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技術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0 12:37:5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采摘技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采摘技術

鐵觀音茶葉采摘技術

1采摘鮮葉的標準

鐵觀音優良品質的形成,取決于鮮葉原料的質量和制茶技術的正常發揮,只有優質的鮮葉才能制出優良的茶葉;優質的鮮葉特征是:葉芽壯、芽梢重、節間短、葉片厚、葉色濃綠光潤,持嫩性強,葉內內含物質豐富,各種有機成分例協調。所以鮮葉原料是形成鐵觀音品質的基礎,采摘鐵觀音茶葉鮮葉原料成熟度一般要求頂葉小開面至中開面駐芽2~3葉,尤以駐芽3葉為優;小開面為頂葉面積為第二葉面積的1/2,中開面為頂葉面積為第二葉面積的2/3;在不同季節采用不同標準,春秋茶一般采用中開面采,夏暑茶應當適當嫩采,采用小開面采;豐產茶園茶樹生長茂盛,持嫩性強,采用中開面采摘,普通茶園采用小至中開面采摘,標準成熟葉子是形成鐵觀音高香品質的物質基礎的保證。采摘過于幼嫩,茶葉多酚類較高,形成鐵觀音香氣物質較少,而且在搖青工藝中極易損傷幼嫩梢,產生”斷芽”、”斷梗”等現象,影響正常的“走水消青”,造成品茶浸出物含量偏低,常形成香低、味苦澀且帶有青氣,鐵觀音外形、內質應有的特殊風味難以表現出來。采摘偏老鮮葉,過于成熟的葉片中有效物質基礎差,兒茶素總量、氨基酸、咖啡堿、水溶性果膠物質含量偏底;粗老葉纖維素、半纖維素等成分含量偏高,成品茶形成外形粗、色澤枯澤、黃片多、滋味淡、薄,不耐沖泡,品質較差。所以把握鮮葉采摘標準是形成鐵觀音品質的關鍵。

2采摘季節和時間

鐵觀音對采摘時間要求較嚴格,一年中內安溪一般分4季開采,外安溪一般分5季開采。谷雨至立夏(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為春茶,產量達到全年的1/3;夏至至小暑(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為夏茶,立秋至處暑(8月上旬至下旬)為暑茶,秋分至寒露(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為秋茶;在11月至12下旬間制作的為冬茶;全年以春、秋兩季茶葉品質最高,春茶以立夏前后采摘質量為更好,秋茶以寒露前后為更好。在一日中,以下午青即午后12時至下午4時前采摘的鮮葉中有充分曬青時間,新鮮清爽,品質最好。由于采摘鮮葉的時間不同,影響鮮葉內部的內含物、曬青等方面,對鐵觀音品質的形成也造成影響。早青為上午10時前采摘的茶青,鮮葉大多帶有露水,其制成的茶品質較差;上午青為上午10時后至中午12時前采摘的茶青,因茶樹經過一段時間陽光的照射,露水已消失,制作茶葉品質優于早、晚青;晚青為下午4時后所采的茶青,因采摘完鮮葉后,無法利用陽光曬青萎凋,錯過曬青的最佳時機,制茶品質欠佳,總體優于早青;所以應盡量選擇下午青作為制作原料。北風天氣所采茶葉品質較佳,制作優質鐵觀音,應選擇連續晴朗天氣的午青鮮葉制作,才能達到上乘品質。

