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管理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6 04:35: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林業管理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林業管理論文

篇1

論文摘要:我國林業產業不斷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林業產業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已經步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去年,我國林業產業總產值達5860億元;松香年產44萬噸,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出口家具13億件,出口數量居世界首位。經濟林產品年產量也已達7000多萬噸。林業產業已成為當地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據統計,中國目前林業產業的發展每年可解決4500多萬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大約占到農村剩余勞動力的37.5%。在南方集體林區158個林業重點縣,農民收入的40%以上來自于林業產業。但是和國外林業相比,我國林業既有一定的優勢,也有多方面的劣勢,優勢與劣勢并存。所以我們還要重視營林建設,本文同時提出了一些整地、造林的方法,把我國林業溶入了國際林業體系中,與世界各國聯系更加緊密,合作更加廣泛。因此,我們要提高認識,學會運用整地、造林的方法,盡快使我國經濟與國際經濟接軌。

1我國林業資源發展的現狀

1.1森林資源發展空間大

我國森林資源總的變化趨勢是:森林面積逐年增加,每年以200萬hm2速度遞增,林木生長量開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資源的發展在數量上開始走出“低谷”,扭轉了長期以來森林資源下降的局面,實現了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的“雙增長”。森林資源是決定林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加WTO后沖擊的重點雖然是林產工業,但競爭的焦點卻在于林業產品,而林產品的關鍵原料在于森林資源。

1.2竹資源豐富我國是世界竹類資源最為豐富、竹類栽培和加工利用最為悠久的國家。其竹林面積達700萬hm2,約占世界竹林面積的1/3、用材竹林總蓄積量約9700萬t。竹材和竹制品,無論在品種還是在產量方面,在世界上我國均為首位。竹林中的竹筍和竹蓀是天然保健食品,也是出口創匯的重要資源。

1.3盛產松香和林副特產品我國松香每年產量在40萬t左右,居世界首位。除供應國內市場外,也是大宗出口商品。我國脂松香在國際市場上有很高的聲譽,占據重要地位。近幾年出口量均在20萬t左右,年創匯均在1億美元以上。我國芳香油年產量2~3萬t,其中桉樹芳香油在世界市場上占有絕對優勢。

我國林副特產品資源豐富,其中不少是名特優產品。在國內外享有很高信譽,具有較強勁的國際市場競爭能力。基本壟斷了港澳市場,在東南亞、日本、德國市場上占有很大份額。

1.4國內市場需求旺盛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對林產品市場的需求十分旺盛。由于近年來我國在建筑業、室內裝飾、家具等方面以及對紙產品的需求增加迅速,其木材、人造板、紙產品的市場前景十分廣闊,這就為我國林產工業企業提供了良好的市場環境。

1.5森林資源存量小、質量低我國是一個森林資源貧乏的國家,其特點是存量小、分布不均、森林質量下降、結構不合理,經營管理水平低,林木生長量不高。

2、整地、造林的一些程序、方法

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環境條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過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條件、清除灌木、雜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時間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還可以改變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減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層的溫度要比有植被覆蓋時上升得快,整地后改變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溫度狀況發生變化。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長情況顯著改善。整地還能保持水土、減免土壤侵蝕,同時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質量。

2.1造林地的清理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墾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雜草、竹類以及采伐跡地上的枝丫、梢頭、站稈、倒木、伐根等清除掉。分為全面清理、帶狀清理和塊狀清理3種方式。

清理的方法可分為割除清理、火燒清理和用化學藥劑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機具,如推土機、割灌機、切碎機等機具。清理后歸堆和平鋪,并用火燒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噴灑化學除草劑,殺死灌木和草類植物。

2.2整地方式和方法整地方式分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為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墾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區。局部整地是翻墾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

帶狀整地是呈長條狀翻墾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帶狀整地方法有:水平帶狀、水平階、水平溝、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溝、帶狀、高壟等。

塊狀整地是呈塊狀的翻墾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應用的塊狀整地方法有:穴狀、塊狀、魚鱗坑;平原應用的方法有:坑狀、塊狀、高臺等。

2.3造林方法播種造林法:又稱直播造林,是將林木種子直接播種在造林地進行造林的方法。這種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積造林地上進行造林。但是這種方法造林對造林立地條件要求較嚴格,造林后的幼林撫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較高。播種造林的適用條件:適合于種粒大、發芽容易、種源充足的樹種,如橡櫟類、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種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種災害性因素較輕,對于邊遠且人煙稀少地區的造林更為適宜。

播種造林的方法有:塊狀播種、穴播、縫插、條播和撒播等。播種前的種子處理包括消毒、浸種和催芽等措施,對保證春播,早出芽,增強幼苗抗旱能力,減少鳥獸等危害極為重要。

植苗造林法:又稱栽植造林、植樹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為造林材料進行造林的方法。其特點是對不良環境條件的抵抗力較強,生長穩定,因此,對造林地立地條件的要求相對地說不那么嚴格。但是,在造林時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損傷或擠壓變形和失水,栽植技術要求高,必須先育苗,卻也節省種子。總之,植苗造林法受樹種和造林地立地條件的限制較少,是應用最廣泛的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應用的苗木,主要是播種苗(又稱原生苗)、營養繁殖苗和移植苗。有時在采伐跡地上進行人工更新時,可以利用野生苗。近年來,有些地區發展營養器苗造林,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篇2

1.1鄉鎮林業管理的界定及其相關問題分析“林業管理”是一個專業的名詞。它涉及到林業資源的管理,又涉及到林業經濟管理等諸多與林業相關的管理工作。作為最基層的鄉鎮林業管理,它既具有林業管理的相關內容,又有自己的管理特點。換句話說,鄉鎮林業站的管理工作,既沒有“林業管理”那個術語區分得那么精細,又在具體的林業管理中,表現得非常的寬泛。因此,在闡釋相關問題之前,必須對“鄉鎮林業管理”有一個明確的內涵界定。所謂的“鄉鎮林業管理”是指鄉鎮林業站及其具體的工作人員,依照相關的林業管理法規賦予的管理權限,協助上級林業管理部門或獨立行使相關的管理權限,對管轄區內各種林業問題進行管理的系列行為。根據這個界定,可以這樣理解鄉鎮的林業管理工作:首先,鄉鎮的林業管理工作必須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對管轄區內的違法、違規林業行為進行處罰和糾正;其次,鄉鎮的林業管理方式有兩種。即協助上級林業管理部門進行林業管理工作或獨立地行使林業管理權;最后,林業管理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它需要一系列的管理行為來完成相應的管理工作。正是這種林業管理工作的系列性,使其林業管理得以有序地進行。

