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1 21:21:0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廣東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廣東職業教育轉型發展路徑
[摘要]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是我國新時期的重大戰略選擇,在廣東面臨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現實下,職教發展作為人才供給側的重要構成,對于促進廣東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意義更加突出。本文分析了典型國家在職教發展規劃、產教融合互補、現代體系構建、社會文化營造等方面進行的探索,結合新時期我國尤其是廣東職教發展的挑戰,從職業教育發展的機制、環境、路徑、形式四個主要層面嘗試提出了相關適合廣東省省情的發展路徑建議。
[關鍵詞]國際經驗;廣東職業教育;轉型職業教育
作為一種教育形態,與高等教育相同,也是伴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科技進步而形成的,其與后者的發展狀態息息相關。一個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高度匹配的職業教育,有利于將發展需求與人才培養較好結合,從而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撐。改革開放以來,職業教育為珠三角地區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融入區域乃至世界經濟體系等提供了重要支持及保障。隨著產業轉型升級的推進,我國區域競爭的格局也隨之發生變動,在長三角、京津冀、山東半島等區域追擊下,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引擎—珠三角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廣東亟須采取新的措施以應對這種環境變化。工業4.0在為廣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契機的同時,也深刻改變著現有生產方式和產業組織形式,同時帶來人才需求結構的變化。從職教體制機制改革、職教與產業發展融合度、職教成效等層面來看,廣東省職業教育依然存在較明顯的“大而不強”“特色不優”現象,不能很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構建廣東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既要考慮到廣東經濟在全國乃至國際上的地位,學習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職教體系建設經驗,又要認清楚廣東現代產業國際化、經濟發展服務化及思想文化多元化的特點,立足廣東實際,先行先試,為其他省份乃至全國的現代職教體系建設作出示范。本文結合廣東發展實際,從機制、環境、路徑及形式四個層面對于廣東省職教發展提出相關策略建議。
一、機制層面:加強立法意識,推進聯動協同,優化職教發展機制
區別于高等教育主要立足文化學習和理論研究型人才培養,職業教育主要立足的是技能培訓和技術應用人才培養。因該序列人才培養內涵與產業發展深度、直接融通的特點,故需要調動政府部門、相關院校、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等主體共同參與其中,才能更為精準對標人才培養特性。在此過程及架構中,相關主體依托職業教育聯動平臺,有利于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并通過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進一步職業教育的不斷完善。當今國際社會公認的職業教育強國均通過政策立法將以上參與主體之間的責任和義務關系進行了較為清晰的界定,這在德國引以為豪的“雙元制”職業教育體系當中體現得尤為明顯,該模式與所在國家的實際吻合較高,形成了特色明顯的發展模式,從其邏輯起點上來看,是基于自身體制分析基礎的。“我國亟待建立健全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法律法規,加快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制度建設,以立法形式明確中央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責任,從法律法規和政策支持、組織協調和信息服務、監督管理等諸多方面給予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扶持、引導和規范。”