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小康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8 12:43:1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奔小康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路暢民富奔小康

路暢民富奔小康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屏山縣冒水鄉人民政府胡增利

引言:2005年4月至7月,受縣委組織部選派到廣漢市和興鎮掛職鍛煉,掛職黨委副書記。其間通過進村入社調查、查閱資料,邊工作邊學習的方式,對全鎮的經濟發展、基層組織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有所了解。現就該鎮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個方面——鄉村道路建設情況,結合我縣的現狀,談幾點淺顯的看法和認識。

一、和興鎮的基本情況

和興鎮位于廣漢市城區東郊,場鎮距廣漢市區5公里,鎮域距市區最近距離1公里。幅員面積21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1個居民委員會,102個村民小組;2004年末總人口2.0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68人),耕地面積14845畝。2004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5億元,財政總收入607.88萬元,糧食總產量11625噸,人均占有糧食603公斤,人均純收入3738元。2000年4月被列為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是廣漢市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優質生豬養殖示范基地、優質鴨肉基地和優質肉兔基地。

查看全文

農村脫貧奔小康調研報告

當前,我縣扶貧開發進入最后攻堅階段,農村脫貧奔小康無疑是這項工作的難點和重點,事關全縣扶貧開發的整體進程。近期,我們對全縣農村脫貧奔小康工作進行了全面調查,并進行了比較深入的思考,提出新的意見、建議,以期對全縣脫貧奔小康決策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一、現狀及特點

我縣自年初被確定為全省“脫貧奔小康試點縣”以后,著眼“推動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率先建成脫貧奔小康示范縣,率先建成山區新農村建設先進縣”的“兩發展、兩率先”目標,以新農村建設為統攬,科學規劃,統籌安排,分步實施,農村呈現出欣欣向榮的良好發展景象。

㈠支柱產業初具雛形,農民收入穩步增長。試點建設一年多來,堅持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產業建設為重點,立足山區實際,按照行政推動、市場化運作的辦法,著力發展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取得了明顯進展,各類特色產業基地面積增加10萬多畝,達到近50萬畝,特色產業在農村經濟總收入中的貢獻份額達到70%以上。同時,繼續抓好剩余勞動力轉移安置,積極發展農村運輸、加工和餐飲等二三產業,全面落實各項惠農補貼、補助、救助等政策,也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425元,同比增加362元,增長11.8%,今年可望實現更高的增幅。

㈡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村面貌逐步改觀。充分利用國家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機遇,與整村推進扶貧和省市掛點、縣直掛鉤扶貧有機結合,實行規劃銜接一致、項目安排一致、扶持投向一致的辦法,千方百計匹配、整合建設資源,年以來,先后投入2億多元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效改善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在解決行路難上,新修通村水泥路380公里,通組砂石路140公里,城關、店埡、過渡灣鎮率先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全縣有213個村通水泥路,占行政村總數的81.6%;在解決飲水難上,根據各村實際,采取修渠道、打水井、建水窖等辦法,新建水池、水塔2108處,解決了7.66萬人的安全飲水難題;在解決特困戶住房難上,本著“建得起、住得下、有安全感”的原則,對特困戶的危房進行改造,已完成農村特困戶危房改造4286戶;在解決農村用電難上,啟動了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改造完善了50個村55個臺區的農村電網。同時,大力開展生態家園建設,農村面貌快速改觀,一大批新農村示范典型不斷涌現。

㈢社會事業不斷發展,民生問題逐步改善。在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的同時,著力發展各項農村社會事業,多措并舉改善民生,和諧保康建設進程明顯加快。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年以來,新建3個鄉鎮文化站,70個農家書屋;大力開展貧困學生救助,加大寄宿制學校建設力度,建成比較規范的寄宿制學校55所。大力加強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新建、改擴建縣、鄉衛生院10家,增加醫療業務用房1.9萬平方米,規范整建村級衛生室402個;將城鎮居民納入醫保范疇,設立了惠民醫院,對城鎮低保對象就醫實行費用優惠或減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7%以上。同時,積極探索建立農村低保、特困救助、大病救助、“五保”供養、災后救濟等社會救助體系,農村低保范圍逐步擴大,全縣納入低保范圍對象達到1.6萬人,占農村總人口的7.1%。

