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公園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1 01:23:1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地質公園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地質公園的發展形式與戰略
一、熊耳山簡介
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位于山東棗莊市山亭區東南部,主峰海拔483米,東西延綿6公里,南北寬兩公里,其主峰遠看像一只大熊耳,故稱之熊耳山[1]。熊耳山隸屬沂蒙山區,是泰沂山脈南部的岱崮群體。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以熊耳山為主體,集雙龍大裂谷、溶洞群、龍抓崖等自然景觀為一體,堪稱“天造地設、鬼斧神工”之作,是“山東僅有,國內罕見”的石灰巖地貌奇觀。
二、熊耳山地質公園的旅游開發研究
地質旅游是指開發旅游地質資源,利用地質遺跡進行旅游活動,大力宣傳與之有關的地質科學知識,尤其是地質遺跡的形成、演化和發展規律,以期提高人們的地學知識和保護地質環境的意識。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對其旅游開發的深入研究較少,主要集中在概念、分類、資源及建議等方面法規建設、理論方法及技術手段還不成熟。結合中國地質公園科技旅游的開發現狀,借鑒美國大峽谷國家公園旅游開發經驗,尋求地質旅游開發的理論和規范,探討開展地質公園旅游的方式方法,對保護資源環境、釋放資源潛能具有重要意義[2]。
三、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旅游開發存在的問題
1.旅游規劃忽視地球科學的指導,缺乏地質專業人才。熊耳山地質公園只重視對游客的服務,而忽略了景區中廣泛分布的地質資源,在景區的規劃、設施設計和布置、游客的安全和教育、資源的管理和保護等方面,常常對地質因素缺乏考慮和說明。
開發地質公園實現招商引資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地質公園所在區域條件分析;地質公園的地質特征及地質構造分析;地質公園的開發利用價值分析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鄧州市杏山地質公園位于鄧州市西約50公里,屬杏山辦事處杏山村管轄的朱連山脈、本區經濟以農業為主,被國家確定為商品糧、優質棉、優質煙出口基地縣、本區氣候屬北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濕潤半濕潤氣候、社會經濟效益分析、農民人均純現金收入1918元,同比增長15%,小麥總產16.5億斤、鄧州市已成立杏山地質公園等建領導小組,并編制了開發保護規劃、鄧州市杏山地質公園位于南陽盆地西緣,屬南秦嶺造山帶荊師復向斜的南翼、有較完整的巖溶地貌,內容豐富多樣,在北方較為罕見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對鄧州市杏山地質公園未來開發利用前景進行相應的闡述和分析。
關鍵詞:杏山地質公園;開發前景;價值分析
鄧州市杏山地質公園位于鄧州市西約50公里,屬杏山辦事處杏山村管轄的朱連山脈,該公園已于2002年12月31日經南陽市(地)級地質遺跡(地級公園)評審委員會評審通過,被市政府批準為市級地質公園。
1地質公園所在區域條件分析
行政情況:地質公園所在的于鄧州市,全市總面積2294平方公里,16萬公頃耕地,總人口150萬。本區經濟以農業為主,被國家確定為商品糧、優質棉、優質煙出口基地縣(市),是全國小辣椒生產第一市,江北最大蓮菜基地,南陽黃牛中心產區。礦產資源主要有水泥灰巖和花崗石,儲量大。工業有糧油、食品、建材、紡織、煙草、造紙、醫藥化工等六大產業。1993年鄧州市被國務院確定為改革開發特別試點市,2001年被河南省定為“十五”期間優質發展的中等城市之一,2004年4月被省政府正式批準為計劃單列市,具較大的發展潛力。
做大做強##世界地質公園品牌
