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6 00:48:0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癌痛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規范化癌痛護理在腫瘤內科癌痛患者的應用
腫瘤患者通常存在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同時隨著癌痛程度的逐漸增加,影響了患者對治療的配合與依從性,因此有效的護理對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探討規范化癌痛護理措施在腫瘤內科癌痛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腫瘤患者,均符合腫瘤內科癌痛的診斷標準,患者家屬同意,本研究經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無法交流及資料不全者。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35例。觀察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43~88歲;對照組:男18例、女17例,年齡45~85歲。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均衡可比。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癌痛常規護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及時了解病情變化,遵醫囑給予止痛藥物,為患者講解腫瘤的相關知識及注意事項,從而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觀察組給予規范化癌痛護理,具體如下:(1)入院護理。入院時護理人員應全面評估患者病情,為其制定針對性的護理計劃,對患者進行癌痛篩查及疼痛分級評估;為患者進行環境介紹,讓其熟悉醫院環境,從而消除患者的恐懼感,使其能積極配合治療;為患者提供安靜舒適的病室環境,保持病室溫、濕度適宜,良好的住院環境有利于病情的好轉。(2)健康教育。癌痛篩查結束后,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增加其對癌痛的了解程度,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信心及依從性;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對其提出的疑問要及時給予解答。(3)疼痛護理。每8h評估并詳細記錄患者的疼痛情況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根據癌痛規范化診療標準,對患者的疼痛進行評分,分值<3分表示需要使用止痛藥物進行緩解,記錄給藥的次數和時間;而分值>4分需要遵醫囑給予嗎啡或其他強效止痛藥物。同時可為患者播放輕音樂,講解治療成功的案例,增強其對治療的信心,從而減輕疼痛。(4)出院護理。對患者進行詳細的出院指導,囑其遵醫囑用藥并定期隨訪。
癌痛治療護理運用
癌痛從心理、生理、精神和社會多個方面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其甚至超越癌癥本身,讓不少癌癥患者喪失求生意志。研究[1]表明,癌痛得不到充分的治療和護理屬于普遍現象,控制癌痛是不容忽視的全球性公共健康問題。WHO提出的癌癥三階梯止痛的應用可以使90%的癌痛患者達到無痛[2],但有部分癌痛患者接受三階梯治療后,仍然出現劇痛,或有些患者因藥物禁忌證及毒副反應等而不能接受正規的三階梯治療。因此,掌握正確的疼痛評估方法,實施有效的止痛措施和完善的護理,對三階梯止痛的實施、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科室自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癌痛患者120例,均未接受過系統三階梯治療,預計生存期大于6個月,文化水平初中以上。
1.2療效評價方法
采用數字分級法(NRS)評估患者疼痛程度。用0~10的數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為無痛,10為最劇烈疼痛,讓患者圈出最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數字:0為無痛,1~3為輕度痛,4~6為中度痛,7~10為重度痛。生活質量用療效評定標準來衡量,完全緩解(CR):疼痛完全消失、疼痛間隔時間明顯延長,疼痛分級達0度;明顯緩解(PR):疼痛明顯減輕,日常生活、飲食、睡眠基本不受影響,疼痛時間縮短、間隔時間延長,疼痛程度可降低1~2度;輕度緩解(MR):疼痛依然存在但減輕,日常生活、飲食、睡眠有一定程度改善,疼痛時間與間隔時間無明顯改變。
