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文化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5 03:57:4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清朝文化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清朝文化

清朝文化三教案

教學目標

清朝的小說:《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紅樓夢》和譴責小說;清朝的詩歌:“詩界革命”及黃遵憲的詩;京劇的形成;清代的繪畫:清初朱耷、石濤的山水花鳥畫,中期的“揚州八怪”,清末任伯年,吳昌碩的仕女花鳥畫及楊柳青、桃花塢和民間年畫。

通過本課的教學,培養學生逐步學會用歷史的觀點分析文藝作品,欣賞文學藝術的能力。

清代的小說,戲劇、繪畫等方面在我國傳統文學藝術的基礎上又有創新新和發展,并在世界文壇藝苑中獨樹一幟,大放異彩。教育學生不僅要感到自豪,更要繼承祖國優秀文化傳統并發揚光大,提高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通過黃遵憲的詩,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建議

地位分析

查看全文

清朝文化一教案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內容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并掌握清朝天文學家王錫闡在天文學方面的成就。清代植物學家吳其浚及編著的《植物名實圖考》的內容和價值。數學家、翻譯家李善蘭的成就。徐壽和華蘅芳的譯書活動及其在科學技術方面取得的成就。近代杰出鐵路工程師詹天佑及其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飛機設計師馮如設計制造具有當時世界先進水平的飛機。

通過對清朝自然科學技術成果的教學,培養學生歸納、概括歷史知識的能力。

通過對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突出事跡的教學,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為國爭光和愛國主義情感和勇于面對挫折、戰勝困難的堅強意志和刻苦鉆研、勇于創新的精神。使學生認識到:中華民族的崛起和振興需要有一批為她獻身的志士仁人。

教學建議

地位分析

查看全文

清朝文化二教案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四庫全書》是一部什么樣的書、魏源的進步思想、《海國圖志》編寫的目的和主要內容、嚴復其人、嚴復譯著《天演論》的內容和影響、清末教育制度變革的情況。

通過引導學生認識清末愛國思想出現的背景,分析其歷史意義,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以及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和認識歷史現象的能力。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在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中,魏源等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是愛國的、進步的。在民族危機日益深重的時候,嚴復主張變法維新,救亡圖存,并譯著《天演論》,宣傳生物進化觀點和社會進步理論,引導中國人向西方學習,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是符合歷史潮流的。在封建末世,社會動蕩不安,民族危機日益深重,魏源、嚴復等人能夠順應歷史潮流,主張向西方學習,這種勵志圖強,勇于探索、革新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教學建議

地位分析

查看全文

清朝文化教學教案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內容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并掌握清朝天文學家王錫闡在天文學方面的成就。清代植物學家吳其浚及編著的《植物名實圖考》的內容和價值。數學家、翻譯家李善蘭的成就。徐壽和華蘅芳的譯書活動及其在科學技術方面取得的成就。近代杰出鐵路工程師詹天佑及其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飛機設計師馮如設計制造具有當時世界先進水平的飛機。

通過對清朝自然科學技術成果的教學,培養學生歸納、概括歷史知識的能力。

通過對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突出事跡的教學,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為國爭光和愛國主義情感和勇于面對挫折、戰勝困難的堅強意志和刻苦鉆研、勇于創新的精神。使學生認識到:中華民族的崛起和振興需要有一批為她獻身的志士仁人。

教學建議

地位分析

查看全文

清朝避暑山莊的歷史文化價值分析

【摘要】清朝時期所修建與應用的避暑山莊占地面積非常大,建筑風格恢宏大氣,以其所營造的秀麗清新的景色而為世人所稱奇。以承德避暑山莊為例,該山莊共由平原區、湖區、宮殿區、以及山區四個部分所構成,各個部分既相互依賴又相互獨立,自成系統。避暑山莊的存在可以說完整地見證了清朝時期歷史的發展與變遷,其自身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改變。作為清朝時期皇家園林中最具特色的一種建筑形式,避暑山莊除具有皇家避暑的功能以外,還具有處理政務的功能,體現出了深刻的歷史發展以及文化內涵。文章即就清朝時期避暑山莊的歷史文化價值進行詳細探討與分析。

