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同居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4 20:46:3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未婚同居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未婚同居的經濟學透析

摘要:男女雙方為什么愿意選擇未婚同居?從經濟學的角度對比婚姻和未婚同居的成本收益,未婚同居是理性的選擇,是對現代社會經濟狀況變化的反應。它將會成為一種新的兩性關系形式并與婚姻關系并行不悖越來越普遍存在。法律同樣應該給子未婚同居以理性的、清醒的認識和認可,不管它是雙方最終的選擇還是只是婚姻的前奏。

關鍵詞:未婚同居;婚姻;理性的選擇

前言

所謂未婚同居是指未婚男女間沒有合法婚姻關系而在一定時間內共同生活。在司法實踐中法院是用合同法而不是婚姻家庭法來調整未婚同居關系,如果未婚同居雙方當事人沒有事前協議,因同居而發生的糾紛很有可能得不到公平合理的解決。值得關注的是為什么男女雙方愿意采用這種擔負較少義務的形式?我們應該如何理性地對待愈演愈烈的未婚同居?

一、未婚同居——理性的選擇

自上世紀60年代,未婚同居在世界范圍內蔓延開來,以英格蘭為例,1960—2000年,每1000名男性中,首次結婚的人數由70人降到30人。人們新婚的年齡明顯上升,例如,在英格蘭,男女結婚年齡比以前大三歲。在出生人口中,未婚生育由原來的5%增加到35%。此外,20—50歲的女性中,同居的比例是原來的三倍。[1]在我國正如婚姻法學者巫昌禎教授指出:“從古到今,都不是每個人都會老老實實按部就班地結婚、生子地過完一生。……(同居)在國內隨著觀念的開放也越來越多。”[2]由下圖可以看出,在我國人口增長的情況下,1994年以來結婚人數在減少。[3]依據中國人口年鑒記載,我國離婚總對數從1979年的31.9萬對上升到1993年的90.9萬對,15年里增加了59萬對,平均每年增長7.8%;與此同時,我國的粗離婚率從1979年的0.33%提高到1993年的0.79%,平均每年增長6.4%;結婚離婚比從1979年的5.04%提高到9.9%,平均每年增長5%。90年代中國平均每10對結婚的就有1對離婚。[4]另椐筆者的調查,長沙地區法院2003年判決解除婚姻關系的案件1107件,調解解除婚姻關系的案件1048件;2004年判決解除婚姻關系的案件1921件,調解解除婚姻關系的案件1168件,近年來長沙地區離婚率持續上升。[5]據新快報報道,按照廣東省民政廳有關部門的調查,在全省1976萬多個家庭中,有將近1/10的“家庭”,即200萬個“家庭”由于種種原因,夫妻沒有結婚證。[6]僅廣東省就是如此,全國的情形如何,可想而知。這種趨勢說明人們的行為已經不同于以往,正遠離婚姻。其主要表現是結婚率下降,而離婚率上升,未婚同居現象蔓延。

查看全文

未婚同居經濟學分析論文

摘要:男女雙方為什么愿意選擇未婚同居?從經濟學的角度對比婚姻和未婚同居的成本收益,未婚同居是理性的選擇,是對現代社會經濟狀況變化的反應。它將會成為一種新的兩性關系形式并與婚姻關系并行不悖越來越普遍存在。法律同樣應該給子未婚同居以理性的、清醒的認識和認可,不管它是雙方最終的選擇還是只是婚姻的前奏。

關鍵詞:未婚同居;婚姻;理性的選擇

前言

所謂未婚同居是指未婚男女間沒有合法婚姻關系而在一定時間內共同生活。在司法實踐中法院是用合同法而不是婚姻家庭法來調整未婚同居關系,如果未婚同居雙方當事人沒有事前協議,因同居而發生的糾紛很有可能得不到公平合理的解決。值得關注的是為什么男女雙方愿意采用這種擔負較少義務的形式?我們應該如何理性地對待愈演愈烈的未婚同居?