1.2鄉鎮林業管理工作的分類為了更好地研究和闡釋鄉鎮林業管理所面臨的現狀,需要對“鄉鎮林業管理”的外延進行恰當的分類。可以這樣說,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得出不同的分類結果:鄉鎮林業管理按照管理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林業資源管理和林業技術管理、林業處罰管理;按照具體林業管理的類別,鄉鎮林業管理可以分為:協助上級主管部門進行的管理和獨立行使管理權限的獨立管理兩類;按照管理對象,即具體林業所屬權的不同,鄉鎮林業管理可以分為國家(集體)林業的管理和個體(私有)林業的管理;按照管理對象,即被管理人員的不同,可以分為林業管理人員的管理(監督)和林業技術人員的管理;按照林業資源現在狀況的不同,可以分為傳統林業資源的管理和新興林業資源的管理等等。

2鄉鎮林業管理的現狀

在明確了鄉鎮林業管理的內涵和外延分類的基礎上,根據本次研究的需要,結合當前鄉鎮林業管理的實際情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鄉鎮林業管理的現狀進行分析:

2.1鄉鎮林業資源管理所謂的林業資源可以這樣理解:林業資源就是指在某一個鄉鎮管轄區內的林地和管轄區內林地上生長著的森林以及所有森林產品的總稱。在傳統林業中,林業資源主要指林木資源,但現在的林業資源比其內涵較大,它還應該包括林間生長著的各種動植物。在傳統的林業管理中,特別是鄉鎮林業管理中,有許多人誤解林業站只對管轄區內的樹木進行相應的管理,而對森林中的其他資源,特別是那些林木間野生的動植物都不歸鄉鎮林業站進行管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其次,隨著山地承包、退耕還林等政策的實施,鄉鎮林業站管轄區內的林木所有權正在發生著變化,有一部分林地已被個人所承包經營。在普通承包人的心目中,仿佛自己經營的林地,只有承包者說了算,不必接受鄉鎮林業站的管理。因此,在鄉鎮林業資源管理上,普通民眾的心中存在一定的誤區,這種誤區不僅增大了鄉鎮林業管理工作的難度,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林業違規、違法行為滋生的土壤。

2.2林業專業人才的管理鄉鎮林業站作為基層的林業管理部門,它不僅要對自己管轄區內的林業資源進行有效的管理,而且,還要在一定程度上對相關的林業管理人員和林業技術人員進行相應的管理。換句話說,對林業相關人員的管理也是其林業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環。鄉鎮林業人才管理可以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個管理方面是對林業專業技術人才的管理。林業的發展離不開專業技術人才的技術指導,為了保障管轄區內林業的正常發展,鄉鎮林業站需要對其所管轄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科學的管理。所謂科學的管理既包括對其專業技術知識的更新,又包括對其工作積極性的調動。只有這些專業技術人員發揮主觀能動性,把所學的知識運用于相關的林業實踐,才能保障管轄區內林業事業的正常發展。第二個管理方面是對管轄區內林業管理人員的管理。作為基層的管理部門,鄉鎮林業站不僅需要對其專業人才管理,而且還需要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使其行使管理權的過程中,做到公平、公正,才能從制度上保障管轄區內林業管理工作的健康發展。

2.3林業違規、違法行為的管理作為鄉鎮林業管理部門的鄉鎮林業站,第一個需要面對的問題,而且也是棘手的問題就是對管轄區內違規、違法行為的處罰。如果對這些林業上的違規、違法行為進行恰當的處罰,不僅事關自身的執法威信,而且也事關管轄區內林業事業的健康發展。無論是協助上級林業管理部門行使林業管理權,還是針對管轄區內的違規、違法行為,獨立行使林業管理權,都不能以罰代管。要針對具體的問題,做到既有懲罰,又有教育。在教育的基礎上處罰,在處罰的基礎上教育。只有把對違法人員的教育與處罰相結合才能使管理權限發揮到極致。

2.4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作為林業資源的管理者,不僅要對目前的林業資源管理好,而且還要在管理好目前林業資源的基礎上,為管轄區的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作出相應的努力。針對林業資源發展所遇到的問題,不僅要從技術上對其提供對口的專業支持,而且還要從林業發展的高度,從保護生態環境的高度認識到林業資源給帶來的好處。因此,林業管理者,一定要根據管轄區內林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引導林業資源的所有者,開發新林業的產品,在增加林業所有者收入的基礎上,擴大管轄區的林地面積。不要因為林業資源增收慢等客觀的原因,產生新毀林現象,不要因為一時的需要就發生大面積地毀林事件等。

2.5傳統林業資源與新興林業資源的管理鄉鎮林業管理還必須面臨另一個問題就是傳統林業資源與新興林業資源的問題。傳統林業資源以林木為主,新興林業資源在傳統林木的基礎上,充分地利用林地空間,通過飼養各種珍貴的動植物來增加林地所有者的經濟收入,并帶動新興的林業資源開發。為了做到傳統林業資源與新興林業資源的發展,應及時地向林地所有者通報相關的林業生產信息。在做到信息共享的基礎上,向他們提供技術支撐,促進管轄區內的林業經濟的發展。

3對策研究

3.1結合案例宣傳林業管理法規結合管轄區內的違規、違法案例,向林業資源的所有者宣傳相應的林業管理法規。管轄區的案例不僅具有針對性、新聞性,而且也還具有說服力。因此,結合管轄區內的違規案例,宣傳林業管理法規,宣傳林業站的管理權限,對提升大家的法律意識,提升鄉鎮林業管理的權威性都有極大的幫助。

