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6 23:05:3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膀胱癌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膀胱癌診斷論文
摘要目的摘要:探索MRI在膀胱癌的術前診斷及分期的應用價值。材料和方法摘要:搜集20例采用0.5T磁共振掃描儀檢查,經手術病理證實的膀恍癌,分析其MRI表現。結果摘要:根據腫瘤的MRI將其分為腔內型、浸潤型和腔外型。術前MRI診斷和TNM分期符合率為80%(16/20),MRI較病理分期偏高。結論摘要:T1加權像主要用于腫瘤的定性診斷,T2加權像主要用于腫瘤的術前分期;MRI和病理分期有較高的符合性。
膀胱腫瘤磁共振成像
膀胱癌的診斷及分期,對于治療方案的選擇非常重要。在國內,這方面CT的報道比較多,但有關MRI的報道較少。搜集我院手術病理診斷為膀胱癌20例,對其MRI征象進行回顧性分析,進一步探索MRI在膀胱癌術前的診斷價值。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20例,男19例,女1例。年齡39~75歲,平均64+-9.09歲。20例均做MRI掃描,全部病例均經手術病理證實,其中原發性膀胱癌12例,復發性8例(首次手術均為經尿道電灼術,局部損傷小)。
護理干預對膀胱癌術后膀胱灌注的影響
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可在保留膀胱癌患者膀胱功能的基礎上切除腫瘤病變,但術后復發風險較高。膀胱灌注化療是降低膀胱癌復發風險的主要方式,治療期間患者有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癥狀表現,增加了患者的身心負擔。為了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與遵醫行為,本文將延續性護理干預應用于膀胱灌注化療患者中,探討其影響并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2021年2—10月于我院治療的膀胱癌患者60例,均于術后進行膀胱灌注化療,具備配合能力,可獲得有效隨訪;排除無法配合參與、合并其他重大疾病患者。將其按護理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與延續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50~80歲、平均(62.5±7.5)歲,文化程度:小學5例、中學15例、高中及以上10例;延續組:男22例、女8例,年齡42~78歲、平均(60.3±6.6)歲,文化程度:小學3例、中學16例、高中及以上1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予以對照組化療注意事項告知、生命體征監測、出院健康教育、叮囑復查等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予以延續組延續性護理干預。(1)組建延續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均為專科主管醫生、護士長、責任護士,護士長任組長,小組成員結合工作經驗、患者情況制定延續護理方案。(2)延續護理措施。為患者和家屬發放健康知識手冊便于隨時查閱,根據患者理解能力介紹術后膀胱灌注治療的優勢,強調其能夠鞏固手術效果、降低復發率,以提高患者認知程度和遵醫行為。膀胱灌注前1d,以電話通知形式向患者講解注意事項;膀胱灌注后1d,以電話隨訪了解患者情況。建立微信群,邀請患者及家屬入群,以視頻、文字等方式進行健康知識推送,樹立患者正確的治療觀念,提高其自護能力。留取患者有效聯系方式、家庭住址進行隨訪調查,隨訪期間掌握患者病情變化,對癥處理患者不良情況。與患者定期溝通,全面了解其心理狀況,指導患者以放松、音樂等干預方法穩定情緒。與患者家屬溝通,叮囑家屬給予患者更多的關心、支持、安慰和鼓勵。
膀胱熱灌注化療對膀胱癌手術的影響
