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管理技術范文

時間:2023-03-17 23:32: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栽培管理技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栽培管理技術

篇1

關鍵詞:玉米;栽培管理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1)-09-0098-1

1 選用高產優質品種

由于玉米品種較多,因此,應該因地制宜選擇適合當地種植的高產優質品種。

2 適時播種

針對當地的種植條件及品種本身的特性,綜合考慮各項因素,確定最適宜的播種期,適時播種。

3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玉米建立一個從苗期到成熟期的合理群體結構,協調個體與群體,地上部與地下部、營養生長與繁殖生長之間的矛盾。使群體發展適度,個體發育良好,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獲得玉米高產的關鍵措施。密度大小根據品種、土壤肥力條件、栽培制度來決定。一般大穗型、遲熟品種、春播套種、土壤肥力較高,一般畝植2800-3000株。如果是早熟品種、緊湊型、夏播凈作,一般畝植4500株以上。

4 加強田間管理

4.1 苗期管理

主要是通過促控措施促進根系發育,控制地上部增長,培育壯苗,達到苗全、苗齊、苗壯,為穗粒期的健壯生長和良好發育奠定基礎。主要措施是:破土防旱、助苗出土,育苗補缺,間苗、定苗,中耕除草,追肥澆水,防治蟲害(地老虎、螻蛄、蠐螬、玉米螟、粘蟲等)。

水澆地春播玉米:(1)間、定苗,一般第3葉展開時間苗,第5葉展開時定苗;(2)蹲苗,從出苗到拔節期間(春播8-9葉期以前),不施肥、不灌水、勤中耕,控上促下,使幼苗根系下扎、敦實穩健,培育壯苗;(3)防治地下害蟲。 旱地春播玉米: 一般不進行蹲苗,其余同水澆地。

夏玉米: 一般不進行蹲苗,水肥管理一促到底;間、定苗同春播玉米;除防治地下害蟲外,還需防治粘蟲等苗期害蟲。

4.2 穗期管理

穗期是玉米莖葉的營養生長與雄、雌穗分化發育的生殖生長并進的雙旺時期,是吸收肥水量最多的時期。此期加強肥水管理,協調肥水供應,達到控稈、促穗,植株健壯,根系發達,氣生根多,葉色深綠,葉片挺拔有力的豐產長相,為穗大粒多打好基礎。

水澆地春播玉米:(1)拔節期管理:進行第一次水肥管理,追攻稈肥,中耕一次,灌水一次;(2)大喇叭口期管理:進行第二次水肥管理,追攻穗肥、培土、中耕同時進行,并防治玉米螟、棉鈴蟲;(3)去雄:雄穗抽出尚未撒粉時,可隔行去雄; (4)噴打玉米健壯素:葉齡指數90%左右時,噴打玉米健壯素,進行化控,以降低株高,防倒伏。

旱地春播玉米:(1)追肥:在拔節到大口期間,遇雨開溝追施氮肥,或根據天氣預報于雨前深追氮肥,覆土;地力水平較高、密度較大的,應于大口期培土一次,防倒;(2)防治病蟲害:主要是玉米螟和棉鈴蟲等;(3)地膜覆蓋田,大口期應揭膜。

夏玉米:(1)適時追肥:一般夏玉米由于搶時播種,無法精細整地和施肥,故均施用一定量的種肥,所以夏玉米的追肥時期可適當推后,可于大口期結合中耕、培土追施氮肥,以防后期早衰;(2)防治玉米螟:大口期施藥防治;(3)化控:抽雄初期噴打玉米健壯素;(4)天氣干旱應灌水,次數及量依天氣情況而定。

4.3 粒期管理

植株抽雄后營養生長基本偏上,全面轉入開花授粉及籽粒灌漿的生殖生長。此時葉面積達最大值,籽粒重量的90-95%靠授粉后葉片與光合作用積累。要求此期綠色葉面積穩定時間長、根系活力旺盛,植株清秀,健壯不倒,防止葉片、根系早衰。水澆地春播玉米:酌情灌水,特別是灌漿高峰期不能缺水。 旱地春播玉米:無特殊管理。

5 適時收獲

5.1 收獲期的確定

玉米一般是以籽粒為產品的作物,成熟期的標準也應以穗部和籽粒為主。果穗莖葉松散,籽粒內含物已經完全硬化,指甲不易掐破。籽粒表現明亮的光澤,靠近胚的基部出現黑層。這時玉米正處于蠟塑結束,是收獲的最適期。

5.2 收獲方法

玉米收獲的方法,分為人工收獲和機械收獲兩種。目前除了大型農場有采用機械收獲外,多數仍用人工收獲。即果穗摘下,剝去莖葉晾曬,莖稈刈割,皆為人工進行。收割時留茬高度愈低愈好,最高不宜超過地面10厘米。因玉米螟的幼蟲多潛伏在離地10厘米以上的莖稈中,故茬低對消滅玉米螟有很大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文明,于溪勇.淺談玉米栽培技術[J].黑龍江科技信息,

2008,(13).

[2] 付春龍.玉米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07).

篇2

關鍵詞:油松;水肥;病蟲害;整形

中圖分類號: S791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ki.jlny.2015.15.061

油松是一種常綠喬木,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如東三省、內蒙古、河南、山西、山東以及陜甘寧等地區均可生長,是一種四季常青的樹種,樹姿蒼勁,在園林綠化中常作綠化樹。油松相對喜光,具有耐寒、耐干旱,對于生長的土壤要求并不嚴格,一些瘠薄土壤也能生長,但在較粘重的土壤上則會生長不良,適合于中性的、酸性土壤,不耐鹽堿,其生長速度屬于中等,根部較深。

1水肥管理

1.1水分管理

油松是一種抗旱樹種,對于水分的要求不像其他樹種那樣嚴格,基本上不用澆太多的水,但在栽植時,一定要澆好頭三次水,因為這時需要足夠的水分來確保栽植的成活率,待栽植的松苗緩過苗后,就可以靠自然降水來生長了,在秋末冬初,上凍前要澆好封凍水,油松雖然耐旱,但卻不能經受長時間浸泡,在夏天,雨季后要注意做好松苗的排水工作,避免積水過多導致苗木爛根而死。第二年春天,化凍以后,要澆一次解凍水,其他時間根據松樹苗的缺水情況及時補足便可,第三年,每年澆好封凍水和解凍水,其他的時間只要靠自然降水便可。但要看天氣情況,如果連續久旱,還是要澆一些水來緩解旱情,利于幼苗的生長。

1.2肥料管理

油松相對耐瘠薄,能適應各種土壤條件,但是油松還是很喜肥的,如果土壤中的肥料充足,松樹會長得很旺盛,所以在營林生產中,對于肥料的施用還是十分必要的,充足的基肥和及時補充生長期間所需要的氮、磷、鉀肥,能有效促進松樹的生長,一般是栽植時用腐熟的農家肥為基肥,與底土充分拌勻施于坑底,在追施氮磷鉀肥時,要合理適量,不要盲目施用,避免施過多引發肥害。最好還是以施用農家肥為主。

2修剪整形

自然生長的油松在修剪方面的要求并不高,并不需要進行造型處理,在修剪時,只需對一些支條進行處理即可,比如對過密枝條進行疏除,對一些內向枝、病蟲枝、下垂枝、交叉枝進行必要的剪除,確保油松生長過程中不受這些枝條的影響,保證健康枝條件生長條件。對于一些用來綠化或是景觀油松,則需要進行造型處理,根據需要進行合理造型,在修枝時一定要按其自然生長規律進行,不要只是為了造型而不顧油松的生長特點進行不科學的修枝,造型修剪要注意循序漸進,按部就班,不可一蹴而就,在操作中可采取綁扎、拉伸等方法結合修剪進行造型。

