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差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8 13:33:0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順差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中國貿易順差現狀

1我國對外貿易順差的基本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對外貿易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推助器”據海關統計自2002年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對外貿易增長速度連續6年保持在20%以上,進出口規模翻了兩翻,特別是近四年貿易順差急劇增長2004年貿易順差321億美兒,2005年貿易順差達到1020億美元。出口額762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8.4%;進出口額6601.2億美兒,比上年增長17.6%。2006年貿易順差進一步增加到l775億美元,外貿出口9690.8億美。增長27.2%比上年下降1.2個百分點;進口7916.1億美元,增長19.9%,比上年上升2.3個百分點。2007年我國外貿順差達到2622億美元,同比增長47.7%,后8個月單月順差規模均保持在200億美元以上同時2007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首次超過2萬億美元,達2173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5%,凈增加4134億美元。其中出口12180億美元,增長25.7%,比上年下降1,5個百分點;進口9558億美元,增長20.8%,比上年上升0.9個百分點。2008年1至8月,我國累計貿易順差1519.9億美元,同比下降6.2%,凈減少100.8億美元;出口額9376.9億美元,增長22.4%,比上年下降3,3個百分點;進口7856.9億美元,增長30%,比上年上升9.2個百分點;外貿進出口總額17233.8億美元,同比增長25.7%。從繞計的數據可以看出我國對外貿易順差有以下特點:增長速度連續保持20%以上,2005年至2007年增長迅猛,2008年上升勢頭回落。

2我國貿易順差形成原因

2.1國際間產業轉移是我國高額貿順差產生根本原因。

首先,在這種國際產業轉移的大背景下,外資把中國作為制造基地進行加工貿易,使加工貿易占據了我國貿易的50%以上,從而推動了貿易順差的急劇擴大。其次,這種產業轉移的另個結果是,使得企業大規模進口生產所需的中間產品,導致我國對周邊經濟體形成巨額的貿易逆差。而這些產品在大陸組裝后輸往這些企業原有的傳統市場,主要是歐美市場,導致我國對歐美市場出現較大貿易順差。再次,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第一次國際產業,促進了我國貿加工產業的升級。相應地,出口產品仍然以加工類型產品為主,并在一定程上推動我國部分產品層次和附加值的提高。促成了部分資本、技術密集型的高新技術產品尤其是機電產品出口比重增加。

2.2發達國家對中國技術出口的限制擴入了貿易順差。

查看全文

我國貿易順差

一、我國貿易差額變化情況

1950年以來的58年間,我國有20年出現貿易逆差,37年出現貿易順差,1年達到貿易平衡。我們將1950年以來我國貿易差額變化分為三個階段。

(一)貿易差額規模較小階段(1950年至1977年)。在這28年間,有10年出現逆差,其中,1950年逆差最小,為0.3億美元,1974年逆差最大,為6.7億美元,平均每年逆差為2.6億美元;有18年出現順差,其中1961年順差最小,為0.4億美元,1973年順差最大,為6.6億美元,平均每年順差為2.68億美元。這一階段無論是順差還是逆差規模都很小,變動幅度也很小。

(二)以貿易逆差為主階段(1978年至1993年)。在這16年間,有10年出現逆差,平均每年逆差為63.5億美元,規模超過100億美元的有3年,1985年逆差最大,為149億美元;有5年出現順差,平均每年順差為50億美元,1983年順差最小,為8.4億美元,1990年順差最大,為87.4億美元;有1年出現貿易平衡。這一階段,總體上是以逆差為主的。

(三)持續貿易順差階段(1994年至2007年)。從1994年開始,我國進入持續貿易順差階段。1994年至2004年,11年累計順差達到2819.3億美元,每年平均順差規模為256.3億美元,大部分年份順差規模均維持在200-400億美元之間。2005年順差1020億美元,2006年1775億美元,預計2007年可達2600億美元,這三年貿易順差規模持續擴大,平均順差規模將達到1798億美元。

