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8 09:30:2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中山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孫中山的社會主義思想
[摘要]作為二十世紀站在時代前列的第一位偉大人物,孫中山對社會主義進行了一系列的評述,并大力主張和倡導社會主義,這為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起到了重大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孫中山社會主義思想
早在十九世紀末,孫中山第一個提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始終不渝繼承孫中山偉大事業的中國共產黨人將在二十一世紀中葉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無數革命先烈和多少仁人志士為之犧牲、不懈奮斗的祈盼和夢想。孫中山的偉大思想無疑是照耀中華民族沖破漫長專制和黑暗的第一縷陽光。就明確說過,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都要繼承。作為二十世紀站在時代前列的第一位偉大人物,孫中山的偉大思想顯然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汲取。孫中山的社會主義思想,就對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深刻的啟迪。
在十月革命前,孫中山就以寬廣的眼界觀察世界,深刻把握世界文明進步的歷史潮流,一再高度評價馬克思主義,表示要實行社會主義。1912年,他發表題為《社會革命說》的演說,宣稱“今吾國之革命,乃為國利民福革命。擁護國利民福者,實社會主義,故欲鞏固國利民福,不可不注重社會問題?!盵1]同年10月14日至16日,孫中山在上海中國社會黨總部發表《社會主義之發生與派別》的演講,更是盛贊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正是因為在孫中山這樣一位具有重大影響的政治領袖的極力倡導下,社會主義思潮開始在中國廣為傳播,為中國的思想理論界注入新鮮血液,從而為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準備了充分的思想認識條件。
孫中山認識到“中國數千年來都是君主專制政體,這種政體,不是平等自由的國民所堪受的?!盵2]為之,他提出“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眾生謀幸福,因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富人專利,故要社會革命。”[3]辛亥革命后,孫中山一度認為以民族主義、民權主義為中心內容的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已經完成,今后應大力開展以民生主義為重點的社會革命。這也是孫中山多次論及和大力稱頌社會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因。
孫中山認為,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是民生主義的歸宿。1919年孫中山在《論三民主義》一文中,詳細闡述了民生主義的內涵。孫中山痛感“為資本家者,只知機器之為利,而不恤社會之被害也”,中國之行民生主義,即所以“消弭社會革命于未然也。”[4]故“民生主義者,即社會主義也。”[5]1924年1月,孫中山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關于民生主義之說明》,針對黨內外一些人把民生主義與社會主義對立起來的傾向,他指出:“本黨既服從民生主義,則所謂‘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與‘集產主義’,均包括其中”[6],本黨同志于此便可十分了解“共產主義與民生主義毫無沖突,不過范圍有大小耳?!盵7]1924年8月,孫中山在演講中說:“我現在就是用民生二字,來講外國近百十年來所發生的一個最大問題,這個問題就是社會問題,故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又名共產主義,即是大同主義”。[8]孫中山說,我們的民生主義,“目的就是要把社會上的財源弄到平均。所以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也就是共產主義,不過辦法各有不同?!盵9]孫中山認為,推翻滿清政府,民族主義已達,改良專制政治,民權主義已伸,“至于民生主義,非以社會主義行之,不能完全?!蔽覀儭皩嵭忻裆髁x,而以社會主義為歸宿,俾全國之人,無一貧者,同享安樂之幸福,則仆之素志也?!盵10]
孫中山全傳讀后感范文
當每次翻開這本書時,我就會想起歷史課本上所講的:孫中山,近代民主革命家,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帝制”。中國人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我就不由得在心中對這位偉人產生無比的尊敬。孫中山先生從小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少年時期便漂泊海外,但這并沒有消磨他的意志,反而使他接觸了更多的新知識、新思想,胸中燃燒著不息的改革熱情,為他走上革命道路鋪就了堅實的道路。孫中山先生傳奇的一生是我們永遠學習的目標和不竭的動力。
