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1 14:22:0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走出去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視覺藝術教育“走出去”策略的思考
摘要:從視覺藝術的概念、“走出去”戰略的提出談起,探討分析了視覺藝術教育“走出去”的方法、策略,探討了科技、信息時代背景下,中國視覺藝術教育可持續化發展的方法。主張采用校、政、企合作方式推進視覺藝術教育“走出去”;強調將視覺藝術與數字媒體結合起來、采用中外合作辦學方式,通過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使教育方法“走出去”,以促進學生創作國際一流的設計作品,使中國的視覺藝術“走出去”。
關鍵詞:視覺藝術教育;“走出去”;數字媒體;中外合作
辦學視覺藝術是采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塑造可供人觀看的直觀藝術形象的造型語言。其藝術形式既包括二維的平面作品、三維的雕塑、建筑藝術、環境藝術等靜態、固體藝術,也包括動態的影視藝術“、動漫”藝術等綜合性較強的藝術。視覺藝術是眼睛看的到、或用手摸的到的藝術,強調作品的真實性“。走出去”戰略研究是針對我國的國情設定的方針政策。最早在2000年10月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第一次明確提出要實施“走出去”戰略,隨后該戰略滲透、融入到不同的專業文化領域,中國文化“走出去”成為增強中國文化“軟實力”的發展戰略,作為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內容,視覺藝術“走出去”是“中國走出去戰略”發展的重要環節。而“學校教育”成為中國的視覺藝術“走出去”的重要策略與途徑。
1校、政、企聯合使中國傳統視覺藝術教育走出去
視覺藝術教育要立足于民間、立足于中國傳統藝術,使中國傳統視覺藝術、民間藝術走出去。可以采用學校、政府、企業、個人聯合的方式,使中國傳統視覺藝術走出去。政府要加大對傳統藝術、民間藝術教育的扶持力度,從體制、觀念上解除制約文化發展的枷鎖,充分挖掘中國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的發展潛力,提高高等院校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宣傳教育的積極性,讓學生熟悉、了解、并能傳承中國的傳統藝術、民間藝術,讓中國傳統藝術、民間視覺藝術在國際競爭中充分釋放能量。比如:中國傳統手工藝品藁城宮燈是中國民間藝術“走出去”的典型代表,它經過現代工藝改良發展而形成現代化規模,以造型優美、易于保存等特點馳名中外。然后,也有許多特色的中國傳統民間藝術正在日益消失。如隨著機械化發展,農村玉米、小麥都采用聯合收割方式,玉米皮、小麥秸被機器打碎、破壞,某種程度上影響著中國民間視覺藝術草編藝術的傳承。相關政府部門可以通過對該類民間藝術的扶持力度,加大資金投入,從而使更多百姓愿意收集這些生態素材,進行藝術創作,政府通過與高校、農村地區的群眾合作,使中國傳統文化得以傳承。校方可以和政府一道深入民間藝術濃厚的區域進行考察、學習、實踐,來加強學生對民間視覺藝術的意識,激發學生對中國特色民間藝術學習的熱情,促進中國特色的視覺藝術走向世界。教育單位可以放開學校教師的用人條件,聘請民間藝人走入學校,進行傳統文化的弘揚。視覺藝術課堂融入傳統文化內容,開設傳統文化、傳統藝術與實際應用對接的專業課程。把具有民族特色的企業、專家請進校園,為視覺藝術注入新血液。另外,視覺藝術教育要走向市場,通過校企合作,與企業零距離對接,讓視覺藝術學生直觀的、從三維角度來理解視覺藝術,視覺藝術教育通過實戰課題設計項目來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以而促進中國視覺藝術教育水平的整體提高。
2藝術與數字媒體技術的融合教育
中國文學“走出去”再思考
摘要:中國文學‚走出去‛的期盼與夢想如何順利而真正地得以實現,不只是文學界必須考慮的問題,更是翻譯界無法繞開的難題。因而,中國文學的譯介應當被賦予根本性、保障性的地位,它是推動和引領中國文學‚走出去‛的鋪路石與牽引力。作為中國文學中堅力量的‚文學豫軍‛,更應該以積極的姿態、激昂的斗志和實際的行動共同參與中國文學‚走出去‛的新時代海外之旅。如何改變‚文學豫軍‛海外譯介的現狀,以及加快中原文學‚走出去‛和‚再進軍‛的步伐,需要以文學翻譯為切入點和發力點,綜合各方力量,利用各種條件合力推動‚文學豫軍‛作品譯介快步走、上臺階、上檔次,為新時代中國文學‚走出去‛發揮河南作用,做出中原貢獻。
關鍵詞:中國文學‚走出去‛;文學豫軍;文學翻譯;新時代
