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律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1 06:01:2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動律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體態律動”在小學音樂中的應用
摘要: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體態律動,打破了音樂教學的傳統模式,主要強調把音樂與身體的感應和運動緊密結合,讓音樂課堂有靜有動,使音樂變得更加具體形象。本文主要圍繞體態律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作用,闡明了如何將體態律動運用到音樂教學之中的觀點與看法,以及現階段體態律動在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關鍵詞:音樂教育;小學音樂;體態律動;應用
時代的發展對學生素質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音樂課也越來越受到重視。瑞士作作曲家達爾克洛茲開創的體態律動,主要強調喚醒人的本能,讓學生欣賞音樂感受音樂。因此在現階段音樂教學中,體態律動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教學組成部分。
一、體態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影響及作用
體態律動的本質核心是,通過身體動作表現音樂律動從而展現音樂情感,讓學生領略到音樂之美。在音樂教學中引導學生在音樂中釋放自己找到快樂,感受學習過程中音樂的美感。(一)合理的體態律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合理的體態律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一首英文歌讓小學生學起來很難,但是如果讓他們熟悉音樂,以聽為主線,去引導他們拍手、點頭、踏腳等做一些簡單肢體動作,來調整學生的大腦活動,緩解上課時的疲勞狀態。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心情,有利于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二)有效的體態律動能夠發展學生思維想象力1.適當的聽覺訓練達爾克羅茲曾說過:“一切音樂教育都應當建立在聽覺的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模仿和數學運算的訓練上。”他認為,良好的聽覺是接受音樂教育最重要的稟賦。在聆聽的過程中,通過體態律動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用身體動作去感受音樂的要素和技能。學生在課堂中通過體態律動鍛煉聽覺藝術,養成良好的聆聽習慣,學生就能感受音樂的不同魅力。2.合理的節奏訓練律動是一種身體進行有韻律、有節奏的運動。節奏訓練在體態律動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教師可以把一些枯燥乏味的音樂知識,通過體態律動中的節奏訓練使音樂知識變得生動具體。3.有效的即興創作從某種意義上講,所有的音樂表演都需要一定的即興創造能力,無論在音樂創作,還是音樂舞臺表演上即興創作都是離不開的。如果在小學音樂課堂上加入即興創作,會使整個課堂變得有活力。4.積極的體態律動能夠提高教師的課堂效率體態律動鼓勵學生多動,通過音樂讓自己動起來。運用除了耳朵和嘴巴身體其他部分來表現音樂,這樣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就會變得富有生命力,學習進步的也會特別快。教師從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
二、現階段體態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舞蹈律動在小學音樂課堂的分析
在人類文明史發展歷程中,音樂與舞蹈總是相互促進,不可分割。隨著音樂旋律響起,人也開始隨之舞動,特別是一些節奏感強的音樂,因此,小學音樂教學實踐中我們便可以利用音樂與舞蹈相輔相成的特點,來設計出生動有趣的課堂。小學生對新鮮事物敏感好奇,利用舞蹈律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有助于教學開展。接下來我將從教師如何備課、如何活躍課堂、以及舞蹈表情姿態等方面簡要談一下舞蹈律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實踐中的有效策略。
一、舞蹈律動課前準備
