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學計劃范文
時間:2023-04-09 05:54: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生物教學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描述細菌的基本形態,識記細菌的結構特點,通過比較推測出細菌的營養方式。
(2)通過分類、對比等活動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認同科學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
2、教學重難點
重點:細菌的形態、細菌的基本結構及其作用、細菌的特殊結構。
難點:區分細菌結構與動植物細胞結構的區別。
3、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圖釘不同放大圖片,意識到細菌是很微小的,細菌除了小還有哪些特點?微小的細菌具有什么樣的結構?通過這幾個問題。順勢引出課題——細菌的形態和結構。
(2)新課講授
1.細菌的形態
教師描述:十億個細菌堆疊在只有一粒米粒那么大。提問:想觀察到這么小的細菌需要借助什么結構呀?(高倍顯微鏡或者電子顯微鏡觀察)。
在PPT上展示不同細菌的圖片,引導學生對細菌不同形態進行描述,引出細菌的不同形態:球菌、桿菌和螺旋菌。教師講授細菌多是單細胞生物,獨立生活。
過渡:細菌具有不同的類型,但是它們為什么卻都屬于細菌?
2.細菌的結構
出示細菌結構模型,對照教材上的細菌的結構模式圖,從內到外觀察細菌的結構特點,以小組的形式共同歸納總結出細菌的基本結構。教師板畫,請學生填寫名稱。
(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DNA、鞭毛、莢膜。)
通過多媒體播放細菌的運動的視頻,提問:是否所有細菌都具有鞭毛和莢膜?鞭毛和莢膜具有怎樣的功能?。
(并不是所有都具有,鞭毛可以幫助細菌進行運動,莢膜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還與細菌的致病性有關。)
隨后引導學生將細菌與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進行比較,有什么不同?
(細菌雖有DNA集中的區域,卻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細菌沒有葉綠體,不能像植物一樣進行光合作用,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并把有機物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
從而得出原核生物的概念,與植物細胞比較,細菌的營養方式為異養。
(3)鞏固提高
結合著細菌的結構,思考細菌在生態系統中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屬于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
(4)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總結本課的知識點。
開放性小結作業:細菌又是怎樣繁殖后代的呢?下節課一起討論。
篇2
一、教學目的要求
(一)要求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關于細胞、生物的新陳代謝、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生命活動的調節、遺傳和變異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以及這些知識在農業、醫藥、工業、國防上的應用。
(二)通過生物學基礎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思想的教育。
(三)要求學生掌握使用高倍顯微鏡,做簡單的生理實驗等的基本技能。
(四)培養學生自學生物學知識的能力,觀察動植物的生活習性、形態結構、生殖發育的能力,分析和解釋一些生物現象的初步能力。
二、確定教學內容的原則
(一)從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和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出發,認真選取生物學基礎知識:選取生物的結構和生理的知識。結構知識是理解生理知識的基礎。生理知識是闡明生物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和生殖等的基礎知識。因此,必須重視選取形態結構和生理的知識。
(二)選取生物學基礎知識,必須做到理論密切聯系實際。
1.選取生物學基礎知識,要密切聯系工農業生產實際。生物學是農業、畜牧業和醫學等方面實踐的理論基礎,通過學習生物學知識,要使學生知道生物與生產的關系十分密切,應該利用和改造有益的生物,防除有害的生物。
2.要密切聯系各地的自然實際。由于我國幅員廣大,各地的生物種類有很大差別。因此,所選取的植物和動物,既要重視其典型性,又必須盡可能是各地比較常見的,以便學生可以直接觀察到這些動植物和了解這些動植物的生活規律。
3.選取的生物學基礎知識,要密切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使學生加深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更加深刻地認識學習生物學的意義。
(三)適當選取反映現代生物科學水平的生物學基礎知識。
現代生物科學發展很快,生物課必須重視用現代生物科學的觀點來闡述教學內容,并且適當地增加反映現代生物科學水平的知識內容,使學生對生物科學發展的現狀有個初步的認識,為他們進一步學習現代生物科學知識和參加工農業生產打下必要的基礎。
三、班級現狀分析
本學期我任教高二164、166、169、170四個班級,雖然通過班主任,我對個班的現狀有了一點了解,但由于生物是從高二開始的起始課程,所以具體情況還不能下定論。
四、教學進度安排
高中階段學習的生物學知識,是在初中生物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的,但是又有別于初中生物的學習。高中生物的學習注重于理解,所以要求學生的理解能力要強,本學期的任務是完成第二冊的學習,也就是遺傳和變異、生物的進化、生態系統的學習。同時完成幫助學生初步掌握好生物課程的學習方法。
篇3
以《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為依據,結合永年縣教育局全面推行嘗試教學法,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面向全體學生,著眼于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需要,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為重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以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為突破口,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逐漸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達能力。
二、基本情況分析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方面,經過七年級一個學年的學習,學生對生物學知識有了初步的了解,對生物學習的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具備了一定的生物基本知識、生物實驗技能和實踐操作能力,不少同學還對生物學有著濃厚的興趣,為八年級的生物教學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另一方面,不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仍然存在目標不明確、自制力不強、主動性不足等問題,具體表現是學習習慣懶散、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時完成作業,好奇心有余而自覺性不足,學習成績存在兩極分化的趨勢。
