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城務工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4 18:09:3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進城務工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民進城務工環境意見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各部門,縣直各單位:

為進一步促進農民進城務工就業,保障進城就業農民的合法權益,根據贛辦字[200]70號、贛府廳發[200]11號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現就我縣改善農民進城務工環境,促進農民增收問題提出本實施意見。

一、推進農民進城務工平等就業制度建設

1、把農民進城就業納入全社會就業的整體規劃。各鄉鎮、各部門、各單位要把改善農民進城務工環境,促進就業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全面清理限制農民進城務工就業的不合理規定,推進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建設,實行統一的就業登記制度。對進入城鎮就業的農民,在從事各行業和工種尤其是特殊行業和工種要求的技術資格、健康等條件上應與城鎮居民一視同仁。

2、支持農民保留農村戶口進城落戶。進一步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步伐,簡化農民進城落戶的審批手續,取消不合理收費。對在城鎮有固定住所、穩定職業或生活來源,申請辦理城鎮戶口的進城務工農民,縣公安局要按規定為其辦理城鎮常住或暫住戶口,進城務工農民依法享有當地居民應有的權利,承擔應盡的義務。

二、建立健全農民進城就業服務體系

查看全文

加強進城務工人員管理之我見

加強進城務工人員管理之我見

大量農民進城務工是改革開放形勢下人、財、物大流動所帶來的“副產品”,是我國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進程中出現的必然現象。這一現象造就了當前城市中的特殊群體——進城務工人員群體。如何對進城務工人員實行嚴密有效管理,已成為各級政府和企業的社會工作一個突出難點問題。雖然各級政府部門長期以來都在進行不懈的探索與研究,但這個問題仍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在此,筆者結合自己從事工作的體會,借鑒各地政府部門管理進城務工人員一些好的做法與經驗,就當前進城務工人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相應對策談些粗淺看法。

一、進城務工人員現狀

我縣是一個新興的沿海縣,經濟發展及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較內地相比有明顯的優勢,導致大量進城務工人員特別是經濟尚不發達地區的人們紛紛來我縣“淘金”。據統計,截止今年8月30日,全縣登記在冊的進城務工人員總數達5萬,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5.7個百分點,從事務工、經商、服務行業及投靠親友的占進城務工人員總數的前四位。這些進城務工人員為我縣的經濟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同時不少人因受其自身素質影響,自控力差、受約束少等特點,加上社會涉罪誘因增多及市縣與農村之間生活方式的沖撞等外界因素作用下,已逐漸成為違法犯罪的主體。經查相關報表,自1998年以來,進城務工人員作案一直占我縣刑事發案總數的30%以上,2002、2003年全縣共抓獲外來流竄犯罪分子532名,占抓獲案犯總數的27%左右。從我縣進城務工人員的總體構成來看,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類是有相對固定的職業和較穩定的生活基礎,這類人占大多數(約為70-80%)。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攜老帶小全家外出,從事務工、務農、經商、服務業等,他們以勤勞致富為目標,遵紀守法,安心、積極工作,有的已在象山工作、生活多年,人稱為“守法型”的進城務工人員。

第二類來自江西、湖南、安徽、四川等經濟不發達地區,盲目來我縣找活干的進城務工人員。這些人大多由于受文化、技能等因素的制約,從事本地人所不愿干、不肯干的臟、苦、累、差、險等活,收入少,待遇低,穩定性差,一旦失業或一時找不到工作,連溫飽都得不到保障,這與他們抱著發財致富目的來象山打工的愿望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其中一部分人看到當地人生活富裕,心理失衡,又染上高消費、游手好閑的惡習,就極易產生非法攫取財富的動機,往往容易犯罪。

查看全文

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分析

摘要:近年來城鎮社會保障制度進入改革階段,大量農村人員進入城鎮工程,其社會保障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進城務工人員是我國城市建設和發展中必不可少的勞動群體,為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但是在社會保障方面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當前進城務工人員大多處于社會保障體系邊緣。加強對進程務工人員社會保障問題的重視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已經成為重點關注的社會問題。

