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制造基礎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5 04:14: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機械制造基礎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原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與課程內容和課程體系的變化已難以保證在較少學時內完成教學大綱的要求,同時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有些內容已不適合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不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1.《2機械制造基礎》課程的教學方法落后
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仍是教學過程中的單一方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受到制約,學習的興趣也會隨之失去,因此學生對知識信息的采集量得不到足夠的獲取。灌輸式教學法是不利于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的一種教學方式。
2《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
2.1教學內容要不斷更新,課程體系
淺談如何提高《機械制造基礎》的課堂教學效果考書珍南京江寧職工培訓中心,江蘇南京211100要合理安排在設計課程體系時,可刪減一些內容較陳舊的課程內容,教學內容在其他課程里講授過的也可刪減。由于電腦在學生中普及率很高,所以可以教學內容上增加計算機輔助制造,讓學生掌握現代化工業生產的新方法,學生可以提出新問題,利用課余時間學習研究形成新思路。
2.2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在教學過程中要采用啟發式教學,通過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來幫助,引導和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領悟。通過啟發式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可以讓學生鞏固所學過的知識,幫助學生學會從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問題。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采取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拋棄灌輸式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方面要以引導為主,講授為輔。學生方面要做到自己思考在前,聽老師講授在后。要多開展師生之間的互動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討論,幫助學生積極思維,打開思路。同時學生可以參加動手實踐,教師參加討論,對重點、難點處做講解,最后進行總結。這樣就更有利于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緒論”教學,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教師緒論講得好可以成功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以后的教學過程做好鋪墊,促使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的形象高大起來,有利于接下來課程的開展。
2.3教師在傳授知識時要因材施教,并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教師在課堂上要在講清基本理論、基本概念的同時,對重點和難點進行著重分析。一些簡單的內容讓學生自學,這樣可以使他們邏輯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鍛煉。學生通過自己能力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后,會感覺到很有成就感,促使學習興趣得到進一步的激發。另外,對于學習能力較強和學習興趣更濃的學生,教師要向他們推薦每個章節的學習參考書和相對應的制造工藝手冊。教師要給他們介紹制造工藝手冊的使用方法,這些將有利于學生以后更好的從事工程技術應用方面的工作。
2.4教師要加強學生的能力培養,要重視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把專業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可以通過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來實現。開展實踐教學,首先要培養雙師型教師,不僅要懂得專業知識,還要會實際操作。教師只有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才可以各方面知識得心應手的運用,只有這樣才可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本課程的實踐教學包括參觀、學習。教師要根據課程內容,帶領學生們參觀實習工場,給學生布置參觀前預習的任務,讓學生在參觀過中能做到成竹在胸。參觀有助于學生提高感性認識,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觀察機床主要部件及其所起的作用,要觀察主體結構、傳統系統、夾具、刀具等,要一邊操作一邊講解,隨時解決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并在參觀后要做出總結。這樣的實踐教學一般要進行兩周左右,車、銑、刨、磨、鉆等工種作為實習內容,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是實習過程中必須要注重的。實習中學生要運用已學的理論知識,能夠根據零件圖,把圖樣讀懂,制定出加工工藝規程,最后把零件加工出來。通過實踐教學應用理論知識,使學生真正感覺到學有所用,使學生對于機加工過程概念完整的獲得,幫助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自覺性提高,這樣不但強化了學生的專業思想,對學到的知識也起到了鞏固的作用,還能夠為以后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5教師采用演示法直觀教學
在講授課程的過程中,直觀教學就是要為學生經常適時的演示和教學內容相關的模型、實物或實物圖片,是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的有效途徑。各種直觀形式靈活的運用在教學過程中,有利于學生領會、理解和鞏固所學的知識,并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2.6教師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課件替代傳統的粉筆、掛圖、幻燈片和錄像片等,可以利用計算機軟件將需要的文本、圖形、圖像、動畫、錄像等多種媒體有機會地組織在一起。這樣教學課程也變得生動形象,讓學生能夠感到置身其中,課程知識變得直觀易懂,教學效果得到大程度提高。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有助于機械制造復雜的過程被形象生動的解釋,能夠使許多教學中難以講解的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多媒體課件教學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發,教學效率也是傳統的教學方式無法達到的,教學效果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2.7教學要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建立網絡教學體系,實現資源共享
“大力提高教育技術手段的現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使教育科研網絡進人全部高等教育學校和骨干中等職業學校,逐步進人中小學”,是國家的明確要求。網絡教學在當今信息社會是課外學習的重要模式,網絡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參與學習和討論的積極性得到調動,還可以合理配置教學資源緩解教學資源不足的困難。因此,科學合理地利用校園網展開網絡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3結語
篇2
1工程素養矩陣建設的內涵
工程訓練的教學目標之一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工程素質則是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要達到提高工程素質的教學目標,必須在教學環節中有意識地體現、突出教學環節中的工程意識內涵。具體而言,工程意識可包括責任意識、安全意識、質量意識、群體意識、環保意識、市場意識、競爭意識、管理意識、經濟意識、社會意識、法律意識和創新意識等。我們將工程意識種類進行權重分析并作為縱坐標,并設分值為10分,而將機械制造實習的具體教學環節所占比重作為橫坐標,也設分值為10分,最終設定整個矩陣滿分為100分。我們先對2學分機械制造實習課程的教學環節進行工程素養矩陣分析和梳理,并量化成具體數值。通過分析和研究各工種現有教學環節在各項工程意識中的得分情況,可以直觀地體現出該工種教學環節對學生工程意識培養的貢獻大小。以2學分機械制造實習的鑄造工種教學環節為例,通過點上教師和實習指導人員一同對該工種教學環節的認真梳理,獲得鑄造工種現有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的工程素養矩陣得分。通過工程素養矩陣建設量化指標,我們就能夠看到具體鑄造實習環節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而從教學內容優化和教學環節調整這2方面進行改進,其相應教改也就有了方向。同時通過這種梳理,也有助于教師和實習指導人員在教學環節中主動、努力提煉出工程意識內涵,并傳導給學生。這樣的研討和教學活動將切實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工程素質)。有了工程素養矩陣表,能夠直觀地比較各工種的教學環節在學生工程意識的側重點和差異所在,進而有助于在整個機械制造實習課程體系中按照“整合優化基礎訓練,提升強化創新訓練”理念進行相應工種的教學內容調整和教學方案優化工作。為了客觀評價是否切實達到了預期的優化效果,我們同樣也可以用工程素養矩陣表來進行輔證。以鑄造工種為例,為了提高先進鑄造技術比重,并推行案例式教學改革,我們適當壓縮了傳統鑄造實習內容,增加了消失模鑄造實習內容,并設計了團隊協作和教學環節。而為了衡量此項教學改革是否有助于學生工程意識的培養,我們也采用了工程素養矩陣這個手段進行評估,如表2所示。鑄造實習環節增加到2d,共14h,總分為10分。我們發現,此項教改行為對應的工程素養矩陣總得分能夠獲得進一步提高,這也增強了我們開展此項教改的信心和決心。