一、未婚同居——理性的選擇

自上世紀60年代,未婚同居在世界范圍內蔓延開來,以英格蘭為例,1960—2000年,每1000名男性中,首次結婚的人數由70人降到30人。人們新婚的年齡明顯上升,例如,在英格蘭,男女結婚年齡比以前大三歲。在出生人口中,未婚生育由原來的5%增加到35%。此外,20—50歲的女性中,同居的比例是原來的三倍。[1]在我國正如婚姻法學者巫昌禎教授指出:“從古到今,都不是每個人都會老老實實按部就班地結婚、生子地過完一生。……(同居)在國內隨著觀念的開放也越來越多。”[2]由下圖可以看出,在我國人口增長的情況下,1994年以來結婚人數在減少。[3]依據中國人口年鑒記載,我國離婚總對數從1979年的31.9萬對上升到1993年的90.9萬對,15年里增加了59萬對,平均每年增長7.8%;與此同時,我國的粗離婚率從1979年的0.33%提高到1993年的0.79%,平均每年增長6.4%;結婚離婚比從1979年的5.04%提高到9.9%,平均每年增長5%。90年代中國平均每10對結婚的就有1對離婚。[4]另椐筆者的調查,長沙地區法院2003年判決解除婚姻關系的案件1107件,調解解除婚姻關系的案件1048件;2004年判決解除婚姻關系的案件1921件,調解解除婚姻關系的案件1168件,近年來長沙地區離婚率持續上升。[5]據新快報報道,按照廣東省民政廳有關部門的調查,在全省1976萬多個家庭中,有將近1/10的“家庭”,即200萬個“家庭”由于種種原因,夫妻沒有結婚證。[6]僅廣東省就是如此,全國的情形如何,可想而知。這種趨勢說明人們的行為已經不同于以往,正遠離婚姻。其主要表現是結婚率下降,而離婚率上升,未婚同居現象蔓延。

查看全文

未婚同居經濟學思考論文

【摘要】男女雙方為什么愿意選擇未婚同居?從經濟學的角度對比婚姻和未婚同居的成本收益,未婚同居是理性的選擇,是對現代社會經濟狀況變化的反應。它將會成為一種新的兩性關系形式并與婚姻關系并行不悖越來越普遍存在。法律同樣應該給子未婚同居以理性的、清醒的認識和認可,不管它是雙方最終的選擇還是只是婚姻的前奏。

【關鍵詞】未婚同居;婚姻;理性的選擇

所謂未婚同居是指未婚男女間沒有合法婚姻關系而在一定時間內共同生活。在司法實踐中法院是用合同法而不是婚姻家庭法來調整未婚同居關系,如果未婚同居雙方當事人沒有事前協議,因同居而發生的糾紛很有可能得不到公平合理的解決。值得關注的是為什么男女雙方愿意采用這種擔負較少義務的形式?我們應該如何理性地對待愈演愈烈的未婚同居?

一、未婚同居——理性的選擇

自上世紀60年代,未婚同居在世界范圍內蔓延開來,以英格蘭為例,1960—2000年,每1000名男性中,首次結婚的人數由70人降到30人。人們新婚的年齡明顯上升,例如,在英格蘭,男女結婚年齡比以前大三歲。在出生人口中,未婚生育由原來的5%增加到35%。此外,20—50歲的女性中,同居的比例是原來的三倍。[1]在我國正如婚姻法學者巫昌禎教授指出:“從古到今,都不是每個人都會老老實實按部就班地結婚、生子地過完一生。……(同居)在國內隨著觀念的開放也越來越多。”[2]由下圖可以看出,在我國人口增長的情況下,1994年以來結婚人數在減少。[3]依據中國人口年鑒記載,我國離婚總對數從1979年的31.9萬對上升到1993年的90.9萬對,15年里增加了59萬對,平均每年增長7.8%;與此同時,我國的粗離婚率從1979年的0.33%提高到1993年的0.79%,平均每年增長6.4%;結婚離婚比從1979年的5.04%提高到9.9%,平均每年增長5%。90年代中國平均每10對結婚的就有1對離婚。[4]另椐筆者的調查,長沙地區法院2003年判決解除婚姻關系的案件1107件,調解解除婚姻關系的案件1048件;2004年判決解除婚姻關系的案件1921件,調解解除婚姻關系的案件1168件,近年來長沙地區離婚率持續上升。[5]據新快報報道,按照廣東省民政廳有關部門的調查,在全省1976萬多個家庭中,有將近1/10的“家庭”,即200萬個“家庭”由于種種原因,夫妻沒有結婚證。[6]僅廣東省就是如此,全國的情形如何,可想而知。這種趨勢說明人們的行為已經不同于以往,正遠離婚姻。其主要表現是結婚率下降,而離婚率上升,未婚同居現象蔓延。