(一)舞蹈律動音樂教學的備課要根據作品來設計,舞蹈的律動要根據音樂旋律特點來編創這就要求教師做好備課,提前熟悉作品的音樂旋律、基本要素、音樂風格、主要節奏型等特點。對于歡快的音樂要編創有節奏感的活潑的舞蹈律動動作,對于舒緩的音樂要設計柔美舒展的舞蹈動作,古典音樂要運用古典服飾和古典動作,現代音樂要運用潮流舞蹈律動。例如,在進行《玩具兵進行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進行曲的特點,結合玩具兵的具體形象,通過設定模仿玩具兵的具體形象,讓小學生在舞蹈律動的過程中,掌握及領會進行曲的音樂風格。(二)舞蹈律動的設計要分年齡層,根據不同年級學生不同的認知水平和欣賞偏好來設計低年級的音樂課堂中,舞蹈動作要簡單易學,節奏鮮明,多反復動作。比如在進行《森林水車》的音樂教學設計中,配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可以設計相對簡單的“水車轉動”的舞蹈動作,既通俗易懂,又生動形象,能夠迅速將學生帶入樂曲所要表達的意境當中。
二、通過舞蹈律動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舞蹈與音樂的相互促進中,舞蹈律動能夠有效地帶動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小學生在視覺、聽覺、肢體語言等多方面的體驗,幫助小學生立體的感知音樂,從而提升小學音樂教學的實際效果。《小學音樂課程標準》提到:“興趣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而教學實踐證明,舞蹈律動在音樂課堂中容易被小學生接受,在小學生中受到廣泛喜愛,是因為舞蹈律動將枯燥無味的抽象音樂符號轉化成了形象生動的肢體動作,這正迎合了小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特征。舞蹈旋律的設計便可以根據學生的喜好來設計,這樣便于提高積極性,更利于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學生都喜歡小動物,那么我們在舞蹈律動設計中可以通過讓學生模仿小動物來設計舞蹈動作,通過引領學生完成各種設計的舞蹈動作,激發小學生對于音樂課堂教學的濃厚興趣。將舞蹈律動運用與小學音樂課堂結合教學能夠提升課堂教學的氛圍,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知識理解的趣味性。例如,在《大鹿》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前制作教學圖片、創設故事場景;結合音樂作品所描述的大鹿、老狼、小兔三種動物設計不同的舞蹈動作;同時,通過精心設計的故事場景,引領學生進入到預設的故事場景中,組織學生自由的思考和想象,結合舞蹈動作,領會音樂作品所要表達的意境。
三、舞蹈表情的有效運用
體態律動在音樂教學的運用
一、概述
廣大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學習、理解和研究體態律動,并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進行廣泛而深入的運用和發展,使體態律動的教學成果遍地開花。
二、體態律動的運用
1.激發孩子音樂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當孩子對一種事物很感興趣的時候,他就能夠把所學事物高效地學會和掌握。體態律動具有很多優點,例如“,動”這個優點,在學習音樂中,讓孩子動起來,使其對音樂產生興趣,并且對接下來的活動保持渴望和迫切,這樣孩子們會比未動的情況下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正是由于課堂上引入體態律動,才將課堂的整個氣氛調動起來,使孩子們全部融入課堂教學中,使孩子們在感受快樂的同時學到了知識。
2.提高孩子的創新思維和想象力
體態律動在小學音樂的應用策略
【摘要】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體態律動”受到小學音樂教師的歡迎,只因其在豐富音樂教學模式種類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在日常教學中,音樂教師利用“體態律動”教學法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也有利于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獲得快樂的同時,還能激發其學習音樂的熱情,從而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小學音樂;體態律動;應用策略
一、音樂作品的風格奠定了律動設計的總基調
以音樂為基礎的律動設計才更有感染力和生命力。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傾聽音樂,去品味其中的情緒、速度、力度和音色的變化,從而更加準確地掌握音樂的風格。其次,教師展現給學生創作音樂的時代背景,引導學生用心感受作者深層次的情感,進而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讓律動的語言更具有生命力。以《踏雪尋梅》為例,這是一首簡短而又高雅的歌曲。其中運用了三種形式的表現手法,即連斷音對比,強弱音對比,附點與非附點對比。教師除了教授學生唱歌之外,還要引導他們注意曲譜中的變化并且運用多聽的方式來欣賞并把握作品的風格。而在學生學唱過程中,教師要適時地點撥學生,讓他們在連音的部分用胳膊劃弧,而在斷音的部分用腳跟點地,從而使其體會連斷音唱法的不同,進而讓他們品味其中的情感,使其演唱得更為生動。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在體態律動中更好地表現作品的風格。這也有利于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展現淳樸和歡樂之中的典雅、含蓄,進而為作品營造出動靜結合的美感。因為學生掌握了這些要領,所以他們的體態律動才能展現作品的風格,進而創造出成功的律動表演。
