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心球教學反思范文

時間:2023-03-19 18:34: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實心球教學反思,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實心球教學反思

篇1

起初,筆者也遵循傳統的思路,試圖通過口頭教育等方式,讓學生意識到投擲實心球時有一定的危險性,要求他們按我所提的要求在課堂上有序活動。但這樣做的效果并不太好,一旦收緊紀律,學生則無法充分活動,一旦放松要求,學生又亂跑亂動。于是筆者產生一個想法,只有讓學生體驗到這種不注意安全的行為確實會受到傷害時,他們才會知道必須要遵守安全要求。

可在實際教學中又不能真的用實際實心球去砸他們,如何讓學生有效體驗呢?這個問題在一段時間內成為在筆者頭腦中揮之不去的問題。有一天課間,當我看到一些學生在課間用廢紙團成紙團互相“攻擊”時,筆者突發奇想,可不可以用紙團模擬實心球讓學生訓練呢?于是,下次課上我提出,讓我們利用好身邊的廢紙來做一個紙球,看誰做得又圓又結實。學生一下子來了興趣,紛紛將自己的廢紙找出來,幾個人一合作就做成了一個紙團,還別出心裁地利用膠帶將球包好。

到了操場上之后,我不再提什么安全要求,只是將學生分成五個小組,讓他們在各自的場地進行紙球的投擲訓練,為了防止學生過于放松,我給每小組安排了一個比較有威信的小組長,我則在進行流動檢查。這下學生感受到了自由,到了自己的場地之后,在小組長的帶領之下開始了訓練。在訓練當中,那些調皮的學生開始了“流竄”,然后一不小心就聽到被砸中后的哎喲聲和別的學生的笑聲。經過了十五分鐘的訓練,我將學生集中起來,讓他們說說什么時候容易被砸中,說說怎樣才可以避免這種情況。在討論、交流與碰撞當中,加上我提供的一些數據,例如真正的實心球造成的傷害力量會是模擬紙球的十幾倍時,學生終于知道了在真實投擲實心球時不能亂跑,在投擲者做預備動作時就要處在安全距離之外等。更為可喜的是,由于紙球比較輕,所以學生將球握在手上練習握球技巧和投球技巧時顯得更為輕松,而不是以往感覺很累的情形。但同時問題也出現了,由于紙球比較輕,用真實的實心球進行訓練時所形成的技巧很難轉化為可實施的行為,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呢?

經過仔細思考之后,我認為這是由于從紙球到實心球之間的重量跨度太大形成的緣故。于是我再次把這個問題提出來,體育課上與學生一同分析。學生們七嘴八舌,有的說不如直接用實心球訓練,這樣好一些;有的學生說,如果有這么五六個重量逐漸增大的實心球就好了,這樣就可以逐步訓練,最后就可以掌握力量與技巧了……我立即抓住這個觀點引導學生討論,并提出自己的問題:可不可以弄出幾個外形一樣大的,但輕重又不同的球出來呢?這節課學生并沒有想到辦法,只好留到下一節體育課解決。

課后,有幾個學生找到了我,說想到了辦法。我問他們想的什么辦法。他們說,我們可以做幾個中間空心不一樣大的球,在里面裝上沙子,這樣球的質量最后肯定是不一樣的。我表揚了他們,讓他們實際做來試試看。

又一節體育課上,這幾個學生提供了他們的作品,內部用布或方便袋裝成球形的沙子球心,外面再用紙包上,這樣做出了四個外形與真實實心球差不多大,但質量輕重不一樣的模擬球。到了操場上,學生們對這些球非常感興趣,紛紛選擇自己合手的球自發地形成了四個訓練小組,小組內成員之間互相指點,相互提醒,很快掌握了實心球的投擲技巧。一個球訓練熟練以后,再找質量大點的球進行訓練,經過幾節課的訓練,學生投擲實心球的水平有了明顯提高,成績也有了明顯的進步。

篇2

關鍵詞: 實心球成績 瘦小學生 有效練習

原地雙手向前投擲實心球是一種綜合能力的鍛煉,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力量、速度、靈敏、協調、柔韌性等能力,尤其對發展力量、爆發力和身體協調能力有重要作用,也是九年義務教育初三畢業升學考試測試項目之一,因此是初中體育教學的重點項目之一。但從目前的中考統計成績看,這項成績并不理想,我校在這方面同樣是弱項。使學生在身體、技術、心理三個方面都達到最佳狀態,從而取得最佳運動效果,探討通過有效練習指導瘦小學生學習投擲實心球的策略顯得尤為重要。

我從自己任教的九年級兩個班中選定部分瘦小學生為研究對象,找出影響瘦小學生投擲實心球成績的因素,探索通過有效練習指導促進學生學習投擲的方法和策略,從而促進初三學生中考體育投擲實心球成績的提高。

一、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大多數學生為了應付考試,為了敷衍課堂和教師而練習實心球投擲,在這種狀況下,不迫近中考就沒有壓力,老師不給予壓力就不愿意練習。在課堂教學中,我注意探索提高學習興趣的各種策略,采取一系列的策略措施,比如交流、閱讀、樹榜樣等,旨在提高學生對實心球投擲的興趣,讓學生真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如開展比賽,學生顧忌自己到底能否做出正確的動作,教師和學生將對自己的動作做出如何的評價,自己能否戰勝對手……一股強烈的好勝心促使他們認真聽講,賣力訓練,對動作技術幾乎人人都精益求精,又如師生比賽、生教生、模擬中考、多樣化練習的方式方法、及時點評反饋等。在雙手頭上投擲實心球教學中,所有的訓練和目標都要落實到學生的投擲技能上,要練就高水平的技能,就要切實提高學生的練習效率。

重視讓學生切實理解影響實心球投擲的三個要素,即投擲實心球的出手初速度、出手角度及出手高度,其中出手初速度是最重要的因素。要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記住每一個動作:站位、手型、抬頭、背弓、頭上方、快出手、制動。每一步在詳細講解的基礎上,再提煉出一些更細致的要點,學生很好地掌握動作要領,鍛煉起來效率自然就高。

重視抓好訓練的質量和效率。注重組織各種形式的比賽,注重發揮體育小組長、小骨干的核心作用和影響力,注重小組合作學習,注重自主探索、體驗和他人指導反饋相結合,注重課堂學習和課外練習相結合,注重精講多練……總之,在具體的訓練中,我盡量探索各種策略、各種資源的最佳整合方式,以期訓練取得最佳的效果。實踐證明,我的種種探索和努力有了可喜的成果,部分瘦小學生實心球投擲的中考成績獲得了滿分。

二、班主任的配合支持具有重要的作用

經常與班主任溝通交流,取得班主任的大力支持,只有任課老師和班主任多聯系,及時反饋學生的信息,才能更好地督促學生,幫助學生端正態度,及時解決問題。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學生的學習態度、班主任對課外活動的認真程度對成績的提高有相當大的關系,事實證明最后的結果證實了這點,如:一個班學生不踏實再加上班主任抓得不夠緊,所以有時課外活動的練習不夠到位,最后學生的成績提高不顯著,而另一個班由于班主任督促到位、管理比較嚴格、學生態度認真,所以最后成績提高明顯。在沒有其他多余練習時間的情況下,教師和班主任可督促學生抓住課外活動的時間認真練習,一般最后成績都能提高。所以,實心球作為體育中考的必考項目,首先學生要明確其重要性及與自己的切身關系。其次要幫助學生端正態度,樹立信心,掌握要領,認真練習。最后必須經常反思調整,及時探究改進,找出適合這些特殊學生鍛煉的方法、策略。

體育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長期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準備活動、放松活動和基本教材的呼應,教法、學法對動作的技術學習要對路,突破重難點。每節課的素質練習要符合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規律,明確“課課練”練什么、怎么練、為什么這樣練,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要關注課堂常規、學生的興趣愛好、關注弱勢群體。投擲實心球相對其他教材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課堂上一定要加強安全教育和課堂常規教育,在教學活動中采用有效策,略激發并保持學生學習、練習的興趣,在鍛煉學生身體的同時培養學生不畏艱難、勇于進取、堅忍不拔、果斷剛毅的良好品質。對于弱勢群體(病殘或學困生特別是瘦小學生等),教師要真心、誠心和耐心地關愛他們,真正體現體育與健康課的課程性質,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在以后的實心球教學過程中要做好幾個環節的工作,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每個學生的努力目標,教學難度適中,大多數學生通過努力都能夠完成,在心理上產生成就感和優越感。在技術教學中,應該是遞進式的,層層推進,如實心球可以從輕到重,明確投擲的場地、技術分解來教。原地雙手頭上向前擲實心球教學可以先引導學生向前上方投過一定高度和有一定遠度的標志物,再進行講解示范、分解練習、完整練習,然后通過游戲或其他小比賽的方式指導學生手臂后引、用力蹬地、快速揮臂的投擲動作。這樣目標制定、場地的設計、器材的選擇、技術的分解教學都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效果一定會更好。

參考文獻:

[1]于素梅.中學體育教材教法[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03.