近年來,廣東省積極創新包括職教集團在內的職業教育發展多種辦學形式,拉動了3000多家企業與職業院校深度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比如相關主體間缺乏了解,缺乏溝通,語言體系不一致,導致推進出現各種困難。針對該情況,廣東職教應著重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思考:第一,通過立法明確政府部門在職業教育發展中調整與協調的角色。政府應該圍繞著“人才供需”這一動態結構基本平衡為中心,通過指導和管理政府部門、相關院校、行業協會、龍頭企業之間的互動,以搭建交流對接平臺做好合作規劃與資源優化,統一協調解決合作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第二,通過立法明確相關職業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體角色。相關職業院校圍繞著培養方案編制、師資能力提升、課程及考核方式改革等組成,積極推行以面向產業發展為切入點的教學改革,即學校對接地方產業、專業對接行業企業、課程對接職業崗位、證書對接職業、教師對接師傅的“五層對接”機制。第三,通過立法明確企業提供互動平臺的角色。企業作為用人主體,是職業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企業不僅能提供相關的教育投入(如設施設備、實習崗位及相關的產業場景等),而且可以通過職業教育課程開發、教學實施過程等內容,重構人才需求體系及框架,明確人才培養標準。第四,通過立法明確行業協會作為職教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的角色。行業協會負責對職業教育質量進行監督和認定。通過積極與教育主管單位溝通,爭取政府將職教人才培養標準、質量評價、供需結構考量等權利,授權給職責明確后,專業背景更強、利益管理度脫離具體行業企業的行業協會。
二、環境層面:加強制度意識,夯實文化支撐,重塑職教發展環境
廣東職業教育變革與影響研究
1引言
新興信息技術的到來在改變著世界,改變著生活,改變著教育。廣東職業教育應根據自身的特點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適時的進行調整,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的變遷。財務會計作為經濟發展的核心環節,將發生怎樣的變化?新興信息技術變革的趨勢是不可抗拒的,盡管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財務人員還未意識到時代變化將帶來怎樣的影響,但新興信息技術確實已經到來,并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財務人員的各項工作。這就給廣東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新興信息技術環境下,財務架構會發生怎樣的變革?進而給財務組織帶來怎樣的模式改變?給財務人員帶來怎樣的認知升級?給財務信息化帶來怎樣的技術提升?給財務會計專業領域帶來怎樣的場景創新?這些都是值得職業教育者們深思、探討研究的。
2新興信息技術下財務會計的變革
提到架構的概念,一般都會聯系起系統架構,實際上,信息系統架構也是從建筑學架構衍生出來的,當然,這個概念對于財務會計同樣適用。甚至可以說,架構能力應當是一個財務會計管理人員不可或缺的能力。財務架構簡單的說就是用怎樣的一個框架能夠搭建起完整的財務會計體系,并使之有效運轉。在通常情況下,搭建一個完整的財務會計體系需要從組織、人員、系統、流程、運營五個方面展開,如圖1所示。在每個方面都會存在一系列的問題需要解決,如:財務包含哪些組織職能,怎樣的人力配置是合理的,財務信息系統架構應如何搭建,財務流程體系應如何設計,財務的每項工作應如何確保有效的運行。一個好的財務會計架構會呈現出藝術的美感、技術的現代感及建筑的穩定感。新興信息技術正在從財務組織模式、財務人員的認知、財務信息技術等方面全方位的改變著財務會計,如圖2所示。
3新興信息技術對財務會計的影響
新興信息技術改變了財務組織、財務人員的認知以及財務信息技術,但更為重要的是影響了財務邏輯,新的邏輯層次的出現其影響才是深遠的。3.1財務組織與認知的新邏輯。財務組織與認知是財務主體的軀干與心智,在新興信息技術條件下,首先要強身明智,認識到智能時代對財務組織與認知的影響,這是基礎。廣東職業教育財務會計專業教育者們可以據此根據自身學校的課時及辦學特色進行整體課程體系的規劃和調整,筆者總結以下三點影響內容。3.1.1管控:局部與全面現代財務管控受到組織壁壘的嚴重制約,從集團到業務板塊,到專業公司,在到機構,每一個層次之間都存在著無形的數據壁壘。今天,當無法將人力直接滲透至最末端的時候,數據是我們實施集團管控的關鍵。而數據壁壘的存在,讓管控的力量層層衰減。新興信息技術下將實現數據的高度集中和透明,數據無邊界將成為可能。