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管理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4 10:27: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栽培管理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西瓜從播種至第1片真葉出現的時間為種子發芽期,一般為7~13d。當前保護地西瓜種植以中早熟京新系列品種為主,如蓋世美、金農歡、臺灣靚佳等。西瓜在種植前首先要配好營養土,然后裝入營養缽袋內。營養土的配制方法:用1m3的土混50%多菌靈粉0.5kg、殺線1號400~500g、圈肥100kg、復合肥1.5~2.0kg。營養缽袋的標準為9cm×13cm(9cm為營養缽袋的高度,13cm指營養缽的袋周長的1/2)。為有利于西瓜種子的出苗,在播種前,先將種子浸在32℃的溫水中泡12~24h;然后將種子撈出用布擦干,將種子用濕紗布包好,放入28~33℃的溫箱里保持24h后種子開始發芽;最后將出芽的種子放入沙箱直至出苗。大拱棚西瓜的播種時間為12月20日至翌年1月10日左右,而小拱棚西瓜的播種時間為2月10日左右,地膜西瓜的播種時間在2月15日左右。播種前營養缽內要澆大水,待苗出齊后,再采用噴淋的方式補充水分。育苗期棚內白天溫度控制在20~23℃,夜間13~15℃,地溫保持在18~20℃,以免形成“高腳苗”。
2幼苗期
幼苗期指從西瓜的第1片真葉至5~6片真葉展開的時期,需30d左右。為了提高抗病性和抗逆性,當前保護地西瓜苗一般要進行嫁接。為保證嫁接成功,首先在營養缽內播種砧木(白籽南瓜)的種子,7d后開始浸西瓜種。待15d后,當西瓜苗2片子葉展開,砧木苗為2片子葉且1片真葉外露時,即具備了對西瓜苗進行嫁接的條件。當前,西瓜苗的嫁接多采用插接的方法,即將西瓜苗插入到砧木的生長點。用刀片將西瓜苗子葉以下保留不超過1cm的長度,在砧木的生長點處斜切3~4mm,然后將西瓜苗的莖直接插入到砧木(白籽南瓜)的生長點內。一般準備苗數為1.2~1.5萬株/hm2。西瓜苗期發生的病害仍以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疫病為主。未發病前用68.75%杜邦易保1000倍液或75%猛殺生600倍液葉面噴施進行保護。發病初期用52.5%杜邦抑快凈2000~25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西瓜生長的適溫為20~30℃,最高可達到35~40℃;喜光照;耐干旱,故不宜澆水過多。
3伸蔓期
從西瓜移栽定植至開花的時期為伸蔓期,指西瓜真葉從5~6片葉至15片葉,這一時期主要是西瓜的營養生長期,大約1個月的時間。西瓜苗移栽的標準為真葉3葉1心。移栽時間為每年的春節前后,即2月中下旬。株數為0.90~1.05萬株/hm2。西瓜定植時,一般行距為3m,株距為33cm。
定植前1個月大田要進行施肥,一般需施雞糞45m3/hm2,二銨750kg/hm2,鉀肥750kg/hm2。待施完肥后,要澆1次大水,并重新進行整地、起壟,壟高8~9cm。大拱棚西瓜多為南北走向,東西寬12m,高2m,長度因西瓜面積而定。西瓜為喜溫作物,耐高溫而不耐低溫。故西瓜生長的適宜溫度可保持在30~40℃,而低溫不宜低于5~10℃。西瓜定植后,要密閉保溫,在高溫高濕條件下促進緩苗,緩苗后白天超過35℃放風,降到25℃以下時閉風,夜溫盡量保持在15℃以上。由于大拱棚西瓜苗定植時氣溫很不穩定,極易出現倒春寒,所以為了保溫,大拱棚西瓜多采用5層薄膜來保持適宜的溫度。移栽定植后15d,要澆緩苗水,且要澆大澆透。目前西瓜多采取三蔓整枝,即僅留1個主蔓,2個副蔓。每行所有主蔓均放在同一個方向,所有副蔓放置在另外一個方向,這樣有助于西瓜的田間管理與采收。主蔓為結瓜蔓,副蔓不結瓜,起到營養生長的作用。4結果期
結果期指從留果節位的雌花授粉受精開始,經過果實褪毛、變色至充分成熟為止,時間30~40d。西瓜定植后1個月即開花。由于西瓜為雌雄同株的異花作物,保護地內昆蟲少,目前大拱棚西瓜的授粉主要是人工輔助授粉的方式。西瓜幼果膨大期、成熟期為西瓜生長的關鍵時期,此時西瓜生長需要大量的水分和養分。因此,在這2個時期,各澆1次大水,澆水時沖施37.5~75.0kg/hm2高鉀的沖施肥。西瓜坐果之后,需大的晝夜溫差,白天溫度25~30℃,夜溫14~15℃。
5主要病蟲害防治
在保護地西瓜的生長過程中,受溫、濕度等因素的影響,往往會發生多種病蟲害,如不及時防治,將給西瓜生產造成重大損失。特別是在西瓜病害的防治上,用藥的指導原則仍以“綜合防治,預防為主”的原則。主要病蟲害有西瓜蔓枯病、西瓜疫病、西瓜細菌性斑點病、西瓜炭疽病、西瓜白粉病、蚜蟲、棉鈴蟲等。防治西瓜蔓枯病,要及時摘除病葉,加強通風,降低棚內濕度;在病害未發生前,噴施68.75%杜邦易保1000倍液或75%猛殺生600倍液進行保護,10~15d噴1次;在發病初期,用40%杜邦福星8000倍液或20.67%杜邦萬興2000~2500倍液全株噴施,莖部發病較重的,先噴施藥后再用高濃度的藥液進行涂抹。在西瓜疫病防治上,發病前,噴施68.75%杜邦易保1000倍液或75%猛殺生600倍液進行預防,10~15d噴1次;在病害發生初期,立即噴施72%杜邦克露600~800倍液或52.5%杜邦抑快凈2500倍液進行防治;同時盡量降低棚內濕度。在西瓜細菌性斑點病防治上,嚴禁澆水過多,加強通風以降低棚內濕度;發病前后,噴施77%杜邦可殺得500倍液或37.5%杜邦泉程600~800倍液進行預防和治療。西瓜炭疽病與西瓜白粉病的防治方法參考西瓜蔓枯病。蚜蟲以棉蚜和桃蚜為主,為害嫩葉和生長點,可用90%杜邦萬靈2000~3000倍液或40%杜邦萬靈將1000~1500倍液;當蚜蟲嚴重時,以上藥劑可分別與10%吡蟲啉1000倍液混用防治。在小拱棚西瓜與地膜西瓜的生長中后期,即5月中下旬,會遭受1代棉鈴蟲的危害。在棉鈴蟲卵孵化盛期,推薦使用15%杜邦安打懸浮劑3500倍液全株噴施,即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論文關鍵詞西瓜;保護地;栽培技術
論文摘要結合生產實際,根據西瓜的不同生育期即種子發芽期、幼苗期、伸蔓期、結果期等介紹保護地大拱棚西瓜的栽培管理技術,以供西瓜種植戶參考。
參考文獻
篇2
