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語習得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2 09:11:2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二語習得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二語習得對英語教學的影響
【摘要】英語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教育體系中的重點內容,同時也為教師增加了更多的難度,因為學生對外來語言的學習往往會產生一定的排斥感和畏難心理,這也會使教師失去教學的積極性和不斷創新性,這樣就會使英語教學發展停滯不前,但是,通過引入二語習得理論就會對英語教學的現狀有所改進,能夠進一步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本文首先介紹了二語習得理論的基本內容,然后在此基礎上,分析了二語習得對英語教學的重要影響,能夠體現出二語習得促進了英語教學的快速發展,使學生能夠更好更快地掌握第二語言的學習。
【關鍵詞】二語習得;英語教學;重要性
隨著現代教育行業的不斷發展,在教學體系和模式中逐漸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主動地學習相關的知識,尤其對于英語語言的教學,傳統的方式使英語教學不僅僅是教師需要面對的難題,同時學生因為學習困難也不愿意學習外語,所以,二語習得理論的引入十分重要,不僅僅進一步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將教學重點逐漸轉化為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上,而不是糾結于某些語言上的錯誤,這對于教師來說,更容易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同時也能夠使學生自由主動地研究英語語言的基本內容和在實際中的應用,使英語教學不再成為難題,而是教師和學生都比較感興趣的語言學習過程,促進英語教學能夠快速地發展。
一、二語習得理論介紹
二語習得理論的基本內容。二語習得理論結合了多方面的研究方法與研究格局,形成了不同的基本理論構成了二語習得理論,其中主要包括普遍語法論、監控理論以及環境論等三個構成部分。首先,科學的研究已經證明,通過遺傳基因能夠賦予人類最普遍的語言知識,這種先天性的語言就叫作普遍語法,科學家認為,如果沒有該天賦,那么無論是母語還是二語都無法習得,因為在語言的習得過程中,形成的語言數據在輸入的過程中并不充分,不能夠達到習得的程度,所以,普遍語法論能夠廣泛適用于語言的習得過程中,也是最基本的理論;對于監控理論主要包括了情感過濾假說、語言輸入假說、監控假說、自然順序假說以及語言習得與學習假說這5種假說。由于篇幅限制,這里只介紹一種假說為例,針對其中的語言習得與學習假說而言,克氏認為語言的習得主要需要經過習得和學得兩個過程,其中習得主要是指學習者借助與外界的廣泛交際和實踐,并沒有意識到接收到了該語言,同時能夠在無意識下,正確地使用該語言,而學得主要是指有意識地進行研究,并且通過理性的方式理解這種語言,所以能夠充分地看出,習得能夠使學習者對語言的學習更加充分和自由,表達方面也比較流利,而學得則會使語言的學習更加趨于刻板化和教條化,是對語言有規則的監控,這就證明了習得的重要性,這就是語言習得與學習假說。總之,二語習得主要取決于主體對于目標語的文化的趨同、接觸、接受以及適應程度。
二、二語習得對英語教學的影響
二語習得視野任務型教學研究
摘要:二語習得不能決定學習者語言發展的方式,隨著教師開展交際活動,研究人員開始評估這些活動的有效性。任務型教學對以意義為基礎的活動關注和研究表明,該方法將學習過程視為一種學習實踐過程,它主要通過參與來鼓勵學習者的系統發展。實踐研究確認這些面向任務型學習者的舉措是有益的,因為該策略模式避免了PPP模式的諸多問題。
關鍵詞:語言教學;二語習得;任務型教學
1第二語言習得再認知
