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化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0 12:46:3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沙化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草原沙化整治調研匯報
為控制沙地南侵,恢復和改善草原生態環境,自2009年起,省委、省政府投資3億元,全面啟動實施遼西北三年草原沙化治理工程。我市是實施此項工程的10個項目縣之一。工程啟動實施以來,我市堅持“科學規劃、科學施工、科學管理、集中連片、強調規模、保證質量、注重實效”的原則,積極推進治理工程,并得到上級政府和業務部門的一致認可,實施治理的項目區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已初步顯現。
積極推進35萬畝治理任務全面告捷
在遼西北三年300萬畝草原沙化治理任務中,我市承擔治理任務35萬畝。截至目前,我市已全面完成草原沙化治理任務,項目總投資3500萬元,共用水泥柱275050根,其中中小立柱251600根、中間柱23450根,刺線997噸,圍欄線總長110萬延長米,各種牧草種籽600噸;共出動人工20萬個、車工3萬個,動用土石方3萬余立方米。目前已在全市27個鄉鎮形成集中連片的圍欄治理地塊65個。
多措并舉治理工程有序實施
遼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既是一項防止土地沙化的生態工程,也是一項惠民富民的民生工程。我市緊緊抓住省實施遼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的政策機遇,成立組織,明確責任,搶抓進度,嚴格施工,傾力打造草原沙化治理精品工程。
(一)突出“實”字,統籌謀劃。成立組織,加強領導。成立了以市長為總指揮,分管副市長為副總指揮,動監、發改、財政等相關部門和項目區所在鄉鎮主要領導為成員的草原沙化治理工程指揮部;各項目實施鄉鎮也分別成立了由鄉鎮長為主要責任人、分管領導為具體責任人的項目領導組織,逐級強化組織領導。簽狀包保,砸實任務。市政府與27個項目區所在鄉鎮分別簽訂《草原沙化治理工作責任狀》,明確治理任務和責任。實行技術人員包鄉包地塊制度,做到了鄉鄉都有技術人員實地指導和監督,確保了項目的實施進度和工程質量。強化考核,有效推進。將草原沙化治理工程納入項目鄉鎮重點工作崗位目標考核,按照每完成1000畝草原沙化治理任務在年終畜牧重點工作考核中加10分的標準進行嚴格考核。實行獎勵制度,對保質按量完成治理任務并通過省級驗收的,每畝給予一定金額的獎勵資金,有效調動了項目鄉鎮的積極性。
荒漠化和沙化監測工作方案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重大意義;監測范圍;主要任務;工作要求;保障措施幾個方面進行闡述。其中,主要內容包括:荒漠化和沙化監測工作的意義,開展荒漠化和沙化監測工作,是為了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履行《聯合國關于發生在嚴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國家特別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約》的一項帶有政治性的工作;監測范圍,國家監測區范圍、市級監測區范圍;主要任務,按照統一的技術規定,以鄉級行政區為基本單位、對全市沙化敏感區和重點區域進行專題監測和分析、掌握沙化土地的現狀和趨勢、對沙化狀況危害及治理效果進行分析評價、建立全市沙化監測地理信息數據庫;工作要求,要組建監測員專業隊伍、列入國家監測區的縣區和鄉鎮要求、增加的沙化監測縣區和鄉鎮要求、沙化土地退化情況和固沙林綜合生態效益評估要求;保障措施,加強領導、建立責任、科學安排、搞好宣傳、強化監督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為了保質保量保進度完成第四次國家荒漠化和沙化監測工作,根據《國家林業局關于開展第四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工作的通知》(林沙發[2008]261號文)要求和《遼寧省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監測工作方案》的部署,結合*沙化土地現狀和發展趨勢,特制定*市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監測工作實施方案如下。
一、重大意義
我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工作始于1994年,每隔5年開展一次,今年是第四次。開展荒漠化和沙化監測工作,是為了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履行《聯合國關于發生在嚴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國家特別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約》的一項帶有政治性的工作。對于定期掌握我國及荒漠化和沙化地區,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的現狀及動態變化信息,為國家及荒漠化和沙化地區,制定防治荒漠化和防沙治沙的長遠發展規劃和政策,保護、改良和合理治理利用國土資源,維護國家和地區生態安全,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資料。
我市是全國的重風沙危害地區且發展形勢極為嚴峻。2004年,全國第三次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結果顯示,我市沙化土地面積達到514.5萬畝,比1994年第一次調查的359.7萬畝增加了154.8萬畝,年增量15.48萬畝,相當于一個中等鄉鎮的面積。我市的沙化土地主要分布于康平縣、法庫縣、新民市、遼中縣和經濟技術開發區。三縣一市一區均列入國家和省沙化土地重點治理區。其中:康平縣、法庫縣、新民市為科爾沁沙地治理區;遼中縣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沿河沙地治理區。另外,我市的四個郊區的土地也有不同程度的沙化。
長期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防沙治沙工作。特別是2001年以后,我市在科學規劃基礎上,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推進防沙治沙工程建設,防沙治沙由局部治理向全面治理轉變。2001—2009年春季,全市累計完成植樹造林面積447萬畝,年均新增造林面積50萬畝,是“十五”期間年均新增造林面積的3倍以上。2008年底森林覆蓋率23%,比2000年的10.3%提高了12.7個百分點。沙化土地發展實現了歷史性的逆轉。但是,由于自然和社會經濟等因素的影響,我市土地沙漠化快速發展的態勢并沒有得到根本遏制,土地沙漠化問題仍是制約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問題。當前,我市正處于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創建國家生態市的關鍵時期,搞好沙化監測工作,對于研究防沙治沙對策,推進老工業基地又好又快發展十分必要。
土地沙化問題管理論文
[摘要]清代,人類開發干預與轉為干冷及溫干的氣候相共軛。清末為維護統治.實行的“放墾蒙地”、“移民實邊”政策,是破壞鄂爾多斯生態脆弱地區的植被、誘使毛烏素沙地東南緣土地沙化的主要社會趨動因素。然清柬放墾并不是造成鄂爾多斯草原沙化的主要原因,而是在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長期綜合作用下,生態脆弱的覆沙地區人類過度利用,或不合理的經濟活動誘發引起。第三、四紀以來,青藏高原隆升造成該地區生態脆弱性,是易于發生土地沙化的根本原因。
[關鍵詞]清末放墾;鄂爾多斯;東南緣;土地沙化
鄂爾多斯高原處氣候敏感的農牧交錯過渡帶。第四紀以來嚴酷的生態條件對人類的生存具有顯著的限制,而人類的開發活動也不時地對自然環境施加影響。認識和揭示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的規律,是邊疆開發史研究的重要任務。筆者旨在考察清代對鄂爾多斯地區放墾基礎上,探討人類開發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探討土地沙化的原因。
一
