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福復習計劃范文
時間:2023-04-03 05:23: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托福復習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總體要求
全面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精神和四中全會精神,按照區委、區政府關于脫貧攻堅工作的統一部署,在突出精準、穩定脫貧、真抓實干上聚焦發力,扎實推進扶貧領域的作風建設,明確幫扶對象,完善幫扶措施,推動村扶貧工作再上新臺階。
二、工作目標
根據鄉政府、村、教育局關于脫貧工作聯席會議安排,確保在鞏固2019年脫貧成果的基礎上,2020年教育局幫扶貧困戶20戶36人,實行全覆蓋幫扶,確保完成年度脫貧工作任務。
三、幫扶計劃
(一)明確任務,落實幫扶責任人。根據鄉、村有關會議安排,現已確定村貧困戶20戶36人為教育局幫扶對象。區教育局結合“萬名黨員干部幫萬戶”行動,對20戶貧困戶確定具體幫扶責任人。
(二)制定措施,確保完成幫扶任務。根據幫扶對象家庭實際情況,積極與鄉、村聯系對接,制定既能實現脫貧,又符合貧困戶實際的脫貧措施。對一般脫貧戶,重點以產業扶貧為主,在種植、養殖業等方面給予指導幫助。對五保、低保脫貧戶,重點以落實政府各項兜底保障政策為主,為貧困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三)定期走訪,規范填寫扶貧手冊。幫扶責任人落實每月不少于一次的定期走訪制度,規范填寫扶貧手冊。做好“一收入兩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工作的同時,加強與鄉、村、貧困戶的聯系溝通,用真心扶貧,以實舉脫貧,確保完成年度脫貧工作任務。
(四)牽頭做好“多企幫多村”社會幫扶工作。
(五)牽頭做好“中小學生研學旅行促脫貧攻堅”工作。
四、組織保障
篇2
【關鍵詞】供銷系統;集團化;營銷類;社會服務
職業院校服務社會,既是職業院校內涵建設的自身需求,也是社會發展對職業院校的外在要求。從某種程度上講,以重點示范專業為龍頭,整合行業、學校、企業及地方政府的優勢資源,提升專業社會服務功能是整個學校乃至職業教育集團社會服務功能得以體現的重要載體和支撐平臺。因此,在政府大力鼓勵集團化辦學的背景下,充分依托供銷系統平臺,促進系統內部院校的資源整合與優勢互補,已成為職業院校提升社會服務能力,做大做強教育品牌的有效路徑。
營銷類專業在促進農產品銷售,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起著積極促進作用。當前供銷社已進合發展的新階段,營銷類專業如何依托供銷系統集團化教學平臺打造示范專業,讓專業更好地服務新農村建設是非常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這種背景下,深入探討依托供銷系統行業集團化辦學平臺,實現市場營銷專業建設與服務新農村建設能力的提升,無疑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一、依托集團化辦學提升專業社會服務能力的內涵
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基本目的是整合各方有限資源,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高效運轉優質資源。供銷社系統集團化辦學即以供銷社系統內職業院校和農業企業及行業特色企業為主體,各級供銷社、專業合作社及地方政府共同參與的以聯合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服務地方三農為主要目的的合作辦學聯合體。而職業教育集團服務三農,提供培訓服務的重擔主要由職業院校來承擔。綜合國內外文獻表明高校的社會服務職能主要指高等學校直接為當時、當地社會的需要服務包括技術指導、成果轉讓、業務咨詢、職工培訓、社會工作等等具體形式。
組建職教集團是職業教育走規模化、集團化、連鎖化辦學新路的可行途徑,是新形勢下促進職業學校與學校之間、學校與企業之間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有效模式之一。組建職教集團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為目標,按照“政府引導,骨干帶動,校校聯合,校企合作,互惠共贏”的基本要求,以具有較強實力的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或高職院校為龍頭,以優質專業為紐帶,以校校聯合為基礎,以校企合作為突破,構建由骨干學校、相關企業、行業等法人實體自愿參加,平等合作、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市場運作、互惠共贏的非獨立法人的辦學聯合體、產教結合體和利益共同體。
