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區督導工作計劃范文
時間:2023-04-01 01:26: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學區督導工作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法國教育督導制度;經驗;啟示
中圖分類號:G5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0845(2012)08-0155-02
法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豐厚文化底蘊的西方國家,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教育督導制度的國家。研究法國的教育督導制度,對于完善我國的教育督導制度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
一、法國教育督導制度的經驗
1.督導機制設置健全、職責明確
法國政府于1965年設立了國家教育行政總督導。現行的法國教育督導機構設置為國家教育總督學、國家教育行政督導、地區與學區督學以及國民教育督學。
各級機構的職責清晰、明確。
(1)國家教育總督學
國家教育總督學的活動范圍側重在教育教學領域。他的職責有:第一,從宏觀上監督和評估國家的教育制度,包括對教育類型、教學內容、大綱、教學法、教學程序和實施方式等方面的監督與評估;第二,參加各地對教學和教育質量的督導檢查工作,參加對地方督導人員、學校領導、教學人員和指導人員的招聘、培訓,并評估他們的工作,使地方督導機構能較好地在學區長的領導下,行使其權利和職責;第三,為改進和實施教育政策,根據教育部長的指示,圍繞教育部的中心工作和全國基礎教育中的熱點問題進行調研,提出其權利范圍的意見和建議。
(2)國家教育行政總督導
主要職責是:在教育部長的直接領導下,代表部長或以部長的名義,對教育部、學區、公立學校以及所有隸屬于教育部或得到教育部資助的機構的行政、財務、會計和經濟方面事務的運行情況和效益進行督導和檢查;對涉及上述機構的行政訴訟案件提出咨詢意見;對國家的教育制度進行研究和評估;參加由部長委托的教育系統內行政、財會人員的招聘和培訓、對某一學區專題調研或處理突況和特殊問題等。
(3)學區督學和國民教育督學
地區與學區督學和國民教育督學受學區長領導,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協助學區長保證國家、政府的教育法律和教育政策在本學區的實施。他們主要職責是:1)行使在教育方面的權力,對區內小學、初中、高中的教師,教育和方向指導人員的個人和小組工作進行評估;協助對學科教學、教育部門、教學程序和教育政策實施情況的評估;尤其對教育行為直接監督。2)專業督察指導。根據不同的專業,督導中小學、職業培訓機構中教師教育和指導人員,檢查國民教育教學階段培訓目標和計劃的實施。3)參與教師培訓。參與培訓方案的設計、推薦培訓人選等,積極推動崗前培訓、在職培訓和輪崗培訓。4)參加學區招聘教師和公職人員的組織工作。5)根據學區長和教育部或總督學的要求,履行特殊職責。
2.教育督導人員資格認定嚴格
法國對督導人員資格的認定是非常嚴格的,各級督學都屬于國家公務員,并都劃入公務員等級中的一等A類。
國家教育行政總督導團體內各職級人員,通過逐級選拔產生,主要從教育系統內的有相當資歷的文職行政人員、大學行政管理顧問、大學生總務主任、任職十年的省教育局局長等具有豐富行政管理經驗的國家公務員中選拔。選拔由國民教育部長或由他的代表主持的委員會負責。
比如,地區與學區督學必須具備下列條件:具有一定職稱的大學教師;中學高級教師;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負責人;至少任職五年的國民教育督學,同時還要求年滿40歲,并在教育、管理或督導部門全日制服務滿五年或相當五年。地方督學的錄用必須通過公開的競爭性考試。
國民教育督學的任職條件是:必須具有大學三年學習文憑或被承認的同等學力文憑,或持有中學教師資格證書,已經是國民教育部規定的機構的正式公務員,并在相應機構全日制工作五年,年齡在40歲以上。國民教育省督學必須通過公開考試招聘。通過競爭性考試后,還須參加為期兩年的培訓,持由考試委員會頒發的國民教育省督學能力證書,被派往分學區實習一年,實習合格后,方可轉成正式的國民教育省督學。
3.督導職責分工明確
“法國教育督導最為顯著的一個特征就是分工督導”,法國的總督學分為國家教育行政總督學和國家教育總督學。國家教育總督學主要負責教學方面的督導事宜,日常活動組織形式主要有三種:一是按專業特長,將每位督學編入不同的學科組和專門組,在這些組內總督學的任務是全面地開展對本學科的研究和建設,檢查和保證本學科的教學質量;二是根據每年對教育專題的不同調研課題,對所有的督學分別編組,在地區督學的協助下,深入相關地區開展調研;三是擔任學區通訊員的總督學按要求深入到某一學區,在地方督學的幫助下完成年度調研計劃,同時還有責任幫助制訂所在學區督學的工作計劃,并指導和協調地方督學工作。
比如,地區與學區督學主要在學區范圍內負責對初中、高中和職業高中等機構的督察。國民教育督學主要負責對一個省內的小學、初中段的職業技術教育和學前教育機構的督察。督學平時各有分工,但在必要時則靈活編組,共同進行督導。
對校長的評估和評分制度則是督導制度中比較薄弱的環節。學區督學在對教員和校長評估的同時,也要接受學區長和總督學的雙重評估。
4.注重對督導人員的培訓
為了提高督導人員的素質,法國還十分注重對督導人員的培訓,在《關于國民教育督學和地區與學區督學上崗培訓》中就明確規定地方督學在被正式任命和就職前,必須到指定的教育管理干部培訓機構接受為期兩年的上崗培訓。
二、對我國教育督導制度的啟示
1.健全和規范各級教育督導機構,明確其職責
法國始終重視督導機構的設置,督學人數編制一直較多,各級職責也非常明晰。從法國的設立的各級督導機構與其職責來看,我國教育督導各級督導機構的設置還不規范,缺乏獨立性,各級督導機構的職責也不明確,難以有效行使對政府部門及教育行政部門在教育執法工作中的督導權力和開展督導工作。從中央到地方基本上都以督政為主,對督學重視不夠。因此,我國應進一步健全和規范各級教育督導機構,根據《教育法》規定的我國實行教育督導和評估制度以及《義務教育法》中的“人民政府教育督導機構”的提法,借鑒法國督導組織機構設置的有效做法,獨立或相對獨立設置教育督導機構,實現與教育行政部門的分離,保持相對的獨立性。從而使各級教育督導機構能夠代表各級政府行使教育督導職權并有效地開展教育督導工作。同時,還要進一步明確各級教育督導機構的職責,將監督與指導、督政與督學有機結合,堅持以督學為本的同時,以督政為主。
2.強化教育督導的權威性
目前我國在各地各級督學的任命、聘任方面基本上是由地方推薦、上級任命,聘任辦法相對比較落后,選拔也不夠嚴格,甚至是安置性質的。另外一方面,在督導機構和隊伍建設及經費投入等方面,我國的差距還是明顯的。不少督導沒有經過嚴格選拔及專業培訓,缺乏從事督導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督導隊伍的素質相對較低。因此,我國應嚴格規定各級督導人員的任職條件,加強對各級督導人員的培訓,提高督導隊伍的自身素質,規范督導自身督導行為,努力實現督導人員集行政權威、法律權威、學術權威于一身。我國的教育督導尚未形成這樣的權威性,這主要是因為對教育督導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夠,“督導組織泛行政化,缺乏專業權威性”[6]。因此,我國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領導要重視督導工作,建立健全督導結果的公示制度、通報制度和公報制度,接受公眾的監督,重視教育督導的反饋作用。
3.加強教育督導的法制建設
教育督導機構作為教育行政監督和教育執法檢查機構,必須依法督導。我國的教育督導尚未單獨立法。有關教育督導的政策和法規建設主要見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二十四和1999年8月教育部下發的《關于加強教育督導與評估工作的意見》(教督[1999]6號)之中,各地方只有深圳、廈門、湖南、遼寧、山東等十六個省市出臺了地方性《教育督導規定》或《條例》。應該說,我國的教育督導法制建設還停留在職能部門出臺的政策和地方性法規的層面,國家立法尚未提上日程。因此,加速國家對教育督導的立法工作,已提上日程。法國是一個以“三權分立”為政治體制基礎的國家,他們認為教育督導是教育事業的強有力的監控體系,立法、執行、監督、指導是教育管理的四項主要職能,教育督導對保證國家教育政策的有效實施是非常關鍵的。因此,他們非常重視教育督導法制方面的建設。法國政府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有關教育督導的法規,如《國民教育總督學特別章程》、《國家教育行政總督導章程》、《地區與學區督學和國民教育督學特別章程》等。
4.加強教育督導人員的培訓
我國在督導人員的培訓方面,尚未形成規范的制度。應借鑒法國“地方督學在被正式任命和就職前,必須到指定的教育管理干部培訓機構接受為期兩年的上崗培訓”的制度,我們也應強化教育督學崗前、崗中和崗后培訓,切實提高教育督導人員的政策水平和教育教學督導的業務水平。
參考文獻:
[1]對英國、法國教育督導和教育評價制度考察的報告[EB/OL]..
[2]穆嵐.法、德、日三國教育督導制度基本特點及其啟示[J].教育理論與實施,2008(22).
[3]劉冬梅.發達國家教育督導制度的比較及啟示[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2).
[4]黃崴.我國教育督導體制現狀、問題與改革路徑[J].教育發展研究,2009,28(12).
[5]陶秀偉.中法教育督導體制比較研究[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4).
[6]鄭子瑩,王德清.關于重建我國教育督導權威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5(3).
