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民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2 04:21:4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漁民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漁民

當好先行 服務漁民

當好先行服務漁民

-為漁民謀福利做為我們的服務宗旨

偉大的實踐,必須產生偉大的理論,從思想到鄧小平理論到同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貫穿了同一主題"中國共產黨始終立足于中國人民的偉大實踐"。根本目的在于保證我們黨能夠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自由聯系。做為我們執法工作者,我們來自于漁民,植根于漁民,服務于漁民才是我們的落腳點和出發點。今天,我們已經站在新世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起點上,十六大報告為我們繪就未來二十年全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藍圖,朝著第三步戰略目標前進,這是全國人民盼望已久的夢想。

同志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和落腳點,其本質在于堅持執法為民,在此我們在工作中一定要把為人民群眾謀利益放在突出的位置;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開拓創新,與時俱進,使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讓群眾真正感到"三個代表"就在自己身邊。

為漁民著想,急漁民之所急,幫漁民之所需,深入漁民當中,切實解決生活和技術難題,把工作做到船頭,把學習辦到村頭,把各項工作真正的"走下去",改變命令式的工作作風,讓文明執法,優質服務深入民心,這些都是化口號為行動的真實寫照。開展政務公開和業務承諾,牽涉到漁業生產和安全的部門實行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務,接受漁民的監督,使我們的隊伍作到秉公執法,依法行政,在實踐中得到提高,把優質服務的旗幟真正優質到百姓的心坎上,老百姓有句俗話說的好:只有真情的東西才能真讓俺"動心窩子"。是的,服務的到位,漁民才會靠攏我們,才會支持我們,我們的公仆才會做好。

民生重于泰山,近年在省局的領導下,認真實踐"得一方民心,保一方平安"的諾言,緊緊抓住"漁民滿意"這一條主線,積極研究在市場經濟形勢下,老百姓想什麼、盼什麼、要求什麼,提出了一系列相關的議題,實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把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思想意識貫徹到我們的實際工作中,真正為漁民盡實心、辦實事、謀實利。才會贏得信任和支持,我們的工作才會有更進一步的發展,我們的干部群眾才有更大的動力和干勁。

查看全文

當好先行  服務漁民

當好先行服務漁民

-為漁民謀福利做為我們的服務宗旨

偉大的實踐,必須產生偉大的理論,從思想到鄧小平理論到同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貫穿了同一主題"中國共產黨始終立足于中國人民的偉大實踐"。根本目的在于保證我們黨能夠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自由聯系。做為我們執法工作者,我們來自于漁民,植根于漁民,服務于漁民才是我們的落腳點和出發點。今天,我們已經站在新世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起點上,十六大報告為我們繪就未來二十年全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藍圖,朝著第三步戰略目標前進,這是全國人民盼望已久的夢想。

同志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和落腳點,其本質在于堅持執法為民,在此我們在工作中一定要把為人民群眾謀利益放在突出的位置;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開拓創新,與時俱進,使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讓群眾真正感到"三個代表"就在自己身邊。

為漁民著想,急漁民之所急,幫漁民之所需,深入漁民當中,切實解決生活和技術難題,把工作做到船頭,把學習辦到村頭,把各項工作真正的"走下去",改變命令式的工作作風,讓文明執法,優質服務深入民心,這些都是化口號為行動的真實寫照。開展政務公開和業務承諾,牽涉到漁業生產和安全的部門實行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務,接受漁民的監督,使我們的隊伍作到秉公執法,依法行政,在實踐中得到提高,把優質服務的旗幟真正優質到百姓的心坎上,老百姓有句俗話說的好:只有真情的東西才能真讓俺"動心窩子"。是的,服務的到位,漁民才會靠攏我們,才會支持我們,我們的公仆才會做好。

民生重于泰山,近年在省局的領導下,認真實踐"得一方民心,保一方平安"的諾言,緊緊抓住"漁民滿意"這一條主線,積極研究在市場經濟形勢下,老百姓想什麼、盼什麼、要求什麼,提出了一系列相關的議題,實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把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思想意識貫徹到我們的實際工作中,真正為漁民盡實心、辦實事、謀實利。才會贏得信任和支持,我們的工作才會有更進一步的發展,我們的干部群眾才有更大的動力和干勁。

查看全文

減輕漁民負擔刻不容緩

黨中央和國務院對農民負擔問題高度重視,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取消了“三提五統”,治理“三亂”,免征特產稅并減征免征農業稅,對種糧農民實行補貼等,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基層干部和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農業生產呈現出一派新氣象。2004年,農業出現“四增”:一是糧食產量比去年有所增加,其中夏糧增產97億斤,早稻增產80億斤以上;二是農民收入增長幅度較大,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為11.4%,增幅比去年同期高7.6個百分點;三是優質農產品面積增加,農產品優質化率明顯提高;四是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數量比去年增加了400萬人左右,工資性收入繼續增長。