二、律動的設計應基于教學實際
(1)教師要審慎地選擇律動的曲目曾經有一個這樣的故事:有一位音樂教師為讓學生理解所教授的音樂,他將一首《紅旗頌》作為律動曲目,并細心地按照歌詞為學生設計律動的具體動作。然而軍旅歌曲具有正規、威武和威嚴的風格,這位教師雖然十分費力地設計體態律動,但其作出來的效果卻和樣板戲的造型相似,引得學生哄堂大笑,因此這個課堂成了音樂游樂場。教師設計這種類型的律動不僅沒有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還嚴重打擊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因而教師在律動教學時,一定要審慎地選擇作品曲目,還要注重律動的靈活性,更要考慮到律動設計與作品神韻相通性,從而達到最理想的律動效果。(2)律動設計要貼合學生的興趣以羌族歌曲《吹起羌笛跳鍋莊》為例,我教授這首歌的目的為了讓學生感受羌族人民在歡樂的節日里載歌載舞的情景。首先,我給學生講解這首作品的創作背景、題材和風格,讓學生理解作品的感情基調。其次,我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情感聆聽這首歌曲。再次,我根據音樂的旋律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興趣去創作相應的舞步律動。然后,合理分組。我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同時根據學生的性格和愛好進行分組。最后,設置體態律動目標。我建議學生在體態律動過程中要注意與其他學生動作的一致性。因為體態律動設計得較為簡單,而且符合學生的學習能力,所以大部分學生很快掌握舞步律動的基本步伐。學生根據音樂節奏律動自己的舞步,同時也注意到與其他同學動作之間的協調性,從而增強律動教學的效果。我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興趣設計舞步律動,使學生不僅體會到律動舞步的快樂,也提高學生與人協作的能力,進而提高小學整體律動的教學質量。
市司法局法律援助行動意見
各街道司法所、街道團工委、局屬中小學、市屬律師事務所: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法》,發揮法律援助職能作用,切實為未成年人尤其是為新市民子女及其家庭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依法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平安建設,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經研究決定開展“新希望法律援助關愛行動”,特制定意見如下: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以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貫徹落實《司法部關于貫徹落實〈法律援助條例〉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見》及《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將法律援助納入平安社市工程有關問題〉的通知》精神。加大法律援助工作力度,建立完善的法律援助體系,切實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充分發揮法律援助機構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重要作用。
二、目標任務
1、通過開展“新希望法律援助關愛行動”,在未成年人當中開展法律援助知識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識和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的能力;
律動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音樂是實踐的課程,學生學習時的種種音樂實踐和各音樂結構要素之間的緊密聯系,是學生音樂學習的基礎。但綜觀日常教學,許多教師的教學方法存在過于理性化的現象,音樂課堂上大多都是對音樂的分析和說教。導致學生對音樂的感受是膚淺的。音樂作品的呈現形式決定了它不是用來解說的,是用來體驗和感受的。因此,筆者認為在音樂教學中加入律動,不僅能將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轉化成為引領者,擺脫音樂課堂中常見的一問一答的現象,也是一種幫助學生積極主動走進音樂、欣賞音樂的有效手段。所謂律動一般指的是在音樂和節奏的伴奏下,以身體動作為基礎,以節奏為中心的音樂活動,其特點是節奏感強,動作簡單。20世紀瑞士作曲家、音樂教育家達爾•克羅茲提出了在聽音樂的同時以身體運動來體驗音樂,并將這種體驗轉化為感受和認知。這種體態律動集身體、音樂、情感于一體,在教學過程中,不斷促進聽覺、動覺、思維、情感的協調。
