知識。使學生認識到化學平衡的原理完全適用于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建立起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學會類比推理的方法。在本節的教學中,不宜采用注入式教學方法,即以教師為中心地灌輸知識,這不僅不能使學生深入理解知識,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探究知識的能力,而且會扼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有條件的學校,應盡可能地使用電教手段,借助電腦動畫,形象直觀地模擬、演示醋酸的電離平衡的建立過程,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電離平衡的建立和特征,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對于電離平衡常數的教學,要重點介紹其意義,使學生學會運用電離平衡常數的大小比較弱酸或弱堿的相對強弱。而不應涉及有關電離平衡常數的計算。這與化學平衡常數的教學思路上完全一致的。
教學設計方案一
第一課時電解質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電解質與非電解質定義與實例。
2.電解質分類: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
3.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的區分方法與實例。
能力目標:
1.通過演示電解質導電實驗,培養學生實驗探索能力。
2.通過區分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培養學生分析判斷能力。
情感目標:
在分析強弱電解質的同時,體會結構和性質的辯證關系。
教學過程
1.基礎知識導學
(1)電解質與非電解質。
在溶液里或熔融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電解質。
插入演示實驗: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實驗。
問題討論:
(1)是非辯論。
①電解質一定是化合物,非電解質一定不是化合物。
②化合物一定是電解質。
③單質是非電解質。
(2)哪些物質是常見電解質?它們結構的特點是什么?
?
是不是電解質?為什么?
、氨氣溶于水都能導電,是電解質嗎?
氯化氫和鹽酸都叫電解質嗎?
(3)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
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強弱與單位體積中能自由移動的離子數目有關,即與自由移動的離子的濃度(非絕對數目)有關。離子濃度大,導電能力強。
討論:試比較0.1L2mol/l鹽酸與2L0.1mol/l鹽酸,哪一種導電能力強?
(4)強電解質與弱電解質的區別(指導閱讀后填表或討論)
強電解質
弱電解質
定義
溶于水后幾乎完全電離的電解質。
溶于水后只有部分電離的電解質。
化合物類型
離子化合物及具有強極性鍵的共
價化合物。
某些具有強極性鍵的共價化合物。
電離過程
不可逆過程,無電離平衡。
可逆過程,具有電離平衡。
電離程度
幾乎100%完全電離。
只有部分電離。
溶液中存在的
微粒
(水分子不計)
只有電離出的陰、陽離子,不存在
電解質分子。
既有電離出的陰、陽離子,又有電解質分子。
實例
絕大多數鹽(包括難溶鹽)
強酸:
強堿:
低價金屬氧化物:
弱酸:
弱堿(、大多數難溶堿如)
電離方程式
2.重點、難點剖析
(1)電解質和非電解質均是指化合物而言,但認為除電解質之外的物質均是非電解質的說法是錯誤的,如單質不屬于非電解質。
(2)電解質與電解質溶液區別:
電解質是純凈物,電解質溶液是混合物。
(3)電解質必須是在水分子的作用或受熱熔化后,化合物本身直接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的化合物,才是電解質,并不是溶于水能導電化合物都是電解質。如等溶于水都能導電,但是非電解質。它們導電的原因是:這些自由移動的離子并非直接電離出來的。
(4)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是由溶液中自由移動的離子濃度決定的,離子濃度大,導電能力強;離子濃度小,導電能力弱。離子濃度大小受電解質的強弱和溶液濃度大小的決定。所以強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不一定強,弱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也不一定弱。
3.思維發展與反饋
把0.01mol純凈的燒堿固體分別投入下列100mL的溶液中,溶液的導電能力有明顯變化的是()
A.0.5mol/L的硫酸B.0.5mol/L的醋酸溶液
C.0.25mol/L的鹽酸D.0.25mol/L的硫酸銅溶液
隨堂練習
1.下列物質:①能導電的是()
②屬于電解質的是()
③屬于非電解質的是()
A.溶液B.
C.液態D.液態
E.蔗糖溶液F.液氨G.氨水H.溶液
I.石墨J.無水乙醇
2.把0.05mol固體分別加入到下列100mL液體中,溶液的導電性基本不變,該液體是()
A.自來水B.0.5mol/L鹽酸
C.0.5mol/L醋酸D.0.5mol/L氨水
3.下表中物質的分類組合完全正確的是()
編號
A
B
C
D
強電解質
弱電解質
非電解質
布置作業
第一課時
P60一、填空題(1)
P61二、選擇題1.2.
P61三、
板書設計
第一課時
一、電解質,非電解質
二、強電解質,弱電解質
表格填空
強電解質
弱電解質
定義
化合物類型與結構
電離過程
電離程度
溶液中存在的微粒
(水分子不計)
實例
電離方程式
探究活動
鈉與飽和溶液反應,描述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并運用電離平衡知識解釋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
將鈉投入到盛有飽和溶液的試管中會產生什么現象呢?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原因
1.將鈉投入到盛有飽和溶液的試管中
2.向試管中加入足量的水
提示:
在高一學過鈉與水的反應,在這時學生能夠準確的描述鈉與水的反應現象。如:立即與水反應,浮在水面,四處游動,發出“嘶嘶”響聲,最的溶成閃亮小球。對于溶解度很小也是學生非常熟悉的知識。因此在總結實驗現象時,一般不存在問題。
本題的重點在現象的解釋上,即用初中學過的溶解平衡與剛學過的電離平衡等知識來解釋產生該現象的原因。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同學進行分組討論、代表發言。
得出鈉與水反應生成的氫氧化鈉極易溶于水,在水中全部電離,以Na+與OH-形式存在。而溶于水后,在水中存在電離平衡:
濃度增大后,電離平衡向左邊移動,濃度減小,所以的量會增加,而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水中,物質的溶解度是一定的,所以會析出沉淀。
- 上一篇:財務管理科長競聘演講稿
- 下一篇: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相關問題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