2工程素養矩陣建設的保障措施
為了避免歷時4年之久的工程素養矩陣研討最終流于形式化,而不能內化到機械制造實習課程之中,我們在研討期間,有意識地采取了一些措施,以保障該教學改革的扎實化和穩步化。
2.1召開多次工程素養矩陣建設研討會
4年來我們召開大大小小關于工種矩陣建設的研討會共計40余次,其中從訓練中心層面上,組織教師、工程技術人員和工種負責人共同參與研討就達到12次,而各點上教師、工種負責人和實習指導人員內部召開的研討會不下30余次,這種全民參與性質的研討將工程素養矩陣建設切實落實到實處。
2.2舉行實習指導人員圍繞工種意識主題開展說課比賽
一線實習指導人員是直接面對實習學生的主力,只有實習指導人員自身對工程意識進行深入思考并有所感覺,才能結合各自的工種教學環節,有意識地將工程意識理念滲透給學生。我們選擇若干篇關于工種矩陣建設的參考文獻,組織各工種自行學習討論,并在此基礎上組織說課比賽,讓每位一線實習指導人員直接站到講臺上,從自身所從事的教學環節入手,談論其對工程意識的認識和理解,并說明將如何運用工程意識理念到自己負責的教學環節當中,以提高學生的工程素質。這種強化式的說課比賽,既敦促了一線指導人員的自我學習,也有助于相互之間的交流學習,從一線教學隊伍建設方面引導對工程意識的思考。
2.3舉辦工程素養矩陣研討論文的征集活動
在以上基礎上,我們又對部分一線指導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圍繞對工程素養矩陣建設的認識梳理本工種教學環節,并提煉工程意識,形成研討論文。我們采取相關激勵措施,發動大部分實習指導人員參加,引導一線指導人員積極投入思考。從說課到形成研討論文,是引導一線指導人員將工程意識理念內化的有效途徑。我們共發動3輪次的論文征集活動,并組織專家進行審閱,評選出優秀的研討論文,并在一線指導人員中進行宣讀、交流和學習。
3存在的不足
關于如何在機械制造實習課程中有效地達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工程素質),我們嘗試從工程素養矩陣建設角度入手,其合理程度也有值得商榷之處,如:
(1)工程意識的種類和內涵是否全面;
(2)各工程意識種類的權重是否合理;
(3)是否導致另一個誤區,即盲目追求高分數值,而脫離了工程訓練的基礎訓練目標。我們提出這些問題,希望引起研討,使其能夠更有效地為機械制造實習課程服務。
4結束語
(1)在機械制造課程中引入工程素質矩陣建設和研討,有助于工程意識的提升,有助于達到梳理和優化教學環節的作用,并有助于指導下一步的教學改革。
(2)我們從開展教學研討會、舉行說課比賽和舉辦論文征集活動等方面保障了工程素養矩陣建設與研討的有效性。
篇3
(湖南工貿技師學院 412000)
【摘要】機械設計與制造是機械制造行業的重要環節,機械設計同機械制造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機械設計是機械制造的重要前提,機械制造要以機械設計作為基礎。作為機械制造的首要工作,機械設計效果如何將會直接影響到機械產品的性能。文章介紹了機械設計與制造的內涵以及發展方向等內容。
關鍵詞 機械設計;機械制造;機械產品;機械設計原則;機械設計效果
機械設計是機械制造的首要步驟,機械設計的好壞將會直接影響到實際工作的效果,在今后工作過程中為了實現科學發展必須不斷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從當前的情況來看,機械設計本身還存在著一定問題。機械制造是機械設計的下一步工作,機械制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機械制造的。為了實現科學發展,對于這兩項工作就應該進行深入分析。
1 機械設計技術分析
1.1 機械設計的步驟
機械設計有其專門步驟,在設計的時候,設計人員應該嚴格按照步驟來進行設計,這樣才能夠保證效果。實際工作過程中機械設計的步驟主要是分為計劃、制定以及設計這三個階段,對于這三個階段應該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機械設計的計劃階段。計劃階段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對之前那些已有的機械產品要能夠有充分了解和認識,對于相關機械的性能必須要予以充分認識和把握。對于機械產品的優缺點必須要認真予以記錄,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能夠為今后機械制造積累一定材料,這對于提升機械設計效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這些工作必須要予以高度重視。
方案制定階段是機械設計中的一個關鍵步驟,在制定方案的時候對于現有條件以及未來期望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必須要進行科學協調,要在兩者之間找到較好的切入點。制定方案的時候對于機械產品的最終形態結果,設計過程中各個環節的調控和處理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對于這些必須要進行認真設計,才能夠保證效果。這是實現之后機械設計及機械制造的重要前提條件,實際工作中必須要嚴格按照設計原則和設計要求來采取措施。在方案制定階段技術設計是重點,所謂技術設計就是要根據自身經驗及初期的設計來進行下一步設計,技術設計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形成完整的設計方案。
機械設計的設計階段就是要把原先思路轉變成具體的機械描述階段,該階段的主要目標就是要獲得總裝配和總部件裝配的草圖。總裝配以及部件裝配草圖是設計的重要依據,草圖的存在有助于規劃工作的順利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在設計工作完成之后還需要對其進行設計修改,只有經過設計修改之后才能夠有效保證其效果,這一點是我們在實際工作中需要予以充分注意的一點。為了適應實際批量生產作業的要求,對于模具的設計就需要引起高度重視。機械設計的最后設計又可以稱作是定性設計,所謂定性設計指的是實際工作過程中應用于生產機械前的最后一次設計,由于機械設計方案有的地方過于理想,因而不能夠滿足實際批量生產的需要,因而工作中就需要對其進行定性設計,通過定性設計來對那些不能夠滿足實際需要的進行有效調整,這一點是我們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需要引起注意的。
1.2 機械設計的原則
為了實現科學的機械設計,在今后設計過程中就應該堅持科學的設計原則。機械設計過程中應主要堅持標準化、技術性能和安全性這三大原則。標準化原則指的是設計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機械設計標準來進行設計,設計出來的每個零件、每個組件都需要符合相關文件的規范。只有嚴格按照標準來進行設計才能夠真正適應實際需要。標準化準則是機械設計過程中的一項重要約束,對于這項約束,必須要引起注意。
技術性能原則。技術性能原則是一項重要原則,在實際工作中,技術性能原則指的是實際工作過程中必須要保證機械的性能,只有保證了機械的技術性能才能夠實現機械的長時間高效運轉,這一點是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應該引起高度重視的。在設計的時候必須要嚴格控制機械技術性能的設計,要充分保證設計出來的性能能夠符合實際需要。
安全性原則。保證機械安全是機械設計的基本要求,實際工作中對此應該引起高度重視。這里的安全指的是多方面的安全,設計的時候要考慮到零件安全性、環境安全性、生產安全性以及整機安全性,保證設計安全是今后必須要做到的。
1.3 機械設計的分類
機械設計當前能夠分成多個類別,從實際設計來看可以分為三大基本類型,這三大類型分別是新型設計、繼承設計以及變型設計。新型設計把那些成熟的先進技術應用到設計中來進行新的機械的設計,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設計,這一點在今后工作中是應該引起重視的。繼承設計指的是為了設計功率消耗小、運行效果好的機械,在設計的時候就必須要結合自身經驗及設計技術來進行科學合理有效的設計。變型設計主要是從市場需求出發來進行科學設計,變型設計主張對原來的機械設計進行變動更改,從而有效滿足市場需求。這樣設計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在滿足實際應用的條件下有效節約成本,這一點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
2 機械制造分析
2.1 機械制造的特點
對于機械制造而言,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首先需要了解其基本特點,這是進行工作的重要前提。通過詳細分析就會發現當前的機械制造存在著多元化、服務化和全球化的特點,對于這三個基本特點需要充分把握。多元化。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機械市場對機械制造技術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與此同時消費者的個性化要求也日益凸顯出來。消費者對機械制造的要求逐漸多樣化,在實際設計過程中不僅要求機械制造能夠具有良好性能。能夠滿足質量要求,同時還要求能夠具有優質的服務。為了適應多樣化要求,實際工作中就應該對機械市場進行充分調查研究,只有在進行調查研究之后才能夠了解市場的真實需求,這樣有助于避免盲目生產。
