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作用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0 21:24:1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地位作用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財政監督地位及作用
摘要:本文對政府集中采購行為的現狀進行了探討,并對財政監督工作的措施以及政府集中采購的重要性和意義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集中采購的規范性,確保政府采購行為提升效率,保障政府職能部門以及物資采購部門的健康持續運行。
關鍵詞:集中采購;財政監督;作用
政府集中采購不但需要采購貨物,還有招標工程等方面的內容。通過政府的集中采購,可以使得分散采購行為集中起來,規范采購行為,在實現財政資金的有效利用、合理資源配置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當前,政府集中采購制度不斷規范、優化,但是在實踐過程中仍然有著或多或少的紕漏和問題,例如機構設置不規范、采購規模采購范圍不合理、采購資金使用缺乏有效監督等問題。政府的集中采購離不開財政監督工作。財政監督工作是財政基本職能的一個關鍵方面。財政部門需要對經濟主體行為進行規范化約束,確保集中采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進行,保障經濟社會的正常運行。
一、政府集中采購現狀及問題
1.政府采購隊伍專業水平與素質較低。政府集中采購具有政策性、知識性、市場性等特點,是一系列紛繁事物的結合,并且需要進行不斷的經驗與知識的總結與提升,才能夠適應不斷發展的外部環境,對于專業隊伍的水平與素質提出了較大的考驗。然而,目前有些采購人員并沒有完善的知識結構,對于采購政策與相關流程沒有一個完整的概念和意識,在業務的辦理上就會顯得專業性不足。與此同時,一些采購人員沒有較高的服務意識與責任感,在進行采購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中飽私囊、違法違紀行為,滋生腐敗。2.政府集中采購預算不合理。政府在進行集中采購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并且逐步開始重視在基層單位進行采購預算管理的制度,然而仍然面臨著人才不足、采購過程難以細化等問題,在進行相關采購編制時,不能夠做到全面的考慮,導致采購預算制定不合理、不科學。在一些事業單位進行采購預算編制時,隨意性較大;在實際采購時,也存在著不經過事前的考察和調研,而隨意做出決定,造成無法按照預算編制進行采購或者采購時出現漏報與少報行為;一些有著采購限額標準和目錄的規范采購,沒有按照相關標準進行,或者這些規范和標準有些制定的時間過久,沒有實際的參考價值,缺乏操作性;相關預算編制人員很多是由財務人員,而財務人員無法確切掌握其他部門的需求情況,在進行編制時就難免發生偏頗。3.政府集中采購效率較低。政府集中采購是原始分散采購的升級和改進,然而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原采購人員的限制和利益上的觸動,真正的實踐過程中,可能會發生抵觸行為或者產生一定的矛盾。當出現某些部門惡意刁難或者不予配合時,集中采購的效率就會大打折扣。所以在經銷商與采購部門、財政部門之間需要達成一致的意見和共識,才能夠提升采購的效率。4.政府集中采購監督機制不健全。政府集中采購需要一套完整的監督監管制度和部門體系,然而當前我國監督管理部門仍然是具備多重職能的唯一部門,在實際操作時,就會發生監督不力、監督范圍較小等情況,無法形成真正有效的監管威懾。對一些事業單位的監管,監管過程不全面,只局限在招標采購過程,無法實現政府集中采購的立體監管,為政府采購管理工作帶來隱患。
二、政府集中采購中的財政監督措施及意義
黨組織地位與作用思考
村民委員會直接選舉,標志著村民自治正在向深層次推進。如何認識黨的領導與村民自治的關系,如何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在村民自治中的領導核心作用,是村委會直選后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一、村民自治是黨領導農民群眾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偉大實踐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我們黨在長期的實踐中認識到,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村民自治是廣大農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依法辦理自己的事情,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一項基本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它的產生和發展決不是偶然的,與我們黨領導的波瀾壯闊的改革發展實踐密切相關,或者說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是黨領導億萬農民的偉大創造。
