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護理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9 04:11: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里護理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心里護理論文

篇1

急性病人,是指那些發病急、病情重因而需要緊急搶救的病人。過去有種錯誤的觀點,認為急性病人病勢危急,醫護人員的任務就是以最佳的技術和最快的速度搶救病人,無須實施心理護理。近十年來,隨著搶救護理科學的形成和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對急性病人也同樣需要進行心理護理。因為急性病人不是面臨生命威脅,就是遭受軀體傷殘,心理正處于高度應激狀態。此時,如果進行良好的心理護理,就會緩和其緊張情緒,有助于轉危為安。否則,如果在病人心理上高度緊張之時,再加上搶救時的種種劣性刺激,就會加重病情,甚至造成嚴重后果。

隊急性病人焦慮恐懼、緊張不安,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時的搶救,以便轉危為安。但急性病人的心理活動又是復雜的,多種多樣的。瞬間襲來的天災、人禍或惡性事故等超常的緊張刺激,可以摧毀一個人的自我應對機制,出現心理異常。一向自以為健康的人突然患了心肌梗塞或神志清醒和腦卒中等,也會因過分恐懼而失去心理平衡。還有那些慢性疾病突然惡化的病人,易于產生瀕死感,恐怖、悲哀、失助、絕望等消極情緒往往可以加速病人的死亡。病情不同、年齡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不同、經濟條件不同等也對病人的心理活動有影響。因此,醫護人員要善于具體分析每個急性病人的心理狀態,以便有針對性地做好心理護理。

由于急性病人的主導心理活動是恐懼,因此,心理護理的中心任務是增強病人的安全感。

1.使病人感到醫護人員可親急性病人大都求醫心切,一旦進入醫院,頓有絕路逢生之感。這時,醫護人員應當做到緊張而又熱情地接診。親切而又耐心地詢問,悉心體貼關懷周到,使病人感到在危難之時遇到了救命的親人。這種醫患關系,對搶救過程能否順利進行有極大的影響,直接影響搶救和治療效果。

2.使病人感到醫護人員可信醫護人員嫻熟的醫療操作技術和嚴謹的工作作風,不僅是贏得時間使病人轉危為安的保證,同時對病人來說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使病人感到可信、可敬,從而獲得安全感。

3.使病人感到安全醫護人員的醫德和技術是病人獲得安全感的基礎。為了幫助病人緩解心理沖突,減輕精神痛苦,醫護人員還應針對每人病人的具體情況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對急性病人,無論預后如何,原則上都應給予肯定性的保證、支持和鼓勵,盡量避免消極暗示,尤其是來自家屬、病友方面的消極暗示,使病人能夠身心放松,感到安全。

二、慢性病人的心理護理

慢性病人因為需要承受長期的疾病折磨,經歷漫長的病程所以往往產生極為復雜的心理活動。

慢性病人一開始大都有僥幸心理,即不肯承認自己真的患了疾病,遲遲不愿進入病人角色;一旦是確診斷,又易產生急躁情緒,恨不得立即服上靈丹妙藥,于朝夕之間把病治好。這時他們對自己的疾病格外敏感、格外關心,向醫護人員尋根刨底,向病友“取經”,或翻閱大量有關書籍,渴望弄清疾病的來龍去脈,企圖主動地把握病情。但是,目前許多慢性疾病還沒有令人滿意的特效治療方法,所以迫使廣大慢性疾病患者只好無可奈何地去適應漫長的疾病過程。

慢性病人隨著病情變化,有時高興、有時悲傷、有時滿意、有時失望;緊張、焦慮、憂愁、憤懣、急躁、煩悶等消極情緒也經常出現。有些病人,由于長期的疾病折磨,人格特征也往往發生變化。那種興高采烈、生機勃勃的形象不見了,代之以動作遲緩、情感脆弱、謹小慎微、被動依賴、敏感多疑,自我中心等表現。他們過分關注機體感受,過分計較病情變化,一旦受到消極暗示,就迅速出現抑郁心境,有時還可產生悲觀厭世之感。

對慢性病人的心理護理,必須緊緊圍繞慢性疾病病程長、見效慢、易反復等特點,調節情緒、變換心境、安慰鼓勵,使之不斷振奮精神,頑強地與疾病作斗爭。心理護理應當與生理護理結合進行,做到身心積極效應互相促進。例如,慢性病人多出現疼痛、發熱、嘔吐、呼吸困難、心悸等癥狀,易引起不良情緒,醫護人員應當親切安慰,并及時妥善處理,病人自然就會情緒好轉。又如,慢性病人除每天口服藥物外,還經常進行肌肉注射或靜脈點滴,這對那些痛閾低的病人來說也常常引起焦慮。技術熟練的護士常常取得病人的信賴,即說明其中也包含了心理護理。再如病人的飲食,不僅要考慮到病人的營養需要和禁忌,也要講究色、香、味、形、量以及就餐的環境條件等。經驗證明,在良好的心理護理配合下,病人不僅能遵囑就餐,而且還有飲食療法的意義。另外,幽雅的環境、舒適的治療條件,也具有心理護理的意義。慢性病人大都空閑時間多,就根據他們的不同情況,組織必要的活動,如欣賞音樂、繪畫、看電視、聽廣播等,活躍病房生活。對于因病情反復和病程長而失去治療信心的病人,更要多安慰、多鼓勵;以垂危病人更要態度和藹、語言親切、動作輕柔,加強基礎護理,使之生理上舒服,心理上也減輕對病危的恐懼。

三、手術病人的心理護理

(一)病人術前的心理與心理護理

無論手術何等重要,也不論手術大小,對病人都是較強的緊張刺激。病人意識到了這種緊張刺激,就會通過交感神經系統的作用,使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壓升高、心率加快,有的臨上手術臺時還可出現四肢發涼、發抖、意識域狹窄,對手術環境和器械等異常敏感,甚至出現病理心理活動。

我國的醫學心理學工作者通過調查發現患者術前常有如下的心理活動,對手術一是害怕,二是擔心。怕的是疼痛與死亡,擔心的是是否會出意外,是否會殘廢和毀容等。他們反映,入院就盼早日手術,一安排手術日就惶恐不安,吃不下飯、睡不好覺,盡管在手術日的前一天晚上服用安眠藥,仍難以入睡。有位女病人,由于精神上過度緊張,剛被推進手術室就大汗淋漓、心跳加快、室上性心動過速發作,不得不改期手術。在心臟科某病室,病友們給將臨手術的病友送桃子罐頭,用意是祝福病友能從閻王爺那里“逃”回來。一旦有病友死在手術臺上,后來做手術的病友就更加恐懼不安。一次在心臟科的一個病室里,其中一個患先天性心臟病的女孩死在了手術臺上,另外兩個待手術的女孩就都偷偷寫下了遺書。大量臨床觀察和研究均證明,病人術前的這種恐懼和焦慮,將直接影響手術效果,如失血量大、愈合慢等。而且,這種惡劣的情緒狀態還易于引起并發癥。因此,術前的心理護理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為此應當進行術前心理咨詢。咨詢應由有權威的醫生和護士進行,耐心聽取病人的意見和要求,向家屬詳細交待病情,闡明手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要對手術的安全作肯定的保證,決不應向病人交待什么千分之一的危險性。權威性的咨詢對病人獲得安全感極為重要,還要依據不同的病人,用其恰當的語言交待術中必須承受的痛苦。如準備在局麻下做腹部手術,就應告訴病人術中牽拉臟器時會感到不適和牽拉痛,屆時應有思想準備,并行深呼吸,努力放松,可以減輕疼痛等。對術后如需用鼻飼管、引流管、導尿管及需在身上附加儀器者,術前也應向病人說明,使病人醒來后不致懼怕。又如需作氣管插管,或術后放置鼻飼管的病人,因將影響說話,應事先告訴他們到時如何表示自己的需求。對于危險性大、手術復雜、心理負擔重的病人,還要介紹有關專家是怎樣反復研究其病情并確定最佳手術方案的,并突出強調他本人在手術中的有利條件等,使病人深感醫護人員對其病情十分了解,對手術是極為負責的。另外做過同類手術病人的信息,對術前病人的情緒影響較大,護士可有針對性地組織交流。病房護士還應介紹手術醫生和護士情況,在病人面前樹立手術醫生的威信,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在術前讓病人看一下術后觀察室,介紹一下術后護理措施也是有益的。這些心理上的準備,對控制術中出血量和預防術后感染都是有益的和必要的,并可使病人正視現實,穩定情緒,順應醫護計劃。

