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法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1 10:59:0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唱法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民族唱法與通俗唱法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民族唱法與通俗唱法是兩種唱法,有自己的演唱特點和風格,也存在共性和聯系。文章對民族唱法與通俗唱法進行比較,有助于發展聲樂藝術,不斷提高聲樂演唱的水平。
關鍵詞: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區別聯系
民族唱法是以民族語言為基礎,嗓音甜、脆、寬、亮為特征,行腔韻味為特色,情、聲、字、腔融為一體,并伴以形體表演的一種演唱方法。民族唱法繼承和吸取了傳統戲曲、曲藝、民歌的演唱精華,借鑒并吸取了美聲的科學方法,適合演唱民族創作歌曲及中國歌劇。
通俗唱法,又叫自然唱法或流行唱法,是指演唱通俗歌曲和流行歌曲所運用的表演手段,演唱注重直與平,發聲自然、崇尚口語化、對聲音偏重“情”。演唱時主要使用中低聲區,憑借現代音響設備,常摻用氣聲、輕聲唱法,根據作品內容要求,運用各種舞蹈節律,加入或伴隨形體動作,唱、動結合,并善于通過歌唱和聽眾產生交流。
民族唱法與通俗唱法作為歌唱藝術的演唱方法,在許多方面有著聯系和區別。兩種方法在其發聲、呼吸、共鳴、吐字咬字以及歌曲演唱風格、藝術處理方面有何異同呢?本文擬對民族通俗兩種唱法從各個不同角度加以比較分析,便于人們了解它,以期獲得更為明確的認識。
一、兩種唱法的共性
聲樂教學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研究
一、高師學校中聲樂課程面臨的教學問題
(一)聲樂教學的選擇單一。當前階段,在聲樂教學中,選擇美聲唱法還是民族唱法作為教育方向,是音樂教師的研究重點。在聲樂教學基礎階段,教師就會讓學生根據個人的聲音特點、發聲技巧以及發展方向等選擇一個聲樂方向,這種單項選擇的教學方法,制約了學生聲樂發展的空間,也不利于音樂文化的創新學習?,F代聲樂教學體系更注重二者的融合發展,其中美聲唱法來源于歐洲文化,是結合西方語言的發聲特點形成的獨特音樂藝術;而民族唱法是建立在傳統文化于民族風俗特色的基礎之上的,具有豐富歷史、文化內涵的演唱方式。只學習一種聲樂唱法,不僅局限了音樂創新發展的進程,也不利于學生音樂文化系統的完善。(二)教學內容空泛。在高等聲樂學校中,受傳統音樂課程教學形式的影響,對演唱方向、發聲技巧、歌唱風格等方面,劃分不明確,實際的教學內容空泛。學生在聲樂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往往受固定教學模式的制約。在聲樂創作時,可供參考的資料類別較少,一些民族唱法專業的學生對美聲學習十分陌生,美聲唱法專業的學生很難掌握民族唱法的技巧,降低了學生的聲樂學習興趣。教學內容空泛也在一定程度上掣肘學生聲樂學習的整體質量。(三)聲樂教學體系缺乏整體性。高師院校的部分聲樂課程規劃不合理,相較于民族唱法,美聲唱法的教學體系更完善,教材編制相對成熟,對教師的教育任務、教學設計與學生階段性學習要求等都有著教學標準。與此相對應的,民族唱法自由度更高,個人風格特點與民族性表現突出,在教學評價與學生考核方面缺乏成熟的管理體系,使得聲樂教學在整體性方面有所不足。