桑樹桑科桑屬又名家桑。落葉喬木,高達16cm,胸徑可達1m以上;樹冠倒廣卵形。樹皮灰褐色;根鮮黃色。也卵圓形或卵形,長6-15cm。喜光,喜溫暖,適應性強,耐寒,耐干旱瘠薄和水濕,在微酸性,中性土壤中能均能生長。深根性,根系發達;萌芽性強,耐修剪,易更新。生長快。花雌雄異株,聚花果。花期4月;果5-6(7)月成熟。分布在中國中部,長江中下游,現在南北各地都有廣泛栽培。
下面我就其栽培技術上作一些論述:
一、桑地的選擇及整理
桑樹是多年生的植物,其豐產年限達20年以上。桑地應選擇土質肥沃、土層深厚、地面平整,能排能灌的土地,栽桑用地必須全耕、清除雜草,按行距80~90cm開溝(深40cm、寬35cm),溝內施足基肥(每畝土雜肥3000~5000公斤,鈣鎂磷肥或過磷酸鈣50公斤),接著回土拌肥,碎土填平,然后拉線劃行,以便栽植。
二、苗木的選擇和處理
1.挖桑苗時要注意保護苗木的根系,按苗木大小分級,要求根頸部直徑0.3cm以上,高達40cm以上,下部弱小苗不宜使用。種植前過長、枯干、受傷、有病害的苗莖剪除,過長的根系也應在近分叉處修剪,將根部浸漬泥漿后即可栽植。
2.種植的方法:按株距18~20cm、行距80~100cm,用鏟插法沿劃線栽踏實,每畝種5000株左右,種后淋定根水,在離地面10cm處剪去上部苗莖,如遇干旱還要淋水保苗。
3.桑園的肥培管理:
(1)冬肥冬肥對桑樹全年生長和桑樹中產量、質量有重要作用,宜在冬伐后即冬至前后結合桑園冬耕時施入,冬肥應以堆肥、廄肥、土雜肥等有機肥為主,每畝3000~5000公斤,用塘泥、溝肥泥施在行間雍桑,效果也很好。
(2)施追芽肥桑芽長至2~3片葉時施入,以施腐熟的人糞尿或尿素或復合肥等速效性氮肥為主。用量:尿素15公斤/畝,復合肥25公斤/畝。
(3)造桑施肥即采一次葉,施一次肥。用量:糞水50擔/畝或尿素25公斤/畝,宜水肥兼顧。在保證造桑造肥的情況下,夏伐后要增施一次有機肥。
施肥方法常用溝施,在行間開溝,施后覆土保肥,施肥應與中耕除草結合。
4.桑枝剪伐:桑枝剪伐有冬伐和夏伐,冬伐在冬至前后,離地面30~40cm處剪伐。夏伐在7月中旬進行,平地面剪去所有的枝條。
5.桑園病蟲害防治:桑園用藥要求高效低毒、殘留期短。
(1)蟲害常用藥:90%敵百蟲晶體2000倍,敵敵畏1000倍,普通樂果1000倍。
(2)病害常用藥:甲基托布津1000倍,多菌靈1000倍。
三、桑樹育苗技術要點
1.選好整好苗地是第一關,宜選土地肥沃疏松,排關方便的沙壤土作苗圃,播種前4-6天,最好用除草劑全面噴施,每畝地面還可結合撒2-3斤氯丹粉農藥,然后縱橫耙地,視排水條件一般起高4寸寬4尺的畦,畦面要細碎平整為佳。
2.種子盡量即買即播,每份種子混拌五份細泥土,(如土地未撒農藥還應拌農藥)。按畦分斤,厚度以隱約可見畦泥為宜,復蓋后即進行第一次淋水,有條件的可先催芽后播種,方法是將種子在清水中浸泡24小時,取出攤在箔內,厚度不超過1寸,上蓋濕布,放在比較暖和(23℃-30℃)的地方催芽,每天灑水翻動一、二次,經常保持濕潤狀態,待大部分種子吐白(即露出幼根)后播種,不能讓幼芽過長,以免播種時損傷。
3.播種后水份是命脈,特別是催芽種子,剛播下半個月之內,每天早晚都要淋水,經常保持土表濕潤,播種后的管理是全苗壯苗的關鍵,當苗高1寸左右,把過密的苗木撥去,株距1寸,當苗為2-3寸時把間出的苗木補缺株,株距1-1.5寸,間苗、補苗最好在雨后或淋水后進行,保證畝苗8至15萬株左右,苗長后視情況揭草。
4.當雨后或淋水后,土壤易板結,應視情況結合中耕除草,除草要點是“除早、除小、除了”。要懂得,肥足苗壯,但在苗的前期追施肥應淡,一般100斤加1-2兩尿素,即可,以后視情況加濃,以免燒苗。
四、桑樹的的春季管理應注意的問題
1.施春肥
春肥能促進芽、葉生長,不僅能提高桑樹春葉產量和質量而且肥效還可延續到夏秋季,促進桑樹夏伐后的發芽和枝葉生長,增加全年桑葉產量。
春肥應在春蠶期和葉前25天左右施用,一般穴施,穴深、長、寬均為20厘米左右,穴位距樹干25厘米,施肥量為全年總施肥量的30%左右。施肥最好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在桑樹發芽時;第二次在春蠶收蟻前后。稚蠶用葉和黏土桑園要早施。壯蠶用葉和砂土桑園稍遲施。
春肥以速效性氮肥為主,也可配合施用腐熟的有機肥。春季雨水較多,施后應用土蓋好肥料,以防肥分損失。
2.春耕除草
春耕在春季桑樹發芽前進行,有進一步改善土壤結構、清除過冬雜草和防旱撫旱的作用。間作冬綠肥的桑園,應結合綠肥埋青時淺翻,不再專門進行春耕。春耕宜淺,避免損傷根系,一般春耕深度為10-15厘米。
3.疏芽
春伐桑樹會重新萌發大量新芽,當新梢長至15-25厘米或春蠶期4-5齡時進行疏芽。疏芽應根據栽植密度、樹齡、肥培水平和桑樹品種等來確定單株留條數,做到去弱留強,空隙處少疏多留,密集處多疏少留,多留。通過疏芽、定芽,使桑樹條數適當、分布均勻,通風透光、養分集中,有利于枝葉生長。在水肥條件一般的情況下,畝栽800-1000株的桑園,單株留條數應在12根左右。
4.摘芯
篇3
論文摘要杜仲為我國特有經濟林樹種之一。從播種繁育、造林、撫育管理、皮葉的采收與貯藏等方面介紹了杜仲的栽培管理技術,以期促進杜仲的栽植生產。
杜仲為落葉喬木,是我國特有經濟林樹種之一。杜仲皮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益腰膝、除酸痛、降血壓等功效;杜仲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胡蘿卜素及人體需要的10余種元素;杜仲除木質部外均含有重要的工業原料杜仲膠,其具有良好的絕緣性和粘著性,廣泛應用于電器工業、化學工業和電訊器材工業;杜仲干直,枝葉茂密,根系發達,樹姿優美,適應性強;既是優良園林綠化樹種,又是丘陵山地和平原造林的重要經濟林樹種。現將杜仲育苗、栽培管理及采收技術總結如下。
1播種繁育
杜仲播種育苗一般春、秋播均可,但以春播為多。播種的圃地應選擇地勢平坦、土壤疏松肥沃、排水性能良好、微酸性至中性的砂壤土。播種前要對圃地進行翻耕凍垡,并做成寬1m、高15~25cm的苗床。同時,結合翻耕,施腐熟有機肥30t/hm2。為了減少地下害蟲,還可適量施生石灰、福爾馬林等對圃地進行消毒。為保證種子純度和質量,提高發芽率,播種前要精選種子,并對種子進行催芽處理。將種用30℃左右的溫水浸泡2~3d,每天換水2次,待種子吸水膨大時,撈出晾干,即可播種。杜仲播種常采用條播方法,播種溝深3cm,行距20~25cm,用種量一般為150~225kg/hm2。播種后覆1~2cm細土,并澆水蓋草保墑。種子出芽后,要趁陰天或傍晚揭草,幼苗在生長過程中要及時進行除草。當幼苗長出2~4片真葉時,要進行間苗,并進行第1次追肥,施用尿素22.5~30.0kg/hm2,此后每月結合除草追肥1次,并逐漸增加施肥量,最后1次追肥應在立秋前進行,以鉀肥為主。當幼苗形成5~6片真葉時,結合間苗進行移稠補稀,保留30~45萬株/hm2左右。