精益管理在癌痛規范化治療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精益管理在癌痛規范化治療示范病房中的應用及效果。方法選擇2017年7月~2019年3月在本院癌痛規范化治療示范病房創建中實施精益管理的80例癌痛患者作為精益管理組,2015年10月~2017年6月在本院腫瘤病房創建前實施常規管理的80例癌痛患者作為常規管理組。結果創建癌痛規范化治療示范病房后,精益管理組患者SAS、SDS評分、癌痛管理的優良率、醫生用藥規范性、護理質量評分均優于常規管理組,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癌痛規范化治療示范病房中應用精益管理效果顯著。
【關鍵詞】精益管理;癌痛管理;用藥規范性;護理質量
癌痛是臨床癌癥患者一種重要的癥狀,有38.0%的人報告中至重度的疼痛,癌痛給患者帶來嚴重的身心理創傷[1]。由于癌痛的評估、治療、管理缺乏統一性和患者對于癌痛的認識不足、癌痛治療知識匱乏,患者心理狀態差[2],導致中重度癌痛在癌癥患者中仍常見,直接影響了患者的治療效果。精益管理是一種以持續改進和尊重他人為基礎,消除浪費、關注流程速度與改善效率的管理工具,這種改善方法越來越多地應用于醫療領域。本院自2017年7月創建“江蘇省癌痛規范化治療示范病房”以來.把精益管理理念運用到臨床實踐中,取得滿意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7月~2019年3月在本院癌痛規范化治療示范病房創建中實施精益管理的80例癌痛患者作為精益管理組,2015年10月~2017年6月在本院腫瘤病房創建前實施常規管理的80例癌痛患者作為常規管理組。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療方法。常規管理組實施常規管理,包括遵醫囑使用鎮痛藥物,實施護理常規和健康指導等。精益管理組將精益管理應用在癌痛規范化治療示范病房中。具體措施:①多學科MDhtT協作:醫院下發GPM—Ward紅頭文件,由醫務科、護理部、腫瘤科、藥劑科、疼痛科、麻醉科成立多學科創建活動組,協調及檢查創建活動。制訂創建示范病房實施方案、工作管理制度、完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制度和流程、建立癌痛患者的會診制度。②癌痛相關知識培訓:科室培訓與考核定期進行。印制癌痛規范化治療醫師手冊和護理手冊,全科醫護人員人手一冊,并選派疼痛管理小組成員外出進修學習。③癌痛動態評估機制:癌痛患者入院后,醫護人員在8h內完成對患者的全面疼痛評估.醫生開具“疼痛護理”醫囑,根據疼痛評分開具止痛藥物,責任護士建立疼痛護理記錄單掛于患者床尾,發放患者疼痛診療指南手冊,進行疼痛動態評價,醫護配合實施癌痛規范化治療。④實施癌痛健康教育:走廊墻面設有創建“癌痛規范化治療示范病房”公示欄、宣傳資料架,張貼宣教計劃表。每月舉辦健康大講堂與工休座談會,組織病友會,講解癌痛相關知識,介紹良好病例,收集患者、家屬、醫師的反饋意見,為患者表演八段錦太極拳,減輕患者緊張焦慮情緒,并把舒緩護理貫穿始終。⑤癌痛護理質量控制:成立由護士長擔任組長,由護師及主管護師擔任組員,建立癌痛護理質控評分表。質控每周2次,運用精益管理方法對護理流程進行改造,對不合理、不協調等存在問題加以修改、完善。⑥癌痛患者出院隨訪回訪:建立患者回訪表,保障患者出院后得到持續、合理、有效的癌痛治療。1.3觀察指標及效果評價。①心理狀態評價:采用SAS表及SDS評分表,評估患者焦慮、抑郁不良心理狀態,中國常模在48~50分,分值越高癥狀越重。②疼痛管理效果評價:采用本院疼痛管理調查問卷,評估兩組癌痛管理的效果。③用藥規范性評價。④護理質量評價。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表示,采用x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兩組差異有統計意義。
2結果
治療管理模式在癌痛規范化治療中的作用
摘要:探討合作藥物治療管理模式(CDTM)在癌痛規范化治療中的作用。方法:選取2019年1月—2019年11月需止痛治療的癌癥病例10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在癌痛規范治療中無藥師參與,觀察組基于CDTM模式,在藥師參與下開展癌痛治療,利用藥物禁忌證、不良反應等知識,將相關文獻及說明書作為循證依據,協助醫師制訂規范、科學的給藥方案。對比兩組癌痛緩解率、鎮痛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治療費用及住院時間。結果:觀察組疼痛緩解率(82.00%)明顯高于對照組(6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鎮痛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6.00%)明顯低于對照組(2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費用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癌痛規范化治療中,采取CDTM模式,能夠有效緩解癌痛,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縮短住院時間,減少治療費用。