但也必須看到,在這個大好形勢下,漁民作為農民中的特殊群體,已逐漸喪失了高收入的優勢,其負擔過重的問題,已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漁民集體上訪、糾紛案件不斷發生,已引起了社會不穩定。今年9月,我隨同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漁業法》執法檢查組先后到廣西和浙江進行執法檢查,了解到當前漁業發展中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中,漁民負擔過重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集中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燃油價格上漲,漁民增收困難近年來柴油價格不斷上漲已成為加重漁民負擔的重要因素。據廣西漁民反映,2004年柴油價格比2003年同期提高了30%,水產品價格同比卻下降了10%。由于漁業資源衰退、漁場面積縮小、單位千瓦捕撈量下降、柴油等成本的增加和水產價格低迷等因素,導致漁民增收困難。據統計,20世紀90年代以來,浙江省漁場每千瓦的漁獲率只有70年代的43%,2003年寧波市漁民人均純收入增長3.4%,低于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7%的增幅和城鎮居民收入10%的增幅。舟山市1994年至2003年十年間,全市漁民收入由4782元增加到5064元,年均僅增0.63%,扣除物價上漲因素,漁民收入實際是下降。而同一時期,城鎮居民的收入翻了一番多,農民收入年均增長5.6%。漁民增收難已經成為漁區一個突出的問題。

(二)漁民“失海”、“失業”問題日益嚴重,得不到合理補償由于城市開發、港口建設、海底電纜鋪設、灘涂圍墾等占用漁業水域、灘涂的現象逐年增多,漁民“失海”、“失業”問題日益嚴重。一些“失?!睗O民陷入了“養殖無水、捕撈無海、種田無地、轉業無門、低保無份”的窘境。另外,有些地方沒有認真執行政策,將大面積不該拍賣的海域賣給個人進行養殖,同時,對失去傳統作業場所的捕撈漁民又沒有相應的安置和補償措施,使這些漁民失去了生活保障。

(三)轉產轉業政策尚未完全落實,漁民就業困難重重中越、中日、中韓漁業協定生效后我國傳統捕撈漁場面積大大縮小,其中廣西近海漁場作業面積縮小了3.2萬平方公里,將有4萬多漁業勞動力面臨轉產轉業。黨中央、國務院對此問題十分重視,制定了一系列漁民轉產轉業政策。據調查,有相當多地方對此政策尚未落實,中央的補助資金已到位,地方的配套資金,特別是市、縣級配套資金難以落實,只好根據允許捕撈船只數來安排現有漁船進行輪流作業,如廣西防城港市華僑村捕撈漁民的船只按50%輪流作業,漁民收入普遍下降。另外,漁民文化程度低,缺乏資金和專業技術,“上岸”就業困難重重。

(四)"船老大"利用高利貸對漁民進行多重盤剝由于漁民難以解決擔保和抵押問題,因此得不到國家信貸部門的支持,多數漁民靠民間借貸解決資金不足。據廣西漁民反映,漁民向"船老大"借高利貸買船,一般利息都在24%左右。而漁民用自己捕撈的水產品還貸,債主收購價格往往低于市場價,漁民實際上受到雙重盤剝。另外,減船補貼等優惠政策只能落實到"船老大"身上。據專家統計,目前浙江省漁民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是大股東,即"船老大",個人擁有一至二艘漁船,約占全體漁民的20%;第二類是小股東,擁有一定的股份,依附于大股東,約占全體漁民的20%-30%;第三類就是失去了生產資料的傳統漁民,也稱"漁工",受雇從事出海捕撈工作,比例約為50%-60%。目前的減船補貼等優惠政策是以船為單位落實,基本上都集中在船老大身上,大多數真正困難的漁民卻沒有享受補助。

查看全文

漁民養老保障制度調研報告

近幾年來,因漁民轉產轉業所引發的漁民養老保障問題日益凸顯。對此,市、區兩級黨委政府予以高度重視和關注,把解決漁民養老保障問題確定為今年實事項目。我局于前期就漁民定性、保障范圍、保障方式、保障水平等問題,深入漁村開展專題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和特點

20*年底,全區有在冊漁業總人口15412人(區統計部門統計數為12235人),占漁農業人口數的7%,有19個漁業村(隊)各分布在8個鄉鎮(街道),擁有在冊耕地695畝(區統計部門統計數為898.82畝)。在漁業人口中,16周歲到60周歲的有10657人(區統計部門統計的勞動力數為4871),占總人口的69.15%;60周歲以上的有2793人,占總人口的18.12%;船只股東人數為822人;漁業村下海打工人數為1324人;打工婦女人數為1893人。

(一)我區涉漁行政區域廣,情況比較復雜。在全區漁業村(隊)中,沒耕地、在憑票供糧時期所有群眾都吃全返銷糧的有7個村1個隊,分別是干覽的西碼頭村、金塘的黃泥坎村、先鋒村、瀝港漁業隊(漁民分散居住在瀝港村、平倭村、觀前村和外小岙村,統一由瀝港漁業資產管理委員會管理)、木漁村、小沙的毛峙村、原峙岙塘漁業村(現在的峙岙塘村還合并了幾個農業村,且已有部分農民參加了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障)、鹽倉的螺漁村;有少量旱地(具體見表一)、在憑票供糧時期漁業后方人員吃半返銷糧的有10個村1個漁業隊,分別是白泉的浪西村、長白的白馬村、云龍村、北禪的新港社區(三個漁村,釣門、釣山、黃沙)、海峰村、金塘的長沙村、岑港的馬南村、馬北村和長白的蛟龍村蛟龍漁業隊。長白的蛟龍行政村包括蛟龍村、里蛟村與外蛟村,里蛟和外蛟都是農民。