關鍵詞: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問題

1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現狀

1.1身份尷尬。進城務工人員的戶口仍然在農村,有農村的耕地可以作為最后的保障,另外他們在不同工作崗位上為城鎮建設添磚加瓦,促進城鎮建設實現良好發展,雖然也有很多進城務工人員已經在城鎮中購買了房屋,工作也相對穩定,但因為其農村戶口所以依然處于社會保障體系邊緣。1.2參保意識弱。進城務工人員的學歷普遍較低,大多沒有簽合同的意識,就業單位也就沒有為其繳納社會保險,加之進城務工人員參保意識和社會保障意識不高,單純的想要一份穩定的收入,所以在尋找工作過程中,不重視社保的繳納情況,導致了進城務工群體的社保一直存在著問題。

2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問題出現原因

2.1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完善。縱觀我國當前社會保障體系現狀,關于農村的社會保障工作還處于試點階段,進城務工人員到底應該選擇城鎮社保還是農村社保,并沒有明確的規定。并且在我國社會發展過程中,針對靈活就業人員的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完善,對農民工的定位比較模糊,所以導致社會保障問題并沒有得到良好解決。所以在當前環境下,進城務工人員的社會保障還沒有得到政策的確認。2.2就業壓力大。從農村進入城鎮工作的人員面臨巨大就業壓力,因為學歷等方面的限制,可以從事的行業十分有限,所以選擇工作時,沒有多少主動權,若社保和工資只能選擇其一,大多會選擇工資,在考慮待遇時更注重的也是工資水平,而社保只是次要因素。

查看全文

進城務工人員組織工會調研報告

xxx進城務工人員組建工會調研報告

省總辦公室:

隨著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務工農民的權益維護已受到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我們認為,妥善解決好這個問題,不僅關系到全市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而且也關系到鞏固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解決“三農”問題的核心——農民問題的重要內容。按照省總工會的要求,我們分赴縣(市、區)、市直企、事業進行督導,到有關部門了解情況,深入基層和農民工當中,通過走訪、發放問卷、召開座談會等形式進行實地調研。現將調查結果報上。

一、我市進城務工人員的基本情況

止目前,我市共有進城務工人員21000人,加入工會的有8204人,入會率為39%;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的有4046人,占總人數的19%。我市的進城務工人員絕大多數就業于私營企業和個體經濟中,主要從事建筑、采礦、運輸等體力型勞動和餐飲、娛樂、家政等服務性行業。其中,有13000人從業于建筑、采礦業,占62%;5000人就職于餐飲、賓館、商業零售、美容美發等服務行業,占23.8%;近2500人從事棉花、蕃茄、脫水菜、籽瓜等農副產品加工業,占11.9%;就業于交通運輸、倉儲業的有500人,占2.3%。職工隊伍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職工隊伍年輕化。我市進城農民工以青壯年為主,年齡從16歲到60歲不等,45歲以下占88%,平均年齡為27.8。其中男性占55.8%,女性占44.2%,男性多于女性。

查看全文

進城務工人員職業教育與培訓探討

摘要:當前,在各大企業大量需要普工和技術工的情況下,“用工荒”問題的日益突出已成為制約企業生產與發展的最大瓶頸。而積極開展對進城務工人員的職業教育與培訓,不僅達到優化務工人員知識結構、提升務工人員專業操作水平的目的,同時也成為各企業化解當前“用工荒”問題的最佳途徑,因此,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和社會意義。本文就“用工荒”背景下對進城務工人員開展職業教育與培訓的現實意義進行了探討。在此基礎上,根據多年的培訓工作實踐,針對培訓教育開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用工荒”;務工人員;教育與培訓