篇2
教學工作計劃高中
1、教育教學理論培訓。
教師教學能力的高低,教學質量的有劣,取決于教學思想的先進與否。教師只有掌握豐富的教育理論,才能有效地指導教學實踐活動。本學期我們將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具體要求為:讀、研、寫、評,讀即積極開展教師讀書活動,豐富教師的 教育教學信息量,在讀的過程中,寫好教育理論筆記,尤其是教學隨筆和心得體會;研即搞好小型的學習理論研討交流會,教師將所學理論付諸于教學實踐,定期進行總結交流,以達到學以致用,相互學習,相互提高的目的;寫即學習教育理論,教師不僅要善于運用,更要善于總結,根據自己所任學科的教學實踐,撰寫教育教學論文;評即學校采取檢查、督導、考核等措施,及時總結,保證理論學習真實有效,對學有所成的教師給予精神及物質上的獎勵。
2、抓好教學常規管理
新課程的全面推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規章制度,積極探索符合素質教育理念和體現新課程精神新措施,加強校園內用普通話,板書工整,書寫規范。檢查做好記錄,作為教師年度考核的一個重要依據。
充分利用電教室的遠程教育進行課堂教學,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設備,做到用好電教設備,管好電教設備,使其為課堂教學服務。
根據縣教研室和學區的安排,積極主動開展片區教研活動,同本鎮的兄弟學校開展教研交流,或同外鄉鎮的其他學校共同開展教研大練兵,走出去,請近來,保證人人參與,人人提高,個個有收獲,鞏固課堂教學主陣地,確保教學質量這一生命線。
3、教育教學方法培訓。教育教學理論怎樣落實和指導教師的實踐工作?怎樣有效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怎樣使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更加高效?這是每一位教師課堂教學的方向和必須深入研究的課題。
篇3
一、指導思想
堅持科學發展觀,以區域推進素質教育為核心,以提高農村學校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為重點,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根本,加快中小學教育現代化建設步伐,進一步深化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和教學改革,深入開展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的研究與探索,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二、總體目標
到2015年,實現全區教育高位優質均衡發展。建立教育管理、教學設施、教師隊伍、教育教學等一體化管理模式,使區成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示范區,使每一所學校都成為特色發展學校,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享受到同等的優質教育。
三、工作要點
(一)全面優化管理機制。嚴格按照“統籌規劃、科學發展”原則,落實區域內城鄉教育一體化管理。完善一體化管理細則,進一步明確學區一體化管理的權利和職責,統一規劃學區工作,統一安排教學活動,合理調配城鄉師資,統籌學區工作經費。確立一體化管理目標,深化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形成長效管理機制。明確一體化管理任務,做到“學校布局調整規劃、學校建設標準、教育經費撥付、教職員工隊伍、教育質量評估”等諸方面管理的協調統一。到2015年,形成城鄉學校教育教學一體化管理新體系和運行新模式。
(二)合理調整學校布局。根據《關于市中小學布局調整的規劃方案》,制定2011—2015年的具體方案,按照學校規模適宜、班額適度、方便學生就近入學的原則,做到城鄉一體化規劃,且適應學齡人口變化、城市化進程和新農村建設,確保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農村留守兒童平等接受教育。2011年,遷建望島小學、八中,擴建孫家疃小學;小學、初中平均班額達到45人、50人;公辦學校接收流動人口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比例達到93.47%。2012年,擴建七中;小學、初中平均班額達到44人、48人;公辦學校接收流動人口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比例達到94.5%。2013年,新建望海園學校;小學、初中平均班額達到43人、46人;公辦學校接收流動人口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比例達到95.5%。2014年,新建羊亭小學、溫泉中學;小學、初中平均班額達到42人、45人;公辦學校接收流動人口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比例達到96.5%。2015年,新建半月灣中學;小學、初中平均班額達到40人、45人;公辦學校接收流動人口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比例達到97.5%。
(三)不斷改善辦學條件。穩步實施校舍安全工程,2011年,投資2000萬元,加固改造校舍,投資8400萬元,新建、擴建校舍面積43000平方米;2012年,投資800萬元,加固改造校舍,投資2435萬元,擴建校舍面積16236平方米。實施中小學辦學條件標準化和省級規范化學校建設工程,要對照《省普通中小學基本辦學條件標準(試行)》,確定薄弱學校名單,制定年度具體工作計劃,2011年,全區標準化學校達到100%。2012年,全區省級規范化學校達到80%;2013年,全區省級規范化學校達到87%;2014年,全區省級規范化學校達到90%;2015年,全區省級規范化學校達到90%以上。提升學校內部設施配備水平,2011年,全區100%的學校數字化實驗室(探究實驗室)、綜合實踐活動室等各類實驗室及內部設施達到省級標準要求;93%的學校教學儀器及圖書館藏書量達到國家配備要求;60%的學校建立學生電子閱覽室,與校園網相結合,實現電子圖書資源共享。到2012年,全區95%的學校教學儀器及圖書館藏書量達到國家配備要求;80%的學校建立學生電子閱覽室,與校園網相結合,實現電子圖書資源共享。
(四)實現資源深度共享。落實《市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及平臺建設實施意見》,每年更新約1000臺電腦,基本建成教育遠程學習平臺,建成動態優化優秀視頻資源庫。進行錄播教室應用于學區均衡發展的探索,借助我區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優勢,深入研究信息技術在教育管理、教師培訓、教育科研、教育教學等方面的廣泛應用,全面提高學區信息一體化管理水平。加強信息技術方面的課題研究,完善“教育資源庫”的維護建設,發揮遠程教學評估系統的作用,以教育信息化促進城鄉教育高水平、高質量地均衡發展。
(五)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教師管理制度,統一管理教師招聘錄用、職務(職稱)評聘、培養培訓及考核等,實行電子檔案動態管理,2012年全區城鄉中小學教職工將執行同一編著標準。進一步強化教師培訓,切實發揮骨干教師示范引領作用,繼續深化“專題”培訓內容,面向薄弱學校、農村學校,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從2011年開始,每年重點培養農村骨干教師200名左右。強化教師、中層干部定期輪崗制度,按照《區教育局關于實施城鄉中小學教師交流工作的通知》精神,推進區直教師支教工作,每年按不低于5%的比例進行教師交流,在同一所學校任職滿六年的校長要進行交流。
(六)切實發揮學區作用。落實《區教育局關于加強學區建設的指導意見》和《區關于依托學區平臺落實城鄉教學教研培訓一體化管理的實施意見》,發揮學區委員會和中心教研組的作用,以整體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以一體化全方位管理為手段,不斷完善學區配套制度。制定統一的教學計劃,實行學檢測,建立學檔案,開展研培訓活動,充分發揮學區在教學、教研、培訓等方面資源整合的優勢,實現“以強帶弱、以弱促強、共同發展”。
(七)整體提高教育質量。深入開展“區域整體推進素質教育的研究與實踐”重點課題研究,探索將各項課題與區重點課題進行有機整合,建立素質教育評價體系和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考核評估機制。不斷完善中小學教育質量監測機制,認真落實《區中小學教育質量監測實施意見》,每年度要開展一次學區教育質量評估考核,確保考核結果逐年提升。進一步強化學科教學管理,科學落實《區中小學教學常規》,各學區要實施規范管理、精細管理、民主管理,探索創新現代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制度。促進區域特色發展建設,按照《區中小學創建特色學校建設實施意見》,到2015年,全區中小學全部達到A級以上特色學校標準,50%的學校達到AA標準,20%的學校達到AAA級標準。
四、保障措
(一)強化組織領導。區政府組建以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發改、財政、教育、規劃等有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區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區教育局組建以局長為組長、分管副局長為副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制定具體的工作方案和工作計劃。2012年,將出臺中小學布局調整、教育信息化建設、城鄉干部教師定期交流、均衡發展督導等一系列文件措施,為區域教育均衡發展提供目標明確、措施得力、嚴格高效的工作機制。
(二)全面組織實施。制定年度具體規劃,進一步明確工作職責和工作任務。2011年,召開全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會議,出臺實施方案,進行全面宣傳和工作部署。2012年,按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指標,從體制機制、學校布局、辦學條件、教師隊伍等方面逐一扎實落實。2013年,根據前一階段自我評估情況,總結經驗,查找不足,明確思路,制定新的舉措。2014年,著眼質量均衡,提出更高的要求,爭取形成特色,并走在全市發展的前列。2015年,開展全方位的自我評估,查漏補缺,撰寫報告,提煉成果,爭取達到區域高位優質均衡。
篇4
國務院《教育督導條例》的頒布有利于促進區域內教育公平,推動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督促解決當前教育中存在的義務教育階段城鄉發展不平衡、擇校現象嚴重、課業負擔過重等問題,推動教育健康和諧發展。
安定區現有各級各類學校254所,其中義務教育階段224所,包括51所普通初中(城區2所、農村49所),173所小學(城區7所、農村完小82所),另有教學點84個。按照《全區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2013—2017年)》,目前,全區規劃完成標準化建設達標的學校只有31所,占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13.8%。不達標的學校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大部分學校辦學條件差,學校占地面積和建筑面積不達標;體育運動場地不達標,有的學校甚至沒有操場;大多數學校計算機配置不達標,信息化水平較低;學校衛生室、心理健康教育設施簡陋。二是城區學校大班額現象十分嚴重,而農村學校辦學規模太小,學生擇校現象嚴重,城鄉生源矛盾十分突出。三是教師結構性矛盾突出,總量超編和專業教師短缺現象并存,特別是農村學校教師總量超編,但音美專業教師嚴重短缺。
面對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今后要不斷健全機制,認真履行職責,加強隊伍建設,積極探索綜合督導評估的新方法,創新督導形式,提高督導水平,加大督政督學力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區域內教育的均衡發展。
1 建立督政、督學、監測體系
區人民政府督導室要適應教育督導全覆蓋的新要求,按照省級督導評估指標,結合當地實際完善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職業教育督導評估指標體系,創新督導評估方法,形成科學完善符合當地實際的學校督導評估體系。督促和引導各相關職能部門、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履行支持教育發展的職責,規范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校規范辦學行為,切實強化義務教育監測工作,嚴格操作程序,認真分析監測結果,充分發揮監測實效,為政府及時提供義務教育整體情況,特別是對一些熱點、難點問題進行跟蹤監測,使區政府及時掌握義務教育的動態信息,及時發現潛在的問題,預測發展趨勢,促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加強對學校的質量監測,統籌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探索促進各級各類教育科學發展的質量評價體系,為改進教育教學、完善政策措施提供依據。
