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食品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5 19:02:2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綠色食品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綠色食品

綠色食品加強監管計劃

2012年全省綠色食品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落實全省農村、農業工作會議精神,圍繞提高農產品質量,有效提升農產品競爭力,促進農民增收這一目標,繼續以體系建設為抓手,提高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擴大規模,加強監管,促進貿易,穩步推進我省綠色食品可持續發展。

一、加強綠色食品管理服務體系建設,努力提高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

1、繼續做好市級綠色食品工作機構的組建工作。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市綠色食品工作機構的組建工作。并要求縣一級有相關機構和兼職人員負責綠色食品工作。在全省建立比較完善的綠色食品管理服務體系。

2、與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在我省聯合舉辦綠色食品認證檢查員和標志監管員培訓班。為各市培訓3-4名持證上崗的認證檢查員和標志監管員。在全省初步建立一支能夠適應目前綠色食品認證申報和管理服務需要的認證檢查員、標志監管員隊伍。

3、制定《省市級綠色食品管理機構工作職責和委托管理工作程序》。明確省、市兩級綠色食品管理服務機構的職能和分工。規范工作程序。

4、召開綠色食品工作座談會,貫徹《省市級綠色食品管理機構工作職責和委托管理工作程序》,對市級綠色食品工作機構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正式啟動市級綠色食品工作機構的認證申報和管理服務工作。

查看全文

生態戰略構造綠色食品

鐵力市地處小興安嶺南麓,境內水系發達,灌溉用水潔凈無污染,土壤有機質含量高,自然植被覆蓋率達86%以上,良好的生態條件有利于發展綠色食品產業。1999年以來,我市全面實施生態經濟戰略,把綠色食品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之一,不斷提升產業層次,打造產業優勢。2007年全市綠色食品產值實現36052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3.7%,綠色食品產業拉動全市農民增收4400萬元。

一、加強領導和扶持,形成促進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合力

幾年來,鐵力市委、市政府確定了“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的農業發展思路,各有關單位和部門在政策上向綠色食品產業傾斜,龍頭企業和農戶充分發揮生產主體作用,社會各界齊心協力,全市上下齊抓共管同唱一臺戲。一是市委、市政府擺上應有位置。市委、市政府在制定《鐵力區域農業生態經濟發展規劃》和《鐵力市國民經濟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中,把綠色食品產業確定為立市產業之一,進行了周密的規劃和部署。于2000年成立了由財政、計劃、工商、水務、農技等各部門組成的市綠色食品領導小組,下設綠色食品辦公室,負責全市綠色食品產業的管理和協調工作。市委、市政府與各成員單位簽定了目標責任狀,主要領導每年組織召開5-7次綠色食品領導小組協調會,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二是各有關單位傾力支持。財政、農委、水務、農技等成員單位圍繞市委、市政府的總體思路,按照各自的職責和分工,強化對化肥、農藥、飼料和獸藥市場的監管,嚴格投入品管理;加大對農產品包裝標識的監管,規范綠色食品市場秩序;強化綠色食品生產標準的培訓和指導,提高綠色食品的產品品質;積極對上爭取,加大對綠色食品產業的投入。幾年來,我市共開展綠色食品知識培訓730場次,培訓農民和企業員工4.1萬人次,累計投入41686.8萬元。三是發揮企業和農民的主體作用。發展綠色食品產業,企業和農民是主體。引導企業認識發展綠色食品產業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激發企業發展綠色食品的內在動力。通過典型宣傳和生產對比的方式,強化綠色食品生產效益宣傳,調動了農民生產綠色食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集中培訓、入戶指導等形式面向龍頭企業和農民開展綠色食品知識培訓,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水平和農民生產技能,使兩大主體對綠色食品的認識逐步加深,參與更加主動,為不斷壯大產業規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嚴格標準和規程,夯實綠色食品產業基礎