2005年2月11日,##地質公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第二批世界地質公園,成為##省第一個世界地質公園,獲得了##歷史上第一塊世界級旅游品牌。##世界地質公園申報成功,對##旅游業發展來說,既是新突破,也是新起點。我們要有清醒的頭腦,正確認識##旅游業發展的優勢與不足,緊緊抓住“申世”成功和京福高速公路2005年底全線通車的兩大機遇,發揮優勢,加快實現“四個轉化”,促進##旅游業有新的發展、新的跨越。
一、將品牌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發展旅游,客源是根本。要緊緊抓住##申報世界地質公園成功這一契機,精心組織實施營銷策劃和品牌策劃,樹立良好市場形象。一方面,要創新宣傳促銷手段。以電視、報紙、因特網等公眾媒體為主渠道,集中財力,加大##世界地質公園的公眾宣傳力度,利用“申世”成功和高速公路開通之際,配合省、市策劃開展世界地質公園開園揭碑、國際丹霞地貌科技旅游開發研討會、京福高速公路##二期通車慶典和全省生態文化旅游節等大的、有影響的主題活動,大張旗鼓進行宣傳造勢,在全國范圍內打響“千古丹霞、靈秀##”品牌,進一步提升##知名度。另一方面,要強力拓展客源市場。在深入市場調研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市場研究不同的市場開發戰略,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重點要加強在閩東南、上海、江浙、北京、廣東以及京福高速公路沿線目標客源市場上的促銷,主動進軍北方及港、澳、臺、海外市場,擴大客源市場幅度半徑,增加客源總量,力爭全縣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長30%以上。
二、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立足##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優勢,突出地方特色,打造旅游精品,迅速提升旅游產品的吸引力。一要發揮自然資源優勢。##世界地質公園面積492平方公里,自然景觀異常豐富,以水上丹霞、峽谷群落、洞穴奇觀、原始生態等為主要特點,已開發金湖、上清溪、狀元巖、貓兒山、九龍潭、金龍谷、##古城七大景區,每個景區各具特色,都是精品。要繼續按照世界地質公園建設要求,做到規劃先行,保護為重,完善提升現有景區,高起點開發新的景區,適應游客需求,真正把##建成一流旅游目的地、一流世界地質公園。二要發揮文化資源優勢。重點發展三大文化(即地質文化、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建設三大博物館(即##地質博物館、尚書第博物館、紅軍街展覽館等),做足旅游文化文章,豐富旅游文化內涵,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打造文化##形象。三要發揮縣城優勢。##縣城是歷史古城,既是縣域中心,也是游客集散地、人文游覽區,是旅游區建設的重點。要堅持把城區當景區建,按照生態文化旅游城的定位,加大特色縣城建設力度,突出抓好##古城綜合開發、三星級##大酒店等一批投資千萬元以上旅游重點項目和省道205線##段改造、上清溪旅游公路改造等以縣城為中心通往各主要景區的旅游公路項目建設,提高旅游區接待能力,改善可進入條件,全力打造##最美麗的山區縣城。
三、將自身優勢轉化為整體優勢。牢固樹立全局意識,跳出##看##,注重在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格局中找準##旅游發展定位,主動融入全國、全省、全市旅游發展格局,加強旅游區域協作。一要加強與三明其它旅游區的合作。借助##世界地質公園品牌的影響,加快把三明碧水丹山、紅色蘇區、客家文化、城市風光、綠色之旅等產品特色有機融合起來,實行聯手促銷,把##建成三明“生態旅游勝地”的主體景區和龍頭,為三明旅游發展作出應用的貢獻。二要加強與武夷山的合作,形成強勢旅游區域。目前,##僅有的“雙世遺”、世界地質公園兩個世界級旅游品牌都在閩西北,可以說,閩西北是##旅游資源最豐富、品牌最集中、品位價值最高、發展前景最好的區域。要主動靠前,舉辦武夷山—##世界品牌牽手日等主題活動,爭取與武夷山共同組建“閩西北綠色旅游聯盟”,建設無障礙旅游區,客源互送,利益共享,實現優勢互補,變單體優勢為群體優勢,打出在全國乃至海外都叫得響的的拳頭產品,促進##旅游業的發展。