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2 00:49:5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痛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痛經臨床認證保護
婦女經前期或月經前后,少腹及腰部疼痛,甚者劇痛難忍,頭出冷汗,面色蒼白,手足厥冷,伴有惡心、嘔吐等癥狀,并隨著月經周期發作者,稱為痛經。痛經發病有情志所傷、起居不慎或六淫為害等不同病因,古人云:“血隨氣行,氣滯則血瘀,氣行則血行。”凡各種原因引起胞宮經血運行不暢,或經脈失養,均可導致痛經。
1一般護理要點如下:
1.1心理護理:主要是針對青春期少女。月經是青春期少女正常的生理現象,是性成熟過程的標志之一。月經期間常可出現精神緊張、心情煩躁等情緒變化,有些月經初潮早的女孩心理負擔較重,由于精神因素的作用極易發生痛經。因此,有必要幫助青春期少女了解月經發生的機制,在月經來潮前消除緊張情緒,減少心理負擔,做適宜的活動,分散注意力,以減輕經期少腹疼痛感。
1.2生活護理:病室要保持安靜、整潔,定時消毒,光線充足、明亮,溫濕度適宜;痛經重者,經期應臥床休息,避免勞累,禁用涼水洗漱,切不可坐臥涼濕之地。
1.3飲食護理:應忌食生、冷、瓜果及辛辣刺激性食物。肥胖者多痰為濕熱之體,應少吃肥甘厚味,多吃蔬菜、水果及營養豐富易消化之食品。
1.4針灸止痛:實證可針刺足三里、關元、氣海、三陰交,虛證可加艾灸或熱敷。
乳腺纖維腺瘤與痛經關系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30例患者均為女性,年齡16~46歲,平均21歲。30例中,16~25歲20例,25~35歲7例,35~46歲3例。腫瘤直徑1.0~11.5cm,平均4.1cm。單乳單發10例,單乳多發4例,雙乳單發6例,雙乳多發10例。
1.2方法
均在局麻下完整切除腫瘤,經病理證實為FA。
2結果
中醫治療痛經病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研究中醫治療痛經病的證治規律。方法收集整理古今文獻治療痛經復方425首,用MicrosoftExcel建立數據庫,通過數據篩選等功能研究痛經病的證治規律。結果常見證型居前5位的是氣滯血淤、寒凝血淤、淤阻胞宮、氣血兩虛兼氣滯血淤、血虛夾淤兼氣機阻滯;單味藥使用頻次為55次以上的藥物(甘草除外)依次為當歸、川芎、延胡索、白芍、香附、肉桂、紅花、五靈脂、烏藥、桃仁;配伍頻次居前10位的多為當歸、川芎、白芍、延胡索、香附、甘草的排列組合。結論研究表明:①痛經基本證型中,屬實證者以氣滯血淤,寒凝血淤為最常見,屬虛實夾雜的以氣血兩虛兼氣滯血淤、血虛夾淤兼氣機阻滯為多見;②活血化淤藥、行氣藥、清熱藥、溫里藥、補血藥、補氣藥的遣用,是中醫治療痛經的基本配伍規律;③當歸、川芎是治療痛經的基本藥組。
【關鍵詞】痛經;中藥復方數據庫;證治規律
痛經的發病率統計不一,一般為42%~90%左右,其中重度痛經者占18%[1],并以年青婦女多見,為中醫婦科治療的重點疾病之一。中醫藥對該病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其經驗與心得,大多反映在方劑的配伍中,而這些方劑又散見于古今醫籍和臨床著述中。本研究擬以文獻方法,輔以計算機統計手段,整理、分析古今治療痛經之方劑,總結痛經證型分布的趨向性及痛經組方用藥的規律性,為臨床醫師辨證論治及科研工作者之新藥研發,提供文獻參考資料。
1研究方法
1.1復方收集本研究共收集痛經方劑425首,其中140首古代方是從《中醫方劑大辭典》中選取;285首現代方劑來源于《中醫方劑大辭典》《中國婦產方藥全書》《婦科常見病實用方》《古今效方臨床應用-婦科卷》《中醫方劑現代研究大典》等醫藥書籍及在《上海中醫雜志》《北京中醫》《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中醫研究》等核心期刊雜志的論文。所收復方均符合藥味完整、藥量清楚、功效主治明確等要求。