3繁殖方法

油松在繁殖方法上,主要是以育苗移栽為主,可以采取在苗圃中旱地育苗,也可以采取容器育苗。容器育苗由于操作簡單,可以節省土地資源,用種量小,移栽的成活率相對較高,所以近些年來在生產實踐中采用的比較多。無論哪種育苗方式,種子選擇尤為關鍵,育苗的前提工作是種子的采集。采集種子要選擇母樹,一般以30~50年的樹齡為主,先看樹型,要美觀整齊,枝條有序合理,同時要沒有病蟲害。采種時間一般在10月上旬,球果放黃后便可采集,采回的果球要放在干燥通風處進行晾曬,曬干后把種子脫出,再進行消毒處理,最后放置在低溫的干燥處進行貯藏。

容器育苗要選擇背風的向陽地塊作為育苗地,選好地塊先進行翻耕,整平耙細,然后做成平床,也可以做成低床。然后進行容器的處理,一般用高10厘米、直徑7厘米的營養缽作育苗容器,容器中裝上基質,基質可用沙壤土和經腐熟發酵的牛馬糞制作,裝基質前要對基質進行消毒處理。

播種前,種子要進行催芽處理,可用45℃溫水浸種24小時,吸足水后撈出用濕布進行覆蓋,每天進行噴水,一周后種皮開裂即可用來播種。播種前,將營養缽整齊排列在苗床上,然后進行播種,每個營養缽播種5~7粒種子,播后用素沙土進行覆蓋,土厚要超過缽高2厘米,然后進行噴水,并經常保持缽土濕潤。

4病蟲害防治

在油松的栽培管理中,病蟲害的防治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病蟲害一旦嚴重發生,會對松樹的生長產生重大影響,給營林生產造成巨大損失。常見的病蟲害有腐爛病、輪紋病、白粉病、松針銹病、蚜蟲、介殼蟲、松毛蟲、 紅蜘蛛、油松球蚜、油杉長足大蚜等,在具體防治實踐中,一定要密切關注油松的生長情況,及時發現病情,并根據病情發生具體程度,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科學防治,或者采取綜合措施進行聯合防治,比如物理方法、人工方法、生物方法和化學方法,盡可能采取生物、物理的方法,少采取化學方法,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針對于松樹腐爛病的防治主要是加強栽培管理與清潔果園;藥劑防治:刮凈病皮,涂抹1~2次殺菌劑,藥劑可用40%福美砷、退菌特、石硫合劑、843康復劑、腐爛靈等。

針對于松苗猝倒病(立枯病),應在育苗時即進行防治,要重視苗圃地的選擇,盡量不要選擇黏重土壤作圃地,在播種之前一定要徹底的消毒,對圃地及基質都要進行,在育苗期間,要防止圃地出現積水的情況,一旦有積水出現,則可用25%敵可松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噴霧并同時灌根,每10天一 次,連續施用3~4次。

篇3

關鍵詞:巴戟;栽培;管理;技術

中圖分類號:S66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02-50-1

1 栽培技術

1.1 地塊選擇

巴戟栽培地要選擇具有一定坡度的稀疏林下或者林木覆蓋下的中下部向陽丘陵地塊。所選地塊應土壤疏松且土層較厚,而且有一定的肥力,可保證巴戟生長所需要的養分。對于灌木叢生的林地,要在冬季進行處理,消除地上雜草,并且進行焚燒,植物焚燒后的灰可做巴戟生長所需要的肥料。但是要注意如果有山蒼子、樟樹等含揮發性物質的樹根一定要深耕拔除干凈,這些物質存在會影響巴戟的生長。冬季進行耕地翻土,春季進行培畦,畦寬1米,畦高20~25厘米,每畝施入基肥1500公斤。火燒土可以做基肥使用。

1.2 巴戟繁殖方法

巴戟的繁殖方法包含以下三個方面:扦插繁殖、塊根繁殖和種子繁殖方法。

1.2.1 扦插繁殖方法 選擇扦插繁殖方法就要進行插條選擇和截取。選擇二、三年生的粗壯野生巴戟或家種巴戟,從母株剪下后進行截取,每段5厘米,刀口要鋒利切不可將剪口壓裂。尖端第一節保留葉片,其他葉片都不清除,之后便可扦插。對于沒有及時扦插的插條要妥善保管,可進行假植(用草木灰或者黃泥漿蘸根部并放于陰涼處,不可暴曬)。春季是插條最佳時節,在雨水前后進行扦插,隨著雨水增加,插條成活率也會隨之提高。扦插方法按照行距15~20厘米開溝,然后整齊將插穗按照2厘米的株距放在溝內,之后覆蓋土,插穗不可埋于土中,約20天插條即可生根。這種扦插方法可保證生根率為80%以上,為了更好地提高其生根率,在扦插之前可用生長激素對插穗進行處理。

1.2.2 塊根繁殖方法 要選擇莖寬窄均勻、根部沒有損傷的無害蟲的種苗,需截成15厘米左右一段。塊根繁殖需要苗床,按照20厘米的距離進行開溝,5厘米的株距整齊擺放,覆蓋土壤,塊莖露于苗床面1厘米。

1.2.3 種子繁殖方法 選擇無病害的植株做母株,待開花結果后,及時收集進行播種。種子播種距離3厘米,播種之后用黃土或者火燒土進行覆蓋,厚度為1厘米。

2 田間管理

2.1 修剪枝蔓

巴戟隨地蔓生,藤蔓生長過長,所吸收的養分也越多,從而影響根系以及物質的積累。在冬季可將老化過長的部分剪去,保留幼芽部分,這樣可維持或者保證物質生長所需營養,使營養集中于根系。

2.2 施肥

肥料是植物生長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要掌握好施肥時間以及施肥量。一般而言,在苗木長出1~2片新葉時開始施肥,以農家肥、火燒土、草木灰等有機肥為主,每畝施入量大約1500公斤。施肥要有選擇性,氯化銨、硫酸銨、豬牛尿液等不可施入。如果出現種植地酸性比較大,可適當施入石灰,每畝約55公斤。

2.3 除草

除草是植物生長中必需的一道工序,草生長必然吸收大量養分,與此同時,巴戟所吸收的養分有限,會出現匱乏狀態,從而影響巴戟的正常生長。除草時間為定植后2年,每年都需除草2次,可選擇5月和10月進行除草。除草要注意巴戟根系附近的草要用手來拔,避免傷害到巴戟根系。除草中也應適當進行培土,以保證巴戟根系埋于土中。

2.4 收獲與加工

巴戟生長過程非常漫長,種植后7~8年才可收獲,收獲時切勿傷到根皮。收獲的巴戟也不宜放置時間過長,以免影響質量。收獲的巴戟需要進行簡單的加工,一是要洗去上面的泥土;二是要剪去葉莖以及須根;三是要把巴戟曬至6~7成干之后,用木錘輕輕將其砸扁,按照生藥規格切成7~13厘米分割成小段;四是要在陽光下曬2~3天干燥即可。

2.5 病蟲害防治

2.5.1 莖基腐病 這種病一般發患于每年10月份,根據筆者的經驗,總結以下幾點防治方法。一是增強巴戟抗病能力;二是不要使用胺類化肥,這會造成土壤酸化以及巴戟組織軟化;三是調節土壤酸堿度;四是對病情嚴重的植株進行處理。發病的巴戟要連根拔除,并且在坑中放入石灰進行殺菌。隨后使用石灰于草木灰按照1∶3的比例施入巴戟根部。

2.5.2 輪紋病 此病主要危害巴戟的葉片,其防治方法如下:用1∶2∶100波爾多液噴施,每隔7~10天噴灑一次,持續2~3次,且根據病情來確定是否繼續噴施。

2.5.3 煙煤病 該病是由于介殼蟲、蚜蟲等危害后莖、葉、果出現病癥。發病的巴戟表面會出現暗褐色毒斑。防治方法如下:一是用50%退菌特800倍液噴施,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2~3次;二是用木霉菌制劑進行生物防治。

參考文獻

[1] 羅新華,陳瑞云.巴戟天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2012(08).

