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學模式范文
時間:2023-03-28 17:47: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新醫學模式,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以中醫之長補西醫之短
中醫的基本理論受惠于中國古代“天人相應”思想,逐漸形成了整體觀、平衡論和“中和”的文化觀念。在“天人合一”理念指導下,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既重視臟腑組織功能及其內在的聯系,也強調人體自身與環境的統一與和諧,并從自然界的變化過程中來探索生命活動和疾病發生發展與演變規律。因此,中醫學始終強調運用人體的整體和動態平衡思維,來認識生、長、壯、老、已及機體發生疾病后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從而掌控預測疾病的發展脈絡與演變趨勢,并確定相應的診治原則。臨床和實驗研究表明,中醫的整體治療對腫瘤的影響,不僅可增強和調整人體免疫力,抑制癌細胞誘導分化,促進癌細胞凋亡和癌基因與抑癌基因的相互變化與協調,而且更促使人體的整體功能恢復以抑制腫瘤的轉移與復發。中醫的整體觀正是西醫所忽略的,如西醫的腫瘤分期只考慮局部的變化,很少重視機體整體的評估;西醫的支柱療法也是只重“攻”,而很少考慮機體自身保護治療的“補”;微創手術仍停留于解剖層面上,很少見到以保護機體功能為目的的“生理微創”。中醫的“扶正”理念不能被西醫所接受,然而西醫的現代化手段也正是中醫能否早日進入醫學主流世界所必須的條件之一,所以中西醫結合必將使腫瘤防治產生革命性的突破與發展,對世界腫瘤的防治做出重大貢獻。中醫把握的是個性和整體,它通過辨證和用藥加減解決了個體間的差異,而西醫把握的是共性的整體,依靠的理論是抽象產物,是事物的共性和一般,但中西醫共同揭示的是個體生命的不同層次的規律,二者都把健康與疾病防治作為共同努力的終極目標。客觀地比較中西醫學,方能正確地認識中西兩種醫學在學術上的差異和統一,中醫應當學習和利用西醫現代科學技術完善自己的基礎理論和技能方法,而西醫在宏觀調控與整體觀和平衡論的認識方面也必須加強與中醫互補,從而開創一種中西醫結合的新醫學模式。
2促進中西醫結合向轉化醫學聚焦
轉化醫學是近年來國際健康領域出現的新概念,是一種臨床與基礎醫學互為動力的雙贏理念,對促進醫學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我們曾提出臨床與基礎醫學密切結合是腫瘤防治的重要舉措[2]48,之后有學者進一步闡述了轉化醫學的概念,認為應該從臨床工作中發現、提出問題并與基礎合作,并在臨床工作中驗收其成果,以提高醫學總體水平[4]。轉化醫學可以使臨床與基礎彼此直接聯系,相互快速轉化,推進醫學發展,使患者直接受益于科學技術的發展。
2.1中醫“扶正祛邪”理念是抗腫瘤治療的雙重寶劍”
癌癥的發生除細胞本身的基因突變外尚存在諸多外在因素,如免疫系統的監視效應不利可導致腫瘤持續生長,而應用中醫“扶正祛邪”理念施以攻補兼施則可抑制癌細胞生長。再如一類廣泛存在于人體免疫細胞上的具有生物學功能的蛋白分子,有一種蛋白可以與其存在于淋巴細胞表面的受體以“鎖陰結合”的方式相互配接,能激活殺傷腫瘤的淋巴細胞,削弱抑制殺傷腫瘤,二者協同可有效地發揮抗腫瘤作用,這一認識正是取自于中醫學扶正與祛邪的治療理念。
2.2中西醫結合是向轉化醫學轉型的重要體現
健脾法治療對荷瘤脾虛動物的效驗研究顯示,脾虛型鼠移植肝腹水癌模型(HAC)后,應用健脾類藥物組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差異,藥物組的腫瘤潛伏期延長,發展減慢,瘤體縮小,宿主全身狀態良好,生存期延長,癌細胞分裂像減少,細胞動力學的分期明顯下降,對宿主免疫反應可見T細胞活化、NK細胞數值升高;在與化療藥物環磷酰胺綜合應用后,可見瘤體加速縮小,NK細胞明顯激活[6]613。此外,活血化瘀治療的抗腫瘤作用也應立足于中西醫結合基點上,如川芎的有效成分川芎嗪可明顯抑制B16-F10黑色素瘤的人工肺轉移;赤芍、丹參與小量化療藥物合用可明顯減少腫瘤肺轉移,但單用活血化瘀藥則有促進腫瘤轉移作用[6]619,如此更驗證了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的顯效性。
2.3加大力度促進抗癌中藥發展
篇2
關鍵詞:醫學生物化學;模式;生物化學;教學;探索;實踐;社會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28-0135-02
一、新醫學模式下醫學生物化學教學現狀
生物化學在醫學教學當中占據著重要位置,它是醫學能夠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和重要支柱。在當前醫學中,生物化學為醫學提供理論基礎和現實指導意見[1],讓醫學能夠從生物化學角度進行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從根本上提高醫學的質量和水平,讓醫學發展向著分子學進行發展。同時,生物化學在醫學當中占有重要作用。生物化學主要包括:蛋白質、核酸、糖、脂、非營養物質等。它還包括基因的突變和基因重組,讓人從根本上認識到人類性狀是由一些基因控制的。與此同時,生物化學還包括一些人體生物新陳代謝功能。例如:三羧酸循環、核苷酸循環等。它指出在人體代謝過程中,是怎樣進行正常新陳代謝的。這樣在醫學中,對于一些疾病來說,醫生可以從根本上認識到發生的原因和病理,讓醫生可以從本質出發來認識到其中的原理,從而為更好地解決患者醫學問題服務,使其盡快發現病灶并做出理論支撐。
當前,在醫學生物化學教學當中,它為培養一批優秀的醫務人員做出了杰出貢獻。它讓更多醫生能夠對人體有更為清晰的認識,讓醫生知道人體正常新陳代謝是怎樣進行的。這樣,我們學生可以更好地學習醫學知識、了解足夠的醫學常識,以對一些疾病治療有一套合理的實施方案。這就讓我們當代醫學治療從表層轉到本質,從根本出發認真發現其中的基本原則,從而為更為準確發現病情、合理安排治療病情做出重要支撐。但是,生物化學教學當中,我們的教學方式缺乏創新,學生對于學習生物化學的積極性不高,學到的內容沒有得到很好地實踐檢測,讓學生在學習生物化學中不能得到較大程度的提升。
二、醫學生物化學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
