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3 13:51:2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新醫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新醫學

淺談醫學領域矛盾與醫學科技創新

【摘要】新時代醫學領域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健康需要與醫療資源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作為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在醫學領域的特殊存在方式和表現,既有其生成轉化的邏輯前階和現實依據,又有其特殊科學內涵、具體內容和解決途徑。醫學科技創新作為解決新時代醫學領域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徑,主要表現在:醫學科技創新可以從促進醫療設備創新、新藥研發、醫療技術進步等方面切實解決醫療資源發展不充分問題;醫學科技創新是技術創新和理論創新的統一,二者相互結合可以解決醫療資源在區域、城鄉、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關鍵詞】新時代;醫學領域;主要矛盾;醫療資源;醫學科技創新;根本途徑

1新時代醫學領域的主要矛盾

新時代醫學領域的主要矛盾的根本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健康需要與醫療資源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1]。這種矛盾作為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在醫學領域的特殊存在方式和表現,既有其生成轉化的邏輯前階和現實依據,又有其特殊科學內涵、具體內容和解決途徑。就其生成轉化的邏輯前階而言,這種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基本健康需要同落后的社會醫療生產之間的矛盾的生成和轉化,是初級階段醫學領域主要矛盾的邏輯展進。就其生成轉化的現實依據來看,隨著醫療生產和醫療事業獲得的巨大進步,原來落后的社會醫療生產發生了時代性變化,人民在獲得基本健康需要的同時,日益增長著對美好健康的需求,同時,醫療資源配置的地區差距、城鄉差距、居民享有差距問題日益凸顯,人民的健康需求未能得到積極響應,導致了新時代醫學領域主要矛盾的產生。

2如何解決新時代醫學領域的主要矛盾

解決上述矛盾的特殊方式是在醫學領域實施并貫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精神,這種創新既包括醫學技術創新,也包括醫療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的制度體系創新。醫學科技創新乃是解決這個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徑。醫學科技創新是醫學理論創新和醫學技術創新的統稱,醫學理論創新作為基礎性的科學研究過程,是醫學技術創新得以展開的首要前提;醫學技術創新則是醫學理論在醫療生產中的應用,是理論在實踐中的技術展現。醫學科技創新就是醫學理論研究過程和應用過程的統一。可見,醫學科技創新不僅能為社會不斷提供新的醫學理論和理念,而且能為社會不斷提供先進的醫療設備、優質高效的醫療產品、先進的醫療技術和方法、先進的醫療管理和醫療體制改革及醫療資源配置理念等,從而在提高醫務人員工作效率,減輕其臨床負擔的同時解決患者健康需求的轉變,因此醫療科技創新在解決新時代醫學領域主要矛盾中起著最重要作用。

查看全文

醫學教學的創新

1網絡背景下的醫學教學模式的特點。

1.1臨床教學

醫學專業有其特殊性,學習的主要知識大都是應用在臨床工作中,因此在學習之前可以讓學生通過網絡技術對具體的臨床操作技術有印象,降低失誤率,而且有的病癥極其臨床表現和手術過程在醫學史上也是罕見的,可以通過網絡進行了解,讓學生都能增長見識。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的多媒體課件進行學習,也可以解決自己在網絡資源中的疑難問題,把網絡和課堂有機的聯系起來,在課后的網絡背景中,學生還可以在專業的軟件指導下進行模擬實踐,例如可以對有些手術不拿活體做實驗,而是通過模擬的場景,成本低,如果失誤了,也不會承擔醫療風險,消除學生的后顧之憂,而且對不滿意的手術可以反復操作,不會由于活體的限制而只能操作一次,能讓學生提前對手術有所了解,也可以把實際的手術過程中的實例讓學生觀看,增加實際對手術的認識。總之,針對醫學教學中的臨床操作過程多可以利用網絡背景讓那個學生更好的學習醫學知識。

1.2網絡資源優越

網絡資源在電腦中存放所占的內存不大,傳送和接收的過程方便,操作便捷,只需要簡單的電腦操作知識,而且不只是文字形式,還可以是圖片和視頻形式,從視覺、聽覺共同感受,和其它背景相比能夠更加多樣的學習資源,而且資源共享方便快捷,只需要簡單的溝通對話工具或者是便攜的優盤就可以完成資源的共享,只要有一臺電腦就可以完成整個過程。

