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流域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4 16:20:3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海河流域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網測試論文
論文關鍵詞:海河流域濱海新區綜合規劃水準高程控制網
論文摘要:通過對海河流域綜合規劃修編的需求、地面沉降分析、水準標石破壞程度、現有高程控制網的不足等方面的研究,詳細地闡述了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網復測的必要性,并提出對于海河流域東部平原區高程控制網應以5年左右為周期進行復測建議。
海河流域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我國首都北京位居其中,是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流域內有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有環渤海經濟開發帶,有“十一五”規劃重點發展區域——濱海新區,京津冀都市圈將成為全國三大經濟中心之一,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高程控制網有兩個方面的應用:一是為國民經濟建設提供統一的高程控制,二是為科學研究提供可靠的高程數據。對于海河流域,布測高程控制網的目的在于建立沿海河流域各主要河道干支流為主的精密水準網,作為擴展低等級高程控制網的基礎,為水文觀測、水利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提供高程依據和基礎數據。為滿足流域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的需求,需要以足夠的精度定期復測以提供現勢性強的高程數據。因此,流域高程控制網復測,不是以復測為目的的簡單重復,而是既要兼顧當前流域內各個部門的需要,又要保證今后一定時期內使用。
一、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網布測的歷史情況
海河流域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曾先后2次布測高程控制網:第1次是1983年啟動的海河流域水準測量規劃,將全流域的高程系統統一到1985國家高程基準,從1985年5月~1989年5月全部完成。第2次是2000年啟動的海河流域京津沉降區及漳衛南運河系堤防水準測量項目,從2001年4月~2002年12月全部完成。第1次布測的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網統一了長期未能統一的高程系統,先于國家和其它流域水利部門,建立了高精度的高程控制網,為海河流域水土資源綜合利用規劃設計、水文水利計算、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工程管理、防洪減災及其它各項國民經濟建設,提供了統一的和可靠的高程依據;2001-2002年布測的海河流域京津沉降區及漳衛南運河系堤防水準測量,使得海河流域平原地區的部分河道第1次獲得了寶貴的沉降資料,初步掌握了河道的沉降狀況,為河道整治、水工建筑物運行管理、規劃設計提供了必須要掌握的相關信息,為流域規劃設計提供了科學依據。
海河流域綜合規劃必要性論文
論文關鍵詞:海河流域綜合規劃必要性總體思路
論文摘要:為貫徹新時期治水思路,以打造“濕潤海河、清潔海河”為主線,把水生態環境修復與保護放在十分重要位置。補充完善以往規劃成果的不足,更好地協調各專業規劃之間的關系,發揮規劃的整體作用。對原規劃進行修訂是非常必要和緊迫的。在規劃修訂過程中應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總結海河流域治理與開發的經驗教訓.吸取其他流域治理與開發的成功經驗,緊密結合海河流域水利發展“十一五”規劃,全面貫徹新時期治水思路。突出海河流域的水事特點,并充分利用現有專項規劃成果。
一、概況