因此,從本學期開始,在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加強課堂管理和調控的同時,要注意加強學習思想引導、學習方法指導,特別是學習過程和效果的監控,不僅要讓端正學生態度、學習得法,還要促使學生養成課前預習,課后及時鞏固、持之以恒的良好習慣,力求使每個學生都有明顯的進步,學習成績有大面積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八年級上冊《生物學》內容包括: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共五章,第六單元《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共三章。教材的編寫注重從生活實踐出發,廣泛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把握基礎性,體現先進性;內容編排圖文并茂,加強了啟發性,具有較強的可讀性;欄目設置豐富多樣,注重創設問題情景,突出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重視科學態度、科學方法和科學價值觀的教育;內容編寫具有彈性,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1、關于第五單元的內容我主要分兩個部分進行分析
(1)、關于動物部分
教材先探討生物圈中有哪些動物,它們分別有哪些與各自環境相適應的特征,再探討它們的運動、行為以及在生物路邊中的作用,其知識結構簡圖如下:
這樣的安排改變了長期以來按進化順序逐門逐綱講述各類群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的做法,強化了動物與環境緊密聯系的認識,其中“水中生活的動物”重點探究魚適應水中生活的特點;“陸地生活的動物”重點探究蚯蚓和家兔適應陸地生活的特點;“空中飛行的動物”重點探究鳥和昆蟲適應空中飛行的特點,這樣能較好地體現課程標準關于動物的類群重點闡述環節動物、節肢動物、魚類、鳥類和哺乳類的要求。而關于其他動物的類群則在相應的節中簡單介紹。這樣的安排突出了重難點。
(2)、關于細菌、真菌部分
其內容包括“細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與人類的關系”和“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術”兩大部分。本單元的第四章標題為“分布廣泛的細菌和真菌”,將“細菌和真菌的分布”作為第一節,還安排了第五章“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內容,這些內容盡管與具體內容標準并非一一對應,卻都是為了更好地體現課程標準突出人與生物圈的思路。在說到細菌和真菌與人類的關系時,必然要說到發酵食品的制作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生物技術,因此,將課程標準中這兩項內容合在一起。
2、關于第六單元的教材分析
第六單元包括生物的分類、生物多樣性的概念、現狀及保護對策等。關于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課標要求達到層次是學生能說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這是個熱點問題,所以教材從生物各類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三個方面來闡述生物多樣性的內涵,以便讓學生對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義和對策有更深入的認識。本單元的知識結構圖如下:
三、教學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學》(八年級上冊)課程的學習,逐步實現以下發展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動物的主要類群及其對環境的適應性特征。
2、了解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與人類的關系。
3、了解細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與人類的關系。
4、通過活動體驗生物的分類是根據不同生物的形態結構特征上的相似程度來進行的。
5、了解生物的多樣性及其價值。
6、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如:進行“飼養和觀察蚯蚓”、“調查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制作甜酒”等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活動。
7、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豐富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如:進行生物學相關信息資料的查詢和收集。
(二)過程與方法:
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
(1)嘗試教學法。準備練習---出示嘗試題----自學課本----嘗試練習-----學生討論-----教師講解-----第二次嘗試練習,以上七步是一個有機整體,反映了學生完整的嘗試過程,也是一個有序可控的科學的方法流程。
(2)問題導向法。指導學生按照“生物有哪些形態結構特征?如何適應環境?與人類的關系如何?”等基本問題自主學習、自主解答、自主測試、自主反饋,輔以同伴互助和教師點評,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3)理論聯系實際法。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學到的生物學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所遇到的生物學現象,提升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做到知識源于生活,學以致用。 (4)識圖學習法。新教材圖文并茂,形象直觀,可讀性強。引導學生學會看圖、讀圖,可以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直觀把握和理解記憶。
(5)嘗試教學法。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嘗試學習,讓學生得到嘗試成功的快樂,提高學生嘗試學習自主學習的自覺性。
(三)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1、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及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
2、了解生物科學技術在人們生產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實踐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投身生物科技的熱情以及促進社會進步的使命感。
3、了解科學技術在促進人類進步的同時,往往帶來人們預想不到的負面影響,認識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善用可以為人類造福,濫用則會貽害無窮,確立全面的、辯證的技術觀和價值觀。
四、主要措施:
1、重視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倡導探究性學習
3、滲透“科學、技術、社會”的教育
4、改進教法,加強課堂教學
(1)提高貫徹課程目標的自覺性
初中生物學課程目標涵蓋的生物學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通過每節課或每項活動來逐步完成的。因此,在制定每節課(或活動)的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課程目標的體現和貫徹;考慮到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特別要注意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等方面的要求。
(2)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并提高其質量
篇4
一、教學內容
本學期要完成七年級上冊的全部內容。包括:
第一單元:認識生物(奇妙的聲明現象、嚴整的生命結構、生物的生活環境)