從書中我了解到孫中山先生出生貧苦,他幼年時已對農民的痛苦境遇和要求,有著較深刻的了解與切身感受,使他后來對廣大受壓迫農民的苦難深表同情,認為“中國農民的生活不該長此這樣困苦下去。中國的兒童應該有鞋穿,有米飯吃。”我對此印象十分深刻,他從小就有這種憂國憂民的思想和遠大的報復,值得我們后輩永遠的學習,在現在這種國際形勢十分復雜和嚴峻的時刻,我們更多的人應該有這種憂國憂民的意識和為祖國奮斗的精神,只有這樣我們的祖國才能繁榮富強,永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孫中山十歲到私塾念書,對當時死板的教育很是不滿,有個參加過太平天國革命的老戰士馮爽觀,時常在村中孫中山住屋門前的大榕樹下,為孩子們講述震撼清王朝的洪(秀全)、楊(秀清)的故事。當他繪聲繪色地講到金田起義、定都南京、打破江南江北清軍大營和逼得曾國藩投水自殺時,孩子們個個眉飛色舞。童年的孫中山對洪、楊等農民起義的革命故事,發生了極大興趣,久聽不倦,每每聽得出神。太平天國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清朝統治者的猙獰面目,在他幼小的心靈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埋下了革命思想的種子。
記得書中講到,孫中山先生12歲時隨哥哥孫眉到夏威夷去,到了意奧蘭尼中學,全校的教師只有一個是夏威夷人,其余都是英國人,他們用英語進行教學。孫中山聽不懂老師的話,更不認得黑板上的那些字。他沒有因此而氣餒,認真學英文,最后他把英、漢兩種語言相對地比較,英語較好學。他發現,英語有26個字母,由26個字母組成各種各樣的單詞。學校開設的課程是上私塾時所沒有的,這些課程大大地激發了他學習的積極性。在三年以后,孫中山畢業了,他的英語語法課獲得了全校第2名!后來他又到了奧阿厚書院讀書,在學校一直是優等生。由于哥哥孫眉擔心孫中山會變成一個洋人,就迫使他離開檀香山,回到翠亨村,這時他已經是一個17歲的大小伙子了。他有了新知識、新思想,胸中燃燒著改革的熱情。他一面幫助家人做些農活,一面在村民中大力宣傳社會改革,抨擊腐敗的中國政治和落后的社會習俗。孫中山先生的這種在逆境中不氣餒,反而爆發出更加強勁的動力,在逆境中越斗越勇的精神,更值得我們現代人去學習,現代生活的步伐越來越快,面對的壓力和挑戰與日俱增,我們在生活中難免碰的這樣那樣的挫折,我們要牢記孫中山先生的故事,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從中不短的激勵自己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
當我讀完這本書時,深深體會到了中國早期革命先烈者的勇敢和不屈的精神,它使我深刻的認識到了:孫中山先生——革命的先驅,國民黨創始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大總統,推翻清政府第一大功臣!他自幼便有超出凡人的智慧,他生在清朝末的一個貧苦人家,卻有著革命的強烈意識,讓人驚嘆!他不信鬼神只信科學得精神讓人不可思議!一步一步踏踏實實的學習西方文化長知識,多見識的一個青年.他雖然多次武裝起義失敗了,但他不灰心,在南昌起義中打響了革命的第一槍!名人也有失誤的時候,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在統一中國后孫中山先生輕信袁世凱,把總統之位讓給了他,革命果實被竊取了,孫中山先生又開始討袁護國活動。粉碎了袁世凱的皇帝夢后,孫中山又奮起斗軍閥。經歷了無數的挫折后,為求統一,扶病北上,最后鞠躬盡瘁,為革命貢獻了畢生的精力。他是我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偉大的民主主義革命家。孫中山先生是我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偉大的民主主義革命家。孫中山先生的一聲經歷了無數次失敗,但在失敗中,他仍能獲得巨大的成功,他在失敗和成功的辨證統一中,鑄就了自己的人格。他有救國救民的崇高理想、愈挫愈奮的堅強斗志、永不停頓的進取精神和公而忘私的高尚品德。他生而為民,死亦為民。他是我們中華民族永遠的驕傲,是一個偉大的人。
讀完這本書使我感慨萬千,在孫中山先生那樣艱苦的時期,但他卻做出這樣偉大的成就,使的我們這些中華民族的后代永遠崇敬。這本書使我深刻的認識了這位中國革命的先驅者,這位值得學習一輩子的偉人,這就是孫中山先生,這就是孫中山先生留給我們的遺產。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也是平凡的。他生為平民,死為平民,在平凡中見偉大。讀完《孫中山全傳》以后,我越來越感覺到孫中山先生的偉大,他的最偉大之處在于他的“博愛”和“天下為公”。我決心:一定要向他學習,刻苦學習,將來把提高人民群眾的整體生活水平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把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作為自己的責任,把中華民族走在世界的前端作為自己的目標,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做一個為現代化的中國付出所有光和熱的中國人。
孫中山與西藏研究論文
【內容提要】近代以來,西藏地方危機重重,如何維護西藏地方的穩定與統一,是孫中山必須深入思考的緊迫問題。民國建立后,針對岌岌可危的西藏形勢,孫中山積極提倡民族平等與團結,倡導五族共和,在當時發揮了積極作用。1924年,孫中山又倡導新三民主義,呼吁建立包括藏族在內的統一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共同反對帝國主義,并提出扶助弱小民族,允許民族自決,這是解決西藏問題的根本之策,之后也為南京國民政府所繼承。同時,孫中山也擬定了在西藏地區修建鐵路,開發農牧、礦產資源,進行移民墾荒的規劃,以鞏固國防,發展西藏地方經濟。
【摘要題】近代人物
【關鍵詞】孫中山/西藏/五族共和/三民主義/鐵路
【正文】
孫中山(1866-1925年)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一生致力于民主主義革命。早年立志救國,呼吁推翻清政府,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建立后,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但是,由于形勢所迫,于1912年4月1日正式辭去臨時大總統。袁世凱上臺后,陰謀復辟帝制,破壞共和。相繼執政的北洋軍閥,則爭權混戰,國家依舊內亂外侮、民不聊生。孫中山目睹現實,心懷憂憤,不斷尋找救國的方法,晚年在蘇俄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提出新三民主義,全面闡述了他的革命主張和建國綱領。