三要加強與江西、龍巖等知名紅色旅游區的協作。##是中央21個蘇區縣之一,被列入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要緊緊抓住國家實施“紅色旅游工程”機遇,盡快將##編入閩贛兩省區域紅色旅游重點線路,提升##紅色旅游產品的競爭力。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四、將旅游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申世”成功,為加快旅游業發展提供了契機。“旅游興、百業旺”,要按照“大旅游、大產業、大發展”的思路,充分發揮旅游業的綜合關聯功能,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形成以旅游為龍頭的三次產業協調發展格局。一要依托旅游加快發展要素產業。重點發展購物和旅游娛樂業,尤其是扶持發展一批旅游商品加工企業,加快開發富有##特色的土特產品、手工藝品和紀念品,把購物引入旅游線路,擴大和刺激旅游購物消費。同時,規劃建設旅游美食、文化娛樂專業街區,輔之以旅游文化節慶項目,活躍游客文化休閑活動,促進游客消費。二要依托旅游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找準工農業與旅游發展的結合點,鼓勵興辦開發一批參與性強的農業旅游、工業旅游項目,引導推動商貿流通、交通運輸、信息、金融、咨詢等服務業在為旅游提供服務中謀求更大發展,促進三次產業互相滲透、共同發展。三要依托旅游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把旅游促銷、區域合作和招商引資有機結合起來,加強與沿海發達地區的經濟、技術、人才、產業等交流與合作,著力策劃、包裝一批優勢旅游項目,以特許經營、轉讓、承包等方式,加強招商引資,千方百計突破一批輻射帶動作用強的大項目,借助外力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四要依托旅游大幅增加群眾就業。發揮旅游就業容量大、就業門檻低、就業方式靈活的特點,通過擴大旅游規模來擴大就業規模,通過優化旅游產業結構來完善就業結構,通過完善旅游產品體系來建設就業體系,通過擴大旅游消費市場來推動就業市場,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地質公園依托型休閑農業發展探索
【摘要】河池市鳳山縣位于坡心村三門海景區,是截至目前世界洞穴協會確認為世界上唯一獨一無二的水游天坑的景區,是一個天然石乳自然景觀、長壽文化和革命歷史遺存融為一體的具備國際級品位的旅游資源景區。景區及其周邊具有發展休閑農業的諸多優勢。
【關鍵詞】休閑農業;旅游資源;世界級地質公園;可持續發展
一、鳳山縣地貌景區休閑農業開發背景概況
(一)旅游資源豐富。三門海世界級風景名勝景區位于廣西北部及地處云貴高原南部邊緣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類型,光照資源充足,年平均氣溫在21℃,降雨量充沛。地勢方向特點是由東南傾斜,山群多地少,樹林植物豐富及地質屬于喀斯特巖溶地貌,自然旅游資源非常豐富,大石山面積區占比為74%,土山區面積占比為26%,耕地面積約為101800畝。該地區風景資源科學價值、美學價值和民族文化價值之高,其自然生態環境也得天獨厚。三門海景區距縣城西南面的22公里處,總面積約14.2平方公里,屬于較為完整的喀斯特地貌。它由波心河、飛龍洞、水源洞、社更天橋、南天門、雷劈巖、等眾多景點資源組成。景區以山奇、水秀、洞秘等特點而令人神往。波三門海源頭其實是一條地下暗河,只是在波心逐步露出形成奇特的波心河,它由鳳山境內的平樂鄉、金牙鄉、江洲鄉三支暗流匯集而成,地下流程52多公里,平均流量5.2立方米/秒,是廣西流程最長且流量最大的溶洞暗河。波心河全程62多公里,地下暗流蜿蜒曲折,偶爾外露明流,形成規模宏大的巖溶景觀和地下水群景觀。從巖溶地下出的明流猶如一條蛟龍纏繞波心河下流枝流,又經波心橋轉入袍村溶洞長廊。(二)交通條件優越。三門海景區距縣城西南面22公里,距離巴馬長壽鄉45公里。處于兩縣的交界處,巴馬至鳳山縣交通線已全線貫通二級公路,同時距離百色市革命老區也不過3個小時的路程,景區群帶優勢凸顯。除此之外,河百高速已在建設開工,河百高速公路是鳳山縣連接河池至百色公路的重要通道,全長41.37公路,鳳山境內公路長16.75公路,項目投資4.6億元,目前路基已完成72%,主要線路基本完成,預計2018年底全線貫通。介時景點至廣西首府南寧市由原來的5小時路程縮短至3小時,至百色革命老區景點只需2小時。交通網絡發達,無論是外省游客或廣西本省游客進行旅游,都會順心順事,再也不擔心彎曲的山路環境而不適應開車。
