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栽培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6 05:41:5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楊梅栽培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楊梅種植狀況和栽培方法
文成縣楊梅品牌享譽盛名,楊梅有紅、紫、白及下坑梅、魁市梅、茶山梅、黑炭梅等傳統品種。其中,魁市梅成熟早,下坑梅品質佳,享有盛名。目前“東魁”品種栽培面積已達3333.3hm2,約占總種植面積的9成。據測定,“東魁”以果大整齊、肉質細軟、汁多爽口、風味濃郁、可食率高(達96.2%),被評為品質優級的楊梅。其在2001年浙江省農博會上被評為金獎產品,榮獲浙江省十大精品楊梅稱號。2000年以來,文成縣黨委、縣政府非常重視楊梅栽植,發展楊梅產業,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1自然概況
文成縣地處浙南山區,位于飛云江上游,是一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區縣。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早春氣溫回升快,促使楊梅熟期提早,比浙江省浙北楊梅主產區提前15d左右成熟。土壤類型繁多,主要有紅壤、黃壤、巖性土、潮土、水稻土5個土類。復雜的地形和溫暖濕潤的氣候,為楊梅生長創造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文成縣種植的楊梅具有“上市早,品質優,無公害”三大優勢。
2楊梅種植生產現狀
文成縣楊梅產業的規模發展迅速,2000年前楊梅僅有733.3hm2,自2001年實施培育楊梅主導產業發展戰略以來,文成縣楊梅以年200hm2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至今己達3346.7hm2。其中荸薺種楊梅820hm2,東魁楊梅1786.7hm2,良種覆蓋率高達98.5%以上。產業規模優勢突出,不斷推進和加強標準化生產。如大峃鎮雙西村楊梅基地和樟臺鄉塔山村楊梅基地,是文成縣飛云江沿岸楊梅核心產業帶,是我縣重點農業示范基地,共擁有楊梅基地面積202hm2,輻射面積700hm2。該基地基礎設施較為完善,主要有引水管網3200m,溝、渠3050m,蓄水池316m3,產地果蔬冷藏庫100m3,楊梅產地批發市場300m2,自動噴霧器3臺,測糖儀4臺,誘蟲燈200盞,冷藏車1輛等設施,每年技術培訓1000多人次,開展技術試驗示范,推廣楊梅大枝修剪、矮化栽培、保花疏果等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902hm2,推廣新型農藥200hm2,推廣楊梅采前落果綜合防治技術333.3hm2。楊梅己成為文成縣種植面積最大的水果,全縣各鄉鎮都有栽培。
3楊梅種植與栽培管理技術
楊梅栽培技術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楊梅;高產;栽培技術
論文摘要:從園地選擇、種苗選擇、苗木定植、撫育管理、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等方面介紹了楊梅高產栽培技術,以期為楊梅栽培提供參考。
1園地選擇
楊梅適應性強,一般山地均可種植。海拔高度對楊梅品質有明顯的影響,海拔較高的山峰,風速大、氣壓低、水分蒸發快,易使裸露的楊梅果肉肉柱形成尖刺形;而海拔高度相對較低的山地,由于氣溫較高,晝夜溫差小,濕度較大,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低;海拔中等的山地,由于山巒重疊,互相遮蔽,散射光多,空氣濕度和溫度配比合理,較有利于楊梅果實的生長發育。山地坡向不同,楊梅的品質也有差異,南坡山地太陽輻射強,空氣濕度低,可使楊梅果實成熟早、含糖量高、果形小、產量低;北坡山地則相反。因此,楊梅園地一般選擇在海拔500m以下的平緩北坡,土壤以土層深厚、土壤疏松、排水性好的砂質紅壤或黃壤為宜。