*

金塘的西侯村、干覽的勝豐村雖然有部分人員從事船只作業,但每戶家庭都分有耕地,并且從沒吃過返銷糧,目前有部分人員已經參加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障。這些村的第一生產資料是耕地,村民從事海洋捕撈是利用了靠海的優勢。鹽倉街道平巖村的情況非常特殊,村民雖然戶口性質上屬于農民,但沒有耕地,曾經也吃返銷糧,且以撐運輸船為生(全村約有76人)。

查看全文

唱響漁民村落黨建三步曲

*縣*區群眾40萬人,其中長期散居于低洼地帶,完全靠捕魚為生的10.3萬人,漁民村落88個。今年以來,該縣拓展黨建工作領域,創新*區村落黨建,不斷探索發揮漁民村落黨組織和黨員作用的方式方法,為*區和諧發展提供組織保證。

第一步:創新漁民村落黨組織設置。結合移民建鎮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漁民相對集中的村落里建立黨支部,在黨支部中下轄村民理事會黨小組、捕撈黨小組、轉產創業黨小組,規范理事會議事內容和程序,確保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健康發展。對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根據漁民黨員特長,分別設立轉產示范崗、土地管理監督崗、信息咨詢崗、社會治安信息崗、農產品銷售服務崗、勤勞致富崗、村規民約監督崗、環境衛生崗等責任崗。如珠*鄉榮七村,充分發揮村落黨支部凝聚人心、推動發展、促進和諧的作用,發揮漁民黨員在生產、學習和生活中的先鋒模范作用,使漁民的居住方式由分散向村落集中居住轉變,生產方式由天然捕撈向轉產創業轉變,管理方式由群眾自發向黨組織正確引導轉變,村容村貌由臟亂差向干凈整潔轉變,村風民風由舊*區文化向黨群干群和諧轉變。

第二步:創新漁民黨員發揮作用方式。分片設立五個村支部委員責任區,明確每個支委在責任區內職責,如鄰里糾紛調解、環境衛生管理、農副產品銷售、在家人員與外出務工人員聯系、群眾文化技能教育培訓、解決群眾生產生活難題等;推行漁民黨員服務承諾制,每月公布服務承諾事項、完成情況和承諾對象對承諾情況的滿意度;創新流動黨員“雙向承諾”制,原單位黨組織對流動黨員實行“家政服務承諾”,流動黨員對原單位黨組織實行“先進性承諾”;開展黨員結對幫扶制度,把幫助漁民轉產創業、提高種養植技能、提供農產品銷售信息等方面作為重點幫扶內容,并采取“每月一評、每月一星”的方式,對幫扶項目和幫扶黨員進行“星級”評比。自活動開展以來,有1900多名黨員與漁民群眾攀上了“窮親”,32名被評為轉產示范星、勤勞致富星等“星級黨員”。

第三步:創新漁民村落黨建運行機制。借鑒*區黨建協調模式,開展聯合調解糾紛、聯合管理環境衛生、聯合解決漁民實際困難、聯合培訓教育漁民等活動,建立組與組之間,責任區與責任區之間的協調機制,努力實現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健全項目幫扶機制,明確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個幫扶單位、一支幫扶隊伍,通過項目幫扶帶動其它領域發展;改變以往就黨建抓黨建的模式,建立黨建、新農村建設、治安維穩“三維一體”互動機制,在年終考評中,把三項考評內容整合為一個考評科目,一票否決;在建設資金上實行捆綁式使用,既投入治安維穩、新農村建設,又投入黨建示范點建設,不僅解決了重復建設的問題,還避免了黨支部在工作中“顧此失彼”、“踩平衡木”的現象,營造了“改革創新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良好氛圍。

查看全文

漁民失水情況調研報告

漁民,他們既不像市民,也不像農民;既沒有宅基地使用權,也沒有承包地;既未能充分享有國家給予城鎮居民的社會保障政策,也未能享受各級政府的新農村建設扶助政策。從不同社會群體的特征比較來看,漁民的經濟狀況、生產生活、發展機會、自身能力和綜合社會地位等與農民以及城鎮居民相比較都處于弱勢,加上群體數量相對較少,使漁民在社會結構中被邊緣化,成為社會弱勢群體。

造成以上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漁業水域迅速減少(俗稱“失水”),導致漁業資源嚴重衰退。漁民“失水”就如農民“失地”?!笆敝苯訉е聺O民捕獲量下降、漁類低值化日益加劇。水域污染、生態破壞及過度捕撈致使漁業水域環境日益惡化,漁業資源不斷衰退,加上水上運輸業的迅速發展,以致漁民雖有水面但無法正常生產。

第二,漁民自身發展能力的局限性。就群體整體而言,受流動作業方式及傳統觀念因素的影響,漁民受教育的程度、適應社會的自身能力相對較弱。在漁村,世代以漁為生的漁民“靠水吃水”的傳統觀念較強,通過提高自身能力來適應社會發展變遷的意識較弱,絕大多數漁民除了捕魚以外無其它技能。