中國文學“走出去”戰略實施以來,文學跨出國門“走出去”系列工程成效漸顯。21世紀以降,在全球化步伐不斷加快和中國綜合國力持續提升的時代背景下,中國文化走向國際、融入世界的需求越發強烈,呼聲越發響亮。與此同時,西方世界希望全面而深入了解中國的愿望愈發強烈、態度愈發誠懇。既然國家層面有“中國夢”,那么文化層面有“文學夢”不失為促進文化交流、借鑒、融合的有效途徑,并可進而借其推動新時代中國文學“走出去”戰略的深化和工程的擴大。中國文學“走出去”的期盼與夢想如何順利而真正地得以實現,不只是文學界必須考慮的問題,更是翻譯界無法繞開的難題。在此意義上,中國文學的譯介應當被賦予根本性、保障性的地位,因為它是推動和引領中國文學“走出去”的鋪路石與牽引力。中國文學“走出去”不應當停留在愿望、夢想、呼吁和批判的層面上,相反要多對比、多思考、多創新,要用真真切切的行為和實實在在的努力向世界各國推介中國文學,證明中國文學。不可否認的是,從目前中國文學譯出的數量、質量及其海外傳播度、接受度來看,中國文學的“走出去”之路并非一帆風順,甚至困難重重。究其原因,排除文化的差異、西方的偏見和商業的顧慮等因素,作家的姿態、作品的風格和譯介的模式與效果同樣不可忽視。這從“文學豫軍”作品的海外譯介與傳播現狀便可見一斑。中原文學歷史悠遠,文脈深厚,更擁有所謂“中原崛起看文化,中原文化看文學”之美譽與地位。但是,“文學豫軍”的“走出去”之行可謂長路漫漫。所以,作為中國文學中堅力量之一的“文學豫軍”,更應該以積極的姿態、激昂的斗志和實際的行動共同參與中國文學“走出去”的新時代海外之旅。
一、差異與共存
中國文學“走出去”的起點與基點都在中國,它先天地帶有明顯的本土化與民族化特征。既然如此,在“走出去”之前先開展自我對照、自我反思與自我批評就顯得非常必要。先拋開中國文學在海外的讀者面與接受度不談,它在國內擁有的讀者群有多大,傳播面有多廣,接受度有多深呢?事實證明,中國文學在國內受到的關注、得到的認可和獲得的地位并沒有我們想象得那么好。“當下的中國讀者對于自己的本土文學開始抱持一種‘不以為然’的漠視態度。”[1]今日之青年,尤其是大學生關注和喜歡的多是網絡、言情和武俠等所謂的快餐式暢銷文學作品,他們中間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或認真讀過魯迅、沈從文、莫言、賈平凹、陳忠實、閻連科、余華、王安憶、蘇童、周大新、李佩甫、劉震云和畢飛宇等現當代知名作家的作品?青年讀者舍近求遠、崇洋媚外,殊不知中國文學本應是世界文學的重要構成與主要力量,這是中國文學質量之所在,也是中國文學“走出去”之所為。雖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曾經在國內文學界、翻譯界以及本土讀者群中掀起閱讀和翻譯中國文學的小高潮,但中國作家及其作品所面向的更多是學術圈內的專家、教授和研究人員。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中國在21世紀進入全方位、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之后,文學交流與譯介整體上由過去以外國文學譯入為主轉變為外國文學譯入與中國文學譯出共存的局面。過去為了學習與發展,我們把外國文學“請進來”;現在為了復興與夢想,我們把本土文學“送出去”。這一“請”一“送”,雖然看似只是字里行間的微妙變化,卻承載著中華文化復興與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光榮使命與偉大夢想。盡管走向世界的道路依然坎坷,夢想實現的時間尤需期待,但是中華文化的再度輝煌正如其作為世界文明發祥地的地位一樣具有歷史必然性。中國文學“走出去”可供選擇的路徑很多,可以是政府主導的外推工程,也可以是國外機構的主動引入,更可以是民間力量的自發行為。無論哪種模式,都已經或正在為中國文學“走出去”貢獻巨大力量。盡管“走出去”之路并不平坦,總是不斷出現一些未曾想到卻又意料之中的困境與尷尬,但“走出去”的道路總歸是越多越好。因此,“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孤芳自賞、自得其樂,最終使現當代文學‘走出去’步履維艱。”[2]“譯出去”“走出去”簡單,“走進去”“留下來”卻相當困難,因為中西方在文化、政治、審美、藝術和地緣等諸多方面的確存在巨大的差異。盡管隨著中國國際地位與世界影響力的持續攀升,近年來中國文學被翻譯為日語、英語、法語、俄語、德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韓語等語言的數量增加非常明顯,并伴有質量的一定提升。但需要指出的是,在這些眾多被譯出的文學作品中,古典小說與國學典籍在關注度、讀者面和接受度上均占有較為明顯的優勢,而中國現當代文學與之相比則處于相對邊緣化的位置。就目前的情況而言,與外國文學的大批量譯入相比,中國文學譯出所取得的成績是不容樂觀的。所以,中國文學“走出去”任重而道遠,“需要更廣泛的推介,來回應世界對中國的日益關注”[3]。歌德在19世紀早期就曾預言屬于全世界的文學時代即將到來。文學不分國界,它既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否則文學的世界必是小格局、小情調,文學的道路必然越走越窄。