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圖說話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9 11:13:2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看圖說話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看圖說話寫話管理論文

一、明確提出教學目的,培養學生有意注意的品質

小學生注意力的發展是由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逐步發展的,而他們感知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是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的必備品質。在課堂教學中,我要求學生不僅注意自己感興趣的事物,而且必須學會擺脫一切不相干的事物引誘,使之服從預定的教學目的。看圖說話、寫話教學,首先要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觀察力。在課堂教學中,在要求學生進行觀察前,我總是先提出明確的教學目的,做到有的放矢。例如:第二冊《離群的小雞》是看圖說話寫話相結合的綜合練習課。我在揭題后,提出具體要求:仔細看圖,理解圖意。在教師的引導下,把每幅圖的意思連起來,完整地、有順序地說一段話,表達一個意思,再給每一幅圖寫一句話,最后明確一個道理。學生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一步步完成教學要求,逐步發展了他們有意注意的品質。

二、看圖說話教學要遵循由表及里、由粗到細的原則

小學生感知能力的發展是從無目的到有目的,從籠統到精細,由表面到內部的過程。所以,我開始教看圖說話時,便從感知圖的整體入手,步步深入。例如:在教《小白兔運南瓜》時,先讓學生完整地觀察圖,理解圖意。由于低年級學生缺乏生活經驗,觀察能力差,掌握詞語少,說話時往往詞不達意或沒有明確的中心。對此,我就設計了步步深入的問題,同時讓學生用詞語或幾句話完整、連貫地把幾幅圖的大意講清楚,從而培養學生概括事物、表達事物的能力。

學生身心的發展有著持續性和階段性,這就要求我們根據不同年齡特點,循序漸進,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不斷加深教育內容,避免間斷性和跳躍性。從這一教學理論出發,分圖練講是訓練學生講話能力的好方法。

在分圖訓練說話中,我利用學生記憶發展中的無意識占主要地位,讓學生自然而然地記住過渡性圖,以承上啟下,發展故事的內容。比如,《離群的小雞》中的第三圖屬過渡性圖畫,通過老師啟發“媽媽聽到孩子叫聲是怎樣的,結果怎樣”而讓學生獨立說出圖意,順理成章地引出故事的結局。

查看全文

語文看圖說話寫話論文

三想法指看圖說話、寫話過程中的三個階段,也可以說是三個步驟。第一步:分想;第二步:聯想;第三步:串想。因每步都有“想”字,故稱為三想法。經過我們幾年的實驗研究,證明它是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好方法。

第一步,指導學生分想

分想指在看圖說話、寫話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初步觀察、了解圖的整體內容及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系,然后從圖中找出說話、寫話的內容和線索的過程就是分想。分想階段可以分為四個小的教學步驟:導入新課,提出教學目標,完成第一個教學要求,完成第二個教學要求。

1.導入新課。下面,以“寧寧的針線包”(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語文》第三冊基礎訓練五的說話)為例談談我們是如何進行導入新課的教學設計的。教師說:“今天我們繼續練習說話,請同學們打開書,讀一讀這次訓練的要求。”學生讀后,教師再問:“看圖說話、寫話教學分哪幾步進行?”學生回答:“看圖說話、寫話教學分三步進行。第一步,分想;第二步,聯想;第三步,串想。”

2.提出教學目標。教師邊提問邊展示這一步的教學目標:看圖,了解圖的內容,以及圖與圖之間的聯系,按分想四要素說出圖上畫的是什么,從圖中找出說話、寫話的線索和內容。然后把這個教學目標分解成兩個教學要求:第一個教學要求,按分想四要素概括地說出圖的意思;第二個教學要求,從圖中找出需要聯想的畫面,也就是說話、寫話的內容和線索。