二、休閑農業發展的探索
(一)環境資源得天獨厚。本地域農業環境優勢,景區地處位置在北回歸線以北方向,云貴高原南緣,氣候特點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由于北有云貴高原作屏障阻擋,削弱了冷空氣寒潮的侵入,又因為地形特點自西北向東南傾斜,有利于東南暖濕季風的輸入,所以呈現出冬季無嚴寒,夏季無酷暑,冬短而干,夏長而濕,春秋相當的氣候特點。若遇晴雨,氣候亦隨之而變,有時晴則暖,雨則涼,故有諺“四時皆似夏,一雨變成秋”之稱謂。而景區土地類型繁多,有平地、丘地和少量的沼澤地,發展休閑農業的環境資源得天獨厚??蛇m合發展茶油、核桃以及西瓜、草莓等種植物。據調查研究,當地不少居民已種植茶油,當地的山茶油是屬于純天然綠色食用油,不同于其他地方的茶油,當地的茶油宜可做食用油,炒的菜香醇可口;同時宜可作醫治外傷的藥品,涂抹傷口可起到消毒的作用。如果配合當地的河流生態油魚,那可是少有的美食。因此,當地的茶油獲得當地和游客的認可和搶購。(二)依托世界級風景名勝,發展休閑農業。景區依托型休閑農業特點,發揮其最大的作用。其意是利用景區水系周邊的田園風光,挖掘出具有價值的獨特風景。進而利用休閑農業作為景區的附加品,比如種植葡萄、自助摘草莓等。擴大旅游者的活動空間,學習其他著名景點,建設風景古鎮購物街,增加旅游者逗留時間,實現最大化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可以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實現景區的勞動力轉移。據了解,目前景區旅游類型、形式單一,而發展休閑農業以傳統的農耕產品,傳統的民族資源和鄉村的田園風光使眾多旅游者感受跟大城市不一樣的生活農味,達到回歸淳樸自然,綠色、享受的體驗,獲得了城市旅游者的青睞,但必須突出回歸自然主題。例如可在當地景區門口種植草莓,讓游客在等待的時間內自行采摘草莓,體驗快樂,特別是帶家庭旅游的成員,小孩的興趣是非常高的,而且草莓也是大眾受歡迎的果實。(三)建立綠色生態養殖示范基地。根據當地的地理環境,在景區的旁邊,擁有一處小山丘;目前此山丘處于荒滯的狀態,可轉變農業方式承包此山丘進行生態果園建設和生態養核桃雞,吸收當地的氣候資源,打造特色產品優勢,建立示范特色基地。據悉當地政府目前大力扶植農民進行養殖核桃雞,可免費提供雞苗和養殖技術指導服務;除此之外,水果可以對外銷售,核桃雞銷售渠道有兩方面,一是依托當地的餐館銷售,目前當地餐館有20家,餐飲旺盛,還有距離景區有兩處房地產,人口約2000人;二是在銷售渠道上可讓游客現場進入果園自行抓雞營銷,平均按每只雞40元銷售,在景點每天平均游客量500人左右,如在節假日旅游旺季游客量更是翻倍。據估算,每年獲得純利潤可達到15萬元以上,促進當地居民經濟收入,走向富裕的道路。(四)樹立協同意識,正確處理好景區和休閑農業的關系。旅游景區都是有自身的特色和大自然賜予的鬼斧神雕的資源,而休閑農業是建立在鄉村固有的民族傳統文化基礎上,同時擁有傳統特色性的體現和鄉村景觀地方性。是鄉村旅游景點核心。因此,發展鄉村休閑農業一定要保留原汁原味大自然給予的生態環境和挖掘出當地傳承下來的人文文化。但是景區生態開發具有固有的脆弱性,所以開發休閑農業資源理念要有意識地堅持保護原生態環境第一、景區旅游開發第二的原則。不要一昧地追求眼前的經濟利益,盲目地搞商業性建設,破壞大自然給予風景名勝資源的原貌,破壞當地生態環境和珍貴的旅游資源。尤其是千古傳統文化旅游資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故應該把景區旅游和休閑農業找到相似的融洽點,做到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系。(五)注意宣傳,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三門海景區獲得世界級地質公園稱號是當地旅游資源所賜予的。所以要利用這個獨特的旅游資源大力宣傳景點,可利用網絡媒體、平面媒體、建立微信公眾號進行景點資源、人文資源和休閑農業資源宣傳。做到省內人人知的效果,可學習桂林陽朔的旅游發展方式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影響力的道路。同時也可在特別的節日舉辦活動,例如山歌跳舞、包粽子活動、重陽節的老人慰問活動方式。吸引游客前往旅游休閑養生。