2 不斷壯大督導隊伍
目前督導室共有專職督學5名、兼職督學35名,人員數量遠遠不能適應督導工作全覆蓋的需求,加之部分兼職督學還身兼學校領導職務,很少有時間深入其他學校開展督導工作,導致督導工作缺乏系統性,督導數據不能客觀反映教育教學。今后,區要成立教育督導委員會,由區政府區長任主任,政府分管教育副區長任副主任,各相關部門負責人擔任委員會委員。為有效落實督學責任區工作制度,還需不斷壯大督導隊伍,將即將達到退休年齡、擔任過學校中層以上領導、工作經驗豐富、業務水平高、思想具有前瞻性的優秀教師聘任到督學隊伍中來,切實提高督導隊伍的層次和水平,在學區(校、園)設立督導聯絡員,努力建設一支責任心強、業務精湛、結構合理的專業化督導隊伍,全面提升教育督導水平。
3 不斷完善教育督導制度
建立領導聯系學校制度 區委、區政府要始終把教育事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的戰略任務來抓。因此,首先要建立領導聯系學校制度,區四大班子主要領導要按照行政區劃和學校分布,聯系學區、聯系學校,并出臺加強教育督導工作的指導性文件,進一步規范對教育督導工作的要求,完善督導評估制度。
建立督學責任區制度 區政府教育督導室要按照專兼職督學隊伍的狀況,劃分督學責任區,落實責任,實施教育目標責任制,每年圍繞區委、區政府創建教育強區的目標和區教育局確定的年度教育工作總體思路,研究制定《全區教育工作目標任務書》,把全區的教育工作任務分解細化到相應的學校,由督學對責任區各級各類學校工作情況進行經常性的檢查和隨機督查,形成過程性督導與集中督導相結合的教育督導工作機制,規范中小學校辦學行為。
建立機關領導干部包片聯校制度 教育主管部門機關工作人員要切實加強對學校工作的管理和指導,將工作重心下移,建立包片聯校制度,切實履行“一崗雙責”制,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學校,全面掌握所聯系學校情況,督促、檢查、指導并聯系協調解決學校存在的實際問題,及時發現和處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并建立獎懲機制,聯校工作要與機關工作人員的年度考核掛鉤,提高督導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建立限期整改、督導報告制度 每次專項督導或者綜合督導結束后,督導組都要按規定程序反饋督導評估結果,向督導室提交督導報告,督導室及時下發督導通報,在一定區域、范圍內予以公告和通報。被督導評估單位要嚴格按照督導評估意見和建議進行整改,并在規定期限內對整改情況向區政府教育督導室報告。區政府教育督導室應及時組織回訪或復查,切實促進整改落實。對整改不力、落實不到位的嚴格實施問責。
4 創新督導評估機制
認真開展中小學校綜合督導評估 為全面了解全區教育的整體運行情況,要結合貫徹執行《甘肅省普通中小學綜合評估督導方案》,制訂適合縣域特點的綜合督導評估工作方案,成立由專兼職督學組成的督導評估組,按照聽匯報、查看校容校貌和設施設備、觀看大課間活動、隨機聽課、組織學生和家長調查問卷、開展教職工個別訪談、查看學校臺賬資料等多種形式對學校發展情況進行全面督導和了解,督導工作結束后,對所評估的每一所學校情況要進行充分的討論和評議,并分校下發督導報告及整改通知,全面提升全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教育質量和內涵發展水平。
穩步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 認真對照《甘肅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督導評估細則(試行)》,采取現場評估、現場認定、現場反饋的方式,對各學校的標準化創建情況從組織領導、辦學條件、教師隊伍、質量與管理等四個方面進行仔細的督導檢查,認真細致地指導學校進一步找出工作差距,提出初步整改意見。督導評估結束后,督導組經過綜合評議,分校下發督導評估反饋意見,幫助學校梳理存在的薄弱環節,并提出具體整改建議,分步整改。
扎實推進過程性督導 要按照省、市總體安排和區教育督導委員會的工作部署,結合落實教育督導工作計劃,扎實開展過程性督導。每學期開學制訂督導方案,組織人員對學生入學以及學校各項開學準備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督導檢查,抓好控輟保學工作。定期不定期深入學校督查學校常規工作,深入課堂了解課堂教學效果,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水平。還要結合階段重點工作開展學校安全、食堂食品衛生、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治理等工作,不斷強化內部管理,規范辦學行為。
總之,縣(區)級政府要將教育督導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研究解決教育督導工作中的重大問題,不斷創新督導方式,努力構建適合區域特點的督導體系,促進區域內教育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篇5
一、疫情慨況
我鎮自上世紀五十年代初開展血吸蟲病防治工作以來,取得了較大的防治成效,但由于社會自然生物諸多因素的影響,至年底,我鎮仍然有血吸蟲病流行的行政村12個,有螺面積達10萬平方米,是我市重點開展血吸蟲病防治工作單位之一。
二、防治原則
堅持“防治結合、分類管理、綜合治理、聯防聯控、人畜同步、降低疫情、壓縮疫區、逐步根治”的原則,根據各疫區疫情不同,重點加強傳染管理的防治策略。
三、防治目標
在年達到血吸蟲病傳播控制標準,年達到血吸蟲病傳播阻斷標準。
四、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成立以易呈祿鎮長為組長,分管衛生領導張緒剛部長、分管農業領導劉燁副鎮長為副組長,衛生院何秀山院長、中學周佐平校長、學區蔡澤磊校長、九源學校鐘鳳林校長及各村支書為成員的鎮血防工作領導小組。
2、落實責任。1)鎮配合市血地防有關血防工作,政府疫區村蹲點領導干部要負責、督促抓好血防工作。2)疫區村支部書記為第一責任人,并落實一名干部具體負責本項工作。
3、技術保障
市血防專業機構將指定一名技術人員對我鎮進行血防技術指導,提出建設性工作意見,畜牧部門將指定專人負責督導查治耕牛及淘汰耕牛和圈養及定放養工作,為達標提供技術保障。
五、防治責任
1、疫區村委會:要落實具體人員負責血防工作,將血防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計劃,搞好疫情監測,做到及時發現疫情,上報疫情,按照政府要求,做好以機代牛、淘汰耕牛、圈養及定點放牧工作,組織宣傳發動村民積極參與各項血防工作,同時安排好駐點血防專業人員的工作和生活。
2、農口站所:負責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指導疫區群眾改變耕作方式,因地制宜地種植旱地經濟作物或水旱輪作,爭取國家農業開發小溝渠硬化工作項目,改變釘螺孳生環境,推行農業機械化,盡量減少疫區村民因生產作業感染血吸蟲病的機會;努力爭取國家改建沼氣池項目,有效殺滅血吸蟲卵,控制傳染源;制定在疫區推行以機代牛工作計劃,落實以機代牛措施,為達到血吸蟲病傳播控制標準打下堅實的基礎。
3、蓄醫站:做好疫區耕牛的查、治血吸蟲病及擴大化療工作。1)多與血防專業機構取得聯系,嚴格做到人、畜查、治同步;每年對三、四、五類地區耕牛進行查病和對耕牛感染率1%以上的行政村耕牛進行擴大化療,對四、五類地區陽性耕牛進行治療。2)指導疫區群眾發展養殖業,在疫區低洼地帶開挖魚塘,進行水淹滅螺。3)負責牽頭組織在洲灘地區和有螺鄉、村開展封洲禁牧工作,對疫區耕牛實行圈養,不能圈養的以村、組為單位指定耕牛放養點,確保全市三類疫區行政村在年實現定點安全放牧目標。4)建立和健全對在有螺地帶放養的牛、羊等家畜暫扣和強行檢疫制度,確保無感染性耕牛進入有螺地帶污染水源,有效控制傳染源。
3、中學、各小學:1.將血防知識教育工作列入教學工作計劃中。2.聯合衛生部門對所有疫區中小學校教師進行一次血防知識輪訓,使每位教師都熟練掌握血防常識,具備為學生上好血知識課的能力。3.在各疫區中小學校認真開展創建“無血吸蟲病人學校”活動。
六、防治措施及任務
(一)傳染源控制
1、以機代牛。農口站所:一是制定工作計劃積極宣傳國家以機代牛政策,使疫區群眾家喻戶曉;二是爭取國家提高對疫區群眾購買農機的補貼標準,培育農機大戶、農機示范戶,同時對農機手進行培訓;三是采取切實有效措施,逐步淘汰全鎮重點村全部耕牛。
2、封洲禁牧。畜醫站:一是摸清疫區大型家畜數量,根據各疫區行政村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制定封洲禁牧工作計劃;二是明確相關部門在禁牧工作中的職責,建立禁牧工作隊伍,落實禁牧專項工作經費;三是強化禁牧措施的落實,在疫區耕牛未全部淘汰前推行定點圈養,集中指定地點安全放養。
3、改水改廁。市農業部門將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在疫區大力推選結合新農村建設將水改旱項目向疫區傾斜,積極解決疫區群眾生活用水問題,有效減少其接觸疫水的機率;市愛衛辦將建設三格式無害化廁所項目向重疫區村傾斜,按照先重后輕的原則,力爭實現全面覆蓋三類疫區行政村。
(二)、查螺工作
1、查螺工作:市將組織專業人員對我鎮全面查螺。時間在3—6月、3—9月進行。
2、滅螺工作。各疫區村委會組織了3-10人的滅螺隊伍積極參與滅螺工作,有效降低我鎮疫區的釘螺密度,壓縮易感地帶面積,降低人畜感染機會。上半年對部分地處上游、螺點相對孤立的疫區及歷年曾發生過急性感染和可能發生急性感染和成批感染血吸蟲病的發生穩定疫情。時間性安排在4-5月進行。下半年繼續開展和秋季滅螺大會戰,做到有計劃的開展滅螺工作,按水系(從上游到下游)、分環境(螺點是否孤立),滅一塊、清一塊、鞏固一塊,有效壓縮有螺面積。時間安排在9-10月進行。
篇6
一、開學條件保障情況
1、為使開學工作做到科學、有序,2月26日(正月初八)上午,中心學校召開了全學區村小校長會議,布置開學工作,并通報了本學期學校工作計劃要點。2月28日上午,各校召開教師會,整理校園,排查安全隱患,對遠程教育設備進行檢查、維護,安排開學工作。3月1日,學生報名、注冊;發放新書,變動學生編班。3月2日,全學區各校按課表正式上課,學校營養餐工作正式啟動,中午學生全部在校就餐。
在教師到崗、學生到校方面,本期開學全學區教師到崗迅速,本學期在編在崗教師137人,除一人赴xxx學校支教外(縣局安排支教),其余教師均按期到崗,學生除正常轉學變動之外,無一人輟學、流失。
2、學生資助政策落實到位,無因家庭經濟困難、生活困難或學習困難而失學的情況。
3、教材均采用縣新華書店預定的人教版教材,符合規定要求。本學期新教材于2月28日已全部到校且在開課前發送到學生手中。規范教輔用書選用,堅持“一課一輔”、自愿選購、無償代購服務原則,嚴禁在公告目錄之外以任何形式向學生推薦教輔資料。教輔材料無侵權盜版、違背自愿原則、強制訂購等問題。到目前為止,全學區無一例違規現象出現。
4、2月28日,各校整理校園,排查安全隱患,對遠程教育設備進行檢查、維護,飲食、用水、用電、學生營養餐等各項后勤保障工作也同時啟動,學校教學、生活設施設備經過檢修,運行良好無安全隱患。
5、在開學學生教育及活動、儀式開展方面,我們將開學第一周定為“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周”,要求各班班主任與輔導員老師對學生重點開展“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搞好個人衛生,預防春季傳染病”教育、“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的“三愛”教育和節糧、節水、節電“三節” 主題教育活動。3月2日星期一,學區各學校均開展了新學期周一“升國旗”活動,各校校長都開展了“國旗下的講話”教育活動。中心學校xxx校長做了“新學期 新氣象 新希望”主題講話,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愛祖國、愛學習、愛勞動,做合格的社會小公民。
開學活動、儀式無鋪張浪費,或曲解傳統文化教育的情況。
二、學校安全工作情況
1、各校于2月28日對校園安全隱患進行了排查摸底,對教室、教師辦公室、食堂餐廳、圖書館、實驗室、鍋爐房、配電室等區域和人員密集場所的安全隱患進行全面排查并進行了登記記錄并及時進行了整改。(詳見各學校“開學安全自查表”)
2、3月2日各校按課表上課,校園實行封閉式管理。中心學校開學當天及上下學等時段xxx派出所有民警巡邏或執勤,校外人員進入校園進行登記,門衛和保安員配有安全叉、橡膠棒等必要的安全防護、應急處置裝備,校園重點部位均安裝了視頻監控,但門衛缺上崗有關證件。
3、學生上下學交通安全方面,全學區不存在使用拼裝車、報廢車接送學生現象,無未取得駕駛資格人員駕駛車、超速、不按許可路線行駛等違法行為。但接送學生車輛存在超員現象,中心學校將摸底情況匯總后將報送xxx交警中隊,懇請相關單位協助解決。
4、學生安全知識教育方面,新學期,各班開學第一課是安全教育課——“春季傳染病防控”宣傳教育。同時我們根據新學期學生身心特點:春節學生與家長團聚開學后家長外出打工與學生分別,我們要求各班在開展安全教育第一課的同時將學生的心理教育作為內容之一,及時開展對學生的心理疏導教育。學校還專門印制了“開學致學生家長一封信”,在學生報名時發放到每一名家長手中,宣講安全知識。學校制定了突發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并每學期組織演練。
5、校園網絡無安全漏洞,運行正常。
三、規范辦學行為情況
1、在收費方面,我們一如既往嚴格遵守收費政策,依法收費,并及時地向家長、社會公示了收費項目、標準和政策依據。由于我校收費規范,家長反映良好,無一例上訪事件,無一例收費投訴,實現了家庭和學校的和諧。
2、校務公開情況,按照《安慶市—學校收費公示欄模式》設立永久公示牌,發放明白卡,服務性收費和代收費符合規定,校服征訂規范、質量過關。
