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1 14:56:1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來源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作文靈感來源分析論文
[內容]
大多文章認為靈感是一種心理狀態,而且是神秘莫測、不可名狀的,或說是祖上的遺傳基因的作用,甚或說是神賜的、天賦的、不可企及的。古典作品上說得神妙莫及,如“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凝神靜坐,忽而頓悟”。文論家說到靈感,大多只對經驗的描述:它常常在長期的尋求探索中“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靈感來時文思泉涌,順暢如流,得心應手;消失時意志消散,文思冷澀,筆下艱難。總之,人們談及靈感便在羨慕之余望而卻步,使靈感終歸在神秘的光環中令人可望而不可知。
其實,靈感并不神秘,是完全可道清說明的。靈感思維是人們對自在之物的一種頓悟性的思維活動。從心理學角度講,人腦的全部思維活動為有意識活動和無意識活動(又稱潛意識)。形象思維用表象去思考。抽象思維用概念去思考,二者都是在經過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的程序之后轉入不直接接受意識支配的一種高級思維活動。因此,其感覺、知覺、表象、想象是靈感來源的必不可少的意識階段,它是無意識階段的基礎和前提,換句話說,靈感來源于長期觀察和思考。當然,靈感是朦朧狀態中以直覺接通媒體而不是用概念和邏輯、思維和表象,但它并不是直覺,即使是,也是一種特殊情形的直覺。明確了這一點,對于我們作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和訓練學生是至關重要的。
或許有人認為靈感之出是瞬息的,難以預測且稍縱即逝,何談訓練呢?這種看法是錯誤的。盡管靈感是隨機的、突如其來的,但它畢竟經過了感性到理性的認識突變,不再拘泥于原來的框框,對事物形成了全新的認識,這種創造思維能力體現是可以通過思維能力的長期堅持不懈的訓練得以形成的,所謂“長期積累,偶然得之”。因此,認知了其來源,只要經過扎實而科學的訓練,是完全可以成為每個學生的思想武器的。
一、廣泛積累知識是靈感來源的“泉眼”。
有道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進行長期的廣泛的知識積累才有可能在實際運用中觸發而產生瞬間的靈感。一方面,要廣泛積累生活素材。它不單是家庭、學校、社會的真人真事真場面,可以廣泛接收電視、廣播、報刊、圖書中的知識信息,以至于他人的講述、偶爾的發現,從直接到間接接受。同時,并非單從語言文學角度,而是從體育、藝術、科技等方面廣泛采集。另一方面,是重視思想、觀點的積累。靈感的內容是事物的本質道理或一般規律,這種道理或規律是從生活實踐中領悟出的,而不是憑空產生的,因而要有的積累。其一是來自教材。議論文中常飽含辨證分析的力量,記敘文中常蘊含著做人的道理、對生活的領悟。如《賣油翁》中賣油翁對陳堯咨“發矢十中八九”和自己酌油“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得出感悟“惟手熟爾”。其二是來自生活。在《記一次野炊》的作文課上,有學生寫:山上煮牛肉面條時,鍋上層,面條絲紋不動,但已聞到鍋底面條燒焦的味兒;當吃著“焦面”時卻才記起未下鹽巴等調料。同時幾人寫到這情節,只一學生在末尾寫道:什么事情,不經過自己實踐是難有深刻理解的。這次野炊,讓我懂得了自己動手才能豐衣足食的道理。可見,生活無不給學生以廣泛的滋養。教師要培養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只有訓練出敏銳而具有透視力的眼光,才能捕捉到生活的真善美,增加生活積累。積之愈厚,發之愈佳。
小額貸款的還款來源芻議
【摘要】從2000年開始,我國農村信用社開始進行小額信貸業務,并主要以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的模式開展。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業務雖然在支持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而積極的作用,但在農戶還款機制上還有待完善,其中第一還款來源的穩定性尤為重要。
【關鍵詞】小額信用貸款第一還款來源還款機制
一、農戶小額信用貸款
農戶小額信貸是為貧困農村人口提供持續的、小規模的、不需要抵押擔保的、制度化和組織化的金融服務,其基本特征是額度較小、不需抵押擔保、服務于低收入群體。其主要內容如下:
1.農戶小額信貸的發放范圍