第三,社會管理邊緣化,使漁民幾乎成為被忽視的弱勢群體。漁民由于群體較少,受傳統體制影響,在社會管理上一直未能完全享有所在地社區(居委會或村)其它居民群體所享有的權利和義務,加之我國相應法律法規不健全,導致其在社會管理方面被邊緣化,許多權益被侵占或享受不充分。

關注和扶助漁民弱勢群體,必須從產生漁民弱勢群體的本質性根源出發,針對不同的問題和目標,采取相應對策措施。建議如下:

查看全文

棄捕漁民生活保障問題及對策措施

*縣是個漁業大縣,海洋捕撈是我縣漁業的主要生產方式,是漁區群眾賴以生存、發展的支柱產業,涉及全縣205個村(社區、公司)、15.8萬漁業人口、13.64萬漁業勞動力?;厥走^去,我縣漁業曾有過輝煌的歷史,在濱海工業發展的原始積累中起到重大作用。但是,隨著近海漁業資源的衰退,國家“雙控”政策和中日、中韓漁業協定的實施,以及漁業生產成本的上揚,海洋漁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捕撈漁民相繼棄捕上岸,謀求新的出路。截止目前,我縣共拆解報廢漁船659艘,棄捕漁民2255人。

一、存在問題

近幾年,棄捕漁民的轉產轉業及生活問題,引起各級各部門的高度重視,積極引導漁民轉產轉業,采取政策扶持,加強再就業技術培訓,建立社會保障機制等措施,不斷拓展再就業空間,轉產轉業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漁民生活得到一定的保障。但因種種原因,漁民轉產轉業工作仍然十分艱難,部分棄捕漁民生活還處在社會貧困線上,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漁民思想觀念陳舊,對就業崗位期望過高。世居海島、世代捕魚的漁民對以捕魚為生的傳統生活方式有較強的依賴性,很難從捕撈這一行業突圍出來;過去搞捕撈賺錢快、收入高,漁民心中形成了一種“內行生意不可丟、外行生意不可做”的濃厚守舊意識;有相當一部分轉產漁民抱有計劃經濟時期舊觀念,希望政府領著走,扶著干,存在“等、要、靠”思想,對轉產轉業缺乏主動性;有些閑散的漁民是“大錢賺不來、小錢眼不開”,他們理想的崗位是工作輕松點,工資高點,待遇好點,部分漁民雖說有就業意向,但對能否適合自己就業的崗位心存疑慮。一些轉產漁民到附近工礦企業打工,沒到一個月就不辭而別,埋怨工種太苦太累報酬太低,最終回到漁船從事老本行。

(二)漁民年齡大,文化、技術缺,就業信息不暢。我縣大部分漁民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大多只有海洋捕撈一技之長,要想掌握新的謀生技能,受自身素質的限制。據對傳統漁民調查獲知,我縣漁民高中學歷僅占3%,初中占37%,小學占49%,小學以下占11%;其年齡結構為:50-59周歲占20.3%,40-49周歲占39.9%,30-39周歲占30%,18-29周歲占9.8%。就是說,40周歲以上漁民占60.2%,而文化水平較低又屬這個年齡段,他們對接受新事物、適應新環境、樹立新觀念的意識都落后于文化水平高的地區,因受制約,出現“想轉產無門路,想發展無思路”的尷尬局面。同時我縣55個純漁業村(公司)絕大多數地處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靈,自然條件差,加上二、三產業滯后,就業容量有限,漁民又沒有土地和其它生產資料,想要跳出漁業,尋找轉業門路的空間相對狹窄,能進入發揮漁民優勢的產業難度較大。

(三)漁業資產沉淀多,轉產轉業缺乏資金。1993年漁區轉制以后,漁民的生產和投入積極性不斷提高,受當地捕撈經濟效益的驅動,廣大漁民的積蓄基本上投入到更新漁船、添置設備和擴大再生產上,一次投資(投股)由10-20萬元增加到40-50萬元,少數漁民還舉債投資。但由于近幾年捕撈生產效益滑坡,油價上漲,漁民收入普遍下降,船價也大幅貶值,如一艘70-80噸、185馬力中型木質漁船的船價,原值50多萬元,如果一旦變賣其價值就不足原來的三分之一,而漁船報廢時國家給予貼補資金也只有5萬元,因此一些資不抵債的船東感到船價難以償清債務,轉產就意味著破產,多數漁民已拿不出資金用于轉產轉業。而眼下需要轉產轉業的大多是生產效益低下,負債經營的木質漁船,這部分漁船由于舊債未償,要想籌資更加困難。

