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臟器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2 01:17:0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多臟器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多臟器功能障礙進展管理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對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癥(MODS)患者炎性介質(白細胞介素-1β、白細胞介素-6和腫瘤壞死因子-α等)的清除效果。方法:40例MODS患者隨機分實驗組及對照組,20例實驗組患者接受CRRT治療,兩組分別在診斷MODS當時及治療24小時后抽血待檢。結果:實驗組患者經CRRT治療24小時后,白細胞介素-1β、白細胞介素-6和腫瘤壞死因子-α明顯低于對照組。結論: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能有效降低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癥患者炎性介質。
關鍵詞: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癥炎性介質
炎性介質(白細胞介素-1β、白細胞介素-6和腫瘤壞死因子-α等)在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中的負面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目前尚無有效清除炎性介質的藥物[12]。本研究應用連續腎臟替代治療(CRRT)技術,選擇收住ICU的MODS患者4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20例進行連續24小時血液凈化,比較治療前后白細胞介素-1β、白細胞介素-6和腫瘤壞死因子-α濃度的變化,以期尋找降低MODS患者炎性介質的有效治療方法。
臨床資料:
選取收住ICU的表現為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癥(MODS)的危重病患者40例,MODS診斷符合美國危重病協會1992年制定的診斷標準[3]。患者按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單號為實驗阻,20例;雙號為對照組(不用CRRT的診斷為MODS的危重病患者),20例
方法:
多臟器嚴重損傷伴褥瘡患者護理論文
【關鍵詞】多臟器損傷褥瘡護理
隨著護理學研究范圍的擴大,對臨床護理的要求愈來愈高,因此,開展護理討論,拓展護士思路,為患者為患者擬定一種切實可行的護理措施,成為提高疾病護理質量的又一種途徑。我們于2008年5月14日10∶00由護理部主任、全員各科護士長及本科護士為1例因打架引起多臟器嚴重損傷的特種型患者進行了一次護理討論,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患者,男,28歲,回族。因55天前被人毆打致重傷,在當地醫院治療,于2008年4月15日轉至我院,門診以“嚴重顱腦外傷、多發性肋骨骨折、褥瘡”收入我科。入院查體:患者神志不清,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約2.5mm,對光反射遲鈍,T36.7℃,P94次/min,R23次/min,BP120/70mmHg。查體:患者極度消瘦,已置胃管給予鼻飼,氣管切開,骶尾部見褥瘡約8cm×8cm,深約1cm,創面呈壞死潰瘍期,兩髖骨各見2cm×2cm褥瘡,創面呈淺度潰瘍期,雙下肢肌肉萎縮,雙足下垂,留置導尿,尿道外口有膿性分泌物,入院后給予消炎對癥,創面換藥,靜脈高營養支持。在整個治療護理過程中患者經常出現煩躁、抽搐。
2護理