在其一生的革命生涯中,面對嚴峻的邊疆形勢,孫中山也傾注了大量心血,他始終反對外來侵略,維護國家統一,并積極籌劃對策。早在1891年,他在《農功》中就指出:“俄國移民開墾西北,其志不小。我國與彼屬毗連之地,亦亟宜造鐵路,守以重兵,仿古人屯田之法?!保ㄗⅲ骸秾O中山全集》[C]第1卷,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版,第6頁。)針對我國西北邊疆的形勢,提出了相應對策。1894年,他又上書李鴻章呼吁政府,“治我軍實,保我藩邦”,(注:《孫中山全集》[C]第1卷,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版,第15頁。)希望政府保疆衛土,維護國家統一。為了警示國人,1899年,孫中山又編寫了反映當時我國疆域形勢的《支那現勢地圖》,繪出疆界、鐵路、山原等,在跋文中,敘述了輿圖的重要性,并在文中建議修筑通往西藏的鐵路,以鞏固國防。中華民國建立后,面對岌岌可危的西藏形勢,孫中山倡導五族共和,團結廣大心向祖國的藏族同胞,對緩和西藏緊張的局勢發揮了積極作用。由于列強的步步侵略,以及俄國十月革命、中國共產黨的影響,晚年孫中山的革命思想發生了質的飛躍,開始倡導新三民主義,呼吁建立包括藏族在內的統一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共同反對帝國主義,并提出扶助弱小民族,允許民族自決,這些主張也是解決西藏問題的根本之策。此外,孫中山也擬定了在西藏地區修建鐵路,開發農牧、礦產資源,進行移民墾荒的規劃,以鞏固國防,發展西藏地方經濟,建設西藏。這些政策主張,以后為南京國民政府所繼承。
孫中山林學思想研究思考
摘要: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長達數十年的革命斗爭中,形成了完整的林學思想,其林學思想核心為政府管理森林,人工造林為該思想前提,發揮森林防護作用為該思想要素,國家經營森林生產為該思想目的。
一、倡導人工營造森林
由于農民家庭生活環境的熏陶,使早年的孫中山已初步掌握了人工植樹方法。特別是兄長孫眉在檀香山以農、林、牧業發家致富,也給孫中山以一定的影響。1883年,時年17歲的孫中山從檀香山回國時攜帶酸豆樹籽種在自家院內,現這棵百年老樹已是郁郁蔥蔥,仿佛正在昭示世人,它本身就是孫中山人工造林實踐的出發點。1890年,孫中山開始著手在家鄉籌備人工造林,他對廣東香山無林區進行了初步調查,提出要將香山東南一帶“禿然不毛”(1)之山,“植果以收利,蓄木以為薪”。面對當地農民只知砍伐,而不知種植林木的愚昧無知狀況,他利用假期,在家鄉種植桑樹,為父老鄉親提供樣板,居然初見成效。
孫中山在香山倡導植樹時,又上書清朝官吏,推薦自己制定的植樹造林方案。即:1、“凡于沙漠之區,開河種樹”。2、“其余花果草木,審察土宜,于隙地廣行栽種”。3、及時預防“谷蟊木蠹”。(2)至此,孫中山完成了第一個植樹造林方案。
1915年,為提高全民植樹意識,統一全國人工植樹時間,孫中山建議北洋政府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獲得贊同,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法定的植樹造林節日。1916年,孫中山視察紹興,大聲疾呼“譬彼高山,胡不栽森林”。(3)作為一位日理萬機的革命家,孫中山能夠隨時隨地倡導人工植樹造林,親自參加人工植樹活動,制訂人工造林計劃,提倡設立國家植樹節,這充分體現了他對人工植樹造林的重視,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二、政府設立林業管理機構
孫中山先生林業思想論文
1、倡導人工營造森林
由于農民家庭生活環境的熏陶,使早年的孫中山已初步掌握了人工植樹方法。特別是兄長孫眉在檀香山以農、林、牧業發家致富,也給孫中山以1定的影響。1883年,時年17歲的孫中山從檀香山回國時攜帶酸豆樹籽種在自家院內,現這棵百年老樹已是郁郁蔥蔥,仿佛正在昭示世人,它本身就是孫中山人工造林實踐的出發點。1890年,孫中山開始著手在家鄉籌備人工造林,他對廣東香山無林區進行了初步調查,提出要將香山東南1帶“禿然不毛”(1)之山,“植果以收利,蓄木以為薪”。面對當地農民只知砍伐,而不知種植林木的愚昧無知狀況,他利用假期,在家鄉種植桑樹,為父老鄉親提供樣板,居然初見成效。
孫中山在香山倡導植樹時,又上書清朝官吏,推薦自己制定的植樹造林方案。即:1、“凡于沙漠之區,開河種樹”。2、“其余花果草木,審察土宜,于隙地廣行栽種”。3、及時預防“谷蟊木蠹”。(2)至此,孫中山完成了第1個植樹造林方案。
1915年,為提高全民植樹意識,統1全國人工植樹時間,孫中山建議北洋政府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獲得贊同,這是中國歷史上第1個國家法定的植樹造林節日。1916年,孫中山視察紹興,大聲疾呼“譬彼高山,胡不栽森林”。(3)作為1位日理萬機的革命家,孫中山能夠隨時隨地倡導人工植樹造林,親自參加人工植樹活動,制訂人工造林計劃,提倡設立國家植樹節,這充分體現了他對人工植樹造林的重視,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2、政府設立林業管理機構
早在1890年,孫中山就呼吁成立農學會,作為林學理論研究機構。時隔不久,他在廣州正式成立農學會。作為秘密革命機關的農學會,在進行革命活動時,也考察了外國農林事業,研究近代林學理論。盡管數年后農學會被清廷破壞,但它具有破天荒的重大意義,它是中國歷史上第1個林學研究機構。
孫中山民權政治探究論文
