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傳染性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4 19:12:2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非傳染性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非傳染性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現狀;策略

[論文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變,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正嚴重威脅著我國人民的身體健康,我國的慢性病防治工作應開展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為主要手段的慢性病綜合防治,提高群眾自我保健意識,降低危險因素的暴露水平,從而達到預防與控制慢性病的最終目標。

近年來我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病率逐年增高,對我國社會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慢性病防治工作已成為我國亟待解決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根據我國的慢性病流行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防治策略,才能達到預防和控制慢性病的目標。

1我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的疾病譜也隨之發生著變化,以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糖尿病等為代表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嚴重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1997年全國死因順位統計,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心臟病為城鎮居民的前三位死因,占總死因的62.11%[1]。我國慢性病造成的早死占全國潛在壽命損失的63.00%。可見,我國正面臨著慢性病的嚴重挑戰。隨著平均壽命的延長、老齡人口的增加、傳染病的進一步控制和死亡率的下降,以及城市化、工業化等導致慢性病危險因素的增加和生活水平行為方式的變化,提示我國慢性病在今后一段時間將繼續呈上升的趨勢。慢性病發病率的上升帶來居民對衛生服務需求和衛生服務利用的增加,成為衛生費用過度增長的主要因素,如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及控制慢性病,將對我國國民經濟造成巨大影響。

2慢性病防治策略

查看全文

防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方案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積極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和開展對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努力推動以社區為基礎、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為主要手段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治工作,提高各族市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

提高各族市民防治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建立有利于主要慢性病防治的社會物質環境,逐步降低社區人群中主要危險因素,控制慢性病發病和死亡上升趨勢,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糾正不良生活行為,提高整體人群自我保健意識和健康水平。

二、組織機構及其職責

(一)領導機構。

成立由市人民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由市衛生、計劃、財政、教育、公安、廣電、體育、勞動、工商、婦聯、老齡委等部門作為成員單位的**市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治領導小組,負責制定有關政策,明確各部門職責,審定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治規劃和年度計劃,落實防治經費,搞好社區協調。

查看全文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現狀試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現狀;策略

[論文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變,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正嚴重威脅著我國人民的身體健康,我國的慢性病防治工作應開展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為主要手段的慢性病綜合防治,提高群眾自我保健意識,降低危險因素的暴露水平,從而達到預防與控制慢性病的最終目標。

近年來我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病率逐年增高,對我國社會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慢性病防治工作已成為我國亟待解決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根據我國的慢性病流行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防治策略,才能達到預防和控制慢性病的目標。

1我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的疾病譜也隨之發生著變化,以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糖尿病等為代表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嚴重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1997年全國死因順位統計,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心臟病為城鎮居民的前三位死因,占總死因的62.11%[1]。我國慢性病造成的早死占全國潛在壽命損失的63.00%。可見,我國正面臨著慢性病的嚴重挑戰。隨著平均壽命的延長、老齡人口的增加、傳染病的進一步控制和死亡率的下降,以及城市化、工業化等導致慢性病危險因素的增加和生活水平行為方式的變化,提示我國慢性病在今后一段時間將繼續呈上升的趨勢。慢性病發病率的上升帶來居民對衛生服務需求和衛生服務利用的增加,成為衛生費用過度增長的主要因素,如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及控制慢性病,將對我國國民經濟造成巨大影響。

2慢性病防治策略

查看全文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與控制計劃

一、背景

最近幾年年,我國積極調整疾病控制策略,將一直以臨床問題看待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作為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加以控制。全國各示范點均通過社區診斷確定了本社區最主要的慢性病問題及其危險因素,并據此進行了社區慢性病綜合防治規則,展開健康教育與危險因素干預,開展了大量健康促進活動。

為了啟動我市慢性病綜合防治工作的開展,探索適合我市的社區慢性病防治模式,市疾控中心根據衛生部及省疾控中心的要求精神,計劃在200*逐步開展以家庭為中心,以居民健康促進為目標的社區衛生服務與慢性病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工作。