1.2資料處理將方劑相關資料,如朝代、方源、方名、組成、劑量、劑型、用法、主治、證型、功效等,利用MicrosoftExcel建立數據庫,再通過數據篩選等功能來處理資料。
原發性痛經的中西醫治療進展分析
摘要:原發性痛經是婦女常見疾病之一,是指盆腔和生殖器無明顯病變的前提下在行經期間發生的腹部疼痛。對于原發性痛經的發病機制各方醫家仍有爭論,但痛經本身從中醫學角度出發,是由氣血不通和氣血不榮所導致的沖任失調而致疼痛。目前臨床上痛經患者多以實證為主,其證型主要為氣滯血瘀、濕熱瘀阻、寒凝血瘀,虛證者以氣血虛弱為主。現代醫學實驗證明,原發性痛經與下列因素有關:血管加壓素、雌激素、遺傳因素、神經及神經遞質、催產素、前列腺素、β-內啡肽、免疫、精神等。調查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女性患有原發性痛經,并且呈現遞增趨勢,嚴重干擾女性身心健康,因此對原發性痛經的治療備受矚目。目前現代醫學對原發性痛經的治療首選藥物多為口服避孕藥、非甾體類抗炎藥、維生素、鈣離子通道阻滯劑等,因其見效快,被廣泛使用,但通過對調查發現大量使用上述藥物,不良反應是顯而易見的,尤其以胃腸反應、水鈉潴留最為常見,中醫治療原發性痛經開始受到重視。中醫治療優勢如下:中醫對痛經采用辨證治療的方法,具有靶向治療作用,而且其特點是可以聯合推拿、艾灸、敷臍等療法,是使效率大幅增高,且無不良反應。綜上,中醫治療原發性痛經療效顯著,無不良反應,通過如下幾種方法對原發性痛經的治療進行論述:中藥湯劑治療、中成藥治療、中醫外治法等方法,并探討其在原發性痛經的治療優勢。
關鍵詞:原發性痛經;中醫;西醫;治療進展;中藥湯劑;中成藥;艾灸法;針灸;耳穴
痛經(dysmenorrhea)好發于青春期女性,于行經或經期前后呈痙攣性疼痛,疼痛部位于下腹部,或痛引腰骶,甚伴有惡心、嘔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等癥狀,甚至劇痛暈厥者,稱為“痛經”,亦稱為“經行腹痛”[1]。臨床上將痛經分為兩類:一類是原發性痛經(primarydysmenorrhea,PD),指盆腔和生殖器無明顯器質性病變的痛經,且初潮或其后不久開始,也叫功能性痛經;另一類是繼發性痛經(secondarydysmenor-rhea),由生殖器官的器質性病變引起,如子宮內膜異位癥等[2]。1978年即有調查分析,我國13萬婦女,33.19%月經來潮伴有痛經,其中75%為原發性痛經[3],我國女大學生痛經比例更為顯著,55.2%伴有不同程度痛經,15.9%為癥狀嚴重者[4]。可見原發性痛經為我國婦女常見病、多發病。原發性痛經的治療,目前以口服避孕藥和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居多,因其止痛迅速。但通過調查發現,大部分存在藥物抵抗及不良反應。因此,非藥物干預療法,受到研究者關注,以緩解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質量。
1傳統醫學對PD的認識
傳統醫學對痛經認識更加豐富,認為主要由寒和瘀導致沖任失調,胞宮經血阻滯,氣血運行不暢,發為疼痛[5]。王道全[6]認為痛經主要由于婦女易受風寒濕邪侵襲,且本身氣血虛弱,正氣不足時,寒濕凝滯,血液瘀阻,氣血失暢,胞宮經絡血液循環滯澀,致使月經排出困難,不通則痛,發為痛經。楊家林[7]重視臟腑理論,認為肝與痛經的發病最為密切,女性本身易受情志所擾,肝主疏泄,肝郁氣滯,氣血運行不暢,氣滯血瘀,不通則痛是發病的主要原因,提出痛經可見虛實夾雜之證,實證居多,虛證少見。
2傳統醫學對PD的治療
中醫藥治療原發性痛經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中醫藥治療原發性痛經的臨床療效。方法分析、總結近年來采用中醫藥治療原發性痛經的相關文獻,從內治與外治方面對其進行總結、闡述。結果詳察病因,謹守病機,辨證論治,不論采用內治法還是外治法均能取得滿意療效。結論中醫藥治療原發性痛經療效肯定。
【關鍵詞】原發性痛經/中醫藥療法;辨證論治;內治法;外治法