二、貿易順差的國際比較

查看全文

產品內對貿易順差影響之議

[摘要]近些年中國貿易順差持續拉大,原因之一就是20世紀70年代興起的產品內貿易。在全球專業分工中,處于“微笑曲線”中不同位置的國家通過不同的機制對中國的貿易順差產生影響。文章詳細分析歐美、日韓、東盟等重要國家與地區的影響機制,對中國貿易順差從全球分工角度做出了全面的解釋。在實證分析中,通過經驗數據,運用格蘭杰因果檢驗以及協整檢驗得出結論,產品內貿易與順差之間有顯著的因果關系,且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因此,建議我國應該緊跟全球分工趨勢,完善加工貿易政策、加大進口規模,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發展良性循環,根據當前產品內貿易對順差的重要影響針對性地實施平衡貿易順差的政策舉措。

[關鍵詞]貿易順差;產品內貿易;國際分工

一、前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分工的不斷深入,世界貿易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快速發展。中國抓住全球化機遇,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使外資、外貿規模不斷擴大,貿易順差大幅增加。

1995年至金融危機前的2007年,年度貿易順差皆在120億美元至400億美元之間,2007年貿易順差達到2621.97億美元,是1990年的30倍。受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中國外貿順差增勢放緩,但年度順差仍達到2954.7億美元,同比增長12.5%,凈增328.3億美元。巨額貿易順差是我國經濟實力增強的象征,在當前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的情況下,有助于保持全球債務的償債能力,降低金融高風險所帶來的社會恐慌以及動亂。但另一方面,不斷增長的貿易順差代表了貿易伙伴國不斷加大的貿易逆差,美、歐等國家和地區因此向中國施加壓力,引發了當前愈演愈烈的國際貿易摩擦以及日益加重的匯率調整壓力。除此之外,高額的外匯儲備還會成為少數反華勢力宣揚“中國威脅論”的重要借口,進一步惡化中國的國際貿易環境。鑒于此,我們應高度重視目前的貿易失衡狀況,探求引起中國貿易順差的本質原因和解決貿易順差的政策方法是當務之急。

二、文獻綜述

查看全文

貿易順差現狀分析論文

1我國對外貿易順差的基本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對外貿易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推助器”據海關統計自2002年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對外貿易增長速度連續6年保持在20%以上,進出口規模翻了兩翻,特別是近四年貿易順差急劇增長2004年貿易順差321億美兒,2005年貿易順差達到1020億美元。出口額762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8.4%;進出口額6601.2億美兒,比上年增長17.6%。2006年貿易順差進一步增加到l775億美元,外貿出口9690.8億美。增長27.2%比上年下降1.2個百分點;進口7916.1億美元,增長19.9%,比上年上升2.3個百分點。2007年我國外貿順差達到2622億美元,同比增長47.7%,后8個月單月順差規模均保持在200億美元以上同時2007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首次超過2萬億美元,達2173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5%,凈增加4134億美元。其中出口12180億美元,增長25.7%,比上年下降1,5個百分點;進口9558億美元,增長20.8%,比上年上升0.9個百分點。2008年1至8月,我國累計貿易順差1519.9億美元,同比下降6.2%,凈減少100.8億美元;出口額9376.9億美元,增長22.4%,比上年下降3,3個百分點;進口7856.9億美元,增長30%,比上年上升9.2個百分點;外貿進出口總額17233.8億美元,同比增長25.7%。從繞計的數據可以看出我國對外貿易順差有以下特點:增長速度連續保持20%以上,2005年至2007年增長迅猛,2008年上升勢頭回落。

