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模式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5 09:29:5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委托模式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委托模式

審計委托模式研究論文

一、審計委托模式與審計獨立性的關系

獨立性是獨立審計的靈魂,是注冊會計師審計的本質屬性,也是CPA審計客觀公正的前提條件,是其贏得信任的基礎。離開了獨立性,經管責任關系就失去了依托的支架,信息披露的真實性也值得懷疑。因此,只有保持會計事務所與被審單位的獨立性才能使社會公眾有理由相信CPA發表了客觀、公正的審計意見。正確分析CPA自身的經濟利益,及其與周圍環境的經濟利益關系是分析審計獨立性的基礎。審計委托模式決定了審計關系中的經濟利益,而經濟利益則決定了CPA保持獨立性的程度。

CPA審計是基于所有權與經營權兩權分離,受托責任關系產生的。出于管理報酬、分紅計劃及自我滿足等動因,管理當局可能會操縱利潤,虛報業績,甚至損害股東的利益。作為財產所有者的股東為了保護自身利益,委托獨立的審計人員對管理者履行經濟責任的狀況進行審查、鑒證和報告,從而產生了注冊會計師審計。隨著企業經營活動的復雜化,股權分散性和流動性的增強,直接委托審計業務的交易成本太高,股東很少與管理當局直接發生關系,而是委托一個機構(董事會)具體執行審計業務的委托工作。CPA對企業管理人員的經營成果以及經營業績進行審計,并不直接與股東接觸,而是通過股東大會來向股東負責。

二、我國審計委托模式的現狀和缺陷

(一)我國上市公司現行的審計委托模式。

根據傳統理論,上市公司審計實際上是上市公司的股東(委托人)、企業管理者(人)以及CPA(受托人)之間的契約關系的集合。審計是這三層結構的一個委托機制,而且他們之間應該是相互獨立的。

查看全文

保險公司審計委托模式研究

審計的委托人經歷過的財產所有者、政府、股東以及經營管理者和審計委員會等諸多角色。任何一種審計委托模式的存在和嬗變,都與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資本市場的變化密不可分。保險公司的委托模式就是人們正在探索中的一種具有創新意義的審計委托模式。保險公司委托是指,由保險公司設立一種新的險種——財務報表責任險,保險公司根據風險評估結果決定承保金額和保險費率。然后由企業管理當局向保險公司購買財務報表審計責任險,再由保險公司聘請審計師對投保的企業的會計信息即財務報表進行審計,并由保險公司支付審計費用的審計委托模式。

一、保險公司委托的理論依據

財務報表保險制度的基本理念并非新生事物,在古典的審計起源理論中就有“保險論”一說[1].保險論認為,從風險轉嫁學說出發,審計就是一種保險行為,在市場經濟中,審計費用的發生貫徹了風險分擔的原則。審計實際上是向投資者提供一種保險,投資者主要根據管理當局提供的財務報告作出投資決策,為補償因管理當局提供欺詐性財務報告而引起的損失,愿意從自己可得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來聘請外部審計人員,對管理當局提供的財務報告進行審計,由此保證投資的安全。如果投資者根據已審財務報告購買證券后出現損失,并且有證據表明審計師在財務報表審計過程中存在審計失敗,那么法律將保護投資者利益而向審計師提出賠償訴求。如果會計師事務所敗訴,必須向投資者支付賠償金,以彌補投資者的損失。因此,在所有者眼里,審計行為視同保險行為,所支付的審計費用等同于支付的保險費用,會計師事務所作為一個潛在投資損失賠償者而發揮作用。

2002年,美國紐約大學的會計學教授喬斯華?羅恩(JoshuaRonen)先生首先提出了建立財務報表保險制度(FinancialStatementInsurance,簡稱FSI)。這一新的制度設計一經問世,即引起強烈反響。從保險學的角度來看,財務報表保險應該是一種經濟責任險,保險的核心問題是保險利益。我國《保險法》第十二條規定,投保人對保險標的應當具有保險利益,否則,保險合同無效。保險利益是指投保人對保險標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認的利益。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保險的標的,表面上是財務報表,實際上保護的是投資者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所以,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保險合同的設立是符合法律規定的。[2]

