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固定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9 10:04:0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內固定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頜骨骨折內固定論文
摘要:50例外傷致多發性頜面骨骨折行微型鈦板堅強內固定,其中6例術中配合行牙弓夾板外固定,術后行頜間彈性牽引術。臨床效果良好,尤其是對個別極復雜的多發性頜骨骨折,配合牙弓夾板外固定術治療效果更理想。
關鍵詞:頜骨骨折;內固定;夾板
從2003年9月~2007年9月我們對50例極復雜多發性頜骨骨折采用外固定系統輔助骨折復位,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一、臨床資料
1一般資料本組男性45例,女性5例;年齡19~58歲,體重56~82kg。全部病例心、肺、肝腎功能及水電解質無明顯異常,無手術禁忌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面部畸形和咬合紊亂。
2材料設備采用美國OSTEOMED堅硬固定系統,MINI系列型鈦板,厚度1.0mm(下頜骨用)和0.8、0.6mm(上頜骨用),鈦釘2.0mm螺絲;帶鉤不銹鋼牙弓夾板通用型,為上海齒科器械公司出品;動力系統為德國生產的通用型KaVa動力系統。
剖析骨折內固定拆取時間和過程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分析骨折內固定物取出困難的原因,并探討相應的治療對策。方法對16例內固定物取出困難病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內固定物取出困難的16例病例中包括螺釘旋出困難6例,螺絲釘折斷4例,鋼絲取出困難4例,髓內釘拔出困難2例。本組病例經采取相應的措施最終均成功取出。結論術前的詳細充分準備、術中的仔細分析判斷是順利取出骨折內固定物的關鍵措施,不要強求以犧牲骨質為代價的內固定物取出。
關鍵詞:骨折內固定物;取出困難;對策
內置物取出術是骨科臨床工作最常見的手術,由于近年來采用內固定治療骨折的比例顯著增高,相應的并發癥也在增多,如鋼板斷裂、鋼釘及髓內針彎曲折斷、骨折成角發生畸形愈合等,導致內固定取出難度增加(例如螺釘旋出困難、斷釘、鋼絲取出困難、髓內釘拔出困難等情況)。現將收治的骨折患者中發生內置物取出困難16例病例資料做一回顧分析,并報道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2000年5月~2008年5月行內固定物取出術,術中發生取出困難16例,男10例,女6例。其中螺釘旋出困難6例,螺絲釘折斷4例,鋼絲取出困難4例,髓內釘拔出困難2例。
骨折內固定物取出困難
1材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2000年5月~2008年5月行內固定物取出術,術中發生取出困難16例,男10例,女6例。其中螺釘旋出困難6例,螺絲釘折斷4例,鋼絲取出困難4例,髓內釘拔出困難2例。
1.2手術方法
所有病例均擇期行內固定取出術。取出時間術后最短8個月,最長2.5年,平均1.5年。分別采取臂叢或硬膜外麻醉。
2結果
內固定方法治療髕骨骨折論文
【摘要】目的對髕骨骨折的多種不同手術內固定方法進行分析和比較。方法從1998年1月-2007年12月,本院骨科共收治髕骨骨折病人212例,分別采取了6種不同的手術內固定方法進行治療。即方法1:自編多股絲線環扎+髕前“8”字內固定18例;方法2:單純鋼絲環扎內固定37例;方法3:張力帶鋼絲內固定78例;方法4:經脛骨結節張力帶鋼絲內固定26例;方法5:空心拉力螺紋釘內固定22例;方法6:可吸收螺釘內固定31例。結果全部骨性愈合,膝關節功能恢復良好,優良率達90%以上。結論髕骨骨折形態各異,針對具體情況靈活采用不同方法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方法1、2簡單易行,可免去二次取內固定,但內固定強度欠牢固;方法3、4、5內固定比較牢固,有利于術后早期膝關節功能鍛煉恢復,是較為理想常用的手術內固定方法;方法6是近年來開始發展使用,有免除患者第二次取內固定手術的優點。
【關鍵詞】髕骨;骨折;內固定;張力帶;克氏針;生物力學;再手術;空心拉力螺紋釘;可吸收螺釘
Differentinternalfixationinthetreatmentofpatellarfracture
CAIZhen-yu,ZHANGYa-dong.CentralHospitalofChangningDistrict,Shanghai200433,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effectoftreatingpatellarfractureswithfigure-eightwiringthroughtwoparallelannulatedcompressionscrews.MethodsFrom1998to2007,212casesofpatellarfracturewereoperatedbysixmethods:a.silkthreadcerclage+"8"crossinginternalfixationgroupof18cases;b.steelwirecerclageinternalfixationgroupof37cases;c.Kirschnertensionbandinternalfixationgroupof78cases;d.fromthenoduleoftibialtensionbandinternalfixationgroupof26cases;e.annulatedcompressionscrewsinternalfixationgroupof22cases;f.absorbablescrewsinternalfixationgroup31cases.ResultsMethodsaandbwereeasytodo,butnotenoughstrong,methodsc,dandewereenoughstrongandgoodtokneejointearlierexercise,maybethebettertreatment.Methodfwasabsorbablescrewsandgraduallyusedinrecentyears.