2我國貿易順差形成原因

2.1國際間產業轉移是我國高額貿順差產生根本原因。

首先,在這種國際產業轉移的大背景下,外資把中國作為制造基地進行加工貿易,使加工貿易占據了我國貿易的50%以上,從而推動了貿易順差的急劇擴大。其次,這種產業轉移的另個結果是,使得企業大規模進口生產所需的中間產品,導致我國對周邊經濟體形成巨額的貿易逆差。而這些產品在大陸組裝后輸往這些企業原有的傳統市場,主要是歐美市場,導致我國對歐美市場出現較大貿易順差。再次,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第一次國際產業,促進了我國貿加工產業的升級。相應地,出口產品仍然以加工類型產品為主,并在一定程上推動我國部分產品層次和附加值的提高。促成了部分資本、技術密集型的高新技術產品尤其是機電產品出口比重增加。

2.2發達國家對中國技術出口的限制擴入了貿易順差。

查看全文

我國貿易順差走勢

一、我國貿易差額變化情況

1950年以來的58年間,我國有20年出現貿易逆差,37年出現貿易順差,1年達到貿易平衡。我們將1950年以來我國貿易差額變化分為三個階段。

(一)貿易差額規模較小階段(1950年至1977年)。在這28年間,有10年出現逆差,其中,1950年逆差最小,為0.3億美元,1974年逆差最大,為6.7億美元,平均每年逆差為2.6億美元;有18年出現順差,其中1961年順差最小,為0.4億美元,1973年順差最大,為6.6億美元,平均每年順差為2.68億美元。這一階段無論是順差還是逆差規模都很小,變動幅度也很小。

(二)以貿易逆差為主階段(1978年至1993年)。在這16年間,有10年出現逆差,平均每年逆差為63.5億美元,規模超過100億美元的有3年,1985年逆差最大,為149億美元;有5年出現順差,平均每年順差為50億美元,1983年順差最小,為8.4億美元,1990年順差最大,為87.4億美元;有1年出現貿易平衡。這一階段,總體上是以逆差為主的。

(三)持續貿易順差階段(1994年至2007年)。從1994年開始,我國進入持續貿易順差階段。1994年至2004年,11年累計順差達到2819.3億美元,每年平均順差規模為256.3億美元,大部分年份順差規模均維持在200-400億美元之間。2005年順差1020億美元,2006年1775億美元,預計2007年可達2600億美元,這三年貿易順差規模持續擴大,平均順差規模將達到1798億美元。

二、貿易順差的國際比較

查看全文

外貿順差的現狀及戰略

入世5年來,我國外貿順差持續增加,在2005年越過1000億美元大關后,2006年,我國順差又達1774.7億美元,同比增長了24%。長期巨額的貿易順差,引發了我國同貿易伙伴國之間的諸多貿易摩擦,使我國的對外貿易環境惡化,也加劇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因此,探討我國外貿持續順差的原因及對策就成為當前的迫切問題。

一、我國對外貿易持續順差的直接原因

1.我國出口加工貿易持續大幅順差

表12002年~2006年我國貿易順差情況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公報》各年整理

表1表明,從2002年~2006年,我國加工貿易順差增長了2.27倍,與之相伴隨,同期我國對外貿易順差增長了4.83倍;而且,2002年以來,每年我國對外加工貿易順差在當年貿易順差中的比重都在100%以上。可見,我國加工貿易持續大幅增長,是我國對外貿易順差急劇增加的根本原因。

查看全文

我國貿易順差現象

一、我國對外貿易順差的基本情況

2007年,我國對外貿易繼續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貿易規模達到21738.3億美元,貿易順差達到2622億美元,增長48%,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明顯提高。據海關統計2008年1月~9月,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達19671.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5.2%。其中出口10740.6億美元,增長22.3%;進口8930.7億美元,增長29%。1月~9月累計貿易順差為180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6%。

1.我國貿易順差的現狀

1981年以來我國貿易平衡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見下圖)

(1)以貿易逆差為主階段(1981年~1989年)

這一階段雖然在1982年和1983年分別出現了30.36億和8.36億美元的順差,但總體上是以逆差為主,累計逆差達到424.04億美元。平均每年逆差為47.12億美元。