第二單元: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生物圈中的動物、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生物的分類)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初一5、6、7、8四個班的生物學教學任務。初一的孩子抽象思維能力還比較弱,加之生物學又是一門新的課程,因此,教學中注意想辦法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對學生嚴格要求,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
三、教學理念
1、立足生物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思維方法,突出“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
2、著眼于學生未來發展,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突出創新能力培養。
3、強調科學性與人文性有機統一,客觀講述生物技術對人類生活、生產和社會可能產生的正負兩方面影響。
4、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從生活實際引入科學,再回到現實生活,始終滲透sts精神。
5、落實《綱要》提出的具體課改目標,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促進每一名學生的發展。
6、遵循教育規律,注重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7、發揮學科優勢,以科學的生理知識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
四、教學工作策略措施
1、根據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認真研究教材和新課程的相關知識,將新課程理念融會于日常教學活動中,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使同學們能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知識、培養能力和鍛煉自己。
2、研究每個知識點,根據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教學層次,嚴格控制深度和廣度,掌握每個重點和難點,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速度和能力。
3、加強備課的環節和內容設計,既要啟發和引導學生對知識實現自主學習,體現學生學習的自覺主動性,又要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師生互動的教學新境界。
4、積極參加學校和各級組織的學習進修機會,從各個方面充實自己,使自己的知識水平在已有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同時也可以增長見識,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能夠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使自己的教學水平能有較大的進步,對學生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影響。
5、積極向其他優秀教師請教,既包括知識方面也包含教學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學習他們的先進的教學經驗,并加以優化利用從本質上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學成績有較大的提高。
6、充分利用我?,F有的實驗和現代化教學儀器和教學設施,使同學們體會到科學的不斷發展給我們帶來的便利,促進他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信息和毅力。
篇5
備課組長:張利
一、課程標準和教材分析
教材的從生物學的角度上,有層次的介紹了綠色植物的主要類群,形態,生理,分布情況及主要的作用.教材在編寫上重點讓學生掌握有關綠色植物基本知識的同時,特別注重滲透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與人類的關系,為此專門安排了一系列活動,激發學生愛護綠色植物的美好情感,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初一學生面對人生發展的一個新階段。他們在現在的成長環境中很難接觸大自然的樂趣,以及大自然與人類的關系.根據上學期學生對生物學習的情況來看,整體的熱情和積極性并不高.
三、學期目標任務
根據課標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本學期的目標是:形成以下重要概念:1植物的生存需要陽光,水,空氣和無機鹽等條件;2綠色開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種子萌發,生長,開花,結果與死亡等階段;3綠色植物能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貯存能力),同時釋放出氧氣;4在生物體內,細胞能通過分解糖類等獲得能量,同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5植物在生態環境中扮演重要角色,它能制造有機物和氧氣,為動物提供棲息場所,保持水土,為人類提供許多可利用的資源.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關注學生的生活感受。
2、以學生樂于參與的方式安排教學活動和實驗活動,注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
3、力求滿足學生發展的要求,體現教材的思想性和踐行性。
五、教學活動安排
第一、二周:制定備課組的教學計劃和個人教學計劃
講授: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 復習第一章,講解練習題
第三、四、五周:講授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復習第二章,講解練習題
第六、七周:授課:第三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復習第三章,講解練習題
第八、九周:期中復習
第十、十一周:總結期中考試 授課:第四章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 復習第四章
第十二、十三周:授課:第五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復習第五章
第十四周:復習第一、二章,講解練習題
第十五周:復習第三、四章,講解練習題
第十六周:復習第五章,講解練習題綜合復習
篇6
一、指導思想
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觀察問題、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及組員的協作精神。讓學生通過現象觀察事物的本質,從而認識和揭示自然科學規律,培養學生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識,切實讓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
二、教學要求
1.演示實驗必須按《課標》要求開足,教師在課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實驗。通過觀察實驗現象,使學生能夠獲得感性的認識和驗證,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若有條件可改成分組實驗。
2.學生分組實驗,也要按《課標》的要求把學生實驗全部開齊。對于學生實驗,若能當堂看清實驗結果的須在實驗室里教師指導下進行,教師監督學生對每個實驗達到操作規范、熟練的程度;培養他們濃厚的生物學興趣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實驗課的教學方法
