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研修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31 08:06: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名師研修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加強組織,健全和完善工作室制度
(一)張云華名師工作室成立了以華西中學張云華老師為領銜人,華西中學但成兵老師,代楠老師,列五中學游開林老師,49中袁明艷老師,實驗中學鮮昭強老師為入室研修教師的工作室。在華西中學相關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從時間、后勤等方面提供保證,制定具體的培訓計劃,明確規定每位教師每月必須有集中學習、分組學習或者自主學習。各階段學習后要寫出學習心得及經驗體會,在工作室教師中交流。
(二)認真組織實施
1、研修方式:
①集中學習:每月固定于第二周周二下午為集中學習時間,輪流到入室研修老師所在學校進行教研和學習。
②分組學習:按照不同學校,不同年級分別分組,在各組進行學習、討論。
③自主學習:在規定學習時間定內容或自選學習,由工作室定期檢查學習筆記,檢查結果按成華區“名師工作室”年度考核標準納入年度個人考核。
④網上學習:充分利用在學校校園網和家中互聯網資源,加強多媒體與網絡技術學習。
2、加強內部交流,提高入室研修教師的輻射作用,現已經開始“備課分析、說課評價、優質課展示”等教研活動。
3、加強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培訓力度,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
二、研修實施情況
1、和成華區相關培訓工作有機結合
在成華區組織的各項培訓以及教學教育活動中,我工作室都派出教師積極參與,并積極參加各種學術會議,把先進的作法、經驗向工作室教師傳授,使全體教師開闊視野、緊跟形勢。全體教師的政治思想覺悟和業務理論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以入室研修教師的發展為本,設定研修目標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作為入室研修的教師,雖具有較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但不可能樣樣都強,這就要求工作室研修工作應重視樹立以入室研修教師的發展為本的指導思想。在工作室成立之初,我們對每個入室研修教師進行了“個別診斷”――了解性環節的聽課,然后在后期工作室活動中注重“揚其長,避其短”,使每位研修教師得到最大發展。
3、開展富有實效的讀書活動
從工作室工作開展的第一天,入室研修教師就拿到蘇赫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體現了工作室對入室研修教師“在閱讀中學習,在閱讀中成長”的活動宗旨。在本年度的讀書活動中,全體入室研修教師集體購買了《希爾伯特幾何基礎》、《時間簡史(斯蒂芬霍金著)》《數學總的美學方法》、《中國著名教師的課堂細節》《現代數學教學論》《中國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及其發展研究》《有效課堂教學策略》《今天怎樣“管”學生》等數學專業方面、教學藝術方面、甚至教學管理和科普知識方面的書籍,并在每次集體研修學習之時進行探討。
4、注重實效,確定合理的工作室活動內容
本年度的研修充分關注入室研修教師的實際需要,不僅在大的緯度上互相討論一起幫助教師構建理論體系,同時更關注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深層問題。入室研修教師先進的教學理念及其別具一格的教學風格使其它入室研修教師在觀摩、思考、碰撞中得到提高。整年度研修活動從實踐到理論,再由理論到實踐,循序漸進,提高了學習的實效。
正在推行的高初中新課改,使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方式向探究性學習方式轉變,教師失去了對學生學習內容的權威和壟斷,轉化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因此,工作室活動有針對性地構建合理的活動內容,使入室研修教師感到“受用”、“解渴”。為此,我們通過聽課、座談等形式,就入室研修教師急需和困惑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探討。通過《數學課堂教學結構》、《情境教育》、《問題解決》、《開放性數學教學》、《高一新課標解讀》、《數學中考研究》、《課件制作》等專題研究,對《如何把問題作為數學教學的出發點》、《怎樣進行嘗試發現教學》等問題開展專題討論。
5、強化自主學習,處理好入室研修教師自學與工作室領銜人指導的關系
入室研修教師的實踐經驗通常缺少扎實的理論背景,很需要邊學習理論邊研究實踐,通過對自己教學行為的理性思考,尋找癥結。為此,本工作室為每一位入室研修教師購買了大量的教育理論專著和優秀案例集供學員自學;同時,集眾家之長進行個別化指導,通過相互聽課,入室研修教師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與本工作室教師切磋研究,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6、校際交流,博采眾長
張云華名師工作室除工作室的六位教師互相學習提高外,我們還充分挖掘全區的優秀教學資源,通過校際交流,博采眾長。我們先后三次到華西中學和列五中學兩次到49中觀摩《試卷評講模式》、《分層教學》、《變式練習訓練》等課改實驗課,并聽取領銜人張云華老師《數學練習課型的設計》、《新課改實踐》的經驗介紹。各位入室研修教師,不論是使用新教材還是老教材,都拋棄了“以教師、課本為中心”的傳統教法,以開放的問題情景讓學生“跳一跳,摘果子”,將學生引導到一種探究學習的活動中。
三、工作室年度成果:
1、學習并嘗試了一種研究方法。
這種方法就是課例研究。通過本年度的研修,我們懂得了什么是課例研究;課例研究的六個步驟;課例研究的選題;課例研究需要把握的尺度;課例研究研討的價值取向等等。
每一個工作室成員都進行了2-3次工作室內的公開課的展示。我們根據入室研修教師自身特點和學生實際,選取各自的觀察視角,對同一堂課進行不同專題的課例研究。在游泳中學會游泳,在研究中嘗試研究。
2、享受研修的過程,營造了一種文化
在工作室入室研修老師看來,研修過程遠比結果更加重要。在各位老師的課例研究過程中產生的碰撞和思考,才是每次集體研修的真正收獲。在讀書活動、分組學習和自主學習過程中,沒有深入的鉆研,沒有反復的推敲,就沒有實際工作中的駕輕就熟和教學藝術的豁然開朗。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她需要每一位教師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只有親歷實踐,才能生成智慧,才能在教學教學的天空自由飛翔。