查看全文

農村奔小康進程分析

農村奔小康進程分析

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小康”作為一種社會模式,最早在西漢《禮記·禮運》中得到系統闡述,成為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會模式。

小康”一詞從字面上理解,名為一種生活比較殷實,可以安然度日的社會經濟狀況。

1979年12月6日,鄧小平同志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用“小康”這個詞語來描述“中國式的現代化”。他提出:“我們提出四個現代化,最低的目標是本世紀末達到小康社會”。

1990年12月,黨的十三屆七中全會對小康的內涵作了詳細的描述:“所謂小康社會,是指在溫飽的基礎上,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達到豐衣足食”。

以后,經過多次修改,不斷充實完善,1991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決定》將小康定義為:“在全面發展農村經濟的基礎上使廣大農民的生活從溫飽達到小康水平,逐步實現物質生活比較豐裕,精神生活比較充實,居住環境改善,健康水平提高,公益事業發展,社會治安良好”。

查看全文

致富不忘鄉鄰   攜手共奔小康

致富不忘鄉鄰攜手共奔小康

尊敬的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

我叫蔡瑞祥,八公山區山王鎮工農村村民,今年35歲,高中文化,中共黨員。十多年來,我以堅強的毅力從事食用菌的種植、開發與研究工作,憑著一股永不低頭的韌勁走市場,闖市場,致富不忘鄉親,帶領鄉鄰一起走出了條艱苦的致富之路。下面,我向大家匯報的題目是《致富不忘鄉鄰,攜手共奔小康》。

苦苦尋求艱難的創業之路

1990年高考,我落榜了,和許多落榜生一樣,苦悶彷徨,感到人生無路可行。正當我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之時,父親勸我:“咱上不了學,難道在家就吃不上飯了?你要是不想種地,干脆跟咱村的阿寶一起外打工算了。”看著身邊的年輕人一批批地外出打工,看著種田微薄的收入,我尋思著:難道非得要外出打工不可嗎?在家就真的沒有出路了?那段時間里,我苦悶極了,常常徹夜難眠,尋思著怎樣能擺脫貧困。我堅信,憑著自己勤勞的雙手,開動腦筋,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致富道路。

查看全文

快板:與時俱進奔小康

與時俱進奔小康

打竹板,走上臺,

笑逐顏開夸我團

夸我團,喜事多

風流的人物數不清

有多少黨的好干部

查看全文

脫貧奔小康農房改建方案

為推進生態文化旅游名鎮建設,改善我鎮農村住房條件和環境,提高群眾生活質量和水平,根據《自治縣2012年脫貧奔小康工作實施方案》和《自治縣2012年農房建設工作方案》,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及基本原則

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培育特色民居為突破點,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為重點,以整合資源、加大投入為著力點。全力推動2012年農房建設及家園環境整治,加快全鎮脫貧奔小康和新農村試點鄉鎮進程。在實施建設中必須堅持農戶自愿、公平公正公開和集中連片的原則。

二、目標任務和實施范圍

全鎮農房建設分為新建和改造兩類。到2012年12月底,全鎮完成新建農房不低于80戶,改造農房不低于120戶的建設任務。同時,在10月30日前,完成因災倒房危房重建40戶。實施范圍概定為:新建農房以325省道沿線可視區為主;改造農房以腰牌村姚家壩為集中區實施80戶,在其他重點區域實施20戶,同時解決年農房改造指標缺口20戶;因災倒房危房重建戶以各村上報名冊,民政辦公室實地確定為準。