篇4

一、西紅柿對溫度的要求:

西紅柿在不同生長時期對溫度的要求不同,種子發芽最適宜溫度25-30℃,最低發芽溫度為11℃,最高為35℃。幼苗期白天適宜20-25℃,夜間15-20℃,結果期白天25-30℃,夜間13-17℃,低于15℃高于35℃不利于開花座果。

二、西紅柿對光照的要求:

西紅柿在不同生長期對光照的要求不同,發芽期不需要光照,幼苗期要求光照充足幼苗才能發育良好,光照不足會影響花芽分化,影響花授粉。結果期光照充足座果多,膨果快,光照不足坐果少影響產量,光照太強持久則會對果實造成日灼病。

三、西紅柿對水分的要求:

西紅柿根力發達,吸水能力強,葉片蒸發水分強烈,屬耐旱作物,即耐旱又需要大量水分,幼苗期生長快,土壤不宜太濕,要控制澆水,開花結果期需經常澆水。一般保證10天左右澆一次,但不要大水漫灌造成漚根死棵,開花座果期如澆水不及時或過于控制澆水,會造成大面積臍腐病發生,土壤過干也會造成生理性卷葉。

四、西紅柿對土壤的要求:

西紅柿對土壤的要求不嚴格,土層厚排水良好,土壤透氣性強的壤土,沙壤土過改良的堿土地都可以栽植西紅柿。

五、西紅柿對營養成分的要求:

西紅柿對氮(N)磷(P)鉀(K)三種主要元素的要求比例是2:1:2氮對莖葉生長和果實發育有重要作用,開花座果至膨大期,植株對氮的吸收量逐漸增加至結果盛期對氮的吸收量達到高峰。因此,必須對植株及時補充氮肥才能根深葉茂。西紅柿對磷的要求不多,幼苗期增施磷肥對花芽分化及花的發育有促進作用。西紅柿屬喜鉀作物,對鉀的要求量最高,尤其在果實膨大期可促進果實發育膨大和上色。

六、西紅柿常見幾種主要病害防治技術:

1、西紅柿早疫病:

西紅柿早疫病也叫斑點病,病斑圓形或近圓形,黑褐色,主要危害西紅柿葉片,有時危害莖果,高溫高濕易發病,病菌為真菌類半知菌。要及時通風排濕減少早疫病發生,防治早疫病可用75%百菌清或50%異菌脲各按600倍噴霧防或治效果良好,熏棚可用百菌清煙霧劑熏棚。

2、西紅柿晚疫病:

西紅柿晚疫病屬真菌類卵菌,以發病快發病重破壞性強而成為西紅柿最主要的防治對象,一般晚疫病先從葉緣開始侵入,繼而發展成黑褐色大斑,并侵染莖和果實,致莖桿變黑褐色繞莖一周,果實發病不變軟,初呈油浸狀暗綠色后變黑褐色。病菌借風雨和澆水傳播,溫度低濕氣大通風差發病重。晚疫病可用霜洗600倍噴霧防治,病害嚴重時,可用烯酰嗎啉加準能噴霧防治,煙霧劑可用霜疫滅煙劑熏棚。

3、西紅柿綿疫病:

西紅柿綿疫病屬真菌類卵病,俗稱“掉蛋”。初發病葉片發生褪綠病斑,繼而水浸狀腐爛,果實發病多發生在肩臺部位,出現淡褐色病斑后逐漸病斑現輸紋狀,濕度大長出綿狀物白霉。綿疫病高溫高濕或地溫高濕發病重。防治綿疫病可與防治晚疫病用同一類藥,可用甲霜霜霉加琥銅(甲霜銅)噴霧防治,也可用大良加烯酰嗎啉噴霧防治。

4、西紅柿灰霉病:

西紅柿灰霉病屬真菌類半知菌,病菌先浸染花及花柱,然后傳染葉片及果實,葉片病菌先從葉尖開始發病呈三角形往里浸入發展,病斑黑褐色,長黑毛,果實發病先從果柄處腐爛產生黑毛。灰霉病是繼晚疫病后第二大病害,陰雨天、溫度低棚內濕度大露水多發病重,要及時通風排濕,防治灰病害可用腐霉利600倍或美無痕600倍噴霧防治,煙霧劑可用灰霉斯煙劑熏棚。

5、西紅柿葉霉病;

西紅柿葉霉病屬真菌類半知菌,主要危害葉片,發病葉片正面出現不規則黃斑,葉背生黃褐斑絨狀霉層,防治葉霉病最好最安全無副作用的有榜中榜(10%多抗霉素)按規定劑量噴傾城或葉秀防治效果也非常好,平常預防可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靈可杜絕和減輕葉霉病地發生。

6、西紅柿細菌性斑點病:

斑點病包括芝麻斑病和斑疹病、緣枯病,主要危害葉片,細菌性斑點病葉片常出現較小的圓形或多角形褐色病斑,較密集和透明。防治細菌性病害可用柔通(綠乳銅)600倍噴霧也可用大良600倍噴霧,可兼治細菌性軟腐病。

7、西紅柿病毒病:

西紅柿病毒病有6種類型花葉型、蕨葉型、卷葉型、黃頂型、巨芽型、條斑型,主要防治對象是花葉型和條斑型病毒為主。西紅柿病毒病原主要有煙草花葉病毒(TMV)黃瓜花葉病毒(CMV)苜蓿花葉病毒(AMV)三種毒源。病毒病除種子帶毒處,一般有蚜蟲、飛虱、薊馬等害蟲為病毒傳播媒介。防治病毒病要徹底清除田園附近雜草,消滅棚內外昆蟲,種子消毒可用10%磷酸三鈉浸種45分鐘后用清水沖干凈撈出,晾干后生芽。病毒病發生后,可用抗毒豐(5%菇類蛋白多糖水劑)300倍加小葉敵500倍混加碩金808(0.1%蕓苔素內酯)防治效果非常好。

8、西紅柿枯萎病:

西紅柿枯萎病包括立枯、青枯病。枯萎病統一的癥狀是葉片中午萎蔫早晚恢復,發病嚴重的很難在早晨恢復并死棵,剖開病莖,可見維管束變褐,水份營養受阻而不能正常輸送。防治枯萎病早期預防可噴“潰汰”一桶1包,10天噴一次預防枯萎病效果好,發現病株可用甲基立枯磷600倍加潰汰加妙回田30斤水各加一包灌根預防,也可用洛氨銅單獨灌根。

七、西紅柿幾種主要病害防治特效處方:

篇5

[關鍵詞] 甜菜 栽培 管理 技術

一、選地

種植前要進行種植田地的選擇,一般情況下進行地膜覆蓋栽培的土壤要具有中等肥力的土壤、有較厚的土層,還有良好的種植結構、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土壤中的鹽堿含量少,而且蘆葦等雜草較少,還有田地中具有齊全的給水灌溉設施。田地的前茬種植最好是麥類、豆類、綠肥、棉花。

二、秋耕秋灌,精細整地

為了收到很好的種植成果,必須進行精細的整地,這也是鋪好膜的必備條件。種植甜菜時必須進行秋耕秋灌,這是因為甜菜的播種時間相對較早,灌溉以后需要進行平整田地。在早春需要進行精細的整地,使整地以后達到的標準是墑足、地平、地凈、土細等。為進行地膜甜菜的種植做好準備。

三、播種期

甜菜是一種早播種的農作物,其最佳的播種時期是,當5厘米地溫保持在5℃以上時。甜菜的覆膜種植過程中,經過覆膜的土壤改變了其水熱汽狀況,使覆膜的土壤溫度較高。這就使覆膜甜菜的播種時間要比直播甜菜的播種時間早5-10天。