醫學生物化學教學當中,學生對于學習一些基本的知識不是很了解,只是知道其中的一些原因,對于深層次的了解缺乏認識。從而導致學生對于生物化學的學習收獲不是特別明顯,不能更好地在醫學中進行創新發展,以促進醫學朝著更高水平去發展。(1)學生對于生物化學知識了解不是特別深刻,不能清晰掌握其中的原理。生物化學是一門復雜的學科,它需要學生能夠從微觀中認識到其中的一些知識和原理,懂得從微觀上來看待一些表觀問題,從而更好地進行自主發展和自我學習。生物化學需要學生掌握的內容有很多,包括糖、脂、蛋白質及生物大分子的代謝反應。這些知識需要學生去深入了解其中的原理,懂得其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作用。但是,在實際教學當中,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只是簡單停留在記憶當中,對一些知識進行背誦從而記住。但是,對于這些知識是怎樣貫穿于整個生物化學的就不知道了。生物化學需要學生對知識有一個系統的把握,讓學生能夠充分學習到整體的內容,從而讓學生對生物化學有清晰認識,讓學生能夠將理論運用到實踐當中,解決醫學的實際問題。(2)教師傳授生物化學知識方式相對單一,不能很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生物化學教學當中,教師的教學方式仍采用傳統“教師講解―學生聽課”的模式。這樣使得學生不能很好地融入到基本課堂當中,對于學習這一部分知識而言,不知道該在哪些方面進行提高和重視。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當中缺乏對于學生實際能力的考查,只是單純地進行知識的講解,讓學生懂得其中的原理,但是沒有讓學生在實踐當中進行深層次的了解。由于受到客觀因素的限制,教師講解內容不能通過實踐操作呈現在學生面前,只是給學生描敘了一種過程。這樣很容易使學生理解不透這部分內容,同時還會造成理解上的誤差,不能使學生從根本上認識其中的原理和方法,也不能讓其真正了解這些知識。這些問題需要教師創新教學方式,讓學生不僅能夠對這些知識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同時還要讓學生在學習中有一個模型,以幫助學生記憶這些內容,保證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能夠學到最多的知識,讓學生不再被動地學習生物化學,而是主動進行創新,讓學習動力更為高漲。(3)生物化學教學實踐內容相對欠缺,學生不能很好進行知識實踐。在生物化學教學當中,學校投入較大時間和精力在基本知識傳授當中,但是對于實踐操作內容相對欠缺,從而造成學生的實踐能夠不足,不知道該把知識如何運用到實踐當中[2]。這就需要學校為生物化學教學創造更多的實踐課程,讓學生能夠在實踐當中對于知識進行充分學習和檢驗。這不但對于學校培養創新性人才起到重要作用,同時還能為學生個人發展創造良好條件,讓學生在實踐當中充分認識到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同時學生在實踐當中獲得靈感和創新,讓學生知道在實際醫學中如何將知識進行運用,保證學生在實踐當中充分獲取知識。
三、新醫學模式下發展醫學生物化學教學的對策
在新醫學模式下,要求我們醫學人員不僅要有豐富的社會實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要具有扎實的醫學知識基礎,懂得如何進行醫學疾病的預防和檢測,讓醫生能夠及時發現其中的病因和導致的因素,為更好安排醫學治療,對于病情有準確把握,合理安排治療過程,從而為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手段,解決他們身體上的問題。同時,還要積極進行知識的創新和發展,從原本掌握知識中找到疾病解決的對策,從而促進我國醫學事業的發展和進步,讓我國醫學事業能夠有更高層次的發展,從而促進我國醫學有一個廣闊的空間,能夠在世界醫學上占據重要的地位,引領醫學前沿的發展。(1)創新和豐富醫學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學到最為寶貴的知識。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需要教師來進行,不僅要讓學生學習到最為豐富的醫學知識,同時教師還要注重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要讓學生能夠從心底認識到其中的原理和基本過程。教師要改變以往傳授知識的方式,不能單單從課本上進行知識的傳授,同時還要對于知識進行現實講解,讓學生能夠理解透其中的基本原理。例如:在講解三羧酸循環中,需要給學生傳授最為基本的醫學知識,同時還要讓學生能夠通過視頻學習到抽象的知識。讓學生知道在哪些環節中需要加上羧基,在哪些過程中進行脫氨基等。這樣,可以讓學生能夠對每一過程都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讓學生不僅可以具有扎實的醫學基礎,同時還能對每一個循環過程有深刻認識,讓學生能夠從課堂之上學到最多知識,為以后的醫學問題的解決和處理打下堅實的基礎。(2)注重對于學生實踐操作的培養,讓學生能夠合理運用各種知識到實踐當中。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實踐當中學生能夠重視到哪些內容是我們常常會忽略的,哪些內容是需要我們著重重視的。對于學生實踐操作的培養,可以讓學生知道在實踐當中,醫學生物化學是如何進行運用的。在病情診斷中怎樣去運用生物化學進行病情確診和病情治療,讓學生能夠懂得這些知識不是死板的,而是活的、能夠解決人民實際問題的科學。同時,注重對于學生實踐操作的培養,不僅可以讓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較大程度的提升,同時還能讓學生在實踐當中加深對于一些內容的重視,知道怎樣進行醫學創新來解決當前醫學。并且,注重學生實踐操作,要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實際當中,給學生提供實驗室進行生物化學知識的運用,真正了解一些基因在復制、轉錄、翻譯中重要的途徑,讓學生能夠在實踐中充分認識到其中的重要原理,為更好地進行醫學創新打下堅實基礎。(3)創建生物化學學習教學途徑,讓學生之間有更好的交流學習的平臺。學習生物化學知識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讓學生把自己不懂的知識及時反饋給教師,讓教師知道學生在哪些方面中存在疑惑和難題,這樣可以更好地解決他們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且,還要給學生之間創建交流平臺,讓學生之間進行很好地交流學習,讓學生之間學習生物化學成為一種興趣。學生當中遇到不會的問題時,可以互相幫助解決,較大程度地提升其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同時,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平臺一些好的學習視頻和學習資源,方便學生進行下載學習,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課下時間都能學習到最好的學習資料,方便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黃柏青.新醫學模式下醫學生物化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西北醫學教育,2011,(1).
[2]新醫學模式下免疫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張紅欣,何浩,康莉,宋文剛.醫學教育探索,2010,(02).