2造林
2.1造林地選擇和造林密度
杜種造林地應選擇在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上。杜仲造林密度主要根據作業方式和立地條件來確定,一般株行距為2m×2m或2m×3m,栽植1500~2400株/hm2。
2.2整地
杜仲為深根性樹種,主根明顯,深達1m以上,所以杜仲造林要實行大穴。對緩坡和平地造林,要力求做到全面整地或帶狀整地;對坡度超過15°的造林地,除局部可以全墾外,一般應進行帶狀整地;對坡度25°以上的地,禁止全墾,應進行帶狀或穴狀整地。帶狀整地必須沿等高線進行,帶間保留2~3m原有植被;穴狀整地要求規格為60cm×60cm×60cm,挖穴時,表土與心土應分開放穴旁備用。
2.3栽植
栽植宜在3月上旬進行。在栽植前,要修整好根系,浸沾泥漿。栽植時,先將表土與基肥混合后墊入穴底,然后放入苗木,埋入細土,輕輕提苗,讓根系舒展,再填土至穴滿,踏實,上覆心土。栽植深度稍深于苗木原土痕處即可,切勿深栽。
3撫育管理
3.1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每年進行2次,第1次在4~5月份,第2次在7~8月份,中耕除草宜淺。對土壤粘重、板結林地,從栽植后第2年開始,必須進行深翻,以后每隔1年進行1次。同時,提倡間種豆科作物或綠肥,增強土壤肥力。
3.2追肥
結合中耕除草,每年追肥2次。追肥以腐熟有機肥加尿素混施為好,每株每次施入0.3~0.5kg。
3.3病蟲害防治
杜仲在苗期易發生立枯病,在幼苗出土后1個月內,用0.5%等量式波爾多液每10d噴灑1次,1個月后用1.0%等量式波爾多液每15d噴灑1次,2~3次即可。地老虎、螻蛄等害蟲用毒餌誘殺。地下水位高或排水不良的林地,杜仲易發生根腐病,導致整株死亡。因此,要加強排水。同時挖出病株燒毀,對樹穴用5%福爾馬林進行消毒;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150g/株,施入樹冠土壤中防治根腐病。猝倒病和葉枯病在發病初期噴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噴霧。
4采收與貯藏
4.1葉的采收和貯藏
4.1.1采葉時間。一般采葉時間可在7~10月,8月是采葉最佳時期。選擇無病蟲害和沒有噴灑過農藥的樹木,要采綠葉,忌采發黃的葉,因綠葉有效成分含量高,發黃葉含量少。
4.1.2樹葉采集后的處理。為防止腐爛,杜仲葉采收后要先攤放在室內,并及時進行殺青處理。常見殺青方法是以普通鐵鍋作為炒鍋,翻炒至葉面失去光澤、葉色暗綠、葉質柔軟、手握葉不粘手、失重30%左右即可。
4.1.3貯藏。殺青處理后的杜仲葉要及時烘烤或晾干,去雜質裝袋。制膠用的杜仲葉也要晾干裝袋,存放于干燥、通風的倉庫里,注意防潮、防曬、防蟲、防鼠害。
4.2皮的采收和貯藏
4.2.1剝皮時間。杜仲在生長季節的5~7月剝皮效果最好。剝皮宜選擇氣溫25~35℃、相對濕度80%以上的陰天或晴天16時后進行。注意不要在下雨天剝皮。
4.2.2剝皮方法。在水利條件好的地方,可在剝皮前7d將杜仲樹澆透1次水;不能澆水的地方,最好在下透1次雨以后搶時剝皮。要選長勢旺盛、枝葉茂密、樹徑6cm以上的中齡樹為剝皮對象。剝皮時先在主干分枝以下5cm處橫割1圈,深達木質部,再從地面上10cm處同樣橫割1圈,然后從上下兩刀口之間縱割1刀,深達形成層,注意不要損傷木質部表面的幼嫩木質部的細胞。輕輕將樹皮全部剝掉,再對樹桿木質部噴施杜仲“增皮靈”或杜仲“促生劑”,最后用地膜將部位包扎好,上部包扎要緊,下部稍松,剝皮40~45d后揭開地膜。
篇4
論文摘要介紹了蠶豆—中稻穩糧增效模式栽培技術,包括蠶豆栽培技術和優質中稻栽培技術,以期為該模式的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近幾年,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深入,我市沿海糧食主產區(店下、秦嶼、點頭)在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決策實施的前提下,利用冬春季大力推廣種植各種高效經濟作物,增加經濟收入,取得了可喜成績。“蠶豆—優質中稻”水旱輪作模式經濟效益高,是穩糧增效模式中比較成功的范例。該模式以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種蠶豆至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收獲鮮莢,6月上中旬插值優質雜交中稻組合至10月下旬收獲,前作一般產蠶豆鮮莢18t/hm2,以鮮莢5元/kg計,產值可達9萬元/hm2;優質中稻產量9000kg/hm2,每100kg價格180元,產值1.62萬元/hm2,全年總產值10.62萬元/hm2,扣除成本2.25萬元/hm2,純收入可達8.25萬元/hm2,比其他種植模式如“蔬菜—中稻—蔬菜、早稻—晚稻—蔬菜”經濟效益高,是穩糧增效模式中較成功的范例。此外,水旱輪作大大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加強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保水保肥力,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使土壤的生態環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機制。
1蠶豆栽培技術
1.1土壤選擇與整地
種植蠶豆的田塊應選擇通風向陽、土質疏松、土層深厚、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土壤pH值在5.5~6.5的地塊。精細整地做成畦寬80cm,溝寬25cm,挖雙行穴植,株距30~35cm。
1.2品種選擇與合理密植
我市選擇種植的蠶豆良種有旱生615、慈溪大粒1號等,播前曬種6~8h,去除病粒、蟲蛀粒,浸種10~15h,待種子吸足水分后播種。播種時間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種時種胚傾斜向下,每穴播1粒,播種深度3~4cm,基本苗2.7~3.0萬株/hm2,用種量60~75kg/hm2。
1.3水分管理