四、鋪膜配置方式

地膜甜菜可以采用60+30厘米寬窄行、一幅播行的配置方式。地膜甜菜留苗密度可比裸地甜菜稍小些。一般土壤采取平作鋪膜,地下水位高的地可以壟作鋪膜。

地膜甜菜可以采取先鋪膜后播種;也可以先播種后鋪膜,即播種銷膜一次完成。播種方式有膜下條播、膜下點播、膜上點播,大力發展膜下點播有利甜菜生長。

五、放苗

甜菜在覆膜種植時如果采用的是先播種后鋪膜的種植方式,要及時的進行放苗,使幼苗不出現高溫灼燒的情況。這個時期也是覆膜種植的關鍵時期,關系到地膜種植的成敗。通常的放苗時間是幼苗長到1對真葉的時期,這時要按照留苗的株距每穴留2~3株的幼苗,并且做好封苗孔的工作。一般定苗的時間是在幼苗長到4~5片真葉,這時每個苗穴中只留一株壯苗。

六、揭膜

由于甜菜封壟后,田間郁蔽度增加,增溫效應逐漸減弱,到6月底7月初時,地溫往往低于裸地甜菜,地膜已不起作用。并且因其阻隔水分滲入,影響灌水質量。

地膜甜菜中后期土壤濕度過大,根系生活力下降,有利于根腐病發生。

因此,地膜甜菜必須進行揭膜,揭膜的最佳時期是覆膜后70-80天。根據具體的試驗,適時的揭膜比全生育期覆膜的甜菜增產9.4%,而且揭膜還可以減少污染。

營甜菜種植簡單模式

播種時間:地膜甜菜在四月中旬,露地直播甜菜播期在四月下旬。

播種量:450克/畝

行距配置:50 厘米等行距半徑量播種株距22-30厘米

出苗期:四月下旬-五月上旬

保苗株數:4000-6000株

品種:KWS9103/KWS5409

中耕次數:3次

開溝次數:2次

施肥總數:60公斤/畝(磷肥15公斤、氮肥40公斤、鉀肥5公斤其中種肥:20公斤,追肥40公斤)

主要病蟲害:病害有褐斑病、白粉病

防治措施:噴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靈1000倍液防治

蟲害:象甲、地老虎、三葉草夜蛾

防治措施:噴2.5%敵殺死1500倍液,還用幸硫磷拌種0.3-0.5公斤拌100公斤種子悶種6-20小時。

全生育期灌水次數:7-10次

土壤封閉:72%杜爾進行土壤處理100克/畝

葉面肥:3-5次主要以液體肥料為主。

參考文獻

[1] 熱黑木江. 甜菜栽培管理技術[J]. 新疆農業科技,2010,02:60.

篇6

一、選地

黑穗醋栗喜光、喜肥沃,適于在微酸性或中性、腐殖質較多的土壤上生長。最好是地勢平坦、溫暖向陽地,不要將黑穗醋栗栽植在貧瘠、干旱、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地方。同時考慮到其生育期需水量大,應盡量選擇在灌溉便利的地塊建園。

二、整地

秋季整地。整地時要深松土,松土深度以50~60厘米為宜。

三、苗木定植

春栽和秋栽皆可。春栽的時間為4月中旬,秋栽為10月上旬至上凍前。株、行距根據栽植的品種確定。近年來,為提高產量有合理密植的趨向,行、株距一般為2米×0.5米。按行、株距挖定植穴,方向為南北走向,定植穴的規格為直徑55~60厘米、深45~55厘米。挖穴時將心土與表土分開,將表土回填到穴內2/3處,每穴施入有機肥約30公斤。通常每穴定植2~3株,株距為15厘米。將苗木放入穴內、扶正、根系舒展開來,用濕潤肥沃表土填入穴內,然后踏實,灌足水,待水滲下后培土封實。

四、果園管理

1.施肥

基肥:施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進株叢生長、結實。肥料可施有機肥和無機肥,有機肥以農家肥為主,一定要在充分腐熟后施入。施基肥的方法較為簡單,春季撤防寒土時,將有機肥施在行間。然后用犁蹚一蹚即可,每穴施肥10公斤左右。

追肥:分為根外追肥和根外噴肥兩種方式,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進行。根外追肥可選用尿素、氯化鉀、過磷酸鈣,每公頃每年施尿素約200公斤、氯化鉀150公斤、過磷酸鈣450公斤。施肥前,先在株叢間開溝;施肥后,覆土踏實,有條件者可隨即灌水。根外噴肥,根據植株生長情況,可選一些根外噴施肥料進行噴灑。

2.除草

黑穗醋栗在生育期要進行鏟、蹚、除草。每年一般翻耕兩遍,以畜力為主,即春季開花前及秋季摘果后結合施肥進行耕翻。每年鏟一遍地,時間為6月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中旬要進行人工拔草,保持園內整潔、無雜草。也可采用化學除草,但注意不能傷苗,可選用農達除草,注意噴藥當天的天氣,要嚴格按照農藥的噴施要求進行。

3.灌水

黑穗醋栗具有葉片大、株叢密、根多的特性,對水分吸收量大。在生育期內,必須適時進行灌溉。按照黑穗醋栗的生育期特點,每年可進行4次灌水,即4月上旬灌緩凍催芽水,促進新梢生長;5月下旬灌坐果水,提高坐果率;6月中旬灌催果水,防止落果,有利于果實膨大、增產;10月下旬灌封凍水,可以防寒和預防來年春旱。注意每次灌水要灌透,平日要保持土壤濕潤。

4.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是獲得果實高產穩產的重要技術措施之一,具體包括疏枝、縮剪、短截和老梗更新。夏季修剪的時間為5月下旬至7月。當樹冠郁密、基生枝長到近20厘米長時進行剪枝修形,以減少營養的消耗,要求每叢選取均勻分布的8~9個健壯的基生枝保留,其余的枝疏除。春季修剪的時間在4月,在撤除防寒土后、枝條萌芽前進行。主要是疏掉病枝、弱枝及當年遭受凍害的枝條。如選留枝條頂部有病蟲或細弱部分,則應該將病蟲害和細弱的部分截短。

5.病害防治

黑穗醋栗主要病害為白粉病,其主要危害葉片,嚴重時危害全株,植株感病后葉片皺面覆有一層白色粉狀層,一般情況,下部葉片病斑多,后期葉片卷曲。枝條感病后,布滿白粉,后期呈現褐色,嚴重時新梢枯死。后蔓延到果實上,發病早的果實大部分脫落,后期果面出現褐色病斑,失去商品價值。

(1)發生規律。從5月末到6月初開始發病,延續到7月中旬,7月中旬為發病高峰期,以后趨于穩定。

(2)發生條件。黑穗醋栗白粉病的發生因素與氣候條件、修剪、品種有密切關系。隨著溫度的上升,濕度增大,尤其是在雨后病情加重,病菌的適宜溫度一般在16~29℃均可生存。黑穗醋栗白粉病與修剪有直接關系,薄皮黑豆品種,修剪的越輕,病害發生越明顯。據調查,不修剪的病情指數比修剪的高15%以上。野生類型均抗病。栽培品種中產量越高病害越重。

(3)防治方法。選育高抗品種,加強果園管理,以增強樹勢。建園時選擇無病蟲害品種栽植。發病初期將白色霉層的葉片清至園外,消滅侵染源。合理修剪,使樹體內通風透光。藥劑防治,發病初期,第1次與第2次噴藥間隔20天左右,采收后第3次噴藥,共噴3次藥,使用藥劑為20%粉銹寧800~1000倍液。為防止產生抗藥性,提高防效,可交替使用基托布津、復方多菌靈、退菌特、白粉凈等,使用濃度為500倍液。

6.防寒越冬

篇7

論文摘要 闡述了黃姜的形態特征,并總結了黃姜人工栽培技術,包括地塊和栽培種的選擇、繁殖方法、藤架的搭法與管理、病蟲雜草綜合防治以及根狀種莖的采挖與貯運,以期為黃姜人工栽培提供技術參考。