結婚注冊統計人數圖

查看全文

當代未婚同居法律制度的法理學

本文作者:袁翠清楊興香工作單位:山西大同大學政法學院

一、問題的產生

經濟發展及由此形成的特定社會結構,再加上女權主義的作用,使非婚同居作為一個倫理、社會及法律問題顯現于世。非婚同居先是成為西方人關注的焦點問題,近年來在我國也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非婚同居在中國不僅表明非婚性行為事實的存在,還反映了原有民族文化、引進移植的西方法律及現有社會制度結構之間的相互作用及沖突。改革開放引起社會結構的變化,也使我國與世界各國的對外交往不斷擴大,使人們可能獲得更多、更豐富的世界信息,也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權利主體意識逐漸加強,即在不侵犯別人選擇空間的基礎上,主體可以自主選擇,如:女性認識到性生活對自己的意義,而對于丈夫和婚姻的意義則是次要追求價值。這種變化從根本上改變了家庭內部關系及家庭的社會地位,使我國當代的婚姻家庭觀及婚姻家庭法律體系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挑戰。過去,由于所處社會結構、制度及文化環境不同,中國婦女不可能像西方婦女那樣對性別和性有一個全方位的理解,因而女性問題的改革,從來都是只改制度而不涉及深層的理念。但女權主義的傳入,使中國婦女反思自己的主體地位,重新審視自己的主體意識。女性自身變化的同時必然引起家庭及社會的變化,必然導致規范新式行為和秩序的規則的出現。婚姻自由作為一種法定的權利,賦予當事人在不干涉和強制他人婚姻的前提下,自主決定自己的婚姻。婚姻自由是我國婚姻法的一項重要原則,也是憲法賦予公民的基本權利。婚姻自由的口號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才提出來的。現代意義上的婚姻自由是在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制度的斗爭中產生的。1791年《法國憲法》明確指出“:法律視婚姻僅為民事契約。”1804年《法國民法典》規定“:未經合意不得成立婚姻。”這些規定把傳統觀念視為“神作之合”的婚姻從宗教勢力的束縛下解放出來,通過共諾婚的形式,肯定了婚姻自由的原則。自此以后,這一原則相繼為資本主義各國親屬法所確認,無疑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婚姻一般不再具有包辦強迫的性質,在階級內部或社會地位相當的階層中,當事人在婚姻問題上確實享有較大的選擇自由。但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婚姻關系仍然無法擺脫私有制的影響。資產階級的婚姻自由不可避免地帶有一定的虛偽性和不徹底性。首先,資產階級的婚姻自由是契約自由的特殊形式,它從本質上反映了商品交換的自由。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商品貨幣關系支配一切,這種狀況對婚姻具有不可低估的影響,婚姻的締結正是為了追求基于契約而產生的利益。盡管在資產階級中追求婚姻自由的也不乏其人,但大多數婚姻關系仍然滲透著財產關系的影響。其次,資產階級的婚姻自由往往導致對婚姻自由的濫用。在許多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婚姻關系很不穩定,非婚同居相當普遍,離婚率大幅度上升。一些人企圖用性自由去取代婚姻自由,否定婚姻關系嚴肅的倫理性質。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由于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建立和兩性社會地位的深刻變化,為男女實現真正的婚姻自由開辟了廣闊的道路。我國現在正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雖然已為實現婚姻自由提供了基本條件,但這方面還有許多尚待完成的任務。社會主義是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前進的,婚姻自由也有一個不斷擴大、不斷發展的過程。經濟基礎決定婚姻家庭制度,但婚姻家庭制度對經濟基礎又有反作用。婚姻家庭制度既然是一定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筑,那么它也和其他上層建筑一樣,能動地反作用于經濟基礎,并通過經濟基礎對生產力的發展發揮各種影響作用。歷史證明,凡是維護舊的經濟基礎、阻礙生產力發展的婚姻家庭制度都是落后、衰敗的,注定要消亡;而拉動與鞏固新的經濟基礎、推動生產力發展的婚姻家庭制度則是文明、進步、符合歷史發展潮流的,必定會成長壯大。我們在肯定經濟基礎對婚姻家庭制度的決定作用時,也不可忽視婚姻家庭制度對經濟制度的反作用力,并以此作為評價特定社會婚姻家庭制度的終極標準。