21世紀既是科技創新的時代,同時也是人才競爭的時代。換言之,企業發展的關鍵在于人才的優勢,在于人才的培育,在于人才的競爭。在全球市場經濟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下,特別是在倡導企業精細化管理理念的當下,優化并提高從業人員知識結構,提升勞動者素質,成為各大企業應對市場競爭的有效途徑,但“用工荒”問題成為各大企業發展面臨的最大難題。而通過職業教育與培訓提升進城務工人員綜合素質,以適應企業現代化生產要求,進而引導他們做好自身職業規劃并解決企業“用工荒”問題,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一、開展進城務工人員職業教育與培訓的現實意義

全球經濟的競爭,表現為企業之間產品、技術及服務的競爭,其實質就是人才的競爭,就是生產者綜合素質的競爭。針對市場競爭的加劇,各大企業對從業人員的文化素養、技術素質的要求日益提升;而進城務工人員則是剛剛走出大山、剛剛脫離土地束縛的農民工,其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術的掌握,根本不可能適應企業現代化生產要求。因此,通過有針對性的職業教育與培訓提升進城人員的職業技能,一是能夠滿足企業的用工標準要求,二是能解決企業面臨的“用工荒”問題,三是通過培訓使得進城務工人員的人生規劃也得以明確,對于和諧社會的建設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拓寬進城務工人員的就業范圍,推動進城務工人員的穩定就業

查看全文

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機制探討

摘要:在我國的勞動力資源中,進城務工人員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他們在各行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然而,當前進城務工人員在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務與參與社會保障等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亟待我們予以關注。本文基于當前的城鄉二元格局和進城務工人員實際情況,分析了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狀況及其原因,探討了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機制構建的必要性,對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機制的構建展開了論述。

關鍵詞:社會保障機制;城鄉保障體系;戶籍制度;社保宣傳

當前,工業化與城鎮化發展的腳步越來越快,第二、三產業得到了飛速發展,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入到了城鎮,加入到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勞動力隊伍中。由此,城鎮中的農村務工人員比例大大增加,引發了一些進城務工人員的社會性問題。尤其是在社會保障制度方面,還存在著一些需要引起重視的問題。相關部門應該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進城務工人員的服務工作,依法保障進城務工人員的社會保險權益,有序推進進城務工人員市民化。

一、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狀況及其原因分析

社會保障制度是國家通過立法對國民收入進行再分配,對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權利給予保障的社會安全制度,它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社會體系,是對全體社會成員進行保障的一種制度。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社會福利、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等方面的內容,應該是覆蓋全社會的一種保障制度。但是進城務工人員的社會保障狀況卻不容樂觀,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加以改善。

1.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狀況。進城務工人員游離于城鄉社保體系的邊緣,且自身參保意識薄弱,這是當前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的基本狀況。

查看全文

進城務工人員的管理論文

摘要:加強進城務工人員的管理是城市和諧文化建設的重要環節。營造關愛進城務工人員的氛圍,健全進城務工人員的管理體系,提高進城務工人員的思想文化基礎,是解決進城務工人員管理問題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進城;務工人員;管理

進城務工人員是指戶籍和家庭住所地在農村而工作在城市的非長期務工人員。現階段,中國的進城務工人員有上億人,他們是中國工業化、市場化進程中出現的一個特殊群體,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同時我們也看到,進城務工人員來自農村,文化素質不高,流動性大,又居無定所,生活和工作沒有相對穩定的保障,在就業、工資待遇、子女上學、醫療救治等方面存在許多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進城務工人員管理難度大,權益受侵害維權難,已經對城市文明建設造成嚴重影響。作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群體,加強進城務工人員的管理,做好進城務工人員的工作,對促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營造關愛進城務工人員的氛圍