服務化。服務化指的是在實際工作中,服務質量對產品銷售會產生直接影響。為了保證產品質量今后還需要專門進行市場售后服務,對于不同機械產品應該有針對性地來開展售后服務調查工作,通過開展售后服務調查來有效提升企業信譽,進而擴大消費群體,這一點是實際工作中應該予以充分注意的一點。
全球化。當前的機械制造已經逐漸走向了全球化發展的道路,實際發展過程中全球化的主要工作能夠有效推動制造業的發展。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機械制造既可以利用國內市場同時也可以利用國外市場,又可以統籌好國內和國外這兩個市場來最終實現企業的快速發展,這對于提升機械制造水平是非常有利的。
2.2 機械制造的現狀
從當前我國機械制造的發展現狀來看,當前計算機的應用已經成為機械制造的重要發展趨勢,為了適應日益復雜的管理形勢,在今后工作過程中就需要進行創新管理,當前我國機械制造有不少方面還是處于落后狀態的。產業大而不強和結構矛盾突出是當前機械制造的典型問題。這些年來盡管我們的機械制造行業中有不少行業都已經處于世界第一的位置,但是從行業創新能力、產業核心競爭力上來看,當前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在實際工作中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科學合理的解決,就會嚴重影響到實際工作效率。從產業結構矛盾上來看,當前產能擴張較快、低端領域過度競爭,這種現象會嚴重影響到企業的自我發展能力。這些問題是我們在今后工作中必須要引起注意的,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科學合理的解決,就會嚴重影響到實際工作效率。
3 機械設計和機械制造的發展前景
3.1 機械設計的發展趨勢
從今后的情形來看,在今后設計過程中機械設計將會出現一系列變化。實際工作中機械設計性能將更加優良、節能環保的理念將深入人心,在今后設計過程中將探尋更加能夠適應市場競爭的設計技術。在今后設計過程中性能更加優良。設計的時候應該盡量提升產品設計性能的優良性能。優良性能本身又可以分為動態設計、可靠性技術設計、補償設計、防腐設計等內容。為了保證實際工作效果,今后只有不斷提升設計水平才能夠滿足要求。節能環保的理念將更加深入人心。今后的設計應該注重綠色設計,要把智能化和綠色化作為設計的基礎。在今后設計過程中要充分利用資源,要能夠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時還要能夠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今后對于這方面的工作必須要引起高度重視。
3.2 機械制造的發展方向
今后機械制造管理將主要依靠計算機管理制度來實施,計算機管理已經成為今后發展的必然趨勢。組織體制及生產模式的創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我國機械制造管理機制還比較匱乏,今后應該是不斷加強機械制造管理機制的研究。在今后設計過程中激光加工技術、電磁加工技術、納米加工技術、微型加工技術等技術都將會得到科學合理的應用。機械設計是機械制造行業的重要環節,科學高效的機械設計對于今后提升機械產品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機械制造過程中應該高度重視管理機制及先進技術的應用。本文重點分析了機械設計和機械制造的特點以及今后的發展方向和趨勢,今后應該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研究才能夠適應實際需要。
參考文獻
[1] 孫永春. 談機械設計在機械制造中的關鍵性[J]. 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19).
[2] 司慧. 改革機械原理和設計課程設計的探索與實踐[J]. 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S1).
篇4
論文摘要:本文對機械自動化的產生及在我國的現狀做了概述,在此基礎上探索了我國機械自動化的發展之路。
引言
機械自動化,主要指在機械制造業中應用自動化技術,實現加工對象的連續自動生產,實現優化有效的自動生產過程,加快生產投入物的加工變換和流動速度。機械自動化技術的應用與發展,是機械制造業技術改造、技術進步的主要手段和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機械自動化的技術水準,不僅影響整個機械制造業的發展,而且對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技術進步有很大的直接影響。
一、機械自動化的產生
機械自動化技術從上個世紀20年代首先在機械制造冷加工大批量生產過程中開始發展應用,上世紀60年代后為適應市場的需求和變化,為增強機械制造業對市場靈活快速反應的能力,開始建立可變性自動化生產系統,即圍繞計算機技術的柔性自動化。它是在制造系統不變或變化較小的情況下,機器設備或生產管理過程通過自動檢測、信息處理、分析判斷自動地實現預期的操作或某種過程,并能夠自動地從制造一種零件轉換到制造另一種不同的零件。社會實踐證明,這種定義下的制造系統自動化與當代大多數企業的實際不相容。目前,世界各國的機械自動化水準除少數工業發達國家的某些生產部門外,大多數還處于操作階段的自動化。我國也不例外,需要循序漸進,不斷努力,創造條件,向自動化的高級理想階段邁進。
二、我國機械自動化的現狀
機械自動化技術從上個世紀20年代開始發展應用以來,已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特別是近年來計算機的高度集成化,開始采用了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大大加快了機械自動化的發展,但我國仍處于初級操作階段的自動化。目前,世界各國的機械自動化水準除少數工業發達國家的某些生產部門外,大多數還處于操作階段的自動化。我國也不例外,我國的產業結構層次低。我國機械制造業目前有11.4萬個企業,發展很不平衡,有大量落后于現代水準的產業,大部分企業還比較落后,手工勞動占有相當的比重,我國能獨立開發現代機械自動化技術的企業可以說沒有;我國機械制造業企業中自動化裝備少、水準低,不僅在數量上同世界先進國家有較大差距,而且在品種上、質量上、使用上,同世界先進水準也存在階段性差距。實現我國機械自動化技術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漸進,不斷努力,創造條件,向自動化的高級理想階段邁進。當前,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財力、生產力水準、國民素質等,與世界主要國家的差距是很大的;我國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每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口達兩千多萬,且今后每年的就業人數還會增加。機械自動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勞動生產率,勞動力的過剩和分工的轉移就是一個現實問題。
三、我國機械自動化發展之路探索
(一)結合生產實際發展機械自動化技術
先進制造技術的全部真諦在于應用。發展機械自動化技術,應以企業的生產和技術發展的實際需要及具體條件為導向。只有對合適的產品采用與之相適應的自動化方式進行生產,才能收到良好的技術經濟效益和社會經濟效益。我國發展機械自動化技術,應結合實際,注重實用,即對國民經濟產生實際效益。那種盲目搞自動化、搞自動線的做法,全年生產任務只需1~2個月就完成的低負荷率生產也要搞的傾向應當糾正,對國民經濟不產生顯著促進、效率低下的要緩搞。我們要的是效益,而不單純是速度。國產造型生產線因產品質量差、可靠性低、實用性差,開工率一般僅在50%~60%。而能在生產中長期服役的主力生產線很少,像第一汽車制造廠的01線、第二汽車制造廠的BMD線等具有全年開工業績的線更是鳳毛麟角。這種現象不屬偶然或局部,而是帶有普遍性。據調查,我國引進的弧焊機器人,完全正常運轉、充分發揮效益的只占1/3;另外1/3處于負荷不滿或不能完全正常運轉狀態;還有1/3不能正常使用,直接影響了用戶使用更多機器人的信心。(二)發展投資少、見效快的低成本自動化技術
發展低成本自動化技術,潛力大,前景廣,投資省,見效快,提高自動化程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經濟效果,適合我國現階段的發展需要和國情。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提出的精節生產LP模式,就是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產出的具體表現。日本豐田公司采用適時生產JIT、全面質量管理TQC和成組技術GT、彈性作業人數和尊重人性為支柱的精節生產方式,使自動化程度不高的工廠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芬蘭NOKOAData機工廠的組裝車間內擁有一條能制造286、386和486微機的靈活生產線,它并不完全由自動化設備組成,中間穿插著借助計算機指導的人工參與,將高新技術與原有工藝基礎巧妙靈活地結合在一起,從而使這種生產線的造價較低,同時卻具有柔性制造系統的性能。實際上精節生產本身就意味著從國情和企業實際情況出發,借鑒國外發展機械制造業低成本自動化技術的經驗是有益的。我國機械制造業各企業有大量的通用設備,在發展現代機械自動化技術時,若以原有的設備為主,合理調整機床布局,添加少量的數控設備,引入CAD/CAM技術,就能充分發揮計算機自動化管理的優勢和人的創造性,共同構成一個以人為中心、以信息自動化為先導、樹立自主的單元化生產系統,為我國機械制造業自動化技術發展應用提供了一條投資少、見效快、效益高、符合我國國情的機械自動化技術發展應用新途徑。
(三)注重配套發展機械自動化技術
現代自動化技術在機械制造中的應用就是在控制理論的指導下,對生產的物流和人的作用進行綜合的研究,涉及到機械技術、微電子技術、自動控制理論和計算機技術等。發展機械自動化技術,必須主要地關注電子學、電子計算機技術、零件檢測和機床裝料自動化,廣泛采用程序數控機床,以及研制高效的和可靠的自動化生產線、計算機應用于生產的信息系統和自動化控制系統等。發展應用機械自動化技術,要扎扎實實地抓好自動化技術應用項目的基礎工作和從實際出發的推廣應用工作,既要發展主機,也要配套發展自動化元件及控制系統。可編程控制器、微處理機、各種傳感器、新型刀具、控制系統及系統軟件、電子計算機等,這些都將是今后機械自動化的主要技術基礎。
參考文獻:
[1]馬志平.機械自動化的未來與現狀[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5.