3.2做好相關的業務培訓無論是專業的林業技術人員,還是林業的管理者,都需要參加相關的業務培訓。通過培訓不僅可以加強管理者的法律意識,使其相關的管理工作更加公平、有說服力;通過培訓還可以更新林業專業技術人員的相關知識。因此,在這些專業人員的帶領下,各個林地的所有者就會充分地認識到林業發展的重要性。就可以使這些林業所有者在利用傳統林業資源發家致富的同時,又能享受到新興林業資源帶來的好處。因此,相關的管理培訓和技術培訓是解決林業一切問題的基礎。

4總結

篇3

蘆笙村群眾在多年的生產生活實踐中擁有了豐富的林業管理知識,但由于政策的變化及群眾對森林的依賴程度在降低,且在利用過程中有時保護不夠,該村傳統森林管理知識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1.種植技術的變化

(1)選種技術的變化通過調查和訪談3位老人得知,以前當地苗族人在選樹種子時的經驗是要選粗大的種子,這樣的種子出芽率才高,長出來的樹也高而茂。落在地下的野種子一般不用,因為這樣的種子出芽率很低,即使長出樹苗來,移栽后樹長得也不好,如果是果樹,有可能不結果或者結果了果子不甜,如楊梅、柚子、白果。現在當地苗族人很少自己去買樹苗,幾乎都是直接從政府那里得到樹苗,或者自己在春天去市場上購買果類樹苗,選擇的余地較少。很多中年人及老年人都知道如何選種,但是很少再有人去選種培育樹苗,年輕人更是幾乎沒有了這種選種的知識。

(2)育苗技術的變化據村里白巖山禁林守護員介紹,以前他們在育苗時一般選擇靠近水源、土壤肥沃、地勢較平緩的荒山草坡上,且都是在自家地上,也有很少一部分是幾戶一起育苗。在育苗過程中要刨土,有的還平整土地,施足農家肥和草木灰后,才均勻撒上樹種,一般還要拿雜草蓋在上面遮蔭,等樹苗長出來后要注意除草,在施肥時不可過多,這樣樹苗一般都長得好。現在村里在育苗方面的積極性不高,大多數青壯年都寧愿出去打工,也不愿意留在家守護這幾畝田地或樹林,自己育苗種樹的越來越少。

(3)樹苗移植技術的變化以前群眾在移栽樹苗時非常講究,不僅要選擇適當的季節和天氣,對于不同樹種在選擇移植季節和天氣方面也是不同的。如果在樹苗種植時沒有選擇正確的季節和天氣,就會導致樹苗死亡或者成活后長得緩慢和不茂盛,且地形、土壤和水分等對其也有重要影響。現在的人們開始熟悉一些科技知識,懂得了不同的樹種在種植的時候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去種植。但是改革開放以來,受外出務工潮的影響,村里大部分青壯年都不懂傳統的種植技術。直到2002年村里開始退耕還林,因為退耕還林的補助款與樹苗成活率掛鉤,促使青壯年開始學習種植技術。退耕還林的實施教會了很多青年人如何在不同的土地種植不同的樹種和種植密度及挖坑的深淺等等。在退耕還林實施過程中,有鄉里林業站技術人員到場指導和幫助。現代種植技術(退耕還林的主要樹種)主要是由凱棠鄉林業站技術人員現場傳教,而傳統種植技術(非退耕還林樹種)主要是村里五六十歲的人教,主要方式是家庭親授式及交流式。現在村里的青壯年大多數都懂得一定的現代種植技術,傳統種植技術和現代種植技術得到有效的傳承。

2.林木用途的變化

在當地林木的使用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人們在利用林木時有苗族自己的經驗和需求,這些都與苗族的傳統文化知識和信仰相關,且樹崇拜在村里依舊盛行。以前的杉樹多,經常砍伐用于燒柴,現在一般用于建造房屋,舍不得亂砍伐,很少對外出售。洋槐樹一直都主要用作薪柴,洋槐樹生長速度很快,它的質地也不符合建筑用途。村里的竹子一般用來編籮筐等,以前都是群眾自用,會編的人比較多。由于受外出務工潮的影響,現在會篾編技術的人很少,且大多數是60多歲的人,青壯年中會篾編技術的也就只有一位35歲的男性,他是村里唯一靠該技術獲得部分經濟收入的群眾。篾編產品主要用于喜事及走親時裝糯米、紅雞蛋和衣物等的禮籃;去田里捉魚時裝魚用的竹簍;蒸飯時用的蒸籠;防曬防雨淋的斗笠;挑肥的籮筐等等。在當地的紅、白喜事或一些其他法事如占卦等時都需要青竹,據村里鬼師說是神靈祖宗選擇了竹子,村民只有尊敬和服從才能消災獲福,才能驅除妖魔鬼怪。以前一般用桑葉來養蠶,現在村里幾乎沒有人養蠶了。老杏子樹的樹干在從前經常被用作村里婦女苗族服飾的染色原料,而現在已經很少看到有人這樣用了。在建造木屋時,從古至今楓樹是村民必須要有的木材,至少要有一個卯或者一條?,因為他們不能忘記祖先“蝴蝶媽媽”是從楓樹里出來的,他們的子孫要永遠尊敬和崇拜楓樹。

3.集體林地和家庭承包林地的管理知識及變化

蘆笙村在1982年林業“三定”時大部分集體林地都承包到戶進行管理,現在集體林主要包括白巖山嶺上的林地和“守寨樹”及“祖宗樹”。

(1)“守寨樹”及“祖宗樹”