任何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必定兼具民族性和世界性:民族性代表異域性、差異性與個體性,它是文學作品展示自我、吸引讀者的有力武器;世界性代表普遍性、共同性與整體性,它是文學作品持續生存、成為經典的秘密法寶。只有民族性可以承載世界性之豐盈、博大,世界性可以包容民族性之異質、厚重,文學作品才能夠成為跨越時空、直抵心靈的精神食糧。除了作品本身應當呈現的大格局、大情懷與全球視野以外,翻譯發揮的橋梁作用同樣不可或缺。莫言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坦言,他之所以有幸獲獎與其代表性作品被譯成多種語言尤其是英文和瑞典文關系密切。事實上,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文學成就與莫言不相上下,甚至高于莫言的作家并不在少數,如林語堂、老舍、巴金、沈從文、錢鐘書等,只不過他們缺乏莫言的天時地利人和。莫言現象再次表明,翻譯在世界文學圈所扮演的角色不可小視,所擁有的地位不可撼動。翻譯在推動中國文學進入世界文學的過程中作用明顯、效果可見,離開翻譯,中國文學便無法真正做到與世界文學的接軌、比較、借鑒、融合。當代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說:“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文學作品的譯介和交流對于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這一點,正在成為越來越多文學人的共識。在世界仍然被各種政治的、文化的偏見所分隔的時候,當一種文化企圖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于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時候,是文學讓萬里之外的異國民眾意識到,原來生活在遠方的這些人們,和他們有著相通的喜怒哀樂,有著人類共同的正直與善良;文學也會使他們認識一個國家獨特的文化和傳統,這個國家的人民對生活有自己的理解和安排。從這個意義上說,文學和文學翻譯都是通向一個和諧世界的重要橋梁,因為這兩者的創造與合作能使如此不同的人們心靈相通,并共享精神的盛宴。”[4]鐵凝此番話指出了翻譯對文學推介的重要作用。但是,西方社會尤其是美英等國家,對待中國文學的態度與立場依然存在明顯的偏見,他們始終不愿意放棄自我高高在上的姿態和無與倫比的優越感。實際上,這是西方社會心胸狹隘、格局狹窄的表現,他們不肯面對當下之現實,不愿正視中國文化和中國文學的崛起,缺乏國際視野與全球意識,自欺欺人地沉浸于以自我為中心的優越意識之中而難以自拔,并強行分隔文學的民族性與世界性,表現出在文學上的自負與排他,看不到文學日趨明顯的全球化趨勢與世界性價值。種種因素共同造成中國文學譯介進程緩慢以及中國文學譯出作品的流通與接受受限。盡管中國已經成長為頗具世界影響力的經濟大國,但與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文化強國相比,中國邁向文化大國乃至文化強國的路途依舊艱辛。所以,我們從國家層面提出了復興中華傳統文化和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戰略。在此時代背景下,中國文學掀起了“走出去”的熱潮,并為傳播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做出文學方面的貢獻,可現實情況依然不容樂觀,整個西方社會缺乏對中國文學的理解,他們對中國文學這一概念只有非常模糊的想象,甚至壓根就是一片空白,“在美國提到中國作家,連美國知識分子可能只知道高行健和莫言而已”[5]。西方人對中國文學的陌生和中國人對西方文學的熟知形成鮮明對比,這種尷尬的反差與現實的落差不得不讓我們再次反思中國文學應該如何“走出去”。或許拉美文學的成功經驗可以為我們提供些許借鑒,但是中國文學與拉美文學畢竟不同,照搬挪用拉美文學之道路恐怕也不一定可取可行。根本上講,中國的文學道路還是要體現中國特色,凸顯中國經驗,力爭以中國作風與中國氣派面對世界。不論問題出在西方社會那里,或是出在譯介者的身上,抑或是出在作家身上,中國文學想要邁出國門、走向世界,終是要回到中國文學自身這一原點與基點上來。俗話說得好,“打鐵還需自身硬”,沒有優秀的作品,沒有典型的民族風格,沒有廣闊的國際視野,中國文學很難被他國了解和接受,只能繼續“跑龍套、當群演、做配角”,又何談與各國文學同發展、共繁榮。文學作品的好與壞,不是看它是用哪一種語言創作的,也不是看它講述的是哪個國家或地區的故事,更不是看它用什么樣的獨特技巧敘事,而是看它是否看到人性的真善美,是否聽到生命美妙絕倫的音符,是否寫出人類共同的命運。因而,文學譯介絕不可以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千萬不可將自我的民族性淹沒于世界性之中,而是要在世界性中堅守自我的根性與靈魂,在民族性中突破自我的短板與局限,從而真正實現中國文學譯介作品在世界文學之林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這其中,“文學豫軍”及其作品譯介在某種程度上可謂“獨秀一枝”,盡管它尚不艷麗。