二、保險公司委托的運行機制假設

財務報表責任保險制度目前只是一種理論上的探討,尚無實踐的可操作性,所以筆者在此作一些理論上的運行機制假設。

查看全文

上市公司獨立審計委托模式研究論文

關鍵詞:大股東控制中小股東獨立審計委托模式

摘要:獨立審計是由于財務信息在經營者和所有者之間的不對稱而產生的。所有者為了用最低的成本監督經營者,采取的方法就是由信息的非知情者——所有者委托注冊會計師對信息的知情者——經營者進行審計。當前,大股東控制在目前中國的上市公司中具有普遍性。在大股東控制下的公司治理結構中,由于大股東掌握著公司的經營權,是公司財務信息的知情者,公司的主要矛盾已經不是所有者和經營者的矛盾,而是大股東和中小股東的矛盾了。由財務信息的知情者——大股東掌握對注冊會計師的聘用權是中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在大股東控制下的公司治理結構中,如果我們仍然沿用傳統的獨立審計委托模式,則顯然是不合適了。因此,在大股東控制下的公司治理結構中,對注冊會計師的聘用權必須回歸到財務信息的非知情股東——中小股東手中,才有可能保證獨立審計的有效。

一、傳統的兩權分離條件下獨立審計委托模式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在兩權分離條件下,獨立審計是由于財務信息在經營者和所有者之間的不對稱而產生的。經營者是企業財務信息的知情者,而所有者是企業財務信息的非知情者。所有者為了用最低的成本監督經營者,采取的方法就是由所有者委托注冊會計師對經營者進行審計。

傳統的兩權分離條件下的審計制度安排,是建立在企業經營委托關系的委托方(財產所有權的所有者)和受托方(擁有財產經營權的經營者)是確定的基礎上。這種委托方和受托方都清晰明確的前提條件是:投資者的人數有限且相對固定,投資者之間在對經營者實施監督和激勵時容易達成一致。作為委托方的投資人和作為受托方的經營者有明確的委托協議或合同條款,投資者對經營者的監督在時間上和空間上不受限制且容易做到。建立在這些條件基礎上才形成了傳統的審計制度安排模式,即在企業財務報表審計業務的委托關系中,投資者是委托人、外部審計師(注冊會計師)是審計人、經營者是被審計人,三者身份明確,并構建起環環相扣,嚴密閉合的審計三種人關系。

作為審計人的注冊會計師是超然獨立于作為委托人的所有者和作為被審計人的經營者之外的,從而保證注冊會計師客觀公證的發表審計意見。這種關系體現在公司法中,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美國、德國和日本的公司法都將審計委托權作為股東大會的權限之一。

查看全文

公司獨立審計委托模式研究論文

關鍵詞:大股東控制中小股東獨立審計委托模式

摘要:獨立審計是由于財務信息在經營者和所有者之間的不對稱而產生的。所有者為了用最低的成本監督經營者,采取的方法就是由信息的非知情者——所有者委托注冊會計師對信息的知情者——經營者進行審計。當前,大股東控制在目前中國的上市公司中具有普遍性。在大股東控制下的公司治理結構中,由于大股東掌握著公司的經營權,是公司財務信息的知情者,公司的主要矛盾已經不是所有者和經營者的矛盾,而是大股東和中小股東的矛盾了。由財務信息的知情者——大股東掌握對注冊會計師的聘用權是中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在大股東控制下的公司治理結構中,如果我們仍然沿用傳統的獨立審計委托模式,則顯然是不合適了。因此,在大股東控制下的公司治理結構中,對注冊會計師的聘用權必須回歸到財務信息的非知情股東——中小股東手中,才有可能保證獨立審計的有效。

一、傳統的兩權分離條件下獨立審計委托模式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在兩權分離條件下,獨立審計是由于財務信息在經營者和所有者之間的不對稱而產生的。經營者是企業財務信息的知情者,而所有者是企業財務信息的非知情者。所有者為了用最低的成本監督經營者,采取的方法就是由所有者委托注冊會計師對經營者進行審計。