海河流域位于東經l12。~120。和北緯35。43。之間,西倚太行,北接蒙古高原,南界黃河,東臨渤海,總面積31.78萬km:,占全國總面積的3.3%。是我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和經濟發達地區,同時也是一個水資源十分緊缺、生態環境十分脆弱、水旱災害十分頻繁的地區。新中國成立后至上世紀80年代,海河流域曾進行過3次全面綜合規劃工作:第一次是水利部北京勘測設計院于1957年l1月提出的《海河流域規劃(草案)》;第二次是水電部海河勘測設計院于1966年l1月提出的《海河流域防洪規劃報告》;第三次是1986年完成的《海河流域綜合規劃》(1993年國務院批復)。
最近一個時期以來.不斷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和水環境惡化已經成為海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體現新時期治水思路,根據水利部的總體安排,結合海河流域的實際情況和水利發展“十一五”規劃.有關方面正在積極啟動海河流域綜合規劃的修編工作。
二、規劃修訂的必要性
海河流域生態環境管理論文
一、海河流域生態環境問題的區域性差異
生活在海河流域中不同區域的人們,對生態環境的危機,有著截然不同的感受。
比如京城百姓,危機似乎是個與之無關的告誡。除了不斷上調的水費與愈演愈烈的沙塵暴之外,人們并未感受到危機的來臨。他們從來沒有體驗過缺水的艱難;也不必操心每日的污水排向何處。近年來,北京市河湖整治大有起色,水邊環境與景觀得以改善,湖上又見飛回的水鳥,河里重開歡樂的游船,都成了市民們津津樂道的話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注重生活質量,綠色食品雖貴,卻也漸受青睞。但是,面對世上少有的這座人口千萬、地位特殊、不依傍大江大河卻仍在膨脹之中的超級城市,保障供水安全的巨大壓力以及由此與周邊地區構成的尖銳沖突,就不大被關注得到了。
要說天津市民,危機早就不是聳人聽聞的傳言。1981年密云水庫改為專供北京城市用水,天津市飲水陷入困境。直到1983年引灤入津工程通水,才結束了天津人民喝苦咸水的歷史。但是,工農業發展仍靠超采地下水在維持。目前,天津地下水漏斗中心水位下降到了105m,引起的地面沉降達1—3米不等,暴雨之后,澇水難排。城市水環境雖經治理有所改善,但是周邊仍在惡化之中。2000年,因大旱連年,灤河上的潘家口水庫幾近枯竭,國務院第6次決定引黃濟津,投巨資從千里之外的黃河緊急調水4億m3,才解了天津渴水之急。而今,市民對生態環境危機的體會,除了水少、水臟之外,又添了對食品安全的擔憂——市場上農產品、水產品雖然豐富,但是誰知道是不是要命的污水灌養的呢?
至于流域中的其它地區,半個世紀以來,生態環境的急劇演變,則是經歷了令人由喜轉憂,由憂生畏的過程。五十年代大修水庫,流域中調蓄洪水的主要場所,從平原洼淀遷移到了山區;六十年展機井,地下水位開始下降,平原區大片鹽堿地變成了良田,為流域中灌溉農業的大發展創造了條件。50年來,海河流域中的人口翻了一番,糧食產量卻增長了近6倍。海河流域面積只有全國總面積的3.3%,人均水資源量305m3,只有全國平均值的1/7,但是人口達到1.22億,占全國人口總數近1/10,而生產的糧食占全國1/10,人均糧食還高出了全國的平均水平[1];同時,還要支撐起北京、天津這樣急劇擴展的超級城市。流域固有生態系統的平衡,必不可免,也是無所顧忌地被打破了。
就在人們為發展的成就而歡欣鼓舞,為鞏固與擴大發展而不遺余力時,流域中生態環境惡化的危機不期而至。有河皆干,有水皆污,湖泊干涸、濕地萎縮,水土流失、沙塵暴肆虐,地下水過度超采,幾近枯竭,并引起了地面沉陷、海水入侵等嚴重問題,對流域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尤其是對于流域中、東部與濱海平原區中生活的居民來說,生態環境的危機,已是威脅生存,而單憑自身又無力擺脫的困境。
海河流域水生態環境管理論文
海河流域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372億m3,流域人均總水資源占有量僅有305m3,是全國缺水最為嚴重的流域,水資源的嚴重短缺大大制約了區域國民經濟的發展。更為嚴重的是,長期以來海河流域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片面強調了滿足經濟發展需求,忽略了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改善,致使流域的生態環境出現整體退化。在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中,工程供水目標以城市生活和工業用水為主,兼顧農業和生態。依據《黃淮海流域水資源合理配置與南水北調工程總體布局》的研究成果,推薦的基本調水量方案2010年和2030年向海河流域供水分別為60.6億和95.7億m3,高方案2010年和2030年向海河流域分別供水69.3億和103.3億m3。如此大量外調水的流入必將對海河流域的水循環和水生態環境產生巨大影響,本文就這個問題展開相關分析。
