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7 04:01:3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辦好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忠誠敬業辦好黨校
黨的十七大強調,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必須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我們應該從這樣一個戰略和全局的高度,認識和做好黨校工作。
一、黨校和黨校工作關系到全黨全國工作的大局和黨的建設的全局
建立黨校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建黨特色。黨校工作歷來與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密切相關。進入新的世紀,黨校工作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黨校工作對推進黨和國家工作、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作用更加突出。
黨校在堅持和傳承黨的理想、信念、價值觀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黨的先進性建設一個核心問題是堅持和傳承黨的理想、信念、價值觀。我們這樣一個大黨大國,要有一個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黨心民心。蘇聯共產黨的垮臺,可以說是從信念的喪失開始的。從世界文化遺產中可以看出一個跨國界跨時代的共同現象:有作為的朝代非常重視精神的東西信仰的東西,真正能夠傳承于世的最有價值的是精神和信仰。我們黨是世界上最大的政黨,可以說幾乎把中國最優秀的分子都吸收到了黨內或者團結在了黨的周圍,沒有任何外部力量能夠搞垮我們黨,危險在于我們喪失信念和腐敗蔓延。歷史上我們黨憑借著信念和精神的力量,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創造了戰爭勝利和“兩彈一星”上天等震驚世界的人間奇跡,出色地完成了歷史賦予黨的階段性使命。現在我們處在改革開放的條件下,黨內外國內外各種思想文化碰撞交融,黨在思想政治方面面臨的情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復雜。黨要立于不敗之地,要與時代同步與人民同在,必須堅持不懈地用自己理論創新的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必須堅持不懈地用自己的執政理念、價值觀教育黨員凝聚全黨。黨校就是專門研究、宣講、闡釋黨的創新理論和價值觀的機構、部門、場所,這項工作是其他任何具體工作所不能代替的。
黨校在加強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培訓教育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我們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是正確的,重要的問題在于教育干部,一是教育干部按照黨的價值觀去做人,二是教育干部按照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去工作。這不僅對于堅持和傳承黨的理想信念、推進黨的事業至關重要,對于預防腐敗也是至關重要的。黨校就是專門培訓、教育干部的機構、部門、場所。干部的素質是由多方面要素構成的,黨校教育應該說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黨校教育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為中心內容,主要是基本理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黨性和優良作風教育、忠誠教育。這種教育不能代替科學文化知識和業務知識技能的培訓,但也決不能為后者所取代;這種教育所培育養成的素質不是干部素質的全部,但卻是干部素質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內容。現在人民群眾對一些干部有意見,主要不是在“才”的方面,而是在“德”的方面。一些干部出問題,也主要不是因為“才”的原因,而是由于“德”的原因。十七大后黨中央強調選拔干部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這些都彰顯出黨校在教育培訓干部中具有獨特的重要性。
