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專業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5 15:07: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模具專業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模具專業論文

篇1

關鍵詞:高職;模具專業;畢業設計;改革

1高職模具專業畢業設計的重要性

畢業設計是學生必修的最后一個重要實踐環節,它既能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水平與應用能力,也能培養和提高學生專業綜合素質,是學生走上社會工作崗位的前站.對高職模具專業學生來說,它能使學生完成模具設計與制造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培養并提高綜合運用模具相關知識、理論和技能來解決實際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為成為在模具生產第一線從事模具設計制造、技術開發、研究和經營銷售的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打下堅實基礎[1].因此,研究并探索如何更好的組織和實施畢業設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高職模具專業畢業設計工作現狀

然而,筆者通過實際教學及調研發現,包括筆者所在學校在內的大多數開設模具專業的高職院校,其模具專業畢業設計的現行模式中存在較多共同弊端,最終效果差強人意.主要反映在:

(1)畢業設計與頂崗實習和就業沖突,學生難以靜心設計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模具專業采取的畢業設計模式均為在學生第六學期到企業頂崗實習的同時進行畢業設計.學生一般在第五學期中后期就已經開始求職,基于就業導向,學生一般都把主要精力用于就業,直到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才開始真正考慮畢業設計的問題.但即使是順利找到工作崗位進行頂崗實習的學生,也有相當一部分由于工作壓力或時間、條件限制無法較好的開展畢業設計.

(2)畢業設計選題單一,畢業設計流于形式目前高職模具專業畢業設計題目一般由教師擬定、學生選擇,學生帶著題目到企業頂崗實習.一方面選題數量少,易形成“一題多人”的局面,使學生滋生依賴心理,最終導致抄襲現象嚴重;另一方面由于題目由教師擬定,難以與學生頂崗實習的具體工作內容較好融合,學生普遍缺乏完成畢業設計的動力和熱情,即使勉為其難的打起精神完成畢業設計,也無法將結果在實踐中進行驗證,有紙上談兵之嫌.

(3)學生無法得到適時、充分的交流和指導,影響設計效果由于畢業設計與頂崗實習同時進行,不同學生身處不同企業的不同頂崗崗位,指導教師則一般留在學校一邊從事日常教學一邊指導學生畢業設計.這種作息時間、空間的差距導致不同學生之間、學生與指導老師之間交流受到限制,無法充分、順暢的表達各自的思想.學生有了疑難,難以立即得到有效的提示或指導,教師也難以及時了解學生的設計進度和現狀,也就無法對學生的畢業設計工作起到切實有效的監督、促進作用.尤其對一些基礎較差、專業基本功不扎實的學生而言,這就進一步降低了他們畢業設計的熱情和信心,最終導致畢業設計成果錯誤偏多、質量偏差.由于以上原因,最終形成一部分學生不重視畢業設計,在整個畢業設計過程中采取消極等待、觀望態度,不認真對照學校畢業設計規章制度、規范和指導老師的進度要求開展工作,寄希望于答辯前拼湊、抄襲來完成畢業設計任務;一部分學生雖然重視畢業設計,但由于本身水平或周圍條件限制,畢業設計草草了事、設計成果不盡人意;只有少量基礎好、條件充分的學生能夠按時、按質完成畢業設計,達到設置畢業設計教學環節的初衷.在這種情況下,多數指導老師鑒于學生的實際困難和畢業率的壓力,通常對畢業設計成績評定采取寬容態度,最終畢業設計的執行效果大大削弱,甚至淪為“走過場”.