【關鍵詞】避暑山莊;清朝時期;歷史文化價值

避暑山莊是清朝時期皇家園林中獨具特色的一種建筑形式,距今已有數百年歷史。保存至今的清朝時期避暑山莊包括承德避暑山莊等,這些避暑山莊除了在清朝時期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以外,也是當今我國聞名中外的旅游勝地。清朝時期修建而成的避暑山莊往往耗時較長,就以承德避暑山莊為例,其始建于1703年,歷經三代皇帝方建成。自康熙起,歷代皇帝都在承德避暑山莊避暑,也將其用于與多民族領導人的交往合作,故而使得避暑山莊在體現避暑、休閑價值的基礎之上,還成為了我國自清朝時期以來多民族國家形成的一個重要見證。

一、清朝避暑山莊的歷史發展

承德避暑山莊修建于康熙四十二年間,該建筑物的表面價值是為清朝皇帝提供休閑、避暑的場所,也可兼作處理政事的場所。然而,從當時歷史發展的情況上來看,承德避暑山莊的修建還具有非常濃厚的政治色彩與背景。承德避暑山莊修建時的康熙正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局面——內有吳三桂等藩王的叛亂,外有蒙古國邊境的動態。康熙機皇帝為了安撫少數民族的民眾,穩固國家整體政權,于是下令修建承德避暑山莊。承德避暑山莊自康熙四十二年開始修建,共歷經康熙、乾隆兩個階段,至乾隆十九年修建完畢。自承德避暑山莊修建以來,清朝皇帝每年都會在山莊內接見少數民族的首領以及外國出使使節,使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更加的暢通與有效。據史冊記載,清朝前期重要的政治、軍事、民族和外交等國家大事,有很大一部分都在承德避暑山莊內處理與進行。因此,承德避暑山莊也就成了都城以外的陪都和第二個政治中心。乾隆皇帝曾經在這里接見并宴賞過厄魯特蒙古杜爾伯特臺吉三車凌、土爾扈特臺吉渥巴錫,以及西藏政教首領六世班禪等重要人物,還在此接見過以特使馬戈爾尼為首的第一個英國訪華使團。換言之,承德避暑山莊已成為了清朝時期多民族溝通與交流的一個重要場所。

二、多民族地區融合

查看全文

清朝行政官職詞語談滿漢文化管理

清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作為最高統治者的清朝皇帝出于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分化大臣權利,以防權臣專權的目的,結合自身民族特點在明代官制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套有別于以前各朝的官制。總體來看,清代官制機構主要有承襲明制與獨創兩個特點。這其中清代中央行政機構及官職名稱體現的尤為明顯。

1.承襲明制

與先前滿族的一些文化相比,明代先進的中原文化必然更加符合當時的統治與時代潮流,因此清入關前后所設立的一些中央行政機構及官職名稱與明如此相似也就不足為奇了,如大理寺、太常寺、鴻臚寺、國子監、翰林院等等。但承襲并非意味著完全照搬,這里同樣也有部分創新(某些機構和名稱為明朝所沒有),而創新的源泉就來自于清入關前后特有的制度———八旗制度,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皇太極于天聰五年(1631年)設立的六部。

2.清朝獨創

這里所說的獨創按時間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入關前設立的;二是入關后設立的。入關前包括后金這樣的民族統治政權設立的具有奴隸制色彩的議政王大臣、和碩貝勒等機構及官職名稱,而入關后則有清朝完全封建化的軍機處、內務府、宗人府等中央行政機構及官職名稱。接下來筆者將以入關前與入關后這兩個時間段為切入點,從滿漢詞語的對照入手來探討其官制特點,進而說明當時滿漢文化相互之間的關系。

一、入關前設立的中央行政機構及官職

查看全文

高中歷史教案:清朝晚期的文化

高中歷史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通過本節內容的教學,使學生了解或掌握在西學影響下的近代思想的發展特點;嚴復的思想及影響;龔振麟、李善蘭、徐壽、華衡芳、詹天佑、馮如等人的科技成果及貢獻;洋務運動時期的新式學堂;維新運動時期的新式學堂與京師大學堂;清末新學制的制定和科舉制度的廢除。

2.能力方面:

(1)通過對向西方尋求強國御侮之道的思想界的教學,培養學生歷史知識的遷移能力以及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對科學技術成果的教學,培養學生歸納、概括歷史知識的能力。