原發性痛經(PrimaryDysmenorrhea)是指女性在月經前后或行經期出現腹痛、腰酸、下腹墜痛或其他不適,影響生活和工作,無盆腔器質性病變者[1]。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原發性痛經是目前婦科最常見疾病,其發病率在20%~90%[23],據國內抽樣調查表明,我國婦女痛經發生率為33.1%[4],其中原發性者占36.06%[5],主要發生群體為青春期少女和未婚或未育的年輕婦女,是影響婦女正常工作和生活質量的常見原因。西藥對本病主要給予鎮痛、抑制排卵或抑制宮縮甚或手術治療,副作用較大;中醫藥治療本病有獨特的優勢,概述如下。
1內治法
1.1辨證論治
1.1.1古方化裁王萍等[6]認為痛經的基本病機為瘀結胞宮,經血流通阻礙,以致“不通則痛”,故治療以通為主。經前5d開始用四物湯合失笑散加減治療,每日1劑,水煎服持續7d,5個月為1個療程。藥用:當歸15g,川芎15g,香附15g,延胡索10g,白芍10g,蒲黃10g,熟地黃12g,五靈脂10g;偏氣滯血瘀加桃仁6g,紅花6g,烏藥6g,木香3g,澤蘭10g;偏寒濕凝滯者加炮姜6g,肉桂6g,小茴香6g,沒藥6g,茯苓12g;偏陽虛內寒者加吳茱萸6g,黨參6g,桂枝6g,附子6g,艾葉3g;偏氣虛血弱加黃芪15g,黨參15g,白芍10g,炙甘草10g,茯苓10g;肝腎虛損加杜仲10g,續斷6g,巴戟天10g。結果:總有效率為98%。齊津麗[7]治療60例原發性痛經:寒凝血瘀型予以溫經湯加減(桂枝6g,吳茱萸6g,川芎6g,炮姜6g,甘草6g,當歸10g,白芍10g,半夏10g,黨參10g,香附10g,烏藥10g),痛甚者加延胡索10g,小茴香10g;四肢不溫、腹痛者去桂枝,加肉桂6g,艾葉10g;嘔吐、腹瀉嚴重者加藿香正氣膠囊,每次2粒,每日2次。氣滯血瘀型予以血府逐瘀湯加減(當歸12g,生地黃15g,牛膝15g,桃仁10g,紅花10g,枳殼10g,赤芍10g,柴胡10g,川芎10g,桔梗10g,香附10g,延胡索10g,甘草10g,益母草30g);小腹墜脹或痛連肛門者加川楝子15g,烏藥10g;乳房脹痛加郁金15g,荔枝核15g,丹參15g。總有效率為91.67%。
痛經耳穴貼壓治療法綜述論文
【摘要】本文對10多年來耳穴貼壓治療痛經的文獻進行統計,從中得出穴位的使用頻率,辨證分型(氣滯血瘀、寒濕凝滯、肝郁濕熱、肝腎虛損、氣血雙虧)穴位的使用頻率及主配穴的使用頻率。其取穴多為對癥取穴及辨證取穴。通過對用穴概況的研究來探索臨床上耳穴貼壓治療痛經更有效更規范的的選穴。
【關鍵詞】痛經耳穴貼壓用穴概況綜述
痛經是青春期少女和未生育青年婦女的常見病、多發病。一般在月經前、后及行經期間可有輕度下腹疼痛、墜脹、腰酸、乳房脹痛及乏力等感覺。重者下腹及腰骶疼痛劇烈如刀絞,常伴經血紫暗有血凝塊、頭暈心悸、呼吸淺慢、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等。臨床多采用口服止痛藥、肌肉注射止痛針或應用抗生素輸液治療,更有甚者采用口服避孕藥以抑制子宮內膜生長、減少月經量、抑制排卵、減少月經期血中前列腺素含量,其副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作為祖國醫學非藥物療法的耳穴療法,通過對機體、臟腑功能的整體調節,治療痛經頗有療效。采用耳穴貼壓的方法治療原發性痛經,方法多樣,簡、效、速、廉,無明顯的毒副作用,值得推廣。筆者查閱自1997年至今的60篇關于耳穴貼壓治療痛經的文獻,并對統計得出的穴位使用頻率及使用方法等方面進行討論,希望對臨床有所裨益。
一、穴位使用頻率
經統計,穴位使用頻率如下:內生殖器(子宮)、神門、交感,各60次;內分泌,56次;肝,53次;腎,50次;皮質下、卵巢,各37次;脾,35次;腹、心、胃,各11次;盆腔、三焦、膽,各6次;緣中、腎上腺、會陰,各4次;腰骶椎、腸,各3次;枕,2次。
二、主配穴的統計