1黃姜形態特征

黃姜,學名盾葉薯蕷,也叫火頭根,是薯蕷科薯蕷屬的一種多年生草質藤本作物[1]。地上莖左旋,光滑無毛,有時分枝或葉柄基部兩側微突起或有刺。單葉互生,盾形、三角狀卵形、心形或箭形,葉片厚紙質,兩側裂片圓耳狀或長圓形,兩面光滑無毛,表面綠色,常有不規則的斑塊,葉柄盾狀著生。花單性,雌雄異株少有同株。雄花無梗,常2~6朵簇生,再排列成重穗狀,花序單一或分枝,1~2個簇生于葉腋,通常每簇花僅1~2朵發育,基部常有膜質,苞片3~4枚,花被片6,長1.2~1.5mm,寬0.8~1.0mm,開放時平展,紫紅色,干后黑色,雄蕊6枚,著生于花托的邊緣,花絲極短,與花藥近等長。雌花序與雄花序相近似,雌花具花絲狀退化雄蕊。蒴果三棱形。每棱翅狀,長1.2~2.0cm,寬1.0~1.5cm,干后紫黑色,表面常有白粉;種子通常每室2枚,著生于中軸中部,四周圍有薄膜狀翅。花期5~8月,果期6~9月。地下根狀莖橫生,近圓柱形,指狀或不規則分枝,直徑1.5~3.0cm;新鮮時外皮棕褐色,粗糙,有明顯皺紋和白色圓點狀根痕。斷面桔黃色,質地細而嫩,干后粉質,維管束明顯。根狀莖薯蕷皂苷配基含量高,最高達16.15%,是合成甾體激素藥物的重要原料[2]。

2人工栽培黃姜地塊和栽培種的選擇

2.1栽培地塊的選擇

人工栽培黃姜地塊,要求土壤疏松、土質肥沃,土層厚度15cm以上、土壤有機質含量1%以上、全氮含量0.1%以上、pH值6~7。栽培黃姜的地塊應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不能過砂過粘或過酸過堿。

栽培黃姜的地塊,應進行深翻細整,并結合整地施足底肥。一般早春種植的,頭年冬整地,整地時,鋪施45~60t/hm2腐熟的農家肥,均勻翻入土中,種植前進行1次深翻細耙;秋末冬初種植的,栽前應深翻,打碎土塊,揀凈石頭、雜草。

2.2栽培種的選擇

作種的黃姜,根狀莖應粗細均勻,生命力強,無病蟲害和損傷,粒度飽滿,無霉變,千粒重達10g以上,需種子45 kg/hm2左右,并盡量選用一年生根基做種莖。

3繁殖方法

3.1 種子繁殖

黃姜的種子發芽較慢,繁殖倍數高,實用價值較大。播種前需將種子晾曬并將周圍翅殼搓去,用25℃的溫水浸泡12h撈出晾干,然后拌細沙或肥土進行播種。露地育苗方法,播種期一般在3月中旬前后,苗床應選在靠近水源和較肥沃的地塊,施腐熟農家肥60t/hm2左右及黃姜專用肥1 500kg/hm2左右,翻耕后作成1m寬的床,床面要平整、綿軟、疏松,苗床作好后,將處理好的種子均勻撒播或開溝撒播上去,種上覆蓋細肥土2~3cm,床面覆蓋作物秸稈,經常噴水,保持土壤處于濕潤狀態,土壤溫度處于20~25℃。播后25~30d后發芽率可達50%~60%,40~50d左右即可出苗,有條件的地方,可先將黃姜種子放在培養皿或營養缽內,置于20~25℃的濕潤條件下發芽,發芽率可達80%~90%,然后播入濕潤、遮蔭的苗床里培育,當年可形成小根狀莖種。

3.2根狀莖繁殖

根狀莖繁殖時將根狀莖掰成5~10cm長的莖段,每段根莖上保留2~3個健狀的潛伏芽。實行起壟種植,播種時間一般在11月至來年3月以前為佳。將選好的種子按25cm×30cm的株行距,開深13cm左右的溝下種,芽向上,覆土6~8cm,保持土壤處于濕潤狀態。待苗長到15cm左右,移栽于大田。

4 藤架的搭法與管理

薯蕷的藤架一般可采用竹棍或木條綁縛搭成。山坡或不成行的稀林地,藤架高度宜在1.5m。平川地帶或成行的稀林地,藤架可順行搭成長方體或長弓形,藤架高度宜在1.5m左右。壟作的,可2壟合搭1道藤架;溝植的,可3行搭1道藤架。

薯蕷種植后,應使土壤處于濕潤狀態,干旱季節,應灌幾次水;有條件的地方可結合灌水追施適量速效肥。當黃姜的地上莖攀上藤架到地下根狀莖增生膨大期間,應適時松土,除去雜草,尤其是每次雨過天晴,應待土不粘鋤時進行1次松土,松土深度5~6cm。松土除草時,勿傷藤莖。

5病蟲雜草綜合防治

5.1農業防治

(1)選用無病蟲、無霉變種薯,防治病蟲傳播,保證苗全苗壯。種姜1年為佳,要求大小一致,1kg種子150~200個芽頭,每個芽頭有2~3個芽眼,用種2 250~3 000kg/hm2。

(2)采用高畦壟作種植,改善土壤通氣性,促進地下根莖生長。按1m寬作壟,壟高20cm,株行距25cm×25cm,每壟種4行,種10.5~13.5萬株/hm2,以冬播為好。

(3)合理輪作倒茬,采用與禾本科作物2年以上輪作倒茬,防災避害。

(4)施用腐熟農家肥,增加土壤有機質,改良土壤,重施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性。一般施農家肥30~45t/hm2、磷肥750kg/hm2、鉀肥375kg/hm2、黃姜專用肥1 125~1 500kg/hm2,以基肥為主。

(5)搭架栽培。當苗高30cm以后,按每平方米4根竹桿搭成”人”字架,促進通風透光和濕氣流動,促進葉片光合作用和根莖生長,能有效提高產量和防病控害。

5.2藥劑防治

(1)土壤消毒。在病害發生嚴重地塊,整地時選用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靈、50%福美雙4 500~6 000g/hm2拌細土撒施土中;在酸性土壤中施用石灰消毒,預防土傳病害。防治地下害蟲,采用50%辛硫磷、48%樂斯本乳油2 250~3 000g/hm2,或3%呋喃丹45kg/hm2,拌細土300~450kg/hm2均勻撒施。

(2)病害防治。在病害發生地塊,當達到防治指標時,選用75%百菌清1 000倍液,50%多菌靈、50%溶菌靈、70%托布津或86.2%銅大師500~800倍液,在發病部噴霧或灌根,每株灌50~100mL。

(3)蟲害防治。在葉面害蟲發生地塊,選用55%一遍凈225~300g/hm2、50%辛硫磷1 500mL/hm2、20%菊脂農藥450~600mL/hm2或Bt乳劑2 250~3 000g/hm2對水450~600kg/hm2,在幼蟲3齡始盛期噴霧防治。

5.3化學除草

(1)土壤封閉處理。在黃姜播后苗前,選用50%姜草凈750~900g/hm2、90%禾耐斯600~750g/hm2、50%乙草胺2 250~2 700g/hm2或72%拉索1 500~2 250g/hm2,對水900kg/hm2噴霧。

(2)莖葉噴霧。當田間雜草生長在3~5片葉時,選用5%精禾草克、5%旱草枯或10.8%高效蓋草能乳油675~750 mL/hm2,對水450kg/hm2作莖葉噴霧。

(3)定向噴霧。對局部地塊多年生惡性雜草,選用74.7%農民樂1 500~2 250g/hm2或20%克無蹤2 250~3 000g/hm2,對水450~600kg/hm2定向噴霧,切記不要噴灑在黃姜莖葉上。