社會主義革命的一個重要成果是建立了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實現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民主政治提供了根本基礎。在我國,人民群眾行使民主權利的基本途徑主要有兩條:一是選舉自己的代表組成全國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受人民的委托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即間接民主;二是實行基層直接民主,由群眾依法直接管理自己的事務。這種間接民主與直接民主的結合,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特征。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擴大基層民主,使人民群眾直接參政議政,管理自己的事務,已成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必然趨勢。但是,民主政治的發展與創新離不開一定的經濟條件與政治環境。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我國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在農村實行以生產隊為組織形式的行政管理體制,這種體制雖然具備高效的動員機制,即可以迅速動員人民群眾參與社會政治生活,但由于受“左”的思想的影響,又會造成農村基層民主的低制度化,使農民群眾對民主權利的行使往往以階級斗爭、政治運動主體的形式表現出來。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村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一經濟體制的變革,理順了農村最基本的生產關系,使億萬農民獲得了充分的生產經營自主權,真切地感受到了生產資料所有權的存在,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生產經營積極性。經濟利益的具體化必然帶來自主意識、民主意識的增強。在生產隊實已解體的情況下,農民群眾如何參與村務管理,村干部如何產生,又如何監督村干部的行為,是農村生產關系調整以后,對農村政治上層建筑提出的新課題。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農民群眾創造了以村民委員會為組織依托、以村民自治為農村事務新的管理方式的基層民主制度。
我們黨高度重視這一新生事物,認為這是農民群眾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偉大創造,是與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相適應的農村政治體制的創新。1982年公布的憲法第111條明確規定:“城市和農村按居住地設立的居民委員會或村民委員會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有關文件中,又對如何建立村民委員會、村委會的性質、任務和組織原則等,作了更為具體的規定。1987年11月,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3次會議正式通過的《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試行)》,確定了村民自治的原則及其框架。村委會組織法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億萬農民從此走上了依法自治的道路,也標志著農村基層民主開始向法制化、制度化目標邁進。經過10年的實踐,1998年11月,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5次會議在總結村民自治經驗的基礎上,對村委會組織法進行了修改,使村民自治逐步走向規范和完善。
旅游文化旅游業地位作用探討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旅游業也隨之興起,并且逐漸占據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地位。同樣,旅游業的飛速發展,旅游文化對旅游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針對旅游文化在旅游業中的地位和作用進行闡述,最后加以總結。
關鍵詞:旅游文化;含義;地位;作用
旅游業的興起,旅游文化成為旅游業重要的精神支柱,發展旅游業的同時,加強旅游文化建設成為旅游業發展的先決條件,也是當地旅游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建設旅游文化也是現代旅游業保持最大收益的新型經營戰略。
一、旅游文化的含義
文化在國家的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重要組成部分。同樣,旅游文化在旅游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旅游文化是旅游行為整體性的一種表現,其中包括,歷史遺留下的產物、景觀形態的樂趣、旅游的多樣性,通過這些來滿足游客需求,使旅游業尋求適合自身發展的文化樣式,稱之為旅游文化。按照其定義,可將旅游文化分為傳統與現代兩種旅游文化,傳統旅游文化包括旅游者和景觀的文化,現代旅游文化則在原基礎下增加了旅游業文化和文化傳播。
二、旅游文化的地位及其作用
建筑師作用和地位
1建筑師歷史地位的演變
我國的建筑師職稱現已恢復,這是十分必要的。過去,我國把建筑師一般稱為工程師。在西方,稱一位建筑師為工程師可能引起對方的抗議。建筑師是三大古老職業之一,其它是醫師和律師。歐洲人說:醫師是恢復(人體)秩序,律師維持(社會)秩序,建筑師創造(物質世界)秩序。早在公元前25年,古羅馬建筑師兼軍事工程師維曲羅維斯編寫了建筑十卷書獻給他的君主奧古斯塔斯大帝。可見建筑師職稱是由來已久。