1海河流域水生態環境現狀
1.1水污染嚴重
1998年,全流域廢污水排放總量已達到55.6億t,這些廢物水中大部分末經處理就直接排入河流和水庫,造成地面水的嚴重污染。流域現狀地表水的污染河長比例高達75%,2/3站井的地下水達不到飲用水要求,水污染形勢十分嚴峻。
1.2河道干涸、功能退化
由于用水大量增加,造成河道干涸斷流、河道功能退化等問題。現狀流域各河大都成為季節性河流。據初步統計,在流域一、二、三級支流的近10000km河長中,已有約4000km河道長年干涸。一些河道雖然有水,但主要是由城市廢污水和灌溉退水組成,基本沒有天然徑流,“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已成為海河流域的一個突出問題。河道干涸還引發河道內雜草叢生、土地沙化、土壤鹽分累積。山前平原與河道兩岸附近的淺層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地區,河流沖積沙地和砂質褐土、砂質潮土、砂質草甸土等耕地沙化趨勢嚴重,沙土隨風遷移造成覆蓋沙地。近30年來,流域內“沙化”土壤面積不斷擴大。由于缺少人海水量,山區進入平原的徑流、引黃水量和降雨中帶來的鹽分不能排出,引起區域性的積鹽。
論析海河高程控制網布測技術特性
關鍵詞:海河流域濱海新區綜合規劃水準高程控制網
摘要:通過對海河流域綜合規劃修編的需求、地面沉降分析、水準標石破壞程度、現有高程控制網的不足等方面的研究,詳細地闡述了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網復測的必要性,并提出對于海河流域東部平原區高程控制網應以5年左右為周期進行復測建議。
海河流域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我國首都北京位居其中,是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流域內有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有環渤海經濟開發帶,有“十一五”規劃重點發展區域——濱海新區,京津冀都市圈將成為全國三大經濟中心之一,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高程控制網有兩個方面的應用:一是為國民經濟建設提供統一的高程控制,二是為科學研究提供可靠的高程數據。對于海河流域,布測高程控制網的目的在于建立沿海河流域各主要河道干支流為主的精密水準網,作為擴展低等級高程控制網的基礎,為水文觀測、水利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提供高程依據和基礎數據。論文百事通為滿足流域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的需求,需要以足夠的精度定期復測以提供現勢性強的高程數據。因此,流域高程控制網復測,不是以復測為目的的簡單重復,而是既要兼顧當前流域內各個部門的需要,又要保證今后一定時期內使用。
一、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網布測的歷史情況
海河流域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曾先后2次布測高程控制網:第1次是1983年啟動的海河流域水準測量規劃,將全流域的高程系統統一到1985國家高程基準,從1985年5月~1989年5月全部完成。第2次是2000年啟動的海河流域京津沉降區及漳衛南運河系堤防水準測量項目,從2001年4月~2002年12月全部完成。第1次布測的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網統一了長期未能統一的高程系統,先于國家和其它流域水利部門,建立了高精度的高程控制網,為海河流域水土資源綜合利用規劃設計、水文水利計算、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工程管理、防洪減災及其它各項國民經濟建設,提供了統一的和可靠的高程依據;2001-2002年布測的海河流域京津沉降區及漳衛南運河系堤防水準測量,使得海河流域平原地區的部分河道第1次獲得了寶貴的沉降資料,初步掌握了河道的沉降狀況,為河道整治、水工建筑物運行管理、規劃設計提供了必須要掌握的相關信息,為流域規劃設計提供了科學依據。