傳統的語言教學方法是PPP:呈現、實踐和產出。重點介紹階段之后是實踐活動。這些實踐活動旨在使學習者能夠快速、輕松地呈現活動內容。在實踐階段提供自由、靈活地應用習得的語言機會,目的是鞏固所學內容并擴大其應用范圍。這種方法有許多優點。首先,這讓老師很欣慰。教師負責教學全過程,并具有明確的專業角色,組織起來相對容易,因為教師掌握“教學過程”,并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來確保學習過程。PPP方法與融媒體技術捆綁在一起,這些技巧使教師能夠編排課堂行為,其實質就是教師使用一種防御性的方法論思想來促進學習,其結果是教師有信心決定學習內容。隨著時間的推移,傳統外語學習的成就水平很低,學生通常離開學校時較少應用所學語言。換句話說,大多數語言學習都與相對失敗有關。有天賦的學習者才能達到令人印象深刻的熟練程度。類似地,比較研究表明,到目前為止,方法因素對語言習得總體成功水平的影響相對較小[1]。近年來出現了一種對比鮮明的語言學習方法。這種方法強調了這樣一個事實,即語言輸入,不管是如何提供的,只要提供了一些原始材料,學習者就可以在此基礎上回顧他們對目標語言系統的看法。第二語言習得(SLA)實踐研究已經證實,教學模式不能決定學習者語言發展的方式,學習者操作的過程是“自然過程”。教師和學習者不能簡單地選擇要學的東西,在很大程度上,教學大綱是“內置”給學習者的[2]。因此,二語習得研究的一個主要關注點是考慮到這種語言觀的變化,并探討其對語言教學的影響。Long(1983,1988)已經證明了教學確實有效果(盡管上面引用了Fathman1976的研究結果),但是這種效果是間接的和非即時的。Long通過研究認為,學習者對語言形式的關注是很重要的[3]。但這并不意味著需要在特定的課程中關注特定的形式。因此,為學習者提供教學是很重要的,但是人們不應該期望看到任何特定的教學“目標”對任何特定語言“目標”的直接和具體的影響。
2任務型教學新視角
2.1任務型教學
二語習得在英語教育的作用
摘要: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化的社會,英語教育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無論是小學、初中、高中還是大學階段,人們都非常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和綜合水平的培養,認為英語教學是現代化教育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因素。從宏觀的角度上來看,英語是一門特殊的學科,英語在現代社會中的應用極其廣泛,在很多領域都涉及英語的使用,所以加強對學生的英語教育是至關重要的。要想更好地推動我國各個階段學生的英語教育,還要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體系。合作式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但是在此期間也會存在一定的問題。對于任何階段的學生而言,僅僅掌握母語是不夠的,這樣并不能夠讓學生在未來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更好地發展下去,要想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競爭力,還應該針對不同年齡的學生采用正確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
關鍵詞:二語習得;年齡問題;存在問題;對策分析
在原有的英語教學體系中,教師往往占據著主導的地位。在英語課上,教師采取較為傳統的方式授課,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用心學、用眼看、用耳聽、用腦記,教師則需要將學習內容講述給學生,這就是傳統的教學方式。而現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于教育體系也有了新的認識。在21世紀,英語教學被很多教育學專家認為是一種非常有必要的課程,對于英語教學而言,合理地運用合作式教學可以增進學生對于知識的認識,還可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由此可見,小組合作式教學是一種創新式的教學方式。[1]很多教師對于英語教學有著更加深刻的認識,因為很多時候教師認為英語教學不僅僅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學習英語也是未來社會發展的需求。所以現如今學生不僅僅要精通母語,還必須學好英語,二語習得已經成為現代教學中的必要內容。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掌握好另外一種語言,首先就應該具備良好的教學形式,針對不同年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形式,這樣才會更好地完善現有的教學模式。