1.3學生的主體作用

查看全文

醫學科技編輯創新性

一、醫學科技刊物

醫學科技刊物是一種傳遞信息的載體,主要內容涉及醫學、科技及與之相關的學科知識。醫學科技刊物匯聚了醫學工作者的醫藥工作成果及工作經驗,有效記錄并反映了醫學科技的發展進程,同時也是進行醫學科技學習、研究的重要信息資源。對于醫學工作者,醫學科技刊物作為進行學術交流、學術傳播的有效渠道,能夠提供先進的知識內容以及實踐工作經驗,使醫學工作者能夠及時掌握現代醫學科技知識理論及現狀情況,有助于進行新醫藥、新技術的研究。對于社會公眾而言,醫學科技刊物作為普及醫學知識的載體,能夠傳播現代醫藥知識、醫學發展動態情況,使廣大社會公眾及時了解醫學知識及醫藥理論,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個人身體健康。

二、創新性

創新性是指產生新奇的、具有社會價值的物品的能力。創新性可表現為發明及發現兩種形式。發明即為做出前人未曾做過的事情,發現即為在已知、已存在的事物基礎上做出新穎的、獨特的創造。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其中,創新站在了第一位,指明了我國的發展方向,創新作為歷史改革、時代進步的主要驅動力,對于各領域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醫學科技編輯的創新性

在醫學科技刊物編輯領域,文章的創新性決定著文章可讀性、文章質量及文章價值。具有創新性的醫學科技文章,具有醫學價值,能夠肩負起傳播醫學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新成果的重任,能夠更好、更充分地發揮醫學科技刊物的知識傳播及學術交流的重要作用。(一)培養醫學科技編輯的創新觀念。對于醫學科技編輯工作而言,進行創新的基礎則是摒棄傳統觀念、培養創新理念。要注重培養編輯的創新性思維模式,能夠有效接受前沿的新思想理念,并能夠運用創新思維模式多角度地看待問題、分析問題。最終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醫學科技刊物質量離不開編輯的創新性工作,編輯的思維靈活、創新多變能夠為讀者帶來更加多元化的讀物素材。醫學科技編輯唯有建立了創新意識、樹立了創新觀念,才能夠在選題、審核、編輯等工作環節中充分發揮醫學科技刊物領域的創新性作用。(二)改變傳統的編輯工作方式。在傳統的醫學科技編輯工作中,通常的工作方式是由編輯工作人員對于來稿稿件進行稿件篩選、稿件審核及進一步加工處理。在全部的處理過程中,醫學科技編輯人員并未過多參與稿件的編寫工作之中,往往是延續原作者的寫作思路進行部分內容的調整或是修改,而沒有真正融入編輯人員的自主創新性及創新內容。在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創新性文章具有科學性、前瞻性,符合時展的大趨勢,因此,具有創新性的文章對于刊物而言至關重要。醫學科技編輯人員應參與到刊物文章的選題過程之中,主動與稿件作者進行有效溝通交流,針對符合社會發展趨勢的創新思維、創新觀念與作者進行充分探討,在文章編寫的源頭便有效融入創新性,使作者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稿件創作,在提高稿件質量的同時還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提升編輯人員的綜合能力素養。好的選題是優質讀物的基礎,在選題方面,應注重培養編輯人員的職業洞察力。一是要善于發現,在日常學習積累中對于醫學科技領域的新理論、新技術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從中選取新穎的、富有內涵的內容作為刊物主題,進而向社會公眾傳播具有價值的醫學知識信息。二是要善于分析,面對大量投稿進行有效篩選,針對選題相近、觀點類似的文章,編輯人員應具備良好的分析能力,對于相近的文章進行多角度的深入剖析,從中挖掘新觀點、新理念,進而形成具有創新性的優質選題內容。三是要善于修改,文章整理及文章修改是編輯工作種的重要一環,面對眾多的投稿稿件,編輯人員要從中篩選出文章質量高、選題新穎、具有前瞻性的優質稿件進行進一步修改完善,在修改過程中,需要編輯人員善于提煉高質量內容,并進行更深一步地內容整合,從而形成一篇完整且具有創新價值的文章。四是要善于學習,醫學科技知識及技術日新月異,當前的科學技術發展非常迅速,編輯人員需要進行及時學習、不斷擴展知識面。編輯工作需要建立龐大的知識體系庫,不斷擴充知識庫內的容量,對于新知識、新技術進行及時學習、及時積累。與此同時,醫學科技編輯還要深入了解醫學類知識內容、當前發展情況以及未來發展前景,從而為判斷文章是否具有創新性、是否符合發展趨勢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