當數據壁壘被打破時,財務管控勢必將從局部走向全面。3.1.2組織:剛與柔現代財務組織建立在剛性管理的基礎上,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將人看作“經濟人”和“會說話的機器”,強調組織權威和專業分工。剛性組織依靠組織制度和責任權力,管理者的作用在于命令、監督和控制。新興信息技術下需要的是更多的能動與創新,“會說話的機器”將被人工智能這個“真的機器”所替代。在智能時代更需要柔性組織,柔性管理擅長挖掘員工的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依靠共同的價值觀和組織文化調動員工的高層次主導動機,實現新興信息技術下管理所需的跳躍與變化、速度與反應、靈敏與彈性。3.1.3觀念:被動與迎接如今的財務人員的觀念多數在潛意識中還是偏重被動的,在當今社會,財務人員被認為且自身也認為需要用嚴謹的態度去處理和解決問題。管理層和業務部門也常常會認為財務是后臺角色,做好本職工作,有問題能解決就可以了。這些都是典型的被動觀念和思維,在這種認知和定位下,財務人員能夠掌握的資源就會極其有限,難以起到很好的管理推動作用。在新興技術下,將更多的強調財務基于大數據和智能分析的主動發現和管理能力。對財務人員來說,要實現如此的觀念轉變,就需要逐漸轉向強勢財務,從被動影響變化轉變為主動迎接挑戰。3.2財務會計管理人員技術的新邏輯。管理技術是財務人員主體的脈絡,好的管理技術能夠讓財務主體運轉得更具活力,并煥發出青春的能量。財務會計管理技術的邏輯轉變將讓財務人員能夠觸及更為廣闊的管理技術領域,獲得更加先進和更有價值的管理技術工具。筆者將從數據、計算、記錄、流程、互聯五個方面來闡述財務會計管理人員的新邏輯。3.2.1數據:大與小傳統的財務數據處理和數據分析都是建立在結構化數據基礎上的,也稱之為“小數據”。當然,財務分析領域的技術也是基于“小數據”開展的。對于財務人員來說,即使在新興信息技術下“小數據”也仍然是不可舍棄的核心,畢竟太多的財務會計管理理論都是建立在結構化數據基礎上的。然而在新興的信息技術條件下,財務會計管理人員不僅要重視“小數據”,更應高度重視大數據。因為基于大數據的技術工具,讓海量非結構化處理成為可能,這能幫助財務會計人員跳出傳統思維的局限,探索新的管理、數據分析領域。3.2.2計算:本地與云端傳統的信息系統或者說計算多是構建在本地部署基礎上的,從用戶的角度來看,本地部署模式能夠更加靈活地匹配企業的管理需求,更好地支持按需建設。但隨著本地部署量越來越大,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持續高昂的運維成本的投入,以及企業大量資產的占用。但這些在傳統時代由于算力有限,并非不可容忍之痛。而在新興信息技術條件下,大數據和機器學習對算力的要求都是海量的,傳統的本地部署模式勢必受到限制,云計算將成為首選,無論是公有云、私有云還是混合云,走向云端將成為必然。3.2.3記錄:集中于分布傳統財務信息的記錄采用的是集中記錄的方式,或者說“有中心”的記錄方式。這種方式的好處是數據存儲量小,不會產生大量的資源消耗。但問題是,數據的安全性和一致性并不是很高。因此,很多公司常見的財務問題是業財不一致,或者可以解釋成不同系統之間的同源數據不一致。但在新興信息技術條件下,隨著區塊鏈技術的出現,記賬方式發生了革命性的改變,從原來的集中記賬轉變成分布式記賬,將財務信息進行去中心化的多賬本同步記錄。盡管這種財務信息記錄模式造成大量的數據冗余,但網絡和存儲的快速進步克服了這一不足,信息記錄從集中到分布將有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3.2.4流程:穩健與敏捷為保持傳統財務端到端流程的可靠性,大家更多的是進行流程固話。在業務流程相對穩健的模式下,流程的可靠性和維護的便利性得到增強,但喪失了較多的流程靈活性,以及對客戶需求響應的可能性,從而帶來客戶滿意度的下降。在新興信息技術的智能時代,更為高效地流程引擎能夠支持維度更加豐富的流程控制,并且能夠基于動態數據分析及時調整流程控制參數。同時,流程中智能自動處理的環節在增加,流程變動并不會給運營造成過多壓力。在這種情況下,適度地將劉晨剛從穩健向敏捷轉變將成為可能,也將會贏得財務客戶的青睞。3.2.5互聯:數聯與物聯傳統的財務關注數字之間的聯系,無論是流程處理還是經營管理,都更多的關注數字流轉。數聯時代幫助我們將一系列的經營管理過程及流程轉換為數字形態,從而可以展開量化管理。但在新興信息技術下,可以在數聯的基礎上疊加物聯的概念。隨著物聯網應用的逐漸展開,在企業經營中關鍵實物、運輸、人、財務憑證等的流動都可以打上物聯標簽,而將物流信息進一步轉換為數字信息,讓我們可以通過數字進一步分析,引入在沒有物聯時難以關注到的管理視角,如更為復雜的物流運輸的成本管理等。物聯并不是排斥數聯,這里強調的是將物聯轉換為數聯,在數聯里加上物聯的信息。
廣東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現代遠程教育技術路線與實現方法