關鍵詞:癌痛;規范化治療;合作藥物治療管理模式;臨床藥師
合作藥物治療管理(CDTM)實際就是在患者知曉情況、自愿參與、并且與醫院簽訂知情同意書的前提下,在臨床藥師與醫生之間所簽訂的一種協議。在此協議架構內,臨床藥師需全面且詳細地評估患者,且依據實驗室結果,制訂處方,選擇、啟動、監測和調整用藥方案[1]。協議明確了醫療團隊中臨床藥師的基本責任與作用,而且在CDTM模式的引導與驅動下,臨床藥師憑借所掌握的藥學知識,依據相關藥物的基本特點,引導患者用藥,提高其用藥合理性及治療效果,降低藥物不良反應[2-3]。本文針對我院收治癌痛患者,探討CDTM模式在癌痛治療中的積極作用,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月—2019年11月來我院接受治療的癌痛患者100例,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男31例,女19例,年齡(50.3±5.7)歲;治療前疼痛評分(NRS)為(5.3±1.0)分;肺癌24例,胃癌15例,腸癌6例,鼻咽癌1例,淋巴瘤2例,乳腺癌2例。觀察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50.2±5.4)歲;治療前NRS為(5.2±1.0)分;肺癌25例,胃癌14例,腸癌6例,鼻咽癌2例,淋巴瘤2例,乳腺癌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經臨床檢查明確為腫瘤,NRS>3分,Karnofsky功能狀態評分(KPS)大于70分。排除精神疾病、慢性疼痛病史者,另排除藥物濫用史及長期酗酒者。1.2 方法。兩組均進行癌痛規范治療,對照組治療中無藥師參與,觀察組有藥師參與。臨床藥師依據CDTM模式,分類、梳理所選取病例,為臨床醫師制訂合理用藥方案提供協助,且給予藥學干預與監護,借助具體案例,深入剖析CDTM工作流程及具體內容。用NRS法來評定疼痛程度[4]:無痛為0分,輕度疼痛為1~3分,中度疼痛為4~6分,重度疼痛為7~9分,極度疼痛為10分。疼痛緩解率=(無痛+輕度疼痛)例數/總例數×100%。1.3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1.0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珚x±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疼痛護理管理在晚期癌痛患者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疼痛全程化護理管理在晚期癌痛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晚期癌痛患者7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5例。對照組給予行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疼痛全程化護理管理,比較兩組BPI評分、藥依從性及生活質量評分。結果干預后,觀察組BPI評分為(21.62±3.05)分,低于對照組的(30.41±2.10)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用藥依從性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為(79.52±3.81)分,高于對照組的(61.40±6.9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疼痛全程化護理管理有助于緩解晚期癌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提升患者用藥依從性,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疼痛護理;晚期癌痛;全程化護理