農戶小額信貸的貸款對象主要是農村地區的中低收入人群,這些人具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改善經濟狀況的愿望,但由于其貸款具有數額小、風險大、信譽差且無法提供擔保等特點,因而通常無法從正規金融機構獲的所需要的金融服務,處于信貸市場中的邊緣地位。申請小額信用貸款的農戶應具備以下條件:第一,居住在信用社的營業區域之內;第二,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資信良好;第三,從事土地耕作或者其他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生產經營活動,并有合法、可靠的經濟來源;第四,具備清償貸款本息的能力。
母親節的來源
慶祝母親節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
最早是古早古早的希臘人,為了榮耀希臘諸神之母~Rhea而開始的節慶。英國母親節的發展十七世紀英格蘭,為表達對英國母親們的敬意,乃訂四旬齋的第四個星期日為「MotheringSunday」,人們在這一天回家探視雙親,并致禮表示敬意。(注:四旬齋是指復活節前夕之前,星期天除外的40天)。
當時,有許多的窮人必須在有錢人家里幫討生活,而被迫離家寄宿在主人家里,在MotheringSunday這一天,主人們會放他們假,并鼓勵他們返家與媽媽團聚。為增加歡樂氣氛,也發展了一種特別的蛋糕稱為-motheringcake。
隨著基督神在歐洲的擴散,這個節日轉為對「MotherChurch」的崇敬:表達人們對賦予他們生命、保護他們免于傷害的精神力量的感謝。從此,教會的儀式便與母親節的慶祝活動相結合,以同時傳達人們對母親與教會的感念。
美國母親節的發展
在美國,最早關于母親節的記載是1872年由茱麗雅(JuliaWardHowe即TheBattleHymnoftheRepublic的作者)所提出的,她建議將這一天獻給「和平」,并在波斯頓等地舉行母親節的集會。
七夕來源總結
“七夕”最早來源于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后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臺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公務員之家:
“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七”與“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詮釋產品來源國效應淺述
[摘要]自從1965年Shooler開始對來源國效應進行實證研究之后,來源國效應引起了人們廣泛關注。本文簡述了產品來源國效應的研究發展歷程,通過對大量實證研究了歸納與總結,分析探討了影響來源國效應的幾個影響因素。
[關鍵詞]來源國來源國效應產品評價品牌形象
由于國際貿易門檻日益降低,多邊貿易與投資,造成了世界各國企業經營日趨全球化,全球市場充斥著來自各國的商品。在這種情況下,對來源國效應的研究對品牌的營銷工作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一、來源國效應的研究
來源國英語為CountryofOrigin,簡稱COO,最早指產品生產國,也稱制造國(countryofproductionmanufacture),同時也可以通過“Madein”來確認。Schooler(1965)最早開始來源國效應的研究,他發現,來自經濟發達國家的產品比來自經濟較不發達國家的產品受歡迎。以后的研究也證實,來源國的確對消費者的產品評價產生影響。如美國消費者通常認為,日本、美國、德國的產品質量好于韓國。
來源國效應的早期研究都比較簡單,但80年代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得研究轉向關注混合來源國。對于這類情況,Sadrudin(1996)發現,發達國家的知名品牌如果在新興工業化國家中制造,則需要強調設計來源國與品牌名稱來轉移制造來源國所產生的負面效果。Chao(1998)進一步控制設計國、裝配國和零件來源國這幾個變量,檢驗它們如何影響消費者對產品質量和設計質量的評價。結果發現,裝配國和零件國只影響產品質量判斷,設計國只影響設計質量判斷。
藝術創造靈感來源分析論文
摘要:人的生存形式決定著藝術創作的表現形式。人的世界有時很矛盾,人的行為和內在性情也很矛盾,對于人來說,處于生命兩極的東西都是真實的,完全對立著的生活事實也同樣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這也許就是生活本身的原來面貌。創新與守舊都是人所需要的,多樣化更使人所可望達到的生存形式。
關鍵詞:極端感性理性靈感狀態對抗空間虛無現實純粹濃烈第二自然沉溺生存形式