[摘要]目的:探討吉西他濱膀胱熱灌注化療對膀胱癌手術預后的影響。方法:選取接診的48例膀胱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4例。基礎治療: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除術(TURBT)治療。對照組采用聯合吡柔比星膀胱熱灌注化療治療,觀察組采用聯合吉西他濱膀胱熱灌注化療治療,觀察兩組患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重組人Dicckkopf相關蛋白(DKKI)、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治療效果。結果:干預后觀察組VEGF、DKKI水平低于干預前和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sVCAM-1、sICAM-1水平低于干預前和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吉西他濱膀胱熱灌注化療對膀胱癌手術預后有積極的影響,能夠改善患者的VEGF、DKKI、sVCAM-1、sICAM-1水平,提高治療效果。
[關鍵詞]吉西他濱膀胱熱;灌注化療;膀胱癌;預后
膀胱癌是常見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較高,對人們的生命健康有著嚴重威脅[1]。臨床在治療的時候,主要通過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預后[2]。臨床用于膀胱灌注的藥物較多,療效有一定的差異[3-4]。在治療的時候,本研究通過吉西他濱膀胱熱灌注化療對患者進行治療,效果較好。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納入2018年6月~2020年9月我院接診的48例膀胱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4例。觀察組男19例,女5例;年齡60~78歲,平均(67.55±7.22)歲;病理學分級:G1級9例,G2級10例,G3級5例。對照組男18例,女6例;年齡61~78歲,平均(66.96±7.47)歲;病理學分級:G1級10例,G2級9例,G3級5例。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1.2納入和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經臨床診斷確診者[5];符合手術治療指征;可以配合完成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尿路感染者;合并危急重癥者;合并基礎疾病者;對治療藥物過敏者。1.3方法:基礎治療: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除術(TURBT)治療。體位選擇截石位,對患者實施全麻,然后進行常規消毒、鋪巾等。置入電切鏡,明確患者的病灶位置、數目、大小,然后進行灌洗。沿著腫瘤表面切除病灶,一直到基底層,然后電凝基底周邊異常血管和出血點,復查腫瘤位置,止血退鏡。對照組:聯合吡柔比星(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45982;生產企業: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膀胱熱灌注化療治療,30mg吡柔比星+500ml氯化鈉溶液,50℃加熱10min;患者采取平臥位,進行會陰部位的常規消毒,留置導尿管,排凈膀胱尿液,循環灌注,速度為300ml/min。術后6h化療,化療1年。觀察組:聯合吉西他濱(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30104;生產企業:江蘇豪森藥業集團有限公司)膀胱熱灌注化療治療,1000mg吉西他濱+500ml氯化鈉溶液,50℃加熱10min;患者采取平臥位,進行會陰部位的常規消毒,留置導尿管,排凈膀胱尿液,循環灌注,速度為300ml/min。術后6h化療,化療1年。1.4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重組人Dicckkopf相關蛋白(DKKI)、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治療效果。療效評價[6]分為完全緩解(CR):病灶全部消失;部分緩解(PR):病灶縮小>30%;穩定(SD):病灶縮小<30%,但是增加<20%;病情惡化(PD):病灶增加>20%。總有效率為前3者之和。1.5統計學分析:數據均采用SPSS18.0實施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膀胱癌化療藥物護理對策研究論文