【Keywords】patella;fracture;internalfixation;tensionband;Kirschnertensionband;biomechanics;reoperation;annulatedcompressionscrew;absorbablescrew
微型螺釘內固定治療橈骨小頭骨折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研究微型螺釘內固定治療橈骨小頭骨折的治療方法和結果。方法對12例橈骨小頭MasonⅡ、Ⅲ、Ⅳ型骨折行切開復位微型螺釘固定并進行早期功能鍛煉。結果術后隨訪9~13個月,按Steinberg的主觀功能評定方法,優6例,良5例,差1例,優良率為95%,骨折平均愈合時間為24周。結論用微型螺釘對橈骨小頭骨折作固定,具有復位滿意、固定可靠、方法簡單,利于早期進行功能鍛煉等優點,是治療橈骨小頭骨折的理想方法。【關鍵詞】橈骨小頭骨折;微型螺釘;內固定橈骨小頭骨折較常見,占肘部損傷的20%,治療方法尚有分歧,包括保守治療的時間,手術治療的切開復位內固定以及橈骨小頭切除和小頭置換等[1]。我科從2004年7月至2006年8月對12例橈骨小頭骨折患者行切開復位微型螺釘內固定術,效果良好,現報告如下。1臨床資料1.1一般資料本組共12例12肘,男4例,女8例;年齡18~52歲,平均31歲。受傷原因:車禍傷7例,跌傷5例,均為閉合傷。術前均行關節正側位片及CT檢查。根據Mason分型[2],Ⅱ型4例,Ⅲ型6例,Ⅳ型2例。1.2手術方法采用Kocher切口,由尺側伸腕肌及肘肌間進入,部分掀起尺側伸腕肌,顯露出肘外側副韌帶并探查。若韌帶復合體完好,將韌帶在尺骨附著處的前方關節囊作橫行切開并向前后牽開,直視下復位。用0.8mm的克氏針暫時固定骨折前半部后,與克氏針相平行鉆孔、測深、攻絲埋頭后旋入合適長度的2.7mm螺釘。注意避免勿使螺釘穿透對側皮質,螺釘可植入小頭的邊緣,此處在前臂極度旋前及旋后位時都不與尺骨相關聯。1.3術后處理術后24~72h拔除皮片引流,應用抗生素5~7d,均以石膏托固定肘關節于旋后位,如固定可靠用輕便關節被動練習器訓練2~3周。3周時復查X線片,若骨折穩定,則開始輕柔的主動活動,鼓勵被動的旋前旋后,但避免在前臂旋前位屈肘,否則將增加骨折端的應力。2結果本組12例,術后隨訪9~13個月。按Steinberg的主觀功能評定法進行評定,優:肘關節活動正常,無疼痛,本組6例;良:肘關節活動度喪失小于20°,輕度疼痛,本組5例;差:肘關節活動喪失大于20°,休息痛,本組1例。愈合時間15~38周,平均24周。3討論3.1手術時機選擇及術前準備本組患者手術均在入院后3~5d內進行,此時軟組織腫脹基本消退,炎性反應輕,利于切口的顯露和閉合。在術前常規應用消腫、脫水治療。本組12例均常規行CT掃描,雖然普通X線片對大多數骨折可做出比較明確的診斷,但是通過CT在軸位、矢狀面及冠狀面對橈骨頭的掃描,可以評估骨折的范圍、骨塊的大小及移位和粉碎程度,對術前內固定的準備和手術中復位、固定有較強的指導意義。3.2橈骨小頭骨折治療的選擇對于Mason分型中的Ⅰ型骨折,治療方法沒有分歧,學者們都支持行保守治療,并行早期的功能訓練,基本可獲得良好的功能。而Ⅱ型骨折的治療需要考慮骨折的范圍及移位的程度,還有患者對肘部功能的要求以及是否有合并損傷,是否出現機械阻擋等因素。如無機械阻擋,可行保守治療。如有機械阻擋或合并損傷,就有手術干預的必要性。