當地人稱寨子周圍或者村口的百年老樹為守寨樹,其歸全體村民所有,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和理由買賣村里的守寨樹。當地的村民都對守寨樹充滿著敬畏,有的守寨樹由于年代久遠,掉下來的枯枝樹干都沒有人敢去撿來做柴。據當地人解釋,因為守寨樹在守護全寨安全的時候身上難免會吸收了一些想入侵本寨的邪氣蠱毒,正是那些吸了邪氣蠱毒的樹枝或者樹干才枯死掉下來,如果誰撿那些來燒柴或者作為其他用途都會給他自己或者家人帶來不利,小則身體不好,家畜不旺,大則有生命危險甚至滅門之災。通過與村里一位95歲的奶奶交流得知,村子在兩百多年前從貴州省天柱縣搬遷過來,以前的老人說他們是從江西省那邊一路遷徙過來的。據她介紹,遷來這里的原因是這里有十多棵幾百年的楓樹,在古楓樹下邊還有清泉、綠竹,楓樹上有白鶴成群,當時的風水師告訴他們此地是人杰地靈,因此他們就遷來此地居住了。之后村里的人把寨子上的百年楓樹稱為祖宗樹,這在其他苗族地區十分普遍。村里一直有不成文的村規民約管理“祖宗樹”,全村一直有這樣的共識:對于偷砍伐祖宗樹或者破壞祖宗樹者罰“3個120”即120斤肉、120斤酒、120斤魚,從以前到現在從來沒有人違反過。楓樹上的白鶴每年的4月份都會飛回來在上面筑巢繁殖,冬季又飛去暖和的地方去,老人們說是飛回江西老家去了,所以對祖宗樹上的白鶴也是不允許去撲捉的。楓樹下的綠竹是允許砍伐利用的,由于沒有人去祖宗樹下種竹子,祖宗樹下的竹子漸漸變少了。2008年枯死的老楓樹倒在地下至今一直都在,村里沒有任何人去撿來燒柴,即使缺乏木柴的人家也不例外。另外,祖宗樹是不會外賣的,2006年時有木材加工商想來購買村里的一株楓樹,出價80萬元,但是村里不賣,全村的人都不同意,村委會也不敢賣。村里人們的信仰和傳統意識觀念在保護祖宗樹中起了主導作用。每年的農歷二月二村里的人都會用糯米、肉、酒等祭拜其中的一株祖宗樹,這樣的傳統管理知識一直未變,即使現在的人們知道那是信仰,但還是一直像對待祖宗一樣尊敬和保護祖宗樹。以前在祖宗樹的保護上沒有明文規定,現在村里制定了明文規定禁止砍伐或者倒賣祖宗樹。

(2)白巖山集體林管理知識的變化

在1982年蘆笙村也實行“林業三定”即穩定山林權屬,劃定自留山和確定山林管理責任制,這明確了當地農民營林的責任、權利及義務。但是,當地的森林資源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亂砍濫伐現象十分嚴重,加之缺少嚴格的監督管理體制,到1992年集體林中的白巖山嶺的森林遭受嚴重破壞。因此,為了保護白巖山的林木,保護當地村民集體利益,蘆笙村制定了《蘆笙村守護白巖山禁嶺決議(草案)》的村規民約。其中,第十條規定:禁嶺區春游學生、旅游人員要求進山叢中觀山玩水,可讓其進去;第十六條規定:禁嶺區幾十年后,繁榮茂盛,在有利的條件下,誰有能力誰向群眾申請在內辦旅游事業,即旅游區,可讓他自費收益,這都體現出集體林是允許村民共享的。通過調查研究發現,蘆笙村在集體林管理知識上經過了純粹依靠當地苗族民俗習慣和信仰管理到村規民約及現代林業管理制度相結合的變化過程。當地苗族的傳統信仰對于保護百232農業考古2015•1年老樹有著很大的貢獻,但是在充分利用資源方面難免造成一定的阻礙作用,具有一定的負面性。而在集體林的保護上已經看到現代林業管理知識的身影,如對白巖山進行的封山育林,這說明苗族傳統林業管理知識的變化與苗族林業管理面臨的新挑戰和新問題息息相關。

(3)家庭承包責任林地管理知識的變化

自1982年實行“林業三定”政策之后,村里的林地比較穩定,林地的產權明晰,每戶的責任林地都有政府頒發的林權證。村里99%的林木都是自用,經濟效益不明顯,主要是松樹林和杉樹林。杉樹林是在2003年時才種的,樹苗是政府發放的退耕還林杉樹樹苗用不完剩下的,大概有80畝。林地也非常穩定,全村只有一戶因為要建造房屋而私下用林地換其他農戶的宅基地。由于現在大部分青壯年都外出務工,留守在家的主要為老人和小孩,加之現在村里經濟條件都比以前好,所以大部分人家在煮飯煮菜時都是用電器,只有煮豬食才燒柴。在私有林里,會看到農戶為引天然雨水灌溉而在荒山野嶺挖有溝渠,由于和林權改革等其他原因造成農戶承包責任林地的溝渠灌溉的不是自家田,但是村里習俗和傳統都是允許這樣的現象一直延續。當然在挖溝渠的時候所挖的溝渠寬度和深度不能過大,原有的自然溝渠一般不允許再進一步挖大,這一方面很好地解決了農田灌溉問題,另一方面也保證了他人林地不受損,目前這樣的管理方式依舊保持。退耕還林的前5年,人們在退耕還林地上依舊可以種植玉米和花生,這期間由于人們為了農作物的生長需要而進行刨土、施肥、澆水等一系列農業生產活動,這對新栽種的小杉樹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村里的這一傳統林業管理知識也得到了鄉政府的鼓勵和支持,在外出務工潮流的影響下,現在很少有人在退耕還林地種植莊稼了。

二、苗族傳統林業管理知識變化帶來的影響

人們在空間資源稟賦下所采取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態度是對空間資源的選擇和適應。由于空間資源的差異,生存在特定空間中的民族或族群為求得生存和發展,在生產勞動中創造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并憑借創造的文化維系民族的延續和發展。在國家的變化和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的背景下,蘆笙村的傳統林業管理知識也發生了類似變化,并且對林業生產管理和當地的文化產生了相應的影響。