黨校在推進黨的理論創新方面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從黨校的性質、地位、職能、作用來看,黨校應該是黨的理論創新的重要陣地,是黨培養教育干部的重要陣地,是黨委政府決策咨詢的重要陣地。黨校工作不僅是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黨校本身就是黨的肌體的一部分,是實現和發揮黨的功能的一個重要機構,一方面傳我們黨的“真經”——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一方面從政治的角度培養干部。沒有黨校,黨在思想政治方面的特征就會嚴重削弱,黨的價值觀的宣揚和傳承就會嚴重削弱。正如同志曾強調指出的,要充分認識黨校的重要地位,把黨校事業作為整個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把黨校工作放到全黨全國工作的大局和黨的建設的全局中去認識、去把握、去部署。同志這個精辟論述表明,黨校和黨校工作對于“整個黨的事業”,對于“全黨全國工作的大局和黨的建設的全局”,具有無可置疑的至關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辦好重要信訪 促進社會穩定
近年來,我們緊緊圍繞省、市紀檢監察信訪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通過加強目標管理,按照“三優三滿意”的工作要求,強化領導責任制、直查快辦制、跟蹤反饋制等三項制度的落實,有效地實現了“三個下降,一個確保”的目標。*年以來,我們共受理群眾信訪1869件次,其中來信1520件次,來訪246件次,舉報電話103件次。屬紀檢監察系統受理范圍的信訪1462件次,信訪結案率分別為95.4%、100%、100%,其中按期結案率分別為90%、98.1%、98.5%,優質結案率分別為89.5%、97.2%、97.5%,本委自辦案件共451件,自辦率分別達到50.2%、62.8%、70。4%。下面就我縣處理重要信訪件,維護地區穩定,促進經濟發展的情況,向大家作一匯報介紹。
一、面對實際,增強做好重要信訪的責任感。
近幾年,我縣因開發速度較快,有的征地帶勞問題沒有落實,有的征地保養費沒有付清。加上企業改制,利益關系調整;少數黨員干部不能廉潔從政,工作透明度不高,常常引發重要信訪,甚至出現幾十人、數百人集體上訪,社會穩定的壓力較大。維護穩定已咸;為我縣各部門工作的重中之重。處理好重要信訪,緩解社會矛盾、維護穩定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近年來,我縣的重要信訪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首先,信訪的數量存在高發勢頭。97年重要信訪達49件次,*年達20件次,*年達46件次,今年一到三季度也有18件次。同時這幾年群眾集體上訪也居高不下,僅*年就19起次,特別是去年上半年就達13起次。
其次,信訪的人數存在聚增苗頭。群眾聯名寫信的人數有的三、五人,有的一、二十人,有的數十人,有的高達近二百人。如*年信訪件中聯名人數最多的為101人,*年為129人,去年最多的一信訪件就有190人聯名反映。
再次,信訪的激烈程度存在一觸即發的可能。因為這些信訪反映的問題大多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反映群眾切身利益問題,如土地開發中群眾既得利益應得而末得、應得而少得的問題;二是一些群眾自身實際利益受到損失和侵害的問題;三是干部以權謀私,不能廉潔從政的問題。還有的是針對地方、單位的一把手,由于平時干群矛盾較大,群眾比較激動,恨不得立刻把某某人拉下馬。因此,對這些問題大多數群眾有共鳴,搞不好就會引發群眾群體上訪。如某鎮一村群眾為舉報村支書經濟問題和工作失職問題,因一時未得到鎮上及時果斷的處理,而引發四十多名群眾乘車數十里到縣政府集體土—訪。
基層領導干部要辦好小事
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把科學發展觀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要求基層領導干部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不僅要辦大事,也要善于辦小事。但當前一些基層領導干部在執政能力建設的認識上還存在一些誤區,主要是:
一是“思路越大,執政能力越強”。一些基層領導干部熱衷于出大思路、做大文章,工作中往往忽視基層的客觀條件,只喜歡選擇“大事”去做,一心想著“辦大事”,貪“大”求“洋”,而對身邊一些群眾十分需要解決的“小事”不屑一顧,不躬身辦理,自認為思路超前,“大事”辦了不少,執政能力很好,結果是大事辦不了,小事辦不好,到頭來群眾不滿意。
二是“手筆越大,執政能力越強”。一些基層領導干部有急功近利思想,往往不顧所處的工作環境,一味追求“大手筆”,搞“大規劃”,繪“大藍圖”,盼“大轟動”。應該講,他們的主觀愿望是好的。但是,我們基層任何一項改革和建設工作都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一定要從客觀實際出發。有一些工作,明明是目前難以實施的,你硬要“打腫臉充胖子”,顯然與科學發展觀背道而馳。