二、民族唱法、美聲唱法在聲樂上的相同點與發音區別
(一)兩種唱法的相同點。歌曲演唱包含兩個基礎,即語言與旋律。在音樂表達方面,語言是歌唱的前提。傳統民間歌曲表演中,歌曲中的發音應該兼顧生動與情感兩方面。如果民族唱法中缺乏了特有的民族性表達特征,也就不可能傳承至今。與此相對應的,在美聲聲樂的教學階段,需要用歌詞對音樂進行表述,發聲注重元音的飽滿、輔音清晰。傳統民歌演唱強調對呼吸的調節。將眉毛中間的位置稱為上丹田,也叫“天”,肚臍到胸部之間為位置稱為中丹田,也可以叫做“氣”,肚臍以下三指部位稱作下丹田,也可以稱為“地”。在歌唱的過程中,按照“天伏地,地伏天,天地貫通,氣走丹田”的原則調節呼吸。而美聲唱法更注重頭部與共鳴腔的協調,通過小腹收縮、放松與橫隔膜的控制調整呼吸。(二)民族與美聲唱法的發音區別。民族唱法是以傳統文化為基礎的,依托漢字發音,共有四種音調,結合牙齒、舌頭、嘴唇、喉嚨等部位協調發音,講究字正腔圓。發音特征表現為:寬咬字、靠前咬字、橫向咬字,發音服從咬字,使聲音飽滿,具有吸引力。美聲唱法來源于意大利語,發音簡單,音節中包含元音:a、e、i、o、u以及二重、三重結構的元音,發音表現連貫。前一個詞的后音節可以與后一單詞的前音調相連,語調順暢。發音特征是:豎咬字、窄咬字,咬字服從發音,因此共振效果較強。美聲聲樂的表演還注重現場的發揮,使肢體動作、面部表情與演唱更好地銜接在一起,表演效果較好,更容易引起的觀眾情感共鳴。
三、民族唱法、美聲唱法融合教學的意義
(一)民族唱法、美聲唱法的相互促進作用。在美聲教學課程中,聲部通常被詳細地劃分為六種,根據不同的聲音特色,每一類還可以被細化,這是民族唱法中相對較弱的部分。演唱者的音色與音域受共鳴腔的大小、形狀影響,同時歌手音帶的寬度、長度與厚度,也是影響音部劃分的重要條件。整體共鳴作為美聲唱法的另一特征,在整體共鳴持續的時間段內,需要歌手的呼吸與發音之間相互協調,聲帶、呼吸的振動力量,帶動表演者的頭部、腔體,形成整體共鳴。民族唱法借鑒美聲聲樂的整體共鳴,可以讓演唱的發音更加和諧,使音調與音色統一起來,在保留民族演唱意境優勢的基礎上,增強表演者的氣勢。(二)民族唱法的借鑒意義。字正腔圓屬于民族唱法發聲、演唱的根本特征,與此同時,也是民族聲樂文化表現的高度概括。在演唱時,對歌手發音的正確性與準確性有著十分嚴格的標準。字正腔圓同時也是美聲唱法的表演要求之一,中國演唱形式與美聲唱法的融合,更突出元音的發音連貫性,使得美聲唱法更加細膩。民族唱法注重意境,通過歌曲表述真摯、深刻的情感特質,讓觀眾有著更直觀的情感體會。美聲唱法將意境融入其中,不僅可以提升音樂的審美情趣,還能夠賦予演唱更高的情感價值。
美聲唱法與通俗唱法的交融
摘要:美聲唱法與通俗唱法的藝術特性與演唱技法各不相同,美聲唱法的技術和天賦門檻更高,其演唱成果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而通俗唱法的專業性較低,更側重于表現情感,具有更大的受眾群體。兩種演唱技法看似不盡相同,在演唱技巧、氣息控制和聲音要求等方面都截然不同,但實際上存在一定的共通之處。將美聲唱法與通俗唱法相結合,能通過取長補短彌補自身唱法的缺陷,并提升演唱質量,對推動聲樂藝術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聲樂教學;美聲唱法;通俗唱法
