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項目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0 09:41:3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地勘項目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地勘項目

地勘項目監管工作報告

院地勘工程處2011年度取得經濟效益的歷史新高,技術質量管理成果也比較顯著,工作質量不斷提升,連續獲得了一批優秀成果。這與強化質量管理、嚴格檢查驗收制度、全員質量觀念不斷提升是分不開的。現將地勘工作質量管理情況簡要匯報如下。

一、主要措施

1提高全員質量意識

質量是干出來的。所以提高項目組全體人員的質量意識、認真做好每一步是質量管理的第一個重要環節。

主要措施:每次工作會議都討論、總結工作質量;質量指標列入經濟責任指標任務書的主要考核內容;利用質量體系認證換證和雙基雙建基礎工作完善項目質量管理與建檔工作等;項目組成員質量意識不斷得到提高,落實到實際工作中。

2嚴格內部質量檢查驗收制度

查看全文

地勘單位施工項目財務管理對策

一、前言

隨著時代的的飛速發展,國內的建筑行業有了很好的開端,但是有競爭壓力的增大,也帶來了很大的問題,使得地勘單位收到嚴重的影響。由于地勘本身的高收入、低風險的特點,引來了一大片投資者,導致地勘單位之間的競爭愈來愈大。為了獲得更好地發展和更高的收益,地勘單位在平時工作時,投入很大的資金去維持質量和效率。由此,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地勘單位必須面對的問題:資金的如何合理使用。所以就需要人才在地勘單位中,加強對成本的控制和財務管理。

二、施工地勘單位財務管理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地勘單位資金合理使用

財務管理具體體現在施工地堪方面的內容大體就是在合理范圍內,科學的配置各項資金、節約成本、降低風險、提高資金使用率等等。其主要可以概括為籌資、融資和投資三個方面。許多施工單位沒有足夠的重視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只在乎大項目的承接、生產規模的擴大,而不計成本的投資。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市場變動或者施工單位高層決策失誤,會導致成本投入失控,使整個企業單位陷入發展的困境,無法正常的運營與發展。

2.有利于促進地勘單位管理水平的提高

查看全文

地勘行業管理項目調研報告

*年5月16-25日,先后對湖南和河南兩省的地勘行業管理進行了調研。兩省國土資源廳、有關勘查局、隊對我中心本項調研工作均很重視,給予了熱情接待和支持。調研主要采取座談方式進行,機構較多的大單位如國土資源廳、地礦、有色、煤炭,分別單個進行座談,冶金、化工、建材、黃金等則合在一起座談,共開座談會10次,湖南、河南各5次。接受調研座談的單位有湖南和河南兩省的國土資源廳與礦政有關的處室、省地礦局、省有色地勘局、省煤田地質勘查局、省核工業地質局;建材地勘湖南總隊、建材地勘河南總隊、中化地礦總局湖南院、中國鹽業總公司地質勘查大隊、冶金長沙地調所、湖南省地質研究所(規劃院)、湖南核工業地質局地調院和核工業203研究所、湖南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信陽市國土資源局、地礦局第三地調大隊和第十一地質隊等共22個單位。與各局的座談會,由局長或副局長、黨委書記及總工、總經濟師及有關處室負責人參加,其他單位也由主要負責人和總工等參加。各單位都在會上表達了他們的意見,取得了較為豐富的信息、意見和建議,現整理如下:

一、湖南、河南兩省地礦隊伍的基本情況

1.隸屬關系:湖南省地礦隊伍共約5萬人,河南約3萬人,其中在職和離退休約各占一半,在職的略少一些。其隸屬關系分為

⑴未屬地化,保有原隸屬關系的:有建材地勘湖南總隊、河南總隊;中化礦山局湖南院、河南院;冶金長沙地調所;中國鹽業總公司地質勘查大隊等。

⑵隸屬化的事業單位:兩省的地礦局歸省府直管,有色地勘局劃歸省有色金屬工業管理局,省煤田地質局劃歸省煤炭工業管理局,核工業地質局及相關單位劃歸省國防科工辦。

2.各單位都在轉制過程中,雖都已融入當地社會和市場,但屬地化過程中遺留的問題還相當不少。普遍反映:①國家增加工資政策、省出臺的地方性補貼不能全部落實;②基礎設施不配套,探礦設備陳舊落后,需要更新面達60%以上,經營性凈資產少,人均不足2萬元;③基地建設欠賬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④財政體制改革后,局無力調控經濟發展,用以開展地質勘查工作的資金太少。河南有色局反映;⑤離退休人員多,占職工總數的一半,且未能參加省直社會養老保險;⑥隊伍規模偏大且結構不合理,就業壓力大。⑦商業性地質工作市場不發育,礦業權政策和土地政策不到位等,影響地勘工作的改革與發展。⑧近年來地礦行業困難,已有專業人才大量流失,造成了地礦專業技術人才嚴重不足。表現為高級職稱多但人員老化,中級以下職稱人員少,新生力量不足,不適應從事“大地質”的專業需求。