傳統的兩權分離條件下的審計制度安排,是建立在企業經營委托關系的委托方(財產所有權的所有者)和受托方(擁有財產經營權的經營者)是確定的基礎上。這種委托方和受托方都清晰明確的前提條件是:投資者的人數有限且相對固定,投資者之間在對經營者實施監督和激勵時容易達成一致。作為委托方的投資人和作為受托方的經營者有明確的委托協議或合同條款,投資者對經營者的監督在時間上和空間上不受限制且容易做到。建立在這些條件基礎上才形成了傳統的審計制度安排模式,即在企業財務報表審計業務的委托關系中,投資者是委托人、外部審計師(注冊會計師)是審計人、經營者是被審計人,三者身份明確,并構建起環環相扣,嚴密閉合的審計三種人關系。

作為審計人的注冊會計師是超然獨立于作為委托人的所有者和作為被審計人的經營者之外的,從而保證注冊會計師客觀公證的發表審計意見。這種關系體現在公司法中,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美國、德國和日本的公司法都將審計委托權作為股東大會的權限之一。

查看全文

農村會計管理問題與建議

摘要:農村經濟發展正在成為社會熱點。做好農村經濟發展工作,首先要完善和規范農村會計管理。委托模式是能實現農村會計透明化、規范化管理的有效措施。本文對委托模式下農村會計審計工作出現的新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應對策略。

關鍵詞:委托模式;農村會計審計;問題;策略

在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村經濟的發展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力。作為最基層的行政管理單位,其會計審計水平直接影響著農村基層組織的運作。傳統的農村會計管理采用的是村賬村管理模式,但隨著新農村建設、土地流轉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實施,傳統的會計管理模式已經完全不能適應現代農村管理的發展需求。委托模式是將會計、審計等相關會計工作委托給會計服務中介機構的管理模式,該模式的出現對提升農村會計管理水平和監管水平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1委托模式下農村會計審計的新問題

中辦發〔2006〕32號和34號文件提出了在村級行政村推行村級會計委托模式的發展要求。該文件的提出對規范村級財務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該文件頒布后,各地政府也積極推進相關制度的落實。從委托模式在農村會計審計管理中的應用現狀來看,還存在一些問題。

1.1對鄉(鎮)撥付轉移支付資金監管的設計不夠

查看全文

保險資產委托管理論文

[摘要]保險資產委托管理模式是當前國內外保險業的主流投資運作方式。此模式中的資金運作機制包括投資委托和資金托管兩個方面,前者是指保險公司將保險資金委托給專業投資機構實施運作,后者是指保險公司將保險資金的保管、清算等職能交由托管銀行負責。資金運作的各方當事人即委托人、管理人、托管人三方應合理分工,各司其職。委托管理模式在治理結構、專業分工、風險控制等方面具有制度優勢,但同時成本、道德危險、信息不對稱等問題的產生也會帶來相應的制度成本。

[關鍵詞]委托管理;資金治理;托管人;職責定位

保險資產委托管理模式,是指保險公司(委托人)將保險資金委托給專業投資管理機構(管理人)實施投資運作,并對保險資產進行獨立第三方(托管人)托管的保險投資管理模式。保險資產委托管理模式中的資金治理,是指保險資金管理的各方當事人,因參與保險資金管理活動而確立的責權利關系,以及當事人履行職責、行使權利和承擔責任的有效保障機制。目前,委托管理已成為國際保險業的主流投資管理模式。

一、保險資產委托管理模式中的資金運作機制

(一)保險資產委托管理模式中的投資委托機制

投資委托機制,又稱第三方資產管理,是指保險公司自己不進行投資和資產管理,而是將全部或部分保險資金委托給專業的投資管理機構進行投資運作,保險公司按照一定標準向受托機構支付管理費用。投資委托可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保險公司設立或控股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將資金委托其運作;另一種是保險公司通過市場化方式選擇與自己無任何股權關系的投資管理機構進行投資運作。從國際經驗看,規模較大的壽險公司或保險集團一般采用第一種方式,再保險公司、產險公司和小型壽險公司一般采取第二種方式。