篇3

《投擲:雙手頭后前拋實心球》是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編寫的新版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教學叢書――《科學的預設 藝術的生成》中水平三?六年級投擲單元的第1課。

投擲是本冊教材的重要內容,其中雙手頭后前拋實心球是六年級體育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學內容,它在小學投擲教學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本課雖然是投擲單元的第1課,但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原地側向投擲實心球,對投擲項目的動作有一定的了解。因此,筆者通過對課前微視頻和自主學習任務單的設計,旨在讓學生根據自身的投擲技能,并通過自主探究進行“預習”,從而加深其對雙手頭后前拋實心球技術結構的認識,為今后進一步掌握投遠的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礎。

本課教學對象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該年齡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早期,注意力易集中,自主學習、理解能力較強,但表達與表現的欲望有所降低;自我意識、自我評價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發展,但分析問題的能力尚在發展之中。本次教學設計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以激發其學習興趣。

本節課的重點是用力順序與出手角度,難點是動作連貫協調。因此,筆者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與技能掌握規律,圍繞本課重難點,通過一系列的練習方法,引導學生學習正確的技術要領,力求讓學生體驗雙手頭后前拋實心球時自下而上的用力順序和45度出手角度,發展學生的力量、速度、協調等身體素質,促進他們大膽、自信地展示自己的投擲能力,發揚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奮勇拼搏的精神等。

設計

根據對教材與學情的分析,筆者設定了如下達成目標:①知道正確握、持實心球的方法,基本掌握雙手頭后前拋實心球的動作要領,形成初步的技術概念。②知道雙手頭后前拋實心球的易犯錯誤與糾正方法。③初步理解影響雙手頭后前拋實心球的成與用力順序、出手角度、出手速度、出手高度等有關。

在設計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時,筆者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圍繞教材和學情進行了如下設計:①根據使用教材填寫課題名稱,讓學生明確本次自主學習的主題內容;②根據本課教學內容與重難點提煉達成目標,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更具有方向性,減少無用功;③根據達成目標設計教學任務,旨在檢測學生自學后所掌握的知識情況,挖掘學生的思維潛力,提高他們自主探究的能力,并為課堂教學打下良好的知識基礎;④根據學習任務提供學習方法建議,指導學生高質、高效地進行自主學習,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順利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單;⑤“課堂學習形式預告”可以讓學生提前了解教學流程,明確課堂形式,促使其更加積極主動地完成課前自主學習探究任務;⑥“困惑與建議”旨在讓學生記錄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對微課程的一些建議,進一步促進“教與學”的融合,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制作過程

微課制作步驟包括選題、設計、制作、修改,而高質量的微課=確定選題+教學策略+表達藝術+工具軟件+學習借鑒。因選題已經確定,所以該微課的制作過程主要包括前期、中期、后期三個階段:前期進行微課的設計,即收集整合資料制作PPT;中期進行微課的制作;后期主要是對錄制的微課進行內容上的編輯與技術上的修改等。在制作過程中,筆者主要應用到三個軟件:PowerPoint、Camtasia Studio(喀秋莎)和FormatFactory(格式工廠)。其中喀秋莎是一款錄屏軟件,簡單易學,它既可以對PPT進行錄制,又可以進行聲音的剪輯、背景音樂的融合、模塊之間的特效銜接等。而格式工廠是筆者認為最萬能的一款多媒體格式轉換軟件,它負責將喀秋莎生成的WRF格式轉化成MP4格式。本微課最終以MP4格式,時長為7分40秒。此外,該教學視頻只需通過安裝相應的視頻播放軟件,如QQ影音、迅雷播放器、暴風影音、優酷等,就可以進行播放了。

教學應用過程

1.第一個環節:課始檢測

在課前兩天,筆者就將微視頻和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發給學生,讓他們通過自主探究學習提前了解本課的教學內容。因此,上課伊始,筆者根據任務單對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情況進行了快速檢測,并及時作出評價。從實施情況看,課前檢測幫助學生復習鞏固了自主學習的內容,同時教師肯定的評價反饋,也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第二個環節:進階作業

雙手頭后前拋實心球的完整技術動作主要包括握球與持球、預備姿勢、預擺和最后用力四個環節。因此,本課教學根據教學重難點主要圍繞這四個環節進行展開。

(1)誘導練習:背弓姿勢

在體育教學中,誘導練習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它是為了促使學生迅速掌握動作、建立正確的動力定型而采用的過渡性練習。

在整個雙手頭后前拋實心球的動作結構中,最后一次預擺時形成的“背弓”姿勢為最后用力提高實心球的初速度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在前拋實心球技術動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進階作業的開始部分,筆者首先設置了“背弓傳球”的誘導游戲,既讓學生有目的地活動肩、腰、腿部等關節,也讓他們充分體會了“背弓”這個姿勢。同時,以游戲形式開始的教學既能達到預熱課堂的效果,又激發了學生學習新技能的興趣。

(2)徒手練習:分解―完整

徒手練習,即無器械練習,其目的是防止學生因初次觸球,在不了解技術動作與規則的情況下,私自練習,造成意外傷害事故。

為了讓學生快速掌握各環節技術動作,筆者首先采用分解練習法,讓學生分別熟悉四個環節的技術動作;然后采用完整練習法,讓學生體會各環節技術動作的連續性,初次體會自下而上的用力順序,即“蹬地、收腹、揮臂”,做到徒手情況下的動作連貫協調,初步形成完整的技術概念;最后采用兩人合作的完整練習方式,組織學生再次體會自下而上的用力順序,并嘗試45度的出手角度,初步解決本課的重難點,培養學生互幫互助的合作精神。

3.第三個環節:協作探究

進階練習結束后,筆者要求學生按照課前已分好的小組進行協作探究練習。同時,為了提高學生本課的運動量與練習密度,筆者特地設置了“口”字形的練習隊形,要求各小組成員由內向外拋實心球,并提出“同拋同撿”的硬規定,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安全事故的發生。

(1)握、持球練習

因課前筆者發給學生的微課程資源中已詳細講解了這一部分內容,所以在該練習中,筆者不組織、不評價,主要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組內練習與糾錯,借此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分組持球練習1:自下而上的連貫協調用力

在該階段,筆者先組織學生通過坐姿、站姿和正確的預備姿勢向前拋實心球練習,讓學生分別體會手臂、腰及全身用力拋實心球的感覺,再組織學生進行正確的拋實心球動作練習,從而讓他們進一步掌握自下而上拋實心球的協調用力順序。前期需引導學生學會聽哨音,“短哨拋球,長哨撿球,一切行動聽指揮”,以此來逐漸培養學生課堂練習時遵守規則的習慣,為后期的小組合作學練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

(3)分組持球練習2:出手角度與動作連貫協調

該階段主要以小組學練、教師巡回糾錯形式展開教學。筆者引導學生充分利用限制線的輔助功能,體會出手角度與投擲遠度的關系,做到動作連貫協調。同時,在該環節練習中,小組長需充分發揮“小導師”的作用,組織組內成員在遵守規則的情況下進行大膽嘗試,提高組內的競爭與合作意識,發揚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奮勇拼搏精神。

4.第四個環節:展示評價

該環節練習主要分成三個部分:①小組長帶領組員到達指定場地進行練習,并組織組員選取兩位同學代表本組參加小組展示賽。②未參賽的組員進行現場觀摩評價,討論改進技術動作的方法。③各成員交流本課的學習體驗與收獲。

該階段旨在驗收各小組在本課教學中的學練效果,促進各小組有針對性地改正自身所存在的問題,同時,還可以促進組內形成相互鼓勵、相互支持、相互幫助的合作精神,提升“展示團”學生敢“做”的表現能力,提高“觀摩團”學生敢“說”的表達能力,發展學生自我教育、自評互評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課后反思

在未接觸微課程之前,筆者認為利用微課程來上體育課是多此一舉,特別是技能課的學習,根本沒有可實施性。但通過接觸微課,嘗試制作微課,并把微課運用到教學中,筆者才發現:針對體育技術課,教師同樣也可以制作微課程,利用自主學習任務單進行教學,從而使課堂能“精講多練”,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了試驗微課程與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的運用效果,筆者選取兩個班進行對照試驗,一個班采用微課程和自主學習任務單,一個班未采用,得出的結果是前者的課堂教學實施效率更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好。筆者分析得出使用微課程具有以下幾個特點:①精講多練,提高課堂時間的利用率。相比傳統課堂上教師為了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動作要領與方法的記憶與掌握,而不斷重復講解動作要領與技術的浪費時間,學生結合資源通過自主探究得來的知識記憶會更加深刻,而且學生的課堂練習時間也沒有被占用。②細化細節,提高學生對動作結構的認知。相比較傳統課堂上教師的分解動作與慢速示范,微課程突破了不能分解的技術動作示范的局限性,而且通過視頻把技術動作放慢,也有利于幫助學生看清動作順序、理解動作結構,方便課堂教學順利開展。③自主探究,提高學生課堂的主體地位。相比較傳統課堂上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微課程等資源的運用打破了常規模式,學生變“被動吸收”為“主動探究”,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課堂學習,帶著目標自發有序地參與到各項練習活動中,從而真正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附:《投擲:雙手頭后前拋實心球》微視頻二維碼