二、堅守與突破
中企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最佳途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進程日益加快的今天,我國中小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不僅有必要,而且具有緊迫性。而建立戰略聯盟是我國中小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的現實最佳選擇途徑。并探討了如何建立戰略聯盟以提高我國中小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關鍵詞中小企業戰略聯盟國際化經營
我國中小企業在實施“走出去”戰略過程中將面臨著許多難題,特別是在同一些發達國家先進企業的競爭中,無論是在資金、技術、人才還是在管理等方面都處于下風。而同世界上相關企業結成戰略聯盟,由此實現“走出去”戰略是最佳的選擇。
1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意義
1.1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必要性
(1)實施“走出去”戰略,是促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需要。我國應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揮比較優勢,推動有條件的企業以成熟技術和設備開展對外投資合作,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同時有利于我國集中力量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
國漫電影“走出去”字幕翻譯分析
摘要:動漫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化形式,已經成為各國傳播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國漫《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中國傳統文化故事為藍本,對人物形象和故事劇情進行顛覆性改編,現已升至中國影史票房榜第二位,并成功走出國門。本文將從文化翻譯觀視角研究《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字幕翻譯,剖析源語和目標語文化環境的不同,依據文化翻譯理論分析字幕翻譯,促進國漫電影“走出去”。
關鍵詞:文化翻譯;國漫電影;字幕翻譯;哪吒之魔童降世
一、引言
2019年,一部國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屢屢刷新票房紀錄,時至8月31日,已經超越《流浪地球》,升至中國影史票房榜第二位,并登頂2019年度內地票房冠軍。《哪吒》用票房與口碑向世界證明:擁有五千年中華文化作為創意源泉,國漫產業終有一天會像哪吒一樣“逆天改命”,榮耀歸來。然而,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在一項名為“中國電影文化的國際研究傳播”的數據調研表明:不僅僅是“文化差異”因素,字幕翻譯成為外國觀眾觀看中國電影的最主要障礙。因此,本文將從文化翻譯視角研究探討《哪吒》海外版字幕翻譯,把握《哪吒》的主體性和民族特性,讓國漫電影真正“走出去”。
二、文化翻譯觀及字幕翻譯
20世紀80年代起,翻譯學研究出現一種“文化轉向論”。作為文化翻譯學派的倡導者、英國學者蘇珊•巴斯奈特(SusanBassnett)認為:“翻譯不是純粹的語言行為,更涉及語言所處的文化系統。”因此,翻譯作為一種文化交流活動,包括文化內部與文化之間的交流。她在與勒夫菲爾(AndreLefevere)合編的《翻譯、歷史與文化》一書中提出:“在翻譯的過程中,文化應該被看作基本的翻譯單位,不能僵化在文本層面;翻譯不是簡單解碼和再編碼的過程而是一種交際行為;對翻譯的理解不應該局限于譯者對源語的描述,翻譯更應該體現出其在目標語文化中的功能對等;不同的歷史時期的翻譯有不同的原則和規范,但這些原則和規范都是為了滿足不同的需要。”由于電影是一種文化傳播行為,電影翻譯既有語言維度,也包括文化維度,這就使得影片的字幕翻譯變得尤為重要。我們通常所講的字幕翻譯指的是語際字幕(inter-lingualsubtitle),即在保留影視原聲的情況下將源語譯為目的語疊印在屏幕下方的文字。正如Nedergaard-Larsen,Birgit所說,“字幕翻譯是一種特殊的語言轉換類型:原聲口語的濃縮書面譯文。”但是,字幕一現即逝,不像書本上的文字,可供讀者前后參照。哪吒作為神話故事和傳統動畫電影的知名人物,字幕翻譯過程中面對的文化因素較難把握,因此巴斯奈特從文化翻譯角度闡述的這種新的翻譯理論,對于指導字幕翻譯具有重要意義。
