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5 03:59:3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河道治理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村河道治理方法分析
摘要:長期以來,大部分農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較為淡薄,特別是在經濟欠發達的山區農村。如在粵北山區,由于人們對河道治理的意識淡薄、投入資金較少且保護不足,導致河道出現生態失衡、河道淤塞和水環境劣化等諸多問題。當前,切實改善農民生活環境,保障農村河道健康,保護山區生態平衡,都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更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過程中,河道的整治已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一個重要環節。本文以粵北山區的農村河道為例,分析了當前農村河道存在的共性問題,并對農村河道漂浮物的解決方法進行了探討,希望能為提升農村水資源的質量狀況、維護河道健康提供借鑒。
關鍵詞:治理;山區農村河道;漂浮物
水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性資源,尤其是淡水資源。其中,河流是大地之脈,城市會因水而興、農村會因河而美,人們都期待著家鄉“山清水秀,岸綠景美”。但在山區農村地區,生態環境的不平衡很容易破壞山區河道生態系統。所以,我們不但要改善農村的生態環境,更要為子孫后代保住那些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這樣才能實現農村綠色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1]。
1河道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在人類發展的進程中,總會因思想意識、技術條件和自然條件等因素的影響而造成環境污染,人類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如山區農村河道,受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當遭遇洪水塌方、濫砍濫伐和隨意排污等災害時,會出現河床淤塞、河床抬高、河流流動不暢和水體富營養化等現象。而目前,與河流相關的法律法規的立法工作相對滯后,且基層執法力度不足,這些現象都嚴重影響部分河流流域的生態環境。其具體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如下。首先,山區受自然因素的影響會導致河道淤塞和生態破壞等現象。一般情況下,山區河流流域數量較多而流域面積較小,河道比較大。所以,當遇到洪水時,水流速度會陡升,沖刷力增強,就會出現水土流失的現象,甚至是山體崩塌現象,而山體崩塌在我國南方的一些山脈地區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自然災害。這是因為我國南方山脈地區的土壤類型較多,地形變化大,其絕對高度和相對高差懸殊,因此,在遇到山體結構松散,且每到雨季就容易出現山體崩塌現象,遇到洪水更是如此。其次,人為因素影響導致河流流動不暢和水體污染等現象。第一,我國人口眾多,國民素質良莠不齊,而農村地區居民的思想意識會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在山區農村,由于耕地較少,農民會采用粗放式的生產模式,從而破壞了生態平衡,當山洪暴發時,會出現河道淤塞,河床抬升等現象[2]。隨著我國城鎮化的發展和推進,山區農村的村民數量越來越少,而留守村民的生活水平又相對較低,且住得又較為分散,這就增加了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工作的難度。同時,在山區農村,農村污水管網、污水收集和污水處理等工作開展較難,這也導致了水環境污染和生態系統被破壞等現象。第二,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亂倒亂堆。近年來,粵北農村地區涌現出較多的自建新房,由于缺少規劃,產生了較多的建筑垃圾。而部分村民為了節省建房成本,會把部分建筑廢渣直接倒在河邊甚至是河道里,嚴重阻礙了河道泄洪[3]。第三,在鄉村振興的戰略部署中,生活污水處理廠沒有達到預期的使用效果。在農村地區,由于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大部分村級生活污水處理廠在建設初期就困難重重。而村里費盡周折建成的村級生活污水處理廠,卻難以保障后續日常的運維資金。因此,這樣的環保工程光有門面,沒有達到可持續性發展的目的,屬于“爛尾工程”。同時,山區農村的污水收集管網不完善,雨污分流不徹底,進水口污水濃度偏低,這些問題都會導致污水處理廠難于長期持續開展日常工作。而有些農村地區,更是把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致使河流富營養化,導致水葫蘆和水花生等水生植物過度生長(如圖1所示),最終導致河道阻塞,影響河道生態環境,形成惡性循環。