查看全文

試議漁民初級社會保障體系

一、漁民比農民更需要社會保障

漁民雖然從廣義上屬于農民范疇,但是從生產生活的環境、對生產工具的依賴及生產方式看,漁民更接近產業工人。因此,在社會化大生產過程中,漁民要比農民面臨更多的風險,更需要社會保障來維持最基本和最低生活水平。(一)漁民的收入增長潛力低于農民改革開放以后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無論是收入水平還是增長速度,漁民都遠遠超過農民,接近城鎮居民,有的地區甚至超過城鎮居民。但近年來,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后,在我國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情況下,漁民經濟收入卻呈現出增長潛力明顯不足、低水平徘徊不前的態勢,漁民與城鎮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斷擴大,不少漁民經濟上陷入貧困(崔旺來,2008)。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2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917元,實際增長10.7%,連續三年增幅達到兩位數以上,高出GDP實際增速2.9個百分點,延續了快速增長勢頭。在漁業發達的舟山地區,1995年以后隨著漁業資源的衰退和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漁民收入出現了多年徘徊甚至下降的狀況。2001年,舟山市漁民的人均純收入為4921元,與1994年相比年均增長率只有0.4%,連續7年徘徊在4750元上下。近20年來,雖然漁民人均純收入高于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但增長幅度大大低于農民,其收入增長潛力有限,而且低于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并且與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在進一步擴大。(二)漁民轉產轉業比農民困難漁民文化素質普遍較低,轉產轉業能力弱。由于漁民長期生活在海上,接受信息少,技能單一,加上就業觀念陳舊、大量漁業沉淀資產、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勞動力市場建設滯后等原因,致使漁民再就業競爭力極弱,轉產轉業困難;而且發展養殖生產所需的場地和技術,對不少漁民來言,又是一道障礙;多數漁民身處海島,就業空間狹小,創業能力和實力不足,就業相對困難。從失海漁民本身的再就業能力看,多數從業漁民在40歲以上,由于年齡偏大、就業技能對漁業生產存在嚴重依賴,無法脫離漁業生產實現非漁化就業。因此這些漁民一旦失海、失業則陷入“要地無地、要海無海、上岸無路、就業無門”的窘境。(三)漁民比農民面臨更嚴峻的經營成本上漲近幾年由于石油價格不斷上漲,農業投入比重相當大的物資都是石油產品,如化肥、農藥、薄膜等,導致農民的生產成本水漲船高。但是石油價格上漲對漁民的漁業生產影響最大,要占到捕撈漁業生產總成本的70%以上,燃油價格高位徘徊,導致漁業經營成本大幅提高。國家雖然進一步加大漁業燃油補貼力度,將漁用柴油納入補助范圍,緩解了油價上漲帶來的壓力,但是補助效果不理想,多為漁船股東、船老大等人獲得,受益面窄。2010年漁用燃油的價格創歷史新高,最高價位出現在11月份,為7870元/噸,全年平均漁用燃油價格為6688元/噸(按每月月底價計算)。2011年全年漁用燃油價格普遍增長20%。在2012年,由于受到國際原油價格波動的影響,全年漁用燃油價格徘徊在7700元/頓左右。舟山市漁用燃油價格變動。(四)漁民面臨的風險比農民大與農民相比,漁民在生產、生活中有更多的風險和不穩定性。漁業集生產風險、自然風險、經營風險、市場風險于一身,而漁業生產資料的投入大、成本高、滅失風險高,如漁船及船用物資在國家政策、自然力影響下需要及時更新,這些支出是農民家庭無法相比的。從行業生產安全看,漁業捕撈業一直是高風險的行業,漁業從業人員死亡率和傷殘率均大大高于其他行業,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全球最危險的職業。海洋捕撈是高投入、高風險行業,極易受到臺風、赤潮等自然災害的影響。根據中國漁業2012年統計,全年由于漁業災情造成水產品受災養殖面積1087.78千公頃,水產品產量損失138.54萬噸,受災沉船874艘,死亡、失蹤和重傷人數164人,直接經濟損失237.39億元。隨著作業漁場的縮小和外移,海洋漁業資源的不斷衰退,柴油價格的上漲,使得漁民生產、生活比城鎮和農村居民面臨更大的風險和更多的不穩定因素。而養殖漁業受養殖技術、風暴潮、低溫、飼料等因素影響,自然風險、經營風險較一般種養農業更大。漁戶家庭生活無法像農民家庭那樣做到自給自足,完全靠個體自我積累、自我保障,主要勞動力一旦因年老、體弱、傷殘、生病而不能作業時,就失去收入來源,嚴重影響家庭的正常生活。由于海洋漁業的風險大,商業性保險機構不愿意承保,而水產養殖業保險、漁業互助保險尚未納入政策性保險范圍。(五)漁民的傳統生產空間比農民更容易被擠壓因海洋漁業具有國際性,在全球新的海洋制度建立之后,沿海國家對海洋資源權益的爭奪及有效管理不斷增強,尤其是對海洋漁業的傳統作業區進行資源管理,導致漁民的作業空間被擠壓。首先是中日、中韓漁業協定的相繼生效,使我國漁民失去了10萬平方公里的漁場,此外受限制漁場還有26萬平方公里。僅舟山一地,受此影響的生產漁船就近5000艘,涉及漁民2萬人;其次,港口、通訊設施建設也大量侵占了漁民賴以生存的海域。目前整個舟山漁場管線密布、航線縱橫,其中經過舟山漁場的各種管線超過170條。同時,隨著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建設、寧波-舟山港口一體化進程加快,外輪航線進一步增多,目前整個舟山漁場40%海域受到限制。在廣西,統計顯示2007~2009年全區漁業水域被工業建設、旅游、公路建設等擠占使用面積達60637畝。再次,大量圍海造地工程也侵占了漁民傳統作業漁場。在海島縣浙江玉環,浙江省重點工程——漩門二期、三期圍墾完成后,全縣將減少近10萬畝灘涂和淺海面積,5000名漁民將被迫轉產(蘇萬明,2011)。(六)漁民內部的分化比農民嚴重隨著漁業生產體制從集體經濟體制轉向市場經濟體制,原有單一主體經營形式向多元主體經營形式轉型,如沿海的捕撈漁業有個私有經營、工商資本經營、漁船獨立經營而產品統一銷售、股東所有雇工經營、股份合作經營、專業合作社經營等多種形式,而多種經營形式轉型意味著漁業生產關系也相應發生多樣性變化。在生產關系變遷中,因生產資料占有關系的變化導致漁民群體內部的貧富分化。具有典型意義的是在漁業體制從集體合作制向股份合作制轉變過程中,多數漁民選擇放棄股份,股份結構由此從全員持股變成少數人持股。在浙江舟山,漁船股份集中到30%左右漁民手上,大部分漁民淪為沒有生產資料的雇工,股東漁民與雇工漁民之間年收入懸殊。股東漁民的收入與雇工漁民的收入差距一般在幾倍甚至幾十倍,使漁區產生嚴重的兩極分化(唐議等,2007)。而在一般傳統種植農民群體中,在農業最重要生產要素——土地方面存在“耕者有其田”的均分狀態,農民與農民之間沒有過大內部分化。(七)漁民比農民有明顯的勞動年齡界限漁民有著比較分明的退休年齡,勞動年限短。由于漁業勞動強度大、工作枯燥、時間長、職業病多,一般50歲即需上岸。而農民則沒有明顯的退休年齡,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加以調整,因而對大多數農民而言是沒有退休年齡的。漁民受到年齡、體力、反應能力的局限,到一定年紀的老年漁民不適合、也不應該在海上繼續作業,漁民普遍存在退休機制,這是不以漁民個人意志為轉移的,也不是自己可選擇的(張曉鷗,2005)。