讓青春走出去講演詞
青春是一首,永不言敗的歌;青春是一條,永不停息的河流;青春是一座知識的寶塔,灑下千千萬萬青年的汗水;青春是一棵正在茁壯成長的樹,備受風吹雨淋的考驗。“為創建百年油田而奮斗終生”,這是我們每一個油田人都要去為之拼搏的使命,作為一名在油田崗位上工作的青年人來說,我感到無比的自豪,因為我知道,當我踏入油田企業的那一刻起,我的責任,我的使命,都將與油田緊密的連接起來。
年前,鐵人王進喜一句“寧可少活年,拼命也要打下大油田”的豪言壯語,感動、激勵了幾代人,可那時候外界一定會認為我們所說的這句話,只是一句豪言壯語而已,但是我們的老油田們,卻是用他們的行動來證明著這一切,當我們年輕的共和國經濟建設急需石油的時候,以王進喜為代表的一批“大慶石油人”憑借著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開發建設了當時全中國最大的油田,從此大慶油田為國家源源不斷地輸送著石油,結束了中國人依賴洋油的日子。
今天,國內外依舊注視著我們大慶油田,這個帶來無數榮譽的油田,這些榮譽是我們老一輩的,是永遠不會被忘記的,并且是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所繼承弘揚的!因為我們知道,在這光榮的背后,是你們,在那艱苦的歲月里,在那艱苦的環境中,不懈的堅持,沒有絲毫的怨言,用生命,用鮮血,用一生的青春所換來的!我的長輩們,你們是我們年輕人的楷模,是我們年輕人學習奮斗的榜樣!
可以說作為一名變電值班員,我感到無比的驕傲,可是我曾經也有過困擾,記得剛來變電所的時候,身邊的一切都是陌生的。看著這些帶電的家伙心里還不免有些恐懼。可是在我聽過師傅和同事們的講述之后,我的思想發生了轉變。
從他們的講述中:
我知道了,變電工人的成長歷程。
中國企業“走出去”趨勢——跨國并購
摘要要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入世后市場開放的新形勢,中國必須在更廣泛的領域、更高層次上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必須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這是應對全球化和技術進步的挑戰,分享全球市場開放和知識積累的需要,是解決經濟發展與資源短缺矛盾的需要。現階段,中國企業在“走出去”方面應有新作為,尤其是在國內短缺資源的跨國開發利用和高新技術產業的國際化合作等方面。
關鍵詞跨國并購資源短缺核心競爭力
跨國并購是企業擴展的重要形式,也是近年來國際直接投資的最主要形式之一。中國企業跨國并購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如今已成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重要方式。國家商務部不久前披露,目前有3萬多家“走出去”的中國企業,遍布149個國家和地區,投資重點逐漸從港澳地區及北美轉移到亞太、非洲和拉丁美洲等發展中國家;一部分優勢企業正發展成集境內外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大型跨國企業,一批境外研發中心、工業產業集聚區逐漸建立;《福布斯》和《財富》的最新排名均顯示,2005年有15家中國企業躋身世界500強。
這些境外投資項目不僅為我國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還在利用國外資源、資金技術、信息和管理經驗方面取得了積極的成果。首先,經濟發展與資源短缺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面臨的嚴峻形勢,分享國外資源以確保國內經濟的穩定發展,已成為中國全球資源戰略的必然選擇。第二,我國企業在技術水平上與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存在較大差距,大多數企業都未能掌握本行業的核心技術。大多數企業家和學者認為,過去我們的跨國經營之所以處于全球產業鏈下游,源于缺乏獨立自主研發能力,實際上以技術引進、并購來獲取關鍵技術并快速提高技術和商業競爭力也屬于自主創新的范疇。過去我國引進的都是國外早已成熟甚至過時的技術或設備,這雖然有效地幫助我們形成了一定的制造能力和技術水平,卻很少給中國企業帶來持續性的競爭優勢,以至我們一直跟在別人后面追趕。而通過企業并購卻可以在很短時間為企業取得戰略競爭地位的核心技術,實現質的飛躍。
1跨國并購對于提升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分析