摘要本文介紹廣東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現代遠程教育技術路線與實現的方法。如何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開展現代遠程教育是一個新課題。本文提交的方法和技術路線對如何構建網上大學、現代遠程教育具有很好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遠程教育;基于WWW;遠程教學支撐系統;同步多媒體
AbstractTheTechniquesandMethodsofDistanceLearningforTeachersinGuangdongProvinceareintroducedinthispaper.DevelopmentofdistancelearninginChinaisanewtypeoftopic.TheTechniquepresentedinthispaperisamodelofconstructingcyberuniversityanddistanceeducation.
KeywordsDistancelearning;BasedWWW;Distancelearningsupportsystem;Synchronizingmultimedia
一、簡介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初見端倪,世界范圍內的經濟、科技及綜合國力的競爭日趨激烈。進入數字化、信息化時代的二十一世紀,人們對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現代遠程教育是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起來的新型教育模式,將最大限度利用現有教育資源,是實現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現代化、終生化和國際化的新型教育形式和必然途徑。運用現代遠程教育開展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可以打破時空的限制,隨時隨地學習;能創造出一個信息化的學習環境,有利于提高學習質量;可以送教上門;讓人人享有教育;能克服人多、地廣等客觀條件的限制,能解決工學矛盾;可以請最好的教師,運用最好的教材進行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可以使廣大中小學教師接受高水平的教育和培訓。
教育對人力資源結構影響論文
【摘要】經過了改革開放以后的快速發展,廣東經濟增長方式逐漸從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轉變為高效率、節能型的集約發展,產業結構也隨之不斷優化升級。然而,廣東的人力資源結構與廣東的社會經濟發展趨勢不相適應,集中表現為人口素質的整體水平低。文章從廣東省產業結構轉型下的人力資源結構分析出發,對廣東省大力發展繼續教育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產業結構;人力資源;繼續教育;農民工
一、廣東產業結構轉型及發展趨勢分析
2006年廣東經濟發展既有量的增長,又有質的飛躍。量的增長表現為經濟總量上升至全國的1/8,人均GDP跨越3500美元,財政總收入增加到全國的1/7;質的飛躍則由一組下降的數據來表現:分別為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單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每新增億元GDP所新增建設用地“四個指標的下降”。這正體現了廣東經濟正逐漸步入質量型、效益性的增長軌道。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經濟快速發展,雖然經濟總量不斷提高,但經濟增長方式還是屬于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狀態。現在,資源問題成為廣東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瓶頸。近幾年,廣東著手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改變過去靠投資拉動、靠資源消耗的發展模式,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釋放創造能量,逐步進入創新拉動經濟增長、推動能耗下降階段。
二、廣東省人力資源現狀分析
現階段,雖然廣東的經濟發展還處于二、三產業的蓬勃發展、就業門檻較低的發展階段,但隨著廣東省政府逐步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走綠色發展道路的改革,產業內部結構不斷向高端化發展,對用工的要求會逐步提高,特別是對高素質的人才需求會更加明顯。廣東省現階段的人力資源結構狀況,對于適應未來經濟發展的需求,形勢是比較嚴峻的。