篇5
機械自動化技術從上個世紀20年代首先在機械制造冷加工大批量生產過程中開始發展應用,上世紀60年代后為適應市場的需求和變化,為增強機械制造業對市場靈活快速反應的能力,開始建立可變性自動化生產系統,即圍繞計算機技術的柔性自動化。它是在制造系統不變或變化較小的情況下,機器設備或生產管理過程通過自動檢測、信息處理、分析判斷自動地實現預期的操作或某種過程,并能夠自動地從制造一種零件轉換到制造另一種不同的零件。社會實踐證明,這種定義下的制造系統自動化與當代大多數企業的實際不相容。目前,世界各國的機械自動化水準除少數工業發達國家的某些生產部門外,大多數還處于操作階段的自動化。我國也不例外,需要循序漸進,不斷努力,創造條件,向自動化的高級理想階段邁進。
二、我國機械自動化的現狀
機械自動化技術從上個世紀20年代開始發展應用以來,已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特別是近年來計算機的高度集成化,開始采用了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大大加快了機械自動化的發展,但我國仍處于初級操作階段的自動化。目前,世界各國的機械自動化水準除少數工業發達國家的某些生產部門外,大多數還處于操作階段的自動化。我國也不例外,我國的產業結構層次低。我國機械制造業目前有11.4萬個企業,發展很不平衡,有大量落后于現代水準的產業,大部分企業還比較落后,手工勞動占有相當的比重,我國能獨立開發現代機械自動化技術的企業可以說沒有;我國機械制造業企業中自動化裝備少、水準低,不僅在數量上同世界先進國家有較大差距,而且在品種上、質量上、使用上,同世界先進水準也存在階段性差距。實現我國機械自動化技術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漸進,不斷努力,創造條件,向自動化的高級理想階段邁進。當前,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財力、生產力水準、國民素質等,與世界主要國家的差距是很大的;我國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每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口達兩千多萬,且今后每年的就業人數還會增加。機械自動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勞動生產率,勞動力的過剩和分工的轉移就是一個現實問題。
三、我國機械自動化發展之路探索
(一)結合生產實際發展機械自動化技術
先進制造技術的全部真諦在于應用。發展機械自動化技術,應以企業的生產和技術發展的實際需要及具體條件為導向。只有對合適的產品采用與之相適應的自動化方式進行生產,才能收到良好的技術經濟效益和社會經濟效益。我國發展機械自動化技術,應結合實際,注重實用,即對國民經濟產生實際效益。那種盲目搞自動化、搞自動線的做法,全年生產任務只需1~2個月就完成的低負荷率生產也要搞的傾向應當糾正,對國民經濟不產生顯著促進、效率低下的要緩搞。我們要的是效益,而不單純是速度。國產造型生產線因產品質量差、可靠性低、實用性差,開工率一般僅在50%~60%。而能在生產中長期服役的主力生產線很少,像第一汽車制造廠的01線、第二汽車制造廠的BMD線等具有全年開工業績的線更是鳳毛麟角。這種現象不屬偶然或局部,而是帶有普遍性。據調查,我國引進的弧焊機器人,完全正常運轉、充分發揮效益的只占1/3;另外1/3處于負荷不滿或不能完全正常運轉狀態;還有1/3不能正常使用,直接影響了用戶使用更多機器人的信心。
(二)發展投資少、見效快的低成本自動化技術
發展低成本自動化技術,潛力大,前景廣,投資省,見效快,提高自動化程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經濟效果,適合我國現階段的發展需要和國情。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提出的精節生產LP模式,就是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產出的具體表現。日本豐田公司采用適時生產JIT、全面質量管理TQC和成組技術GT、彈性作業人數和尊重人性為支柱的精節生產方式,使自動化程度不高的工廠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芬蘭NOKOAData機工廠的組裝車間內擁有一條能制造286、386和486微機的靈活生產線,它并不完全由自動化設備組成,中間穿插著借助計算機指導的人工參與,將高新技術與原有工藝基礎巧妙靈活地結合在一起,從而使這種生產線的造價較低,同時卻具有柔性制造系統的性能。實際上精節生產本身就意味著從國情和企業實際情況出發,借鑒國外發展機械制造業低成本自動化技術的經驗是有益的。我國機械制造業各企業有大量的通用設備,在發展現代機械自動化技術時,若以原有的設備為主,合理調整機床布局,添加少量的數控設備,引入CAD/CAM技術,就能充分發揮計算機自動化管理的優勢和人的創造性,共同構成一個以人為中心、以信息自動化為先導、樹立自主的單元化生產系統,為我國機械制造業自動化技術發展應用提供了一條投資少、見效快、效益高、符合我國國情的機械自動化技術發展應用新途徑。
(三)注重配套發展機械自動化技術
現代自動化技術在機械制造中的應用就是在控制理論的指導下,對生產的物流和人的作用進行綜合的研究,涉及到機械技術、微電子技術、自動控制理論和計算機技術等。發展機械自動化技術,必須主要地關注電子學、電子計算機技術、零件檢測和機床裝料自動化,廣泛采用程序數控機床,以及研制高效的和可靠的自動化生產線、計算機應用于生產的信息系統和自動化控制系統等。發展應用機械自動化技術,要扎扎實實地抓好自動化技術應用項目的基礎工作和從實際出發的推廣應用工作,既要發展主機,也要配套發展自動化元件及控制系統。可編程控制器、微處理機、各種傳感器、新型刀具、控制系統及系統軟件、電子計算機等,這些都將是今后機械自動化的主要技術基礎。
參考文獻:
[1]馬志平.機械自動化的未來與現狀[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5.
[2]張世昌.先進制造技術[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4.
[3]王先逵.機械制造工藝學[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1.