2種苗選擇
如當地原有野生楊梅較多,可采用高接的辦法改換優良品種;如當地缺乏良種,可考慮從外地引入接穗苗木,如東魁、荸薺、丁岙、水梅等。引種時要注意兩地的氣候條件、土壤質地等差異及原有品種的熟期,若地域差異較遠,必須先少量試種,成功后再擴大,切忌大規模盲目引種。
楊梅栽培技術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楊梅;高產;栽培技術
論文摘要:從園地選擇、種苗選擇、苗木定植、撫育管理、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等方面介紹了楊梅高產栽培技術,以期為楊梅栽培提供參考。
1園地選擇
楊梅適應性強,一般山地均可種植。海拔高度對楊梅品質有明顯的影響,海拔較高的山峰,風速大、氣壓低、水分蒸發快,易使裸露的楊梅果肉肉柱形成尖刺形;而海拔高度相對較低的山地,由于氣溫較高,晝夜溫差小,濕度較大,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低;海拔中等的山地,由于山巒重疊,互相遮蔽,散射光多,空氣濕度和溫度配比合理,較有利于楊梅果實的生長發育。山地坡向不同,楊梅的品質也有差異,南坡山地太陽輻射強,空氣濕度低,可使楊梅果實成熟早、含糖量高、果形小、產量低;北坡山地則相反。因此,楊梅園地一般選擇在海拔500m以下的平緩北坡,土壤以土層深厚、土壤疏松、排水性好的砂質紅壤或黃壤為宜。
2種苗選擇
如當地原有野生楊梅較多,可采用高接的辦法改換優良品種;如當地缺乏良種,可考慮從外地引入接穗苗木,如東魁、荸薺、丁岙、水梅等。引種時要注意兩地的氣候條件、土壤質地等差異及原有品種的熟期,若地域差異較遠,必須先少量試種,成功后再擴大,切忌大規模盲目引種。
楊梅的高產栽培技術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楊梅;高產;栽培技術
論文摘要:從園地選擇、種苗選擇、苗木定植、撫育管理、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等方面介紹了楊梅高產栽培技術,以期為楊梅栽培提供參考。
1園地選擇
楊梅適應性強,一般山地均可種植。海拔高度對楊梅品質有明顯的影響,海拔較高的山峰,風速大、氣壓低、水分蒸發快,易使裸露的楊梅果肉肉柱形成尖刺形;而海拔高度相對較低的山地,由于氣溫較高,晝夜溫差小,濕度較大,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低;海拔中等的山地,由于山巒重疊,互相遮蔽,散射光多,空氣濕度和溫度配比合理,較有利于楊梅果實的生長發育。山地坡向不同,楊梅的品質也有差異,南坡山地太陽輻射強,空氣濕度低,可使楊梅果實成熟早、含糖量高、果形小、產量低;北坡山地則相反。因此,楊梅園地一般選擇在海拔500m以下的平緩北坡,土壤以土層深厚、土壤疏松、排水性好的砂質紅壤或黃壤為宜。
2種苗選擇
如當地原有野生楊梅較多,可采用高接的辦法改換優良品種;如當地缺乏良種,可考慮從外地引入接穗苗木,如東魁、荸薺、丁岙、水梅等。引種時要注意兩地的氣候條件、土壤質地等差異及原有品種的熟期,若地域差異較遠,必須先少量試種,成功后再擴大,切忌大規模盲目引種。
楊梅高產栽培技術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楊梅;高產;栽培技術
論文摘要:從園地選擇、種苗選擇、苗木定植、撫育管理、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等方面介紹了楊梅高產栽培技術,以期為楊梅栽培提供參考。
1園地選擇
楊梅適應性強,一般山地均可種植。海拔高度對楊梅品質有明顯的影響,海拔較高的山峰,風速大、氣壓低、水分蒸發快,易使裸露的楊梅果肉肉柱形成尖刺形;而海拔高度相對較低的山地,由于氣溫較高,晝夜溫差小,濕度較大,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低;海拔中等的山地,由于山巒重疊,互相遮蔽,散射光多,空氣濕度和溫度配比合理,較有利于楊梅果實的生長發育。山地坡向不同,楊梅的品質也有差異,南坡山地太陽輻射強,空氣濕度低,可使楊梅果實成熟早、含糖量高、果形小、產量低;北坡山地則相反。因此,楊梅園地一般選擇在海拔500m以下的平緩北坡,土壤以土層深厚、土壤疏松、排水性好的砂質紅壤或黃壤為宜。