3.完成第一個教學要求。按分想四要素概括地說出圖的意思,分想四要素指的是時間、地點、誰、干什么。下面,以小學《語文》第三冊(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基礎訓練8的看圖說話、寫話《掃雪》為例予以說明(下同)。首先,提出教學要求:仔細看圖,按分想四要素讓學生說一說圖中畫的是什么?也可以讓學生一一回答下面四個問題:①圖中畫的是什么時間(或季節),你從哪看出來的?②圖中畫的是什么地點(或地方),你從哪看出來的?③圖中畫的是誰,他們是什么關系?請你分別給他們起個名字,如果畫中的人物多,也可在聯想時再給他們起名字。④他們都在做什么?然后按分想四要素用一兩句話概括,簡略地說出這幾幅圖的意思。在學生一一回答這四個問題以后,再讓他們用一句話說出圖的意思。需要指出的是,這句話要把四要素的內容都包括在內。如可以這樣說(僅供參考):“大雪后,老師和學生一起到學校清掃積雪。有的用小車把雪運走,有的掃雪,有的把雪堆到樹根旁,有的聽老師指揮清掃哪的雪”。這個教學要求強調的是表象的概括性和語詞的提煉性。也就是說,學生感知多幅圖后在腦中留下了圖的印象(表象),經過大腦的加工,這種印象要轉換成一兩句話敘述出來。因此,這一步只要求學生把圖的意思十分簡練地表述出來,不要求學生用生動、形象的語詞描述圖的內容。

查看全文

看圖說話寫話管理論文

[內容]

作者單位:天津市東麗區教研室

三想法指看圖說話、寫話過程中的三個階段,也可以說是三個步驟。第一步:分想;第二步:聯想;第三步:串想。因每步都有“想”字,故稱為三想法。經過我們幾年的實驗研究,證明它是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好方法。

第一步,指導學生分想

分想指在看圖說話、寫話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初步觀察、了解圖的整體內容及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系,然后從圖中找出說話、寫話的內容和線索的過程就是分想。分想階段可以分為四個小的教學步驟:導入新課,提出教學目標,完成第一個教學要求,完成第二個教學要求。

1.導入新課。下面,以“寧寧的針線包”(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語文》第三冊基礎訓練五的說話)為例談談我們是如何進行導入新課的教學設計的。教師說:“今天我們繼續練習說話,請同學們打開書,讀一讀這次訓練的要求。”學生讀后,教師再問:“看圖說話、寫話教學分哪幾步進行?”學生回答:“看圖說話、寫話教學分三步進行。第一步,分想;第二步,聯想;第三步,串想。”

查看全文

看圖說話教學管理論文

“看圖說話”可使學生深刻體會到語言是表達和交流思想感情、傳遞信息的重要手段,它既是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也是時代的需要,從而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看圖說話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專心地聽別人說話,不隨便插話,自己說話時也要注意文明禮貌。這對學生的精神文明教育,也大有裨益。

“看圖說話”可使學生感受到祖國語言的優美和豐富的表現力,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化的燦爛,激發出熱愛祖國的情感。

“看圖說話”的題材具有鮮明的特點。第一是直觀形象性。兒童的思維特點是形象思維占主要地位,抽象思維能力較差,他們容易感知一個個具體生動的形象。圖畫是教材內容的形象表現,易為學生接受。例如,畫面中常出現藍天白云、綠樹紅花、可愛的小動物等,學生一看見便躍躍欲試,有話要說。第二是趣味性。小學生求知欲強,有強烈的新鮮感,“看圖說話”的題材富有趣味性,能吸引學生饒有興趣地看圖和說話。例如,在《大象為小熊洗澡》的畫面中,大象的鼻子畫得像噴泉一樣,逗得學生指手劃腳。第三是淺顯性。針對低年級學生知識尚少的特點,圖畫的題材多是簡單明了的,學生稍經思考就知其意,不必花太大氣力就能說出主題。例如,學生在看圖畫《迷路的小白兔》時,很容易發現小白兔啼哭的原因是它迷了路。第四是啟迪性,這是“看圖說話”課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體現。例如,圖畫《小白兔過河》的故事情節,向學生提出了要互相幫助的做人道理,有明顯的教育意義。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從“看圖說話”課特點出發,善于激發學生的聽說興趣,注重學生的聽說訓練實踐,采取正確的教學方法,抓住重點,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首先,要根據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選擇內容具體、層次清楚、形象生動、色彩優美并為兒童所喜聞樂見的圖畫教材,作為聽說訓練的依據。然后,由教師繪聲繪色地描述圖畫教材內容的背景和環境氛圍,給學生留下許多想象的空間和懸念,誘發學生仔細、認真觀察圖畫內容的熱情和興趣。

其次,教師要特別重視學生聽說訓練的實踐活動。在讓學生認真看圖后,教師可先挑選一位敢于發言的學生,模仿教師的語氣和姿態,簡單地介紹圖畫的內容,教師適時地給予鼓勵,以調動其他學生說話的積極性。然后,動員更多的學生參與訓練,敢說敢講。對有口頭表達能力的學生,要引導他們進一步提高口語能力:想好了再說,說完整、連貫的話,用自己的話來說。對那些膽小不敢說的學生,也要循循善誘,促其發言,哪怕是三言兩語,也應予以肯定。