因此,只有通過集團化辦學,吸引各方參與,充分利用合作資源,發揮職業院校的優勢,才能真正發揮職業教育集團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及地方社會服務中的作用。
二、集團化辦學背景下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能力供給現狀分析
通過對供銷系統多個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模式進行了訪談調研后發現,集團化辦學背景下各個院校對社會服務普遍較為重視,具體模式從單一化逐漸向多樣化發展。
(一)“引進來”社會服務模式
現在院校普遍設有校內實訓基地,這類實訓基地主要由校內實驗室、實訓室等組成。基地在日常教學中通常用于訂單式人才培養以及實踐性課程,同時也可為企業、機構提供技術、管理培訓等。這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定位有密切的關系。通過這類培訓,一方面,學校可了解企業對人才專業素養的具體需求,從需求的角度完善自身的人才培養模式;另一方面,企業也可節約引進培訓人才、建設培訓場所等經費,實現雙方的共贏。
如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農產品營銷實訓基地”(網上供銷社),是依托湖南現代商務職業教育集團、中華全國供銷總社職教集團、湖南省農產品經紀人協會、湖南省茶葉流通協會等四個校企合作平臺,與湖南省茶業有限公司等企業共同出資入股建成;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與特產集團合作開發的“萬禾”農產品展銷廳,經過幾年的建設,現已成為該院市場營銷專業涉農方向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亮點之一。
另外,很多供銷系統高職院校均設有農業商貿類職業技能和農產品經紀人等考試培訓,且同時也作為資格證書的考點。這對于企業而言,可通過在高職院校的培訓和考證,實現員工綜合素質的提升。隨著企業對崗位專業素養要求的提升,這些資格證書是從業人員所必須持有的。
(二)“走出去”社會服務模式
高職院校的師資往往具備“雙師素質”,既獲得教師資格,又兼有專業技術職稱及職業資格,或者具有在行業第一線工作經歷。這些教師走進區域社會,進行各類講座,或是進行相關的職業培訓,可提升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使得校內知識和行業技能通過教師的“走出去”實現了外溢效應。
例如,北京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的校企合作實訓基地“農產品營銷工作室”, 旨在對師生進行多方位的培訓, 該校進而成立了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 實現對師生的專業技能鑒定與認證。而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與企業進行合作,緊緊依托行業,以學訓一體的實訓形式既實現畢業生與就業崗位的對接, 又成為農產品質量檢測技能人員的培訓基地,充分實現實訓基地的實現社會服務功能。
(三)“校企互動”社會服務模式
高職院校普遍通過設立“校外實訓基地”、“專業指導委員會”等方式實現與企業的互動。校外實訓基地是學校利用企業或機構的資源建立的用于培養學生專業技能與職業素質的校外實踐教學場所。專業指導委員會則以專業為單位進行設立,會成員主要由行業專家構成,每年召開1-2次會議,針對學科的人才培養方案設計思路、培養目標、課程設置、課程教學大綱和實踐課教學大綱、校內外實驗實訓基地建設等進行討論并修正,同時提供來自行業的就業人員素質要求信息。通過這些的交流平臺,學校培養的人才更能與人才市場需求對口,而學校也由此能汲取來自行業第一線的信息資源,完善人才培養機制。
除此以外,不少高職院校還提供人力資本共享、咨詢服務、技術開發服務、行業標準設立服務等,在供給方面充分發揮了自身優勢。這些高職院校正努力從各方面不斷開拓,其全方位服務體系的建立已見雛形。
三、制約供銷系統職業院校營銷類專業社會服務能力發展因素研究
(一)總量上的供不應求
雖然經過近些年來的發展,高職院校社會服務供給逐步發展,但總的來看,多樣化的社會服務模式并未滿足區域社會發展的需求。與西方發達國家地方高職院校建立的初衷相比,我們的高職院校本身的辦學初衷更為側重于教育而非服務區域經濟社會,這與我們傳統中以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為主的辦學理念有關。
(二)結構上的供需矛盾