對綠色食品產業來說,堅持標準就是抓住了根本。2007年我市種植業標準化覆蓋率達到92%,畜禽標準化養殖率達到53%,北藥標準化生產率達到81%。一是堅持投入品標準化。嚴格品種標準。通過調查研究,結合生產實際,我們逐步確定了種植、養殖和北藥的主導品種,使全市三大作物優良品種率達到96%以上,畜禽優良品種率達到90%。通過選用優良品種,綠色食品水稻畝產達到了502公斤,高產攻關田畝產達到800.1公斤,創我省第三積溫帶水稻單產最高紀錄;千頭奶牛小區奶牛日產奶達到21.3公斤,比普通品種每天增產6.6公斤。嚴格施肥用藥標準。按照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質量標準進行測土配方施肥,施用生物肥、有機肥和低毒低殘留農藥,肥料利用率提高3-5個百分點,畝節本增效20元以上。農委、畜牧局加強對農藥和獸藥市場的監管,引導農民科學、安全地用藥,杜絕了高毒、高殘留藥品流入生產環節。嚴格飼料標準。在加快引進綠色無公害飼料的同時,進一步推廣青貯飼料專用玉米,2007年全市的種植面積已達1.3萬畝,制作青貯飼料7萬噸。二是堅持生產過程標準化。制定標準化生產操作規程。我市制定了綠色食品水稻、奶牛、平貝等生產和加工標準化技術操作規程11個,將先進實用技術進行組裝配套,使之貫穿于生產到加工全過程。推廣先進實用技術。我們以實施農業部“四項工程”、開展院市共建、“科技之冬”活動為契機,在普及良種的基礎上推廣良法,大力推廣水稻旱育稀植、機械插秧、缽體拋擺、平衡施肥、奶牛凍配、全日混糧飼喂、北藥高產栽培等節本、增效技術,提高了綠色食品的產量和質量。提高農業機械化程度。全市農機合作組織已發展到8個,占全市村屯總數的10.5%,秋翻整地面積46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71%。市千頭奶牛養殖小區新進奶牛全日混糧機械并新建了糞便無害化處理設施,實現了生態農業的良性循環。三是堅持農產品加工標準化。積極對上爭取,加大對企業實施標準化建設的政策傾斜力度,引導企業制定生產加工標準和產品標準,加強管理,嚴格質量檢驗,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近幾年來,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共對上爭取資金570萬元,九河泉米業、集佳牧業、盛中乳品、華威乳業、桃山人參果有限公司等綠色食品龍頭企業自籌資金2800萬元用于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為提高產品產量和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提升了鐵力市農產品加工的整體實力。

三、建設龍頭和基地,打造綠色食品產業鏈

查看全文

淺談綠色食品出口影響

摘要:本文從綠色貿易壁壘、綠色食品的內涵入手,闡述了我國綠色食品出口的現狀,分析了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綠色食品出口的具體影響表現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希望能對我國綠色食品出口企業起到一些借鑒作用。

關鍵詞:綠色貿易壁壘綠色食品對外貿易影響

隨著社會發展和進步,人們越來越關注健康問題。食品因為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所以其安全性在近年來倍受關注,這也是體現社會進步的一個積極方面,毫無疑問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世界上有些國家卻借此大做文章,在國際貿易中以食品安全為借口,制定各種超越安全需要的食品安全生產檢測技術標準,阻擋他國食品進入其國內市場,這就是在最近二三十年來愈演愈烈的綠色貿易壁壘現象。

一、綠色貿易壁壘和綠色食品的內涵

1.綠色貿易壁壘的內涵。綠色貿易壁壘,亦稱綠色壁壘,是指在國際貿易活動中,進口國以保護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為由,通過制定嚴格的環保技術標準或采用綠色技術標準制度、綠色環境標志制度、綠色衛生檢疫制度和綠色補貼制度等,使得外國產品無法進口或進口時受到一定限制,從而達到保護本國產品和市場的貿易保護措施。目前,綠色貿易壁壘的實施主要是通過綠色技術標準制度、綠色環境標志制度、綠色衛生檢疫制度和綠色補貼制度來進行。與其他貿易壁壘相比,綠色壁壘在內容上更具合理性,在形式上更具合法性,其保護的對象更具廣泛性,實施效果也更具歧視性。許多發達國家往往利用綠色壁壘的這些基本特征來為其進口產品設限,以最大限度的保護本國利益。