另據研究報道,術前焦慮程度對手術效果及預后恢復得快慢也有很大的影響。資料表明:有輕度焦慮者,效果較好;嚴重焦慮者,預后不佳;而無焦慮者,效果往往更差。這是因為,無焦慮的病人由于對醫生或手術過度依賴,過分放心,對生理上帶來的不可避免的痛苦缺乏應有的心理準備。

由于病人對手術的環境和氣氛極為敏感,印象又很深。所以,手術室一定要整齊清潔,床單無血跡、手術器械要掩蔽。一個手術室內最好只擺一張手術臺,不宜幾個手術臺并排擺列,以免產生消極暗示。病人也十分重視手術室醫生和護士的舉止言談,因為他們一進手術室就失去了對自己的主宰,一切痛苦大小甚至包括生命如何,全都由醫生和護士掌握了。所以,醫生和護士都應端莊大方、態度和藹、言語親切、使病人產生安全感。術中醫生的護士都應注意意識清楚病人的情緒變化,如心理過度緊張時應及時安慰。器械護士必須手疾眼快地配合手術,醫生之間要全神貫注、緊密合作,以減輕病人的痛苦。手術室內不應閑談嬉笑,也不要竊竊私語,相互之間談話的聲音應當輕柔和諧。應盡量減少、減輕手術器械的碰擊聲,避免給病人的一切不良刺激。在術中一旦發現病情變化或發生意外,醫護人員要沉著冷靜,不可張惶失措,以免給病人造成恐怖和緊張。

(二)病人術后的心理與心理護理

病人經過手術,尤其承受大手術的人,一旦從麻醉中醒來,意識到自己已經活過來,頗感僥幸,這時他們渴望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實情況和手術效果。由于軀體組織受到程度不同的損傷,都會體驗到刀口疼痛,加之軀體不能自主活動,又怕刀口流血或裂開,多產生焦躁不安的心情。開始,他們感到當前的痛苦難熬,過2~3天疼痛緩解之后,就又擔心預后了。因此,對術后病人的心理護理應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1.及時告知手術效果當病人回到術后室或是從麻醉中剛剛醒過來,醫生護士應以親切和藹的語言進行安慰鼓勵。告訴他手術進行得很順利,目的已達到,只要忍受幾天刀口疼痛的痛苦就能恢復健康了。這時,有的病人可能產生新的疑慮,不僅怕疼痛,更怕傷口裂開,發生意外。胸腹部手術理應咳嗽排痰,他們卻顧慮重重,甚至強忍咳嗽。這時護士應當重復講述術前訓練的咳嗽方法,鼓勵他們大膽咳嗽排痰,并告訴他們適當的活動,傷口是不會裂開的。同時醫生和護士應當傳達有利的信息,給予鼓勵和支持,以免病人術后過度痛苦和焦慮。

2.幫助病人緩解疼痛病人術后的疼痛不僅與手術部位、切口方式和鎮靜劑應用得恰當與否有關,而且與每個個體的疼痛閾值、耐受能力和對疼痛的經驗有關。病人如果注意力過度集中、情緒過度緊張,就會加劇疼痛。意志力薄弱、煩躁和疲倦等也會加劇疼痛。從環境方面來說,噪聲、強光和暖色也都會加劇疼痛。因此,醫生護士都應體察和理解病人的心情,從每個具體環節來減輕病人的疼痛。比如,術后六小時內給予藥物止痛,可以大大減輕術后全過程的疼痛。等到體驗到劇烈疼痛再給鎮痛藥,就會加劇以后的疼痛。又比如,暗示可以減輕疼痛,聽他喜歡的音樂也能減輕疼痛。

3.幫助病人克服抑郁反應術后病人平靜下來之后,大都出現抑郁反應。主要表現是不愿說話、不愿活動、易激惹、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病人的這種心理狀態如不及時地排解,必將影響病人及時下床活動,而不盡早下床活動會影響病人心、肺及消化等功能,容易產生營養不良、靜脈血栓或繼發感染等。所以要努力幫助病人解決抑郁情緒。要準確地分析病人的性格、氣質和心理特點,注意他們不多的言語涵義,主動關心和體貼他們。某些生活不便處要細致照顧,如喂飯、協助寫信等。總之,使他們意識到既然已順利度過手術關,就要爭取早日恢復健康。

4.鼓勵病人積極對待人生外科病人手術后大都要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恢復過程。如果手術預后良好,即使再痛苦也有補償的希望。若術后效果不好或預后不良(如惡性腫瘤已轉移),則還將掙扎在死亡線上。病人在極度痛苦時,經不起任何外來的精神刺激,所以對預后不良的病人,不宜直接把真實情況告訴他們。有一部分病人手術后帶來部分機體生理功能的破壞(如胃切除)或殘缺(如截肢),造成軀體缺陷的病人必然產生缺陷心理。尤其人生中的突然致殘,會給病人心理上帶來巨大的創傷,所以對可能致殘的病人,護士術前要交待清楚,并給予同情、支持和鼓勵,讓他們勇敢地承認現實、接納現實。

四、傳染科病人的心理與心理護理

病人被確診為患傳染性疾病后,不僅自己要蒙受疾病折磨之苦,更痛苦的是自己成了對周圍人造成威脅的傳染源。為了避免疾病的傳染和蔓延,患傳染性疾病的人都要實行隔離治療。人是社會的人,都有愛與歸屬的需要,都有社會交往的需要。隔離就是這些需要的限制與剝奪,這在病人的心理上必然要引起劇烈的變化。

傳染科病人開始都產生一種自卑孤獨心理和憤懣情緒。他們一旦進入病人角色,立即在心理上和行為上都與周圍的人們劃了一條鴻溝,自我價值感突然落失,感到自己成了人們望而卻步的人,成了惹人討厭人的,因而感到自卑。許多傳染科病人不敢理直氣壯地說出自己所患病種,經常把肺結核故意說是“肺炎”,把“肝炎”說成是“膽道感染”等,都是害怕別人卑視和厭惡自己的表現。與此同時,不少人還產生一種憤懣情緒,悔恨自己疏忽大意,埋怨別人傳染給自己,甚至怨天尤人,恨自己倒霉。有這種憤懣情緒的人,有時還遷怒于人和事,易激惹、愛發脾氣。醫生護士應當了解傳染科病人的心理活動特點及其情緒變化,并給予理解和同情。應針對不同病人的具體情況,講清患了傳染病并不可怕,只要積極配合治療是可以治愈的,而且要講清暫時隔離的意義,并耐心指導他們如何適應這暫時被隔離的生活。