二、包容性增長理論視野下漁民初級社會保障體系的構建

在人們反思對反貧困的認識及社會排斥時,提出“對窮人友善的增長”觀點。在此基礎上,21世紀,亞洲開發銀行和世界銀行先后提出包容性增長理念,倡導機會平等?!鞍菪栽鲩L”戰略所期望實現的平等是多維度的,具體表現為獲得機會平等、獲得公共品及服務的平等以及社會安全網保障等(蔡容鑫,2009)。包容性增長理論最基本的含義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經濟增長,包括四個基本內容:參與性、共享性、公平性、公正性。包容性增長,包含如下要素:讓更多的人分享經濟發展成果;讓弱勢群體得到保護;加強企業及個人能力建設;重視社會穩定(陸岷峰等,2010)。隨著海洋開發力度和廣度不斷加深,沿海地區的海洋經濟發展突飛猛進,但是經濟發展未必能夠解決所有問題,而包容性增長在本質上應該體現為發展過程、發展成果分享的公平。(一)完善受損漁民的權益救濟保障機制建設,使漁民獲得公平性增長包容性增長強調公平,強調機會公平、公平的獲得公共產品及公共服務、發展與公平,公平合理的分享。建立“失?!睗O民利益補償機制及法律救助機制。探索建立海域征用補償辦法,建立類似農民土地征用補償機制的海域征用補償機制,最大限度保護漁民水域、灘涂養殖使用權益。針對漁民“失?!鼻闆r,推動出臺養殖水域、灘涂占用補償制度。根據《物權法》《漁業法》規定和中央一號文件要求,盡快出臺《水域灘涂養殖發證登記管理辦法》。在條件成熟時制訂“漁民海洋使用權利保障法”和“漁民漁業捕撈權益保障法”等相關法律。除國家和政府對“失?!睗O民給予必要經濟利益補償外,可與建立“誰開發、誰負責”的補償辦法相結合,使“失海”漁民在海洋開發中同樣受益。實施國家財政轉移支付的傾斜性救濟機制。針對海洋漁業調整和發展的實際需要,建立財政轉移支付的傾斜救濟政策,對漁船、漁業的雙控(控制漁船數量、控制漁船馬力)及雙轉(對部分漁民轉產轉業)進行救助,通過一定的法律程序及相關法規、制度,使之獲得切實保障。調整國家對漁業柴油的補助方式,調整補貼范圍,使補貼效果惠及每個漁民。建立海難事故救助基金制度。針對漁民作業區與航道相連或交叉,漁船頻發碰撞事故而導致巨額損失且難以尋找肇事船的現實,需要建立海難事故救助基金,保障漁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饋碓纯梢杂蓢已a助、地方政府籌集和漁民部分出資等復合方式籌集解決。建立健全中國特色的政策性保險制度和體系。在漁民自愿的基礎上,明確互保的地位,健全互保的險種設計,提高服務水平,完善管理體制。同時加大投入,建立漁業互保的財政補貼長效機制,建立漁業巨災風險保障機制,促進漁業互保事業的穩定發展,保障漁民獲得充分社會保障。考慮到農(漁)業政策性保險的特殊性,建議借鑒日本、韓國等模式,積極推動出臺農(漁)業政策性保險專項法律。(二)確定與漁區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漁民基本生活保障,使漁民共享海洋經濟增長成果包容性增長,強調經濟增長的同時,增長也要可持續、協調,要關注社會領域。這種增長不是單純的經濟增長,而是要使更多的群眾能夠享受發展成果,讓社會的弱勢群體有足夠的生存空間。因此,包容性增長是一個經濟增長的過程,也是一個逐步實現共享式增長的過程。建立漁民基本生活保障金。此保障金包括基礎性生活保障金和個人專戶生活保障金兩部分,基礎性生活保障金主要從海域使用費及漁業柴油補貼總額中按一定比例提取。而個人專戶生活保障金,則根據被保障漁民的年齡狀況進行分層分檔繳納,并且合理確定個人繳費年限。60周歲以下漁民實行按年繳納,繳費標準根據當地城鎮職工平均工資水平分為多檔,由參保人員自行選擇繳費檔次,多交將來多得。60周歲以上漁民實行一次性繳納。同時不斷提高地方政府在基本生活保障金籌集中的出資比例。對漁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金實行縣市財政統籌,條件成熟時可在沿海省內統籌,將漁民社會保障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行市級社會統籌。建立多元漁民社會保障制度。