2.綠色食品的內涵。綠色食品是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無污染、安全、優質的營養類食品的統稱。國際上多稱為生態食品、有機食品或自然食品。稱謂雖然不同,但都是為限制產品生產過程中化學肥料、農藥和其他化學物質的使用而生產的食品。現在我國將綠色食品分為A和AA兩個級別。A級綠色食品是指在生產中允許限量使用某些化肥、農藥、合成添加劑等;AA級綠色食品是指吸收了傳統農業和現代生物技術,與國際有機食品接軌的產品。

查看全文

淺析綠色食品消費拓展問題

摘要: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品質也在不斷提高,綠色食品的概念一經產生就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本文從對我國當前的綠色食品消費狀況入手,分析了我國綠色食品消費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了一系列在監管制度、生產技術以及消費觀念和行為的對策。

關鍵詞:綠色食品;問題;對策

隨著我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飛越,經濟實力有了顯著的提高。人們在物質生活條件得到了基本滿足的基礎上,對消費水平乃至生活質量有了更高的需求。近年來我國工業化的快速發展,人們的人居環境和飲食健康受到了威脅,對綠色食品的關注度越來越高。

1目前我國綠色食品消費現狀

我國的綠色食品消費雖然起步較晚,但其發展的速度卻很快。我國綠色消費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1972年,我國參加了人類環境大會。1989年,“綠色食品”在我國出現。在1992年,我國設立了專門的部門,以此來實現對綠色食品從種植到加工再到投入市場的整個環節的監管。1995年,我國的綠色食品被分為A級和AA級兩個級別,并走向了國際。到目前為止,我國從事綠色食品生產的企業數量巨大,每年的生產總量和銷售總額巨大,我國有關綠色食品的新制度、新標準也在不斷更新,對綠色食品生產的相關方面的監管力度也越來越大。

2我國綠色食品消費中亟需解決的問題

查看全文

綠色食品發展論文

[論文關鍵詞]綠色食品發展現狀問題對策

[論文摘要]我國發展綠色食品,取得了不凡的成績。介紹我國綠色食品的發展狀況,揭示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開發綠色食品的策略

隨著我國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并日益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農產品質量安全已經成為現階段我國實施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必須著力解決的關鍵問題。

目前,綠色食品工作作為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正在發揮著它的示范帶動作用,綠色食品品牌已經成為代表我國安全優質農產品的一個精品形象。大力發展綠色食品不僅是入世以后帶動我國農產品大規模走向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更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以后發展的重要方向。產品質量和品牌信譽是綠色食品的生命線,綠色食品發展規模越大,品牌知名度越高,越是需要加強監管,因此,依法完善綠色食品監管體系,實現綠色食品監管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已經成為綠色食品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我國綠色食品發展現狀

據資料顯示,我國于1990年開始發展綠色食品,1992年l1月,農業部成立了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組織和指導全國的綠色食品開發工作?,F已開發的綠色食品涵蓋了中國農產品分類標準的7大類,包括糧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海產品、酒類、飲料等。到2005年底,綠色食品企業總數3695家,產品總數9728個。從產品結構看,農產品及其加工品占57.1%,畜禽類產品占14.2%,水產類產品占5.8%,飲品類產品占16.4%,其它產品占6.5%。綠色食品實物總量達到6300萬t,年銷售額1030億元人民幣,環境監測的農田、草場、林地、水域面積654萬hm。l19個縣(農場)創建了151個大型標準化原料基地,基地面積270萬hm,年產優質原料1878萬t,帶動農戶420.35萬戶。