Abstract:In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ine,biochemistry a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medical contribution,let the medical and health undertakings have made great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This needs in the cultivation of medical teaching,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iochemistry,let more people can from the curriculum of biochemistry to obtain the biggest benefit. Based on the new medical mode of medical biochemistry teaching research and analysis,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medical biochemistry teaching problems and the insufficiency,proposed a better construction of medical biochemistry teaching new ways and countermeasures.
篇3
以健康為中心的醫學模式
“我們應該用健康醫學模式對待非傳染性慢病,用健康物聯網應對井噴式的慢病發病態勢?!敝袊こ淘涸菏?、中國航空醫學工程創始人、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北京大學工學院教授俞夢孫給健康物聯網下了一個定義,“健康物聯網就是把健康醫學模式與物聯網技術相結合,它的靈魂是以健康為中心的醫學模式。”
他進一步解釋說:“目前以疾病為中心的醫學模式,關注點是疾病,目的是治病,這使得醫生往往是患者得什么病就治什么病,有些病不容易治好。如果跳出疾病思維,從健康角度去考慮,那么慢性疾病患者實際上有許多通向健康的道路。這就是健康醫學模式,它的關注點是健康,目的是增進健康?!?/p>
俞夢孫進一步指出,人具有強大的自組織能力,各種疾病、亞健康狀態多由生活方式、生活態度的變化引發。所以,生病后不應僅僅是治病,而要以機體健康運行模式為目標,調理整體失調狀態,增強機體的自組織和自修復能力。
為實現上述目標,俞夢孫想到了將健康與網絡結合起來:“跳出現有醫療體制,把網絡技術與健康概念連在一起,借助互聯網信息傳輸形式,以及與此相匹配的健康狀態辨識與調控技術,就能對人的健康進行網絡化管理。”
讓每個人能與健康專家直接對話
健康物聯網讓每個人能與健康專家直接對話,維護健康?!霸谶@種模式下,每個人都會建立健康檔案,通過物聯網技術實時監測更新,并針對具體情況做網絡干預。比如以最短距離、最低成本找到能有效治病的社區醫療機構,甚至在家接受健康服務。與之相配套的,需要建立健康培訓園區,包括社區醫生、健康師等。這個模式里還可以有保險公司的參加,它可以把一部分理賠額拿出來做健康干預。這樣,讓社會各方都參與,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這是俞夢孫對健康物聯網未來前景的展望。
健康物聯網還能夠幫助實現數字化的健康管理。這種新的健康管理模式可提供實時服務,為用戶提供在線服務平臺,為衛生管理者提供健康檔案實時的動態數據,并將三方有機結合起來。該體系由3部分組成:自我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健康記錄等)、健康監測(包括健康指標監測,如血壓、血糖、血氧、心電等,智能健康預警,查看居民健康檔案,查看健康常識與健康指導等)、遠程健康協助(包括用膳食、鍛煉以及其他健康技術進行指導)。
總而言之,健康物聯網讓醫學模式回歸到人的整體,它是一場醫學變革。以健康醫學模式代替疾病醫學模式,以健康物聯網途徑在全社會推進健康醫學模式,就能構建起以尊重生命為宗旨,以提高人體系統穩態水平為目標的人類健康工程。
此外,健康醫學模式和健康物聯網既適合慢病人群,能提升其生活質量,促進康復,也適合具有特殊健康和能力要求的人群。因此,“健康物聯網是落實‘健康中國2020’戰略目標的、帶有中國特色烙印的現代科技社會大工程?!?/p>
可穿戴設備助推物聯網
健康醫學模式的核心技術有3部分:生命信息的感知(包括家庭、社區醫院里的智能床、智能血壓計和其他可穿戴設備),整體健康狀態的辨識(面向個人健康信息監測的云服務中心),健康狀態的調理(分為飲食、鍛煉、心理、物理能量等幾個部分)。上述三者構成一個以提升人體穩態水平為中心的完整系統,簡稱s I R模式,可以使80%的常規慢病人群留在社區進行動態化管理,讓三甲醫院專注于少數疑難雜癥的救治,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醫改。“過去5年間,SIR模式已在部分腫瘤、糖尿病、銀屑病等疾病患者的健康恢復上取得顯著效果?!?/p>
近年來大為流行的可穿戴醫療設備將在健康物聯網中發揮作用??纱┐髟O備可直接連接到用戶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上,每測量一次,都會將時間、結果記錄下來,并繪出變化曲線,供患者參考。數據上傳至云計算中心,還可持續跟蹤后續情況,醫生或健康師可動態評價康復效果,及時監測康復進展,發現潛在風險。預計到2017年,中國可穿戴便攜醫療設備市場銷售規模將接近50億元。
中國醫療器械企業也紛紛投入重金研發可穿戴醫療設備。比如現在比較常見的可穿戴設備智能腕帶:將一個帶有傳感器芯片的硅膠腕帶戴在手腕上,把一天的生活全記錄下來,包括心率、血壓、運動等。云服務中心可為其推送健康食譜,做生鮮配送,指導家人做飯或做餐飲配送等工作。
俞夢孫指出:“健康物聯網的應用將帶來巨大的市場和發展空間,這個產業將成為未來新的經濟增長點,因為它關乎每一位老百姓的生活和健康。它是萬億級的、有利于民生的新型產業,是使社會趨向健康發展的產業?!?/p>
基于物聯網云計算技術,在俞夢孫的指導和關懷下,北京海利贏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已建立了一套“智慧城市健康物聯網”體系,將智能醫院監測管理系統、院前移動急救醫療系統、院外社區慢病管理系統、家庭個人健康與數字生活等整合起來。目前,海利贏已經推出睡眠監測床墊、智能監測腰帶等設備終端,并與總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河南安陽人民醫院等全國多家醫院進行合作,推廣健康物聯網產業的落實。
抓緊制定技術標準
2014年2月17日,《國務院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1 5年,實現物聯網在經濟社會重要領域的規模示范應用,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初步形成物聯網產業體系。
衛生行業物聯網標準工作組組長、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信息辦副主任高燕婕也曾指出,利用物聯網技術構建“電子醫療”體系,能夠實現遠程醫療和自助醫療,進而降低公眾的醫療成本。衛生計生委將加強物聯網技術在醫療保健、公共衛生、藥品、血液等方面的應用。
盡管健康物聯網的前景很美好,但目前也面臨一些難題。俞夢孫說:“現在一個不太好的現象是,大家都喜歡趕潮流,有什么新東西都要一窩蜂地上。健康物聯網要想做好,一定要有整體理念創新和技術創新,但現在很多地方都是在重復,做容易解決的問題,那些難解決的則束之高閣,大家都不去理。這樣的話,哪里會有創新?”