查看全文

銀行理財融資管理下新金融論文

一、新金融時代銀行理財融資業務創新的必要性

從銀行理財融資業務發展過程看,銀行理財產品創新有規避監管的動機,而監管政策具有從簡單規定到細化管理的特點。因此,新業務的興起,總要經歷創新、監管、調整、再創新的過程。《通知》的頒布體現出金融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大,短期內確實會對理財融資業務產生影響,但是金融創新化以及企業經濟的真實需求又會催生出新金融時代下的理財融資業務創新形勢。

二、新金融時代銀行理財融資業務模式分類

1.資產組合模式。

是指將理財融資項目歸于理財資產組合管理,銀行通過發售理財產品募集資金,投資于含理財融資項目在內的各類投資品種,將理財產品期限與融資期限進行結構性的匹配,融資業務模式可采取委托債權投資、債權收益權轉讓、券商定向資產管理計劃委托貸款等多種形式放款。

1.1委托債權投資業務模式。

查看全文

印刷業務增值稅涉稅風險分析

摘要:為降低經營成本以及保證刊物異地同步、同質上市,有些出版企業會對印刷企業采購紙張的渠道進行控制,從而形成“受限委托印刷業務”關系。在受限委托印刷業務中,出版企業獲取增值稅發票的稅目(包括子目),存在“加工勞務”和“有刊號的期刊”兩種相互爭議的認定方法,這就構成了出版企業在印刷環節的增值稅涉稅風險。文章在厘清受限委托印刷業務運作模式的基礎上,依據現行稅法規定和征管實際,深入分析了出版企業增值稅涉稅風險,提出了通過優化業務模式控制涉稅風險的管理策略,同時達到了降低涉稅成本的目的。

關鍵詞:出版企業;受托印刷;增值稅;風險;控制

一、問題的提出

出版物是以知識、信息為主體元素的特殊商品,其生產過程是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的統一,包括選題、選題報批、組稿、編輯、審稿、申報書號、確定印數、定價、校對、排版、印刷、發行和銷售等諸多環節。以上每一個生產環節,除內部人工成本和外部個人勞務外,都是潛在的增值稅涉稅點。然而相對而言,印刷環節在將精神產品以物質產品形式呈現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且其支出是構成出版物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在出版行業印制費(紙張費和印刷費)一般占圖書直接成本的60%以上[1]。因此,對印刷環節增值稅風險的防控,成為出版企業增值稅風險管理的關鍵。從出版物的生產環節可以看出,作為出版物的發行方,出版企業既要對出版物內容負責,又要保證出版物物質生產的質量。然而在出版物實際生產過程中,出版企業受技術條件限制或者出于成本因素的考量,一般僅完成出版物具體內容的制作,而出版物物質部分的生產往往是委托其他企業完成,比如由印刷企業完成出版物的印刷。由此就產生了出版企業從印刷企業獲取增值稅發票時稅目稅率的認定問題。據筆者調研,針對上述問題,各地出版企業有以加工勞務獲取發票的,有以貨物銷售獲取發票的。在假定涉稅要素相同的情況下,這當中隱藏著什么樣的涉稅風險?如何處理既能降低涉稅風險又能降低涉稅成本?本文以國內知名出版企業D傳媒公司為例,厘清其委托印刷業務運作模式,依據現行稅法規定,深入分析所涉增值稅風險,并提出相應的風險控制策略。