施藥后因降雨等原因影響防治效果時,應及時補治;土壤處理除草,要搶雨后天晴,土壤濕時噴藥,施藥后禁止在田間操作和人畜踐踏,以免破壞藥土層影響防除效果。

6根狀種莖的采挖與貯運

薯蕷根狀莖入土較深,采挖比較費力。采挖時,先剪去地上莖,拆除藤架,然后沿兩行正中間開挖20cm深的溝,分別向兩邊小心抱出根狀莖。陜南一般在11月左右采挖。

根狀莖采挖后,應將潛伏芽較多無病蟲的上部莖段連同蘆頭一起截下作種田,晾干水氣貯藏。貯藏的方法是:①地下沙藏:選地下水位低、土質較黏的地方挖深70cm、寬50cm的方坑,坑低和四周鋪1層稻草或麥草,然后1層干砂1層種莖層放在距地面15cm處,上蓋40cm的潮土,作成高出地面的土壟,壟邊開兩條排水溝。②窖藏:將地窖用來蘇兒消毒后,將種莖堆入,堆高40~50cm,窖口留1個通風口。貯藏期間的溫度最好保持在5~7℃范圍內,不宜高于9℃,以免發芽。

長途調用新鮮種莖時,應將種莖與鋸末層放在木箱或較硬的紙箱內,上加蓋封緊。若運輸時間過長,應避免種莖過冷受凍或過熱發芽。

7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金葉榆;栽培;管理;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87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ki.jlny.2016.09.057

1 整地播種

1.1 選地和整地

金葉榆對于多數地塊都能適應,對土壤沒有特別的要求,一般的砂壤土或鈣質土地塊都可以生長,但一定要選擇苗木可以生長扎根的土壤。地塊選好后要先進行整地,對土地進行深耕,深度在20厘米左右,經過深耕能確保土壤層疏松,利于苗木扎根生長。為了確保苗木良好生長,要施用一些底肥,以底肥和復合肥為宜,畝用20公斤左右,施肥要均勻,然后再進行平整。翻耕耙平后再起壟,行距60厘米,起完壟后便可以播種了。

1.2播種

金葉榆通常采用種子繁殖,播種時間基本上是在每年4月初。金葉榆的種子宜隨時采集隨時播種,如果當年不播種,要把種子晾干后保存起來,播時再拿出來,一般土壤墑情好可以不進行催芽處理。播種前要先在壟上開溝,深度在5厘米左右,然后把種子均勻撒入溝中,然后用腳在種子上輕輕踩一下,避免被風吹走,因種子較輕,所以不要選在風天播種。畝用種量5公斤左右,播后可以在種子上面蓋一層薄土或者直接用噴灌進行噴水,每天噴水,連續噴3~4天,這樣種子就會發芽破土。

2 幼苗期管理

2.1 鋤草松土

播種后,由于土壤的水分條件及肥料充足,十分適合雜草的生長,會出現雜草生長過旺的情況,要及時進行除草工作,避免雜草與苗木進行光照、水分、養分的爭奪。可采用人工鋤草的方式,這樣既去掉了雜草的同時也進行了中耕,避免土壤的板結,提高土壤的透氣性,保持墑情,利于幼苗的生長。但在鋤草時要注意,不宜過深,因為金葉榆苗還很脆弱,過深會導致土壤的大面積變化,傷到苗木根部,松土時以松表土為主。

2.2澆水

金葉榆在幼苗期對于水分的需求是很大的,所以要保證水分的充足,及時進行澆水,但是由于幼苗生長十分嫩弱,不能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一方面容易沖倒幼苗,不利于幼苗生長,另一方面也浪費水資源。比較適宜采用噴灌的方式,隔2天噴1次,噴到土壤濕潤。這樣幼苗,大約一個月,就可以長到5厘米以上,這時就進入壯苗期。

3 壯苗期管理

3.1除草松土

壯苗期的除草和松土工作也不能放松,除草以人工除草為宜,不適合使用除草劑,因為除草劑在滅草的同時也會導致金葉榆的幼苗枯掉。除草要看樹土的雜草生長情況而定,沒有固定時間和次數,總之除草要干凈,以不影響苗木生長為宜,松土可以在鋤草時同時進行,使用長柄鋤頭,使土壤疏松,破除板結。

3.2間苗補苗

隨著金葉榆幼苗的不斷長高,由于播種時是撒播,會有一些幼苗長在一起,當苗長到15厘米左右時,就要進行間苗,否則幼苗擠在一起,影響生長。間苗時間宜選在雨后,因為雨后土壤濕潤同時太陽光照不強,不會對保留苗產生嚴重的影響。如果晴天進行間苗,一定要先在壟上噴水,使苗根部的土壤濕潤,利于撥苗和減少傷害。間苗要間去弱小病苗,保留健壯、生長旺盛的苗。間苗的同時也要查看苗的生長情況,把缺苗的地方進行補栽,把間下的苗直接栽到缺的地方,盡量避免間下的苗浪費掉,確保苗地有足夠數量的苗木。

3.3施肥澆水

根據苗的生長情況,在壯苗期要對金葉榆進行施肥補充養分,畝用15公斤尿素,施肥最好選在雨后進行,這時土壤濕潤,肥料會很好的溶在土壤中,同時苗根部會大量吸收水分,利于養分的傳輸,促進苗木生長。如果晴天施肥,一定要澆水,促進肥料溶解,避免燒苗情況出現。壯苗期的金葉榆也要經常澆水,方法與幼苗期相同,只是澆水的次數,減少到每隔5天澆一次就可以了。

3.4病蟲害防治

不僅僅是壯苗期,金葉榆的不同生長階段都要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病蟲害的發生會導致苗木的生長受到嚴重的影響,甚至導致苗木的大面積死掉,造成嚴重的損失。壯苗期最主要的蟲害是飛虱,飛虱主要吸取金葉榆葉片的養分,在葉片上留下一塊塊白色的斑點,不僅抑制了金葉榆苗的生長,嚴重時可以導致死亡。可采用樂果400倍液,進行葉面噴施,連噴3次,每次間隔2天,效果比較好。

篇9

關鍵詞:小番茄; 栽培管理技術;防治方法

中圖分類號:S731.2 文獻標識碼:A

1 播種育苗

1.1 曬種

在播種前,要先在陰涼通風處晾曬種子2~4h。

1.2 浸種

一般浸種4~6h,最多不超過8h。

1.3 消毒

在浸種的同時可用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夜消毒15min。

1.4 播種

把種子點播到育苗盤。點完后蓋1層營養土,蓋完土后再用噴霧器噴水,噴透。

2 苗期管理

2.1 子苗期管理

從出齊苗至2片真葉展開為子苗期。第1花序的分化于此階段進行,此期苗床管理適當降溫和排濕,增強光照,防止幼苗長成“高腳苗”。

2.2 真葉到定植前管理

延長光照時間,加強保溫措施,適當通風排濕。在天氣晴朗時揭開拱膜,以促進通風。水分施用適當,避免苗木徒長抑或水分不足。

2.3 不良天氣狀況時的苗床管理

堅持白天揭開地膜,適當通風換氣,在陰雨天氣后的第1個晴日,切勿在短時間內把薄膜全部拉開,更不可揭膜過早。

3 整地、起畦、施肥

定植地要提前整地,施足基肥,過磷酸鈣(或鈣鎂磷)25~50kg,復合肥50~100kg,硫酸鉀(有效成分K2O≥50)20kg,混合條施于畦中央。

4 定植

當苗長到4~5片真葉時可定植,苗床在定植前1d噴1次40%百菌清(做到帶藥移栽,減少病害浸入)。

種植時采用雙行種植模式,半停心型的株距為45~55cm,無限型的株距為60~70cm,兩種類型的行距都是55~65cm,可適當密植。

定植時期,一般在晴天的上午和下午或陰天的全天,種完立即澆定根水。

5 田間管理

5.1 肥料管理

在生產管理過程中,不但要做好根部肥料追施,還要加強葉面營養元素噴施。根部肥料追施一般為定植后7d開始淋第1次水肥,用0.1~0.2%復合肥與500~600倍水淋施,以后視植株長勢情況而進行施肥料。