一、融律動于節奏感訓練中,使學生加深對樂段結構理解
律動是一種有節奏的運動,除了為熟悉旋律服務,還要與樂曲的音樂結構要素緊密聯系,使動作的高低變化與音區變化,空間變化與旋律的行進變化所吻合,這樣就能幫助學生體驗、感受音樂,并起到難以預料的教學效果。很多時候,教師總想讓學生在音樂活動之后說出一些音樂知識點或者音樂感受,而低段的學生很難以語言進行準確表達。對低段的學生而言,在音樂活動中全身心參與、通過身體律動獲得體驗、通過參與發展出音樂能力才是最為重要的。如筆者在教學《星光恰恰恰》一課時,初聽音樂時讓學生圍成圓圈,并讓學生結合節奏拍手。在樂曲第一部分引導學生拍XX(恰恰),在樂曲第二部分引導學生拍XXX(恰恰恰)。在第二次聆聽音樂時,引導學生進行恒拍體驗及空間行走,引導學生自己編創動作,并且要求與音區的變化與旋律的走向相結合,相同的樂曲動作相同,在聽到樂句的時候進行律動,聽到“恰恰”和“恰恰恰”時立定拍手。這樣學生通過身體對音樂的律動體驗很快就掌握了這首樂曲的樂段結構。
二、融律動于歌唱教學全過程,使學生獲得綜合性音樂體驗
歌唱是最古老、最自然、最直接的音樂體驗。在音樂教學中,歌唱作為教學的目的與歌唱作為教學的手段同樣重要,前者指通過音樂教學學會歌唱,后者通過歌唱去獲得綜合性的音樂體驗。這種體驗不僅僅局限于聽旋律、模唱、填詞唱,這都只是歌唱方法情感的體驗,在歌唱中,學生能得到的音樂體驗還應包括恒拍、節奏、樂句、旋律走向等等。
三、融律動于欣賞教學全過程,讓學生獲得音樂感受
音樂節奏動律研究論文
一、音樂形成過程中的動律概念
顧名思義,音樂形成之中本身的運動規律稱為“動律”(亦稱“律動”)。事物原理告訴我們,音樂組織成分分別為音高、音色、音強和音長。然而,就音樂形成過程包含的動律而言,實質上應概括為兩個方面。其中以音高成分為要的動律關系稱“旋法”,而以節拍關系為要的動律意義才是通指的“節奏動律”。雖然,二者之間的律動關系相輔相成并輝映成章;但是,音樂原則上的動律概念,主指還是針對在音樂中起主體作用的節奏因素。因此,對節奏動律的研究,實質上就是對節奏形成本身成分的研究。
綜上可見:音樂中的動律性質,顯然是音樂形成過程內在不可缺乏的關系條件。它如大自然一年四季的規律一樣牢固,亦如生命本身的脈搏規范頻率一樣支撐著時間源。但是,這樣一個不被重視的大前提,往往并非所有人都能真正認識,尤其對部分創作的人而言。相反,只有天才素質的作曲家才能宏觀地把握其合理尺寸,并充分展示以圍繞節奏動律合理性作條件的各種分支變化之音樂思想。
二、節奏動律與音樂形成的關系實質
假如說音樂的靈魂是旋律、旋律的靈魂是節奏,那么,節奏的靈魂就是動律。
事實上,在任何真正的音樂中,節奏動律的現實意義往往不止附注在旋律的靈魂上。音樂要發展,節奏勢態包含其中,它也是同等于音高勢態形成“旋法”的同等條件。當拍子、節拍形成相對節奏勢態時,動律性便隨其顯現。所以,音樂中節奏動律的準確性與合理性,也就和人類正常感知靈敏度幾乎同呼吸和共命運了。
體態律動注意力培養論文
內容提要:針對當前兒童多動、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我們應當利用科學方法進行指導和培養。體態律動教育可以促進加強集中注意力的培養。一、體態律動在速度學習中可以促進集中注意力的培養。二、體態律動在節拍、節奏學習中可以促進集中注意力的培養。三、體態律動在曲式學習過程中可以促進集中注意力的培養。體態律動促進集中注意力的培養,對學生高效率的全面學習能力建立了堅實后盾,使得我們的學生在不斷形成的有利條件下成長得更聰明、更健康。
關鍵詞:全神貫注樂此不彼專心致志不失時機寓教于樂
當前兒童出現好動、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對他們智力的開發和注意力的培養已成為我們家長、老師迫切關心的話題。作為音樂教育工作者的我在這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和探索。我認為:體態律動教育可以促進注意力品質的培養。
體態律動的教學過程始于集中注意力聆聽音樂或節奏音響,通過聆聽和身體運動引發運動覺反應。這種反應是在聯接聽覺和身體知覺的基礎上的整個身體與大腦的溝通。培養集中注意力,是為了增強使身體保持控制,等待大腦指令的能力。而體態律動恰恰就是創造身體與精神之間更密切的關系。身體運動需要對音樂的適應、跟從,要求一個人必須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對已聽到的音樂有所理解、感悟,才能夠發展音樂的內心知覺。由于音樂演奏要求表演者每一瞬間都要做出積極的反應,所以體態律動訓練可以具有超出音樂教育之外的作用:即培養全面的學習能力。多年的教學讓我得出一條經驗,就是體態律動教學能夠促進集中注意力的培養,而且是全神貫注的集中精神。
一、體態律動在速度學習中可以促進集中注意力的培養。如:音樂中漸快、漸慢的學習。a、火車的出發到進站,下雨的過程:小雨→大雨→小雨都是表現音樂中漸快、漸慢的實例。首先用這兩種音響來刺激學生,讓學生直接從音響上感受到,再用運作來表現。b、老師板書可表現漸快、漸慢的節奏:
請同學用走表示“”;用“快走”表示“”;用跑步表示“”。c、老師彈奏肖邦的《雨滴》,請同學根據老師彈奏的音樂用走→快走→跑→快走→走表現出來。另外也可通過整個手臂和肩膀的運動、小臂的動作、手腕的動作來表現速度的變化;還可通過整個身體晃動,臀部運動、雙肩運動、頭部運動來表現。鼓勵學生自由創造、自由發揮,但不能脫離總原則:一是根據聽到的音響來表現。二是要記憶原來的速度,并且有能在漸快或漸慢后再回到原建的能力。
音樂律動音樂教育論文
一、新體系的概況與發展前景
發展前景,從資料和已掌握的信息來看,年輕而富有生命力的新體系具有無限的發展空間和廣闊的未來。
1.政府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國家政策的全力支持2010年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院的《改革音樂素質教育,創新學校音樂教育體系》已被列為《國家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的國家級試點項目。并于2011年開始,分期分批面向全國普通音樂教育師資進行音樂教育新體系的培訓和推廣工程。自2012年1月起,該培訓項目因成效卓著被正式納入《教育部、財政部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國培計劃),2014年8月還增添了高校骨干教師培訓班,全面、系統、有計劃地進行師資培訓,以便不斷完善音樂教育教學新體系,為國家培養更多優秀創新型音樂教育人才。由此可以看到國家的改革決心和投入力度。
2.新教材的編寫情況
已經出版發行并試用的教材有:
(1)高建進編寫的《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專業實習課程》(小學一年級上、下冊)該套教材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從童謠、兒歌等簡單音樂元素和簡單音樂情緒、音樂情感入手,逐漸過渡到民歌、名曲,直至情感更為豐富、強烈,有審美深度的較復雜樂曲。
幼兒音樂律動教學分析
【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新型的教育教學理論也是層出不窮。但是,教育教學的研究方向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小學、初中、高中乃至大學,幼兒教育也應該得到重視。高質量的幼兒教育能夠為以后的學校教育打牢基礎,使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文從多元智能教育理論著手,分析幼兒音樂律動教學的優勢,探究如何在教育過程中進行合理的音樂律動教學。
【關鍵詞】多元智能;幼兒;音樂律動教學
“教育應從娃娃抓起。”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鄧小平主席就曾經提及過兒童的早期教育。而現如今,孩子的心理問題已經成為了令家長、老師們都焦頭爛額的存在。新聞中充斥著大量有關學生抑郁、精神壓力大以至于自殺的報道,種種悲慘事件的發生引發了人們的深思:“我們究竟該如何教育孩子?”事實上,孩子教育的起跑線并非是小學階段,學前教育、早期教育以及幼兒教育也不容忽視。幼兒時期的孩子,就仿佛是一張白紙,如果我們能在這張白紙上畫出良好的藍圖,也許會讓孩子們的未來更加燦爛。而以多元智能理論為基礎的幼兒音樂律動教學恰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合理的思路。
一、多元智能教育理論與幼兒音樂律動教學的聯系
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發展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在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這一教育理論。這一理論認為,每個人的智力不僅僅是我們認為的一種能力,它其實包含了八種相輔相成的智能,這八種智能分別是數學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能力、音樂能力、空間能力、視覺能力、自省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想象能力。這八種能力密不可分,我們不能將其割裂開來。幼兒音樂律動教學恰好將多元智能理論切實地實行開來。在音樂律動教學中,幼兒所需要的不僅僅是耳朵,還需要眼睛、大腦、嘴、肢體等的多部分合作。比如說幼兒舞蹈《兔子舞》的教學過程中,幼兒們不僅要聽音樂的節奏,還要跟隨音樂唱出歌詞,并且要記住歌詞對應的每一個舞蹈動作,最終隨著音樂,跟著老師翩翩起舞。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多元智能理論所提到的八種能力,幾乎是面面俱到了[1]。因此,幼兒音樂律動教學的優勢可見一斑,而如何將幼兒音樂律動教學體現在幼兒教育中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幼兒音樂律動教學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