因為許多傳染性疾病具有病程長,難根治的特點,所以病人在治療期間又易產生急躁情緒、悲觀情緒和敏感猜疑等心理。他們往往因病情不能迅速好轉而煩躁,也常因病情反復而苦惱,恨不得一把抓來靈丹妙藥把病治好。因為治病心切,有些人像海綿吸水一樣搜集與己有關的信息,對周圍的事物特別敏感,經常揣度別人尤其是醫生護士談話的含義。他們格外關注自己身體的生理變化,十分重視各項化驗檢查。應當注射什么針劑,應當服用什么藥物,他們都想知道,尤其想掌握各項治療的機理和效果。根據病人的這些心理活動特點,醫護人員應耐心細致地講述某些傳染病的病程規律,甚至寧肯把病程說得長一些,以便使他們安下心來積極治療。因為傳染病人被隔離,與社會交往減少,因而護理傳染科病人時,密切醫患關系更為重要,使他們感到醫務人員是精神上的依靠。因此,醫護人員的言行要使病人感到真誠、溫暖、可信、可親、可敬、醫患之間形成深厚的情誼。當做某項處理時,注意講清楚目的和意義,盡量消除病人的顧慮和猜疑。

五、重危病人的心理與心理護理

大部分病人疾病經過診治可以治愈,但不論醫學發展到什么程度,總有一小部分病人因醫治無效而面臨死亡。不管死亡是突然發生或久病造成的,一般說護理重危病人和安慰這階段病人的家屬,是護理上最難處理的情況。臨終病人的心理狀態極其復雜,E.Kubler-Ross將大多數面臨死亡的病人心理活動變化分為五個階段:

1.否認期不承認自己病情的嚴重,對可能發生的嚴重后果缺乏思想準備。總希望有治療的奇跡出現以挽救死亡。有的病人不但否認自己病情惡化的事實,而且還談論病愈后的設想和打算。也有的病人怕別人悲痛,故意保持歡快和不在乎的神態,以掩飾內心的極度痛苦。對于這樣的病人,護士應當勸說家屬不可當著病人面表現出難過,即使這樣彼此心照不宣。也可使病人得到心理上的滿足。

2.憤怒期度過了否認期,病人知道生命岌岌可危了,但又禁不住地想:這種致死的病為什么落在自己身上!怨自己命不好。表現得悲憤、煩躁、拒絕治療,甚至敵視周圍的人,或是拿家屬和醫務人員出氣,借以發泄自己對疾病的反抗情緒,這是病人失助自憐心理的表露。

護士要諒解寬容病人,真誠相待,說服家屬不要計較和難過,并與醫護合作,幫助病人度過憤怒期。

3.妥協期病人由憤怒期轉入妥協期,心理狀態顯得平靜、安詳、友善、沉默不語。這時能順從地接受治療,要求生理上有舒適、周到的護理,希望能延緩死亡的時間。

護士就盡量地安慰病人,為之解除疼痛,緩解癥狀,使病人身心舒適。

4.抑郁期病人已知道自己面臨垂危,表現了極度傷感,并急于安排后事,留下自己的遺言。大多數病人在這個時候不愿多說話,但又不愿孤獨,希望多見些親戚朋友,愿得到更多人的同情和關心。

護士要同情病人,盡量滿足病人的需求,允許親人陪護和親友探望,讓病人同親人在一起度過不可多得的時刻。囑咐親人要控制情感,不要再增加病人的悲痛。

篇2

1.1一般資料:選擇本校2013年級護理本科生共計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接受常規內科護理教學,觀察組在此基礎之上,引入基于護理核心能力的教學模式。觀察組男11例,女39例,平均年齡(23.8±1.2)歲。對照組男10例,女40例,平均年齡(22.7±0.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觀察組、對照組學生均應用《內科護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第3版)教材展開內科護理教學。對照組50例學生給予常規教學模式。以常規護理程序為依據,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中心,對內科各種常見疾病的護理原則、護理要點、以及護理目標進行講述。觀察組50例學生給予基于護理核心能力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的實施要點為:①病案教學法:要求教師結合自身豐富的臨床護理經驗,設計具有典型特征的病案資料,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護理技巧,提高反應能力。②小組討論法:以專科護理為切入點,設置相關的問題,課前要求學生利用各種途徑查閱相關資料,以小組為單位,課堂教學中展開組內、以及組間討論,最后教師進行總結,歸納護理重點。

1.3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17.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內科護理考試成績(83.25±3.15)分,對照組內科護理考試成績(71.29±2.83)分,觀察組學生對內科護理學知識的掌握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學生,觀察組學生對的臨床綜合能力顯著高于對照組學生,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內科護理是臨床護理專業課程中關鍵性的組成要素之一,是提高學生內科護理臨床能力的重要部分。在現階段的內科護理教學中,受到教學模式局限性等因素的影響,還無法保障內科護理教學的質量與水平。近年來,有關護理核心能力教學模式在內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備受各方關注與重視。在本次調查研究中發現:觀察組學生對內科護理學知識的掌握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學生,觀察組學生的臨床綜合能力顯著高于對照組學生,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內科護理教學中,引入護理核心能力教學模式的主要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通過對護理核心能力教學模式的實施,使得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得到了充分的激發,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自記憶性教學轉變為思維性教學,更加有助于學生對護理要點的理解。②通過對護理核心能力教學模式的實施,有助于教學相長,受此影響,教師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不但會熟練應用相關的教學方法與技巧,同時也能夠在教學中融入臨床以及科學研究的發展動態,提高學生對新興知識的掌握程度。

篇3

一、妊娠期、分娩期婦女的心理變化

孕、產婦的心情特別復雜,不良的情緒可導致神經系統功能紊亂,使分娩不能按正常的機制進行。決定分娩的因素有產力、產道、胎兒3方面,其中產力和產道可受精神因素的影響,而產力的強弱可影響胎方位的改變。因此,精神因素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分娩。所以,醫護人員應該重視產婦的心理變化,給予相應的心理護理,使其在最佳的心理狀態下順利分娩。

1.1妊娠期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孕婦對自己與胎兒關注的多,對別人要求的多,情緒易激動、焦慮不安且常伴有擔心、緊張、害怕,甚至驚恐。

1.2分娩期(1)緊張與焦慮不安:多數產婦對分娩過程不了解,或臨近預產期而無臨產征象,因而出現焦慮、不耐煩、緊張等情緒。(2)驚恐或抑郁:有的產婦受家屬或醫務人員語言傷害或不利刺激,住院分娩所造成的陌生感,與家屬分離的孤獨感等等,均可產生不安、驚恐或抑郁等情緒。

二、緊張疼痛對分娩的影響

分娩時的劇烈疼痛對產婦和胎兒無任何益處,其產生的一系列體內的神經內分泌反應可引起胎兒和母體的一系列病理和生理變化。

2.1疼痛進入產程后由宮頸擴張和宮縮引起的疼痛,從子宮經內臟傳入神經,經脊神經、胸10、11、12神經的后段進入脊髓;分娩第2期,其痛源來自下產道肌肉、筋膜、皮膚的伸展、擴張、牽扯和撕裂,刺激信號沿神經傳入骶神經2、3、4脊髓節段,并迅速上傳至大腦。