3、在規范辦學行為方面,學區內人數最多的班級為49人,無超大班額,課程安排按省頒課程標準設置,符合國家和省級規定。全學區各學校均安排了“大課間活動”,全面落實每天鍛煉一小時要求,不存在對學生考試成績進行排名并張榜公布情況,學生作息時間安排科學合理,無組織學生補課現象。
四、教師隊伍建設情況
1、學區內各班級語、數學科教師配備完整,但專職音體美教師短缺。如中心學校共19個班級,專職音樂教師僅一人,還是從數學學科轉崗而來,村級小學均是兼職。音體美專職教師不能滿足教學需要。
2、教師隊伍穩定,教師的合法權益落實到位,相關工資福利和社保政策宣講到位,教師通過合法途徑反映問題、表達訴求。
3、學區各學校認真學習、貫徹執行教育部關于《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嚴禁教師違規收受學生及家長禮金等行為的規定》等文件,嚴明教師職責,提出“四不”原則,即不辦補習班,不亂補課,不進行有償家教,不搭車收費,規范教師行為,無違反教師職業道德行為。
五、學校自查情況
1.認真落實《教育部關于做好20xx年寒假春節期間有關工作的通知》,中心學校專門下發了文件,制定了工作臺帳。
2.認真落實20xx年開學工作專項督導要求,開展了自查、督查活動,有工作臺帳、問題清單、整改措施及自查報告。
六、專項工作部署落實情況
為部署落實好《教育部關于做好20xx年寒假春節期間有關工作的通知》精神,中心學校于元月六日下發了xxx小教[20xx]1號文件,就期末結束工作及寒假有關工作做出了詳細部署,制定了具體的工作臺賬,并認真執行實施。如:
安全管理方面,2月4日,各班召開期末結束會與寒假安全教育專題班會,學校向每位學生家長發放了“寒假致學生家長一封信”,加強對學生假期的安全教育與管理。
送“溫暖”方面,2月11日,學區各學校開展了慰問特困教師與退休教師活動,并要求教師及時開展家訪,做好防流堵輟和留守學生工作。
值班、監督方面,堅持寒假值班制度,強化責任落實。2月7日,各校假期值班人員名單已上報縣局。假期中值班人員,保持通訊聯絡暢通各校成立安全巡查小組,加強對校園及周邊的安全巡查,對師生假期活動進行有重點的監督檢查。要把防火防竊、交通事故和禁毒掃黃作為檢查防范重點。如學校或師生突發重大安全事件,要在第一時間向中心學校報告、中心學校向縣局報告。截止至開學,全學區各學校無一例安全事故發生。
務實節儉方面,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開展假期活動。倡導師生在寒假春節期間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師生開展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和社區志愿活動,弘揚社會主義新風。至假期結束,全體教師無一例違紀現象發生。
七、問題與建議
篇7
近年來,云南積極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教育部工作安排,結合本地實際,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在政策制度、經費投入等方面提供保障,著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云嶺大地,校園變美了,教學設備先進了,優質學位增多了,好學校多了;進行了教育評價制度改革,教育均衡步履堅實,教育質量穩步提升。
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云南在探索中前行
義務教育是教育公平的基礎。我國九年義務教育2011年底全面普及之后,均衡發展成為義務教育的戰略性任務,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體現。
2006年修訂的《義務教育法》規定,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各級政府的法定責任。2010年頒布實施的教育規劃綱要,明確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戰略地位和目標。2012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黨的十報告把“均衡發展九年義務教育”,作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任務。
云南省委、省政府突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重中之重的地位,先后安排了5.8億元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專項獎補資金,對已通過國家認定的9個縣市區和今年申報國家評估認定的49個縣市區,每縣市區安排1 000萬元的專項資金,著力解決實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中的“短板”問題。
2015年底,昆明市五華等9個縣(市、區)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國家督導評估認定,楚雄等17個縣(市、區)通過省級督導評估。2016年又有盤龍等32個縣(市、區)通過省級督導評估。若今年申報基本均衡的49個縣(市、區)都通過國家督導評估認定,我省就將有58個縣(市、區)實現縣域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目標,占全省129個縣(市、區) 的45 % ,基本達到全國去年的水平。這將標志著云南義務教育事業進入一個新的時期,開始新的征程,面臨新的目標任務。
“確保2019年全省129個縣(市、區)全部實現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是我們當前面臨的一項艱巨的政治任務。當前,我省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工作已進入關鍵時期。” 9月12日,在易門縣召開的全省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督導評估現場推進會上,省委高校工委常務副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周榮吹響了云南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工作沖鋒的號角。
為確保到2019年全省129個縣(市、區)全面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這一總體目標,推進會強調,必須按期完成4個階段性工作任務:2015年通過國家評估認定的五華區等9個縣(市、區)必須抓好鞏固提高工作,要經得起國家的檢測和復查,在確保基本均衡基礎上向優質均衡邁進;2016年申請國家督導評估認定的盤龍區等49個縣(市、區)要加強整改,確保通過國家督導評估認定;2017年規劃實現基本均衡的呈貢區等40個縣(市、區)要將義務教育均衡列入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盡快安排部署;2018年、2019年規劃實現基本均衡的昭陽區等31個縣(市、區)底子薄難度大,要提早謀劃。
“要繼續加大投入保障,加快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均衡配置教師;進一步強化控輟保學工作,消除厭學輟學現象;逐步消除大班額現象;繼續抓好關愛幫扶,促進教育公平;健全督導機構,強化教育督導工作;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確保到2019年我省所有縣市區全面完成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目標任務。”周榮廳長在講話中對今后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做出明確的安排部署。
昆明五華區:萬紫千紅春滿園
“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 實現教育均衡,讓每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一直是五華區教育的努力方向。圍繞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標,積極打基礎、探路子、提質量,創新管理模式。近年來,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征程中,五華區一步步留下了堅實的足跡。
五華區政府堅持規劃優先、投入優先、資源配置優先,不斷改進辦學條件。
4年來,先后實施“校園標準化建設”等20多個重點項目,3年來新增教育用地近380畝。2012―2015年,教育財政撥款逐年增長,增長比例分別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比例0.13、0.3、0.14和9.76個百分點。扎實推進“校安工程”,“十二五”期間新建校舍153 461平方米,抗震加固校舍6 042平方米,消除危房5萬余平方米,增加公辦學位5 900個。加強教育設施設備建設,“十二五”期間投入6 434萬元購置教學設施設備。
圍繞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總體目標,深化改革、破解發展難題,五華區探索出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新路子。深入推進教師人事規范化管理,堅持校園編制每年動態調整。實行校(園)長公開選聘任用制度,堅持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2014年啟動實施“51336教育人才培養計劃”(即:5年內在中小學幼兒園培養出10個優勢學科,30位名校園長,30位專家級名師,600名精英后備軍)。同時,把引進高水平教師也納入全區人才引進規劃,3年來共引進省內外高級教師15名。五華區更新人才培養觀念,注重優化學生學習方式,圍繞素質教育需求深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提高信息化教學水平,創新教育質量監督評價體系建設,啟動“昆明市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區”試點工作。在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下, 2005年以來,五華區初中公辦學校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連續11年位居昆明市第一。在積極推進教育公平上,五華區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能助盡助的教育資助政策。成立學生資助中心,建立學生家庭信息動態管理系統,綜合采取減免、補貼、獎勵、貸款等方法助貧助殘。深入實施特殊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啟動云南省“醫教結合”實驗區項目。2014年,投入“兩免一補”、營養改善計劃資助金和其他各類助學資金約2 200余萬元。五華區著力消除大班額,成績突出。56~65人以下的班級數,從2012年的213個下降至2015年的104個;66人以上的班級數,同期從49個下降至9個。落實“兩為主”原則,安排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成績喜人。
如今,五華區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已順利通過國檢,在新的起點上、五華區確立了新的目標、有了新的展望。
在進一步鞏固義務教育基本均衡成果的基礎之上,在2016-2018年,五華區將投入資金近40億元,增加教育用地725畝,新建或改擴建50所中小學和幼兒園,新建和改擴建校舍面積達43萬平方米,增加2億余元的教學設備。今年區政府專門提供統建公租房711套,為實現全區教職工安居樂業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9月3日,五華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實施方案已通過政府常務會,按照400~800元/月不等的標準進行發放,少數民族教師適當提高標準,教師節前已落實到位。
開遠市:腳步鏗鏘拓寬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路
開遠市地處云南東南部。現有小學42所,教學點101個,高級中學2所,完全中學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初中13所,職業高中1所。有教職工4 112人,在校學生53 508人。
近年來,開遠市緊緊圍繞“有學上”“上得起”“上好學”三大主題,以構建“幸福教育”體系為目標,銳意進取、高位推進、統籌發展,形成了城鄉教育工作一體化推進、一盤棋運行的良好格局。于2015年11月順利通過了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國家督導檢查。
開遠市以政府主導,通過實行政策優先、投入優先、組織保障優先,確保學校硬件均衡。開遠市把教育工作列入“十二五”發展規劃和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計劃,先后出臺了《加快農村教育事業發展的決定》《加快城鄉教育均等化發展的實施意見》等20多個文件。2012―2015年,全市教育總投入分別為4.21億元、5.29億元、4.68億元、5.78億元。同時加大對農村學校的支持力度,“十二五”期間,投入農村校安工程資金約占全市校舍總投入的三分之二。實行市級四套班子領導聯系包保學校制度;將教育指標納入鄉鎮(街道)和各部門年度考核體系;選強配齊督學隊伍和督導評估專家隊伍,形成了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強大合力。
