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輪復習計劃范文

時間:2023-03-27 20:38: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一輪復習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一輪復習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1.立足教材,結合學生實際,研究復習方法,面向全體學生。

2.以《語文課程標準》中規定的目標要求以及《2014年學業水平測試指導綱要》(目前未到,參考13年綱要)。

二、復習目標

通過一輪復習,使學生對初中階段的語文基本知識有一個明確的、系統的了解,強化學生對各冊教材內容的了解,熟悉課本知識。全面系統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技能和綜合素養。為新科學習做好補漏;為專題復習打好基礎。

三、時間安排

1-8周(2月17日——4月8日)進步之旅四之前完成一輪復習。

四、復習重點

1、課內古詩詞默寫和鑒賞。

2、課內文言文。

3、字詞、文學常識。

4、名著閱讀部分。

5、綜合性學習部分。

6、課內現代文閱讀訓練

7、寫作訓練。

五、基本思路

1、全體參與,分層達標

復習課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應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所以復習時不能把目光只盯在少數“尖子生”身上,而應該更多地關注那些基礎不扎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和“臨界生”,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和熱情,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習慣和方法。

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提出不同的要求,優等生可適當“放”,中等生宜“引”,后進生需“扶”。盡量讓班級中各個層次的學生能自領“軍令狀”,清楚意識到自己復習中的弱勢環節,一步步進行訓練完善,爭取在教師的指導下,各層次的學生都能逐步得到改善與提高。

2、理清頭緒,突出重點

針對中考試題基礎性強的特點,對于新課程標準和綱要中要求掌握的語文知識和基本篇目,在復習時老師首先要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梳理,只有理清了頭緒,學生才能思路清晰,復習才會有更佳的效果。閱讀理解與作文是語文的“重頭戲”,在復習中應加強指導,特別是作文訓練,不能因為進入復習就被忽視。而是要進行有目的有步驟地指導和訓練。

3、講練結合,夯實基礎

本輪復習主要是走教材,所以帶領學生從復習教材內容做起。復習時先講后練側重于練。講,主要是這幾個方面:一是重點字詞,二是綜合性學習里的相關知識點,三是文言文和古詩詞,四是文學名著和常識。練,側重讓學生通過課堂回答和書面訓練以達到熟練掌握。

4、多面輔、多反饋、多落實、多跟蹤,確保實現目標。

六、具體做法:

1.重點字詞

先帶領學生一起梳理,然后采用聽寫競賽的方式,讓學生進行過關訓練,查漏補缺,每冊用一課時左右時間。

2.文言文

復習先讓學生明確哪些課文是重點篇目,然后做重點指導,指導完畢后側重檢查學生掌握情況,讓他們背誦、默寫,做到人人過關并在知識鞏固中總結文言知識,適當拓展課外文言文訓練。課時以各冊課本文言文篇目多少而定。

文言文是一輪復習的重頭戲,擬訂以專題的形式,這樣有利于二輪的復習。

3、古詩詞

古詩詞的教學要充分利用課堂上和早讀課的時間,讓學生強化識記、理解、背誦、默寫。默寫的內容主要是詩詞中重點句子、名句和重要句子、名句的賞析。詩句的默寫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連續性默寫,二是理解性默寫,三是運用性默寫。

詩句的賞析要告訴同學們賞析的方法并輔以適當的練習鞏固,每冊輔以競賽性過關測試。賞析可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詩句所體現的內容畫面、詩句所運用的修辭手法或表現手法、詩句所蘊含的哲理或體現的思想感情„„

4、名著專題

主要依據《綱要》中指定的篇目,以提綱的形式印發給學生,以擂臺賽的形式激勵學生主動掌握。

5. 現代文閱讀訓練

先要引導學生俯下身子把學習新課時所學知識、技巧消化吸收——認真看課堂筆記。

在進行閱讀理解訓練時,應根據不同文體的特點,教給學生一些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漁”,并結合有針對性的訓練,舉一反三,從而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篇2

關鍵詞:高考;化學;復習

中圖分類號:G633.8?搖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19-0163-02

隨著高考第一輪復習工作的結束,二輪復習將接踵而至。盡管這個階段時間較緊(約兩個月左右),但對學生應考能力的提升仍具有很大的作用。結合具體的教學進度可參考以下建議進行復習。

一、認真研讀考試大綱,做到心中有數

中學化學的教學依據是課程標準,高考的依據就是《考試大綱》。每年三月份,一年一度的《考試大綱》及配套《考試說明》就會與師生見面,它反映了命題的內容、特點和方向,必須認真研究。研讀考綱,不但可以從宏觀上掌握考試內容,做到復習不超綱,而且可以從微觀上細心推敲對眾多考點的不同要求,分清哪些內容只要一般理解,哪些內容應重點掌握,哪些知識又要求靈活運用和綜合運用。復習中,要結合課本及復習資料,對照《考試大綱》把知識點從整體上再理一遍,既要橫向串聯,又要縱向并聯。對《考試說明》中部分示范性的習題最好能要求學生認真練習,然后老師再仔細講解。盡管《考試大綱》對考試內容、考試形式、試卷結構等進行了規定或示范,但高考試題并不拘泥于《考試大綱》,由于高考試題容量有限,不可能涉及所有的知識點,因此在復習中只有以“按《考試大綱》進行全面的復習”的不變應對“高考考試內容”的萬變才是最可行的方法。

二、注重雙基,構建學科主干知識網絡

從歷年高考所考內容來看,高考所涉足的主干知識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常見元素的單質及其化合物、幾種重要有機物及其性質、化學實驗、化學計算及選修有機化學基礎、物質結構與性質等。具體來講包括三大反應(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熱化學反應)、三大理論(結構理論、平衡理論、電離理論)、有機化學和化學實驗,抓住了主干知識,就等于控制了化學學科的主要得分點。離開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任何有關提高考生能力的方法都是徒勞的。因此在二輪復習時應以以上幾個專題為主線,結合《考試大綱》幫助學生建立知識網絡。近幾年,高考試題回歸教材、回歸基礎的特點啟示我們,高考復習一定要降低難度,構建知識網絡,扎扎實實完成教學任務,全面落實教學大綱的要求,對考綱的每個知識點都要認真把握其內涵和外延,形成堅實的知識體系這樣才能在高考中立于不敗之地。對于那些在考綱中要求層次較高的知識點,理所應當是復習的重點,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

三、改變觀念,篩選側重能力考核的例題、習題,精講精練

我們不提倡題海戰術,但決不可否認典型習題在鞏固學科知識、訓練解題思路與方法、提高實踐與應用能力中的作用。但是過于迷戀做題、陷入茫茫題海、為題海所困往往只是低級的重復。做題的原則在精而不在多。做題要重視建立化學思想和解題的思維模式,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一是審題,全面挖掘題示信息,抓要點;二是進行正確合理的分析推理,深入嚴密思考;三是表達準確、規范整潔,避免出現書寫上的低級失誤,從而造成會做卻沒能得分的結果。在復習中要樹立“讓教師下海,讓學生上岸”理念,也就是說教師在復習中要接觸、擁有最大量的資料,通過精心研究、分析、比較、篩選,把優秀的、有代表性的、典型的習題推薦給學生,并有計劃、分階段地進行訓練。對近幾年的經典的高考試題,要陳題新做,或將曾經練習過的試題再進行變形、分解、重組等等,進行在加工、再利用,尤其是近幾年的新課標高考試題特別值得重視。試題講解應注重方法,歸納技巧,培養鍛煉學生正確的思維模式。另外近年來高考化學試卷中對計算能力的考查力度有所加大,值得重視。