3、工作室包括領銜人在內的所有入室研修教師在本年度教育教學工作中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具體表現在:
入室研修教師代楠:根據教學心得所撰寫的《關于幫助初中學生提高數學課堂學習效益的嘗試與思考》在2010年成都市中學數學優秀論文評審活動中被評為三等獎。積極參與了“十一五”全國教育技術研究規劃重點課題《基于交互白板的混合式學習研究》,撰寫的論文《基于交互白板的數學學科操作感知學習策略》獲二等獎。作為主研參與省級課題《信息技術環境下初中學生數學自主學習模式》的研究,并于2010年4月順利結題。在成華區進修校的組織下積極參加了省教科所“四川省義務教育七-九年級《數學》教材第二次開發和創造性使用研究”課題的相關研究工作,并出色地完成了相關研究任務。
入室研修教師但成兵:所帶的高二5班有明顯的進步,成績也有大幅度的提高;我的論文“基于交互白板的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獲得全國二等獎;論文“現代社會家庭教育的缺失及應對策略”在“教育科研”上發表;2010年被評為“優秀教師”。
入室研修教師袁明艷:案例《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淺談如何轉變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分別獲得成都市論文二等獎和三等獎。
入室研修教師游開林:2010年2-3月擔任《理科愛好者》北師大版數學七年級上第三章《字母表示數》的編寫,該書于2010年5月出版(國際刊號:ISSN1671—8437,國內刊號:CN51—1638/O);2010年7-8月擔任《理科愛好者》北師大版數學2011年中考總復習第六單元《解直角三角形》和專題八《動態型問題》編寫,該書于2011年10月出版(國際刊號:ISSN1671—8437,國內刊號:CN51—1638/O);2010年3-8月參加由省電教館組織的初中總復習(數學)課件制作,承擔了專題十五、十六《圓》的課件制作,該課件于今年11月由四川音響出版社出版全國發行。
四、工作室年度工作反思
1、對入室研修教師需要加強更多人文關懷
入室研修教師均是各校骨干,工作壓力過大,在每次集體研修課后撰寫反思感悟,摘錄教育理論讀書筆記,撰寫教學論文等大量的學習壓力,真正是身心疲憊。因此,應該給予更多的人文關懷,盡量減少入室研修教師在校的工作壓力。
2、各種研修形式應該并舉,增強研修的實效性。
在本年度的研修過程中,雖然注意進行了多種形式的研究、教研和學習,但力度、深度、熱度不夠,還應增設比如模擬課堂,增強讓入室研修教師重新設計課程,在模擬課堂上實踐自己的教育理念;加強課題研究,讓每位入室研修教師根據自身實際和設計適合自己的課題進行深入研究,這樣可將每位研修教師主動地尋找問題,研究問題,在切磋中不斷獲得提升。
3、加強長效學習。
篇2
附件:
姓名
朱汝富
單位
博白縣王力中學
手機號
QQ號
項目名稱
“區培計劃”玉林市統籌項目——玉林“十三五” 骨干教師培英工程
培訓時間
2019年 9 月 16 日—— 2019 年 11 月 29 日,合計 74 天
培訓地點
1、南寧市青秀區竹溪大道1 號
2、玉林市玉州區第三實驗小學
承擔機構
北京尚睿通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教師研修網)
第一階段總結
學
一、培訓基本情況(培訓目標、培訓內容、培訓形式、重要專家、日程安排等)
(一)培訓目標:交流展示,探索創新。通過跨地區交流、專家持續引領,將工作坊模式進行完善和推廣,并基于實際情況進行創新。主要目標:1、模式凝練與輻射作用;2、優化指導團隊;3、優化資源庫。
(二)培訓內容:
1、在南寧集中培訓內容、培訓形式、重要專家、日程安排等
3、在玉林集中培訓的內容、培訓形式、重要專家、日程安排等
網絡研修及總主題為“研修模式的輻射與應用”的線下實踐研修活動。
(三)三次線下實踐研修活動安排:
1、時間:2019年9月30日
地點:玉林高中附中
內容:名師優質課展示,參觀學生書畫攝影展。
2、時間:2019年10月11日
地點:玉林師范學院
內容:走進名師課堂——裴杰老師的書法課
3、時間:2019年10月25日
地點:玉林市陸川縣一中
內容:藝術課的心得交流
思
眾所周知,近親結婚是會產生不良后果的,這個理論同樣適用于我們的教育。所以項目組特地安排了很多的線下跨地域的教育教學活動。每次的線下活動我都積極參加,并配合坊主做好活動的組織工作,按質按量完成坊主分配的任務。通過線下活動,我們不僅學到很多其他縣市區名師的先進教學經驗,還體驗了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和美食。大大豐富了個人的人生閱歷。
新課改以來,好多教師包括我,換湯不換藥,把自己的教學方法變為啟發式教學,其實整個課堂還是在老師的指引下一問一答,表面看好像將課堂還給了學生,其實學生很少有自己思維的空間。三年的研修,專家團隊也針對這個課堂教學問題引導我們思考,讓我們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課堂教學。因此,我今后更多的是思考如何把課堂完全歸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輕松活躍的氛圍中學到知識,達成教學目的。
前段時間我們進行了集中理論學習,聆聽了教育專家和名師的報告,這段時間里又進行了網絡研習,我覺得至始至終都是充實的,因為這里有熱情的伙伴和老師,有專家們鮮活的實例、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全都使我受益匪淺。
在教育專家和名師的培養下,我的教學研修也取得一些成果:多次被評為優秀學員,參與多個課題研究,今年還主持研究了一個課題——《中學生安全教育與自我保護能力培養研究》,這些成果在我參加本項目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我參加該項目的一個最大收獲就是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教學風格。參訓以前我都是那種得過且過,教法單一,不思進取的混日子型的老師。在項目組的培養下,我不僅擴大了知識面,增長了見識,還學會如何研究教學教法,并能把研究成果形成文件,博采眾長,不斷發展完善教育教學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三年的培訓讓我們從相識到相知,再到惺惺相惜,我們共同交流、我們共同學習,我們一起進步。我們從模式探索到模式完善,再到脫模升華,我們的教學風格在研修中得以鑄造!通過三年遞進式混合研修,探索本市培訓者團隊引領學科教學的路徑,構建了本市教師專業發展支持服務體系,形成區域學科教研和校本研修常態化發展模式,打造了一支在常態化混合研修中“用得上、干得好”的本地培訓者團隊,實現了骨干引領全員的常態化研修機制,取得了遠超預期的成果。本次項目雖然很快就要畫上完滿的句號,但是我堅信我們不會相忘于江湖!相反我們會更加緊密的聯系在一起。
在此我要感謝項目組,感謝中國教師研修網,以及相關單位的工作人員,是你們的辛苦付出才給了我們一次次精彩紛呈的培訓,讓我們完成了一個完美的項目!