查看全文

綠色食品水稻栽植要點

A級綠色食品系指生產地的環境質量符合NY/T391的要求,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照綠色食品生產資料使用準則和生產操作規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學合成生產資料,產品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品標準,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A級綠色食品標志的產品。本技術要點提出了產地選擇、品種選用、育秧、田間管理、病蟲草害防治及收獲等方面的生產操作要求,適用于遼寧省中東地區綠色食品水稻生產。

1產地選擇

生產基地應遠離工礦區、醫院、公路和鐵路干線,避開工業和城市污染源,無大氣、土壤和水質污染,應選擇自然生態條件良好的地區。

2品種選擇

品種選擇純度98%、凈度98%、發芽率85%、含水量14%。所選品種的生育期標準為:早熟品種139~141d,中熟品種142~147d,晚熟品種148~155d。

3種子處理

查看全文

中國綠色食品的營銷戰略探索

論文摘要:文章在研究市場國際化背景下,中國綠色食品產業和企業發展的比較競爭優勢及與東北亞地區的合作前景、出12''''現狀、存在問題,在借鑒外國經驗基礎上,要通過政策導向,作好市場定位和市場分析,加強營銷管理的針對性,并通過選擇適宜的合作競爭戰略及方式,提高沖破綠色壁壘的能力以及擴大綠色食品出12''''的規模和優化結構。

論文關鍵詞:綠色食品;開拓東北亞市場;發展戰略

目前,我國綠色食品出口多集中在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市場覆蓋率和市場占有率比較小,市場風險大。因此,我國要把綠色食品營銷戰略重點轉移到東北亞地區,積極開發新市場,分散貿易風險,擴大市場的互補性和降低進入壁壘,在東北亞地區產品出口國中尋求合作伙伴,并通過與之開展的多種形式合作和針對不同合作伙伴,制定不同的營銷戰略和策略,加強開拓市場的能力,以此不斷擴大市場的占有率和提高企業競爭力。

一、本土化、區域化、國際化的發展目標

我國綠色食品企業市場營銷在相當長時期內要加強本土化的建設和發展。本土化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在本國范圍內進一步拓展市場的廣度和深度;二是在出口國實現本土化,取得本土化成功后再向區域化發展,區域化是若干本土化的集合,是向國際化發展的前期準備,也是更大范圍的本土化。