蠶豆是需水較多的植物,對水分敏感,缺水或澇漬對生長均不利,因此要開好田間排灌溝,做到灌排方便。播種時,如果土壤干燥,要澆水或灌淺水,以促進萌芽。苗期一般不灌水以利根系深扎,現蕾期和初花期天氣干旱時要及時灌水,保持土壤濕潤。早春陰雨天多,宜做好清溝排水防止漬害。
1.4合理施肥
結合整地施足基肥,一般用優質有機肥2250kg/hm2,優質復合肥225~450kg/hm2;苗期根據長相用優質復合肥150~225kg/hm2,以促進單株分枝;花期用優質復合肥75kg/hm2;花后初莢期用0.2%磷酸二氫鉀根外追肥,一般不用尿素。
1.5摘心整枝保花果
在主莖長出5~6葉時,選擇晴天摘掉頂芽1~2個葉節(打頂),促進分枝生長;整個生育期每株保留5~7個結果枝,摘除其余無效分枝;至盛花期,各結果分枝高度達80~90cm時,選擇晴天摘除分枝頂芽,通過打頂控制分枝高度,抑制高位開花(無效花),促進低位開花(有效花)。結合噴施保花劑愛多收300g/hm2對水150kg噴施枝葉部,達到保花保果,防止開花不結果。
1.6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銹病、赤斑病、炭疽病,可選用20%代森錳鋅6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100倍液噴施。害蟲主要為蚜蟲、豆象等,用90%敵百蟲800倍液、10%吡蟲啉1000倍液噴施。
1.7適時采收
蠶豆全生育期180d,一般在播種160d、花后40d左右,鮮莢外觀濃綠、莢型略朝下傾斜,籽粒飽滿時可分批采收上市。
2優質中稻栽培技術
2.1品種選擇與處理
中稻品種一般選擇米質松軟適中、香味濃、適口性佳、市場銷路好的優質雜交稻組合,如宜優673、甬優6號、揚兩優6號等。播前曬種6~10h,浸種12~16h(其間用強氯精浸種4h,倒掉藥水洗凈再浸入清水中),出水后按常規方法催芽至種子破胸露白85%即可。
2.2育秧與適時移栽
育秧地可選擇地面平坦排灌方便的菜園地等,采用肥床旱育法,秧齡25~30d。播前3~5d,苗床施尿素50g/m2、過磷酸鈣150g/m2、氯化鉀40g/m2,結合施用草甘膦0.4g/m2滅草;播后一葉一心期施多效唑300mg/kg。整個苗期看苗情施速效氮肥,大苗期酌情施用1%尿素水溶液,移栽前施好送嫁肥,撒施尿素5g/m2,做到苗壯苗齊,單株帶蘗3~5個。
2.3大田移栽與合理密植
5月下旬至6月上旬移栽,移栽前用克無蹤3kg/hm2加水噴灑大田除草。結合整地施基肥(占全部用肥50%~60%):優質有機肥11.25~15.00t/hm2、碳銨375~450kg/hm2、過鈣
225~300kg/hm2、氯化鉀75.0~112.5kg/hm2,上水耙平1~2d后插秧。插秧做到寬行窄株,合理密植規格:一般行距30~
33cm,株距13~17cm,叢插2粒谷,插24~27萬叢/hm2,基本苗120~150萬根/hm2,有效穗240~270萬穗/hm2。
2.4田間管理
2.4.1移栽至拔節。以促早發為主,淺水護苗,淺灌勤灌,晴天插后3~5d保淺水層,自然落干再灌水,促進低位分蘗成穗;分蘗肥在插后5~6d,用尿素225kg/hm2,氯化鉀112.5kg/hm2,或優質復合肥450kg/hm2,拌入除草劑25%移栽一次凈450g/hm2適加細土撒施。
2.4.2拔節至見穗期。及時控制苗峰,夠苗控水輕擱酌施穗肥,一般用優質復合肥225kg/hm2,灌水施肥,自然落干,以淺水層為主。
2.4.3見穗至成熟期。重點以提高千粒重和減少空秕為主,為防止脫肥早衰,可根外追肥用尿素7.5kg/hm2加磷酸二氫鉀1.5kg/hm2對水750kg噴施葉面1~2次。期間加強水分管理,養根保葉,抽穗揚花期保持淺水層,齊穗后干濕交替,常灌跑馬水,收割前5~7d斷水干田。
篇5
論文摘要介紹茄子―伏菜秧-萵筍高效種植模式,并從茬口安排、水肥管理、設施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介紹該模式的高效栽培技術,以供該模式的種植戶參考。
南京市江寧區在南京近郊,常年蔬菜種植面積1.07萬公頃以上,是南京地區蔬菜的主要供應區域。近年來,我區菜農在生產過程中摸索出一套高產高效種植模式,年產值可達15萬元/hm2以上。現將其主要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茬口安排
第1茬:春茄子,選用蘇畸茄、南京紫長茄等品種,于每年10月上旬播種,大田用種量450g/hm2,育苗方式為大棚+小棚+草簾(營養缽育苗),11月上旬移入營養缽,12月上旬定植大棚,行距為大小行,大行70cm,小行50cm,株距30cm,把苗根連土栽入,栽后澆足定根水,并用碎土封好地膜定植孔,趕去地膜表面積水。第2年4月上旬至6月下旬采收,產量45~60t/hm2,產值可達12萬元/hm2。
第2茬:伏菜秧,選用南京人愛吃的熱抗青、綠星、早生華金等品種,6~7月初播種,大田用種量3.75~15.00kg/hm2,大棚架上覆蓋防蟲網或遮陽網后播種,7月中旬至8月初采收,產量15.0~22.5t/hm2,產值可達4.5萬元/hm2。
第3茬:萵筍,選用二白皮、苦荬葉、圓葉白皮、竹葉青等品種,7月下旬播種育苗,萵筍在高溫季節不容易發芽,所以必須經過處理,以打破休眠。一般播種前用清水浸種2~3d,然后包于潮濕紗布中置于15℃低溫下催芽,也可吊在井中或放入冰箱冷藏柜中,有50%以上種子萌芽即可播種。準備好苗床,澆透水,播種,蓋籽,鋪干草或蓋遮陽網,保濕,出苗即去除干草,改為小拱棚。7月底至8月前播種,11月上市;8月底至9月中旬播種,元旦上市。株行距25cm×25cm,栽9.75萬株/hm2,產量60t/hm2,產值達9萬元/hm2以上。
2水肥管理
茄子屬喜肥蔬菜,結果期長,產量高,吸肥量大,定植前要施足肥,一般施腐熟農家肥90t/hm2、過磷酸鈣750kg/hm2、復合肥450kg/hm2,門茄謝花前一般不澆水,避免落花,待門茄普遍坐住果時,開始追肥灌水,不能大水漫灌,應用壺澆水。追肥用氮、磷、鉀三元復合肥375~450kg/hm2(穴施)。第1次采收后,選擇晴天上午追肥1次。以后每采收2次追1次肥,追肥用尿素150kg/hm2左右,中后期可適施稀糞水,以獲取早熟高產。
伏菜秧施足基肥后不用追肥,施基肥為腐熟有機肥30t/hm2,復合肥375kg/hm2。保持土壤濕潤,以利出苗,菜秧上市前每天早或晚澆1次清水或稀糞水,促進生長,始收后適當控水,保持土壤濕潤即可。
萵筍施腐熟有機肥30t/hm2、45%復合肥750kg/hm2作基肥,中后期可適施稀糞水增加生長量。
3設施管理