而Ⅲ、Ⅳ型骨折治療的爭議焦點在于是優先選擇內固定還是橈骨小頭切除或者橈骨小頭置換。橈骨頭的生理作用包括兩部分,即傳導應力和維持肘關節外側的穩定性,橈骨頭的存在對保持肱橈關節的生物力學特性至關重要,尤其在合并肘關節周圍韌帶損傷的情況下。筆者以為對于MasonⅢ、Ⅳ型骨折的治療,應首先從前臂骨間膜及肘關節的功能解剖考慮,橈骨頭承擔著約30%的肘關節外翻穩定作用,其不僅在內側副韌帶損傷時是肘關節抵抗外翻應力的重要結構,而且在骨間膜破裂時可防止橈骨向近端移位。如首先選擇行橈骨小頭切除,極易發生橈骨向近端移位,從而導致下尺橈分離,出現疼痛、旋轉障礙。Leppilahti等[3]對23例因單純橈骨頭骨折行橈骨頭切除術的患者平均隨訪5年,發現并發癥發生率極高,如腕關節不適、橈骨近側移位、肘關節活動障礙、腕肘關節炎等。由于內固定物的發展,現在內固定物規格齊全,使橈骨頭骨折的堅強內固定成為可能。Boulas等[4]比較切開復位內固定、橈骨頭切除、硅假體置換及非手術方法治療橈骨頭骨折,發現切開復位內固定對握力影響最小。對于固定失敗的病例,可延期至傷后4~6周再切除橈骨頭。3.3手術注意事項較好的橈骨小頭骨折顯露是經肘及尺側腕伸肌間隙進入,注意保護骨間背神經。對于有軟組織附著的小骨塊應小心保護其血供。復位時首先保證關節面的解剖復位,以克氏針臨時固定后,維持前臂中立位,在橈骨前后位平分線的前65°和后45°之間確定“安全區”。由于其外側不與尺骨近端相關節,在該區域安放內固定物不會對前臂旋轉帶來不利影響。然后在軟組織保護套保護下鉆孔、攻絲、旋入合適的螺釘,注意避免鉆透對側皮質。縫合關節囊時避免過緊或重疊影響前臂旋轉。對于復位后橈骨頸若有骨缺損,一期行植骨術,達到早期誘導成骨作用,防止橈骨頭塌陷。3.4并發癥及防治術中應注意不要過分暴露橈骨頸遠側或過度牽拉旋后肌,以免損傷橈神經深支。注意保護骨塊的軟組織附著,以免影響血供,發生橈骨頭不愈合或橈骨頭壞死。術后主要是內固定失敗,術中應對骨折形成可靠的固定,并以標準的AO技術操作,使每一枚螺釘都對骨折形成良好的把持力,術后利于CPM訓練,盡量避免主動活動以防止肱橈關節壓力增高。定期復查X線片,了解骨折愈合情況,合理指導功能訓練。肘關節損傷的異位骨化發生率高,在手術時盡量減少對肌肉的牽拉損傷,術中徹底沖洗傷口,術后避免強力被動活動,都對防止異位骨化的發生有一定作用,必要時可口服消炎痛來預防。總之,通過合理的術前評估,術中可靠的內固定及術后合理的鍛煉,內固定手術不失為治療橈骨頭骨折的理想方法。【參考文獻】[1]曾炳芳,張長青.2004創傷骨科新進展[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484.[2]MasonML.Someobservationsonfracturesoftheheadoftheradiuswithareviewofonehundredcases[J].BrJSurg,1954,42(172):123132.[3]LeppilahtiJ,JalovaaraP.Earlyexcisionoftheradialheadforfracture[J].IntOrthop,2000,24(3):160162.[4]BoulasHJ,parisonofopenreductionandinternalfixationvs.excision,silasticreplacement,andnonoperativemanagement[J].ChirMain,1998,17(4):314320.
