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開發培訓計劃范文

時間:2023-03-17 16:19: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軟件開發培訓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軟件開發培訓計劃

篇1

關鍵詞:計算機軟件工程;管理;維護;分析

社會中各行各業在利用計算機工作時,工作目標的實現均需要依賴相應的軟件,而計算機軟件運行的安全性與可靠性直接影響工作效果,因此,社會各界越來越重視計算機軟件工程的管理與維護工作。對于計算機軟件工程來說,程序設計語言、軟件開發工具、系統平臺等均與其密切相關,實施管理及維護工作時,還應結合計算機軟件工程的內容、特點等展開,以提升管理及維護效果。

1計算機軟件工程的管理

1.1明確管理內容

第一,技術人員的管理,在進行軟件開發工作時,其基礎作用的為技術人員,只有軟件開發相關的技術人員全部具備時,開發工作方可有效開展,管理技術人員時,應對每名技術人員的工作職責做出明確,揚長避短,最大限度的發揮團隊協作效果;第二,團隊管理,在團隊力量面前,個人力量微不足道,管理計算機軟件工程時,團隊管理也是一項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管理人員應采取恰當的方法聚攏技術人員,引導其將聰明才智、精力等用于軟件開發,發揮團隊效應,同時,管理人員還應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為技術人員提供專業化、與時俱進的培訓,持續的提升技術人員的軟件開發能力[1];第三,用戶管理,企業之所以進行軟件開發,主要的目的在于滿足用戶的需求,因此,用戶管理工作的開展也十分關鍵,管理人員應加強與用戶之間的聯系,了解用戶的需求,以提升用戶滿意度。

1.2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措施

制定管理措施時,可行性是必須要保證的,對于計算機軟件工程來說,關鍵在于建立完整的體系。構建管理體系時,應廣泛的收集各個技術人員意見和建議,以便于各技術人員自覺的遵守管理措施,提升管理效果[2]。首先,構建科學的人才體系,面向社會招聘專業的、高素質的軟件開發技術人員,促使軟件開發團隊的不斷壯大,同時,明確的劃分各個崗位的職責,合理分工,發揮合作的作用。其次,構建管理體系,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比如管理制度、獎懲制度、考評制度等,以制度約束工作人員,并激發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提升工作效率及工作效果。最后,構建培訓體系,組織企業內部的技術人員定期參與培訓,培訓內容除了專業技術外,還應包含知識、責任等多個方面,提升技術人員的綜合素質。此外,在計算機管理軟件時,還可以依托相應的基礎建立計算機軟件管理平臺,該平臺在管理計算機軟件過程中,以數據統計及實際數據分析為基礎,經過匯總之后,形成完整信息,并依據信息開展管理工作。同時,所建設的管理平臺還能夠對軟件開發工作進行管理。

2計算機軟件工程的維護

2.1工具模塊化、設計語言合理化

在計算機軟件使用過程中,維護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因此在開發期間,即應保證軟件具備可維護性,保證軟件開發質量的同時,盡量的將軟件開發成本降低。模塊化所具備的特點比較多,比如一個模塊在進行變化時,只需更改此模塊即可,并不會影響到其他相關模塊。計算機軟件工程工具實現模塊化之后,可降低程序測量及測試的難度,而且可較為容易的發現序列錯誤,并及時的做出改正,提升軟件運行的安全性。設計語言是軟件開發時所需使用的,對其進行合理的選擇可將維護工作的可行性提升,通常來說,程序語言包含三種,一種為低級語言,比如機器語言,理解難度比較大,一種為高級語言,與低級語言相比,理解及維護的難度降低,第三種為第四代語言,此種語言中,編譯程序及解釋程序提供后,即可實現算法。

2.2構建科學的維護對策

維護對策的制定是維護工作順利開展,提升維護質量的保證,維護工作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電腦使用過程中,軟件、更新補丁等會不斷的下載到電腦中,與此同時,病毒也可能被下載到計算機中,從而影響計算機的安全性,使用計算機時,應安裝殺毒軟件,定期進行殺毒工作,同時,殺毒軟件也需定期更新;第二,計算機系統使用一段時間之后,會增加系統中的冗余文件,再加上軟件刪除時的殘留文件等,導致系統空間被大量占據,此時,計算機系統運行速度會變慢,也影響計算機軟件的安全性,通常,間隔3個月時即可進行一次系統重裝,安裝時,可快速格式化,并自動創建系統文件,即formatc:/q/u/s。慢格每6個月進行1次,以將磁盤上的文件信息徹底清除。Fdisk重新分區每年進行一次,將磁盤上的錯誤徹底修復;第三,用戶應用計算機過程中,產生新的需求時即需要下載相應的軟件,安裝軟件過程中,c盤為禁止安裝位置,因為一旦安裝進c盤后,即使軟件卸載,但殘余文件仍然會留在c盤中,占據c盤儲存空間,增加計算機的運行負荷,通常,安裝軟件時,應選擇c盤意外的磁盤。

2.3制定合理的維護計劃

計算機軟件工程維護工作開展過程中,維護計劃的制定也十分重要,通過維護計劃的制定,可以有計劃、有目的的實施維護工作,提升維護效果。在制定維護計劃時,預測、規避風險的對策,維護、檢查軟件功能的措施等均為計劃中所包含的內容。測試計算機軟件時,采用現代化的方法,提前預測問題,積極預防,最大限度的減少問題的發生可能,提升計算機軟件的安全性。

3結語

鑒于計算機軟件工程管理及維護工作的重要性,管理及維護人員應依據具體的軟件工作環境等因素制定科學的管理及維護措施,保證計算機軟件運行的安全性及可靠性,進而促進計算機運用領域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篇2