清前期在蒙古地區實行封禁政策。初期嚴厲.康熙間一度松弛,乾隆、嘉慶朝復又加強封禁力度。然隨著內地土地兼并的加劇,小農破產,流民日益成為嚴峻的社會問題,加之蒙古王公為獲取地租,私自招墾。容留內地民人開墾蒙地,甚至“乞發邊內漢人與蒙古人一同耕種”[1](康熙三十六年二月乙亥)。清政府的封禁政策不得不在事實上逐步放寬。
自康熙至同治、光緒,土默川和伊盟后套黃河改道所淤出的沃土,已先后“宮墾”或招民墾殖,盡管開發較早、力度較大,但這一帶生態環境好,至今尚是內蒙古西部地區的糧倉。
防沙治沙法實施細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預防土地沙化,治理沙化土地,維護生態安全,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土地沙化的預防、沙化土地的治理和開發利用活動,必須遵守本法。
土地沙化是指因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所導致的天然沙漠擴張和沙質土壤上植被破壞、沙土裸露的過程。
本法所稱土地沙化,是指主要因人類不合理活動所導致的天然沙漠擴張和沙質土壤上植被及覆蓋物被破壞,形成流沙及沙土裸露的過程。
本法所稱沙化土地,包括已經沙化的土地和具有明顯沙化趨勢的土地。具體范圍由國務院批準的全國防沙治沙規劃確定。
防沙治沙治理工作講話
在全省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工作會議上的講話(*7年6月14日)郭永祥同志們: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工作,前不久召開了全國防沙治沙大會,總理、回良玉副總理出席會議并作了重要講話。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全國防沙治沙大會精神,做好我省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工作,省政府決定召開這次會議。這是我省召開的第一次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工作專題會議,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為了開好這次會議,并為全省防沙治沙工作提供決策依據,省林業廳組織環保、畜牧、氣象、水利等方面的專家分赴阿壩州、甘孜州,歷時近一個月,行程數千公里,對川西北沙化土地狀況進行了多學科綜合考察,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較高參考價值的對策建議。剛才,省林科院王金錫研究員代表考察隊作了川西北沙化問題科學考察報告,若爾蓋縣、筠連縣分別介紹了他們開展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工作的情況,永昌同志就我省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工作作了全面安排。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土地沙化和石漠化的嚴峻形勢,增強做好防治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土地沙化是世界性的環境災害,全球約有9億人受到威脅。我國是世界上沙化土地分布廣、面積大的國家之一,沙化土地分布于包括我省在內的30個省區市。到*4年,全國沙化土地達173.97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8.1%。雖然我國土地沙化趨勢總體上得到遏制,但局部地區仍在繼續擴展。嚴重的土地沙化威脅著我國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土地沙化也是我省面臨的一個嚴重生態問題。目前,我省有沙化土地91.43萬公頃,占全省幅員面積的1.9%,占全國沙化土地面積的0.5%。我省沙化土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川西北地區,涉及甘孜、阿壩州的31個縣,沙化土地達74.5萬公頃,占全省沙化土地面積的81.5%。我省沙化土地占全省幅員面積的比重和占全國沙化土地面積的比重雖然不高,但由于我省特別是川西北地區生態區位特殊,而且沙化擴展和蔓延的趨勢嚴重,如不及時有效地治理,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和全國大局都會帶來重大影響。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緊急行動起來,切實加強防治工作。加強防沙治沙工作,是維護群眾切身利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土地沙化給農牧民群眾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如若爾蓋縣沙化已使30個村莊和30公里公路受到危害,每年經濟損失達871萬元。個別地方的冬春季節,一連數日黃沙漫天。風沙加劇的時候,農牧民的房頂一夜之間就被壓上厚厚的一層沙土,有的住房和牲口棚甚至被壓壞,還有的公路被覆蓋,導致交通中斷。土地沙化嚴重的地區,農牧民的基本生活條件不能得到保障,增收更是十分困難,經濟社會發展普遍滯后。而且由于可用于放牧的草場越來越少,爭奪畜草的糾紛增多,影響社會穩定與和諧。更為嚴重的是,隨著沙進人退,作為農牧業生產基礎的耕地和草場資源損失越來越大。目前,川西北地區基本失去生產力或生產力極低的中度到極重度沙化土地面積達23.12萬公頃,相當于我省內地兩個中等縣的幅員面積。如果這種勢頭不能得到有效遏制,農牧民群眾的生存空間將會越來越小,不僅不利于區域協調發展,而且會最終影響到全省可持續發展大局。加強防沙治沙工作,是獨特的生態區位賦予我省的重大使命。我省沙化土地雖然發生在局部,但是危害在全局。首先,川西北地區地處長江、黃河上游,是兩大母親河重要的水源地。如若爾蓋濕地每年為黃河上游提供30%左右的水量,有黃河“蓄水池”之稱。土地沙化引起生態環境惡化,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涵養水源能力降低,直接威脅到兩大母親河流域的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其次,川西北地區地處高海拔地區,在季風的作用下,沙塵輸送距離更遠、擴散范圍更寬。有的專家甚至認為,川西北地區沙化是我國北方日趨嚴重的沙塵暴的啟動源之一,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我國北方廣大地區乃至首都北京的生態環境和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再次,川西北沙化土地還侵蝕沼澤濕地和河流,造成沼澤濕地的喪失和河流的改道甚至消失。若爾蓋濕地是我國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澤濕地,泥炭資源遠景地質儲量約占全國泥炭資源總量的41%,在全世界濕地保護工作中也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已經引起相關方面的高度關注。造成土地沙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獨特的地理區位、特殊的地質條件、全球氣候變暖等自然因素,也有草原鼠兔危害等生物因素,還有經濟社會因素和不恰當的人為活動因素。對于我省川西北地區土地沙化,據考察分析認為,不恰當的人為活動是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一是超載過牧。僅以若爾蓋縣為例,其草場理論載畜量為186.5萬個羊單位,*5年實際載畜量達到328萬個羊單位,超載率高達76%。二是濫采亂挖。阿壩州若爾蓋、紅原、阿壩等縣是蟲草、貝母主產地,每年采收季節數萬人在草地上采挖藥材,草地被挖得千瘡百孔,局部地方甚至寸草不存。三是破壞濕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為了增加草場面積,若爾蓋縣、阿壩縣在沼澤里開溝放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板結硬化,并迅速向沙漠化發展。四是機制缺陷。草地承包經營責任制沒有得到及時推行,牧民保護草地的積極性不高,草地長期處于放牧無界、使用無償、破壞無妨的狀態。因此,要從根本上遏制川西北土地沙化的趨勢,就必須減少人為破壞,把人為活動控制在合理的程度和范圍之內。當前,我們正處在防沙治沙工作十分關鍵的時期。從我省土地沙化現狀和演變趨勢看,一方面,川西北沙區主要是露沙地,沙化的潛在危險性很大,近十年來半固定沙地和流動沙地增長很快,沙區呈現出擴展和惡化的趨勢。另一方面,土地沙化還處于初始階段,沙化土地以輕度和中度為主,重度和極重度居次,具備搶救性治理的條件。