下肢骨折內固定嗎啡鎮痛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研究對像;方法;統計學方法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嗎啡鎮痛效果確切,硬膜外腔合用靜脈嗎啡增加了鎮痛效果、既往無惡心嘔吐、瘙癢的相關疾病無地塞米松、昂丹司酮的過敏史、術前病人常規禁食,囑病人術前6小時禁水、對不同的研究組分別靜脈緩慢注射地塞米松、檢驗三組之間的方法用雙向分析,用T檢驗比較組間差別、三組病人采用此方鎮痛及預防性用藥均未發現嚴重不良反映、三組術后病人在24小時惡心、嘔吐的總發生率分別為78%、46%、45%、用于下肢骨折病人的鎮痛,鎮痛的效果確切、可控性強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目的:評價靜脈分別注射地塞米松、昂丹司酮及地塞米松合用昂丹司酮能否降低下肢骨折內固定術后靜脈嗎啡持續鎮痛的病人所發生的惡心嘔吐及瘙癢的發生率。方法:對128例下肢行骨折內固定手術的病人(ASA1—2級)使用0.6%的重比重布比卡因行腰硬聯合神經組織,待手術完成前30分鐘硬脈推注嗎啡2.5mg,同時靜脈建立病人自控靜脈嗎啡鎮痛(PCIA),鎮痛前先靜脈注射:Ⅰ組地塞米松10mg,Ⅱ組昂丹司酮8mg,Ⅲ組地塞米松10mg合用昂丹司酮4mg,分別觀察對術后預防惡心嘔吐及瘙癢的作用。結果:Ⅰ組預防術手術后24時內惡心嘔吐的失敗率較高(39例中30例失敗,失敗率為76%P=0.02);Ⅱ組50例中有25例失敗,失敗率為50%;Ⅲ組39例有18例失敗,失敗率為45%,失敗率較低(P=0.01);在24小時之內預防術后瘙癢方面無明顯的差別,Ⅰ組有效率為68%、Ⅱ組有效率為70%、Ⅲ組有效率為67%(P›0.1)結論:Ⅰ組在預防惡心嘔吐不及Ⅱ組和Ⅲ組,而Ⅱ組和Ⅲ組無差別,預防瘙癢三組無差別。
論文關鍵詞:地塞米松、昂丹司酮、嗎啡鎮痛惡心嘔吐、瘙癢。
對于下肢骨折內固定的病人,疼痛是劇烈的,嗎啡鎮痛效果確切,硬膜外腔合用靜脈嗎啡增加了鎮痛效果。鎮痛同時存在的惡心嘔吐、瘙癢有待探討解決。
我們對上述三組用藥對預防嗎啡鎮痛產生的惡心嘔吐、瘙癢的預防效果進行臨床觀察。
對象和方法:
計算機輔助脊柱內固定手術探討論文
【關鍵詞】輔
計算機輔助手術(computer-assistedsurgery,CAS)是綜合當今先進的成像設備(如CT、MRI)、計算機技術、空間定位技術等進行圖像三維重建及融合,術前充分評估患者病情,規劃手術路徑、方案、模擬手術,術中追蹤手術器械,引導手術,確定手術范圍,從而使外科手術更精確、安全、微創的綜合性技術,計算機輔助手術在骨科的應用稱計算機輔助骨科手術(computer-assistedorthopaedicsurgery,CAOS)[1]。2004年4月~2005年6月,我院行計算機輔助下脊柱內固定術50例,積累了一定經驗,現將手術護理配合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男38例,女12例,年齡20~79歲,平均49歲。其中腰椎管狹窄及不穩癥34例,腰椎腫瘤9例,頸椎病4例,胸、腰椎骨折3例,手術時間1.5~2.5h,平均2h。
1.2手術方法全麻插管后,患者取俯臥位,以病變部位為中心做后正中切口,依次分離筋膜、韌帶、肌肉,暴露病變椎體棘突,C型臂X線機透視確定手術部位,于手術節段上方或下方棘突安裝參考環,CT掃描完成3個椎體圖像輸入工作站,根據椎弓根矢狀和橫斷面導航圖像,用尖錐確定進釘點,換椎弓根開路器,按參考圖像擴開椎弓根,C型臂X線機透視檢驗位置無誤后,擰入螺釘。
2術前準備
內固定法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研究論文