隨著沿??h市海洋經濟的發展,需要以各縣(市、區)為主體,根據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消費水平,參照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將漁民的基本生活、醫療、失業、養老等社會保障納入農村社會保障制度范圍內,對于居住在城市并有長期居住城市的愿望且已經在城市建立謀生社會網絡的漁民,將其納入社會保障體系,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養老保險相銜接,使漁區漁民共享海洋經濟建設的成果與實惠,保障漁民的社會保障權益不受侵犯。實行漁民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社保資金管理模式。對政府外加貼補的資金用于社會統籌,對漁民按實繳金額(包括集體承擔部分)用于建立參保漁民個人賬戶,并按照同期城鄉居民一年期儲蓄存款利率計算個人賬戶利息。同時,對個人賬戶轉移、退出、繼承都作明確規定。對于參保漁民先參加漁民社會養老保障,后參加本地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其個人賬戶按繳費年度的全省職工平均工資折算繳費年限后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對于男不滿60周歲、女不滿55周歲的漁民,參加外地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出國定居的,經本人申請,還可一次性退還個人賬戶本息。參保漁民死亡后,個人賬戶中的本息余額可依法繼承(盧昌彩,2006)。(三)開展有效的漁民職業技能培訓,提高漁民參與社會發展的能力包容性增長理論中關注人的發展,關注人的因素,把人力資源的建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動力,注重發展有利于就業,注重通過人力資源的充分利用促進經濟增長。在廣大海洋漁區,由于漁民生產、生活的環境所限及公共產品供給的城鄉差序格局存在,導致廣大漁村公共教育落后,在缺乏經費保障的背景下,就業漁民的職業、技能培訓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滿足,限制了漁民人力資本的提升,弱化漁民參與社會發展的能力,不利于漁民個體素質的提高。因此,各級政府要加大對漁村公共教育資源的培育和建設,有計劃地組織漁民開展就業培訓,使漁民掌握轉產轉業的技能,向水產品加工、休閑漁業、海洋裝備制造業、海洋運輸業等涉海行業再就業,提升漁民參與社會發展的能力。(四)提高漁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水平,使漁民獲得均等化的公共服務包容性增長強調通過保障和改善民生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使廣大漁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過程、共享改革開放成果。一是需要完善漁村基礎設施建設,集中力量建設中心漁村道路、碼頭、基礎衛生設施、公共娛樂健身場所,讓漁民在勞作之余,進出方便,環境衛生,休閑有場所,安居樂業。二是加快縮小城鄉之間公共教育資源的差距,要認真落實支教支醫政策,將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向漁村傾斜供給。切實加大對現在漁村工作教師、醫生的在職教育培訓,不斷提高其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三是要建立教育、醫療人才留在海島人口集聚區(小集鎮)的長效機制。(五)幫助漁民進行市民化轉型,實現漁民的社會融合包容性增長實際上包含一種廣泛的“包容”社會公平正義,不排斥任何社會階層的社會融合、社會包容。漁民是一種職業身份,是“大農民”群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從漁民的主體性需要看,大多數漁民和農民一樣,要進行現代化轉型,即為了漁業可持續發展,要減少漁民的數量,通過市民化最終使漁民轉型。因此,需要實行城鄉統一戶籍制度,促進漁民合理流動,鼓勵一部分漁民進城務工、經商,加速漁區城市化進程,使漁民變成市民,最終將漁民納入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體系之中,享有和市民一樣的尊嚴、自由、權利。