二、D傳媒公司委托印刷業務的運作模式

1.D傳媒公司概況D傳媒公司主營教材和雜志的出版及版權服務、發行、進出口相關業務,公司年出版圖書900余種、期刊近10種,發行數千萬冊。公司核心雜志多年來在全國保持較大影響力,單刊期銷量位列全國同類期刊前列。2.委托印刷業務運作模式近年來,隨著自媒體的興起,消費者對D傳媒公司主辦刊物的及時性要求越來越高,以往委托一家企業集中統一印刷后再向全國配發的模式暴露出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由于采取的是集中統一印刷模式,刊物需要從集中印刷點向全國各銷售終端配送,最遠運輸距離達2000多公里。整個配送過程公司需要額外支出較大的配送和運輸成本,這加大了公司經營成本,攤薄了公司經營利潤。另一方面,刊物銷售終端遍布全國各地,從集中印刷點統一配送,由于運輸時間不一致,難以保證同期刊物在全國同步上市。為了降低經營成本和保證刊物異地同步上市,該公司2020年底重新規劃了銷售片區,同一片區內委托一家企業集中統一印刷,成品經配送系統分發至銷售終端。但刊物由不同企業印刷,勢必存在刊物用紙、印刷質量能否一致的問題。為了解決多點印刷可能產生的用紙質量不一致問題,D傳媒公司與印刷企業在合同中約定刊物用紙規格、質量,還經過考察、比選,確定了紙張供應企業,并以口頭形式約定雜志用紙須由雙方認可的紙張生產商供貨。以上業務模式有三個關鍵點:第一,紙張由印刷企業直接采購,D傳媒公司不與印刷企業發生直接經濟往來,除合同明確約定外,也不在紙張采購中向印刷企業預支資金。第二,印刷企業按照D傳媒公司要求完成印刷。第三,印刷企業采購紙張受到D傳媒公司的嚴格控制。印刷企業不僅要采購符合質量要求的紙張,還必須從特定紙張供應商處采購。與后文稅法中所指委托加工勞務不同,以上委托印刷業務中,委托方(D傳媒公司)并不向受托方(印刷企業)直接提供所需“原料及主要材料”。從形式上看,“原料及主要材料”由印刷企業自行采購。但從業務實質分析,D傳媒公司對“原料及主要材料”的采購實施控制,嚴重影響了印刷企業的自主性。為了將這類業務和一般委托印刷業務相區別,本文將符合以上三個條件的委托印刷業務稱之為“受限委托印刷業務”。

查看全文

高校圖書館通借通還流程實踐

近些年來,隨著高校的合并、擴招與擴建,很多高校的資源規模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擴大。據教育部統計,從1990年1月1日到2006年5月15日,全國原有1086所高校,合并為432所高校。這些合并的高校絕大多數具有一個以上的校區,多的甚至達4~5個校區[1],與之相應的是各高校的圖書館規模的隨之擴大。具有多個校區的高校圖書館都面臨著有限圖書資源的合理分配問題。目前的資源分配方式大多是依據各校區在學科分布上的不同而有所側重。但由于各高校教學任務會經常隨著教學理念不斷發生變化,各校區的院系設置也會隨之發生調整,且信息時代下學科間的交叉也越來越多,這使得資源的分配與協調很難做到完全符合學科和讀者的需要。要彌補這個問題,就要求各校區圖書館之間要及時地做好圖書資源共享的工作。開展通借通還服務就是其中最直接有效的途徑。該服務模式緩和了一校多館模式下讀者需求與館藏資源分布之間的矛盾,使文獻信息資源在更大范圍內實現共享,提高了文獻資源使用效益,同時,節約了書刊采購的費用[2]。

1通借通還模式簡介

目前高校圖書館中常見的通借通還模式主要有二種,第一種是讀者使用自己的校園卡到任意校區分館均可以完成當前位置所在處的分館館藏下圖書的借閱和歸還,但不能對非當前位置所在處的分館的圖書進行借閱和歸還;第二種是讀者使用自己的校園卡到任意校區分館都可以歸還任何一個分館館藏下的圖書,但借閱時只能借讀者當前所到位置的分館中的圖書,這種模式實質上是“通還不通借”。兩種模式的共同之處就是學生的校園卡在各校區圖書館中的通用,即主要是借閱憑證的“通用”,其實現的也僅是讀者對當前位置所在分館的圖書借閱,而并非真正意義上的通借通還,還不能實現讀者在各分館之間的異館借書。過程中,流程管理理論無論是在戰略制定層面還是具體環節的設計與操作層面都會起到統領和指導的作用。