【關鍵詞】骨折隨著人口的老齡化,老年人應急反應遲鈍,自我保護能力差,再加上骨量的減少,骨質疏松性骨折逐年增加,股骨粗隆間骨折也成為老年常見的損傷之一,保守治療各種并發癥及病死率均高,故近年來國內傾向于手術內固定治療。在1996年7月到2007年8月間,筆者應用閉合復位經皮穿針內固定和動力髖螺釘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98例,分析了兩種治療方法的優缺點,現報告如下。1臨床資料本組98例中男63例,女35例;年齡65~85歲,平均71.5歲。伴有內科疾病74例,占75.5%;伴有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癥、精神發育遲緩的12例。骨折按照Evan分型,Ⅰ型32例,Ⅱ型36例,Ⅲ型20例,Ⅳ型5例,Ⅴ型5例。其中采用閉合復位經皮穿針內固定39例,采用動力髖螺釘固定59例。2手術方法2.1閉合復位經皮穿針內固定在X線透視下,用Whitman法使骨折達到或接近解剖復位。局部麻醉,在X線引導下于大轉子下方6~8cm處向股骨頭方向鉆入直徑為3.5mm的骨圓針3~4枚,使針尖位于股骨頭軟骨下0.5~1.0cm,緊貼皮膚剪除皮外的鋼針,針尾埋于闊筋膜下,無菌敷料包扎。平均時間為30min(30~40min),平均出血30mL。術后患肢外展輕度內旋位皮牽引或穿防旋“丁”字鞋1個月,術后次日開始練習股四頭肌收縮及稍屈膝屈髖活動,1.5個月扶雙拐下床患足不負重練習,根據骨折愈合情況6個月后逐漸負重行走,10~16個月骨折堅強愈合后去除鋼針。2.2動力髖螺釘內固定平臥位,采用硬膜外麻醉,患側墊高,取髖關節外側切口,暴露股骨基底部及肌骨干上部,先牽引下肢,直視下復位后再依次打入導針擴孔置入135°動力髖螺釘及鋼板,使鋼板和股骨緊密相貼,再上緊螺釘,小粗隆盡量復位,必要時可用拉力螺釘復位并固定。平均手術時間為60min(45~90min),平均出血250mL(150~600mL),有5例病人輸血400mL,無手術死亡病例。術后待手術反應消失后即可在床上作患側膝髖關節伸屈活動,并作增強肌力練習,3周后可扶雙拐行走,每月攝片,根據骨折的愈合情況逐步負重行走,對于不穩定的類型需避免過度活動,在愈合后方可負重行走。3治療結果術后隨訪6個月~2年,根據病人的功能恢復與自主癥狀情況,療效可分為優、良、可、差4級[1]。優:骨折愈合,髖部無疼痛,骨關節活動恢復到傷前狀況;良:骨折愈合髖部偶有疼痛,骨關節活動大部分恢復到傷前狀況;可:骨折愈合,有輕度的髖內翻,骨關節活動受限,有時疼痛;差:骨折畸形愈合或未愈合,髖部疼痛不能下床活動。依此標準對上述兩種手術方法的療效進行比較,見表1。表1兩種手術方法療效比較(例)手術方法優良可差療效優良率(%)動力髖螺釘5044191.5多枚斯氏針2962289.74討論4.1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治療中老年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骨密度逐漸下降,骨吸收超過骨形成,骨脆性增加,骨皮質變薄應力下降,在輕度外力作用下極易發生骨折。采用保守治療,因長期臥床而發生的肺部感染、褥瘡、泌尿系統感染等并發癥極易危及患者的生命。現多主張對有條件的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盡早采取手術內固定治療[2]。4.2手術的特點老年人常伴有一種或多種內科疾病,合并癥涉及心血管、神經、呼吸、泌尿等多個系統。所以,術前必須充分估計患者對各種術式和固定的耐受性,務必做到創傷小、固定牢、手術時間短,早期進行功能鍛煉及離床活動。這樣可以使患者盡快達到自理,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3]。4.3兩種內固定的特點與內固定的選擇從表1可以看出,閉合復位經皮穿針內固定和動力髖螺釘相比,動力髖螺釘內固定的患者術后的功能恢復效果相對較好。胥少汀等[4]采用閉合經皮多枚斯氏針內固定治療本病,無一例發生髖內翻。何晉杰等[5]應用此法治療該病41例,均達到骨性愈合,其中3例出現髖內翻畸形。多枚斯氏針具有手術創傷小、時間短,減少感染概率,且內固定操作簡單,不需要太多的設備,醫療費用相對較低,使少數貧困患者有治療的機會,在X線機下能靈活的安排鋼針,對股骨頸的損傷較小,固定相對較牢固,符合BO原則[6]。骨折愈合后在門診局麻下即可拔除內固定,免除了二次手術痛苦,減輕了病人的經濟負擔。但它要求股骨大粗隆外側皮質2/3以上完整才能使用,主要適用于全身情況差,不能耐受較大手術的Ⅰ、Ⅱ型骨折的老年患者,并且為閉合復位滿意者。