(一)本土化和國際化營銷要突出加強的工作

查看全文

綠色食品肥料開發研究

有機肥來源多樣,成分復雜,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質不容忽視。施用未經無害化處理的有機肥可能給食品帶來的污染比化肥更為嚴重,更難預防?;瘜W污染是生活垃圾中有害物質含量超標的重要因素。主要有來源于電池、電器、油漆、顏料添加劑中的有機污染物,如多氯聯苯、多元酚類。生物污染是有機肥大量存在的較為普遍的問題。城市垃圾、人畜糞便等有機廢棄物,含有大量的病原體,這些病毒在土壤中存活時間相當長。比如,痢疾桿菌可生存22~142天,結核桿菌1年左右,沙門氏菌34~70天。據調查,黃瓜、豆角及茄果蔬菜受大腸桿菌污染較重,土豆、蘿卜、蔥、白菜受寄生蟲卵污染較重。綠色食品生產必須把住有機肥無害化這一關。首先,要把住有機肥源頭,對可能受污染的尤其是化學污染較重的有機肥要禁止使用,經檢驗合格后再用。其次,要實行高溫堆肥處理。只要堆肥溫度在50~55℃,18天內大腸桿菌值降到10~1,蛔蟲卵死亡率達到100%,各種蠅蛆、蠅蛹、成蠅的死亡率均為100%,合乎有機肥無害化的標準。經過堆漚,有機物質分解,能夠提高肥效。綠色食品生產,應當禁止“生糞下地”。4.商品有機肥的開發和應用商品有機肥是有機肥料發展的一個新領域,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在產品質量上具有可靠性,可以作為綠色食品生產的重要肥料之一。目前,商品有機肥主要有三大類:一是城市垃圾堆肥,主要分布于大城市,以解決城市垃圾污染為目的,實現垃圾肥料商品化,取得較好的綜合效益。二是活性有機肥料,以畜禽糞和農副產品加工下腳料為主要原料。三是腐殖酸、氨基酸類特種有機肥料,富含有機營養成分和植物生長激素,可制成液體肥料用于葉面噴施。(1)有機肥工廠化生產的生物發酵技術有機肥料發酵技術是要創造一個良好的微生物繁殖的環境條件,促進微生物代謝進程,加速有機物分解,放出并聚集熱量,殺滅各種病原菌和寄生蟲卵,獲得優質有機肥料。a.配料技術配料方法因原料來源、發酵方法、微生物種類和設備的不同而各有差異。一般原則是:在總物料中有機質含量應大于30%,最好在50%~70%;碳氮比為30~35∶1,以保證生物代謝中的“能源”供應;pH值為6%~8%;水分為30%~50%。配方如:鮮禽畜糞85%,秸稈粉10%、泥炭5%,調節碳氮比、pH值和水分。b.發酵微生物的應用按種類發酵微生物可以促進有機物料腐解,有利于保存養分。發酵微生物是從自然界分離、篩選和純化得到的酵母、真菌、細菌和放線菌,組成一個復合菌群,具有分解多種物料的功能。一般先制成活菌含量極高的復合菌,經擴大培養后制成菌肥,再摻混到有機物料中。接菌后,有機物料發酵速度加快,發酵質量提高,快速除去臭味。c.發酵腐熟方法①平地堆置發酵法一般在發酵棚中將調好的原料堆成寬2米,高1.5米的長壟,10天左右翻堆一次,45~60天腐熟。②發酵槽發酵法發酵槽內空長5~10米,寬6米,高2米,若干個發酵槽排列組合,置于封閉或半封閉的發酵房中。槽底埋1.5厘米通氣管。原料填入后每40分鐘強制通氣20分鐘,每三天翻堆一次25~30天腐熟。③密封倉式發酵法發酵倉由水泥、磚砌或預制板拼裝而成,倉頂設可開啟密封蓋,倉底有通氣管,還有排氣管、排水管,可容納50~100噸物料。原料12~15天腐熟。④塔式發酵廂發酵法發酵塔由鋼鐵制造,分為6層。有機物料被提升到頂層,通過自動翻板每天翻動一次落到下層,6天后下落到底層,即發酵腐熟。其優點:①發酵快,充分利用中下層高溫發酵產生的熱量,使上層物料快速升溫;②脫水快,生產水平低,熱氣上升產生“烘干”和“風干”效應,省去耗能高的烘干環節;③自動化程度高,連續進料出料,機械作業,用工少,勞動強度低;④占地少,環境優良,沒有二次污染。(2)有機無機復混肥加工技術發酵形成的商品有機肥料,可以直接用于田間,但由于養分含量低,施用量過大,作為商品肥料具在較大的局限性。通過其與化肥復混,生產有機無機復合肥,提高養分含量,使有機肥與化肥的肥效緩急相濟,優勢互補。一般要求有機質含量不低于25%,礦質養分含量不低于20%。對品質要求較高的作物,如瓜、果、菜,應適當采用有機質含量高的配方。礦質養分氮、磷、鉀的配比,依據不同作物吸收養分的需求來確定,生產出高效專用復合肥。有機肥與無機肥復混造粒后,具有比較優良的性狀,產品質量標準一般控制在成粒率大于70%,抗壓強度10~30N,含水量小于15%,一般要求有機肥的粉碎細度為0.4~0.8毫米。礦質肥料一般以尿素加氯化銨或硫胺作氨肥原料,以磷胺加過磷酸鈣作磷肥原料,以氯化鉀或硫酸鉀作鉀肥原料。復混過程注意先讓有機肥與過磷酸鈣混合,再加入尿素,盡量減少過磷酸鈣與尿素直接接觸反應放出大量水分而妨礙造粒。(3)商品有機肥料的施用技術沒有加入化肥的商品有機肥料,一般含有機質40%左右,含氮磷鉀等有效養分6%左右,接近餅肥效果。在正常施用其它農家肥的情況下,一般用量為100千克/畝以上,用作種肥或苗肥。否則,用量為500千克/畝以上,用作基肥、種肥或苗肥。同時,合理施用化肥,總養分量可較未施商品有機肥的減少10%~20%。有機無機復合肥料,可參照25%的低濃度復合肥的施肥量,一般用量50~80千克/畝,施用時間提早3~5天,追肥次數可減少1~2次,一般追施一次化肥即可。施用商品有機肥不僅改良土壤,增加產量,增產率為10%~20%,而且明顯提高農產品品質,據測定,西瓜含糖量提高1.07個百分點,每100克西瓜維生素C增加0.044克;柑橘含糖量提高1個百分點,糖酸比提高,化渣性好,蔬菜色澤鮮艷、口感好,耐貯藏。在蔬菜生產中,施用有機無機復合肥可以降低硝酸鹽含量,提高維生素的含量。如大白菜硝酸鹽含量不施肥區為150毫克/千克,施化學氮肥區為870毫克/千克,施化學氮肥和廄肥為675毫克/千克,施有機無機復合肥區520毫克/千克。