第二階段總結
行
五、應用過程(應用過程描述,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等)
1、在2018年12月的蔡東云名校長論壇上,我上的同課異構公開課上,就是通過用電腦軟件設計日記本封面來導入新課,到了重點內容“構圖過程”我又大膽運用微視頻,把其中的細節展現的淋漓盡致,讓學生看了既通俗易懂又新鮮刺激,等學生完成作業后,我還把他們的作品展示出來,并讓他們互相評畫說畫。課后得到了與會專家一致好評。這對我以后大膽創新我的美術課堂增添了不少的信心。美術課堂融合信息技術,融合多學科已經成為我的教學常態,并形成自己的風格。
2、以往的課堂通常是滿堂灌,在研修學習后,我意識到教育教學中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需求出發,創造好的教學方式,有效的教育方法,優化課堂教學。
至
六、應用成果(自身思想、知識、能力有何提升,行為有何改變;學校、班級或學生有何改變;取得的其它成績)
1、參訓以前我都是那種得過且過,教法單一,不思進取的混日子型的老師。在項目組的培養下,我不僅擴大了知識面,增長了見識,還學會如何研究教學教法,并能把研究成果形成文件,博采眾長,不斷發展完善教育教學能力,現在已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多學科滲透教學法。
2、經過三年的培訓,我也從一個受訓者成長為一個培訓者。2019年8月博白縣新招一批特崗教師,承蒙博白縣教育局有關領導的信任與厚愛,我擔任了這批特崗教師中的美術音樂班的班主任,并對他們進行了為期三天的短期培訓。在培訓中我不僅傳授了我的一些教學經驗,還向他們傳達了多學科滲透課堂教學的新理念。為了加深他們對這一新理念的理解,我特地安排了一個結班典禮活動,讓他們展示各自的才藝。為了達到預期效果,我把他們分成演員組、報道拍攝組、音響組、主持組、幕后服務組,讓他們各司其職又分工合作,所以活動開展得很成功:他們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歌伴舞、有的即興書畫、有的表演變臉、還有魔術等等,真可謂精彩紛呈。結束以后他們還用我教的美篇來報道了此次活動,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憶。我完成了他們的崗前培訓,也完成了我成為培訓者的華麗轉身與蛻變。
篇3
關鍵詞:校本研修;教師;專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G45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15-010-1本著“讓每位教師都發展”的理念,我校充分發揮對教師隊伍建設的本體功能,立足專業發展,聚焦校本研修,以厚實積淀的校園文化給予教師立身的底蘊,以團隊協作的良好氛圍給予教師靈動的信息,以學習研修的非凡高度給予教師教育的智慧,打造“思想過硬、品格高尚、精于教書、勤于育人”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以實現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和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一、內力驅動鑄師魂,繪愛生服務亮麗風景
師德素養是教師素質的核心和靈魂,我校全體教職員工努力塑造良好師德形象,讓高尚師德成為育人最強音。
關注全體教師職業認同。關注教師專業發展,首先要關注職業認同。我校積極創設良好的學習、工作環境,引領教師以一顆活躍豐盈的求知心,一顆樂以師道的孺牛心,一顆循循善誘的赤子心,實現教學相長,踐行職業幸福。教師間敬業的責任感與熾熱的愛生心互相感染,點燃了對職業的熱愛之心、崇敬之情。職業的價值認同讓教師有了成就感和歸屬感。
強化師德教育建設目標。為增強新時期師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我校堅持“德為師之本”,加強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全方位開展師德教育,舉辦“我身邊的師德故事大演講”,開評“感動校園雙十佳教師”,以凡人之舉教育感染教師,增強教師的事業心的責任感,提高職業道德水平。
打造愛生服務師德品牌。我校先后推出的“一縷陽光”師德品牌、“愛心”教師志愿者服務品牌、“七彩同盟”教師社團文化品牌……彰顯了教師健康快樂、寓學于樂、樂此不疲的精神風貌,催生了校園內美好師魂的凝聚,在師生和家長、學校和社會間建立起團隊優質服務的形象。
二、研修學習煉師能,提教書育人精湛技藝
多途徑的校本研修引領著教師站穩講臺、帶好班級、積累經驗、反思成長,在專家引領、同伴互助、個體實踐中實現專業發展。
崗位培訓練就班主任帶班實力。為了使每位班主任都能適應崗位要求,做好班級工作的組織者、管理者和指導者,開展了班級管理技能、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突發事件處置等內容的崗位培訓,練就帶班能力,提高工作水平。
“磨課”行動提升教師教學水平。我校關注每位教師的課堂,實施以“創新教學理念,提煉課堂特質”為主題的“磨課”行動計劃,“一課一技術”、“一課一建模”、“一課一精彩”、“一課一觀點”四種類型的“磨課行動”,反復磨練中,扎實的學科功底、豐富的教學經驗和開闊的實踐視野逐步提升。
課題研究提高教師科研水平。我校著力進行案例研究、行動研究,引導教師把問題變成課題,既解決了實際問題,又進行了經驗總結和理論提升。課題研究成為了教師專業成長的加速器,一些骨干教師通過課題研究和教學實踐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和風格。
讀書言說提升教師文化品味。“細水長流讀好書”引領教師把學習作為自身需求,且讀且思,且思且行,提高并不斷完善自我。“成如”言說論壇,教師們抒發讀書心得,闡述獨特見解,表達思想,分享感想。
拓展學習增強教師信息化素養。組織開展以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為重點的系列培訓活動,如“電子白板走進常態課堂”、“超大IPAD,我的課堂我做主”等校本研修,提升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
三、搭建平臺展風采,助教師專業持續發展
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需要經歷反復學習、實踐、研修。我校積極搭建平臺,激勵教師學習創新、進步成長。
申報平臺。大力推行校級骨干教師申報認定工作。期初教師針對要求,結合自身實際選擇申報發展型、實踐型、研究型教師;期中完成相應的目標任務;期末考核組嚴格考評,并獎勵完成申報任務的教師。教師在“不用揚鞭自奮蹄”的環境和氛圍中發展提升。
讀書平臺。深入開展閱讀教育經典活動,深刻理解并牢固樹立新課程倡導的新理念,促進教學觀念的更新;閱讀教育名家、教學名師的著作,與大師間接對話,提升教學理論素養。
研討平臺。開展觀摩名師課堂教學或課堂實錄、聆聽名師報告、與名師對話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以話題研討為平臺,引導教師深入研究課堂,在“教學細節與教學理念”、“我心目中的課堂教學關鍵詞”等研討中,提高教師借鑒學習、遷移運用、研究創新的能力。
篇4
為了能夠在這次培訓中有更大的收獲,在教育理論、教學研究等各方面都得到提高,制定個人研修計劃如下 :
一、聆聽——積極主動的學習珍惜這次培訓機會,認真遵守培訓院校的各項要求,每天提前到學習地點,按時參加學習,專心聽講,認真聆聽專家報告,并做好筆記。無論專家報告何種風格,都堅持在最快的是時間內調整思路,融入專家報告,解讀專家思想,內化成自身的知識,彌補自己專業知識的不足。
二、參與——向專家請教對報告中不明白問題和教學中的困惑,找機會向專家請教。并努力向培訓的教授提出心中的疑問和困惑,尋求專家幫助解決。積極參與研修班的各項研討活動,努力向各位學員學習,各位學員都是各個地區的一線教師,他們都具有豐富的教學理論和教學經驗,拿出自己的問題請教各位學員,或與各位學員共同探討。