音樂欣賞類別的多元化,使得聲樂演唱愈發需要整合多種不同的演唱技法,賦予聲樂藝術更強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美聲唱法的高技術性與通俗唱法的大眾性,能夠完美實現優勢互補,取長補短的提升聲樂演唱質量。在聲樂教學中,應充分通過分析美聲唱法與通俗唱法的異同,推動兩種演唱技法的交融,從而推動聲樂教育質量的不斷提升。
一、美聲唱法與通俗唱法概述
美聲唱法起源于宗教音樂,在16世紀意大利歌劇興起的背景下,美聲唱法逐漸形成獨樹一幟的演唱風格。隨后,19世紀美聲唱法在德奧的傳播,形成了一批代表性的美聲表演藝術家,對西方聲樂藝術產生了重要影響。相比其他聲樂唱法,美聲唱法的特點在于其采用了混合聲區唱法,兼顧真聲與假聲,且在演唱過程中調動所有能用的共鳴腔體,使演唱呈現出音響的聲音特色。一般而言,人的呼吸方法主要有三種,其一是上胸式呼吸,是通過吸入少而淺的空氣量,用上胸控制呼吸的方法。這種呼吸方法容易造成喉嚨與頸部肌肉緊張,應用于美聲演唱會產生缺乏彈性的直聲。其二是腹式呼吸,是依靠調節軟肋與小腹的呼吸方法。這種方法吸氣較深,會使得演唱音色偏低,尤其是中低音區音色沉悶。其三是胸腹式聯合呼吸,這種呼吸方法綜合運用胸腔、橫膈膜、兩類與腹部肌肉,被認為是最適合美聲唱法的呼吸方法。該方法的優點在于能夠很好的控制和儲存氣息,能夠廣泛用于高、中、低三個聲區。通俗唱法又叫做流行唱法,最早源于歐洲,形成了如爵士、搖滾、說唱、民謠等藝術風格,并于20世紀30年代在我國傳播。通俗唱法的特點在于發音相對自然,與正常對話差距不大。其在中聲區演唱時通常使用真聲,而在高聲區演唱時則使用假聲。通俗唱法的演唱技巧,傾向于貼近生活實際的真聲演唱,由于很少使用共鳴,需要借助音響的擴音效果,因此對話筒的使用也屬于演唱技法。通俗歌曲的語言大多質樸且飽含情感,詞句通常不進行過多的雕琢,甚至會直接出現口語化的歌詞。通俗唱法更加貼近大眾,具有生活化的特性,其節奏和旋律強烈,重視對親情、愛情、友情等情感的表述,貼合當代人的心理體驗。
二、美聲唱法與通俗唱法的差異
原生態唱法特點論文
摘要:**年,“原生態”民歌手首次亮相在中央電視臺舉辦的第十二屆青年歌手大獎賽上,他們身著民族盛裝,亮出天籟般的歌喉,頓時,引起了廣大觀眾的強烈震撼,他們如一縷清新且帶著泥土芳香的春風吹進了觀眾們的心田,又如一股甜絲絲、涼透透的甘泉,洗滌了人們整日被現代音樂強烈音響刺激下的躁動的靈魂?!霸鷳B”唱法的突然出現引起了音樂界的很多爭議、質疑,有人對它的命名提出疑問,有人認為它是沒有科學性、沒有藝術性等。筆者作為聲樂教育工作者在此想談談對原生態唱法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原生態唱法
一、什么是原生態唱法