疼痛(pain)是癌癥晚期的常見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情緒、睡眠及生活自理能力。晚期癌痛患者中有50%~80%未得到有效控制[1]。近年來,隨著癌癥發病率的上升,晚期癌痛護理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但護理模式未達成共識[2]。疼痛全程化護理管理是指運用量化方法對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評估,并從影響患者疼痛的各個因素出發采取護理措施的護理辦法,是患者疼痛管理的有效途徑。本研究選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70例晚期癌痛患者,探討疼痛全程化護理管理對緩解晚期癌痛的作用,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8年2月~2019年2月江蘇省腫瘤醫院收治的晚期癌痛患者70例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病理學檢查確診為晚期惡性腫瘤[3];②存在輕度及以上的疼痛。排除標準:①非癌性疼痛;②合并其他嚴重軀體疾病;③認知功能障礙者;④中途要求退出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5例。觀察組男19例,女16例;年齡36~77歲,平均年齡(62.13±3.92)歲;癌癥類型:肺癌17例,肝癌9例,大腸癌7例,胃癌2例;疼痛程度:輕度疼痛19例,中度疼痛10例,重度疼痛6例。對照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38~75歲,平均年齡(62.39±3.04)歲;癌癥類型:肺癌18例,肝癌9例,大腸癌6例,胃癌2例;疼痛程度:輕度疼痛21例,中度疼痛10例,重度疼痛4例。兩組性別、年齡、癌癥類型、疼痛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1.2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措施,包括常規藥物止痛,健康指導,臨床禁忌指導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接受疼痛全程化護理管理,具體措施如下:1.2.1疼痛篩查使用疼痛可視化電子記錄表對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篩查,輸入患者數據,評估疼痛對患者睡眠、情緒、食欲、活動能力、生活能力、交往能力等的影響。患者出現新疼痛時進行再次評估,確保篩查的準確性。1.2.2疼痛評估借助疼痛可視化電子記錄表對患者的疼痛等級進行分級,采用合適的疼痛量表,0分表示無痛,1~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為重度疼痛。1.2.3鎮痛實施建立有鎮痛科醫生、鎮痛科專科護士、臨床藥師、二級及以上心理咨詢師、營養醫生的MDT團隊,并遵醫囑給予相應鎮痛治療。①鎮痛:輕度疼痛患者采用非藥物鎮痛,包括取舒適體位,臥床休息,分散注意力(深呼吸、聽音樂、看笑話、閱讀、回憶趣事等),物理療法(按摩、冷敷、熱敷、針灸等);中度、重度疼痛患者按照三階段鎮痛原則進行用藥:第一階梯患者使用非麻醉性鎮痛藥物,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第二階梯患者使用強麻醉鎮痛藥物,如強痛定;第三階梯患者使用強麻醉性鎮痛藥物,如嗎啡,并使用PCIA泵滴定止痛;②心理護理和健康宣教:向患者介紹疾病發生機制,癌痛的產生原因和治療辦法,緩解患者的緊張、恐懼心理,并根據患者個人情況給予針對性心理護理;③壓瘡預防:晚期癌癥患者長期臥床,易產生壓瘡,護理人員應注意患者皮膚受壓情況,每隔2h協助患者翻身1次,同時要避免創面與床單接觸,可使用透明貼、敷料敷在創面上;④院感控制:做好室內消毒、痛風,用含氯消毒劑擦拭物體表面,給予患者營養支持,定期監測感染和復查血常規;⑤消化道護理:對于便秘、嘔吐者,叮囑其清淡飲食、多喝水,根據醫囑給予止吐藥物,控制好出入液量,維持酸堿、水、電解質平衡;⑥藥物外滲管理:盡量使用中心靜脈導管和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避免藥物外滲。1.2.4出院隨訪將患者信息錄入信息系統,隨訪1個月,內容包括疼痛部位、性質、評分、藥物使用情況等。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干預前后的疼痛情況、干預期間的用藥依從性、干預后的生活質量。1.4評價標準①癌痛評價:采用簡明疼痛量表(BPI),共10個項目,每個項目均采用0~10分評價,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嚴重,將總得分進行百分轉換后進行評價[4]。②用藥依從性:采用用藥依從性評價量表(MARS)進行評價,共8個題目,滿分為8分,得分<6分為依從性差,得分6~7分為依從性中等,得分8分為依從性好[2]。