在現代文明中,人的理性過度發展,情感的進化卻大大滯后,理性獲得了至高無上的地位。他分析著、切割著世界和我們生活中的一切,他殘酷的肢解著我們有機的生命。現代人在某種意義上,已經變成了理性的怪物,他們長期分析和判斷,缺乏有機豐富的感情和生命感覺的圓滿,看上去即智慧又冷淡。這種分析、判斷、智慧、冷淡,是對于藝術、對于創造致命的弱點,為了藝術創造,就要不斷的尋求新的感覺方式,開啟新的的感覺之門,打破原有的感覺的世界的極限,進入生命感覺的嶄新境界。藝術的生涯必將依存于感性生活,極端重視自己的感覺,對于感性生活產生一種偏好并樂與沉溺于其中,藝術的世界把創造者置身于一種非常的境地,只是獲取生命的純粹、強度和濃烈,將一切能產生強烈感覺的生活都推至極端,進行試驗,并在極端上尋找它們所需要的感覺,極端是靈感的來源,即使不停的尋求各種高強度的刺激,并主動的置身于各種高強度的刺激構成的環境中,覓找新感覺,進行創造。
這種極端是創造者追尋靈感來源的途徑,是屬于共存共有的。當然,有些極端是不被允許我們去做的。比如說,在一些藝術家的心中,似乎只有藝術的創造才是至高無上的,一切行為都以藝術創造為終極指引,為了藝術創造,他們有權利選擇任何形式生活;他們有嘗試罪惡的生活的權利,蔑視道德的權利,罪囚極致、過渡、冒險和違禁的權利,藝術之高于一切他們生活在世界上的唯一理由就是完成藝術創造的使命,其他一切都無足輕重。是的,這的確是一種靈感來源的基地,也是一種極端的方式,但他是片面的,是不可為之的,對于更多的人,這種片面的方式只是虛無的。
當然,藝術本身就是一種常湖人理性狀態的存在。藝術家便是一種與天俱來的力量,很多政治家和社會秩序的捍衛者都不喜歡藝術家的各種行為、各種極端的生存方式,在他們心中,這些極端的座位是一種理想與浪漫的力量,這種力量往往可以在蕓蕓眾生的內心里掀起巨大的波瀾,從而影響社會秩序的穩固和安定,始終是在用理想的眼光來看待生活,用理想的愿望來要求生活,用理想的方式來表現生活。現實與完美的理想相比,現實總是不完美的、有缺陷的,甚至是丑陋的。所以,有些藝術家們總有里有譴責現實、詛咒顯示,有理由要求改變現實,因此,他們往往會用他們的理想是片煽起人們要求改變現實的愿望和現實生活的不滿情緒,力圖使維護現存秩序的人處于被動的地位。藝術家們如果可以代表著創造的力量和冒險的力量,社會本身則代表著持存的力量。創造就意味著冒險,意味著就的、現存的秩序的破壞以及新秩序和新的形式的出現;相反,持存就意味著保守、意味著舊的、現存的秩序的無條件的維持,他強調安寧穩定,反對任何形式變化,這樣,創造和持存就形成了一種對抗。藝術家與社會就處于一種對立狀態,射虎壓制藝術的無限發展是因為,就藝術家本身的創造而言,它預示了社會的未來,但對于社會來說,藝術家的創造恰恰是對社會的破壞、顛覆,甚至是觀念上的毀滅(個人見解)。這就是為什么藝術家往往不為他們同時代的社會和生活在這一社會中的大宗所接受的原因,還有的是,社會和大眾在觀念上尚未能達到藝術家所站的高度,但更重要的事,社會的當權者和蕓蕓眾生的人們生活在現實之中,而藝術家生活在未來,他們的生存不屬于同一時空,藝術家的生存時空是未來,所以他們總被也只能被未來的社會和大眾接納。
當然,這些都是極端中的極端,更屬于藝術家們獨有的創造靈感來源,都僅限于在極端中尋找的。他也有一定的普遍性,它是每個人都關系著的一種存在。每個人進行藝術創造都得以拓展新的生命的空間、得以從新安排世界的秩序,隨心所欲的制造第二自然。他講仁義如一敞開的生存之境。在這里,中斷了現實世界乏味的日常事務的糾纏,擺脫了塵世生活中功名利祿的庸俗紛爭,擺脫了是我們生命力枯萎、心靈之光泯滅的存在,讓人進入了詩意的硒居。
五四愛國運動來源
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發的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借口對德宣戰,攻占青島和膠濟鐵路全線,控制了山東省,奪去德國在山東強占的各種權益。1918年大戰結束,德國戰敗。1919年1月18日,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北京政府和廣州軍政府聯合組成中國代表團,以戰勝國身分參加和會,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的各項特權,取消日本帝國主義與袁世凱訂立的“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歸還大戰期間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去的山東各項權利等要求。巴黎和會在帝國主義列強操縱下,不但拒絕中國的要求,而且在對德和約上,明文規定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北京政府竟準備在“和約”上簽字,從而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
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學、高等師范學校等十三所學校的三千多名學生,沖破軍警的阻撓到天安門前集會演講,后舉行游行示威,提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拒絕和約簽字”等口號,同時要求懲辦親日派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游行隊伍向東交民巷進發,遭到使館巡捕的阻攔,轉而來到趙家樓胡同曹汝霖的住宅。學生沖入曹宅,曹汝霖急忙躲藏起來,正在該處的章宗祥受到學生痛打,曹宅也被焚燒,軍警當場逮捕了三十多名學生。北京學生實行罷課,通電全國表示抗議。