在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中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病,也是全球范圍內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我國1991年對15歲以上94萬人群抽樣普查,高血壓標化患病率為11.26%,與1979-1980年相比,10年間患病率增加25%。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至2020年,非傳染性疾病將占我國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病將占首位。我市于1993年對**市城區抽樣調查顯示,高血壓患病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和廣東省一類地區水平。為此,我市將依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試行本)》,切實加強高血壓調查工作,從而為我市高血壓防治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二、目的

掌握我市高血壓病流行現狀及變化趨勢,從而為進一步訂綜合防治措施和評價干預效果,提供科學依據。

三、內容

查看全文

加強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控方案

為落實省衛生廳《關于啟動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工作指導方案的通知》(衛疾控字號)精神,加強我區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我區決定自年開始在全區范圍內開展“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創建工作。現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工作意義

癌癥、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以下統稱慢性病)是影響我區居民健康和生命質量的主要疾病,同時也是可以有效預防和控制的疾病。國內外實踐表明,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和社區行動是防控慢性病的有效策略。

二、工作目標

(一)總目標

利用3年時間,在全區開展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創建工作。通過政府主導、全社會參與、多部門行動綜合控制慢性病社會和個體風險,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早診早治、疾病規范化管理減少慢性病負擔,總結示范區經驗,推廣有效管理模式,全面推動我區慢性病預防控制工作。

查看全文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控工作總結

一年來,我局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年初工作計劃和要求,認真做好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綜合防控工作,現將全年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

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嚴重威脅著中老年人的健康,導致一些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人民的身體健康,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為此,我局高度重視,充分認識到該項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成立了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控工作作領導小組,設有專(兼)職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控工作人員,并分工明確,職其所能,并制訂詳細工作方案與具體落實措施,積極開展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控工作。

二、加強培訓,提高職工理論水平

慢病防治是一項專業技術性較強的社會系統工程,通過舉辦全局職工基本公共衛生管理學習培訓,使參訓職工在慢病防治理論上有新的提高,基本技能有新的進步,促進了我局慢病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大力宣傳,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識

查看全文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制工作計劃3篇

第一篇

根據《市區慢性病防治“十二五”規劃(2011~2015年)》和《2014年市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制工作要點》,結合《區衛生系統建設國家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工作方案》的要求,制定區2014年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以下簡稱“慢性病”)防制工作計劃如下。

一、總體目標

(一)依托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提高居民健康檔案質量,進一步提升高血壓、糖尿病、惡性腫瘤、腦卒中和冠心病的規范管理水平。

(二)以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和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示范創建為抓手,完善慢性病防控工作機制,創新工作方法,不斷探索適宜技術應用和長效管理模式,不斷強化隊伍建設,有效推動全區慢性病防控工作持續發展。

二、工作項目及要求

查看全文

畜牧集約化生產生態防控

1前言

1.1集約化養殖與個體養殖區別。集約化養殖是指通過搭建以家畜為生物主體的人工環境,將各種畜牧業資源高度集中的利用,并且按照固定生產周期,均衡地、批量的進行規格化或標準化生產[1]。其區別于傳統養殖的最大特點是其能夠將各種畜牧資源高度集中的利用,并能夠進行穩定生產。完全解決了傳統個體養殖模式中由于管理差、規模小、條件落后等問題而導致的生產效率低下。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新一輪的產業升級,集約化的生產模式必然會取代傳統個體養殖模式,成為畜牧業生產的主流,尤其是在生豬、禽類和奶牛的養殖模式中。1.2集約化養殖系統中家畜群發病的分類。在生產中,根據家畜群發病本身病原特征可將其分為傳染性和非傳染性疾病。傳染性疾病可細分為細菌類、病毒類以及寄生蟲類。非傳染性疾病也可細分為營養代謝性、中毒性和應激性。傳染性疾病由于其病原本身具有傳染性特征,疾病的發生通常較為迅速,一旦發生后均會造成較大的危害。因此在高密度集約化養殖過程中應尤其注意對傳染性群發病的防控。而非傳染性疾病中應激性和營養代謝性疾病的發生會嚴重降低養殖效益,也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2家畜群發病的發生