并購的核心要素在于市場支配能力和獲得壟斷地位。對企業的成長而言,單靠自身的積累是非常緩慢的,必須借助于并購重組這一外生擴展形式。近代以來,全球相繼發生了5次大的企業并購浪潮,每次并購浪潮都產生一批巨型公司,我國企業有必要而且完全有可能通過并購重組,迅速帶動規模和效率的提升。
實施走出去戰略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門,市直各單位:
為推動實施“走出去”戰略,促進我市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的全面發展,增強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能力。根據國家、省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對經批準進行境外投資,對外勞務合作和對外承包工程項目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本市企業,給予專門扶持和獎勵。現將有關政策通知如下:
一、著力推進境外投資設點,鼓勵帶動出口
(一)本市企業開展境外投資,在取得境外投資許可證或批件的當年,給予一次性補貼2萬元人民幣;企業到境外投資設立開發資源性(礦產、森林等)企業的,再給予一次性補貼2萬元人民幣。
(二)本市企業以全部設備等實物折價,到境外投資設立生產型企業,投資額在200萬美元及以上并在當年帶動出口200萬美元及以上的,給予一次性獎勵2萬元人民幣。企業到境外投資設立以帶動出口為目的的境外加工貿易生產型企業,投資額在50萬美元以下的(包括實物折價投資,下同),給予一次性獎勵1萬元人民幣;50萬美元及以上,100萬美元以下的,給予一次性獎勵2萬元人民幣;100萬美元及以上,200萬美元以下的,給予一次性獎勵4萬元人民幣;200萬美元及以上的,給予一次性獎勵6萬元人民幣。
(三)本市企業到境外設立的企業從批準之日起一年內,帶動本地商品出口200萬美元及以上的(以海關數為準,下同),給予一次性獎勵2萬元人民幣;400萬美元及以上的,給予一次性獎勵3萬元人民幣;600萬美元及以上的,給予一次性獎勵4萬元人民幣。歷年批準的本市企業到境外設立的企業,當年帶動本地商品出口1000萬美元及以上的,給予一次性獎勵6萬元人民幣;2000萬美元及以上的,給予一次性獎勵8萬元人民幣;3000萬美元及以上的,給予一次性獎勵10萬元人民幣。
挖掘競爭情報保障國企走出去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引言;中國企業跨國并購的動機;中國企業跨國并購成敗得失;中國企業跨國并購中的競爭情報需求;企業并購不同階段的競爭情報保障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強化自己的市場地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優化資源配置、通過跨國并購取得產業發展上的協同效應、跨國并購可以通過“借殼”后立竿見影地取得市場份額、跨國并購使得先進技術、管理經驗、生產程序、制度文化具有了更大的發展潛力、并購經驗教訓、中國企業跨國并購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企業競爭情報需求內容、競爭情報需求的特點、競爭情報需求的類別、企業并購準備階段的競爭情報保障、企業并購目標搜尋和選擇階段的競爭情報保障、企業并購目標審查和資產評估階段的競爭情報保障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從競爭情報的角度分析了中國企業跨國并購中的成敗得失,挖掘跨國并購行為中的情報需求,弄清競爭情報該如何為跨國并購行為發揮應有的保障作用,讓中國企業成功實現“走出去”的目標。
關鍵詞:中國企業;跨國并購;競爭情報;競爭策略
1引言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的許多企業為了謀求自身的發展,不得不采取“走出去”這種國際資本運動主要形式的戰略,以強化自己的市場地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優化資源配置。特別是2001年底中國正式成為WTO成員后,這一戰略被廣泛仿效。事實證明:這種“走出去”戰略的成功率僅為30%左右,大多數企業都沒能完成它們當初的跨國并購夢想。
筆者在分析了中國企業跨國并購成敗得失的基礎上,挖掘跨國并購行為中的情報需求,回答了競爭情報該如何為跨國并購行為發揮應有的保障作用。
零售企業走出去戰略分析論文
內容摘要:零售商業企業“走出去”是時展的必然要求,零售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既是應對入世沖擊的戰略選擇,也是拓展自身生存的必然選擇。為此,零售商業企業要立足長遠、面向全球,科學制定、靈活實施“走出去”戰略。
關鍵詞:零售企業“走出去”戰略國際競爭
零售商業企業“走出去”戰略內涵