2多校區圖書館通借通還模式的流程管理實踐

2.1現有流程的分析。流程分析是流程管理的第一步。通常是在用戶需求分析的基礎上,對現有流程的進行剖析,以發現現有流程中不能滿足用戶需求的環節,是形成新的、更為合理的業務流程的重要環節。在前文所述及的兩種常見的通借通還模式中,第二種“通還不通借”模式由于提供了可以于任一分館歸還圖書的服務而得以被多校區高校圖書館更普遍地采用。山東大學圖書館在2006年3月之前使用的就是這種模式,其流程大致如圖1所示。如何實現對現有資源更高效的共享利用和讀者對異館圖書需求更便利的滿足,是多校區圖書館在通借通還模式的選擇和流程設計上應該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問題。而對于這種業務流程的關注正是現代管理理論中“流程管理”的重要內容。企業的流程管理(BusinessProcessManagement,BPM)是以客戶需求為出發點,以創造和優化價值為目的一種新的企業管理理念。它通過對涉及為顧客提供產品或服務的相關組織活動的管理和協調來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增強企業或組織對環境變化的響應能力[3]。其主要過程是在客戶需求分析基礎上,結合對組織資源的合理配置,通過現有流程分析、流程再造與設計、流程維護與優化等環節,實現對業務流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多校區圖書館通借通還業務是一個需要多部門相互協調的系統工程,在探索與實踐這種流程的不足之處在于:首先,由于歸還到其它館的圖書不能及時運回,導致館藏搜索信息為“在館”“可借”的書籍在書庫的對應架位上卻找不到;其次,讀者所在校區的資源分配不可能做到完全契合學生需要,而校區之間距離又比較遠,如山東大學興隆山校區和軟件園校區之間有大約15公里的距離,且公交、校車均沒有直達,間接影響了文獻資源的共享和利用。2.2流程的再造與設計。流程再造理論就是基于顧客需求的角度出發,以創造更大的價值和更多的顧客滿意度為最終目標的組織活動改造過程[4]。為了更好地滿足讀者需求,提高圖書館紙質圖書的利用率,山東大學圖書館嘗試對現有通借通還業務流程進行再思考、再改造,并于2016年初形成了新的通借通還流程,2016年3月起開始試運行。新流程的實施主要的館藏呈“可借”“在館”的狀態才可以進行委托;之后,讀者可以在“我的圖書館”中相應圖書的“委托信息”中查詢到該書的委托狀態,委托狀態隨圖書在業務流程中路徑的不同分別有“申請中”“運送中”“委托到館”三種。當委托信息變為“委托到館”后,讀者可持本人正式校園卡到設定的取書地分館辦理借閱手續。所借圖書可以于任一校區圖書館歸還。該流程的規則有:一是讀者委托借閱每次限2冊;二是委托申請有效期為2天。如在委托申請保留天數內,因各種原因無法找到委托借閱的圖書的話,該委托申請會自動失效。委托申請正式生效前,讀者也可以自行取消自己的委托申請。同時如果讀者所借圖書達到本人最大借閱冊數,或有圖書超期等違章記錄時,將無法提交委托借閱申請。該流程可以如圖2表示。是依托匯文文獻信息服務系統(Libsys5.5)的委托借閱模塊和OPAC系統的技術支持,實現了山東大學圖書館位于濟南市六個校區分館間紙本圖書真正意義上的通借通還,即歸還圖書時,讀者在任意分館均可以完成;借書時,讀者持本人校園卡只要選好了取書地,不用勞頓奔波,就可以完成六個分館中任一個分館館藏圖書的借閱。山東大學圖書館通借通還流程再造后的通借通還流程主要由三方面的內容構成,分別是:服務流程、業務流程和支持流程。2.2.1服務流程。讀者是服務流程的執行者。首先,在借閱圖書之前,讀者需要登錄圖書館OPAC中“我的圖書館”,檢索圖書并提交委托借閱申請。這里應注意委托的圖書必須是本館無館藏或館藏圖書已借完,且在其他分館2.2.2業務流程。相關負責館員是業務流程的執行者。該流程進一步可細分為送書流程和接書流程。送書流程也可認為主要是找書流程。首先,分館的負責館員需要登錄匯文的“委托借閱”模塊,查找并打印出讀者對本分館的圖書委托申請單;然后據此委托單進庫找書,對找到的圖書在該模塊下的“書刊劃到”中掃碼劃到,并按照委托館藏地的不同進行分類標識和捆扎。該流程中的注意事項是:委托規則規定委托圖書到館后的保留時間是7天。這樣就要求負責的館員在接收當天的委托到館圖書之前,需要在“委托劃到管理”欄下,對之前已經過期的委托圖書進行下架操作。每天的送書流程中要送出的圖書包括三種:當期找到的委托圖書、當天下架的過期委托圖書和讀者所歸還的其他分館的通還圖書。為防止圖書送錯地方,對當期找到的委托圖書是按照圖書委托館藏地的不同分別進行標識捆扎;對當天下架的過期委托圖書和讀者歸還的其他分館的通還圖書要按照圖書所屬館藏地的不同分別進行捆扎。然后在“物流交接單”上填寫相關數據,等待隨物流車送回相應分館。該流程如圖3所示。接書流程始于與物流的交接。首先,依據物流隨書帶過來的“物流交接單”,核對其它分館送過來的圖書信息。正確無誤后,對接收到的委托圖書在“書刊接收”欄中進行掃碼;然后,依該工作日所屬的周一至周日的時段不同,分別放到對應時段的委托書架上,等待委托人到館,利用匯文“流通借閱”模塊進行人工借書操作。對接收到的通還書和其它分館下架的過期委托書則在掃碼驗收后放回本館的書庫。該流程如圖4所示。送書、接書流程的中轉銜接是通過物流環節來完成的。試運行期間,不論交接的圖書有多少,每天都有物流車和物流工作人員在各個分館之間依次進行配送,保證了讀者委托圖書和通還圖書的及時送達。2.2.3支持流程。為了保證再造后核心流程的可靠運行,支持流程的再造也不容忽視,其主要體現在人員培訓流程上。該流程主要分為三個階段進行:一是在核心流程再造基本成型后,總館首先開展的是面向相關負責人的流程介紹和操作培訓,以使他們能初步了解流程再造的意義、再造后流程的價值和執行過程;二是在試運行前,面向一線負責館員的進一步培訓,要求負責館員都能全面掌握流程執行過程;三是各分館對全體參與館員在模擬系統上進行實際演練,使得人人都能熟練完成整個過程。通過該培訓流程,提升了館員的業務能力和參與意愿,基本保證了再造后流程的有序進行。2.3流程的維護與優化。流程的維護與優化是流程管理中重要的一環。當外界需求變化時,優質的流程維護與優化環節會提高流程執行的反應速度,使流程的價值進一步得到提高。在該環節上,山東大學圖書館總館要求各分館做好試運行過程中問題的發現、積累和整理工作,及時給相關部門進行反饋;同時不定期地召開有負責人和一線館員參加的討論會,對于流程運行中存在的問題或瓶頸,要求大家積極反饋,提出修改意見,討論解決方案。這一環節促進了再造后流程的持續改進,形成了通借通還流程的閉環管理系統。