評委印象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運用微課程教學法開展翻轉課堂教學實踐,是一個很好的嘗試與探索,也充分體現了郭倩老師對翻轉課堂理念的認識與微課程教學法的把握。仔細研讀郭倩老的《投擲:雙手頭后前拋實心球》微課程設計,我發現有兩個亮點:

1.角色定位:凸顯學生主體

做好微課程設計是有效實施翻轉課堂的前提。從郭老師的設計可以看出,無論是分析、設計、制作,還是課堂應用,都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從學生的認知特征出發,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從目標設定來看,能夠從學生學習的視角來確定合理的達成目標,其語言表達能夠讓學生看明白;從微視頻制作來看,從“有序開展雙手頭后前拋實心球的理論知識與技術動作的學習”來確定微視頻的核心內容,貼合了學生的學習水平,與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相匹配;從課堂應用過程來看,郭老師強化了自主體驗與合作訓練,讓學生在體驗與協作中掌握方法、形成技能。盡管沒有看到郭老師所設計的課堂實施任務單,但仍然可以從課堂應用過程的解析中構建一個完整的輪廓,體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價值理念。

2.任務設計:聚焦學習活動

篇4

關鍵詞:小學 體育 游戲 整合 案例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3-0199-01

1 引言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一堂課能否成功,關鍵是看學生是不是能夠積極參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不管是誰,如果對某一件事有了興趣,即使面對的事再困難,他也會積極主動地去做,去克服一道道難關。否則,如果沒有興趣,即使去做了,也肯定是被動的,一旦失去了外部的壓力,就往往會半途而廢。因此,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如何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上好每一節體育課的關鍵。

2 案例描述

小學六年級有這樣兩堂體育課,一堂體育課是跳短繩,主要提高學生跳短繩的水平,如果僅僅讓學生枯燥反復地練習跳短繩,學生肯定是沒有學習興趣的,于是筆者嘗試用游戲比賽來調動學生的練習積極性,采用單搖跳、雙搖跳、花樣跳等方法,比誰連續跳得次數最多,比誰在規定的時間內跳得次數最多,比跳規定的次數誰用的時間最少等,采用了這些游戲比賽的方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開始很高,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一直練跳繩,可能感覺比較單一,再加上學生的身體可能越來越疲勞,到后半節課,大部分學生都不想再練習了。即使堅持練習的學生,也都沒有了進取心……還有一節課,是用實心球模擬打保齡球游戲,一開始,學生蠻有興趣,一直比誰擊中的多,但學生玩了一段時間,發現學生又感覺沒有勁了,因為保齡球擊多擊少沒啥關系,可能缺乏激勵機制。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任何學習都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過程。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主動建構,游戲的確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如何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相對長時間的保持呢?針對這兩節課出現的現象,課后,筆者進行了反思,是不是在課的設計上存在問題,沒有很好地照顧到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后來靈機一動,能不能嘗試把這兩節課組合起來進行教學呢?事實證明,組合起來效果十分不錯。

在這一節課中,筆者還是使用“保齡球”的游戲,首先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每組6―8人),每個小組再分成兩隊,兩隊相隔8―10米對面站立,每隊學生前放幾個手榴彈(根據需要可放1―3個手榴彈,可以排成橫線,也可以排成三角形),每小組再配一個實心球(實心球的大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然后老師宣布游戲的規則:每組的每個學生依次輪換用實心球滾對方豎直的手榴彈,一輪下來,如果被對方多擊倒一個手榴彈,本隊男生就必須每人跳30次雙搖跳,女生就必須每人跳20次雙搖跳(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實際情況可適當增減跳繩次數,也可改變跳繩的方法,降低跳繩難度,或者讓學生自己商量決定),多擊倒兩個就跳兩倍,依次類推,本隊學生全部跳完短繩后方可繼續進行下一輪游戲。最后讓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游戲練習,幾個平行班級上下來,發現這一節課的課堂學習氣氛都非常好,游戲的過程中絕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都非常濃厚。

3 實踐反思

同樣是練習跳短繩、打“保齡球”游戲,為什么組合起來的這節課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明顯那么高呢?課后我仔細分析,與前兩節課相比之下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3.1 遵循學生的好勝心理

通過玩“保齡球”來決定每隊的跳繩次數,使得每隊的學生都想贏對方,都想讓對方多跳短繩,因此,玩“保齡球”時特別的認真。并不一定是每個學生都喜歡玩“保齡球”這個游戲,而是為了取勝對方,每個學生都必須認真對待,主動努力去做,這是學生好勝心理的充分體現,激發了學生的練習興趣。

3.2 擁有相互的監督機制

原來的跳繩練習,要學生自覺來完成,但不會所有的學生都會那么自覺,學生一旦缺乏了練習的興趣,學生的這一自覺行為就難以保證,就會偷懶。現在,每隊學生都是對方的監督者,如果你們的手榴彈被擊倒了,想不跳繩也不行,對方學生都看著呢,再說這一輪的任務不完成,下面的游戲就不能繼續,也就無法“報仇”了,出于這種壓力和對游戲的渴望,學生就能積極主動的完成每一次的跳繩任務。

3.3 符合學生的生理特點

原來的連續跳短繩練習,學生的練習強度太大,學生因為過于疲勞,練習的興趣也會下降。現在穿插了“保齡球”的游戲,學生在玩“保齡球”的同時,身體也正好得到了調節休息,不會導致練習強度過大,這樣比較符合學生的生理特點,學生就不會因為體力不支而降低練習的興趣。

3.4 促進學生的互相指導

玩“保齡球”游戲時,每隊的學生不是孤立的,而是捆綁在一起的,他們必須齊心協力才能“打敗”對方。因此,同一隊的學生會互相鼓勵,甚至會互相督促指導,游戲注意力十分集中。這樣就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完成游戲,也充分體現了新課程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3.5 增強弱者的練習信心

篇5

關鍵詞: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解題能力;應用意識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1-0082-01

數學作為一門具有科學性和應用性的學科,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把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因此,數學教育要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把理論化的數學和實際問題相結合,重視數學應用題教學,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應用題是數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對于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模式還相對簡單,缺乏生活經驗,對解決應用題缺乏健全的邏輯推理能力。因此,教師在應用題教學過程中,不能只針對某一道題來講解答案,而是應該把應用題歸類,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提高應用題的解題能力。應用題教學不僅是要教會學生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把數學教學從理論層面推廣到應用層面。以下就應用題教學的有效途徑展開討論。

一、善于利用材料,引出應用問題

數學背景材料是學習數學不可或缺的內容,也是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和思考問題的重要途徑。引入趣味性的數學材料,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奧妙。對于一些枯燥、缺乏實用性的材料,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修改和簡化,利用一些實用性較強的資料,與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師應該對常規的、教條化的習題加以創新和改編,把應用題變成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感知到的知識,把應用題生活化。例如,可引出這樣一則材料:“在體育課堂上,五年級(二)班的學生需要進行體育測試。班里有30個學生,男生16個,女生14個,一共分成男生、女生兩個組別進行測試。教師共拿來24個實心球,用哪種方法分配實心球比較合理?”第一種方法是把實心球在男生和女生之間進行平等分配,即男生和女生各12個球。另一種方法是按照男生和女生之間的人數比例進行分配,分別計算男生和女生占總人數的比例,然后根據對應的比例計算應該分配多少個實心球。這樣,引入符合學生認識規律的材料,把數學知識運用到解決一些常見的問題中,有助于增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提高學生解決應用題的興趣。

二、提高學生主動獲取信息的能力

對于學生來說,如果應用題的信息量太大,他們看題目時就容易產生恐懼,在審題上會產生看錯題或看漏題目信息的情況。在數學學習中,題目信息量越大就越需要抓住有用信息,忽視干擾信息。教師需要在平時的應用題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抓住題目的P鍵信息,也就是學會審題。以學習“數學除法”為例,有這樣一道應用題:學校的大門到教室的直線距離是100米,一年級學生從大門走到教室需要4分鐘,二年級學生從教室走到大門需要2分鐘,其中一年級學生走了300步,二年級學生走了200步,請問一年級學生平均每分鐘走多少米路程?從這個題目可以看出,題目雖然長,但其中有很多與問題無關的干擾信息,如果學生不能準確判斷題目的解題方向,就很容易陷進題目的圈套。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把那些和問題沒有關系的信息屏蔽掉,只關注一年級學生在4分鐘內走100米這個信息點,運用100/4=25這一式子計算出正確答案。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可以逐步形成判斷能力,正確區分有效信息和無關信息,提高學生自主獲取信息的能力,從而提高審題能力和做題正確率。

三、鼓勵小組學習,交流合作

無論做什么事情都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合作,人類社會既是一個競爭的社會,更是一個合作共處的平臺,合作可以取長補短,提高做事的效率。數學教育也是如此,教師在應用題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在挖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基礎上注重凝聚合作的力量,讓學生學會提出自己的想法,傾聽他人的見解,對自己的答案進行反思,深化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例如,學習“調查與統計”這部分較零散的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成立學習小組。對于難以理解的知識,可以通過小組之間的討論來分解問題,匯聚眾人的智慧,一起攻克復雜的應用題。教師給每一個小組布置需要完成的任務:小組成員內部自由分工,在分工的基礎上保持合作關系,根據班內學生的上課情況進行統計,記錄一個星期內上課遲到的人數、缺席的人數,運用適合的統計圖繪制出本周學生上課情況的變化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一些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可以幫助組內成績稍微差一點的同學,實現共同進步。此外,小組合作可以活躍數學課堂氛圍,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應用題的興趣。

四、結束語

總之,應用題是數學的重要組成內容,對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和思維能力有積極作用。應用題不僅是數學學習的重點,更是把數學理論知識和實際問題相結合的渠道。因此,數學教師要善于通過應用題引導學生形成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學生對數學的感知能力,把數學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活學活用。

參考文獻:

[1]何勤.試論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J].黑龍江教育,2015(03).