青痛靈合劑治療管理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補腎活血、溫經止痛法治療青春期痛經的效果。方法將9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0例,服用青痛靈合劑;對照組30例,應用月月舒沖劑。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3.33%,對照組總有效率80.00%,P<0.01,說明兩組間差異有顯著性。結論青痛靈合劑治療青春期痛經療效好。
【關鍵詞】青春期痛經;中醫藥治療;青痛靈合劑
青春期痛經是嚴重危害青春期婦女身心健康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我們依據青春期婦女的生理病理特點,結合臨癥經驗,自制青痛靈合劑專門針對青春期痛經進行治療研究,茲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90例青春期痛經患者均來自本院門診,均為月經初潮后痛經,及22歲以前的原發性痛經患者。其中輕度痛經31例,中度痛經37例,重度痛經22例。將受試者隨機分為治療組60例與對照組30例,兩組病人構成經χ2檢驗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針灸對婦產科疾病治療作用
摘要:婦產科學作為臨床主要學科之一,是女性獨有的也是最常見的病癥。伴隨二胎時代的到來,產婦日益劇增,婦科疾病已成為當今世界影響婦女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現代醫學仍存在一些陳舊的治療方法,呈現療效欠佳、費用高昂、副作用大等弊端。2006年針灸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因其攜帶便捷,材質環保,無副作用,經濟安全等明顯優勢,在醫院、診所及百姓中間日益普及,并且在婦產科方面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成果。文章主要從臨床和實驗兩個方面來闡述針灸在婦產科疾病中的治療進展,歸納常用的特效經驗要穴。
關鍵詞:針灸;熱敏灸療法;腧穴;婦產科;治療進展
婦產科學包括婦科及產科兩個方面,其主要涉及女性生殖器官方面的疾病,高危妊娠和難產的防治原則及應對措施,計劃生育和婦女保健等幾個方面[1]。根據WHO調查,婦科疾病發生率已超過65.7%,育齡期婦女則占70.5%[2]以上。據醫學統計學調查研究顯示,中國已婚女性婦科常見病的發病率分別是生殖道感染占42.97%、月經不調占34.54%、痛經占15.45%、盆腔腫塊占3.92%、子宮脫垂、陰道壁膨出合占1.16[3-4]。當然遠不止這些,還有統計結果表明一些醫療條件較差的地區婦科病的發病率仍在增加。這一系列真實的數據提示我們推廣針灸療法在婦科疾病中的治療刻不容緩。傳統中藥對婦產科疾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但也存在某些方面的局限性。如常見的益母草,其味辛,苦,歸屬心、肝、膀胱經,可單味煎服,通常用來治療產后惡露不止,小便不利,水腫等癥狀。現代藥理研究佐證:其有效成分益母草堿和水蘇堿能使血液黏稠度下降,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促進纖溶系統亢進從而形成抗血栓的效果。另外益母草堿能使子宮興奮性增加,收縮力增大,節律加快,增加妊娠早期流產的風險或妊娠晚期早產的可能[5]。可見中藥成分較為復雜,具有雙向調節作用,臨床上應謹慎用藥。基于此,對某些疾病采用針灸療法便成為較好的選擇之一。針灸治療是中醫藥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綜合近幾年文獻來看,針灸在治療婦產科疾病方面獲得了較為滿意的治療效果。本文就婦產科疾病的四個方面展開綜述,現綜述如下。
1婦科雜病