篇6
論文關鍵詞:CAD技術 信息安全系統 維修服務 虛擬現實的工程設計制造技術
論文摘要:適合中國機械企業要求的管理信息系統軟件已逐步成熟,企業和行業的信息網絡系統已呈加速發展之勢,信息化工作已受到全行業的廣泛重視。文章從機械制造企業信息化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出發,對中國機械制造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現狀、信息化發展所處階段以及信息化的安全性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對制造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階段性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并對信息化的創新模式進行了展望。
機械制造業是我國最早應用微電子和計算機技術的行業之一。CAD技術已在行業內得到較廣泛的應用,一大批機械產品因實現了機電一體化而顯著地提高了產品的競爭力,計算機輔助企業管理已涌現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先進典型,但是,制造業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雖然如火如荼,慎重和理智仍是企業應用信息化發展的大前提。在制造企業信息化建設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企業的經營發展
1機械制造企業信息化建設中出現的問題
制造企業的經營活動是圍繞著產品生命周期進行的,因此其價值鏈是通過市場調研、需求分析、研發、供應、生產制造、銷售、客戶服務的全過程來實現。企業信息化,是支持企業業務價值實現、滿足企業業務需求、開放、標準化、具有可擴展性的體系,它涉及業務功能、信息資源、信息系統、網絡和基礎設施、信息安全和信息化組織等。
中國機床行業計算機應用技術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陳宗舜認為,目前我國裝備制造業信息化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從應用深度上看不夠理想。雖然CAD的應用效果明顯好于ERP,但CAE的應用較薄弱,在數字化設計和制造上尤為薄弱;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水平參差不齊,大型企業信息化建設正在進入深化階段,CIMS示范企業也沒有實現全面集成的應用。中小企業信息化應用仍處于較低水平;企業信息化缺乏統一規范、統一標準。具體表現在:
①機械制造業的投資始終沒有形成明顯的投資增長高峰期。機械制造業的投資始終沒有形成明顯的投資增長高峰期,始終以非常平穩的態勢穩步增長。而這種狀況與中國信息化由機械制造企業始開先河的狀況形成了巨大的對比,造成這種信息化投資應用落差的主要原因,與機械行業復雜的行業特征具有很強的關聯性。制造企業多屬于傳統產業,對IT技術較為陌生,因此早期的信息化工程基本上是被技術主導的。企業信息化選型始終處于一種被動的地位,這直接導致了很多企業CIMS和ERP應用示范工程的失敗。信息化規劃和選型應當以業務需求為導向,要選擇最能滿足業務需求的產品。有些產品盡管技術水平領先、功能完備,但如果它不能很好地滿足業務需求,就不能作為首選的對象。
②機械制造業的信息化建設水平依然處于較低的階段。截至2008年,大約有26.2%的機械企業沒有應用任何信息化產品。這部分企業主要集中在產業內末端的小型企業,其業務主要是圍繞核心企業的需求而產生,自我控制和調節的需求較小。此外,大約有12.7%的機械企業仍處在單機應用階段。這類企業對信息化的需求與沒有任何應用的企業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主動性不夠。截止到2008年初,有13.2%的機械企業進入系統和業務整合階段。這一數據足以說明機械制造業信息化還處于比較低端的發展階段。企業的信息化還主要是以部門級應用為主。信息系統的處理還比較表象,與業務的結合程度較低。
③機械制造行業的信息安全系統還處于簡單應用階段。超過80%的企業沒有獨立的信息安全系統,甚至單機版產品的應用非常普遍。隨著企業網絡應用的普及,對信息安全的需求不再單純地停留在查殺毒軟件的基礎上,信息系統的完善將會促進信息安全軟件的增長。應用軟件的增長速度超過20.1%。信息化投資逐步轉向系統投資,硬件的完善帶動軟件的應用,而軟件的應用將進一步促進企業信息化應用的深入。中間件的增長為16.9%。由于中間件是一個后臺軟件,企業對中間件的直接需求不會很明顯,但隨著信息化過程中存在的規劃不足、信息孤島等問題的暴露,一些信息化水平較高的企業迫切需要對信息及資源進行整合,中間件市場在一定范圍內會保持比較平穩的增長態勢。服務的增長來自于系統應用的快速提升。與其他制造企業有所不同的是,機械制造企業的維修服務比率仍然比專業服務高出10%左右。機械制造行業還處于信息化建設的初級階段,硬件產品主導對維修服務的需求將比較突出。
2制造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發展對策分析
篇7
[論文摘要]制造技術是發展制造業的關鍵技術,是創造財富和為科學技術發展提供先進手段的基礎。分析我國先進機械制造技術的特點及發展現狀,并闡述我國先進機械制造技術的發展趨勢。
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制造技術不斷發展。從人類使用天然工具到制造工具,從簡單的手工制造到簡易機床的出現,人們一直為搜尋更有效更迅捷的制造技術而努力。機械制造技術是研究產品設計、生產、加工制造、銷售使用、維修服務乃至回收再生的整個過程的工程學科,是以提高質量、效益、競爭力為目標,包含物質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完整的系統工程。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產品的要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要滿足人們越來越高的要求,就必須采用先進的機械制造技術。
一、先進制造技術的特點
(一)是面向21世紀的技術
先進制造技術是制造技術的最新發展階段,是由傳統的制造技術發展起來的,既保持了過去制造技術中的有效要素,又要不斷吸收各種高新技術成果,并滲透到產品生產的所有領域及其全部過程。先進制造技術與現代高新技術相結合而產生了一個完整的技術群,它是具有明確范疇的新的技術領域,是面向21世紀的技術。
(二)是面向工業應用的技術
先進制造技術并不限于制造過程本身,它涉及到產品從市場調研、產品開發及工藝設計、生產準備、加工制造、售后服務等產品壽命周期的所有內容,并將它們結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先進制造技術的應用特別注意產生最好的實際效果,其目標是為了提高企業競爭和促進國家經濟和綜合實力的增長。目的是要提高制造業的綜合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是駕馭生產過程的系統工程
先進制造技術特別強調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傳感技術、自動化技術、新材料技術和現代系統管理技術在產品設計、制造和生產組織管理、銷售及售后服務等方面的應用。它要不斷吸收各種高新技術成果與傳統制造技術相結合,使制造技術成為能駕馭生產過程的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統工程。
(四)是面向全球競爭的技術
20世紀80年代以來,市場的全球化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發達國家通過金融、經濟、科技手段爭奪市場,傾銷產品,輸出資本。隨著全球市場的形成,使得市場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先進制造技術正是為適應這種激烈的市場競爭而出現的。因此,一個國家的先進制造技術,它的主體應該具有世界先進水平,應能支持該國制造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五)是市場競爭三要素的統一
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產品的技術相對比較簡單,一個新產品上市,很快就會有相同功能的產品跟著上市。因此,市場競爭的核心是如何提高生產率。到了20世紀80年代以后,制造業要贏得市場競爭的主要矛盾已經從提高勞動生產率轉變為以時間為核心的時間、成本和質量的三要素的矛盾。先進制造技術把這三個矛盾有機結合起來,使三者達到了統一。
二、先進機械制造技術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的制造業不斷采用先進制造技術,但與工業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個階段性的整體上的差距。
(一)管理方面。工業發達國家廣泛采用計算機管理,重視組織和管理體制、生產模式的更新發展,推出了準時生產(JIT)、敏捷制造(AM)、精益生產(LP)、并行工程(CE)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技術。我國只有少數大型企業局部采用了計算機輔助管理,多數小型企業仍處于經驗管理階段。
(二)設計方面。工業發達國家不斷更新設計數據和準則,采用新的設計方法,廣泛采用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CAD/CAM),大型企業開始無圖紙的設計和生產。我國采用CAD/CAM技術的比例較低。
(三)制造工藝方面。工業發達國家較廣泛的采用高精密加工、精細加工、微細加工、微型機械和微米/納米技術、激光加工技術、電磁加工技術、超塑加工技術以及復合加工技術等新型加工方法。我國普及率不高,尚在開發、掌握之中。
(四)自動化技術方面。工業發達國家普遍采用數控機床、加工中心及柔性制造單元(FMC)、柔性制造系統(FMS)、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實現了柔性自動化、知識智能化、集成化。我國尚處在單機自動化、剛性自動化階段,柔性制造單元和系統僅在少數企業使用。
三、我國先進機械制造技術的發展趨勢
(一)全球化。一方面由于國際和國內市場上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例如在機械制造業中,國內外已有不少企業,甚至是知名度很高的企業,在這種無情的競爭中紛紛落敗,有的倒閉,有的被兼并。不少暫時還在國內市場上占有份額的企業,不得不擴展新的市場;另一方面,網絡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了企業向著既競爭又合作的方向發展,這種發展進一步激化了國際間市場的競爭。這兩個原因的相互作用,已成為全球化制造業發展的動力,全球化制造的第一個技術基礎是網絡化,網絡通訊技術使制造的全球化得以實現。(二)網絡化。網絡通訊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普及,給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活動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產品設計、物料選擇、零件制造、市場開拓與產品銷售都可以異地或跨越國界進行。此外,網絡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加速技術信息的交流、加強產品開發的合作和經營管理的學習,推動了企業向著既競爭又合作的方向發展。