今年上半年以來,從外資企業中高級人才總體需求來看,在以下3 種行業呈現明顯的人才稀缺現象。

礦業開發等人才短缺

過去的冷門專業,礦業需求職位呈現嚴重短缺現象。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礦業開發項目的增多,國家能源開發力度加大以及隨著加入WTO,國家對外國公司在能源開放上的政策影響,使得礦業人才市場需求旺盛時期已經到來。但與此同時,礦業作為中國的冷門專業人才儲備不足,一些原來從事礦物能源的人才由于以前市場疲軟已經轉行,新生人才不能及時跟進,因此出現了人才的嚴重空檔現象。因此,礦業開發、銷售等人才已經成為外企中高級人才市場的短缺人才。相比之下,對于近年來熱門專業的工程、石化、建筑類專業而言,隨著奧運建設項目的增多,仍然呈現較好的發展勢頭,地鐵、建筑、工程等專業人才成為需求熱點。

專業軟件開發與日語技術人才急需

隨著北京市外包業經濟發展規劃的力度加大以及相應政策的調整,IT 外包已經成為北京的朝陽發展產業,一些外資公司紛紛在京建立IT 的外包基地或發展外包產業,測試工程師、日語軟件工程師、程序員等職位出現較大的人才需求潛力,這也是中國IT 良好發展的征兆。其中,比較突出的人才短缺出現在專業軟件開發和日語技術人員方面,繼印度之后,中國正逐漸成為新的IT外包基地,在中國市場上,既掌握軟件開發,又熟練使用一門外

語,如日語的軟件工程師突顯稀有。省略 的招聘平臺隨時期待這些人才的登陸。

隨著外資銀行的進入,目前,國內金融證券業的高端人才從數量上已經不能滿足外資金融機構在華發展的要求,外資銀行已經開始越來越多地尋求海外高端金融、證券類人才,新加坡等地的專業人才受到青睞。

中低端助理人才需求量大增

相對一票難求的中高端人才來說,中低端職位需求仍然是目前活躍在整個外企人才招聘市場的主力職位,并以3 年以下工作經驗的中低端助理性職位為職位需求主體,專業性需求基本也停留在5 年以下工作經驗。對于初級職位來說,初級秘書、助理、會計、HR 等大眾行業人才需求仍然很旺,占整體市場需求的62%;而市場、銷售類人才需求雖然排在總需求量的第二位,卻只占到11%;其次是日語專業需求占7.4%;IT/ 通訊類占7%;工業類占5.4%。

篇3

為了加強對本科生應用能力的培養,提高其市場競爭力,中國計量學院請企業直接參與辦學,開展教學各個環節的合作,把學位教育與市場競爭中急需的實戰技術培養有機結合,以就業為導向,制定培養計劃,實行“3+1”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3+1”人才培養模式是在四年制的本科教育中,前三年完成厚基礎、寬口徑的本科學位主干課教學,第四年加強實訓環節(根據不同的特色模塊,校內開設培訓班,校外建立實訓基地),因材施教,進行特色培養。幾年來,我們探索到了一種學校、社會、企業、學生“四贏”的人才培養模式,源源不斷地為企業輸送應用型人才。

一、校企合作培養應用性本科人才的具體做法

根據市場需要,2003年,我們選擇杭州市對日軟件外包做得比較早的企業――杭州東忠軟件有限公司作為合作伙伴,開展對日軟件開發人員培養的試點工作。第一批參加此試點的有25名學生,他們根據自愿原則,參加了前期培訓。前期培訓建立了嚴格的考核考查機制,企業選派指導教師(包括日語教師、項目指導、外籍教師)參加培訓的全過程。特色培訓計劃如表1(見下頁)所示。

教學計劃共安排60個學習日,每日7個學時。經過2個月的學習,80%的學生一次性通過了東忠軟件公司組織的國際日本語三級考試,100%通過了計算機技能考試。通過這次培訓,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接受了企業文化教育、職業精神教育和團隊精神教育。同時,這個特色培訓計劃吸引了其他一些企業來我校選拔人才,如恒生電子、浙大網新、富士等企業向我們表達了用人意向及合作意向。最后有79人次獲得了面試機會,并有19人次被正式錄用。特色培養項目加強了學校與企業的合作,使相關企業更關注我校學生。

校企合作的實踐給我們帶來了實際的效益,我們把這個思路引申推廣到其他教學模塊上,并對教學計劃進行了修改。學生在前三年完成本科主干教學課程后,在第4年進行模塊化學習(幾年來,我們開設了對日軟件模塊、嵌入式模塊等四個模塊),即所謂“3+1”模式。這是一種“厚基礎、重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

試點工作取得成功后,我們與NEC、華為3COM等企業進行合作,將校企合作推向深層次發展,企業直接參與學校教學,按市場需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戰技術,改善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結構化矛盾,使我們的教育更加有的放矢,更有利于企業獲得為我所需的人才,使學生更接近社會。四年間,校企合作共培養了500余名學生,學校深化了教學改革,企業要到了想要的學生,學生找到了理想的單位,這是一個于社會、于企業、于學校、于學生都有利的“四贏”辦學模式。

二、校企合作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的效果

1.“3+1”模式增加了學生選課的彈性

“3+1”培養模式,使學生通過前三年的大學學習,對自己的人生目標更加明確,在大學高年級進行特色培養,學生可以根據各自的情況和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模塊。表2(見下頁)是近四年來計算機專業進入到對日軟件開發模塊的學生情況統計,由表中可見,學生的選擇是隨機的,自愿的。

2.企業承諾錄用與推薦就業相結合的就業機制取得良好的效果

⑴鮮明的特色增加了學生的就業機會。企業承諾錄用與推薦就業相結合的就業機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對日軟件開發”模塊的學生經過一年的實戰實訓,基礎扎實,職業素質好,工作能力強,在就業時很搶手,不僅實訓的學生100%就業,而且由于許多企業跟進招人,還為其他學生爭取到更多的面試和就業機會。表3(見下頁)是近四年進入該模塊學生的就業情況及近四年計算機專業在對日軟件行業學生一次就業情況統計。從表中可以看出,到2006年這個模塊的受益人數已達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55%。