地質公園創建工作方案
創建中國?**世界地質公園是全市20*年的一項重點工程。鎮平地質遺跡豐富,自然景觀秀美,歷史文化厚重,是參與創建*世界地質公園的重要縣市之一,也是借助這一平臺宣傳鎮平、彰顯優勢、提升形象的受益者。完成市委、市政府下達的創建任務意義重大、責無旁貸。為確保我縣*世界地質公園創建任務的圓滿完成,現結合實際,制訂實施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創建**世界地質公園為目標,以完成四項環境治理、建設任務為重點,堅持集中突擊整治與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相結合,宣傳疏導與依法查處相結合,強化責任,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確保312國道沿線及周邊環境質量全面改觀,圓滿完成我縣承擔的各項創建任務,以良好的形象迎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5月中旬的考察驗收。
二、目標任務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總體部署,當前我縣需要落實以下四項任務:
(一)完成彭雪楓紀念館??菩提寺??老莊鎮??牡丹垛??趙河濕地??五垛山北頂景觀群旅游線路建設,完善玉文化中心功能。
國家地質公園生態旅游開發分析論文
內容摘要:本文以喀納斯國家地質公園為例,分析地質公園區位、類型及成因,探討了地質公園生態旅游開發中存在的生態環境破壞、部分產品開發的不合理以及社區居民參與有限性等問題,提出公園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對策,以期為公園生態旅游開發提供進一步參考。
關鍵詞:國家地質公園生態旅游喀納斯
喀納斯國家地質公園位于阿爾泰山的主峰——海拔4374m的友誼峰南坡中山帶,行政上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面積2500km2,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蒙古國三國接壤,西與新疆哈巴河縣毗鄰,東與阿爾泰市相鄰,南與吉木乃縣相連。地理坐標48o43′00″-54′00″N,87o00′00″-10′00″E。
地質公園所屬類型
地質公園類型劃分目前還是一個待研究的問題,本文根據不同的劃分原則(等級、面積、功能和地質地貌),對喀納斯國家地質公園的類型進行了劃分。
資源的地質成因
旅游地質資源可持續開發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可持續發展包容著十分豐富的思想內涵。它已上升為一種哲學高度的當代倫理觀,因此它可以滲透到人類意識和理念之中,并能指導人們去思維和實施行動。文章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探討了旅游地質資源的概念、特征,旅游地質資源開發中存在的問題及旅游地質資源可持續開發對策。
關鍵詞:旅游地質資源可持續發展開發對策
旅游地質資源的涵義
關于旅游地質資源的涵義,不同的學者有著不同的認識,《中國旅游地質資源圖說明書》對旅游地質資源定義為“具有旅游價值的地質遺跡和與地質體直接有關的人類活動遺跡”。馮天駟在《中國地質旅游資源》中把地質旅游資源概括為“由地質作用形成的自然旅游資源都可稱為地質旅游資源”。本文結合《中國旅游資源普查綱要》中的關于旅游資源的概念,從旅游的角度為旅游地質資源進行界定,認為旅游地質資源應該是那些能夠吸引旅游者的旅游動機并能為旅游業所利用,由此產生經濟效應、社會效應和環境效應的地質事物和地質現象,它包括地質遺跡和地質體、與地質作用有關的人類活動遺跡和地質現象等。