四、加強實驗復習,提高實驗能力

實驗一直是化學試題中的重點考查內容,而且分值較高、相對難度大并有很好的區分度。從近幾年高考實驗試題的編制可以看出,高考化學對考生的實驗能力要求較高。對實驗的復習,要求考生能根據實驗的目的,進行實驗設計,選擇儀器和藥品,合理設計實驗步驟,進行正確的操作,在實驗中進行正確的觀察和認真的記錄,并對實驗現象和結果進行綜合分析,給出正確的解釋和評價。對實驗的復習可分步進行:

1.對每一個課堂實驗再回憶一遍,部分重點實驗有必要重做一次,加深印象。做實驗時,不能僅僅會“照方抓藥”,還要帶著問題進行試驗。對每一個實驗不僅要知道怎樣做,還要知道為什么這樣做,不這樣做會出現怎樣的后果。有了堅實的功底在遇到創新實驗題時才不會“手忙腳亂”。

2.掌握實驗基本操作、儀器的用途和相關演示實驗,明確這些化學儀器的作用與實驗操作的規范要求。

3.領會教材中的每個實驗的原理、實驗裝置、實驗過程、產生的現象并會分析產生該現象的原因,與此同時帶著相關的問題思考,如能否用其他方法或裝置完成該實驗或類似的其它實驗等等。

4.培養設計化學實驗方案的能力。這方面的要求對于學生來說屬于比較高的能力層次,平時的復習中要多訓練,通過一些有代表性試題的練習,寫寫實驗方案,訓練邏輯思維和書面表達能力。

篇3

[論文關鍵詞]學習支持 藝術設計 學習平臺 深交互

當今是一個數字原住民進入高校,教育成為互為師生的時代。英國開放大學科諾爾教授指出開放的社交媒體以及社會性網絡對教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學生和教師都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完全掌控開放的資源和工具,未來幾年數字化學習將面臨的最大挑戰仍然是如何利用開放的資源和工具,并使其發揮最佳的效用。

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習需要開放的視角、探索的熱情、創造的激情,而在藝術設計的數字化學習實踐中,教師和學生對停留在Web1.0時代的網絡學習現狀提出了質疑:首先,基于網絡的有效學習很少發生,資源的有用性和可得性常常受到質疑。數字化學習支持服務并不支持開放的學習探索,沒有體現不同課程的不同教學特點,難以滿足不同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的學生需求。其次,為教學者設計的數字化環境缺乏“為學習而設計”的理念和工具。再次,盡管交互常被認為重要且必不可少,但多年的網絡學習中,仍限于非實時的論壇答疑,缺乏及時、便捷、溝通無障礙的交互,我們稱之為深交互。Web2.0這一新技術的核心理念是“創造共用”。個人創造內容,個體集聚內容,開放建構的理念為我們設計新一代藝術設計數字化學習平臺提供了思路。在學習平臺的設計架構中,從以信息為中心轉而為以信息背后的學生為核心,著重圍繞個體的需求來構建個人化的網絡學習環境。藝術設計類課程的學習對資源支持及技術支持提出了共建、集聚、分享等需求,設計對作品的大量關注又帶來直觀、便捷的深交互要求。由此,學習平臺的設計必須呼應師生對學習支持、學習服務的期盼。我們認為應以資源建設為核心,師生創造共用,采用Web2.0環境的社交網絡為師生的學習提供支持服務,促進網上的有效學習。

一、學習資源支持服務

美國教育部教育技術辦公室的《2010教育技術規劃》在學習領域構建了“技術支持的21世紀學習模型”。該學習模型分析學習可建立于學習社區、專業及權威性資源或社會網絡之上。資源的構建在這樣的學習背景下應摒棄為教而建的思路,應以學生為中心,在所有學生必須學習和掌握的標準化概念及能力的基礎,即共同的學習經驗之上,充分利用各類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可選擇的、基于小組的或個性化的學習資源。

以學習支持為導向的學習資源應具有如下的特點:首先,為滿足學習的可選擇及不同的學習進度和習慣,資源需要標準化和組件化。模塊型的組件架構資源的組織利于個性化的學習。同時,資源的結構能夠兼容、吸納多種標準的資源,便于擴充和共享。其次,學習支持服務的理念要求資源不再是靜態的,而是鮮活的。藝術設計類的學習資源更要求體現思維的碰撞,開放包容的創意。學習平臺應為學習者提供創造共建共用的環境。再次,學習支持服務還對泛在的、微格的資源提出了需求。21世紀學習模型充分證實Web2.0時代學習社區和社交網絡是互相交織的。學習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可能在線,也可以離線。同時學習的泛化還激活了大量微格資源,資源的容量呈現細小、碎片化的趨勢。最后,不同的學習情景對資源提出了不同類別的多樣需求。通常的學習平臺對個人學習情景的學習支持服務有較充分的研究,而缺乏對協作學習等群體學習的支持服務進行研究。要適應協作學習情景構建資源,必須考慮學習活動的設計和實施分析,重視技術的潛在作用。

二、深交互基礎上的導學支持和助學支持

傳統的課程導學著眼于教學內容的概況介紹、教學計劃描述、學習要求提出等,忽視導學作為吸引學生開展線上線下學習第一眼球的作用,忽視激發學生好奇的興趣、探索潛能的作用,忽視相關最新研究成果及最新應用等最鮮活內容對學習的強有力支持。同時,傳統的導學在交互方式上也仍限于非實時的留言、論壇等,顯得單調而低效。我們認為在目前優秀的視頻公開課等優質資源滲透進入學習者學習背景的環境下,導學應給予學生更多相關學習內容的背景資源、最新研究、延伸閱讀、實際應用及存在問題等多媒體資訊,把前人的智慧、當前的研究以及現實的狀態予以傳遞。可以采納深交互的視頻會議形式的網上討論和線下的面授輔導相結合模式開展學習活動。交流的通暢、實時可以激發學習的內在動力,發揮學生學習的激情和沖動。

助學服務的關鍵是時效性和實用性。學生在學習時需要的助學服務,有兩類應予以特別關注:一是學生在將學習的知識和技能遷移到新的應用上時及完成過程性作業時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需要得到教師及時有效的幫助;二是參加學習活動時發表觀點、見解,需要得到教師和同學的響應和分析,以獲得答案或產生成就感。深交互,需要打破傳統教學的時空局限,給予學習者發展個性和協作探索的自由空間。

三、激勵促學為目的的管理支持

美國哈佛大學的網絡社會研究中心和瑞士圣加侖大學的信息法研究中心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數字原住民(Digital Natives)。當前的大學生“90后”正是新一代的數字原住民。他們一出生就面臨著一個無所不在的網絡世界,對于他們而言,網絡就是他們的生活,數字化生存是他們從小就開始的生存方式。但同時專業學習的目標常常在幾乎無限連通的網路中迷失,信息的過載使學習的效率低下。由此,促學服務對于落實學習活動是非常重要的,學習平臺上學習管理的功能設計對激勵促學的支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各種功能和工具意在支持學習績效的提升、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促學服務利用學習平臺的管理模塊了解、追蹤、分析和報告學習者的學習情況。當學習活動有序開展時,激勵、獎賞的反饋傳達到學習者,讓學習者在情感上獲得成就感,釋放了他們“競賽”“表演”等欲望;當學習活動進行遲滯時,催促、提醒、警告等反饋傳達到學習者,激發這些學習者群體的歸屬感,幫助他們加快進度,提高效率。

