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9 13:11:0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考慮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綠色信貸考慮
長期以來,我國企業放任污染,一些環境政策工具的效果不明顯,對我們的生存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能源資源大量消耗,保護環境,節能減排勢在必行。2007年7月,國家環??偩帧⑷嗣胥y行、銀監會三部門聯合了《關于落實環境保護政策法規防范信貸風險的意見》,被稱為“我國現階段綠色信貸的基礎文件”,這正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對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可持續發展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綠色信貸政策后,得到了大部分地區金融機構和環保部門的回應。但綠色信貸目前只是取得了局部性、階段性的成果,與預期的目標相比還有很大的距離。綠色信貸實施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要想全面有效地推行綠色信貸,還需要全民的共同努力。
一、國家出臺綠色信貸政策的原因
(一)解決市場失靈問題的必然要求。環境污染違法現象突出,但因為環境資源是公共產品和公共資源,又由于其產權不明晰,市場機制在這一領域顯然是失靈的,同時,存在外部不經濟效應。解決這些問題只能利用行政管制和外部性的內部化的辦法。對于行政管制,政府通常采用事后處罰為主的手段,并且會因其辦事效率低下、信息不對稱、調控范圍有限等原因導致“政府失靈”。而綠色信貸政策既能促進經濟增長,又能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產業結構調整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但是這是建立在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基礎之上的,造成了資源的短缺與環境的惡化。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建立資源優化配置、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勢在必行。而信貸結構必須與產業結構相適應,因此,綠色信貸的實施是產業結構調整的必然結果。
(三)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的必然要求。保護環境與發展經濟之間總存在一些矛盾,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國家在2005年就已提出要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綠色信貸是以保護環境為核心的,因此,從本質上來說,綠色信貸是一種市場化的生態補償機制。
(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沙掷m發展以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出發點,以創建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基礎,以經濟可持續發展為前提,以謀求社會的全面發展為目標。但是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尖銳,環境問題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資源消耗,減少廢物排放,減少對環境的壓力成為必須,綠色信貸政策就是在這種形勢下提出的。
公交民營化困難考慮
一,背景與現狀
所謂公交民營化改革是指政府利用市場或私人部門(包括營利和非營利組織)在政府的監督下提供公共交通服務,將公交系統的經營權轉移到民間,引入市場機制。其目的在于使城市交通更加順暢,民眾出行更加方便,政府負擔得以減輕,民營企業家的投資得到應有回報。
2002年末,建設部頒布《關于加快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進程的意見》,首次提出鼓勵社會資金、外國資本參與城市市政公用設施建設。此后湖北十堰、安徽合肥、湖南長沙等城市紛紛開始了“公交民營化”的改革。起初,改革初見成效,各地原本虧損的公交公司通過拓展車廂廣告業務、購買空調車等方法使公交公司扭虧為盈,新建的公交Ic卡乘車收費系統項目以及GPRs智能監控調度系統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率、改善了服務條件,增加了公共利益。