一、二語習得的教學現狀
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無論是小學、初中、高中還是大學,英語教學幾乎是一門必修的課程,所以二語主要指的就是母語(漢語)和英語教學。需要注意的是,我國現有的母語教學做得比較好,小學主要講的是一些基礎知識,初中和高中開始一些古詩和文言文的講解,而到了大學,如果涉及漢語言課程的時候,就會研究一些更加深入的內容。除此之外,第二語言教學已經深切地融入實際的教學發展過程中,很多教師也認識到了學習英語的重要性,但是從現有的實際情況來看,英語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很多英語教學對于學生有著過高的要求,甚至出現了學生超負荷的情況,這種情況在小學和初中較為常見。一些小學生已經被迫去背更多的英語單詞和英語詞匯,實際上教師和家長的這種做法并不能夠有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反而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和孩子家長一定要關注學生的年齡,注重適齡學生的教學方式。[1]
二、二語習得中英語教育存在的年齡問題
二語習得理論與大學英語教學探討
摘要:對于國內英語教育教學工作者而言,如何做好英語教學工作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研究課題。筆者就此闡述了二語習得理論的幾種假設,進而探討了二語習得理論指導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希望有所指導和幫助。
關鍵詞:大學英語;本質;假設;二語習得理論
二語習得理論這一觀念形成于第二語言習得過程與規律的深入研究,對于現代英語教學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學者們自上世紀七十年代起就開始著眼于不同角度來研究二語習得理論,其中以克拉申所提出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最為完善。筆者基于克拉申關于二語習得的過程與本質的幾種加設展開論述,并就二語習得理論指導下的大學英語教學策略展開如下論述。
一、二語習得理論的幾種假設
(一)習得與學得加設
克拉申提出學習者在學習第二語言時能夠通過兩種途徑獲取語言的能力內化目的語,首先是利用語言習得,基于語言體系的無意識構建來獲取語言能力,利用自然習得,通過目的語的無意識交流提高語言能力。其次是利用語言學得,即有意識地學習語言并獲取語言能力的過程。
二語習得在母語教學中運用論文
摘要:母語在二語習得中的積極作用不容忽視,語言的共性特征與二語習得有著密切的關系,母語可以加快目的語的習得進程,要適當利用母語資源,促進目的語的學習,在教學中使用母語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關鍵詞:二語習得母語積極作用
母語對二語習得的作用及影響是第二語言學習與教學研究者的共識,但也一直是語言學界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受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影響,許多學者堅持母語表達習慣和母語思維對第二語言習得有很大的阻礙作用,認為第二語言學習過程就是逐漸克服母語干擾,養成目的語表達和思維習慣的過程。即便如此,也有不少人認為母語對第二語言習得有促進作用。McLaughlin和Taylor認為,母語的使用是一種很普遍的心理過程,即運用以前的知識來學習新知識[1]11。近年來,國內一些學者(文秋芳,郭純潔等)也認識到母語在二語習得中的積極作用不容忽視[2]。
一、語言共性與二語習得的關系
語言共性大致有以下幾點:
(1)所有的語言都使用有限的離散語音,它們相互結合構成有意義的成分或單詞;這些成分和單詞可組成無限的句子。
二語言習得中輸入研究論文
一、綜述
在二語習得范疇內,研究者們對輸入概念的界定各有側重。R.Ellis的定義是講母語者或二語者對其他二語者所說的語言。[2]他的定義只有口頭輸入,沒有包含書面輸入。Richards等人認為輸入是指學習者聽到或接受到的并能作為其學習對象的語言。[3]該定義比較全面。國內學者給出的輸入定義和Richards等人的接近[47],兼顧口頭輸入和書面輸入,這也是本文采用的輸入概念。