體檢護理部主任組織大家入危重病房,對患者進行全面護理體檢:體溫36.4℃,脈搏94次/min,呼吸22次/min,血壓118/75mmHg。患者神志呈淺昏迷,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約3mm,對光反射遲鈍,氣管切開處皮膚發紅,左鼻腔置鼻飼管,右上肢和右下肢呈屈曲狀,無法伸直,骶尾部褥瘡約6cm×6cm,深0.8cm,創面干燥,創緣完整,兩髖骨褥瘡1.5cm×1.5cm,創面干燥,雙下肢肌肉萎縮,雙足下垂,導尿管通暢,尿色清,口腔、會陰及全身皮膚清潔。左足背建一路靜脈通道,床單元清潔、平整,無碎屑,無皺褶。
臟器切除治療論文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經手術治療的晚期胃癌36例。聯合臟器切除23例,男16例,女7例,年齡35~78歲,平均年齡60±12.2歲;姑息性切除13例,男6例,女7例,年齡33~74歲,平均年齡54±13.5歲。
1.2病理類型及分期:全部病例治療前、后均有明確病理診斷,其中低分化腺癌16例,中分化腺癌14例,印戒細胞癌6例。術后病理檢查結果∶Ⅲb期18例,Ⅳ期18例。
1.3腫瘤部位及周圍器官侵犯情況:原發腫瘤位于賁門處8例,胃底部4例,胃體部16例,胃體―胃竇8例。周圍臟器侵犯例數:脾、胰體尾20例,脾5例,橫結腸4例,肝臟2例,肺轉移3例,發生脾、胰、肝多臟器侵犯2例。
1.4手術治療情況:依據術中具體情況實施聯合臟器切除23例,姑息性切除13例。聯合臟器切除組行全胃、脾、胰體尾聯合切除14例,全胃、脾聯合切除5例,全胃、橫結腸部分切除4例,均行食管、空腸Roux-y吻合;姑息性切除組行全胃切除6例,胃近端切除4例,均行食管空腸Roux-y吻合,胃遠端切除3例,行殘胃空腸Roux-y吻合。切除范圍常規包括大小網膜及橫結腸系膜前葉。在根治性切除病例中,區域林巴結清掃范圍達到根治工式(D1),根治II式(D2)、根治III式(D3)的分別為12例、8例和3例。
1.5隨診:截止至2005年5月,全組病例中36例均獲隨訪,隨訪率100%。
腹部血管損傷急救方法研討
損傷控制外科(damagecontrolsurgery,DCS)是1993年Rotondo等…提出并發展起來的一項外科救治原則。在嚴重創傷救治中已得到廣泛應用。2005年1月~2010年6月期間我院急救中心收治的21例腹部血管損傷患者采用了DCS策略進行救治。現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2l例中,男16例,女5例。年齡15~56歲,平均28.6歲。開放性損傷20例,致傷原因中,腹部銳器穿通傷18例,火器傷2例;閉合性損傷1例,致傷原因為車禍所致腹部嚴重擠壓傷。本組全部患者均合并有腹部其他臟器損傷,其中合并l處臟器損傷5例;合并2處臟器損傷9例;合并3處或3處以上臟器損傷7例。本組患者均有嚴重失血性休克,持續的低血壓(<90mmHg,>60min)。損傷血管包括動脈、靜脈、動靜脈復合損傷。動脈損傷包括:腹主動脈2例,腸系膜上動脈2例,胃網膜動脈2例,髂總動脈2例,髂外動脈1例,肝動脈1例;靜脈損傷包括:下腔靜脈2例,胃網膜靜脈2例,腸系膜上靜脈1例,腸系膜下靜脈傷l例,髂外靜脈1例,髂內靜脈1例;腹主動脈與下腔靜脈復合損傷1例,腸系膜上動脈傷及腸系膜上靜脈復合損傷1例,胃網膜動靜脈復合損傷l例。
1.2治療方法
積極抗休克同時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下緊急開腹手術。本組應用DCS原則的具體措施:行腹主動脈夾閉3例、損傷血管結扎9例、置人暫時腔內分流管7例、紗布填塞3例,簡化手術后回ICU治療,待全身情況改善后再行確定性手術處理。確定性手術行單純損傷性修補6例,血管補片修補4例,血管端一端吻合4例,血管結扎4例,自體血管移植搭橋2例,人工血管移植搭橋l例。
外傷性小腸破治療研究論文
【關鍵詞】外傷性小腸破裂
腹部外傷中,小腸破裂較常見,因為早期即產生明顯的腹膜炎,故診斷一般并不困難,但是臨床仍然有延誤治療和處理不當而造成嚴重后果的病例[1]。綜合本院自2003年9月至2008年8月診治的23例外傷性小腸破裂資料,并作回顧性分析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23例中男17例,女6例;年齡15~67歲,傷后入院時間0.5h~3d。致傷原因:交通事故10例、刀刺傷6例、墜落傷4例、踢傷2例、擠壓傷1例。開放傷7例、閉合傷16例。臟器損傷情況:小腸破裂1處15例、破裂2處4例、破裂2處以上2例、橫斷傷2例。合并其它臟器損傷15例,其中腸系膜破裂8例、脾臟破裂5例、肝臟破裂1例、結腸破裂2例、十二指腸破裂1例、膀胱破裂1例、顱腦損傷8例、脊柱骨盆骨折2例。臨床表現:除昏迷外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伴有嘔吐18例、有典型腹膜炎體征19例,伴休克5例,有膈下游離氣體8例,其中22例進行腹部穿刺陽性19例。