查看全文

小學語文看圖寫話能力培養研究

摘要:小學生認知能力與形象思維能力都很有限,因此要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培養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從看圖寫話起步,逐步過渡到作文訓練。

關鍵詞:小學語文;看圖寫話;培養策略

寫作能力的培養要從小學生抓起。小學生掌握的字詞不多,對周圍事物觀察也不很仔細,要寫出一定字數的作文確實有一定難度。看圖寫話是一種很好的組織語言、激發想象力的小學低年級寫作練習形式。對于看圖寫話的訓練,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學會看圖訓練觀察能力

學習看圖寫話,前提是要學會看圖。通過觀察,小學生認識并分析圖片的內容,形成自己獨特的認知,這是看圖的第一步。然后再用自己的語言盡可能流暢的表達看到的內容。只有會看,才能夠通過自己思考形成一個條理清晰的情節,勾勒出一個有情節的完整故事。

2觀察與想象有機結合

查看全文

說話思維品質訓練管理論文

低年級學生說話時往往脫口而出,想到什么就說什么,缺乏中心和條理,主謂重復,指代不明,詞語搭配不當。針對這種現象,說話能力的訓練應以思維為核心,以聽為基礎,以說為中心,做到聽說思三結合。

1.聽故事練說話

小學生特別愛聽故事,尤其是那些妙趣橫生、富有兒童生活情趣的故事。教師可經常選擇一些文明禮貌。誠實勇敢、勤奮好學等內容的故事讓學生聽。如《山羊過橋》、《小熊做客》、《聰明的公雞》、《誠實的孩子》、《狼和小羊》等。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說話缺乏條理性,要求他們把故事完整地復述出來,教師必須把復述的內容理出一條清晰的線索(如板書、編寫提綱),讓學生沿著這條線索,抓住故事主要內容進行復述。這樣做,有助于對學生加強聽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記憶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2.看圖畫練說話

低年級學生心理發展水平較低,抽象思維較差。看圖說話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最主要的途徑。低年級教材大部分課文都配有相應的插圖,這便于兒童觀察和想象,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低年級教材將看圖說話訓練內容編入課本練習之中,形式多樣,內容生動,如看圖回答問題,看單幅圖說話,看多幅圖說話等。這些練習循序漸進,由淺入深,而且滲透了思想品德教育。如第二冊中《阿姨,對不起》、《藍樹葉》、《小貓釣魚》,第三冊中《買鉛筆》、《禮貌待客》,第四冊中《小馬過河》、《看病》、《做客》等。這樣的練習,貼近學生的生活,又有問題提示,可引導學生先回答問題,然后聯系實際想一想,再找同學表演。

3.感事物練說話

查看全文

讀說訓練管理論文

“說”是“讀”的反饋、“寫”橋梁,所以“說”是作文起步訓練的關鍵。

6至8歲是兒童語言、智力發展比較關鍵的時期,低年級的小學生正處在這個年齡段,因此要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引導學生從敢說到會說,激勵學生愛說,說得有條理。這要為學生創設多種多樣“說”的條件。

1.玩中說。玩是學生最有興趣的事情,如果他們玩得有趣,說得也會有趣,訓練沉重我口說我心,我口說我手。

2.學中說。從學第一個拼音字母“a”開始,便讓一年級的沉重開口說話,說說教師的口形是怎樣的。說的練習便從這里開始。講讀每一篇課文之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預習情況;講課時讓生說說課文的分段,及對某些問題的理解;學完課文后,讓學生說說學到哪些知識。

3.做中說。讓學生把在學校、家庭做的事,參加的活動說出來。

4.聽中說。聽得好,才能說得好。多聽(聽廣播、聽錄音),并把聽來的故事復述下來,借此提高表達能力。

查看全文

淺談生物教學識圖能力培養

摘要:識圖能力的提升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課件來優化教學資源,從看圖說話、生物繪圖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收集處理信息的潛力,從而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構建生動的情境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生物;識圖能力;新課標

在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基本上每節教學內容都配有各種各樣的插圖,合理運用這些插圖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能形象地展示教學的知識點,有利于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學生升入初中后才開始接觸生物學科,由于受學生的成長規律和知識的限制,他們對課本插圖的觀察和理解無所適從,或者只看到圖片表象,不理解課本插圖的內容。所以,學生的識圖能力直接影響著他們對生物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看圖識圖能力是一種重要的科學素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多方面、多渠道地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這對學生學習生物知識尤為重要。