二、非婚同居現象的發展

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和發展為婚姻家庭制度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現代社會的多元化也帶來了婚姻家庭制度特別是婚姻觀念的多元化。一方面,世界各國已經建立了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護婦女和兒童利益的婚姻制度。文明、健康、民主的婚姻家庭制度成為發展的主流。但另一方面,對婚姻的個性化理解、個人主義的膨脹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等都對現存的婚姻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戰。未婚先孕、非婚同居、離婚率大幅上漲、人工生育子女的地位、空巢家庭……凡此種種,都是人類社會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在我國也或多或少地存在。實踐證明,社會主義婚姻家庭制度建立以后,有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特別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方面,婚姻家庭領域還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封建主義的舊思想、舊傳統,另一方面,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想的影響也不可忽視。在自由化、個性化影響下產生的種種新的婚姻家庭觀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非婚同居問題。近年來,隨著經濟及社會的不斷發展,非婚同居現象在我國普遍存在于青年人及老年人中,成為游離于法定婚姻之外的一種兩性結合方式。非婚同居是指沒有配偶的男女,沒有辦理結婚登記而同居生活,它包括了事實婚姻。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實行之后,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男女,如果沒有補辦結婚登記手續,則不再承認其婚姻的效力,因此,將1994年2月1日以后出現的無配偶男女同居,稱為非婚同居,不再使用“事實婚姻”一詞。非婚同居關系的構成要件有三:(1)欠缺結婚法定形式要件。(2)同居關系的男女或者以夫妻名義,或者不以夫妻名義。(3)男女雙方公開同居生活。我國傳統的婚姻家庭觀正面臨著挑戰,非婚同居作為一種新的婚姻及家庭形式正朝著蔓延的趨勢發展,而我國現行法律在調整此種新現象時的欠缺,帶來了許多社會及法律問題。第一,非婚同居現象大量增加的趨勢,使一些西方國家開始改變其傳統的做法,對非婚同居進行法律上的調整。而我國法律尚未明確解釋非婚同居關系,也未界定其內涵與外延。第二,非婚同居者所生子女為非婚生子女,我國法律沒有相關制度調節非婚生子女同其生父母之間的關系,這樣極大地危害了非婚生子女的人身及財產利益。第三,非婚同居與婚姻關系的效力不完全相同,婚姻關系的效力不僅包括夫妻間的各種財產關系,而且還包括夫妻間的各種人身關系,而非婚同居配偶間的關系主要是財產關系,雙方幾乎不享有人身方面的權益,但我國法律未規定非婚配偶雙方的個人利益和財產利益及相互關系的問題,在實踐中引起了許多糾紛。第四,非婚同居與婚姻關系不同,其間接效力指非婚同居作為一個穩定的生活共同體,基于一定事由的發生而與第三人之間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我國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在第三人剝奪非婚同居配偶的生命時,另一方如何提起侵權損害賠償訴訟等問題,給實踐司法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因此,在非婚同居日益被人們自愿選擇的今天,越來越多的糾紛發生在同居當事人之間,如不及時加以解決,會給社會帶來不安定的消極因素,因此,我國法律有必要借鑒兩大法系國家關于非婚同居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定符合中國國情的非婚同居法律制度。

三、設立非婚同居法律制度之法理學探討

查看全文

婦聯信訪情況分析報告(市)