在婦科雜病中常見的疾病有女陰白斑,子宮肌瘤和慢性盆腔炎等。女陰白斑從中醫學角度來看多因肝腎不足,濕熱下注所致。患者出現外陰顏色變白、逐漸萎縮、甚至因過于干燥而開裂、等一系列病理改變,病人常自訴奇癢無比,時常反復[6]。致力于該病研究者趙晶華等[7]用艾灸加耳針治療婦女外陰白斑20例,艾灸雙側足三里及三陰交,10min/穴;局部外陰灸20min左右,1次/d,10次/療程,耳針取外生殖區等區域以及其他穴位。隔日1次,兩耳交替,10次/療程,療程間隔5~7d。結果:治愈9例,顯效8例,有效3例。齊若梅[8]取曲骨、會陰,根據白色病變區域大小取1~2對阿是穴,30次/療程。總計100例患者中,治愈88%,顯效8%,有效2%,無效2%,綜合總有效率高達98%(P<0.01),病理檢查亦獲改善。在內蒙古中蒙醫研究所,白永嵐等[9]用電熱針治療172例外陰白斑的婦女,電熱針溫度維持恒定,根據病變范圍大小及深度決定針數與深度,留針30min/次。間隔1日1次,30次/療程。結果:痊愈37.79%,顯效45.93%,好轉16.28%,綜合總有效率高達100%。子宮肌瘤是女性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目前仍未探究其根本致病因素,只初步推測與女性體內雌激素的異常增加有關。學者嚴江[10]在治療該病50例中取氣沖、三陰交、曲骨、次髎交替針刺,結果治愈率為72%,總有效率高達98.2%,同時發現患者血清中雌二醇的水平在治療后明顯降低。在浙江省奉化新橋骨科醫院里展開臨床實驗研究,針對臨床60位子宮肌瘤患者采取溫針灸和常規藥物的對比實驗,溫針灸組綜合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綜合有效率73.33%(P<0.05);在生存質量方面,溫針灸組患者各項指標得分均比對照組高(P<0.05);在不良反應方面,溫針灸組顯著低于對照組(10%<30%),存在明顯差異(P<0.05)[11]。慢性盆腔炎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嚴重時會影響婦女生活質量及精神狀態。學者起建春[12]用艾條溫和灸子宮、關元、足三里等穴,治療慢性盆腔炎60例,治愈率達40%,總有效率96.7%,同采用抗生素組進行對照,其總有效率53.5%,有明顯差異。再有學者張建平[13]先取氣海、關元、子宮穴,然后對慢性盆腔炎患者進行分證論治,配合艾灸手法對三處穴位進行熱感傳導,治療12次/療程,間隔5d再進行治療,收效良好。
2產后病證
中醫理氣活血法在婦產科的應用
女性在先天稟賦及性格特征等方面都與男性有所不同。女子以肝為先天,素性抑郁或情緒容易激動,導致肝失疏泄,經、帶、胎、產、雜病由此而生,因而也造就了女性不同于男性“多郁多瘀”的體質特點。臨床研究發現多種婦產科疾病與氣滯血瘀密切相關,理氣活血法是中醫針對氣滯血瘀證而設立的治法,其在婦產科臨床中的應用廣泛,許多婦產科疾病如不孕癥、子宮內膜異位癥、異位妊娠、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原發性痛經、慢性盆腔炎、經行頭痛、圍絕經期綜合征及產后病等,對中醫辨證為氣滯血瘀證的患者,在中醫異病同治理論的指導下,應用理氣活血法治療取得了滿意療效。許多實驗及臨床研究也證實了理氣活血法可以改善盆腔微循環,促進炎癥吸收,抑制盆腔腫物,協調免疫平衡,提高受孕率,促進產后恢復等。近年來對理氣活血法防治婦產科疾病的實驗及臨床研究亦逐漸深入,現對理氣活血法在婦產科疾病中的應用研究進行歸納和分析,為中醫藥防治婦產科疾病的研究提供思路與方法。
1不孕癥
《丹溪心法》曰:“血瘀氣滯,經水失調,積于胞中,則精難納入,故難以受孕”。素性抑郁,內傷七情,肝氣不舒,氣機受阻,沖任不調,故不能攝精成孕。實驗表明,理氣活血中藥能夠通過促進炎癥吸收、改善盆腔微循環、松解盆腔粘連等機制從而恢復輸卵管正常結構和功能以提高受孕率[1]。另外,藥理研究發現,理氣活血中藥能夠調節輸卵管上皮細胞γ-IFN、NF-κB的表達從而達到消除炎癥的目的[2]。劉麗等[3]用理氣活血的膈下逐瘀湯加減治療不孕癥患者31例,與空白對照組比較,療程3個月經周期后再次通過子宮輸卵管造影對輸卵管通暢度進行評估,結果為治療組總有效率76.30%,對照組總有效率37.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氣滯血瘀證不孕癥患者臨床表現為:雙乳和腰骶部脹痛,少腹疼痛,帶下異常,經行腹痛等。不孕女性社會及家庭壓力大,憂思敏感,肝氣郁結,氣機不利,經絡氣血受阻,沖任失司,瘀血阻于少腹而致不孕。其病機為沖任瘀阻,不能攝精成孕,理氣活血則周身氣機調暢,臟腑經絡通達,沖任氣血流利,胎孕乃成。