綠色食品的生產應充分重視平衡施肥技術的應用,有效解決農民盲目施肥的問題,在生產基礎上奪取優質,才能達到高效的目地。推廣綠色食品生產的平衡施肥技術要做好“測土、配方、配肥和技術指導”五個環節的工作。1.確定測土配方的基本地塊單元在一個條件基本相似的農業區內提出一個地力劃分參考標準作為指導,按用途分類,即水田、旱地、菜地、果園等;按地力分級,即高、中、低肥力。這種劃分方法農民容易掌握。按耕地類型取土樣,平原地區6.6~13公頃,丘陵地區3.3~6.6公頃取一個土樣,綠色食品生產區還可以加大取樣密度。對土樣進行測試,摸清土壤養分狀況。2確定施肥配方模式根據當地土壤信息,作物需肥規律,肥效試驗結果和當地農業生產水平,制訂施肥量參照標準,建立土地肥料數據庫和配方模式,提出具體的配方肥配方和施肥建議。3.建立配肥站,生產配方肥對全盟的農業區所需配方肥的種類及數量作聚光分析,在保證配方肥配方與測土后確定配方的平均誤差小于10%的前提下,歸類確定若干個配方并編上號,統計出各號配方肥的需求數量、供肥時間和供應區域,提供給配肥站制定營銷計劃。印發給農民的測土施肥通知單上直接標明所種作物需用肥料的品牌號碼、用量及用法,使農民應用技術及產品簡單方便。4.建立配方肥供應體系在鄉、鎮、場和中心村設立配方肥供應點,保證農民能方便及時地購買到“對號”的配方肥。在供肥點建立技術宣傳欄,發放技術資料,確保技物結合,服務到位。5.建立施肥技術指導體系平衡施肥技術推廣和配方肥的應用是建立在大量的肥效試驗、土地測試、技術培訓和農業生產狀況調查的基礎之上,因此必須建立專業技術人員與農村基層干部和科技帶頭人結合的技術推廣體系,專業技術人員作技術指導和完成測土、配方、配肥等技術工作,鄉村干部負責組織,農民技術員負責田間取土、試驗和生產調查工作并起示范帶頭作用。推廣綠色食品生產的平衡施肥技術和應用配方肥料,可以從根本上改變農民盲目施肥的習慣,有效地控制氮肥的用量而不致過量造成嗜性吸收,引起食品硝酸鹽含量超標。同時使化肥的利用率由當前的30%提高到45%以上,節本增收的效果十分顯著。