一、基本情況

20*年*市婦聯系統共接待各類信訪1775件,其中市婦聯接訪932件,縣(市)區婦聯接訪843件。政治權利類3件,占信訪總數的0.2%。婚姻家庭類1355件,占信訪總數的76.3%,其中家庭糾紛46件,占2.6%;干涉婚姻10件,占0.6%;配偶外遇、重婚、包二奶、同居511件,占28.8%;離婚問題300件,占16.9%;家庭暴力427件,占24%,其它61件,占4.5%。勞動和社會保障權益類163件,占信訪總數的9.2%。其中勞動權益38件,占2.2%;社會保障57件,占3.2%;社會保險50件,占2.8%;性別歧視和其它18件,占1%。人身權益類32件,占信訪總數的1.8%。財產權益類66件,占信訪總數的3.7%;文化教育類12件,占信訪總數的0.7%;綜合類144件,占信訪總數的8.1%。

二、情況分析

1、婚姻家庭類信訪居高不下,女性主動維權意識明顯增強。*年,婚姻家庭類1355件,占信訪總數的76.3%。一是離婚咨詢人數上升。信訪數據顯示,離婚咨詢185件,占婚姻家庭類問題的13.65%,在總體信訪量下降的情況下,比去年增加了7件,可以看出,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普法宣傳活動的不斷深入開展,群眾的法律意識已深入滲透到各個領域,女性的維權意識也在不斷增強,當婚姻出現問題后,她們已經開始習慣隨時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二是財產權益維權操作的復雜性增加。離婚問題案件中,財產分割、住房判決、子女撫養糾紛及財產的執行問題174件,占婚姻家庭類信訪的12.8%。造成離婚問題中財產分割問題多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一家庭收入的增加,使夫妻雙方離婚時分割共有財產的范圍擴大。如存款、房產、股票、家庭企業資產等。其二房產分割后執行難。收入水平低的家庭,由于收入低夫妻共有財產少,離婚時夫妻共有財產的分割范圍小,多數都是房產分割問題,房產經法院分割后,女方難以實現所得房產的居住權。因這種情況而上訪的婦女增多。其三很多婦女在離婚訴訟中拿不出有力的證據支持自己分割財產的要求。婦聯組織在今后的普法和法律咨詢服務中要及時調整服務重點,為婦女及時提供更加用的法律知識和法律服務,引導她們從要維權變為會維權。

2、家庭暴力仍是投訴重要內容。信訪中家庭暴力案件427件占婚姻家庭類信訪的31.5%,主要是丈夫對妻子實施暴力。很多婦女可能礙于面子,不愿意家丑外揚。認為夫妻之間吵架、打罵是正常現象,從而使家庭暴力進入惡性循環,變得一次比一次頻繁,一次比一次嚴重。很多婦女就是在被打了多次,不堪忍受的情況下才來婦聯投訴。所以實際存在家庭暴力的比例可能遠遠大于31.5%。主要原因:一是婚外情。家庭成員中一方有外遇而引發家庭暴力,這一原因引起的家庭暴力在近年來的家暴案件中越來越多,因婚外情引發的暴力約占家暴總數的1/2以上。二是經濟因素。因失業、下崗、經濟不獨立等經濟原因而引發家庭暴力。在我礦區、正在改制的企業和經濟效益較差的企業這樣的現象較多。三是不良生活習慣。家庭成員中有人賭博、酗酒和性格脾氣較壞等引發家庭暴力。此外,還有婆媳關系緊張、家庭瑣事等原因引發家庭暴力。

3、財產權益和人身權益要求維權的范圍逐步擴大。一是土地權益問題有所上升。來訪中,土地權屬糾紛、土地補償費糾紛、土地承包糾紛、宅基地糾紛和繼承權等財產權益糾紛,占總信訪量的3.7%。近年來隨著經濟迅速發展,爭、占土地不斷增加,許多農村以“村規民約”為由剝奪出嫁女和離婚婦女合法的土地權益案件還是屢見不鮮。在農村主要是外嫁女無法分得應得的集體收益或土地補償金。在城鎮與農村接壤地區,主要是征地拆遷過程中離異婦女的土地補償款、安置費和房屋賠償等方面權益被侵占問題。市婦聯對這類案件的法律援助也沒有取得預期的成效,即使官司打贏了,執行起來也很困難。二是婚姻家庭糾紛及婚外情、未婚同居等難以進行事實認定的糾紛維權難。如鄰里糾紛傷害案、家庭暴力傷害案、未婚同居期間女方因流產所造成的傷害案件、尤其是通過網上認識而同居的女性,對男方一點不設防,因種種原因被男方拋棄,騙了感情又騙了錢財。因對方住址不清、身份不明,這類案件也成為婦聯組織維權的難點。三是女職工勞動權益糾紛的案件較為突出。隨著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加,一些用人單位,尤其是私營企業,不與就業婦女簽定勞動合同,當其勞動權益遭到侵害時婦女的權益難以得到保護。在企業改革轉制過程中,社會保障體系的不健全等因素,導致一些女職工在企業轉軌過程中勞動權益受到損害,很多下崗失業女工的養老保險問題、醫療保險問題等得不到解決,個別企業仍然存在對婦女在經期、孕期、產期、哺乳時期權利的侵害。