多枚斯氏針的缺點是手術中不能加壓,骨折愈合相對較慢,固定沒有動力髖牢靠,臥床的時間相對較長,固定針向外脫出松動或釘穿出關節進入盆腔,對骨質疏松的病人往往失敗,建議臨床使用時要注意這些缺點。雖然它是一種比較老的治療方法,但因其手術簡單、療效確實、醫療費用小、住院時間短,對農村、經濟落后地區更易為患者接受,可作為老年股骨粗髖間骨折的一種補充治療措施。動力髖螺釘是AO/ASIF組織專門為股骨轉子間骨折而設計的一種內固定物[7]。近端為松質骨螺紋釘,遠端有滑動槽,通過髖內拉力螺釘的滑動加壓作用和有側方套筒鋼板使股骨頭頸段與股骨干固定為一體,能有效的防止髖內翻,并使粗隆間骨折具有可靠的支架。此釘有加壓和滑動的雙重功能,避免了釘尖冒出股骨頭的風險。汪利合等[8]采用動力髖螺釘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36例,經臨床驗證認為,其閉合復位、有限切開內固定的治療方法在牢固內固定的同時,盡可能減少了對骨折部位血循環的破壞,有利于骨折愈合,其釘板結構符合髖部生物力學的要求,具有動力加壓、靜力加壓和張力加壓作用,達到堅強內固定的目的,并可避免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由于動力髖螺釘放置于股骨的外側,它對大粗隆外側骨皮質的相對完整性有較高的要求,若粗隆外側皮質的進針點粉碎(Ⅳ型),我們認為不適宜用動力髖螺釘。其缺點主要有:材料價格較貴;釘的置入角度必須與鋼板套筒一致,否則復位或固定不良;有大粗隆處骨折的不能使用;除非技術熟練否則應有放射監護;愈合后的粗隆間骨折取出內固定后易發生自發性非創性股骨頸骨折;手術須廣泛剝離,創傷大,失血量多,操作比較復雜,時間長,年老病人不易接受。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內固定治療中,首先要考慮的是骨折端的穩定性與固定方式及材料的選擇,同時也要考慮病人狀態及手術創傷對病人的影響,能用簡單手術達到治療目的的就不要選用復雜手術。在基層醫院還要考慮到技術條件、手術條件及病人經濟條件等問題才能做出最終的手術方案。通過本組資料分析我們認為,兩種內固定各有其特點,只要選擇得當,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對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早期進行閉合經皮穿針內固定和動力髖螺釘治療均能達到滿意療效。【參考文獻】[1]董紀元,李國宏,胡永成,等.老年人股骨轉子間骨折圍手術期的治療分析[J].中華骨科雜志,2000,20(8):476479.[2]KitamuraS,HasegawaY,SuzukiS,etal.FunctiongaloutcomeafterhipfractureinJapan[J].ClinOrthopRelatRes,1998,(348):2936.[3]KenzoraJE,McCarthyRE,LowellJD,etal.Hipfracturemortality:Relationtoage,treatment,preoperativeillness,timeofsurgery,andcomplication[J].ClinOrthopRelatRes,1984,(186):4546.[4]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9:677.[5]何晉杰,孫兆長,丁絢呂,等.閉合復位經皮穿針內固定治療老年髖部骨折438例報告[J].中醫正骨,1999,11(1):42.[6]王亦璁.BO與AO的不同之處[J].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2,17(1):35.[7]ReguzzoniP,WinquistR.Thedynamichipscrewimplantsystem[M].Newyork:Berlinheideberg,1885:297.[8]汪利合,張殿英,李慧英.動力髖治療轉子間骨折臨床觀察[J].中醫正骨,2002,14(1):1920.