實驗課教學應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設備條件等因素,采取探究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多動腦、多思考,鍛煉自己能找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驟;在講授理論知識時,最好讓學生通過實驗的方法去歸納出這些知識,這樣做重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培養學生科學研究的思路與方法;加強能力的培養和知識的遷移,有利于充分發揮其科學思維和想象力。
四、實驗教學的準備工作
1.儀器設備購置,落實上年儀器設備購置計劃,完成實驗室的更新提高,加強實驗室的儀器設備的完好率。做好本年度儀器設備購置,堅持結合實際,適當超前,防止低水平重復和積壓浪費發生。
2.制定出本學期實驗教學進度計劃,并寫明實驗目錄,寫明實驗的日期、班級、節次、名稱,教學中按計劃安排實驗。
3.任課教師須將實驗通知單提前送交實驗室,實驗教師必須將每個實驗用到的儀器、藥品以及其他有關事宜提前準備好,做到有備無患。
五、將德育工作滲透于教學中
1.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明確相互協助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團結合作的精神。
2.要教育學生遵守實驗規則,愛護財務,節約用水、電、藥品,從而養成勤儉節約的美德。
3.要求學生嚴格認真的按照實驗要求來操作,細心觀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他們嚴謹的科學態度。
4.培養學生井然有序的工作習慣。實驗結束后,把儀器放回原處,整理好實驗臺。
六、實驗效果檢查和成績評定
1.學期教學結束后,對學生的實驗效果進行檢查,了解學生的實驗技能。
2.檢查內容:學生對實驗的原理、裝置、藥品、注意事項等方面的熟練程度。
3.實驗結束后要填寫好實驗報告冊,教師當場檢查學生的實驗結果。
七、做好實驗室工作文件建立管理工作
為實驗室的評估合格,做好實驗室的教學計劃、日常管理、安全工作、工作日志等各種工作文件的歸類、歸檔、整理工作。
注:加黑體的六個實驗要對學生進行重點的訓練,加強學生對實驗的原理、裝置、藥品、注意事項等方面的熟練程度。各班的實驗課的情況參照實驗課按排表。
八、實驗教學管理
1、課前認真預習有關實驗內容,寫出預習報告,上課前由組長收齊并于上課時上交,沒有預習報告的同學不準參加本次實驗;
2、實驗課過程中,注意安全,嚴格按規定程序操作設備,并填寫實驗記錄表,記錄所用設備的型號及運行狀況。設備出現故障,應及時跟老師聯系,不能擅自處理;
篇7
摘要:根據21世紀對生物統計學課程的重新定位,在生物統計學精品課程建設中重點突出了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強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生物統計學;精品課程;教學改革
一、引言
隨著生物科學的發展,只有定性的結論已不能滿足實踐的需要,實現生物科學結論定量化是人們長期追求探索的目標;生物統計學是生物學科定量化的重要分析理論與方法,生物統計學是生物學科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和素質,與生命活動有關的各種現象中普遍存在著隨機現象,大到森林陸地生態系統,小至分子水平,均受到許多隨機因素的影響,表現為各種各樣的隨機現象,而生物統計學正是從數量方面揭示大量隨機現象中存在的必然規律的學科。因此,生物統計學是一門在實踐中應用十分廣泛的工具學科,它是生命科學各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對后續生命科學課程學習和生物科研有重要作用。
同時,生物統計作為數理統計在生物學領域的應用,是教學難度較大的一門課程。因此,在生物統計學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針對各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因材施教,更新教育理念,加強實踐訓練,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進行改革和大膽探索。
二、二十一世紀對生物統計學課程的重新定位。
(一)新世紀對生物統計學課程提出的新要求。
二十世紀上半葉農業和遺傳統計學首先獲得了發展,在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生物統計學、統計流行病學、隨機化臨床試驗學已經成為攻克人類疾病的一個里程碑。這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顯著提高了人類的期望壽命。
21世紀人類基因組,基因芯片等實驗科學產生出的巨量數據,需要新工具來組織和提取重要信息。
將數據轉化為信息需要統計理論和實踐方面的洞察力、技術和訓練。
未來的生物統計學將會與信息技術密切結合,較少側重傳統數理統計,而會更多注意數據分析,尤其是大型數據庫的處理。生物統計學越來越不同于其它數學領域,計算機和信息科學工具至少和概率論一樣重要。
(二)生物統計學對大學生素質培養的作用。
生物統計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通過樣本來推斷和估計總體,這樣得到的結論有很大的可靠性但有一定的錯誤率,這是統計分析的基本特點,因此在生物統計課程的學習中培養了一種新的思維方法———從不肯定性或概率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和分析科學試驗的結果。
生物統計學是通過個別的試驗研究得出其一般性結論,屬于歸納推理的范疇。但其有別于簡單枚舉法和科學歸納法,是一種或然性歸納推理或者概率歸納推理。在生命科學的研究中絕大多數涉及到的是隨機事件,因此,生物統計學不僅是試驗設計與統計方法的教學,更重要的還是大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這對提高大學生的素質很有必要。
生物統計學包括試驗設計和統計方法兩個有機聯系的組成部分。通過試驗設計的教學可提高大學生設計研究課題試驗方案的能力,使之明確課題的研究目的、試驗因素與水平以及試驗設計方法等方面的內容。通過統計方法的教學除讓學生弄清各種統計方法的內涵外,還需要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選擇最適合的統計方法,以揭示資料潛在的信息,達到研究的最終目的,從而提高大學生科學研究素質。
三、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
(一)加強電子課件及網絡平臺建設。
生物統計學是應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原理研究生物界數量變化的學科,而概率統計的理論和思維方法對本科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加之課程學時的減少(由原來的60-70學時,降到現在的40學時左右),如何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入門,并使學生在了解概率統計思想的基礎上,掌握常用統計分析方法的應用及使用條件是課程的教學難點。為此,我們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了與教材配套的課件,通過在課堂上把抽象內容形象化與直觀化,收到了良好教學效果。建設了一個生物統計學教學網絡支撐平臺,現有課程簡介、教學大綱、師資力量、授課教案、電子版《生物統計學》教材、課程錄像、實習指導、在線測試題、參考文獻、其它教學資源等欄目,免費向全校師生開放。
(二)將多媒體教學優勢與學生的認知規律有機結合,用較少的學時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多媒體具有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觀化的特點。
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將多媒體這些特點與學生的認知規律相結合,多媒體教學就可能會帶來一些弊端諸如:(1)內容多,幻燈片變換快,由照本宣科變為照屏宣科,為新的“滿堂灌”;(2)課件圖片多,內容以展示為主,缺乏啟發性;(3)教學內容常用滿屏的方式顯示(即所謂“死屏”),老師照著屏幕上的內容給學生講解,失去了傳統教學方法,老師邊講邊板書能給學生留下比較深刻印象的特點,缺乏吸引力。