2.2緊張孕婦的恐懼、緊張是產生疼痛的重要因素。恐懼可對宮縮的質量和宮頸擴張產生不利影響,恐懼增加緊張,緊張增加疼痛,疼痛反過來又增加恐懼和緊張,形成不良的循環狀態。為此,英國醫師迪克·瑞得提出了瑞得法,其原理為:恐懼會導致緊張,因而造成或強化疼痛。若能打破恐懼-緊張-疼痛的鏈環,便能減輕分娩時收縮引起的疼痛。

2.3機體反應機體對緊張、疼痛的反應可釋放某些激素,如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兒茶酚胺、內啡肽、組胺等。整個產程中與緊張、疼痛相關的許多激素在分娩期大都增加,這些激素的大量分泌導致了產婦的疼痛增加,同時,也對胎兒心血管系統和酸堿平衡狀態有不利的影響。

三、心理護理對無痛分娩的作用

無痛分娩是指消除或緩解分娩時產痛的措施。無痛分娩在應用藥物的同時配合良好的心理護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護理是對產婦進行解剖、生理、妊娠與分娩等知識教育,訓練產婦采取特殊呼吸技術,轉移注意力,松弛肌肉、減少恐懼、緊張,使其在醫護人員的鼓勵(或暗示)和幫助下,能順利度過分娩期。因為心理護理是減少宮縮疼痛和消除產婦緊張情緒的一種非藥物分娩鎮痛的方法,通過減少大腦皮質對疼痛的沖動(或信號)的感應,很大程度上消除產痛,比藥物鎮痛更好。

心理護理的優點在于:能積極調動產婦的主觀能動性,使產力良好,產程縮短,避免了不必要的難產或手術產;同時,有效的減輕了產婦因心理高度緊張不配合而引起的疼痛,避免了藥物鎮痛對胎兒和母體的影響。張向莉等闡述了心理護理的重要性,并發現通過心理護理可使因心理因素引起的產痛減少,產婦疼痛難忍而要求剖宮產的幾率大大降低。

四、心理護理在無痛分娩中的幾種應用方法

隨著醫學的發展,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心理護理在醫療上已被廣泛采用,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產婦在不良心理狀態下,可造成心理性難產。因此,做好產婦的心理護理非常重要。

心理護理中通過言語、表情、態度、姿勢和行為可影響或改變產婦的不良情緒狀態,有利于促進其心理健康。目前常用的心理護理方法有以下幾種,現介紹如下。

4.1自然分娩法分娩是一種生理現象自然分娩有利于母嬰健康。1933年由英國醫師提出對產婦進行解剖生理教育,消除緊張、恐懼、減輕分娩疼痛。使產婦以樂觀、平和的心態迎接分娩過程的到來,在自信和愉快中順利分娩。人性化、個性化的自然分娩法越來越受到產婦的歡迎和重視。

4.2精神預防性無痛分娩法是以巴甫洛夫學說為基礎的,主要是增加大腦皮層的功能,使皮層和皮層下中樞之間產生良好的調節,分娩在無痛下進行。其重要內容進行孕期教育,訓練助產方法。其優點是分娩時疼痛減輕,對母兒沒有影響,難產降低,使產婦保持清醒狀態,在不增加人力、財力的情況下,加強對孕產前的教育和培訓可達到減輕分娩痛苦的目的。

4.3陪伴法產婦待產時,有丈夫或其他家屬陪伴,有利于產婦的情感交流。羅伯特布萊德雷醫師提出,在分娩過程中,丈夫可以鼓勵產婦適當活動來促進產程,也可以指導孕婦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來減輕疼痛。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心理狀態穩定,情緒愉快,產婦的自信心和忍耐性增強,對疼痛的耐受性提高,就能利用宮縮間隙好好休息,減少體力消耗,產生有利的宮縮,使產程進展順利。

4.4全程陪護法就是有經驗豐富的助產護士,陪伴產婦從陣痛開始至分娩結束全過程,為產婦提供連續的心理、生理上的支持和幫助,消除產婦的不安情緒,使產婦從心理上得到放松,并減輕疼痛。劉鳳仁等研究表明實施了全程陪伴分娩使產婦能以較好的心理狀態適應分娩過程,從而有效的減輕了產婦的分娩陣痛。

4.5導樂陪產分娩法該法是當今心理護理的重要模式。

導樂式分娩由有分娩經歷、經驗豐富的助產護士,在規律宮縮開始后,對產婦提供一對一的持續性心理上、感情上的支持,以協助分娩。導樂可安慰產婦、消除疑慮、解除緊張與孤獨、暗示或鼓勵產婦增強信心,從而提高痛閾,減輕產痛。

研究表明100%的產婦要求醫護人員在旁邊陪護。

綜上所述,妊娠分娩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而且母親和胎兒在分娩過程中經歷著不斷的變化,這就要求助產護士不僅要熟練掌握各項護理技術,還要用無私的愛心和美好的語言,去護理產婦,做好心理護理,使產婦在優美溫馨的環境中,用樂觀平和的心態迎接分娩,在自信和愉快中順利分娩。減少由于不良心理所致的產痛增加和產程延長等。提高產科護士的護理質量,讓產婦享有生殖健康和無痛分娩的權利。

參考文獻

1靳家玉。分娩鎮痛的歷史現狀與展望[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0,16(2):69.

2陳桂梅,陳冬梅,林薇。新的護理模式在產科的應用[J].中華現代中西醫雜志,2005,3(8):750-751.

3張向莉,劉文生,郭素平。心理護理在產程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婦產科學雜志,2005,2(5):477-478

篇4

1.1心理特點

第一,精神比較緊張。國家在施行了計劃生育這個政策之后,初產婦的比重占據了巨大部分。在這部分婦女中,大多數婦女對生育知識沒有足夠的了解和認識,當她們一旦懷上小孩,加之部分婦女會出現一些比較強留的妊娠反應,避免不了就會產生一些緊張的心理;還有的婦女因為懷孕而受到家里的重點保護,這不僅讓她們產生一種過分的謹慎心理,同時還會出現過分的依賴心理;每當她們的身邊沒有人的時候,就會出現孤獨、害怕、寂寞的不良心理。

1.2恐懼和不安

婦女妊娠是一個很正常的生理現象和過程,但由于很多婦女對妊娠的理解不夠透徹,他們大多數人在某種程度上認為自己是病人,從而在心理會產生一種對胎兒和自身的健康狀態會感到不安。通常情況下,婦女在妊娠期間所表現出來的癥狀有:嚴重的失眠、精神不振、食欲不佳,對于醫生、護士的談話相對來說較為敏感,甚至還會有一些人由心理上的恐懼和不安逐漸轉變為絕望等。

1.2對妊娠期婦女進行心理護理的主要是措施

1.2.1適合的語言

對孕婦施行護理的時候,其溫和、輕柔的語言對孕婦的心理護理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在人際交往中,語言是最主要是的交流方式,因此,護理人員在對孕婦進行觀察的時候需要充分的利用語言職能,對妊娠婦女的心理護理是臨床上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例如我們在臨床中遇到一個妊娠高血壓婦女,該患者由于不能忍受長時間的臨床治療,出現了與醫護人員不合作的現象,并且她堅持要出院;當我們在面對這樣的情況時,首先我們要耐心、細心的為她講述妊娠高血壓疾病的相關知識,以及該病對孕婦自身和胎兒的發育成長具有一定的不良影響;其次,幫助患者樹立信心,戰勝病魔的信心和勇氣,為了胎兒的健康成長,鼓勵她積極的接受并配合治療;最后,當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及時的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以便做好各項工作,從而有效的降低患者因為心理因素而引發相關的并發癥。