【摘要】民權主義是孫中山三民主義的核心。孫中山借鑒外國經驗并結合中國的具體國情,提出了自己的民權政治思想。從理論上看,孫中山在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基礎上提出了推翻專制統治、用權能區分理論來處理人民與政府關系等基本設想;從政體設計上看,孫中山主張五權憲法和地方自治,并提出革命程序論。孫中山的民權政治思想推動了中國政治現代化的建構進程,但由于歷史的局限性,這些理論也存在一些不切實際的理想主義色彩,沒能帶領中國進入現代化的國家行列。
【關鍵詞】孫中山;民權;政治
作為我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孫中山提出了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綱領。而作為三民主義的核心,民權主義有一個發展過程。在舊民主主義時期,他的民權思想可以概括為“以國民革命為手段,推翻作為惡劣政治之根本的封建專制制度,代之以平等、民治的共和國,并在民主立憲的原則上規劃出相應的政體?!盵1]和十月革命后,孫中山的民權主義進一步完善,內容可以概括為民權原理和政體設計兩部分。
一、孫中山民權政治的基本內容
(一)民權原理
首先,民權主義的理論基礎是自由、平等、博愛。孫中山在國外期間對歐美國家的資產階級著作曾做深入研究,認識到西方思想的先進之處。他十分推崇西方的自由、平等、博愛思想,在光緒三十二年頒布的《中國同盟會革命方略》中,提出“國體民生尚當與民變革,雖經緯萬端,要其一貫之精神則為自由、平等、博愛”。到了晚年,更較為系統地研討這一理論基礎,謂“自由、平等、博愛是根據于民權,民權又是由于這三個名詞然后才發達。所以我們要講民權,便不能不先講自由、平等、博愛這三個名詞”。
孫中山民權政治研究論文
【摘要】民權主義是孫中山三民主義的核心。孫中山借鑒外國經驗并結合中國的具體國情,提出了自己的民權政治思想。從理論上看,孫中山在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基礎上提出了推翻專制統治、用權能區分理論來處理人民與政府關系等基本設想;從政體設計上看,孫中山主張五權憲法和地方自治,并提出革命程序論。孫中山的民權政治思想推動了中國政治現代化的建構進程,但由于歷史的局限性,這些理論也存在一些不切實際的理想主義色彩,沒能帶領中國進入現代化的國家行列。
【關鍵詞】孫中山;民權;政治
作為我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孫中山提出了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綱領。而作為三民主義的核心,民權主義有一個發展過程。在舊民主主義時期,他的民權思想可以概括為“以國民革命為手段,推翻作為惡劣政治之根本的封建專制制度,代之以平等、民治的共和國,并在民主立憲的原則上規劃出相應的政體。”[1]和十月革命后,孫中山的民權主義進一步完善,內容可以概括為民權原理和政體設計兩部分。
一、孫中山民權政治的基本內容
(一)民權原理
首先,民權主義的理論基礎是自由、平等、博愛。孫中山在國外期間對歐美國家的資產階級著作曾做深入研究,認識到西方思想的先進之處。他十分推崇西方的自由、平等、博愛思想,在光緒三十二年頒布的《中國同盟會革命方略》中,提出“國體民生尚當與民變革,雖經緯萬端,要其一貫之精神則為自由、平等、博愛”。到了晚年,更較為系統地研討這一理論基礎,謂“自由、平等、博愛是根據于民權,民權又是由于這三個名詞然后才發達。所以我們要講民權,便不能不先講自由、平等、博愛這三個名詞”。
孫中山的社會主義思想論文
緒言:研究本課題的一些認識
孫中山逝世后的半個多世紀以來,從以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到信奉馬克思主義的中國歷史學者,都一直對孫中山給予很高的評價,并對他抱有極大的敬意。但只要稍加留意便可覺察,這種情況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即對于孫中山的評價和敬意,基本上是針對他的歷史功績而發的。孫中山學說被視為珍貴的精神遺產,主要也是著眼于它的歷史作用。至于說到孫中山學說的現實意義,即在當今現實社會中的價值表現或積極作用,除卻愛國主義和革命精神這一類具有超越時代美德屬性的抽象思想范疇外,則往往遭到漠視。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如下觀點所支配:孫中山是歷史上起過進步作用的中國資產階級的政治代表,他的基本主張不脫為提出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和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構想,而在中國大陸進入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之后,這些思想主張較之南轅北轍,更是落伍和過時的了。
孫中山學說被漠視的這種情況,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有了一些改變。""結束后,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宣布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及有關做法,而提出了全黨全國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中心任務和改革開放的方針。這樣,人們在更新思想和社會實踐過程中越來越發現,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過去和現在所面臨的一些問題,在孫中山學說特別是他的經濟學說里已多少有所闡發或作過探索,且于其中不乏其知灼見;即使今天中國的現實條件已經發生很大變化,他的思想主張依然具有重要的啟迪、借鑒甚至繼承的意義。因此,孫中山的經濟學說日益成為歷史學者所矚目的研究課題,有些省區和城市甚至在制訂建設規劃時也企圖從《實業計畫》這類著作中汲取養料。
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孫中山學說中那些具有現實價值的思想見解,從性質上說,僅屬于與社會主義相敵對的思想體系中某些可資利用的合理因素呢,還有和社會主義確有相通之處?