中國旅游地學研究會陳安澤認為地質遺跡是地球演化過程中保留下來的直觀、可讀性的天然記錄,是提供研究巖石圈、生物圈、水圈與大氣圈相互作用、地殼演化、海陸變遷、生物進化的樣本、典型和天然資料庫。它屬于自然遺產,是一種獨特的自然資源,它具有科研、教育、科普、生物環境、歷史與文化性。地質遺跡的概念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地質遺跡就是指地質景觀和地質現象。地質景觀是指在地質歷史時期中,在內外地質營力作用下,形成具有觀賞價值的保留在巖層中的生命遺跡和地質構造遺跡。狹義的地質遺跡是指古生物化石產地、古冰川遺跡、地質災害遺址及遺跡、地質構造剖面等。
旅游地質資源的特征
旅游地質資源可持續開發論文
內容摘要:可持續發展包容著十分豐富的思想內涵。它已上升為一種哲學高度的當代倫理觀,因此它可以滲透到人類意識和理念之中,并能指導人們去思維和實施行動。文章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探討了旅游地質資源的概念、特征,旅游地質資源開發中存在的問題及旅游地質資源可持續開發對策。
關鍵詞:旅游地質資源可持續發展開發對策
旅游地質資源的涵義
關于旅游地質資源的涵義,不同的學者有著不同的認識,《中國旅游地質資源圖說明書》對旅游地質資源定義為“具有旅游價值的地質遺跡和與地質體直接有關的人類活動遺跡”。馮天駟在《中國地質旅游資源》中把地質旅游資源概括為“由地質作用形成的自然旅游資源都可稱為地質旅游資源”。本文結合《中國旅游資源普查綱要》中的關于旅游資源的概念,從旅游的角度為旅游地質資源進行界定,認為旅游地質資源應該是那些能夠吸引旅游者的旅游動機并能為旅游業所利用,由此產生經濟效應、社會效應和環境效應的地質事物和地質現象,它包括地質遺跡和地質體、與地質作用有關的人類活動遺跡和地質現象等。
中國旅游地學研究會陳安澤認為地質遺跡是地球演化過程中保留下來的直觀、可讀性的天然記錄,是提供研究巖石圈、生物圈、水圈與大氣圈相互作用、地殼演化、海陸變遷、生物進化的樣本、典型和天然資料庫。它屬于自然遺產,是一種獨特的自然資源,它具有科研、教育、科普、生物環境、歷史與文化性。地質遺跡的概念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地質遺跡就是指地質景觀和地質現象。地質景觀是指在地質歷史時期中,在內外地質營力作用下,形成具有觀賞價值的保留在巖層中的生命遺跡和地質構造遺跡。狹義的地質遺跡是指古生物化石產地、古冰川遺跡、地質災害遺址及遺跡、地質構造剖面等。
旅游地質資源的特征
地質環境司工作總結和工作安排
一、2004年工作總結
2004年,地質環境管理工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和全國國土資源廳局長會議精神,在部黨組的統一部署和領導下,按照《國土資源部2004年工作安排》的要求,全體同志解放思想,努力開拓,增強服務意識,強化監督管理,不斷提高地質環境管理水平,使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還需努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一)表彰先進集體和個人,擴大了國土資源部門對地質環境保護和地質災害防治管理的影響
4月18日-20日在北京召開了全國地質環境管理工作會議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表彰會。全國人大蔣正華副委員長應邀出席會議并講話,部領導在會上對地質環境管理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
會議總結交流了建部以來地質環境管理工作經驗;展示了近五年來地質環境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果;表彰了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先進單位104個、先進個人199個,并頒發了全國地質災害防治成功預報特別獎41名;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和面臨形勢,研究部署了2004年及未來五年的地質環境保護管理工作。這次會議,對加強全國的地質環境保護工作起到了推進作用。會后,各?。▍^、市)相繼召開了地質環境管理工作會議,結合實際進行了貫徹落實。
(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受到國務院領導表揚