以前聲樂界公認在我國具有三種唱法,即:美聲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但在2004年8月山西左權舉行“全國民歌南北擂臺賽”以后,專家發現許多民歌不經過任何雕琢、包裝和美化,他們如自然界原始狀態的東西清新自然,歌聲美如天籟之音。這使專家們引進了“原生態”這個自然科學的概念。自然科學上的原生態是指生物和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的一種生存發展狀態。原生態是一切自然狀況下生存下來的東西。原生態民歌則是由本民族環境下的老百姓在生活與勞動中自然生活的一種表達。他們穿著本民族的服裝,使用本民族的語言,唱著具有本民族風格的歌,由本民族獨特的樂器伴奏。那什么是原生態唱法呢?它是區別于學院派民歌唱法(學院派民歌唱法以民間音樂為基礎,吸取了西洋唱法的長處)的一種說法,是我國各民族人民在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的、未經過專業訓練、在民間廣泛流傳的“原汁原味”的民間歌唱音樂形式。因此命名為原生態唱法。
二、原生態唱法的科學性
當代一些學科如音樂人類學、音樂美學深入研究結果表明,一種唱法是否具有科學性不能完全用美聲唱法的審美標準來衡量,每種唱法各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用某種唱法去改造其他唱法,無異于用某種文化去取代另外一種文化。就拿美聲唱法的審美原則來說,也是隨著地域、階段的不同而改變的。十七、十八世紀是“美聲學派的黃金時代”,有人問著名的歌劇作家羅西尼,演唱歌劇需要什么條件,他回答說:“第一是聲音,第二是聲音,第三還是聲音。”這就是美聲學派黃金時代的聲樂美學原則——唯聲論。到了十九、二十世紀,歌劇更加要求演唱必須字正腔圓、聲情并茂,這也是進步的表現。由于語言和文化背景的差異,歌劇在法國、英國、德國、俄國等不同國家的演唱方法和審美原則也是不一樣的,在中國亦是如此。
混聲唱法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只用真聲或假聲歌唱,都會出現不盡完美的聲音,這是不科學的唱法,只有兩者混合著應用才能獲得有氣息支持的、聲音的聲區轉換自然統一的、音域寬廣,有穿透力的、音色明亮、色彩動人的聲音。獲得混聲的關鍵在于正確地運用呼吸方法,巧妙地調節好各共鳴腔體,使聲音和諧統一,美妙動聽。
關鍵詞:混聲唱法氣息混合共鳴
混聲唱法就是頭腔共鳴和胸腔共鳴混合運用的唱法。是對聲帶發聲時機能狀態按規律的具體實踐,它要求發低音時避免全用真聲(胸聲區),發高音時避免全用假聲(頭聲區),也就是說任何一個音都是混聲效果?;炻暢ㄗ钪饕奶攸c就是將真聲和假聲的兩種唱法混合著靈活運用歌唱,從而獲得聲音通暢,圓潤甜美,美妙動聽的歌唱效果。
混聲唱法原理
混聲唱法指的是真假兩種歌唱狀態混合著應用的意思,假聲要以真聲為基礎,真聲要以假聲為基礎,高音掛上胸腔,低音掛上頭腔;高音有濃厚的真聲色彩,低音有假聲成分。這樣兩個聲區比例恰當,靈活應用才能發揮頭聲區里有胸腔共鳴,胸聲區里有頭腔共鳴的兩個共鳴腔體混合共鳴的優點。真假聲混聲歌唱要按比例調整,如果始終只用真聲,由于聲帶一直處于拉緊的狀態唱高音,勢必造成脫離氣息的喊叫,久而久之,由于聲帶負擔過重,造成聲帶病變而失去歌唱能力。同樣,如果始終只用假聲,由于聲帶不能閉合,用不上力,所以聲音虛弱,沒有亮音,得不到呼吸的支持,久而久之,聲帶功能減弱而失去彈力,同樣也會造成病變失去歌唱的能力。假如將這兩種唱法巧妙地,不是突然地、而是逐漸過渡、轉換,聲音會統一,聲音會無“坎”,把它們調整到一種平衡的狀態之下,才能使兩種聲音的共鳴混合在一起,才能獲得流暢均勻,明亮甜美的聲音。