三是“投入越大,執政能力越強”。一些基層領導干部過分追求政績,認為只有“高投入”,才有“高產出”。在發展方面,單純追求經濟增長的速度,而忽視了資源環境的可承受程度和社會的全面進步,“唯GDP論”;在建設項目方面,片面認為規模越大越好,熱衷于搞“見效快,摸得著”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超越了當地的需求和承受能力,成了“半拉子”工程、“豆腐渣”工程,結果投入越大,損失越大,最后成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包袱。
四是“聲勢越大,執政能力越強”。一些基層領導同志在工作上喜歡大造聲勢,熱衷于設計工作載體,誤以為聲勢越大,工作載體越多,就越能體現自己的執政能力和工作水平,就越能“一鳴驚人”。應該說,符合客觀實際的工作載體的推出,對基層各項工作的開展,是起積極的促進作用的。但如果載體過多、過濫,搞形式主義,大呼大嚷,表面上看聲勢很大,實質上卻讓基層干部群眾疲于應付,結果“招數”越多,基層越難以“接招”,越難以抓好落實,越難以取得預期效果。這就是一些地方出現“上面熱熱鬧鬧,下面疲疲沓沓”現象的癥結所在。
之所以陷入以上四大誤區,主要原因是一些基層領導干部對科學發展觀、政績觀、群眾觀認識上出現了偏差,對黨的執政能力缺乏全面理解,在思想上脫離了所處的工作環境和工作實際。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等五種能力,使我們黨成為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執政黨,具體到基層工作,我認為要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善于從小事做起,從細節抓起,全心全意辦好小事。這是基層領導干部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最佳切入點。
辦好農村教育經驗交流材料
一、高度重視,讓農村教育火起來
農村教育是發展縣域義務教育的重點。發展農村教育,辦好農村學校,直接關系到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關系到農村經濟社會的全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全會對教育工作作出的部署,就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教育工作全局,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始終堅持把農村教育擺在重中之重的戰略地位,促進農村教育優先發展、科學發展。要以強化政府責任為關鍵,形成大力辦好農村教育的合力。各級黨委和政府應把大力辦好農村教育納入農村改革發展總體規劃,把提高農民素質作為解決“三農”問題根本之策,進一步加強對農村教育工作統籌領導,強化政府責任。
二、傾斜投入,讓辦學條件好起來
要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省委、省政府《關于建設教育強省的決定》、州委、州政府《關于建設教育強州的決定》等文件精神,明確各級政府保障農村義務教育投入的責任,共同保障農村義務教育的基本需求。要在以縣財政投入為主渠道的前提下,積極尋求國家、省、州轉移支付資金資助。充分利用好省對貧困地區教育制定的優惠政策,抓住發展機遇,并結合教育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發展規劃。要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免費政策和經費保障機制,進一步提高經費保障水平,繼續落實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政策,全面健全學生資助體系,保障經濟困難家庭兒童、留守兒童特別是女童平等就學、完成學業。要通過多種途徑,盡快解決教育投入不足這一制約教育發展的關鍵問題,促進教育事業持續、和諧、健康發展。
三、傾注人力,讓教師隊伍優起來
農村教育的關鍵在教師。當前要穩定農村教師隊伍,著力建立城鎮教師支援農村教育的政策保障機制和農村教師隊伍的補充機制。一是提高農村教師待遇。農村教師待遇低,住房條件差,加上城鄉差距大,年輕老師找對象都存在問題。因此,只有提高農村教師待遇,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才能留得住人,進得來人,才能真正穩定農村教師隊伍。二是改革教育人事制度。要實行教職工全員聘任制,競爭上崗、擇優聘用。對在職農村教師要定期開展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考評,淘汰不合格教師,并妥善做好分流工作。三是合理配置師資力量。對教師缺口大的農村學校要盡快予以解決,新增教師要優先安排到師資緊缺的農村學校任教,并出臺城鎮教師到農村學校任教服務制度,開展“捆綁式”對口支教工作和名師支教工作,大力推進和鼓勵城鎮富余教師到農村學校任教。
農民辦好事實事工作方案