查看全文

新都醫院的醫學現況思索

醫學論文是醫學研究和臨床醫療實踐的探索和總結[1]。,不僅是專業人員學術水平的反映,也是醫院學術水平的反映,更是體現醫院整體實力的重要指標。作者檢索收集了本院職工發表的醫學論文,對其相關指標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納入標準

發表在具有ISSN和CN刊號,被中國知網中國醫院知識倉庫(CHKD)和維普資訊收錄至2008年。以新都區人民醫院或新都縣人民醫院(醫院原名)第一作者身份所發表文章。

1.2核心期刊認定標準

以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頒證《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和北大圖書館研究成果認定的A類期刊。由于各刊物取證和開始認定時間差異所致,存在一些統計偏差。

查看全文

醫學急救新舉措論文

急救醫學是醫學領域中的一門新興學科,它是現代醫學發展的成果。我國醫學界在發展這門新學科的過程中,逐步認識到這一學科的重要性。急診醫學狀況是反映一個國家、地區、醫院醫學科學水平的重要標志,它的發展趨勢對醫學質量、搶救水平要求越來越高。近年來,急診創傷、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有增高的趨勢,推動了急救醫學的發展,也對急診搶救的成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進一步完善搶救流程,我院急診科繼建立綠色通道系利服務以后,在市救護中心的全力支持下,于1999年4月開設了本市首家市救護中心-仁濟醫院急救專線。

1.專線介紹

1999年4月18日市救護中心-仁濟醫院急救專線正式開通,成為全市首家院前、院內聯合急救網絡。當救護車在駛往仁濟醫院途中。救護人員用救護車上傳呼機直接與救護中心總臺聯系,把救護車上病人的病情報告救護總臺,救護總臺隨即撥通仁濟醫院急診300專線電話,及時將病人院前病情、診狀及初步搶救措施等簡要情況告知,仁濟醫院接到300專線電話后即根據病人的病情做好一切準備工作,即搶救人員、搶救設備、搶救藥物到位,迎接救護車來院。

2.臨床資料

1999年4月至11月,共有67位病人通過急救專線電話告知院前病情,搶救信心其中內科病人30例,主要為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哮喘持續狀態、呼吸衰竭、有機磷農藥中毒病人;神經內科病人21例,主要為腦溢血、中風偏癱病人;神經外科病人8例,主要為腦外傷病人;普外科病人6例,主要為復合外傷;婦科病人2例,為宮外孕。

3.體會

查看全文

新醫學英語教學模式分析

時代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全球醫學的發展速度,各種有關醫學領域的交流活動在社會中頻繁出現,想要有效提升醫學本科生的技術水平,保證科研成果得到有效推廣,首先要保證醫學專業人員的英語水平,基于此,醫學教育將專業英語課程納為重要的環節,希望能夠通過規范的教學讓學生的專業外語綜合能力能夠得到提升,從而培養出更加優秀的專業人才。想要學好醫學專業英語首先要保證具有扎實的英語基礎,這樣才能夠對專業性強的醫學英語知識及技巧全面掌握。醫學英語所涉及到的范圍不只是局限于醫學專業英語知識,還有很多有關于學科發展的內容,讓學生通過學習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所學課程最新的發展動態,這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和學習非常重要。