但是短短兩年后,實行公交民營化的各地都出現了很多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1,公共交通福利受損
許多城市在實現民營化后,市民出行并沒有得到方便,公共福利甚至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害。
淺談服裝造型設計考慮
服裝就像一面鏡子,從側面反映了一個時代、一個國家的發展。隨著時代、生活、潮流不斷的向前發展,服裝的款式近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的時代潮流不斷地改變著人們的審美觀念、審美情趣、審美尺度。服裝造型設計要以時代為背景,突出美和新,把握住潮流感和多樣化的趨勢。
一、服裝審美
設計新的服裝款式,首先要求美觀。時裝的設計與制作是實用藝術和工藝技巧的結合,像其他的藝術創作一樣,直接體現了創作者的藝術修養和審美情趣。一款新的服裝設計出來,穿到人們的身上,能不能顯示出其藝術魅力,關鍵是取決于設計師的審美。從穿著者的角度來講,欣賞的款式,選擇的款式,都取決于個人的審美。人們的審美有共同的一面,除了傳統的審美觀外,還受到潮流的影響。但每個人的審美觀因個性的不同又是互不相同的,這種差別主要來源于個人社會地位、經濟條件、文化素質等的不同。設計制作新的服裝時,在審美感上,總是應該把握住時代感,適應廣大消費者的審美。對于我們服裝文化中傳統優秀的內容,要保留、提煉和發揚;對于國外的優秀服裝設計,要多學習和借鑒,吸收不同的設計風格,學習新的表現手法,開闊設計思維,加強設計情調和韻律,創作出既適合現代生活節奏,又能充分顯示身材美的服裝。
服裝設計現在出現了這樣的狀況:一方面,世界服裝設計出現了空前的多樣化趨勢,每個人都更加注重個性的表達,對社會生活的許多領域和事件都充滿了興趣,主動積極地參與其中;另一方面,世界信息交流越來越便捷和頻繁。通過這樣的互動突出了個性的表達與平等交流等理念,這兩點成了當今社會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服裝設計來說,人們參與服裝設計的欲望從沒有如此活躍和強烈,服裝設計不再是少數設計精英的獨創,而成了人們生活中皆可參與的藝術創造。盡管人們的審美觀點存在差異,審美水平也高低不同,但大眾對服裝審美仍有一些基本要求:
1.服裝要適應季節變化
首先,要根據防暑御寒的生理需要,選用合適的服裝:冬季的服裝保暖性好,服色宜深不宜淺;春秋兩季氣候宜人,衣服厚薄要適中,服色與款式可以豐富多樣些。其次,要有利于身體的發育與健康。少年期正是身體發育的黃金時期,服裝要寬松些,那些把臀部和兩腿包得很緊的褲子、束胸緊身的上衣,不利于人體的健康發育,也不利于參加活動和勞動。
生物資產會計規則考慮
2006年2月,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5號(CAS5),對生物資產的會計核算作出規范,但由于生物資產本身的特殊性和企業相關業務的發展變化,該準則仍有值得進一步探討和改進之處。
一、生物資產的界定及其會計特征
在我國的會計規范中,如何定義生物資產?《辭?!穼ι锏慕忉屖恰白匀唤缰芯哂猩奈矬w。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三大類?!苯Y合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資產的定義和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的《國際會計準則第41號——農業》(IAS41)關于生物資產的定義,可以知道,生物資產是指涉及農業活動并符合一般資產概念要求的動物或植物,而不包括微生物。但在實踐中,生物資產及其會計核算具有以下特征:
(一)生物資產類型的多樣性
比照IAS41的生物資產的概念和舉例,其范圍甚廣,包括綿羊、人工林場中的林木、農作物、奶牛、豬、灌木、葡萄樹、果樹等,但這只是有限的列舉,實踐中的生物資產遠不止這些,還可以包括微生物,這就要求我們在制定相關會計規范時,充分考慮不同類型生物資產的特點而不局限于某個行業或某一類資產,要研究各種生物資產的共性,提出原則性的處理辦法和意見。
(二)生物資產業務的復雜性
塑料進氣歧管設計與工藝考慮
摘要:塑料進氣歧管以其較輕的重量、較低的材料和制造成本等材料優勢,及其內壁光滑、空氣阻力小、聲學優勢明顯的特性被廣泛應用于發動機上替代鋁制氣管,而且在發動機性能提升和改善發動機排放方面也有很好的幫助。本文將提供一些設計的原則供在設計時參考,所講述的經驗是通過以往的設計經驗和實際的生產總結得到。如果設計時能參考這些關鍵的設計原則,將幫助我們在設計上少走一些不必要的彎路。
關鍵詞:進氣歧管;設計;工藝
隨著汽車行業的發展,塑料進氣歧管也在逐步的向高性能、低成本、輕量化、高可靠性和高集成性發展。我們在設計進氣歧管過程中,不但要把握設計的要點,而且在前期應該充分的考慮制造工藝。制造工藝設計的合理性不僅影響進氣歧管的性能、發動機的排放,而且對進氣歧管的制造成本和后續質量控制也尤為重要。本文將從歧管結構及要點引入探討歧管在設計中如何考慮工藝來優化設計。
1進氣歧管的功能和主要組件