篇4
伴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醫學教育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革?!?1世紀醫學教育展望報告》指出,當前醫學教育存在著“課程設置分散,培養出來的學生學非所用,導致醫學衛生人才的專業能力不適應患者和全體健康的需要”的問題和危機,明確提出要“課程體系要以培養學生必備勝任能力為目標”。我國《教育部衛生部關于加強醫學教育工作提高醫學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各醫學院校要積極進行課程體系改革,構建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自然科學知識與醫學知識相結合,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相結合的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新型課程體系。為順應醫學模式的轉變和衛生服務體制的改革的需求,部分醫學院校近年來對課程體系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嘗試,但大部分高校并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因此,研究臨床醫學專業的課程設置、課程目標和課程實施等,構建以崗位勝任力為核心的課程體系,既是醫學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適應我國臨床醫學教育發展的需要。
1研究方法
以臨床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緊密適應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和醫改大局需要,通過優化臨床醫學課程設置,構建出滿足社會需求、學生需要、促進學科發展和職 業發展的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課程體系、以著力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和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崗位勝任力的高層次應用型醫學人才。
1.1文獻法
通過大量查閱文獻,回顧臨床醫學專業課程體系的發展歷史,分析總結現階段的課程體系特點和存在問題,界定本項目研究價值、可行性和相關課題的內涵、外延,并找到項目研究的理論依據,制定相應的項目目標、研究思路和實施方案。
1.2對比研究法
整理調研資料,總結國內外地方醫學院校課程模式的特點,結合我學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原有的課程設置、培養目標,分析制定出符合醫學教育和新醫改要求,以崗位勝任力為核心的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課程體系。
1.3問卷調查法
通過問卷的形式調查我校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及教師的課程設置滿意度,了解學校對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的需求情況,以找出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不足,并基于此提出相應的對策。
2研究價值
本研究首先調查和分析目前臨床醫學專業課程體系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通過 對臨床醫學專業課程性質的分析和討論,提出臨床醫學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設計 構想;最后,以崗位勝任力為核心,構建滿足社會需求、學生需要、促進學科發 展和職業發展的臨床醫學專業課程體系,為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1)體現了服務醫改大局、培養具有崗位勝任力的高層次應用型醫學人才的總要求。本項目緊密圍繞《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精神,充分體現了教改服務醫改大局、培養具有崗位勝任力的高層次應用型醫學人才的總要求,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等方面,高度吻合醫改需求,高度契合醫學人才培養要求。
(2)融人文于醫學一體,創新全程職業道德育人理念。本項目通過構建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模塊,將人文教育課程安排實行縱向連貫、橫向滲透,貫穿始終。使人文教育融入專業知識傳授中,通過通識課程教育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職業素養和人文精神,培養高素質的醫學人才。
(3)為其他院校課程改革提供借鑒。本項目以崗位職責為依據,以個人實際素質能力為基礎,以崗位勝任力為核心, 構建出滿足社會需求、學生需要、促進學科發展和職業發展的臨床醫學專業課程體系,可為其他院校進行專業課程改革提供參考借鑒。
3結語
本項目研究通過建立模塊化課程設置和相應的課程群,加大醫學課程與人文社會科學課程的交叉融合、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等改革,進一步優化臨床醫學本科課程設置,完善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課程體系,以達到順應醫學模式的轉變、衛生服務體制的改革和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發展的需求,提高醫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和實踐創新能力,為我國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培養適應21世紀高級醫學人才提供參考提供借鑒。
篇5
SARS所帶來的強烈震撼,對全國公共衛生防疫體系提出了新的挑戰,也給預防醫學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為我們應培養什么樣公共衛生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公共衛生教育培養人才需要有全球―社區的國際型思維、方法和技術,有廣泛的流行病學、環境衛生科學、最新現場實驗室技術才能滿足衛生工作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需要。應走公共衛生教育創新之路,我們現在面臨著世界新的科技發展的挑戰,同時也面臨諸多公共衛生挑戰,如SARS這樣傳染病流行的挑戰,還有許多公共衛生問題要解決,要求我們必須有創新意識。
1 醫學教育的現狀與存在問題
21世紀,醫學已進入預防保健為重點的時代,全球性衛生改革不斷深入進行,醫學教育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如何加強高素質的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人才的培養已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一些新的衛生問題不斷出現,如艾滋病的侵擾,結核病的抬頭,環境污染帶來的腫瘤發病率的升高,生活水平提升帶來的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高發等等;加之初級衛生保健和社區衛生服務的大發展都對預防醫學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對公共衛生工作者的工作勝任能力提出嚴峻的挑戰。但目前預防醫學的教育落后于時代的發展要求,具體表現在:
1.1 課程設置不夠合理 預防醫學不少教學內容,學生在其他課程中學習過,有些內容還在各種傳播媒體上進行了介紹。預防醫學應在努力探索與其他課程之間的連接點的同時應重新篩選,以避免不必要的修復?;蛱剿髦貜椭黝}的側重點,應著重介紹相同主題下有關群體健康及其預防的方法與手段,教師在授課前應從教材出發,了解學生所用系列教材的重復內容,有機地補充調整教學內容,并圍繞預防進行方法學的傳授。適應增補日常生活中人們非常關注的污染與衛生,擴大信息量,讓學生能深刻理解醫學模式的改變。運用各種新技術來增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1.2 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缺乏先進性 目前,大多數醫學院校的教學仍然以課堂教學為主,部分使用的多媒體教學,也只是簡單的Powerpoint演示,內容也多是以教材為主,沒有很好的利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和國際互聯網。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師資隊伍相對不足,大批年輕助教上崗承擔大課,知識和經驗尚顯不足,再加上課時多,根本就沒有時間來組織集體備課,聽課。在教學方法和模式上有待提高。
2 改進措施預防醫學教育應對學生進行相應的知識與能力培養。包括:(1)分析評價能力:即如何發現、檢測、診斷和評價個體和群體的健康與衛生問題,要求相應的實驗室檢測、臨床診斷、流行病學與統計學工作、現場調查與科學研究的知識與能力;(2)實施管理能力:即如何解決問題、開展健康促進和人群疾病預防工作,營造各種健康環境,實施衛生知識干預和行為干預,提高人群的生存質量、避免早死、延長健康壽命等,均要求具有相應的知識和現場實踐能力、組織管理、人際溝通與交流、現代信息管理與通訊技術等能力。