零售商業企業“走出去”戰略指的是使我國零售企業的經營要素以及企業本身走向國際市場,到國外去投資開店,去開展競爭與合作,又稱跨國經營戰略和全球化經營戰略。一般而言,零售商業企業“走出去”戰略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商品輸出,是指貨物、服務的輸出,即商品和服務的國際貿易。第二個層次是資本輸出,是指對外直接投資,即采取參股、控股、獨資等形式到海外投資開店。如果海外投資達到了一定的規模(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擁有企業),這家零售企業就變成了商業跨國公司。第三個層次是品牌輸出,主要是指品牌授權經營,這是“走出去”戰略的最高層次。
零售商業企業“走出去”的緊迫性
“走出去”是經濟全球化的內在要求
省走出去促進工作情況及特點匯報
2010年我省“走出去”各項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直各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在全省商務戰線同志們的共同努力下,經受住了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各項工作都保持了良性發展的態勢,部分工作實現超常規發展。
(一)對外投資快速發展,實際發生額名列全國首位。2010年,我省新核準境外投資企業94家,合同投資總額53.43億美元,同比增長約10倍,其中,中方合同投資額11.93億美元,同比增長約5倍,超過歷年對外投資中方合同投資額的總和;對外投資實際發生額10.16億美元,同比增長約1.2倍,位居全國首位。一是跨國并購成為對外投資的新亮點。我省大型優勢國有企業及民營企業積極把握金融危機中并購成本下降的歷史性機遇,以獲取國外資源、技術和市場為主要目標,在跨國并購中頻頻出手,共發生6起并購,合計中方合同投資額達9.9億美元,占同年度全省境外投資總額的83%。投資目的國主要為澳大利亞、加拿大、意大利、德國、荷蘭、英國等。如華菱集團以8.23億美元收購澳洲FMG公司17.34%的股份,并購后華菱集團成為FMG的第二大股東。此次并購行為是湖南迄今最大的并購項目,也是我國去年第二大并購項目。通過并購,解決了長期困擾華菱集團的鐵礦石資源供應問題。株洲南車時代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收購加拿大上市公司DynexPower公司75%的股權項目,并購后,時代電氣在功率半導體器件的實力得到明顯加強,也進一步提升了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產品國際市場占有率。二是投資領域不斷擴大,資源開發成為我省對外投資的支柱領域。2009年,我省新核準境外企業分布在澳大利亞、老撾、越南、泰國、香港、美國、加拿大、新加坡、韓國、荷蘭等22個國家(地區)。投資領域主要為資源開發、加工制造、服務貿易、醫療保健、建筑建材等,其中資源開發類境外投資合同投資總額為51.09億美元,中方合同投資額為9.76億美元,分別占全省總額的96%和82%,成為我省境外投資的支柱性領域。三是民營企業成為對外投資的重要力量。在國家鼓勵“走出去”的政策感召下,我省中小型民營企業積極“走出去”投資興業。2009年,我省新核準民營對外投資企業83家,占全省新核準企業數的88%,中方合同投資額達1.5億美元,占總額的13%。截止2009年底,全省由民營企業投資設立的境外企業有265家,合同投資總額7.49億美元,中方合同投資額6.3億美元,分別占全省總額的88%、11%和30%。三一集團在德國、香港、印度、英國、美國、新加坡、俄羅斯、西班牙、卡塔爾、約旦、南非、巴西等16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制造基地、售后服務基地和投資公司。以邵東民營企業為代表的中小企業在老撾、泰國、越南、緬甸等東盟國家投資興業,抱團發展,創辦了幾百家企業,并在老撾、泰國先后成立了湖南商會,在泰國設立了我省首個境外工業園區,帶動當地產品和大批勞動力走出國門。
(二)對外承包工程受金融危機影響出現萎縮,但對新興市場開拓能力不斷增強。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和去年中南勘察設計院特大型項目拉高基數的影響,2010年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出現了較大幅度下滑,營業額也出現小幅下降。全年新簽項目45個,合同額6.33億美元,同比下降59%,完成營業額5.48億美元,同比下降5%,但仍然有不少創新之處。一是市場布局更趨合理。2009年我省新簽的45個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分布在非洲、亞洲、歐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的27個國家和地區。