最后,政策執行力不足,流域生態被破壞。一是在山區河流上游,小型水電站偏多,部分小型水電站是在旱季儲水發電,嚴重影響了河流的生態流量、自凈能力和生態發展。二是山區的桉樹種植等歷史遺留問題。桉樹以生長速度快著稱,其木材用途甚廣。但因其生物學特性,桉樹一直在林業圈頗受爭議。這是由于桉樹的生長過程需要大量的水分和肥力,而大面積高密度的種植會導致土壤保水能力降低,過度使用化肥則會導致土地板結甚至土壤沙化,所以,這些不合理種植的情況都會導致局部地區生態環境惡化。目前,各級政府和廣大民眾已意識到了這種情況的嚴重性,其中部分種植不合理的桉樹已開始清退了。三是河道砂石亂采濫挖現象。近年來,新農村發展較快,各地的砂石料需求量驟增,導致一些不法分子鋌而走險,擅自采砂挖石,嚴重影響了河道生態環境的穩定性。又因為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不夠,導致“控源截污”無法控制。基于以上問題,自然資源、林業、水利和生態環境等相關部門執法力度不夠,則“內源治理”無從談起,并且,污染后的治理手段欠缺,則“生態修復”難于長治。綜上,造成山區農村河道淤塞和生態失衡的主要原因有三種:一是客觀因素;二是人為因素;三是政府因素。
2河道治理的有效措施
河道治理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持生態治水,通過加強領導、科學規劃、明確職責、落實責任、精心實施,逐步改善市區河道水環境。
二、工作目標
全面完成以市區引水河道線路及其支河為主的疏浚清淤工作。
三、工作安排
月,根據規劃要求,完成年河道疏浚清淤計劃任務的統計,并上報市政府;成立水環境整治水利指揮部,全面協調指導全市河道疏浚清淤工作;編制全市水環境整治實施意見,指導全市河道疏浚清淤工作。
河道生態治理與修復實踐探討
摘要:《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總體方案》印發以來,經過5年的治理實踐,永定河初步實現了生態水量統一調度,河湖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水旱災害防御能力穩步提升,流域協同治理能力明顯加強,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進入新發展階段,復蘇永定河生態環境任務依然艱巨,水資源統一調度與生態水量保障能力亟待加強,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仍有待提升,數字孿生永定河亟需建成,流域協同治理體制機制還需進一步完善。對下一步重點工作提出建議。
關鍵詞:永定河;綜合治理;生態復蘇;成效;展望
永定河是京津冀區域重要水源涵養區、生態屏障和生態廊道。20世紀80年代以來,永定河水資源過度開發、環境承載力差、水污染嚴重、河道干涸斷流、生態系統嚴重退化、部分河段防洪能力不足等問題突出。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重大戰略部署,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推動永定河等“六河五湖”生態治理修復要求,2016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原國家林業局聯合印發《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總體方案》實施5年來,通過上下游系統治理、協同治理,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成效與啟示
5年來,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工作扎實推進,《總體方案》中規劃建設的78個重點項目已開工56個,批復投資185.7億元,累計安排中央投資42.5億元。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工作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效,綠色生態河流廊道初步形成,生態功能逐步復蘇。
1.主要成效
鄉鎮河道采砂治理方案
為進一步規范河道采砂秩序,確保行洪安全,順利完成河道疏浚、航道流通任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省河道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和省、市有關文件精神及要求,結合我鎮河道采砂現狀,特制定如下整治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省、景市、樂平市河道采砂會議精神,緊緊圍繞以維護河道行洪安全和航道暢通為長期目標,以規范河道采砂秩序,清除行洪障礙為主要任務,充分認識河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
二、具體任務
(一)規范采區作業秩序,采區內嚴格按照核定船只掛牌作業。
(二)加強對村河段10只疏浚船的監控管理力度,確保其在規定的區域有序作業。
全市河道流域治理管理意見