⑵開放性辦學提升了學校聲譽,提高了就業層次。鮮明的特色使越來越多的對日軟件企業關注我校的畢業生,關注我校的人才培養模式。表4是近四年對日軟件模塊學生的主要就業走向,從表中可以看出,越來越多的學生有機會進入到上市公司甚至世界500強企業工作,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就業層次,提升了學校的聲譽。短短四年,我校畢業生工作在對日軟件開發企業的人數就有300多人,許多企業如杭州東忠軟件、浙大網新等,每年都來我校招聘,不少學生已成為公司的技術骨干。如目前僅在杭州東忠軟件有限公司就職的學生有60余人,其中有的已成為部門領導。

3.學風轉變,從“要我學”到“我要學”

學風建設是學校的重要任務,進入模塊的學生,由于學習目的明確,學習熱情很高,勁頭也很足,基本沒有遲到、早退和無故缺課的現象。

由于學習任務重,學生們學得很辛苦(在調查表中基本每個人都寫到了這一點),但是他們仍然保持很高的學習熱情,真正實現了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4.促進教學內容改革,實戰模塊使教學更生動

課程建設是高校教師的任務,一直以來,我們的計算機專業課都是以理論教學為主,由于缺少實戰模塊,學生很難理解書中的概念。引入實戰模塊,使學生能理論聯系實際,進步很快。如何提煉實戰模塊,把實戰引入到教學中來,是我們今后一直要研究的課題。

三、校企合作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的經驗

我們與企業聯合,校內開設培訓班,校外建立實訓基地,使學生能提前進入企業,進入到真實的生產及研究項目中去,這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了更好的條件。但是,在校企合作過程中也曾暴露出一些問題。在實踐中,我們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在此將我校與企業合作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的經驗與大家交流分享。

1.調整教學計劃,把校內畢業設計與到企業實訓緊密結合起來

企業是追求經濟效益的,不愿無償地為學校提供實習基地,企業期望學生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參與企業項目的研發和生產,以保證學生能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但是傳統的教學計劃中生產實習往往只有一至兩周的時間,學生剛到企業接觸到具體項目,就因短期的實習時間已到只好“打道回校”了,因此傳統的短期生產實習得不到企業的支持。

學校是教學單位,學生在校期間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在校學生到企業去實習,只是一個教學環節,而不是為企業打工。因此,如何使學生在企業實習中學到教學大綱要求的知識技能,又能為企業帶來效益,是我們校企合作培養應用型人才要探討的首要問題。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在調研的基礎上,調整了教學計劃,把校內畢業設計與到企業實訓緊密地聯系起來。這樣可以保證有更長時間讓學生在企業實訓,學生到企業的實習也不再是走馬觀花,而是參與到企業的項目中去實際訓練。實訓為企業帶來了一定的效益,同時也給學生和企業足夠多的相互了解的時間,大多數學生通過有效的實訓確定了自己的發展方向。事實證明,實訓效果好的學生,不僅解決了就業問題,而且由于在實訓期間給企業帶來了效益,獲得了企業提供的一定補貼,使自身的勞動價值也得以體現。

2.實行雙向選擇,將企業需求與學生個體興趣及培養團隊精神結合起來

企業總是把自己看作是一個用人單位,它需要的是能夠為其創造效益的有價值的勞動者。而實訓學生往往認為自己只是來學習的,相對于企業的正式員工缺乏壓力感和責任感,經常找各種理由為自己沒有努力學習和工作解釋。例如,2000年,我校在某企業實訓的一個學生,經常遲到、早退、曠工,在企業中造成了極壞的影響,實訓進行到一半,企業要求把他退回學校。我們找他談話,他說他根本就不想去企業實訓,對實訓的內容也不感興趣。如何給學生以壓力感,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團隊精神和責任感,這是我們要探討的第二個問題。

針對存在的問題,我們在實訓之前,先由企業向學生介紹企業的基本情況,然后由企業與學生進行雙向選擇,學校充分尊重企業與學生雙方的意愿。實訓開始后,由企業對實訓生的考勤進行記錄,學校將此記錄作為評定實訓成績的重要參考。

3.分段培訓,區別對待,學生、學校、企業共同分擔實訓成本

學校里進行的是素質教育,企業需要的是有經驗的專業人才,因此學生到企業后往往不能馬上進入工作狀態,需要一段時間有針對性的崗前實訓。崗前實訓是需要成本的,而學生不同于簽約員工,在實訓結束后有選擇工作單位的權力和自由,因此企業對學生的實訓成本可能無法回收。如何降低這一成本,如何分擔這一成本,也是我們需要研究的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與企業協商,把實訓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知識培訓(如日語培訓),在校內進行,費用主要由學生及學校承擔;第二階段是項目實訓,在公司進行。公司承諾錄用一部分學生,這部分被錄用學生的實訓費用,公司在項目實訓結束后以補貼的形式全額返還。

篇4

為了培養一支掌握現代遠程教育技術,具有較高業務能力的教師和干部隊伍,從而實現變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探討新的更有效的教育、教學模式,促進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的目的,我們可以做以下幾方面工作:

1、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更新教育觀念,為全面運用現代遠程教育技術創造良好的條件。

在小學教育教學中,是否需要運用現代遠程教育技術以及如何運用現代遠程教育技術,首先有一個認識問題。只有真正認識到:現代遠程教育技術的進步與利用在促進傳統教育向現代教育轉變中,在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和實施素質教育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才可能在小學教育、教學中積極創造條件,全面運用現代遠程教育技術。在我校培訓教師運用現代遠程教育技術的實踐中,我們主要通過觀點討論、每月文摘、課題研究、論文交流等形式的學習使教師真正能體會到在運用現代遠程教育技術中,人是關鍵因素,高素質的教師能積極推廣和發展現代遠程教育技術,而低素質的教師是現代遠程教育技術推廣和發展的最大障礙因素。促使教師樹立終身學習觀念,具有教育科研和不斷創新的意識,努力調整和改進自身的知識和能力結構,為現代遠程教育技術的應用創造良好的條件。

2、以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和計算機操作水平的提高為主開展一系列培訓活動,形成一支掌握現代遠程教育技術,具有較高業務能力的教師和干部隊伍。