如果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積極開展防治工作,就可能在較短時間內扭轉局面,并最終治住沙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就會錯失良機,導致沙化不可逆轉,犯下不可改正的錯誤。從機遇和條件看,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防沙治沙工作,加強生態建設、促進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基本的治國方略;各級政府對生態建設的投入不斷增加,防沙治沙的物質條件正在改善;社會各界對生態建設更加關注和支持,防沙治沙具備堅實的社會基礎。特別是沙區農牧民群眾深受沙化之苦,改變面貌的愿望強烈,是我們搞好防沙治沙最堅定、最強大、最持久的力量源泉。除土地沙化外,石漠化也是我省嚴重的生態問題之一。據*5年監測結果,全省有石漠化土地77萬公頃,潛在石漠化土地73萬公頃,涉及10個市州46個縣市區,集中分布在川南和川西南地區。石漠化是另一種形式的土地退化,也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對生態環境構成嚴重威脅。目前,石漠化問題已引起國家重視,從今年起將在包括我省在內的8個省區市啟動石漠化治理試點工程。全省各級政府特別是沙區和石漠化地區的政府,一定要清醒認識土地沙化和石漠化的嚴峻形勢,以對人民、對國家、對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把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工作作為促進我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大事來謀劃,作為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重要內容來部署,作為解決沙區和石漠化地區民生問題的實事來推進,抓住目前難得的機遇,用好各種有利因素,認真做好各項工作,使我省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二、采取有效措施,扎實推進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工作我省防沙治沙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科學防沙治沙、綜合防沙治沙、依法防沙治沙”的方針,以重點工程為依托,以科技為支撐,以法律為保障,注重改善生態與促進農民增收相結合,注重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注重人工治理與自然修復相結合,建立和鞏固以林草植被為主體的沙區生態安全體系,加快沙區經濟社會發展,促進農牧民增加收入,逐步縮小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水平的差距,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和諧*做出積極貢獻。我省防沙治沙工作的總體目標是:盡快使仍在擴展的土地沙化趨勢得到遏制,盡快使沙化地區的生態建設成果得到鞏固,盡快使沙區的生態狀況明顯改善。到2010年,我省土地沙化擴展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力爭使全省沙化土地總面積不再增加,中度、重度沙化土地面積不再增加;到2020年,全省50%以上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中度、重度沙化土地面積減少30%以上;到2030年,全省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全面治理,林草植被顯著增加,沙區生態狀況明顯改善。針對我省沙化土地現狀、成因及發展趨勢,特別是針對不恰當的人為活動因素,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加強封禁保護。川西北土地沙化還處于初始階段,防沙治沙應首先著眼于“防”,特別是充分發揮自然修復的作用,加強封禁保護。這是最現實也是最經濟的措施之一。在我省近年來實施的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和濕地保護工程中,這個措施已經顯現出巨大效力。川西北地區各級防沙治沙規劃,要劃定封禁范圍,明確四至界限。在劃定的封禁范圍內,禁止一切破壞植被的活動。在牧區,要繼續推行輪牧、休牧和圍封禁牧制度,推行舍飼圈養和集中育肥。在生態狀況極其惡劣、缺乏基本生活條件的地方,要積極穩妥地進行生態移民。要妥善安排好因封禁保護受到影響群眾的生產生活,使他們退得出、穩得住,能逐步致富。(二)轉變生產生活方式。超載過牧、亂采濫挖等過度的人畜活動,是土地沙化的重要原因。要從源頭上控制土地沙化,就必須調整牧區產業結構,減少資源和環境荷載,以調促防,以轉促治。要引導牧區群眾改變傳統放牧習慣,通過大戶集中養殖、增加圈養比例、改變畜牧品種、建設人工牧草基地等措施,提高畜牧產業化、集約化經營水平,提高牧畜的商品化率。合理利用草場資源,以草定畜,控制超載過牧。積極推廣保護性耕作,發展沙區設施農業,切實改變一些地方濫開亂墾、粗放經營的做法。大力開發太陽能、風能等清潔替代能源,減輕沙區生活用能對植被資源的依賴,防止濫樵濫采破壞沙區植被。(三)積極開展工程治理。國家投入我省的防沙治沙工程主要有若爾蓋試點項目,以及與防沙治沙關系直接的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和濕地保護工程。對這些工程一定要精心組織,加強管理,確保效益。在我省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省政府也將擠出一部分資金,在甘孜、阿壩各選擇一個縣進行防沙治沙試點。在立足做好自身工作的前提下,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將川西北沙化地區納入全國防沙治沙工程范圍和重點治理區域,盡快啟動實施;將川西北納入國家重點生態治理保護地區,參照“三江源”保護建設模式,加大投入建設力度,實行綜合治理。各地特別是沙化重點地區要加強統籌協調,整合項目資金,探索有效的防治模式,建設以防風固沙、涵養水源為主要功能的生態保護系統,形成有效的生態屏障,實現人進沙退的治理目標。(四)加快發展特色產業。把生態改善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在嚴格保護和有效治理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沙區的光、熱等自然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養殖業和精深加工業,特別要扶持發展資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沙產業項目。川西北高原區生態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有廣袤的草原、連綿的雪山、獨特的民族風情。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優勢,積極發展生態旅游及相關產業,改變產業結構單一的局面,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農牧民增收致富。(五)強化科技支撐。防沙治沙是一項技術性強的工作,必須發揮科技的支撐作用,把科技進步貫穿于防沙治沙的全過程。認真吸取在沼澤里開溝放水加劇土地沙化的教訓,采用科學的防沙治沙方法,提高防沙治沙效果。規劃的制定要科學,遵循客觀規律,符合*和各地實際。規劃的實施要科學,嚴格按照程序和規范辦事,防止人為決策失當。加強科學研究和推廣示范,積極引進先進適用的防沙治沙新技術,引進和推廣適宜沙區的植物新品種。建立健全技術推廣和服務體系,建設一批科技示范區和示范點。加強對基層技術人員特別是農牧民群眾的技術培訓,使廣大農牧民群眾掌握防沙治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六)建立健全法規體系。結合我省實際,認真貫徹執行《防沙治沙法》,完善防沙治沙法規體系,把防沙治沙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省里要盡快研究制定《*省〈防沙治沙法〉實施條例》和《*省濕地保護條例》,建立健全沙化監測和預警制度以及土地沙化責任追究制度。民族自治地方要將防沙治沙作為民族區域自治條例的重要內容。加強執法能力建設,健全監督機制,明確執法責任,堅持嚴格執法,加大對破壞沙區植被、濕地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加強相關法制宣傳教育,增強人民群眾保護植被的意識和履行防沙治沙義務的自覺性。(七)創新體制機制。