三、基本要求

查看全文

鄉鎮脫貧奔小康實施辦法

一、總體思路及原則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一號文件和全縣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全鎮脫貧奔小康總體目標,以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為核心,突出特色,繼續以產業體系建設為重點,堅持整體推進與示范帶動并舉,產業發展與基礎設施建設并重,堅持產業優先、突出重點、基礎配套、群眾參予的原則,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深挖潛力、巧借外力、增添活力、加大投入,全面完成年度工作目標。

二、建設目標和任務

全鎮年固定資產投資1570萬元;財政總收入達到800萬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達到369萬元;農村人平純收入達到元;工業總產值達到3600萬元。新建烏龍茶基地300畝,改造茶葉基地600畝;抓好煙葉專業新村建設,穩定煙葉面積2100畝;建設馬鈴薯類核心示范基地2000畝;新建5個標準化養殖小區和30個生態養殖示范大戶,年生豬出欄達到11萬頭以上;解決安全飲水2800人;全面完成全縣下達的沼氣池、硬化公路、安全飲水、電網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村莊整治、農房改造、庭院經濟等脫貧項目;進一步深化和鞏固社會事業和基層組織建設,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100%;村級文化活動室覆蓋率達到65%;鄉鎮衛生院、村級衛生室達標率達到9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5%以上;20戶以上的自然村有線電視覆蓋率達到75%(含農村衛星轉播覆蓋工程);政務、黨務、村務公開率分別達到100%;“五好”基層黨組織達標率達到70%以上,村級組織陣地、活動場所建設率達到100%。

三、重點實施范圍

㈠將年重點推進的產業專業村納入鞏固提高范圍,對相關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查看全文

脫貧奔小康工作辦法

為進一步推進全縣脫貧奔小康工作,根據《自治縣脫貧奔小康試點縣建設總體規劃》,特制定2012年全縣脫貧奔小康工作實施方案。

一、總體思路

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及省市脫貧奔小康相關文件和會議精神,圍繞全縣脫貧奔小康總體目標,以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為核心,突出特色,繼續以產業體系建設為重點,堅持整體推進與示范帶動并舉,產業發展與基礎設施建設并重,著力體制機制創新,用足內力、巧借外力、捆綁資金,加大投入,全面完成年度工作目標任務。

二、建設原則

㈠產業優先、體系建設原則。把產業發展作為全縣脫貧奔小康工作的首要任務,落實切實可行的產業發展規劃,重點扶持產業體系建設,確保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㈡突出重點、試驗示范原則。以產業基地建設、庭院經濟、生態家園建設、村莊環境整治、體制機制創新為內容,選擇具有良好示范效應的地方,分級分層開展試驗示范。縣主抓中心試驗區提檔升級,扶持重點產業核心示范基地建設,扶持重點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抓好重點村村莊環境整治;部門具體承辦示范基地建設及示范村村莊整治任務,領辦部分示范戶;鄉鎮負責本區域內示范點建設,領辦部分示范戶。

查看全文

西藏農民“坐上”火車“奔小康”

新華網拉薩10月22日電(記者賈立君)“我們的運輸公司成立后,村里的壯勞力都會有一個收入不錯的固定工作。”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柳梧村黨支部書記達瓦次仁展開報紙上刊登的有關十七大的報道,描繪著村里的發展藍圖。

柳梧村是青藏鐵路終點拉薩火車站所在地。盡管隔河相望便是繁華的市區,但長期以來由于出行條件的制約,這個拉薩河南岸溝岔中的村子顯得比較偏僻。幾年前因火車站的修建,一條沿山腳溯河而上輾轉進入市區的柏油馬路隨之誕生;今年五月,柳梧大橋的建成通車,又直接把村子與市區連為一體。

如絮白云在碧空中游蕩,火車汽笛聲不時在耳邊回響。眼望門前明晃晃的車輛穿梭,達瓦次仁指著他在報紙上勾畫出的“重點段落”,向圍攏在身邊的村民介紹:“十七大報告中說,今后國家將‘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這話像專門針對咱們失地農民說的一樣1