一、醫學專業英語教學的現狀

在當今社會上英語已經成為了國際交流中最主要的語言,因此英語自身的價值和作用也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可是,目前醫學學院在專業英語教學中還存在很多的缺陷,英語教學的效率和水平還有待提升,當前醫學領域專業英語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缺少專業能力強硬的師資團隊:本科生要學習的英語內容涉及到很多方面,運用英語進行專業課程的授課對于多數教師來講有一定的困難。如果教師只掌握了基礎英語的相關知識,沒有深入了解醫學知識,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根本符合不了醫學英語的實際要求。此外,很多的醫學英語教師在教學時以自我為中心,采取分析式教學法授課,只是簡單地將文章中有關于醫學領域的單詞進行翻譯解釋,之后在對文章全部詞句進行分析,該教學方法非常的單調,讓原本就無趣的專業英語變得更加枯燥,時間長了學生就會感到厭煩。而且這種狀況直接阻礙了醫學專業英語教學水平的提升。通過對醫學院本科生實際的英語水平了解發現,當前本科生的英語水平還處于最低級階段,只有少部分學生能夠運用英語進行交流,但是在發音上和句型上還存在很嚴重的問題,直接影響了醫學專業學生在國際交流活動中的形象。學生隨著學習階段的不同所要掌握的知識會不斷增加,需要在短時間內對相關英語文獻進行理解掌握,同時還要進行相應的總結,這一過程中學生自身的閱讀及寫作弱點就慢慢的顯示出來,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增強學習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的科研成果受到影響,種種事件產生的連鎖反應導致我國醫學事業的發展受到阻礙。基于此,我國要針對醫學專業英語的學習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醫學學院的學生在學習專業英語時會經歷一下幾個階段的過度:(1)能夠快速準確的閱讀英文文獻。本科生在學習專業醫學英語的過程中,要具備熟練閱讀和理解英文文獻,快速掌握所需知識的能力,這樣才能提高專業英語閱讀的速度和質量。(2)能夠流利的使用英語進行醫學專業知識的交流。在日常工作中能夠正確使用英語進行科研論文的闡述,將醫學前沿知識熟練的講解給學生,保證其能夠充分理解;此外,運用專業英語進行知識的提問和解答,在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運用英語思考的習慣,不能在教學中將英語翻譯成中文后在進行提問或解答;多為學生創造參加國際高水平學術會議的機會,讓學生利用英文將自己的成果準確的講述,通過與權威的專家交流后促進自身水平的提升。(3)運用英語書寫高質量的科研論文。從書寫的科研論文質量上就能夠看出其科研成果的好壞,想要自己創造的科研成果以論文的形式推廣出去,讓更多的人認識自己,首先要保證自身具備良好的英語書寫能力。運用英語書寫文章必須有強硬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深厚的英文基礎,并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實現的,需要學生抱有持之以恒的決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多對各種英文文獻進行閱讀,從中掌握各種論文的寫作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論文每個環節在寫作時都有一定的差異,學生要通過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和分析后,清楚的了解其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通過對其中知識針對性的學習和鞏固,學生的醫學專業英語能力肯定能得到提升,這為其今后的醫學研究打下了牢靠的保障,同時也為其今后科研工作的進行奠定了基礎。