查看全文

全縣地勘項目管理情況匯報

院地勘工程處2011年度取得經濟效益的歷史新高,技術質量管理成果也比較顯著,工作質量不斷提升,連續獲得了一批優秀成果。這與強化質量管理、嚴格檢查驗收制度、全員質量觀念不斷提升是分不開的。現將地勘工作質量管理情況簡要匯報如下。

一、主要措施

1提高全員質量意識

質量是干出來的。所以提高項目組全體人員的質量意識、認真做好每一步是質量管理的第一個重要環節。

主要措施:每次工作會議都討論、總結工作質量;質量指標列入經濟責任指標任務書的主要考核內容;利用質量體系認證換證和雙基雙建基礎工作完善項目質量管理與建檔工作等;項目組成員質量意識不斷得到提高,落實到實際工作中。

2嚴格內部質量檢查驗收制度

查看全文

中央地勘基金項目預算管理論文

一、中央地勘基金項目預算管理現狀

中央地勘基金項目預算管理是基金項目管理過程的重要內容,預算方案即是技術方案的貨幣化體現,預算標準是聯接技術方案和經費預算的紐帶,是基金項目概、預(結)算編制、審查的重要依據,是基金項目概、預(結)算統一使用的標準。2011年,《中央地質勘查基金項目預算標準(試用)》(以下簡稱預算標準),經財政部、國土部批準試用。預算標準圍繞市場化運作的客觀需求,突出體現了全成本核算、企業與事業單位等多元承擔主體同時適用、可根據國家主要經濟指標變化進行動態調整的特點。2012年11月,配合基金預算標準的試用,《中央地質勘查基金項目資金預(結)算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頒布施行,對項目資金管理從立項到竣工結算做出了相應的規定,規范了項目概(預)算、資金撥付和結算工作,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保障地勘基金項目順利實施。中央地勘基金項目預算管理有自身的特點:項目預算管理從程序上劃分為立項概算編制與審查、設計預算編制與審查、資金撥付申請編制與審查、項目結算編制與審查四個階段。從項目全過程管理程序上,只有在最后年度才開展結算階段工作,每個項目無論單年度還是多年度,結算階段只有一個。從項目性質上劃分為新開項目和續作項目,每個項目年度兩者都需開展立項概算階段工作,但是否立項是在技術審查決定的,即立項概算審查只是在立項技術審查通過后開展。從項目承擔單位性質上劃分為有財政事業費撥款和無財政事業費撥款,兩者使用不同的預算標準。

二、中央地勘基金項目預算全過程管理

中央地勘基金項目預算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四個階段:1.概算流程。在項目立項申報同時,承擔單位須編制項目立項概算并上報基金管理中心。基金管理中心組織開展項目概算審查工作。概算審查專家依據技術專家意見審查項目概算并給出意見,通過的項目進入下一階段,未通過的項目概算應重新編制和審查。2.設計預算流程。在編寫項目設計時,承擔單位依據項目設計書、技術方案以及立項概算審查意見編制設計預算并上報基金管理中心。基金管理中心組織開展項目設計預算審查工作。預算審查專家依據技術專家意見和立項概算審查意見審查項目預算并出具審查意見。審查通過的項目由基金管理中心向國土資源部上報預算;審查未通過的項目預算應重新編制與審查。3.資金撥付流程。在履行相關程序后,基金管理中心根據國土資源部批復的項目預算撥付首付款。承擔單位編制第一次進度款申請,由項目監理部組織初審,通過的項目簽署同意意見并上報基金管理中心;未通過的項目應修改完善,達到要求后,由監理部簽署同意意見上報基金管理中心。基金管理中心對監理部上報的初審意見進行確認,通過的撥付第一次進度款;未通過的由監理部重新審查。承擔單位編制第二次進度款申請,由項目監理部初審,通過的項目簽署同意意見并上報基金管理中心;未通過的項目應修改完善,達到要求后,由監理部簽署同意意見上報基金管理中心。基金管理中心對監理部上報的初審意見進行確認,通過的撥付第二次進度款;未通過的由監理部重新審查。續作的項目,在完成第二次資金撥付后可回到立項階段,進行續作立項概算的編制。4.資金結算流程。達到資金結算要求的、不續作的項目,承擔單位編制結算申請提交監理部。項目監理部組織初審,通過的項目簽署同意意見并上報基金管理中心;未通過的項目應修改完善,達到要求后,由監理部簽署同意意見上報基金管理中心。基金管理中心組織專家對項目監理部已簽署同意意見的項目資金結算報告進行審查。根據專家意見按照多退少補原則進行項目資金結算。