為切實加強河流域綜合治理項目的規劃管理,有效遏制違法違章建設行為,構建科學合理、規范有序的項目開發建設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市城鄉規劃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我市實際,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強河流域綜合治理項目規劃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
河流域綜合治理項目是我市深入推進“西進、北延、中部提升”戰略,拉開“一河兩城”城市發展框架的重要載體,也是我市城建史上建設規模最大、投資數額最多、帶動能力最強的重點項目,對于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品位形象,加快建設現代化山水園林城市和省會東部新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加強河流域綜合治理項目的規劃管理,要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分步建設、規范管理”的方針,按照“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原則,統一規劃,嚴格管理,合理開發,注重實效,穩步推進項目建設。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出發,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密切配合,各司其職,嚴格按規劃要求完成各項建設任務。
二、明確規劃控制范圍,嚴格審批程序
(一)河流域綜合治理項目規劃控制范圍:南起植物園,北至水庫,西至煤礦鐵路線,東至路,總長約15公里,控制面積約47平方公里,規劃面積約17.3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約4820畝,河道面積約8655畝)。
(二)在項目規劃范圍內的一切建設活動,必須符合《河三十里景觀風貌帶規劃》要求,經市河流域綜合治理項目主管部門審查,市城鄉規劃管理部門審核,報市政府批準后方可進行建設,并依法辦理各項審批手續。
河道治理規劃設計論文
1、河道治理規劃設計方法
1.1治理線的布設
中水河道的治理線,主導著河道河勢的大致格局,由此中水河道整治的布設是河道治理規劃的主要任務。治理線的布設即確定治理線的平面線型、位置、平面尺度。
1.2河道橫斷面的設計
我們通常根據經驗在河道上游和下游選取所謂的模范河段,即所選河段水深沿程變化很小、河岸略呈彎曲、深槽長、淺灘短,過渡段沙埂方向與水流垂直,并且枯水期無分汊現象;河道水主流穩定,流態平順,流速適中,洪、枯水流向交角較小。然后計算出該河段在設計流量下的斷面河相關系,并以此為據來確定規設計劃河段的斷面尺寸和形狀。中水河道的斷面尺寸是由河床的地質條件和來沙來水條件來決定的。
2、若干河道治理措施
水生態修復技術在河道治理的應用
摘要:我國的河道普遍存在著被污染和破壞的情況,為了治理該情況需要積極運用河道修復技術,使河道及其周圍的環境得到改善。本文主要論述了我國河道的治理現狀、水生態修復技術的類型以及這些技術在河道治理中的應用。
關鍵詞:水生態;修復技術;河道治理
完整的水生態系統包括水生植物群落、水生動物、微生物、原生動物,并且這些生物需要達到一定的規模。水中的生物對水中的污染物有一定的降解作用。水生態修復技術就是利用水中各種生物的特性,在水體中進行有計劃地培養水生生物從而減少水體污染,保證水質的一種水生態治理技術。這種技術的成本較低而且治理的效果比較好,對于河道污染的控制具有良好的作用。
1河道治理的現狀
目前,我國大部分的河道都或多或少存在著污染問題,被嚴重污染的河道數量很多,不僅危害了自然環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環境也開始逐漸惡化。河道的污染對周圍的環境以及生態體系造成了十分惡劣的影響。一些污染嚴重的河道周圍的生態結構已經消失,在枯水期時很多河道變得干涸,在雨季時又會出現洪澇災害。這些問題與環境污染息息相關,所以相關的部門和環境保護治理機構一定要重視河道的治理工作,利用好水生態修復技術,使河道恢復自身原有的調節作用。
2水生態修復技術的類型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問題分析
1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綜述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是為了全面提升河道治理水平,增強河道防護功能,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在河道治理施工過程中難免會對周邊的河道景觀、環境和生態造成破壞和影響,所以在施工過程中要處理好施工管理與生態管理的平衡,在保證充分發揮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效能的同時最大化維護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