堅持把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有機結合,積極探索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和我省省情,能夠有效調動全社會參與防沙治沙積極性的體制機制。落實和完善草場承包責任制,制定、實施“誰承包、誰治理、誰管護、誰受益”的政策措施,允許治理后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依法有序流轉,逐步實現規?;I化經營。認真執行防沙治沙稅收優惠政策,繼續通過財政貼息等途徑加大對防沙治沙的信貸支持。保障治理者合法權益,建立生態效益補償機制,對納入公益林管理的沙區森林資源給予合理補償,對治理后的沙化土地被征占用或劃定為自然保護區、封禁保護區的給予經濟補償。有關方面要積極研究設立省級生態補償基金,同時爭取把我省納入國家生態效益補償范圍。石漠化治理工作,各地要從實際出發,研究和編制規劃,制定和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突出重點,盡快把石漠化擴展的勢頭控制下來,并使具備治理條件的石漠化土地逐步得到治理。結合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和水土保持工程,采取造林種草、封山育林等措施,恢復林草植被,減少水土流失。把石漠化治理與改善山區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結合起來,與發展山區特色產業結合起來,增加農民收入,提高他們參與石漠化治理的積極性。宜賓市近年來在石漠化地區大力發展巖桂等鄉土樹種,取得了較好的生態和經濟效益。認真推行“誰治理、誰管護、誰受益”的政策,鼓勵各種社會主體參與石漠化治理,治理后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繼承和流轉,切實保障治理者的合法權益。國家今年將在我省啟動石漠化治理試點工程。凡有工程建設任務的地方,一定要認真組織實施,積極探索有效的治理模式和經營機制,為全省的治理工作提供經驗。三、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把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工作落到實處各級各有關部門特別是沙化和石漠化地區,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上的決策部署上來,高度重視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工作,切實把這件關系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大事抓緊抓好。一要認真落實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工作政府負責制。地方各級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工作負總責,并納入目標考核,建立激勵約束機制,確保思想認識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工作落實到位。這次會上,省政府已與防沙治沙重點地區的甘孜、阿壩、涼山州政府簽訂責任書,這3個州政府也要與沙區縣政府簽訂責任書。沙區縣級以上地方政府要定期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報告防沙治沙工作,自覺接受監督。各地政府要根據國家和省上的部署,認真編制本地區的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規劃,明確目標、任務和工作措施,并分解到年度、細化到項目、落實到地塊,層層落實責任,確保完成。二要加強各部門的協調配合。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涉及多個方面、多個部門,需要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林業部門作為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工作的主管部門,要加強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的組織、協調和指導,為政府當好參謀和助手。發展和改革部門要把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加大對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工程建設的支持力度。農業部門要采取改田改土、良種良法等農業綜合措施,改變傳統耕作習慣,減少耕地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產出率。畜牧部門要指導、組織農牧民建設人工草場,調整畜牧結構,控制載畜量,發展現代畜牧業。水利部門要加強對沙化和石漠化地區水資源的統一調配和管理,推廣現代節水技術,搞好水土保持,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國土部門要加強對土地利用規劃執行情況的監督和指導,為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提供相關基礎數據和業務支持。環保部門要切實做好沙區和石漠化地區重大基本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的評價,制定環保措施,加大環保力度,防止造成新的環境破壞。財政部門要加大對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的資金投入,確保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氣象部門要加強對干旱、沙塵暴等氣候趨勢的監測和預警、預報,對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工作提出建議,搞好氣象服務。三要廣泛發動社會力量。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必須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切實加強國土荒漠化的警示教育,大力開展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宣傳,增強全民的生態安全意識。進一步發揮沙區和石漠化地區群眾的主體作用,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開展群眾性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的新機制、新辦法。充分發揮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民兵以及工會、共青團、婦聯和其他社會團體的重要作用。對在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工作中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參與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的積極性,大力營造全社會積極參與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的濃厚氛圍。同志們,搞好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工作,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我們一定要按照中央的部署,開拓進取,扎實工作,努力搞好我省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工作,為保障國土生態安全、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謝謝大家。
林業局管理制度
第一條為了規范營利性治沙管理活動,保障從事營利性治沙活動的單位和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以下簡稱防沙治沙法)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在全國防沙治沙規劃確定范圍內從事營利性治沙活動適用本辦法。
營利性治沙活動是指不具有沙化土地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單位和個人,在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后,以獲取一定經濟收益為目的,采取各種措施對沙化土地進行治理的治沙活動。