2004年,我們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作為地質環境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進行了安排和部署。在各級地質環境管理部門及全體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共成功預報地質災害686起,避免人員傷亡約29000人,避免經濟損失數億元。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這主要得益于我們加強了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脫貧攻堅模式探索與實踐
摘要:2016年以來,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開展的地質調查支撐服務脫貧攻堅工作圍繞贛南礦業經濟發展、特色農業發展、飲水安全、特色旅游業、綠色礦業等需求,開展了礦產地質調查、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水文地質調查、資源綜合利用、地質遺跡調查等工作,支撐贛南革命老區脫貧攻堅工作已見實效,形成了行業特色明顯的“地質調查+”扶貧模式,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地質調查+”扶貧新路。
關鍵詞:地質調查;精準扶貧;扶貧模式;贛南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和底線目標(黃承偉,2017)。高度重視精準扶貧脫貧攻堅工作,從河北阜平、湖南湘西、陜西延安到貴州遵義、江西井岡山、青海海東、山西呂梁,從政治局學習會、中央全會、全國“兩會”、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到新年賀詞、聯合國峰會等等,在歷次重要會議、重大場合、關鍵節點都會持續強調脫貧攻堅的重大意義,對扶貧開發提出一系列富有創見性的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新舉措(公丕宏和公坯明,2017),明確了戰略目標,強調了戰略舉措,闡明了戰略保障,提出了“六個精準”、“五個一批”、“四個問題”等重要思想(張楚和張守夫,2017),開啟了脫貧攻堅工作的全新局面。贛州等一些革命老區,由于歷史、自然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脫貧攻堅任務相當艱巨(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2016)。2015年11月,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向全黨全社會發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總動員令,明確了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孫新博和左朝陽,2017)。自然資源部十分重視扶貧工作,對脫貧攻堅工作及時進行了全面部署(袁國華等,2016)。中國地質調查局深入學習黨的精神,貫徹落實扶貧開發戰略思想,秉承自然資源部“翻箱倒柜,傾囊相助”的理念,按照自然資源部黨組的決策部署,以“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為統領,發揮專業優勢,針對贛南蘇區重大民生問題、特色農業發展、礦產資源調查與規劃、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地質旅游資源規劃等方面,布置實施了一批地質調查項目,探索了一條地質調查工作服務脫貧攻堅的模式,總結了地質行業技術優勢與扶貧區資源優勢相結合的扶貧經驗,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地質調查+”扶貧新路,收到了顯著成效(鐘自然,2017;龔磊等,2018;潘曉東等,2018;宋綿等,2018;孫智杰等,2018;王新峰等,2018;楊斌等,2018;中國地質科學院,2018)。
1主要工作