1.1進氣歧管的功能。進氣歧管作為發動機的主要部件,其功能在于將從節氣門閥體引入的干凈空氣,以最小的流量損失盡可能均勻的分配到發動機的各個引擎進氣門,在此過程中,所有工況下的空氣可以被監測(包括質量,溫度和壓力)。之所以稱為歧管,是因為空氣進入節氣門后,經過歧管緩沖暫存后,空氣通過氣道在此分流。進氣歧管除了此主要功能外還有輔助集成的功能:①進氣歧管由于節氣門閥體的開度變化而產生不同的真空度,壓力傳感器根據不同的真空度將信號傳送給ECU判定發動機的負荷,而給予適量的噴油;②支持多樣的安裝部件的支持;③為活性碳過濾器、廢氣再循環(EGR)、曲軸箱通風等系統提供氣體和蒸汽的接入點;④歧管真空不僅可用來供給判定發動機負荷的壓力訊號,還可以輔助提供剎車系統需要的真空,所以當引擎發動后剎車踏板會輕盈許多。1.2進氣歧管的主要組成。進氣歧管組件主要由進氣段、穩壓腔、氣道和安裝法蘭組成,通過合理的布局和連接,將以上組件融合形成一個塑料殼體,該殼體可以通過分片并設計需要焊接筋的法蘭來焊接組合制造出來,也可以通過熔芯法而不需要設計其它輔助結構來形成。由于現階段的塑料進氣歧管大多采用分片振動摩擦焊接的方式來制造,所以接下來將對分片后通過振動焊接生產歧管的工藝設計和注意要點進行討論。一個完整的進氣歧管組件,除了通過塑料殼體來分配干凈空氣外還需要其它設計來輔助完成其它功能性,其中的包括安裝輔助零件(冷插襯套、熱插螺母和螺釘等)、密封輔助零件(對應位置需要的密封圈)、輔助其它系統的接通通道(真空助力管接頭、活性炭過濾器接頭、曲軸箱通風接頭、油軌噴射口和EGR接入口等)和其它輔助安裝臺階(支架安裝凸臺、油軌安裝凸臺、傳感器安裝凸臺和線束卡夾安裝凸臺等)。
2設計原則
語文中考革新考慮
以語文考試改革為突破口,全面推進初中畢業、升學考試改革工作。關于語文中考改革,教育部已于去年4月下發了《關于中考語文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確定包括上海市閔行區在內的全國7個地區作為全國語文中考改革試點單位。各個試點單位認真貫徹執行教育部門的指導意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實踐,取得了一定經驗,得到了教育部有關部門的肯定,《人民教育》今年第5期也作了有關報道。
語文考試改革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牽涉到教育內部和外部的諸多因素。這里僅就考試命題的改革談兩點認識。
一、命題內容應體現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評價的基本準則。上海《全日制九年制義務教育語文學科課程標準(試用)》指出:“語文教學的任務是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傳授語文知識,并根據學科自身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審美等教育?!庇纱丝梢?,語文教學的目標是一個由多種因素構成的多元化的復合體,包括語文知識、語文能力、思想品德、審美情趣、方法習慣等多個組成部分。其中,語文教學的核心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因此,語文中考命題應該以能力立意而非以知識立意。
教學中,適當傳授必要的語文知識無疑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文化素養。但是有知識不等于就有能力,因為從知識到能力還需要一個轉化的過程,需要進行扎實的訓練,而能力強則必然具有寬厚的知識基礎。因而,從考查角度講,就應該著重看他運用知識的能力,就像判斷一個木匠的水平如何,要看他能不能做出既美觀又牢固的家具,而不是看他懂得多少做家具的知識。以能力立意既能檢測出學生真實的語文水平,又能引導知識教學走上為能力服務的正途。
由此看來,試題中過多的基礎知識的考查,以及閱讀理解部分許多非能力題的設置,是造成一些學生語文“高分低能”的重要原因之一。某些閱讀試題,很短的一段閱讀材料,意思并不難懂,但可以出十幾道題目,做對一兩題同做對全部題目沒有實質性區別;有的一篇文章后面七八道題,大多是些跟閱讀能力無多大關系的知識性題,或是些外在于文章實質的細枝末節的問題,全做對了,結果卻是連文章寫什么還沒讀懂。這就是以知識立意,把文章作為考查語文知識的材料,將閱讀能力的考查異化為語文知識的考查,是把能力知識化,而不是把知識能力化。這就難怪許多具有很強語文能力的學者、作家,因為不熟悉語文教學的那套“概念”“術語”,鬧出語文考試不及格的笑話。
課堂提問方式考慮
做學生時,對于教師的提問是很緊張、很恐懼的。即便能正確地回答出所提問題,心里也是惴惴然。做了教師之后,問及學生也大都有如此感覺。于是,就想為何不能讓課堂提問在一種溫和而又不失活躍的氛圍中達成呢?而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又該怎樣做呢?對此,我們很有必要重新審視如下幾個問題。
一、課堂提問的目的