2種苗選擇
如當地原有野生楊梅較多,可采用高接的辦法改換優良品種;如當地缺乏良種,可考慮從外地引入接穗苗木,如東魁、荸薺、丁岙、水梅等。引種時要注意兩地的氣候條件、土壤質地等差異及原有品種的熟期,若地域差異較遠,必須先少量試種,成功后再擴大,切忌大規模盲目引種。
林業用地現狀及發展策略
一、林業用地果樹茶葉生產現狀
1.生產規模。據統計,至2003年5月,全市林業用地宜果宜茶面積30.50萬畝。已栽培果樹、茶葉面積20.洲萬畝,其中果樹19.88萬畝、茶葉1.娜萬畝;已投產面積12.79萬畝,其中果樹12.13萬畝、茶葉0.36萬畝;總產量96318噸,其中果樹95982噸、茶葉336噸。在全市42個統計單位中,栽培面積超過2萬畝以上的有5個鎮,依次是紅場鎮魂.00萬畝、雷嶺鎮3.8tl萬畝、西肪鎮2.76萬畝、金玉鎮2.20萬畝、谷饒鎮2.03萬畝,合計面積Itl.83萬畝,占總面積70.92%;而其他37個統計單位合計面積6,。8萬畝,占總而積29.()8%,其中面積50畝以下的有,個,51~1000畝的有14個,1001~3000畝的有8個。
2.種類結構。我市林業用地果樹、茶葉有50多種,主栽樹種20個,主要是荔枝、楊梅、橄欖、青梅、余甘子、柿、桃李、龍眼、香蕉、柑桔、林擒、芒果以及茶葉等。面積超1萬畝以上的有7種,依次是荔枝5.79萬畝.占27.66%,總產量15745噸;楊梅3.()7萬畝,占14.67%,總產量17900噸;橄欖2.34萬畝,占11.20%,總產量9訓1噸;青梅1.65萬畝,占7.91寫,總產量398,噸;余甘子1.〔,l萬畝,占7.23%,總產量4搜08噸;柿1.()(5萬畝.占5.08%,總產量72471噸;茶葉1.03萬畝,占4.92%,總產量336噸。
3.生產水平。隨著科技進步和生產發展,我市果樹、茶葉生產水平不斷提高,但總體水平仍較低。主要體現在分散經營,規模化程度不高;良種良法推廣應用體系尚未形成,栽培管理粗放,標準化生產尚屬起步;果品綜合開發程度差.產品加_〔附加位低,商‘}}:流通不順暢等問題仍很突出,導致在同等川地條件卜,產量產值差距很大。果樹產量每畝16。一1758公斤.平均772公斤.產值1511元;茶。1一產f代征畝一()一3洲公斤.平均洲公斤.產值1880元
二、存在問題
1.政策資金扶持力度不夠茶果業生產仁要在較為邊遠的山區.經濟較為落后,而It前期擊要較多的投人。當前,政府在政策卜、資金卜的扶持力度遠遠不夠。因此,需要各級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楊梅高接換種技術研究論文
楊梅原產我國南部,距今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是我鎮的第2大宗水果(僅次于高橙、柑桔),種植面積約533hm2,其中1995年以來種植的占半數以上。但所種品種往往是果農自售的商品苗,不但品種雜亂,而且投產遲,產量低,價格低廉,導致果農楊梅種植的積極性不高,部分近十年生樹,成為“雄”株,出現撈樹現象。
為調整種植業產品結構,推廣“一優二高”技術栽培,提高果農經濟收益,我站同市有關技術部門聯系,積極爭取科技立項。1998年春季,首先在下洞橋村組織實施了楊梅成年樹大枝高接換種,對13hm2劣級楊梅進行高接換種獲得成功。高接后第2年投產,第3年盛產,單株高產達50kg左右,每千克售價在10元以上,經濟收入佳,深受果農歡迎。自2000年至今,我鎮已推廣高接換種良種“荸薺種、東魁、本地炭梅”約133hm2,計6萬多株,經濟效益明顯增加,給山區果農拓寬了致富門路。現將楊梅高接換種技術介紹如下。
1高接樹種的選擇
楊梅高接樹種一般選擇五至十年生樹,以切接,即枝接為主,接穗選擇生長強健、進入盛果期的豐產優良母樹,剪取樹冠上部向陽面的一至二年生枝條,一般是直徑1cm上下的健壯枝。接穗采集后,可存放在薄膜袋保濕儲用,高接時最好隨采隨接,可提高成活率。
2高接時間
因各地氣候而異,一般選擇在春季萌芽前。因楊梅樹液流動旺盛,以早接為好,氣溫升高后會因傷流沖動接口,降低成活率。我地適宜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清明前后)進行高接,成活率在90%以上。