③生活質量評價:采用SF-36生活質量評價量表,共8個維度,滿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臨床合理選擇麻醉藥品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資料和方法;結果;討論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癌痛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對其有效地進行鎮痛治療,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癌癥綜合規劃的重點之一、資料來源、對用藥情況進行統計分析、以WHO推薦的限定日劑量(DDD),指數(DUI)為指標、一般情況、用于癌痛的處方193張,占處方總數的64.12%、麻醉藥品的種類、6種麻醉藥品的DDD、DDDs和DUI結果、由一般情況可以看出我院麻醉藥品的使用,男性高于女性、在我院使用的麻醉藥品中,有4種麻醉藥品的DUI≤1.00,方法評價為合理用藥、鹽酸嗎啡緩釋片止痛效果好,維持時間長,成癮性低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門診晚期癌癥患者麻醉藥品的應用及其合理性,為臨床合理選擇和應用麻醉藥品提供科學依據。方法以本院2009年1~12月“麻醉藥品逐日登記表”為調查對象,進行統計、匯總,采用限定日劑量(DDD)和藥物利用指數(DUI)為指標對門診癌痛患者用藥情況進行分析。結果6種麻醉藥品中,4種DUI≤1.00,2種DUI>1.00。結論我院癌痛患者麻醉藥品使用基本合理,但還應該進一步加強用藥管理,使麻醉藥品的使用更趨于安全、合理、有效。
【關鍵詞】麻醉藥品處方分析癌痛藥物利用指數
癌痛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對其有效地進行鎮痛治療,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癌癥綜合規劃的重點之一,早在198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就制定了“三階梯止痛”的治療原則,并提出“到2000年讓癌痛患者無痛”。國家衛生部(1993年5月14日)再次“癌癥三級止痛階梯療法指導原則”,筆者對本院2009年度癌痛患者麻醉藥品的運用進行統計、分析,了解和評價“癌癥三階梯止痛指導原則”在本院的推行情況。
1資料和方法
1.1資料來源收集我院2009年1~12月門診癌痛患者麻醉藥品處方193張,對用藥情況進行統計分析。
臨床藥師藥學監護癌性疼痛分析
癌癥患者較為常見的一種癥狀是癌痛,其對患者日常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影響[1],對于初診癌癥患者來說,其疼痛發生率約為25%;對于晚期癌癥患者來說,其疼痛發生率則為60%~80%,其中約30%疼痛相對嚴重[2]。如未及時改善患者癌痛,則會產生不適現象,甚至出現乏力、焦慮、食欲降低及抑郁等癥狀[3],對患者生活能力及自理能力等造成一定影響。現階段,臨床通常采用藥物方法進行鎮痛[4]。為了進一步強化我國腫瘤規范化診療管理,促進癌痛規范化診療水平的提高,本研究針對癌性疼痛規范化診療中臨床藥師藥學監護的作用進行探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7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癌痛患者80例,均簽署了知情研究協議書;排除伴有意識、認知障礙,精神及心理疾病者,以及拒絕參與本試驗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0例,其中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20~70(45.32±3.41)歲;腫瘤類型:肺癌6例,胃癌8例,腸癌7例,鼻咽癌9例,乳腺癌10例。研究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21~69(45.42±3.51)歲;腫瘤類型:肺癌7例,胃癌9例,腸癌8例,鼻咽癌9例,乳腺癌7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腫瘤類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兩組患者均采取臨床藥師藥學查房,并根據要求填寫調查問卷。對照組由醫師直接開展常規癌痛治療;研究組則由臨床藥師及醫師共同開展癌痛規范化治療,以每位患者實際病情及個體差異為依據制定符合患者實際需求的癌痛治療對策,內容包括給藥頻率、藥物種類、藥物服用劑量等。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疼痛評分、爆發痛發生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疼痛評定采用數字分級法(NRS評分)[6],總分為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率包括手腳麻木、惡心、嘔吐及腹瀉。1.4統計方法。計量資料以均值加減標準差(xˉ±s)表示,兩組間均值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t′檢驗;自身前后對照均值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兩組構成比比較,以頻數(f)、構成比(P)表示,采用Fisherχ2檢驗;均由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α=0.05。