5.1.1 氮肥

氮肥是植株生長的必要元素,但氮肥過高時,會引起番茄植株長勢過旺,造成植株徒長,影響生殖生長。同時還導致青枯病、病毒病、芝麻斑點病、葉霉病等病害大量流行,也會造成番茄裂果嚴重,最終減產。因此,種植時不宜施用氮肥過高的肥料。

5.1.2 鉀肥

多使用鉀肥可使番茄硬度高,著色漂亮,糖度增加。底肥施用K2O≥20%的復合肥。追肥時可用鉀肥(K2O≥50%)與復合肥以1:3的比例混合施用。

5.1.3 氯肥

氯肥會影響番茄植株長勢,造成落花落果、減少產量、導致轉色不均勻等問題。

5.2 水分管理

番茄種植時,水分要求能排能灌。以便在滿足植株生長的同時,不會造成根系的損傷和腐爛。

番茄營養生長期、盛花期和果實膨大期水分要充足,果實開始轉色后要控制好水分,避免大水灌,以防裂果。

5.3 整枝、搭架

小番茄植株長勢旺,枝條眾多,葉片茂盛,為提高商品率、產量和品質,必須進行植株調整;搭架一般用竹竿、塑料繩、尼龍繩。采用支架或牽引方式。

5.4 保花保果

在溫度不適、水肥管理不當、密度過大、光照不足、植株徒長、整枝抹芽不及時、營養不足、植株生長衰弱等情況下,會導致花器發育不良,不能正常授粉受精,造成落花落果現象。通過搖動或震動花序能促進花粉從花粉囊里散出,從而達到人工輔助授粉的目的。搖動花序或震動支柱的適宜時間為上午9∶00~10∶00。

5.5 采收

一般低溫期果實需要50d左右才能達到商品成熟,而高溫期一般要40d左右。一般于堅熟期或半熟期采收。串收或散摘。

6 病蟲害防治

大棚番茄經常發生的病害主要有番茄灰霉病、葉霉病、臍腐病等,常發生的蟲害主要有溫室白粉虱、美洲斑潛蠅。重點做好病蟲害的防治。

6.1 番茄灰霉病

6.1.1 癥狀

主要危害花、果實、葉片。表面有明顯的灰色霉層。

6.1.2 防治方法

及時清掃棚膜,增強透光,增強光照;及時摘除病果、病葉,帶出棚外,防止擴散傳染,較少傳染源;定植前用50%速克靈或70%甲托噴番茄苗,做到無病菌進棚。

6.2 葉霉病

6.2.1 癥狀

主要侵害葉片,染病后,葉片正面出現退綠變黃的橢圓形或不規則形淡黃色退綠斑,葉背面產生灰褐色霉層。

6.2.2 防治方法:

6.2.2.1生態防治加強溫濕度管理,適時通風,控制澆水,澆水后及時排濕,及時整枝打杈,增施P、K肥,少施N肥,避免植株過旺生長。

6.2.2.2藥劑防治福星600~800倍液、加瑞農600倍液。因為霉菌都在葉背面,所以噴藥時注意噴葉背面。

6.3 臍腐病

6.3.1 癥狀

整個頂端凹陷變褐,嚴重時擴展到整個果實的1/3。

6.3.2 防治方法

6.3.2.1地膜覆蓋能保持土壤水分相對穩定,避免忽干忽濕,能減少土壤鈣質水分流失。

6.3.2.2適時適量澆水

6.3.2.3葉面補施鈣肥番茄坐果后1個月內是吸收鈣的關鍵時期,因此從初花期就應注意噴灑番茄高鈣王等葉面肥補鈣,追施鉀鈣鎂寶沖施肥。

6.4 白粉虱

6.4.1 為害特點

食性雜,為害廣泛。

6.4.2 防治方法

6.4.2.1農業防治摘除蟲葉及時帶到棚外銷毀。

6.4.2.2黃板誘殺因為白粉虱對黃色敏感,根據這一特性,把帶有高粘度防水膠的黃板掛在大棚內,來吸引誘殺白粉虱。

6.4.2.3藥劑防治巴丹1500倍液,25%撲虱靈,粉虱一遍凈等,噴布葉片背面。

6.5 美洲斑潛蠅

6.5.1 為害特點

主要以幼蟲為害為主。幼蟲在葉片內蛀成彎彎曲曲的白色蛇形蟲道,取食葉肉組織,破壞葉綠素,使葉片干枯脫落,造成嚴重減產。

6.5.2 防治方法

6.5.2.1農業防治發現蟲葉及時摘除并帶到棚外。

6.5.2.2黃板誘殺斑潛蠅也有趨黃性,可在棚內掛黃板誘殺。

篇10

關鍵詞:梨樹;栽培管理;技術;前景

中圖分類號:S661.10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9944(2011)04014203

1 引言

梨樹(Pyrussorotina),梨屬,薔薇科,是我國的主要果樹之一,距今有2 500~3 000年的栽培歷史。近20多年來,世界梨樹生產發展較快,總產量占世界果品總產量的3.2%,位居第5,亞州梨占25.8%,我國梨產量占世界梨總產量的13.6%,占亞州梨總產量的50%左右。梨是我國人民喜愛的果品之一,脆嫩,酸甜適度,有果糖、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及微量鈣、鐵、磷,具有多種維生素的優良水果,有軟化血管、防止高血壓、清熱、滋補健身益肝益氣的作用。除鮮食外,可加工成梨醬、梨蜜、梨汁、梨糖、梨罐頭、梨干等。煮梨、蒸梨是好的菜肴,梨果制成秋梨膏,用于止咳、清熱、治療支氣管炎很有療效。

2 材料與方法

2.1 梨園的建立

2.1.1 梨樹的環境要求

梨樹是抗逆性較強,適應性較廣的果樹,樹種、品種多,選擇范圍廣。我國主要梨產區生長期為4~10月,休眠期為11月~次年3月,平均氣溫秋子梨為14.7~18℃和-4.9~13.3℃;白梨和西洋梨為18.1~22.2℃和-3~3.5℃;砂梨為15.8~26.9℃和5~17℃。梨樹喜光,年需日照為1 700~2 300h之間,日光對梨樹正常開花、授粉、受精、光合作用所必需。梨樹需水較多,梨園土壤含水量在最大持水量的60%~80%時,最適宜梨樹生長。風力大小與氣亍⑹度等都有密切關系,在微風情r下,對增強果樹蒸騰作用,減輕霜凍,調節空中相對濕度都有好處。

2.1.2 梨園地的選擇

宜選擇陽光充足,土層深厚,土壤好,坡度不大,山腰緩坡,寬廣盆地,山麓沖積地,距水源近的地段,海拔應為50~300m。

2.2 梨園整地技術

2.2.1 梨園道路及灌排設置

根據不同的梨園設置道路,小型梨園,設上下山1~2條干道;大梨園,可在園中部設上下山及橫貫干道,單行線6~8m,支路寬4~6m,道路設置要根據實際地形地勢與田塊邊界,灌排水系相結合。

2.2.2 深耕整地

坡度5℃以下,應全墾深翻,坡度15℃以上,可修建梯田或大穴整地,梯田階面不小于6m,行距5~7m,株距4~6m,栽種600株/hm2。穴的大小和深度不宜小于1m,穴內施用豬牛糞、綠肥、堆肥、土雜肥等作有機肥,分層填入穴內,填充后,必須經過20~30d的沉實,方可定植,群眾稱“大穴定植,深坑淺植”。

2.3 梨樹栽植技術

2.3.1 梨樹品種選擇

我國梨的品種較多,栽培種有100多個。好的梨品種包括北京的京白梨、華北鴨梨、遼寧的香水梨和秋白梨、安徽的碭山梨、山東萊陽的茌梨和煙臺巴梨、甘肅的冬果梨、吉林的蘋果梨、新疆的庫爾勒梨、貴州大黃梨、河北的雪花梨、四川的蒼溪梨、陜西省彬州梨,江西翠冠梨。