職業教育發展探源論文
摘要:廣東中等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是多種因素共同促成的,主要體現為:省委、省政府的重視及大力扶持;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增,中職畢業生就業前景良好;學生、家長多從實際出發,講求實效;中職學校應勢擴大辦學規模,提高辦學水平,創立特色品牌;利用本地資源優勢,建好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提供合格師資。
關鍵詞:中職教育;人才需求;品牌戰略;師資培養
隨著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廣東中等職業教育也有了很大發展。到2004年底,廣東全省有中等職業學校870所(含技工學校186所),其中國家級重點學校98所,省級重點學校90所;全省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總數94.5萬人;優質學位占40%,省級以上重點專業131個。在整體規模、在校生人數、優質學位比例和畢業生就業率等方面,均居全國同行前列。廣東中等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是多種因素共同促成的。
一、省委、省政府加強領導,大力扶持
廣東省委、省政府高瞻遠矚,統籌全局,十分重視職業技術教育的建設和發展,省領導經常關心、了解全省職教工作情況,及時給予指示。2002年廣東省舉辦了首屆職業技術教育展示會,廣東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親臨指導,發表重要講話,指出熟練技術工人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是一個很重要的人才層次,要求各級黨政領導和全社會要從廣東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和提高廣東省的國際競爭力的戰略高度,來認識加強職業技術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廣東省委、省政府把職業技術教育列為全省“十項民心工程”之一,要求各級政府加大財政投入,“每個市要建設一所以上國家重點技校,經濟發達的縣要建設一所技校,力爭5年內全省技校在校生規模擴大到36萬人。”2005年,廣東啟動了“三年30萬”技能人才工程。為了激勵更多學生報考中職學校和從事技工工作,廣東省還從政策上給予照顧和扶持,進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和待遇,已經實行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在工資福利方面享受與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對等待遇的政策。下一步的目標是建立高技能人才獎勵和津貼制度,進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的福利待遇,促使全省技能人才隊伍的穩定發展。
媒介融合下行業期刊創新發展路徑
從廣義上說,“經營”指的是將謀劃或籌劃出的運作方式,運用于實際之中。本文所說的“期刊經營”,指的是利用期刊的傳播特性和優質平臺作用,采取積極、合法的各種方式和手段,推動期刊事業健康穩定發展,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步提升。在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下,行業期刊影響力有所下降,盈利模式遭受一定的沖擊。在此背景下,行業期刊需要整合行業資源,探索新穎的經營模式,以推動期刊事業穩定發展。下面,就行業期刊創新性經營的必要性和具體路徑展開闡述。
一、行業期刊創新經營的必要性分析
創新是在正確理解了當前問題的本質、當前的解決方案和約束條件的情況下,利用現有的、最新的、相對全面的科學技術知識、調動可以利用的資源(人、物、資金等),針對解決方案中的一個或多個環節或整體方案進行反復地優化和改造,最終以更高效、更低成本或更有價值的方式來解決相關問題。從整體的層面上看,創新是推動事物發展的“助跑器”,也是助力期刊經營成功的強力引擎。如今,互聯網這一“信息高速公路”,使得信息數量、信息傳播速度、信息處理速度、信息應用程度等均呈幾何級數增長,網絡傳播變得更加及時、方便和快捷,科研人員可以通過互聯網隨時獲取最新的科技信息,傳統媒體的市場占有率逐漸下降。同時,隨著5G時代的到來,各種媒介相互影響、相互聯系的趨勢日益明顯,其互補性、一體化的現象越發引人注目。