集約化養殖系統通常根據其生物主體和產品種類可分為集約化養豬養殖系統、集約化奶牛養殖系統和集約化家禽養殖系統。不同系統的發病特點由于系統生物主體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是又由于其系統結構特征相似而有所聯系。2.1傳染性疾病的發生。2.1.1集約化生豬養殖系統。目前我國集約化養豬規模跨度較大,一般育肥豬數量達500頭以上時可看作一個小規模豬場,而規模較大豬場育肥豬數量可達10000頭以上[2]。無論是在大規模還是小規模豬場中,其使用的均是專門化雜交繁育體系,如長白、大白、杜洛克等。在養殖過程中常發的傳染性疾病主要有口蹄疫、豬藍耳病、豬偽狂犬病、豬瘟、豬流感傳染性胃炎等。特別是口蹄疫,已經成為困擾我國生豬養殖行業的主要疾病。2.1.2集約化奶牛養殖系統。集約化奶牛養殖系統主要存在于我國北方,以奶牛小區模式較為常見。2.1.3集約化家禽養殖系統。家禽由于其個體小,生長周期短等優勢非常適合于集約化養殖。但是每年在集約化養殖過程中由于傳染性疾病所引起的家禽死亡數量占總體數量的15%以上[3]。常見疾病包括:新城疫、雞傳染性法氏囊病以及絳蟲和球蟲的寄生等。2.2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非傳染性疾病主要包括營養代謝性、中毒性和應激性疾病。其中營養代謝性疾病主要發生在家禽和奶牛養殖過程中;特別是在奶牛繁殖和生產壓力過大以及家禽的生長壓力過大時。而中毒性疾病的發生主要是飼料和飼喂原因,如反芻動物的瘤胃酸中毒和食用變質青貯飼料后引發的腸炎。2.3各類生態因子的作用。(1)光照:在一般天氣條件下,光照對促進家畜血液循環、調節鈣和磷的代謝具有積極作用。光照對宿舍環境的改善也具有積極作用。在畜禽生產中,足夠的光照對維持家禽的生長和產蛋性能至關重要,光照不足則會引起家禽的啄癖。與此同時有研究表明延長光照時間提高光照強度能夠增強豬的免疫能力[4]。(2)空氣:在集約化養殖系統中,畜舍的空氣質量對畜禽健康有直接而明顯的作用。畜舍的空氣環境不佳會引起家畜生產機能下降,有研究表明以PRRSV為代表的大量病原體是靠依附在細小的灰塵顆粒上在空氣中傳播的。(3)氣候:氣候條件中如溫度對家畜的影響是巨大的,其不僅表現在直接影響家畜機體上,過高和過低的氣溫都會引起家畜的應激反應,降低家畜生產性能。(4)水:在集約化飼養條件中,畜禽飲水具有統一來源。水質的好壞可直接影響家畜的健康,如水中金屬離子的超標、農藥的殘留以及是否含有寄生蟲卵。2.4家畜、人、環境互作原理。在集約化養殖中,家畜處在完全人工環境中,因此從生態學防疫角度可以將集約化畜牧場看成一個由家畜、人、環境相互作用的生態系統。家畜和人都對環境造成影響的同時也會互相影響;而環境也會反作用與家畜和人。由于存在這種直接影響與間接影響并存的關系,養殖過程中更應該重視飼養人員對家畜健康的影響,制定統一操作章程,規范管理。

3防控措施

3.1合理規劃畜牧場建設。畜牧場的不同分區布局一定要合理,如圖1.所示,不同組分在畜牧場中運輸價值成本差異巨大。而對于畜牧場的生態環境建設,應該從建設初期就考慮到其功能重要性,要對草地綠化以及隔離林帶的建設進行合理規劃。只有通過對畜牧場的科學建設,使家畜患群發病的風險降到最低,才能不斷提高養殖效益。3.2建立健全疾病發生監測系統。傳染性疾病的病原和媒介分布都具有季節性和地域性。因此可以對氣象資料進行分析和處理建立一套疾病預防措施。現階段GIS(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系統已經在外國普及開來,該系統具有處理空間數據、空間分析、顯示和模擬的功能,可以應用于疫病的防控,將疫病分布可視化以及對疫病分布模式進行探索和動態模擬。3.3改良綜合管理措施。集約化養殖通常采用專業飼養人員進行飼喂,相比于傳統個體養殖在規范性方面已經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目前畜牧行業從業人員水平參差不齊且不同畜牧場規章制度也各不相同。精細化飼養這一已經被提出,其核心是細分動物生長階段,在不同階段給予不同的飼養管理和適宜的環境,如此才能夠避免家畜群發病的發生,最大化發揮動物的生產能力使得生產效益最大化。3.4改良系統環境,切斷病原傳播。傳染性疾病病原的傳播通常需要媒介,大多數病原所依靠的媒介是細小顆粒、灰塵或老鼠等。在集約化飼養條件下,應盡量保持畜舍環境的干凈整潔衛生。在畜舍科學規劃建設的前提下要做到科學管理,合理使用。全自動化養殖要注意畜舍的通風和照明設施、清糞設施以及其他自動化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