2子宮內膜異位癥
子宮內膜異位癥歸屬于中醫學“月經不調”、“痛經”、“婦人腹痛”、“癥瘕”等范疇,中醫認為其基本病機是瘀血內阻,臨床辨證以氣滯血瘀證居多。實驗證明,理氣活血中藥通過調整血清IL-2的水平,協調全身和局部免疫平衡[4]。通過降低血漿中血管加壓素水平,提高垂體、下丘腦、異位的內膜組織中β-內啡肽、強啡肽含量而緩解患者疼痛癥狀[5]。徐云霞等[6]用徐氏痛經松方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患者,1劑/d,經前1d服用,共7劑。對照組予口服散結鎮痛膠囊(0.4g/粒,4粒/次,3次/d),連服7d,療程3個月,結果:治療組有效率為92.10%,對照組有效率為57.9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柴華等[7]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予理氣活血方劑膈下逐瘀湯為基礎方,對照組口服單純活血中藥益母草顆粒,15g/次,3次/d,自經前4d始服藥,用藥至經期第4d,療程3個月經周期。結果:治療組治療后痛經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血漿黏度、血沉及血清CA125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形成、發展與情志活動密切相關,情志不暢、肝氣郁結、氣血運行不暢、瘀血阻滯沖任胞脈而致病。“瘀血”是本病的病理基礎,氣滯、血瘀兩大因素導致子宮內膜異位癥則是中醫界的共識。瘀血內阻必影響氣機運行,氣滯則血停,二者相互影響。氣滯血瘀證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臨床表現為:經前乳房和下腹脹痛,胸悶不舒,經色暗紅夾雜血塊,塊下痛減,附件區有包塊,會陰部墜脹,性交疼痛,舌紫暗有瘀斑或瘀點,苔薄白,脈弦等癥狀。通過理氣活血療法,活血消癥,促離經之血歸位,氣順則血調,可有效控制病灶,緩解疼痛癥狀,利于從整體調控疾病。
3異位妊娠
中西醫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進展分析
1西醫發病機制及治療原則
EMs是子宮內膜組織(多為腺體和間質)在子宮腔被覆內膜及子宮以外的部位出現、生長、浸潤,反復出血,繼而引發疼痛、不孕及結節或包塊等。此病是生育期婦女的常見多發病,其形態多樣,病變廣泛,極具侵襲性和復發性,具有性激素依賴的特點。中華醫學會共識提出要堅持以臨床問題為導向,以患者為中心,分年齡階段處理,綜合治療[4],其治療目的是消滅和消除病灶,緩解并解除疼痛,改善和促進生育,減少和避免復發,常用的藥物主要為非甾體消炎藥、口服避孕藥、高效孕激素、雄激素衍生物及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onadotropin-relea-singnormoneanalogue-A,GnRH-A)5大類[5]。
2中醫病因病機及治療原則
根據EMs的病理表現及特征,古醫書所記載的“痛經”“癥瘕”等病癥應包括在本癥內,因此本癥為“血瘀癥”之一。中醫理論認為“離經之血”引起惡血凝結,產生“不通則痛”癥狀;月經異常是惡血留聚體內而引起“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盆腔腫塊是惡血凝結日久產生“癥瘕積聚”,治療以行氣活血祛瘀為主,并結合臨床辨證加減用藥[6]。
3中西醫結合治療EMs