在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下,行業期刊逐漸陷入了受眾減少、影響力下降、盈利模式遭受重創等困境,其生存和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此背景下,行業期刊需要優化辦刊理念,“引進復合人才,謀求合作共贏,從單一的紙刊盈利模式向多元化經營模式過渡”[1],也就是說,要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經營模式的創新,開拓出更多的經營路徑。此外,創新性經營是行業期刊事業發展的內在需求和必然趨勢。對此,行業期刊出版單位應予以充分重視。在文化體制改革和市場經濟的雙重作用之下,行業期刊從原先的行政主管部門脫離出來,走向了獨立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化道路。但是,這些行業期刊普遍資源有限、體量較小,走市場化道路導致其經營長期入不敷出。[2]一本面向市場的期刊,要想生存發展,準確的定位和精品化的質量只是期刊起飛的前提,而要實現期刊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還須實現經營方式的有效創新,這是當下期刊事業發展的內在邏輯和必然趨勢。
二、行業期刊創新性經營的路徑分析
(一)大力推動數字化經營
目前,行業期刊出版單位十分重視開展期刊數字化經營,但面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在互聯網、自媒體發展迅速的形勢下,尚未找到或明確數字化經營的突破口和方向;二是數字出版與傳統出版融合發展速度較慢,尚未建立數字化經營的長效機制和聯動機制;三是數字出版專業人才缺乏,在數字化經營平臺建設和內容推廣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作為傳播產業中重要的一環,期刊要適應數字化潮流,與時俱進改善經營方式與策略,以激發期刊活力。在期刊數字化進程中,可從采用圖文音視頻結合的多樣化內容經營出發,利用全媒體矩陣打造期刊個性化的品牌,做好用戶的培育與服務等工作,進一步開展期刊的數字化經營。[3]此外,可從整體上推動紙媒體、新媒體和期刊數字化的一體化發展,以“水漲船高”之勢推動數字化經營更上一層樓。例如,廣東教育雜志社銳意打造新型教育宣傳全媒體平臺。一是繼續做好其官方網站“南方教育網”各項工作,堅持“內容”和“運營”兩手抓,不斷增加原創文章的比重和質量;二是進一步建設“歷史期刊數字化及檢索數據庫平臺”,并與知網、萬方、龍源、超星等電子刊社加強合作;三是進一步完善“廣東教育傳媒”微信公眾號,繼續加強與各地市、縣(市、區)教育局微信公眾號的聯系,并不斷強化雜志社新媒體面向讀者的服務功能,如建設“廣東教育傳媒”粉絲群,完善話題互動形式“每周一問”等;四是建立紙刊《廣東教育》與“廣東教育傳媒”微信公眾號的聯動機制,推動數字出版和傳統出版齊頭并進。通過以上做法,廣東教育雜志社在數字化經營之路上越走越遠。
經管類大學生創業問題探討
一、研究方法與思路
本文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數據分析法、個案訪談法。問卷調查抽取了廣州大學、廣東工業大學、中山大學、廣東商學院、華南師范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廣東金融學院等10所廣東地區高校作為樣本,針對經管類大學生開展創業問題調研,歷時3個月,共回收480份有效問卷。其中男生202人,女生278人;博士研究生1人,碩士研究生3人,本科生463人,大專生13人;珠三角生源277人,粵東生源91人,粵北生源28人,粵西生源53人,廣東省外地區生源31人。個案訪談選取了8位在讀創業和畢業后創業的大學生進行采訪。基于大學生創業的內涵的豐富性、社會影響因素多變性的現實,本次調查主要圍繞創業認識與意愿態度、創業選擇與影響因素這兩個維度勾勒廣東高校經管類大學生創業的基本情況,然后結合廣東高校創業教育現狀進行具體分析。
二、經管類大學生創業問題的基本情況
(一)創業認識與意愿態度
1.大學生對于創業概念的認識,可以體現經管類大學生對創業的定位。65.8%的大學生認為創業是“開創一份事業”,認為創業“是開辦一個企業(公司)”和“開創性地去工作”的各占17.3%和13.1%,而認為創業是“開發意向前沿的科技項目”的認可度最低,只有3.8%(見表1)。可見經管類大學生對于創業的定位并不局限于創辦公司,而是把創業當成畢生的事業,更有長期規劃意識;但是經管類大學生對科技項目的開發認可度較低,缺乏前瞻性眼光。
2.創業政策是大學生創業的風向標,可以指導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少走彎路。46%的大學生選擇“知道有但沒了解過”,39%的選擇“了解一些”,13%的學生“沒聽說過”,只有2%的學生選擇“很熟悉”(見圖1)。可見大學生對創業政策認識非常少,這樣就難以在創業過程中合理有效地借用政策資源。
科研特色課改論文