最初的輸入概念是Coder在“學習者的錯誤的意義”一文中作為一個理論話題提出來的。[8]最早引起語言學界重視的是Krashen提出的“輸入假說”(theinputhypothesis)。他提出了“可理解輸入”(comprehensiveinput)的概念。這一概念的基本公式是“i+1”。“i”代表學習者現有的語言知識,“1”代表略高于學習者現有的語言知識部分。[9]Krashen和Terrell隨后又論述了“輸入假說”有四個方面的含義:(1)可理解的輸入理論與習得(acquisition),而不是與學得(learning)有關;(2)習得是通過理解稍微超出已有的語言知識而完成的,需要借助于語境和非語言信息;(3)當交際成功時,當輸入得以理解時,也自然就有了可理解性輸入;(4)口語表達的流暢性不是直接教出來的,而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后逐漸顯現出來的。[10]
Long認為,二語學習者和母語學習者一樣,學習成功者總是以獲得可理解的語言輸入為特征的。他認為互動式輸入比非互動式輸入更重要,充分強調了使語碼變成學習者可理解的語言輸入的重要性。[11]
Schachter概括出四種輸入:簡單輸入(simplifiedinput)、可理解輸入(comprehensibleinput)、否定輸入(negativeinput)(指向學習者提供其交際的意圖并不成功的信息)和充分輸入(sufficientinput)。對以上四種輸入,Schachter覺得它們都不是語言學習的必要條件。[1213]
Vanpatten建構了“輸入加工假設”(inputprocessinghypothesis)。從心理學的信息加工角度來考察輸入如何在二語習得中發揮作用。認為人腦只會對有意注意到的輸入集中精力進行加工,從而促進二語的習得。[14]
剖析年齡對第二語言習得的影響
第二語言習得是指“在自然的或指導的情況下通過有意識學習或無意識吸收掌握母語以外的一門語言的過程”(埃利斯,1985)。在這里所涉及到的,主要是在教學情境下的第二語言習得。近年來,人們對第二語言的學習日益重視。
年齡對第二語言習得的影響,是二語習得領域的焦點話題之一。也可以說,年齡是影響第二語言習得的最明顯、最直接的非智力因素之一。
在實際生活中可以看到,學習第二語言呈現低齡化趨勢,在我國,有些地方從幼兒園開始學習第二語言(多數為英語),對于那些連母語都不能完全掌握的孩子而言,過早學習第二語言真的有利于語言發展嗎?人們普遍認為,兒童比成人更擅長學習第二語言。對此,學者們進行了很多研究。
1關鍵期假說
在這個領域,影響最大的研究是倫尼伯格所提出的“關鍵期假說”(CriticalPeriodHypothesis)。關鍵期假說認為兒童習得語言更有優勢是由于生理因素,他認為人的大腦在兩歲至青春期(10-12歲)之前是習得語言的關鍵期。過了關鍵期的學習者不會像在關鍵期內的學習者一樣成功,而且很容易產生外國腔。這是因為,青春期以前,大腦的兩個半球都參與了語言學習,大腦可塑性較強,語言習得較快,也較為成功;而在青春期后,大腦發生了側化,逐漸失去可塑性,語言學習也就越來越困難。
2關鍵期的相關研究
小議年齡對語言習得的影響
第二語言習得是指“在自然的或指導的情況下通過有意識學習或無意識吸收掌握母語以外的一門語言的過程”(埃利斯,1985)。在這里所涉及到的,主要是在教學情境下的第二語言習得。近年來,人們對第二語言的學習日益重視。年齡對第二語言習得的影響,是二語習得領域的焦點話題之一。也可以說,年齡是影響第二語言習得的最明顯、最直接的非智力因素之一。
在實際生活中可以看到,學習第二語言呈現低齡化趨勢,在我國,有些地方從幼兒園開始學習第二語言(多數為英語),對于那些連母語都不能完全掌握的孩子而言,過早學習第二語言真的有利于語言發展嗎?人們普遍認為,兒童比成人更擅長學習第二語言。對此,學者們進行了很多研究。
1關鍵期假說
在這個領域,影響最大的研究是倫尼伯格所提出的“關鍵期假說”(CriticalPeriodHypothesis)。關鍵期假說認為兒童習得語言更有優勢是由于生理因素,他認為人的大腦在兩歲至青春期(10-12歲)之前是習得語言的關鍵期。過了關鍵期的學習者不會像在關鍵期內的學習者一樣成功,而且很容易產生外國腔。這是因為,青春期以前,大腦的兩個半球都參與了語言學習,大腦可塑性較強,語言習得較快,也較為成功;而在青春期后,大腦發生了側化,逐漸失去可塑性,語言學習也就越來越困難。
2關鍵期的相關研究