3.1中藥聯合保守性手術。胡興煥等[7]運用腹腔鏡手術聯合溫腎活血中藥治療170例EMs患者,可有效減輕臨床癥狀,降低復發率。陶朝慧[8]運用活血化瘀中藥聯合腹腔鏡手術治療EMs患者80例,可有效改善患者痛經癥狀,提高其生活質量。李姍[9]對60例腹腔鏡手術聯合中藥治療卵巢型EMs患者進行療效觀察,發現可有效改善痛經、慢性盆腔痛及性交痛等癥狀,在提高患者術后1年內的妊娠率、延長復發時間、降低復發率等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遠期療效較好。葉青等[10]運用活血化瘀補腎中藥聯合腹腔鏡手術治療126例EMs不孕患者,能有效提高患者妊娠率,降低復發率。張秀芹[11]運用腹腔鏡下異位病灶切除手術聯合分階段中藥療法治療35例EMs患者,療效可靠,臨床上值得推廣應用。賀文靜[12]運用活血化瘀湯聯合腹腔鏡治療126例EMs患者,能有效提高妊娠率,降低復發率。有學者[13]運用內異消癥湯聯合腹腔鏡治療62例Ⅰ~Ⅱ期EMs合并不孕患者,可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其妊娠結局,降低復發率。3.2中藥聯合西藥。3.2.1避孕藥聯合中藥治療郄雪蓮等[14]運用炔雌醇環丙孕酮片聯合活血消異方治療94例EMs患者,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激素、炎性因子水平。劉菊紅等[15]運用屈螺酮炔雌醇聯合桂枝茯苓膠囊治療82例EMs患者,結果能明顯改善患者癥狀,縮小子宮體積,糾正血液高凝狀態,提高生活質量。孫冬莉[16]運用溫陽化瘀解毒湯聯合達英-35治療80例EMs患者,可降低復發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機體內環境影響較小。劉建勇[17]運用活血化濁解毒湯聯合口服避孕藥復方炔諾酮片治療50例EMs患者,可更有效緩解臨床癥狀,改善患者血壓和生化指標,且在藥物副反應上有顯著表現。3.2.2高效孕激素聯合中藥治療楊嬌嬌[18]運用孕三烯酮聯合三花益腎湯方治療94例EMs患者,能有效改善性激素水平,利于預后。衣尚國等[19]運用孕三烯酮聯合消異止痛湯方治療60例EMs患者,認為其為有效方藥。黃祥英[20]運用孕三烯酮聯合桂枝茯苓膠囊治療96例EMs患者,能改善患者機體雌激素分泌能力,縮短用藥時間,提升病情的控制效果。石鳳娟等[21]運用炔諾酮片聯合活血化濁解毒湯方治療60例EMs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劉麗萍等[22]運用少腹逐瘀顆粒聯合甲羥孕酮治療98例EMs患者,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可緩解患者臨床癥狀,降低機體炎癥反應。范莉等[23]運用桂枝茯苓丸聯合孕三烯酮膠囊治療198例EMs患者,臨床療效優于僅使用孕三烯酮膠囊,可有效降低性激素水平。張鴻雁[24]運用溫經消癥止痛湯聯合孕三烯酮膠囊治療74例EMs痛經患者,療效顯著。3.2.3雄激素及其衍生物聯合中藥治療孫阿梅等[25]運用丹那唑聯合補腎祛瘀方治療122例EMs患者,觀察組臨床治療有效率為81.97%,較對照組的63.93%顯著升高,有助于調節患者機體免疫功能,改善患者雌/孕激素及前列腺素水平。雷俠等[26]運用達那唑聯合桂枝茯苓丸治療116例EMs患者,治療后觀察組有效率較對照組明顯上升(P<0.05),能提高其臨床療效。王曉彤等[27]運用自擬溫經消痛飲聯合達那唑治療寒凝血瘀型EMs痛經患者43例,可緩解其盆腔相關疼痛,促進子宮體的恢復。3.2.4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聯合中藥治療丁婷[28]運用醋酸曲普瑞林聯合大黃蟲膠囊治療90例EMs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和血清細胞因子水平,減輕疼痛,縮小異位病灶體積。鄒建龍等[29]運用亮丙瑞林聯合玄丹散結湯治療90例EMs患者,效果顯著,能有效減輕痛經程度,改善卵巢儲備功能,且不會增加其不良反應。