而多媒體在教學中只能充當工具的角色,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將多媒體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觀化的特點與學生的認知規律緊密結合在一起。在制作課件時,采用啟發式教學方式,精煉教學內容,模仿傳統教學書寫板書的過程,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采用逐字、逐句、逐段顯示教學內容的動畫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仍然保持傳統教學方法的教姿教態,在授課的過程中與學生保持互動,根據學生在課堂上接受知識的能力,掌握屏幕上顯示內容的速度,必要時輔以板書進行講解。這樣做既發揮了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又充分照顧到學生的認知規律,在內容沒有縮減,學時減少近三分之一的情況下,仍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長期堅持教育教學方法及教學規律的研究。
生物統計學的理論基礎是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從這個層面上講,它有非常濃的數學味道,但是它又有別于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生物統計學更主要強調的是概率論及數理統計的思想和方法在解決生命科學中一些具體問題的應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存在一個“度”的把握問題,如果將概率論及數理統計的原理講得太多,一是學時不允許,二是學生難以消化,得不到好的教學效果;如果只注重方法的講解,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會誤入亂套公式的歧途。經過將教學的重點放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重點掌握統計方法的功能與用途,方法與步驟,防止各類方法的誤用,淡化定理的證明與公式的推導。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采用“保干削枝”,即在學時減少很多的情況下,將一些次要的統計方法去掉,也要保證有足夠的學時講授理論分布與抽樣分布、統計假設測驗等方面的內容,讓學生掌握生物統計學中所蘊含的概率論及數理統計的思想精髓,從而避免學生亂套統計公式。
(四)密切跟蹤生命科學發展的前沿動向,探索生物統計學解決前沿問題的理論與方法。
統計學在生物學中的應用已有長遠的歷史,許多統計的理論與方法也是自生物上的應用發展而來,而且生物統計是一個極重要的跨生命科學各研究領域的平臺?,F在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與生物信息學的蓬勃發展,使得生物統計在這些突破性生物科技領域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轉在課程建設中,隨時注意納入生物統計學在前沿領域研究應用的內容,增強課程的活力,提高教師和學生面向生物產業主戰場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加強實踐教學,注重學生能力培養。
生物統計學要不要開實驗課,怎樣開實驗課,一直存在爭議,在此認為生物統計學不僅應該開設實驗課,而且還要將實踐教學的重點放在計算機技術和統計軟件的應用上,讓學生不僅掌握統計方法,而且加深對原理的認識,獲得就業或升學的必備計算機統計技能,提高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一)開展統計軟件的實習,擴大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素質。
20世紀20年展起來的多元統計方法雖然對于處理多變量的種類數據問題具有很大的優越性,但由于計算工作量大,使得這些有效的統計分析方法一開始并沒有能夠在實踐中很好推廣開來。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誕生與發展,使得復雜的數據處理工作變得非常容易,所以充分利用現代計算技術,通過計算機軟件將統計方法中復雜難懂的計算過程屏障起來,讓用戶直接看到統計輸出結果與有關解釋,從而使統計方法的普及變得非常容易。在課程體系改革中,各課程的教學時數與達到培養目標所需完成的教學內容相比還是不足的。為此,可以通過標準的統計軟件的教學實習來達到以點帶面,擴大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素質。
為此我們建立了一個專用于實習教學的生物統計電腦實驗室?,F共有50余臺電腦,并連接到校園網。實驗室配備有指導教師,負責對上機的學生答疑。除按教學計劃進行的正常實習教學外,實驗室還對優秀學生免費開放,鼓勵他們結合教師的科研活動,應用所學生物統計學知識,學習新的生物統計學知識,掌握應用計算機解決生物統計學問題的技能。
(二)全方位、多層次的實踐教學。
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必須將本課程的實踐教學活動延伸到課堂教學外,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實踐教學。
在原綿陽農專期間,主要在作物育種、作物栽培、動物營養等課程實驗與實習中,根據相關內容加入了試驗設計方法以及數據統計分析的相關內容。
組建了西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以后,由原來的單一農科專業變成了理、工、農三大學科均有專業的格局。雖然專業的學科歸屬不同,但有一點是相通的,其內涵均屬于生命科學的范疇。以科學研究的方法進行劃分,均屬于實驗科學。
掌握正確的實驗設計方法,從不確定性數據中挖掘事物的客觀規律,是實驗科學工作者必備的技能。因此,我們將原來只是在農科專業上延伸實踐教學的作法推廣到全院的所有專業,結合實驗課教學的改革,對發酵工藝學實驗、植物細胞工程實驗、食用菌實驗、微生物學實驗等課程的內容全部或部分改為用生物統計學指導學生自主進行實驗設計,把過去單一的實驗流程、樣品觀察或檢測實驗改變為試驗條件的優化試驗,提出在不同條件下對樣品測定的比較試驗設計、單因素試驗設計、多因素試驗設計、正交試驗設計、均勻試驗設計,對試驗結果要求學生使用統計學的方法對進行分析和討論,最后得出最佳試驗條件。
這樣的實驗教學改革起到了一箭雙雕的作用,從專業基礎課或專業課的角度看,改驗證性實驗為設計型、綜合性實驗,增強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從生物統計學角度看,將課程的教學實踐延伸到課程外,彌補了學時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學生將自己學到的統計學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知識得到很好的內化。
此外,在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中指導學生選用正確的實驗設計和數據的統計分析方法,提升科技作品的檔次;在畢業論文(設計)中要求學生采用恰當的生物統計學方法進行設計與分析,寫出高質量的畢業論文(設計)。
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訓練了學生的統計思維能力,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掌握生物統計學這一工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了學生學好用好這門工具的信心,提高了學生從復雜的生命現象中挖掘事物客觀發展規律的能力。
精品課程是集科學性、先進性、教育性、整體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的優秀課程。作為精品課程的載體,應具有一流的教師隊伍、一流的教學內容、一流的教學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學管理等特點。與之相比,我們在生物統計學精品課程的建設上,才剛剛起步,今后還要在教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加大力度,將生物統計學建設成體現現代教育教學思想、符合現代科學技術和適應社會發展進步的需要、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深受學生歡迎的一門課程。
參考文獻:
[1]何風華,李明輝。生物統計學多媒體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綜合),2004,25(6):25~27
[2]洪偉,吳承禎,陳輝,等。精品課程建設的核心:學科、隊伍建設與科學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2004,6:50~51.