三、反思——尋找提升新途徑每天晚上堅持整理筆記,結合自己在教學中的感受寫出學習心得,寫出研修日志,發表在教師培訓平臺上,并且堅持每天更新新浪和網校office搏客日志,作為“河南省最具成長力教師”“河南省名師”,對照自己以往的專業成長道路,尋找自己的課堂教學與專家所談的課堂教學的接入點,尋找與現代教育理論接軌的方法和途徑,看是否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到最大的提高,并將所思所悟及時整理,至少要有3篇高質量的文章,向報刊雜志投稿。
篇5
一、和理論對話。不斷提升教學理念
教師不讀書是可怕的,但如果一所學校不重視教師閱讀,那將是災難性的。在新課改的浪潮中,終生學習已經成為教師的生活方式,引導教師深入讀書更應當成為校本研修的首要工作。
1、要大力推進校園主流閱讀。一所學校如果要做大、做強,就必須要有其內在的靈魂。在學校層面上,要采取切實有效的閱讀措施引導教師走進書本,與專家、名師對話,汲取精髓豐富自身文化底蘊,逐漸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2、要拓展閱讀形式,倡導個性閱讀。教師的閱讀是一個龐大的工程,絕不在一朝一夕,因此引導教師熱愛閱讀,與經典對話,養成勤閱讀、會閱讀的好習慣,才是根本的目的。學校要充分發揮平臺功能,讓教師走進網絡閱讀,及時捕捉有效信息,要經常性舉辦“我的讀書故事”之類的匯報、論壇等活動,展示教師的閱讀風采,推動教師閱讀工作深入開展。
3、要倡導“課題式”學習。教師閱讀不僅要豐富知識,還要緊緊與教育教學相結合,形成專業化閱讀。學校要引導教師在教學中善于提出問題,把問題作為課題來研究,和疑惑對話,通過一學期或一學年這樣一個周期,形成系統學習,做學者型教師。
二、和群體對話,不斷提高教學技能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俗話說,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要具備較高的教學素養,包括不斷更新的理念和較高的教學技能,才能保證自己的課堂永遠充滿魅力。
1、要凸顯骨干教師群體的引領功能,和榜樣對話。每所學校都有一定數量的名師,他們的作用不可小覷,教師的專業成長必須借助于他們的示范輻射,才能引領群體教師專業發展。打造名師團隊,既可以塑造辦學窗口,提升學校品位,又可以聚焦核心,加速教師成長步伐,讓一部分教師充當隊伍建設的“領頭羊”。現在各學校都比較注重“師徒結對”,以此來實現“傳、幫、帶”。問題是不少所謂的“師傅”形式化,不能也無法帶動教師共同發展。筆者以為,學校要對納入為名師發展對象的教師進行大力度投入,以先進的裝備武裝起來,以優惠的政策款待起來,以豐厚的獎勵鼓勵起來,以鮮明的目標敦促起來,以嚴格的考核規范起來,真正做到有名有實。
2、要大力進行教學協作活動和團隊對話。袁振國在《校長的文化使命》一文中說:“在一個教師群體當中,能夠有不同的思想、觀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交流與沖突,是非常寶貴的,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一所學校的校本研修氛圍必定要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才能迎來學校發展的春天。不,少學校也經常性開展一些如“同課異構”、“教學論壇”等形式的教研活動,但是最終沒有能夠讓教師暢所欲言,反而被領導者的一家之言“蓋棺定論”,搞教科研霸權,影響了教師專業發展的積極性。
3、要持續進行教師基本功訓練,和同伴對話。具備一定水平的教學技能是一名教師的立教之本,學校要搭建豐富多彩的平臺,錘煉教師基本功。當然,教師的培訓不能夠像學生那樣從事學習,搭建平臺的根本宗旨是展示教師的教學風采,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據心理學研究表明,“以賽代訓”的方式是培訓最有效的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培訓的效率。
4、要讓教師與名師、專家開展對話,以提升教師的理論層次和實踐能力,促進學校教科研向縱深發展。
三、和自己對話,不斷豐厚自身內涵
1、要善于開展教學前的反思活動,提高專業發展的預見性。就拿當前備課來說,教師面對繁重的教學任務,再去進行冗長的備課,不言而喻已經成為了應付檢查的形式。怎樣把教師從中解放出來,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教學中去,應該是一名管理者首先要思考的問題。
2、要勤于開展教學中的反思活動,增強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機智。很多年前,教育家就把教學機智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來研究。像于永正、張興華這樣的名師課堂可謂是時時充盈著教學機智。
3、要完全落實教學后的反思活動,提升自我的總結與批判能力。我們不少老師都愿意寫教學反思,反對寫那成篇的論文,原因就在于寫教學反思能夠立竿見影,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篇6
作為一名黨員、一名全國優秀教師、__名師工作室成員、______工作室主持人,我深知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通過多種渠道提升自己的師德素養。走近名師,向名師看齊,并爭做名師。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愛崗敬業,樂于奉獻,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力爭為年輕教師做好表率,2015年被評為學校“我身邊的好老師”。
一年中,自己承擔四年級語文教學及學校校本研修培訓工作,同時還積極完成著主課題的指導、微課題主持人的日常事務。從未無故曠過學生一節課,總是早下班,勤輔導,即使身體不適,也總是要調整把課給學生補上。精心準備學校每周進行的校本研修活動,積極高效地完成了日常事宜。能嚴格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堅持工作首位。經常性加班加點工作,主動申請值班,無怨無悔。
借我縣高效課堂人人過關活動,自己積極探索,大膽創新,精心編寫導學案及導學單,上好高效課堂示范課。共參與縣級送教下鄉活動兩次,省級送教下鄉活動兩次,均獲好評。努力搞好小組建設,在全校提出了優化小組建設方案,并完成論文《高效課堂,想說愛你不容易》(已在《______教育》2015年12期發表)、《關于高效課堂小組建設的思考》及《優化課堂管理,增強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已投稿)。積極、精心組織全校性的校本研修活動10次,參與高年級語文組專題研討10次。指導并實施著兩個省級課題《優化教學過程,構建高效課堂》及《小學生讀書方法指導的實踐研究》。在完成日常教學事務的同時,加班高質量地完成了__名師工作室的成員任務及考核組長的任務,上傳博文50多篇。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多次開展研討活動,完成工作簡報35期,帶動了一批青年教師的成長。積極攜手薄弱校,幫扶鄉村教師7名,利用qq、微信、電話、定期當面指導等形式引領幫助其提升。作為______師大2015示范性項目武功小學語文坊的坊主,能及時引導140名學員按計劃進行學習,及時批閱學員作業,完成工作簡報10期,積極組織學員開展線上各類研討活動,并做好學員答疑問難工作。
篇7