1.形式上的矛盾。區域社會需求的主要服務形式與實際采用的主要形式存在著的錯位,由于高職院校在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與社會發展具有相對滯后性,導致了高職院校在根據專業而提供的相關社會服務過程中往往與市場實際需求存在不同步,因而對區域社會的具體需求缺乏深入認識和了解,這將影響到社會服務職能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
2.主體上的矛盾。區域社會高職院校社會服務需求定位于技能和實踐,以工作為中心;而對本科院校社會服務的定位則側重于理論方面,以知識講座的形式存在。可見,作為供給主體的兩類院校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需求方的定位非常清楚。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作為供給主體本身的高校卻對自身的定位并不準確,一味追求“小而全”,忽視了精細化和專業化,這也是導致高職院校社會服務形式錯位的本質原因之一。
(三)缺乏緩解供需矛盾的平臺
社會服務職能的發展與完善是一個供需雙方雙向互動的過程,既需要高職院校本身的思考和改革,也需要區域社會提供需求和建議。但就目前而言,區域社會與高職院校之間缺乏交流平臺,兩者之間沒有統一的共同目標,這是高職院校提供的社會服務尚未能滿足區域社會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兩者之間進行合作的主要障礙所在,是緩解供需矛盾和健全社會服務功能亟需解決的問題。
四、依托集團化辦學平臺保障營銷類專業社會服務能力提升的運行機制研究
無論是在社會服務的總量上還是結構上,高職院校社會服務尚存在著結構性矛盾,這將成為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職能進一步完善的障礙。究其原因,這與傳統教育理念中的重“學”輕“術”,高職院校與政府、企業之間的橫向聯系機制欠缺,缺乏溝通與激勵等原因有關。我們認為要改善這一供需體系及現狀的矛盾,需要從專業、院校、政府三方共同努力。
(一)進一步明確集團化辦學背景下供銷系統院校“服務三農”的社會服務職能
1、在社會服務中,供銷社職業院校要率先成為培育新農村現代職業技能者的人才高地。因此,集團化辦學的供銷社的職業院校,在新農村建設中必須主動肩負起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新型農民的歷史重任,充分發揮供銷社職業院校的商貿教育資源優勢,組織未能參加學歷教育的廣大社會青年和下崗再就業人員接受技能教育,主動參與農民轉業轉崗培訓工作,認真開展供銷社社員與職工的教育培訓,打造成農村現代職業技能者的人才高地,為新農村建設源源不斷地培養和輸送合格勞動者。如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市場營銷專業教師承擔了供銷社系統管理人員和農產品經紀人的培訓工作,提升了本專業為區域經濟和供銷社系統服務水平,提高了農村勞動力素質,促進了農村經濟與供銷社系統的發展。
2、明確集團化辦學供銷社職業院校成為農村現代職業技能的實訓基地的社會服務職能。供銷社職業院校要充分發揮在商貿物流、農業物資、再生資源、信息科技等方面的專業、行業特長,抓住機遇,爭取財政支持,加快實訓基地建設,抓緊配齊配好供銷社職業院校的多媒體技術實驗室、電算化會計實驗室、測土配方實驗室、企業級跨平臺軟件實驗室、虛擬物流綜合實驗室等教學設備資源,促進供銷社職業院校與供銷社涉農企業的校企合作,轉化教學成果,延伸課堂空間。如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利用學院師資優勢,與蕭山供銷社和萬豐集團合作,成立農產品營銷研究中心,重點開展供銷社系統農產品流通網絡等相關課題研究,開展技術開發與服務,共同研究解決農產品、農資以及日用消費品營銷過程中的問題。通過農產品營銷研究中心,開展技術服務、課題研究和科普服務,提升了營銷專業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的能力,有助于解決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人才、技術等資源匱乏,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3、明確集團化辦學供銷社職業院校承擔農村職業技能的鑒定陣地的社會服務職能。開展農村職業技能鑒定,供銷社職業院校既有產業結構調整的理論優勢與農村標準化經營技能的鑒定優勢,又可以充分發揮供銷社系統的行業資源作用,與各類合作經濟組織、農產品行業協會、農產品經紀人特別是當地職業技能鑒定機構開展廣泛合作,共建實踐平臺。供銷社職業院校可以通過爭取與當地職業技能鑒定機構的合作與支持,成為有志于服務新農村的職業技能“多證書”獲得者的鑒定陣地。
(二)集團化辦學背景下供銷社高職院校營銷專業需立足于市場