國內固定資產投資變化特征研究
一、固定資產投資的變化特點
近年來,在宏觀經濟政策的引導和推動下,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基本保持了穩步增長態勢,同時,影響投資增長的因素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一)固定資產投資的總量變化特點
經過3年治理通貨膨脹的努力,1996年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名義值,以下無特別說明均同)從1993年的61.8%降至14.8%,1997年在慣性作用下進一步滑至8.8%。1998年針對亞洲金融危機沖擊和國內新出現的通貨緊縮趨勢,開始實行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加大了國債投資力度,投資有所回升;1999年由于國債發行時機沒有把握好等原因,造成了投資一度滑坡,增速降到5.1%的低谷;這個問題后來得到了重視,從2000年開始,投資增長率逐年提高,2002年達到了16.1%(見圖1)。
近年來投資增長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全社會投資中國有經濟比重較大,國有投資增長對全社會投資“影響力”較大,投資增長機制仍不完善。第二,投資與經濟增長的聯系十分緊密。
投資很大程度上成為宏觀政策的調節手段,主要表現為在經濟增長率過高、通貨膨脹嚴重時,減少投資抑制經濟過熱;在需求不足、導致經濟增長率持續放緩時,增加投資防止經濟過冷(見下表1)。第三,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外生特點突出,可持續性和自主增長能力不足。
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胸腰椎骨折探討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微創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其療效。方法自2003年9月至2007年9月,選擇15例損傷平面以下無神經功能損害,無需進行椎板減壓的單純胸腰椎骨折患者,在C臂X線機定位下確定需要固定的椎弓根根部,做4個1.5cm長的切口,固定與復位均在4個小切口內完成。結果所有病例均獲隨訪,時間10~30個月,平均18個月。術后患者均恢復椎體高度并矯正椎體后凸畸形。手術時間約1.5h,出血量約80mL。結論微創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技術操作簡便、安全可靠,具有創傷小、出血少、疼痛輕、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點。【關鍵詞】經皮;胸腰椎骨折;微創手術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系統內固定已被臨床證實是安全可靠的。傳統的開放手術方式須做廣泛的軟組織剝離,手術創傷大,出血多,住院時間長。我院自2003年9月至2007年9月對15例腰椎骨折行經皮穿刺椎弓螺釘內固定(minimallyinvasivepercutaneouspediclescrewsosteosynthesis,MIPPSO),取得滿意的療效[1~3],現報道如下。1臨床資料本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齡28~65歲,平均48.2歲。受傷至手術時間3~7d,平均4.5d。受傷原因:交通事故傷5例,高處墜落傷8例,重物砸傷2例。損傷節段:T111例,T123例,L16例,L24例,L31例。根據Denis分型,壓縮性骨折13例,爆裂性骨折2例。X線片顯示:椎體受壓占原有椎體高度1/2有9例,1/3有6例;成角畸形均大于20°。CT片顯示:椎體后緣骨塊突入椎體小于1/4有13例,1/4~1/3之間有2例,所有病例均無下肢和大小便障礙。2手術方法麻醉成功后,俯臥位行體外牽引復位。首先用C臂機定位骨折椎體,用記號筆做體表標記,再在C臂機下體表標記上下2個相鄰的椎弓根部,以這4個椎弓根根部的點為中心,各做4個1.5cm長的切口,在C臂機引導下擰入4枚椎弓根螺釘,在同側相鄰切口間打隧道,將折彎后與骨折處胸腰椎生理曲度一致的棒沿隧道穿入,并在4個小切口內將棒與椎弓根螺釘稍做固定。