2013年12月,作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嘉峪關市教育局成立了何軍海名師工作室。在制定工作室建設方案時,我們提出的工作室定位是三個基于:一是基于研究的普通高中新課程數學學科教學改革與學科建設;二是基于發展的高中青年數學教師的業務培訓與能力培養;三是基于合作的名師工作室行動實踐和團隊建設,并以此申報甘肅省首批隴原名師工作室。2014年12月,省教育廳正式掛牌成立了“隴原名師何軍海高中數學工作室”,同時恰逢甘肅省教育廳《隴原名師助力貧困縣區優秀青年教師成長計劃》的實施,通過遴選,又有幸在通渭縣掛牌成立了“隴原名師何軍海高中數學(通渭)工作室”。在制定《隴原名師工作室建設方案和工作規劃》《隴原名師工作室助力通渭縣優秀高中青年數學教師成長計劃》《隴原名師(二級)工作室工作規則》等一系列方案與規則的同時,通過積極開展活動進行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我們也認識到成立隴原名師工作室在我省尚屬首次,而建立二級工作室也無先例,工作室全體成員感受到巨大的壓力和挑戰,更重要的是我們也看到了機遇:起步階段是艱難的,但行動研究也許更會獲得成就感。因此,我們在《工作室建設方案》中第三個基于的基礎上,提出課題《基于合作的高中數學名師工作室建設的行動研究》。
二、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國內外研究現狀,選題意義及研究價值
界定課題《基于合作的高中數學名師雙向工作室建設的行動研究》的核心概念,我們重點關注到“雙向”“工作室建設”“行動研究”和“基于合作”等幾個關鍵詞。所謂雙向,就是一級和二級工作室建設同步研究;因為工作室成立伊始,各方面都還停留在建設層面,加之我省名師工作室起步較晚,成熟和優秀的經驗不多,所以工作室建設至關重要,至少還不敢談發展;所謂行動研究,就是在缺乏相應的理論指導的前提下,積極進行適合我們工作室特點的探索與實踐,在具體的活動中獲得研究成果;而基于合作則是突出工作室建設中的團隊特征,這種特征在雙向工作室運行過程中尤為凸顯。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尚志老師給我們工作室題字:“勤思考,多鉆研,講協作,促發展。”從中不難看出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我們注意到,作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特別是青年教師培養的重要平臺,近幾年全國各地名師工作室的成立如雨后春筍,特別是南方教育發達地區名師工作室的運行,已經有了相對成熟的機制,在操作層面也確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將名師工作室建設與發展作為一項系統的科研課題進行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者為數不多,況且發達地區的操作環境未必適應我省的實際,這也許就是目前的研究現狀;而甘肅省在2014年底才正式啟動首批隴原名師工作室,同時實施隴原名師助力貧困縣區優秀青年教師成長計劃。如何在我省的教育環境下做好名師工作室的建設,如何發揮隴原名師二級工作室的作用,助力貧困縣區優秀青年教師成長,這應該是一個全新的課題。而對這一課題的行動研究,不僅可以探索一條適合我省教育實際的名師工作室建設之路,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會促進雙向工作室的合理運行。所產生的研究成果既是工作室建設所需要的實踐推動和理論沉淀,也是為一級工作室所在地區教師隊伍建設和二級工作室所在貧困縣區優秀青年教師成長貢獻力量,這也許就是選題的意義和研究價值所在。
三、本課題的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假設和擬創新點
課題研究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對隴原名師何軍海高中數學工作室及其通渭縣二級工作室的各項行動研究,探索適合本地區實際的名師工作室有效運行模式,跟蹤名師工作室在搭建青年教師成長平臺中的影子,尋找高中數學名師工作室建設和高中數學學科建設之間的有效對接點,從而在首席名師與名師團隊之間、在名師與學員團隊之間、在一級和二級工作室團隊之間形成合作新常態,最終實現兩級工作室的高效運轉。
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是:雙向工作室工作規則的合理性行動研究;雙向工作室課程結構和內容的可操作性行動研究;雙向工作室網絡研修平臺的有效性行動研究;雙向工作室工作跟崗研修的常態化行動研究;雙向工作室導師專業能力提升的學習型行動研究;雙向工作室學員評價與考核的激勵性行動研究等等。
課題研究的擬創新點是:通過課題研究,努力實現一級工作室建設對于二級工作室建設的行動輻射到成果輻射的跨越,形成一套隴原特色的雙向工作室運行模式和建設經驗,為我省今后全面推開《隴原名師助力貧困縣區優秀青年教師成長計劃》提供借鑒。
四、本課題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和實施步驟
課題研究的整體思路:緊密結合兩級工作室三年工作規劃和年度工作路線圖,根據各階段工作的重點,將具體的行動研究以小課題的形式滲透到各個環節中,不妨稱為“單元行動研究”,最后將單元行動研究的成果加以整合,形成總體研究報告。
課題研究方法是:采用“整體行動研究”“單元行動研究”和“網絡模擬研究”相結合的方法。突出合作交流,強化整體提升,適當降低起點,預期提高落點。真正體現基于合作的名師工作室建設行動研究的內涵。
課題研究的技術路線是:以雙向工作室的學術行為和培訓行動為自變量,以工作室團隊成員的專業發展為因變量,整體推進雙向工作室建設和工作室所在地區的高中數學學科建設。不僅關注實際過程的行動體驗,更重要的是完成相應的理論生成。
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15年4月―2015年12月)按照工作室制定的2015年工作路線圖,3月底已完成了通渭二級工作室的掛牌和首次現場研修活動;4月底將全面完成兩級工作室網路研修平臺的建設,導師團隊與學員通過工作室的課程資源進行學習交流和網絡研修,一定會對高中數學教學產生新的認識,甚至對于本學校高中數學學科建設產生積極的思考,在課題組成員的引領下,工作室教師把這些感悟撰寫成論文,在2015年12月完成課題研究第一階段的成果,即“名師工作室推動高中數學學科建設成果集(系列論文)”,由課題組成員甄榮、盧會玉負責。
第二階段(2016年1月―2016年12月)經歷了2015年各項前期工作的準備完善和實踐探索,2016年應該是工作室建設的關鍵之年,兩地教育主管部門對雙向工作室的考核也轉入正常。這一階段將是行動研究的黃金時期,除了繼續在青年教師培養和推動學科建設方面做出成果之外,由分管一級工作室的嘉峪關市教研室副主任、課題組成員陳愛農和分管二級工作室的通渭縣教研室主任、課題組成員王紹龍負責,提交一份高質量的“基于行動研究的雙向工作室建設總結報告”,作為課題研究第二階段的成果。
第三階段(2017年1月―2017年4月)課題進入結題階段,首先是由前兩個階段性成果的負責人最后統稿整理,完成《名師工作室推動高中數學學科建設成果集(系列論文)》和《基于行動研究的雙向工作室建設成果報告(總結報告)》兩項成果的最后審定。然后課題負責人全面分析課題組兩年來在名師工作室建設的行動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與出現的不足、獲得的經驗和留下的遺憾、可借鑒的做法及需要改進的地方作出全面的分析和評估,寫出一份高質量的《基于合作的高中數學名師雙向工作室建設的行動研究》實驗報告,提交課題組全體成員通過后,形成總的課題研究報告,整理上報,接受2017年度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鑒定。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名師;名師工程;培養方式
一、福建省名師工程的開展現狀及問題反思