3采摘方法

采摘的方法有手采法、刀割法和機采法3種。目前鐵觀音最普遍的采摘方法為手采法,該種采法特別適合制作高檔茶,茶農通過長期實踐,創造為適應做青“走水”需要的“虎口對芯”采摘法;即采摘時將拇指和食指分開,從芽梢頂端中心插下,稍加扭折向上一提,將芽梢采下,這樣就形成每摘下一芽葉,有一半葉握在手中,另一半露在手掌外,可避免握在手中受熱與壓傷。刀割法和機采法這兩種方法采摘的鮮葉質量明顯較差,特別是機采法,沒有選采性能,但能克服采茶用工困難,適應低檔的大面積生產,有一定面積應用。同時應根據茶葉生長情況確定一定高度的采摘面,樅面上的新梢全部采摘,樅面下的芽梢全部留養,以形成較深厚的營養生成層,達到充分利用光能,促進芽頭生長均衡,達到增產提高的目的。每季一般分2次采摘,第1次按標準采開面3~4葉,第2次采茶蓬面下芽葉。鐵觀音采摘多數采用手工采茶法,采茶時實行提手采、分朵采,切忌一把捋,才能形成標準統一、容易掌握、茶青完整度較好。

查看全文

鐵觀音茶葉采摘技術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鐵觀音茶葉;品質形成;采摘技術

論文摘要采摘對鐵觀音茶葉品質的形成起至關重要作用,介紹制作鐵觀音茶葉的采摘技術,主要包括采摘鮮葉的標準、采摘季節和時間、采摘方法、鮮葉保管等內容。

鐵觀音是烏龍茶的杰出代表,是屬于半發酵茶,加工工藝介于紅茶與綠茶之間,制作工藝十分復雜,技術性強而靈活。安溪縣茶農在長期生產實踐中,經過不斷探索,積累了獨特的初制工藝,其制作工作流程為:鮮葉采摘-曬青-涼青-搖青-炒青-揉捻-初烘-復包揉-復烘-復包揉-烘干-毛茶;在整個制作工藝流程中,茶農根據經驗,形成在不同季節、氣候、鮮葉成熟度、栽培水平等方面差異,靈活運用“看青做青”和“看天做青”的制茶技術,力求使鐵觀音茶葉感官品質水平達到最佳效果,從而形成鐵觀音外形長、索緊結、肥壯、沉重、勻整;色澤油潤,紅點明顯,帶砂綠色。內質氣濃郁持久,具有自然的花香味,湯色金黃明亮;滋味醇厚,鮮爽,觀音韻回味悠長;葉底軟亮,勻整,紅邊明顯。鐵觀音的品質形成,引起國內外學者的興趣,其中采摘是提供優質制作原料的關鍵和基礎,筆者經多年的觀察,對采摘技術提出粗淺見解。

1采摘鮮葉的標準

鐵觀音優良品質的形成,取決于鮮葉原料的質量和制茶技術的正常發揮,只有優質的鮮葉才能制出優良的茶葉;優質的鮮葉特征是:葉芽壯、芽梢重、節間短、葉片厚、葉色濃綠光潤,持嫩性強,葉內內含物質豐富,各種有機成分例協調。所以鮮葉原料是形成鐵觀音品質的基礎,采摘鐵觀音茶葉鮮葉原料成熟度一般要求頂葉小開面至中開面駐芽2~3葉,尤以駐芽3葉為優;小開面為頂葉面積為第二葉面積的1/2,中開面為頂葉面積為第二葉面積的2/3;在不同季節采用不同標準,春秋茶一般采用中開面采,夏暑茶應當適當嫩采,采用小開面采;豐產茶園茶樹生長茂盛,持嫩性強,采用中開面采摘,普通茶園采用小至中開面采摘,標準成熟葉子是形成鐵觀音高香品質的物質基礎的保證。采摘過于幼嫩,茶葉多酚類較高,形成鐵觀音香氣物質較少,而且在搖青工藝中極易損傷幼嫩梢,產生”斷芽”、”斷梗”等現象,影響正常的“走水消青”,造成品茶浸出物含量偏低,常形成香低、味苦澀且帶有青氣,鐵觀音外形、內質應有的特殊風味難以表現出來。采摘偏老鮮葉,過于成熟的葉片中有效物質基礎差,兒茶素總量、氨基酸、咖啡堿、水溶性果膠物質含量偏底;粗老葉纖維素、半纖維素等成分含量偏高,成品茶形成外形粗、色澤枯澤、黃片多、滋味淡、薄,不耐沖泡,品質較差。所以把握鮮葉采摘標準是形成鐵觀音品質的關鍵。