2.1 課程設置要適應不斷變化的時代要求 課程設置是培養公共衛生人才重要環節,同時也是由培養目標來決定。公共衛生事業目前課程設置比以前有了很大改革,但還不能適應現代社會對培養公共衛生人才的需要。課程內容要反映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特點,反映時代和科學發展的要求,知識是在不斷更新,并且更新周期越來越快。因此要求公共衛生教學內容要趕上時代要求,趕上公共衛生事業發展,趕上科學技術的發展,滿足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工作的需要。當前醫學科學面臨著日益嚴重的諸多人類社會問題。污染、生態破壞、人口劇增;與人類行為生活方式相關的新傳染病、慢性非傳染疾病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問題,老年人、殘疾人、婦女兒童、流費,我們全部投入實驗室設備的購置;今年我們將利用70萬元國債項目進行實驗室結構改造;另外,我中心申請的80萬美元額度的日元貸款項目已獲批準,今年起將分步實施,貸款的大部分額度將用于添置實驗室設備。 2.2 教學方法的改革 衛生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在現場教學因經費、場地、人員等制約因素的影響不能實施的情況下,應尋求各種新技術的幫助,使學生的思維模式及動手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有報道模擬實驗室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模擬實驗室是在視聽教學設備和計算機的配合下,配備必要的器材,模擬出相應的實驗環境。教師提供相應的背景材料,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行設計調查方案,并親自動手進行部分指標的檢測,并對所有的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判斷,提出進行預防干預的有效措施和途徑。如營養狀況測定與評價:模擬實驗室裝備有膳食調查軟件的計算機,營養狀況的測定設備(血紅蛋白計、皮脂厚度計、身高體重計等)及預防、治療的視聽設備。學生在此模擬實驗室中,對模擬人體或正常人體可進行膳食調查、營養狀況評價與營養素的測定,并進一步找出進行干預的有效措施。通過以上一系列的學習安排,使學生能從病因、臨床狀況、實驗室測定、治療措施及預防方法上進行系列操作。學生的預防觀念、理論知識及動手能力都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勢必會得到極大的調動。
2.3 課程考試方法的改革 當前衛生學的考試還是單一的書面考試應轉向多形式的考試方法,并從考核學生的理論知識轉向考核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思維、操作、交流能力)。在考試卷中適當增加解決問題型的考題所占的比例,并且在評判考試題時,把解決問題的方法的科學性、可行性和創新性納入評分范圍。這樣做可能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
2.4 打破封閉式教學 公共衛生教育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專業,它所培養出來的公共衛生醫師所從事的是以人群為基礎的公共衛生和預防工作。因此在公共衛生教學不應處在封 閉狀態,而要與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工作相結合。現在公共衛生教育基本上還處于封閉狀態下進行教學。學生一入學,學習醫學基礎課2年,學習臨床醫學一年,然后進入公共衛生專業學習。就是公共衛生專業學習也基本上不接觸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實踐,而是閉門在學院授課。畢業生可能要經過相當時間才能適應實際工作。相當多教師是“三門”(校門、教研室、課堂)教師,不但缺乏公共衛生實踐工作,各學科專業之間也很少交流;教學就是傳授書本知識。應打破封閉式教學,提倡公共衛生教學與疾病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機構廣泛合作,請他們上講臺講課,最好教師也要到疾控中心和衛生監督機構工作一段時間,增加實際工作經驗,以便能結合實際進行教學。公共衛生專業學生也要接觸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實際工作。進入專業學習前最好有一些時間在疾控中心和衛生監督機構體驗一下公共衛生和衛生監督實際工作,增加感性認識。畢業實習要安排較長時間到疾控中心和衛生監督機構實習,不能蜻蜓點水,要腳踏實地工作。公共衛生教育改革重點是加強公共衛生實踐環節,使公共衛生專業學生能對公共衛生問題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和理解,能加強他們的責任感,從而培養有知識、有技能、有素質的公共衛生醫師。
篇6
根據社會需求,本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圍繞“專業認知、行業塑造、崗位磨練”1+1+1人才培養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創新并實踐了“五真一實”的專業教學模式,即“真實的工作環境、真實的臨床標本、真實的臨床檢測項目、真實的臨床儀器設備、真實的檢驗報告作為考核標準和實際臨床一線檢驗人員帶教”,有效保障了人才培養質量,促進了學生就業。
1.1崗位化教學基地建設本校充分發揮行業辦學優勢,依托天津衛生職業教育管理委員會,在附屬天津市人民醫院檢驗科校院共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教學•實踐•實習培訓基地。在檢驗科內部規劃建設臨床工作區域、多媒體教學區域、基礎訓練區域,在該基地開展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實現“工作區域感性認知-教學區域理論學習-訓練區域基礎練習-工作區域實踐操作-教學區域總結提高”的全新交互式學習循環,使學生“學習在未來崗位上,就業于學習環境中”。
1.2行業化師資隊伍建設與教學基地建設同步,按照專業發展的要求,以天津人民醫院檢驗學部主任為專業帶頭人,充分利用教學基地的人力資源及臨床培訓資源優勢,組建了“專業引領、行業融合”的雙師結構教學團隊。目前教學團隊主講教師均由臨床一線檢驗師參加市教委組織的教師資格培訓后擔任,并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完善臨床來源師資的教學培訓機制和校內師資的臨床培訓機制,推進教研規范化、教學標準化。
1.3任務化教學資源建設該教學模式圍繞檢驗項目、檢驗流程在醫院檢驗科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運行,將檢驗科所屬的各種大型、先進儀器、試劑、臨床標本、材料均納入專業教學資源,實現了工作任務與學習任務的無縫連接。同時,針對醫學檢驗職業能力,借助行業資源優勢,設計、構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病例庫、講座視頻庫、試題庫、檢驗報告解析庫及自測系統等拓展教學資源,有效提升了行業資源的教學利用率,滿足了不同學習習慣人群的差異性需求。
2建設效果分析
2.1教學情境與工作情境相一致“五真一實”教學模式的實施,使學生在醫院檢驗科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做中學”,使用臨床儀器、真實標本學習,既解決了學校高檔儀器難以購置、病理性標本難以獲得的難題,又有效保障了教學內容的實用性以及與臨床結合的緊密性,同時利用臨床檢驗項目及臨床報告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考評,有利于提高學生實際工作能力,而且為未來實現考核方式的標準化打下了基礎。自實施該教學模式以來,各方教學評價良好,尤其學生反饋滿意率保持在98%以上,近三年就業率保持100%。
2.2醫院文化與學校文化相融合在該教學模式下,校院文化可實現自然融合并產生強大的育人能量。真實的臨床工作場景,能在無形中給學生以責任感、緊迫感,使學生秉持端正的學習態度,激發其學習動力,于潛移默化之中培養、提高著學生的職業道德、人文精神、服務意識、誠信意識等綜合素質,其效果明顯好于傳統課堂之上的單純說教。
2.3專業建設能力與未來發展需求相適應該教學模式的不斷完善與推廣,對本專業各項能力建設均起到了極大推動作用。在有效保障本專業獨具特色的“專業認知-行業塑造-崗位磨練”人才培養模式的順利實施的同時,依托校院合作先后建成《臨床生物化學檢驗技術》、《臨床檢驗技術》兩門國家級精品課;進一步推動了醫院、學校教學人員整體能力的提高,醫學檢驗教學團隊于2009年被評為天津市級教學團隊;在教學基地建設方面,形成了校、院一體、功能互補的實踐教學基地體系;進而完善、深化了校院合作機制,實現了專業實力的快速提升,具備了較強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篇7