篇6

關鍵詞:社會責任教學模式;水平三;籃球模塊

中圖分類號:G807.0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2.015

根據有關研究表明,現在中小學的學生基本上是獨生子女,他們在智力、思維能力方面有較大的發展,但合作和集體意識淡薄,利他行為、同情心、自控能力、適應新環境的能力較差,以及心理脆弱,抗挫能力較差[1],人格危機行為日益增多,社會責任感較為欠缺。在體育課上,有的學生表現為以我為中心,有的學生自制力差,不遵守紀律;有的學生比較任性,缺乏責任感;有的學生依賴性強,怕苦怕累,不能完成學習任務;還有的學生“不合群”,膽子小,躲在一邊不參與體育活動。海爾森認為,學生的道德人格很難在體育游戲、戰術學習、動作教育中自然生成,而需要不斷地通過體育活動中積極參與、角色承擔、感悟和反思、討論等過程形成[2],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將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當做課程目標之一,更讓我們意識到學生人格塑造和培養責任感的重要性,但目前的體育教學中依然缺乏有效的、具體的、可供參考的教學模式。本文通過社會責任教學模式的探索和實踐,尋求通過籃球教學活動來增強學生的個人和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籃球技術。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對照組為南沙區金洲小學六年級1班30人,實驗組為南沙區金洲小學六年級5班33人。每個班授課時間均為30次,每次課時間為40分鐘,授課形式為室外體育課。

1.2研究方法

1.2.1實驗法

按照“前測―后測非對等控制組設計”的方法進行實驗,實驗班在籃球模塊教學設計的“社會責任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對照班按常規教學計劃進行教學。對前測結果分析發現,實驗班和對照班在身體素質和籃球技術水平以及社會責任感方面沒有顯著性差異。

1.2.2數理統計法

按照體育統計學的原理與方法,運用SPSS軟件及Excel2003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和處理。

1.2.3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目的對課堂行為、學校行為、家庭行為、社會行為設計和進行了問卷調查,并進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檢驗。

1.2.4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維普網、萬方網以及其他途徑,查閱和研究了有關海爾森 “社會責任教學模式”,并根據實際情況,分析和設計水平三籃球模塊的社會責任教學模式。

2、結果與分析

2.1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

籃球運動屬于技能主導類對抗項群,能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在實驗初和實驗后對學生進行了25米×2往返跑、仰臥起坐、50米×8往返跑和擲實心球共4項測試。通過表1和表2顯示,實驗前后兩組身體素質測試成績對比,只有對照組的仰臥起坐(P>0.05)不存在差異,其余測試(P0.05)不存在差異,實驗后二者相比,仰臥起坐和擲實心球測試成績(P>0.05)不存在差異,實驗組25米×2往返跑測試成績 (0.01

2.2對學生籃球技術的影響

對學生的籃球基本技術測試選用了行進間運球上籃、傳球和投籃三項測試,各項滿分為3分。表3表明,實驗初和實驗后相比,兩組學生籃球技術比實驗初都有了非常顯著(P0.05),籃球技術不存在差異,實驗后二者相比,實驗組籃球技術測試成績(P

2.3對學生社會責任的影響

調查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主要從課堂行為、學校行為、家庭行為和社會行為來進行分析,其中對學生的課堂行為從態度積極、學習認真、自尊自信、善于合作和創新思維共5個方面來評價;對學生的在校行為從遵時守紀、文明禮儀、課間活動、節約水電和衛生保潔共5個方面來評價;對學生的家庭行為從尊敬長輩、文明就餐、待客做客、鄰里相處、自理自護共5個方面來評價;對學生的社會行為從愛護環境、遵紀守法、樂于分享、團結合作和拾金不昧共5個方面來評價,每一項各4分。通過表4和表5顯示,實驗初實驗組和對照組相比,4項調查結果(P>0.05)不存在差異。實驗后和實驗初相比,實驗組課堂行為、學校行為和社會行為調查結果 (P

2.4社會責任教學模式應用于水平三籃球模塊的可行性分析

2.4.1通過社會責任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籃球水平和身體素質

通過該模式應用于水平三籃球模塊的教學,學生的身體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籃球技術有了較大的進步,在籃球比賽中逐漸有了集體意識,傳接球次數明顯提升,防守積極性也有了較大的改善。

2.4.2通過社會責任教學模式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通過該模式應用于水平三籃球模塊的教學,學生的自我意識加強,從被動地學習變成了主動地學習,學習目標更為明確,自律性明顯加強,對自己更為負責,特別是在校行為有了非常顯著的提高。學生逐漸意識到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個人與家庭的關系、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意識到一個人不僅是個人,更是家庭的一份子、集體的一份子、社會的一份子,是社會的人,自私行為明顯減少,責任感明顯加強。

3、結論與建議

我國的基礎體育教育正在不斷地變革,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沒有固定的教學模式,結合新的指導綱要對個人和社會責任教學模式分析,該模式應用于水平三籃球模塊的教學是可行的。目前的探索和研究還是初步,由于水平三學生的意識、能力和人格發展受年齡、社會認知、教育和環境等眾多因素變化的影響,存在的變化因素較多,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學生形成的責任感尚具有不穩定性;運用和設計該教學模式,還要和教學對象所處的文化和社會環境相結合,還需要在課程目標的指引下,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補充、不斷完善,通過籃球教學活動來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學習籃球技術的方法,使之成為真正能為體育教學服務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 楊保建.試論體育游戲對兒童少年社會性發展的作用[J].中國體育科技,2002.

[2] 高平.海爾森“個人和社會責任教學模式”及其啟示[J].體育學刊,2011.

[3] 高文,徐斌艷,吳剛.建構主義教學研究[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4] 孫媛.教師不可不知的教育心理效應[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

篇7

摘 要 高效教學是在有效的基礎上強調課堂組織教學的高效性。本文在有效教學的基礎上,闡述了促成高效體育課堂教學的幾個因素,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關鍵詞 中學體育 課堂教學 高效

在新課標下,體育課越來越注重課堂效果,有效教學是根本,高效教學是升華。體育課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要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就必須遵循體育教學規律,在每一節課中,讓每一位學生真正學到應有的知識、技能,身心得到有效的鍛煉。那應怎樣才能夠讓每一個學生在每一節課中真正地掌握體育技能,達到鍛煉身體、愉悅身心的目的,培養學生某種社會適應的能力。

一、精心備課,強化目標意識,提升高效

備課是教學工作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教什么?怎樣教?事先都要周密考慮,精心設計。所以我們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制訂課的目標、任務、教學要求、重點、難點、組織形式、練習手段、教法指示、可能出現的錯誤和糾正方法等。備好課以后就要圍繞教學目標,最大限地減少隨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學的方向性、針對性和有效性。教學目標制定是否科學合理,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一節課目標不明確,重點不突出,是導致體育課堂“放羊式”教學的一個直接原因。

二、精講細練,優化課堂時間,提升高效

體育高效課堂首先是常態課,不是優質課。體育高效課堂是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照顧到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地活動,在活動中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特別是女學生,如何讓女生能夠積極自覺地加入到學習鍛煉中,那是體育高效課堂需要解決的重要部分。怎樣才能做到高效,我的教學模式是:精講細練,點到為止,讓學生自主、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如我上一節實心球的課,首先讓學生利用五分鐘的時間跑兩圈,充分地熱身。再用五分鐘時間活動各關節,這些都是為后面活動內容做準備,以免受傷。中間調整兩分鐘,再用三分鐘的時間每人做完三十個仰臥起坐,隨后就是實心球的練習,大約用十五分鐘。最后十分鐘。男、女生各分兩組跑四百米。第一組跑出五十米以后第二組接著跑出,以第一組為目標,進行追逐跑,這樣學生即感興趣又得到了鍛煉。跑完后就讓學生互相放松,教師總結練習過程。如此一節課,學生也不覺得累,而且各個層次的同學都能參與到其中,都能夠得到鍛煉,增強了他們自強、自信、自立的信心,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創新和重構教材,提升高效