三、項目預算管理過程中各環節編制方法及要點

1.立項概算編制。概算階段主要目的是解決項目資金規模和項目是否立項的問題,由此,基金項目概算編制的主要指導思想是,采取按主要工作手段進行匡算,其他工作手段、稅金、利潤均按一定比例進行控制的辦法。《辦法》中規定,主要工作手段費用按投入的工作量和規定的預算標準進行測算,其他工作費用、利潤及稅金按相應的比例測算,然后匯總編制。主要工作手段是指:物探、化探、鉆探、坑探、淺井、槽探。除此之外為其他工作手段。主要工作手段費用采取逐項測算方法,工作手段應按規定的預算標準對應細化至最末一級,并根據項目所在地區選擇所對應的地區調整系數對預算標準進行調整,據此測算各工作手段費用,按工作手段目錄的順序逐項編制。其他工作手段費用測算方法:其他工作手段費用=主要工作手段費用×(1-主要工作手段占全部工作手段費用比例)/主要工作手段占全部工作手段費用比例。利潤控制標準為工作手段預算總額的10%,稅金控制標準為項目預算總額的5.5%。假設某煤礦項目的主要工作手段費用經測算為100萬,而煤的主要工作手段占全部工作手段費用比例為80%。則該項目其他工作手段費用測算為100萬×(1-80%)/80%=25萬。利潤測算為(100萬+25萬)×10%=12.5萬。稅金測算為(100萬+25萬+12.5萬)(/(1/5.5%)-1)=8萬。2.設計預算編制。設計階段,經過野外踏勘和資料收集等進一步的工作,此時技術方案已經較為成熟,此階段目的主要是解決每一工作手段需要匹配資金數量或規模問題。所以,此階段需要將其他工作手段全部打開,進行逐項詳細預算。《辦法》中規定,根據設計的各項工作手段工作量和規定的預算標準逐項進行預算,并按規定比例計算利潤、應繳稅金,然后匯總編制。各項工作手段費用采取逐項細化編制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新上項目的“其他地質工作”中“,設計論證編寫”“、綜合研究及編寫報告”、“報告印刷”三項均編制預算;在續作項目的“其他地質工作”中,只編制“設計論證編寫”的預算。3.資金撥付階段。地勘基金項目管理實行“合同管理、市場運作”的方式,預算資金不是一次性撥付給項目單位,而是按階段視工程進度情況進行撥付的辦法。《辦法》中規定,項目勘查合同簽訂后,基金管理中心根據合同約定,按項目年度設計預算中的地勘基金預算額的40%撥付首付款。進度款根據項目實施進度分批次撥付。當項目實施進度(已完成預算比例)達到或超過40%時,按項目年度設計預算中的地勘基金預算額的30%撥付第一次進度款;當項目實施進度(已完成預算比例)達到或超過70%時,按項目年度設計預算中的地勘基金預算額的25%撥付第二次進度款。基金管理中心保留項目年度設計預算中的中央地勘基金預算額的5%作為項目質量保證金,待項目完工后,按項目勘查合同約定結清余款。其編制方法與概算編制類同。4.項目結算階段。中央地勘基金項目不同于其他地質勘查項目采取核銷的辦法,而是以實際完成的工作量和規定預算標準進行結算。《辦法》中規定,按實際完成的各項工作手段有效工作量和規定的預算標準逐項計算結算費用,并按一定比例計算利潤、稅金,然后匯總合計結算費用。基金管理中心按規定程序對項目結算審查意見進行認定,綜合已撥付資金情況,按多退少補原則辦理有關結算手續。

查看全文

地勘單位橫向項目管理問題及完善建議

摘要:本文針對地勘單位橫向項目增多的現實,探討了地勘單位橫向項目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改善建議。文中認為:地勘單位橫向項目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經費管理照搬縱向項目管理模式、項目管理“過緊”或“過松”、項目風險管理不到位、忽視項目成果收益分配等。針對地勘單位橫向項目管理中的不足,提出了要探索符合橫向項目特點的管理模式、堅持橫向項目管理的“松緊結合”、強化項目風險管理、合理分配各方利益等完善建議。

關鍵詞:地勘單位;橫向項目;管理;問題;完善建議

隨著我國科研項目經費投入渠道的不斷完善,橫向項目在現代科研體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近年來,地勘單位面向社會實際需求,橫向科研項目增多,在促進本單位科研實力提升的同時,也出現了部分問題,影響了橫向項目經費的正規化與制度化管理。鑒于此,分析地勘單位橫向項目經費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完善建議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地勘單位橫向項目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現實來看,地勘單位橫向項目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經費管理照搬縱向項目管理模式、項目管理“過緊”或“過松”、項目風險管理不到位、忽視項目成果收益分配等。