以優化配置,以科學推進學校布局調整、大力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確保校際辦學差距逐步縮小,抓好校際均衡。2012年以來撤并小學5所、校點19個。同時為農村薄弱地區、城區學生集中區域新建標準化學校,促進教育資源優化配置。累計投入校安工程資金4.1億元,建成標準化學校22所,在建6所。推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項目實施。2010年和2013年,分別投入資金1 400余萬元和3 388萬元,為全市中小學配置標準化教學所需設施設備,2015年義務教育基本均衡通過“國檢”后,又投入資金444萬元,增配和升級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全市城鄉學校標準化水平得到顯著提高。投入信息化建設資金7 000余萬元。建成教育門戶網站;完小以上學校建成校園網、校園網絡安全監控和校園廣播系統;建成網絡視頻示教系統、互聯網絡評卷系統、繼續教育遠程全員培訓系統。
以完善政策措施,讓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實現“零擇校”,讓貧困學生不因貧困失學,讓殘疾學生不掉隊,讓留守兒童不孤單,讓隨遷子女不受歧視,全力保障各類學生受教育權利。開遠市建立了從學前幼兒到博士研究生的一條龍資助獎勵體系。2012年至2015年,共發放學生資助金2 412.27萬元,受惠學生47 070人次,兌現了“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承諾。實施“陽光教育行動計劃”,切實保障殘疾兒童受教育的合法權益。目前,全市中小學招收適齡殘疾學生160名,開設智障兒童特殊教育班2個。近3年,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公辦中小學校就讀率保持在95%以上。
經過多年努力,開遠市城鄉義務教育差距正逐步縮小,均衡發展步伐不斷加快、成效明顯。201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平均分比全州高66.86分,高考一本上線率15.7%,600分以上33人;2016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平均分比全州高35.77分,高考一本上線率17.5%,600分以上51人。
彌渡縣:實現適齡兒童少年從“有學上”向“上好學”轉變
彌渡自古就是“文獻名邦”,素有“興學重教”的優良傳統。一直以來,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深入實施“教育強縣”戰略,以“窮縣辦大教育”的決心和勇氣,舉全縣之力,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2015年11月,全縣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工作順利通過國家驗收,并于今年2月23日被教育部予以了公示確認,彌渡縣順利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實現了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從“有學上”向“上好學”的根本轉變。
彌渡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列入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成立高規格的工作領導組,細化工作方案,簽訂目標責任書,明確目標任務、工作要求、部門職責、責任領導,完善責任監督和問責機制,全力推動工作落實。
彌渡是全省73個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是典型的窮縣辦教育。但為加快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彌渡縣舉全縣之力。
從2010年起每年安排教育經費1 000萬元。2012年以來從土地收益金總價款中計提2%的教育資金1 014.03萬元、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資金3年5 397萬元中計提3 759.91萬元、3年足額征收教育附加1 367萬元。2012年至2014年,全縣義務教育預算內經費撥款分別為28 496萬元、35 073.8萬元、44 224.8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1.67%、23.08%、50.26%,確保了“三個增長”,做到各類教育專項經費及時足額撥付到位、專款專用。2009年以來,全縣投資5.3億元(其中:縣級財政投入近1億元),新建校舍31萬平方米,排除危房25萬平方米,新征土地987畝,整體搬遷學校18所,改擴建學校88所,建成教師宿舍1 013套,山區、壩區、城鎮學校的辦學條件差距明顯縮小。
2008年以來,全縣累計招聘教師609人,并將大部分新招錄教師充實到山區、農村中小學校任教,促進校際間師資力量均衡。目前全縣義務教育階段生師比小學為17.22∶1,初中為13.80∶1。堅持待遇、職稱向山區傾斜,鼓勵教師到山區任教,鄉鎮教師晉升初、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不受結構比例限制,每年表彰20名長期在山區和艱苦地方工作的教師,有效穩定了山區和農村學校的教師隊伍。
彌渡縣還特別加大標準化學校建設和教育信息化工作力度,注重各類設施設備配置,保證全縣中小學山區、農村、城鎮辦學條件基本均衡,保證適齡兒童少年享受公平、優質的教育資源。抓實適齡兒童、少年的入學工作,實現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試就近入學,全縣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100%由公辦學校接納,“三類殘疾”兒童100%入學。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在51所學校實行營養早餐,52所學校實行營養午餐的供餐,覆蓋面達100%,做到食品采購規范、資金管理嚴格,學生體質健康明顯改善。做好“兩免一補”普惠工作,及時、足額發放寄宿制學生生活補助資金。積極建立健全兒童少年關愛體系,創建“留守兒童之家”16個,“鄉村學校少年宮”5個,為兒童少年搭建了集課外學習、心靈溝通、才藝展示、娛樂健身為一體的活動平臺,有力地促進了兒童少年的快樂成長和全面發展。
臨翔區:補齊短板抓均衡
臨翔區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全區脫貧摘帽的前提條件,放到奮戰扶貧攻堅、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來思考和謀劃,進一步找準發展定位,理清發展思路,創新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夯實發展基礎,強力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根據區內學校布局情況、城鎮建設和均衡發展需要,臨翔區制定了《臨翔區中小學布局調整規劃》,使學校數量、學校分布、辦學規模、服務半徑更趨合理。2010年以來統籌資金7.4億元,創新實施“校安工程”“全面改薄”、標準化學校建設、“10.7”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等項目,辦學條件普遍改善。增加投入,補齊短板。2010年以來,共投入資金5 108.64萬元配備多媒體電子白板,學科實驗室、音體美設施、圖書、計算機等教學設備,全區中小學設施設備配備水平整體提升。
為有效支撐均衡發展,臨翔區加強了師資隊伍建設,優化機制。制定了《臨翔區中小學幼兒園及中等職業學校教職工編制標準意見》,明確了編制標準,滿足教學需要。2012年以來,全區共招聘教師436名,全部安排到農村或薄弱學校任教。建立城鄉中小學校長和教師定期交流制度,推行“強校”+“弱校”結對幫扶模式,有序推進城鄉、校際教師合理流動;同時,與華中科技大學開展以思想引領、學生資助等方式實施教育精準扶貧,成效明顯。臨翔區全面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制度,在績效工資和崗位補貼上向農村教師傾斜,農村教師月績效工資平均水平高出城區學校教師520~800元,穩定了農村教師隊伍。
為全面提高義務教育完學率、鞏固率,提升學校發展內涵,著力促進質量均衡。臨翔區切實加強《義務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規的貫徹落實,建立義務教育入學機制,實行按區域劃片招生,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建立關愛機制,建立了留守兒童、殘疾兒童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城市低保家庭學生的關愛機制。抓實義務教育階段控輟保學工作。成立了以分管副區長為組長的控輟保學領導小組,建立了各級政府、社會、學校、家庭共同負責的控輟保學多級聯動機制,有效落實控輟保學工作。全面落實惠民助學政策。探索覆蓋學前教育到大學的救助體系。2010年以來,累計下撥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制生活補助9 781.45萬元、惠及學生19.9萬人次,認真實施農村學生(含學前教育)營養改善計劃,區財政投入2 028.55萬元,受益學生13.94萬人次。實施“名師入臨”工程,開展以“一校一品、一校一特”為主要內容的校園文化品位特色創建活動,與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管理學院實施“以校長專業成長促進品牌學校建設”科研項目;認定區級特色教師279名,強化特色辦學,促進內涵發展。
易門縣:換擋提速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易門縣深入推進“數字校園、綠色校園、文化校園、平安校園、質量校園”五化校園建設,充分滿足人民群眾上好學的愿望,全縣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成效明顯,60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條件均達7項及以上省級指標,2002年至今,全縣中考(學業水平考試)平均分連續15年居玉溪市第一,報考率、優生率位居玉溪市前列。今年6月,易門縣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通過了省政府教育督導評估。
易門縣嚴格落實教育經費投入責任,優先安排義務教育經費支出,確保義務教育經費“三個增長”。2012―2015年,義務教育預算內經費撥款從20 158萬元增至33 811.6萬元,年均增長18.8%;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小學從4 565.9元增至9 905.3元,年均增長29.5%,初中從5 351.3元增至12 784.2元、年均增長33.7%;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小學從862.5元增至3 072.2元,年均增長52.7%,初中從945元增至6 363元,年均增長88.8%;教職工年人均工資從52 557.5元增至66 968.8元,年均增長8.4%。農村稅費改革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累計3 915.6萬元,用于義務教育2 174.7萬元,比例達55.54%。2016年,縣財政投入資金1 459.5萬元,加省級專項獎補資金1 000萬元,全部用于義務教育設備配備及教師培訓支出,體現了縣委、縣政府對加快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態度和決心。
此外,易門縣采取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著力提高教育質量等有效措施,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易門縣制定《易門縣2012―2020年中小學校點布局規劃》,通過并、遷、擴等措施,全縣共撤并義務教育階段學校8所,搬遷新建學校3所,改擴建中小學57所,學校布局、校園規劃更加合理,功能更加齊全。先后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美麗100校園行動計劃、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中西部農村初中改造、“全面改薄”5類項目。2013―2015年,共拆除D級危房4萬平方米,加固B、C級危房13.88萬平方米,新建校舍9.2萬平方米。按照“統一標準、均衡配置,建設一校、達標一校”的原則,落實人員,明確職責,科學規劃,投入資金6 957萬元,均衡配置教學實驗儀器設備、音體美器材、多媒體遠程教育設備、圖書等資源,建成集教學、管理、評價為一體教育云平臺,深化玉溪“互聯網+教育”應用。全縣學校面貌煥然一新。