二、醫學本科生專業英語教學改革的路徑

通過對當前醫學學院本科生學習英語的情況了解來看,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應重視對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制定明確的學習方向,這樣才能夠保持英語教學的連貫性,同時還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獲取英語信息的能力,利用英語對知識進行總結、歸納和提煉的能力,讓其在面對醫學科研工作時輕松面對。另外,教師及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要對教學考核內容不斷優化。在醫學教學中專業英語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只要保證學生對其有正確的認識,才能夠徹底改變當前的學習現狀,將醫學專業英語的水平最大化的得到提升。(一)采取以小課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最近幾年在醫學課程教學中普遍采用PBL教學,這是一種創設學習情境的教學方法,被廣大醫學教學者認可和使用。在對醫學本科生進行專業英語教學時可以采用PBL教學理念組織教學。每個學生都具有各自的特點,且對英語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有差異,如果授課過程中所采取的方式過于單一,那么會有很多的同學適應不了教學進度,繼而自身的英語學習能力也得不到增強。所以,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采取小課式教學,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夠跟得上教師的進度,采取針對性教學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更加通暢,在潛移默化過程中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就會得到提升。可是,由于目前很多單位在硬軟件設施上不夠完善,想要真正實現理論到實踐的過渡還需要不斷的努力。(二)圍繞專題模式進行開展教學。醫學英語專業以及其他學科的知識相對比較復雜,想要在一本課材中將所有的知識納入其中根本是不可能的,這是造成當前醫學專業英語教材資源短缺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小課形式進行教學,同時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針對性的進行醫學知識的教導,這對于增強學生自身的外語水平及科研能力而言有利無害,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實時掌握有關于醫學發展的相關信息;在授課過程中可以設置相應的小專題,讓學生對知識整理時能夠更加有條理。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教學,大部分的學生都認為這一教學模式對于醫學專業詞匯的學習非常有利,能夠從中學習到很多重要的知識點。(三)制定合理的英語考核標準。醫學院在對學生英語學習成績進行考核時不能只依靠客觀因素進行,這樣很難真實地反映出學生英語學習成績的好壞。所以在本科生英語專業知識教學中,對學生英語歸納和綜述能力水平進行考核能夠充分展現出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綜述就是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將指定文章中的數據、資料和重點觀點進行整理、歸納從而書寫成論文形式。書寫綜述是培養本科生專業知識最關鍵的階段,同時也是體現學生自身歸納和提煉能力最直接的途徑。和西方國家學生學習有很大的不同,我國針對于學生寫綜述方面的培訓發展相對較晚,很多的本科生也是第一次接觸到有關于寫綜述的知識,這無疑會阻礙科研工作的順利開展。在實際開展專業英語學習活動時,本科生可以在對各種國外研究文獻進行閱讀來增強自身的學習能力,所以,頻繁的利用英語進行綜述性書寫,時間久了學生的外語水平就會有明顯的提升,同時學生對英文文獻的分析、歸納和提煉能力也會隨之增強,值得廣泛開展。(四)不斷提升教師團隊自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我國當前還是有多數醫學院缺少專業能力強硬的師資團隊,部分醫學院是潛派外語教研室的教師擔任本科生專業英語知識的教學,只有少部分高校聘用出國經驗豐富的教師負責本科生專業英語的教導。而這兩個師資團隊各有各的優勢,也有各的弊端。醫學專業的教師雖然在英語能力上欠缺,可是能熟練掌握有關醫學的知識,而外語教師只對醫學知識略懂皮毛,但掌握了豐富的英語知識,所以,如果兩支隊伍分開實施教學根本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成果。結合實際的發展現狀,想要讓兩支隊伍分別對自己弱項知識在短時間內掌握是不可能的。那么當前的主要是任務是培育出一支具有超強英語基礎知識和醫學知識,以及有豐富的出國交流經驗的教師團隊是作為主要的任務。

總而言之,阻礙我國當前醫學院本科生專業英語能力的因素有多個方面,想要從本質上解決存在的問題就要做到各個方面共同進步,改變現有的英語教學機制和理念,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創新和改革,這樣才能縮短我國醫學英語教學與國際英語的距離。

查看全文

醫學英語新教學模式分析

摘要:本文立足于醫學英語教育視角,在總結網絡教學和PBL(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教學特點的基礎上,提出以網絡教學為教育模式,以PBL為評測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將網絡教學與PBL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應用于醫學英語教學中,幫助醫學生提高對醫學專業英語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在應用系統性和邏輯性的網絡視頻教學法對知識傳授的同時,也體現了PBL教學法對學生自主式學習能力的重視,這對于深化醫學英語網絡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起到了推動作用。