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的影響迅速擴大。天津、上海、長沙、廣州等城市和全國各地紛紛舉行游行示威。在國外的中國留學生和華僑也展開了愛國活動。當時在上海的孫中山表示深切的同情和支持。北京政府被迫于5月7日釋放被捕學生,但又下達鎮壓學生運動的命令。6月3日北京各校學生分組出發到街頭演講;6月4日出動更多的學生進行宣傳活動,兩天內竟有近千學生遭到逮捕,從而激起了全國人民更大的憤怒。上海人民首先起來,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大力聲援北京學生。特別是上海工人從6月5日起發動了有六七萬人參加的政治大罷工;南京、天津、杭州、濟南、武漢、九江、蕪湖等地工人,也都先后舉行罷工和示威游行。北京政府為之震驚,不得不于6月6日釋放全部被捕學生。10日宣布“批準”曹、章、陸三人“辭職”。28日,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五四愛國運動勝利地告一段落。
也是新文化運動的繼續和發展。1915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次年改稱《新青年》,舉起“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猛烈抨擊封建主義舊文化,提倡新文化。隨后,還提倡白話文代替文言文,并在“文學革命”的口號下,提倡新文學。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在中國人民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中國的先進分子開始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1918年11月發表的《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代表了中國先進分子的新覺醒。新文化運動不僅為五四愛國運動作了思想準備,同時隨著這次運動而更加深入發展,使社會主義思潮逐漸代替資產階級思潮而成為運動的主流,并在思想上和干部準備上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準備。
五四愛國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由此開始深入工人群眾,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從組織上和思想上作了準備。
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革命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五月四日為中國青年節。
鄧小平理論思想來源思考
【摘要題】理論探討
【關鍵詞】科學社會主義/列寧的新思路/思想/鄧小平理論
【正文】
鄧小平理論雖然是以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時代特征為客觀依據的,但是,它作為馬克思主義發展的一個新階段,充分吸收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思想材料。這種思想材料,既包括馬列主義,又包括思想。正如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沒有丟馬克思,沒有丟列寧,也沒有丟。”(P369)本文試圖沿著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歷史長河、循著鄧小平的這一思路探索鄧小平理論的思想來源。
一、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是鄧小平理論的一個重要思想來源
首先,馬克思和恩格斯對未來社會主義社會的科學設想是鄧小平社會主義本質論的一個重要的思想來源。這一設想的主要內容如下:(1)社會主義社會的物質基礎是社會化大生產。恩格斯指出:“未來的社會主義社會”是“資本主義社會本身的最后產物”,[21](P502)離開了資本主義所造成的社會化大生產,是不可能建設社會主義的。(2)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切生產資料歸全體社會成員直接占有的社會。(3)社會主義社會的社會生產將有計劃地進行。(4)社會主義社會實行按勞分配原則。(5)在社會主義社會里,商品和貨幣已退出歷史舞臺,不存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6)在社會主義社會,沒有階級對立和階級差別,國家也隨之消亡。