教師設計活動課內容要從學生心理需要出發,讓他們都能主動參與進來,使學生們感覺到“我想要怎么樣”、“我能怎么樣”,而不是“老師讓我怎么樣”就怎么樣。比如在《告別壞脾氣》的活動時,先讓每個學生寫出自己所經歷過的憤怒的事,然后進行合作與交流,分組討論抑制憤怒的辦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既交流了思想,又增強了合作意識。教師把他們總結出的方法一一寫在黑板上,并進行歸納。這給他們的感覺是,自己找出了方法,自己本來是可以做到的,以前只是沒有勇氣去面對,沒有進行細心的思考。這樣,他們才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尊重,增強他們的自信,在內心深處有所感悟,有所收獲。同時,加強了學生思想修養,培養學生豁達大度和堅強的性格。比如在講感謝挫折一課時,老師可以把全班學生分成四個組,用事先準備好的大白紙和彩筆交給各組選出的負責人手中,讓學生畫出自己的傷心、失望、受挫的事件(可以用形象事物代替挫折,比如石頭、烏云、風雨等),然后再畫出你解決的方式與路徑(可以用形象事物代替方法,比如太陽、藍天、白云等)。將所畫的四幅畫展示在黑板前,請學生討論交流,談心靈收獲。學生積極投入準備中,他們認為彩色紙和大白紙的作用發揮很好,即提出了問題,也解決了問題,前后呼應,使學生在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同時,無意中把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投射出來,使學生能夠以人為鏡、自我反思,培養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達到了活動的目的,也滿足了不同學生的心理需要,成功地創設了讓全體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情境。
二、活動中要加強教師的指導作用
整個活動的進程,要靠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調節。教師不能認為把活動安排完了,讓學生自己活動,就完成任務了。光有學生的主動參與,沒有教師的引導,活動就可能出現偏差,不能保證活動質量,最后可能會弄得一團糟,浪費了時間,又沒什么收獲。因此,師生的引領非常重要。同時,教師也是一個組織者,教師的引導、點撥要恰到好處,能夠引起學生的思考,并激起他們繼續進行探討互動的欲望。例如,在講《欣賞自己》一課時,事先給每一位家長發了一份材料,讓他們發現自己的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并把這些都寫出來,同時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你能找找自己身上的優點嗎?請說給組內的小伙伴聽,自己發現多少就說多少,讓大家一起來分享你的快樂。小組內的同學要數一數他到底說了幾條,等會兒評評小組內誰找到的優點最多。(1)請各組優點最多的同學起立。匯報自己的優點。(2)你們真棒!能發現自己那么多優點!大家為他們鼓鼓掌吧!老師要耐心地的給予學生鼓勵與贊揚,使學生感到老師在欣賞他們,老師為他們的進步而真心高興。受到鼓舞的學生就會更加努力地去表現自己。為什么也讓家長參與這項活動呢?因為最了解他們的人就是他們的父母了,父母發現的優點,他們認為那一定就是優點了,所以,他們很容易接受,無形當中就提高了自尊和自信。同時,教師引導學生互相說出優點,進行“優點轟炸”,這也使得他們在得到別人肯定的情況下增強了自我肯定感,消除了不必要的自卑。
三、教師的情感投入要真誠
活動課中教師要做到精神飽滿,熱情負責,關心熱愛學生,用自己積極的情感感染學生,主動為學生營造一個健康向上的心理環境,處在這種環境中的學生會心情愉快,思路開闊,想象豐富。如果教師冷若冰霜,絲毫不顧及學生的自尊,甚至濫用體罰,這樣會嚴重傷害學生的心靈。內容沒有變,方式沒變,效果卻有著天壤之別。活動中教師的情感,真誠地投入課堂中,在教育中體驗到其中的樂趣,使學生能從中感受到一種無形的收獲。教師的情緒感染著學生,學生就能很快地進入角色,一節課在師生共同創設的和諧愉快氣氛中教學便如清風流水一樣流淌,教育無痕,潤物無聲??梢?,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主動調整自己的情緒,積極適應環境,保持良好的心態。
四、活動形式要多樣化
篇8
【關鍵詞】中學數學;混合學習;傳統學習;在線學習
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混合學習(Blended Learning)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逐漸出現在教育領域,它主要是把面對面(Face to Face)的傳統教學和在線(Online)教學兩種教學模式有機地整合,對所有的教學要素進行優化選擇與組合,以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種教學方式。而中學數學作為一門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具有嚴密的符號體系,獨特的公式結構,形象的圖像語言。它有三個顯著的特點:高度抽象,邏輯嚴密,廣泛應用,深刻認識數學的特點,對于明確學習目的,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果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將混合學習運用到數學教學中不僅能充分體現數學的特點,更在一定程度上給予當時的主要依靠面對面(Face to Face)的傳統教學一定的沖擊,大大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果。
1、混合學習的含義
混合式學習一詞來源于英文的Blended learning 或Hybrid learning,混合學習這一思想從提出至今,國內外的教育工作者在混合學習理論的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進行了不懈的探索。但是國內外不同的專家對混合學習的概念又有著不同的見解;他們在混合學習的不同層次上表達了對混合學習不同程度的理解,但是都缺乏對混合學習結果的研究。結合國外的Craig Barnum、William Paarmann,國內李克東、何克抗等專家對混合學習的理解,我認為混合學習(Blended Learning)就是把面對面(Face to Face)的傳統學習和在線學習(e-Learning)的優勢結合起來,合理選擇和利用多種教學媒體,以提高績效為目的,并對教學效果給予適當關注的教學過程或者學習方式。
2、混合學習與中學數學結合的必要性
隨著現代信息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結合中學數學的學科特點和新課程標準對數學學科的要求,混合學習與中學數學的結合成為一種必然?!缎抡n程標準》規定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新課標提出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三維目標,更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自主創新能力。而混合學習充分發揮在線學習和傳統學習的優勢,更加注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培養,無論是從教學方式的選擇還是從教學結果的評定,教師關注的不再是學生是不是掌握了課程內容和所給出的答案是不是正確,而是學生是否具備了必要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另外,混合學習為學習者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教師需要更多的時間為學生準備一定的課程資料。
3、混合學習教學模式在中學數學中的應用
混合學習在學校教育中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黃榮懷教授提出混合學習主要由四個教學環節組成。與傳統課堂課程導入階段、具體教學過程階段和考試評價階段三個階段相比,混合學習主要由課程導入、活動組織、學習支持和教學評價四個階段組成。
3.1課程導入
課程導入是教師與學生通過一定的方式方法對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進行交流,以便在教學過程中,師生對教學過程和一些環節達成共識。在混合學習條件下課程導入主要包括教師準備、學生準備等。
教師準備:教師準備主要包括明確教學目標、熟悉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及時補充教學環節中可能出現的知識點。例如在講解《不等式》的時候,教師首先需要在課前搜集一定的資料(不等式概念的理解、意義和表示方法等)并對這些資料進行篩選,把這部分資料上傳到班級的BBS或者交流社區上讓同學們自己進行在線學習,對即將進行的教學內容做一個預習,這樣就為課堂上和同學們進行交流討論提供一定的知識體系。
學生準備:知識儲備與特征分析、選擇合適的實踐項目。在學習《實際問題與一元二次方程》的時候,是在學習了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之后的一節課程,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對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熟練地掌握,在學生對之前的知識有一個系統儲備的基礎上,為進行《實際問題與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學,學生只有對前兩節的內容充分掌握之后才能更好的進行本節課的學習。
3.2學習支持