[3]崔相學。提高學生統計分析素質的實踐與探討[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6(2):67~68.
[4]鄧華玲,傅麗芳,孟軍,等。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的改革與實踐[J].大學數學,2004,20(1):34~37.
篇8
一、教學總體要求和教學目標
繼續認真學習《生物課程標準》,該標準是義務教育階段生物教學的基本依據,教師應該在認真學習和領悟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性的進行教學。生物課程的根本任務是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特別是一個公民終身發展所需要的生物科學素養,同時在思想方面教育學生,使學生全面發展。
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在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的基礎上,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重視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科學素養教育,體現國家對學生在生物科學知識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著眼于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體現義務教育階段生物課程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
教學目標: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物教學,學生將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發展:獲得生物學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了解這些知識并關注這些知識在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初步具有生物實驗的操作能力,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理解人類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保意識。具體目標:知識方面獲得有關人體結構、功能以及衛生保健的知識,促進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展。能力方面初步學會生物探究的一般方法,發展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了解我國的生物資源狀況和生物科學技術發展狀況,培養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
二、教學內容及進度
初二生物下學期教學的內容主要是以“生物的延續和發展”“健康的生活”為中心展開的有關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生物的進化以及健康的生活。進度詳見教學進度表。
三、教學措施
教師通過上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已對學生的學習特點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為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注意課內外活動相結合,加強對學生基本實驗技能的培養。在對學生的評價方面主要包括:對學生的探究能力的評價、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狀況的評價。
四、教材及學生分析
教材的編寫注重從生活實踐出發,避免了從理論到理論;注重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探究;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學生生活情景圖片化;進一步加強了可讀性。
篇9
一、 物理習題的作用
(1)鞏固深化物理概念和規律。學生對于學習的新知識,理解只是表面的和片面的,并不能完全理解它們的實質和意義。只有通過適當的具體習題的解答、與廣泛的實際材料結合,從多方面對概念和規律進行深入理解,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識才不會片面化。如學生初次接觸牛頓運動定律時,總有不少學生有一種誤解,即只有合外力才能產生加速度,而每個力不能產生加速度。這就必須讓學生通過具體問題進行練習,加深認識,理解每個力都產生加速度,理解力的獨立性原理。
(2)深化物理知識,擴大知識面。由于綜合題涉及的物理過程較多且較復雜,這就要求學生要靈活運用概念、規律,把所學的知識變活,這是拓寬學生視野,擴大知識面的一個過程。例如,在圖1所示的豎直平面內,物體A和帶正電的物體B用跨過定滑輪的絕緣輕繩連接,分別靜止于傾角=370的光滑斜面上的M點和粗糙絕緣水平面上,輕繩與對應平面平行,勁度系數K=5N/m的輕彈簧一端固定在O點,一端用另一輕繩穿過固定的光滑小環D與A相連,彈簧處于原長,輕繩恰好拉直,DM垂直于斜面。水平面處于場強E=5×104N/C,方向水平向右的勻強電場中,已知A、B的質量分別為mA=0.1kg和mB=0.2kg ,B所帶電荷量q=+4×10-6C ,設兩物體均視為質點,不計滑輪質量和摩擦,繩不可伸長,彈簧始終處在彈簧限度內,B電荷量不變。取g=10m/s2、sin370=0.6 cos370=0.8. ①求B所受靜摩擦力的大小。②現對A施加沿斜面向下的拉力F,使A以加速度a=0.6m/s2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A從M到N的過程中,B的電勢能增加了Ep =0.06J,已知DN沿豎直方向,B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u=0.4,求A到達N點時拉力F的瞬間功率。
思考:①題眼突破:1)“彈簧處于原長,輕繩恰好拉直”“光滑斜面”說明靜止狀態A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與拉力平衡。2)“使A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隱含內容:B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即AB間繩上的拉力為恒力。3)“B的電勢能增加了EP=0.06J”隱含內容:MN的長度。②解題工具:共點力的平衡條件速度、牛頓第二定律、速度-位移公式、電場力做功與電勢能變化的關系。③解題關鍵:由M到N的過程對B:qEs=EP;由M到N的過程對A:v2=2as;對A、B受力分析,列牛頓第二定律方程組可得拉力F。