3結語

查看全文

博弈研討降低企業設備維護外包風險戰略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引言;設備維護外包中的“委托―”關系及風險分析;企業降低外包風險的措施;結束語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一體化和全球化的趨勢加強、企業僅僅依靠自身的資源,難以適應經濟發展對企業設備維護的要求、設備維護外包的逆向選擇、設備維護外包的道德風險、控制和降低企業的監督成本、通過價格補償來加強對方的激勵、對方的努力進行價格補償、建立基于過程的外包實時控制模式、在設備維護外包過程中,設備維護的質量、效率等難以量化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設備維護外包對企業的重要性,依據“委托—”理論,分析了設備維護外包的風險。通過外包的博弈分析,我們得到了影響方違規、委托方監督的影響因素,并提出了降低設備維護外包風險的措施。

【關鍵詞】設備維護外包委托—博弈

一、引言

當前,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一體化和全球化的趨勢加強。以業務外包為主要特征的供應鏈管理是企業由“縱向一體化”向“橫向一體化”模式轉變的重要體現。通過企業間的外包合作,各個供應鏈成員,在獲取其他企業的優勢資源的同時,可以降低企業的成本,集中精力從事企業的核心業務。

設備維護外包,是指企業為了節省設備維護的成本或者提高設備維護的質量,將企業的設備維護部分或者全部外包給實力更強的專業設備維護公司,使企業能夠專心從事企業的核心業務,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