1.對當地林業發展的影響

蘆笙村在改革開放后,由于村里發展空間小,人口持續增長,大量青壯年為了謀生和發展都紛紛外出務工,傳統林業管理知識的繼承和發展出現了斷層,但是由于人們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受現代林業管理知識的影響,從而有利于現代和傳統林業管理的融合。該村傳統林業管理知識的變化既是該村人們對社會發展的選擇和適應,也是現代林業管理知識和苗族傳統林業管理知識相結合的結果。苗族人的風俗、習慣等要素組成的苗族文化對森林資源產權安排具有重要影響;苗族文化對林地產權的占有及部分樹木產權占有具有重要作用。村規民約是依照法治精神,適應村民自治要求,由共居同一村落的村民在生產、生活中根據習俗和現實共同制定、共信共行的自我約束規范的總和。一方面該村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村里的風俗習慣制定了一些村規民約。這一變化有利于保護森林產權的穩定,使得當地在解決林業糾紛時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該村傳統林業管理知識的變化有利于提高森林覆蓋率,為日后發展林業提供基礎,有利于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但是村里的傳統林業管理知識在傳承上缺少繼承人,很多人都不愿留在當地,這不利于該村傳統林業管理知識的傳承和發展,對該村的林業管理和發展具有一定的不利影響。與現代林業管理知識融合的變化提高了村民對現代林業法制法規的認識,增強了他們在林業方面的法律意識觀念。如以前村里有的人放火燒山燒草從事農業生產,當時他們只知道放火燒草后有草灰具有很高的肥力,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而且種植后的農作物不需要再次除草,省事省力。現如今在鄉政府和村委會大力宣傳相關森林防火和保護政策條件下,村民已知曉這是違法行為,放火燒山燒草從事農業生產的現象已經不存在。

2.對當地人文化生活的影響

篇4

1林業行政許可制度方面存在的問題

盡管近年來我國的林業行政許可制度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但仍然存在著相應的問題和不足,限制著制度的進一步深化發展。這些問題體現在諸多方面,首先就是許可證的實施范圍不能夠滿足森林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需要。例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活動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許多林區等場地被開發為旅游地,雖然這種行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經濟的發展,但同時也會為森林資源帶來一定的破壞,并且這種行為本身就屬于超出林業行政許可實施范圍的行為。與此同時,許可證的發放程序缺少規范性,也是當前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許多林區的行政管理機關對于許可證的發放程序沒有做到有效的監督和管理,致使發放的過程中存在許多不規范的行為,不僅降低了政府辦事的透明度,也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并且部分申請人的許可證屬于非法所得,通過一些非法的行為去獲得的許可證,這類現象不僅對于我國行政機關的形象造成了一定的破壞,更是對我國林業資源的一種不負責任。

2生態林業經濟補償機制上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針對我國生態林業經濟補償機制的革新和發展,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綱要,但在整治的背后仍然潛藏著相應的問題。首先,我國當前的補償標準普遍不高,低于合理的標準,并且補償資金只是部分成本補償和補助。補償資金的不足使得林業資源的管護工作得不到有效的保證,不利于生態環境質量的維護和改善。此外,我國的生態林業經濟補償的資金來源渠道還較為單一,幾乎絕大多數都來源于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部門的下撥,其中中央劃撥比例占了約6%,而地方劃撥比例有4%。這種單一的資金來源形式不僅不利于林業生態效益走向市場化、多元化,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財政負擔,難以持續有效地滿足我國龐大的林業資源需要。并且一旦政府財政上出現困難時,就會影響到補償資金的具體落實,將直接影響到我國公益林的健康持續發展。

二鄉鎮林業管理的對策探究

1更好的遵循林業行政許可制度

為了切實強化鄉鎮林業管理質量首先就要做到遵循自然生態規律,合理地進行相關事項的許可審批。相關的行政管理部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強化森林資源開發利用的控制和管理,完善相應的審批事項。堅持以可持續發展為前提,在進行森林資源的開發利用時,要考慮森林環境的自身承載力,避免破壞生態的平衡。此外要想加強森力資源的保護,還要擴大對可能造成森林資源破壞行為的審批監管。在相關審批手續的審查上要做到認真對待,避免外來物種的入侵和破壞。

2構建并完善

篇5

一是出臺林業項目和專項資金管理的規范性文件。《中央財政林業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出臺以后,為認真貫徹執行《辦法》的有關規定,我局按照省政府行政審批事項的規定,及時對林業方面的規范性文件進行了全面清理,對過時的、不適應林業專項資金管理需要的文件及時進行廢止。同時,我們在廣泛征求意見并開展廉政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出臺了兩個規范性文件:《江蘇省林業項目管理辦法》、《江蘇省林業項目驗收管理規定》。明確并規范了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在項目申報、項目和資金監管、項目驗收等方面的行為,從制度上防范責任風險和廉政風險。二是完善有關政策。會同省財政廳對生態公益林補助資金和綠色江蘇專項資金使用情況進行調研,對投資結構,資金扶持重點,補助對象,補助標準等進行合理調整,并以項目申報指南的形式予以落實,使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使用效益。三是改進管理方式。商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簡化項目管理程序,對省級有關林業項目采取“以獎代補”、委托驗收等管理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科學編制預算,規范執行預算,林業財務管理工作再上新臺階

首先,科學編制好年度預算。2014年,我省省級部門預算在政策上做了很大調整,在嚴控對一般性支出、一般公務用車購置費、“三公"經費、會議費、培訓費實行“零增長”的同時,對2015年省級各部門、單位的專項轉移支付數量壓減1/3,同時整合相同或相近的專項,逐步減少競爭性無償支持專項;實行“部門專項資金管理清單”和“專項轉移支付管理清單”制度。為此,我們在編制2015年部門預算時,重點把握三點:一是依據“十二五”林業發展規劃,堅持以規劃為導向;二是堅持有保有壓,確保重點。壓縮一般性支出,保障省委、省政府確定的林業重點工作所需經費和林業規劃確定的重點林業工程所需經費支出預算;三是嚴格審核,確保所編預算合規合理。在匯總、編制預算的過程中,我局林業計財部門認真履職,嚴格把關,嚴格審核支出預算內容是否符合預算管理法規和相關政策要求,申報支出預算與工作任務和建設內容是否匹配,所擬定的績效目標是否合理。其次,規范執行年度預算。2013年,中央出臺了“八項規定”,我省也相繼出臺了“十項規定”和公務接待、會議費、培訓費等管理規定。全面把握政策要點,加強林業經費支出管理,是林業計財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一年來,我們以“三公經費”支出管理為重點。嚴格按預算法、會計法以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的規定要求,嚴把經費支出關,堅決杜絕違反“八項規定”和財經紀律的行為。為此,我們完善了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加強了省林業局系統財會人員的業務和法律、法規知識培訓,提高他們的依法管理水平。今年,局機關和直屬單位“三公經費”、會議費等一般性支出,較上年均有較大幅度的下降。第三,實行預算和決算公開。按照江蘇省政府總體部署和要求,在省財政廳的統一指導下,我局制定了切合林業實際的、便于監督的財務預算和決算公開的程序、方案,并按省財政廳的統一標準,及時將我局2013年財務決算和2014年預算情況對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三、明確責任,加強林業項目管理,確保建設成效