流域洪水管理論文
一,海河流域防洪工程現狀
海河長期以來洪水威脅嚴重,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了巨大損失。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通過幾次大規模的防洪規劃與治理,海河流域共建成大、中、小型水庫1900多座,總庫容294億m3,控制山區面積的85%。其中,山區大型水庫31座,總庫容260億m3,防洪庫容148億m3,占61%。修筑堤防4000多千米,使流域內堤防總長達到2萬km,相當于全國堤防總長的10%。開挖、疏浚骨干行洪河道50余條。在流域中下游地區規劃保留了蓄滯洪區26處,設計蓄滯洪能力170億m3。目前流域工程防洪能力為10~20a一遇,綜合防洪能力約為20~50a一遇。現有的防洪設施在保證城市、工業、礦山企業的安全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對農業生產的保護作用也在逐漸增加,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雖然在最近幾十年中,海河流域防洪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仍然存在著如下一些問題:由于泥沙淤積造成河床不斷抬高加重了洪水威脅;現有防洪工程未達到設計能力,影響工程正常發揮效益;蓄滯洪區人口增長,工農業發展迅速,難以正常啟用;現代化的洪水預報信息技術體系不完善。
海河流域大部分水庫建于“”和“”時期,并受邢臺、唐山兩次大地震等影響,大多數工程存在著標準低、質量差等問題。流域山區共有大型水庫31座,雖經過歷次除險加固,尤其是近幾年的大規模整治,巳使部分水庫達到保壩安全要求,但目前仍有10座未達到部頒防洪標準。
河道泄洪能力下降,堤防隱患嚴重。海河流域多數河道堤防為沙土填筑,基礎防滲差,堤身質量差,內部隱患多;此外,地下水嚴重超采,引發大范圍的地面沉降,致使河道泄洪能力大幅度降低,各河現狀行洪能力只相當于設計標準的20%~70%。
海河流域洪水具有洪量集中,突發性強,預見期短等特點。多年來建設的水文測報系統大多是以水庫為基本單元的單個系統,技術設備落后、標準不統一、信息傳播時間長,特別是流域性防洪減災指揮決策系統沒有按規劃實施,對上游雨情、水情的預測、預報結果不能及時傳到決策機關,影響防洪調度、搶險決策等。
二,海河流域洪水特性
全市水污染防治考核方案
為進一步改善海河流域水環境質量,大力推動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體系建設,扎實做好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工作,結合全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目標
按照“治、用、保”(“治”即污染治理、“用”即水資源的循環使用、“保”生態修復與保護)和“御污于外、治污于內”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思路,全面推進,狠抓重點,突破難點,培育亮點,力爭年底,衛運河、馬頰河、徒駭河3條省控重點河流及11條市控主要河流實現階段性水質改善目標,即COD濃度≤45毫克/升、氨氮濃度≤4.5毫克/升,確保我市在年3月份代表省迎接國家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中取得優異成績。
二、工作任務
(一)全面構建“治、用、保”相結合的水污染防治體系。工業企業和污水處理廠在廢水深度處理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回用中水,實現廢水減量化;在污水處理廠下游建設處理轄區內三倍廢水排放量的人工濕地,對廢水進一步凈化處理并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在重點河流建設攔河閘壩。年底前,在全市形成工業企業、城市(鎮)污水處理廠和濕地治理“點、線、面”相結合的治污體系,確保河等主要河流斷面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水質標準》Ⅴ類標準,實現枯水期區域廢水向零排放。
(二)確保完成水污染防治體系建設重點項目。按照《水污染防治體系建設目標責任書》要求,如期完成列入《水污染防治體系建設重點項目表》中的工業污染綜合治理、城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設施、人工濕地等重點工程項目建設。