易門縣建立并有效實施了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和教師交流輪崗制度,將全縣初中、小學分為5大學區,通過實施“人才交流、資源共享、教研聯片、名校帶動、共同發展”工程,搭建互動交流平臺,共享優質教育資源,補齊薄弱學校師資短板。2013―2015年,全縣城鄉校際間校長交流45人,教師交流558人次;學區內教師交流1 015人次。通過公開招聘、縣外選調補充義務教育階段短缺學科教師。2013―2015年,共招聘短缺學科教師147人,縣外選調23人。面向全體教師,完善分崗、分類、分層的終身學習和發展體系,建設“菜單式、自主性、開放式”的教師培訓服務平臺,實施骨干教師培養工程。2013―2015年,全縣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8 948人次,平均每年培訓達2 982人次。現有省級骨干教師5人,市級骨干教師30人。
值得一提的是,易門縣所有公辦學校招生向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開放,與本地戶籍學生享受完全同等的政策。2015年9月至今,共有隨遷子女726人,達到100%安排就讀。積極開展關愛殘疾兒童少年活動,給予生活、學習、活動上優先照顧和幫扶。2013―2015年,三類殘疾兒童少年校內外適齡人口215人,在校生210人,入學率97.7%。全面落實“三免一補”惠民政策,2012―2015年,全縣下撥“三免一補”資金6 411.21萬元。
篇8
一、充分認識加強隨班就讀工作的重要意義
開展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工作,是發展和普及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的重要形式,是擴大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規模的有效途徑,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舉措。加強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工作,完善隨班就讀工作的組織管理體系和支持保障機制,不斷提高殘疾兒童少年教育服務能力和水平,讓每一名殘疾兒童少年就近進入普通學校學習,實現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有機融合,是提高殘疾兒童少年能力素質的有力保障。在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工作,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強隨班就讀工作的重要性和艱巨性,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完善政策措施,推進隨班就讀工作,保障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接受良好義務教育。
二、完善隨班就讀工作制度
一是科學確定對象。隨班就讀的對象:指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言語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精神殘疾、多重殘疾兒童少年,包括腦癱、自閉癥及其他類別的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教育對象一般為各類輕度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對象的認定:凡年滿6周歲的殘疾兒童到義務教育服務范圍內學校就近入學登記前,應到市、縣(市、區)教育主管部門或殘聯指定的有資質的專業醫療機構進行評估鑒定,由家長持鑒定證明向所在學區的普通學校提出入學申請。
二是合理安置學生。學校應根據學生的殘疾類別和程度,合理安排隨班就讀,并在座次安排、課桌椅、教學器具、生活設施等方面滿足其特殊需求。以每班安排一類且同類殘疾隨班就讀學生1-2人為宜,原則上不超過3名。接納隨班就讀學生的班應適當減小班額。同時,要為隨班就讀學生選配好助學伙伴,學校應安排師德素質較高,具備特殊教育基礎知識和技能并有一定教學經驗的教師擔任接收隨班就讀學生班級的班主任。
三是加強學籍管理。各有關學校要及時為隨班就讀學生建立學籍,并在市、縣(市、區)特殊教育學校進行備案。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隨班就讀學校要保障隨班就讀學生完成九年義務教育。隨班就讀學校要按隨班就讀學生的殘疾類別分別建立花名冊,并報上級教育部門備案,對隨班就讀學生實行普通學生學籍檔案管理的辦法。隨班就讀學生因身體健康、治療等原因休學、復學,按照普通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辦理。
四是完善管理制度。有隨班就讀學生的學校要建立和完善隨班就讀的招生安置、篩查鑒定、教學研究、考核評價、檢查指導以及資源教室管理等制度,保障隨班就讀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提高隨班就讀工作質量
一是加強融合教育。積極創造條件讓隨班就讀學生平等參與班級各項事務,營造尊重、寬容、友愛的校園環境和氛圍,培養其自尊自強、樂觀向上的積極情感和生活態度,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加強對普通學生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學生的教育,逐步形成普通學生與殘疾學生相互尊重、相互接納、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的良好校風和班風。普通學生的綜合評估要增加尊重和幫助隨班就讀學生的考核內容,以便更好地促進殘疾學生和普通學生的交流與融合。
二是加強個別化培養。要制定隨班就讀學生個別化教育計劃,在教授文化知識的同時,注重對殘疾學生適應社會生活能力的培養,重視缺陷補償和潛能開發,使其受到適合的教育、康復與訓練。要保證每個學生每天享有不少于30分鐘的個別訓練時間。建立隨班就讀學生個別化的多元評價體系,合理確定評價內容,綜合評價學生發展情況。隨班就讀教學執行普通學校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教師可以根據隨班就讀學生的實際情況,在保證教育質量的前提下,對其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作適度調整。
三是完善教學資源。要制定好資源教室建設方案,在接收隨班就讀學生的學校建立資源教室,配備適當的教具、學具、康復訓練設備、器材和圖書資料等,為隨班就讀學生得到針對性輔導和訓練創設必要條件。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健全隨班就讀工作管理機制,依托特殊教育學校建立特殊教育資源中心,輻射本地區的隨班就讀工作,為隨班就讀工作提供業務指導和技術支持保障。資源中心須配備專職巡回指導教師。
四是形成工作合力。隨班就讀學校應主動邀請隨班就讀學生家長參與學生的個別教育教學訓練。注重發揮康復、醫學、特殊教育機構等專業人員的作用,爭取社會相關團體和機構的關心與支持,形成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合力。
四、提升隨班就讀教師專業化水平
一是加強隨班就讀教師配備。資源教師是資源教室的核心,5人(含)以上隨班就讀學生的學校須配備1名專職資源教師,2至3名兼職資源教師;5人以下隨班就讀學生的學校須安排1至2名兼職資源教師。
二是規范隨班就讀教師管理。落實《特殊教育教師專業標準(試行)》要求,制定隨班就讀教師專業證書制度、準入標準及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形成科學有效的隨班就讀教師隊伍管理和督導機制。隨班就讀任課教師應當關愛殘疾學生,具有奉獻精神和管理能力,掌握隨班就讀基本教學原則和方法,具備基本的特殊教育基礎知識和技能。資源教師、巡回指導教師應當具有特殊教育專業相關背景或接受過特殊教育及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有豐富的特殊教育教學經驗或康復訓練實踐經驗。
三是健全隨班就讀師資培訓長效機制。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重視隨班就讀師資隊伍建設,將隨班就讀教師的培訓納入當地教師培訓計劃。設區市特教資源中心、特殊教育學校組織重點培訓,縣(市、區)負責全員培訓,切實加強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采取多種形式,將特殊教育納入新教師培訓和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工作計劃,特殊教育學分應占繼續教育學分的一定比重。實施特殊教育名校長、名教師培養工程,培養造就一批具有創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的高水平特殊教育師資隊伍。
四是在師范院校增設特教知識技能課程。省內師范院校應面向全體師范專業學生增設特殊教育必修或者選修課程,并在非師范生申請教師資格的培訓課程中增加特殊教育課程,努力使每一位師范生都具有融合教育理念和一定的特殊教育知識及技能。
五是加強特殊教育的科學研究。各級教研機構要選聘專職或兼職特殊教育教研員,指導隨班就讀工作,不斷加強隨班就讀的課程設置、教材選用、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各類隨班就讀學生在不同年齡階段的教育教學模式,提高隨班就讀的教育教學質量。
六是建立隨班就讀教師考核和獎勵的雙向機制。將承擔隨班就讀教學與管理人員的工作計入崗位績效考核內容。承擔隨班就讀工作的教師在評選表彰和特級教師職稱評定時應給予適當傾斜。
五、強化隨班就讀工作各項保障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隨班就讀是特殊教育的主體,是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地要建立教育、編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財政、衛生計生、殘聯等部門組成的工作協調機制,定期研究解決隨班就讀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設區市教育行政部門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對隨班就讀工作的統籌管理、規劃和指導,制定相關政策和標準,推動全市隨班就讀工作健康發展。各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要依法做好本區域隨班就讀工作,將隨班就讀工作納入區域教育發展整體規劃,健全制度,明確職責,完善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要設專人負責隨班就讀的行政管理工作。
二是強化經費保障。各地要做好隨班就讀經費保障工作,隨班就讀學生生均公用經費按照特教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撥付。加大對隨班就讀學校資源教室建設、教學教具配備以及隨班就讀教師培訓、特教補助、無障礙環境改造等的支持力度。
三是提高發展水平。依托相關高校、科研機構,加強對各級特教資源中心和隨班就讀學校教研、科研等工作的指導,強化特殊教育管理人員、相關專業人員、特殊教育學校和隨班就讀管理教師的培訓,全面提升我省特殊教育發展水平。
篇9
現將我校校園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分析
我校原為許廟小學,XX年9月搬遷新校,更名為武漢盤龍城經濟開發區第二小學。校園設施一流,學校教室光線充足,課桌椅與學生身高配套,排列整齊不擁擠。教學綜合樓、學生食堂和學生宿舍均鋪設有消防管道,各樓層安裝消防栓共計42個,滅火器共計23個,并設置警示標語。教學綜合樓上下樓道出口4個,學生食堂出口4個,學生宿舍上下樓道出口2個,走道通暢。各樓道走廊設置有1.4米欄桿,堅固結實。
校園位于盤龍大道右側,緊鄰許廟小區,周邊無亂搭亂蓋、占道經營現象,周邊500米無網吧、、舞廳、游戲室等娛樂場所。
為了保障學校電腦等重大設備財產安全和重要處室安全,我校建立了紅外線報警系統,并配套有門衛,建立和執行門衛管理制度和外來人員進出校園管理制度,有專人看管校舍。
我校在開展安全及校園周邊環境治理工作的過程中,一直強化意識,統一認識,全體教職工充分認識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首要性,始終在頭腦中確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防患未然”的思想,并將這一意識落實到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事事首先考慮安全,時時強調安全,處處落實安全,學校長期將校產安全、師生人身安全放在工作第一位,寫入學校工作計劃,制定工作安排;教師始終將學生置于首位,積極教育,時刻引導。安全意識凸顯,全體教師將安全意識潛移默化為具體的安全防范行動,從而營造出整個校園“安全、和諧”的良好氛圍。
二、具體做法和措施
1、組建專班,構建安全網絡。
為了加強安全工作的實效,嚴密防范安全事故的發生,對學校安全及周邊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進行指導、督查和治理,我校成立了學校安全及周邊環境綜合治理領導小組:
組長:甘紅枝
副組長:鄧立志張傳東鄭鈞汪峰
組員:蘭宏偉段毅劉亞平羅銳
1——6年級各班班主任
其中,甘紅枝校長為第一負責人,鄭鈞為分管安全工作領導。領導小組分工明確,職責鮮明,各自履行其職責。
同時,我校在各班設立“安全協管員”,協助老師開展安全工作。及時上報安全隱患,通報學生群體和教室、校園內的突發事件。