3高職模具專業畢業設計工作改進措施

可見,多數高職院校模具專業畢業設計的現行模式亟待改進.針對上述不利情況,筆者通過多年承擔高職模具專業畢業設計指導工作,從實踐中總結到以下改進方法和措施:

(1)加強畢業設計理念的滲透,提前安排畢業設計如上述,相當大一部分學生在畢業設計過程中消極等待、嚴重抄襲的主要原因一是基本功不扎實、對畢業設計課題感到茫然無措,一是沒有充分時間精力安排及執行畢業設計.學生對畢業設計不知從何下手,究其原因,與高職教育現行教學模式密切相關.目前高職教學的各門課程之間大多相互獨立,課程教學目標較多定位為僅滿足本門課程需要,較少兼顧到與其他課程之間的前后銜接和相互協調、統一[2],且傳統教學模式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應用環節薄弱.這就造成學生接受到的教育不夠連貫、系統,無法很好理解各門課程在解決實際工程問題中的具體地位、作用和相互聯系,也無法將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較好的應用于畢業設計.這就需要授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幫助學生理解本門課程與其它課程之間的相互關系,在畢業設計中的地位、作用,引導學生運用本門課程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并強化學生的這種應用能力.在我校模具專業課程教學中,與畢業設計直接相關的課程包括《塑料模具設計與制作》、《沖壓模具設計與制作》、《模具典型零部件編程與加工》、《模具數字化設計》、《模具制造工藝學》、《塑壓成型設備》、《模具材料及熱處理》,這些課程的授課教師尤其需要注意畢業設計理念的滲透.畢業設計與頂崗實習和就業沖突,導致學生時間精力投入不足,可以通過提前安排畢業設計來緩解、改善.目前我校模具專業畢業設計課題的下達時間已提前到第五學期專業學習之后,利用學生的在校時間,要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選題、開題工作,不僅要充分了解選題的目的、意義,而且要完成對畢業設計主要內容、執行步驟的詳細規劃和安排.萬事開頭難,做好了準備工作,就提高了學生在第六學期兼顧就業與畢業設計的可能性,也就提高了畢業設計的整體質量.

(2)拓寬選題來源、思路,科學選擇畢業設計課題首先,選題要恰當,難度要適中.一個好的課題,應能在強化學生理論知識及實踐技能的同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其創造力,是順利完成畢業設計的基礎.畢業設計選題應結合學生所學專業知識、考慮學生專業水平、圍繞學生就業來綜合制定.目前高職模具專業畢業生對口就業崗位主要包括“簡單產品設計”、“機械及模具設計繪圖員”、“塑壓及沖壓成型設備操作”、“塑料及沖壓成型工藝分析”、“模具鉗工裝配”、“數控編程與加工”、“普通機加工”、“產品質量檢測”、“生產管理或銷售”.畢業設計選題應按模具職業標準和技術崗位要求,從模具在制造業中的實際應用出發,以培養學生從事模具設計與制造工作為核心,將過去本專業的模具設計、模具制造工藝學、塑壓成型設備、模具典型零部件加工等關聯課程內容有機整合,并以此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拓寬畢業設計知識面.其次,應避免“一題多人”,爭取“一人一題”,至少“三人一題”,最大限度防止學生滋生懶惰心理,杜絕抄襲現象.再次,應盡量拓寬選題的來源渠道、思路.除采用本校老師單獨制定的課題外,目前我校模具專業采取的選題方式還有:1、與一些模具生產企業合作開發一批有實用價值、適合學生設計的課題.2、直接采用工廠實際工程技術問題作為畢業設計課題,這主要包括兩種方式:一是聘請模具生產企業技術人員擔任畢業設計指導教師,由他們提供工廠實際任務作為畢業設計課題;一是已找到實習單位參加頂崗實習的學生,根據實際工作內容自主選擇并確定與之相關的課題.通過校外渠道獲得的課題,具有更高的應用價值和可行性,更符合工廠實際,能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幫助學生就業.尤其是學生自主選擇的課題,緊貼工作崗位,將畢業設計與實習就業很好的結合在一起,在完成崗位任務的同時也基本完成了畢業設計,因而學生積極性高、參與意識強,畢業設計質量也自然得到了提高.