面臨新型課堂教學,教師要敢于改革,敢于創新,敢于改造教材,敢于改變規則,嘗試新的教法,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探究、合作性投入學習,如以下幾個方面:

(一)簡化技術結構,減小運動難度

簡化技術、減小難度,才能使其不斷增進健康又能減輕學生運動時生理和心理負擔。如在跑的教學內容是有快速跑、接力跑、耐力跑、障礙跑等。這些教材的教學目的,主要是為了發展學生的奔跑能力和耐久跑能力。如果運用運動學、動力學的知識向學生傳授,對于中學生來說,有點難度。如果簡化跑的技術,用趣味性或游戲性的形式進行教學,在游戲中點撥技術要點,樂中學,學中樂。如:“貼膏藥”、“長江、黃河”、“讓距離跑”等,還可以采用多種不同線路跑,持物跑、障礙跑、多人合作跑、與其他項目相結合的跑等。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對田徑學習的興趣,促進了學生技能和體能的提高。

(二)調整場地器材規格,修改競技比賽規則

場地器材要適應中學生的實際,才能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活動時的投入,更有利于學生掌握技術技能。如球類教材有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對場地器材要求比較高,有時難以進行正規的教學和比賽,那么,我們可設計簡易場地,簡化規則,簡化技戰術來組織教學,如“端線籃球賽”、“4對4籃球場足球比賽”、“滾運球”、“兩人三足運二球”等。

(三)要靈活調整和轉換競技項目的特點

要充分拓展運動項目的多種功能,更多地考慮教材的健身、健心以及社會交往方面的功能。如跳躍教學有跳高、跳遠、立定跳遠等。這些教材的教學目的主要是為了發展學生的彈跳力。我們可以采用各種方法的跳繩或跳橡皮筋;或跳過一定高度的障礙物等。

四、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提升高效

教學策略的設計形式是多樣的,包括教學組織的設計要有新意,如練習隊形的安排,分組教學的設計、場地器材的布置等;教學方法的設計要處理教與學的關系,如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等;教學手段的應用要遵循課堂教學規律。如動作技能形成規律,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也要有相應的教學手段,能否正確選擇教學手段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好壞,如音樂的選用要恰到好處。

五、優化教學反思,提升高效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知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它包括“課后思”、“模塊思”、“學期思”等類型。教師只有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改進教學策略認真而全面地反思教學過程,才能使自己駕駛課堂能力得到提高。“學”的反思是指學生的反思。教師要指導學生及時地反思自己的學習狀況,改進學習方法,改進具體的措施。因此加強師生雙方反思將會使課堂教學更具有高效性。

總之。體育教師要以“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去,自主地完成教學任務,要在有效中提升高效的體育課堂,使學生的運動技術技能不斷提高,體能不斷增強,健康不斷增進,全面提升體育課堂的高效性。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輔助練習;運動技能;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421;G633.9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22-0047-01

運動技能是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核心內容,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發展學生運動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那么,問題來了,如何有效地開展運動技能教學?其實,學生的運動技能學習并不是從生硬的“技術學習”開始,而是從具有承上啟下作用的輔助練習開始的。輔助練習,指的是在運動技術學習中,為了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技術動作,在完整動作練習之前采用的與所學技術動作內在本質屬性相吻合的輔練習,它與技術動作形成階梯,互相練習、層層遞進,起到過渡與啟發的作用。可見,在學生運動技術學習中,作為“蹺蹺板”的輔助練習顯得尤為重要。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也發現,不少學生對循序漸進的輔助練習并不感興趣。因此,我們應該就輔助練習的趣味性展開深刻反思,促進學生運動技能的有效掌握。

一、疑問之趣,開啟體育輔助練習

初中是學生生理與心理發展的“”階段,在這個時候,他們的思維能力有很大轉變,逐漸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這個時候,“疑”能夠有效地調動他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嘗試與探究的熱情,是他們進行輔助練習的強大內在動力。因此,我認為,在開展輔助練習之前,不妨嘗試以“疑”設境,激發學生們“一探究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們在嘗試與實踐中,自己打開謎團,解決教學問題。我在教學中,會設計一些問題情境作為輔助練習的鋪墊,也會適當加入一些互動猜謎“是真的嗎”的設疑活動,為運動技術的教學創設教學環境。比如“實心球投擲”教學,投擲實心球雖說以力量為基礎,但角度、速度、平衡等因素同樣也是完成這一動作技術不可或缺的綜合因素。這對于初中生,特別是女生而言,有著較大的強度與難度,因此,輔助練習就非常關鍵而必要。在教學中,我以設疑探究的方式,從“出手高度、出手角度、出手速度以及身體平衡”等方面展開探究。如在“身體平衡”的輔助練習中,我提出疑問:中國功夫中有一個著名的招式對身體平衡要求極高,大家覺得是哪一招?學生們一下子就猜了出來,還學著武打明星的樣子做出了這個動作。在此基礎上,適時地導入“燕式平衡練習”,要求學生以右腳支撐,左腳后舉,身體前傾,兩手像燕子的翅膀平衡上舉。在導學的基礎上,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大鵬展翅這個動作的基礎上,練習燕式平衡。

二、游戲之趣,助力體育輔助練習

游戲教學是青少年學生都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特別是在體育這種戶外教學實踐中,活動的開放性與靈活性更強,自然更受學生青睞。在輔助練習中,我們可以適當加入學生們喜愛的游戲形式,以游戲點燃學生們的練習熱情。同時,在游戲中導入競爭機制,提高游戲教學的實效性,讓這群“大孩子們”在游戲的過程中,實現練習的教學目的。在“仰臥起坐”這個大家熟悉的運動項目教學中,我并沒有在運動技能的動作要求、注意事項上多做解釋,而是以游戲方式導入輔助練習,讓學生們在有趣的游戲中,自然而然地進入到這項運動項目的學習與實踐中,掌握動作要領。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兩個輔助練習游戲。第一個是難度較低的“蹺蹺板”,二人一組,對面抵腳拉手,互做仰臥起坐,由小組長負責吹哨,小組成員負責數數,挑選出小組中最合拍的小搭檔,進入決賽,參與班級PK賽。第二個游戲為仰臥起坐傳遞球接力,強調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動合作,以傳球的方式,擴大練習的參與度,實現充分練習的教學目的。

三、合作之趣,提升體育輔助練習

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對于初中生而言并不陌生,其實,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經驗的豐富以及抽象思維的發展,他們已經具備更加成熟的合作探究能力。由此,我想,如果將輔助練習從集體操練中解放出來,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由學生們自主開展,或許更能激發學生練習的興趣。我在教學中,嘗試以合作的方式開展輔助練習,通過合作的方式,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以“小老師”方式,將示范與糾正進行到底,這既增添了趣味,又強化了練習的實效性。在“立定跳遠”這個運動項目的技能教學中,為了有效地提高學生大腿肌肉的爆發力和髖關節的力量,我設計了“蛙跳”的輔助練習活動。“蛙跳”是一個相對辛苦的練習活動,大部分初中生對它的熱情都不高。因此,為了提高練習的趣味性,我創設了一個活動情境:“青蛙接力”。這個活動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實行接力比賽,學生們必須以蛙跳動作完成接力(紙球)活動,比一比哪一個小組最先完成接力,將小球投擲到籃子里。在這個趣味合作接力中,學生們既完成了蛙跳的練習任務,又體驗了合作活動帶來的樂趣,一舉兩得,有效地提高了輔助練習的實效性。

四、結束語

總之,輔助練習是學生掌握運動技能的必要保障,它能夠提高運動技能教學的安全系數,促進技能知識的掌握與應用,實現熱身、過渡、分解的教學效能。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我們要重視輔助練習的設計與實踐,在“趣味性”上多加揣摩,多加嘗試,讓學生主動地加入到練習活動中,為運動技術教學打開新局面。

參考文獻:

篇9

1.常規:體育課堂基本要求“少不得”; 2.音樂:體育課堂教學元素“多不得”

3.口令:體育教師教學技能“錯不得”; 4.掌聲:體育課堂教學效果“要不得”

5.表情:體育教師課堂觀察“粗不得”; 6.提問:體育課堂師生回應“定不得”

7.觀察:體育課堂教學行為“弱不得”; 8.學法:體育課堂教學方法“偏不得”

9.創編:體育課堂教學誠信“低不得”; 10.探究:體育課堂教學問題“假不得”

11.事件:體育課堂突發事件“造不得”; 12.安全:體育課堂防范意識“松不得”

摘 要:本文主要采用觀察法、討論法、訪談法、比較分析法等,對體育課上存在的提問“定人”、過于追求“標準答案”等現象進行歸納,并對產生的原因進行綜合分析,從多個視角對體育課堂提問進行了歸類,最后提出幾點有效提問的建議,旨為一線教師有效把握體育課堂提問提供參考。