關鍵詞:網絡視頻教學PBL;醫學英語;模式

隨著科技和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國際化、全球化的進程逐漸加快,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與日俱增,中國的醫療衛生事業也逐步與國際接軌,與全球醫學界的交流也日趨廣泛。在這樣的國際國內環境下,具有良好的英語能力,尤其是醫學專業英語能力逐漸成為了現代醫學人才的新要求。一方面,西方醫學在現代醫學中一直占據著主流地位,對國人而言,西方醫學中的許多先進技術亟待我們去學習和研究,這就需要醫學專業人員擁有較好的英語能力。另一方面,全世界每年的英文出版物占所有出版物的80%以上,醫學專業人員要充分了解相關領域中的研究熱點和最新的臨床診斷信息技術,就必須擁有良好的閱讀和翻譯各種生物醫學專業英文文獻的能力[1]。此外,隨著“地球村”的到來,接待外籍患者、詢問外籍患者病情、用英語書寫病歷等都要求醫學專業人員熟悉掌握英語。因此,熟練地掌握醫學英語是對現代高層次醫學人才的基本要求。近年來各醫學院校越來越重視醫學英語的教育,加強高素質醫學人才的培養,開設了醫學專業英語課程,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醫學英語的發展。但在醫學院校的英語教學中,尤其是醫學專業英語,仍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值得我們去深入探討和分析。

1醫學專業英語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自1987年全國高校實施英語四、六級統考以來,各高校都十分重視,并把英語四、六級的統考成績與評先評優相掛鉤,甚至有的學校規定未通過英語四級考試將不授予學位證書,造成了許多高校的學生把通過四、六級考試作為學習英語的最終目標[2]。在這種環境下,醫學生往往會忽視醫學專業英語的學習,失去學習醫學專業英語的積極性。此外,雖然大部分醫學高校開設了醫學專業英語課程,但其教學課時所占比重遠遠少于大學英語所占比重,甚至有的醫學院校只把醫學專業英語設為選修課程,完全無法滿足醫學生對醫學專業英語的學習需求[3]。如此一來不僅限制了醫學專業英語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進,也制約了醫學專業英語教學的發展,影響教學效果。另外,雖然目前部分高校對醫學專業英語的教學方式做出了改進,將網絡和多媒體等技術應用于新的醫學專業英語的教學模式中[4],改變了原來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但實際上其與傳統的課堂教學,即以在課堂上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并無本質上的區別,這種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通常只能掌握比較簡單的醫學專業詞匯和知識,無法滿足社會對現代醫學人才多元化的要求。因此,在尚未成熟的傳統醫學英語教學環境中去,尋找另一種新教學模式來彌補不足,顯得尤為重要。

2網絡教學與PBL教學

查看全文

醫學院革新人才培養模式

鑒于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全社會對于人才的創新性與適應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中,醫學院校大學生作為社會人才當中一個重要群體,在社會生產當中所產生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但是,一旦離開校園,許多步入社會的醫學院校大學生出現了茫然的情緒和無法適應工作環境之現象,這充分反映出醫學專業大學生的不足之處。所以,高校應當努力提高醫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并將對這一能力的培養貫穿于醫學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之中。

一、醫學院校創新人才應當具備的素質

當前社會的發展,為現代醫學人才素質的發展賦予了全新的內容。創新醫學人才應當具有以下四層含義:其一是應當具備良好的醫學知識結構,即不僅要具有十分扎實的醫學基礎理論知識、和醫學專業相關的各類新知識以及寬廣的知識面,而且又要具備較為嫻熟的醫學基本技能,從而提高獲得新知識、積極探索以及持續創新的能力;其二是應當具備創造性思維,也就是思維要活躍,應當善于進行想象,而且積極進行創新,不僅要遵循科學的規律,而且又不被傳統所約束,對于已知領域有極強的探求興趣與創造熱情,對于已知領域能夠從全新的角度上提出問題,并且研究問題,努力尋求突破;其三是應當具備極強的發散性思維,并且具有相當好的聚合思維能力,也就是要能夠從現有的知識與豐富的經驗當中,按照不同的方式進行思索,從而得到大量的新觀念與新見解之后再重新組合而成全新結構。通過這樣的反復來求得升華。其四是應當要具備高尚的意志品質與堅韌不拔的毅力。

二、醫學院校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意義

1.培養創新醫學人才是醫學模式轉變之需要鑒于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醫學已經從以往的生物學模式轉變為為生物—心理—社會型醫學模式,從以往的治療型模式轉變為預防—保健—群體參與型模式。這一轉變要求醫學人才必須深入掌握當代醫學科技發展的最新成果,具備淵博的醫學專業知識以及較高的文化素養,十分豐富的想象力,堅韌不拔的意志與百折不撓的精神等。