為了形成安全管理的立體網絡,我校還利用校訊通和學生家長取得聯系,齊抓共管;并和許廟村村委會加強協調,形成合力;在近期,我校還與開發區派出所聯系,聘請法制副校長,爭取干警駐校,警校互聯,從而構建了比較嚴密的安全管理體系。
2、健全制度,落實安全責任。
為了將安全及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我校不斷建立健全各種安全制度,制度系統配套,執行有據可依,按章操行。
①健全制度。目前,我校已制定《盤龍二小保衛制度》、《盤龍二小門衛制度》、《盤龍二小教學事故處理辦法》、《盤龍二小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盤龍二小衛生安全制度》、《盤龍二小安全教育制度》、《盤龍二小食堂衛生安全制度》、《盤龍二小學生服務處制度》等。門衛室、食堂、學生服務處(小賣部)等制度已上墻,時刻提醒相關責任人嚴密防范。
②簽訂責任狀。我校安全工作責任落實到人,實行安全責任時段制和事故責任追究制,安全工作責任到人。近日,甘紅枝校長先后與分管責任人、班主任及科任老師逐一一簽定安全工作責任狀,與食堂、學生服務處(小賣部)負責人簽定安全責任書。今年,我校又與總務主任、各位教師、班主任、各功能室負責人、食堂、學生服務處負責人簽訂2010年度安全工作責任書,根據安全區域、時段劃定責任范圍,形成了安全嚴密的網絡體系。
③規范門衛值班。我校聘有門衛全天24小時值班護衛,在校門懸掛禁止外來人員進入的警示牌,并認真填寫《盤龍二小外來人員登記簿》,規范校園的出入管理,嚴防校園突發暴力事件。
④加強校務值日。我校堅持實行日常校務值日、節假日護校值日。特別是每天校務值日,我校制定值日職責,落實責任,強調行政值日的職責,并將每天的值日教師定崗定位,劃分安全管理區域,確立責任人,責任時間,責任范圍。下課放學及課余時間,值日教師必須到位,行政值日人員監督并查崗,確保了學生在校期間安全事件的發生。
⑤加強路隊監管。學生放學路隊管理也實行值日教師定崗定位,自加強管理以來,路隊比較規范,值日教師到位在崗,職責落實,效果良好。
⑥實行節假日護校值班。每逢節假日我校制定值班護校表,強調責任,保證通信暢通,及時處理安全事務。發現重大問題及時上報,同時安全領導小組對節假日護校實行抽查、督導:
⑦實行重大安全問題及時上報制度。全體師生均能將突出事件、安全問題及時上報校長室或安全工作小組領導小組,安全隱患和事件得到了及時有效、穩妥的解決。
大量制度的建立健全不僅規范了我校安全工作,也使得安全管理規范,安全工作效果顯著。
3、嚴抓常規,注重管理成效。
安全及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具有長期性,關鍵在于落實到日常的教育教學中。為此,我校持續不斷的開展安全及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治理常規工作,在常規活動中求實效,在常規管理中求成效。
①經常性開展安全主題會。我校結合時令和實際,不定期的召開安全主題會。安全主題會分三種類型:安全領導小組會議主要研究學校安全工作計劃、各種實施方案、操作措施、總結每次安全主題活動落實,開展情況;安全主題全體教師會,主要部署各種安全主題教育活動,安全事務;安全主題學生大會主要利用學生參加升旗、課間操、大課間體育活動等契機向學生宣傳防火、防盜、防溺水、食品衛生、交通、用電等安全常識。
②不定期地進行安全巡查。逢“五一”、“十一”、“元旦”、“春節”等重大節日,我校安全領導小組進行校園設施拉網式檢查,檢查校舍門窗、走道、水電消防設施、食堂衛生、學生服務處衛生、周邊環境;在日常教學中不定期進行安全巡查,發現隱患及時排除,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另外每天上學放學前后,甘紅枝校長和張傳東副校長進行例行檢查,及時處理校舍內的安全小事、設備故障。目前我校在巡查過程中對消防栓、花壇立面、防盜網等作了合適的整改。
③校訊通安全信息、發放告家長書。我校在安全工作中極力爭取家長配合,及時與學生家長溝通安全問題。我校利用“校訊通”平臺,定期不定期給家長安全訊息,督促家長加強學生上放學路途、接送車輛、惡劣天氣等管理。
上學期,我校就學生騎車、交通安全、冰凍惡劣天氣、甲型h1n1流感防控、手足口疾病防控等主題向每一位學生家長發放告家長書,并就騎車上學等問題家長寫承諾書、學生寫保證書。同時,還發放安全活動調查問卷,積極吸納家長的合理化經驗,家校各抓共管,形成合力。
④關愛寄宿生、摸排學生安全狀況。我校在開學初,認真總結上學期寄宿生管理工作,細致部署本學期寄宿生工作,精心組織學生在校期間的進餐、就寢、輔導活動,關愛寄宿生,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2010年3月我校制定了《特異學生調查情況登記表》、《盤龍二小學生午餐狀況調查表》、《盤龍二小學生上放學情況調查表》,開展了學生心理健康、午餐、上學放學方式等狀況摸排,對學生身體、心理健康、飲食、交通工具等情況展開一次徹底調查,要求家長簽字。其后我校將相關情況分類統計,班主任留存信息,學校知曉信息,并進行分類引導、管理,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⑤多形式地開展安全教育。我校利用校廣播站、黑板報、櫥窗、班會、隊會、專題講座、收看專題片,多形式多途徑地開展安全教育活動,學生安全知識得到進一步豐富,安全防范意識顯著增強。
⑥加強日常工作記載。我校安全實行每日一記,安全檢查每次都形成記錄,班主任、科任老師安全教育都有記錄,自查有報告。為落實并規范班主任安全教育工作記錄,我校政教處每月進行班主任工作月檢,將《班主任工作手冊》進行檢查,學期末進行了全面評比,進一步強化了班主任安全記載意識,進一步規范了安全工作記載。
三、存在的不足和亟待整改的問題
當然,我校也清醒的看到了安全及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存在一些不足:
1、班級安全主題教育形式單調,停留于說教;2、少先隊安全教育活動太少,沒有特色;3、學校教師安全工作考核不系統。這些屬于學校引導管理的問題,我校正在認真整改。
表現在周邊環境的隱患有:
1、學校出入口一直沒有設置交警護校警示牌和人行道,而由于開發區各項基礎建設蓬勃發展,施工車輛、1129等各種車輛來往頻繁,這給這給我校學生出行造成了極大的安全隱患。雖然實行路隊安全值日,在校道沿線安排老師定崗護送,在巨龍大道上牽扯紅繩,自行設置橫行區域,讓學生安全穿過大道,并不斷加強學生交通安全知識教育,但是仍然難以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對此我校一直在路隊的護送中謹小慎微,心存擔憂。
2、學校在教學區實行了封閉式管理,但是由于學校的透視圍墻是一些鐵柵欄,一則高度不夠,二則日曬雨淋,使用四年來,部分柵欄銹蝕,不夠堅固,外來人員少用力氣便可以破欄而入,給封閉式管理和學生安全帶來了一定的隱患。
3、寄宿區由于許廟小區的道路硬化施工,造成了透視圍欄的多出損壞,加上有一個出口長期沒有安裝鐵門,導致外來人員進出隨意,經反映協調多次,未能妥善解決這樣也容易造成突發暴力事故。
篇10
現實性與必要性
建立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是維穩思路的重大調整,是維穩工作的重大創新,具有法律、政策和理論依據。
建立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有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機制的形成,是受流行于20世紀世界范圍內對經濟安全進行評估預警思潮的啟發。西方各主要發達國家推出了一系列預警系統偵測經濟安全,如美國的“美國商情指數”(哈佛指數)、法國的“景氣政策信號制度”、日本的“日本景氣警告指數”等,主要原理是甄選部分敏感指標組成一個有機聯系的指標系統針對經濟活動中具有代表性、先兆性的若干變量進行測評和辨識,以對經濟的活躍程度和安全風險進行評估。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也建立在與之相類似的科學理論、方法及技術手段基礎之上,通過事先對重大事項的社會穩定風險程度進行分析預測、研判評估,及時發現影響社會穩定的隱患問題,及早采取針對性措施予以防范化解,為確保重大事項順利實施提供科學依據和安全保障,保證社會運行在穩定與秩序的軌道上,從而防止嚴重危及社會穩定的局面出現。同時,全國一些地方相繼探索實踐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也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如四川遂寧、我省的定海區、嘉興秀洲區等。這為我省推行這一機制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建立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具有充分的法律政策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第五條規定:“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預防與應急相結合的原則。國家建立重大突發事件風險評估體系,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進行綜合性評估,減少重大突發事件的發生,最大限度地減輕重大突發事件的影響。”對突發事件建立各種有效的評估機制是突發事件危機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是突發事件危險管理的基礎。建立和完善突發事件評估體系,對預防減輕和消除突發事件可能帶來的風險,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主動性、前瞻性、科學性、有效性和有序性將發揮重要的作用。中央和省委有關預防處置的文件,都要求立足事先防范、及早化解,推進維穩關口前移,預防和減少的發生。而對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牽涉面廣、涉及人員多的重大決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舉措、重點工程建設項目等重大事項,在實施前組織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正屬于突發事件風險評估的一項子內容,是突發事件風險評估體系的一個有機組成,是中央和省委有關預防處置文件的應有之意。
建立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現實需要。事關民生問題的決策“牽一發而動全身”。決策一旦失誤,不僅造成經濟損失,而且會引起群眾的強烈不滿,造成黨群、干群關系緊張,使黨和政府的形象受到損害,引發危及社會穩定的事件。當前,,尤其是重大是影響社會穩定的最為突出的問題。從發生的誘因看,主要有土地征用、房屋拆遷、環境污染和企業改制等方面;從爆發的時段看,多發生在重大決策、重要政策的出臺實施、重大改革舉措的推出、重點工程建設項目開工等時段。近幾年,我省因土地征收、城鎮拆遷等重大事項引發的比重較大。通過建立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為各項決策設置一道“剛性門檻”,有利于推動領導干部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推進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提高決策的科學性,盡可能減少因決策失誤給社會穩定帶來的沖擊:有利于妥善解決重大事項實施中可能出現的不穩定問題,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以及:有利于重大事項的平穩順利實施,保障經濟發展。
實踐與探索
省委領導對建立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十分重視,省委書記趙洪祝、省委副書記夏寶龍等省領導多次對該機制的建立提出要求。省委維穩辦根據省委領導指示要求,積極采取措施。推動該機制的建立健全。
審慎周密制定《辦法》。一是認真總結基層實踐探索。一方面,廣泛學習借鑒兄弟省市成功經驗;另一方面,認真總結近年來省內部分市縣主動探索實踐風險評估工作有效做法,在2008年下半年組織開展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并形成調研文章,提出在全省開展風險評估工作的建議。二是積極開展規范化試點工作。經省委維護穩定工作領導小組決定,將建立完善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列為2008年重點工作,作為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具體實踐,在舟山市定海區組織開展試點工作,初步形成了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規程和操作辦法。三是反復征求意見修改完善。通過召開座談會、舉辦培訓班和書面征求等形式,廣泛聽取市、縣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意見建議,六易其稿,反復修改,力求全面、準確、嚴謹、可操作。并采取先試行、再不斷完善的方案出臺。2009年初,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名義下發文件,出臺縣級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辦法的指導性政策。