李維渤教授在《發聲訓練中的四個“R”》一文中,談到真、假聲混合問題時,把頭聲區比作水,把胸聲區比作土,用土和水攪拌成泥來比喻混聲唱法。認為在放少量土的試管中注入水,這時水和土的區分是非常明顯的,由于水和土截然不同,用這種嗓音調節歌唱時必然會出現上得去就下不來或下得來就上不去的現象,這種狀態被稱為“靜態調節”,為了克服這種“靜態”,就要把水和土加以攪拌使它們成為泥。當然試管上方的泥比較稀,底部的泥比較稠,但都是泥而不是分離的水和土,用這樣的嗓子歌唱時,沒有明顯的區別,并且可以自如地上下,沒有明顯的“坎兒”,這就是混聲的原理。
論流行歌曲唱法的特征
流行歌曲唱法的特征
眾所周知,流行歌曲就是群眾的歌曲,所以,對于流行歌曲來說,旋律流暢、真實自然、貼切生活、易于傳唱是其主要的特點。流行歌曲的演唱應注重氣息的運用,講究吐字和咬字清晰、委婉,語言的韻律,在演唱中多運用輕聲、氣聲唱法。演唱流行歌曲時的呼吸輕松自然、舒展自由,根據歌曲的需要進行的一種非常自然的呼吸,它是表達歌曲感情的關鍵,比如在表達深沉傷感的歌曲是,呼吸要吸得很飽滿,但是聲帶不完全閉合,造成一種漏氣的沙啞聲,一邊夸張聲音的感染力。唱法的發聲也有真聲、假聲和真假聲混合三種。使用真聲時聲帶完全振動,它的共鳴主要是胸腔,特點是真實,音樂飽滿洪亮;使用假聲時聲帶局部振動,它的共鳴主要是頭腔。假聲的特點是聲音尖細而飄逸,需要用氣息的有力支持來控制好聲音的強弱。假聲一般用在歌曲的高潮部分,也就是高聲區,大部分是一帶而過,往往和真聲交替使用。使用混聲時,是介于真聲和假聲之間的聲音,音量不大,缺乏力度,一般歌手在進入高聲區時,往往用此方法。演唱流行歌曲的共鳴同樣是分成胸腔共鳴、口腔共鳴和頭腔共鳴和喉咽腔共鳴。在流行歌曲演唱的過程中,喉咽腔共鳴占據著重要地位,根據歌曲的演唱風格和音樂題材的不同,喉咽腔的開合狀態也有所不同。
不同演唱風格的分類練習
1.通常風格及其演唱技巧流行唱法區別于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的主要方面就在于前者更注重自然。呼吸的運用要根據不同風格的歌曲來定位,不同的歌曲蘊含著不同的感情,呼吸的強與弱乃是表達歌曲感情的關鍵。比如,在表達深沉憂傷、悲痛傷感的歌曲時,呼吸要運用得強一些,聲帶也不完全閉合,造成一種漏氣的沙啞聲,并且讓這種深沉的音色夸張化,讓聽眾真切地感受到傷感的情感。各個聲區有著不同的聲音色彩:高音區高亢明亮,中音區柔美平緩,低音區沉厚結實。流行歌曲的演唱通常也是遵循各音區的自然屬性,發揮其自身的自然屬性。
2.搖滾風格及其演唱技巧搖滾樂作為音樂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是要為內容服務的。搖滾樂一開始就是貧民的文化,是老百姓的文化,是來源于生活的。表現人的喜怒哀樂,謳歌愛情、親情,反映時代的聲音、人民的呼聲。搖滾樂滿足了青年人成為英雄的渴望,成為青年人的精神支柱,給他們慰藉,陪他們度過迷惘的青年一代;搖滾樂產生了藝術家,搖滾打破了古典音樂的貴族化,使更多的人參與其中。從反抗越戰到女權到環保都有搖滾的吶喊,他們以搖滾為武器,因為搖滾是直接的藝術,每個人都可表達自己的主張體會。搖滾唱法大多是要用宣泄的聲音來渲染氣氛,以期達到歌曲的感染力。所以這就要求演唱者有寬廣的音域和良好的氣息支持。搖滾歌曲真實有感染力,所以一般歌手使用真嗓較多,所以這就需要他們有正確的用嗓技巧和方法,才能保護好嗓子。搖滾樂是一種能強烈釋放和抒發感情的音樂,有強大的吸引力,演繹時,像是靈魂深處在吶喊,這樣才能使聽眾產生共鳴,控制其心智。