1.2.2提升醫德

孕婦在接受產檢、生產前的住院之前,作為醫護人員的我們,除了要給予孕婦潔凈的環境,其態度、行為、操作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對待孕婦采用和藹的態度、禮貌、文明的行為、熟練、輕巧、精準的操作等不僅能降低甚至是消除孕婦只心理上的不良因素,同時,還能給孕婦帶來安全感、舒適感、親切感,為臨床操作、心理護理等的有效實施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因此,在醫院的護理科,我們始終要倡導“高效優質的服務”、“人性化的護理”、“視患者如家人”等的護理、服務理念;通過這樣的服務,不僅僅是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問題,更重要的還是一種治療方法。

2分娩期的心理護理

2.1孕婦在臨產之前的心理特征

2.1.1焦慮和恐懼

當孕婦在面臨分娩的時候,孕婦首先會產生一種人生闖關、前景叵測等的感覺,避免不了在分娩之前會產生一定成都的恐懼和焦慮心理;加之現在大多數產婦是第一次生產,過分的害怕疼痛、害怕胎兒畸形、害怕出血等,甚至有的孕婦在生產前經B超檢查之后顯示臍帶出現繞頸現象,導致產婦會擔心在子宮內的胎兒;還有的產婦主要是擔心順產失敗會改為剖宮產的恐懼心理等。

2.1.2因疼痛導致精神高度緊張

在臨床上,雖然分娩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大部分的產婦是第一生產,沒有經驗,加之家庭、社會對分娩的高度重視等,自然就造成產婦對宮縮時出現的疼痛感更加的難以接受。有的產婦在分娩的過程中會大喊大叫,不能很好的配合醫生,甚至有的產婦因為畏懼疼痛而出現休克等癥狀。因為這些現象從而延誤了分娩的進程。

2.1.3擔心手術式的分娩

采用手術方式進行分娩的主要是因為產婦自身的盆骨不對稱、子宮內的胎兒出現了窘迫現象等較為危及情況才實行的。但是又害怕麻藥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影響、手術之后傷口的愈合不好、擔心手術過程中會出現異常狀況等。

2.2對分娩期婦女進行心理護理的途徑

助產護士在全程的分娩過程中,應該與產婦進行親切的交流和溝通,及時了解她們的思想狀況,以及產婦對分娩的生理知識、妊娠知識等的掌握情況等,有助于護理人員在助產的過程中具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助產人員要根據產婦不同的情況給予不同的鼓勵和安撫,通過交談降低產婦的疼痛感。同時還要及時的、盡可能的滿足產婦的需求,以便消除她們內心的不安和緊張。針對比較煩躁的產婦,助產人員要給予耐心的照顧,適時的激發產婦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同時,還要指導產度做深呼吸運動,并且為幫助產婦按摩下腹部以及腰底部,有利于減輕產婦的疼痛感。除此之外,還要仔細的觀察分娩的進展,并在分娩的過程中將有關的檢查結果主動的告知產婦,從而增強他們的分娩信心,積極的配合醫生。當胎兒在娩出之后,首先要告知產婦胎兒是健康的、正常的,以消除產婦心中的不安;若是產婦理想的性別,可直接告知并祝賀;若是不理想的性別,可告知產婦孩子很健康、很可愛,接著,再向產婦解說男孩女孩都是一樣的道理,避免產婦因為受到精神上的打擊而導致產后大出血等并發癥。

篇5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病患100例,隨機地劃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齡43-79歲,平均年齡(61.5±2.3)歲;高血壓12例,冠心病16例,急性心肌梗死12例,心力衰竭10例。觀察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41-80歲,平均年齡(60.8±2.5)歲;高血壓13例,冠心病15例,急性心肌梗死9例,心力衰竭13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和病癥類型等對比,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以P>0.05有可比性。

1.2人性化護理方法

對照組行基本常規護理法,操作相對簡單,主要包含藥物變更,維持病房衛生整潔有序,物品整齊擺放等。觀察組行人性化護理,具體如下:

1.2.1心理護理

觀察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0.8±2.5)歲,大都為老年群體,不論在生理還是心理方面均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老年患者前往醫院就診,極易出現更復雜的精神反應,產生抑郁、焦慮及高度緊張等消極情緒,嚴重時脾氣易怒,極可能發生患者頂撞醫護人員的事情。鑒于老年患者對入院治療較為排斥,護士要始終以溫和耐心的態度對待每位患者,與其主動交談,盡早了解患者病情進展狀況及主治醫師的治療方案,弄清患者出現各種心理問題的原因,詳細解答患者提出的護理或治療中的每個問題,使患者逐步驅散疾病所帶來的心理陰霾,端正患者的心態,以優質的服務贏得患者及其家屬的信任。

1.2.2營造人性化的住院環境

對于心內科患者而言,良好的住院環境會加速病癥治愈及康復的進程。醫院方及護士要千方百計搞好病房內硬件設施的改造和更新,同時營造舒適的住院環境,護士每日定點徹底打掃衛生,做到病房內一塵不染,保持室內外通風及空氣暢通,完成室內的滅蟲及消毒任務,為患者創設溫馨、和諧的住院環境。

1.2.3藥物護理

心內科患者多數為老年人,記憶力每況愈下,常會發生錯服或漏服藥物的問題。為此,護士要嚴加管理患者的用藥,對不同疾病類型的患者,要做好相應的服藥監督及服藥護理工作。例如,服用降壓藥物易造成性低血壓,則要提醒患者起床及變換時動作要輕柔;服用催眠類藥物會造成頭暈或精神不振等癥,護士就需讓患者臥床休養,切忌運動。另外,護士要依照每位患者排便的時間特點,科學安排瀉藥的服用時間,避開夜晚排便,防范患者晚間病情突變。

1.2.4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

良好、和諧的護患關系是人性化護理的有機組成部分,對于減少或避免護患糾紛的發生有著重要作用。護士態度要隨和,語氣要柔和,話語要平和,所選用的時機還要恰當,以盡快贏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與患者將心比心,提供更優質的人文關懷,使護患融洽相處。

1.3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以調查問卷的方式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護理滿意度的指標包含: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本組總例數*100%。

1.4統計學分析

運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完成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通過(平均數±標準差)表示,并經t檢驗,計數資料經X2檢驗,以P<0.05表明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施人性化護理后,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17.5±2.3)d,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9.9±2.1)d,顯著短于對照組的住院時間(P<0.05)。對護理的滿意度:對照組中,非常滿意11例(22.0%),滿意28例(56.0%),不滿意11例(22.0%),護理滿意度為78.0%;觀察組患者中,非常滿意18例(36.0%),滿意31例(62.0%),不滿意1例(2.0%),護理滿意度為98.0%。觀察組對護理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3討論

篇6

1.實務中仍存在部分業務人員對授信風險認識不足的現象,疏于對客戶進行信用風險跟蹤管理。常見的誤區:

(1)對擔保授信的風險認識不到位,往往認為只要客戶開出了信用證或保函,業務就是零風險了。

但事實上,信用證和保函具體條款極為重要,國內信用證交單往往會要求提交客戶出具的貨物收據,如果銀行審單時發現有不符點而客戶又不予接受,則受益人無法通過信用證收款,而此時貨物已經發出,貨權已轉移給客戶。而保函作為主合同的從合同,主合同無效則從屬擔保合同無效。此外銀行也有可能利用保函條款設置理賠障礙,因此保函在法律上也并不是100%的保證。