查看全文

________鄉計生工作總結

2005年我鄉計生辦在上級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在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重視下以及計生辦全體工作人員的努力下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仍有很多不足。現就我鄉2005年的計生工作作如下幾點小結:

一、加強領導、穩定隊伍建設、提高工作水平

我鄉根據上級要求及現行形勢下的工作方針、政策,為了努力實現人口計劃完成的目標要求,成立了以鄉黨委書記、分管領導為組長的計劃生育領導小組,由鄉計生工作人員及七站八所主要負責人員為計生領導小組成員的強大組織。鄉黨委、政府與全鄉各村都簽訂了計劃生育工作目標責任狀,明確了工作任務及職責,并與鄉屬單位的綜治部門都簽訂了目標管理,做到工作層層有人抓、處處有人管的工作機制。2005年5月我計生辦對全鄉13個村的計生專干及計生協會專職副會長和128名計生組指導員進行了業務培訓。2005年6月全鄉村專干又參加了市委黨校的計劃生育政策、法律法規的學習培訓。通過學習培訓提高了我鄉計生隊伍的業務水平,完善了計生組織網絡,順應了新的發展形勢。

二、鞏固、發展村級陣地建設,提高基層基礎質量

由于工作的需要,結合我鄉實際,2005年我們對全鄉13個村的“三位一體”進行了完善,按照上級的考核要求,我們實現“村級村務公開”,改正了部分不符合要求的工作陣地。廣泛、深入的宣傳計生政策、方針,通過努力,全鄉13個村的三位一體工程已達到上級工作要求,使我們有了一個專門開展計生工作和學習的工作環境,提高了我們的基層基礎質量。

三、狠抓流動人口管理、生殖健康監測、開展優質服務

查看全文

秘書長國際家庭日致辭

國際家庭日

今年國際家庭日的主題是“變化中的家庭:挑戰和機遇”,它突出了家庭這個社會基本單位近些年來發生的深刻變化。平均家庭規模在各地都有所縮小;年輕人結婚年齡推后;頭胎孕婦平均年齡提高;嬰兒死亡率下降;配偶生養兒女數目減少。傳統的大家庭正被小家庭取代,盡管祖父母壽命延長,幾代人同堂。其他結合形式日益普遍,如未婚同居,或是移徙工人結婚而不在同一城市或國家生活。離婚及再結婚均有所增加,日益多的孩子生活在父親為繼父或母親為繼母的家庭中。出現了大量的單親家庭和單人家庭,獨自生活的老人數目也在上升。艾滋病毒/艾滋病給家庭帶來很大破壞,往往使孩子失去父母,不得不由祖父母照顧。

許多這些變化都對我們所了解的社會結構提出問題。這些變化要求我們協力調整、勾畫公共政策,以期因應家庭需要,確保為所有公民,尤其是為兒童提供教育和衛生等基本服務,而不論家庭狀況如何。

家庭結構方面的某些變化也帶來了新機遇,比如說,女孩和婦女有了更多的新選擇。這些變化促進政府與民間社會合作擬訂新政策。國家正努力把家庭視角融入國家決策進程,同時,文秘家園系統也努力在全球政府間進程中反映這一視角。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在此不斷變化的時代,我們需要創造一個維系和支持家庭的環境,同時擴大積極的家庭生活所能提供的充實、完善機遇。在此國際日之際,讓我們大家再次努力,不辱使命。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查看全文