鎖緊下位椎弓根螺釘與棒結合處,安裝椎弓根螺釘延長棒,皮膚外在C臂機引導下予撐開上位椎弓根螺釘以復位,直至矯正后凸畸形、恢復骨折椎體及椎間隙正常高度。去除椎弓根螺釘延長棒,將4個釘棒結合部擰緊,橫聯接未安裝,再次用C臂機確定固定后的位置。沖洗并縫合4個小傷口。3結果本組各例均在經皮穿刺下完成操作,無微創手術失敗而改行開放手術者。所有病例均獲隨訪,時間10~30個月,平均18個月。手術時間70~150min,平均90min;術中出血量50~200min,平均80min。術后3d帶腰圍下床活動,1周后出院,1個月后恢復輕重度工作。患者術后功能恢復好,恢復的骨折椎體高度和椎體間隙高度無丟失。4討論4.1MIPPSO技術要點MIPPSO術前須認真進行C臂X線定位,正位像兩側椎弓根投影對稱、棘突居中,側位像椎弓根顯示清楚。進針點為椎弓根兩“眼睛”中點外側緣,正位投照時,導針進入后其針頭距離上終板約1.0cm,距棘突中線約1.0~1.5cm。椎弓根軸心位投射時,定位克氏針針尖不超越椎弓根“眼睛”周邊;側位像上應在椎弓根中軸線上,與上終板平行。進針點不能太偏中線,如夾角大于15°時,正位投照像針尖接近或超越中線,或椎弓根軸心位投照像針尖超越椎弓根“眼睛”,提示進入椎管,應退出導針。皮下肌肉隧道沿肌纖維鈍性分開,隧道要寬松,兩螺釘尾端“U”型開口相對,并在同一直線上,以便于釘棒安裝。4.2MIPPSO手術的適應證與禁忌證手術適應證:脊柱骨折后,椎體高度喪失,高度低于原有的1/2,脊柱不穩定;或脊柱生理曲線喪失,后凸20°,但無損傷平面以下的神經功能損害,無需進行椎板減壓。如脊柱骨折嚴重同時伴有損傷平面以下神經功能損害,需進行徹底的椎管減壓,則不能采用該微創技術。手術禁忌證:伴有兩個以上椎體壓縮性骨折,傷椎至相鄰椎的椎弓根有骨折,有出血傾向,不能耐受手術。4.3MIPPSO技術治療胸腰椎骨折的機制后縱韌帶在椎體后中央處最厚,在椎間盤與椎骨相連處向兩側逐漸變薄,椎間盤水平寬于椎體水平,L1~3寬于L4~5和胸段,因此下腰椎產生的間斷復位作用不如胸腰段,胸腰段間接復位作用效果佳。除后縱韌帶外,能使椎體后壁骨折間接復位的另一結構是位于后縱韌帶深部的椎體后壁與椎間盤的連接,其作用可能較后縱韌帶更重要。Harrington的實驗表明,單純靠后縱韌帶產生的間接復位在L1水平最多能使35%受壓椎管得以恢復,再加上后路器械和過伸體位依靠后縱韌帶和椎體后壁與椎間盤的連接等,能使非D型爆裂骨折椎管受壓恢復到較好程度。因此,利用后縱韌帶、椎間關節軟骨及椎間盤軸向撐開力使椎管內占位小骨塊有限閉合復位回納原理和經皮椎弓根螺釘結合皮下遂道和垂直安裝原理,達到使傷椎恢復椎體及椎間隙正常高度的目的,進而恢復脊柱的生理曲度,維護節段完整性和穩定性。但一般適用于神經癥狀較輕、以前柱壓縮為主、椎管內占位小于1/4~1/3矢狀徑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其優點為最大程度地減少對后柱穩定性的破壞,減少組織損傷和肌肉剝離,可以減少椎旁肌血管神經的破壞,維護脊柱軟組織的平衡,避免影響脊柱活動。無論是住院時間還是術中出血均大為減少,并具有術后恢復快、住院時間短、切口小、平整美觀、費用少等優點,目前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系統應用于胸腰椎骨折前景看好,但缺少長期的隨訪資料證實其遠期療效。總之,MIPPSO手術治療胸腰椎骨折具有以下優點:a)切口小;b)出血少;c)手術所累及或損傷的組織小;d)患者術后恢復快;e)住院時間短。本組患者手術時間為1.5h,出血量約80mL,患者第2天即可下床活動,1周后出院。【參考文獻】[1]LoweryGL,KulkarniSS.Posteriorpercutaneousspineinstrumentation[J].EurSpineJ,2000,9(1):126130.[2]池永龍,徐華梓,林焱,等.微創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的初步探討[J].中華外科雜志,2004,42(21):13071311.[3]董楊,徐建廣,陳碭,等.微創技術治療胸腰椎骨折[J].臨床骨科雜志,2005,8(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