春茄子先扣好大棚膜,暖棚7d后鋪地膜定植。定植后白天溫度控制在20~30℃,晚上保持12~15℃,開花結果期保持溫度在25~30℃,以25℃為大棚啟閉通風標準,陰雨天中午也應適當通風。
伏菜秧主要是在大棚架上覆蓋好遮陽網、防蟲網,防暴雨和害蟲。重點做好遮陽、降溫措施,創造適宜的生長環境。當夏季氣溫高于35℃時,青菜需加遮陽網,同時加舊薄膜或無紡布防暴雨。夏季菜秧澆水注意“天涼、地涼、水涼”的原則,即澆水時間為傍晚或清晨,忌高溫日曬時澆水。夏季遮陽網在日出前蓋、傍晚時揭開,下雨前蓋、下雨后揭開,晴天蓋、陰天要揭開。
萵筍喜歡較涼氣候,生長適溫為15~22℃,大棚蓋膜不宜過早,要因天氣而定,做到既防高溫抽薹,又不受凍害。萵筍要及時采收,主莖頂端與植株最高葉片的葉尖相平時為收獲適期,這時產量最高、質量最好。
4病蟲害防治
茄子主要病蟲害有立枯病、黃萎病、綿疫病、早疫病及蚜蟲、紅蜘蛛。立枯病可用敵克松600倍液灌根;黃萎病、綿疫病可用多菌靈700倍液加代森錳鋅600倍液噴施,青枯病可用農用鏈霉素或植病靈淋根。蟲害可用樂斯本、殺蟲雙等噴殺。
伏菜秧主要防治小菜蛾、菜青蟲、甜菜夜蛾,用50%辛硫磷2000倍液,或80%敵敵畏1000倍液,或50%巴丹1500倍液噴霧。
萵筍主要病蟲害有霜霉病、軟腐病、病毒病、菌核病、灰霉病、蚜蟲。霜霉病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灑;軟腐病用72%的農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對水50kg灌根或噴霧;病毒病用病毒A400~500倍液噴霧防治;菌核病用40%菌核凈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防治;蚜蟲、斑潛蠅和薊馬可用毒死蜱、阿維菌素或10%吡蟲啉1000~1500倍液防治。
參考文獻
篇6
論文摘要從品種選擇、地塊選擇、整地施基肥、播種、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方面介紹了白玉春蘿卜越冬反季節栽培技術。
長期以來,貴陽市蔬菜市場的蘿卜品種供應,主要是以本地的胭脂蘿卜和白蘿卜為主。每年春節過后,氣溫轉暖,本地蘿卜易抽薹、空心、上筋,市場上蘿卜的供應就主要由云南等外地市場調入,價格較高,且不新鮮。從2004年開始,貴陽市烏當區蔬菜技術服務中心選擇了烏當區下壩鄉喇平村海拔在1000m以下的地方,對引進的白玉春系列蘿卜品種進行了越冬反季節栽培試驗,播種時間選擇在每年的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上市時間是次年的3月上旬至4月中旬。一般單產在6萬~7.5萬kg/hm2,產值在4.5萬~7.5萬元。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種植面積從2004年的0.43hm2發展到現在的20余hm2。筆者現將有關越冬反季節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品種特性
為了使越冬反季節蘿卜栽培成功,選擇了深受消費者歡迎的在低溫條件生長快、產量高、品質好、不抽薹、不空心的世農白玉春、特級白玉春等蘿卜品種。白玉春蘿卜為早熟春蘿卜品種,生育期為60d。葉數14片,葉簇半直立,葉色深綠,葉緣缺刻,花葉有茸毛。耐抽薹,不易糠心,歧根裂根少。根部全白,長圓筒形,根長22~40cm,根徑6~10cm,單根重1kg左右。低溫下生長快、產量高、品質優、肉質脆嫩,外表潔白。
2地塊選擇
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排灌方便、保水保肥的地塊播種蘿卜。生產地的氣候、土壤、水質環境等要符合無公害蔬菜生產管理的規定。
3整地施基肥
結合土地深翻施足基肥。每茬地施足優質腐熟有機肥5000kg/hm2、復合肥100kg/hm2,或施足優質腐熟有機肥4.5萬kg/hm2、尿素225kg/hm2、三元復合肥750kg/hm2。同時用50%多菌靈粉劑22.5kg/hm2+75%敵百蟲0.75kg/hm2摻細土450kg/hm2拌勻撒入土地中,以消滅地下害蟲。地塊要耙細整平,做成壟或畦以備播種。采用1.2m開廂,廂面寬55~60cm,廂溝寬25~30cm,溝深15~20cm,用100cm寬的地膜覆蓋。畦或壟應達到面平土細,以利于保墑。
4適時播種
4.1播種時間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均可播種。
4.2精播勻播播種量以1125g/hm2為宜。地膜覆蓋后,采用點播,每廂播種2行,行距45~50cm,窩距20~25cm,每窩播1粒種子,播種后細泥蓋種,厚度為0.5cm左右。為確保一播全苗,播種時一定要確保土壤墑情適宜。如土壤水分不足墑情差,播前應先澆水,創造適宜墑情后再播種;也可播后輕澆水造墑,采用干籽法播種。遇天干時,每天下午淋水1次,直到苗出齊為止。
5田間管理
5.1及時查苗、補苗播種后7~10d對田塊作1次檢查,對缺苗的地方及時進行補播,確保每窩1株秧苗。方法是用打孔器在缺苗處打一小洞,然后將預先準備好的苗移入洞內,用細土封嚴苗四周,然后噴灑定根水。
5.2肥水管理秧苗長到2~3片真葉時,用腐熟的人畜糞尿37500kg/hm2+尿素10kg/hm2追肥1次,進行提苗,使秧苗快速增長;蘿卜開始露肩時,用腐熟人畜糞尿37500kg/hm2+磷酸二氫鉀5kg/hm2、硼肥5kg/hm2追肥1次;肉質根膨大盛期,每隔7~10d用腐熟的人畜糞尿37500kg/hm2+磷酸二氫鉀10kg/hm2追肥1次。蘿卜的耐旱能力較差,要求土壤保持濕潤,如生長期間土壤過干,可以選在晴天午后灌半溝水,灌后2h排干,也可采取滴灌技術,但是不可漫灌,切勿積水過夜。特別在蘿卜肉質根膨大期,若氣候干旱應及時補充水分,以保證產量和較好品質。
6病蟲害防治
在蘿卜越冬反季節栽培管理過程中,大部分生長時間在冬季,病蟲發生比較少,主要害蟲有蚜蟲和菜青蟲。蚜蟲可用10%大功臣2000倍液,或用敵敵畏、樂果1000倍液交替噴霧于葉背進行防治;菜青蟲用2.5%高效氯氰菊酯2500~3000倍液進行防治。病害主要有黑斑病和霜霉病,分別可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1.5kg/hm2對水750kg/hm2,或70%的乙膦鋁一錳鋅2.25kg/hm2對水750kg/hm2交替噴霧防治。
參考文獻
[1]張永生.胡蘿卜秋季高產栽培技術[J].農技服務,2006(7):9-10.