(一)照搬縱向項目管理模式

查看全文

地質勘查基金運作管理與成果分析

1中央地勘基金項目運作管理的主要做法

中央地勘基金作為一種國家財政投資的風險勘查資金,在實行“財政專項預算”管理的前提下,為實現收支平衡和自身可持續發展,探索采用了“開放式立項,專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的項目運作管理模式,形成了一整套涵蓋項目技術、經濟、權益等重要方面的項目管理標準和制度,為項目的順利組織實施提供了重要保障。1.1項目立項堅持開放式原則,并與不同時期發展要求緊密結合中央地勘基金項目立項嚴格按照立項指南的原則要求進行,鼓勵各種所有制法人單位、地方財政資金、社會資本均可自愿申請,鼓勵礦業企業與地勘單位、地勘單位與地勘單位、社會投資人與地勘單位聯合申報[2]。最新統計,地勘基金立項實施的380余個項目涉及探礦權人150余家、勘查單位280個,約55%的項目屬于合作性質,即地勘基金同社會或地方財政資金聯合出資勘查,不少合作方都是民營性質的市場主體。地勘基金項目立項先后經歷了試點探索(2006~2008年)、貫徹落實找礦新機制和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綱要(2009~2011年)、部省兩級基金協調聯動(2011年至今)等三個不同時期,分別采取了與當時發展要求相適應的項目立項做法。一是試點階段,首批啟動的11個“自上而下”煤炭招投標項目以及116個“自下而上”申報的項目,是嚴格按照基金試點項目立項指南要求論證落實的項目。二是2009年起,為貫徹落實部找礦新機制和找礦突破戰略行動要求,促進公益性地質工作與商業性礦產勘查的有機銜接,先后通過在地質大調查成果基礎上推薦、在黑龍江礦產調查成果基礎上篩選、在新疆地質找礦“358”專項明確的重點礦集區內優選、在西藏尼雄鐵礦整裝勘查區篩選等方式,論證優選了一批前期工作程度較低但具形成大中型礦床潛力的項目,同時也是落實部省合作協議框架,貫徹中央與地方按階段縱向銜接思路的具體舉措。三是2011年中央與省級基金協調聯動機制建立后,通過兩級基金項目對接篩選項目成為中央地勘基金立項的主要做法,江西朱溪鎢銅多金屬礦、貴州務正道鋁土礦、四川攀枝花鐵礦等均是兩級基金合作的典范,加大了對重點礦種和整裝勘查區的投入,貫徹了中央與地方按礦種、區域橫向銜接的思路。與此同時,中央地勘基金還加大對高風險難突破重點礦種和區域的投入力度,先后論證安排了金剛石、鉻鐵礦、鉀鹽等部分單礦種找礦項目。1.2項目實施堅持專業化管理,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方法與理論一是設立了中央地勘基金專家委員會,建立了評審專家庫,項目立項原則上專家搖號產生,并實行評審專家回避制度,對重點項目的評審采取首席專家制度,通過組織地質、經濟、技術、管理等方面專家的密切協作,提高了基金項目管理和決策的科學水平。二是建立了比較完善的中央地勘基金項目監理體系,委托中國地質調查局所屬六大區所對所屬片區內項目實施監理;建立了中央地勘基金項目預算標準(試用)和項目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確保項目預算編寫有章可依,項目經費執行嚴格統一。三是鼓勵產學研結合,在重點項目勘查過程中,配套安排成礦規律與預測研究課題,為勘查工作部署提供業務支撐,內蒙古大營鈾礦、江西朱溪鎢銅多金屬礦等項目勘查部署過程中配套研究課題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四是勘查工作部署遵循地質規律,結合內蒙古東勝煤田、準格爾煤田賦礦條件,提出“統一部署、連片勘查”的思路,并在貴州務正道鋁土礦、西藏尼雄鐵礦等整裝勘查項目實施過程中廣泛應用;大營鈾礦勘查的發現得益于“煤鈾兼探”的勘查思維[3],其實質是“綜合勘查、多礦種兼探”,并作為基金項目部署實施應遵守的一條重要原則。五是建立了比較全面、系統的項目管理標準和制度,涵蓋項目立項、設計審查、施工監理、報告編寫、成果處置等項目管理全過程,保障了項目組織實施工作有序開展。1.3項目運作堅持市場化方向,不斷探索財政投資的商業性礦產勘查模式與經驗在項目立項階段,實行立項要求、立項程序和立項結果公開,對符合資質要求的各類地勘單位平等對待;對自上而下設立的項目,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確定勘查單位。在項目施工階段,采取委托第三方監理、旁站式監理等做法,監理單位同管理單位、施工單位分屬不同的市場主體,除了在工作開展所需項目資料對接方面保持聯絡外,各自分工明確,獨立行事,盡職盡責完成規定的任務。在成果處置階段,嚴格執行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的相關規定,按照實際投資額確認雙方投資權益比例,對以探礦權為標的同地勘基金合作勘查的,要事先對探礦權進行評估,收益共享、風險共擔。對參與的各個市場主體實行合同制管理,通過簽訂勘查合同、監理合同、投資合同來約定基金中心同勘查單位、監理單位、社會合作之間的權利、責任和義務。