總結方法:如題中出現兩個以及兩個以上的物體用繩桿之類物體連接時,要特別注意找出各物體的位移大小、加速度大小、速度大小關系,這些關系往往就是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3)培養學生運用教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①物理定律和公式多用物理量之間函數關系表示,而物理習題一般以物理規律為指導,運用數學工具來解決具體問題。因此,通過解題訓練,能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物理量之間的函數關系,了解物理現象之間內在聯系。否則學生可能對公式或函數關系理解不清,忽視物理事實的限制,而將物理量之間函數關系簡單地數學化。如果通過一些具體問題對相互之間的關系認真分析,就可理解實質。②運用數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時,必須做好兩個轉化,即先將物理問題根據物理規律轉化為數學問題,再將數學問題按表達式各量的物理意義轉化為物理問題。學生只有通過對具體物理問題的解答練習,才能掌握這種“轉化”方法,而只有這種方法掌握了,才能談得上具有運用數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如庫侖定律的理解,F=KQq/r2 ,當r0時,F∞是否正確?在數學中是正確的,但在物理學中是不正確,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公式的運用條件。
(4)教學效果信息反饋的主渠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通過學生對習題的解答,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準確抓住學生學習中的問題癥結,之后對癥下藥,調整教學方法,使學生牢牢掌握物理知識。例如:如圖2,一粗糙斜面AB與圓心角為370的光滑圓弧BC相切,經過C點的切線方向水平。已知圓弧的半徑為R=1.25m,斜面AB的長度為L=1m,質量為m=1kg的小物塊(可視為質點)在水平外力F=1N作用下,從斜面頂端A點處由靜止開始,沿斜面向下運動。當到達B點時撤去外力,物塊沿圓弧滑至C點拋出。若落地點E與C點間的水平距離為x=1.2m,C點距離地面高度為h=0.8m (sin370=0.6, cos370=0.8,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1) 物塊經C點時對圓弧弧面的壓力。2) 物塊滑至B點時的速度。3) 物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
這道題是多過程問題,實際是多種運動規律的組合,根據題意學生應知道這題隱含條件。如“斜面AB與圓心角370的光滑圓弧BC相切”說明AB與OB垂直,C點相切水平說明OC為豎直方向,可推知斜面傾角為370,又知物塊由C點開始做平拋運動,進而推知物塊在C點的速度。應用的知識,有平拋運動規律、動能定理、圓周運動的規律。本題主要考查運動過程的分析,要把轉折點的速度作為分析重點,能夠考查學生對這些重要知識和規律的掌握程度。
二、 物理習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物理習題是檢驗教師教學效果與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依據。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都會存在一些問題。
(1)學生的學習方面。①將物理問題數學化。學生的主要精力放在已知哪些量值、求什么量值上,這些已知量和未知量同時包含在哪個公式中,將已知量帶入公式中求得結果,而沒有對物理情境、物理過程和受力情況認真分析,只要結果不要過程。②缺乏正確的解題思維習慣。正確的思維過程,是應從題目所述的物理情境入手,分析物理過程和受力特點,在此基礎上列方程求解。
(2)教師的教學方面。①“大運動量”訓練的題海戰術。這種做法費時、費力,既沒有明顯收效,又挫傷學生學習積極性。②忽視學生認知規律,片面追求高難度、高密度。學生思維時刻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最終造成兩極分化的被動局面。
篇10
關鍵詞: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 生物化學實驗教學 教學質量
生物化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尤其是生物化學實驗課在生物化學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于我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來講,生物化學實驗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本門課程旨在進一步加深學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學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使學生學會生物化學實驗的基本技能及基本方法,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嚴謹的科學作風,為后續專業課程如食品分析、食品化學、食品營養與衛生學和食品工藝學的學習與科學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保證生物化學實驗課的教學質量是至關重要的。
近年來我校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實驗內容上也作了適當的調整,以電泳技術、層析技術、比色分析技術和離心技術為中心,除了開設必備的驗證性實驗外,還增加了綜合性實驗,對學生進行系統性的生物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訓練。但我發現在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了教學質量,其中最突出的問題之一就是很多學生只重理論不重實踐,參與實驗的積極性不高。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幾點:實驗中教師將所有工作包辦,學生不能充分發揮創新能力;實驗內容與專業相差太遠,不能引發興趣;實驗中學生處于非主體的地位;實驗本身的抽象性過強,等等。本文對以上幾個問題進行詳細分析,并就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生物化學實驗教學質量,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請學生參與準備實驗