(三)虛擬化。制造過程中的虛擬技術是指面向產品生產過程的模擬和檢驗。檢驗產品的可加工性、加工方法和工藝的合理性,以優化產品的制造工藝、保證產品質量、生產周期和最低成本為目標,進行生產過程計劃、組織管理、車間調度、供應鏈及物流設計的建模和仿真。虛擬化的核心是計算機仿真,通過仿真軟件來模擬真實系統,以保證產品設計和產品工藝的合理性,保證產品制造的成功和生產周期,發現設計、生產中不可避免的缺陷和錯誤。
(四)自動化。自動化是一個動態概念,目前它的研究主要表現在制造系統中的集成技術和系統技術、人機一體化制造系統、制造單元技術、制造過程的計劃和調度、柔性制造技術和適應現化生產模式的制造環境等方面。制造自動化技術的發展趨勢是制造全球化、制造敏捷化、制造網絡化、制造虛擬化、制造智能化和制造綠色化。
(五)綠色化。綠色制造則通過綠色生產過程、綠色設計、綠色材料、綠色設備、綠色工藝、綠色包裝、綠色管理等生產出綠色產品,產品使用完以后再通過綠色處理后加以回收利用。采用綠色制造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制造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同時使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達到最高。
四、結語
制造技術不僅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國際間科技競爭的重點。我國正處于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制造技術是我們的薄弱環節。只有跟上發展先進制造技術的世界潮流,將其放在戰略優先地位,并以足夠的力度予以實施,才能盡快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總之,在我國研究和發展先進制造技術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馬曉春,我國現代機械制造技術的發展趨勢[J].森林工程,2002(3).
篇8
論文摘要:本文通過對降低機械制造業成本的方法研究,目的是把成本費用的觀念滲透到企業生產經營的每個環節,即做到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地控制成本,從而提高企業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同時提高企業競爭的主動權。
論文關鍵詞:機械制造業成本管理精細化
中國目前已經成為“世界的制造工廠”,中國制造業競爭越演越烈,如何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如何實現長足穩定的發展是擺在我們每一位管理者面前的一道不容忽視的課題。同時由于機械產品存在單件小批量生產、結構和制造工藝復雜、生產設備和工裝夾具種類繁多以及生產周期長等特點,而機械制造行業成本管理中存在生產計劃控制模式落后、信息分散、不及時、不準確、不共享以及管理工具落后等等情況。本文為此針對機械制造業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從設計、采購、生產、工序等各個環節入手,即做到全方位、全過程地控制成本。
1.機械制造業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與挑戰
機械制造業主要是通過對金屬原材料物理形狀的改變、組裝,成為產品,使其增值。它主要包括機械加工、機床等加工、組裝性行業。機械制造業涉及的工業領域主要有機械設備、汽車、造船、飛行器、機車、日用器具等等。
1.1機械制造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機械制造業成本管理經過多年的發展,取得了許多成績,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1.1生產計劃控制模式落后
機械制造業采用臺套計劃方式,即以產品最長生產周期作為構成產品各種物料的采購提前期和生產提前期。夸大的提前期造成庫存和在制品儲備高,流動資金占用大,生產計劃與采購計劃脫節,零件成套水平差,不能準時交貨。
1.1.2成本信息分散
制造業供、產、銷、人、財、物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們之間存在大量信息交換。然而人工管理信息分散、缺乏完善的基礎數據,信息分散、不及時、不準確、不共享、大大影響了管理決策的科學性。
1.1.3缺乏標準化
制造業缺乏標準化、規范化、制度化、程式化的管理,管理的優劣因人而異。盡管很多企業通過ISO9001制定了一系列的程序文件,但執行的效果可因企業和管理者而異。最后是成本控制還停留在成本核算上,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的基礎,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求企業有先進的管理手段和信息化管理系統,但是許多企業還不具備這些條件,造成成本核算不及時,不準確,缺乏參考價值,更談不上成本控制。
1.2機械制造業成本管理面臨的挑戰
中國機械制造業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已經具有相當的規模,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和經驗。但是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形成,由于中國潛在的巨大市場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國外的技術、資金、產品大量涌入中國,中國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國內外激烈的競爭局面。
1.2.1技術更新換代快
由于市場需求變化快以及外來威脅的影響,導致對技術更新的速度要求越來越快。原來傳統的產品技術長期不變的情況已經不能被現在的機械行業市場所接受。
1.2.2產品定制性強
今天的市場瞬息萬變,需求多樣化。按訂單裝配、制造、設計、生產。品種規格繁多,生產、采購異常復雜。從客戶-銷售-設計-生產-采購-財務-成本,需要一個完整的供應鏈管理,才能動態快速地響應客戶需求,適應千變萬化的市場和客戶定制化的要求,才能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1.2.3產品質量要求高
對于大型的機械加工工程,通常生產周期比較長,在生產過程中要時刻監控車間工序的質量,質量是企業的生命,保證產品質量是提高企業生存的最基本要求。
1.2.4成本管理要求更精細化
成本管理涉及到產品的設計、物資采購、加工工藝、產品制造、物流過程、裝配過程、包裝發運、售后服務等諸多環節。目前的成本控制僅僅停留在成本核算上,成本核算還停留在手工操作階段,而手工成本核算一般只能計算產品成本,無法計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費用分攤很粗,大量成本數據采集是人工歸集的,數據準確性較差,使得成本計算不準確。一般不進行標準成本的計算,而成本分析也只是同歷史成本比較,因此成本控制性差。
2.加強機械制造業成本管理的措施
機械制造業要想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就必須深入分析企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且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對策,同時進一步研究降低成本的方法和途徑。
2.1利用現代管理系統
機械制造企業是單件小批量的訂單式生產模式,可以通過利用現代管理系統,優化工藝和流程,實現快速簡潔高效的制造單元,從而降低制造成本。比如通過企業內部物料資源計劃(MRP)的建立與實現,根據不斷變化的市場信息和用戶訂貨需求,從全局和長遠利益出發,建立決策模型,評價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預測企業未來的運行狀況,決定投資策略和生產任務安排,形成生產系統的最高層次管理信息系統。建立企業資源計劃(ERP)這一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的現代化管理平臺,研究產品從設計、物資采購、生產到銷售的全過程,將產品形成過程中的資源、原材料、客戶、銷售市場等信息及時準確地反饋到企業各級管理層,使經營管理活動中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工作流加以集成和綜合,形成以ERP為中心的MRP/PDM/MIS等技術集成的以管理為中心的制造系統,這樣可以極大的優化排產、降低庫存、節約人力物力,從而降低制造成本。
2.2加強材料采購管理
原材料的采購成本越低,對降低產品成本就越有利,從而能提高企業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提高企業競爭的主動權。首先要建立材料采購的各項規章制度以及有關的文件規定,提高材料采購及相關人員的控制意識和素質。相關的規章制度主要包括物資、設備、工具、運輸、行政、生產、財務、質檢、理化等與材料采購和管理工作有關的部門制定的規章制度。其次要建立材料采購的計劃、采購、入庫、倉儲、會計結算和處理等業務規程。各部門應嚴格按規程辦事,材料采購業務流程包括:生產計劃部門編制材料采購計劃;采購部門與供貨單位確定材料采購價格;主管材料采購的領導對采購計劃進行審核和批準;采購部門與供貨部門簽訂供貨合同;運輸部門將材運達企業;質檢部門對購入材料進行質量檢查;倉庫管理部門對入庫材料進行數量檢查;會計部門按制度付款。再次,要建立訂貨和采購的控制制度。通過建立嚴格的采購制度、建立供應商檔案和準入制度、建立價格檔案和價格評價體系來加強訂貨的內部控制制度。
2.3優化生產環節控制
優化生產環節是降低成本的關鍵,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1)加強物資供管工作,降低采購成本。采購成本是產品成本的原始投入,它的高低將直接影響產品成本的積累,前面從成本構成上已談到如何降低采購成本,需要建立健全內部價格運行及監督體系,成立價格審計部門,實行審批權、采購權、保管權、驗收權的分離,廣泛、深入對市場行情作好調查,貨比三家,不斷降低采購成本。(2)加強能源管理,努力降低能源消耗。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資源,能源在產品成本中屬于可控部分,加強能源管理,做好節能降耗工作,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3)加強設備管理,提高設備效率。牢固樹立設備是“本”的思想,設備運行的正常與否,是維持和擴大再生產的可靠保證。(4)加強質量管理,降低質量成本。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根本,提高產品質量是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重要保證。
總之,成本競爭力是機械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表現,成本管理的內容涉及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希望通過本文對機械制造成本的分析與研究能更好地為機械制造業的長期穩定發展做一些有益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孫茂竹,姚岳.成本管理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32-33.