第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營利性治沙活動的受理申請和檢查驗收等管理工作。
第四條從事營利性治理國家所有的沙化土地的單位和個人,應當與法律授權管理該沙化土地的主管部門或者該沙化土地的使用權人簽訂治理協議,依法取得該沙化土地的土地使用權。
從事營利性治理集體所有、尚未承包到戶的沙化土地的單位和個人,應當與該集體經濟組織簽訂治理協議,依法取得該沙化土地的土地使用權。
加強防沙治沙工作計劃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防沙治沙,事關國家生態安全,事關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為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認真落實《全國防沙治沙規劃》,進一步加強防沙治沙工作,推動沙區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特作出如下決定。一、充分認識防沙治沙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1、我國防沙治沙取得巨大成就。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防沙治沙工作,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采取了更加有力的措施,我國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國沙化土地面積開始出現凈減少,由上世紀末年均擴展3436平方公里轉變為現在年均縮減1283平方公里,沙區生態建設狀況已從治理小于破壞進入了治理與破壞相持的階段,有效地改善了農牧業生產條件,推進了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生產方式轉變,促進了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探索了一系列改善生態、發展沙區經濟的防沙治沙模式,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沙治沙工作機制,為推進我國防沙治沙事業快速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2、土地沙化形勢依然嚴峻。我國是世界上土地沙化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全國現有沙化土地174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81%,主要分布在少數民族地區和邊疆地區。因土地沙化每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500多億元,影響近4億人口的生產和生活。當前,沙區的濫樵采、濫開墾、濫放牧、水資源緊缺和不合理利用等問題較為嚴重,防沙治沙的任務非常艱巨。3、搞好防沙治沙意義十分重大。防沙治沙是一項社會公益事業,既是保護耕地、提高土地質量的重要基礎,又是改善人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沙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農牧民增收的必然途徑;既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迫切需要,又是增進民族團結、維護邊疆穩定、拓展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空間的戰略選擇;既是改善生態、保障生態安全的重大舉措,又是推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各有關地區、有關部門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充分認識防沙治沙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加強領導,真抓實干,努力改善沙區生態狀況。二、明確防沙治沙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奮斗目標4、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預防為主、科學治理、合理利用的方針,遵循自然和經濟規律,實行全國動員、全民盡責、全社會參與,加大保護和建設力度,改善生態環境,在沙區建立和鞏固以林草植被為主體的國土生態安全體系,打好生態建設相持階段攻堅戰,促進農牧民增收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5、基本原則。我國防沙治沙工作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則:———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分類施策,分步實施,堅持區域防治與重點防治相結合;———注意發揮生態系統自然修復功能,強化保護,因地制宜,綜合治理;———保護和恢復植被與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相結合;———嚴格依法防治,依靠科技進步;———改善生態環境與促進農牧民脫貧致富相結合;———國家支持與地方自力更生相結合,政府組織與社會參與相結合,鼓勵單位、個人承包防治任務;———依法保障防沙治沙者的合法權益6、奮斗目標。采取綜合措施,全面保護和增加林草植被。力爭到2010年,重點治理地區生態狀況明顯改善;到2020年,全國一半以上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沙區生態狀況明顯改善;到本世紀中葉,全國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三、認真搞好防沙治沙布局和規劃7、明確防沙治沙總體戰略。我國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華北北部和東北西部地區,防治工作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對于沙漠綠洲周圍,要營建防風固沙林帶、林網,保護現有天然荒漠植被和綠洲;對于半干旱沙地類型區,在保護好現有林草植被基礎上,通過大力開展造林種草、小流域治理和生態移民等措施進行綜合治理,適度開發利用沙區資源;對于青藏高原高寒沙地類型區,要保護現有自然生態系統,采取以封育為主要方式的綜合措施恢復植被,嚴禁不合理的開發。另外,對于黃淮海平原半濕潤和南方濕潤沙地類型區,要積極開展造林種草,大力發展速生豐產用材林和經濟林,實行沙地治理與資源開發相結合。8、認真編制并嚴格組織實施規劃。沙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負責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的防沙治沙規劃,明確逐步減少沙化土地的時限、步驟和措施。防沙治沙規劃要與生態建設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水資源規劃相銜接,并納入同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全國防沙治沙規劃由國務院審批,省級防沙治沙規劃由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農業、水利、國土資源、環境保護等有關部門審批,市(地)、縣(市)級防沙治沙規劃分別由省、市(地)級人民政府審批。規劃經批準后,未經原批準機關同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修改和調整。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認真做好規劃的組織實施工作,建立健全責任制,切實將規劃任務落實到具體工程項目和年度目標。定期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檢查、評估,確保規劃任務按期完成,取得實效。四、突出抓好土地沙化預防9、切實保護沙區自然植被。沙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制定植被管護制度,落實管護人員,加強植被保護,杜絕“邊治理、邊破壞”的現象。禁止在沙漠邊緣地帶和林地、草原開墾耕地。禁止采集發菜,徹底取締發菜及其制品的收購、加工和銷售。禁止濫墾沙荒地、濫砍濫挖灌木。