查看全文

小議晚清刑法改革與意義

本文作者:廖穎工作單位:重慶郵電大學

清朝末年掌握國家統治實權的慈禧集團,為挽救清王朝的命運,打起維新派的“變法”旗號,下令變法,從而開始了晚清十年之久的變法修律。其中以刑法改革為當時爭議最大、影響最為廣泛的一個環節?;仡櫱宄┠甑男谭ǜ母?,無論其經驗或教訓,都是值得后人反思的。

一、清末刑法改革的背景

(一)國際背景自19世紀中期以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開始進行殖民侵略,封建中國閉關自守的大門被外國侵略者打開后,伴隨著外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侵入,西方法律法學也開始輸入,促進了人們觀念的更新,為修訂法典、改良法律創造了條件。1.帝國主義放棄領事裁判權對清朝政府修律立法有直接影響。帝國主義為了促使清朝政府盡快修訂法律,以適應和維護它們在中國獲取的不斷擴大的利益,英、美、日等國在和清朝政府修訂商約時都表示,在清朝政府修訂法律、改良司法現狀后,可以放棄領事裁判權。列強的承諾促使清朝政府加速修律改革的活動。西方資本主義逐漸認識到以華治華的重要性,因此表示要放棄領事裁判權。與此同時,清政府也意識到自己的法律制度不能與世界發展相適應,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的統治利益,從而被迫進行以修訂刑律為主的法制改革。2.法律書籍的翻譯。清末翻譯的東西方各國法律,不僅數量多、更加系統,翻譯質量也比過去更高。大部分翻譯工作由修訂法律館承擔,所翻譯的法律書籍大都是清朝駐外使節通過正式的外交途徑得到的,比較準確完整。20世紀初,以修訂法律館為主的廣泛而認真的翻譯活動,為當時中國制定新的律法和進行變法活動提供了很好的思想基礎,也為中國近代法學的發展創造了條件。翻譯各國法律書籍是清朝末年西方法律思想輸入中國的一個重要途徑,讓當時落后的中國人尤其是官員更好地了解了西方的法律思想,也正是因為在思想上有了變革,才大大推動了變法活動的開展。3.國際法學家的影響。清朝末年的刑法改革除翻譯西方法律外,還聘請西方法學家參與立法。翻譯日本刑法書籍時,清朝政府聘請了日本刑法專家來華講學授課和幫助編定新的刑律。這些法學家不但幫助清朝政府立法,還教授學生、著書立說,深刻地影響了當時的法律改革。4.日本對清朝末年刑法改革的影響。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對中國震動極大。清朝政府決定以日本為榜樣重新修訂法律,制定新的刑律。同時大量傳播日本刑法理論,聘請日本刑法專家來華講學。20世紀初,清朝政府實行改革,明確提出了要仿效日本變革。清朝政府實施變法并不是突如其來的,是其通過翻譯西方法律書籍、培養法律人才、傳播西方法律思想、法律制度而逐步實現的。更重要的是清朝統治階級對新的觀念的認同和部分采納,才更好地推動了變法的實施與完成。西方法律文化的輸入沖破了中國傳統封建法律的體系,為清朝末年的刑法改革提供了的條件,并且為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法學發展提供了詳實全面的思想基礎。