作者:王建友單位:浙江海洋學院社會科學部

查看全文

加強漁民衛生工作經驗交流

今年以來,根據全省、全市農村衛生工作會議精神,我縣認真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漁民群眾的基本衛生需求,以保障漁民群眾的健康權為目標,以實施“兩項工程”(“社區健康促進工程”、“漁民健康工程”)和“兩項制度”(“社區責任醫生制度”、“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為抓手,通過加強調研、制定政策、試點先行、穩步推進、加大投入等各項有力措施,切實提高了漁民的健康保障水平。

一、制定規劃,分步實施,全力構建社區衛生服務網絡體系。

要全面實施好“社區健康促進工程”,讓漁民“沒病早防、有病早治”,在家門口得到較好的醫療衛生服務,關鍵在于建立健全以縣級醫療衛生機構為業務指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樞紐、社區衛生服務站為網底的網絡完善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體系。

1、加強調研,制定規劃。為規范我縣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合理利用和整合全縣的衛生資源,建立布局合理、規模適度、功能完善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年初我局安排人員,對全縣醫療衛生資源狀況進行了認真的調研,結合省、市有關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要求,制訂下發了《縣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規劃(2009-2011年)》。規劃目標到2009年底,全縣每個鄉鎮都有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0%的新社區及社區居委會有1家社區衛生服務站;到2010底,80%的新社區及社區居委會有1家社區衛生服務站,全縣基本建成合理分工、雙向轉診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框架;到2011底,全縣建成較為完善的三級城鄉社區衛生服務體系,90%以上居民出行20分鐘即可到達社區衛生服務機構,90%以上60歲以上居民建立健康檔案。

2、試點先行,穩步推進。我縣的社區衛生服務試點工作開始于2000年,經過幾年的努力,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已初步形成,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也已取得了一些成效。為進一步提高規范化服務水平,完善縣、鄉鎮、村(社區)三級管理體制和服務體系,我縣制定下發《新社區健康促進工程試點活動實施方案》,方案要求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鄉鎮為單位開展社區健康促進工程試點工作,高亭鎮嘉和社區衛生服務站、高亭鎮南峰社區衛生服務站、岱西鎮雙合社區衛生服務站、秀山鄉秀南社區衛生服務站等以站為單位開展規范化社區衛生服務站創建工作。在市衛生局和有關市屬醫療單位的大力支持下,9月18日舉行了全縣社區健康促進工程啟動儀式。9月底鎮已完成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創建,10月25日縣局組織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負責人、社區責任醫生代表三十余人在鎮召開全縣社區健康促進工程試點工作現場會,全面推廣試點經驗。

3、加強指導,分步實施。為加強對健康促進工程工作的領導,7月份縣局成立實施新社區健康促進工程項目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實施工作的規劃、協調、管理、監督及指導等工作,領導小組由局長擔任組長、兩名副局長擔任副組長,縣疾控中心、縣婦幼保健所主要領導及鄉鎮衛生院院長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農村衛生科科長兼任辦公室主任,從縣屬單位抽調精通業務、工作責任性強的兩名股所級干部擔任辦公室專職副主任。為規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和管理,我縣根據省、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指導標準,因地制宜制定下發《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指導標準》、《縣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指導標準》,根據各社區衛生服務站實際,制訂示范站、規范站、合格站三種創建標準。制訂全縣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進度表,根據進度表要求,今年9月底前完成我縣全部七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完成五家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今年年底前完成二十一家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明年年底前完成十三家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為保證社區衛生服務質量和安全,增強團隊凝聚力,引入視覺形象管理體系,對全縣社區衛生服務站實行“五統一”,統一機構標識、統一上墻制度、統一進藥渠道、統一財會管理、統一優惠政策。

查看全文

港澳流動漁民工作辦公室機關作風總結

根據《珠海市2007年機關作風建設活動工作意見》精神,我辦圍繞“三服務一促進”的主題,認真制定了“市流漁辦機關作風建設實施方案”,堅持科學發展,切實抓好港澳流動漁民的“教育、管理、協調、服務”工作,努力促進部門職責任務的完成和機關作風建設活動的深入開展。

一、部門職責任務完成方面

(一)加強宣傳教育工作

為加強對流動漁民進行愛國愛港澳和社會道德教育,我辦全年召開漁民例會17次,委員會議22次,各種類型座談會13次,采取“辦培訓班”、“典型事例分析”等形式加強安全生產教育,增強了流動漁民的愛國守法觀念,為漁區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在內地出售水產品5萬噸,向漁政部門交納資源增殖費381萬元,港務費84萬元。

(2)抓好管理服務工作

加強與省漁協會的協調工作,縮短漁船入戶時間,努力為基層、為漁民辦實事。一年來,審批辦理漁船入戶107艘,流動漁民證4500個,漁民入戶719人,換發戶口簿911本,在辦理過程中做到隨到隨辦,絕不拖延。積極幫助流動漁船解決雇請內地漁工的困難,扶持發展漁業生產,又為兩地富余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經過與海區局和省、市漁業主管部門多次協調,解決了我市原沒有捕撈許可證的80艘流動漁船辦理捕撈許可證的問題。通過優質的服務,我市的流動漁船基本保持穩定,現有漁船1551艘,占全省流動漁船總數的45%以上,我辦的流動漁民工作走在全省的前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