楊梅高接換種技術研究論文
論文摘要從高接樹種的選擇、高接時間、高接方法、高接后的管護以及生產管理等方面總結了楊梅高接換種技術。高接換種能大幅度提高楊梅的產量和品質,增加經濟效益。
楊梅原產我國南部,距今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是我鎮的第2大宗水果(僅次于高橙、柑桔),種植面積約533hm2,其中1995年以來種植的占半數以上。但所種品種往往是果農自售的商品苗,不但品種雜亂,而且投產遲,產量低,價格低廉,導致果農楊梅種植的積極性不高,部分近十年生樹,成為“雄”株,出現撈樹現象。
為調整種植業產品結構,推廣“一優二高”技術栽培,提高果農經濟收益,我站同市有關技術部門聯系,積極爭取科技立項。1998年春季,首先在下洞橋村組織實施了楊梅成年樹大枝高接換種,對13hm2劣級楊梅進行高接換種獲得成功。高接后第2年投產,第3年盛產,單株高產達50kg左右,每千克售價在10元以上,經濟收入佳,深受果農歡迎。自2000年至今,我鎮已推廣高接換種良種“荸薺種、東魁、本地炭梅”約133hm2,計6萬多株,經濟效益明顯增加,給山區果農拓寬了致富門路。現將楊梅高接換種技術介紹如下。
1高接樹種的選擇
楊梅高接樹種一般選擇五至十年生樹,以切接,即枝接為主,接穗選擇生長強健、進入盛果期的豐產優良母樹,剪取樹冠上部向陽面的一至二年生枝條,一般是直徑1cm上下的健壯枝。接穗采集后,可存放在薄膜袋保濕儲用,高接時最好隨采隨接,可提高成活率。
2高接時間
丘陵山地楊梅生產研究論文
摘要:文成地處浙南山區,環境山清水秀,氣候溫和宜人,年降雨量豐富,屬于亞熱帶氣候,境內丘陵山地眾多、山坡林地資源豐富,具有七山一水三分田,境內的楊梅頒布廣、品種多,有荸薺種楊梅、晚稻楊梅、東魁、丁岙梅、大炭梅等十來個品種,以東魁和大炭梅居多。文成人民勤勞,好于養家蓄,基肥可以用來種植楊梅,因此非常適宜開發楊梅的無公害生產。1996年以來,文成縣林業部門通過低產林更新改造、荒山荒地和園地造林等措施大力發展楊梅無公害生產,取得顯著經濟效益,楊梅的優質無公害栽培技術也日趨成熟。
關鍵詞:文成楊梅生產無公害發展對策
楊梅為常綠喬木,雌雄異株,喜溫暖濕潤,較耐蔭,根系較淺。在文成,楊梅基地建設選擇在海拔600米以下,坡度在25度以下的,土壤疏松、排水良好、PH值為4.0~7.5含有石礫的砂質壤土和紅黃壤土。凡狼箕、映山紅、松樹、杉樹、桃金娘等生長良好的土壤最適于栽植楊梅;又因楊梅與菌根共生,故在比較瘠薄,排水良好的山坡地反比平坦肥沃地生長結果更好。平地土壤肥沃,排水不良,易引起枝葉徒長和落花落果。但楊梅適應性強,尤其是種植在陰坡地成活率更高,園地無需劈煉山,直接挖穴種植,但種植以后要比煉山栽植需管理精細點,以后每年逐漸擴穴培土護根即可。
楊梅分春植和秋植,采用嫁接苗造林。春植于1月~4月上旬,秋植為9月~11月。一般以春植為主。定植宜采用株行距5米×5米或4米×5米,每畝栽27株~33株。雌雄株比例100~200:1為宜,若當地有野生楊梅可不配雄株。定植穴為100×100×80立方厘米,每穴施堆肥50公斤左右或廄肥25~30公斤或餅肥3~4公斤,再加過磷酸鈣1公斤,上覆15~20厘米厚的肥沃表土。栽植時應選壯苗,起苗時盡量少傷根,并適當疏除枝葉。栽植把苗木置于穴內中心,舒展根系,扶正苗木,然后加上表面土或細土,用腳踏實或用鋤頭等工具敲實。澆足“定根水”,最上面覆蓋心土至高于地面20~30厘米,并將嫁接口蓋入土下為宜。苗木定植以后,7~8月高溫季節要及時松土、澆水和樹盤覆蓋遮陰,以減少水分蒸發。
樹冠整形有自然開心形、自然圓頭形和主干形3種。以自然圓頭形為主。幼樹的修剪主要是定干造型,培養早實豐產的樹體。一般采用“一干三主枝”自然開心形樹冠。即對定干后萌發的新梢,選留3-4個生長強健、方位分布均勻、相互間有一定距離(約20-30厘米)的枝條作主枝,并在各主枝上選留2-3個副主枝或側枝,使之分布合理,層次分明,在3-5年內基本形成樹冠骨架。成年樹的修剪主要是培養豐產的群體結構,調節生長與結實的關系,促進持續、優質、高產。成年樹修剪每年2次,分休眠期修剪和生長期修剪,生長期修剪可在4月中旬至9月中旬。休眠期修剪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及2月中旬至3月下旬。修剪包括除萌、摘心、拉枝、和撐枝及環割、環剝、倒貼皮、斷根等幾種方法。