3.爵士風格及其演唱技巧爵士樂(Jazz)以其極具強烈鮮明的動感節奏、個性十足的爵士音色和不失章法的即興演奏(或演唱),感染了眾多聽眾,同時也得到了音樂領域各界人士的認可,被列為最具音樂自身魅力的高雅藝術之一。爵士樂是在藍調(Blues)和拉格泰姆(ragtime)的基礎上,融合了某些白人的音樂成分,以小型管樂隊的形式即興演奏而逐漸形成的。爵士樂變化多端,節奏感比較強,這就提高了歌手的演唱難度,歌者演唱時首先要放松整個身體,然而各個共鳴腔體還要積極打開,控制好氣息張弛有度地隨著音樂釋放出來,并能正確地演繹獨特的爵士樂的節奏。演唱爵士樂關鍵是要在掌握節奏的基礎上理解和感受歌曲內涵和曲調的關系,全身心地投入演唱,以期達到感染聽眾的效果。在演唱爵士樂方面,內地比較杰出的代表是谷峰,他的演唱風格獨樹一幟。代表作《你的心情好不好》。在演唱形式方面,臺灣的“蟑螂合唱團”,完美的和聲和不凡的創作才華使他們轟動一時。歐美藍調風格方面比較突出的代表有陶喆。臺灣歌手庾澄慶,他的作品有爵士風格的《老實情歌》。
民族唱法的科學性探索
我國的民族聲樂藝術廣義地講,主要包括傳統的戲曲演唱、曲藝說唱和民間的民歌演唱三大類民族演唱藝術,也包括當今較流性的新民歌、新歌劇的演唱和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演唱等,形式繁多,十分豐富。隨著世界音樂文化之間的互相滲透,民族聲樂作品的創作范圍更加廣闊,音樂家們在原始民歌的基礎上經過改編、提煉、發展、升華而創作出一大批新的聲樂作品。這些新作品的創作力度、難度不斷的增加,對歌唱者的演唱能力、聲音表現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演唱者必須提高自己的發聲技巧和藝術修養,在這里筆者將對民族聲樂演唱的科學性進行一些探索與思考。
一、民族唱法中的呼吸
自古以來,我國的民歌演唱在呼吸、發聲、共鳴等技巧方面已有較高的水平,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氣息運用方面,唐段安節的《樂府雜錄》中說:“善歌者,必先調其氣,氮氳自臍間出,至喉乃噫其詞……”這里的“臍間出”就是指“氣沉丹田”。這與美聲唱法中所提倡的胸、腹聯合吸氣法不謀而合。著名歌唱家卡魯索說:“一旦掌握了呼吸的藝術,學生也就算走上了可觀的文藝高峰的第一步?!雹龠@也就是美聲唱法強調的呼吸是歌唱的動力、關鍵和支持力。呼吸不管在美聲唱法,還是在民族唱法中都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可以說只有具備良好的呼吸,才能使我們的歌唱更出色,表現人物情感時才能得心應手。
筆者認為,歌唱的呼吸可分三個階段:吸氣、呼氣、換氣。吸氣時,狀態自然,吸得深,吸得恰當,氣息從口、鼻同時吸入,經過咽喉、氣管、支氣管到肺的底部,并把氣息推向后腰部。動作輕松,自然,不牽強,不僵硬。兩肩自然下垂,脖子放松,否則各部肌肉緊張,其他發聲器官就不能靈活地有規律地活動。呼氣應當平穩,均勻,有控制,呼氣的關鍵是要找到支持點,找到呼吸器官和發聲器宮有機配合的力量。呼氣時,橫隔膜平穩地上提,兩側下肋逐漸回收,使氣息通過氣管送入聲門。應該指出的是,呼氣時不僅有這個呼氣肌群形成的向上向里的力,同時還有一種與之抗衡的,由吸氣肌群形成向下向外的力協同動作。