為貫徹落實《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2010年福建省教育廳決定實施“中小學名師培養工程”。在各地申報選拔的基礎上,省教育廳最后確定了96名名師培養人選,計劃進行為期三年的個性化培養。此次名師培養工作由教育廳組建的省中小學名師培養工程專家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家委員會)負責組織實施,并從省內外高校、中小學選聘了一批知名教授和特級教師擔任名師培養人選的導師。專家委員會分設中學分委會、小學分委會和學期教育分委會,分別掛靠福建教育學院、教育部福建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和福建省幼兒教師培訓中心,負責相應學段名師培養的具體組織實施工作。根據專家委員會制定的《福建省中小學教學名師培養工作實施意見》,主要的培養方式有組織通識研修、學術研討(高層論壇)、出版專著等方式。
名師工程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隨著工程的進展,我們需要不時的去思考這樣一些問題:可供名師發揮輻射作用的平臺構建是否充分;名師優秀的教學理念及思想的推廣力度可否提升;導師與學員的聯系能否更加緊密;培訓內容的設置是否合理等等。
(一)平臺的搭建。名師在培養過程中,是渴望有一定的平臺來發揮其輻射作用的。相關部門應該多為他們提供展示風采的舞臺。比如進行各種教學比賽,開公開觀摩課,參加國內外考察;提供從事教研活動的充足經費,提供出版資助;舉辦專題活動,通過電視報刊雜志網絡等媒體展示名師的風采,推廣他們的教學經驗,介紹他們的教研成果,提高他們的社會聲譽等。在信息化的時代,如果能把各學科名師工作室,以及名師的博客等資源結合起來,發揮更廣大的媒體效應,把網絡這塊資源利用好,讓學員及其工作人員利用平臺進行互動交流,應該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雙導師制。按照福建省的名師工程培養要求,為每個名師培養人選配備雙導師,導師由高校專家和中小學教學名師組成。但就如何進一步明確理論導師和實踐導師的責、權、利,如何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與考核方法,如何正確處理好理論導師與實踐導師、學員與導師關系的關系問題,還有待進一步思考。
(三)名師培養的路徑。專家委員會的主任委員余文森教授認為理論學習、課題研究、導師指導和名師教學團隊是名師成長的四條通道。而專家委員會和名師教學團隊(名師工作室)是名師成長的兩個舞臺。那么,這兩個舞臺的作用該如何最大限度的發揮,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比如,名師工作室,既要形成名師學習共同體,又要發揮好示范輻射作用。要讓名師們在集體合作中找到認同感和歸屬感,是極其重要的。
二、建議與對策
針對福建省中小學名師培養工程,從行政組織、雙導師以及名師培養對象該如何更好的發揮各自作用,提出幾點建議與對策。
(一)行政組織職能角色
名師工程是一項戰略性的工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教科研機構、中小學等要凝成一股合力,既要密切配合,又要各司其職,確保這一工程的有效實施。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出臺相應的政策,保證經費的落實,并加強對進展中工程的指導,檢查,協調和評估。各市、縣(區)教育局應將培養人選納入本地名師培養工程或計劃中,制定配套政策和措施,并提供配套資金支持,為培養人選發揮引領、示范和輻射作用創造條件。有關學校應支持培養人選參加各種學習研修和示范幫扶等活動,并在工作安排和經費等方面給予支持。
1、立足需求制訂培訓計劃
這一工程耗時三年,要想真正做出成效,就應該從實際出發,從名師的需求出發來制訂合適的培訓計劃。那么調研是必不可少的。在培訓工作開始之前,行政組織單位應該到教師中去觀察教師的真實生活、收集資料,在全面理解教師和教育現實的前提下,確定那些對教師個體發展有重要影響的問題,作為培訓的切入點。并且隨著工程的進行,相關組織單位應該實時跟進,不斷調整方案以求達到最優結果。
2、結合實際設置培訓課程
各分委會可根據實際教學中出現的各種現象和問題,設計合理的通識研修課程安排,以學習共同體,同讀一本書等形式開展研修。比如,可以根據學段特點劃分為三個學習共同體,分別由三個分委會負責。各學習共同體以QQ群為平臺,每周可以設定一個主題進行研修。每次的主題都應該包含一個高影響力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是中小學教師所面臨的具有高代表性的問題。同讀一本書的形式也是值得提倡的。每個月可以選定一本好書,各教師可以通過QQ平臺實時讀書感言,互相交流讀書心得。
在名師工程中,學術研討是必不可少的。高層次的學術論壇交流和境內外高級研修活動可以拓寬專業視野,擴大影響,提升知名度。行政組織單位還可開展一系列聽、說、評、講活動。這種培訓模式的好處是培訓的實踐性、針對性都很強。
參加名師培養的教師大多已經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只是因為平時忙于工作以及所受的學術訓練有限,很難有時間和精力把自己實踐中的東西整理歸納形成系統的成果,并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因此有關教育教學理論的通識培訓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理論怎么引導教師做實踐的反思者。筆者非常贊同陳勇兵老師的觀點:即理論學習、實踐探索和案例研究的三個子模塊的培養模式。理論學習的關鍵問題是如何開設培訓的課程,也就是說,在有限的時間內,把對教師最有價值的、最需要的、最有用的知識傳授給教師學員。實踐探索的有效方法就是到中學去隨堂聽課,比如去一些省內重點中學考察觀摩,聽課后用所學的理論進行分析。案例研究就是以案例為載體的行動研究,并使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升華為理論。案例研究是這一培養模式的重中之重。這一模塊涉及到行動研究。
3、構建名師發展的良好環境與激勵制度
各組織單位在名師培養過程中,要利用好各自的優勢與資源,將各地分散的資源進行整合,成為名師培養共享的優質資源,為各類活動的開展進行有力支撐。要建立起服務型的領導班子,進行人性化管理;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氣氛,努力健全有利于名師發展的各項規章制度。同時,還應注重對名師的人文關懷。名師所承載的社會壓力不容忽視,組織單位還應加強跟名師的溝通交流,能夠及時的為名師分憂解難,為名師的發展提供情感支持。
科學的評價方式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手段。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都是必要的,但應加強形成性評價。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更應重視定性評價。我們可以對培訓學員建立成長檔案袋,客觀地描述學員在培訓過程中的進步和不足,以不斷完善培訓模式。”
(二)雙導師職能角色
1、雙導師與培養人選的互動角色
按照福建省的名師工程培養要求,為每個名師培養人選配備雙導師,導師由高校專家和中小學教學名師組成。導師首先需要對培養人選進行個別診斷,可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有課堂現場診斷,有電子材料修訂,有QQ適時交流等。可以針對不同的領域,比如課堂教學,教材的解讀,參加研究課、示范課和教學競賽的“磨課”等。為了讓學員的個性得到發展和張揚,除了集體學習、閱讀書籍之外,導師還可以根據學員的特點推薦相關書籍,并做交流分享。
雙導師之間,以及培養人選與導師之間應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導師在關注培養人選開展課題研究的同時,要重點幫助其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協助他們解決這些問題。導師應持有一種平等民主的心態與培訓教師交往,這反映在導師與教師交往的時間、地點、語言、表情、方式等很多方面。
2、高校專家職能角色
高校專家的角色就類似于行動研究中的協助者,幫助培養對象做好行動反思研究。研究者要幫助教師梳理研究思路,規范研究方法,提升專業能力。在此基礎上形成有一定影響力的論文成果,甚至是出書立著。
