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6 21:39:5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手足口病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兒童手足口病監護綜述
手足口病的病原體可以是各種病毒,主要有腸道病毒71型,埃克病毒和A組柯薩奇病毒等,臨床主要表現為發熱、手足、口腔、咽部、臀部等部位皮疹、皰疹。少數患兒可并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急性弛緩性麻痹、肺水腫和循環衰竭等,可危及生命甚至死亡[1]。在手足口流行期間,我院在手足口病的護理中不斷改進和探討科學的護理療法,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門診接診的手足口病患兒266例,其中輕癥患兒180例,重癥患兒86例,年齡4個月~7歲,所有病例均符合由衛生部制定的2010年版《手足口病診療指南》中診斷標準。
1.2方法
輕癥患兒在口服抗病毒藥物時給予對癥處理,重癥患兒在積極退熱,抗病毒等基礎上,以大劑量激素和靜脈輸入丙種球蛋白,呼吸循環支持及脫水,降顱壓為主綜合性處理。
手足口病防控方案
根據省、市關于手足口病的總體部署,為了有效應急處置我區可能發生的疫情,防止其發生和擴散,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我區實際情況,特制定龍子湖區預防和控制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一、工作原則
1、預防為主
宣傳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識,加強日常監測,發現疫情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與控制措施,迅速切斷傳播途徑,控制疫情傳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
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手足口病的預防、疫情報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實行依法管理,對于違法行為,依法追究責任。
小兒手足口病治療論文
1西藥治療小兒手足口病
1.1阿昔洛韋
阿昔洛韋為一種無環的嘌呤核苷酸類似物,其抗病毒作用為藥物進入皰疹病毒感染的細胞后,與脫氧核苷競爭病毒胸腺激酶或細胞激酶,藥物被磷酸化成活化性阿昔洛韋三磷酸酯,然后通過兩種方式抑制病毒復制:①干擾病毒DNA的多聚糖,抑制病毒的復制;②在DNA多聚糖作用下,與增長的DNA鏈結合,引起DNA鏈的延伸中斷。治療劑量為20mg/kg,加入10%葡萄糖液100mL靜滴,1次/d;或者口服阿昔洛韋5~10mg/(kg·d),3次/d。阿昔洛韋作為一種高效廣譜的抗病毒藥物,具有明顯縮短發熱及皮損愈合時間,減輕口腔皰疹疼痛,且在治療期間未見任何副反應[1]。
1.2更昔洛韋
更昔洛韋又名丙氧鳥苷,是繼阿昔洛韋之后新開發的廣譜核苷類抗病毒藥物。抗病毒作用與阿昔洛韋類似。治療劑量為5~10mg/kg,加入10%葡萄糖液100mL靜滴,1次/d,療程3~5d。用藥期間酌情使用抗生素及退熱藥。黃世雄[2]研究表明更昔洛韋治療手足口病的療效優于利巴韋林,熱退及皰疹消退的時間顯著短于利巴韋林。但是,更昔洛韋對骨髓的抑制作用及遠期毒副作用尚需進一步研究。陳云健[3]的研究表明使用利巴韋林注射液聯合更昔洛韋治療小兒手足口病效果優于單獨使用上述任一種藥物。
1.3干擾素
兒童手足口病監護認識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為特征的傳染病,其中以柯薩奇A16和E71病毒最為流行。多發生于兒童,可通過不潔器具、空氣飛沫、污染的水源以及呼吸道等多種途徑傳播。該病防治后復發率極低。手足口病主要表現在皮膚和口腔,但病毒會侵犯心、腦、腎等重要器官,并發心肌炎、腦炎、腦水腫、腦膜炎等,重癥患兒會因病情進展迅速頁死亡,即便存活,患兒也很可能留下后遺癥。本院通過對手足口病患兒的精心治療與護理,效果良好,現總結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治療方法
該病情可表現為:患兒出現神經源性肺水腫,合并呼吸、心力衰竭、合并神經系統感染、出現微循環障礙引起病急、進展快、病情嚴重等。治療方法共有以下幾種:(1)對合并細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進行抗炎治療;(2)清開靈注射液、利巴韋林等靜脈點滴進行抗病毒治療;(3)對癥使用魯米那、安定和維生素C、B6、B12可以鎮靜止驚,營養神經。支持治療;(4)使用阿昔洛韋軟膏治療皮膚丘皰疹,高熱時口服布洛芬或物理降溫;(5)并發癥患兒病情嚴重,可結合病情對癥治療,縮短發熱病程,減少并發癥的發生[1]。
2護理方法
2.1消毒隔離
確診患兒應及時隔離,安放房間保持空氣新鮮,流通、潔凈、溫度適宜,嚴格限制人員出入,患兒物品使用含氯消毒劑浸泡,不便浸泡的可放在陽光下暴曬,徹底消毒。患兒房內最好使用靜電吸附消毒機消毒,密切接觸者也要進行7到10天的隔離[2]。醫護人員診療護理前雙手要徹底清洗消毒,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計和血壓計袖在使用后用含氯消毒劑消毒,患兒出院后,醫護人員對其床位先用紫外線燈照射,再用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后才可另外收治患者。
手足口病晨檢通知
各縣(市、區)教育局、衛生局,市直幼兒園、小學:
近日,****暴發手足口病(腸道病毒EV71感染)疫情,截至5月4日24時,當地累計報告病例4496例,死亡22例。我省從2008年1月1日到5月3日止,累計報告1198例,死亡1例。我市近幾年均有散發病例報告,今年截至5月3日24時,全市累計報告病例502例,死亡1例。當前該病防控形勢十分嚴峻,托幼機構、小學是該病防控的重要場所,為有效控制該病的發生與流行,按照市政府的要求,決定立即在托幼機構、小學建立手足口病晨檢和日報告制度。現將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各托幼機構、小學應指定專人負責本單位手足口病晨檢信息的收集、匯總與報告工作,填好《溫州市托幼機構、小學手足口病晨檢登記表》(附件1),在當日12時之前報送到當地教育行政部門與衛生院,當地教育部門經匯總后,填好《溫州市托幼機構、小學手足口病晨檢匯總表》(附件2),于當日17時之前報市教育局與當地縣政府。市直幼兒園、小學直接報送到市教育局。市教育局聯系電話:
二、各托幼機構、小學在晨檢時,主要檢查幼兒和小學生的體溫、手足和口腔等部位是否存在皮疹與潰瘍。如發現可疑病例,應立即通知家長帶其到醫院就診,并向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和衛生院報告。
三、托幼機構和小學的保育員、教師和其他工作人員若發生發熱、手足口皮疹與潰瘍的,應立即暫停工作,及時就診。
四、各縣(市、區)教育局應立即把文件精神傳達到轄區內所有的公、民辦托幼機構,幼兒園及小學,并會同衛生局組織人員對各托幼機構、小學的晨檢和日報告工作進行督查。市教育局將聯合市衛生局對各地執行情況進行抽查。
手足口病流行趨勢分析論文
【關鍵詞】手足口病流行趨勢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之一,為全球性傳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區均有此病流行的報道。該病多發于5歲以下嬰幼兒,可引起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潰瘍。個別患者可出現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致命性并發癥。現筆者查詢近年文獻,將其流行趨勢作以下綜述。
1國際流行趨勢
HFMD自1957年在加拿大首次報告,新西蘭Seddon最早加以描述,1958年加拿大Robinson從患者糞便和咽拭子中分離出柯薩奇病毒A組16型(CoxsackievirusA16,CoxA16),同時患者血清抗體有四倍增長,初步查CoxA16為本病病原[1]。1959年英國、美國加利福尼亞也發生流行。1972年腸道病毒71型(EV71)在美國被首次確認。此后EV71感染與CoxA16感染交替出現,成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體。
1972~1973年、1986年和1999年澳大利亞[2]均發生過EV71流行,重癥病人大多伴有中樞神經系統癥狀(CNS),一些病人還有嚴重的呼吸系統癥狀。
20世紀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亞、匈牙利相繼爆發以CNS為主要臨床特征的EV71流行,僅保加利亞就超過750例發病,149人致癱,44人死亡。英國1994年第四季度爆發了一起遍布英格蘭威爾士由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監測哨點共觀察到952個病例,為該國有記錄以來流行范圍最廣的一次。患者大多1~4歲。該國1963年以來的流行病資料數據顯示,該病流行的間隔時間為2~3年。
疾控中心主任手足口病講話
同志們:
今春以來,我國部分省、市發生手足口病暴發流行,嚴重危害嬰幼兒健康安全,因此防控“手足口病”已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問題。在此就我縣的“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工作講以下幾點工作意見:
(一)目前我縣“手足口病”疫情形勢
截止到5月18日晚5時,我縣共報告31例患者,其中:臨床診斷病例25例、疑似病例6例。目前:已治愈12例,居家治療17例,住院治療2例。按患者分布的區域看,雖然沒有集中爆發、但如果不引起高度警惕、不嚴加防控,仍有傳播發展的可能。
我縣疫情出現后,縣委、縣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從“講政治、保穩定,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為奧運會順利舉辦提供衛生安全保障”的高度出發,充分估計當前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把“手足口病”預防控制工作做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①多次組織召開相關部門防控會議,指導、制訂下發了《**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方案》,周密細致的部署了我縣疫情防控工作,縣政府及時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主管書記和主管縣長為副組長,下設10個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防治手足口病領導小組”,并撥專款購置消毒藥品和消殺器材,于5月15日以下發到各鄉鎮完小和托幼機構,實施了消毒控制手段。②制定方案、建立組織、加強領導。同時要求各相關部門和各鄉鎮黨委、政府,立即行動起來,加強領導、明確分工,采取一切有力措施,有效防控手足口病疫情發展。③全面負責責任范圍內各項防治措施的落實,切實搞好組織領導和綜合協調,大搞愛國衛生運動,徹底整治環境衛生,實現群防群控。④目前,我縣各相關單位已經進入全面防控階段,縣疾控中心已經啟動了監測預警系統和網絡直報系統,成立了六個專職應急工作組,縣醫院設立了專科門診和病房。各有關單位一旦發現“手足口病”患者,要立即快速安全的轉至縣級以上醫院治療。
(二)“手足口病”的有關知識
衛生局整治手足口病防控方案
為疾控、醫療機構配備必要的車輛和通信器材,物資保證。各類特殊藥品及各類器械用品的貯藏和供應。以保證信息疏通和行動迅速。