查看全文

文廣局健康行動工作計劃

為積極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推廣和普及健康素養基本知識,提高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根據《區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創建工作實施方案》的具體要求,特制定我局媒體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傳播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通過政府主導、全社會參與、多部門行動綜合控制慢性病社會和個體風險。

二、工作目標

結合本部門實際,開展主題活動;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站等新聞媒體,傳播健康生活方式理念;通過社區組織活動提高居民學習健康知識的主動性,不斷提高居民預防和控制慢性病的意識和能力,推廣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三、工作內容

查看全文

藥品專利致藥價虛高的法律抑制

內容提要:藥價虛高已成社會關注焦點,藥品專利是藥價虛高的重要致因,專利法在保護專利私權的同時,也應顧及藥品消費者的利益,為此,需要專利法及其相關法律對藥價虛高現象進行有效抑制。

關鍵詞:藥品專利;藥價虛高;法律抑制

藥價問題是典型的民生問題,因藥價不合理導致的醫患沖突已屢見不鮮。目前我國長期存在的“藥價虛高”問題日益突出,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在藥價虛高的致因中,藥品專利的制度成本及對藥品專利的不當利用是其重要原因。為維護藥品消費者的利益,專利法及其相關法律需對藥價虛高作適當抑制以平抑藥價。

一、藥品專利與藥價虛高之關聯

國內外相關資料表明,藥品專利是藥價虛高的重要致因,據有關調研報告顯示a,“藥價虛高在很大程度上源自藥品中的專利因素。此種情況在發展中國家尤為突出,因藥品專利致藥價上漲率高達120%~200%,甚至更多”,通過同樣的藥品在有專利授權和無專利授權國家價格的差異可以清楚認識這一現象。此外,英國有一項報告指出,在治療艾滋病的藥中,擁有專利授權的抗逆轉錄方法藥其價格比無專利授權的同等產品要貴四倍左右b。藥品專利導致藥價虛高的根源如下:第一,專利藥品成本回收的需求:任何新藥的研發都需要巨額前期投資,其一般規律是,眾多化合物中,從通過臨床試驗到最后投入市場的,成功率平均只占1/5000,回收成本必推高藥價。第二,專利藥企逐利本性的推動:資本的本性就是逐利,為追求高額利潤,藥企制定藥價時,以購買力較強者的能力為標準,藥價自然要高。為控制藥價,以壟斷排除競爭。專家指出,“藥品專利導致專利藥企市場獨占,嚴重威脅了發展中國家藥品的可及性,這種威脅甚至超過了專利制度帶來的好處”。c第三,專利藥企對專利權的不當利用:專利藥企多為跨國藥企,往往挾創新藥品專利權、濫用專利權推高藥價d。據統計,英國葛蘭素威康公司的專利藥因其高昂的價格,占了該公司藥品總收入的70%以上e。第四,我國專利法律未充分應用:我國藥品專利強制許可制度,從誕生那天起就進入了“冬眠”狀態,其消極后果是許多專利藥價中我國最高。如,進口抗癌藥價我國是韓國的2倍、印度的100倍f。此怪相“與我們運用專利法律資源不足是相關聯的”g。第五,垃圾專利藥虛抬藥價:據調查,市場上有許多垃圾專利藥。專家指出h,常見的頭孢類藥品,從注射劑、膠囊劑至顆粒劑、片劑,其生產工藝、化合物等的略微變動,就能搖身變為專利藥。

二、國外運用專利法及相關法律抑制專利藥價虛高之實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