[2]劉世勇.夏秋反季節蘿卜栽培品種的選擇[J].農技服務,2007,24(4):29.
[3]曾思棋.高山甜椒-白菜-蘿卜高效栽培模式[J].農技服務,2007,24(8):43,59.
[4]文林宏,王天文,李桂蓮,等.黔西北山區反季節蘿卜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J].貴州農業科學,2006,34(6):93-94.
篇7
論文摘要小麥免少耕擴行機條播栽培技術具有省工節本、增產增效的優點,抓住免少耕擴行機條播的耕作與田間管理關鍵技術,選擇良種、適期播種、合理播量、精細播種、化除雜草、合理追肥、適當灌排、防治病蟲,再加上適期收獲,能夠較好地提高種麥的經濟效益。
免少耕擴行機條播種植小麥,就是播種前免耕土壤,而是用條播機一次性完成旋耕、碎土撒種、蓋籽等工序。免少耕擴行機條播技術比常規耕翻種麥降低播種量15.0~22.5kg/hm2,比常規種麥增產750kg/hm2左右,節省成本(機耕費)450元/hm2左右,節省用工60~75個/hm2,每年累計可節本增效1800元/hm2以上。
1種植優點
(1)有較高的生產效率,省去了耕翻、碎士、撒種、蓋籽等工序,一次作業可完成滅茬、開槽、播種、覆土、鎮壓等5道工序,既省工又節本,而且保證了大面積生產適期播種,并減少“兩頭苗”發生。
(2)能確保田面平整,落籽均勻,覆土深淺一致,岀苗快而整齊,岀苗率高,有利于省種和培育早發壯苗,達到苗齊、苗勻、苗壯。
(3)保持良好的土壤結構和水分。免耕未打亂土層,保持了土壤原有的孔隙,可以使土壤的毛細管作用直達土表,既有利于提墑、抗旱、抗澇,又避免了濕耕造成的土壤粘閉現象。免耕與耕翻相比,土壤耕層容重分別為免耕地1.16~1.19g/cm3,耕翻地1.33~1.40g/cm3。
(4)免少耕麥田未進行土壤翻耕,表層土壤肥力高,有利于麥苗早發,培育壯苗、大蘗,提高小麥的分蘗成穗率。
(5)土壤結構較好,有利于根系生長和吸水,根系發達、抗倒能力強。據多點試驗可以看出,免少耕單株次生根數比耕翻平均多3~5根。
(6)免耕田有較好的土壤生態環境,種子出苗快、分蘗早,生長優勢明顯,在各個生育期葉面積指數均高,群體光合能力強,單位面積增產20%。
(7)擴行條翻有利于光能的合理利用,三麥生長中后期通透性好,抗逆性強,有利于培育壯稈大穗,提高群體質量,實現高產穩產。
2栽培技術要點
(1)選擇良種。選用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優良品種。如淮北地區選用淮麥20、淮麥21、淮麥23、華麥1號等,淮南地區宜選揚麥13號、淮麥15號等。
(2)適期播種。小麥免少耕擴行機條播與常規耕翻播種相比,由于它的出苗期可提前1~2d,故其播種適期可適當推遲2d。一般淮北地區播種時間應在10月上旬,江淮之間在10月下旬,蘇南太湖地區在10月至11月5日,稀播田塊可適當提前播種。
(3)合理播量。由于出苗率一般可達80%左右,比耕翻種麥提高10%左右,所以同等條件下可降低播種量15.0~22.5kg/hm2,一般精量播種90~105kg/hm2,半精量播種105~135kg/hm2。
(4)精細播種。一般選用江南2BG-6A型條播機,適期早播的高產田塊調整排種孔裝置,由常規的6行改為5行。播種時根據土壤墑情調節播種深度,土壤偏旱深度為3~5cm,墑情好控制在2~3cm,中速行駛,確保落籽均勻,一次完成滅茬、開槽、播種、覆土、鎮壓等五道工序。
(5)播前封殺田間雜草。播前2d,用10%的草甘磷4.5L/hm2或20%克無蹤1.5L/hm2,對水600kg/hm2噴施封殺田間雜草。
3田間管理技術
(1)合理追肥。免少耕麥田要注重施拔節孕穗肥,強調在春后高峰苗后,麥苗葉色褪淡,第1節間定長、第2節間伸長、第3節間露尖、葉齡余數2.0~2.5時,施用尿素120~150kg/hm2,占一生總施氮量的40%以上,也可分拔節肥、孕穗肥2次施用,后期噴施葉面肥,防止早衰。
(2)開好田間一套溝。免少耕種麥,要及時進行開溝覆土,提倡機械開溝,一般畦溝長2m,溝寬20cm,溝深20cm。盡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溝泥要破碎,均勻覆蓋畦面,覆土厚度2cm,消滅露籽。增強抗倒伏能力,確保三溝(畦溝、腰溝、田邊溝)配套,溝溝相通,防止旱澇災害。
(3)防除雜草。免少耕麥田在播種前后至冬前苗期1葉1心前,用50%異丙隆2.25kg/hm2防除看麥娘等禾本科雜草;春后用使它隆或用6.9%驃馬懸浮劑0.75L/hm2,對水600kg/hm2,均勻噴霧防除闊葉雜草。
(4)防治病蟲害。在小麥揚花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5kg/hm2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2kg/hm2,對水600kg/hm2噴霧防治赤霉病,也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對水均勻噴霧防治蚜蟲。
篇8
論文摘要介紹毛豆高產優質栽培技術,主要包括適時播種、種子處理、施足基肥、合理密植、加強田間管理、綜合防治病蟲害等內容,從而為毛豆種植戶提供技術參考。
大豆原產我國,是我國傳統的糧油兼用作物。毛豆屬豆科,是以綠色嫩豆粒作為蔬菜食用的大豆。毛豆富含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和具有保健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質。1988年臺商與日商合資在龍海市創辦第一家果蔬速凍企業,同時引進優良毛豆品種示范種植,以后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現有多家速凍企業,龍海市年種植面積5000hm2以上,一般鮮莢產量9.00~11.25t/hm2,產值1.95~2.70萬元/hm2,是龍海市種植結構優化調整后的主要栽培作物。產品通過廠家收購速凍加工,全部出口日本等國家。
1適時播種
春植豆一般在3月25日至4月5日;秋植豆在8月上旬。特殊情況下,遇大雨或洪澇災害造成播后爛種,只能采取重新補種挽救,春植最遲在4月20日前,秋植最遲在8月20日前搶時機補種,當然產量將受一定影響。
2種子處理
播種前應進行種子精選,剔除小粒、秕粒、蟲蛀、病斑及破傷種子,選粒大色鮮,籽粒飽滿的種子。為防種皮帶病菌,播種前應進行藥劑拌種,可用雷多米爾錳鋅按用種量的0.3%均勻干拌種,即拌即播。