專業在提供社會服務過程中,已經在很大程度上發揮了自身優勢,但僅僅發揮自身優勢還不夠,需要在進行市場調研的前提下,從區域社會本身的需求出發,對現有的社會服務模式進行創新性改革,這是解決社會服務形式錯位最根本的方法,也可使得地方高職院校與區域社會經濟兩者之間形成良性循環,實現雙方的共贏發展。除此之外,專業還需將視野拓展到三農和基層,在原有行業性和區域性的基礎上,增加基層性,從更廣闊的市場角度來重新思考社會服務的形式與范圍。
(三)供銷社高職院校需轉變辦學觀念
首先,需調整高職院校的職責體系,重新審視社會服務職能的重要性,加強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大職能的互動機制。若高職院校單一地側重人才培養或科學研究,容易導致培養的人才、科研的成果與社會實際需求脫軌。社會服務作為高職院校與區域社會的橋梁,是教師與學生開拓視野、豐富實踐經驗的有效途徑,成為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改革以及科研方向不斷創新的源動力。
其次,院校需明確定位,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在社會服務職能之間存在著區別,高職院校以“術”為主,而非“學”,因此高職院校應充分發揮自身的行業優勢,有針對性地提供職業技術培訓,“小而全”社會服務體系的建立難以體現高職院校的特色和優勢。這也要求院校無論從人才培養模式還是課程體系都要加以改革。如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根據高職市場營銷專業人才調研的結果,與專業指導委員會專家共同研討和調整了人才培養的定位。另外,市場營銷專業結合浙江區域經濟和新農村發展,重新修訂了課程體系,設計了新的教學內容,開設了《農產品營銷》、《農資營銷》、專題營銷訓練(農產品營銷)等課程,提高了學生對新農村建設的認知程度,增強了學生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的能力。
最后,院校需強化服務意識。雖然很多高職院校往往隸屬于某些特定的行業機構,但作為高等院校乃至區域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最根本的服務對象是區域社會,而非僅限于機構本身。建立并強化高職院校的區域服務意識,是加強社會服務職能和完善全方位服務體系的內在動力。
(四)地方政府需成為社會服務供需雙方合作的推手
區域經濟主體與高職院校之間的合作普遍缺乏平臺,推動兩者之間建立合作的動力機制尚未形式,除了高職院校強化自我服務意識推進內在動力外,外在動力機制的建立和健全也極為重要,政府正是外在動力機制的重要組成因素。我們認為,一方面,政府可考慮借鑒其他發達國家的發展模式,從法律法規的角度來緩解社會服務供需體系及現狀矛盾;另一方面,政府有關部門也可通過搭建各類平臺促進社會服務,推動兩者之間的互惠、互補合作,實現供需雙方共贏模式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繆顧根.大學的定位及社會服務職能探究[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120-122
[2]蘇文錦.高等職業教育社會服務的內涵與實現途徑[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6):166-170
篇3
關鍵詞:小兒哮喘;布地奈德;異丙托溴銨
支氣管哮喘是兒科最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之一,近年來隨著空氣污染的加重,兒童哮喘患病率在我國呈上升趨勢。由于本病易反復發作,病情遷延難愈,對患兒身體功能及生活質量產生很大影響[1]。控制癥狀、減少哮喘的發作是臨床治療的關鍵,筆者采用布地奈德混懸液聯合復方異丙托溴銨霧化吸入治療,取得了顯著療效,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12月在本院住院治療的哮喘患兒78例,所有患兒均符合《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2]中診斷標準,患兒哮喘發作時以呼氣性呼吸困難為主,肺部聽診呼氣相延長;肺部可聞及程度不一的呼氣相哮鳴音;支氣管激發試驗檢結果陽性;支氣管擴張試驗陽性。并排除危重哮喘患兒,咳嗽變異性哮喘患兒,腫瘤、呼吸道異物等原因引起的哮喘以及有其他嚴重原發性疾病者。78例患兒中男45例,女33例,年齡2~10歲,平均(5.7±1.9)歲,病程2~35個月,平均(11.7±7.5)個月。