(2)部分業務人員對授信對象會存在法律主體上的概念混淆,錯誤判斷授信主體的債務償付能力。

例如X跨國公司在國內以合資方式注冊珠海X有限責任公司開展業務,業務員往往會誤以為我們的合作方是資金實力雄厚、管理規范的跨國企業X公司,而走訪時X亞洲事務部集中采購模式和合資企業嚴謹的管理風格都極易讓人加深這樣的理解。但事實上珠海X有限責任公司作為我公司的客戶在法律上是獨立的民事主體,其股東X公司在法律上僅以出資額為限承擔有限責任。換而言之,珠海X有限責任公司的業務償債能力與著名的X公司沒有任何關系,其聲名顯赫的股東方并不能增加與其交易的安全性。

2.業務員通常一人管理多家客戶

難以詳盡掌握客戶的信用和經營狀況變化,在事中控制階段往往會忽略客戶信用風險預警信號,不能及時將壞賬風險扼殺在搖籃中。

二、針對實務難點的應對建議

1.事前審核階段

一方面建議業務部門要加強客戶關系管理,讓客戶主觀上有加強戰略合作的認同,從而主動提供相關客戶授信基礎資料;同時從該客戶的競爭對手、下游或行業信息網站等多渠道收集相關資訊,從該客戶在行業中所處地位,其利潤率能否高于行業平均利潤率水平,該行業是否具備發展前景等綜合信息判斷該客戶是否有合作價值,是否應該給予授信。另一方面,對確需授信又無法掌握相關信息的,可考慮通過與銀行的交流合作,由銀行代為查詢其人行征信系統的信用記錄作為授信參考,或由第三方中介機構進行信用評價。

2.事中監控階段

進一步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建議強化信用管理各系統之間的集成化水平和關聯信息查詢功能。實現管理部門和上級部門能實時在系統中檢查授信客戶走訪和資信變化情況;區域分公司相互之間能查到關聯客戶的信用檔案;實現信息共享,提高整體的預警反應能力和響應速度。

3.加強公司內部各部門的協同管理,通過知識共享打破員工個人的能力瓶頸,在制度的基礎上通過調動人員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客戶信用管理水平

(1)建議讓法律事務人員更多地參與到信用管理事前評價和事中監控的過程中。

重點審查擔保授信主合同及相關擔保文件、我方擬接收的客戶信用證和保函文本條款、臨時授信的相關抵押程序是否完善等。同時建議由法律事務人員負責收集信用管理方面的經典案例定期對公司相關人員進行培訓,以增強全體人員的風險識別能力和法律防范意識。

(2)加大對業務部門授信管理工作的監督和考核。

一是在經費方面給予支持,確保授信走訪工作的頻次,每次走訪應當向管理部門提交走訪報告并將日常可能涉及風險預警的信號及時錄入系統。例如:客戶有延期付款要求、提出減少交易量等。二是加強定期輪崗和不相容崗位復核管理,避免因業務員個人工作疏忽對授信工作跟蹤管理不利造成企業損失。

4.對于無擔保的信用授信,建議適度引入風險理財

通過開展應收賬款保理業務或購買短期貿易信用保險,將相關風險轉移給商業銀行或保險公司。通常無追索權的保理業務完全由銀行承擔應收款項的信用風險,但如投保短期貿易信用保險則一般保險公司承保比例為90%,即企業須自負10%的經濟損失。

三、結語

篇7

本組366例,男194例,女172例,年齡1~53歲,平均14歲,先天性心臟病279例,風濕性心臟病75例,心臟粘液瘤12例,術后呼吸道并發癥占2.69%。

2術前護理及術后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術前宣傳入院時由護士按病種先發給衛生宣傳材料。然后每天由負責人精心進行衛生宣教,包括術前心理護理、治療飲食、肺功能鍛煉及戒煙等內容。用交談方式向他們介紹手術前后應注意和配合的問題,通過交談使病人對手術前以及手術后如何配合有一定的認識。手術前一天帶他們參觀ICU監護室,讓病人有安全感。并向他們介紹手術后呼吸機的使用情況,以便取得他們的配合。

2.1.2教會病人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每天由負責該組病人的護士完成此項工作。有護士先示教,再從病人中選出一位,讓其躺在床上,取半臥位。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前。練習深呼吸后利用腹肌動作同時伸舌張口使氣門放開,以便排出氣體達到有效咳嗽,如此反復練習,每天兩次以上,每次約15分鐘,此法病人一般均能掌握。護士每天要檢查,按時督促反復演示。

2.1.3其他準備對合并肺動脈高壓者,每日兩次予以面罩吸氧30min,給前列腺素E1200ug+5%G50ml微量泵持續泵入,保持皮膚肢端血飽和度(Sat02)>95%以上,以提高機體氧分壓。對有吸煙史者38例,占12.21手術前均能自覺戒煙。

2.2術后護理

2.2.1呼吸參數和病人體征監測術后病人返回ICU監護室,常規接上呼吸機輔助呼吸,首先聽診雙肺呼吸音,以了解氣管插管導管位置是否正確,確保導管位置正確并且暢通。持續機械通氣調為吸入氧濃度(FIO2):40%~100%,呼吸頻率:12~20次/min,呼吸支持能維持正常的動脈二氧化碳(PaCO2)在4.6~6.0kPa,潮氣量:8~12ml/kg,能幫助防止肺膨脹不全。早期呼氣及吸氣比例(1:E):通常設置1:2的呼氣比率。對于肺動脈高壓病人(PHA)有持續的PaCO23.3~3.7kPa的PaCO2可能增進肺動脈擴張和幫助降低肺動脈壓力。了解病人肺交換情況及CO2潴留情況,一般<40%;SatO2:可隨時獲得動脈血樣飽和度,以評估動脈氧處理,觀測指標在90%以上,注意觀察病人是否平靜呼吸以及末梢循環的情況,經常聽診雙肺呼吸音的情況。一般情況下,常出現過度通氣,堿過剩或二氧化碳蓄積等,必須根據情況降低病人通氣量;如吸入氧濃度,保持pH值在正常范圍PaCO2:4.6~6.0kPa。

2.2.2吸痰掌握正確的吸痰方法是十分重要的采用的正確方法是:①吸痰管進入氣道吸痰,一經退出氣管外,決不能再重新插入吸痰,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減少感染機會,要保證進入氣管內的導管無菌。②吸痰技術要熟練,選擇粗細適宜的吸痰管,管徑氣管插管直徑的1/2,有利于空氣進入肺部內,以免過度負壓而致肺不張,成人一般選擇14~16號吸痰管,少年一般選擇10~12號吸痰管,幼兒用8號吸痰管。每次吸痰時間不超過15秒,吸痰負壓10.6~16.0kPa。對合并肺動脈高壓的病人,吸痰前應短時間內將FIO2調至100%(約60~120秒),使呼吸機管道內濃度達到100%,監護儀上SatO2>95%以上才進行吸痰。這樣,既保證病人氧氣供給,又確保吸痰的質量。

2.2.3呼吸道濕化呼吸道濕化使用呼吸機時,濕化瓶水溫為30~37℃;良好的吸入氣濕化與溫度,能維持呼吸道粘膜纖毛的正常排出分泌物的功能。術后痰液粘稠者通過霧化吸入,稀釋痰液促進排痰,以減少氣道阻力。