3施足基肥
施基肥可明顯提高產量,應施鈣鎂磷肥750kg/hm2、尿素300kg/hm2。可結合整地最后一次耙平前勻施,耙后整畦,做到全層施肥,也可整畦后條施。
4合理密植
播種前1d淹水至畦面濕潤。毛豆播種采用穴播,整成畦寬(含溝)1m,畦高15~20cm,先搗穴,行距20~25cm,株距春植25cm,秋植23cm。用種量春植67.5kg/hm2,秋植75kg/hm2左右。一般植7.95~8.50萬穴/hm2,每穴播種3粒,蓋土厚3cm。比較黏質的田塊必須要用疏松土蓋種,而較砂質的田塊可直接用本田塊畦面土蓋種。
5加強田間管理
5.1化學除草
播種后當天或隔天要及時化學除草,用50%乙草胺600倍液或72%都爾450倍液噴霧,若雜草已出土面,需加克無蹤混合使用。若播種后遇長時間下雨,種苗、雜草均已出土面,要在出苗后10d內選擇晴天及時噴藥,可用選擇性除草劑如15%精穩殺得600倍液或4%噴特750倍液噴殺。過遲噴藥雜草比較難于殺死。
5.2早補苗
從種子萌發到子葉展開為發芽期。出苗一般春植播后6~7d,秋植4~5d。全苗壯苗是高產的基礎,要掌握幼苗第1張真葉伸出時及早補苗,再后補苗不易成活。
5.3合理施肥
毛豆從播種到采收時間較短,春植一般75~80d,秋植70~75d,因此生產上要施足基肥,同時要早追肥。從子葉展開到植株開始分枝為幼苗期,一般13~15d,即4葉包心開始分枝,再過6~9d開始開花。施肥原則為“攻頭、控中、保尾”,即前期出苗至20d內,應以氮肥為主促進早生快發,促進低節位分枝,形成一定苗架;中期現蕾至結莢前期,應適當控制氮肥,而以施鉀肥為主;后期依苗情追施氮肥防早衰,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進籽粒膨大。毛豆營養期較短,應早施肥,出苗后7d第1次追肥,用碳酸氫銨300kg/hm2、過磷酸鈣300kg/hm2摻水澆施,若遇小雨天氣,也可用氯化鉀復合肥(16-16-16)300kg/hm2、尿素105kg/hm2條施畦中間。第1次追肥8~10d后(春植10d、秋植8d)進行第2次追肥,施氯化鉀復合肥(16-16-16)30kg/hm2。第3次追肥要掌握在植株頂端的豆莢籽粒開始膨大,初見籽粒時施。一般用氯化鉀復合肥(16-16-16)150kg/hm2、尿素120kg/hm2條施。毛豆生長后期會出現根系早衰,葉色褪淡現象,因此在結莢期噴藥防病蟲時結合根外追肥,可促進籽粒飽滿,色澤翠綠,提高成品率。
5.4早培土
早培土有利于旱天灌溉,雨天排澇,促早發早分枝,多開花結莢,后期防倒伏,是毛豆增產的有效措施之一。培土的一個關鍵是要突出“早”字,應在播后16~18d(出苗后10~13d),葉齡2葉1心,株高20cm以內,選擇晴天及時培土。過早培土易傷苗,過遲不利于操作。
5.5科學管水
種子發芽要吸收種子本身重量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動,過旱,種子出苗困難,造成缺苗;過濕(遇大雨天氣),土壤透氣性差,氧氣不足,種子能吸水膨大但不能發芽,可能導致爛種。因此,發芽期要保持畦面濕潤。苗期正值毛豆蹲苗扎根,若土壤水分過多,根系不下扎,僅在土壤表層生長,莖節細長,莖葉柔嫩,中后期容易發生倒伏。因此,應適當控制水分,以促進根系向深層發展,形成強大的根系,增強后期抗倒伏能力。第1次追肥時,灌半溝“走馬水”。分枝期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對水分的要求開始增長,及時灌水對毛豆生長、發育均有促進作用。應掌握旱灌澇排原則。花莢期需水最多,是毛豆需水的關鍵時期,蒸騰作用達到高峰,干物質積累也直線上升。因此,這一時期要保持溝底有淺水層。鼓粒期遇旱及時灌水,采收前6~7d灌最后一次跑馬水。
6綜合防治病蟲害
在本地,毛豆發生的病蟲害達20多種,生產上既要把病蟲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又要保證產品符合進口國“農殘限量標準”。因此,毛豆病蟲防治要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毛豆主要病蟲害有疫病、炭疽病、豆桿黑潛蠅、斜紋夜蛾、甜菜夜蛾、白粉虱等。
在農業防治上,一要建立基地。基地周圍無污染源,包括環境污染和鄰近地塊農藥風傳污染。水源充足,水質良好,且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無農藥殘留,交通便利。面積要達5hm2以上,土地連片便于輪作和集中噴藥。與鄰近水稻田要有一定的隔離帶。二要科學輪作。實行不同科作物輪作,特別是水旱輪作,以減少土壤里的病原積累和單食、寡食性害蟲的食源。三要清潔田園。在生長季節,及時拔除中心病株;毛豆采收后,清理田間殘株敗葉、雜草,集中燒毀或深埋,可大大減少病蟲的數量和侵染來源。
篇9
關鍵詞一串紅;周年栽培;實踐
一串紅是重要的節日用花,生產上普遍采用秋播形式,在溫室內上盆,第2年“五一”開展,生長期180~210d。其栽培技術較瓜葉菊、仙客來、報春等春季用花簡單,成本低,易推廣。若栽培管理措施得當,可在一年中的任何季節開花。
1育苗技術
一串紅的育苗有播種和扦插育苗2種方式,其中扦插育苗周期短、苗相整齊、植株勢弱、花期早、開花整齊。
1.1合理選擇育苗時期
合理地確定育苗時期是實現一串紅周年栽培的基礎。如要在“十一”用花,需在3月中下旬或4月上旬播種。當然,花頭大小不同要求的播種期也不一樣,同樣是“十一”用花,需直徑為25cm的花頭,播種可延遲到4月底至5月初,其他季節用花可依次類推。
1.2扦插育苗技術
(1)扦插時期的確定。扦插育苗可比播種育苗晚10~30d,也可和播種時期相一致。
(2)插穗的培養和選取。插穗有2種來源,一是播種苗,二是擺花后的老株,均要求采穗母株生長健壯、無病蟲害。
(3)扦插基質的選定和扦插。生產上的扦插基質有河沙、爐渣、蛭石、細沙土等。一般在冬季扦插用蛭石成活率最高。扦插前先澆透水,用比插穗稍粗一點的木棍在扦插基質上邊打孔邊扦插。打孔深度為插穗長度的1/3~l/2,密度以插穗葉片之間不相互遮擋為準。插好后進行澆水,以使插穗與基質密接,保持插床溫度在15~25℃。
2栽培技術
(1)配制營養土。一串紅喜疏松肥沃的沙壤土。因此,在生產中需用腐葉土、細沙、園田土均勻混合即可。
(2)苗木移栽。一串紅扦插成活后要及時上盆移栽,上盆時先用小盆,待根系長滿后依次倒入大一號的盆中。