一、學生識圖能力對學習生物學知識重要性的分析

生物教材中插入的圖片和圖表是形象展示知識的一種重要方式,這些圖片和圖表將復雜的生物規律和生命現象具體形象地展現出來,將人類肉眼看不見的細小微生物具體化,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變得直觀、形象,能夠豐富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認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引導學生讀圖、識圖,這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和求知欲,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生物知識,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自學能力的目的。《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具有收集和利用課內外的圖文資料及處理信息的能力,這也是生物教學的能力目標之一[1]。但是,在傳統的生物課堂上,教師更加注重對知識文字的講授而極易忽略對課本圖片的研究,以至于學生認識不到圖片的重要性,其識圖能力也得不到提升。此外,分析近幾年的初中生物會考試卷可以看出,識圖試題的分值在逐年提高,對待這類題型,學生不僅要看懂題目的文字要求,更要具備一定的識圖能力,這表明了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二、提高學生識圖能力的幾點心得

查看全文

小學語文教案:an en in un ün教案

小學語文教案

一、教學目標

(一)復習音節,看圖學習音節詞,培養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

(二)能按一定順序觀察圖并說出圖意,讀句子,認識“山、田、左、片、右、風、云、她”8個字。

(三)能正確、流利、有表情地讀兒歌。

二、教學重點

查看全文

語文說話能力教學論文

語文首先是一門語言性的學科。它從訓練學生的“聽、說”開始,又以現實生活中的“聽、說”為歸宿。切實地提高低年級學生的說話能力,是整個語文學習的基礎。在三十年的低年級語文教學生涯中,我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以下的探索:

首先,消除低年級學生膽怯的心理,激發他們說話的興趣。這是提高低年級學生說話能力的先決條件。低年級學生多數膽子小,說話聲音輕,怕說錯話,怕老師批評,怕別人笑;少數人雖能積極舉手,想說又說不清。針對這種情況,我努力消除他們膽怯的心理,鼓勵其大膽說話。在課堂上,我盡量采取正面激勵的方法。學生發言時,抓住其閃光點,少一點批評,多一些表揚,逐漸地消除學生膽怯的心理。

其次,要多提供學生說話的機會。學以致用,在運用中學習語言則事半功倍。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我盡可能多地舉行內容豐富的活動,如口頭造句、看圖說話、復述課文,舉行講故事比賽等,通過表演和競爭來更多地提供學生說話機會,誘導他們說話的興趣。

再次,我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從簡到繁,營造說話的氣氛。低年級學生要先從一句話、幾句話到一段話,特別注意由說好一句完整的話開始,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從簡到繁,逐步提高。小學語文教材有計劃地編排許多看圖回答問題,看多幅圖和單幅圖說話的內容,系統地培養了學生聽話和說話的能力。在教學中,我經常根據圖畫內容設計一些連貫的小問題,來引導學生認真看圖,通過思維,有層次有步驟地依次回答問題,逐漸由說一句話到連貫地說幾句話。如在教學《誠實的孩子》一課時,我首先讓學生看圖,然后設計了如下幾個問題:列寧和表兄表妹一起在干什么?誰碰到了桌子?桌子上的什么東西掉到地上,摔破了?姑媽來時,為什么列寧低著頭?……這些問題如開啟學生心智的鑰匙,一下子在學生中討論開來,把學生引入了思維的軌道,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準確地說出圖意,并很快地將幾個問題連起來說成一段話,說話氣氛濃烈。

第四,要重視閱讀教學,在閱讀教學中,創設說話的情境。在閱讀教學中滲透“說”的訓練。讀書瑯瑯上口,熟讀成誦,是大量積累語言材料的最有效方法,運用時就能脫口而出。我們要發揮小學生記憶力好的優勢,把閱讀課上成真正的讀書指導課。

在課余作業中加強“說”的訓練。課余作業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說話空間。一直以來,我要求學生在課后“多看一本書,多聽一回收音機”,并把好的詞語、句子認真摘錄下來,然后定期地進行交流。利用這些“好詞佳句”穿針引線,加強對學生“說”的訓練,既增強了說話訓練的密度,提高學生說話表達能力,又為學生今后書面語言的運用——作文積累了豐富的詞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