查看全文

外貿順差疏導分析論文

一、外貿順差對貨幣政策的沖擊

2006年的國際收支平衡表顯示經常項目順差2409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2177億美元,而資本與金融項目順差僅為100億美元,可見經常項目順差(主要是貨物貿易賬戶順差)已遠遠超過資本與金融項目順差,成為我國外匯儲備激增的主要來源。持續順差顯著干擾了宏觀經濟政策的有效性。

1.持續順差制約了央行獨立制定貨幣政策的自由度,成為流動性過剩的重要原因

在現行的結售匯制度下,持續順差所形成的外匯占款導致央行被動發行基礎貨幣。近年來貿易順差的不斷增大使購買外匯已經成為央行投放基礎貨幣的主要渠道。以2006年為例,外貿順差1775億美元,按年均匯率央行投放基礎貨幣14149.9億人民幣,以貨幣乘數為5計算,派生貨幣總量70749.5億元,約占2006年貨幣供應量(M2)的五分之一左右,可見現階段的流動性問題與順差形成的外匯占款對央行貨幣政策自主性的制約直接相關。

2.持續順差使“對沖”操作產生副作用,削弱了貨幣政策調控的有效性

對于外匯占款形成的高額人民幣被動投放,央行常用發行央行票據方式進行對沖干預,初衷是減少流動性貨幣。但是,大量、長期的順差會導致大規模的對沖,從而產生諸多難題:一是發行央行票據要支付利息,每年數萬億的票據發行使央行為對沖操作支付一筆不菲的成本;二是央行的對沖操作帶有很大的被動性,面對順差導致的巨額基礎貨幣投放,央行的對沖操作常常顯得力不從心;三是對沖規模激增會導致資產價格上漲和短期市場利率上升的副作用,四是持續順差難免會給國際投資者形成很強的人民幣升值預期,刺激外匯大量涌入,從而又抵消了對沖的政策效果。

查看全文

貿易順差分析論文

一、導致國際收支順差的主要原因

國際產業的分工理論說明產業在某個國家發展到成熟期后,都會引起產業外流。從二十世紀70、80年代開始,美歐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將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向亞洲國家,造就了亞洲的新型工業化國家。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又開始轉向我國,與我國豐富低廉的勞動力相結合。這是我國出口大量增加的原因。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進口卻沒有隨著國民收入提高而大量增加。

1.有效需求不足

我國進口增長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近年來我國和主要貿易伙伴之間的進口增長率出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如2005年我國對歐盟、美國的進口增長率僅為5%和9.1%,遠遠低于2004年的28.8%和31.9%。而2006年由于我國所進口的飛機、集成電路等歐美發達國家具有比較優勢的商品金額增長較快(較2005年分別增長了71.5%和30.4%),因此我國和歐盟、美國之間的進口增長率2006年呈現回升趨勢,但仍低于2004年水平。而同期我國和其他主要貿易伙伴之間的進口增長率仍然保持下降趨勢。

我國進口增長率大幅下降深層次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一方面,有效需求不足容易導致產能過剩,降低企業的利潤率,使企業缺乏擴大再生產和技術革新的資金和動力,進而影響了生產資料的進口。另一方面,為解決有效需求不足所導致的一些高能耗行業,如造紙、電解鋁等在過去兩年中所出現的投資過熱現象。

2.國家政策偏向出口

查看全文

貿易順差現象分析論文

[摘要]本文通過對中國對外貿易現狀的介紹,客觀分析了我國對外貿易順差的成因以及順差背后的實質。

[關鍵詞]中國對外貿易貿易順差

一、我國對外貿易順差的基本情況

2007年,我國對外貿易繼續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貿易規模達到21738.3億美元,貿易順差達到2622億美元,增長48%,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明顯提高。據海關統計2008年1月~9月,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達19671.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5.2%。其中出口10740.6億美元,增長22.3%;進口8930.7億美元,增長29%。1月~9月累計貿易順差為180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6%。

1.我國貿易順差的現狀

1981年以來我國貿易平衡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見下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