評估工作緊密結合實際。一是評估工作立足縣級。縣級政府是行政體系中連接宏觀與微觀的樞紐,是經濟建設、社會管理的具體執行者,許多重大決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舉措、重點工程建設項目的制定和實施都集中在縣級層面。因此,縣級黨委、政府在發展經濟、維護穩定、構建和諧社會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突出抓好縣級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就是把維穩工作重心下移、關口前移,對各類不穩定因素預測在先、防范在前,積極化解、有效控制,有力保障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市級重大事項風險評估可參照《辦法》組織開展,鄉鎮(街道)風險評估工作則由縣(市、區)規范細化。二是重大事項范圍立足“四重”。凡縣(市、區)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提出的,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牽涉面廣、影響深遠,易引發不穩定問題的重大決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舉措、重點工程建設項目等要事先組織評估,而不僅僅限于工程建設項目。尤其是把黨委、政府提出的年度重點工作(如十大實事)作為評估的重點對象。三是責任主體立足部門。重大事項決策的提出部門、政策的起草部門、項目的申報審批部門、改革的牽頭部門、工作的實施部門是負責組織實施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責任主體。涉及到多部門、職能交叉而難以界定評估直接責任部門的重大事項,由縣(市、區)黨委、政府指定
評估責任部門。維穩辦一般不負責具體評估工作。四是責任追究立足倒查。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列入“平安浙江”考核內容。對應評估而未評估,或在評估工作中搞形式主義、弄虛作假,造成評估失實,或防范化解工作不落實、不到位,引發不穩定問題和,給社會穩定造成嚴重影響的,扣除“平安浙江”考核分值,并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追究有關單位領導和相關人員的責任。
多措并舉加大推動力度。一是抓培訓。省委維穩辦先后兩次組織部分市、縣黨委副書記、全省維穩辦主任進行集中培訓,就如何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社會穩定的影響、如何推進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如何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等授課交流,促進相互學習、相互借鑒。二是抓指導。省委書記趙洪祝、副書記夏寶龍等領導同志多次在全省維穩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求各地全面推行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對項目建設、改革措施、政策調整等進行經濟效益與社會穩定風險“雙評估”,協調好不同階層和群體的利益,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不穩定因素。省委維穩辦通過面上指導、點上檢查等方式,指導各地建立健全風險評估機制,推動各地穩步實施。省委維穩辦今年還組織人員對各地風險評估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專項督查,指導工作,發現問題,推進深化。三是抓推廣。召開全省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現場會,認真學習全國推動“建立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工作座談會精神,觀看了舟山市定海區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經驗電視片,總結推廣10個縣(市、區)的成功做法。四是抓考核。省委維穩辦把健全完善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作為2010年一項重點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計劃。積極與省平安辦溝通,將風險評估工作開展情況列入“平安浙江”考核范圍,對未建立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機制、未組織開展3項重大事項評估的、評估工作不規范的等情形予以扣分。
實踐成效與突出問題
經過近幾年來的探索實踐,我省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取得了較好的實際效果。至2010年底,全省90個縣(市、區)已全部制定出臺了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實施辦法,并已組織開展風險評估工作。11個市也都建立了穩定風險評估工作機制、開展了評估。2010年,全省共評估重大事項2767件,停止或暫緩實施186件,占6.7%。其中,縣(市、區)級評估重大事項占了總數的96.7%,市級占了3.3%;由維穩辦牽頭組織實施的占10.1%,由鄉(鎮)、責任部門組織實施的占89.9%,取得了初步成效。
工作氛圍基本形成。通過建立健全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黨委政府對維穩工作重要性認識更加統一,進一步強化了“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第一責任”的理念,推進了維穩責任的落實;各職能部門對發展與穩定的關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抓發展中更加注重穩定工作。明顯增強了穩定意識,推進了齊抓共管格局的形成。
工作機制逐步完善。一是評估范圍更為拓展。評估范圍從最初的工程建設項目,正逐漸拓展到縣(市、區)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提出的,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牽涉面廣、影響深遠,易引發不穩定問題的重大決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舉措等。二是責任主體更為明確。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細化探索評估工作的責任主體,對部門和鄉鎮(街道)的責任作了區別,對維穩辦自身牽頭實施評估的條件作了明確。三是評估程序更為完善。各地普遍按照確定事項、調查論證、科學評估等程序開展評估。杭州余杭區委把評估流程確定為評估事項排摸、申報、評估、應對、備案及考核六個環節,設定了走訪群眾、問卷調查、群眾聽證、基層座談、專家論證、部門會診、綜合分析等七個評估步驟。
評估成效初步顯現。通過正確運用科學評估手段有效控制社會穩定風險。從源頭上預防化解各類社會矛盾和不穩定因素,政策、決策、改革措施的科學性進一步提高,重大項目的推進更加順利,一批重大事項被暫緩實施或被停止實施。一些重大事項中的不穩定隱患被及時消除,因重大事項而引發的不穩定問題明顯減少,群眾對黨委政府出臺的重大事項更加理解和支持,維穩工作的環境得到改善,有力地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局面的形成。如,舟山定海區教育局準備對定海城區中小學學區重新進行劃分。因學區劃分牽涉群眾子女入學、區域房價等眾多問題,很可能會引發不穩定因素。區委維穩辦和教育局及時組織專項評估,對可能出現的不穩定因素進行預測,提出調整建議,提高了學區劃分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得到了群眾的普遍認可,消除了因學區劃分可能引發的不穩定問題,使政策調整得以順利實施。
當然,工作中也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為: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一些同志認為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影響經濟發展,不利于項目建設;一些同志認為評估束縛工作,不利于放開手腳大干;一些同志認為評估工作是走過場、走形式,可有可無。二是工作開展不平衡。有一些地方重機制建設、輕運行操作,工作進展慢、開展項目較少,甚至有的地方存在敷衍考核的情況;各市雖建立了機制,但評估工作開展不理想,評估項目量少面窄:省級部門還沒有建立此項機制,評估工作還未開展,上下協調聯動的格局尚未形成。三是評估機制不完善。評估主體“重鄉鎮輕部門”,由責任部門開展評估的少。評估范圍“重項目輕決策”,基本停留在重大工程項目,重大決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舉措涉及少。評估程序“重評估輕落實”,一些地方在評估工作的后續措施落實上不力。存在“兩張皮”情況。評估時機“重事中輕事前”,習慣在重大事項實施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實施評估,在項目立項、審批、開工實施前開展評估的少。
思考與建議
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各級各部門一定要充分認識全面推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把它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擺上突出位置,切實改變一些地方工作缺乏主動性、敷衍了事的情況,改變重機制建設、輕運行操作的現象。要不斷總結實踐經驗,堅持固強補弱,建立健全機制,精心組織推進,把風險評估過程作為深化群眾工作的過程、作為化解社會矛盾的第一道工程全面加以推進,在全省上下切實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格局。
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的總體目標是:在縣級建立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基礎上,各級各部門全面建立制度、完善機制,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作為重大決策的必經程序。未經評估的不得作出決策,努力提高依法科學民主決策水平。主要任務是:省級各部門要按照中央要求建立組織、出臺制度、健全機制,積極
探索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著力在組織實施上下功夫;各市要進一步健全機制,細化措施,扎實推進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著力在規范運作、落實要求上下功夫:各縣(市、區)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總結經驗,查找不足,完善細則,著力在拓寬領域、深化提高上下功夫。
進一步拓展評估領域。凡是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影響面廣、容易引發社會不穩定的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項目等決策事項,都要組織進行經濟效益和社會穩定風險“雙評估”,既看要不要干,又看能不能干。當前,要以企業改制、征地拆遷、環境保護、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領域為重點,特別是容易引發社會矛盾的重大政策,包括城鄉建設和土地利用規劃、土地征收和房屋拆遷、公用事業價格調整、事業單位改革、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等:容易引發社會矛盾的重大項目,包括政府投資項目、重大公共設施建設以及其他重大工程建設項目等:容易引發社會矛盾的其他重大事項,包括涉及面廣、情況復雜的大型活動、上級確定的重大決策和項目在本地實施的方案等。
進一步健全完善制度。一是健全工作機制。緊緊圍繞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源頭性問題,牢牢把握黨委政府主導、“誰主管誰負責”以及客觀公正等原則,建立健全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主管部門具體負責、相關部門各負其責的組織領導體制和靈活、簡便、高效的運行機制。各級維護穩定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要牽頭做好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綜合協調和督查指導工作。二是明確評估程序。按照確定評估項目、制定評估方案、認真分析預測、形成評估報告、確定實施意見、落實維穩措施等評估程序,做到相互銜接、環環相扣。三是制定實施細則。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完善具體工作意見和相應實施細則,進一步細化評估的范圍、內容、責任主體以及基本程序等。省級相關部門要根據中央文件精神,結合本部門決策權限和實際需要,參照《辦法》制定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實施細則,明確評估事項范圍、評估內容、程序方法、結果運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