學習支持是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指導、幫助和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果和質量,通過各種形式和途徑提供的各種類型服務的總和。包括以師生或學生之間的人際面授和基于技術媒體的雙向通信交流為主的各種信息的、資源的、人員的和設施的服務。例如:在講解《直線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這節課的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用化歸思想, 把線面平行問題轉化成為線線平行問題來處理。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線面平行的知識,教師也要準備一些線面平行的資料供學生復習。
3.3活動組織
活動組織是混合學習中最重要的環節,對于大多數的中學生來說,中學數學教學過程的活動組織主要有資料調查、討論交流、課堂調查、情景模擬、講授等多種課堂組織的形式。但是應該注意的是在混合學習的活動組織中哪些教學內容應該設計在課上,哪些教學內容應該設計在課下,合理的設計環節能給學習者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助于學習者積極主動的完成教學目標。在《相似三角形》學習中,如果想讓學生從視覺上充分理解相似的概念,在教學設計的活動組織中對相似概念的進一步理解應該放到網上讓同學們自己課下理解,如果把這部分放到課堂上講解教師不僅不能詳細的描述,而且會給同學們一種模糊的意向;而利用網絡進行輔助學習者學習,不僅能給學習者充分的想象空間,還能進一步鞏固課堂上所學習的內容。所以合理地組織教學活動不僅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學生完成本節課的實踐任務之后,他們需要在網上進行在線測試。測試的主要內容是本節課或前期學習過的相應知識點。關于《相似三角形》的在線測試應該包括前面的《圖形的相似》,當然題目由教師根據學習內容編寫,在上課后上傳到網絡平臺上幫助同學們鞏固和拓展。另外,在進行活動組織時,教師不僅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課堂設計,還要盡可能的覆蓋全體學生的知識水平。在判斷不等式和動手試一試的教學過程中,教學習題都是由易到難,教學習題的設計覆蓋全部學生的認知技能。
3.4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主要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兩個方面的評價。
篇9
新一輪課堂改革對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出了要求,教師該如何組織教學才能讓“創新”成為數學課堂的主旋律呢?首先,必須尊重自主創新,數學課堂要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并提出問題;其次,圍繞創新,數學課堂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再次,幫助學生掌握創新的方法,數學課堂要引導學生學會歸納概括、敢于猜想、善于總結,并懂得對規律作相應的驗證。只有這樣,獨立探究和合作討論的實踐才能得以有效組織,數學課堂才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本文圍繞創新基礎、創新核心和創新方法,深入分析新課改中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理念,讓學生從質疑中求知,在探索中創新,意在建構一個具有“質疑、探索、創新”精神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新模式,旨在通過探尋幫助學生收獲成長。
一、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索欲望
有學者提出“知識問題化”和“問題知識化”概念,“知識問題化”是指將數學知識轉化為問題的形式,把知識的形式過程和結論隱含在問題中,而不是將知識直接呈現給學生,關鍵是要呈現出相應的數學情境,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在思考中找到答案;“問題知識化”是知識的內化過程,是在學生提出問題的基礎上,從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出發,對問題進行再加工,展開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的學習活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優化原有知識結構。
基于對上述觀點的理解,教師在課堂中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把學習活動置于問題情境中,把解決問題貫穿于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在解決問題的情境中幫助學生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從而提升數學水平。因此,在數學課堂中主動建構求知模式,創設問題情境,以數學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來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巧借主題圖——設疑
教師應根據教材或結合教學實際設計數學主題情境圖,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將情境中的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例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的《圓的面積》主題圖呈現了關于“圓”這個知識點的情境圖,教師引導學生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從而轉入數學知識的學習。在情境圖中,除了蘊涵相關知識以外,還設置了以小組實驗的方式探索圓的面積的例子,這個例子富有一定的開放性但又圍繞一定的主題,能有效地引導學生的操作,在達到預期目的的同時幫助學生發散思維。再如在教學《折扣》一課時,可以先利用課件展示商店的打折信息,然后進行思維訓練,引導學生對廣告的信息量做多維思考,以“猜”調動學生熱情,以“想”引導學生參與,在積極的思考中解決諸如“何謂打折?”“打了幾折?”“折后便宜多少?”等問題。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獨立分析,并在小組合作中積極探討。設疑,讓學生在本質意義上成為學習的主體。
2.學生參與創設情境——質疑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說過:“創造性思維就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斌@奇是興趣之母,驚奇讓質疑成為探索與創新的原動力。因此,教案設計環節需要精心設計問題情境,注意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努力做到以趣生疑、由疑啟思,使問題在好奇中不斷得到解決。例如教學《圓錐的體積》時,教師可以拿一個裝滿大米的圓柱形透明杯子,把杯中的大米倒出,慢慢形成一個圓錐的形狀,然后提問:“從這堆大米,你們想知道什么?”學生會就此發出自己的疑問:“這堆大米的體積有多大?計算的依據、公式是什么?”“能用什么最簡捷的方法稱出它的重量?”“可以根據它的幾何形狀推測它的重量嗎?用什么辦法可以目測出它的高度?”由趣生疑,教師將循著學生的好奇引入教學的重點。在教學中,教師是否能夠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把學生的好奇心轉化為創造力,顯得至關重要。
二、激活自主精神,優化教學渠道
伴隨著學生學會自主解決問題,數學的教學過程成為一個學生自覺探索的過程。主動探索是創新型教學的重要標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常常扮演為學生提供數學活動空間的角色,引導學生通過問題去“發現”一些已有的數學結論,并將已經存在于學生頭腦中的數學體驗上升為科學的結論,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發現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形成應用意識,這是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最終目標。
在數學課堂上教師應起到指導和點撥的作用,鼓勵學生在“自學嘗試——發現問題——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模式中主動學習,通過思維和操作的有力結合,在具體活動中獲取知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單純的勞動,不能算做,只能算蠻干;單純的想,只是空想;只有將操作、思維結合起來,才能達到操作的目的?!睂W生動手操作的過程正是思維過程的體現,因此,動手操作對學生掌握知識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發展潛能的“金橋”,更是學生形成數學思維的有效載體。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圍棋中的數學問題》一課時,筆者用棋子擺一個正方形,并提問如果每邊擺5個,最外層一共需要多少個?然后指導學生親自動手、獨立思考,學生們在操作過程中發現了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由此看來,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相信他們能夠自主地解決問題,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夠不斷地被激發出來而得到發展。只要教師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探索的空間和時間,學生必會還給課堂無限的精彩!