提問是最好的反饋方式,具有準確性、具體性、即時性和簡潔性的特點。課堂提問大都安排在一節課的開頭或在當堂結束新課之后,其直接目的在于了解學生對已知知識的掌握情況并據此及時做出必要之決策——或先重溫舊知或直接進入新的學習。在這過程中,課堂提問不僅能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誘發學學生思考、鍛煉其言語表達,進而使學生主動借助已有知識來獲取新的知識,以此來達到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為達此目的,必然要有適宜的方法、途徑,即課堂提問的方式問題。
二、課堂提問的方式
從教與學關系,從問題發問者與回答者角度考慮,課堂提問應是師生、生生互動交流的一個平臺。這其中必然應包括師問——生答、生問——師答、生問——生答,三種基本的提問方式。
農技推廣服務體建設考慮
農技推廣服務體系主要包括動植物新品種和農業、農機等新技術的示范與推廣,重大動物疫病的免疫預防和植物重大病蟲害的預防撲滅,機械化防汛抗災、排澇搶險,森林火警火災預報和森林防火,貫徹實施農業標準,農業資源、農業生態環境和農業投入品使用監測,農機安全監理,農業公共信息服務,農民的公共培訓教育等對一些關系國計民生、知識產權難以保護或物化的技術推廣等服務界定為鄉鎮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職能機構。
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推進鄉鎮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分類改革,為發展農業、繁榮農村、富裕農民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本文以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為例對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情況進行探討,以期求得進一步加強農技推廣服務體系發展的建議與對策。
一、基本情況。
近幾年,嘉祥縣不斷加大科技推廣普及的力度和深度,通過大力實施"萬名農民培訓"、"陽光培訓"、"綠色證書"等農民培訓工程,開展科技特派員創業、"科技三下鄉"等科教服務活動,農民科技意識明顯增強,科學素質和文化水平提高,有力促進了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突出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農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農業生產區域化布局基本形成。按照"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發展思路,全縣各級大力發展特色優勢農業產業,初步形成了如梁寶寺、大張樓鎮速生豐產林、木材加工,滿硐、孟姑集、馬村、嘉祥鎮大蒜種植,紙坊鎮種鴨繁育、優質林果等各具特色的生產加工基地,構建了我縣農業產業新格局。
2、產業化經營初具規模,市場化體系初步建立。全縣進行農產品生產、加工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有199家,其中省、市級龍頭企業13家,合作經濟組織248個。龍頭企業和各類經濟組織圍繞優勢特色產業,瞄準市場搞好農產品深加工,圍繞加工促生產,拉長了產業鏈,帶動能力不斷增強,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斷提高。大張樓鎮發展速生豐產林2.8萬畝,帶動木材加工企業20余家,旋皮機240余臺,林業收入占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8%;紙坊鎮宏祥牧業固定資產投資2027萬元,年繁育肉鴨、肉雞種苗260萬只,帶動農戶3500戶,農戶增加收入7000萬元。
幼兒文學課程教育考慮
幼兒文學課是高職高專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也是語文教學向專業教學的延伸。幼兒文學課程的設置,旨在提高學生的學前兒童文學基本素養,使學生具有兒童文學鑒賞、創編、講演的能力,具有組織兒童文學教學活動的能力,為將來從事幼教工作、開展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特別是語言教育活動打好基礎。以下是筆者對這門課程的幾點教學思考。
一、幼兒文學課程的定位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師范院校的幼兒文學課程都大同小異:從任教者角度來看,大多由中文專業的教師來承擔教學;從課程內容來看,大多從文學的視野來構建文體論、創作論、鑒賞論等幾個板塊。雖然教材也結合一些審美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的知識,但總體而言仍在這些文學范疇之內;從教學形式上看,以知識的傳授與鑒賞分析、創作改編能力的培養為主。由于幼兒文學課程主要由中文專業的教師來承擔教學任務,這就使得這門課程基本上沿襲了中文專業的兒童文學課程模式。這種模式對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習者更對路一些,但對教育專業的學習者則不適合,因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高。