本文作者:周莉娜馬璽工作單位:興安盟農業技術推廣站

查看全文

綠色食品生產發展論文

摘要:近年來,曹縣從戰略高度出發,圍繞可持續發展和農民增收,狠抓綠色食品開發,綠色食品進入了全面加快發展的新時期,產品總量規模和出口貿易增長速度大幅度提高,制度優勢、品牌優勢和產品優勢日益凸現,有力地推動了曹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綠色食品;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

21世紀的主導農業是生態農業,21世紀的主導食品是綠色食品。綠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按照綠色食品標準生產,經過專門機構認定,使用綠色食品商標標志的安全、優質、營養食品。曹縣農業資源豐富,具備發展綠色食品的良好條件。近年來,曹縣從戰略高度出發,圍繞可持續發展和農民增收,狠抓綠色食品開發,綠色食品進入了全面加快發展的新時期,產品總量規模和出口貿易增長速度大幅度提高,制度優勢、品牌優勢和產品優勢日益凸現,有力地推動了曹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一、開發綠色食品是實現曹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抉擇。

曹縣是一個農業大縣。當前,曹縣農業正處于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時期。發展綠色食品是一項事關民眾健康安全的民心事業,是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重要內容,是全面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曹縣農村小康社會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決策。

(一)發展綠色食品是提高農業整體素質的重要舉措。發展綠色食品,要求大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農業;要求加強農業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健全農產品的質量標準和檢驗檢測體系;要求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和農業增長方式的轉變,提高農業增長的質量和效益;要求發揮資源優勢,推進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所有這些,必將帶來中國農業發展的一場深刻革命,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增強農產品國際競爭力。

查看全文

畢節市綠色食品發展思考

摘要:分析了貴州省畢節市綠色食品的發展現狀、發展優勢及存在問題,對市內進一步發展綠色食品提出了相應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畢節市;綠色食品;發展對策

畢節市位于貴州省西北部,屬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1988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開發扶貧、生態建設”畢節試驗區,經過20多年的發展,區內脆弱的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修復。在此期間,順應試驗區主題的綠色食品發展也取得了長足進展,但和省內其他地區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所以發展綠色食品,成為當下試驗區農業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

1畢節市綠色食品發展存在的問題

根據對近年來畢節市申報綠色食品情況的調查與分析,可以得知畢節市進一步發展綠色食品依然存在較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1組織管理體系與技術落后。綠色食品強調全程質量控制,需要建立“從土地到餐桌”較為完善的生產管理體系,畢節市生態環境自凈能力強、氣候特殊,大部分產品都符合綠色食品的要求,但由于生產主體組織管理不善,目前全市僅有7家“綠標”生產企業。在生產技術上,綠色食品是勞動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在生產中需要大量的技術人才,但由于多數企業生產規模小、經濟效益低,常常出現低薪留不住人才的情況,這些沒有技術人才支撐的企業想要發展綠色食品可以說是舉步維艱。1.2宣傳力度不足。目前市內消費者對綠色食品還不甚了解,他們對綠色食品的關心也僅僅是出于對食品安全衛生的考慮,帶有保護環境的消費意識還沒有普遍樹立,另一方面,“三聚氰氨”和“蘇丹紅”事件也嚴重打擊了消費者剛剛建立起來的對品牌的信任度。市場優勢的缺失嚴重阻礙了綠色食品的發展。1.3市內能引領綠色食品發展的企業數量少。畢節市農產品生產企業現代化程度低,有很大數量的企業仍處于作坊式生產,而綠色食品前期申報所需的環境監測費、產品檢測費、中心認證費以及標志使用費對于生產規模小、經濟效益低的企業來說無疑是筆巨大的投入,加上綠色食品生產需要的技術水平高、人工生產管理成本高、生產前期投入產出比不高等,這一切足以令本身家底就不豐厚的企業望而生畏。1.4沒有專門的營銷市場。畢節市缺乏專門的綠色食品營銷市場,綠色食品被摻雜在商店各種各樣的食品中出售,沒有專門的銷售專柜,不利于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的“認同感”。

2畢節市綠色食品發展的優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