2.培養醫學創新人才是適應醫學發展之需要醫學以人體為其研究對象,具備了實踐性比較強、風險性比較高等特點。根據美國的一項研究,在醫學院校接受過創新能力培養和訓練的大學生與未能接受過創新能力培養和訓練的大學生比較起來,在接受需要有良好的創新能力才能完成的工作。前者成功之機率往往要比后者高出三倍以上。創新醫學人才能夠對于患者復雜的病情在較短的時間內進行正確的診斷與合理的治療,并且判斷預后,從而減少病人所承受的風險,并增加其生存的機會。

查看全文

醫學護理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探究

摘要:在立德樹人視域下,各個高校都加強了學生的思想道德、職業情操的培養力度,立德樹人是教育新標準、新要求,是符合社會發展趨勢的一種有利教學方向。作為日后服務于廣大群眾的醫學專業更是加深了立德樹人理念的滲透,各大醫學高校紛紛展開有效教學手段加強了學生的思想培養工作,不僅提升醫學專業學生思想觀念,還著重的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該文我們針對立德樹人視域下醫學護理專業創新人才的培養做一個詳細的闡述,提出合理化培養建議,希望能給相關醫學教師帶去一些思路和啟迪。

關鍵詞:立德樹人視域;醫學護理專業;創新人才培養

在立德樹人的大教育背景下,加強學生綜合素質成為各大高校的首要任務。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各大高校還緊隨社會發展趨勢,展開了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培養,醫學護理專業的學生的也不例外。為了讓醫學護理專業學生增強自身價值、更好地融入社會,并在社會中做出突出貢獻,我們有必要對立德樹人視域下的創新人才培養工作加以分析,幫助各大高校更好地培養新型護理人才。

1立德樹人視域下醫學護理專業創新人才的培養內涵

醫學是門很重要的學科,同時也是門特殊的學科,醫學護理專業學生日后的就業方向是醫院等服務機構,目的是給廣大患者帶去幫助、解決患者病痛,所以社會及市場給予了醫學護理專業學生更高的要求和標準,護理專業學生想要更好地融入社會、緊隨社會發展而提升自身價值,就需要護理專業學生加強自身培養力度,不斷滿足社會需求。在當今的社會醫學發展形勢中,除了對醫學護理專業人員有著基本的道德素養要求外,還需要護理專業人員具備良好的創新能力及創新精神,創新人才是社會、市場著重強調的人才新標準,護理專業學生只有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才能更好地滿足社會需求,才能更好地服務于患者,才能不斷滿足患者的新需求。在醫學護理專業學生往創新方面發展的同時,也對各大醫學高校帶去了壓力,所以,在立德樹人視域下培養醫學護理專業創新人才是社會發展的需求,也是時代進步的體現,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醫學專業創新人才的要求大概包括幾方面,如較強的人文素養、較強的創新意識與創新精神、較強的動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等,讓社會新型護理人才不僅要具備高尚道德情操與職業操守,還需要具備適應新環境、拓展新思路的創新思想,全面符合社會對醫學護理人才的綜合要求,以此來提升我國整體醫學護理狀況,為醫學發展、進步做出更大貢獻。

2立德樹人視域下醫學護理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查看全文

預防醫學教育改革與創新

圍繞著公眾健康理念發展,現代醫學逐漸向“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向發展,那么對于臨床醫學的教育發展而言,也應該與社會要求相契合,將“以健康為中心”的理念貫徹落實到教育改革和創新過程中,為社會輸送新型復合型醫學人才,為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1臨床醫學專業預防醫學教育現狀