(3)日常管理。一串紅的冬春溫室栽培管理,除了常規管理外,還需注意以下幾點:①澆水。溫室內的空氣濕度大、蒸發量小。因此,一般在盆土表面稍干時進行澆水,或3~7d澆1次即可。②光照管理。一串紅是喜光花卉,在光照充足的情況下,植株健壯、花多、花色鮮艷、抗病能力強。因此,一串紅進溫室后,必須擺放在光線最好的地方,必要時補充人工光源。③溫度管理。一串紅最適宜的溫度為20~25℃,室內溫度低于15℃會引起葉片發黃脫落,超過30℃會引起花、葉變小,花期縮短。因此,在春季溫度升高時需經常放風以保持適宜的溫度。④防治病蟲害。一串紅一般很少發生病蟲害,但在溫室內可能發生一串紅腐爛病。該病是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發生的,一旦發生此病,可通過通風降溫、降濕來調節。要控制一串紅花葉病的發生和蔓延,滅蚜有一定的作用,同時應清除附近的其他寄主,以減少侵染源。如果發生紅蜘蛛、蚜蟲等蟲害,可噴內吸性高效低毒殺蟲劑防治。⑤出室前的管理。一串紅成型后,需進行出室鍛煉,在出溫室前20d應逐漸進行放風、通氣鍛煉,使溫度逐漸降低,以使一串紅適應外界環境溫度,澆水量也要有一定的控制,一般做到盆土不干即可。
3縮短一串紅生長周期的技術措施
為了實現一串紅周年栽培,需要縮短其生長周期,促成提早開花。以播種育苗為例,可采取以下技術措施:
(1)浸種。將準備播種的種子,用30~35℃溫水浸種。當年的種子,需浸4~6h,隔年的種子需浸8~12h;然后撈出在紗布上攤開,待種子表面干爽后,即可播種。
(2)播種。每年12月下旬,在溫室中用育苗箱播種。播種土采用不含糞肥的腐殖質土并過篩,裝箱后壓實,澆透水,當土表不積水時,方可播種。覆土厚度為0.3cm左右,播后育苗箱上蓋玻璃以保水。
(3)人工增光。由于一串紅為喜光植物,采用增加光照的方法,促進其生長發育,每4m2溫室安裝1盞100W白熾燈,每天16~20時進行增光處理,處理時間從種子出苗至開花。
(4)分箱、換盆。當小苗長至2片真葉時進行分箱,其株行距為5cm×5cm。培養土為園土3份、草炭1份、河沙1份、腐熟農家肥1份。待真葉長至6~8片葉,直接移入直徑17cm的花盆,同時留4~6片葉摘心;當側枝萌發達到一定長度時,進行2次摘心。同時要加強管理,白天溫度保持在20~25℃,夜間溫度在10℃以上。
篇10
論文摘要代料黃背木耳栽培原料來源廣泛,投資少,效益高,其栽培技術主要包括場地選擇、生產季節安排、栽培材料選擇、培養料的配置、裝袋、滅菌與接種、發菌管理、出菌管理、采收等方面的內容。
代料黃背木耳栽培原料來源廣泛,棉籽殼、雜木屑、玉米芯、農作物秸稈及其他農副產品下腳料均可作為培養料,栽培技術簡單,投資少,見效快,效益高,是廣大農民脫貧致富的好項目。
1場地選擇
黃背木耳栽培,以選擇排水良好、通風、有散射光的地方為宜,耳場應注意遠離污染源。
2生產季節安排
一般在中原地區8~9月制母種,10~11月制原種,11月至翌年1月制栽培種,2~4月生產營養袋,5~7月開始出耳、采耳。
3栽培材料及常用配方
栽培材料通常有棉籽殼、雜木屑、玉米芯粉、米糠或麥麩、玉米粉、石膏、生石灰。常用配方:①棉籽殼30%、玉米芯粉30%、雜木屑30%、米糠或麥麩10%;②棉籽殼60%、玉米芯粉20%、雜木屑20%。以上配方中每100kg干料需加入石膏粉1~2kg、新鮮石灰2~3kg。
4培養料的配制
每次拌料不宜過多,根據蒸鍋裝袋數量計算拌料的多少。按比例稱料,拌料前棉籽殼需加水預濕,玉米芯需經石灰水預浸泡處理,然后將其他材料均勻地拌在一起,邊加料邊拌和,使料含水量為60%~65%。掌握含水量的感觀標準,料吸足水分后,抓一把料用手握,以指縫間有水痕而不滴水為宜。
5裝袋
栽培袋常用高密度聚乙烯袋。袋厚25~35μm,袋平折后雙層寬為20~23cm、長40~50cm。裝袋前扎緊一端袋口,裝袋可以采用手工和機械裝袋,裝好的料袋要求虛實適當,松緊一致,以手托料袋不出現凹陷為準,裝入培養料的量為袋長的2/3為宜。裝袋前將培養料提前發酵:把培養料呈梯形狀堆悶3d左右,翻堆1次后再悶幾天,使發酵均勻一致,發酵后加入麥麩、玉米面,而石膏粉、蔗糖則在發酵前隨水加入。裝袋時要邊裝邊用手輕輕壓實,使上下松緊一致。
6滅菌與接種
6.1滅菌
采用常壓滅菌,灶溫達100℃時保持12h,再燜6~8h后出鍋。
6.2接種
當料袋溫度下降至30℃時,要搶溫接種,接種采用兩頭接種,松扎口的方式,以便為菌絲體提供充足的氧氣,使其快速長滿菌袋。
7發菌管理
首先使培養室清潔無污染,接種后7~10d是菌種萌發、定植期,應保持在24℃以上,置于培養架上培養,若室內無搭架,也可把噴灑消毒藥物的麻袋片鋪在地面上,順碼堆放6~8層高。發菌前期氣溫低,不要隨便翻袋。發菌期主要是對溫度、濕度和通風的管理。將接種后的營養袋分層放入培養室,保持溫度20~26℃;室內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65%左右,每天通風1~2次,每次30min,30d左右菌絲可長滿菌袋。
8出菌管理
8.1棚架的搭建
耳場可根據具體情況因地制宜,選擇在環境衛生、近水源、不積水、較通風、地勢平坦的地方。出耳棚架高2~2.5m,立柱之間一般2m左右,吊袋桿的間距在20~30cm。耳架搭建好后要在架的上面蓋遮陽物、稻草、玉米稈均可。周圍同樣用秸稈遮陽,起保濕透氣作用。
8.2開孔催耳
菌絲長滿袋后,當氣溫達18℃以上方可準備戶外掛袋,進行開孔催耳管理,開孔前先把菌袋運入搭建好的耳棚內,每袋用刀割“V”形孔12~16個,每排4個,每袋3~4排,“V”形邊長3cm、深0.5cm為宜,開孔工具應加強消毒,開口后成排擺放,每排4~6層,保持濕度80%~85%,10~20d長出耳基后,即可掛袋,掛袋時每串可吊6~8袋。排與排之間18~20cm,上層離棚35~50cm,底層離地面10cm以上,人行道寬0.5~1m。
8.3棚內耳袋管理
耳棚內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①保證相應的濕度。耳袋上架后要加強水分管理,視天氣情況,保持棚內空氣相對濕度85%~95%,每天噴水3~6次,陰雨天氣不噴或少噴。②做好溫度的調節。黃背木耳子實體雖然在18~32℃均能生長,但24~28℃最適宜,低于18℃生長緩慢,溫度經常在30℃以上耳片生長過快,耳片薄且易生雜菌、爛耳。③通風、換氣。在高溫、高濕的出耳期,要特別注意通氣,因此在搭建耳棚的時候要選擇較通風的位置。④注意光照。耳棚內要有適當的散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