“我們這樣的村子,就是應該走‘以創業帶動就業’的路子1達瓦次仁轉身告訴記者,因火車站的修建和市里對柳梧新區的規劃,村里的耕地所剩無幾,世代以土地為生的村民,處于重新選擇生產方式的關鍵時刻,“十七大報告給我們指明了發展方向”。

“其實,鐵路已經給我們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委會主任普布頓珠接過話茬說:“火車一響,黃金萬兩”。自從一年前青藏鐵路全線開通以來,村里的年輕人紛紛跑起客運業務,村里出租車由原來的10多輛增加到目前的70多輛,每天一輛車能凈賺200多元。眼下,村民們紛紛把目光投向周邊蜂擁而起的建筑工地,拿出大筆征地補償款辦起了采石場,購買了重型機械,成立了施工隊;有的村民瞄準大量游客,開了小商品店,搞起“農家樂”和“家庭旅館”,群眾的收入比火車進藏前成倍增加。

“城里人住的藏式樓房、用的現代化家電,如今在我們普通農牧民眼中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了。”記者順村民阿旺瓊培所指的他家的新居望去,看到一排排整齊的兩層小樓。這里已遷入129戶村民,明年全村460多戶人家將全都住上這樣的房子。

查看全文

社會大保障   和諧奔小康

社會大保障和諧奔小康

勞動保障部門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開展,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勞動者收入和社會分配機制的合理調整是建設和諧社會、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涉及人的基本生存質態和發展后勁,事關經濟良性增長和社會和諧穩定的大局,是落實“以人為本”理念的根本體現,是到2010年基本達標小康xx的強有力支撐。勞動保障部門必須自加壓力,創新思維,搶抓機遇,克難奮進,成為小康xx的推進器,構建和諧xx的安全網。

一、城鄉就業比較充分,做好“富民”文章。

目前,我市就業工作面臨著兩大難點:一是供求結構性矛盾。一方面,國有、集體企業改制大批人員身份置換,其中有一技之長、能吃苦耐勞的人大都實現了再就業或自主創業,剩下的是年齡偏大、技術短缺的就業困難群體,再就業難度加大;另一方面,新興的朝陽產業、技術性含量高的工種亟需的高素質勞動者供不應求,技工短缺現象十分突出。導致“有人無崗上,有崗無人聘”的不正常局面。二是統籌城鄉就業任務艱巨。隨著我市城鎮化進程加速,被征地農民的出現,更多農村富余勞動力涌向城鎮,加劇就業壓力。而改善農民進城就業環境,提供城鄉一體的就業服務,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還任重道遠。

在建設小康xx的進程中,我們把促進就業、富民增收放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和優先目標,實施積極就業政策,建立并完善適應xx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經濟機構戰略性調整的就業促進政策體系,降低就業門檻,廣開就業門路,提高就業質量,改善就業環境,完善就業服務,形成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繼續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完善再就業扶持機制,開展“零就業家庭援助”行動,創建“雙無”社區,消除“零就業”家庭。強化就業援助,鼓勵自主創業,讓有能力的有創業欲望的人脫穎而出。通過小額優惠貸款、SYB創業培訓,實施積極的創業幫扶機制,全力幫助他們實現創業成功。

在緩解技工荒方面,我們將積極向上爭取,全力拓展技工學校規模,努力提升辦學層次,為社會輸送更多的中高級技能人才。同時,每年培訓下崗失業人員、農村勞動力、在職職工2000人以上,努力把技工學校辦成集學歷教育、技能培訓、技能鑒定、就業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學校。在未來三到五年內,逐步打造一支有一定規模、技能優良、專業齊全、梯次合理的技能人才隊伍。通過大力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全面提高在職職工的素質,全面打造一支“金牌”職工隊伍,逐步緩解技工荒的問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