切實提高我縣手足口病的防治水平和應對能力,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保證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污染病防治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衛生部以及省、市的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有效預防控制手足口病疫情在縣迸發和流行,通過全面落實以切斷傳達途徑為主的綜合性預防控制措施。有效開展救治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重癥患者的救治勝利率,降低死亡率。
二、工作原則
以農村和社區群防群控為基礎,堅持政府領導、部門配合、全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強化重癥病人救治的工作方針;堅持專業隊伍防控與群防群控相結合。以托幼機構和小學為重點,關口前移,重心下沉,抓早、抓主動、抓基層的防控策略;堅持屬地化管理,強化督導檢查,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為了進一步做好我鎮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及時有效地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傳播蔓延,保障廣大兒童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現制定鎮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實施方案方案,具體內容如下:
一、工作目標
通過全面落實以切斷傳染源途徑為主的綜合性預防控制措施,預防、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爆發與流行,大幅度降低發病率。
二、工作原則
(一)預防為主的原則。貫徹落實“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按照“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傳染病防治工作原則,提高警惕、加強監測,一旦發現病例,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控制與醫療救治措施。
(二)依法防治的原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科學、合理、規范的預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爆發和流行。
小兒手足口病護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持續性護理結合健康教育在小兒手足口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在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2例小兒手足口病患兒資料進行研究,將所有患兒隨機均分成甲組41例,乙組41例,甲組實施常規護理,乙組給予持續性護理結合健康教育干預,觀察兩組患兒的癥狀改善情況和治療依從性。結果乙組的咳嗽、皮疹及潰瘍消失的時間均比甲組短,乙組的治療依從性高于甲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持續性護理結合健康教育有利于小兒手足口病患兒治療的依從性,盡快改善體征,促進康復。
關鍵詞:持續性護理;健康教育;小兒手足口病護理
小兒手足口病是嬰幼兒常見的急性傳染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腸道病毒71型、柯薩奇病毒A16型等引起患兒出現發熱、皰疹、食欲不振等癥狀,不及時給予病情控制容易并發腦膜炎、肺水腫及心肌炎等疾病,威脅患兒健康[1]。臨床上目前沒有根治手足口病的特效藥物,需要配合護理干預減輕患兒病癥,提高預后。為此,就持續性護理結合健康教育在小兒手足口病護理中的效果研究分析,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研究對象為我院在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2例小兒手足口病患兒,將所有患兒隨機均分成甲組41例,乙組41例,甲組實施常規護理,乙組給予持續性護理結合健康教育干預,甲組男20例,女21例,年齡1~8歲,平均(3.89±0.95)歲;乙組男19例,女22例,年齡1~9歲,平均(3.93±0.92)歲,兩組資料比較沒有差異(P>0.05),可比。1.2護理方法。甲組給予常規基礎護理,乙組在甲組基礎上給予持續性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干預,①實施健康教育,設置專業知識宣傳欄,開設公益講座邀請家長參加,使家長了解手足口病的發生原因、臨床體征、預防對策及護理要點,建議家長定期為患兒清理口腔、皮膚措施;②心理護理,患兒由于皰疹、潰瘍等出現疼痛、瘙癢等癥狀,容易出現哭鬧、煩躁等情緒,配合治療度較低,護理人員應集合患兒性格、年齡特點,耐心與患兒交流,可以通過動畫片、音樂及講故事的方式分散患兒注意力,減輕患兒不適感,促進其配合治療;③日常護理,對患兒口腔潰瘍給予思密達加鹽或者鹽酸利多可因糊狀外服,促進愈合,對出現皰疹的患兒定期清潔,保持皮膚干燥,多給予患兒牛奶、粥等清淡富含營養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并在飯前飯后適量淡鹽水。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兒咳嗽、皮疹及潰瘍消失的時間。根據醫院自制的依從性調差問卷評價兩組患兒的治療依從性。1.4統計學方法。數據利用統計學軟件與Excel表格處理,(x±s)表示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率(%)表示計數資料,進行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