1.2方法 囑患兒治療期間禁食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保持情緒穩定,常規予以抗感染、止咳、化痰、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治療,同時采用氧驅動霧化吸入治療,霧化藥物:布地奈德混懸液(商品名:普米克令舒,阿斯利康公司生產,規格:2ml/支)1ml+復方異丙托溴銨(商品名:可必特,勃林格殷格翰制藥公司生產,規格:2.5ml/瓶)1.25ml+生理鹽水1ml,2次/d,療程7d。
1.3觀察指標 觀察患兒臨床癥狀和體征(咳喘、哮鳴音)消失時間,對比觀察患兒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第1s用力呼氣容積(FEV1)、呼氣峰值流速(PEF)及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T淋巴細胞亞群CD4+、CD8+水平;并在患兒出院后隨訪6個月,統計復發率。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治療前后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P
2 結果
2.1所有患兒均接受完7d的治療,中途無退出病例,用藥后有54例患兒咳喘、哮鳴音在3d內消失,患兒咳喘平均消失時間為(3.8±1.9)d,哮鳴音平均消失時間為(3.3±1.6)d。
2.2對比患兒治療前后肺功能各指標的變化,治療后患兒的FEV1、PEF和FEV1/FVC三項肺功能指標均有明顯上升,與治療前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3對比患兒治療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的變化,治療后患兒的CD4+和CD4+/ CD8+均有明顯上升,而CD8+則有明顯下降,與治療前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4患兒出院后隨訪6個月情況 對78例患兒通過電話進行6個月隨訪,有2例由于搬遷、家長電話停機而無法聯系,有4例患兒因感冒再次誘發哮喘,復發率為5.3%(4/76)。
3 討論
小兒哮喘是常見的兒科呼吸系統疾病,多發生在1~6歲之間的小兒,主要表現為胸悶、咳嗽、氣喘等;誘發本病的因素較多,最常見為環境因素,情緒變化、劇烈運動等也可引起,各種因素導致患兒支氣管內皮細胞發生過敏性炎癥反應,使氣道狹窄,氣流通過受限,包括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T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和氣道上皮細胞等多種細胞共同參與[3]。因此在治療小兒哮喘的過程中多采用抗炎、平喘、止咳的藥物進行治療。
由于口服藥物需要經過肝臟進行代謝,對患兒的健康成長有一定影響,而霧化吸入能夠直接作用于患處,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發揮藥效,有助于提高臨床療效,筆者對所有患兒都進行了霧化治療。考慮到本病病位在呼吸道,并且缺氧現象比較明顯,部分患者需要在吸氧的輔助下才能夠更好地達到治療的目標[4],因此筆者選擇對患兒采取氧驅動霧化吸入治療,霧化藥物選擇了布地奈德和異丙托溴銨。
布地奈德是一種吸入型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水溶性高,且在氣道內壁滯留時間較長,局部抗過敏與抗感染作用更加顯著,能夠明顯減少氣道阻力,顯著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異丙托溴銨為季胺類抗膽堿藥物,能通過阻斷節后迷走神經傳出支、降低迷走神經張力而舒張支氣管,且由于本藥靶向性較強,對呼吸道腺體和加快心血管沒有明顯影響,不良反應少[5]。
本研究結果顯示,布地奈德混懸液聯合復方異丙托溴銨霧化吸入治療小兒哮喘療效顯著,能在較短時間內減輕患兒的臨床癥狀、增加肺功能,其原因可能與治療后提高CD4+、降低CD8+,調節了患兒失衡的免疫功能有關,而患兒出院后6個月復發率明顯下降也說明了這一點。
綜上所述,布地奈德混懸液聯合復方異丙托溴銨霧化吸入治療小兒哮喘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王新杰.聯合吸入復方異丙托溴銨和布地奈德治療毛細支氣管炎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33):33.
[2]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J].中華醫學信息.2009.24(1):20-21.
[3]康馨勻,楊婧,張繼偉,等.普米克令舒對小兒哮喘患者的治療效果及T淋巴細胞亞群CD4+、CD8+的影響[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4,(9):90-92.