建筑到今天還是各學科的綜合產物,建筑師應當對一切技術成果能予以正確評價和實際應用。建筑師決不是一成不變的職業。各個時代按不同的要求,對建筑師提出不同的任務和責任,是歷史的必然。建筑師歷史地位演變到今天,建筑師就應當在滿足人民不斷變化著的物質文化要求起著更大的作用。為此,建筑師在正確認識自己歷史使命的同時,需要對專業的歷史與理論做出再評價;需要從綜合環境設計去考慮建筑設計,脫離城市總體環境的個體設計思想不應當再保存下去。在我國,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問題是建筑師地位的社會承認。
2建筑師的社會地位及責任
在新的形勢下,建筑師應當得到正名,并在充分發揮自己作用的基礎上,受到社會的尊重。建筑師是腦力勞動者,他以自己的、也包含了集體的、富有創造性的建筑作品,向人民提供生活、生產以及社會活動的空間和場所。建筑師通常受到系統的建筑學教育,并有一定的建筑創作實踐經驗。建筑師通過所掌握的建筑技術、藝術規律以及其它有關學科的綜合知識,進行與社會的政治、經濟相適應的建筑創作。建筑師的價值在于通過復雜的腦力勞動,為全社會創造財富。為此,建筑師的勞動無疑應該受到社會的尊重,建筑師的地位應該得到必要的改善。
建筑師要有創新精神,要有不斷自我否定的氣量,要重視原創性思維的培養。特別是在建筑環境、空間、城市設計理念、新材料、新技術的運用及思維方法上都值得我們借鑒,要學習他們不斷創新的理念和思維方法,而不是具體方案的形式和符號。
民族立法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作者:梁旺貴
根據現行憲法和地方組織法的規定,現行中國立法體制的結構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二)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行使行政法規制定權;(三)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省級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一,制定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備案,(四)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后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或自治區的人大常委會批準后生效,并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對于憲法上的這一規定表明現行中國立法體制是怎樣的立法體制,法學界看法不一。有人認為是一級立法體制,有人認為是二級立法體制。“一級立法體制”說顯然失之偏頗。“二級立法體制”說認為,憲法確立了中央和地方兩級立法體制。“兩級”是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法律和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為一級,一般地方制定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地方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一級。在這里,“二級立法體制”說將一般地方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和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自治條例、單行條例都作為一級看待,是不合適的。因為:第一,憲法規定地方性法規不得同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但憲法并沒有規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不能同地方性法規相抵觸,這表明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不需要象一般地方性法規那樣必須以行政法規為依據,所以,在這一點上就不能說它們同地方性法規是同一級。第二,我國許多法律明文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可以根據當地民族特點制定變通規定或補充規定。以婚姻法為例,結婚年齡男不得早于22周歲,女不得早于2周歲的規定,省和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和它的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無權改變這個規定,但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則可以根據當地民族的風俗習慣等具體情況制定單行條例作出變通規定。譬如我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松桃苗族自抬縣、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等都先后制定了執行婚姻法的變通規定,即把結婚年齡變通為男不得早于2周歲,女不得早于18周歲。從這方面著眼,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不應和地方性法規是同一級。那么,應當怎樣表述我國現行的立法體制更為確切一些呢?分析中國現行立法體制,可以發現這樣三個特點:第一,實行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國家立法在整個立法體制中處于領導地位,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要以憲法和法律為依據,不得與之相抵觸。第二,實行多級并存。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國家法律,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一般地方制定地方法規,它們在效力上有著明顯的級別之差。第三,多種立法權相結合。如前所述,由于一般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在效力等級上無法作出明顯的劃分、“級,的概念無法表明一般地方性法規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的關系,所以,我們不妨用“種”的概念來反映各種立法權的關系,即多種立法權相結合。這多種立法權相結合的含義是:國家立法權、國務院行政法規立法權,一般地方性法規立法權、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把以上三個特點綜合起來,可作這樣的表述:中國現行立法體制是中央集中領導的、多級并存、多種立法權相結合的立法體制,而不是所謂的二級體制。