(二)國內背景清朝末年以前的中國是一個以自然經濟為主的落后的農業社會,直到1840年鴉片戰爭后,西方的先進技術和先進思想都涌入了中國,沖擊著中國的自然經濟和傳統社會結構。這時的中國不僅社會內部受到震蕩,還要承受外部環境帶來的刺激,不得不改變自己的社會結構和統治方式。而受到最大影響的便是維護統治階級地位的法律制度,而作為統治國家工具的刑法無疑是要被變革的。1.社會經濟結構的急劇變化對清朝末年刑法改革的影響?!白诜ㄅc農業經濟結構的結合,是中國古代社會穩固的基礎。專制主義的統治制度矗立于其上,以禮為核心的傳統文化籠罩于其中,它們之間互相促進,互相滲透,成為一個十分協調的,‘永恒不變’的整體”。①縱觀當時的社會環境,清朝末年正處在一個動蕩的國際環境中,西方帝國主義通過鴉片打開了中國大門。鴉片戰爭之后,外國的商品和資本不斷輸入中國,使得中國幾千年形成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同時也促進了社會各階層中的資本主義的發展,最終形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經濟結構。與此同時,階級關系中除了原有的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外,還出現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這說明了西方列強進入中國后,嚴重影響了中國的經濟基礎和階級關系。依據辯證的唯物歷史觀,這也必然影響到上層建筑的變化,而一個國家的法律制度體現了這個國家的統治意志,屬于上層建筑。因此,鴉片戰爭后,中國面臨著將用新的法律制度代替舊的法律制度這一現實問題。2.《馬關條約》對清朝末年經濟的影響。《馬關條約》簽訂后,清政府為了解決財政危機,放寬了民間設廠的限制。1895年到1900年短短6年間,國內商人、地主就創辦了廠礦企業104家,資本總額達2302萬元?!缎脸髼l約》訂立后,帝國主義更把中國作為他們的原料產地和商品、資本輸出地,加快了對華的投資步伐。②帝國主義在鴉片戰爭之后加快了對中國的投資,將中國作為亞洲最大的原料產地,利用廉價的勞動力在中國獲取大量的財富。在這種情況下,清朝末年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當時復雜的社會結構都要求有法律來進行保護和調整,若果還是一味地運用過去封建的法律制度體系來維護當時人們的利益是遠遠不夠的。社會階層的復雜化必然導致社會糾紛的增多,要適應當時社會的發展,鞏固清朝政府的地位就必須變法,而刑法作為維護國家統治秩序的工具更應當得到變革,這樣才能滿足社會的要求。3.清朝末年出現社會新興階層。清朝末年中國出現了不少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和一些具有改良主義思想的政治家、法學家,他們在不斷引進和翻譯西方法律和法學著作時,西方法律法學的精神隨之滲入到他們的思想之中,作為當時新興的社會階層,他們更加渴望擺脫清政府的腐朽統治和封建傳統文化對他們的束縛,他們號召并支持變法修律,而在當時也就出現了像沈家本一樣的眾多支持變革的仁人志士。正是因為他們,才使得西方法律知識得到普及,人們觀念得以更新。

二、清朝末年刑法改革的內容和特征

查看全文

淺談歷史文化名城空間布局

摘要:本文對沈陽市的歷史價值與文化價值進行綜合考量,結合其城市發展現狀、空間結構現狀、發展與文化元素,總結提出適合沈陽發展的空間布局模式。就沈陽城市空間結構及未來發展、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名城等提出了布局思路,以期促進沈陽城市建設科學有序地發展。

關鍵詞:歷史文化名城;空間布局模式;城市發展

1城市概況

沈陽城市發展歷史悠久,是清朝文化的發祥地。沈陽注重城市文化底蘊,弘揚傳統文化,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文物的保護,促進了歷史文化積淀與現代城市發展的有機融合,提高了文化軟實力。發展過程中,突出前清文化、民國文化和工業文化三大文化內涵,構建歷史文化名城格局,形成了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名村、文物古跡及古樹名木四部分的保護體系。加強對民族和地域文化資源的挖掘、保護和利用,推進沈陽博物館、新樂遺址博物館、盛京皇城及錫伯族家廟等一批標志性文化設施建設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程,整合中山路歐風街和老北市民俗文化元素等一批文化街區,改造建設了西塔、滿融兩大朝鮮族文化特色區域,保護發展錫伯族文化,全面塑造了一批代表城市特色的文化品牌。沈陽是我國近現代工業發展的代表性城市,其城市發展規劃將傳統與現展融合,尋找一條適合歷史文化名城空間布局之路,促進對歷史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2現存問題