讀者們只稍瀏覽一下海峽兩岸出版的孫中山全集本,便不難發現,孫中山本人坦然承認自己服膺社會主義、論及關于社會主義的問題在書中占據了極大的篇幅。但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除歐美和日本少數學者曾對此發表一些評論外,在中國卻絕少有人進行過研究,尤其是專門的、客觀的研究。其所以如此,實為中國的政治現實情況使然。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的政壇壁壘分明,社會主義與反社會主義兩種勢力尖銳對立,知識分子也隨之有明確的政治分野。那些持有反共立場的研究者,一貫視社會主義若洪水猛獸,故不愿讓社會主義的"異端邪說"來玷污"國父"的崇高形象;而不少信仰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者,則向來以"科學社會主義"為正統,也不肯承認"資產階級革命家"能有社會主義思想。盡管雙方的立場截然相反,在評價孫中山時盡量避而不談他的社會主義卻是相當一致的。似此情形,顯然與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并不相容。
研究歷史必須以客觀事實為出發點,這是唯物主義的基本要求。把握客觀的歷史事實,來源于對經過認真審查的歷史資料的充分占有。而當把歷史人物(包括孫中山在內)的思想作為研究對象時,其本人所曾發表的言論文字,自然是研究者首先應予高度重視的第一手史料(雖還不只限于這方面的史料)。研究中有時也可能發現這類史料與其本人的思想實際并不完全相符的情況,例如故意偽裝或欺騙,又或缺乏自知之明等等;但研究者在否定這些第一手史料時,則須作出富有說服力的證明。應該承認,有不少嚴肅的史學工作者是做到了這一點的。而最難以令人信服的一種研究現象是,對被研究者直接提供的大量言論文字不屑一顧,對其客觀具體的思想實際也視而不見,而是依憑某些先入為主的理論原則或把某些權威人士的論說當作套語,通過理論邏輯的推演,輔以剪裁史料、閹割史實來得出結論。老實說,這根本不是研究過程所需的科學抽象,而是一種變相的唯心主義研究方法。
淺談國服中山裝創新設計
1中山裝的創新設計課題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蘊涵深刻寓意的國服中山裝作為中國人一度推崇的常式禮服,它同時也承載著一種文化,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感。中山裝在共和國成立以后至改革開放初期,均被作為中國的“正裝”。2016年2月29日,民革中央召開全國“兩會”新聞宣傳工作通氣會。民革中央副主席修福金介紹,在提案中建議中山裝作為國家正式禮服。因此我們需要找回自己的民族精魂,中山裝的回歸并不是簡單地復制以往的模樣,而是一種賦予了新時代嶄新內涵基礎上的繼承和發展。本課題中山裝的概念創新設計根據中山裝的服裝形制和內涵進行創新主題設計,嘗試把中山裝的傳統服裝造型特點和當下流行趨勢結合進行系列設計。
2中山裝的概念與內涵
2.1中山裝簡介。中山裝,外文名稱是“Chinesetunicsuit”它的原設計師是孫中山先生。中山裝是孫中山先生綜合了西式服裝與中式服裝的特點而設計出的一種直翻領有袋蓋的四貼袋服裝。2.2造型特點。1912年民國政府通令將中山裝定為禮服,修改中山裝造型,并賦于了新的含義。服裝形制是立翻領,對襟,前襟五粒扣,四個貼袋,袖口三粒扣。后片不破縫。這些形制是有講究的,其一,前身四個口袋表示國之四維(禮、義、廉、恥),袋蓋為倒筆架,寓意為以文治國;其二,門襟五粒紐扣區別于西方的三權分立的五權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其三,左右袖口的三個紐扣則分別表示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愛);其四,后背不破縫,表示國家和平統一之大義;其五,衣領定為翻領封閉式,顯示嚴謹治國的理念。2.3中山裝的設計理念。1)服裝款式。上衣為立翻領關閉式八字形領口,有風紀扣;衣身三開片,后背整塊無縫。前門襟,5粒明扣;4個貼袋,左右上下對稱,有蓋,釘扣,上面兩個小衣袋為平貼袋,底角呈圓弧形,袋蓋中間弧形尖出,下為老虎袋,左右對稱;左上袋蓋靠右線跡處留有約3cm的插筆口。高檔中山裝,在袖口部位有3粒飾扣。與中山裝配套的褲子一般采用同料同色的西式褲。有兩個側褲袋和一個帶蓋的后口袋,挽褲腳。2)色彩。中山裝的色彩很豐富,除常見的藍色、灰色外,還有駝色、黑色、白色、灰綠色、米黃色等。作禮服用的中山裝色彩要莊重、沉著,而作便服用時色彩可以鮮明活潑些。3)材質。作為禮服用的中山裝面料宜選用純毛華達呢、駝絲錦、麥爾登、海軍呢等。這些面料的特點是質地厚實,手感豐滿,呢面平滑,光澤柔和,與中山裝的款式風格相得益彰,使服裝更顯得沉穩莊重,而作為便服用的面料,可選擇相對較靈活,可用棉布、卡其、華達呢、化纖織物以及混紡毛織物。