近些年,課程改革昭示我們課程必須從學習者的需要出發來定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今后的根本任務是促進幼兒的發展。因此,幼兒文學課程應該把“幼兒文學”與促進“幼兒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只有定位在這一點上,幼兒文學這門課程才能真正找準自己在幼兒師范教育體系中的位置,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而精準定位的前提就是要突破囿于“文學”視野的局限,任教者和學習者要始終以“幼兒文學和幼兒發展”為主線,以幼兒文學的文本和幼兒發展的規律為情境脈絡,從多樣的幼兒文學作品中去吸取豐富的學習“給養”,教師、學生、學習內容之間形成一種互動關系,構成一個學習的共同體,從而把幼兒文學作品演化為實用的教師技能。
二、幼兒文學課程的實施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將來所面對的教育對象是學齡前兒童。學齡前兒童的身心發展尚處于很幼稚的階段,缺乏知識和生活經驗,他們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注意力持續時間短、自控能力較差,這些都決定了學前教育只是啟蒙教育,它要求幼兒教師是通曉人文、自然知識,在音、體、美等方面具有一定特長的綜合性、全能性人才。因此,在這門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必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行政裁量考慮審查論文
一、引言:問題的提出
《行政訴訟法》第54條(二)5中規定,對于濫用職權的,可以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并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在行政法理論上,也已經公認,該條款是針對濫用行政裁量規定的,而且,考慮不相關因素(takeintoaccountirrelevantconsiderations)或不考慮相關因素(don‘ttakeintoaccountrelevantconsiderations)都是濫用行政裁量權(或職權)的表現。(當然,濫用裁量還有其他表現,比如,目的不適當)。[1]從司法審查的意義上去看,有沒有考慮不相關因素或者不考慮相關因素,自然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控制行政裁量濫用的審查標準。究其原因,
第一,這顯然是依法行政和法治的內在要求,反映了憲政體制下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的基本關系。在具體授權法中設計相關因素,實際上就表明了立法機關對行政機關行使該項裁量權的基本方向和軌跡的一種預期和態度,是追求立法目的實現的重要手段之一。作為立法機關的執行機關,行政機關當然必須服從和落實立法機關的意愿。
第二,這也是良好行政(goodadministration)的基本要求。因為通過相關因素本身,也透露出有關裁量權行使的基本信息,形成了決定考量的基本路徑,搭建了操作的基本平臺,有助于保持裁量決定的高質量和一致性。
咋一看好像對上述相關因素的審查標準的把握應該是很容易、很簡單的,不會有什么爭議。但是,如果我們仔細琢磨起來,就會發現實際上有很多問題是不清楚的,比如,相關因素是不是僅限于授權法上有明確規定的那些?如果不是,那么憑什么去推斷其為相關因素?在目前很多行政決定過程不完全或者根本不公開的情況下,怎么去判斷行政機關有沒有考慮不相關因素或相關因素?特別是,是不是只要行政機關沒有考慮相關因素,或者考慮了不相關因素,都一律導致行政決定無效和被撤銷?假如行政機關考慮了所有的相關因素,但卻在個別相關因素的權重上發生了問題,導致結果對當事人極其不公,是不是即便如此,當事人也不能就此提出異議?法院也無能為力?
對于諸如此類撲面而來的、在行政審判實踐中必然會遇到的、而且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卻在最高人民法院新近公布的《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當中找不到任何解答?;蛟S這是因為,迄今為止有關行政裁量的各種著述之中(包括論文和教科書)尚未對上述問題做過較為深入的探討,因而缺乏可供司法機關選擇的較為成熟的解決方案。但不管怎么說,上述的付之闕如至少說明,相關考慮的審查標準,從很大程度上講,至今仍然缺乏著可供司法操作的具體構造。要想把它真正變成法院手中揮舞自如、得心應手的“利器”,我們還必須進一步循著上述追問去思考,去構建其中更加細微、更加具體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