2.1開發性破壞較為嚴重。城市在現代化的名義下進行著劇烈的改造,大規模的高樓大廈取代了古街老巷,特別是一些歷史文化名城把一些具有歷史韻味的街道的一部分或全部拆除,在城區的一些街道大力興建現代化高樓,一些文物單位被高層建筑物包圍而失去了原有的文化生態環境,破壞了古城的歷史格局和原有的空間尺度。城市中的歷史保護區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體現著某一歷史時期的傳統風貌,包含著眾多的歷史信息,是名城中的重點保護對象。但許多名城由于不斷地改造、侵蝕保護區,許多歷史保護區被擠占,規劃確定的保護區范圍不斷縮小,或被全部拆除。2.2保護法律法規體系不完善。我國的文化古城保護立法體系采用國家立法與地方立法相結合的方式,國家制定全國性保護法律及其法規性文件,地方在立法權限范圍內制定地方性法規、法規性文件。在文物、歷史文化保護區及歷史文化名城這三個保護層次中,文物保護法律體系相對完善,名城與保護區目前僅有少量的法規性文件,缺乏與對應的法律、法規。由于無法可依,缺少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強制手段,破壞歷史文化名城的行為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處理,很難做到依法行政,難以追究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也使保護工作的開展顯得力不從心。

查看全文

清與朝鮮關系研究論文

在明、清易位的幾十年間(1616—1644),朝鮮王國(1392—1910)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所謂“屬國安則大明亦安,屬國危則大明亦?!??!军S景源:《江漢集》卷27《明陪臣傳一》卷2,漢城韓國民族文化推進會編:《標點影印韓國文集叢刊》第225冊,1999年版,第28頁.】明與朝鮮真可謂唇齒相依。明朝滅亡之前,清朝兩次出兵朝鮮,把明朝這個最為重要的藩國變成清朝的藩屬,從而翦除明朝羽翼。張存武先生指出,從1592年到1636年,清朝與朝鮮是從無關系到非正式的關系,到兄弟聯盟,到封貢關系,而這種關系轉變的手段則只能斥諸戰爭?!緟⒁姀埓嫖?《清韓宗藩貿易》,"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8年版,第2頁.】但在清朝征服過程中,朝鮮始終不改對明朝的忠心。即便臣服清朝后,朝鮮還是想方設法與明朝潛通往來。明朝滅亡后,朝鮮又企圖與南明及臺灣鄭氏政權相通。而支配朝鮮行動背后的即是春秋義理思想。對于明、清交替時的中朝關系,劉家駒、張存武等先生已做過細致深入的闡述?!緟⒁妱⒓荫x:《清朝初期的中韓關系》,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版;張存武:《清代中韓關系》,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版.】筆者無意重復前人的研究,只想通過朝鮮應對后金與清朝的過程,來揭示朝鮮所持的春秋義理觀,并借此探討朝鮮與清朝關系演變的歷程及其特點,為我們全面認識清代中朝宗藩關系的特點尤其是朝鮮對清朝的文化心態提供一些幫助。

一、薩爾滸戰前朝鮮與建州女真之往來

后金興起于建州。按照吳晗的話說,建州介于三大勢力之間,西有明朝,北有蒙古,南有朝

鮮。建州女真在勢力強盛時,乘虛入寇,或助明朝攻蒙古;或乘明朝無暇顧及時,抄掠明朝邊境;或南下向朝鮮攻擊。勢衰時便卑辭求內服,同時受三方官職,乞求賞賜糧食。【參見吳晗:《關于東北史上一位怪杰的新史料》,《燕京學報》(1935年6月)第17期.后更名《朝鮮李朝實錄中的李滿住》,《讀史札記》,三聯書店1956年版,第47頁;又見《吳晗史學論著選集》,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24頁.】朝鮮與清朝宗藩關系發展的艱難,與朝鮮長期同清人祖先女真交往密切相關。因為朝鮮在長期與女真的往來中,一直將女真看作是“夷”、“胡”,文化上始終認為朝鮮較女真高出一等。而在雙方交往中,亦存在過某種程度上的上下尊卑不平等關系,這些都是阻礙雙邊關系正?;闹匾颉?/p>