(3)企業技術人員指導與在校教師指導相結合過去,畢業設計僅由校內教師來指導,這種單一指導的模式存在明顯不足[3]:首先高職院校畢業設計指導工作是在教師承擔繁重日常教學工作的同時完成的,而且一個老師指導的學生往往在十個以上,在此情況下要使每個學生都獲得適時、充分的指導是十分困難的;其次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時空差距也影響了指導效果;再次目前高職院校模具專業教師普遍缺乏工程背景、模具相關企業工作經驗,提供的指導意見容易和工廠實際脫節.目前,我校模具專業畢業設計指導教師已作如下安排:聘請模具生產企業中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為畢業設計兼職指導教師.承擔本校課題的同學,以校內教師指導為主、企業兼職教師指導為輔.課題來源為校外的同學,以企業兼職教師指導為主、校內教師指導為輔.事實證明,校內教師指導和企業兼職教師指導相結合,克服了校內教師單一指導的缺陷,實現了知識與經驗、理論與實踐的有機融合,能有效幫助學生攻克畢業設計中的難題,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

(4)完善校內外畢業設計實踐條件,最大程度規避“紙上談兵”已在實習單位進行頂崗實習并按工作內容確定了畢業設計課題的學生,可以利用所在企業資源完成畢業設計并驗證畢業設計結果,但未找到實習單位而選擇了本校自定課題的學生,仍然需要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完成畢業設計.在以往的畢業設計中,選用本校課題的學生即使認真按照教材或參考書籍上的模具設計步驟完成了模具理論設計,由于缺乏經驗和實踐條件,最后能在合理的價格預算下,把設計圖紙真正變成模具,并利用模具成型出合格制品的,少之又少.一方面,這種無法將理論設計轉化為真實產品的現實,易使學生失去成就感,喪失從事畢業設計的熱情和積極性;另一方面,畢業設計的成果無法通過實踐來檢驗和修正,“通過畢業設計來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成為一句空談,畢業設計淪為“紙上談兵”.近幾年,我校模具專業畢業論文中存在的理論不符合實際的主要問題有[4]:1、模具設計只考慮模具結構而忽略了加工制造,導致模具難以加工或成本偏高;2、無法正確選擇模具材料、確定模具零件熱處理硬度;3、圖紙公差與配合標注、技術要求不符合實際需求.這些本應通過畢業設計彌補的知識缺陷將影響學生就業和工作,延長學生適應企業工作崗位的時間.要避免畢業設計“紙上談兵”,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完善校內外畢業設計實踐條件,使學生的理論設計能夠成為實物.一方面,學校要加大投資力度,改進模具實訓室條件,購買或修整畢業設計需要的各種設備、工具、材料;另一方面,學校要加強和模具企業的合作,使學生能夠將畢業設計的某些實踐環節放到企業現場去完成,既貼合實際,又能在企業工程師的指導下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強化畢業設計過程管理,加大畢業設計監管力度畢業設計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能力和態度,同時也與指導教師的業務水平和工作態度密切相關.要真正提高畢業設計質量,必須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一方面,指導教師要高度重視畢業設計過程管理,嚴格按照開題報告中的規劃和時間安排,有計劃的對學生畢業設計工作進行階段性檢查,防止學生平時不努力,答辯前集中抄襲、剽竊;同時,學校管理部門要加大對畢業設計工作的監管力度,杜絕重結果、輕過程的現象,要對指導教師的工作進度、指導情況進行有效監管,既要及時解決指導教師在畢業設計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又要防止個別指導教師流于形式、敷衍了事.目前,我校使用了“學生畢業設計與頂崗實習管理平臺”,為每個學生、指導教師、管理人員分配了賬號和密碼,學生需定期在此平臺上匯報畢業設計與頂崗實習情況,指導教師也需通過此平臺及時對學生匯報的情況進行反饋、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管理人員也可以隨時了解學生、指導教師的相關情況.通過這一平臺,實現了對不同學生畢業設計和頂崗實習工作、對教師畢業設計指導工作的有效監管,是一種值得推廣的管理模式.