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無論經濟、文化,還是交通運輸等,南北東西相差甚遠,再加上少數民族自身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可以說構成了一個多極化的中國版圖,因此,我認為無論什么法律都不可能包羅萬象、一法貫穿,即使是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也只是一些原則性的東西,具體的東西都必須通過單行法規和自治地方制定的自治法規來補充和完善,但是無論地方法規、單行法規,還是自治條例都不得與母法(憲法)相低觸。這是由我國的國體和政體所決定的,也是立法工作必須遵循的一條根本原則。這一點不僅中國是這樣,外國也是這樣;不僅社會主義國家是這樣,資本主義國家也是這樣。試想,如果沒有民族區域自治法,沒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我國159個自治地方(即5個自治區、3個自治州、124個自治縣、旗)、45個自治民族的自治權怎樣體現,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含義何在,如果沒有執行《婚姻法》的變通規定,全國數十個民族自治地方批準的“男不早于2周歲,女不早于18周歲”的結婚年齡又豈不是違法行為嗎?等等,等等。所以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即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是其它法律法規的補充和完善,任何國家立法機關和一般地方立法機關都不能隨意取締。四、我國現行立法體制存在的問題制約著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工作。我國現行立法體制在立法權的歸屬、范圍的關系和立法權使等方面而已形成基本完善的制度,但也存在著許多缺陷和弊端,這些缺陷和弊端在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權上有所表現,也制約著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工作。關于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的歸屬。中國現行立法體關于立法權的歸屬已形成較完善的制度,但也需要進一步完善之處。表現在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歸屬方面有兩個問題需要探討:(1)在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中,有些有授權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對該法律作變通或補充的規定,有些卻沒有這方面的規定,于是有人認為,只有法律授權民族自治地方對該法律作變通或補充規定的,民族自治地方的權力機關才能對該法律進行變通或補充,否則就不能變通或補充。也有人認為,國家法律沒有作授權規定可以變通的,要作變通規定則需要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這樣,就產生了一個間題:法律沒有授權民族自治地方對該法律作變通或補充,民族自治地方的權力機關能否進行變通?(2)有的自治州、自治縣的人大常委會未經授權制定了單行條例,這又是否妥當?我國憲法和民族區自治法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這表明我國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的歸屬應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自治州、自治縣(旗)的人大常委會不享有立法權,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依據是“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由此,我們又得出以下結論:第一,即使法律沒有授權民族自治地方對該法律作變通和補充,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認為確實需要變通或補充的,民族自治地方仍然可以對該法律進行變通和補充,只是變通和補充的主體應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而不是它的常委會,第二,自治州、自治縣(旗)的人大常委會本身沒有立法權,無權制定單行條例,它只能根據法律的授權對該法律作變通或補充。這一結論同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部門的解釋是一致的。