我校的教師計算機培訓經過部分教師帶頭學、全體教師參與學和不同教師分層學習三個階段,經過前兩年的努力,我校所有教師都能熟練地操作計算機,教師們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據統計,我校有90%的老師在備課、作業時能主動想到用計算機;57%的教師用計算機來處理日常書寫工作已成習慣;所有年青教師都能利用平臺制作課件并用于教學中。計算機輔助學生成績管理系統一出臺立即被教師所接受,應用后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贊賞。在此基礎上學校要繼續做好教師的培訓工作,以勝利小學師資培訓五年規劃為指導,以小學教師教育研究素質的培養課題研究為主線,開展有效的活動,實現師資隊伍現代化。 

一方面抓好常規電教設備使用和常規電教教材制作的培訓。定期組織全校教師學習幻燈、投影、錄音、錄像、視頻實物展示器等常規電教設備的使用和簡單維護,使教師能掌握和利用常規電教設備的一般功能和深層的功能,進一步提高常規電教設備的有效使用率。不斷提高教師制作常規電教教材的能力,制作出更高檔次的常規電教軟件。

另一方面繼續對所有教師按不同要求進行計算機知識的培訓,使每位教師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提高,培養一批有一定綜合開發能力的軟件設計人員和學科軟件開發的帶頭人。九八上半年我校對教師計算機應用能力采用的是分層次培訓,目的是使教師進一步熟悉計算機的功能,具有使用計算機為我們的教學工作服務的意識,提高教師應用現代遠程教育技術的能力。具體安排如下: 

甲組:每月活動一次,內容以進一步掌握漢字輸入、進一步學習word7.0的操作技巧,學會不規則表格的制作、圖片的插入和藝術字的處理為主。由吳繁負責教學。

乙組:每月活動一次,內容以學習windows95的操作技巧,學會資源管理器的使用,進一步學習powerpoint的操作技能和能利用powerpoint制作自己需要的教學投影片。一學期每位教師能制作2張教學投影片并在課堂上使用。由馬防震負責。

丙組:每周三晚活動,內容以掌握簡單的多媒體制作技術,制作簡單的多媒體課件,并在教學中應用為主,由徐阿艷負責。

XX年年下半年采用的是青年教師專項培訓,每周一例會為學習時間,內容以學習軟件制作平臺,交流課件設計原則,完成課件制作為主,堅持學習一個學期,使個個青年教師都能獨立地、熟練地設計并制作課件,最后將教師們制作的課件刻成光盤。其余教師在日常工作中繼續學習、使用計算機為教學服務。

學校每學期均要專門制訂教師培訓計劃,教師現代遠程教育技術的培訓是其中的一個部分,具體安排詳見每學期的培訓計劃。

3、積極開展現代遠程教育技術專項實驗研究,提高教師應用現代遠程教育技術的能力和意識。

由校長主要負責開展有關現代遠程教育技術實驗,以中青年教師、主管教學、教研、科研的行政、學科組長、軟件開發的技術骨干教師為主,大膽實踐,探索教改新路子。在小學現代遠程教育技術應用性研究的總課題指導下,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重地開展一系列課題研究。如:繼續有計劃、有步驟地做好杭州市級課題《計算機輔助教學與個別化教學》的研究工作,探索在學科中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人機交互式的輔助教學模式;組織教師開展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大屏幕投影式的輔助教學模式,開發適合課堂教學的優秀cai軟件和多媒體教學軟件,研究利用計算機優化學科教學過程,提高語文教學質量與效率等問題(主要結合語文四結合實驗開展);開展計算機與小學語文、數學學科整合的研究,提高計算機教學與學科教學的效率,加強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探索計算機教學的新路子;還要鞏固和發展投影、錄音、錄像在教學中的應用,有意識地引導教師開展多媒體組合教學研究;注意對發揮閉路電視功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研究;并鼓勵教師對網上學習的研究等。『 1

4、做好各項工作的定期自檢、總結和匯報工作,提高教師學習、研究、總結現代遠程教育技術的能力。

每學期進行一至二次校內的自檢工作,對課題研究、軟件開發、教改試驗課展示、教師培訓活動等計劃的實施情況作認真檢查落實,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學校要鼓勵教師總結經驗,撰寫有關現代遠程教育技術實施情況的論文和總結,以便于各地交流。同時要做好軟件資料的收集、推廣和應用工作。

建立各學科的學習制度,各學科每學期安排一至二個單位學習時間,由電教組統籌安排,學習軟件資料的使用;電教組要及時向各學科提供軟件資料和最新計算機教育方面的信息,將各學科的軟件資料分別立冊,把有關文字材料復印給各學科組,供老師參考和選擇,所有軟件資料逐步實現計算機管理;有針對性地選錄教育教學資料,并整理編輯成教學軟件,學科教師間合作編制一些簡單的、適合課堂教學的軟件,學校將教師們設計并編制的好的軟件和課堂教學片斷收集起來,爭取每年至少出一張教學光盤。

篇5

一、培訓目標

1、充分認識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工作的目的意義和重要性;

2、熟練掌握現代遠程教育工作的基本概念和設備的操作使用以及對站點設備的日常維護管理;

3、掌握應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工作的實踐技能;

4、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對辦公軟件的使用;

5、掌握衛星IP廣播數據接收的基本知識和應用;

6、掌握獲取、加工、處理和應用遠程教育教學資源的基本技能;

7、掌握遠程教育設備維護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二、培訓對象

主要培訓現有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站點的103名協管員和第一批新建站點的100名管理員。

三、培訓方式

采取集中授課、現場觀摩、實際操作、交流討論、結業測試的培訓方式,培訓結束時分別進行理論和實踐考核,考核成績合格者頒發培訓合格證書。考核具體包括考勤、作業、筆試、實踐等四項內容,其中筆試成績采用百分制記分(60分以上為合格),考核時間為2學時,其它三部分成績采用合格與不合格計分制,四項成績中有一項不合格視為考核總成績不合格。

四、培訓內容

培訓內容包括七個部分共40學時,其中教學38學時,考核2學時。

1、中央和省市有關遠程教育的部署和要求(1學時)

2、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簡介(1學時)