1.1“四個全覆蓋”贛州市域全區農用土地面積15000km2,其中贛州六縣農用土地面積8640km2。1:5萬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在贛州四縣開展過試點工作(王會敏,2017)。2017年全面開展贛州六縣1:5萬土地質量調查工作,截止到2017年11月,贛南蘇區1:5萬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完成工作面積9543km2,其中贛州六縣完成面積8583km2,到2018年,基本實現贛南蘇區農用地土地質量調查全覆蓋。1:5萬水文地質調查2016—2018年以贛州六縣為重點陸續安排主要問題區1:5萬水工環綜合調查13812km2。2016—2017年,武漢地質調查中心完成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面積2300km2,水環中心完成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面積8423km2,2018年布置工作面積2750km2,總工作面積將達到13473km2,基本完成贛州四縣主要問題區1:5萬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全覆蓋。贛州六縣已完成1:5萬區域地質調查40幅,正在開展10幅,尚有20幅未開展工作。圍繞整裝勘查區、找礦遠景區和扶貧找水區,以贛州六縣為重點,完成1:5萬區域地質調查4141km2。武夷山成礦帶龍泉—上杭地區地質礦產調查項目2017年布置贛南1:5萬地區域質礦產調查2612km2,1:25萬區域地質調查7000km2,根據贛南蘇區脫貧攻堅2018年地質礦產調查評價項目計劃落實情況,部署1:5萬區域地質礦產調查2062km2,基本完成贛州六縣1:5萬區域地質調查全覆蓋。按照2018年覆蓋贛州六縣重要遠景區、2020年覆蓋贛州六縣全區的原則,優先安排完成整裝勘查區、重要礦集區、找礦遠景區的礦產資源潛力評價工作,為靶區優選、提供基地、促進商業地質的開展提供基礎,需要部署礦產遠景調查評價總面積18926km2(含周邊部分區域),涉及41個5萬圖幅。武夷山成礦帶龍泉—上杭地區地質礦產調查項目2017年布置贛南1:5萬礦產地質調查3088km2,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布置贛南1:5萬礦產地質調查2287km2,中國地質科學院資源所部署1:5萬礦產地質調查面積1000km2,中化地質礦山總局部署1:5萬礦產地質調查400km2。根據贛南蘇區脫貧攻堅2018年地質礦產調查評價項目計劃落實情況,部署1:5萬礦產地質調查5150km2?;就瓿哨M州六縣重要遠景區1:5萬礦產地質調查全覆蓋。1.2示范引領開展了支撐服務贛南蘇區脫貧攻堅的工作目標和示范工程或基地建設,確保支撐贛南精準脫貧攻堅地質工作能為地方政府和人民群眾的脫貧起實效。一是深化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成果,提出了63處農業基地建設的建議,并支撐服務于都禾豐萬畝富硒蔬菜基地、興國縣高多千畝蔬菜基地、于都縣梓山萬畝農業示范基地等3處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建設;二是深化了礦產地質調查成果,整裝勘查工作、礦集區找礦工作取得了一些新認識,圈定了一批找礦靶區,在一些地區鉆探驗證取得找礦成果,為區內下一步找礦工作提供了方向;三是深化了水文地質調查成果,為贛縣和興國縣各建成了1處安全用水入戶示范工程,實施完成了64個探采結合井,總涌水量超過2萬噸/天;四是在于都縣潤鵬、興國中螢兩處礦山建立了示范工程,開展選冶技術研發改進和資源綜合利用研究工作,為兩處礦山的多個礦種建立了新的選冶技術和綜合利用示范,直接為企業增加千萬元的效益;五是開展地質遺跡專項調查,支撐上猶縣五指峰地質公園、興國縣丹霞地質公園、寧都翠微峰地質公園、信豐香山地質公園成功通過省級地質公園資質,支撐于都盤古山礦山公園申報成功國家礦山公園;六是開展礦山環境地質調查,在尋烏建立一處稀土礦山環境治理示范工程,開展廢棄礦山環境的恢復治理工作;七是通過面上調查,提交了4處地熱水找礦靶區,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開展地熱鉆孔施工勘查工作,為建立新能源開發示范基地服務。
2脫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