如1984年,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制定選舉法變通規定時,因選舉法中沒有授權規定,請示人大常委會有關部門答復說:“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會可以對《婚姻法》制定變通規定或補充規定,是因為《婚姻法》中特別作了這樣的規定。《選舉法》中沒有這方面的規定,因此,對《選舉法》的變通規定應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不能由它的人大常委會制定。萬這個結論是根據我國現行憲法、地方組織法、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得出的。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只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并用以指導立法實踐。不過,我想提出這樣一個建議:即國家立法機關應通過法律的形式賦予民族自治州、自治縣(旗)人大常委會部分立法權,因為隨著我國法制建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民族關系需要用民族自治法規來調整,而人民代表大會一般一年只召開一次,一次會議不可能審議太多的立法議案,所以,自治州、自治縣(旗)人大常委會享有單行條例制定權是必要的,建議國家立法機關修改民族區域自治法、地方組織法時賦予自治州、自治縣(旗)人大常委會單行條例制定權。關于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的行使。立法權的行使制度,是立法體制中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有了這方面較為完善的制度,才能保障享有立法權的機關充分行使立法權。在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的行使方面,如何理解和把握民族自治地方立法不得同憲法和法律相低觸這一立法原則,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這個間題處理不好,或者影響國家法制的統一,或者會損害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權,挫傷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的積極性。什么叫不與憲法、法律相低觸呢?通常有兩種解釋:一種認為是指不得同方針、政策、法律原則相抵觸,一種是說同具體政策、具體法律條文也不能相抵觸。對這個問題,前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彭真同志在《關于地方人大常委會的工作》一文中有過闡述。他說:“地方立法的根據是什么?一是根據當地具體情況,二是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實際需要。限制只有一條,就是同國家憲法、法律、政策、法令、政令不抵觸。這里講的政策,是中央總的方針、政策,而不是一些具體的政策,具體的政策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具體解決。”彭真同志在這里是針對地方立法而言的,對民族自治地方立法也同樣適用。在同國家總的方針、政策、法律的基本原則不相抵觸的前提下,民族自治地方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對國家法律的具體規定作某些變通,是必要的。例如,婚姻法規定的結婚年齡,民族自治地方作了變通應當允許的。因為作這樣的變通,并不違背婚姻法的基本原則。由于“不抵觸”的確切含義不明確,實踐中就難以把握。如四川省阿壩州制定實施四川省土地管理實施辦法變通規定時,將“征用耕地三畝以下,其他土地十畝以下的,由縣人民_政刪比準”變通為“征用耕地五畝以下,其他土地十五畝以下的,由縣人民政府批準。”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在審議時,有的同志認為,縣級人民政府審批土地的權限是國家土地管理法規定的,自治州人大常委會無權變通,要變通須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于是四川省人大民二委和法制工作室聯名向全國人大有關部門請示。最后,全國人大有關部門答復以不作變通為宜。如呆作這樣的變通就是與國家土地管理法的基本原則相抵觸的話,那么我們對以下現象又作如何解釋呢?現行憲法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有權對人大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請看:全國人大制定的邢法第141條規定:“拐賣人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邢。方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嚴懲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犯罪分子的決定規定,,拐賣人口罪情節特別嚴重的可到處死刑。這一修改使對犯拐賣人口罪的處罰可超過有期徒刑的范圍,這是否與邢法的基本原則相抵觸呢?如不相抵觸,那么,前述四川省阿壩州人大常委會對縣級人民政府審批土地權限的變通是否與國家土地管理法的基本原則相抵觸,就值得思考了。如果說不抵觸的基本原則是提法上要完全一致、數據上要絕對相同,那么,所謂自治條例也好,變通規定也好,都只能比照相應的法規重抄一遍。如果完全照搬照抄,那就沒有必要搞什么自治法規和單行法規了。要搞,就必然要有所區別,有所發展。然而,前述的幾個婚姻法變通規定是把結婚年齡提前了兩歲,拐賣人口罪的處罰又從五年上升到了死刑,唯獨四川省阿壩州將征用耕地三畝以下變通為五畝以下,其他土地十畝以下變通為十五畝以下就不行,這是難以自圓其說的。