2采摘季節和時間

查看全文

鐵觀音茶葉采摘技術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鐵觀音茶葉;品質形成;采摘技術

論文摘要采摘對鐵觀音茶葉品質的形成起至關重要作用,介紹制作鐵觀音茶葉的采摘技術,主要包括采摘鮮葉的標準、采摘季節和時間、采摘方法、鮮葉保管等內容。

鐵觀音是烏龍茶的杰出代表,是屬于半發酵茶,加工工藝介于紅茶與綠茶之間,制作工藝十分復雜,技術性強而靈活。安溪縣茶農在長期生產實踐中,經過不斷探索,積累了獨特的初制工藝,其制作工作流程為:鮮葉采摘-曬青-涼青-搖青-炒青-揉捻-初烘-復包揉-復烘-復包揉-烘干-毛茶;在整個制作工藝流程中,茶農根據經驗,形成在不同季節、氣候、鮮葉成熟度、栽培水平等方面差異,靈活運用“看青做青”和“看天做青”的制茶技術,力求使鐵觀音茶葉感官品質水平達到最佳效果,從而形成鐵觀音外形長、索緊結、肥壯、沉重、勻整;色澤油潤,紅點明顯,帶砂綠色。內質氣濃郁持久,具有自然的花香味,湯色金黃明亮;滋味醇厚,鮮爽,觀音韻回味悠長;葉底軟亮,勻整,紅邊明顯。鐵觀音的品質形成,引起國內外學者的興趣,其中采摘是提供優質制作原料的關鍵和基礎,筆者經多年的觀察,對采摘技術提出粗淺見解。

1采摘鮮葉的標準

鐵觀音優良品質的形成,取決于鮮葉原料的質量和制茶技術的正常發揮,只有優質的鮮葉才能制出優良的茶葉;優質的鮮葉特征是:葉芽壯、芽梢重、節間短、葉片厚、葉色濃綠光潤,持嫩性強,葉內內含物質豐富,各種有機成分例協調。所以鮮葉原料是形成鐵觀音品質的基礎,采摘鐵觀音茶葉鮮葉原料成熟度一般要求頂葉小開面至中開面駐芽2~3葉,尤以駐芽3葉為優;小開面為頂葉面積為第二葉面積的1/2,中開面為頂葉面積為第二葉面積的2/3;在不同季節采用不同標準,春秋茶一般采用中開面采,夏暑茶應當適當嫩采,采用小開面采;豐產茶園茶樹生長茂盛,持嫩性強,采用中開面采摘,普通茶園采用小至中開面采摘,標準成熟葉子是形成鐵觀音高香品質的物質基礎的保證。采摘過于幼嫩,茶葉多酚類較高,形成鐵觀音香氣物質較少,而且在搖青工藝中極易損傷幼嫩梢,產生”斷芽”、”斷梗”等現象,影響正常的“走水消青”,造成品茶浸出物含量偏低,常形成香低、味苦澀且帶有青氣,鐵觀音外形、內質應有的特殊風味難以表現出來。采摘偏老鮮葉,過于成熟的葉片中有效物質基礎差,兒茶素總量、氨基酸、咖啡堿、水溶性果膠物質含量偏底;粗老葉纖維素、半纖維素等成分含量偏高,成品茶形成外形粗、色澤枯澤、黃片多、滋味淡、薄,不耐沖泡,品質較差。所以把握鮮葉采摘標準是形成鐵觀音品質的關鍵。

2采摘季節和時間

查看全文

果蔬采摘機器人研究現狀與發展

摘要:新型城鎮化建設不斷加快和農村生產勞動力的不足,致使果蔬產業中人工成本占比較大。為此,研究果蔬采摘機器人以減少果蔬生產成本和降低勞動力的依賴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課題組通過介紹果蔬采摘機器人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對目前果蔬采摘機器人作業時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增強采摘機器人的可靠性、提高識別率和定位精度、擴展設備的通用性以及降低維護和生產成本等發展趨勢,為果蔬采摘機器人的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果蔬采摘機器人;研究現狀;發展趨勢