2中央地勘基金取得的主要成果

中央地勘基金運行管理十年來取得的主要成果為地質找礦成果、發揮的機制作用、對地方和社會投入的引領、帶來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以及隊伍人才培養等五個方面。2.1找礦成效顯著,積極促進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目標任務的完成,大力提高了我國能源和部分重要礦產資源保障程度據最新統計,中央地勘基金累計發現大中型礦產地100余處,其中,大型60余處,中型50余處,主要礦種新增資源儲量:煤957.88億t,鈾××t,鎢350.51萬t,鐵47.92億t,鋁土礦1.02億t,鎳167.08萬t,稀土80.96萬t,鉀鹽1.71億t。江西朱溪鎢銅礦刷新鎢礦儲量規模世界紀錄;內蒙古大營鈾礦在世界超大型鈾礦床中排名第14位,促成了我國鈾礦勘查開發新格局的轉變,探獲大型煤炭資源的同時獲得鈾,起到一箭雙雕的作用;青海多彩地區銅礦、貴州務正道鋁土礦、新疆坡北鎳礦、青海茫崖鎮大浪灘鉀鹽、南方缺煤省份的煤炭和稀土等重要找礦發現[4]。以上重要成果為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目標任務的完成作出積極貢獻,大力提高了我國能源和重要礦產資源保障程度,為后續礦產勘查開發提供了重要資源接續基地,穩定了國際大宗礦產品價格,提高了我國在國際礦產品市場上的話語權。2.2堅持定位,不忘初心,起到了一定的降低風險和政策調控的作用十年來,地勘基金緊緊圍繞當初功能定位,著重用于重點礦種和重點成礦區帶的前期勘查,注重發揮對社會資金的引導作用。堅持“不與市場爭權、不與企業爭利”,凡社會資本愿意獨立承擔風險的,地勘基金原則上不再參與;社會資本有意合作勘查的,按照“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合作找礦,勘查風險降低且達到規定勘查程度后,基金自動退出;社會資本不愿承擔風險的重要礦產前期勘查,地勘基金全額投資開展工作。地勘基金運行十年,有效地起到了降低風險和政策調控的作用。在降低風險方面,一批社會資本不愿獨立投資的前期地質工作程度較低的項目,或以往工作多年未有突破不愿再投入重型工程的風險勘查項目,以及金剛石、鉻鐵礦、鉀鹽等高風險難突破的重點礦種項目得到實施,不少項目取得較好成果;在政策調控方面,國家為緩解產能過剩暫停發證的煤炭,以及為合理保護和利用礦產資源限制社會進入的鎢、錫、銻、鉬、稀土等保護性礦種,由地勘基金全額投資勘查,所獲成果根據市場需要適時投放,既保障了能源資源供給,又實現了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地勘基金十年探索,積累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財政投資風險勘查項目運作管理的寶貴經驗,為下一步財政深化地質勘查投融資機制改革提供了參考樣本,對我國未來礦產勘查和礦業經濟的改革發展必將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2.3引導和拉動社會資金投入,引領地方地勘基金相繼設立和不斷壯大2006年中央地勘基金項目啟動以來,積極引導和拉動社會資金投入,投資開展的400余個項目約一半屬于合作性質,合作方有的以自身擁有的探礦權做標的合作勘查,有的在合作勘查過程中自愿追加投資提高權益比例。地勘基金還研究過勘查單位按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貢獻參與項目獎勵的做法。綜上所述,地勘基金積極探索,引導社會資金以多元的方式投入勘查,截至目前,地勘基金累計投入財政資金約48億元,引導和拉動社會資金投入逾40億元。中央地勘基金啟動后,省級地勘基金陸續設立和不斷發展壯大,截至2016年底,全國共26個省(區、市)設立了省級地勘基金,18個省(區、市)成立了專門的基金管理機構,13個機構落實了人員編制。兩級基金通過信息交流、項目對接和業務互訪等加強協調聯動,成功嘗試了項目按勘查階段進行縱向銜接、按礦種與區域橫向銜接的做法。截至2016年底,全國地勘基金累計開展項目10000余個,投入財政資金約580億元,其中礦產勘查投入約490億元,分別占財政全部投入的38.6%和49.5%,兩級基金已成為財政投資礦產勘查的重要組成部分。2.4勘查投入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初步彰顯當前,全球礦業形勢低迷,國內正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倡導綠色勘查和綠色發展理念,我國礦產勘查市場整體不活躍,礦業權流轉明顯下滑,作為國家財政出資的中央地勘基金項目成果處置首當其沖受到影響。截至目前,地勘基金共12個項目完成探礦權出讓(轉讓),財政投入約6300萬元,累計實現出讓(轉讓)收益約1.8億元,其中財政收益約1.2億元,投入產出比1∶2,目前正在組織專業評估機構對勘查形成的100余處大中型礦產地礦業權價值進行評估。對大部分尚未處置的項目,地勘基金投入部分已全部竣工,但不少合作項目社會資金后續仍在繼續投入勘查,部分見礦較好的找礦成果顯示帶動了周邊其他勘查區塊的社會投入,降低了前期找礦風險,形成了一定的礦產勘查投入的良性循環。此外,云南、貴州兩省交界的富村-樂民地區煤炭勘查項目,在中央和地方有關政府部門的支持和協調下,由地勘基金全額投入,新增煤炭資源量3.63億t,為地區提供了一處煤炭資源后備基地,有效化解了跨省資源糾紛,促進了地區和諧與穩定。2.5鍛煉了隊伍,培養了人才地勘基金項目涉及150余家探礦權人、280余個勘查單位,在兩部深化礦業權有償使用制度改革和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背景下,參與各方從技術、經濟、權益等方面以全新的視角審視和參與地勘基金項目,鍛煉了隊伍適應礦政管理新形勢新要求的綜合能力,積累了參與國家風險勘查項目的經驗和做法。勘查單位中一批承擔基金項目的年輕技術骨干被提拔任用或取得更高級別的技術職稱,增強了地勘單位的找礦能力。