關鍵詞:提問;體育課堂;現象;答案;技巧

體育課堂上的提問十分常見,但并非所有的提問方式都把握得很好,甚至有些提問為追求正確或標準的答案,不但事先指定回答的學生,還有的事先告訴同學們答案,課前背熟了、記住了,課上配合老師回答問題。這種情況,觀摩課上表現得更為突出。然而,體育教學真需要這樣的提問和回應嗎?假如不需要,該如何把握提問的技巧呢?下面重點對以上問題展開討論。

一、體育課堂提問若干現象

通過對體育課觀察發現,體育教學中的“提問”環節,存在著若干值得規避的現象。這些現象,不但影響著教學的有效性,而且,對學生知識、技能的提高,對老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等都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下面重點對五種現象進行歸納:

1.問題過于“簡單化”現象

有些體育課上,老師做完示范以后,問:“同學們,老師做的好嗎?”同學們回答:“好!”還有老師在課的結束部分帶領學生做放松活動前,問大家:“同學們,你們累不累?”同學們用最洪亮的聲音齊聲回答:“不累”。學生哪里會知道,老師此時此刻更希望聽到的是“累”,那樣的話老師好安排放松活動,可是,未能所愿。這些問題似乎問得很尷尬,學生尷尬的是,無論老師做的示范動作好不好,都要回答“好!”老師尷尬的是,當同學們回答“不累”時,接下來該如何安排“放松活動”?反思這些“問”與“答”的過程,我們不難發現,類似這些簡單的“問題”,歸根結底是“無需問”。因為,該問題不具有實際的價值,不但不能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而且還有可能適得其反。

2.提問前指定回答對象現象

體育課老師提出問題以后,究竟應該讓誰回答?有些老師似乎對這一問題不夠清楚,因此,總是想著事先定好回答者。定人現象反映出,“提問”環節不是真正為學生設計,而是為老師自己設計的,他(她)是帶著一種期待效應去提問的,總希望讓學習好的學生回答,能夠聽到正確的或希望聽到的答案。如有節“肩肘倒立”課,練習一段時間以后,老師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然后找人回答,有很多同學都舉起了手,但老師并沒有讓舉手的學生回答,而是叫了一個沒有舉手的孩子,這個孩子盡管沒有舉手,回答的也十分正確。課后,我帶著疑惑咨詢了這位老師,結果他的回答不出我的意料,原來真的是事先安排讓這個學生回答問題。可是,學生為何沒有配合把手舉起來呢?難道對回答問題不太情愿?

3.課前告知正確答案現象

有些課上的提問,同學們回答的問題聽上去好像是看著書本讀出來的一樣,也就是說,回答的非常正確,甚至超乎你想象的標準。實際上,體育課上老師所提出的問題,學生們的回答應該更接近實際,接近學生理解的實際,接近學生掌握的實際。但是,有時候老師剛做完示范,就提問兩個動作的區別?學生依然能夠回答的很理想。這更加讓我們疑惑,如此標準的答案是從哪里來的?如一節魚躍前滾翻課,讓學生復習完前滾翻,即將學習魚躍前滾翻的時候,老師先講解了魚躍前滾翻的動作要領,然后,做了一次示范,接下來就問學生:“同學們,誰能說一說前滾翻和魚躍前滾翻有什么區別?”同學們紛紛舉起了手,老師從舉起手的同學中,挑選了兩個同學回答了該問題,從同學們的回答中,我們驚奇地發現,為什么學生還沒有練習,僅僅是看了老師的示范動作,聽了老師對動作要領的講解,都能掌握二者的差異,而且,回答得還那么標準?實際上,這樣的提問是違背學生認知規律的提問,是不可取的。其主要問題在于,提問的時機未把握好,提問應移到學生練習之后。

4.提問回答無下文現象

在體育常態課上,我們聽到過有些老師的提問,但未能看到老師繼續組織學生回答所提出的問題,或許是忘記了?或許從學生們的學習過程中已經發現了答案?例如,有位老師在教學中說:“同學們,接下來兩人一組做肩肘倒立練習,一會兒,我將提問大家,如何能夠幫助同伴完成動作?”這節課結束了,也沒有看到老師組織學生回答所提出的問題。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學生在體育課上向老師提出問題,希望老師能夠給予解答,可是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老師置之不理,甚至批評學生“不要說話”,好像老師認為學生在擾亂課堂紀律似的。這種現象也是有待改進的,也就是說,無論老師提問還是學生提問,都應該有下文,否則提問就失去了意義。尤其是同學們的提問更應引起老師的重視,或許是有人沒聽懂,或許是老師講的有誤,或許是學生在練習中發現了更好的方法等等,無論怎樣,當老師聽到學生提問時,要能夠對有必要回答的問題給予回應。

除此之外,有些還需要對回答的情況進行分析或調整教學活動方式。如有同學沒有回答出老師所提出的問題,或者是回答錯誤,對于老師而言,一旦這種情況發生,就應該對剛才所學內容進一步鞏固性練習,甚至再次講解、示范,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5.提問過于頻繁現象

無論是常態課還是觀摩課,有些老師在教學中,“提問”過于頻繁,似乎一節課都在“一問一答”中度過。適當的提問是有必要的,但提問過于頻繁,會出現走過場現象,甚至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不屑于回答。如在一節實心球課上,老師大約2分鐘的間隔都會提出一個問題,從“側向推實心球如何站位?”到“正向頭后前拋實心球,上下肢如何協調用力?”再到“側向與正向推拋實心球有何區別?”最后還提了“側向推和正向前拋哪種方式投的更遠?”等問題。有時,我們在教學中總想采用新課標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但是,假如對這些學習方式的含義、適用范圍、方法、技巧未掌握的話,就很難有效地引入。反復用提問的方式組織教學,并非是真正意義上的探究學習,有可能走進了形式化的探究誤區。因此,當老師在選擇確定提問的問題時,需要慎重考慮,該不該問?哪些該問?何時問?如何問?等關鍵性的問題。

二、提問“不適當”的原因分析

對于提問中的各種現象,大都屬于“不適當”的提問。但,究竟為什么會出現如此多的這類提問呢?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大方面。

1.過于追求“正確與標準”的答案

這種情況在觀摩課上出現的較多,尤其是教學經驗不足的老師的課上更為突出。這實際上是一種認識上的誤區,很多老師做課,都希望體現出,學生學習的效果很明顯,通過何種方式能夠體現?有的是在課前對新學內容反復練習,在課上體現出“動作學的快”。而有的選擇提問的方式體現學習的效果,自然也就想到了問題“回答正確又標準”的方法。在這種思想左右下,就很容易出現,課前先指定好讓誰回答,再把標準的答案告訴他們熟悉熟悉,甚至要求學生背一背,確保課上回答正確。體育課,無論是常態的還是有人觀摩的,回答問題過于追求標準,有時超過了學生學習的真實結果,反倒會影響教學的效果,給人們的印象往往是“表演”或者是“作秀”成分較大。這樣的環節距離“好課”只會越來越遠。

2.走進了“形式化”的誤區

體育教學的任何一個環節,我們都不能走“形式化”的道路,形式化的結果不但教不透,學不通,而且,更是老師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有所欠缺的體現。提問的形式化,不但包含上文中所提到的提問過于頻繁,而且對過于簡單的問題的提問,也有形式化的影子。這種形式化之所以出現在教學中,其主要原因有:(1)對新課改的新要求知之不多或知之不深;(2)對所教教材理解不夠或理解不透;(3)對所教學生把握不準或缺乏信心;(4)對提問的方式方法甚至技巧有所缺乏。無論任何一個方面不足都有可能走向“形式化”,因此,全面提高體育教師的專業化水平至關重要。

三、體育課堂提問的分類

依據不同,體育課堂提問有不同的分類方法,如可以從問題的發出者來劃分,可以依據問題的難度劃分,可從提問的時機劃分,還可以從提問的效果進行劃分等等,下面逐一進行歸納。

1.從問題的發出者劃分

體育課堂上的提問者大部分是老師,但也有的問題是源于學生,如表1所示。

從表1我們可以看出,老師的提問基本上都是針對全體學生,而且,大都是要求同學們直接回答,或通過練習、討論后回答。而學生提出的問題,大都是學生自身在學習體驗中遇到的問題,而且,希望老師能夠給予解答。但是,并非所有的老師都能及時聽到學生提出的問題,或有的老師聽到聲音了,未能引起重視;即便是學生希望老師能夠對問題有所解釋,但并非都能如愿。

實際上,師生在體育課上的提問還可以進一步歸類,如老師的提問根據問題的難度還可以進一步區分出“難度較大的問題”“一般的問題”和“缺乏難度的問題”等。而學生提出的問題也可以劃分為“與課堂有關的問題”和“與課堂無關的問題”等。與課堂無關的問題老師可以不及時回答,如果這個問題很重要,老師可以告訴學生課下交流。