農業作為我國重要的經濟產業支柱,其發展的道路上存在著眾多的問題。在城鎮化不斷推進和人口老齡化現象日益嚴重以及大量青年人外出務工等的驅動下,農村嚴重缺乏生產勞動力,而缺乏生產勞動力是農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1]。目前,我國果蔬等農作物采摘方式以人工采摘方式為主,由于勞動力的不足,大量的人工成本嚴重影響了果蔬生產效益。因此,隨著國家的發展,農業的發展逐漸從傳統農業向智能化、智慧化農業發展,因而在農業生產中普及智能化設備、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將成為未來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研發制造適用于果蔬等農作物采摘的機器人,代替人工進行農業生產,對于推進農業智能化和現代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2]。

1果蔬采摘機器人的作業特性分析

1.1采摘對象多樣化,生長環境差異化

果蔬的種類繁多,其大小、形狀、顏色、重量以及堅硬度都有很大的差別,對于堅硬度不高的果蔬采摘時容易造成損壞,所以在作業時,采摘機器人需要根據果蔬的大小去調整末端執行器以及控制抓取力度。由于果蔬的生長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很大,而環境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所以采摘機器人的采摘作業環境也就大不相同,進而對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查看全文

鐵觀音加工工藝和關鍵技術分析

 

祥華鐵觀音是安溪鐵觀音中獨具特色的精品。茶樹品種和種植環境是形成祥華鐵觀音茶質特征重要原因,但獨特的加工技術,恪守傳統制作方法是使祥華鐵觀音形成特有的“觀音韻”的關鍵。本文介紹祥華鐵觀音加工過程中的關鍵技術和工藝要點,并淺析祥華鐵觀音品質特點。

關鍵詞:祥華鐵觀音;加工技術;關鍵技術;品質特點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符合自己的個性和品味要求的產區所產的茶品,小產區茶葉越來越受到青睞。福建安溪縣盛產鐵觀音,雖同為安溪所產的鐵觀音,不同產區也有著不同特質,茶葉滋味不同,最具代表性的三大產區西坪、祥華、感德3個鄉鎮所產鐵觀音各具特點。其中,祥華鄉位于安溪西部邊陲,多為丘陵山坡,山高霧濃,其獨特的土壤、區域小氣候和精湛傳統的制作工藝,使祥華鐵觀音在安溪鐵觀音中獨樹一幟,逐步形成具有穩定的小產區鐵觀音市場。祥華鐵觀音能夠脫穎而出,形成其獨特的品質,除了茶樹品種優質、種植環境自成特點外,制法上多數恪守傳統方法進行最為關鍵。以下簡述祥華鐵觀音加工工藝及其關鍵技術,以供同業參考。