3認識和啟示

3.1中央和地方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是理順項目組織實施等各方面關系、保障項目順利推進的關鍵因素地勘基金項目由技術、經濟、權益等三個重要部分組成,彼此關聯,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項目即無法立項實施。中央和地方有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在項目立項初審、礦業權核查、以往投資情況核實、探礦權維護、礦地關系協調等方面給予積極協助和大力支持,確保項目立項和和后續工作的及時開展。中國地質調查局所屬六大區所作為項目委托監理單位,盡職盡責,保質保量地完成了轄區內項目監理工作任務,為地勘基金項目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撐。各有關行業部門在項目要件審查、立項初審、野外驗收和后期資料匯交等方面認真把關,積極督促,確保項目組織實施工作的順利進行。目前,地勘基金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項目成果資料匯交、儲量備案、成果處置等后續管理工作仍在按部就班地進行,要進一步加強同上級主管部門和有關司局的政策解釋與說明,加強同地方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的日常業務溝通與聯系,爭取各方面最大程度的理解與支持。3.2創新與合作是提高項目施工質量、實現找礦快速突破的重要法寶地勘基金作為全新的事物,項目管理沒任何經驗可尋,只有靠創新。中央地勘基金管理中心邊實踐邊探索,首次在財政出資的勘查項目中引入合同制管理的做法;首次設立了項目誠信單位度司南獎,以促進項目承擔單位更好地履約盡責和誠信執業;從無到有,建立了比較完善的項目監理體系和地勘基金項目預算標準;在內蒙古東勝、準格爾煤田勘查中,超前提出“統一部署,連片勘查”的思路,以及“綜合勘查,多礦種兼探”的原則;鼓勵產學研結合,充分調動施工單位、科研單位和下游采選單位的技術優勢,形成合理,助推找礦突破。合作是地勘基金項目管理多年摸索出的一條寶貴經驗。大營鈾礦的發現,得益于“煤鈾兼探”的勘查思維,依靠的是多部門、多學科、多工種聯合作戰和總體協調到位,它打破了不同部門之間的資料分割和技術壁壘,實現了信息共享和優勢互補,一礦變雙礦,充分體現了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條件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多部門合作、聯合會戰的做法在地勘基金其它重點項目勘查過程中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是整個地質工作應當參考借鑒的寶貴經驗。3.3地質、技術、經濟、生態文明齊抓并重,是促進地勘基金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受當前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全球礦業形勢低迷等因素影響[5],地勘基金項目成果處置率較低,直接影響到了地勘基金的收支平衡和自身可持續發展。地勘基金要實現較高的投入產出比,十年來的找礦成果所代表的資源優勢如何轉化為資本優勢是關鍵,而從資源到資本的轉化,意味著這些找礦成果地質上是否可靠,技術上是否可行,經濟上是否可利用,以及當前市場是否有需求,這就要求在項目立項、實施、后期探礦權維護和成果處置等各個環節不僅要重視地質賦礦條件,更應重視未來礦產開發利用的技術、經濟、環境因素并開展綜合評價。當前,我國正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勘查、綠色發展的理念,礦業權要逐步退出自然保護區,生態文明建設已上升到推進我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戰略高度。在地勘基金后續工作開展和研究推進下一步轉型發展的路徑過程中,地質、技術、經濟、生態文明應當齊抓并重,這也是促進地勘基金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查看全文