(7)社會主義社會將使人們獲得自由、全面的發展,“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P256)這些設想雖然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為前提條件的,反映了較發達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征,但是它們對經濟文化落后的東方國家建設社會主義仍有指導意義,特別是對我們認識社會主義的本質有著重要意義。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級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P373)這一理論概括,不僅是鄧小平從中國國情出發,對中國社會主義進行認識和考察的成果,也是他對馬克思上述設想從本質上進行抽象的理論結晶。
藥用植物來源分析論文
1藥用植物新藥研發的重要性
最近幾年,盡管已有一部分制藥企業將研究重心轉移到了組合化學、分子建模等新技術的應用研究等方面,但藥用植物仍然是作為新藥及其先導化合物的重要來源。目前,世界上銷量最好的藥物中有大約1/4是來源于天然產物,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4個藥用植物來源的新藥剛剛進入美國市場:蒿乙醚(Arteether,商品名Artemotil),為合成的青蒿素衍生物(Artemisinin),最初分離自我國傳統草藥黃花篙Artemisiaannua,作為抗瘧疾藥物使用;雪花蓮胺堿(Galantamine,商品名Reminyl)來源于石蒜科雪花蓮屬的Galanthusworonowii,用于治療阿爾茨海默病,它對乙酰膽堿酯酶(AChE)具有抑制作用,并通過結合和調節煙堿乙酰膽堿受體而減緩神經細胞的衰退過程[3];尼替西農(Nitisinone,商品名Orfadin),用于治療酪氨酸血癥(Tyrosinaemia),它是將天然除草劑硝磺酮(Mesotrione)進行結構修飾得到的,最初分離于桃金娘科的紅千層Callistemoncitrinus;噻托(Tiotropium,商品名Spiriva),是一種由顛茄Atropabelladonna中提取的異丙基阿托品衍生物(Ipratropium),它作為吸入性抗副交感神經支氣管擴張劑,用于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4]。
隨著人類基因組測序計劃的完成,很多與疾病相關的重要靶位點被發現,高通量篩選分析技術能夠直接以這些靶位點為目標對化合物進行活性分析,利用該技術對那些已經分離出來的活性成分重新進行研究,又有很多新的發現,這方面的例子有:靛玉紅(Indirubin)對細胞周期蛋白依賴的激酶具有抑制作用[5],葫蘆素(CucurbitacinI)可以專一性地抑制STAT3激活的腫瘤細胞JAK/STAT3信號途徑[6],以及白樺脂酸(Betulinicacid)通過激活p38而抑制黑素瘤細胞的增殖[7]。
天然產物的生物活性與其普遍具有的結構特征(如手性中心、芳香環、雜環和不飽和性等)具有密切的關聯,該特點使得植物來源的新藥在作為藥物使用的同時,還可以作為先導物進行結構優化,這也對人工合成技術提出了挑戰,另外,利用組合化學技術建立天然產物結構數據庫,也能使可供利用的化合物結構成倍增加[8]。
2抗癌藥物研發
據估計,從1990年至今,癌癥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增加了約25%,當前全世界的癌癥病例已經超過1200萬,癌癥已成為僅次于心血管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其中最致命的4種癌癥分別為肺癌、胃癌、肝癌和直腸癌[9]。目前,有40%的抗癌藥物來源于天然產物,其中植物來源的藥物在治療癌癥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臨床上使用的植物源抗癌藥可分為4類:長春花堿、鬼臼毒素(Epipodophyllo)、紫杉烷類(Taxanes)和喜樹堿(Camptothecins)。
來源:錦程物流網
儀態禮儀
瑞士人不喜歡隨意觸碰他人的身體,一旦碰到他人的身體,馬上就會說對不起。他們不僅有禮讓婦女和老的習慣,而且彼此都是男性,也會給有急事的人讓路。他們喜歡安靜,在房內行走總是盡可能避免發出過大響聲。
相見禮儀
瑞士人習慣行握手禮,握手時兩眼注視對方。親朋好友見面,有時也施擁抱禮,女子則施吻面禮。對于陌生人,他們也總是彬彬有禮,樂于助人,無論是你問路或打聽某個人,都有人熱情地為你指點。
商務禮儀
在瑞士進行商業會晤最好事先安排,并要嚴守約會時間,受到邀請到瑞士商人家中作客,通常送的禮物是鮮花,但不要送紅玫瑰,因為它是浪漫的象征。接受禮品時,應當場打開包裝觀看禮品。發商業信函給一個瑞士公司,信封上應寫該公司的有關部門,而不要寫主管個人的姓名,否則景管不在的話,這封信將無人拆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