1鮮葉的采摘與保管

1.1采摘季節與標準因茶園立地條件以及氣候、海拔、施肥等條件不同,祥華鐵觀音具體采摘期可以分為春茶、夏茶、暑茶和秋茶。一般在谷雨前后采摘春茶,品質最優,產量約占全年產量的45%;在6月下旬采摘制作的稱為夏茶,產量約占全年產量的30%;在8月上旬采摘制作的稱為暑茶,產量約占全年產量的25%;10月上旬制作的茶被稱為秋茶,產量約占全年產量的10%。科學執行鮮葉采摘標準關系到鐵觀音的最終品質[1]。祥華鐵觀音的原料要求采摘較為成熟的鮮葉新梢,待新梢形成駐芽時,采下2~4葉梢,俗稱“開面采”。春、秋祥華鐵觀音是“開面采”。豐產茶園茶葉茂盛,持嫩性強,則采摘1芽3~4葉。選擇每個茶季中的晴天,下午2∶00—5∶00采摘鮮葉。1.2鮮葉采摘鮮葉采摘時候采用“定高平面采摘法”,即根據茶樹生長情況,確定一定的高度的采摘面,把縱面上的芽梢全部采摘,縱面下的芽梢全部留養,以形成較深厚的營養生長層,達到充分利用光能,提高萌芽率,以促進增產提質。芽梢生長旺盛的茶樹,可以分2次采摘,第1次按標準采1芽3~4葉,第2次再依該標準另采制,下一季采摘則在此采摘面的基礎上適當提高[2]。祥華鐵觀音一般采用手工采摘,確保鮮葉質量,穩定采摘標準,為制作出高品質的祥華鐵觀音成茶奠定基礎。1.3鮮葉保管由于大部分祥華茶園山高路遠,采摘后的鐵觀音鮮葉需要運輸至茶場付制,因此需要注意鮮葉保管。鮮葉采下后裝入通透性好的竹筐或編織袋內,放置于陰涼干凈處。在貯運的時候,應做到不同品種分開,晴天和雨天茶青分開,不同采摘時間段分開,不同采摘標準分開保管。運至加工廠的待制茶青應薄攤于竹匾上,以散發熱量,保持新鮮度,防止熱悶或紅變。

查看全文

自動控制技術在農業機械的運用

我國一直是農業大國,整體經濟一直受到農業發展趨勢的重要影響。在這一基礎上,我國對于農業發展趨勢也越來重視,對農業科技發展相關技術研發支持也越發關注,尤其是在農業機械自動化科學技術設計發展。鑒于此,本文以農業生產中的大棚蔬菜種植為例,針對自動控制技術在農業機械中的運用這一課題進行深入研究。

1目前農業機械自動化的發展現狀

現階段,美國在農業機械化方面發展成果比較突出,特別是在機械化發展的范圍上已經實現了全國普及。相較于美國,日本由于國土面積比較小,其農業機械自動化發展也十分成熟[1]。而我國除部分經濟發達農村地區實現了全面的生產自動化之外,大部分經濟欠發達地區并未全面實現農業生產機械化,這是我國農業生產目前面臨的重要待解決事項。

2自動控制技術在農業機械生產中的應用價值

2.1有利于元器件的高精度反饋度提升。在農業生產機械自動化發展中,自動控制技術的應用對控制精度的要求十分高,而高精度、快反應的技術則需要依賴元器件信號的精準反饋。此外,機械位置傳感器的功率消耗與理論消耗上并不等同,前者遠超出后者,想要保持生產效率,還需要定期更換機械組件。2.2有利于自我診斷工作質量提升。與應用其他類型的農業機械生產不同,應用自動控制技術對農業生產的全過程進行綜合性監控,當系統出現異常反應時,就會立刻發出聲音、光線感應等類型的報警,并顯示具體故障發生點,幫助農業機械自動化維護人員快速找到故障點進行維修,促進維修效率的提升[2]。當系統出現常規性故障后,自動控制技術還能夠進行故障系統修復,唯有必須更換的系統器件損壞時,才需要維修人員介入。

3自動控制技術在農業機械中的有效運用

查看全文

采摘機器人控制系統設計研究

摘要:在不斷深化創新教育的背景下,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迫在眉睫。筆者利用高職教師現有的科研項目,通過項目化的專業實踐與雙創教育的有機結合,設計了一款多臺采摘機器人的控制系統,并完成了控制系統的程序設計。仿真結果表明,該控制系統可以實現集散控制系統(DCS)對多臺采摘機器人的實時運動參數監測與精確控制,解決多臺采摘機器人同時作業時相互干擾、效率低的問題,同時優化采摘端的傳感器、PLC控制器、通信模塊RS-485等硬件設計。教改實踐證明,項目化實踐和雙創教育的結合,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