2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重要意義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能夠起到能蓄能排的雙重功效,既能夠在洪水災害時發揮蓄水功能,又能夠在干旱時進行灌溉,所以通過全面改善河道現狀,維護河道生態平衡,有利于實現工程水利向環境水利的轉型,充分發揮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防止水土流失、防洪排澇的功效。同時開展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加強河道周邊河道環境保護,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打造良好的生態環境,能夠進一步拉動當地的經濟增長,吸引更多的商家來這里投資開發利用,提升經濟效益。
3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雖然國家加大了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力度,但是在具體施工和管理過程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具體表現在:①河道防洪排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河道淤積現象沒有有效緩解。隨著水土流失日益嚴重,加上自然災害等影響,對河道的破壞性越來越大。當前河道治理施工過程中由于建設能力受限,河道兩側沒有增加護岸,防洪能力遠遠不能達到設計標準,加上常年運行,受到大風等災害影響,使河道出現不同程度的凹陷、坍塌等破壞。另外由于河道護岸建設力度不夠,河道綠化能力不足,水土流失日益嚴重。長期超負荷運行,造成河道淤泥淤積較多,淤積速度越來越快,對河道整體防洪排澇功能發揮產生嚴重制約和影響;②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施工不科學。當前對于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過多地關注河道防洪能力建設,對河道固有的形態進行改變,加上受到水船交通運輸壓力影響,開發建設力度加大,使河道水面不斷侵占,河道天然形態遭到破壞,不利于整體治理維護功能的發揮;③居民生活、工業生產等影響造成河流嚴重污染。隨著工業的發展,加上周邊居民河道保護意識較弱,各類工業生活垃圾、廢水污水等排入河道,使河道水體惡化嚴重,破壞了河道固有的生態平衡,河道水體富營養化現象也越來越嚴重,舊的環境沒有改善,新的環境污染又襲來,造成河道水質、自然環境等受到嚴重損害,甚至不可修復;④河道治理出現多頭管理,責任劃分不清。河道綜合治理涉及到很多的部門,所以出現多頭管理的情況,由于沒有統一的管理制度規定和要求,所以對各部門之間的職責權限劃分不清,存在職責漏洞,一旦出現問題就會出現責任推脫扯皮等情況,影響了河道治理效率。加上當前對于河道治理過程中存在很多的污水排放等情況,對河道環境造成了破壞,但是相應的監督處罰機制不完善,很多事情無人管、不想管。這些責任不清、劃分不明、處罰監督不到位、政策不完善等因素大大制約了河道管理工作效率,導致很多河道污染和破壞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
生態水利在河道治理的應用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并對當下自身生活環境越來越重視,生態建設理念已經成為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基礎。城市河道治理工程對當地居民生活質量有著重大影響,也成為生態環保領域上的一個重要話題。本文通過探究當前城市河道治理中存在的問題,對城市河道生態治理工程采取了幾點措施,以實現河道治理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生態水利設計;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應用措施
1當前城市河道治理存在的問題
1.1重水利功能,輕生態功能。傳統河道設計上,都是以防洪為基礎進行河道整治和景觀建設,河道在改造建設中多采用混凝土、砌石等硬質材料,雖然滿足了防洪要求,但是抑制了植物生長,導致河道生態系統生物鏈的破壞[1]。另外,城市建設中為了更多的土地使用,往往搶占使用河道周邊土地,導致河道周邊生物生存空間更加狹小,使河道河流難以長期健康發展。1.2重河道內部治理,輕內外聯系。從河道內部著眼,它是完整的一個生態系統,具有非常豐富的生物群,各種生物會形成特有的食物鏈去促進生態平衡。從河道外部關系上看,通過雨水徑流以及物種遷移等各種外界自然物種間的相互作用,河道與陸地間各種生態系統會進行能量和物質間的交換。傳統河道治理中,大部分只針對河道內部進行治理建設,比如河水攔蓄等,沒有從河道與外部環境間的內外關系設計建設。1.3重建設,輕修復。很多水利部門在河道治理工程建設中,把主要目標集中在其水利功能上的改善。水利設計人員在工程設計上有較為專業的優勢,但是其在水體修復、水凈化以及植物環境影響等方面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比如在當前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因部分民眾環保意識低等因素,很多廢水污水大量排放,加上農業用地產生的污染,因修復工程以及相關河道環保措施不及時跟上,會導致河道內的污染物逐漸變多,河道內部有害物質日漸增強,水質低下,給河道生態系統的平衡帶來影響。