省林業局明確了林業項目管理責任。通過出臺《林業項目管理辦法》,規定了省、市、縣三級林業主管部門以及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內設職能機構在林業項目管理方面的責任,加強林業項目的申報管理。省林業局啟動了林業項目管理專家庫建設,明確規定了競爭性立項的林業專項項目必須經專家評審,林業主管部門依據項目申報指南并結合專家評審意見申報項目。重大林業項目申報和資金申請,需由林業主管部門集體研究決定,并按規定的程序申報。組織開展項目中期檢查和現場查驗,督促項目建設單位按預定的目標、任務或批準的實施方案實施項目。及時開展項目竣工驗收和績效評價。項目建成后,我省各級林業主管部門按有關規定,并根據項目資金來源、額度,分別由省、市、縣三級林業主管部門分工負責項目驗收。省林業局還根據省財政廳的要求,設定綠色江蘇建設項目績效評價指標,及時開展績效評價,評價結果良好。

四、強化林業專項資金監管,確保資金安全有效運行

篇6

論文摘要:林業資源的合理利用需要知識需要人才。知識和占有知識的人才,是知識經濟社會最重要的資本。知識經濟,就是以知識為資本,主要依靠同代科學技術來發展經濟。人才是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的資源。建立全國人才信息網,以期利用這一電子人才信息平臺,使林業人才資源得到合理的開發利用,加快林業現代化建設進程。因此,人才資源是市場經濟社會發展最寶貴的財富。

據第四次森林資源調查,全國現有森林面積1.34億hm2,森林蓄積量101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由建國前的8.6%提高到13.92%。我國生態環境有了明顯改善,經國家批準黑龍江等8個省已跨入生態系統行列。我國現有森林面積和蓄積量的絕對值是可觀的,在世界上占有一定地位,但由于國家大、人口多,人均森林面積和人均蓄積量分別只相當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2%和13%左右,屬于森林資源嚴重缺乏的少林國家。全國現有沙漠化面積達171.1km2,占國土總面積17.85%,其中風沙化土地5.4萬km2,沙塵暴時有發生,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以黑龍江省為例,全省沙區每年有460多萬畝農田不同程度地受風沙危害,其中重災年份毀種面積達40多萬畝,300多萬畝草原由于沙化造成草質退化,載畜量減少,每年因風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1.2億多元(林業廳提供)。林業企業地處偏遠,條件艱苦,待遇偏低,加上長期單一生產結構,致使人才結構不合理,知識在創新過程中的創造性尚未激活,使得一些人才外流。要建立完備的林業生態體系和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建立接近自然的林業,建設具有多樣性的生態系統的林林,必須加快林業現代化建設步伐,為實現這個奮斗目標,關鍵在于人才,根本在于人才。

首先,實施人才強國戰略與實現現代林業現代化建設緊密聯系在一起,我們要始終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全新發展新理念,把實施林業人才戰略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和布局之中,堅持以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持為根本出發點,人才要打破系統之間、部門之間、省市之間的界限,實施人才共享。人才共享是充分發揮最大創造力一種人才資源配置新方式,它既包括人才的引進,也包括在不改變人才原有身份和人才所在單位利益情況下,對人才能力充分發揮和合理使用。建立人才信息網,就必須大力發展“數學林業”。信息化是當代林業現代化的標志,它主導著未來一個時期林業現代化的方面,而電子信息技術是實現林業現代化管理和發展持續林業的重要支撐技術之一,只有通過全局性、整體性人才資源的合理開發,才能直接為林業經濟建設與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資源與智力保證。

其次,加快整體性林業科技人才資源開發與利用。開發利用創新型人才,堅持以人才資源能力建設為主題,發揮人才的潛能,提高人才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鼓勵支持人才開展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讓科技人才自覺參與國家林業創新體系建設,在林業領域保持技術優勢,促進部分學科、專業有重大突破。讓知識資本參與分配,知識經濟已成為決定生產力、競爭力、經濟成就的關鍵因素,以知識為資本將高技術成果產業化,高技術成果可作無形資產參與項目產業化投資,依據效益應獲得相應的股權收益。開發國內外兩個人才市場,吸引人才為林業經濟建設服務,合理配置人才資源,堅持以調整優化人才結構為主線,以市場為依托,以需要為導向,通過市場機制合理調整人才結構與布局,既保證人才分布的動態平衡。人才要堅定不移地穩步推向市場,以實現人才資源市場化,優質化。加強對人才的宏觀調控與科學管理,保證國家重點建設及基層對人才的需要,兩種手段結合并用,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

篇7

實施可持續發展其核心是謀求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綜合協調,以達到經濟社會的長期、穩定、持續發展。

1.1建立土地管理新模式。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包括了很多的內容,其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林業中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首先應該完善土地管理法制,健全土地管理法律體系,這是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的基本前提。要想建立土地管理新模式,首要就要進行深化體制改革,建立在國土資源部領導下的垂直領導體制,形成以“條條”為主的強有力的土地管理新模式,改變以“塊塊”為主的管理模式。

1.2依靠科技手段,使林業管理走向現代化。林業管理最重要的就是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在森林資源中,物種的保護離不開技術的支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也是養護森林資源的關鍵。在林業管理中,要學會依靠科技與時俱進,對于森林資源養護的手段也需要隨之完善和發展。比如,發展無性繁殖、濕地造林等林業種植技術,需要不斷的加強對現代科技的研究,才能更好更快地實施林業種植,使林業種植所需要達到的效果增強;在荒地等貧瘠地區,對優良樹種的研究需要依靠大量的科技手段,才能保證其種植有效,使森林自然資源恢復速度加快,從而使得林業管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1.3增創林地資源新優勢。應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實做好保護、整治和開發土地等工作。一要加強保護。林地保護是使森林資源得以永續利用的前提,對立國之本、生存之本的林地,全社會都有保護的責任。在使用林地的同時,保護和提高林地生產能力,防治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以確保各種不同用途的林地得以持續利用。二是要強化整治,一方面要復墾被破壞的林地,另一方面要鼓勵開展林地整理。三是資源開發與節約并舉。要通過提高技術和增加勞力、資金投入,對未利用或難以利用的林地進行開發和改造,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土地資源優勢。