【關鍵詞】膀胱腫瘤外科手術化學療法輔助灌注局部手術后醫護
【摘要】膀胱癌是泌尿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據報道,任何保留膀胱的手術治療2年內復發率高達60%~90%。故患者手術后均常規進行膀胱內化療藥物灌注治療。我院于2003年4月~2006年10月對32例膀胱癌術后患者行膀胱灌注化療,取得了預期的滿意效果。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32例均為男性,年齡45~87歲,平均62.5歲。術后病理檢查均確診為移行上皮細胞癌。
1.2治療方法
淺表性膀胱癌的治療與進展詮釋
摘要:膀胱腫瘤是我國泌尿外科最常見的腫瘤,占全部惡性腫瘤的3.2%,且發病率逐年增高。在歐美一些國家,膀胱腫瘤的發病率也很高,在泌尿生殖系統中僅次于前列腺癌而居第二位。2004年美國約有60240例新診斷的膀胱腫瘤病例,而淺表性膀胱癌約占新診斷病例的70%[1]。淺表性膀胱癌主要組織學類型為移行細胞癌,其他類型鱗狀細胞癌和腺癌,均較少見。淺表性膀胱癌處理方法有:經尿道手術、激光手術、膀胱內灌注治療、基因治療、腫瘤疫苗等,應根據淺表性膀胱癌分期和預后因素來選擇。淺表性膀胱癌基本治療目標包括:去除存在的病灶、防止腫瘤復發和防止腫瘤復發后的進展。現將近年來淺表性膀胱癌治療現狀與進展綜述如下。
關鍵詞:淺表性膀胱癌;治療
1經尿道切除術(TUR)
TUR是治療表淺性膀胱癌的一種重要方法,主要適用于細胞分化好、直徑小于2cm的Ta期和T1期腫瘤。該術式具有操作簡單、所需時間短、不會造成腹壁種植、反復手術也不增加難度,患者的痛苦小、恢復快,保留了膀胱等優點,易為醫生和患者接受。在正確選擇手術適應癥并熟練掌握手術技術的基礎上,經尿道切除術可以獲得與膀胱部分切除術相同的腫瘤術后復發率及患者生存率。但若僅單一采用TUR治療,術后3~5年內復發率為50%~70%[2]。
對于Tis:TUR不能徹底切除腫瘤。早期膀胱切除具有很好的腫瘤特異生存。Huguet等[3]學者報道,在22例原位癌病例中,膀胱切除術5年特異性生存率達到80%,但會有40%-50%的過度治療率[4]。因此在診斷原位癌后先行保守治療還是早期膀胱切除術尚無統一意見。由于卡介苗(BCG)治療失敗的膀胱原位癌進展為肌肉浸潤性癌是明顯的,且與治療失敗的療程數相關[5]。所以,膀胱根治術+尿流改道是BCG抵抗膀胱原位癌的標準治療方法,但是手術時機尚缺乏可靠證據。
經尿道手術并發癥少,主要是膀胱穿孔。注意控制膀胱灌注量,一般為80ml~150ml,實際上以膀胱粘膜皺褶剛好消失為止。并注意預防閉孔神經反射,以減少膀胱穿孔發生。其他并發癥如切除不完全、損傷膀胱頸、尿道。在與輸尿管相近處手術宜電切不電凝,避免損傷輸尿管口。后期并發癥為膀胱攣縮、出血。
病理學中組織芯片使用
長期以來,傳統的免疫組織化學、原位雜交、各種特殊染色等研究方法,建立在常規病理組織切片基礎上,一張玻片上只能載有限的組織作一種測試。若只用于日常臨床疾病的診斷尚可勝任,但要用其從事大規模、多樣本的科研則顯得太費時、費力。由此組織芯片技術應運而生,它的出現給病理學研究開辟了新天地。組織芯片具有體積小、信息含量高、并可根據不同的需要進行組合和設計的特點。從而大大減少了勞動力和勞動強度,縮短研究時間,提高檢測效率,更重要的是減少實驗誤差。從根本上解決了病理學家的難題,是病理學研究技術的一項重大革命。作者就組織芯片技術的原理、應用范圍和對醫學科學發展的影響及其自身的發展前景做一簡要綜述。
1組織芯片技術的基本原理