2結果
2.1疼痛評分。兩組干預前疼痛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后疼痛評分均較干預前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較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②P<0.052.2爆發痛發生情況。研究組爆發痛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2.3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3討論
藥學監護對癌性疼痛患者的干預效果
【摘要】目的探討藥學監護對癌性疼痛患者規范化治療的干預效果。方法78例癌性疼痛住院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9例。對照組進行臨床醫生單獨診治,觀察組在臨床醫生診治過程中進行藥學監護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疼痛緩解效果及爆發痛、不良反應緩解情況。結果干預后,觀察組疼痛緩解顯效率為79.49%(31/3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3.85%(21/3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673,P<0.05);干預后,觀察組爆發痛緩解率為75.00%(9/1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8.57%(4/1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571,P<0.05);干預后觀察組不良反應緩解率為56.25%(18/3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30.30%(10/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461,P<0.05)。結論藥學監護對癌性疼痛患者規范化治療的干預效果好,可有效緩解癌性疼痛,減少不良反應,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藥學監護;癌性疼痛;規范化治療;干預
癌性疼痛是中晚期腫瘤患者的臨床常見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也可引起抑郁等不良情緒,增加自殺自殘率[1]。因此,提高癌性疼痛控制水平是臨床腫瘤治療工作的首要問題,而目前臨床主要以鎮痛藥物控制癌性疼痛[2]。本著以人為本,優化癌性疼痛診療工作,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改善腫瘤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探討藥學監護對癌性疼痛患者規范化治療的干預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3月~2017年12月本院癌性疼痛住院患者78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經病理檢查確診,存在骨轉移、腫瘤組織侵犯或壓迫周圍神經導致的中重充疼痛,意識清楚,生存期>6個月。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9例。觀察組男23例,女16例;平均年齡38~78(55.59±9.06)歲。對照組男21例,女18例;平均年齡(56.31±9.47)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對照組進行臨床醫生單獨診治。由醫生選擇鎮痛藥物及其輔助用藥,進行傳統癌性疼痛治療。觀察組在臨床醫生診治過程中進行藥學監護干預。具體如下。①藥師參與會診,針對患者個體差異及病情,根據住院患者疼痛的部位、范圍、性質、時間、強度、影響因素、疼痛治療史等,提出用藥建議,協助醫師評估與共同制定鎮痛治療方案。②對患者及家屬進行鎮痛藥物知識教育,包括鎮痛藥物的用法用量、不良反應及應對、注意事項等,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③監控藥物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并采取合適的防治手段。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比較兩組患者疼痛緩解效果及爆發痛、不良反應緩解情況。①根據數字疼痛強度量表(NRS)[3]評價疼痛強度:0為無痛,1~3為輕度疼痛,4~6為中度疼痛,7~9為重度疼痛,10為極度疼痛,其中緩解率=干預前后評分差值/干預前評分×100%。根據NRS評分進行疼痛緩解效果評價:完全緩解(CR)為疼痛緩解率達到100%,部分緩解(PR)為疼痛緩解率75%~99%,中度緩解(MR)為疼痛緩解率50%~74%,輕度緩解(NR)為疼痛緩解率25%~49%,無效(NC)為疼痛緩解率<25%。顯效率=(CR+PR+MR)/總例數×100%[4]。②預期爆發痛經治療后30min內患者自訴疼痛緩解即為爆發痛緩解,統計爆發痛緩解率。③記錄不良反應發生及緩解情況,不良反應包括便秘、嗜睡、惡心嘔吐和尿潴留。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醫外治法治療腫瘤管理論文