關于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的范圍。立法權的范圍,也是立法體制中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有了這方面較完善的規定,享有立法權的機關才能在明確和規定范圍內進行立法活動。現行立法體制在這方面存在的一個較大間題就是地方性法規和行政規章的范圍如何劃分?與此相關,在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的范圍這個間題上,提出了自治州、自治縣人民政府是否有行政規章制定權這個間題上。根據現行憲法和地方組織法的規定,享有行政規章制定權的有國務院各部、委、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這里沒有提到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政府,表明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政府沒有行政規章制定權。但是根據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政府又有行政規章制定權。民族區域自治法第34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對本地方的各項開支標準、定員、定額,可以制定補充規定和具體辦法。第43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根據法律規定,制定管理流動人口的辦法。第44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和自治機關制定實行計劃生育的辦法。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根據這些規定,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政府有權制定行政規章。事實上,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政府也在行使行政規章制定權。如云南省德宏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及其州級機關制定的實施《自治條例》的具體辦法,就是行政規章,四川省的甘孜州、阿壩州制定的計劃生育辦法規定州人民政府可就實施中的間題作出規定,這實際上是明文確認了州人民政府享有行政規章制定權。自治州、自治縣人民政府到底能否行使行政規章制定權,建議國家法律對此明確規定。我認為,國家法律應該賦予自治州、自治縣人民政府行政規章制定權。理由是:第一,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權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行使,而人民代表大會通常是一年召開一次,一次會議不可能審議太多的立法議案,所以,有些調整民族關系的規范性文件無法以民族自治法規的形式表現出來,只好以行政規章的形式頒布施行。第二,各自治州、自治縣制定了或正在制定的自治條例,但自治條例畢竟規定得過于原則,為了便于自治條例的順利實施,自治州、自治縣人民政府需要制定便于操作的實施細則。
論機關黨組織的地位和作用
機關黨組織是整個黨的組織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是一個特殊性很強的領域,研究它的特性,擺正它的地位和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是做好機關黨的工作的前提。
一、機關黨組織具有鮮明的特性
設在黨政機關中的黨組織也是黨的基層組織。它同樣具有基層黨組織的一般屬性。如:它應該成為一個戰斗堡壘;應該成為黨聯系群眾的紐帶;應該對黨員進行教育、管理和監督等。但同時又具有特殊的個性。我認為其特性主要有以下幾點。
1、機關黨組織具有特殊職能。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隨著組織的壯大,于20年代末,便有了比較健全的機關黨組織。自此以后,它便具有與其它領域的基層黨組織不同的特殊職能。1941年,鄧小平同志在論述政府機關支部的工作時就指出:“政府機關支部與一般農村支部的對象不同,有其特殊的任務。”這主要有:第一,在機關范圍內向非黨員宣傳馬列主義和黨的主張;第二,黨員以自己的模范作用,團結與推動非黨員積極負責地工作;第三,黨員在政權中要奉公守法,遵守紀律;第四,支部無權干預各種行政工作,但支部了解的群眾意見和黨員、非黨員的表現,要及時通知黨團(即黨組的前身)和報告黨委注意;第五、支部直屬于黨委指定的部門管理,不屬于黨團指揮,但黨團的決議凡涉及支部執行時,應通知支部,支部亦必須執行;第六,支部組織是絕對秘密的;第七,支部定期向上級黨部做報告。并接受其指示。這些概括雖然已過去了近半個世紀,但其基本精神,除戰爭年代所必需的以外,至今仍有指導意義。1948年,劉少奇同志在西柏坡總支代表大會的報告中,把機關黨組織的任務更集中地明確為,第一、領導大家學習;第二、黨務工作;第三、照顧同志們的生活;第四、做居民工作。1956年,黨的八大,系統地總結了機關黨的工作,第一次把機關黨組織的職能寫進了黨章。黨章在規定了企業、農村、學校和部隊中的黨的基層組織應當在本單位起領導作用以外,又單獨規定“在機關中的黨的基層組織,由于機關工作的特殊條件,不能領導和監督機關的工作,但是應當對于機關中的每一個黨員(包括行政負責人)的思想政治情況進行監督,并且應當經常關心機關工作的改進,加強工作紀律,同官僚主義作斗爭,及時地把機關工作的缺點通知本機關的行政負責人和報告黨的上級組織”。此后的第十二大、十三大黨章雖然在表述上有些變化,但仍沿襲了這個基本內容,即:不領導本單位的業務工作,但要對包括行政負責人在內的每個黨員進行監督,并協助行政領導改進工作。由此可以看出,從我們黨的早期到現在的黨章,都對機關黨組織的職能有單獨的、不同的規定。這也是機關黨組織與其它領域的黨組織最重要的一個區別。