三、開放課堂教學,加強思維訓練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探索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一個自主探索、勇于創新的機會,也就是創設開放的課堂,這樣才能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和創新思維。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教師要以它為課堂教學的生長點和支撐點,鼓勵學生動手動腦,聯系學過的知識并通過親身體驗來挖掘數學的奧秘,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將有力促進學生主體性、能動性的生成與發展。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數學廣角之重疊問題》時,筆者在課前設計“數中指”和“腦筋急轉彎”兩個小游戲,圍繞本課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嘗試解決兩個簡單的重疊問題,為接下來的教學打下基礎,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接下來,結合教材提供的素材讓學生自主設計,在分析比較中建立韋恩圖的“雛形”,讓學生經歷集合圖的產生過程,初步感知集合圖各部分元素不重復的思想。這樣的設計安排給學生提供了充足的自主觀察和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教師適時地引導和變換方式,在不斷地修改和比較中逐漸呈現出韋恩圖的“雛形”,這樣的探究過程充分讓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著名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說過這樣一句話:“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钡拇_,如果知識是由學生把要學習的東西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只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學生在探索和再創造中會對學習產生濃郁的興趣,也會樂于享受學習的過程。
篇10
關鍵詞:醫學院;教學管理模式;應用型人才;對策
從當前醫學院整體教學狀況看,雖然醫學院在培養應用型人才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不足,教學管理模式滯后就是重要表現。本文主要探討了當前醫學院在教學管理模式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著重從完善醫學院教學管理模式,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力度進行分析,提出具體對策,旨在提高醫學院的人才培養能力。
一、當前醫學院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1.對應用型人才內涵存在錯誤認識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教育分類標準,曾對應用型人才進行了準確定義:應用型人才是一種能夠熟練掌握社會生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將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于社會實踐中的專門人才類型。但是在當前一線醫學院中,教育機構并沒有充分理解應用型人才的內涵,在教學中出現注重理論研究、輕視實踐的問題,這有悖于醫學院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學目標。
2.沒有充分理解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的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應用型人才是一種能夠熟練掌握社會生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將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于社會實踐中的專門人才,其專業技術水平和實踐能力較強,是推動我國產業結構優化的重要人才力量。國家之所以大力培養應用型人才,目的就是要通過應用型人才加快社會經濟轉型進程,促進經濟發展。許多醫學院對國家大力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的并不明確。在教育工作中,一般認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只要把學生推薦到實習單位進行相關實習就完成了教學任務。
3.教學形式單一
就目前醫學院的教學實際情況看來,教學形式單一是醫學院教學面臨的一個大問題。有些醫學院簡單地將學生實習認為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主要教學方法,更有甚者認為學生在實習機構完成實習任務就完成了教學任務。這種現象說明了當前醫學院教育工作中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狹隘、片面的認識,雖然培養應用型人才與學生實習緊密相關,但其僅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一種方法,真正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教學形式遠遠要比那些簡單的認識寬泛。
二、創新醫學院教育管理模式的具體對策
1.改變思想,深化認識
在教學教育體制改革過程中,國家教育部相繼頒發了相關文件,明確當前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創新本科教學,必須樹立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理念。通過創新本科教學管理模式培養人綜合性應用型人才,人才對知識和技術的應用能力提高了,這樣的教育才是有效的。
2.明確醫學院教學的根本任務
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學的根本任務是培養符合國家經濟建設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滿足市場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成熟的技術理論和實踐能力是應用型人才應當具備的素質。明確醫學院教學的根本任務,學校才會不遺余力地推動教學管理改革,加大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力度,提升學校綜合教育水平。
3.積極創新教學形式
本科教學是一項綜合性教學活動,它不但培養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能力,也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本科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教學形式的多樣化,不能僅僅局限于講述理論知識。醫學院教育管理模式的創新是極具意義的一項變革。創新醫學院教形式不能局限于一種或兩種教學方式,應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如采用多媒體教學或者精選案例教學,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課堂的活躍度等。當前,學校應當改變傳統教育理念,不斷積極探索教學形式,實現多樣化教學,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總而言之,醫學院只有不斷強化基礎知識教學,提高人才理論水平,注重培養人才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人才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建立一支業務素質高、專業技能強的師資隊伍并走校企合作教學之路,才能加快改革進程,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能力,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作者:常遠 單位:西安醫學院臨床醫學院
參考文獻:
[1]張耀珍,唐娟.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公共關系教學改革探索[J].教學研究,2013(2):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