進城務工人員為城市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卻因為種種原因,他們的工作得不到應有的肯定,反而受歧視,成了城市生活中缺少關愛、權益經常受侵害的弱勢群體。這本身是一種社會不公平現象,也必然會延滯城市和諧社會建設的進程。加強進城務工人員的管理,首先要從思想輿論上把進城務工人員真正納入城市生活中來。要營造關愛進城務工人員的和諧氛圍,發揮新聞輿論的宣傳導向和監督作用,大力宣傳黨和國家關于進城務工人員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宣傳進城務工人員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明確他們的重要性、社會地位和作用。要表彰進城務工人員中的先進典型,在人格上尊重進城務工人員,在生活上關心進城務工人員,在道義上幫助進城務工人員,對克扣進城務工人員工資、歧視進城務工人員等現象予以曝光和抨擊。要改變對進城務工人員經濟接納,社會排斥的現象。消除部分城市居民對進城務工人員的歧視心理,營造城市居民與進城務工人員和諧生活的輿論環境,形成全社會尊重進城務工人員、關愛進城務工人員的強大聲勢與良好氛圍。

二、實現進城務工人員與城市居民的平等權

查看全文

進城務工人員子所在女學校德育創新研究

一、利用真實情境德育教學模式的探索

(一)背景與意義

目前,大多數中小學的德育工作還僅僅局限于思想品德課堂中,教師通過故事、名人名言、法規的說教進行德育工作。這些虛擬的道德情境,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脫離,與受教育者切身利益關系甚微,從而也就難以引發受教育者真實的道德沖突。學生內心沒有真實體驗,無法促進形成真正的道德行為。可見,虛擬的道德情境對學生思想品德發展所起到的作用并不樂觀。與虛擬的道德情境相比,真實的道德情境與學生切身利益掛鉤,能夠引發學生真實的道德沖突,對學生提出明確的道德行為要求,因而蘊含著直接的道德教育價值。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道德成長除了發展之外有其獨特的問題,他們面臨著比一般兒童更多、更現實的道德認同危機、道德心理沖突以及潛在的危害問題,這為利用真實情境實施德育的方法提供了更多的現實基礎。

(二)利用真實情境德育教學模式的探究

1.利用真實德育情境教學模式的程序

利用真實情境德育教學模式一般可依循“真實情景的利用或創設—體驗—認知—踐行”這一操作程序展開。第一步,真實情景的創設和利用。可以由教師安排一個貼近生活的情境,也可以直接利用身邊的某個事件,情境的利用或創設應注意以下幾點:(1)要以尊重學生為前提,應從正面的例子來引導學生,而不是指責做錯的學生。(2)情境的創設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尤其是對于低年級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原有的認知水平低,對于一些抽象的概念還無法真正去理解,這就需要教師發現學生實際生活中的真實道德沖突,以形象生動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循循善誘,逐步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3)并不是所有的沖突都有利于學生的道德成長,情境創設要有利于正面引導學生,這需要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真實生活,發現合適的教育契機。(4)所面臨的道德沖突,應該是教師有所準備或比較熟悉的領域。特別是一些突發事件,教師應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而定,避免錯誤的引導,這就需要教師有較高的道德修養水平和教育能力。第二步,體驗。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行是知之始”,德育成功與否關鍵是要讓受教育者的心靈在切實行動中產生某種體驗。正如關懷理論所提倡的,想讓學生學會關懷,首先要讓他有被人關懷的體驗。只有學生對真實道德情境有所體驗,與原有的道德認知發生沖突,才能進行自我反思,進而學會自我教育。同時,教師通過學生的體驗能了解學生已有道德水平與不足之處,從而在了解的基礎上因材施教。第三步,認知。如果沒有認知,以上兩個步驟都起不到任何的作用,或者說其教育意義是微乎其微的。正是由于學生對行為背后的認知不夠,所以無法對正確的行為作出判斷和學習,以至于無法提高其道德水平。認知或是由學生通過反躬內省,或是需要教師的點撥與引導,讓學生認同某一種行為的合理合宜性,知道為什么要這么做,以后應該怎么做。第四步,踐行。學生認識到行為背后的內在價值,在此基礎上從內心產生想要實踐這些行為的情感與意志,再由這種情感與意志支配新的行為,經過反復的踐行,逐漸將之內化為自己的良心或道德自我。從體驗到認知再到踐行,達到提高學生道德水平的目的,這個過程可以一次性完成,更可能是一個反復的過程,不斷強化的過程。學生不斷地面對道德沖突,反復實踐、認知,最終形成良好的品德。