2.從問題的難度劃分

體育課上提問的問題,有的有一定的難度,有的卻很簡單,從難易度的區分上,可以劃分出如表2所示的類型。

從問題的難度劃分的各種類型,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都有可能看到或聽到。通過歸納發現,有些問題要盡量少問或不問,如簡單的問題。而對于一般類型的問題而言,老師可以問,但這類問題也不能問的過于頻繁,因為,缺乏難度。相反,對于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有的需要學生的深入思考,有的需要認真地觀察和體驗,還有的需要同學討論、共同體驗等才能完成。因此,提問前要明確所提問題屬于哪一類,應該讓學生如何回答,最好能夠做到心中有數,否則,難以避免一些不該出現的現象。

3.從提問的時機劃分

提問在體育課上出現的時機不同,可以將其劃分為開始部分的提問、準備部分的提問、基本部分的提問和結束部分的提問。不同時機的提問又有什么不同呢?如表3所示。

從表3所列舉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的教學階段有可能提出不同的問題,處于不同的目的,問題的提問方式和難易度也會有一定的區分。但無論如何,我們需要更加重視基本部分的提問,不但教學時間最長,而且,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學重難點的突破都主要是通過該部分來實現的,因此,該部分的問題要有精心的設計。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從提問所能達到的效果來進行劃分,可以將其劃分為好的提問、一般的提問和差的提問。當然,體育課堂上的提問都希望能夠達到理想的效果,但并非所有的提問都能如此,有的不該問的問了;有的需要這樣問的,而那樣問了;有的需要練后問的,卻練前問了等等。凡是達不到理想效果的都可以歸為“差”的提問;對于那些有效果但不突出的提問,可以將其歸納為“一般類型”;只有那些具有明顯效果的提問才可以稱其為“好”的提問。

四、體育課堂如何把握提問的技巧

1.問題有價值

體育課上要向學生提出問題,并要求他們回答,無論是通過何種方式回答,首先要考慮的是:所問問題一定要有價值,值得在體育課上花費時間。否則,就要考慮“不問”,或“更換問題”后再問。體育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如何才能把最有效的時間利用到教與學的各環節中?從提問來看,同樣不能浪費時間。但什么樣的問題才算是有價值的呢?依據問題所能發揮的作用來看,要么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要么能夠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要么能夠起到一定的檢查督促作用;或者能夠起到一定的檢驗作用等,凡是作用不明顯的提問幾乎都是無價值的。

2.難易有區分

體育課堂提問只考慮有價值還不夠,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需要把握,即應該提問多大難度的問題?問題過易沒有回答的必要,問題過難超越了回答的能力。問題的難易取舍上,既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還要考慮教材的難易度,尤其要考慮教學的進度。當然,有難度的問題要把握回答的方式,分清是需要留足思考的時間讓其回答,還是需要學生觀察體驗后才能回答,甚至有的問題需要安排分組討論,同學們共同研討后才能回答。只有“難易有度、方式準確”,方能發揮提問的功效。

3.提問不定人

現實中,有一些老師出現提問定人的現象,并不難理解,但提問事先定人有很大的弊端,一是其他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可能很少動腦,因為他們沒有必要考慮回答問題,言外之意,就是老師不會提問他們回答問題,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二是被指定回答問題的學生,或許一節課上都是緊張的,最起碼在問題沒有提問之前或許會保持一種緊張狀態,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會影響他們對其他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因為,一心在想著問題的答案。因此,提問事先不要定人,“提問誰”最好能夠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表現隨機找,這樣的提問才顯得更加真實。

4.回答力求真

提什么問題?提問誰?假如都是隨機的,也就不會出現課前告訴學生標準答案的現象。體育課堂提問,回答對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回答出的答案是“真實”的。假如,老師事先把答案告訴學生,課前背熟,課上回答,似乎已經失去提問的價值了。為什么要提問?其最主要的目的是看學生掌握了沒有,掌握的程度如何?假如學生都沒有回答出來,或有回答的同學其答案還不正確,正是需要進一步改進教法,繼續要教的最有效、最直接的信息反饋;假如學生有部分回答正確,還有部分回答錯誤,老師可以了解到這樣的教學組織形式達到了什么樣的效果;還有就是,有可能被提問的學生都能回答的很好,但前提是事先不知道答案,說明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相當有效。基于此,學生回答問題力求真實,而不是過分追求標準和正確。

篇10

摘 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中女生在體育課堂上特別缺乏的是學習積極性,只有充分了解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教學,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調研,創設并運用“轉觀念-備教法-創學法-勤激勵”的激趣策略,來激發高中女生體育課堂教學中的興趣,收到良好的實踐效果。

關鍵詞 高中女生 興趣 現狀 分析 應用

體育興趣的培養,對于全面貫徹和實施新課標的要求,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如何提高高中女生對體育課的興趣,是完成課課堂教學任務的根本保證,對她們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習慣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高中女生由于升學壓力、自身生理、心理特點、不合理的教法等原因,對體育課興趣不高。這就勢必影響了課堂教育目標任務的順利實施。所以,在體育與健康課教學中,教師必須多加關注這一群體。

一、從高中女生體育學習興趣現狀調查

為了更好地調動女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了解當前高中女生體育學習的興趣,筆者在自己執教的高二女生中作了一次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高中女生最感興趣的體育課項目依次有羽毛球、慢跑、乒乓球,其中以羽毛球為主。比較喜歡的運動項目有:排球、籃球、形體操、健美操,最不喜歡的運動項目有:800米、鉛球。從調查結果來看,高中女生喜歡運動量不大,易于練習的運動項目,而對于諸如800米、鉛球這樣運動強度大的項目則有明顯的排斥心理,調查中還顯示由于以往傳統的教學方法,使得某些項目的學習周期太長,不集中練習,學生容易生疏、忘卻。達不到教學效果,比如:排球,從小學到中學都有練習要求,而調查表明有76%的同學不懂得如何打排球,有23%的同學表示從未打過,她們對排球的了解僅限于從電視上得到的一點經驗。

二、高中女生體育學習興趣的成因分析

(一)對體育課認知不明

實質上是對“體育”、“體育的目標”、“體育的意義”不了解,導致了學生思想上的錯誤認識。高中女生缺乏對體育鍛煉的正確認識,學習目的不明確,使她們上體育課時只是應付,甚至不上體育課。

(二)生理和心理因素

高中女生正處于青春期的特殊階段。一是生理方面由于內分泌活動發生變化,性腺活動加強,使神經系統的穩定性受到影響,現為動作協調能力暫時下降、動作遲緩等。二是心理方面,其心理特征處于不穩定和不成熟的時期,她們的情感比較內向、含蓄、敏感、自尊;在意志上表現為畏難,經受不起失敗的考驗;在體育活動上表現為情感內傾、懶動、對疲勞的耐受力差,通俗地來說,就是怕臟、怕曬、怕別人嘲笑、鍛煉積極性不高等等。

(三)社會因素

社會對學校要求是學校的升學率越高越好,學生處于社會、學校、家庭的多重壓力下,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成績好,升學率高,就代表一切都好,參加體育鍛煉“理所當然”就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

(四)教學內容與設備的影響

由于體育課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流于形式,內容單調重復,方法簡單缺乏新意,女生更易降低對體育課的感受性,逐漸流失體育熱情,缺乏體育興趣。不少女生表現為消極怠工,無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畏難情緒較大,借故請假較多,勉強完成任務等。再加上班級多、人數多,場地、器材設備少而簡陋,不能滿足學生上課的需要,這也從另一方面導致了學生討厭上體育課。

(五)教師自身素質的影響

由于體育課在學校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學校對體育教師再培訓也不太重視,體育教師的知識不能及時得到更新,部分教師可能出現知識技術、技能退化的現象。不少體育教師出現得過且過的心態,把體育教師必具的基本素質丟到一邊,致使體育教師形象大跌,導致學生在沒有責任心、沒有魄力、沒有激情、沒有水平的體育教師的影響下降低甚至喪失了對體育的興趣。

三、“四步激趣法”在高中女生體育課堂的應用

根據現狀與原因分析,激發高中女生體育興趣的有效點在于通過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師自身素質及人格魅力等方面。

(一)轉觀念――引導轉變觀念,養成體育意識

打破傳統觀念,揣摩學生的心理特點,注意其生理發展動態,消除高中女生對體育課的懼怕感,讓體育課成為高中女生體驗成功,感受快樂的途徑之一,營造體育運動正面積極而簡單快樂的形象。

1.耐心細致地做好思想工作。體育理論課的恰當運用,是上好體育課的首要條件。教師要利用體育理論課,講述體育與健康的關系,并用富有趣味的語言評述古往今來女名人鍛煉身體的事例,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

2.講解青春期生理衛生知識。不少女生缺乏正確的體育衛生知識。通過理論課,向學生講授常識,幫助她們正確對待經期的身體鍛煉,注意經期的體育衛生,穩定情緒,克服心理壓力,在經期階段避免做劇烈的大強度的跑、跳的動作,從而引導她們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堅持上體育課。培養她們適當參加體育活動,有利于身體健康的運動意識,消除她們的思想顧慮,杜絕女生躲避上體育課的現象。