四、基于學習支持服務的藝術設計數字化學習平臺的設計

在以上“以生為本”學習支持服務分析的基礎上,我們依照面向學習設計的軟件系統設計理念,搭建了內嵌社交網絡學習協作系統的以共建、集聚、分享為特色的數字化學習平臺。學習平臺面向藝術設計專業,重點構建面向視覺藝術專業學習設計的支持資源。以底層資源庫為基礎,設計了智能化的學習工具,如推送資源、智能檢索、鏈接呈現等;學習平臺加強了社交化的技術支持,如微博關注、主題維基、交互圖形、視頻會話、協作系統等;在接入學習點上,基于目前智能終端的廣泛應用,學習平臺支持智能手機、平板電腦、PDA等的接入學習。

學習平臺的資源支持實現了標準化組件化。不同學生的學習環境、知識儲備、學習能力和學習動機存在很大的差異性,需要不同起點的、不同級別的、多樣化的學習資源。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學習者的水平差異和天賦高低更突出。適應這種需求,以相對獨立的信息模塊作為資源組件,以主題或專題串聯各模塊,同時設計一定的學習線索供學生選擇。面向學習的平臺功能設計還將常用的答疑、典型教師示范、作品評點等以熱字方式鏈接彈出,將過程作業、主題拓展等操練性資源嵌入相關線索中,為學生提供立體的、可選擇的所有類型的資源。

學習平臺的資源支持細分了多種學習情景。對于小組研討性學習創作情景,資源支持可細分為任務描述、學習指南、主題研討、作品呈現及評點等欄目,技術支持則關注會話互動、評論、留言、展覽及反饋等功能點;對于邊做邊學(做中學)的情景,資源支持將重點轉為操作示范、操作指南、指導、作品呈現和評點,技術支持的形式也變化為視頻點播、評價、答疑、求助和反饋;當學習已進入基于工作的學習情景時,資源支持更要關注崗位說明、行業標準、流程、指導、作品呈現和評點,技術支持隨之以視頻點播、評價、答疑、求助、會話互動和項目呈現等形式跟進。

學習平臺體現了深交互的社交化。平臺設計中內嵌了社交網絡的學習協作系統。這一設計一方面實現了資源的共建共用、集聚分享,另一方面使深交互基礎上的導學助學成為可能。首先,平臺設計了主題維基模塊。學生在維基中建立主題,完善知識,共同構建某一個領域的知識庫,并通過標簽等工具將資源結構化。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習中,主題的討論、互評價、案例分析、創意的表達等都是鮮活的學習資源,體現了學習的路徑和經驗,這些“活”的資源更能吸引學生的參與,激發他們的主動性。創造共建的資源同時也是為所有學習者所用,而這種“共用”又是智能的。體現在學習資源的智能推薦和智能搜索的相關運用。用語義網絡和本體技術來構建學習資源,這樣的學習資源中知識和主題之間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富有聯系的。當學生在一個知識點遇到疑問,系統可以推薦相關的內容供他學習。這樣發散的、拓展的資源鏈接尤其適合藝術設計領域的學習。其次,平臺內嵌微博關注,可關注校內實名的同學,也可鏈接外部。旨在積極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參與性、貢獻性、創造性,集聚資源、分享創意、展示自我,讓學生從枯燥的學習環境轉移到充滿友情、擁有廣闊的展示自我空間的學習空間。嵌入的社交網絡的關注、分享等功能可以快速傳遞創作思維,開展頭腦風暴,更分享創意過程的草圖、素材。線上線下的交流使小組創作更為便捷。再次,學習平臺設計了交互圖形、視頻會話等模塊實現無障礙的交互。學生及教師都可以在“交互白板”上對圖形標注、圈點、評閱,實現便利的“圖形討論”。可視化的交互更能讓學習者得到及時的反饋,并獲得認同感。

篇4

2012年秋季開始,浙江省在全省范圍內開始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方案》中指出:“綜合實踐活動列入選修課程,增加選修課程,開設知識拓展、職業技能、興趣特長、社會實踐四大類選修課程。”社會實踐類選修課程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緊密貼近學生自身生活與社會生活,由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它是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重要途徑。然而,目前很多中小學校,因為實踐場地、活動載體、教育觀念和升學壓力等方面的原因,對社會實踐課重視不足,開不出社會實踐課,有的僅把課程放在室內,使社會實踐課和社會脫節,失去了社會實踐課的真正意義。

湖州中學“義務家教”社會實踐活動創始于1997年,已堅持開展了17年。我們在校園內公開招募和培訓一批品學兼優的青年志愿者學生。同時,通過《湖州日報》和《湖州晚報》向社會公開征集服務家庭,重點關注困難家庭、外來務工人員家庭、殘疾人家庭和災區親屬子女。每年結對幫教250戶左右的家庭。學生的家教服務以功課補習、作業輔導、興趣培養、特長指導為主要內容。通過多年的實踐累積,我校在開展“義務家教”活動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在我省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筆者認為,我校的品牌活動“義務家教”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借鑒美國“服務學習”的理論模式,進行課程化建設,納入到學校的課程體系中去。

一、美國“服務學習”理論概述

美國教育學家于20世紀下半期,在體驗學習的基礎上,逐步演化和發展出了一種融合知識學習、社會服務與體驗反思的全新課程模式――服務學習(Service Learning),并成功地將其普及到各級學校的課程教學中。據調查,全美有32%的公立中小學將服務學習作為課程的一部分,其中高中占到了近一半;參與過服務學習活動的中小學生總數達到1200萬。

服務學習包含三個要素,即課程學習、社會服務和體驗反思。學生首先在校內接受相關的學科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學習,為接下來的服務作好準備。然后,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技能和社會的需要,到社區開展相應的服務學習項目,獲取第一手的實踐體驗。最后,學生對從服務中獲得的直接體驗進行整理、分析、判斷和思考,通過反思,促進自身的提高和升華。服務學習把抽象乏味的學科知識的學習和解決現實世界的具體問題有效地結合起來,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學科知識和專業技能的理解與掌握,也能增進學生的道德修養,有利于學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品德。

服務學習與學術課程緊密結合,注重反思和公民責任感的培養。它不僅強調課程學習與服務實踐并重,同時也注重結構化反思。服務學習之所以區別于傳統的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主要在于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傳統的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主要以服務為主,而服務學習則將服務和學習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力求通過服務來促進學習,經過學習來提升服務質量;其次,在傳統的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中,受益者主要是接受服務的一方,而在服務學習中,學生既是服務者,也是受益者,他們不僅提供了服務,同時也能得到學習和進步的機會。

二、“義務家教”社會實踐活動的課程化

學生通過參加“義務家教”社會實踐活動,走進社區,服務社會,既能幫助有需要的人,同時也獲得與服務相關的認識,積累人際交往的經驗。在服務的過程中,學生運用所學的學科知識和技能,獲得道德成長的機會,對自身的學習和成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這正是區別于傳統的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的根本所在,符合“服務學習”理論的定位。