培土在秋冬或春季進行,從減少表土沖刷,保護根系。培土一般就地取土,最常用的是山地表土、草皮泥等。幼樹生長量小,易被山間雜草、雜樹所掩蓋,導致生長緩慢,甚至死亡。所以幼樹施肥、澆水、夏天遮蔭等管理要精細,尤其是在夏天管理,要求在幼樹樹盤直徑1米左右范圍內,頭幾年連續中耕除雜草,并進行地面覆草,連續大旱年份,要進行三天一次在傍晚時分澆水,澆水以濕透苗木根部坭土為宜。擴穴改土以秋冬為宜,可全園一次性進行,勞力不足時也可以樹干為中心逐年擴穴。
村民小組長個人事跡材料
,男,現年38歲,是縣第九屆政協委員,現任縣鎮眾村村委村村民小組長、楊梅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作為一名縣政協委員、村民小組長、村民產業致富的帶頭人,他懷著這種光榮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為群眾著想,為村民辦事,盡心盡職,不負眾望,村先后被評為全省新農村建設整治先進試點村、全省“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市新農村建設綜合示范點創建先進單位。
村現有農戶51戶235人,耕地面積396畝,林地600畝。近年來,在的帶領下,村民解放思想,大膽實踐,積極投資投勞,開展新農村建設,村莊面貌煥然一新;充分利用本村有限的山地資源及大量租用鄰村山地,積極發展楊梅產業,實現了產、銷一體化經營,全村共發展楊梅種植戶38戶,種植楊梅1000多畝,實現年產值160多萬元,2012年全村人均純收入突破10000元,村成為全縣聞名的生態小康新農村示范村。
帶領村民培育主導產業。立足縣委、縣政府確定的“五個一”特色產業,他通過深入調研,科學分析,將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優勢與市場需求結合起來,將楊梅生產作為強村富民的主導產業來抓。在產業發展初期,他多次聘請縣林業局、農業局專業技術人員對村民開展楊梅種植技術培訓,轉變村民不愿、不敢、不會種植楊梅的思想觀念,引導群眾由傳統單一種植糧食向種植楊梅轉變。由村小組干部、黨員帶頭,抓示范樹典型,帶動農戶發展楊梅種植。同時,在縣委、縣政府優惠政策的激勵下,他積極爭取上級項目扶持資金,加強了楊梅種植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和科技推廣力度,有效地推動了產業的快速發展。
服務村民提升產業效益。在抓楊梅產業發展中,他始終高度重視品牌打造,大力推進標準化,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在楊梅種植有一定規模后,他帶領村民注冊成立了縣楊梅專業合作社,共吸納會員38戶,不僅為農戶種植品種、生產規模、生產技術進行指導服務,還成為了產品的營銷平臺。他積極引導農戶推廣高產無公害栽培技術,實行規范化、標準化種植,大力提升產品品質,變生態資源優勢為經濟發展優勢;同時,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聯合縣林業局玉笥楊梅生產基地注冊了“玉笥”牌楊梅商標,并取得了國家綠色食品標志,提升了“玉笥”楊梅的市場競爭力,將楊梅產業由產品經營轉向了品牌經營。
建設新農村發展生態游。村不僅擁有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在他的帶領下,通過開展新農村建設,引導農戶因地制宜地實施“三清六改四普及”、“三綠化一處理”等工程建設,村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造就了發展農村生態旅游的豐富資源。他帶領大家,充分利用村的地理位置優勢,配合縣委、縣政府在玉笥楊梅基地成功舉辦了兩屆“楊梅節”,積極開發以自然生態為主題的農村旅游產業,提升了“玉笥”楊梅和村的知名度。
下一步,他將帶領群眾進一步學習其他村莊發展經驗,在以“一村一品”為重點的農業產業化上做文章,在推進農村生態旅游上下功夫,建設生態經濟和諧發展的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