根據市政府辦公室民主評議政風行風領導小組辦公室在民主評議政風行風活動中收集到的“要多為農民辦好事實事”的意見和建議,辦公室對前一階段的涉及農民方面的工作認真進行了查擺和反思。為進一步多為農民辦好事實事,切實為廣大農民群眾服務,樹立辦公室為農民辦好事實事的良好形象,結合實際,制定如下整改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思想,充分認識做好整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積極地多為農民辦好事實事,切實為廣大農民群眾服務,以高質量的整改行動,保證高質量的政風行風建設,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幫助農民群眾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提升經濟發展水平。
二、目標任務
針對多為農民辦好事實事中存在的不足,堅持邊整邊改,立說立行,積極深入基層,加大多為農民辦好事實事的工作力度,結合政府辦公室的工作實際,從力所能及的各個層面和角度,全心全意為農民群眾做好服務,實實在在為農民解決更多的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三、整改步驟
在黨校開學典禮講話-如何辦好本期培訓班
開學典禮講話
在黨校開學典禮上就如何辦好本期培訓班的講話
同志們:
今天縣委黨校2007年春季開學典禮在這里隆重舉行。在此,我謹代表縣委向參加培訓的全體學員表示衷心的祝賀和熱烈的歡迎,借此機會,我就縣委黨校如何辦好本期培訓班講以下幾點意見。
一、高度重視,充分認識學習培訓的重要性
縣委一直把培養選拔年輕干部,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來抓。把加強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作為提高年輕干部素質的重要途徑。在坐的基本上是各單位的青年骨干,有的還是單位的領導干部,工作都很忙。把你們組織過來,集中一個月的時間進行脫產學習,充分體現了縣委對年輕干部的重視、關心和培養。希望大家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切實提高思想認識,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自覺加強學習鍛煉。
辦好青年黨校,培養合格人才
辦好青年黨校,培養合格人才
近年來,國際政治格局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知識經濟初見端倪及信息時代撲面而來等新變化,使得各種文化相互激蕩,文化領域、經濟領域特別是意識形態和價值觀方面的斗爭日益增強。再者國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使社會經濟成分、經濟利益、就業方式、價值觀念呈現多元化。新的形勢,使青少年學生因此發生了許多新的變化,處于關鍵地位的教育事業面臨更大的挑戰。身為教育最前沿的工作者,只有站在國家發展、民族昌盛的高度,充分了解形勢,準確把握學生思想實際,主動出擊,積極應對,方能在競爭中占得先機,再度發展。
高中階段是青少年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他們進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心理品質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我?,F有30個團支部,1900余名團員,占全校學生總數的90%以上,其中涌現出一批優秀團員、優秀團干和優秀學生干部,他們政治熱情高,積極要求加入黨組織。為了更好地幫助優秀青年學習黨的基本知識,學習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探索新時期德育工作的新途徑,開創共青團工作的新局面,為黨組織培養后備力量。在校黨委的大力支持下,從1995年以來,我校團委已辦了兩期青年黨校學習班,共畢業52人,其中有30多人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一人已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開創了我校在青年學生中發展黨員的歷史。為了進一步辦好青年黨校,現將前兩期的做法和效果作一簡要總結。
1、黨校組織健全,培養目標明確。
黨校成立由校黨委書記、校長、副校長、各處室領導參加的校務委員會,共同領導黨校工作,保證了黨校各項工作能更好地與形勢相結合,與學校德育相配套,與學校黨建工作相協調。同時,選聘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德高望重的教師擔任黨校教員,組成強有力的師資隊伍,保證黨校教育的高質量、高層次。