“義務家教”活動的課程化,能確保學生在服務的過程中真正地學習和思考。“義務家教”服務學習課程的規劃可以參考一種較為常見的中小學服務課程模式,如圖1。這個模式包含五個步驟,分別是調研、計劃和準備、實施服務活動、反思、展示與評估。它們彼此相連,循環互通,是一個不斷改進和持續發展的過程。模式的核心部分包括了社區需要和課程內容兩個方面。

“義務家教”服務學習課程的核心,一方面是社區的需要,許多家庭迫切需要我校優秀學生的課業輔導和興趣指導;另一方面,也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即培養學生深入社會、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意識,提高他們的道德修養,鍛煉他們的意志,培養他們多方面的能力。

“義務家教”服務學習課程的開展,可以遵循這個模式的五個步驟有序實施。調研階段,在校內宣傳發動,招募志愿者學生,了解學生參加志愿服務的意愿和熱情。同時,通過媒體,向社會公開征集服務家庭,了解社會的需求情況。計劃準備階段,制訂開展“義務家教”服務的詳細計劃,明確具體要求。同時開展相關的課程學習,為他們順利開展家教服務作好準備。實施服務階段,學生具體上門為結對家庭提供家教服務的階段。一方面學生們認真細致地備課,耐心全面地講解;另一方面,學校也會提供適當的指導和幫助,并定期走訪和調查,幫助學生調整和適應。反思階段,學生回顧整個服務過程,總結自己成功的經驗,反思不足之處,認真撰寫總結報告。展示和評估階段,結對家庭對學生的服務給予評價;學生對自己的工作開展自評;班級開展展示交流活動,大家一起分享活動開展期間的苦與樂,分享各自的經驗和收獲;學校也會開展評比表彰,選拔先進,表彰優秀,樹立典型。

在將“義務家教”社會實踐活動轉化為服務學習課程時,也有兩個方面需要注意。

首先,既然是一門課程,就應該設置和重視“課程學習”的環節。然而,“義務家教”作為一門實踐課程,有其特殊性。課程學習的內容主要以和家教服務有關的知識內容為主,包括:教育教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如怎樣備課,怎樣上課,怎樣講解練習等;人際交往的一些技巧,如怎樣與小朋友交流溝通,怎樣與家長交流,不同年齡層次的孩子身心所具備的特點和注意事項等;社交禮儀方面的一些要素,如怎樣做到禮貌待人,怎樣恰當得體地穿著打扮等。

篇5

《喜宴》講述的是遠在臺灣的父母趕赴美國參加兒子婚禮而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影片男主角偉同在紐約定居十年,事業有成,與男友賽門過著幸福的同居日子。而遠在臺北父母的一次次逼婚,使偉同被逼以“乖乖仔”形象修書一封聲稱會在美國結婚,怎料父母想赴美親眼見證兒子成家。無奈,偉同只得拉上來自上海的不得志的女藝術家葳葳 “假結婚”。父母對葳葳相當滿意,卻對偉同的草率態度不滿,為讓父母滿意盡快返回臺北,偉同猶如“拼命三郎”使出了渾身解

數。但人算不如天算,不斷的波折使得父母的返臺日期一次次推遲,令他和賽門的感情亮起“紅燈”,而葳葳又意外懷上了他的孩子。中西方各自的文化特征及文化沖突問題,在復雜的電影情節中展現的淋漓盡致。因此,本文以霍夫斯塔德的文化差異維度理論為基礎,分析電影《喜宴》中的跨文化交際問題,喚醒人們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并探討如何規避跨文化交際中的碰撞、沖突問題。

二、霍夫斯塔德的文化差異維度理論在電影《喜宴》中的體現

根據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維度理論,文化差異可用五個文化維度來進行描述和比較。這五個維度分別是個人主義/集體主義、權力距離、回避非確定性、剛性/柔性傾向和短期/長遠取向,(湯新煌,2006.08),它們對分析文化沖突的產生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電影《喜宴》體現了東西方文化的各種差異,而霍夫斯塔德的文化差異維度理論是用來衡量不同國家文化差異、價值取向的一個有效架構。

1、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和集體主義(Collectivism)。

霍夫斯塔德在《文化與組織:思維的軟件》一書中把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定義為:“在個人主義的社會中,人際關系松散,人人各自照顧自己和自己的家庭;相反,在集體主義的社會中,人們從一出生開始就與強大而又具有凝聚力的內部集團結合在一起, 而這種內部集團又對這些忠誠的成員提供終生的保護。”(Hofstede, 1991: 51)

中國是典型的集體主義的國家,強調群體和諧、個人與集體聯系緊密,這一思維方式直接體現在中國人的婚姻觀念上。中國人在婚姻中重家庭而輕愛情,婚姻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而是以家族為單位的“集體”的事情,婚姻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在于為家族這個“集體”延續香火,傳承子嗣。影片中,偉同的父親始終盼望著偉同能娶妻生子,使自己早日抱上孫子,于是影片中出現了父親雖然因重病住院卻仍念叨著要偉同娶妻生子的場景。為了幫助父親實現愿望,為了完成自己傳宗接代的任務,偉同決定與葳葳結婚。偉同深愛賽門,雖然極不情愿,但為了取悅父母,偉同還是選擇了與葳葳結婚。而西方人宣揚天賦人權,主張人人生而平等以及人權神圣不可侵犯,他們認為,婚姻純屬個人私事,任何人都不能干涉,所以他們極其尊重個人選擇的自由。片中偉同的同,美國人賽門,一個人在紐約生活,父母并未對他的私生活過多管束,賽門的生活基本與家庭這個“集體”是分離的,所以賽門能夠大膽追求自己的幸福,沒有太多的顧忌。賽門選擇同性戀生活實質就是遵循了西方自由戀愛和愛情至上的觀念,僅僅是滿足身心需要,而沒有對于后代的顧慮,這是個人主義的重要表現。

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不同還體現在中西方對待婚禮的不同態度上。西方婚禮不強調婚禮的隆重性,僅僅是一種證明婚姻合法的手段,在宗教和法律面前的宣誓以示對感情的認真、忠誠。中國人在婚禮問題上則特別強調隆重性、儀式性,并且將這種隆重性與婚姻的穩定和幸福掛鉤。影片中,偉同和葳葳原本打算以美國的公證結婚來敷衍了事,但卻遭到了父母的強烈反對。影片中母親說:“結婚是一輩子一次的事情。”這就是中國人心目中婚禮的意義――通過龐大隆重的儀式來強調婚姻的穩定性。并且由于見證人(賓客)多,還有婚姻雙方大量的聘禮、嫁妝,以及“不能丟面子”的思想觀念,也成為對婚姻長久性的一種無形的壓力。有了隆重的婚禮,離婚、不幸福不穩定的婚姻就成了一種罪孽、反面的存在。這些無一不是對集體主義的體現。而婚禮上,偉同的中國朋友和親戚起哄,罰酒、鬧洞房等行為讓外國人瞠目結舌,他們覺的這簡直是瘋狂至極,不可理喻。西方以尊重個體為出發點,而東方卻是以尊重整體犧牲個人為宗旨的。鬧洞房就是犧牲了新郎新娘的個人意志而取悅于整體意志的集中表現。