[2]王平心.作業成本計算理論與應用研究[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7.
[3]財政部注冊會計師考試委員會辦公室.財務成本管理[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59.
篇9
關鍵詞:機械設計;自動化;自動化檢測
0 引言
近10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大多數工業生產環節朝著全自動的方向更新更快地發展。但是,我國機械自動化技術起步相對晚一些,相對于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自動化技術在機械設計制造過程中的應用是機械制造業進行技術革新的新方向。不僅僅是機械設計行業,自動化已經深深扎根于各個領域。除了這些傳統工業領域,該行業將進一步向機光電一體化發展,向環保這樣的新興領域拓展。本論文主要探討的是機械設計中的自動化。
1 自動化技術在機械設計中的重要性
1.1 機械設計制造業的生產效率的提高
國家經濟的騰飛的同時,機械設計制造業也在的飛速發展,生產線上的人們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其產品生產效率及其質量。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大大地促進了我國的生產能力,自動化技術與機械設計制造的結合能夠使得機械設備生產效率大大提高,并且保證機械設計制造過程中的各個環節的安全性。
1.2 資源的配置優化度提高
將自動化技術投放到機械設計制造業中,能夠對多種資源進行重新地科學合理的配置,從而提高其勞動生產率,為機械制造業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同時還能夠有力的提升機械設計制造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在機械制造業發展中,最為核心的就是機械設計,在機械設計環節,應該將自動化技術和機械設計進行合理結合,這樣才能夠不斷提升機械設計創新能力,從而推動機械設計制造業的進一步發展。
2 自動化技術與機械自動化技術
現如今隨處可見的自動化技術是一種動態的發展理念,以往的自動化技術多指的是用機械技術代替人工來進行一些操作,能夠按照預先設定的指令去完成所需要處理的任務。人們對于自動化技術的認識也在慢慢發生改變,現階段自動化的定義如下:第一,取代人工的勞力運動或者取代人腦活動,將人工操作與機械的運作協調統一,使機械系統在制造運作的過程中更加便捷,流暢,高效,而且管理更加的方便。第二,在機械設備的功能上,某些自動化設備在其間的環節上能夠完全取代人力和腦力勞動,最大程度的實現機械設備的自動化,使得機械制造的環節更加的順暢。第三,指在自動化的運行上,在需要機械自動化的地方實現生產過程的具體化,從而大大縮短產品在整個過程中的生產時間,使整個過程的制造能夠機械的連續的生產。
3 機械設計中自動化技術的應用
3.1 集成系統在機械設計中的運用
集成系統又被稱之為計算機綜合設計制造系統,將其應用于機械設計中,能夠使產品的研發周期大幅度縮短,還能有效減少重復設計等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在此之前,機械設計過程中也采用了多項計算機輔助技術,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工藝規劃技術、測試技術、輔助設計工具、質控軟件等等。集成系統的到來將這些獨立的輔助技術整合到一起,構建起了一個完整、統一的數據模型和信息共享平臺,這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單個技術之間的協調性,全面提升機械設計效率。雖然這些計算機輔助技術都能使機械設計的成本有所降低,但由于它們彼此之間相互獨立,沒有形成統一,因此在縮短設計周期、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機械使用性能等方面的效應并不突出。這個系統首先以電子信息和先進的管理理論為理論基礎,并通過計算機、傳感器、自動化等技術對機械設計過程中的物質、信息、參量等進行整合,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
3.2 計算機綜合機械制造技術系統應用
計算機綜合機械制造技術系統,通俗地說就是集成性機械制造技術系統,在這一技術系統成型之前,我國機械設計制造領域的生產實踐領域內的計算機輔助技術初具規模,具體涉及機械制造產品設計、工藝實踐流程規劃、生產技術參數測試、產品質量控制等多個具體的環節。而這些作為獨立個體存在的計算機輔助技術盡管對所在的領域發揮著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但是由于相互之間并未形成穩定有效的相互聯系和相互配合關系,所以也就無法保證我國機械設計制造企業整體生產規模帶了正面影響,給我國機械設計制造企業綜合市場競爭力水平的提高設置了一道隔膜。計算機綜合機械制造技術系統的建設形成,對原有的單獨存在的機械設計制造技術形態的有機整合,通過對相關計算機輔助技術形態應用功能進行了的集中整合,以及在實際應用層次的相互協調,促進了我國現代機械設計制造企業產品生產效率以及質量水平的有效提升,從而增加了市場競爭力。
3.3 自動化檢測技術在機械設計中的運用
自動化技術是一門綜合性技術,其中涵蓋的內容既多且廣,自動化檢測技術是其中較具代表性的一類,也是自動化技術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該技術的基礎是傳統儀器設備和傳感器的結合。在機械設計制造中,關鍵環節是要確保產品的合格率以及提高產品質量,通過應用自動化檢測技術,機器可以自行檢測從而減少人力付出。以自動化檢測技術為核心開發出來的自動檢測系統,主要是由以下幾個部分所組成的:傳感器、信號調節模塊、數據處理模塊、結果輸出模塊,同時,系統中還含有智能芯片,有利于提升信息的處理效率,增強檢測的可靠性。
4 自動化技術在機械設計中的發展方向
自動化技術在機械設計中地位已經得到了大部分的廣泛重視,目前我國對該技術的研究還比較落后,無法與世界發達國家相。因此,為了促進自動化技術在機械設計中的應用,必須要明確該技術的發展方向,從而實現我國機械設計水平和制造水平的進步。我國機械設計中自動化技術依然具有產品接口不匹配的問題,這主要是由于我國沒有針對不同的產品進行統一標準的制定,從而使機械設計自動化出現一定的資源浪費情況。因此,還需要針對自動化技術實現模塊化,確保產品接口及其他因素的統一,避免浪費。微型化自動控制技術能夠實現能耗小、占地面積小等優勢,因此機械設計自動化需要向該方向發展,從而實現自動化技術向更加廣泛的領域擴充。自動化技術還需要注重對網絡技術應用,以提高自控能力和檢測能力。
作者簡介:劉洋(1994―),男,四川南充人,沈陽理工大學本科在讀。
篇10
關鍵詞:機械制造工藝;精品資源共享課;課程內容;課程資源
精品資源共享課是以高校教師和學生為服務的主體,同時面向社會學習者的基礎課和專業課等各類網絡共享課程[1,2]。它不僅起到課程的示范作用,更重要的是發揮其輻射作用[3]。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目標和任務主要是促進教育教學觀念轉變,引領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推動優質課程教學資源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學習型社會[4]。因此,建設精品資源共享課具有重要意義。機械制造工藝學是我校機械類專業的主要核心專業課程,是廣東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結合廣東省經濟發展對機械人才的需求實際,本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目標是:以培養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的,建成教學與學科發展、教學手段發展同步的動態發展平臺,集課堂教學、實踐教學、互動教學、網絡教學于一體的立體化課程教學體系,建設與生產實踐、行業發展、社會需要相結合的具有較高水平的精品資源共享課。為實現此目標,課程團隊通過以下四方面對該精品資源共享課進行建設。
1課程教學內容