2、組織機構上為雙重設置,即在黨政機關設置黨的基層組織的同時,還設置了黨組。黨組及其前身黨團在我黨與國民黨進行議會斗爭中和三三制政權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新中國成立后,1949年11月中央即發出通知,在黨政機關中既建立黨的基層組織,又建立黨組,黨組不領導機關黨組織,但要指導機關黨組織的工作。機關黨組織設置上的這個特點也是與其它領域的黨組織不同的。
3、機關黨組織是設置在黨政機關里的基層組織,即它是在執政黨的核心部門和政權機關的中樞部位開展黨的工作,而不像其它領域的黨組織是直接設置在各行各業的基層單位里。
陳設藝術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地位及作用
摘要:在現代室內設計中,很多設計師會把陳設藝術應用到房屋裝修中,以此加強室內空間的立體感并且帶給人藝術上的視覺感受。在室內設計中運用陳設藝術主要是將一些元素和色彩進行融合,通過對藝術的完美應用實現現代室內設計的美感體現,本文主要就陳設藝術的特點進行簡單的陳述,并且將陳設藝術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地位和作用進行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陳設藝術;現代室內設計;地位;作用
一、陳設藝術的發展特點及分類
1、陳設藝術的發展
自近現生工業革命以來,人們的生存環境就發生了基本的變化,房屋結構組成受到工業革命的影響,開始向混泥土構造發展,這種表面的變化使得人們的居住環境開始向冷單調發展,由于人們長期以來習慣了混居和暖色調的居住狀態和環境,所以人們試圖去改變這種單調的環境,陳設藝術就是從這時開始興起并且逐漸發展的。陳設藝術的提出使得人們渴望改變鋼筋混凝土建筑帶來的冷漠單調的居住氛圍,所以人們開始想要通過在室內環境中加一些色彩和有趣的元素來改變這種氛圍,這就導致陳設藝術理念開始應用于建筑的室內設計中。陳設藝術主要是通過對房屋內部環境的設計和改變來對房屋的整體效果進行美化,陳設藝術可以展現室內空間的個性,主人可以通過對陳設藝術的不同應用來表現自己的喜好以及興趣,將自己喜歡的元素加到室內設計中,并且搭配上不同的色彩,使得室內設計開始變得張揚,這樣可以很好地表現主人的性格以及個性,是建筑室內設計的一大進步。
2、陳設藝術的分類
體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
摘要:體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是由社會對教育的需求所決定的,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體育在素質教育中,具有他學科教學不可替代的作用,能促使學生智力、體質的發展,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進取精神和健康的審美觀。
體育在現代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培養全面、協調、完善發展現代人的重要手段。在未來社會,由于機械化、電氣化程度的提高,人們的體力越來越少,肌肉能量的付出越來越少,于是對體育的需求越來越高,甚至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需要。因此,在教育中必須完成對青少年體育的運動教育、健康教育、娛樂教育、余暇教育,使每個社會成員都成為身心健全發展的人。
體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是由社會對教育的需求所決定的。從學校體育的發展概況可以看出,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我國著名教育家,體育家袁敦禮先生認為體育家必須懂得教育,而不懂得體育的教育家也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優秀的教育家。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說:“沒有體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他還指出素質教育具有三個基本特征:一是面向全體學校;二是面向全體學生;三是面向學生的每一個方面。
1、體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
1.1在新“的世紀里,世界各國都把制定教育發展戰略放在一個重要地位,全面提高公民的素質,培養更強的新一代人,成為幾乎每一個國家發展戰略研究的核心。總書記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為我們指明了邁向二十一世紀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標,對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礎教育,尤其是九年義務教育,其根本任務是為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培養各級各類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合格人才奠定基礎。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基礎教育在提高國民素質中的作用。國務院頒發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提出“中小學校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根據《綱要》的要求,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等方面都得到發展,真正把學生培養成為社會主義的合格公民。