2總結

篇8

芬蘭林業管理的啟示

1滿足林主需求

芬蘭通過TAPIO機構使得國家的各項林業政策、法律法規、科技成果等能夠很容易地落在實處,具有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能夠深入到林戶,給予具體而細致的指導。這樣就可以使得政策、法規不至于懸于空中,落實不到基層,也使得科學研究成果不至于束之高閣。而我國各地現有的森林資源管理部門和科技服務部門在對集體林區的森林資源管理上往往是相互獨立的,森林資源管理部門負責森林資源數據調查、森林經營方案的編制、林地林木權屬管理和利用等;科技服務部門主要是通過上級部門下達的項目指南和評審而獲得項目資金的支持,這些項目在申報立項和具體實施過程中,大多是從科技服務人員的意愿、興趣出發,未能充分利用當地的森林資源基礎數據,重復調查林地和設置實驗樣地的情況比較普遍,這樣,科技服務項目對生產單位和林農的指導作用有限。

2建立林主組織

芬蘭約有114個林業管理協會,并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區域林主聯盟和林主中央聯盟。這些民間組織機構承擔私有林80%以上的資源管理中的各種建議和服務,確保了林主利益在國家、地區和當地各個層次上得到保護。我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開展以來,廣大林農成為林地的經營主體和林業科技成果的主要實施者。我國在林農合作組織方面開展了一些實踐,主要有三種基本形式:股份合作組織、專業合作社和專業協會[6-7]。林農合作組織在參與生態維護、區域林業決策、山區林區扶貧和公共產品供給等多功能的管理地位將逐漸顯現[8]。但是,在數量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普遍存在發展能力普遍不強、經營規模較小、松散型合作較多、機構設置流于形式、內部運作不規范、輻射范圍較窄等問題[9]。

3科研服務生產

芬蘭林業科研課題是針對林業生產實踐中最需要解決的問題而立項。科研人員對生產實踐和社會需求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十分關注,常常深入到生產第一線,同企業和林場主座談,了解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研究計劃和目標,尋求經費支持,爭取早日立項。林主則根據生產需要提出問題,直接向科研單位提出研究要求,科研單位應邀進行研究,研究成果可以直接轉化應用到生產領域,研究成果顯著的,可以向全國推廣。這樣就形成了良性循環,縮短了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時間,提高了林業生產工作的科技含量。而我國由于現存體制、政策導向等原因,“重科研、輕推廣,重論文、輕實效”的傳統觀念還沒有根本改變,科研選題多來自科研人員的想法,導致研究項目和獲得的技術成果理論性強,與林業生產實踐結合不夠緊密,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強,進而影響到林業科技持續發展、林地生產力的有效提高和林業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的充分發揮。

加強我國集體林區森林資源管理的建議

1強化森林管理和科技服務部門之間的密切合作

我國應在集體林區,加強各地森林資源管理部門和科技服務部門的密切合作關系,實現森林資源基礎數據、科研成果和實用技術的共享。在編制森林經營方案時,森林資源部門應充分聽取科技服務部門和林地經營者的意見,應用適合當地的樹種、植被配置、培育技術和利用方式,增強森林經營方案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科技服務部門在申報科技項目和推廣應用科技成果前,要基于森林資源部門的林地土壤、水分、植被等基礎數據,盡量滿足林農對樹種選擇、林地管理、科學利用、價值評估的需求,有針對性地提升當地優勢森林資源生產潛力,促進林業產業的發展和林農的增收致富能力。

2鼓勵民間建立林農合作組織

各級林業管理部門要高度重視集體林區的合作組織建設,重點是政策引導、建立規范、提供樣板。在政策引導上,加快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從財政、稅收、科技等方面給予支持,消除內外環境制約因素,兼顧林業企業、林農大戶和小農戶利益,為促進民間林農合作組織的持續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在建立規范上,通過總結分析國內外林業合作組織的經驗和教訓,結合我國集體林區林地分散、林相多樣、營林技術欠缺等現實情況,從合作組織的機構形式、章程內容、正常運轉、糾紛處置等方面制定法規、部門規章和實施辦法,同時鼓勵民間林農合作組織也要在運行過程中,積極聯合重組,增強抵御經營林業風險的能力,探索和建立完整的運作規章制度。在提供樣板上,將比較成熟、運行規范、效益明顯的林業合作組織樹立為樣板,認真總結和廣泛宣傳這些合作組織的寶貴經驗,特別是在經營理念、發展目標、市場開拓、利益分配和監督管理等方面的做法。通過召開現場會、報紙、電視、廣播、光盤、書籍等形式,向各地的林業合作組織進行推薦,提升各個合作組織的管理水平,發揮其在林農增收致富能力上的示范、帶動和輻射作用。

篇9

林業資源檔案是一種寶貴的不可再生資源,是各單位林業工作者們辛勤工作的結晶。包括:一類調查、二類調查的資料;森林更新、造林調查設計資料;林業資源管護責任承包合同書;固定樣地和標準地調查記錄及其計算成果;林業區劃、規劃、森林經營方案、總體設計等資料;林業有害生物測報、防治、檢疫等資料;歷年森林資源消長變化資料;各種森林資源調查、科研、經營總結等資料;有關處理邊界變動及林權糾紛等的文件和資料;其他有關圖面(基圖、林相圖、經營規劃圖及資源變化圖)文字、數據資料。這項工作是集保密性、連續性、系統性為一體的,是新技術推廣的重要依據,是開展下步工作的主要參考指標。所以各森林經營單位應該大力宣傳林業資源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2林業資源檔案管理步驟

2.1要求林業資源檔案依據國家統一的技術標準,專人負責、分級管理、及時修訂、逐年統計匯總上報。配備工作責任心強、有林業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專職負責該項工作,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定期組織技術培訓和交流,善于采用新技術,提高管理技術水平。林業資源檔案管理技術人員要保持相對穩定,不得隨意調動,如確需調動,必須提前做好交接工作。