2.2.4有效咳痰對已拔除氣管內插管的病人,取半臥位,每2h翻身,拍背,協助翻身排痰。本組.病人拔管后病情穩定,即扶起坐直進行拍背、咳嗽、排痰。切口疼痛較劇烈者,予口服去疼片,以利于咳嗽、排痰和休息。我們用大毛巾折成小枕頭樣置于病人胸骨正中處,教病人雙手按住小枕頭用力咳嗽,這樣既減輕切口疼痛,又能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促進肺泡膨脹。

2.2.5早期活動術后24~27小時拔出胸部引流管以及各種監測導管者,扶起下床活動,活動量由小漸大,以病人能夠耐受為佳。

3討論

術前準備要細致,講究效果術前衛生宣教,尤其是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訓練十分重要。我的體會很深刻,本組有一例病人,術前每天至少吸一包香煙,在入院后多次與他交談,解釋吸煙能夠導致很嚴重的疾病,尤其是心臟病患者。又向他們介紹病區中戒煙后成功手術的人,終于使他自覺的接受戒煙,積極做好術前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排痰訓練。該病人手術獲得成功,術后無并發癥產生。心臟直視手術后的呼吸道護理目的在于減少并發癥的產生。實踐證明,只有認真的高質量的執行操作常規,才能保證護理的質量,使病人順利康復。

篇8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體檢人員對體檢內容掌握狀況:觀察組體檢人員中,45名對體檢內容完全掌握,占73%(45/62),14名體檢人員對體檢內容基本掌握,占23%(14/62),3名體檢人員對體檢內容基本不了解,占5%;對照組體檢人員中,33名對體檢內容完全掌握,占53%(33/62),22名體檢人員對體檢內容基本掌握,占35%(22/62),7名體檢人員對體檢內容基本不了解,占11%。對比2組體檢人員對體檢內容掌握狀況,觀察組體檢人員對體檢內容完全掌握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2組體檢人員受檢時間、對體檢服務滿意度、對健康教育知曉率及體檢效率:觀察組體檢人員受檢時間為(59±30)min,對體檢服務滿意度為87%(54/62),對健康教育知曉率為90%(56/62),體檢效率為(8.6±0.8)分;對照組體檢人員受檢時間為(76±40)min,對體檢服務滿意度為66%(41/62),對健康教育知曉率為73%(45/62),體檢效率為(7.0±0.3)分。觀察組體檢人員受檢時間、對體檢服務滿意度、對健康教育知曉率及體檢效率與對照組體檢人員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以“體檢人員為中心”的優質服務核心為高效、優質及安全,其可有效提高對體檢人員護理效果。健康體檢路徑為優質護理服務的實現提供較為良好的條件,基于該種現象的出現,護理人員在采用健康體檢路徑為體檢人員進行相應護理時,應采用從被動到主動的服務,從主動到感動的服務理念,進而為體檢人員提供全程化及無縫隙護理,提高體檢人員對護理的滿意度。同時,優質護理服務中健康體檢路徑具有以下幾種積極作用:①優質護理服務中健康體檢路徑可有效保障體檢的連續性,在護理人員采用該種護理措施為體檢人員進行護理時,由專門的人員指引體檢人員依據健康路徑中的內容進行體檢,進而顯著減少體檢中出現的變異現象,保障體檢的完整性及連續性,提高體檢人員對體檢的滿意度;②優質護理服務中健康體檢路徑可有效促使分工明確及相互協作等,該種護理措施可促使體檢人員體檢更加規范及合理,加強醫護人員之間的分工及相互協作,顯著降低出現變異現象發生率,有效降低醫療事件發生率;③優質護理服務中健康體檢路徑可有效提高護理人員自身綜合素質,護理人員在采用該種護理方法對體檢人員進行護理時,其首先應掌握相關健康知識,特別是對體檢項目和相關疾病的認知。基于該種現象的出現,護理人員應不斷接受培訓及學歷等,提高自身的整體水平,確保為體檢人員提供良好的護理等。

篇9

1.1一般資料選擇100例在我科出生的足月新生兒采用以往直刺采血法,100例采用現在定位斜刺采血法,它們的平均年齡74.5h,平均體重3215g。男44例,女56例,均系足月新生兒,無其他合并癥,出生后吸吮力好。

1.2采血時間新生兒出生72h后,4天之內,采血前應停用抗生素及含碘藥物、制劑并要充分哺乳。若在哺乳前無蛋白質負荷的情況下采血,會出現苯丙酮尿癥(PKU)篩查的假陽性,72h后血樣可避免生理性促甲狀腺素(TSH)上升,并可防止生理性促甲狀腺素上升延遲患兒的假陰性。

1.3采用方法采集時盡量避免家屬在場觀看,以免新生兒哭鬧引起家屬緊張不安,無形中又增加了護士的壓力,影響采血的成功率。運用足底定位斜刺采血法,新生兒沐浴后,將新生兒平臥,操作者左手推住新生兒左足,暴露足底,右手輕輕的按摩或熱毛巾敷足底采血部位,使其自然充血。用75%酒精棉簽消毒采血部位待干,右手持采血針沿新生兒足踝外側向足底外側緣做垂直線,此線與足底外側緣交界為采血點,沿此點進針,針頭與皮膚呈40°~45°斜刺進針,深度0.5~1.5mm,不要用力擠壓,血液很快涌出聚成血珠,使血自然滲透至濾紙背面,血斑標本合格。

2結果

2.1一針成功率采用足底定位斜刺法,一針采血,血量滲透均勻,血斑直徑≥8mm,定位斜刺采血法100例,一針成功99例,成功率99%。

2.2穿刺點止血時間采血后用消毒干棉簽輕壓取血部位使其止血,止血法平均(5±7s),通過對100例篩查新生兒進行比較:

3采血時的注意事項

3.1采集時盡量避免家屬在場觀看,以免新生兒哭鬧引起家屬緊張不安,給家屬必要的解釋,勸其不必緊張,采血不會給新生兒造成身體大的傷害,采血前必須帶口罩、帽子,按正規化洗手,采用一人一針,操作前后進行空氣消毒,30分鐘后方可操作,同時要嚴格三查七對,防止差錯事故的發生。

3.2調節室溫28-30℃,當室溫過低,新生兒因四肢寒冷,血流緩慢不暢,因局部血流量不足而導致采血失敗。室溫過高,新生兒大量出汗,因汗液中含水分99%,固體成分不到1%,大量出汗可導致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流量不足,血液粘稠度增高會使外周阻力增大,在這種狀態下即使局部毛細血管擴張,流至局部的血流量仍緩慢不足,造成采血斑過小,而且血滴到圓圈內遲遲不滲透,嚴重者可導致凝固而需重新采血。

4護理體會

4.1此法采血一針成功率高足底定位斜刺采血法,斜刺進針的部位為足底淺靜脈收集足皮靜脈網,匯入足背外側緣靜脈處。穿刺點為淺靜脈匯聚點,血量豐富,出血快,對濾紙片滲透好,滲透均勻,又由于皮膚由表皮、真皮和皮下脂肪層組成,常規“直刺法”易入皮過深,針頭易到達皮下脂肪層,此層血管相對較少,血流欠豐富,用力擠壓易擠出脂肪顆粒,是導致采血失敗的主要原因。因此,定位斜刺采血法位置更精確,效果更好。