【摘要】何裕民教授認為外治法治療腫瘤的作用原理主要是就近透邪,即在病灶的局部用藥以緩解癥狀。他常用的外治法主要有:外敷法、含漱法、熏洗法、灌腸法、泡腳法、食道糊劑吞服。運用外治法治療癌性疼痛、惡性積液等癥可有效改善癥狀,減輕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關鍵詞】腫瘤何裕民中醫外治法名醫經驗
前言
何裕民是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擅長治療腫瘤,在具體臨床治療中,采用中藥內服加外敷、身心并治等綜合調治辦法,形成了一套成熟而有效的腫瘤辨治思路。筆者作為何教授的學生,將何教授外治法治療腫瘤經驗總結如下。
中醫外治法治療腫瘤機理
何裕民教授在認真總結前人對腫瘤治療經驗的基礎上,吸取了當代醫學腫瘤治療策略與理念,并經過多年臨床實踐總結形成了“中醫藥內外兼治”的獨特方法。何教授認為,惡性腫瘤作為一種復雜險惡的頑疾,單靠內治一法,似難有重大突破。腫瘤是全身疾病在身體局部的體現,治療腫瘤,應將局部辨證與整體辨證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各種給藥方法,重視內外兼治,一方面運用內服藥進行機體的綜合調養,另一方面在此基礎上配合外用藥來治療患者的局部癥狀,以便在最大程度上減輕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質量,提高療效。
美施康定治療癌性疼痛論文
關鍵詞:癌性疼痛副作用
癌性疼痛是晚期癌癥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晚期癌癥患者約有疼痛。對于癌癥患者來說,疼痛是最令人恐懼的、最難忍受的癥狀之一,對于醫生來說,疼痛目前仍然是診斷、治療過程中棘手的問題。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新發癌癥患者萬,其中至少有萬人忍受著癌癥疼痛的折磨川。提出的癌性疼痛第三階梯止痛方案是治療癌性疼痛的標準方法,控制重度疼痛的代表藥物就是嗎啡,而美施康定—就是硫酸嗎啡的控釋片。現將年月年月例使用美施康定的患者發生相關副作用及其處理情況匯報如下。
一、對象與方法
對象本組男例,女例年齡一歲,其診斷經過超線、脫落細胞病理學證實的晚期癌癥患者。疼痛程度分級根據制定的主訴疼痛分級法標準均屬度疼痛,疼痛劇烈且伴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嚴重干擾睡眠,需用止痛藥,均為首次使用美施康定。用藥方法口服美施康定開始劑量均以次,每給藥一次,若效果不佳,調整劑量為次,每一次或縮短給藥時間,次,每一次,并視個體止痛情況按增加劑量,直到最佳治療效果為止圈。本組最大劑量為,用藥時間最短者為,最長者達若患者有胃部不適,可采用直腸給藥,劑量相同,效果一樣川。治療結果止痛效果美施康定開始劑量為,每服用次,服藥后觀察止痛效果,并在周內作出評價。評價標準川顯效疼痛減輕度以上或完全緩解有效疼痛減輕度以上或增加劑量后疼痛減輕度以上者無效疼痛減輕又恢復,疼痛不減輕或加重,或劑量增加疼痛仍不減輕。結果顯效例石,有效例,無效例,止痛有效率。副作用發生率服用美施康定后觀察副作用的發生情況。便秘例,惡心、嘔吐例,嗜睡例,排尿困難例,呼吸抑制例,戒斷綜合征例,無例發生成癮性。
二、討論
美施康定的藥理特點美施康定—硫酸嗎啡控釋片,為純粹的阿片受體激動劑,是一種長效的阿片類鎮痛藥。由于其等時等量釋放,血藥濃度維持較穩定,無峰谷出現,緩解疼痛維持時間長。美施康定不僅有強大的鎮痛作用,而且有明顯的鎮靜、鎮咳作用對呼吸中樞有抑制作用,使其對二氧化碳張力的反應性降低,過量可致呼吸衰竭而死亡還有興奮平滑肌,使腸道平滑肌張力增加,引起便秘,使輸尿管平滑肌張力增加引起排尿困難同時可使外周血管擴張,有縮瞳等作用困。美施康定的臨床特點美施康定—硫酸嗎啡控釋片是全世界唯一最普遍使用的持續】的控釋口服強鎮痛藥。普通劑型嗎啡鎮痛僅能維持,臨床需反復給藥,副作用大,成癮性大。美施論文格式康定用藥后出現鎮痛作用,時達到高峰,將嗎啡鎮痛時間延長至,口服給藥,副作用小,成癮性小,用藥后無藥物蓄積作用,極少產生精神依賴,因此成為第三階梯止痛的首選藥。通過按時規律、按個體劑量口服美施康定,癌痛緩解率達「’」,本組病人癌痛緩解率,與文獻報道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