3“中山裝概念”主題創新設計
以蘊涵深刻寓意的國服中山裝作為系列設計的藍本,深入分析中山裝所承載的服裝形制的內涵,在此基礎上的繼承和發展。采用其特點,比如筆架形狀的帶蓋、翻領、門襟扣,以及體現出來的含蓄、內斂、莊重的氣質。以主面料灰色搭配紅色,色彩經典色調穩重,紅色的點綴更是襯托其沉穩和典雅。效果大氣中又能體現時尚,把中山裝的傳統服裝造型特點和當下流行趨勢結合進行系列設計,如圖3-1、3-2。
孫中山憲法政治學探索
本文作者:季云飛工作單位:廈門大學歷史系
五權憲法,是孫中山資產階級政治學說的核心和精華,他為之奮斗了一生。對于孫中山五權憲法政治學說,史學界很少有專文論述,本文擬對孫中山五權憲法政治學說作概要論述,不妥之處,祈請同好匡正。
一、五權憲法學說的形成
創立五權憲法學說、在國家制度上實行五權憲法原則,是孫中山畢生奮斗的革命目標。孫中山五權憲法學說包括“政權”、“治權”兩部分?!罢唷奔粗溉嗣裾莆盏倪x舉權、復決權、罷免權、創制權等四權;“治權”即指治國機關掌握的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彈劫權、考試權等五權,亦即“五權分立”的政治體制。作為一個完整的五權憲法學說的提出,孫中山經歷了兩個發展階段。1904年下半年至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提出了五權憲法中“治權”部分的構想,提出了治國機關的“五權分立”原則,并確立了“主權屬于國民全體”的憲法思想。這是第一階段。孫中山最早論及五權憲法的時間大約是在1904年下半年。19似年下半年孫中山來到美國紐約,同在耶魯大學學習法律的中國留學生王龐惠討論五權憲法問題。他們倆足足“討論了兩個星期”,王龐惠對孫中山五權憲法主張深表贊成。二十年后,孫中山在回憶這段歷史時,曾作過這樣的記述:記得二十年以前,有一位中國學生,他本來是大學法科畢業,在關國大學,也得了法學士的學位,后來他還想深造,又到美國東方一個大學去讀書。有一次兄弟在紐約城和他相遇,大家談起來,兄弟便間他說:你這次入美國東方大學,預備去研究什么學間呢?他說:我想專門學憲法。我就把我所主張的五權憲法說與他聽,足足的和他討論了兩個星期,他便說這個五權憲法,比較什么憲法都要好,極端贊成我的主張,兄弟在當時便很歡喜,見得他既是贊成了這個憲法,就請他進了學校之后,把這個五權憲法的道理,詳細去研究。¹1905年8月同盟會成立后,孫中山利用各種場合談論、宣傳其五權憲法學說。1906年11月,孫中山在東京與俄國社會革命黨首領該魯學尼會晤時,第一次明確表示將來中國要實行五權憲法。他指出:“希望中國實施的共和政治,除實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外,還須添補考選權和糾察權。”實行考選權,可以“最嚴密公平地選拔人材,以使優秀人材掌管國務”;通過糾察權,可以監督議會和政府“糾正其錯誤,并解決今日共和政治不足之處”。他表示要“創立至今各國尚無的政治學說,以伸各機關發揮其效能?!?ordm;同年12月21日,孫中山在東京《民報》創刊周年紀念會上發表了題為《三民主義與中國前途》的演說。在這一演說中,孫中山第一次向革命黨人明確提出將來中華民國的憲法采用“五權憲法”,“要創‘種新主義,叫做‘五權分立’”。在這一演說中,孫中山闡發了“三權”以外再加“兩權”的理由。孫中山指出,美國的“三權分立”憲法,“現在已經是不適用的.了?!彼f:“美國官吏,有由選舉得來的,有由委任得來的,從前本無考試的制度,所以無論是選舉,是委任,皆有很大的流弊。就選舉上說,那些略有口才的人,便去巴結國民,運動選舉;那些學問思想高尚的人,反都因訪于口才,沒有去物色他。所以美國代表院中,住往有愚蠢無知的人,夾雜在內,那歷史實在可笑。就委任上說,凡是委了王官,都是跟著大總統進退。美國共和黨、向來迭相興廢,遇著換了大總統,由內閣至郵政局長,不下六七萬人,同時俱換,所以美國政治腐敗散漫,是各國所沒有的。”“所以,將來中華民國憲法,必要設獨立機關,專掌考選權?!?raquo;為什么要增加糾察機關呢?孫中山說:“現在立完各國,沒有不是立法機關兼有監督權限,那權限雖然有強有弱,總是不能獨立。因此生出無數弊病。比方美國糾察權歸議院掌握,往往擅用此權,挾制行政權,使他不得不俯首聽命,因此常常成為議院專制;•…況且照正理上說,裁判人民的機關,已經獨立,畢戈判官吏的機關,卻仍在別的機關之下,這也是理論上說不過去的,故此這機關也要獨立。”¼至南京臨時政府成立為止,孫中山的治國機關的“五權分立”思想已經形成。然而,為什么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時仍按“三權分立”原則組織政有呢?1012年8月11日例、中山公布的《臨時約法》為什么不采用“_五權分立”原則組織政府昵?1是否孫中山已放棄了“五權分立”的主張呢?事實上,孫中山是不贊成“三權分立”的。