在我校的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通常實驗員在實驗課前為學生準備好實驗所需的實驗材料,配制好各種試劑,并將實驗中所用的儀器設備,如電子天平、高速冷凍離心機、pH計、分光光度計等調試妥當,學生只需按照實驗步驟過一遍流程。實驗過后一些學生連實驗中使用的一些化學試劑的名稱和用途,以及儀器設備的使用和常規維護都不很清楚。顯然這種方式極不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每班的學生約40個,因此可將其分為5大組,每次從各組中選1個學生參與實驗的準備工作,并和老師一起作預備實驗,這樣就可使其了解實驗原料和試劑的準備過程,并對實驗有一個總體的認識。這樣堅持下來將會大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僅使這些學生自身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可以對其他的同學進行有效的幫帶,從而有效地改善教學效果。例如在“糖類的定量測定”實驗中,首先從香菇中提取水溶性多糖,然后用蒽酮法測定提取液中糖的含量,如果讓學生參與實驗的準備工作,就能使他們了解香菇原料的預處理過程和所需試劑配制的方法與使用注意事項(如蒽酮試劑),而且能提高學生在實驗中的安全意識,同時還能加強學生實驗操作基本功的訓練。
2.選擇與學生專業密切相關或學生容易感興趣的實驗項目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往生物化學實驗項目的確定只考慮到教學內容豐富、層次合理,為了便于管理和操作,水產養殖專業、生物技術專業、生物工程專業和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實驗項目都完全相同,而沒有體現出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對生物化學實驗技能的特殊需求和要求,當然不能引起學生的專業興趣。對于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學生來講,在選擇實驗項目上要注重基礎知識與專業緊密結合,但又不能與其他課程實驗有重合。如原有實驗“氨基酸含量的測定”中選用的是茚三酮比色法,由于這種方法測出的結果受樣品顏色的影響較大,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可考慮在實驗中增加甲醛滴定法測定氨基酸含量,然后對兩種測定方法的簡繁、結果準確性與應用范圍進行比較和分析,這樣不僅能豐富實驗內容,而且能將學生所學的基礎理論和專業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
3.抓好學生課前預習
學生在實驗課前的預習是提高實驗效果的重要環節之一。在以往的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由于課程時間有限,為了節約時間,只要學生有預習報告,就可以進入實驗室,教師很少仔細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在上課前通常老師先將實驗原理、實驗內容、操作步驟、注意事項和預期結果等作詳細講解,然后讓學生按要求去操作和驗證。如果學生課前沒有進行認真預習,盡管教師講得非常詳細,學生也不可能馬上將所有內容都掌握,甚至會把實驗課當作一項枯燥的任務。學生在整個實驗過程中都處于被動狀態,不能有效地訓練實驗操作技能,更談不上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針對這個問題,我們要求學生在實驗課前進行分組預習,了解實驗目的、方法、原理、操作步驟,實驗中所需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以及實驗注意事項等內容,在實驗開始前從各組抽取若干同學,將實驗原理、操作步驟、實驗中儀器設備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及實驗注意事項等講解一遍,然后教師進行有針對性和有重點的講解和補充。根據學生的講解情況當場給出成績,此成績占平時成績的30%。這種方式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才是實驗中真正的主體,從而激發求知欲和自己動手操作的積極性。
4.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在以往的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我們通常采用板書進行講解,信息載體多為文字和簡單的示意圖。而生物化學所涉及的內容往往是分子水平,并且由于實驗操作時間比較長而缺乏完整的實驗演示,只能聽教師的講解,大多數學生對所講實驗原理與操作方法理解不夠深入,對具體的實驗操作缺乏感性認識。因而學生往往把生物化學實驗當成一門很難操作的實驗課,實驗中有畏懼感,不知如何下手。運用多媒體教學不但可以使學生了解實驗試劑的配制過程和保存方法,常用儀器設備的結構、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而且能使一些傳統教學手段下無法觀察到的現象形象具體、直觀生動、簡明快捷地顯示出來,達到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的效果,從而加深學生對重點、難點的理解,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同時多媒體教學還能及時把最先進的實驗儀器和實驗技術向學生展示,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眼界,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5.鼓勵學生認真獨立地完成實驗報告
在實驗結束后,學生經常把實驗講義中的內容不加整理地抄寫到實驗報告中。有些同學將實驗課中沒有做過的內容也寫進來,還有少數同學的實驗報告存在抄襲的現象,可見實驗報告的編寫不夠認真。做實驗是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而實驗報告是對實驗的原理、過程及結果的再次提煉和總結,通過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和歸納,學生能更深入地理解理論知識,同時鍛煉科學的思維和縝密的思考。因此實驗報告的編寫是實驗課非常重要的環節之一。實驗報告要求學生如實準確地記錄實驗結果,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研究態度。在結果分析中,對于合理的結果應闡明原理并總結經驗,對于不合理的結果要仔細分析原因。學生從實驗中得到的收獲,或對實驗的建議也可以寫進實驗報告中,不僅能促進學生深入思考,鍛煉創造性思維,而且有利于以后的教學改進,實現教學相長。此外教師應該認真批改實驗報告,并將實驗報告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反饋給學生。對于抄襲實驗報告和被抄襲的學生都應給予一定的懲罰,如被抄襲學生只能給最低分,抄襲報告的學生不給成績。這樣勢必會影響期末的總評成績,從而杜絕實驗報告抄襲的現象。
參考文獻:
[1]劉美玲,劉立鵬,田智等.醫學生生物化學實驗興趣的培養[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12,(2).
[2]吳旭紅.食品工程專業生物化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輕工教育,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