關鍵詞:專業教育;雙創教育;DCS;PLC;采摘機器人

近年來,國家新一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提出,其主要目的是以創新驅動發展,在此背景下,2017年2月,教育部提出“新工科”的概念,此舉是為了提高高等教育中工科的創新能力。新工科專業的內核是以新興的產業為核心,將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用于傳統的工科專業改革。同時,對于高職的工科專業來說,需要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融合培養,這樣才能培養出實踐能力更強、創新能力更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技能人才。在此背景下,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迫在眉睫,以學生導師現有的研究方向為指引,提高學生自主創新的工程能力,在理論上設計一款基于集散控制系統(DCS)的采摘機器人,通過此項目的設計培養學生的專業創新工程能力。

1設計思路

集散控制系統(DCS)在現代自動化控制系統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對于多控制對象有著良好的控制精度和效果。此次控制的對象為果蔬采摘機器人,解決采摘機器人只能單體控制不能進行多個采摘機器人綜合控制的問題。多個采摘機器人在同時運作過程中易出現相互干擾的現象,導致多個采摘機器人協同作業效率低、對目標識別不精確等。針對此種現象,采用集散控制系統(DCS)作為多個采摘機器人的控制核心,同時在外部加入PLC技術、傳感器技術,對多個采摘機器人進行控制和運動參數監測,并保證控制系統與外部設備數據的傳輸,最終達到多個采摘機器人按控制要求同時動作的目的[1]。

2DCS控制系統結構

查看全文

采摘觀光果園旅游產業研究

摘要:在一些地區經濟產業的轉型與升級優化過程中,旅游業也成為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要內容.果園觀光采摘旅游已成為一種新型的外出旅游休閑方式,與其他旅游資源可相互結合,相互促進.介紹了采摘觀光園在旅游開發中應用的意義、建設的原則及技術管理要求,以供探討。

關鍵詞:采摘觀光園;建設原則;技術管理要求

在一些地區經濟產業的轉型與升級優化過程中,旅游產業也成為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要內容。如今人們的旅游活動形式已向多元化、特色化和體驗化演變發展,果園的采摘觀光旅游正好順應了當下人們回歸自然的心理需求,成為了一種新型的外出旅游的休閑方式,與其他旅游資源可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現將旅游開發中采摘觀光園應用的意義、建設的原則和技術管理要求進行闡述,以供探討。

1采摘觀光果園在旅游開發中的意義

1.1社會效益。采摘觀光果園的建設提升了周邊的環境品質,滿足了人們娛樂、休閑、觀光、科普的要求,緩解了繁忙的城市生活給人們所帶來的緊張感和壓迫感,通過動手采摘,加強了人們的主觀能動性,同時春華秋實、歲月靜好的景象會激起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1.2生態效益。采摘觀光果園樹種的多樣性,豐富了當地植物種類,增加了綠地面積、美化了環境,降低了廢氣、粉塵、噪音的污染,果樹作為完好的引源植物,還可吸引大量的蟲蝶和鳥類,形成良好的自然生物鏈。1.3經濟效益。各種果樹的生物學特性、物候期不同,在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景觀。有的花香、有的果奇、有的葉美、有的形怪、有的味美,可集觀葉、賞花、品果、賞樹等獨特景觀效果于一身,會給人們以賞心悅目的感染力和愉悅性,對游客有一定的吸引性和感召力。采摘觀光果園和當地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有機結合,使果品經濟與旅游產業齊驅并進,并輻射拉動服務業、土特產加工業等相關產業的大力發展,可有效的加快區域經濟建設的步伐。