2、權力距離(Power distance)。

霍夫斯塔德提出的第二個文化差異維度是權利距離。任何一個社會中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不平等現象,霍氏的權利距離指的正是人們對權力在社會中不平等的分配狀態所能接受的程度(彭世勇,2004.01)。具體地說,“權力距離是指在一個國家的機構和組織中(包括家庭、學校和社區中),掌握權力較少的那部分成員對于權力分配不平衡這一現象能夠接受的程度。”(Hofstede, 1991:28)霍氏的研究表明,在權力距離不同的國家中,人們的行為方式表現出很大的差異。

中國文化非常強調“禮”和“上下等級”,要求人們對權利、地位、身份(以及輩分、等級、年齡等)比自己高的人必須要保持尊敬和禮貌。中國人注重傳統的君臣,父子,論資排輩,等級森嚴;而在西方國家則提倡人人平等,長輩與晚輩間地位平等,不計較老少界限,多以朋友相處。影片中最明顯的體現就是餐廳老板幾十年后仍然不改對偉同父親的稱呼,一朝為上級,一生為上級。另外,偉同也以其管理人員的身份,經常拿工資威脅下屬。在家里,其父是一家之主,每次吃飯大家都要等他先動筷子品嘗飯菜。這些,都體現了中國文化中人與人之間的等級與距離。

3、不確定性規避(Uncertainty Avoidance)。

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于社會生活中的各種不確定行為、情況或是前景有著不同的認識。霍夫斯塔德認為,“所謂不確定性回避就是文化成員對于不確定的或是未知的情況所感覺到的恐慌程度。這種不確定性給人們造成的恐慌表現為精神緊張或期盼未來的可預見性。”(Hofstede,1991: 113) 具體表現就是文化成員對于成文和不成文規則的需要。

筆者認為,片中中美兩國人對同性戀的不同態度,深刻地體現了這一點。美國是由不同民族構成的移民國家,來自世界各地的民族到達北美大陸后還始終保留著自己的傳統觀念和處事方式,各民族間的交流、融合使美國文化豐富多彩、兼容并蓄,所以美國人在對待新事物上就顯得要開放、主動,對社會生活中的各種不確定行為接受程度很高。盡管并不是所有人都接受同性戀,但總體上他們能尊重同性戀者的選擇,同性戀者的合法權益在某種程度上能得到保護,所以,同性戀現象在美國人看來就沒有那么奇怪。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經歷漫長的封建農業社會,自給自足,與外界交流少,再加上封建禮教對人民正常生活的束縛以及中國人對社會生活中的各種不確定行為接受程度較低,所以長期以來中國人民是接受不了同性戀這一較新的事物的。所以現實生活中,中國人大多對同性戀者持懷疑、鄙視的態度,同性戀者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其合法權益也得不到保障。片中中美兩國人對同性戀的不同態度,深刻地體現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對于社會生活中的各種不確定行為、情況或是前景有著不同的認識。

4、男性主義(Masculinity)和女性主義(Femininity)。

根據霍夫斯塔德的文化差異維度理論,社會的男性化和女性化指的是,不同文化的成員有不同的性別意識;不同文化的成員對性別角色有不同的認識。霍氏認為,在男性化社會中,性別角色十分明確,即男性成員應該自信、堅毅,重物質上的成功,女性成員則應該謙虛、溫柔,注重生活質量;相反,在女性化的社會中,性別角色常常發生重疊,即男女都應該謙虛、溫柔,而且注重生活質量。

男性度與女性度,也稱為“剛柔性”,即社會上居于統治地位的價值標準。對于男性文化社會而言,居于統治地位的是男性氣概,如自信武斷、進取好勝,對于金錢的索取,執著而坦然;而女性社會的文化成員則強調生活的質量、服務、關心他人和養育后代。(宋雯,2009.06)中國不論是在原始社會還是現代文明社會,男人由于其自身的身體條件和社會賦予他們的使命,使他們從小的時候就受到長大之后要擔起家庭和社會責任這樣的教育。而女人們自小被灌輸的思想當中,更多的是教育其如何做一個好女人、好妻子、好母親。依照性別角色進行家庭分工是家庭模型的一種重要形式,這種家庭模型在每一種文化中都存在(Samovar,2009:62)。中國傳統的大男人和男尊女卑思想根深蒂固,認為女人只能在家里做家務事,一切要聽從丈夫的,不能有自己的選擇。片中偉同的母親一生的職業都是全職太太,在心理上,更是把丈夫和兒子做為一生的事業,這一切都反映出中國式男性主義主導的社會。

篇6

關鍵詞:生物;備考;經驗;教訓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4-0174-01

2011年的高考早已結束,2012年的高考即將來臨,作為生物學科教研組長,以及11年高考高三生物學科帶頭人,我覺得有必要把去年高三備考工作進行一下總結,首先對自己的工作做一個反思,另外也希望把自己的經驗和教訓介紹給新的高三年級生物組,希望對他們的生物備考工作能有所幫助。

1.備考的基本思路和理念(合理備考,提高效率)

1.1 制定高考復習計劃,加強復習備考的計劃性 : 制定高考復習計劃的依據是什么?依據有三個:一是教材,二是考綱,三是高考試題。剛步入高三的時候,我們就組織本組教師認真研究教材與09年的高考試卷,分析并預測2010年高考命題的趨勢,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地制訂備考的目標和計劃,這樣做心里有底,避免了復習計劃的盲目性,加強了復習的針對性。

1.2 分析學生存在問題,針對學生存在問題,針對性的進行學科備考。我們分析學生存在以下問題,①基本知識落實不佳:②提煉信息能力不夠;③科學思維尚未到位;④語言組織表達不清;⑤實驗能力極度欠缺。

所以在復習中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進行針對性復習。

(1)回歸課本,強化基礎:(錯別字、方程式、結論性語言)

在復習中,我們首先讓學生明確一個最基本的問題:

學過≠知道――知道≠會了――會了≠對了――對了≠得分

在一輪復習中,我們注意到學生的基礎知識非常的薄弱,所以特別重視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教學中,該記的知識讓學生記,該背的知識一定讓學生背會,力爭學生的基礎過關。

(2)強化能力,信息轉化:基于高考對獲取信息能力的考查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近年來高考命題以文字、圖形、表格等形式出現的頻率增多,2010年高考很可能出現要求考生根據所提供的信息繪圖、畫曲線、列表格等考查形式 ,所以在復習中加大對學生獲取信息能力的培養。

(3)強化弱點,排查演練:進行針對性訓練,并進行跟蹤訓練,尤其在高三后半段,每一次考試結束后,都要出一套跟蹤訓練,強化學生弱點,爭取做到真正掌握。

(4)聯系實際,關注熱點:科學、技術、社會(STS)等方面的熱點問題,一直是近幾年來高考命題的熱點。命題往往是由實際問題引出并結合現實生活和社會現象中具體問題進行設問的。例如克隆、人類基因組計劃、轉基因產品、環境問題、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端粒和端粒酶)、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核糖體的結構和功能),以及目前正在流行的危害人們健康的相關疾病,如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毒、禽流感等,都可成為問題的切入點。而根據這些背景設置的命題,往往是一類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源于單科知識,又融合各科知識的綜合題 (實際聯系理論 )。我們在復習中把這些熱點問題融入到相應的知識體系中。