查看全文

解決進城務工子女入學問題辦法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農牧區進城務工的人口大大增加。由于地理位置環繞市三區,所以近郊地區每年都有大量來自區內外的外來務工人員,許多務工人員舉家遷入,而我區原有的中小學校布局在靠近市區的地方或沒有學校,或設計班數少、班容量小,不能滿足這部分農民工子女全部入學的需求,隨即帶來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問題。區教育局為切實解決這個問題,保障打工人員子女能享受同戶籍內學生一樣的義務教育,特采取以下措施予以安置。

一是按照流入地劃片就近入學的方式予以安排解決。全區各中小學要將片內務工農民適齡子女義務教育工作納入本校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工作范疇,充分發揮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的接受主渠道作用。居住在沙河鎮范圍內的流動人口的子女分別就近安排到沙河鎮一小、二小、三小、四小、五小和包49中、包46中,全部入學就讀。各校要對家庭確實有困難的進城務工農民子女、獨生子女,積極采取措施,在農村中小學就讀的要與當地農牧民子女同樣享受“兩免一補”待遇,沙河鎮內中小學要適當減免緩交各種費用,保障其完成九年義務教育。

二是加大對民辦中小學的支持和管理。除沙河鎮外,其余鄉鎮的外來務工人員人口子女一部分安排在就近的公立學校就讀,其余部分安排在附近的民辦中小學就近入學。各中心校對接收進城務工農民子女較多的民辦中小學要給予各方面支持和幫助,積極采取措施切實減輕進城務工農民子女教育費用負擔,做到收費與當地學生一視同仁。

同時對這些學校要加強管理,教育局和中心校工作人員要經常入校進行檢查,促使其依法辦學、規范辦學、高質量辦學、安全辦學,從教育教學各方面都與公辦學校靠攏,逐步提高民辦學校的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區教育局堅持每年一次的辦學水平、教學質量、安全工作等的評估制度。對于那些辦學條件達標、態度端正、積極努力致力于學校發展的辦學機構,采取政策、服務上的大力支持,加強引導,促使其快速發展壯大。對于那些辦學條件較差,管理極不規范,教育教學質量很差,舉辦者又無長遠打算,得過且過的辦學機構,與當地政府積極協調,同抓共管,采取有效措施,堅決予以取締。

查看全文

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教育論文

摘要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教育狀況是不容忽視的。進城務工人員子女面臨受教育機會不均、受教育質量堪憂與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缺失的問題。其原因主要在于現行制度的制約和資源與環境的制約。其解決措施主要有:堅持全納教育理念,建立全納教育體系,實現制度性保障;創建歡迎所有學生的學校,承認并贊同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差異,具體落實和發展全納教育:重視合作精神,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合力。

關鍵詞學校;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全納教育

中圖分類號G40-0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4808(2009)04-0026-03

全納教育是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西班牙薩拉曼卡召開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會”上首次提出的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它容納所有學生,反對歧視排斥,促進積極參與,注重集體合作,滿足不同需求”。在教育實踐領域,它緣起于世界特殊教育改革,后擴展至普通教育領域,其價值取向是:關注所有兒童的教育需求,關注集體,關注合作。它所倡導的民主、平等和“零拒絕”的原則以及更多地關注和接納被排斥的人的主張對我們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教育問題有深刻的啟示。

一、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有人這樣說過:你想了解中國的國情嗎?請從走近一個農民工、走近一個農民工家庭開始吧!農民工一邊連著鄉村,一邊連著城市;一邊連著苦難,一邊連著希望;一邊連著昨天,一邊連著明天……正是由于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如此沉重,以至于思索的心情一直難以輕松。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