機械制造工藝學是機械類專業主要核心專業課程,該課程包括理論教學和課程實習、課程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較強的課程[5]。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機械制造工藝基本知識,機械制造過程的經濟分析,合理地選擇工藝最優方案,并具有設計工藝裝備的能力。1.1理論課教學機械制造工藝學。理論課教學目的與要求是:系統地掌握傳統機械加工工藝理論和獲得精度的加工方法;比較系統地掌握機床夾具設計的基本原理和專用機床夾具設計方法,了解現代機床夾具的發展方向;在掌握機械加工工藝理論的基礎上,分析獲得精度的哪些方法最能保證加工質量,并且是成本最低的,從而選出最優的工藝方案;了解先進制造技術,探索我國超精密加工應采用哪些方法,以及精密加工與超精密加工在我國應用的前景。1.2實驗教學表1實驗教學內容及課時本實驗課程配合機械制造工藝學的理論講授,力圖使學生在完成相應的理論學習后,通過實驗操作,掌握機械制造工藝基本知識,合理地選擇工藝最優方案,掌握獲得精度的加工方法、影響加工精度和表面質量的工藝因素。教學和訓練的重點是:工藝的分析與制定、獲得精度的方法和加工質量的保證。實驗教學內容及課時見表1。1.3課程實習教學表1實驗教學內容及課時機械制造工藝學實習是機械類專業一門必修的實踐課程,是使學生接觸工農、了解工廠、獲得生產技術和管理知識進行工程師基本訓練、提高思想、擴大知識、增強智能、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通過2周的工廠工藝實習,對機械產品的制造過程及其所使用的技術文件有一個感性的、直觀的認識,對有關工具、夾具、輔具和專用設備的結構、工作特點以及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檢查等方面有進一步的了解,同時對工廠、車間的生產組織和技術管理,有關生產安全的防護措施有所了解。1.4課程設計教學。機床夾具設計原理課程設計安排3周時間,要求學生運用課程中的基本理論以及在實習中學到的實踐知識,正確地解決一個零件在加工中的工藝路線安排、工藝尺寸確定等問題,保證零件的加工質量,能夠根據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設計出高效、省力、經濟合理而能保證加工質量的夾具。此環節要求學生通過設計能獲得綜合運用所學過的全部課程進行工藝及結構設計的基本能力,另外,也為后續的畢業設計進行一次綜合訓練和準備。
2課程教學團隊建設
機械制造工藝學課程團隊由具有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業知識以及一定生產實踐經驗畢業于不同學校的教師構成。團隊共有教師11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7名,高級實驗師1名,講師2名。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8人,具有碩士學位的3人。其中碩士生導師5人,具有出國學習經歷的教師5人。課程團隊注重教學改革和實踐,注重師資隊伍建設,注重培養學科帶頭人和青年教師,注重團隊協作,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是一個注重教學與科研一體化的集體。
3課程資源建設
3.1立體化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庫。根據課程特點,構建多媒體教學資源庫,包含生產實例視頻及圖片資料、三維動態模型和三維人機交互模型等立體化的教學資源。為使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時俱進,生產實例視頻資料應包含先進的制造方法與工藝。資源庫的素材不但可用于課程教學,豐富教學內容,同時可充實到機械制造工藝學精品資源共享課網站,提供網絡互動學習環境,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進程,使其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6,7]。3.2CAI的互動教學課件。針對學生對夾具工作原理和零件結構缺乏感性認識,制作《夾具課程設計CAI教學》課件,在課件中插入圖表、Flas、視頻、仿真動畫、三維互動模型等多種素材,將平面的設計資料轉化為立體化,在課程設計中引入教學,實現CAI的互動教學,有效地提高課程設計質量。3.3多媒體教學網絡課件。將多媒體課件全部改為網絡課件,根據學科以及教學的發展,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便于學生上網學習,同時將更多的輔助教學材料電子化、網絡化,使學生能充分自主學習,獲取更多的知識。3.4全系列課程教學視頻錄像。錄制機械制造工藝學全程授課錄像,真實記錄整個教學內容。同時按知識點編輯教學視頻,方便學生有選擇地觀看學習。3.5教材及實踐教學資源。理論教學選用經典的國家級規劃教材,王先逵主編的《機械制造工藝學》(機械工業出版社);課程設計選用趙家齊主編的《機械制造工藝學課程設計指導書》(機械工業出版社),保證教學質量。同時對目前使用的實習指導書進一步修訂完善,為課程實習提供良好的參考資料和載體。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是保證實習質量的關鍵。進一步拓展校外實踐教學渠道,新增校外實習基地,探索實習的新機制,提高實習質量。3.6精品共享課程網站。建立機械制造工藝學精品共享課程網站,將課程的基本資源和拓展資源全部在網站上。基本資源包括:完整的基本教學資源、多媒體教學資源庫、《夾具課程設計CAI教學》課件、國家級實習基地資料。拓展資源包括:立體化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庫、CAI的互動教學課件、多媒體教學網絡課件、專題講座庫、學科專業知識檢索系統、學生考試題庫及知識題庫、課程教學和學習和交流工具、機械制造方法庫等。
4課程推廣
本課程的建設成果先在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中應用,然后進一步推廣應用于我校車輛工程、汽車運用和機化等專業教學中。此外,本課程還通過與國內的兄弟院校和企業的教學交流和合作關系,通過網絡平臺、多媒體教學資源共享、發表教學論文等方式,推廣課程建設的成果和經驗。
5結束語
通過機械制造工藝學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使我校形成一支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教師隊伍;同時形成立體化教學環境,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教學條件得到改善;并使學生的機械制造與創新設計水平得到提高,參加機械專業競賽獲獎率提高。
作者:陳燕 鄒湘軍 李嘉威 王佳盛 劉威威 單位:華南農業大學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張思淼.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與探索[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5.
[2]胡來林.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策略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6):80-85.
[3]李建春.精品課程轉型升級為精品資源共享課的探索與實踐[J].高教論壇,2013(8):58-60.
[4]熊永紅.對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中幾個問題的認識[J].中國大學教學,2014(1):16-18.
[5]楊光春,黨玉春.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機制工藝學》課程教學設計[J].教育教學論壇,2016(9):185-186.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機械制圖實訓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