篇4
【關鍵詞】COPD;復方異丙托溴銨溶液;鹽酸氨溴索注射液;氧氣驅動霧化;護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統疾病中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其患病率和死亡率高。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一般痰量較多,且黏稠不易咳出,或并存支氣管痙攣,嚴重影響了肺內氣體交換。臨床上常靜脈使用抗感染、平喘(主要是(2受體激動劑及茶堿)、化痰等藥物,但平喘、化痰藥物用量相對較大,且全身分布,局部濃度低,效果欠佳且副作用較大。鑒于此,我科從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對30例AECOPD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輔以氧氣驅動霧化吸入復方異丙托溴銨溶液、鹽酸氨溴索注射液,并給予相應的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60例均為我院呼吸內科的住院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觀察組男21例,女9例,年齡55~80歲,平均(67.4±6.3)歲;對照組男23例,女7例,年齡52~81歲,平均(65.7±7.1)歲。兩組年齡、性別、體重、吸煙指數、病程等各項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全部病例符合AECOPD的診斷標準[1]。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治療,包括氧療、抗生素、茶堿、化痰及營養支持治療等,在此基礎上觀察組同時輔以氧氣驅動霧化吸入復方異丙托溴銨溶液、鹽酸氨溴索注射液。操作步驟:將復方異丙托溴銨溶液2.5ml+鹽酸氨溴索注射液15mg注入氧氣驅動的射流霧化器杯內,連接氧氣。患者取半臥位或坐位,然后口含霧化器噴嘴,深慢呼吸,以5~6L/min的氧流量進行霧化,每次總時間15min,每天2次。兩組均以入院后連續治療7日為1個療程。
1.2.2觀察指標治療前后分別根據患者臨床癥狀(咳嗽、咳痰、氣喘)、肺部體征(干濕音)、血氣指標(PaO2、PaCO2、SO2)、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情況進行0~3分(4級)評分,據此計算出每位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的總積分,作為療效判定的依據。具體評分標準見表1。
1.2.3療效判定顯效:臨床癥狀、體征、血氣指標、FEV1%明顯改善,總積分減少≥2/3;有效:臨床癥狀、體征、血氣指標、血氣指標、FEV1%均好轉,總積分減少1/3~2/3;無效:臨床癥狀、體征、血氣指標、血氣指標、FEV1%無明顯改善,總積分減少
1.2.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1.5軟件包進行統計處理,療效比較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見表1。
3討論
氧氣驅動霧化吸入是以氧氣作為驅動和利用高速氧流量造成負壓將藥液迅速裂礫成微小顆粒,使藥液霧化顆粒進入氣管深部的一種霧化方法。其優點:①有氧氣作為動力可將較小的顆粒吸入氣道和較小氣道,從而改善局部氣管痙攣、消除炎癥;②藥液經霧化后用藥劑量小,起效快;③霧化吸藥時同時還進行氧氣吸入,可有效改善缺氧癥狀,達到雙重治療;④霧化顆粒隨著吸氣動作直接送達呼吸道發病部位,甚至可達下呼吸道深部,局部藥物濃度高,直接作用于靶器官上,可迅速有效地擴張支氣管,改善肺功能,療效好,避免了全身給藥產生的不良反應;⑤氧氣吸入器價格便宜,一人一具,有利于防止院內交叉感染。氧氣驅動霧化操作要點如下:①首先,做好患者心理護理和霧化吸入宣教,解除病人的顧慮;②在霧化吸入時,教會患者正確的吸入方法,確保大部分藥物顆粒吸入下呼吸道;③采取坐位或半臥位、側臥位(抬高床頭30°),并保持霧化罐直立且整個吸入過程無漏氣;④氧氣濕化瓶中濕化液不宜超過≤1/2,以防濕化瓶中部分蒸餾水被帶入連接管和霧化器中,造成藥物濃度降低和管道阻力增加,影響氣流動力和氣霧微粒大小不均勻,延長霧化時間使病人疲勞。⑤根據病情需要及霧量大小調節氧流量,避免加重二氧化碳潴留。⑥在霧化吸入過程中應注意避免眼睛接觸到藥液或氣霧,同時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呼吸、SpO2、心率、心律變化及其他不良反應。⑦對于不能適應較長時間霧化者采用間歇吸入法,反復進行直至吸完所需的霧化藥液;⑧霧化吸入前、中、后,均應指導病人注有效咳嗽排痰,必要時輔以拍背或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