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的設備管理和維護、相關軟件開發及資源共享知識和常見故障排除方法。

3、計算機基礎知識(10學時)

計算機的發展、用途,計算機系統的組成,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基礎,計算機基本操作知識,計算機網絡知識。

4、WindowsXP操作系統(10學時)

WindowsXP的功能及特點,WindowsXP的基本操作,WindowsXP的文件系統,WindowsXP的控制面板,WindowsXP的多媒體功能,防病毒軟件和壓縮軟件的安裝與使用,系統恢復和維護,應用軟件的安裝與卸載知識。

5、衛星數據(IP)廣播接收系統原理和應用(12學時)

衛星通信基本原理及其應用,中國教育衛星寬帶多媒體網(CBESAT)簡介,衛星接收系統基本原理、安裝調試、維護和防雷,IP接收原理簡介,DVB數據接收卡(包括驅動程序、接收程序)的安裝與調試、參數設置,IP接收軟件的注冊與使用,接收中常見硬件和軟件故障的排除方法。

6、資源接收和利用(1學時)

遠程教育資源簡介,對資源的接收、存儲應用知識。

7、常用辦公軟件的應用(2學時)

Office辦公軟件的安裝,利用Word進行文檔的基本操作、排版、制作表格等應用,利用PowerPoint設計制作電子教案等相關應用,利用Excel建立、編輯、格式化工作表等應用,媒體播放軟件、刻錄軟件、抓圖軟件的初步應用知識。

8、終端接收站點衛星專用頻道資源管理軟件的安裝與資源接收、資源管理等。(1學時)

五、培訓時間

培訓采取分期分班的方式進行,第一批被培訓人員共分五個教學班,每期時間為5天,約40學時。在**年3月底以前培訓結束。

六、培訓地點:甘肅廣播電視大學**教學點。

篇6

面對日新月異的技術變革和知識更新。根據集團公司發展與建設的需要,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其一,要保證職工培訓的持續性。不能一次培訓就一勞永逸,根據企業生產的實際需要,設備技術的更新,實行持續多次培訓教育。其二,要保證持續培訓的全員性。對企業生產過程的全體人員,包括生產操作層、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層和最高決策層,從生產工人直至處長全員參與,營造學習型企業。其三,做好持續培訓的適應性,培訓內容適應總公司的發展、適應市場經濟需求,結合崗位規范,有重點地加強新信息系統、新上崗人員的培訓,搭建學習的平臺,制定學習計劃,在規定的期限內取得上崗資格。

二、教育培訓載體的創新。

在教育培訓中,載體的選擇和確立是決定工作效果的一個十分重要方面,因此在平時工作中一是:定時培植載體,我們規定每周一下午為學習日。二是:開辟網上教育課堂。針對下屬單位分散、人員集中較難的特點,我們利用局域網,建立管理網站,開辟《網上知識庫》、《技術交流》平臺,拓寬知識傳授和經驗交流的空間與渠道,為職工獲取新知識提供一流的學習平臺。現在上局域網學習已成為很多職工獲取知識的一種方式。三是:以活動為載體。積極開展各種知識競賽、崗位技能比武等學習教育活動,激發學習與工作熱情。

三、培訓教師選擇的創新

質量信息系統涉及系統架構、軟件開發、數據庫管理、網絡及硬件維護、系統操作等方方面面。隨著信息系統功能的不斷完善,信息管理涉及的范圍越來越大,系統正常運行相應的維護工作變得很龐大。因此,加強相關培訓,充分發揮各技術人員的專長很重要。老師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編寫了非常實用的教材,分專業特長開辦培訓班,效果很理想。先后舉辦了“計算機常見故障維護知識”、“網絡故障判斷及維護”等效果良好。通過培訓使員工學會了計算機及網格故障判斷方法及常用維護知識,在工作遇到問題自己能及時處理,同時減少了設備的維修費用。

四、培訓內容的創新

篇7

(一)很難保證信息的真實性

在現代化企業管理中,信息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真實的信息來源于企業的生產管理、資金流向、物資準備等方面,這些數據都是企業發展的基礎,一旦信息缺乏真實性就會造成企業管理失控。目前,我國許多企業存在這方面的問題,由于沒有對數據進行合理的分析和整理導致信息失真,另一方面,企業管理部門為了逃避責任或者為了自己的利益,沒有提供真實的數據,導致信息不準確和信息缺失。鑒于以上原因,應該建立統一的財務信息體系,實行統一編碼,以此來保證信息的完整度和準確性,這樣企業就可以有效的進行財務管理,為企業的生產提供準確真實的數據,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可靠的依據。

(二)傳統的會計系統很不完善

傳統的會計流程不夠完善,不能全面反映企業財務的真實面目,傳統的會計流程反映速度較慢,造成企業的信息滯后,信息的精確度也會有所降低,導致企業無法對財務資金實行實時的控制。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許多企業已經將電子技術信息化運用到財務中,但由于傳統的會計系統存在手工記錄的方式,導致數據缺失,無法實行企業財務信息化的完整與統一。

(三)缺乏財務信息管理人才

在企業管理方面,企業對管理型人才的培養非常重視,有生產專家,研發專家,技術能手等,但在企業財務管理方面,就缺乏財務人才。在我國,很多的企業都是家族企業和國有企業中,他們的財務管理人員大都是通過關系進入企業的,普遍存在學歷低,素質差的現象。這些管理人員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學習,能力不足,不能滿足現代化企業需求。企業在這方面應該擴大人才招聘,儲備這方面的專業人才,提高人員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從而加快企業信息化管理建設的步伐。

二、探討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建議

(一)加快專業軟件開發和應用

企業為了實現資金的統一管理,做到資金鏈不斷裂,應當加快企業專業軟件的開發進程,保證真實和有效的企業財務信息,讓企業的資金運作更加細致、科學、透明。企業與軟件公司對企業內部的財務現狀、資金利用率等優劣情況進行分析,設計一種適用于本企業實際需要的財務軟件。為了避免黑客和網絡騙子對系統進行侵襲,必須要構建安全保障體系。首先,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措施,確保從軟件開發到硬件維護,從系統操作到資料收集得到有序操控。其次,要想進入系統,必須通過安全認證,進入身份識別、有效信息檢測等方式。只有這樣,企業的財務管理系統才會安全可靠。