組織芯片又稱組織微陣列(tissuemicroarray),1998年由Kononen等在cDNA微陣列的基礎上發明的一種特殊的生物芯片,是繼基因芯片和蛋白芯片之后生物芯片家族的又一新成員。組織芯片的原理是根據不同需要,利用特殊的儀器,將多個(病例)小組織片高密度地整齊排列固定在某一固相載體上(載玻片、硅片、聚丙烯或尼龍膜等)而制成微縮的組織切片(圖1a,西安超英生物公司提供)。然后可以用各種酶、核素或熒光標記的不同基因、寡核苷酸、抗體在微縮組織切片上進行雜交和標記染色,最后在顯微鏡(包括激光共聚焦顯微鏡等)下獲取圖像信息(或通過計算機處理所獲的信息),以研究目的基因或基因產物在不同組織之間的表達差異。
該技術的最大潛在作用是將基因、蛋白水平的研究與組織形態學相結合,使應用同一實驗指標,同時快速研究大量不同組織樣本(高通量、多樣本)的設想成為現實,減少了實驗誤差,幾十倍、上百倍地提高組織病理學研究的效率,節約實驗材料和試劑,同時使實驗結果有更可靠的可比性,對于原始病理資料的保存和大量樣本的回顧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組織芯片的制備目前主要依靠機械化芯片制備儀來完成。其主要的設備有操作平臺、特殊的打孔采樣裝置和一個定位系統。打孔采樣裝置對供者組織蠟塊進行采樣,同時也可對受者蠟塊進行打孔,其孔徑與采樣直徑相同,二者均可精確定位。制備儀的定位裝置可使穿刺針或受者蠟塊線性移動,從而制備出孔徑、孔距、孔深完全相同的組織微陣列蠟塊。通過切片輔助系統將其轉移并固定到硅化和膠化玻片上即成為組織芯片(圖1)。
組織芯片制作的專業技術要求很高,組織芯片中的各小組織直徑一般在0.6(0.2~2.0)mm左右,為保證其取材的準確性,在組織芯片制作前,要根據常規蘇木精-伊紅染色,對要取組織的類型、病變性質有一明確的病理診斷結果,以確定取樣組織的位置。然后用定位裝置的不銹鋼針穿刺,一般深度為2~3mm,將取下的組織縱向固定于適當的模具上,每個標本間距0.1cm。用特殊的切片機將其切成0.4μm的薄片,粘附于載玻片或硅片等固相載體上,這便是組織芯片。惡性實體腫瘤組織較均一,一般在2~3mm內組織結構上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準確性較高。而正常組織、良性腫瘤、交界性腫瘤則不然,所以每隔一段要重新對其做蘇木精-伊紅染色觀察,以確保穿刺取材部位病變的準確性,這一點十分重要。組織芯片制成后便可進行免疫組化標記;或與已用核素、生物素或熒光染料標記的探針進行雜交,將放射自顯影或激光共聚焦顯微鏡檢測到的結果輸入計算機,用相應的軟件,對實驗所得的數據、信息進行分析,最后得出結論。
46條足以震撼你的生活常識
46條足以震撼你的生活常識
作者:fhtryt發表時間:2006/01/0821:22點擊:89次修改精華刪除置頂來源轉移
1、常吃宵夜.會得胃癌.因為胃得不到休息
2、一個星期只能吃四顆蛋.吃太多.對身體不好
3、雞屁股含有致癌物,不要吃較好
4、飯后吃水果是錯誤的觀念.應是飯前吃水果
癌癥患者個性化心理護理論文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我院自2005年1月-2008年12月間收治的50例膀胱移行細胞癌患者(均行TURBT治療和術后常規比柔吡星灌注治療;均于術后得到病理證實)。所有患者對自身疾病完全知情。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25例,對實驗組進行個性化護理,而對照組只進行常規護理。
1.2方法
1.2.1個性化心理護理通過觀察、交談以及客觀評定法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評估,根據每個患者不同的生物、心理、社會特點,按不同年齡、不同血型、不同治療手段、癌癥發展的不同時期、不同的心理障礙、不同情緒狀態等實施個體化的心理護理模式。
1.2.2依從性評價:由主管醫生、主管護師及護師對患者治療過程的依從性進行評價。具體分為:優(完全接受醫生制訂的治療方案、劑量,完成配合各項護理措施);良(部分接受醫生制訂的治療方案、劑量,完成大部分治療計劃,不定時治療,對護理措施部分配合);差(偶爾或病情加重時治療,對治療中出現的不良反應不理解,對護理措施不配合)
1.2.3統計學方法:所有資料均采用SPSS13.0軟件處理,應用2-independentSamplesTests進行分析。P<0.05認為有統計學意義;P<0.01認為有高度統計學意義。