沙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堅決禁止濫挖甘草、麻黃草等藥材,在甘草和麻黃草資源分布區逐級制定保護和建設規劃,在生態脆弱地區要劃定禁挖區和封育區,禁止一切采挖活動,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規范中藥材收購行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積極預防森林、草原病蟲害、鼠害及火災。10、嚴格控制采伐防風固沙林。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嚴格控制防風固沙林網、林帶的采伐。對于喬木型防風固沙林網、林帶,因林木老化、病蟲害等原因確需進行撫育更新的,必須事先在其附近形成接替林網和林帶,報經省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驗收后,依照有關規定進行采伐。對于萌蘗能力強、需要通過平茬等技術措施促進更新的灌木型防風固沙林網、林帶的采伐,須遵守有關規定和技術規程。對林木更新困難地區現有的防風固沙林網、林帶,不得批準采伐。11、加強草原保護和管理。嚴格保護基本草地,不得擅自征收、征用、占用或改變其用途。實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制度,嚴格控制載畜量。鼓勵和引導農牧民發展飼草飼料生產,改良牲畜品種。在牧區要推行草原劃區輪牧、季節性休牧和圍封禁牧制度。12、加強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建設和管理。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要會同農業、水利、國土資源、環境保護等有關部門,對暫不具備治理條件以及因保護生態需要不宜開發利用的連片沙化土地,依法劃定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h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妥善安排好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范圍內農牧民的生產生活,有計劃地組織遷出并妥善安置。在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內,禁止一切破壞植被的生產建設活動,對確需進行的修建鐵路、公路等建設活動,必須嚴格按程序評估和審批。13、強化水資源管理。加強流域和區域水資源的統一調配和管理,合理調配江河上、中、下游用水,全面實施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制度和取水許可制度,嚴格控制開采地下水,合理確定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比例。要切實節約用水,大力推行節水灌溉方式和節水技術,限制高耗水、低產出的產業發展,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建設節水型社會。14、加快沙區生活能源結構調整。沙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決城鄉居民生活能源問題。積極發展替代燃料,因地制宜開發利用風能、太陽能、沼氣等能源,有條件的地方應鼓勵農牧民營造薪炭林。在沙區開發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能源時,要優先解決當地農牧民的能源需求。大力推廣節能技術,提高能源的利用率。15、實行沙區開發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在沙區從事開發建設活動,必須事先就開發建設項目可能對當地及相關地區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和水資源論證。環境影響報告中應包括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內容。對不具備水源條件,且有可能造成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災害,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開發建設項目,不得批準立項。經批準實施的開發建設項目,要按照環境影響評價和水資源論證規定的內容同步實施生態保護和建設,搞好水資源保護和節約用水工作。有關部門要加強監督,搞好檢查驗收,經檢查驗收不合格的,不得對開發建設項目進行竣工驗收。因防治措施不力造成土地沙化的,有關部門要責令項目建設單位限期進行治理,對情節嚴重的應依法追究責任。五、加強沙化土地治理16、因地制宜治理沙化土地。沙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按照防沙治沙規劃,組織有關部門、單位和個人,因地制宜地采取人工造林種草、飛播造林種草、封沙育林育草和合理調配生態用水等措施,積極治理沙化土地。在沙區要合理營造防風固沙林網、林帶;對生態區位重要、糧食產量低而不穩的沙化耕地,要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并在確定退耕還林還草任務時予以優先安排,對未退耕的沙化耕地要加快農業生產方式改革,積極推行免耕留茬等保護性耕作措施;對嚴重退化、沙化的草原,實行退牧還草,適度發展灌溉飼草料地;對生態嚴重惡化的地區要有計劃地實施生態移民;大力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搞好沙區生態建設的配套水源工程建設,發展小型蓄水節水設施。17、切實抓好重點工程建設。國務院林業、農業、水利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依據《全國防沙治沙規劃》,認真組織實施好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退耕還林、退牧還草、草原沙化防治、水土保持、牧區水利等國家重點工程和區域性治理項目,在不同沙化土地類型區建設一批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積極探索防沙治沙政策和技術模式。要嚴格工程建設進度、質量和資金管理,建立健全違規使用資金案件和工程質量事故責任追究制度。對工程建設情況實行評估制度,并根據評估情況,適時調整、完善工程建設項目和相關政策。18、落實沙化土地單位治理責任制。沙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鐵路、公路、河流和水渠兩側以及城鎮、村莊、廠礦和水庫周圍的沙化土地,要落實單位治理責任制,限期由責任單位負責組織造林種草或者采取其他措施治理。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要定期對責任單位的治理任務完成情況進行檢查驗收,對于未能按期完成治理任務的,應按規定追究有關領導人的責任。六、完善防沙治沙扶持政策19、建立穩定的投入機制。各級人民政府要隨著財力的增強,加大對防沙治沙的資金投入,并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和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在安排國債資金和中央預算內基建資金時,要繼續將防沙治沙作為一項重點。要安排資金用于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建設。在沙區安排的扶貧開發、農業綜合開發、水利和水土保持建設、草原建設等項目,凡涉及防沙治沙內容的,都要按有關規定搞好防沙治沙。要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擴大利用外資規模,拓寬籌資渠道,增加防沙治沙投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對防沙治沙重點科技支撐項目予以扶持。20、實行稅收優惠和信貸支持。國家對防沙治沙給予必要的稅收政策支持。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執行好現行的防沙治沙稅收優惠政策。單位和個人投資進行防沙治沙的,在投資階段免征各種稅收;取得一定收益后,可以免征或減征有關稅收,具體規定另行制定。國家繼續對符合林業貸款中央財政貼息規定的防沙治沙貸款給予財政貼息,有關部門要加強對貼息資金的監督管理。對符合銀行貸款條件的防沙治沙項目,有關銀行要適當放寬條件,積極給予信貸支持,并做好各項金融服務。繼續擴大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支持有條件、有生產能力、守信用的農戶通過防沙治沙、發展多種經營實現增收致富。