一、通過教科研特色,有效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第一,今年與三年前的上屆南海區骨干教師相比,我校的數量翻了一番多,由原來的6位南海區級以上骨干老師變成現在的13名區級以上名校長、名班主任和學科骨干教師,擁有骨干老師數量比例在南海區公辦學校處于首位。其中謝景如校長被聘為廣東省教育學院客座教授,劉志偉主任被評為中學特級教師、廣東省教育家培養對象、廣東省中小學名師工作室主持人,謝景如、劉志偉、關娜紅、黎淑枝等十三位老師成為市、區的骨干校長、首席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第二,近六年有50多人先后在區級以上的教學比賽中獲一等獎,在各級報紙雜志上發表教育教學改革文章50多篇,獲獎論文200多篇。其中,劉志偉教師論文在教育部組織的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成果評比獲一等獎。第三,學校教師編寫的《科技與創新》、《藝術與欣賞》和《半命題作文的寫作》三種校本教材已由科學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部分內容在《廣東科技報》連續轉載43期。
二、通過教科研特色,有效提高了學校的辦學效益
第一,近十年來我校升中考試成績在南海區公辦學校保持第一。第二,近六年學生比賽獲省級以上獎勵的有683人次、國家級的有412人次,57件作品獲國家專利。其中,科技創新、頭腦奧林匹克創新、天文奧林匹克、物理、數學、化學、地理等競賽成績均居佛山市、南海區前列。值得一提的是,學校參加在美國舉行的第27屆、第28屆、第29屆、第31屆和第33屆世界頭腦奧林匹克創新總決賽獲得四個冠軍、一個亞軍和兩個最佳創造力獎,成為本項目比賽成績的世界最好紀錄學校,參加全國青少年創意大賽連續六年獲得金獎,參加第23屆、第24屆和第26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均獲得獎勵,參加第五屆全國少年兒童“爭當小實驗家”科學體驗活動獲兩個金獎其中洪浩源同學獲總分第一名、。
三、通過教科研特色,有效彰顯了學校的辦學特色
第一,我校科技教育課題獲第七屆廣東省普通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五個課題獲得廣東省中小學教育創新成果二等獎。第二,我校出版的《九江鎮中學科技報》被評為中國優秀校報,至今已出版44期。第三,我校近五年培養了數以百計的科技愛好者,其中蘇晟章同學被美國著名大學—伊利諾伊大學錄取。第四,近五年我校科技教育成績獲省級以上榮譽和獎勵超過20個,其中主要有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教育部———中國移動中小學校長培訓實踐基地、中國當代特色學校、中國創新型學校、廣東省書香校園、廣東省中小學科學教育體驗活動示范學校、廣東省發明創造示范學校、廣東省知識產權教育示范學校、廣東省英特爾未來教育示范推廣學校、廣東省綠色學校等。第五,辦學成績吸引了國內外同行和專家的關注。近五年來,每年有超過1000人次到我校參觀交流,還先后吸引了俄羅斯、美國、英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專家和學者慕名前來參觀交流。第六,近五年學校的科技教育經驗和做法在中央電視臺、廣東電視臺、《中國教育報》、《人民教育》、《廣東教學研究》、《中國科技教育》和《廣東科技報》、《南方日報》、《羊城晚報》、《廣州日報》、《南方都市報》等報紙雜志和電視臺上進行刊登和播放。
中等職業教育快速發展論文
摘要摘要:廣東中等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是多種因素共同促成的,主要體現為摘要:省委、省政府的重視及大力扶持;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增,中職畢業生就業前景良好;學生、家長多從實際出發,講求實效;中職學校應勢擴大辦學規模,提高辦學水平,創立特色品牌;利用本地資源優勢,建好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提供合格師資。
摘要:中職教育;人才需求;品牌戰略;師資培養
隨著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廣東中等職業教育也有了很大發展。到2004年底,廣東全省有中等職業學校870所(含技工學校186所),其中國家級重點學校98所,省級重點學校90所;全省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總數94.5萬人;優質學位占40%,省級以上重點專業131個。在整體規模、在校生人數、優質學位比例和畢業生就業率等方面,均居全國同行前列。廣東中等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是多種因素共同促成的。
一、省委、省政府加強領導,大力扶持