1.1教育體系和觀念。在教育體系中,臨床專業預防醫學的學生主要還是以接受理論教學為主,通過教學引導學生逐漸掌握更多的疾病預防相關知識,所使用的教材多是以全國統編規劃的《預防醫學》、流行病學、“三大衛生”為主要選擇,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預防醫學的教育并沒有與實踐需求結合在一起,學生多以學習理論知識為主,很少有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生活中的機會,使得他們在接受教育過程中顯得有些脫離實際,那么通過這種方式教育出來的預防醫學的人才,顯然是無法適應社會和現代醫學的發展要求。另外,在傳統的醫學教育觀念中,很少涉及到健康管理學以及社會醫學等相關醫學內容,所以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尚未建立先進的健康觀念,對于預防醫學的群體觀、疾病預防控制意識觀的培養是極為不利的。預防醫學的學生在走出校園走向社會之后,在實際問題面前就會顯得特別被動,無法跟上社會和現代醫學的發展,如果不能及時調整自己的步伐,將逐漸被社會淘汰。而且,傳統教育下的學生多是抱著修完學分的態度開展學習活動,這對實際技能和知識的習得產生非常不好的影響,會讓疾病預防事業的發展停滯不前。1.2健康教育現狀。不僅是臨床專業預防醫學的教育,甚至是當前很多的醫療機構,在教育和經營過程中,都忽略了實施健康教育,學生認為自己學習專業知識是本職,教師認為傳授專業知識是根本,醫療人員認為治療和診斷才是關鍵,然而他們都忽略了“以健康為中心”思想在現代醫學發展中的重要促進作用和價值。相關數據表明[1,2],我國腫瘤患者中有80%以上在確診時就已經是中晚期階段,很多患者和醫護人員都未能將健康思想貫徹落實到醫療事業的發展中,不能將疾病控制在早期發展階段,而一旦發現之后治療就顯得困難重重。

2預防醫學教育改革與創新策略

2.1推行“以健康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現有的課程體系基礎上進行調整和優化,增加更多實踐教育活動,使學生在校期間可以樹立強烈的健康和預防觀念,避免出現類似在非典等傳染疾病控制中很多醫護人員預防意識薄弱等問題,為疾病預防以及社會穩定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臨床醫學專業的預防醫學開課的目的在于培養一批優秀的疾病預防人員,他們需要對疾病的預防、診斷以及治療等相關工作進行深入研究,還需要對社會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作出及時反應。基于此,現代臨床醫學在教育改革和創新過程中,要注重推行“以健康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為社會輸送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創造性思維的復合型人才。因此,教育改革應該注重將綜合衛生服務功能等相關理論知識融入其中,使多種理論相互貫通、相互滲透,促使學生在專業知識學習過程中能夠掌握更多的診斷和治療疾病的方式、方法,還能夠從系統、整體角度全面客觀的對待疾病監測、預防和治療,從而不斷提升我國臨床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建立強烈的健康意識。2.2組建合格的教師團隊。教師是學生專業能力和知識獲得的引導者,在教育改革和創新過程中,針對教師團隊的組建也不容忽視。培養新型預防醫學的合格教師,新型教師要承擔起引導學生建立以健康為中心的學習觀念,將所掌握的知識運用到實際教學中,給予學生獨特的醫學見解和指導。對于學校而言,組建合格的教師團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在社會上招聘符合現代預防醫學發展的經驗豐富的人才,通過提高待遇和福利等方式吸引更多人才投入到教育事業中,利用社會人才的經驗滲透課堂現代化發展;其次,針對目前學校具備的教師,對他們的綜合能力進行全面評估,針對不符合預防醫學發展要求的教師進行繼續教育,或是組織培訓活動或是促使其參加專業性較強的座談會等社會性活動,使其對外界教育現狀有更加明確的認識;最后,學校要為教師專業素質培養提供硬件支持,比如定期購買最新出版的期刊、書籍等,推送專業性較強的文章等,對教師綜合教學水平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意義。2.3建設預防醫學實習基地。對于預防醫學的學生而言,在學校接受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做出貢獻,那么學校就應該為他們創造更多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中的機會,即建設規模較大、實踐性較強的預防醫學實習基地。在此過程中,學校可以與科研組織、與公立醫院機構、私立醫院機構、衛生所等多種途徑的組織建立人才共同培養的合作機制。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高、人類生活品質不斷提升,對于健康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強,給現代醫學的發展帶來挑戰,無論是疾病預防教育機構還是醫療機構,都應當將“以健康為中心”作為基本指導思想,重視疾病預防在生活中的貫徹落實,注重促進預防醫學教育的改革與創新,適應社會對新型人才的要求,進而促進現代醫學的可持續發展[3]。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