在教育行動研究中,研究者重在提供適度的理論和實踐支持供教師思考,而一定不能用自己的經驗和理念告訴教師應該“怎么做”。教育行動研究中發展出來的問題解決策略,如果不能為教師所理解,就不僅違背了教育行動研究的初衷,也不利于教師發展本土化的理論與實踐,不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
3、中小學教學名師職能角色
中小學教學名師主要是在學員跟班學習期間重點發揮其作用。跟班學習的前期可以是名師上課,起示范指導作用。在此過程中,名師先就自己要講的內容備課,而其他教師不參與備課,避免事先交流。在名師授課后,收集學員對本節課的反饋意見。將意見匯總后,全體教師在一起共同討論,解決措施。后期改由學員輪番上課。在吸取名師教學經驗后,學員采取自己的講課形式進行講授。最后,是及時反思。授課教師一起對整個課堂教學行為過程進行反思性回憶,包括對教師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學生表現,以及教學的成功與失敗進行理性分析,及時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利用現代教育理論知識,解釋或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理論基礎。教師們互相討論,共同提高。這樣的跟班學習效果應該是比較好的。
(三)名師培養對象的職能角色
名師成長固然需要打造,需要政府、組織為大家提供資源,創造條件,搭建平臺。但是光光打造是不夠的,只是為名師的發展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更多的是需要名師自身把外部力量與內部力量有效的結合起來。
1、成為自身專業發展的主人
在專業成長的過程中,形成自我專業發展意識尤為重要。這也就意味著教師個人是其自身專業發展的動力根源。培養對象要能夠訂立適合自己專業發展的目標、計劃,而且有意愿和能力將所定的目標和計劃付諸實施。最好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學習和主動探究,記錄自己的想法,并提煉為自己研究的課題。能夠安排專門的時間閱讀文獻、反思和寫作,懂得尋求合作與幫助,主動征詢反饋,積極與雙導師配合。
反思不僅是教師走向成長的有效手段,更是改變教師思維方式的有效方法。我們的名師培養對象可以充分借助網絡平臺,用自己習慣的方式進行文字與資料的過程性記錄,發表在網站或博客上,便于總結反思,也有利于個體的自我展示。
2、注重合作學習
培養對象應注意到與同組的學員加強合作,共同反思教學,提高培訓效果。因為每個人都是以自己的經驗為背景建構對事物的理解,因而往往只能理解到事物的某一方面。通過有效的溝通和交往,則可以實現知識的共享。因此,為了更好地解決教師在教育實踐遇到的復雜問題,應該倡導教師間進行合作學習,共同發展。不同的教師在不同的教學實踐中都會積累一些富有個人特色的經驗,通過合作、交流和碰撞,可以幫助教師有效解決教育實際問題,進而提高他們的教學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3、名師要找到自己的教學風格
對于每一個名師培養人選來說,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是非常必要的。于漪曾說過,“教出自己個性的時候,才是學生收獲最大的時候。”如果一個教師沒有自己的教學風格,那只能算是教書匠,而很難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名師。獨特的風格實際上來源于教師對自己所教學科的獨特認識。要想做到這些,就需要去閱讀,加深思想的深度,在此基礎上,還要有創造性。當然,這些都無法脫離每個教師的教學經驗。我們需要去反思,梳理總結,將我們的經驗概念化,結構化,在此基礎上形成我們每個教師的教學風格。
參考文獻:
[1]福建省中小學名師培養工程專家工作委員會.福建省中小學名師培養工程實施方案[J],2010
[2]孫海源.傳統教師培訓模式的不足及糾偏策略[J]教師,2010(07)
[3]郭俊芳.由“名牌”到“名師”的聯想[J].教師發展論壇,2011(06)
篇9
一、創新教師培訓新模式
農村中小學教師研修工作站是北京市為加強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提出的一項創新型項目。為有效提高農村教師素質,北京市教委《關于北京市中小學教師“十一五”時期繼續教育工作的意見》提出:“在城區部分中小學設立農村中小學教師研修工作站,每年接收部分農村中小學教師進站研修,提高其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設立40個農村中小學教師研修工作站,實現1000名農村骨干教師進站研修”被列入《2008年北京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折子工程》。
農村中小學教師研修工作站項目將遠郊區縣學員選送入城區優質中小學,由城區中小學優秀學科教師進行教學實踐指導,以教育教學觀摩實踐為主,通過隨堂聽課、接受指導、參與教研、理論學習等方式學習和體會名師的教育教學藝術,豐富教學實踐知識,提升學科素養和實際教學能力;主要學習內容是所教學科的課程標準和教材、課堂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等實踐性知識,以及教學設計和教師專業發展等相關理論。指導教師均系特級教師、市級學科教學帶頭人或市級骨干教師。
首期培訓中,40個工作站根據學員的不同情況及學習需求,為學員精心安排了內容豐富的講座;同時還為學員提供了多種鍛煉平臺。在校內,學員參與所有的日常教育教學活動:管理班級、教育學生、參與監考和閱卷、參與教研組活動。學員還走出學校,廣泛參加區級研修活動,考察北京市、外省市學校,拓寬了學員的視野。
二、教師培訓成效顯著
篇10
一、工作室“生態高效 適性生長”內涵建設的三重目標
“生態高效”是讓教師與學生保持健康、綠色、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教與學的狀態。“努力為每一個孩子提供適合的教育”是每一位教育人應盡的努力,也是每一名教師應有的職業道德。而@份努力,具體落實到初中英語教學,就是要生態、高效地為自己班級的每一個學生提供適合他們個性發展的英語課程,促進他們適性生長。這是工作室的第一重目標。
與此同時,學員教師的“生態高效 適性生長”同等重要,這是工作室的第二重目標。唯有老師的成長,才能有學生的成長。工作室不僅要引導每一名學員教師生態高效地完成自己教育教學任務,更要致力于幫助其找到適合自己個性的生長之路。
工作室的第三重目標,是在幫助學員教師及其所帶學生適性生長的同時,構建生態高效的工作室研修氛圍,完成工作室名師孵化、輻射引領的作用,達成工作室的個性、特色生長。這三重目標的達成與否,以及工作室的運作情況,很大程度上依賴工作室主持人的管理意識與水平。
二、基于激勵管理的混合式研修模式
之所以要采用基于激勵管理的混合式研修模式,首先是考慮到工作室學員教師的復雜構成。自2012年工作室啟動以來,工作室先后培訓過44名學員教師,其中,25名為來自全省各地級市的省級骨干教師,3名為汕尾市名教師培養對象,8名為珠海市農村英語骨干跟崗教師,8名為珠海市名骨干教師培養對象。學員教師具有不同的教育成長背景:來自全省15個地級市,各市的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再有,很難師工作室成員的教育教學理念:有些老師積極主動,有些教師則想著來“鍍鍍金”而已……成員構成的復雜化,增添了教師工作室的管理難度。基于激勵管理的混合式研修模式就是在工作室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一)管理模式的理論支撐
工作室基于激勵管理的混合式研修模式的理論支撐來自馬斯洛需要層次論。【見圖1】
相對于一般的普通教師,工作室的學員教師在“尊重、自我實現、自我超越”的需求方面,有更強烈的渴望。如何激勵這種渴望,化需求為行動的源泉,是工作室在具體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適性管理模式