廣東省委、省政府高瞻遠矚,統籌全局,十分重視職業技術教育的建設和發展,省領導經常關心、了解全省職教工作情況,及時給予指示。2002年廣東省舉辦了首屆職業技術教育展示會,廣東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親臨指導,發表重要講話,指出熟練技術工人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是一個很重要的人才層次,要求各級黨政領導和全社會要從廣東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和提高廣東省的國際競爭力的戰略高度,來熟悉加強職業技術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廣東省委、省政府把職業技術教育列為全省“十項民心工程”之一,要求各級政府加大財政投入,“每個市要建設一所以上國家重點技校,經濟發達的縣要建設一所技校,力爭5年內全省技校在校生規模擴大到36萬人。”2005年,廣東啟動了“三年30萬”技能人才工程。為了激勵更多學生報考中職學校和從事技工工作,廣東省還從政策上給予照顧和扶持,進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和待遇,已經實行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在工資福利方面享受和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對等待遇的政策。下一步的目標是建立高技能人才獎勵和津貼制度,進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的福利待遇,促使全省技能人才隊伍的穩定發展。
職業教育發展探源分析論文
摘要:廣東中等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是多種因素共同促成的,主要體現為:省委、省政府的重視及大力扶持;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增,中職畢業生就業前景良好;學生、家長多從實際出發,講求實效;中職學校應勢擴大辦學規模,提高辦學水平,創立特色品牌;利用本地資源優勢,建好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提供合格師資。
關鍵詞:中職教育;人才需求;品牌戰略;師資培養
隨著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廣東中等職業教育也有了很大發展。到2004年底,廣東全省有中等職業學校870所(含技工學校186所),其中國家級重點學校98所,省級重點學校90所;全省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總數94.5萬人;優質學位占40%,省級以上重點專業131個。在整體規模、在校生人數、優質學位比例和畢業生就業率等方面,均居全國同行前列。廣東中等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是多種因素共同促成的。
一、省委、省政府加強領導,大力扶持
廣東省委、省政府高瞻遠矚,統籌全局,十分重視職業技術教育的建設和發展,省領導經常關心、了解全省職教工作情況,及時給予指示。2002年廣東省舉辦了首屆職業技術教育展示會,廣東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親臨指導,發表重要講話,指出熟練技術工人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是一個很重要的人才層次,要求各級黨政領導和全社會要從廣東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和提高廣東省的國際競爭力的戰略高度,來認識加強職業技術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廣東省委、省政府把職業技術教育列為全省“十項民心工程”之一,要求各級政府加大財政投入,“每個市要建設一所以上國家重點技校,經濟發達的縣要建設一所技校,力爭5年內全省技校在校生規模擴大到36萬人。”2005年,廣東啟動了“三年30萬”技能人才工程。為了激勵更多學生報考中職學校和從事技工工作,廣東省還從政策上給予照顧和扶持,進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和待遇,已經實行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在工資福利方面享受與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對等待遇的政策。下一步的目標是建立高技能人才獎勵和津貼制度,進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的福利待遇,促使全省技能人才隊伍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