(5)選做真題,提升能力:鍛煉學生科學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表達能力。高考真題難度適中,設問角度巧妙,運用“雙基”分析問題既全面又突出重點、邏輯性強,因而高考真題是所有試題中質量最高的,認真分析、演練近幾年來的高考生物試卷,這是一個很值得推薦的做法。認真分析近幾年的生物高考試卷,有助于學生摸準生物高考命題的新走勢,收集高考訓練的基本素材,并可從中發現復習過程中自己存在的薄弱環節,進行及時地調整補弱。通過研究高考試題,還可以探索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是提高解題能力的重要途徑。做題時,從高考試題中體會高考命題思路,即“如何考”;從參考答案中體會解題思路、答案組織、文字表述等,即“如何答”。整個一輪復習我們采用了“三年高考,五年模擬”這本資料,讓學生做了大量高考試題,使他們對高考題有了清楚地認識,既提高了分析、思維能力,又使自己的文字表述能力得到較大提高。

(6)加強實驗能力的培養:把實驗方面的知識滲透到平常的教學中,讓學生明白生物學科首先是一門實驗學科,引起學生的高度認識。在二輪復習中用二周的時間復習生物專題,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2.備考中的不足和教訓:

(1)一輪復習拖的時間有點長,使得二、三輪復習比較倉促,不夠系統。

(2)計劃有時執行得不夠到位,因某些原因不能及時完成計劃。

(3)新課標研究不夠

(4)課堂缺少新意,滿堂灌為主,還應在課堂上多下功夫,讓自己的課變的色、香、味俱全

(5)考試大綱研究不夠透徹

3.給基礎年級的建議:

(1)及早研究考綱和高考題(全國卷、寧夏卷、海南卷、遼寧卷)

(2)盡快制定詳細的復習計劃,復習中嚴格按計劃進行,一輪復習盡快結束,力爭在2月中旬結束,最晚二月底。

(3)精選習題,精編試卷,讓每一次練習、每一次考試都能達到最大程度的練習的目的

(4)加大對新課標的研究力度,把新課標的一些知識灌輸的平常的教學中

(5)走出去學習外地先進經驗,外出學習趕早不趕晚

(6)力爭建立和諧備課組,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大家的事情大家做,共同搞好本年級教學

(7)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備考工作服務(學科網資源、高頻考點、試題調研)

篇7

一、制定科學合理的復習計劃:

1、第一輪 基礎知識回顧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是回歸課本,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以知識點掃描為主夯實基礎。回歸課本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在研究了課標和考綱后,將課本中重要的知識點條理化、系統化。針對學生對已學基礎知識部分已遺忘的共性,本著“依綱靠本”和“溫故知新”的原則,主要是按教材順序歸納語言點,講透語言點運用,對各單元的知識要點進行梳理,同時注重基礎詞匯、詞組、常用句型和主要語法點等知識,并通過配套練習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知識的能力。

2、第二輪 語法及專項復習階段

本階段將在第一輪復習的基礎上,針對學生對已學語法知識的遺忘和混淆,本著中考考綱中要求掌握的語法項目,使學生從零散的語法知識過渡到系統的歸納和掌握上,使語法知識更加條理化,扎扎實實搞好語法知識的復習。在這一階段,我們計劃按考綱要求的語法項目,由易到難,對各個語法點的知識加以歸納和梳理,結合近幾年河北的中考題加以訓練。在復習語法過程中,復習幾個語法內容后,進行一次小測。找出學生仍存在的共性問題,再加以補缺。

3、第三輪 專題復習階段

本輪復習,主要目的是針對中考要求,側重培養學生審題和解題的能力,同時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綜合練習,通過知識考查與能力考查并重,提高學生的應試技巧。 有了前兩輪的復習,學生對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因此可以通過模擬的中考試卷讓學生更加熟悉中考題型,為真正的中考做好充分的準備

4.第四輪 中考模擬訓練

在第一、二、三輪復習訓練的基礎上進行模擬訓練,以學生為主,對所復習的知識重新整理,查漏補缺。通過精心設計的綜合練習,徹底消除學生的模糊意識、強化考點。讓學生互相閱卷、開展討論,不懂的或不清楚的問題再由老師最后定奪、加深印象。

模擬訓練是考前大練兵,是中考前的熱身訓練階段。運用一些模擬題,模擬考試時間、考場要求、答題方式及答題卡等,對學生進行應考、應試技巧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臨場發揮能力和應變能力。

二、實施計劃的具體方法

1、在復習過程中,我們在用好復習學案的同時,還要根據每課時的復習內容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精心編制復習講學稿。

2、我們學校對于中考復習有一套完整的教學模式即“歸納——講——練復習模式”,實踐證明它是科學和有效的。

首先,充分做好第一個“歸納”。這個歸納是在課前完成的,其目的是回顧、梳理和強化舊知。老師一般會將該部分的所有考點,依據考試說明進行拉網式整理,力求不遺忘任何一個考點。題目一般以中低檔題為主,也就是說每一位同學都能順利完成。我的作法是將有關考點的詞、句結合起來,讓學生每天完成十三個包含當天復習的重點詞與語法的漢譯英句子。

其次,把握好“講”的環節。有了前面的“練”,同學們對該部分的知識點、考點和知識網絡有了一個初步認識。課堂上老師要做的便是對這部分知識進行加工整理、深化和提高。為了提高復習效率,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我校多媒體教學手段,展示答案,學生檢查,找出錯誤的原因。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努力跟隨教師,領悟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和解題規律。

最后,做好鞏固關。最后一個“練”是對“講”的補充和強化。教師一般再次通過對模糊知識點的訓練,使學生把教師講的東西內化成學生自己的東西。這一步非常重要,學生當時在課堂聽會的知識,和自己真正掌握還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對最后一個“練”絕不能放松,否則會功虧一簣的。

篇8

【關鍵詞】初三;數學;考前復習

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初三數學復習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復習不只是簡單的重復,加強記憶,而是深化認識,從本質上發現數學知識間的聯系,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數學應用能力。如何扎實抓好初三復習,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以下談談本人的粗淺看法,以便磚引玉。

一、制定行之有效的數學復習計劃

制定行之有效的數學復習計劃,是搞好初三數學復習的關鍵。制定復習計劃時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鉆研教材,確定復習重點,制定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并且在實施計劃的過程中,可以根據計劃實施的效果不斷改進復習方法。一般復習計劃要經過3輪復習,如全面復習、專項復習和針對性補缺補差復習。第一輪全面復習,以課本為基礎,全面復習基礎知識,加強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訓練。這個階段的復習目的是讓學生全面掌握初中數學基礎知識,提高基本技能,記牢所有的公式、定理,掌握解各類試題的基本方法。這階段一定要以課本為中心,進行系統的單元復習,打好基礎。教師在教學時,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不搞題海戰術,精講精練,舉一反三。第二輪復習,以專題訓練為主,加強學生綜合應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培養。是在第一輪的基礎上,總結方法,查缺補漏,學習集中在難點、重點、熱點的內容上,側重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和思想方法。對各類題型進行專題復習,如“應用性的函數題”、“不等式應用題”、等類型,讓學生熟悉、適應各類題型。第三輪復習主要是通過做模擬試題,檢查學習效果,發現不足之處,進行補缺補差。在這一階段中,重點針對中考進行適應性訓練。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訓練答題速度、節奏、應試心理等方面的經驗積累,訓練學生的考試能力,增強得分能力。給學生模擬的試卷要有難度,批閱試卷要及時,是在批改完試卷后,教師要認真分析試卷,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二、依據教材總結歸納數學知識點構建知識結構