1.2治療方法和結果本組均行手術治療,其中單純小腸修補15例、小腸部分切除端端吻合8例。根據病情對合并臟器傷進行治療處理,其中脾臟切除4例、脾修補、肝修補、結腸修補、結腸造口各1例,十二指腸修補加空腸十二指腸減壓、膀胱修補各1例。并發切口感染4例、盆腔膿腫1例、肺部感染3例、尿路感染1例、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1例。治愈22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為多發性臟器損傷加手術創傷合并感染性休克,導致MODS所致。
2討論
超聲診斷在急診醫學的意義
超聲診斷能夠不受病情危重條件的限制,對急診醫學的閉合性胸部和腹部損傷做出及時、迅速的功能診斷、解剖診斷和并發癥診斷以及復合傷診斷等,而且診斷手段簡便和沒有創傷,因此,非常受急診相關醫務人員、患者和家屬的歡迎[1]。2005年1月~2009年11月到我院急診外科就診的胸部和腹部閉合性損傷住院患者共212例,對其行急診超聲診斷檢查的效果較令人滿意,現作回顧性分析并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5年1月~2009年11月期間本組共212例,其中男114例,女98例,年齡9~86歲,平均42歲。胸部閉合性損傷患者128例,其中73例合并血氣胸,55例腹部閉合性損傷;肝損傷24例,脾臟損傷18例,胰腺損傷3例,腎臟損傷20例,空腔臟器損傷19例。本組中胸腹聯合傷7例,多臟器損傷12例。
1.2治療方法本組患者全部住院治療。以胸帶肋骨外固定治療單純骨折的胸部閉合性損傷患者;閉式引流法治療合并血氣胸的患者;而對于胸部重度損傷患者采取剖胸治療探查法。破裂患者大多為腹部閉合性損傷的肝損傷者,可以肝破裂修補/部分切除術治療;以住院保守治療法治療包膜下損傷的脾臟損傷患者,以脾修補/切除術治療脾破裂患者;以修補/胰尾部分切除術和禁食治療胰腺損傷;對腎切除術治療腎破裂傷病者進行腎破裂修補。先動員外科組織搶救胸腹聯合傷/多臟器損傷患者,之后再于ICU復蘇治療這些患者。
1.3儀器與檢查方法胸部或腹部常規超聲診斷檢查所采用的儀器是SIEMENSAdara3型超聲顯像儀,探頭頻率為3.5MHz,可在胸、腹的常規檢查中運用。被診斷為正常的患者胸壁兩層胸膜具有合二為一的特點,一般有一圈光滑的高回聲帶在超聲檢查之中顯示出來,但難以檢查到胸腔積液[2]。此圖像只在超聲診斷胸部閉合性損傷與血胸才顯示出來。另有一些是實質性臟器損傷患者,出血性病理生理改變的現象已經發生,出血、大出血或者在臟器四周出現組織出血性血腫和血塊等癥狀已經在腹腔內產生,以上這些都屬于其表現的主要特征[3]。
1.4超聲圖像超聲圖像診斷顯示的結果為:肝切面形態存在失常現象屬于那些肝損傷或破裂患者,還存在一些肝包膜中斷不齊的現象,也有回聲不均存在于肝部位上;形態失常肝切面主要產生于那些肝臟損傷或破裂患者,他們還存在脾包膜中斷不齊、邊緣不整的現象,肝部出現不均勻的回聲,也見肝內有幾個大約為35mm×(26~65)mm大小不等異常回聲區于其中,有著不規則的形狀和內部回聲增強,腹腔內也顯示出液性暗區。如果是脾臟損傷或破裂則有形態失常見于脾切面,脾包膜可見為中斷不齊、邊緣不整,也有不均的脾實質回聲存在,也可于脾內見幾個異常回聲區,大約為33mm×25mm~80mm×56mm大小的不規則形狀存在,于模糊的周邊,近乎與包膜中斷部位相連,腹腔里存在液性暗區。在損傷或破裂的胰腺周圍,還有著大小為25mm×20mm~35mm×26mm不等的異常低回聲。腎臟裂傷或破裂患者顯示局限性的明顯腫大現象,腎形態存在失常的現象,邊界不規則的低回聲區或內部結構不完整的特點顯示出腎實質,內部還存在大小不一的暗區。腎包膜與腎皮質之間的分界不太清晰,能見到腎盂腎盞有不斷擴大出血的凝血塊,有著不規則的外形或者紊亂的低回聲。在腎包膜與腎皮質之間沒有清晰的分界,積血可見于腎盂腎盞,分離擴張的程度也不一樣。倘若腎盂大量積血是由血塊阻塞腎盂出口處或輸尿管所導致,無回聲中浮動著點狀回聲或低回聲團塊則顯示出來[4]。典型征象見圖1~4。