2.3.2 授粉樹的配植

梨樹與其他果樹-樣,均要配植授粉樹,授粉樹配植方式包括等行配植,即3~4行為主栽品種,另3~4行為授粉品種,主栽品種和授粉品種不分彼此;不等行配植為主栽品種中栽1、2行授粉品種,也可1行中兩品種交錯栽植;梅花形成組配植為每9株樹2、3排列,中央1株栽授粉品種。

2.3.3 栽植技術

栽植前要按照己定的株行距打點,使定植點橫、直、斜各成直線。梨樹栽植方式與株行距、環境條件、地形地勢、樹種品種、耕作要求、整形方式和管理水平來考慮。栽植時期以秋植為宜,也可11月中旬前后栽植。栽植時,要用表土和肥料混合填入定植穴內,使穴底填土呈饅頭形,底頂高度要比樹苗栽植的深度略高4~6cm,樹苗立于饅頭形土堆頂上,根系向四周舒展,然后填入肥土,填土至一定高度時,輕輕提苗木使小土粒漏入根隙,再繼續填土至高出地面4~6cm,踩緊后做成樹盤,隨即澆透水,上面覆一層干土。

2.4 梨樹土肥水管理

2.4.1 梨樹根系生長特點

梨樹是高大喬木,根系分布深廣,根的水平分布大于樹冠3~4倍,深約2m,生長活動與溫度水分通氣有密切關系,0.5℃開始活動,6~7℃活動明顯,21.7~23.6℃最適于生長,27~29.6℃生長緩慢而停止,梨樹生長1年2次高峰,笫1次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笫2次9月下旬至10月上旬,11月中旬停止生長。

2.4.2 梨樹的年齡期

梨樹一生中,其生命活動不同過程中所特有的生長結果衰老更新相互轉化,一般梨樹4~5年可始果;進入盛果期,年生長量大,樹冠較快向四周擴大,這時要增進土壤肥力促進根、枝、葉的生長。

2.4.3 梨樹物候期對土肥水的要求

梨樹在一年中隨著四季的季節氣候變化,發生萌芽,開花,發葉,抽枝,新梢旺盛生長,采收落葉等相適應的有節奏的變化。在營養生長期,萌芽前施用速效氮肥,開花前20~30d內或果實膨大期應配施磷、鉀肥,11月中下旬開始,日照轉短,溫度下降15℃以下,晝夜溫差加大時就會發生落葉,進入休眠期。溫度愈低,休眠愈熟,樹體貯藏養分充足,枝芽充實,發育健壯,抗抵冬季不良氣候的能力強。

2.4.4 梨園土壤管理

梨樹隨著樹齡樹體的增大,產量上升,樹體漸老,對土壤肥力的要求也一年比一年高。深耕熟化土壤期,秋季深翻最好,將內土上翻,好土翻下,深耕后經過伏曬冬凍,熟化快,結合施肥、灌水。梨樹采用深耕法或擴穴法,深耕深度,在紅壤、黃壤土地上,要全面深耕逐年加深。

2.4.5 梨樹施肥灌水管理

自然肥為好,諸如綠肥、泥肥、垃圾、堆肥、污泥濁水、廄肥、草木灰、墻土等都可大量施用。我國梨園老農對梨樹施肥有“三看原則”,即看樹的新梢生長多少、粗細、長短、芽、葉、色澤深淺、壽命長短,是樹勢強弱的重要標志;看天的氣候變化,決定施肥灌水量,溫度高天氣干旱,施肥時結合灌水;看地的土質、地形、地勢不同情況確定肥水管理,土質好,施肥量和施肥次數均可較少,土質差,應重施土雜肥,腐殖質肥,質粗深施,追肥宜淺。

2.4.6 施肥時期與方法

施肥期,從果實采收后開始,一直到次年萌芽之前均可施用,平均年施肥量每株純氮6.2kg,純磷4.8kg,純鉀5.2kg。施用方法包括環狀溝施,開一圈深溝,寬67cm,深30~60cm;放射狀溝施,以主干中心,向四周挖均勻分布放射狀溝4~8條,寬67cm,深67cm,內淺外深;對弧形溝施,在樹冠相對兩側,開一條弧形溝,次年改另一相對兩側施用;穴施在樹梢下一圈位置上開4~8穴,深寬為45~67cm;溝施,在主干1m以外行間,每隔40~60cm,用深耕犁開溝一條,次年則于今年兩溝間犁溝施肥。

2.5 梨樹整形修剪

2.5.1 梨樹修剪時期和方法

冬季,梨樹落葉后休眠期進行冬季修剪;夏季,生長期,樹體活動旺盛進行夏季修剪;開張角度,拿枝整形,角度成50~60℃,改變角度,改變方位,改變強弱,改造利用。通過短截、疏技、縮剪、刻傷、除芽、除萌、摘心、扭梢拿枝、環狀剝皮、拉與撐、轉主換頭等控制樹冠高度,骨架堅固,提高產量。

2.5.2 梨樹的豐產樹形

樹形要有一個中心主軸,第1年離地面高80cm短截定干;第2年向四周平分3~4個主枝;第3年中央干向上作延長枝;第4年修剪中央干,干上保留5~7個主枝,下層3~4個主枝,第2層2個主枝,第3層1個主枝,各層主枝間有一定距離20~30cm,形成上中心小開心的圓頭形樹冠。

2.5.3 梨樹結果期的修剪

梨樹進入盛果期,應剪除引響梨樹生長開花結果的下垂枝、多余枝、過密枝,加強營養生長,同時控制花果量。

2.6 采收與貯運

2.6.1 采收時期

梨的采收時間,要根據梨品種不同和成熟期的差異,來決定梨的采收期,-般來說,果實的成熟度達到7~8成時就可采收。

2.6.2 采收方法

梨果容易視撞落,要用帶鉤的采果器,這樣高處采果就比較容易,低處果實用手帶果柄向上托下,千萬不要將果柄拉脫,免造成果蒂創傷爛果,果實采摘要輕摘輕放,做到果實互不碰撞,可延長貯運時間。

2.6.3 果實貯運

果實入庫后,根據內銷和外銷要求,按品種不同和個頭大小差異,分級包裝,內銷可用竹筐作包裝箱,外銷要用硬度較大的紙板箱或松木箱包裝,長途運銷,要用蠟紙或徵膜單果包扎入箱,這樣,保果效果更佳。

2.7 梨樹主要病蟲害防治

梨樹主要蟲害主要有梨黑星病、梨褐斑病、梨炭疽病、梨白粉病、梨縮葉病、中國梨木虱、梨黃粉蚜、梨小食心蟲等。

防治方法通過以生物防治、人工捕捉、誘捕為主、藥物防治為輔、藥物防治提倡使用無毒或低毒農藥。

3 結語

梨果的發展很普遍,在我國遼闊的土地上,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到處產梨,分布極廣。梨樹是落葉喬木果樹,生長期可達200~300年,栽植后3~5年開花結果,6~10年達商業產量,盛果期40~60年,梨樹要求自然條件不嚴,適應性強,管理容易。平均產量可達150kg/hm2,市場價4~10元/kg,梨不僅具有廣泛的國內市場,也是一種重要的出口創匯果品,我國出口梨的品種有30個以上。因此,大力發展梨果將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梨樹具有一樹多用之功效,目前我國種植面少,積極推廣梨樹種植技術,引導農民科學種植發家致富。

參考文獻:

[1] .林業專業戶手冊[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6.

[2] 王 謙.落葉果樹栽培技術[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9.

[3] 何鳳仁,於 鏡.怎樣栽培梨樹[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

[4] 李玉香.梨樹的整形修剪[J].中國果菜,2010(6):71~72.

Study on Key Kechnologies of Pear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Wu Yan,Liao Jianjiang

(Forest Protection Station of Xiajiang County Forestry Bureau,Jiangxi Xiajiang,331409,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