黨校每年舉辦一期培訓班,學員都是經過團支部、班委、學生會、班主任考查推薦的優秀團員、優秀學生干部和優秀青年教師。對他們進行嚴格的教育,讓他們了解黨,了解形勢,堅定共產主義信念,提高個人素質,激發他們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而奮斗的精神。通過培訓提高他們的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工作能力和影響力,吸引更多的團員青年政治上要求進步,行動上向黨組織靠攏,進而帶動校風的進一步改善,實現高層次教育和低層次教育的有機結合。
婦代會興辦好家長學校的經驗材料
適應農村特點努力辦好家長學校
和龍市頭道鎮新民村位于頭道鎮江南,是朝鮮族集中居住地,全村幅員面積1700多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56公頃,有13個村民小組10個自然屯,全村有565戶,總人口1830人,其中朝鮮族1761人,漢族69人,婦女總數是569名,在校生126名。頭道鎮新民村婦代會面對家長農忙時種田,農閑時賭博,很少過問孩子,甚至放任自流,再加上農村教育環境遠不如城鎮的情況,創新家長學校機制,改善了未成年人成長的環境,凈化了社會氛圍。
一、農村家庭現狀呼喚社會加強家教工作
家庭教育對人的一生是至關重要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老師。家長的品德、修養、知識、能力對孩子的影響往往超過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是學校教育所不能替代的。許多家庭教育同學校教育沒有協調好,不能形成合力,有的還在扯學校教育的后腿。這一形勢要求必須有一個解決辦法。辦法在哪里呢?為此,新民村婦代會首先對新民村家教狀況進行了調查摸底,發現如下問題:1、對子女的過于溺愛,是農村家庭的普遍現象;2、經濟基礎薄弱,制約著家庭教育環境的改善;3、對子女的期望值過高,而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嚴重影響家庭教育的效果。4、對知識的一知半解,媒體的誤導,使家庭教育走入誤區;5、家庭變異,父母的不良影響,導致孩子從小染上壞習氣。而成材的學生得益于成功的教育,成功的教育離不開家庭的配合和支持。為此,本著“急家長之所急,想家長之所想”為準則,開辦了家長學校,使學生家長能夠遵循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以教育與管理相結合、自律與他律相結合的原則,引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并規范他們的行為。又講求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貫性,配合學校對學生進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文化知識、身心素質,促進個性的健康發展,使他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頭道鎮新民村家長學校始建于1991年,現有學員140余名,其中漢族學員15名,11個家長學習班,11名輔導員,構成以村支部書記為校長,以婦代會為戰斗堡壘的9名領導小組。自開辦家長學校以來,新民村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鄰里的爭吵現象不見了,聚在一起賭博的現象不見了,而且連續10年沒出現一例刑事案件,一家有難大家來幫,村民把互助友愛,雪中送炭視為新民村的美德,村里沒有一名流失生,每年都有品學兼優的孩子考上大學為村爭光。這一切都是與家長學校以堅持育人為本,以德育為首,注重實效的教學方針是分不開的。
二、因地制宜,真抓實干,辦好農村家長學校
辦好高質量職業教育實踐探索
近年來,瀘溪縣圍繞發展職業教育堅持扶志扶智并舉,緊盯職教短板和貧困群體,結合實際開設多個特色專業,大力開展職業技術培訓,提高了貧困人口的勞動力素質,大批應用型技能人才脫穎而出,為全縣脫貧攻堅夯實了人才基礎,不僅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也為高質量發展職業教育探索出了一條成功的路子。
一、強化保障措施,優化發展環境
一是堅持經費優先保障??h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發展,縣主要領導每年深入職校調研和現場辦公,為學校排憂解難。在資金調度上優先考慮職業教育。二是堅持師資優先配備。建立職教師資引進“綠色通道”,凡需要專業教師,均由學校按程序組織招考,把職業技能突出的優秀教師優先調入。近三年來,從全縣選調優秀教師27名,招聘高校優秀本科畢業生26名,優化了校師資結構。三是堅持政策重點幫扶。近三年來,累計撥付資金594.06萬元,受助學生4392人次;投入扶貧專項資金350萬元,培訓農村剩余勞動力2119人;投入扶貧助學資金595萬元,資助貧困學生1061人;發放“雨露計劃”資金175.56萬元,受助學生2717人次。
二、強化產業對接,提升發展實效