根據演唱需要,調節抗衡程度,呼氣之中保持相應吸氣的感覺,吸氣之中保持相應呼氣的感覺,形成的“呼吸對抗”。得到了正確的呼吸支點,就可以得到有氣息支持的聲音。換氣,這也是歌唱呼吸的重要環節,關系到吸氣與呼氣能否得以循環往復,關系到已經獲得的呼吸支持能否繼續保持。決不能在換氣時讓呼吸的部位往上移動,影響歌聲的氣息支持。練習時,可以有意識地放慢歌曲的速度,讓句間換氣有足夠的時間和準備,等練到熟練的程度,逐漸加快到要求的速度,恰如其分地進行句間換氣,保持歌曲的完整性。運用科學的呼吸方法,才能使聲音有著力點,有高頻泛音,力度變換自由,富于表現力;也只有這樣的聲音才能深刻表達歌曲的感情,這樣的歌唱當然是最安全、能持久的歌唱。
民族唱法中聲的用法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文章結合美聲唱法、中國的傳統唱法以及通俗唱法,分析了嗓音運用的多樣性,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了中國民族唱法的用嗓也應同時運用兩種混聲機能,從而更好地開發高聲區的觀點。
關鍵詞:民族唱法用嗓真聲假聲混聲
第十二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在原有的美聲、民族和通俗三種唱法的基礎上,另外增加了兩種新的演唱組別,其中一組是“原生態”演唱法。對“原生態”唱法的提法以前是沒有過的。當然,也有把各民族傳統的、民間的唱法稱為傳統唱法的。筆者認為,“原生態”即這種意義上的傳統唱法。據了解,“原生態”唱法主要指的是:用不受專業院校訓練限制的民族原始聲音、用民族語言或者地方方言、用傳統的表演形式和伴奏形式來展示各民族自己的風采的唱法。記得當時有一位嘉賓現場點評說:“原生態唱法才應該算是中國真正的民族唱法,而大家通常所說的民族唱法,應該說成中國唱法更合適?!彪m然這僅是一家之言,筆者倒頗為贊同。
一、唱法的界限
在高校聲樂教學體制中,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曾經很長一段時間處于彼此隔離的狀態。眾所周知,美聲唱法是混合聲區唱法,從聲音來說,真聲假聲都用,講究的是混合聲區,混合共鳴,聲音真假混合,共鳴同時出現,聲音都是按音高比例的需要混合著用真假聲和共鳴的。那么,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是否有些共同之處,它們之間的界限究竟是什么?專家們已作過很多見仁見智的探討。歸納起來大致可以從兩方面來加以區別:唱法訓練和共鳴的不同。
首先,是唱法的訓練。如果全面地考慮世界歌唱藝術,我們所說的唱法上的區別,是指唱法本身嗓子的力量以及真假聲的比例是什么狀態,要混合到什么程度,是以真聲為主還是以假聲為主。其次,是共鳴的不同。美聲唱法是全共鳴,即全身作為共鳴體,而有的唱法只用部分共鳴。有的唱法共鳴用得比較明亮,有的共鳴相對來說用得稍暗一些,有的不需要唱到那么高,有的不需要唱到那么低。共鳴腔體的運用,用上部、用中部、用下部都不盡相同,這是區別唱法的幾個方面。