關鍵期這一假說,是針對母語習得提出的,并且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但是對于關鍵期在二語習得中的作用,學者們看法不一。反對關鍵期假說的學者提出非生物基礎的解釋,認為語言輸入和認知發展等社會心理因素是導致習得水平出現差異的主要決定因素。贊成關鍵期理論的學者則以實證研究為依據,堅信關鍵期假設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不可能被推翻。
第一語言練習研討情形
摘要:本文對兒童習得第一語言的研究成果做了一些理論性的綜述,從語音,句法,語義等方面介紹了近十年國內外母語習得研究的新發展,旨在探討這些研究成果對學習第一語言以及第二語言的積極影響。
關鍵詞:第一語言;兒童;第二語言
一、引言
國內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第二語言的學習,但大部分人對自己的母語并沒有很好地了解。兒童很容易就能掌握他們的母語,然而對于二語的學習,特別是課堂上的二語學習,學習者常常遇到很大的困難。是否可以從相對系統完善的一語習得研究中獲得啟發,從而更好地進行二語的教與學呢?本文的出發點是:了解第一語言習得是認識第二語言學習的基礎。國外已有很多研究(Skinner1957;Chomsky1965;Bloom1971;)專門針對兒童的母語習得這個領域;國內也有部分學者(朱曼殊1986;李宇明1992&1995;李行德1997)對兒童的漢語習得進行了觀察總結。本文首先從縱向和橫向兩個角度回顧第一語言的早期理論和研究。接著重點介紹第一語言習得在過去10年(1997-2007)的研究發展。
二、第一語言習得早期理論和研究的簡單回顧
兒童語言習得研究源遠流長。最早的語言習得實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紀,埃及法老Psammetichus為了驗證語言起源,命人將兩個剛出生的嬰兒置于荒山茅屋中,嚴令照料的仆人不得在兩個嬰兒面前講出一個字來,否則格殺勿論。據說當時得到的是現在土耳其北部邊陲某部落的語言。同樣的在15世紀,蘇格蘭的詹姆斯四世重復了當年Psammetichus的實驗,可是他得到的卻是希伯來語。由此可見,人們對一語習得的關注由來已久。當然,從現代語言習得的角度分析,這些實驗的可信性很低,但是這些實驗暗示了以前的人們對語言習得的這樣一種看法:語言能力是天生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兒童習得母語的獨特能力,第一語言習得的研究也逐漸滲透到各個領域,如生物學,人類學,病理學,心理學,神經學,社會學等等。下面從縱橫兩方面進行回顧。
英語教學語言理論論文
摘要:本文首先指出現階段的大學英語教學是外語教學,而不是二語教學。接著在克拉申理論中的語言“習得”和“學得”的基礎上,就如何把語言習得的許多經驗轉移到外語教學活動中,改良外語教學的模式,提高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水平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二語與外語克拉申理論習得與學得
現階段英語教學涉及面很廣,反映在外語學習或教學上就存在著許多看法和觀點。由于語言的習得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語言習得的機制對于我們顯得既異常又熟悉,同時又是那么陌生。因此,作為一名英語教學工作者,本人一直希望能探索一條適合國人學習英語的捷徑,但又始終有不盡人意之處。究其原因現階段的英語教學,就自然會出現不同的著重點。本文就英語教學現階段的語言“習得”和“學得”展開一些探討。
一、現階段英語教學是外語教學
現階段的英語教學究竟是二語還是外語,我們就不得不提到二者的差異問題。目前大家對此的看法比較一致(Stern,1999:16)。“二語”常常指兩種情況:第一,任何一門晚于母語而被習得的語言;第二,從掌握語言水平的角度看,指的是一個人所講的‘弱式’語言和“次要”語言。所以“二語”指的是在本國內,人們學習并使用的某個非自己母語的語言;第二語言一般指在本國與母語有著同等地位的一種通用語。“外語”指本國語言以外的語言,自己國家以外的某個言語社區所講的、非自己母語的語言。因此,英語在我國不是第二語言,而是外語。在我國環境里進行的不是第二語言習得而是外語學習。或者說,中國的英語教學至少在目前仍屬外語教學。
二、語言“習得”和“學得”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