2.2檔案管理員的責任積極宣傳和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和有關方針政策,自覺學習,不斷進步。統計和分析林業資源,按時提報年度森林資源數據及其資源分析報告。嚴格執行檔案借閱、保密等管理制度,杜絕檔案資料丟失。深入了解本單位的各項生產、科研等活動和有關會議精神,密切配合一線外業人員工作,加強溝通,及時掌握資源變化信息。

3信息技術的采用

伴隨著林業的發展,林業資源檔案內容逐漸完善,各級單位信息聯動等需要信息處理能力強、傳輸速度快、操作性好的信息化技術。但應注意:加強信息化設備及操作系統的安全管理,嚴格管控外部運行溫濕度;建立專業防火墻,對數據進行備份;不斷升級管理硬件軟件。

4結語

篇10

教學工作是院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教學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整體辦學水平的重要保證。嚴謹而高效的教學管理是教學工作正常運行的基礎,科學合理的教學管理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并直接影響了教育目標的實現。然而,臨床醫學專業學位開展至今,雖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在日常的教學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教學計劃分類管理缺乏保障條件

教學計劃管理是醫學院校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主要是指教學計劃的實施和管理。教學計劃是整個教學環節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文件,是培養人才的總體設計和實施的藍圖,也是安排教學內容、組織教學活動及有關工作的基本依據。在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教學管理實踐中,雖然針對不同類型學位研究生,教學管理部門制定了不同的培養目標、方案、課程體系等一系列教學計劃。而在實際情況中,由于兩種類型的研究生都是在一個相同的學習和實踐環境中,他們面臨著基本相同的師資條件,培養方案的實施也普遍類似,無論是學校的教學管理部門還是醫院的科教部門,很難真正針對不同的學位類型做到分類培養與管理。

(二)“考教不分”影響教學質量管理效果

教學質量管理是學生經過一定時間的學習后所達到的教育目標的程度。教學管理的核心就是質量管理。抓教學質量管理,就是要通過管理工作的全過程(包括質量控制、質量反饋),動員全員,進行全面質量控制。加強臨床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是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培養的重點與核心,如何客觀、有效地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臨床技能進行考核與評價是保證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關鍵。目前大多醫學院校都根據自身特點,制定了種類繁多的臨床技能考核體系,但隨著院校招生規模的擴大,院校往往只能將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臨床技能考核交由培養醫院組織完成,作為質量監控的關鍵手段的臨床技能考核也往往由于“考教不分”而流于形式。

(三)教學資源管理需要合理配套

教學資源管理,其范圍大致包含:一是教學基本設施,如教室、實驗室、實驗設備、圖書館等的維護與管理;二是計算機、網絡資源等現代化傳播技術資源的維護與管理;三是臨床教學基地的管理。臨床醫學專業學位以培養技術精湛的高級臨床醫師為其目標,因此在其培養的整個過程中,必須突出臨床實踐教學環節,實現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培養醫學生關愛病人、尊重生命的職業操守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然而,隨著醫療糾紛的不斷激化,面臨無法較好地安排學生臨床實踐的實際困難。

(四)師生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理解存在模糊

對于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應著眼于臨床能力的提高。但是多數導師甚至學生未能意識到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培養模式的特點,這些導師大多身兼醫生和老師的雙重身份,基本上科學型、專業型研究生一起帶,在繁重的臨床任務和科研壓力下,很難真正區分培養,難免存在“重科研,輕臨床”的現象,研究生一起被派到實驗室做實驗以發表高質量的文章。而對于醫學生來說,在讀期間有好的科研成果對其評獎評優、以后就業、晉升都有利,因此他們也希望減少臨床實踐和臨床輪轉,埋頭搞科研,做出與科學學位研究生水平相當的論文。這類學生并不理解專業學位的真正含義,圖一時之利,把專業學位作為獲得學位的一種捷徑。

二、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管理模式優化設計

(一)做好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分類管理與分層次培養

嚴格分類培養,建立針對臨床能力培養的教學體系。根據崗位勝任力制定更加明確的分類培養方案;設置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一方面利用綜合性大學的優勢,開展跨專業學院選課,加強人文教育,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為將來更加適合復雜的臨床工作打下基礎;另一方面壓縮學生在校理論課上課時間,突出臨床實踐,加強臨床教學;教學形式多樣化,教學內容要強調理論性與應用性課程的有機結合。

(二)注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過程管理其一,抓臨床輪轉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嚴格要求在相關科室的輪轉,通過輪轉科室的出科考核,達到一定的目標水平。作為教學管理部門,要建立健全教學檢查制度,通過定期檢查,對不符合培養要求的部門或違反有關制度的研究生,要及時反饋信息,及時糾正不足。其二,抓論文開題。培養方案應明確指定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論文選題應為臨床實用型研究課題。研究課題一定要結合臨床,在臨床中尋找課題,解決臨床中的實際問題,以提高臨床的診療水平與技術手段為出發點。管理部門通過挑選高水平的專家組成考評小組對臨床醫學專業研究生的選題的科學性、應用性、可操作性進行審核。其三,抓臨床技能考核。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臨床技能考核工作應由學校統一組織、管理,按學科抽調出醫德高尚、醫術高超的臨床專家組成臨床技能考核委員會,具體負責考核的相關事宜。考核可試行一定的重考率和不合格率使臨床技能考核落到實處。其四,善用教學督導,檢查臨床帶教情況。教學管理部門要挑選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工作認真負責,有責任感并具有一定的權威性的退休及部分在職的資深教授組成教學督導組。通過教學督導定期檢查,掌握臨床教學的全面情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是搞好教學的關鍵因素之一,要搞好臨床教學工作,必須充分調動臨床醫生的積極性。首先,建立教學獎勵制度,引導臨床教師重視教學的投入;其次,健全教師培訓制度,加強對青年臨床教師的培養與提高,挑選一批臨床經驗豐富、樂于教學的高水平臨床醫師加入到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隊伍中來;再次,逐步規范專業型指導教師和學術型指導教師的隊伍,以便使承擔不同指導任務的教師可以在不同的專業領域內提高各自的指導水平,使不同的導師群體具有更加專業化的水準。

(四)完善臨床實踐配套建設,建立臨床技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