肺癌皮膚轉移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肺癌皮膚轉移的特點、診治及預后。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肺癌皮膚轉移16例。病理檢查腺癌7例、鱗狀細胞癌5例、大細胞未分化癌、小細胞癌各2例。3例手術切除肺癌,11例行全身化療。結果化療有效率27.3%(RR,3/11)。14例經過隨訪,13例死亡,發現皮膚轉移至死亡時間為1.5~13個月,中位生存期3.9個月。結論肺癌皮膚轉移少見,治療效果不佳,預后不良。
【關鍵詞】肺癌皮膚轉移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haracter,diagnoseandtreatmentofskinmetastasisoflungcancer.MethodsAretrospecticreviewwascarriedouton16patientswithmetastasisoflungcancerfromJan,2003toJun,2007,12maleand4female,thepathologicdiagnosiswas:7casesofadenocarcinoma,5casesofsquamouscellcarcinoma,2casesoflargecellundifferentiatedcarcinoma,2casesofsmallcellcarcinoma.3casesreceivedsurgicalablation,11caseshadchemotherapy.ResultsTheeffectiverateofchemotherapywas27.3%(RR,3/11).14caseshadfollowup,13casesdied.Thetimelengthfromthediscoveryofskinmetastasistodeathwas1.5-13months,themeanlifespanwas3.9months.ConclusionsTheskinmetastasisoflungcancerisrareandthetherapeuticeffectisnotsatisfactorywithpoorprognosis.
【Keywords】LungcancerSkinMetastasis
肺癌皮膚轉移臨床少見,一旦出現多伴有其他部位轉移,預后較差,診斷依靠病理學檢查。本院自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1537例肺癌中發現皮膚轉移16例,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腎上腺轉移瘤診斷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腎上腺轉移瘤的CT特征及CT在腎上腺轉移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對52例病人作CT掃描,其中47例作增強掃描。結果單側腎上腺腫塊38例(73%),雙側14例(27%)。腫塊直徑范圍1.5~12cm,分別呈圓形、卵圓形和分葉狀不規則形。密度為實性、囊性或囊實性,增強后實性腫塊及囊壁有強化。結論CT是發現腎上腺腫瘤可靠、有效的檢查方法。腎上腺轉移瘤的診斷是綜合性的,包括原發癌史、惡性征等。腎上腺腫塊的惡性征為腫塊直徑>5cm,常呈分葉或不規則外形,密度不均。
關鍵詞:腎上腺轉移瘤;CT
CT能使腎上腺顯示率高達99%,已成為發現腎上腺病變的首選檢查方法[1]。本文總結1990~2006年經臨床、CT和病理證實52例腎上腺轉移瘤CT資料,進行分析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男38例,女14例;年齡26~72歲,40歲以上占87%。臨床表現:腎上腺轉移瘤多無功能,臨床上除有原發癌的表現外,多無腎上腺內分泌功能改變的表現。少數因腺體嚴重破壞而出現腎上腺皮質機能減退癥[2],原發腫瘤:肺癌38例,肝癌、腎癌各3例,結腸癌2例,胸腺癌、膀胱癌和子宮平滑肌肉瘤各1例;另3例未查到原發腫瘤,但同時伴有其他臟器轉移,結合臨床和CT導引下活檢確診為腎上腺轉移瘤。