(二)更新企業財務管理理念

企業財務管理系統不僅僅是電子技術的運用,還關系到企業的各個方面,對企業的相關領導層有更高的要求。財務信息管理理念要不斷創新,突破難關,重在速度和質量上有更大的發展。與傳統財務管理模式不同,他的優點是可以集中管理,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在企業內部設置一個數據庫,通過數據庫可以和各個分公司進行數據共享,對資金實行監控與管理等等。這樣整個企業的全部資金活動都被控制在信息化管理系統里面,各部門之間互相監督,共同合作,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在外部,企業通過數據庫進行橫向和縱向之間的溝通。及時掌握市場的最新動態,上下級之間相互交流,對信息進行準確的分析,把握市場的最新走向和發展形勢。

(三)強化企業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識

企業要想快速的發展,管理者應該高度重視財務管理信息化。企業實行信息化不只是在硬件上設立電腦、開設幾條網線就行了,主要關鍵在軟件上,說的準確點是加強內部管理。通過提升內部員工的管理能力,形成一種自動自覺的工作氛圍。此外,管理者不但要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識,還要帶動全體員工都提高安全意識,可以讓員工對所有信息做到備份,對計算機系統進行設防,并安裝防火墻,各種殺毒軟件,定期清理,及時維護、全面的對資源進行合理配置。

(四)提升從業人員整體素質

篇8

一、確定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體系管理的組織機構制定

會計電算化工作計劃后,對技術和經濟等方面規劃進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單位擁有的設備條件、技術力量能否保證會計電算化的正常開展,能否承擔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的壓力,還應對預期取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進行分析。可行性分析通過后,必須將會計電算化工作進一步細化,層層分解,制定出具體可行的分階段實施工作計劃,指導會計電算化的具體實施工作,并對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考核。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體系的管理應該建立會計電算化工作的組織機構,應處理好領導、總會計師、財務部門的關系。會計電算化工作需要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的專業人員,因此,制定專業人員培訓計劃,明確培訓人員數量、培訓要求、方式、時間等。開展會計電算化工作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包括硬件購置費、軟件開發和購置費、耗材料費、運行維護費和培訓費用等,沒有資金保障,會計電算化工作將無法開展。因此,在計劃中做出預算的同時還應安排資金來源。

二、建立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體系管理的教師隊伍

二十一世紀是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會計行業處于這一潮流的最前沿。認真研究應對的戰略與策略,特別是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上,提出與論證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體系教育問題,已經成為廣大會計教育學者的緊迫任務和前沿問題。如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模式、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改革、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等。會計電算化專業的教師應當對這些問題開展理論研究和學術交流,以保持專業教學的前沿性。為了保證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體系的管理工作順利開展,必須建立隊伍負責組織管理工作,建立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體系管理教師隊伍,組織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體系的管理工作。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建設與時俱進、搶占前沿的會計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具有開拓進取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師資隊伍。會計電算化專業是一門新興的專業,需要分析和解決的問題是現代經濟和管理問題。我們必須破除長期以來在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的研究方法和模式,發揚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盡量用比較新穎和科學的方法進行專業研究和教學實踐,與市場的動態仿真一致,健全會計學課的研究體系,使會計電算化專業的教學內容富有科學性與時代特征。建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具有豐富工作經歷和實踐經驗的教師的課堂,不僅內容豐富多彩,而且由于真實、生動而吸引學生并使學生信服,教學效果有充分保障。

作者:王富強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青年政治學院

篇9

一、IT技術環境下的審計人才體系建設

我們應該合理配置審計人力資源,實現優勢互補。人力資源是一種潛在優勢,但這種潛在的資源優勢要得到充分的利用,才能轉化為現實優勢。要解決審計人力資源對地方計算機輔助審計的制約,實際上關鍵是審計人力資源的投資問題。因此地方審計機關應高度重視和充分發揮人才的基礎性、決定性、戰略性作用,加大審計人力資源的投資,造就一支適應計算機審計的審計隊伍,為審計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整合審計人力資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各地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分層進行。

1、充實和儲備計算機專業人才。對開展網絡審計的審計項目,需要計算機專業人員完成以下工作:檢查執行經濟業務處理和會計信息處理的應用軟件系統在合法性、正確性、安全性等方面是否存在漏洞和缺陷,有無非法和錯誤的處理和控制,客觀地評價軟件系統的現狀等。由此可見,計算機專業人員在幫助審計小組制訂計劃、決定審計策略、確定審計計劃,測試應用控制,數據的分析和測試、揭示和懲處利用計算機應用軟件進行欺詐與舞弊等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地方審計機關要以長遠的、可持續發展的眼光,充實和儲備計算機專業人才,通過實踐的磨練,培養造就一批審計業務和計算機專業知識都嫻熟的復合型人才隊伍。

2、加大人員培訓力度。培訓是人力資源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對在職審計人員來講,適時的專業培訓可以提高其工作的熟練度、工作自信心、工作熱情及責任感。因此地方審計機關應建立一套完備的、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有重點、分階段地采取多種渠道抓好在職人員的業務再培訓、再教育,一方面使在職審計人員的經驗優勢得以充分發揮,另一方面適時培養復合型人才,優化審計隊伍的知識結構,使之更加適應計算機輔助審計發展的需要。

3、合理配置審計人力資源,實現優勢互補。即通過對審計工作職能的科學定位,選擇行之有效的方式,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實現審計力量與審計對象的最佳組合。開展行業的計算機輔助審計,由于編制、經費等因素的制約,不可能將計算機人員配備到每個項目中,在這種情況下,除了利用本單位的人力資源外,還可以借助外部人力資源為審計服務,即在行業審計時聘用相關專業的計算機人員、業務人員來解決審計力量的配置問題。