地勘單位財務管理模式轉型研究

一、引言

經濟新常態不僅對我國企業的經營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對事業單位的日常經營管理也產生了很大的觸動。經濟新常態對地勘單位的財務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過去地勘單位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將工作重點放在事后反應上,難以及時的對地勘單位的各項業務決策提供決策輔助。新常態下經濟形勢日益復雜,地勘單位只有進行財務管理模式轉型升級才能滿足單位的快速發展。因而財務轉型既是必然,也是必須的。在經濟增長放緩的新常態下,地勘單位需要及時調整財務管理模式,才能盡快適應新常態下的經濟環境。

二、新常態下地勘單位財務管理模式的困境

(一)預算管理模式僵化,監督體制沒有落實到位

目前,我國大多數地勘單位的性質為事業單位,如省地礦局是省直正廳級事業單位,下屬多個地質大隊主要承擔地質勘查任務。但隨著改革的進行,部分地質單位特別是具有企業性質的單位已經逐漸轉型。地質勘探單位因為其工作性質的原因,涉及的項目周期長、資金需求大,如何在長期勘探過程中做好財務管理工作,是一個十分值得研究的問題。經濟新常態下,國家嚴厲打擊各種腐敗問題,地勘單位因為項目周期長、項目金額巨大,存在著一些管理隱患。部分地勘單位發生的問題充分說明了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在預算方面存在漏洞與執行過程中監督沒有落實到位是主要的原因。

(二)項目缺乏流程體系,資金重復浪費現象明顯

查看全文

地勘行業財務管理風險與應對措施

摘要:本文強調了地勘行業財務管理工作的現實價值,并分析了地勘行業財務管理的主要風險因素。在此基礎上,從融資風險、投資風險、回收風險三個方面入手,提出了積極拓展融資渠道、提升對相關政策調整的反應速度、形成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嚴格控制資金流的流動等一系列財務管理風險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地勘行業;財務管理;風險應對

財務管理是所有企業均要展開的管理工作,在企業發展中占據著重要地位。以地勘行業來說,隨著市場化的深入發展,相應財務管理工作也不斷發生變化,對地勘行業企業的經營發展造成較大影響。同時,地勘行業財務管理工作中還面對著較多風險因素,并不利于相應行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基于這樣的情況,探討地勘行業財務管理風險的應對措施具有極高的現實價值。

一、地勘行業財務管理工作的現實價值分析

第一,提升行業企業的財務風險管控能力。財務管理工作的展開需要在確定企業面對的風險因素的基礎上,形成針對性的管控策略,促使企業的財務水平始終穩定在平衡發展的狀態下。第二,切實維護行業企業的合法經濟效益。盡可能降低企業的經濟損失、減少企業運營或項目展開的成本,提升企業的經濟收益。第三,增強行業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財務管理工作是企業管理中的重要內容,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

二、地勘行業財務管理的主要風險因素分析

查看全文

地質勘查基金可持續發展思考

摘要:全國省級地質勘查基金已成為財政投資我國礦產勘查的重要平臺和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主要力量。省級地勘基金運行十年來,找礦成效顯著,為提高我國能源資源保障程度作出了積極貢獻。近年來,隨著全球礦業形勢變化和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省級基金出現了投入大幅下滑、各省發展不平衡和資金投向異動等情況。本文在系統總結省級基金運行情況和發展特點的基礎上,提出關于促進省級基金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供有關部門決策參考。

關鍵詞:省級地質勘查基金;運行態勢;可持續發展

自2007年中央地質勘查基金[1]啟動運行以來,全國有28個省(區、市)地質勘查基金(含專項資金)相繼設立并運行。十多年來,各省地勘基金不斷發展壯大,積極探索財政投資礦產資源風險勘查的運作模式,豐富了地質找礦新機制的內涵。省級地勘基金取得的豐碩勘查成果為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目標任務的實現作出了積極貢獻。但由于省級地勘基金在設立之初就缺乏全國層面統一的運行機制設計和項目管理規范,尤其近年來受全球礦業形勢低迷、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和財政投融資體制改革等因素影響,省級地勘基金出現了投資大幅下滑、各省發展不平衡、拉動社會投入不足、資金投向異動等情況,亟需從國家層面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全國地勘基金發展規劃,進一步加強中央地勘基金對省級基金的政策和業務指導,及時引導和規范省級地勘基金持續健康發展。