2采摘觀光果園建設的原則要求

查看全文

茶樹樹冠技術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茶樹;樹冠管理;修剪;采摘

論文摘要茶園是否優質高產取決于茶園的管理技術,而茶樹樹冠的管理是茶園管理的關鍵技術。茶樹樹冠管理包括茶樹修剪和茶樹采摘2個方面,介紹了茶樹修剪和采摘技術。

1茶樹修剪

1.1茶樹幼齡期的定型修剪

在茶樹幼齡期進行3~4次定型修剪,可抑制幼齡茶樹主干的頂端優勢,促進腋芽萌發,增加骨干枝數量,迅速形成健壯的具一定高幅的采摘面。第1次定型修剪在扦插苗移栽后進行。當移栽苗高達25cm以上時,在離地面15~20cm處留1~2個分枝,剪去頂端新梢,部分茶苗高度不足25cm時,可留到5月中旬。進行修剪時,用整枝剪逐株修剪,只剪主枝,不剪側枝,剪口要平滑,剪后留柄宜短。第2次定型修剪:一般在翌年春茶萌動前的2月下旬至3月上旬進行。用整枝剪在第1次定型修剪的剪口上提高15~20cm,剪去上部枝梢,剪后茶樹高度為30~40cm。修剪時注意剪去內側芽,保留外側芽,以促使茶樹向外分枝伸展,同時剪去根頸處的下垂枝及弱小分枝。第3次定型修剪:在第2次定型修剪1年后進行,用籬剪在第2次剪口上提高10~15cm,即離地面40~55cm處水平剪除上部枝梢,并用整枝剪將根頸和樹蓬內的下垂枝、弱枝剪去,促進骨干枝正常生長。通過3次定型修剪后的幼齡茶樹,可形成樹高40~55cm、樹幅60~100cm,具有一定數量的、粗壯的骨干枝層,然后采用“春、夏茶打頂輕采,蓄枝養蓬”的技術措施。秋茶后進行輕修剪,即在上次剪口上提高5~10cm,用籬剪剪成平頂形或略帶弧形。經過2年打頂輕采養蓬,在茶樹高達60~80cm、樹幅達100cm以上時即可正式投產,進行成年茶樹修剪管理。

1.2成年茶樹的周期修剪

查看全文

觀光采摘型果桑園設計改造方案

摘要:觀光采摘果桑園是游客品嘗桑果、踏青采風、科普蠶桑文化的好場所,也是果桑經營業主增加生產效益的途徑之一。如何將普通的果桑園改造(建設)成融旅游觀光、科普教育和休閑娛樂為一體的高質量的觀光型果桑園是經營者關注的問題。本文以重慶三峽農業科學院的老舊果桑園改造為例,闡述并分析了果桑園改造(建設)中的方案設計理念、改造(建設)實施項目及相關技術措施,期以借鑒。

關鍵詞:觀光采摘;果桑園;設計方案;改造項目

構建現代蠶桑產業多元化發展體系為業界共識,近10多年傳統的蠶桑產業逐漸融入食品、飼料、醫藥和旅游等大產業[1],其中,各類蠶桑觀光旅游項目較好地促進了我國鄉村的生態、產業、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觀光采摘果桑園是重慶市蠶桑觀光旅游項目的亮點之一,不僅使果桑經營業主增加了生產效益,而且成為吸引游客品嘗桑果、踏青采風、科普蠶桑文化的好場所[2]。為了提升觀光采摘果桑園的體驗品質和經營效益,我們以普通果桑園轉型的觀光采摘果桑園為例,進行新理念設計與技術改造,期望為果桑經營業主提供有益的借鑒。

1試驗果桑園概況

選擇重慶三峽農業科學院蠶桑研究所的果桑園作試驗地,面積約3萬m2。利用該果桑園自創并連續舉辦了11屆以“桑-果-游”為主題的采果節,使重慶萬州城區及周邊市民在“五一”假期獲得了“桑韻蠶趣”的美好體驗。舊果桑園建于18年前,果桑栽植密度達9000株/hm2,后來根據觀光采摘要求增添了部分便道,但其栽植模式、道路系統、生態環境條件等仍不能很好滿足游客觀光采摘的全部需求,且連年的觀光采摘已致樹體老化、樹形衰敗、果產量銳減,盡顯疲態的果桑園亟需進行技術改造。

2果桑園技術改造方案設計理念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