古力巴哈提•夏米爾等[30]運用醋酸亮丙瑞林聯合大黃蟲丸治療123例EMs腹腔鏡術后患者,療效確切,安全性較好。李小萍[31]運用丙瑞林聯合坤泰膠囊治療40例EMs,可有效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療效顯著。陳敏[32]運用中藥內異方聯合GnRh-a治療100例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術后患者,可改善患者的卵巢功能及卵巢血供。舒志芳等[33]運用雷公藤多苷片聯合曲普瑞林治療78例EMs患者,可顯著提高其治療效果,增加自然受孕率。杜巧梅等[34]運用GnRh-a聯合化瘀消癥方治療60例抑制卵巢EMs囊腫保守術后復發患者,臨床療效確切。馮琴琴等[35]運用丹莪婦康煎膏聯合GnRH-a治療120例EMs患者,可有效防止雌二醇水平過低,緩解痛經及絕經期癥狀,并預防復發。3.2.5其他激素藥物聯合中藥治療除此之外,可運用抗孕激素聯合中藥治療此病,閆麗萍[36]運用米非司酮聯合固腎活血散瘀湯治療80例EMs患者,有效率高。黃美英[37]運用米非司酮聯合丹莪婦康煎膏治療112例EMs患者,可提高治療效果。武文潔[38]運用桂枝茯苓丸聯合米非司酮治療EMs患者44例,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臨床療效顯著。張曉勇等[39]運用補腎調經湯聯合米非司酮治療135例EMs患者,可有效提高臨床療效與術后自然懷孕率。徐小斐等[40]運用舒肝消癥湯灌腸聯合小劑量米非司酮治療EMs痛經患者,可抑制卵巢功能,降低血清CA125、HE4及相關細胞因子水平,緩解臨床癥狀。同時,可運用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聯合中藥治療此病,豐常申等[41]運用醋酸戈舍瑞林聯合少腹逐瘀顆粒治療86例內異癥患者,臨床療效較好,可降低性激素水平,減少復發率,提高自然妊娠率。楊揚等[42]運用戈舍瑞林聯合小金丸治療82例內異癥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與機體性激素水平,降低機體腫瘤標記物水平。徐曉飛等[43]運用補腎活血方聯合戈舍瑞林治療100例EMs患者,發現患者卵巢功能及性激素分泌水平顯著改善,整體治療效果較優。張春艷[44]以散結鎮痛膠囊聯合戈舍瑞林用于80例EMs患者術后輔助治療,能有效減輕臨床癥狀,但不能降低復發率。3.3中藥聯合輔助生殖技術。輔助生殖技術是比較有效的治療EMs的輔助方法,常用技術包括人工授精和體外授精-胚胎移植及其一些衍生技術[45],且使用卵胞漿內單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sperminjection,ICSI)以及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andembryotransfer,IVF-ET)技術對EMs合并不孕患者進行治療,效果較為理想[46]。申小靜運用活血化瘀法聯合人工授精術治療50例EMs不孕患者,可提高其受孕率,結果有顯著性差異[47]。侯常等[48]運用中藥聯合人工授精治療50例EMs腹腔鏡術后患者,對照組術后用戈舍瑞林緩釋植入劑治療,治療組術后口服中藥、中藥保留灌腸、中藥下腹局部外敷,兩組連續治療3個月后行人工授精,結果發現中醫綜合療法配合西醫輔助生殖技術可顯著提高EMs腹腔鏡術后患者的臨床妊娠率,此外可顯著改善臨床癥狀。王蕓等[49]運用消異方對90例行凍融胚胎移植的EMs患者進行孕激素受體及妊娠結局影響的研究,可知消異方能降調行凍融胚胎移植的EMs患者子宮內膜組織上的孕激素受體(progesteronereceptor,PR)表達,從而提高其子宮內膜容受性,促進胚胎著床,改善妊娠結局。中藥配合輔助生殖技術治療EMs患者,可加快吸收殘余病灶,改善盆腔內環境,同時也可提高臨床受孕率,改善妊娠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