1省級地勘基金運行管理情況

1.1管理機構概況。截至2017年底,除北京、上海和天津外,全國有28個省(區、市)設立了省級地勘基金(含專項資金),其中,以地勘基金管理(以省級地勘基金管理辦法為準)的21個;以地質勘查專項資金管理的7個(山東、福建、湖南、廣西、海南、重慶和西藏)。以地勘基金管理的21個省(區、市)中,18個成立了專門的基金管理機構,13個落實了人員編制。未設立機構或人員編制的,有的由省廳地勘業務歸口管理處室或財務處負責組織管理,如遼寧、黑龍江、四川、江蘇等省份;有的委托廳屬其他事業單位負責組織實施,如貴州委托省儲備交易局、廣東委托省國土資源檔案館、陜西委托省地調院、寧夏委托省地調院等。另外,青海省2012年撤銷了地勘基金管理中心,相應業務并入省地質調查局管理;江蘇省地勘基金2016年變更為專項資金性質;貴州省地勘基金2016年調整為主要從事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2017年撤銷了地勘基金賬戶;海南省地勘基金2017年撤銷了賬戶;河北省2017年起不再安排地勘基金經費。1.2項目和資金投入。截至2017年底,全國省級地勘基金累計投入各類項目12642個[2],其中,礦產勘查項目10043個,約占項目總數的80%;其他為基礎地質調查、水工環、地質科技與資料信息服務等非礦產勘查項目,約占項目總數的20%。10043個礦產勘查項目中,預查項目4096個,普查項目5401個,詳查項目507個,勘探項目39個,分別占礦產勘查項目總數的41%、54%、4.5%、0.5%。從投入資金看,全國省級地勘基金累計投入565.3億元,其中,投向礦產勘查的項目資金466.8億元,約占投入資金總數的82%,投向非礦產勘查的項目資金98.4億元,約占投入資金總數的18%。礦產勘查項目中,預查項目121.6億元,普查項目254.2億元,詳查項目79.7億元,勘探項目11.2億元,分別占礦產勘查總投入的26.1%、54.4%、17.1%、2.4%。投入資金排名前五的省(區)是內蒙古124億元、新疆84億元、河南46.5億元、甘肅36億元、青海31.5億元,投入資金較少的省(區)有廣東1.2億元、西藏1.2億元、浙江2.3億元、黑龍江3.3億元、江蘇4.5億元。從投向礦種看,以煤炭、貴金屬、有色金屬和黑色金屬礦產為主,項目設置側重國家緊缺礦產和地方特色礦產,不同礦種的資金投向比例:煤炭占比40%、金銀占比12.8%、鐵礦占比7.4%、銅礦占比7.2%、鉛鋅礦占比5.2%、地熱占比3%、鋁土礦占比2%、其他項目占比20.4%。2006年以來,全國省級地勘金年度總投入逐年增長,2013年達到峰值69.6億元,年度礦產勘查投入達到峰值59.6億元,具體見圖1。2013年以后,受國際礦業形勢、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和財政投資體制改革等影響,全國省級地勘基金總投入和礦產勘查投入呈逐年下滑趨勢,到2017年底,礦產勘查投入減少到25.8億元,僅為2013年峰值時期的37%。1.3找礦成果和收益。截至2017年底,全國省級地勘基金累計提交礦產地1760處(部分含334資源量),其中大型礦產地602處、中型礦產地595處、小型礦產地563處。從成果的省(區)分布看,內蒙古(222個)、貴州(205個)、甘肅(164個)、河南(163個)、青海(118個)五省(區)提交的礦產地數占到礦產地總數的50%。提交的礦產地成果主要集中在煤炭、鐵、銅鉛鋅、鎢、金銀、鎳及其他非金屬礦產,主要礦產新增資源儲量:煤炭1.56萬億t、鐵礦139億t、銅礦1924萬t、鉛鋅礦5060萬t、金礦1531t、鋅礦190萬t,銀礦21960t,硫鐵礦62878萬t,鎳礦23萬t,鈮鉭25.8萬t,水泥用灰巖284億t和磷礦111億t。取得重大找礦成果的項目有內蒙古煤炭新增資源量6524億t,占全國查明煤炭資源儲量的39%;江西省朱溪鎢銅礦新增三氧化鎢資源量344萬t,共生銅資源量11萬t,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規模鎢礦床;河南省桐柏縣老灣金礦深部及外圍新增(333+334)金資源量120t;貴州、河南分別新增鋁土礦資源量11億t和9億t,占全國查明資源量的40%;青海鉀鹽新增資源量3.3億t,保障了我國鉀鹽供給和安全;新疆和田縣火燒云一帶新增鉛鋅礦資源量1780萬t,一舉成為我國目前大的鉛鋅礦床。在探礦權處置收益方面,截至2017年底,各省地勘基金累計處置項目成果240宗,形成探礦權出讓(轉讓)收益約605億元。其中,全額投資項目216宗,探礦權出讓(轉讓)收益約567億元,占總收入的93.7%;合作投資項目24宗,探礦權出讓(轉讓)收益約38.2億元,占總收入的6.3%。探礦權出讓(轉讓)收益主要集中在煤炭、鐵礦等項目上,23宗煤炭項目收益占到總收益的83%,22宗鐵礦項目收益占到總收入的11%。

2省級地勘基金運行管理的主要特點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