1.2方法采用島津4500CT機和西門子SOMATOMSensation16CT機,常規掃描前30min口服1.5%泛影葡胺200ml,臨掃描前再服200ml,用以充盈胃、十二指腸,避免將未充盈造影劑的腸管誤為腎上腺腫物[3],常規平掃,病人取仰臥位,先掃定位片選擇層面,或以劍突下20mm水平作為起始線,向下逐層掃描。一般層厚5mm,間隔4mm,掃描下界應包括腎門,以免遺漏低位腎上腺腫物。在工作站將圖像信息進行三維重建及MPR后處理。本組40例做CT增強掃描。
殘胃復發癌治療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殘胃復發癌;超聲內鏡(EUS);多層螺旋CT(MSCT);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殘胃復發癌的早期診斷和術前切除率的估計。方法:回顧性分析22例殘胃復發癌手術治療的資料。結果:單純探查和減狀手術患者平均生存期分別為6個月和11.4個月;切除的13例中隨訪9例,5例分別于1~5年內死亡。4例健在,分別滿1年、2年(2例)和3年。結論:對于術后數月或數年又出現上腹不適、疼痛等癥狀或大便潛血試驗持續陽性者特別要警惕,盡早作胃鏡檢查及其他檢查以明確診斷。術前估計殘胃復發癌能否行手術切除,主要依據首次手術的基本情況和本次纖維胃鏡、超聲內鏡(EUS)、多層螺旋CT(MSCT)、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免疫細胞化學檢查結果等諸因素的綜合分析。
1臨床資料
2000~2007年,共收治殘胃復發癌34例,其中行手術治療22例,現就其診斷、手術指征、術前切除率的估計等進行討論。
1.1一般資料:本組22例中,男15例,女7例,年齡35~76歲,平均53.4歲。確診為殘胃復發癌距首次手術時間5~56個月,平均35個月。首次手術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11例,姑息切除2例,不詳9例。首次手術重建術式:BillrothⅡ17例,BillrothⅠ4例,其中1例行姑息性切除,其余3例均因腫瘤侵及胰頭及肝門部不能切除,胃空腸Roux-en-y吻合1例。
1.2臨床表現:上腹部飽脹不適17例(77.3%),疼痛13例(59.1%),上消化道出血(嘔血、便血、大便潛血陽性)12例(54.5%),咽下困難8例(36.4%)。嘔吐7例(31.8%),腹內腫塊4例(18.2%),腹壁腫塊2例(9.1%)。本組有13例進行了CT、超聲內鏡(EUS)檢查。
創傷性后腹膜血腫診治論文
【摘要】目的分析創傷性后腹膜血腫的診斷和治療,提高治愈率。方法通過對42例創傷性后腹膜血腫的診斷和治療分析,針對不同部位的血腫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結果42例創傷性后腹膜血腫死亡3例,治愈率92.9%。結論針對創傷性后腹膜血腫的部位不同,采取不同的有效處理方法,可以明顯提高治愈率。
【關鍵詞】創傷性;后腹膜血腫
隨著交通的發達,車禍增多,由創傷所致的后腹膜血腫的發病率有增高趨勢。由于后腹膜血腫臨床上易漏診、誤診,且病情危急,死亡率較高。以往認為創傷性后腹膜血腫是腹部創傷的并發癥,但由于其在診斷和治療上的特殊性,應把它作為一個獨立的臨床疾病看待,以引起臨床醫生的重視,雖然它的致傷原因及處理方法上有所不同。我院于1998年12月~2006年6月共診治創傷性后腹膜血腫42例,現結合有關文獻談談診治體會。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男29例,女13例,年齡5~76歲。其中閉合性損傷38例,開放性損傷4例。受傷原因:車禍27例,刀刺傷3例,墜落傷7例,擠壓傷5例。
1.2臨床表現有確切的外傷史,入院當時休克32例,有腹部壓痛、反跳痛及腹肌緊張體征者31例,腸鳴音減弱消失29例,腹穿抽出凝固血液5例。除5例無合并傷外,其余均有1處以上合并傷,合并脾破裂9例,肝破裂3例,胰腺損傷2例,十二指腸損傷2例,膈肌損傷2例,腎臟損傷11例,骨盆骨折16例,小腸及腸系膜損傷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