工作室人員基本上由三種類型的學員教師構成:第一種是沒有成長愿望被領導點名被迫加入工作室的;第二種是本身非常優秀,渴望利用好工作室這個平臺;第三種是介乎第一與第二種類型的學員教師,他們的成長能到哪里,關鍵取決于工作室如何對他們進行激勵與管理。
針對以上三種學員類型,工作室也對應啟動了三種適性的管理模式【見圖2、圖3與圖4】:
管理模式一針對的是第一類被動型的學員教師。這一模式的主要操作方式是通過工作室新教育理念、技術的刺激,激勵學員教師的個體需要,形成積極上進的心理動機,并落實到具體的培訓行為,最后達成培訓目標。
例如,2014年珠海市農村骨干教師跟崗的時候,有一名學員教師年齡較大,對于已經使用多年的PPT等基本教學手段仍毫無概念,校長點名將其送到工作室以后,主持人通過讓她直接面對其他學員熟練的操作、跟崗能否順利結業的多重刺激,激發了她學習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的個體需要,最后,圓滿實現跟崗的所有任務。
管理模式二對于上進心強的學員教師特別適用。2012年省級英語骨干教師的跟崗培訓中,有一名學員教師特別有上進的需求與愿望,她渴望通過工作室的培訓實現其成為學科帶頭人、名師的理想。主持人及時反饋她一些教育教學上的問題,根據其個性與特點,幫助其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張與教學風格,不僅在省級骨干教師考核中成為優秀學員,更在2015年成為所在城市的名師工作室主持人。
管理模式三則針對需要不斷激勵、提供目標的第三種學員教師類型而設。對于沒有特別明晰目標的學員教師,主持人需要通過觀察、溝通,根據其個性,為其設立成長的小目標,讓其產生緊張的心理動機,并激勵其朝著目標不斷付諸行動。
(三)混合式研修模式
工作室的混合式研修一是指研修方式的多樣化,如面對面研修與網上研修、集中培訓與個性診斷輔導等,靈活且豐富;二是指培訓載體的形式多樣性,如利用博客、微博、微信、Q群、討論組、公眾號平臺、手機APP等,拓寬了研修的時空;三是指工作室成員構成的“混合”:44名跟崗教師中,最年輕的25歲,最年長的45歲,中間整整20年的年齡差。這樣的構成,或許容易產生隔閡,但正是基于激勵管理的混合式研修模式,讓工作室生機盎然:年輕的激情,有較新的教學理念;年長的沉穩,有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
基于激勵管理的混合式研修運用在工作室中,著眼于學員教師的成長和工作室本身的特色,極大地發揮了導向作用,促進了學員教師生態高效的適性生長。
三、基于激勵管理的混合式研修在教師工作室的具體運用
(一)教學力的提升
提升學員教師的教學力是工作室培訓的第一要務。基于激勵管理的混合式研修模式,為教學力的提升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1. 公開課的常態化
工作室把不試講、不作秀的公開課與常態課、常規課結合在一起,鍛煉學員教師尋找課堂教學規律的能力,提升其駕馭課堂的能力,將其從繁重的反復試講中解放出來,減少其對公開課的恐懼與壓力。
2. 引導學員教師教得高效
引導學員教師探究如何高效教學,是提升學員教師教學力的重要途徑。
(1)課程與教材的整合,是主要的抓手。通過研討課、公開課,學員教師們分別提煉了閱讀課、語法課、話題課、聽說課 、讀寫綜合課、語音課 、寫作課、新授課、復習課、試卷評講課的課型模式。
(2)信息技術手段的更新,是關鍵的因素。“互聯網+教育”的時代,信息化教育手段日新月異,學員教師如果不能及時更新教學手段與工具,將無法與時俱進。所以,從傳統的PPT,再到如火如荼進行中的粵教云、班班通;從教師助手、翼課網、大耳朵英語學習網平臺布置聽說作業到教師本身的英語專業素養保持與提升;從微課、MOOC與翻轉課堂到形成工作室系列的微課課程,引導學員教師從線上到線下,掌握最新的信息技術手段,并與英語學科教學整合,達成教學效益的生態高效。
(3)ρ生的分層要求,是因材施教的開始。引導學員教師從聽課筆記 、作業 、聽寫通過線、重聽要求 、考試成績的期待目標、背默改簽的最低底線與不設上限,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從而達到因材施教的目標。
3. 構建學法生態系統
教學是由“教”與“學”構成的。但常規的教師培訓與學校教學管理,更多的是關注教師的“教”,往往忽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
主持人從新生英語第一課、英語課程系列公約、學生小組合作的組織細則、游戲(如The wind blows,Cat walk,Music and flowers,Memory challenges,Bomb games等)的運用、學生同伴互助法(如一對一、一幫一、師徒制、小組捆綁制等),再到過程性評價的使用,引導學員教師重視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構建學生學法的生態系統,讓教學更高效,更適性,從而提升學員教師的教學力。
(二)科研力的打造
課題研究意識與課題開展能力、高質量的論文撰寫能力是教師科研力的體現,也是教師的核心競爭力重要組成部分。但科研力的提升一直是一線教師成長很難突破的“坎”。如何讓學員教師在高質量論文寫作方面和課題研究方面有所突破?為提升學員教師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主持人作了主題為《一線教師如何做科研課題》的講座,邀請了珠海市香洲區教育科研培訓中心周新橋副主任就如何進行課題研究作專場講學,并與跟崗教師現場互動,清除了跟崗教師做科研課題的障礙。
工作室還以主持人負責的廣東省教育廳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強師工程項目“基于激勵管理的混合式研修在教師工作室的運用研究”作為工作室的總課題,細化為十項子課題,由工作室成員根據自己的研究興趣、特長和所在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自主挑選,做好子課題申報工作。
(三)成長力的奠基
對于學員教師成長力的培養,工作室主要做了以下努力:
1. 水晶的心
從學員教師進入工作室的第一時間開始,主持人就進行了“水晶物語”的分享:水晶代表矜持、珍貴,不管他人在與不在、愛與不愛,水晶都在那里,熠熠生輝,一顆恒久遠。工作室以此激勵學員:作為教師,尤其是骨干教師、名教師,更要有一顆水晶的心,更要保持夢想的初心。每一種教學經歷,都是水晶球上的一個切面。豐富多彩的教學體驗,將構成水晶無數個“閃光點”。而水晶熠熠生輝的精彩度,就取決于這些“閃光點”。
在工作室研修過程中,主持人邀請有“水晶品質”的業內大咖與學員教師分享專業成長的道路:珠海八中雷英校長、特級教師孫新、特級教師鮑當洪、正高級老師李萬濤等人,讓大家都感受到了“水晶的心”的魅力。
研修結束的總結會上,工作室為學員準備水晶鎮紙作為紀念,進一步強化學員教師“水晶的心”:教學需要發現,需要創造,更需要享受;每一種教學經歷,都將成就“水晶”上的一個“閃光點”。
2. 二次成長
主持人從一開始就培養學員教師“二次成長”的意識,讓其明白區別于新教師的第一次成長,二次成長是成為名師的必要心路歷程,激勵學員教師從一開始就觀察工作室主持人、同伴教師的培訓態度、做事風格、教學特質、適應能力等等,并結合自己的實際,有效借鑒,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加以運用,實現二次成長。
3. 成長規劃
針對學員教師多為骨干教師,雖已有一定的教學積累,但卻不知道下一步的職業規劃和發展方向的瓶頸情況,工作室開展了學員教師成長規劃研討沙龍。沙龍上,每一位教師都談到了自己的困惑,每一位教師都給同伴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最終每位教師都形成了未來三年的《成長規劃書》。
4. 讀書沙龍
為引領學員教師讀書,獲得精神層面的滋養,工作室除了贈書、舉行讀書沙龍、讀書分享會,還舉辦了主題為《與書牽手:教師精神生命的成長》的專題讀書報告會,引發全體工作室成員重新審視閱讀對于教師精神生命成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