林業生產建設地位和作用探討
摘要:我國林業建設工程伴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經濟水平的不斷增長呈現出迅猛發展的趨勢,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受到了重點關注。但是,林業調查規劃設計中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提出相關性改進策略,進一步促進林業建設工程迅猛發展。
關鍵詞: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林業生產建設;地位;作用
林業調查對象不僅包括國有林業局以及自然保護區,還包括森林公園等森林經營單位或者縣級形成區域,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就是合理規劃和設計林業以后的發展方向,可引導和促進林業建設工程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在獲得較全面和正確的目標詳細內容后利用文字、圖表等形式將具體林業任務展示給人們。從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在林業生產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強化林業調查規劃設計的策略這兩個方面進行論述。
1地位和作用
1.1可起到基礎保護作用
社會對于生態資源的需求量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呈現出逐年劇增的趨勢,因此,在我國社會發展中,重點關注了資源保護項目,我們發現,項目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因為存在資源保護機制嚴重缺失以及嚴重缺失科學化管控手段、管控機制等導致項目未能順利進行,尤其是在林業調查規劃項目的實際建設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第一是不能全面維護有價值的信息,二是缺乏具有針對性和合理性的調查報告,嚴重制約了整體信息處理項目實效性,基于此,林業部門必須要重點關注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問題以及建立健全完整的數據以及信息收集機制,對規劃項目合理性的調控進行進一步強化以促進基礎保護作用有效加強。
新時期縣級發改委地位與作用探析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發改委職能和履行方式發生相應轉變,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在新舊職能轉換交替過程中,我省一些縣市發改委同志反映基層計委職能弱了,調控手段虛了,工作難度加大。針對這一問題,我們于*年9月對我省部分縣市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中形成的一些初步認識作一交流,以供進一步研究探討時參考。
一、職能轉變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
目前,我省縣級發改委正處在機構改革、職能轉變的關鍵時期。伴隨著改革進程,部分縣市發改委在自身建設和職能作用發揮等方面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
1、管理體制沒有理順,不利于工作展開。今年以來,我省各設區市縣級發改委為適應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的要求先后啟動了機構改革工作,原縣計委也由“發展計劃委員會”更名為“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但機構改革后,不少縣級發改委在職能整合、人員、經費調整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
(1)機構設置多樣。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省、市、縣機構的設置不要求與上級機構對應,不搞一刀切的精神,我省縣級發改委機構設置出現了多種模式。從機構合并情況看,物價、體改委的并入,信息中心的歸口各縣做法各不相同。有的縣區物價、體改委已實質并入發改委,信息中心也歸口于發改部門,原物價、體改委各項職能也與原計委職能基本融合成為發改委職能;有的縣區物價部門并未實質性并入發改委,信息中心的歸口,有的縣在發改委,有的縣在政府辦,并入機構各項職能沒有有效整合。從運行情況看,機構設置的多樣性,上下級部門不對口,在日常工作中增添了很多麻煩,不便于管理,不利于上下級工作銜接。
(2)人少經費緊問題顯現。各縣發改部門在履行自身行政職能的同時,工作主要圍繞縣(市、區)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展開,許多中心工作均由發改部門牽頭進行,可謂千頭萬緒,疲于應付。原計委編制較少,不少縣市發改委機構合并后,相應增加了較大的工作量,而人員、經費沒有相應增加,經費和人手緊張的問題也就比以往更為突出一些。這次調研的縣區在崗人員(含事業編制在崗人員),平均為13人;辦公經費如僅從每年財政預算看,多的有十幾萬,少的只有1.2萬元,只有少數縣區因項目工作力度大或有其他的政府認可收費來源的因素,經費較為充足。經費的不足導致很多工作難以開展,辦公條件差也難以適應迅猛發展的信息社會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