癌癥心理護理論文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我院自2005年1月-2008年12月間收治的50例膀胱移行細胞癌患者(均行TURBT治療和術后常規比柔吡星灌注治療;均于術后得到病理證實)。所有患者對自身疾病完全知情。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25例,對實驗組進行個性化護理,而對照組只進行常規護理。
1.2方法
1.2.1個性化心理護理通過觀察、交談以及客觀評定法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評估,根據每個患者不同的生物、心理、社會特點,按不同年齡、不同血型、不同治療手段、癌癥發展的不同時期、不同的心理障礙、不同情緒狀態等實施個體化的心理護理模式。
1.2.2依從性評價:由主管醫生、主管護師及護師對患者治療過程的依從性進行評價。具體分為:優(完全接受醫生制訂的治療方案、劑量,完成配合各項護理措施);良(部分接受醫生制訂的治療方案、劑量,完成大部分治療計劃,不定時治療,對護理措施部分配合);差(偶爾或病情加重時治療,對治療中出現的不良反應不理解,對護理措施不配合)
1.2.3統計學方法:所有資料均采用SPSS13.0軟件處理,應用2-independentSamplesTests進行分析。P<0.05認為有統計學意義;P<0.01認為有高度統計學意義。
冬凌草抗腫瘤作用研究論文
【摘要】通過對近期文獻的查閱,對冬凌草治療食管癌、賁門癌、乳腺癌、直腸癌、白血病的作用研究進行綜述及討論分析,指出冬凌草是一種很好的抗腫瘤植物資源。
【關鍵詞】冬凌草冬凌草素抗癌
冬凌草Rabdosiarubescensvar.taihangensis,又名冰凌草。冰凌花、雪花草,因其植株冬季凝結薄如蟬翼、形態各異的蝶狀冰凌片而得名。
冬凌草系唇形科香茶萊屬植物碎米椏的變種,曾被收入1977年版《中國藥典》,并編人《全國中草藥匯編》。其對冬凌草的一般描述為:味苦、甘,性微寒。功能清熱解毒,活血止痛。主治咽喉腫痛、扁桃體炎、感冒、頭痛、氣管炎、慢性肝炎、關節風濕痛、蛇蟲咬傷。而近年來經過多家研究單位多學科的綜合研究發現,冬凌草全株對食管癌、賁門癌、乳腺癌、直腸癌、白血病等有緩解癥狀并延長生存時間的作用,冬凌草重新受到重視,被稱為“中華神草”。檢索文獻發現,關于冬凌草的文章有半數是關于其抗腫瘤作用的研究報道,有體外實驗也有臨床觀察的實例。現報道如下。
1冬凌草抗腫瘤體外實驗研究
張俊峰等[1,2]通過實驗證明冬凌草甲素能抑制人肝癌細胞BEL-7402和白血病原代細胞的生長及誘導細胞發生凋亡,而且呈現出明顯的量-效與時-效關系;劉加軍等[3~7]以不同濃度的冬凌草甲素作用于體外培養的NB4細胞、白血病HL-60細胞株、白血病K562細胞、U937細胞,MTT法檢測細胞生長抑制率,結果表明冬凌草甲素能抑制細胞的生長并誘導細胞發生凋亡;王洪琦等[8]通過小鼠灌胃給藥實驗表明冬凌草提取物可以使腹水肝癌H22細胞大量壞死和凋亡;劉艷秋等[9]研究冬凌草甲素促進人淋巴瘤細胞U937分化的巨噬細胞吞噬凋亡小體的機制。肖大江等[10]通過觀察發現冬凌草甲素對人鼻咽癌細胞系CNE細胞生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且抑制率均隨著濃度的增加而增加。薛宏偉等[11]探討發現冬凌草甲素(RuA)對人膽囊癌細胞株(GBC-SD)有誘導凋亡的統計學顯著作用;劉明月等[12]觀察了冬凌草甲素體外誘導人結腸癌HCT8細胞凋亡的作用,且凋亡率隨著濃度的增加而增加;張春玲等[13]研究了冬凌草甲素誘導人黑色素瘤A375-S2細胞凋亡的作用,發現其作用呈明顯的量效關系和時間依賴性;張守偉等[14]研究復方冬凌草甲素對肺癌SPCA-l細胞株的體外抗腫瘤作用,以不同濃度的復方冬凌草甲素作用于體外培養的SPCA-l細胞,檢測不同藥物濃度對細胞端粒酶活性的影響,在普通及倒置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生長狀態,結果不同濃度的藥物作用一定時間后均可誘導細胞發生凋亡,流式細胞儀的檢測表明細胞凋亡率在一定范圍內隨作用時間的延長而增加。楊勝利等[15]探討發現,冬凌草甲素具有明顯的抗DNA突變作用。
相關文章
精品范文
1膀胱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