4結束語

加大對畢業設計工作的重視程度,更新畢業設計指導、管理觀念,建立一套規范的、切合實際的、考慮全面的畢業設計指導及管理模式,確保畢業設計質量,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目前能取得最好效果的可執行的畢業設計模式,是根據學生簽訂的就業協議,選擇有能力并愿意與學校聯合培養的企業,與企業簽訂“畢業設計與頂崗實習校企合作協議”,讓學生在頂崗實習的同時進行畢業設計.在畢業設計過程中,根據企業實際需求,為畢業生指定或由畢業生自行選定畢業設計課題,以企業技術人員為主、校內專業教師為輔聯合指導學生,使學生參與解決企業實際問題、培養創新精神,為學生了解行業技術應用、積累工作經驗、提前進入工作狀態創造條件、提供平臺.同時,在整個畢業設計過程中,運用畢業設計與頂崗實習管理平臺對學生畢業設計進度、完成情況及教師指導情況進行監管.這種模式才真正實現了畢業設計的目的,更有助于學生就業.但這種模式只適合少量有能力就業且機遇好的學生,我們可以從這種模式的試點開始做起,兼顧其它模式,逐步嘗試、摸索、完善,以點帶面,以好帶次,最終建立起適合各類學生的一整套完善的、切實可用的畢業設計指導及管理模式.最近幾年,我校模具專業已按上述方式開展畢業設計工作并依照上文改進措施從多方面對畢業設計工作進行了改進,實踐證明,這種畢業設計模式和相關改進措施提高了畢業設計質量,提升了畢業設計內涵.

作者:陳娟 單位: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董海東.高職模具專業畢業設計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3(8):44-47.

[2]高秀華,周鳳蘭,張艷杰.高職高專模具專業畢業設計的現狀及改革探索[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5(9):256.

篇2

論文摘要:結合河北就業市場的人才需求,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進行了修仃,在新的培養模式中,設置了三個培養方向,優化了學科基礎課;同時增加了專業綜合實驗、技能培訓、外語文獻閱讀及學年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

1998年國家教育部對高等院校本科培養專業進行了調整,其中,將過去的鑄造、鍛壓、焊接3個專業合并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旨在培養專業面寬、適應性強的材料熱加工方面的人才。舊的培養模式無法滿足新專業的需求。所以自1999年按新專業招生以來,便對本專業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進行制訂和修改,但在教學實施和畢業生就業中暴露了一些問題。本課題便是針對這些問題,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進行了研究。

1.根據市場需求劃分專業方向

從就業情況來看,長期以來,熱加工行業從我校招的畢業生一直以鑄造、焊接、鍛壓為各對口專業,所以近年來,用人單位仍以此舊專業名稱招收畢業生。加之企業在生產中分工較細,他們都希望有各個專業特長的人才,在短期內便可勝任一方面的技術工作。由此看來,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大專業制定一套新計劃而完全取消過去的專業方向是不合適的。但專業方向如何設置仍需慎重。為此我們分析了近幾年河北省對本專業的需求,連年來省內各中小企業對鑄造、焊接方向的人才需求較多,尤其我國加人WTO后,鑄件出口量逐漸增多,優質高效的要求使他們對此方面的人才需求隨之增強。由于河北省產業結構的調整對傳統的鍛壓方面的人才需求減少,模具設計與制造方面的人才需求呈連年上升趨勢,而且省外的某些模具加工基地也逐漸從我校招聘畢業生。分析了河北省的需求情況,我們又對其他兄弟院校的教學計劃進行了分析,在我們收集的教學計劃中有全國重點院校的,如清華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也有一般院校的,如河北工業大學、河南科技大學。從這些院校的教學計劃看,重點大學基本不分專業方向,除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外,其他課程安排完全一致,專業性強的課程開設較少。分析原因,這些院校的畢業生考研率較高,從事科研工作的較多,而在企業從事生產一線技術工作的較少。一般的地方院校的計劃中在進人第6,7學期后,根據專業方向劃分幾個相應的專業模塊,主要的專業課開設2一3門,因為這些地方院校的畢業生主要面向一些企業,將來主要從事技術工作,所以他們需要掌握某一專業方向的專業知識,畢業后,能在短期內勝任具體工作。我校面向的主要是河北省中小企業,很多企業來校招人時都表示希望能盡快在工作崗位中獨擋一面。