一是創新專業設置。按照“專業與產業對接、學業與職業融通”的方略,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形成了各專業特有的人才培養模式和特色。其中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專業“校企雙環境、工學多重交替”人才培養模式,平面設計“項目工作室”人才培養模式等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時,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踏虎鑿花,列為文化藝術類專業基礎課程和職業技術培訓項目,建立踏虎鑿花生產性實訓基地,創建了設計室、創作室、展示室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平臺。二是優化校企辦學。堅持“訂單培養”與“信息對話”雙措并舉。依托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試點校項目,通過“五百工程”(即百個網校、百個網企,百個崗位、百組項目、百個案例),實現校企雙方有效對話、信息溝通、資源整合,促進教育與產業對接。截至目前,縣內有10多家龍頭企業長期參與,累計培訓技術人員及產業工人2900余人。三是強化就業指導。大力推行“就業承諾制度”、“就業工作包保責任制”,實現就業指導全員參與、全程指導、全程管理。近三年來,職業教育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達98.69%,對口就業率達96%以上。畢業學生就業后90%以上月薪4500多元,年薪達10萬元以上有69人,自主成功創業81人,真正實現了“一人讀職校、全家能脫貧”的辦學目標。
三、強化項目帶動,夯實發展基礎。
辦好寄宿制小學 促進新農村建設
辦好寄宿制小學促進新農村建設
——關于××區××鎮建設農村寄宿制小學的思考
××區××中心小學××*
××區××鎮面積157平方公里,是××區面積的一半,人口近5萬人。全鎮現有中小學校24所、中小學生6592人,占人口13.2%。根據《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2006年××區委、區政府提出在“十一五”期間基本實現教育強區的戰略構想。如何實現區委的戰略構想?筆者作為長期在基層小學工作的教師和人大代表,下面以××鎮為例(該鎮是××唯一的老區鎮、典型的山區鎮)談談建設農村寄宿制小學和集中辦學的一些思考。
一、建設農村寄宿制小學的必要性
1、建設農村寄宿制小學是順應農村客觀形勢變化、滿足農民渴望子女接受優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當前,農村人口形勢發生了一系列深刻變化:一是農村人口結構上,隨著計劃生育效應的顯現,農村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小學適齡兒童急劇減少。近5萬人口的××鎮2005年小學適齡兒童僅353人,2006年小學適齡兒童也僅390人(不含煉化一體化拆遷安置戶子女),只相當于峰值期的37%,這一水平在今后一個時期將長期穩定。二是隨著中央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出臺,農村經濟不斷發展,城鎮化建設進程不斷加快,農民收入不斷增加,負擔不斷減輕,農民渴望子女接受優質教育的愿望比以前更加強烈。這些變化,亟需農村義務教育進行適應性轉變。建設農村寄宿制小學,通過集中優勢資源,為農民子女提供優質教育,符合廣大群眾的愿望。三是隨著外出經商、務工的青壯年農民不斷增加,其留在家中子女的教育問題已成為亟待解決的農村社會問題。目前,××鎮農村青壯年外出經商、務工人員達2116人(其中父母雙方都外出的803人,父母單方外出的1313人),留守子女的人數達到2000多人,農村學生二分之一強屬“留守孩子”。而根據現在的趨勢,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鎮農村“留守子女”數量不但不會減少,還會持續增長。積極發展農村寄宿制小學,使農村留守學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況下,學校和教師的教育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及時填補留守學生家庭教育的空白,讓青壯年農民安心外出經商務工,將對建設新農村起到積極的作用。四是由于基礎教育點多線長,政府投入有限,小學教育資源不足且分布不均衡,多數農村小學舉步維艱,設備極其缺乏。以計算機為例,××鎮21所小學3956個學生,現有計算機230臺,其中中心小學70臺,村級小學160臺,分布在6所小學,全鎮生均只有0.058臺。因此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不搞一刀切,積極穩妥地發展農村寄宿制小學,使每一份有限的資源都用在教育的刀口上,促進農村小學教育的發展,進而帶動初中、高中教育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