2生態水利設計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應用措施
2.1修復城市河道生態功能。1)修復河岸植被,在河道周邊盡可能栽種能恢復重建和強化河岸生態系統的植物,在植被的選擇上應以適宜生長并多種類別,起到緩沖帶功能,發揮出護坡效果[2]。2)修復河道形態,讓河道內有多樣性水流,保證水流中生物的多樣性。3)修復河床斷面,也就是改造硬化的河床,讓河床通過改造恢復多孔質化,并給多種水流生物提供有利生息環境。同時在對河床進行修復時,要以打造生態河岸為目的,去改造河道護岸,及時制止侵占河道行為,在護岸材料使用上,盡量使用草皮或者其他植被做覆蓋物。根據不同的河流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有的河流河床上使用的是硬質的材料,相關人員可以進行拆除,恢復河床原本的泥沙狀態;有的河岸可以使用復試斷面,利用喬木或者爬藤等植物的種植,使河道綠化能更好的向綜合型發展。2.2加強對污染源處理工作的重視。加強對各種污染源的控制,讓截污納管工作落到實處。相關部門要對河道治理中提高對人力、物力和財力方面的投入,對沿岸自排的河道,進行污水截留處理,并把此項工作與市政污水管理相結合,把污水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之后,達到排放標準[3]。在河道污水處理管理中沒有實行統一管理的地區,要加強污水截留的管理工作,建設污水處理中心,把污水進行有效處理,從根本上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2.3對城市河道護岸使用生態設計。城市河道護岸有人工生態和自然生態兩種,人工建設生態護岸主要使用在城市河道,幫助解決河道護坡坍塌問題,打造河道景觀。自然生態護岸就是利用植物種植去鞏固河道周邊水土流失,幫助改善河道生態環境。這種生態護岸一般用于比較寬的河道當中,在河道治理設計時要以草皮護坡為主。一些河岸比較窄并且水流比較大的河道,在設計上要以人工生態護岸為主,要使用自然,比較有通透性的材料,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流的沖刷,讓河道內外有效滲透互補,使周邊植物健康成長,進一步促進生態環境建設[4]。
生態混凝土技術在河道治理的應用
摘要:隨著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深入推進,河道治理力度進一步加強。因此,要加大對生態混凝土技術的應用力度,在促進河道岸坡穩定性基礎上,創造植物生長與生物棲息的良好環境,從而達到生態恢復的效果,文中主要就生態混凝土技術在河道治理中的具體應用進行探究分析。
關鍵詞:生態混凝土技術;河道治理;應用
1河道生態治理的理論基礎
在河道生態治理的過程中,應在遵循“水文-生物-生態功能連續性”概念的基礎上制定生態治理流程。同時,相關治理部門還需要對水文、生物以及河流生態系統的演變以及動態特征進行綜合考慮,在此基礎上還要進行時間坐標與尺度的建立工作,為后續河流修復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因為河流生態系統本身是一種開放的、流動性生態系統,其連續性不僅指的是河流自身的水文學意義上的連續性,還指的是河道生物群落中營養物質轉移的連續性。因此在基于河流生態治理理論開展河道治理工作時,首先要做好水質條件與水文條件的改善工作,其次還要進行河流地貌特征的改進工作,最后需要加強對生物物種的恢復力度。使河道治理效果更加明顯,滿足生態系統穩定運行要求,為不同生物的生存創造更加適宜的環境。
2生態混凝土的設計原理
近年來,生態混凝土在河道生態治理工作中有著良好的應用效果,但多是以護坡結構為主,功能與結構跟常規的混凝土螺母塊體護坡保持一致,能夠有效預防河道沖刷等因素所導致的坍塌等情況發生,從而保障護坡的穩定性。作為一種新型混凝土材料,生態混凝土在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根據不同的原材料設計配合比,生產性能可靠的生態混凝土塊體,具有一定的孔隙結構和一定的強度,保障河道周邊邊坡的穩定性。此外,由于在生態混凝土內外存在的孔隙較多,可滿足河道治理區域植物生長需求,為護坡結構性能的不斷優化及應用提供保障,避免對水生植物及微生物的生存造成不利影響[1]。在護坡表面植被的種植過程中,還可以在表面覆蓋一層薄薄的土層,或者通過播種、液壓噴播的方式來進行植物的種植,不斷提升生態混凝土在河道治理中的應用水平。在治理過程中,應對生態混凝土的結構及組成部分應有所了解,包括植被層及其他結構。不同的結構組成部分的配合作用,有利于增強生態混凝土應用中的綠化效果,優化護坡結構使用功能,減少混凝土中的水分蒸發,為植物的生長提供良好的基礎。生態混凝土主體結構中包含了不同類型的原材料,通過對添加劑的科學使用,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緊密的有機膜,促進混凝土自身強度進一步提高。
相關文章
精品范文
10河道采砂整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