日本學者河內良弘對明代女真史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參見[日]河內良弘:《明代女真史の研究》,京都同明舍1992年版.】他把女真與朝鮮的關系視作藩屬同宗主國的關系,女真諸部以事奉上國的姿態事奉朝鮮,而朝鮮又以待藩邦的態度對待女真諸部。他認為朝鮮與女真的關系是在大的中華體系之下,【中華世界體系,費正清稱之為"中華世界秩序"(TheChineseWorldOrder),參見JohnKingFairbank,ed.TheChineseWorldOrder,Cambridge,Massachusetts:HarvardUniversityPress,1968.認為中華世界體系中心是中國,而周邊分為:華化地區(SinicZone),以朝鮮、越南、琉球、某些時期的日本為代表;內陸亞細亞區域(InnerAsianZone),即游牧民族活動之中國長城以北、中亞草原地區;外部地區(OuterZone),乃歷史上的外夷,具體就是東南亞、西亞和歐洲.日本學者藤間生大提出東亞中華世界發端于秦、漢,形成于唐、宋,見《東アジアの世界形成》(東京:春秋社,1977年).高明士則將其稱為"天下秩序",指出德、禮、政、刑是維系此秩序的四大要素,見《從天下秩序看古代的中韓關系》,《中韓關系史論文集》(臺北,韓國研究學會,1983年),第1-166頁.】形成以朝鮮為中心的小天朝體系。筆者并不贊同女真與朝鮮存在著藩屬同宗主的關系,因為女真各部衛、所都是明朝設立,并非朝鮮設立的,而且女真諸衛所隸屬明朝版土,并非朝鮮的領地,故而不能說具有宗藩關系,但在明代雙方的交往中,朝鮮處于主動和支配地位,女真處于被動和被支配地位。這樣在朝鮮的心目中,女真是夷人、胡人,是未開化的民族,這種觀念根深蒂固。

朝鮮初年,朝鮮半島北部(今咸境道、平安道一帶)并非朝鮮人居住,而是女真人的活動地域。遼、金、元三朝400年間,中朝北部邊界基本穩定在朝鮮江原道的永興地區。元朝時朝鮮北部由鐵嶺衛管轄,明朝永樂以后,鐵嶺衛北撤,這片土地遂由朝鮮掌管。【對于明代中朝邊界的形成,可參見王冬芳:《關于明代中朝邊境形成的研究》,《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7年第3期.】但當時這一帶的居民以女真人為主,女真部族構成了朝鮮北部藩籬。朝鮮世宗國王時期(1419—1450),朝鮮先后在北部設立了四郡六鎮,【四郡乃懋昌、閭延、虞芮、慈城,六鎮乃慶興、慶源、穩城、鐘城、會寧和富寧.對其研究可參見李仁榮:《韓國滿洲關系史研究》(漢城,乙酉文化社,1954年),書中對四郡的設廢過程進行了詳細研究,對朝鮮與女真關系更進行了專門研究.】以加強控制,并從南方強制遷徙朝鮮人在北部地區定居,逐步實施對北部地區的有效控制。當時遷徙來的朝鮮人,因為不適應北方的氣候,疾疫流行,以致“新徙之民,不安其心,思歸故土,或臻亡命”?!尽独畛雷趯嶄洝肪?0,世宗十年五月丁巳,東京學習院東洋文化研究所1956年.】為了確保北部地區的穩定與安全,就得處理好與女真諸部的關系。為求控制女真,朝鮮采取羈縻與武力征伐兩種措施,以確保對這一地區的有效控制。朝鮮對女真的羈縻策略,首先是施恩籠絡,授酋長以侍衛、將軍等職位,同時,若遇上女真天災,亦予以救濟。朝鮮太宗時(1401—1418)開始對女真施恩。當時建州衛酋長猛哥帖木兒求見,即以其“居吾境,為吾藩籬,宜待之厚”,【《李朝世宗實錄》卷45,世宗十一年九月丁卯.】遂厚待之。世宗時期(1419—1450)對女真諸衛酋長多授予侍衛一類頭銜?!独畛雷趯嶄洝份d:“中朝于夷狄,不惜除都督以下之職者,非欲侍衛也,欲羈縻也。又國初萬戶宣略將軍之職,不惜遙授,亦欲羈縻也?!薄尽独畛雷趯嶄洝肪?0,世宗二年十一月己巳.】于是對當時建州衛童倉、凡察等人子弟授予官職,并令在朝鮮娶妻,使其安心侍衛,“使之迭相往來覲親,則彼自有永久安堵之心”?!尽独畛趯嶄洝肪?9,太宗十年三月乙亥.】世宗年間,建州左、中、右三衛發生罕見旱災,谷食皆枯,朝鮮遂給糧,人給米二升、鹽一升救荒,令女真各部感激不盡。此皆是籠絡措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