出現違背孫中山“五權分立”思想的原因在于:一,孫中山“五權分立”主張,_未被多數革命黨人了解和按受。辛亥年間,贊成“五權分立,的寥寥無幾,有案可稽贊成“五權分立”的大概是宋教仁等個別人貓就是早年贊同孫中山的五權憲法學說的法律博工王龍惠,此時也不贊同實施“五權分立”。孫中山回憶說:“辛亥革命成功的那一年,他剛回到中國,兄弟見、了他,就問他說:你從前很贊成我的五權先法,‘近來研究了各國的憲法有一些什么心得呢?他側復我是不能行的。兄弟聽了這話之后,就很以為奇怪,很不以為然,不料我們邵一班同志聽了他的話之后,都以為這位法律博士且說各國都沒有這個東西,總是有些不妥當。所以對于五權憲法便漸漸不大注意了?!?frac12;這表明,辛亥革命期間黨內沒有實行五權分立的思想基礎。二,南京臨時政府是按照《臨時政府組織大綱》組織政府的。而這個大綱是由的奮、馬君武、王正廷等人起草的,該大綱從起草到議決不過二日。此時孫中山尚在國外,大綱理所當然不會反映孫中山的五權分立思想。三、,引有時約法》的起草權并不掌捉孫中山手中?!杜R時約法》起草之前,臨時參議院通過了湯漪提出的“行政官不得兼為參議員”提案,所以《臨時約法,的提案權屬臨時參議院專有,政i舒官員乃至臨時大總統均不得參與。在《臨時約法》起草之前,孫中山曾將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法草案咨送參議院“以資參敘”。¾該案反映了孫中!_婦的五權憲法思想。但多數琴議員主張自行起草,便于飛月31舊議決“將原案退回”,¿并于2月7日組織編輯委員會起草。臨時約法起草員們了解的是歐關國家“三權分立”原則,不明孫中山五權憲法之意,故引尚時約法》仍采“三權分立”原則。由于時間倉泥,公法又帶“臨時”性質,因此,孫中山除強調在玄臨_時約法》上要有中華民國主權屬于全體國民一條外,權宜接受參議院制定的《臨時約法》,并于3月11日由他公布。所以,在1924年,孫中山在談到《臨時約法》時說:“在南京訂出來的民國約法里頭,只有‘中華民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的那一條,是兄弟所主張的,其余都不是兄弟的意思,「兄弟不負那個責任”。À這一方面表明孫中山對《賺:時約法》未能采取“五權分立,);原則表示遺憾,另一方面表明孫中山此時已明確提出“主權屬于國民全體”的憲法思想。但是,究竟如何典正做到“主權屬于國民全體”,孫中山均未深人研究使之在法律土得到保杯。農世組就任臨時大嘗、統后的i叮門交府統治時期,孫中山“五權分立”原則根本不可能在中‘國試行。盡管如此,孫中山為在中國實現“五權分立”,繼續迸行不懈的努力。1912年至1925年孫中l婦逝世為止,孫中山的五權憲法學說進一步完善,提出了“直按民權”即人民掌握選舉權、復決權、罷免權、創制權等四權,亦印“政權”。這是第二說:五權憲法這個東醞在各國都沒有見過,.恐泊階段。_1914年,孫中山逃亡日本后組織中華革命黨,他便把“五權分立”原則施于中華革命黨黨部。黨部設本部和協贊會,協贊會又分為立法、司法、監督、考試四院,四院與本部并立為五,“使人人得以資其經驗,備為五權憲法之張本。”Á在1917年至1918年撰寫的《建國方略》中,對有關五權憲法的制定及內容提出如下原則:第一,五權憲法制定的時間、前提及制定者。他認為:“侯全國平定之后六年,各縣已達完全自治者,皆得選舉代表一人,組織國民大會,以制定五權憲法?!钡诙?中央政府采取五院制。他說:“以五院制為中央政府:一曰行政院,二日立法院,三曰司法院,四曰考試院,五曰監察院?!钡谌?五院院長的產生及隸屬?!皯椃ㄖ贫ㄒ院?由各縣人民投票選舉總統以組織行政院,選舉代議士以組織立法院,其余三院之院長,由總統得立法院之同意而委任之,但不對總統、立法院負責,而五院院長皆對于國民大會負責?!钡谒?監察彈勃程序?!案髟喝藛T失職,由監察院向國民大會彈劫之,而監察院人員失職,則國民大會自行彈劫、罷黝之。國民大會職權,專司憲法之修改,及制裁公仆之失職?!钡谖?考試院考試對象?!皣翊髸拔逶郝殕T,與夫全國大小官吏,其資格皆由考試院定之?!钡诹?人民掌握“政權”,行使直接民權?!笆┬袘椃?此時一縣之自治團體,當實行直接民權。人民對于本縣之政治,當有普通選舉之權、創制之權、復決之權、罷官之權,而對于一國政治除選舉權之外,其余之同等權,則付托于國民大會之代表以行之。”1921年3月,孫中比!在廣東教育會演講五權憲法,并向廣東省議會提出,由國會制定五權憲法,作為“治國的根本法?!贝藭r,孫中山撰寫的《國家建設”一書中擬定“五權憲法”一部,但此書不久毀于陳炯明的炮火之中。1922年6月,孫中山命葉夏聲起草“五權憲法草案”。有的論者認為,五權憲法在孫中山“主持召開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宣言中把它拋棄了。”這種說法是沒有史實根據的。