4.2操作簡便易行,效率高,足底定位斜刺采血法不采取任何輔助工具,定位準確有效,避免了針刺過深及反復穿刺,大大縮短了采血時間,提高了護理工作效率。

4.3對新生兒及家屬的影響足底定位斜刺采血法只需輕輕擠壓,血斑標本即可合格,有效地降低了因血量少而反復用力擠壓所致新生兒長時間哭鬧及家屬緊張心理,同時穿刺后止血時間并不延長,降低了新生兒痛苦,家屬易于接受。

5討論

近年來我院分娩人數不斷增多,對新生兒疾病篩查采血質量的要求也在提高,再加上現在大部分父母只生一個孩子,如果一次采血不成功,父母會覺的很心疼,這兩年多我科采用了定位斜刺采血法,定位準確,效果滿意,而且一針采血成功率高,標本的合格率也高,不但減輕了新生兒的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還贏得了家屬的滿意。采血最好是選擇在38-40℃溫水沐浴后,因為這樣可以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有利于采血的成功。總之采血成功是多方面的,只要我們每位護士都遵守正規操作的流程,注意采血時的細節,尋找失敗的原因,不斷吸取經驗,一定能夠把這項采血的工作做好。

篇10

關鍵字:大樹養護水分移植管理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城市建設水平的提高,大樹也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各類園林綠地中,特別是重點工程,往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體現綠化美化的效果,這就需要種植一定數量的大樹。大樹移植需要投入較多人力、機械設備和資金,同時,大樹的再生能力較幼青年樹明顯減弱,難以成活。因此,新植大樹的養護管理顯得尤其重要。

新植大樹的養護管理應重點抓好以下兩大方面的工作:

一、保持樹體水分代謝平衡

大樹,特別是未經移植或斷根處理的大樹,在移植過程中,根系會受到較大的損傷,吸水能力大大降低。樹體常常因供水不足,水分代謝失去平衡而枯萎,甚至死亡。因此,保持樹體水分代謝平衡是新植大樹養護管理、提高移植成活率的關鍵。為此,我們具體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地上部分保濕:

1.包干:用草繩、蒲包、苔蘚等材料嚴密包裹樹干和比較粗壯的分枝。上述包扎物具有一定的保濕性和保溫性。經包干處理后,一可避免強光直射和干風吹襲,減少樹干、樹枝的水分蒸發;二可貯存一定量的水分,使枝干經常保持濕潤;三可調節枝干溫度,減少高溫和低溫對枝干的傷害,效果較好。目前,有些地方采用塑料薄膜包干,此法在樹體休眠階段效果是好的,但在樹體萌芽前應及時撤換。因為,塑料薄膜透氣性能差,不利于被包裹枝干的呼吸作用,尤其是高溫季節,內部熱量難以及時散發會引起高溫,灼傷枝干、嫩芽或隱芽,對樹體造成傷害。

2.噴水:樹體地上部分(特別是葉面)因蒸騰作用而易失水,必須及時噴水保濕。噴水要求細而均勻,噴及地上各個部位和周圍空間,為樹體提供濕潤的小氣候環境。可采用高壓水槍噴霧,或將供水管安裝在樹冠上方,根據樹冠大小安裝一個或若干個細孔噴頭進行噴霧,效果較好,但較費工費料。有人采取“吊鹽水”的方法,即在樹枝上掛上若干個裝滿清水的鹽水瓶,運用吊鹽水的原理,讓瓶內的水慢慢滴在樹體上,并定期加水,既省工又節省投資。但噴水不夠均勻,水量較難控制。一般用于去冠移植的樹體,在抽枝發葉后,仍需噴水保濕。

3.遮蔭:大樹移植初期或高溫干燥季節,要搭制蔭棚遮蔭,以降低棚內溫度,減少樹體的水分蒸發。在成行、成片種植,密度較大的區域,宜搭制大棚,省材又方便管理,孤植樹宜按株搭制。要求全冠遮蔭,蔭棚上方及四周與樹冠保持50厘米左右距離,以保證棚內有一定的空氣流動空間,防止樹冠日灼危害。遮蔭度為70%左右,讓樹體接受一定的散射光,以保證樹體光合作用的進行。以后視樹木生長情況和季節變化,逐步去掉遮蔭物。

(二)促發新根:

1.控水:新移植大樹,根系吸水功能減弱,對土壤水分需求量較小。因此,只要保持土壤適當濕潤即可。土壤含水量過大,反而會影響土壤的透氣性能,抑制根系的呼吸,對發根不利,嚴重的會導致爛根死亡。為此,一方面,我們要嚴格控制土壤澆水量。移植時第一次澆透水,以后應視天氣情況、土壤質地,檢查分析,謹慎澆水。同時要慎防噴水時過多水滴進入根系區域。第二方面,要防止樹池積水。種植時留下的澆水穴,在第一次澆透水后即應填平或略高于周圍地面,以防下雨或澆水時積水。同時,在地勢低洼易積水處,要開排水溝,保證雨天能及時排水。第三方面,要保持適宜的地下水位高度(一般要求-1.5米以下)。在地下水位較高處,要做網溝排水,汛期水位上漲時,可在根系挖深井,用水泵將地下水排至場外,嚴防淹根。

2.保護新芽:新芽萌發,是新植大樹進行生理活動的標志,是大樹成活的希望。更重要的是,樹體地上部分的萌發,對根系具有自然而有效的刺激作用,能促進根系的萌發。因此,在移植初期,特別是移植時進行重修剪的樹體所萌發的芽要加以保護,讓其抽枝發葉,待樹體成活后再行修剪整形。同時,在樹體萌芽后,要特別加強噴水、遮蔭、防病治蟲等養護工作,保證嫩芽與嫩梢的正常生長。

3.土壤通氣:保持土壤良好的透氣性能有利于根系萌發。為此,一方面,我們要做好中耕松土工作,以防土壤板結。另一方面,要經常檢查土壤通氣設施(通氣管或竹籠)。發現通氣設施堵塞或積水的,要及時清除,以經常保持良好的通氣性能。

二、樹體保護

新移植大樹,抗性減弱,易受自然災害、病蟲害、人為的和禽畜危害,必須嚴加防范。

1.支撐:樹大招風。大樹種植后應即支撐固定,慎防傾倒。正三角樁最利于樹體穩定,支撐點以樹體高2/3處左右為好,并加墊保護層,以防傷皮。

2.防病治蟲:堅持以防為主,根據樹種特性和病蟲害發生發展規律,勤檢查,做好防范工作。一旦發生病情,要對癥下藥,及時防治。

3.施肥:施肥有利于恢復樹勢。大樹移植初期,根系吸肥力低,宜采用根外追肥,一般半個月左右一次。用尿素、硫酸銨、磷酸二氫鉀等速效性肥料配制成濃度為0.5%至1%的肥液,選早晚或陰天進行葉面噴灑,遇降雨應重噴一次。根系萌發后,可進行土壤施肥,要求薄肥勤施,慎防傷根。

4.防凍:新植大樹的枝梢、根系萌發遲,年生長周期短,積累的養分少,因而組織不充實,易受低溫危害,應做好防凍保溫工作。一方面,入秋后,要控制氮肥,增施磷、鉀肥,并逐步延長光照時間,提高光照強度,以提高樹體的木質化程度,提高自身抗寒能力。第二,在入冬寒潮來臨之前,做好樹體保溫工作。可采取覆土、地面覆蓋、設立風障、搭制塑料大棚等方法加以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