秘書長國際家庭日致辭

今年國際家庭日的主題是“變化中的家庭:挑戰和機遇”,它突出了家庭這個社會基本單位近些年來發生的深刻變化。平均家庭規模在各地都有所縮小;年輕人結婚年齡推后;頭胎孕婦平均年齡提高;嬰兒死亡率下降;配偶生養兒女數目減少。傳統的大家庭正被小家庭取代,盡管祖父母壽命延長,幾代人同堂。其他結合形式日益普遍,如未婚同居,或是移徙工人結婚而不在同一城市或國家生活。離婚及再結婚均有所增加,日益多的孩子生活在父親為繼父或母親為繼母的家庭中。出現了大量的單親家庭和單人家庭,獨自生活的老人數目也在上升。艾滋病毒/艾滋病給家庭帶來很大破壞,往往使孩子失去父母,不得不由祖父母照顧。

許多這些變化都對我們所了解的社會結構提出問題。這些變化要求我們協力調整、勾畫公共政策,以期因應家庭需要,確保為所有公民,尤其是為兒童提供教育和衛生等基本服務,而不論家庭狀況如何。

家庭結構方面的某些變化也帶來了新機遇,比如說,女孩和婦女有了更多的新選擇。這些變化促進政府與民間社會合作擬訂新政策。國家正努力把家庭視角融入國家決策進程,同時,系統也努力在全球政府間進程中反映這一視角。

在此不斷變化的時代,我們需要創造一個維系和支持家庭的環境,同時擴大積極的家庭生活所能提供的充實、完善機遇。在此國際日之際,讓我們大家再次努力,不辱使命。

查看全文

電影審查標準管理論文

【摘要題】相關鏈接

【正文】

中國電影審查標準

按照電影檢查條例,我們的影片禁止載有下列內容:

(一)、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頌土完整的;

(二)、危害國安全、榮譽和利益的;

查看全文

企業計生工作會議紀要

同志們,剛才公司計生辦石主任和劉副主任先后通報了09年度集團計生目標考核,學習傳達集團計生工作會議精神和公司09年計生工作總結及2010年的計生工作計劃.09年,公司計生工作重點突出了宣傳教育的廣泛性,開展工作的針對性,管理監督的聯動性和計生成果的時效性.下面,我就做好今年計生工作強調幾點意見(即:強調四個轉變):

一是強調加強常態的服務管理向加強動態的服務管理轉變.公司成立一年多來,計生工作的組織基礎,規章制度等都已陸續建立健全,公司計生工作始終有序,有效地開展.但公司發展十分迅猛,從去年初的300多人,現已發展到了1000余人,今年產品下線員工將達到1500名左右,員工隊伍的快速增長,08,09年招來的大學生和社招的年輕骨干員工也很快到了談婚論嫁時期.因此,我們的服務管理也要跟著服務對象的變化而不斷變化,計劃生育隨時動態地跟蹤服務和管理,否則,我們的服務就會滯后于公司的發展,計生工作就很可能會出問題.

二是強調加強員工的計生認識提高要向加強計生干部的自身思想認識提高轉變.我們計生干部責任重大,工作繁忙,如何提高自身抓好計生工作的責任意識,直接影響到公司計生工作落實的效果.因此,我們計生干部思想認識的高低,計劃生育將對公司全年計生工作任務的圓滿完成,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是強調加強傳統的服務管理向加強創新的服務管理轉變.新的公司,新的員工,新的時期,新的形勢,公司員工來自五湖四海,年齡結構的不同,管理人員與生產員工文化結構的不同,都給計生工作的服務管理帶來了不少新的,值得探討的許多問題,如未婚同居,夫妻異地生活,流動戶籍管理等等,需要我們必須從傳統的服務管理模式向創新的服務管理模式探索,拓寬服務管理的新路子,確保計生工作再上新臺階……

四是強調加強主動管理向加強主動服務轉變.管理就是服務,為避免管理者居高臨下,高高在上,工作浮于表面,計生工作難于在一線落實等,我們各級計生專兼職干部及計生網絡,一切服務工作都應主動服務關口前移,全心全意服務一線,服務基層,服務員工.公務員之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