其實,1924年國民黨一大宣言中重申了《建國方案》中孫中山五權憲法的基本思想,認為“直接民權”與“五權分立”,“以濟代議政治之窮,亦以矯選舉制度之弊?!?924年孫中山還以《五權憲法》為題,全面論述其五權憲法思想,并形象地比喻說:“五權憲法,好象是一架大機器,直接民權便是這架大機器中的掣扣?!盄孫中山自1904年至1925年逝世止,為五權憲法奮斗了二十余年。他把實現五權憲法和實現三民主義,同樣看作革命成功的標志。1923年11月25日,孫中山在廣東大本營對國民黨員的演說中強調指出:“各同志從今日起,要認真去千革命事業,各位同志要將革命事業作為本人終身事業,必要使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完全實現,方可算是吾黨成功?!痹趯O中山逝世的前一天,即1925年3月n日與談話時表示,希望國民黨同志努力奮斗“務使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實現?!?/p>
二、五權憲法學說與三民主義的關系
五權憲法學說與三民主義的關系怎樣呢?有的論者認為:五權憲法是“民權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民權主義的發展,又是民權主義的具體化”。這種說法值得商榷。據我所接觸的孫中山有關論述,孫中山從來沒有把五權憲法隸于三民主義之中,更沒有把它限于民權主義之內。事實上,孫中山把五權憲法與三民主義視為建國的兩大基本點、革命成功的兩大標志、黨員奮斗的兩大武器。孫中山最早同時談到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是在1906年底在《民報》創刊周年紀念會上的演說。在這個演說中,重點談三民主義,強調三民主義實現以后,“中國當成為至完美的國家?!痹谡勍耆裰髁x后,孫中山演講第二個問題,即“將來中華民國的憲法。”認為“五權分立”“不但是各國制度上所未有,便是學說上也不多見,可謂破天荒的政體?!睂τ谖鍣鄳椃ㄅc三民主義的關系問題,孫中山是這樣說的:“要望大家同意,盡力研究,匡所不逮,以成將來中華民國的憲法。這便是民族的國家,國民的國家,社會的國家,皆得完全無缺的治理?!盄這里,孫中山似乎把三民主義看作革命目標達成后的中國,以五權憲法作為治理三民主義國家的武器。1923年元旦發表的中國國民黨宣言中,以明確的文字,把五權憲法和三民主義并列為建國的兩個基本點。宣言說:“本黨總理孫先生文,內審中國之情勢,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眾長,益以創新,乃以三民主義為立國之本源,五權憲法為制度之綱領,稗民治臻于極軌,國基安于磐石,且以躋于有進而無退,一治而不復亂之域焉,o!,三民主義為立國之本,五權憲法是制度之綱,建國治國缺一不可。1923年,孫中山在黨內反復宣傳五權憲法與三民主義,把兩者放在同等熏要的地位。1023年11月25日,在廣州大本營對國民黨員演說中,號召黨員“要認真去干革命事業”,“要將革命事業作為本人終身事業”,書使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完全實現,方可算是吾黨成功?!?2月9日再次在大本營對國民黨員演說,要求“黨員必須明白三民主義、五權憲法之內容如何,然后用之出而宣傳,始生效力,始能感化他人也”,并指出:“吾黨員奮斗之武器,則三民主義、五權憲法是也?!?2月3。日,在廣州對國民黨員的演說中進而強調:“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都是建國的方略”,“造成一個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的國家,非用群力不可?!逼溟g,孫中山對知識分子提出政治研究的標準,他指出,知識分子“研究之標準者維何?固莫三民主義與五權憲法若矣?!睂O中山對實現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兩大革命目標,奮斗到生命最后一息。在臨終前一天同的談話,表達了這位資產階級革命家的遺愿。談話節錄如下:以國民會議建設新國家,務使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實現。乃為病疾所累,行將不起。死生常事,本不足慮,但數十年為國奔走,所抱主義終未完全實現,希望諸同志努力奮斗,使國民會議早日成立,達到三民、五權之主張,•則本人死亦埃目。綜上所述,孫中山始終把五權憲法與三民主義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終身追求。那種把五權憲法說成是民權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相反,我認為孫中山民權主義中的直接民權思想是五權憲法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