21、扶持各種社會主體參與防沙治沙。要創造公平競爭環境,為各種社會主體開展防沙治沙提供條件。改革現行防沙治沙投入和管理方式,凡納入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的公益性治沙活動,經縣級以上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檢查驗收合格后,享受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的資金補助等政策。在進一步完善招投標制、報賬制的同時,研究探索政府出資直接收購沙區各種社會主體營造的非國有公益林的相關政策。征占用治理后的土地,必須嚴格履行相關審批手續,并由征占者給予治理者合理的經濟補償。因保護生態的特殊要求,將治理后的土地劃定為自然保護區、封禁保護區的,按相關規定給予治理者合理的經濟補償。對納入公益林管理的沙區森林資源,要以多種方式給予投資治理者合理補償。22、保障治理者的合法權益。沙化土地可以通過承包、租賃等多種形式落實經營主體,按照簽訂的合同,限期進行治理。治理后的沙化土地,如涉及權屬或地類變更,要及時依法辦理土地變更登記手續,保障治理者和土地權利人的合法權益。使用國有沙化土地從事防沙治沙活動的,其土地使用權的期限最高可至70年,治理后的沙化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繼承和流轉。23、合理開發利用沙區資源。在有效治理和嚴格保護的基礎上,積極引導各種實體充分利用沙區的優勢資源,發展特色優勢產業。要扶持一批競爭力強、輻射面廣的龍頭企業,開展資源培育、生產加工、運輸貯藏和市場營銷。鼓勵結合農業、林業、畜牧業結構調整,以公司加農戶的形式建設沙區灌木林、藥材和牧草基地,實行集約經營。大力發展沙區特色種植、養殖業,積極發展加工業,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發展沙區旅游業及其他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加農牧民收入,促進沙區經濟發展。七、加大科技治沙和依法治沙力度24、加強防沙治沙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加強防沙治沙基礎科學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針對防沙治沙的關鍵性技術難題,開展多部門、多學科、多層次的聯合攻關。建立健全防沙治沙技術推廣和服務體系,加大先進適用技術和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力度。積極探索科技推廣新機制,對科技推廣項目實行招投標制度。要健全防沙治沙重點工程建設與科技支撐項目同步設計、同步實施、同步驗收制度,切實將科技支撐貫穿于工程建設的全過程,努力提高工程建設質量和科技含量。加強對基層技術人員和農牧民的技術培訓,積極培育農牧民專業技術協會和科技型企業。對長期在重點沙區縣及基層治沙單位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在職級晉升、技術職務聘任及其子女上學等方面給予優惠。25、嚴格依法治沙。各級人民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做到依法行政,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完善配套規章。要加強防沙治沙執法體系建設,充實執法監管力量,明確執法責任,健全監督機制,積極配合同級人大搞好執法檢查,加大行政執法監督力度。要適時開展集中專項執法行動,嚴厲打擊破壞沙區植被和野生動植物資源、造成土地沙化及水土流失、非法征占用沙化土地等違法行為,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和保護生態環境道德教育。26、科學開展土地沙化監測工作。建立健全土地沙化監測體系,科學開展監測工作。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定期組織有關部門對全國土地沙化情況進行監測,及時公布監測結果??h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或者其他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要對本行政區域的土地沙化情況進行監測,并及時向本級政府報告監測結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根據監測結果,調整并完善防治措施。對于有沙化趨勢或者沙化程度加重的地區,要依法制止導致土地沙化的行為,并積極開展防治。八、加強對防沙治沙工作的領導27、防沙治沙工作實行政府負責制。沙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防沙治沙工作負總責。沙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每年要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報告防沙治沙工作情況,自覺接受監督。全面推行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領導防沙治沙任期目標責任考核獎懲制度,將防沙治沙年度目標和任期目標納入沙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政績考核范圍。加強防沙治沙管理機構和隊伍建設。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要負責做好全國防沙治沙的組織、協調和指導工作,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沙治沙工作。28、進一步加強防沙治沙國際合作與交流。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有關地方人民政府,要根據我國履行《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的要求,密切合作,加強履約能力建設,認真履行我國承擔的各項義務。要根據我國國情,積極引進國外的資金、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促進我國防沙治沙事業的發展。努力開拓防沙治沙國際合作新領域,鼓勵將國內防沙治沙技術向其他國家進行有償輸出和轉讓。29、廣泛發動社會各界關心和支持防沙治沙事業。大力開展防沙治沙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的生態保護意識。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開展群眾性防沙治沙的新機制、新辦法,引導沙區群眾積極參與防沙治沙。充分發揮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民兵以及工會、婦聯、共青團和其他社會團體在防沙治沙中的重要作用,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和關心防沙治沙事業。各級人民政府對在防沙治沙事業中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要給予表彰獎勵,對作出突出貢獻的予以重獎。
林草局產業股工作總結
2020年,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為深入貫徹省、州縣現代林業產業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脫貧攻堅產業扶貧和林業生態建設工作目標,實現全面建設小康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通過發展林下種養加工業生態經濟,特色產業基地建設,構建管護專合社、生態管護員公益性崗位等促進就近勞動力轉移脫貧增收,聯鄉幫村幫扶貧困等措施,加快林業產業增收,推進林區貧困群眾脫貧奔康步伐。
一、實施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補助資金項目
在全縣17個鄉鎮2081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選聘符合條件的生態管護員1962人,其中:護林員1672人,草管員118人,濕地管護員2人,河道管理員140人,投資1962萬元。
二、續建川區生態保護與建設沙化治理項目
(一)實施川區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2013年沙化土地治理項目一期(下部分),在治理沙化土地面積2492.25公頃,完成苗木栽植草種撒播及水桶、水管、網圍欄等基礎設施的安裝,目前已轉入管護期第3年。