水行政管理開發策略論文
摘要:隨著海河口區域經濟的發展和灘涂資源的開發利用,在海河口及其岸帶出現了一些開發無序狀態,給水行政管理帶來一些問題。因此,水行政不僅要有一個兼顧社會各行各業經濟發展,兼顧海河口地區水利、港口、環保、灘涂開發的不同要求,兼顧近期目標與遠期發展的全面的科學規劃,同時還必須建立法律保障體系和高效權威的水行政管理機制,將海河口水行政和開發管理納入法制化、規范化軌道。
關鍵詞:海河口水行政管理開發利用
位于環渤海經濟開發區中心地帶的海河口及其岸帶地區有海陸面積230km2,天津新港、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保稅區、中國海洋石油渤海公司、塘沽鹽場、漁碼頭,規劃中的臨港工業區港口和石油、化工、漁業基礎產業等坐落于此,是天津市對外開放和沿海發展的前沿陣地,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經濟優勢,海洋、礦產、旅游、灘涂資源豐富,交通四通八達,工業基礎堅實,科技力量雄厚。
海河口及其岸帶的開發利用,有效地促進了天津市、塘沽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其中水利部門的防洪工程建設、海河口的整治和管理,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開發管理存在的問題
1.缺乏統一管理和統一規劃
水利現代化管理論文
一、20世紀的水利建設出現了問題
20世紀我國的水利建設是以“興利”、“除害”為目標,大量興建大壩、堤防、閘涵、渠道、機井等水利工程,以滿足防洪、發電、城市供水、灌溉、航運、水產等多方面的要求。但是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設必然要改變流域水循環的狀況,出現了許多始料不及的問題。
㈠流域水循環的短路化
流域水循環的短路化是指由于水利工程的大量建設使流域水循環的時間過程加快的現象。在自然狀態下,流域內的降雨在落到地面后,一部分經過地表產匯流的過程匯入河道,再流入湖泊和海洋,另一部分滲入地下,通過滲流緩緩地回歸河道,形成河流的基流,整個流域的水循環時間過程較長,河流的基流分布較均勻,地下水位保持正常水平。但是,大量堤防和水庫建成后,降雨迅速匯入河道,其水量大部分被貯存在水庫內,河道內的匯流又因為河道的疏浚和堤防的修建而快速地排入大海,流域的水循環時間過程加快。
㈡流域水循環的絕緣化
河流的廣大中下游平原地區大多是河流泛濫形成的沖積平原,河流的洪水泛濫過程不僅是一個災害的形成過程,也是一個形成沖積平原的生態過程。河流洪水的泛濫給廣闊的洪泛區帶來水資源、土沙、肥料、物種、魚類餌料,并沖洗河流和土壤的污染,維持流域的特有生態系統,因而洪水的泛濫過程也是一個生態過程。但是,由于河流防洪工程體系的建設,河流不再泛濫,洪泛區的水循環與河流的水循環無關,稱之為絕緣化。洪泛區水循環的絕緣化不僅杜絕了洪水災害,同時也中斷了洪泛區的生態過程,使廣大洪泛區的生態系統難以維持。
地區水行政開發管理論文
位于環渤海經濟開發區中心地帶的海河口及其岸帶地區有海陸面積230km2,天津新港、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保稅區、中國海洋石油渤海公司、塘沽鹽場、漁碼頭,規劃中的臨港工業區港口和石油、化工、漁業基礎產業等坐落于此,是天津市對外開放和沿海發展的前沿陣地,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經濟優勢,海洋、礦產、旅游、灘涂資源豐富,交通四通八達,工業基礎堅實,科技力量雄厚。
海河口及其岸帶的開發利用,有效地促進了天津市、塘沽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其中水利部門的防洪工程建設、海河口的整治和管理,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開發管理存在的問題
1.缺乏統一管理和統一規劃
長期以來,河口地區沒有專門的機構進行統一規劃和管理。各部門、各行業按照自己的需要占用岸線,圍墾灘涂,使河口及其岸線開發利用處于無序狀態,造成多頭管理,任意擠占行洪河道和岸線的混亂局面。
各部門、各行業在河口治理開發中要求各不相同,涉水工程規劃和實施項目急劇增加,建設不同步,沒有統一的法規規章,部門、行業間管理目標不一,管理要求不同,致使管理行為不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