(二)備教法――備課精心準備,教法組織得當

一節課如果教法組織得當,即使是實心球等一些枯燥的教學課,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也會有很大提高。反之教法組織不當,即使是游戲等一些學生愛玩的運動,學生練習起來也如同嚼蠟。

1.創設環境,營造氛圍。精心設計,布置一個寬松的練習環境和良好的鍛煉氛圍,能夠誘發學生對學習的極大興趣,引導學生較快地進入角色。例如,在教學跳高的時候,先把高度調低些,讓她們對自己充滿信心,把護墊上的灰土擦一下,雖是多此一舉,但會讓學生心情大好,因為女高中生愛干凈;在教學投實心球時,把實心球擦干凈;在教學跳遠時,安排學生清理助跑的跑道,讓學生站在兩邊給跳遠的同學加油……這樣一來,學生的興趣就會有所提高,為上好體育課奠定堅實的基礎。

2.循序漸進,由淺入深。運動項目當遵循由淺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難的教學規律。例如,在教學“健美操”時候,老師可以先觀看現階段流行的歌舞,讓她們試著跟著流行的歌舞先動起來,找一找節奏,學生能動起來就好辦了,然后觀看本課健美操所應該掌握的基本要求,讓學生通過比較,認識到跳好健美操,看似容易,實際需要很高基本功。讓學生知難后,自覺學習最基本的健美操。比如高中女生有些在初中已經學過排球,但是通過調研測驗發現,她們同樣不具備排球基礎。因此,高一女生的排球課程,以打基礎為主。基礎學好了,她們就會不滿足,會要求學習較難技術。如在高三教排球扣球以后,有些同學就不滿足四號位扣球,要求進行快球進攻學習,而且興趣很大。

3.示范幫扶,學生互助。在教學中發現,女生尤其需要合作完成。她們相互幫助,相互促進,相互交流,相互鼓勵,有利于提高學習的興趣和效率。因此,她們之間相互作用是提高學習興趣的因素之一。適合女生相互作用的形式有兩種,一是搭檔完成,二是示范展現。比如,在練習中提倡技術好的同學多和技術差的同學搭檔練習。因為在練習中動作差的同學,能夠邊練習邊觀察好的同學動作,還可以向對方請教,且使練習密度加大,可以打好幾個來回,提高了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而動作好的同學在練習中體會到做老師的感覺,要想教別人,自己技術必須要提高。當運動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時,容易激發她們的積極性,提高體育興趣。

(三)創學法――創新學練形式,突破傳統教法

鉆研教材,精心安排教學內容,是提高高中女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的關鍵。

1.常規課,注意細節,進行個性化教學。常規課的課堂教學,我們要把傳統的教學形式變革為她們喜歡的運動形式,來平衡常規課的枯燥無聊,讓學生對體育課充滿希望和好奇,將體育課也變成讓學生喜歡和向往的課堂。如在準備活動環節引入很多流行的歌舞,像現在流行的《小蘋果》,體育教師可以先學習,然后把準備活動的熱身操改為學跳《小蘋果》。比如健美體操、藝術體操等固定內容,要善于把握女生的女性特質,用悅耳的音樂來伴奏簡單優美的動作,將身體練習和音樂有機結合,并通過老師積極的情緒感染,調動好適合體操活動的課堂氣氛,培養女生較為持久的體育興趣。

2.興趣課,分組分班,推行主體化教學。高中階段,男女生已開始實行男女分班上課。我們在教學中可以根據高中女生的生理、心理特點,精心安排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興趣性教學,發展并培養她們的興趣愛好。通過調查,喜歡大球的女生占18%,喜歡小球的女生占32%,喜歡健美操的占23%,舞蹈占11%,其它的占16%。因此,在調研學生興趣的基礎上,結合師資力量和可配備的教學設施,進行分組式的以考慮學生需求為根本的主體化教學。即運用歸類法,以30人為限分組開班,把選擇體育課運動項目的自由權交還給學生。

(四)勤激勵――提高自身素養,認同達成共識

1.調研先行,提升自我。作為一名體育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喜歡什么樣的老師,老師應該怎樣做才能吸引學生,引起學生的興趣,并努力爭取成為學生喜歡信任的老師。尤其是女性教師和女生的相處如何消減同性相斥的負面力量,就需要通過調研來了解高中女生對教師的認同元素有哪些。曾有同行做過調查,得出高中女生喜歡的體育教師的前十項條件是:幽默風趣;和藹可親;容易交往;認真負責;不打罵學生;脾氣好;專業水平高;關心愛護學生;嚴肅;多給一些自由活動時間;嚴格要求;能夠與學生一起活動。

2.建立關聯,情感融洽。筆者多年實踐經驗,發現女生一起運動后聊會天,往往可以讓女生放下不容易信任教師的戒備心,主動呈現自己的真實情況。不僅可以讓教師了解到她們的興趣愛好,還能一起討論有利于教學開展的運動形式,使師生之間的關系在不知不覺中達到相互信任,相互鼓勵的層面,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系。筆者在這中常遇到一個個性獨特、張揚的學生,也有孤僻難交流的學生。現任教一高二女生,在校與同學發生矛盾,受校級處分,很低落,認為不公平,找不到精神支柱,筆者了解情況后,主動找其談心,鼓勵、安慰她,現在她像一歡快地小鳥一樣常常繞在筆者身邊。只要體育教師敞開心扉,熱情地與每一位女生溝通,那么一定會受到她們的擁戴。

3.以人為本,平等相處。女生心靈細膩,敏銳脆弱。因此女生的體育教學切忌居高臨下,以威壓人,感情投入厚此薄彼,這樣會在她們的心理上造成傷害。因此,作為女性體育教師對待女生,要做嚴師,更要做益友,要讓每一個女生都能感受到教師真摯的關心和愛護,使師生感情達到和諧、統一。師生間配合默契,教師的每個意圖、每句話她們都能很快理解接受,這種高度和諧,自然在教學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激勵贊揚,認同肯定。多用激勵的語言來贊揚女生是促進興趣的方法手段之一。女生的身心特質會讓她們在體育學習中不斷面臨一些障礙。從不會到會的過程中,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也會反復出現。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以平常心來對待,寓情于教,循循善誘。當學生有進步時,要及時給予表揚,遇到困難時要耐心細致地加以引導、啟發,幫助解決;當她們成功時要及時給予贊賞和肯定,失敗時要及時幫助找原因,并給予積極的鼓勵。例如,學習“健美操”之前,讓學生先挺腰,靠墻站一分鐘,對她們進行充分的鼓勵。這樣站著,不但可以“增高”你們的身高,還可以讓你們的氣質“迸發”出來。學生聽到這樣的鼓勵,禁不住發笑,這樣就會活躍氣氛,讓學生對健美操就不會那么害怕了。

四、實踐效果與反思

(一)實踐效果

通過實踐,進行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應用與管理,創設了“轉觀念-備教法-創學法-勤激勵”的激趣策略,采用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結合教學內容開展興趣教學,起到了充分調動普通高中女生的運動積極性,激發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效果。

(二)實踐反思

1.對于越來越具個性化的高中女生來說,她們對上體育課的形式要求不再是教師教、學生學,她們大多數希望擺脫規定任務,全身心地毫無壓力地去上課,并通過獲得知識技術逐步達到自己的學習目標。因此,改變教學形式,組織得當的教法,就是給學生充分的自由空間。讓她們在體育運動中也能發揮自己的創造思維能力,獲得良好的心理和生理體驗。

2.人的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對于普高女生來說,更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培養。教師應注意去挖掘學習材料,過程目標結果的樂趣,引導女生去學,才能培養女生對體育鍛煉真正的熱愛之情。

3.體育興趣也需要在一定的基礎上,在學習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只有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形成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才能更好地培養女生的體育愛好。把體育運動的需要內化為情感需求時,體育運動會成為她們一種高尚的享受。正可謂,富教于樂,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字。樂者,心之動也。

總之,高中女學生因為漸漸走向成熟,她們對自己的喜好有了自己的主見和看法。作為體育教師,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注重策略,運籌帷幕,才能得到學生的認可和接受。以人為本,量體裁衣,因材施教。根據高中女學生的心理和認知特點,體育教師在上體育課要推陳出新,別也心裁,不斷提高課堂的生動性,讓她們在以后的生活中,活得有朝氣,有魅力,充分展示她們人生的精彩。

參考文獻:

[1] 王軍,蔡東山,張平,王紀梅.對高中女生缺乏體育興趣的心里分析與對策的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5):133-134.

[2] 陸躍琴.對高中女生厭學體育的研究與分析[J].浙江體育科學.2002(10):54-55.

[3] 張春秀.引創備合:高中女生體育課堂教學中興趣的激發[J].讀寫算.2013(38):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