在我省傳統承包工程市場非洲、東盟出現萎縮的情況下,我省對歐洲、大洋洲等發達國家市場開拓取得不俗成績,新簽項目達13個。雖然項目合同額不大,但說明我省企業近年拓展發達國家市場邁出了可喜的一步。二是一批設計院所異軍突起。2009年,我省一批設計院所在國際承包工程市場嶄露頭角,承擔國際項目的能力增強。如中南勘察設計院、中冶長天、湖南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湖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總院等。湖南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除在老撾簽下近1億美元的大單外,在伊朗首都德黑蘭環城高速公路8億多美元的項目談判進入最后階段,還在跟蹤跨馬六甲海峽大橋項目。三是對外承包工程方式不斷創新,開始嘗試帶資承包。通過在國際承包工程市場上的鍛煉,我省一些有實力的企業2009年開始嘗試帶資承包,以擴大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如湖南省建工集團在非洲加納承接的一億美元的農網改造BOT項目,就是由加納政府擔保、中國銀行貸款的項目。湖南省水利水電設計研究總院在緬甸跟蹤一個水電站BOT項目,也已進入談判掃尾階段。
(三)對外勞務穩步發展,勞務結構得到改善。2010年全省對外勞務合作累計完成營業額5.31億美元,同比增長11%;當年外派勞務3.27萬人,同比增長37%;月末在外4.1萬人,同比增長6%。一是勞務合作市場仍以非洲和亞洲為主。2009年新簽對外勞務合作項目分布在亞洲、非洲、歐洲、北美洲、大洋洲的40個國家和地區。亞洲、非洲仍為我省勞務輸出的主要目的地,分別輸出勞務人員23424人和8246人,占全省總額的72%和25%。二是勞務結構有所改善,加工制造業成為我省外派勞務的主要行業。去年以來,我省進一步加大勞務結構調整力度,外派勞務結構由過去的建筑、紡織等低層次勞務為主逐步向加工制造、海員、工廠管理、護師等高層次勞務發展。加工制造類派出1.8萬人,占總額的53%。株洲市積極發揮國有企業集中、技術人才多的優勢,通過株洲基地縣和中國南方航空動力機械公司、株洲冶煉集團有限公司、株洲硬質合金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南車集團株洲車輛廠、田心機車廠等國有大型企業合作,外派技能型勞務人員達700余人,使外派勞務結構實現了質的提高。三是外派勞務基地縣和培訓基地建設加強。目前,全省外派勞務基地縣達到21個,外派勞務培訓基地達52個,衡陽、湘鄉獲批國家行業外派勞務基地縣,湘北女子學校成為國家外派勞務培訓基地。當年派出人數達1000人以上的基地縣和培訓基地達4個,500人以上的14個,涌現出株洲縣、邵陽縣、湘鄉縣、平江縣、祁陽縣、瀏陽縣等一批外派勞務大縣強縣。
(四)依托優勢,突出重點,對外援助工作取得新進展。一是援外經營主體和領域不斷擴大。2010年,我廳進一步加大了援外項目的爭取力度,以舉辦中國雜交水稻技術對外合作部長級論壇為契機,依托我省農業技術、醫療衛生、建筑、工程機械等方面優勢,積極參與國家援外項目建設。承擔援外工程項目3個,爭取援外設計標12個;承辦各類援外培訓班7期,培訓來自亞洲、非洲、拉美等30多個國家官員和技術人員近200多人;山河智能等三家企業分別獲得援外物資資質和援外成套工程資質;隆平高科榮獲全國首個由商務部直接授牌的“中國雜交水稻援外培訓基地”。二是援非農業技術示范中心項目進展順利。我省隆平高科、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分別承擔了援利比里亞“農業技術示范中心”項目和援馬達加斯加“雜交水稻示范中心”項目建設。目前兩個項目正按照計劃有序推進,進展順利,我們將力爭建成我國援非農業示范中心最好的項目之一。
(五)成功舉辦了中國雜交水稻技術對外合作部長級論壇。為充分發揮我省雜交水稻技術優勢,促進雜交水稻技術走出國門,并推進援外工作。我處積極爭取商務部支持,于9月10日-12日,牽頭舉辦了中國雜交水稻技術對外合作部長級論壇,來自非洲、東盟等18國部長級官員,有關國家駐華使節,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等國際組織官員,商務部等有關部委領導,國內外農業及水稻研究專家,相關機構及國內外企業代表等近300人參加了會議。這次論壇的舉辦進一步展示了我省雜交水稻技術對外合作的成果,為推動我省雜交水稻技術走向世界和開展國際間農業合作搭建了很好的平臺,同時加深了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傳統友誼。論壇獲得商務部、省領導和參會各國代表及專家的普遍好評,東帝汶的部長專門給陳德銘部長和省長、甘霖副省長發來感謝信。這次論壇的舉辦進一步拓寬了湖南和商務部相關司局的工作渠道,增進了國家有關部委對湖南援外工作的了解,促進了援外各項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