在進行總復習時,一定要立足教材,總結歸納數學知識點,引導學生理清知識體系,幫助他們建立起初中數學基礎知識的網絡。由知識的結構人手,將復習中重點放在理解概念、弄清定義、掌握基本方法上。引導學生對每個章節知識進行系統歸類,弄清內部結構,然后讓學生通過恰當的訓練,加深對概念的理解、結論的掌握、方法的運用和能力的提高。總結歸納知識點時,要注意對基礎概念的總結,復習時還要注意到知識的縱橫聯系,將各部分知識串在一起,弄清它們之間的共同性和區別,弄清它們的聯系,可使對知識的學習深人一步。因此,復習時除按課本章節順序進行外,還可將知識按整體脈絡進行歸類總結。如初三下學期所學的主要內容有:整式的運算、平行線與相交線、生活中的數據、概率、三角形、變量之間的關系、生活中的軸對稱等知識。這些知識既有數,又有形,都是今后學習其他知識的基礎。

三、選擇典型試題歸納解題方法

在數學復習課教學中,挖掘教材中的例題、習題,選擇典型試題,分析試題中的條件和方法,可以“以點帶面”,使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目前,“題海戰術”的普遍現象還存在,學生整天忙于解題,沒有時間總結解題規律和方法,這樣既增重學生負擔,又不能使學生熱練掌握知識靈活運用知識。其實很多復習試題的解題方法和所運用的知識完全相同,如果掌握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遇上形式稍為變化的題,可以舉一反三。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講解中,應該引導學生對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靈活變換,使之觸類旁通,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提高學生的技能技巧,總結解題規律,提高復習效率。初中數學教材中出現的數學方法有很多,如換元法、配方法、圖象法、解析法、待定系數法、分析法、綜合法、分析綜合法、反證法、作圖法等,復習時可以采用多種題型進行變換,對學生進行訓練,通過訓練讓學生靈活運用解題方法。

四、聯系生活強化數學方法的應用

由于應用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21世紀合格公民的必備素質。所以我們要立足于掌握和鞏固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還要重視學生的數學學習結果,關注學生數學學習過程,既關注學生思維水平,同時還關注學生的數學活動,關注身邊的社會實際,社會熱點,學習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去解釋,理解社會和周圍發生的事物,提高綜合運用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深圳市南山區中考試題第23題,某地電話撥號入網有兩種收費方式,用戶可以任選其一:(A)計時制:0.05元/分:(B)包月制:50元/月(限一部個人住宅電話上網),此外每一種上網方式都得加收通信費0.02元/分。1.請你分別寫出兩種收費方式下每月應付費用y(元)與上網時間x(小時)之間的函數關系式。2.某用戶估計一個月內上網的時間為20小時,你認為采取那種方式較合算?本題是考查學生在特定的數學活動中,通過分析去解決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電話撥號入網收費問題。

總之,在初三數學的復習中,要依據教材,制定行之有效的復習計劃,要幫助學生歸納總結知識點,注意解題的多樣性,重視分析比較各種解題思路和方法,提煉出最佳解法,要關注社會強化應用,開發學生的思維空間,真正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初中數學課程標準》

[2]程連松.新課程標準下如何實施初三數學復習,池州師專學報.2005.10

篇9

>> 高三物理后期復習策略 高三物理后期復習策略探討 淺談高三后期復習的策略 高三后期英語復習的幾點建議 淺談高三后期物理復習有效教學的策略 高三物理后期復習的注意點 高三物理復習的幾點建議 高三物理復習建議 高三化學后期復習策略 高三物理復習的策略探析 高三物理復習的策略 高三物理復習策略的嘗試 高三化學復習教學現狀與后期復習建議 高三物理復習策略 淺淡高三后期物理復習方法和增分策略探討 淺談高三物理復習中的學習策略及建議 提高高三物理復習的幾點建議 高三物理后期復習之我見 淺談高三物理后期復習方法 高三地理后期復習沖刺的幾點建議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教育 > 高三物理后期復習策略的建議 高三物理后期復習策略的建議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孫晨")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摘 要:筆者相信,只要在后期復習中師生密切配合,巧抓實干,定會取得巨大進步,在高考中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 關鍵詞:物理;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2-355-01

高三復習持續時間較長,通常情況整個高三階段都是復習時間。高三復習通常分為三個階段,第一輪復習為單元復習,時間:為上年9月至次年3月中旬,第二輪復習為專題復習,時間為次年 3月下旬至4月底,第三輪復習為綜合復習,時間為次年5月。高三后期復習通常指第二輪和第三輪復習,該階段是學生進一步提高綜合應用能力和知識的查漏補缺的重要過程,因即將面臨高考,學生普遍感覺時間緊任務重,且剛完成第一輪復習,學生身心較為疲憊,因此在這一階段教師對學生的心理疏導和學法指導顯得尤為重要。

一、整體策略

激勵斗志,堅定信心;回歸教材,夯實雙基;考點同顧,防止遺漏;錯題重溫,避免再犯;強化重點,關注熱點;定時訓練,提高能力;規范解題,減少失分;自豐復習,強化落實。

二、復習建議

l、激發學生斗志,堅定必勝的信心

經過第一輪的系統復習,學生均已形成較為系統的知識網絡,具備了一定的綜合分析能力,但對于知識的熟練應用以及較難的綜合應用能力還比較欠缺,因而做綜合訓練時感覺時間緊且準確率不夠理想。因而會造成學生對自己第一輪的復習效果產生懷疑,進而動搖學生后期復習信心。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對第一輪的復習效果進行正確評價以及對后期的復習方向進行準確把握,樹立學生自信心上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教師應在后期復習過程中不斷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并及時鼓勵,及時指出學生在復習過程中的問題,(主要是短期內能取得明顯成效)并協助學生及時解決。這些都有助于幫助學生增強信心。另外,在鼓勵學生的同時,強化對學生的督促也尤為重要。學生到后期身心疲憊,體能已到達極限,難免會出現懈怠等狀況,因此教師對學生的督促非常重要,課堂和學生的作業必須強化督促,學生作業最好全批全改,隨時提醒學生。

2、指導學生制定后期自主復習計劃

后期復習的主體在于學生,而每個學生的知識掌握和能力差異較大,學生應針對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狀況制訂后期自主復習計劃,重點在于知識的查漏補缺和能力的提升,強化重點、難點、熱點知識的掌握,提高典型題型、重點題型、常規題型的解題和得分能力,同時學生應結合高考考點,以便在制定復習計劃時遺漏考點,另外在制定計劃時必須考慮短期內效果要好,避免得不償失。這些都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同時,教師要加強督促落實。

3、回歸教材,夯實雙基,形成知識網絡

教師應統一安排課堂或自習時問讓學生回歸教材,可將高考考點印發給學生,讓學生結合考點閱讀、理解教材,形成知識網絡,猶其是前后知識的聯系和滲透,注重對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的理解和應用,注意結合考點回顧典型、重點題型。強化知識的記憶,比如記憶內容較多的章節,如機械振動和機械波、分子動理論、氣體性質、電場、磁場、光學、原子物理等。同時不可忽視實驗和閱讀材料。