4、建立競爭、激勵、團結協作的機制。在審計機關中提倡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通過完善競爭、激勵、獎懲等機制,創造有利于優秀審計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努力造就一支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審計隊伍,為開展計算機輔助審計提供強有力的智力保證。

對計算機審計人員自身而言,應依據自己的職責,做好自我培養,可以依據計算機審計對審計人員的要求,通過閱讀書籍及參加實踐培訓,學習廣博的計算機審計相關知識,培養綜合的計算機審計技能。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打造一支符合計算機審計要求的審計人才隊伍。

二、IT技術環境下的審計法律體系建設

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加強計算機審計的法律法規建設。

1、重整計算機審計法規,初步建立準則體系。我國雖然已經有了三個關于計算機審計的規范,但相互內容重疊現象比較嚴重,層次性差,未形成一個完整的計算機審計規范體系,顯得比較雜亂。比如《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20號》全面地闡述了計算機信息系統環境下的內部控制,而《審計機關計算機輔助審計辦法》又存在著一些內部控制的規范。從內容上講,計算機審計理論體系包括兩大方面: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審計和計算機輔助審計。前者包括系統開發審計、內部控制審計、應用程序審計和數據文件審計;而后者包括利用審計軟件對被審計單位的系統進行符合性的審計、利用計算機輔助審計人員建立審計檔案、利用計算機輔助審計人員進行管理咨詢。相應地,計算機審計準則的基本內容應包括信息系統開發過程的審計準則、信息系統內部控制評價的準則、信息系統輸入處理輸出的符合性和實質性測試(包括計算機抽樣審計)準則、應用軟件的擴展和維護的審計準則、審計軟件的基本功能和基本要求的規范指南。顯然,我國現有的計算機審計準則只是將上述部分內容納入準則體系,缺乏完整性,這種狀況急需加以改變。

2、細化“利用專家的工作”,提高可操作性。在《審計機關計算機輔助審計辦法》和《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20號》中都提到了計算機審計工作可利用專家工作,但并沒有對具體如何操作作出明確的規定。筆者認為,獨立審計具體準則應強化其實質內容,使之更具有指導意義。具體內容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計算機審計需要計算機專家做的工作。目前在計算機信息系統的應用軟件審計、數據庫結構和數據安全分析和輔導審計人員開發專用的審計程序方面均需要計算機專家的工作協助。(2)勝任計算機審計的專家人選。計算機審計專家來源于兩方面:一是從事企業信息系統開發工作同時熟悉一些計算機信息系統審計的計算機專家;二是掌握計算機在審計方面應用技能的審計專家。(3)計算機審計專家工作結果的利用。審計人員能否充分利用專家工作的結果,關鍵在于審計項目經理應當在開展實質性工作前,與聘請的專家交流并擬定專家工作的項目和收集、評價審計證據的索引。如果專家的一些結果與財務報表的數據有差異或不能形成充分的審計證據,審計人員必須先考慮一定的替代程序重新審計這些有差異和填補不充分的證據后再綜合利用這些結果。

3、增加“審計人員的能力和技能”和“審計證據的確定”。《審計機關計算機輔助審計辦法》的第五條規定:“審計機關應當定期對承擔計算機輔助審計的審計人員組織專業進修和崗位培訓。審計機關應當鼓勵或組織審計人員,參加人事部組織的全國計算機軟件專業技術資格或水平的統一考試。”而具體準則根本未涉及此方面內容。審計人員的能力和技能作為計算機審計發展的重要條件,未能從準則的高度進行規范是不恰當的。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比手工會計信息系統要復雜,如果審計人員仍依靠過去的知識和技能,是根本不能勝任的。因此,計算機審計準則中應包括計算機審計人員應該由哪些人員組成、計算機審計人員的資格、審計人員應具有的能力、審計人員應掌握的技能、審計人員的培訓等內容。

三、IT技術環境下的審計技術創新

我國在計算機信息系統審計技術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但效果并不顯著。目前,我國對計算機在審計領域的應用,逐步由理論研究轉向實際應用,一些原來從事會計電算化軟件開發研究的機構,現在也加入審計軟件開發的行列。與此同時,還出現了一批計算機審計的專家與學者。但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仍存在較大的距離。

為積極推進我國計算機審計的進程,應采取相應對策,主要包括:

1、加大通用審計軟件的開發力度。審計軟件是開展計算機審計工作的技術前提,而通用化審計軟件則是使更多的審計人員推廣計算機審計技術方法的有效手段。因此,審計軟件通用化問題的解決是勢在必行。(1)借鑒會計電算化軟件通用化經驗,切實做好審計業務的標準化工作,這是開發通用審計軟件的基礎和審計軟件通用化的依據。(2)國家審計主管機關要抓緊組織國內著名軟件公司特別是會計軟件公司以及各大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軟件的開發工作,并解決通用化水平低的問題。(3)加強國際交流,向國際著名注冊會計師機構引進先進的審計軟件技術,縮短我國計算機審計的差距。

2、加強會計數據接口的標準化、規范化工作。由于計算機審計工作的多數數據直接來源于會計系統,因此,標準化、規范化的會計數據接口是審計工作正確、完整采集會計數據進行處理的前提。這就要求權威的部門應頒布一種標準、規范的會計數據結構,供會計軟件公司和企業參考使用,并促使其提供符合標準數據結構要求的接口。

3、提高審計人員的計算機技能。為適應計算機審計的工作環境,審計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計算機技能,即不同層次的審計人員所需的計算機技能是不同的,而提高審計人員的計算機技能也有多種途徑,具體來說有以下幾方面:(1)轉變觀念,提高對計算機審計的認識,強化學習計算機基本技能,如掌握DOS,WINDOWS9X,OFFICE辦公軟件、關系式數據庫、網絡基本操作等;(2)熟悉會計電算化系統,包括基本操作、會計數據處理流程、安全控制、系統開發技能、會計系統內部控制與評價;(3)掌握審計軟件的基本原理與操作,中高級審計人員還應掌握審計應用軟件的開發與設計。