(二)實施川區生態保護與建設縣沙化土地治理工程(二期)。在草原鄉治理沙化面積880公頃,完成苗木栽植草種撒播及網圍欄、宣傳牌安裝,目前已轉入管護期第2年。
防沙治沙與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方法
摘要:防沙治沙工作的有序開展,不能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而且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所以本課題以防沙治沙為研究對象,對防沙治沙的現狀及其如何實現其與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進行論述,希望能夠提供一些經驗。
關鍵詞:防沙治沙;林業生態環境;措施
一、課題的研究背景
我國土地沙化現象嚴重,沙化面積與我國一中等縣的面積相當。現階段,我國的沙化土地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18%,涉及到兩萬多個鄉鎮村莊,造成上百億的經濟損失。而我國土地沙化日益嚴重的原因主要有主客觀兩方面造成,一是自然原因,一是人為原因。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口數量日益增多,導致濫砍、濫伐、濫牧、濫挖、濫墾等現象日益嚴重,最終導致生態環境不斷惡化。防沙治沙工作需要從根源做起,總結借鑒以往的防沙治沙經驗和教訓,以人為本,綜合治理,同時以防為主,分類進行,遏制土地的沙化?;哪貐^的森林覆蓋率低,森林資源匱乏,生態環境比較脆弱,同時土地的生產能力比較低,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也較差。因此,本課題對防沙治沙進行研究,對改善生態環境、降低風沙危害,并且保護林業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課題的研究思路與方法
1.研究思路
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座談會上的講話
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在紀念第十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之際,我們召開這個座談會,目的就是為了認真總結交流荒漠化防治工作經驗,進一步推進荒漠化防治工作,使之更好地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今天,全國人大常委會許嘉璐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張思卿副主席在百忙之中出席會議,體現了黨和國家對荒漠化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視和關心。我受周生賢局長委托,代表國家林業局向出席今天會議的各位領導和同志們表示熱烈歡迎,向長期奮戰在荒漠化防治第一線的廣大干部、群眾、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科技工作者表示親切問候,向關心、支持我國荒漠化防治事業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
一、我國荒漠化防治工作成績斐然,為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作出了積極貢獻
荒漠化是我國當前最為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黨和國家歷來十分重視荒漠化防治工作,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進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推動了荒漠化防治事業快速發展。在組織機構上,成立了以國家林業局局長為組長、由18個相關部委組成的中國防治荒漠化協調小組,對協調各方力量搞好荒漠化防治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重點工程上,進一步突出了荒漠化防治特別是防沙治沙的地位,六大林業重點工程中,京津風沙源治理和三北防護林四期工程都以防沙治沙為主攻方向,是我國防治荒漠化的骨干工程。在政策機制上,貫徹了“誰治理、誰所有,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進一步激活了各種社會資源,投資荒漠化防治事業。在科技創新上,通過技術、模式的研究和推廣,為提高荒漠化防治水平提供了強大的科技支撐。在法制建設上,《防沙治沙法》的頒布實施,使我國防治荒漠化事業進一步步入了法制化軌道。在發展戰略上,《中國可持續發展林業戰略研究》的圓滿完成,為實現我國防治荒漠化工作的快速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并以此為指導,編制了《全國防沙治沙規劃》。在對外履約上,按照《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的要求,認真履行各項義務,《國家行動方案》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亞洲荒漠化監測與評價網絡運轉良好,防治荒漠化公約國際培訓中心也在籌建之中,GEF-防治土地退化項目即將啟動,重點為我國西部六省區(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內蒙古)退化土地綜合防治和生態系統綜合管理提供有力支持。經過長期努力,我國荒漠化防治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產生了顯著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截至2003年底,全國累計治理沙化土地2050萬公頃,有12%的沙化土地得到了治理,重點治理區的生態環境得到了較大改善,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據統計,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區有1600多萬人在工程建設中直接受益,與工程啟動前的1999年相比,工程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了近1100元,工程區產業結構逐步得到優化,發展后勁得到進一步增強。
二、我國土地荒漠化特別是沙化形勢仍很嚴峻,搞好防治工作意義深遠據監測,全國現有荒漠化土地267.4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27.9%。沙化問題尤為突出,全國沙化土地174.3萬平方公里,并且仍以年均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展。土地沙化是導致沙區群眾經濟困難最為重要的原因,在我國目前尚未脫貧的人口當中,有一半生活在沙區。由于沙化危害,使地力衰退,草場退化,糧食減產,影響畜牧業發展,農牧區基礎設施、生產設施遭受破壞,降低了生產能力。沙患不止,窮根難除。今年我國確定荒漠化日的主題就是“防沙治沙與農民增收”。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今年,中央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事關全局的大事放在了突出位置。搞好防沙治沙工作,對于增加沙區農民收入至關重要。我們要充分認識這項工作對于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和落實中央關于加快農民增收指示精神的重大意義。第一,防沙治沙是我國生態建設的重要任務。我國西部地區生態環境異常脆弱,是全國生態建設的重點,土地沙化問題表現最為突出,已成為制約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沙化問題不解決,西部地區乃至全國的生態環境就不可能根本改善。
第二,防沙治沙是維護國土生態安全的根本措施。生態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多、土地資源匱乏的國家顯得格外重要。目前我國近1/5的國土受到沙化危害,并且沙化仍在不斷擴展,這對于本來就人地關系緊張的中國而言,更是嚴峻的挑戰。防沙治沙,恢復和建立以林草植被為主體的生態防護體系,是捍衛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空間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