4、巧設專題,分類強化

專題復習是在第一輪復習基礎之上的進一步強化,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熟悉重點、難點、熱點、典型題型、重點題型、常規題型。因此教師在專題的選擇上既要有針對性,也要有實效性和可操作性,既要針對重點、難點、熱點、典型題型、重點題型、常規題型,又要針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和接受能力,不需要面面俱到,且難度一定要適中,切忌一味拔高難度,同時要注意控制專題個數和時間,講、練、評有效結合,注重讓學生動手,注重解題思路和方法的歸納、總結和點撥。例如可設置以下專題:選擇題專題、實驗專題(力學實驗和電學實驗)、動力學問題專題、天體運動專題、動量、功和能專題、電磁感應專題、帶電粒子在電場、磁場中運動的專題。

5、適度訓練,提升解題能力

教師應精選習題,切忌題海戰術,練習題應以常規題型、典型題型、重點題型、知識的綜合應用等為主;可充分涉及信息題,如與奧運體育項目相關的問題。(如接力、跳水、滑板等),新能源問題(太陽能汽車、電動汽車,核能的安全利用等),航天科技問題(如神舟飛船、登月工程等);注重一題多變,陳題翻新等。教師應視學生的練習效果進行適度評講,評講時應側重解題思路的形成、解題方法的歸納,題型的類比和延伸、解題技巧的把握,規范解題的示范等。

6、規范解題,強化技巧,巧抓得分點

后期復習一定要強化學生規范解題能力,強化學生合理分配時間能力,強化解題技巧、巧抓得分點的能力,強化審題能力,運算準確度的能力,規避低級失誤能力。如解選擇題應先通讀題干和所有選項,充分運用分析法,臨界分析法、假設法、圖像法、優選法、逆向思維法、賦值法、排除法、相生相克選項法。論述題應強化過程分析,狀態分析,關系式建立,不確定時可采用模糊答題技巧。版面設計最好一分為二。強化過程量的準確計算,避免因計算失誤而功虧一簣,浪費時間。培養審題能力應注重關鍵條件的梳理,排除干擾因素。同時記憶性知識拿捏不準時應相信第一印象,盡量避免倉促更改答案。

7、強化實驗復習,提高實驗得分

篇10

我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在此關于中考化學復習發表一點淺顯的見解。

一、理解《課標》,研讀《中考化學考試說明》

化學學科的中考是初中化學的終結性考試,其目的是對初中畢業生在化學學習方面是否達到《課標》所規定的要求進行考核。研讀考試說明,明確考試的具體范圍、內容和要求,從而把握復習的量和度,做到心中有數,避免盲目超標、拔高、拓展,防止對因超標內容和強化習題而干擾復習和誤導學生復習。

二、制定復習計劃,做好時間的統籌安排

中考復習時間及精力有限,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是提高復習效率的前提和保障。教師要根據全體學生的情況確定復習計劃,然后引導每位學生根據教師的復習計劃,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一套自我復習計劃。計劃應包括復習輪次的安排、時間的分配、復習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復習方法的運用等方面。有了計劃就可以有條不紊地按照計劃進行復習,循序漸進,避免復習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以充分提高復習的效果。

各階段和各部分內容的復習,一開始就要在時間上做好周密的安排,切忌頭松尾緊。一般情況下,在下學期三月份新課基本上就結束了,到了初三下學期四月份就開始轉入全面復習,大體安排三輪復習:第一輪復習,主要是復習教材,抓章節過關;第二輪復習,主要是分類劃片復習,也就是專題復習,形成知識體系;第三輪復習,主要是綜合訓練,提高能力。

三、合理使用學習輔導資料

中考復習中可用于練習的時間和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使用好資料可使復習效果更上一層樓。但近年來市場上各種各樣名目繁多的復習資料泛濫成災,有些資料東搬西抄,試題的信度、效度都很差。所以在總復習時千萬不可見書就買、見題就做,以避免因針對性不強而導致徒勞無功、事與愿違。因此對學生每一輪的復習資料要精心選擇,選擇的配套資料和練習要有利于鞏固雙基,掌握方法,提升能力和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要針對中考考查的重點,學生學習的難點以及形成能力的關鍵點;要具有典型性,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體現課改精神。

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施愛于教學中,應始終堅信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責任就辦不好教育。在課堂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分層輔導。教師要不斷充電,轉變教學理念,愛崗敬業,用高尚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學生喜歡你,他的化學就學得好。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正確處理好講與練的關系,做到講練結合,多練、精練、巧練。教師的講應該做到:①講得要精。按考試說明的要求,突出重點、難點,讓學生扎扎實實地掌握好最基本的知識。②講得恰到好處。對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想和練習能夠自己解決的問題,教師不要包辦代替。③要指出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多練,指練的數量而言;精練,指練的質量而言,練的題目要精選,要有成效,做過的題要真正弄懂,練的內容逐步擴展和深化,在層次上逐步提高;巧練,就是要練習從不同角度解題,學會知識遷移,舉一反三。

五、做好三輪復習

1. 在復習前期突出知識專題復習

知識專題的復習在知識點羅列的同時復習,突出中考中常考常見的知識點,以專題形式直擊中考目標,同時強化部分知識點的強化記憶,我所用的知識專題是相對農村中學比較薄弱的一種形式。如生化知識的綜合,理化知識的綜合復習;實驗知識的復習,包括常用基本實驗,基本操作,常見氣體制取,實驗設計,方法原理,常規步驟,以及變量控制和語言描述等問題;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創造性發揮和實踐能力,以及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方面,如火災與自救,水污染、環境污染、臭氧層空洞及其保護,鐵制品的防銹,汽油、酒精等含水的鑒別,農藥、化肥的日常施用等。這樣有助于學生掌握這些較難的知識點,彌補農村初中在化學實驗方面和綜合能力方面的欠缺。

2. 在復習中后期主要用來形成知識系統,解決知識系統化的問題

在復習的中后期由于學生已經通過強化記憶和專題介紹掌握較多的知識點,這時主要是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整合,提高學生總結歸納能力,將全書按照不同的角度整合成不同的知識系統。按常規教學分類,可以將知識分為:①基本概念和原理部分(一般結合知識點羅列,同時進行);②元素及其化合物;③化學計算;④化學實驗。特別是用表格法、圖示法能形象地將知識做成系統圖,以便學生記憶和檢查。在此過程中可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通過分析自我知識結構促進學習,喚起學習記憶,促進學生學習反思,結合教師提供的知識圖,歸納舊知識,內化新知識,構建屬于每個學生自己的個性知識結構。

3. 在復習后期解決強化練習問題

知識點掌握了,并不代表學生會運用這個知識點,化學是一門理科,練習的多與少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做題熟練程度,熟能生巧。只有多練,才能從中掌握解題的奧妙之處。當然,這里的強化練習不是搞題海戰術,多練是指教師需要精選題目,一般每類知識專題類型的題目選取四五道小題就可以了。著重是滲透多變思想,引導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活學活用,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從而使學生認識到“萬變不離其宗”。再加上學校模擬,教師模擬和學生自己的模擬資料,差不多就能夠完成多練的要求了。特別是在比較正規的月考、模擬等考試中要精講試卷,充分發揮模擬的強化功能和示范功能,提高學生解題的準確性、規范性,因為學生對正規考試的分數還是比較重視的,對試卷上的題目有強烈的求知欲,教師可抓住此時心理特征,通過精講,解決學生心里知道但寫不出來的毛病,或者詞不達意、表述不清的毛病,或者解題步驟層次不清、答題規范性的毛病,從而使學生對基本理論和概念的綜合應用能力有所鞏固,提高綜合素質,適應中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