流行唱法聲音練習方式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有人對流行唱法存在偏見,認為唱流行音樂只要樂感好、嗓子好就可以,不需要掌握專業的演唱方法,這就導致有些人在演唱技巧方面,如呼吸、咬字、聲音位置等缺乏研究,造成中、低音發音干白,高音干癟,像從喉嚨里擠出來的,尤其在演藝圈,有些演員一到現場演唱,個人的演唱功力就顯而易見了。當然,這樣的演唱群體畢竟還是少數,無論在國內或者是歐美流行樂壇,很多演唱者還是經過嚴格的聲樂訓練的,都有著科學的發聲方法。筆者認為,即便作為歌唱愛好者,縱然沒有較高的聲樂技巧,但懂得一些發聲方法,使自己的歌聲圓潤、松弛也是很有必要的。
一、呼吸方法
自然式呼吸是最常用的呼吸方法,但這種呼吸很淺,不利于歌唱。歌唱的呼吸是比較深的腹式呼吸法,即氣要吸到腰的周圍,上腹部(肚臍以上包括肚臍那一圈,肋骨以下,包括整個胃部)保持膨脹、飽滿的感覺,下腹部(肚臍以下系皮帶處,也就是肚臍以下約3個指頭處)微微地、一點點地、慢慢地向里、向上收,使氣息均勻、慢慢地呼出來,保持時間越長越好,唱歌時要一直保持這種狀態,聲音完全由氣息來控制,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聲靠氣傳”。呼吸的關鍵在于“保持”,也就是指氣息保持流動,而不是保持一種僵化的姿勢。
具體來說,實踐訓練步驟應是:軀干站直,胸部放松挺起,腿不要彎曲,面部放松,不要有意識地去吸入大口氣,而是直接用下腹的動作來數1(是口中念出來),數完后,下腹立即回復原狀,然后再收下腹數2,再回復原狀,如此反復,數到10或20,讓下腹靈活而有彈性,反復地收腹、還原,使下腹形成“自動換氣”,因為在下腹還原時,氣息已自動吸入,把吸氣練成下意識的動作,其好處在于“氣口”的靈活性,另一好處是無吸氣聲。數1、2、3、4、5的節奏可由慢而快。開始階段下腹肌肉感覺會有些酸,這都是正常的,當快速練氣適應之后,可用連續數123或12345或12345678910,再逐步從1—10,或到30,最多可數到50,下腹肌始終處于收縮狀態,這就是鍛煉“保持”的一個基礎。
二、喉嚨的打開
所謂打開喉嚨,是喉嚨處于剛開始打哈欠的吸氣狀態,就是喉嚨打開的狀態。西洋傳統唱法要求在低喉位上打開喉嚨,這需要長期的訓練才能做得到,這如同芭蕾舞強調演員一定要用足尖站起來跳舞情況相同。流行唱法不強調這一點。打開喉嚨的具體含義是喉、舌的對抗,流行唱法至今有很多歌手仍是打不開喉嚨的,特別在高音區,用高喉位而不造成聲道阻塞在流行唱法中是相對允許的。在流行唱法中,打開的目的不是為了共鳴,而是防止聲道阻塞。但就效果而言,適量的打開喉嚨對演唱歌曲的效果是相對積極的,所以,打開喉嚨這種基本功在流行唱法的訓練中的地位較西洋傳統唱法不是更重要,但仍然是不可忽視的。
民族唱法呼吸的教學藝術探討
一、樹立正確的聲樂教學觀
1、在聲樂教學中,要保護和培養學生個性。音樂教育界的老前輩王品素老師,在民族聲樂藝術的教學上大膽實踐走出了新路子,十分呵護來自不同民族地區學生自身獨特的民族風格,在保持原民族風格的基礎上,穩步而又大膽地進行創造性地教學,這樣培養出的歌手,她們的演唱具有獨特的個性特征,不會是一個模樣。
2、要求學生把美聲與民族唱法分開。一提到唱民歌,認為把聲音變嗲,把字讀成片兒就是民族唱法,一唱民族歌曲就把腔體打開,咬字也含糊不清了。遇到這樣情況,教師要要引導他們樹立科學的聲音觀念:啟發學生有一種合理的氣息支持作用,有正確的聲樂教育觀。
二、教學中民族唱法的呼吸訓練
1、民族唱法中呼吸方法
1)吸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