篇10

【關鍵詞】ERP 中小企業 管理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指企業資源計劃,它以市場和客戶需求為導向,以實行企業內外資源優化配置為目標,消除了生產經營過程中一切無效的勞動和資源,實現了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有機結合,提高了客戶的滿意度。實施ERP后,可以使中小企業擺脫信息閉塞的困境,幫助它們更好地掌握科學技術的發展動態,準確地把握國內外市場需求、新技術、新產品的變化趨勢,從而提升它們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

一、我國中小企業實施ERP存在的問題

1.企業方面

(1)資金短缺。ERP是一項復雜的工程,投資較大。不但要投入大量的軟件費、硬件費,還要投入大量的咨詢服務費、培訓費。有些企業對這項在短期內不能獲得收益的工程不夠重視,因而投入的資金嚴重不足。資金缺乏,已成為困擾中小企業推進信息化的問題之一。

(2)系統的選型錯誤。實施ERP成功的關鍵在于是否選擇了合適的ERP軟件。一般來說,市場上銷售的ERP軟件與企業的實際需求總有一定的差別。ERP不是普通軟件產品,它是國際先進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管理流程、工具的凝結和數字化表達。中小企業由于自身的條件限制,缺乏專業技術人才,在選型的過程中沒有專業人才負責。這樣,企業在選型的問題上,由于缺乏事前的考察和必要的調研,很容易跟風,盲目選擇與企業實際需求不相符的系統。

(3)缺乏有效的項目管理。ERP系統實施過程中必須強化項目管理,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以項目經理為核心的項目管理隊伍。但中小企業目前的問題是:由于企業自身人員的技術水平和項目管理經驗缺乏,往往出現工程投資突破預算,工期超過預定時間,工程質量差,缺乏必要和有效的溝通機制,項目管理混亂等現象。

(4)缺乏專業的人員。ERP系統的實施,需要既懂計算機技術又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目前,實施人員的能力偏重于計算機方面,管理知識不足,特別是缺乏具有企業背景和解決企業管理中的實際問題能力,實施人員的素質低下,是導致系統屢遭敗績的主要原因之一。

(5)數據資料的準確性與及時性。ERP系統的順利實施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數據資料的準確性加以保證的,這些數據資料內容繁多復雜,一般占到ERP系統導入工作量的70%左右。企業在導入ERP系統時容易犯很多錯誤,如錄入的數據與軟件要求的不符等。

2.軟件方面

(1)軟件的模塊功能可用性不足。有些模塊的功能并沒有完全用到,一般只能達到預期功能的50%左右。勢必造成軟件冗余,資源浪費。

(2)軟件的調試周期過長。當前ERP軟件的平均調試周期在18-31個月之間。調試周期的過長,會花費企業過多的精力,甚至讓企業失去信心。

(3)軟件的自身缺陷過多。有些模塊的功能在前后關聯中沒有相互配套,銜接較差,造成數據丟失。

(4)軟件的項目成本過高。軟件的培訓費和后續維護費很高。ERP項目的實施成本,有時可能是軟件價格的3-5倍。

(5)軟件公司的咨詢能力不強。對企業的實施目標和遠景規劃了解不夠,不理解企業的管理風格和期望,很難提出具體的實施方案,不能滿足企業的真正需求。

二、我國中小企業實施ERP的對策

1.企業方面

(1)合理安排資金。ERP的購買以不能影響企業的正常運作資金需要為準。在硬件設備投入上,基于互聯網的信息平臺系統,可以有效降低服務器端龐大的硬件成本和與其相關的維護升級費用,企業甚至可以采取租用的方式,不去理會服務器環境的維護與擴容升級的煩惱,更大限度地降低初期硬件的一次性投入。

(2)要穿“合腳”的鞋。中小企業在選擇ERP系統時要堅定立場,要對自己有一個理性的認識和分析,確定是否真的需要ERP來管理。得到肯定的答案后,各部門負責人成立協調小組,秉著“鞋子穿上要合適才行”的原則,選擇適合企業的系統。在IT技術和人才儲備不足的情況下,選擇安裝、操作簡單的系統也至關重要。

(3)規范項目管理。規范項目管理是ERP實施成功的保證。首先,要制訂詳細、系統、務實和動態的規劃,并用新的計劃來不斷適應環境的變化,采用適當的方法對項目進行透徹地分析。其次,精心組建項目小組、建立項目管理規范,對項目經理充分授權;再次,項目實施的重要事宜須得到明確、及時的決策,把企業本文來自:決策層的簽字視為項目的出發點,各部門必須全程主動參與,提高實施的成功率。

(4)培養專業的人員。前年啟動的“百萬中小企業上網培訓計劃”將動員上百個培訓機構和上千名培訓老師參與,每年培訓人數不少于20萬人。預期目標是能夠推動百萬企業上網開展電子商務,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培育一批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專業隊伍。

(5)保證錄入數據的正確性與及時性。“三分技術,七分管理,十二分數據”是信息系統建設過程中不成文的規矩。所以為了保證ERP實施的質量,很關鍵的一點就是嚴格保證錄入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與及時性。最后,要做好校對工作,以確保數據的正確性。

2.軟件方面

軟件選型。在選型過程中,首先,要知己知彼。知己,就是要弄清楚企業的需求,即先對企業本身的需求進行細致的分析和充分的調研,這我們在需求分析階段已經完成;知彼,就是要弄清軟件的管理思想和功能是否滿足企業的需求。特定的軟件則可能由于自身的原因,不能夠滿足企業一定的特殊需求,也需要一定的補充開發。軟件開發人員盡量在不改變源代碼的前提下,使ERP軟件的界面和功能與企業的管理習慣、業務特點結合起來。并使軟件具有二次開發的功能,即在軟件商提供的基本功能之外,能刪除和新增一些功能,這樣可以減少軟件功能模塊的冗余,也適應日后不斷變化的情況。軟件公司事前要做好充分的調研與其他準備工作,盡量縮短軟件的調試周期,當發現軟件的缺陷時及時改正。ERP軟件升級周期是考核系統的持續應用能力的指標,一般來說以6-12個月為宜,軟件公司要適時的為軟件進行升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