鑒于以上分析,決定在新的方案中,分出三個專業方向:模具設計與制造、鑄造、焊接。由于模具設計與制造的基礎知識、專業基礎知識更近于機械工程學科、而鑄造和焊接所需材料科學基礎知識較多。在新的培養計劃中制訂了模具方向、鑄造和焊接方向兩套培養方案。

2加強基礎教育,優化學科基礎

為了加強基礎教育,拓寬專業范圍,整個課程體系中,基礎課應占較大比重,而基礎課包括公共基礎課和學科基礎課。公共基礎課是按學校對理工專業的要求開始的,包括兩課、英語、信息技術基礎和計算機程序設計。而學科基礎課的設置是各專業教學計劃的關鍵,在本方案中,首先確定了高等數學、工程數學、物理等學校框架內的幾門課程,然后根據專業方向的需要,搭建了不同的課程體系。其中模具方向以機械工程基礎為主干學科,因此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開設學時較多,而鑄造、焊接方向則以材料科學工程基礎為主干學科:如開設了普通化學、物理化學、冶金傳輸原理等課程;除以上因專業方向不同而開設的不同的學科基礎課以外,還開設了多門相同課程,其中包括必不可少的材料科學基礎,另外為拓寬知識面、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及考慮到后續課的學習、將來工作崗位的需要開設了工程材料概論、文獻檢索、電工學、互換性與技術測量、材料成型控制基礎、材料檢測及控制工程等課程。

從課程的開設看,包含了自然科學基礎、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和工程技術基礎的課程,而且考慮了主干學科與相關學科的關系、基礎與專業的關系,優化了學科基礎課程。

3整合專業課,精選選修課

為加強專業綜合教育,拓寬學科專業范圍,專業課和選修課的確定也很重要。專業課是按專業方向開設的,各方向根據專業特點,在有限的學時內選擇了幾門構成專業框架的專業課。鑄造方向是以設備、工藝、材料三方面的課程構成的框架;焊接方向則由電源、工藝、結構三個不可或缺的部分組成;模具方向則體現了模具設計(沖壓模具、鍛造模具、塑料模具)和制造(模具制造工藝和數控加工技術)兩大方面,同時開設了計算機在模具中的應用(模具CAD/CAM)。

有了以上各專業方向的主體框架,考慮到學生在某一方面的興趣及將來工作崗位的需要,開設了小學時的專業性強的專業課(每個專業方向2一3門)。另外,為拓寬學科專業范圍,讓學生了解本學科的發展動態,精選了一系列選修課:如材料成型新技術、工業機器人、工程軟件、計算機在熱加工中的應用、技術經濟學等十幾門課程可供選擇。

4加強實踐教學,注重能力培養

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造能力的主要途徑。在新的計劃中,除了傳統的金工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以外,模具方向增加了數控加工技術的技能培訓,主要有線切割編程加工、數控銑編程加工;鑄造和焊接方向增設了兩周專業實驗周.,學生可自己設計實驗、并親自動手操作。這給學生創造了動手和動腦的機會,也給他們創造能力的發揮留下了空間。

為了使學生四年外語不斷線、培養學生對外語文獻閱讀和翻譯的能力,同時結合文獻檢索課的學習,練習查閱、整理資料;另外為鍛煉學生文字表達和科技寫作的能力,在5一6學期增設了“外語文獻閱讀及學年論文”的實踐教學環節。

篇3

[關鍵詞] 模具工藝設計;教學改革;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4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4634(2013)05-0061-03

0 引言

模具工藝設計類課程包括《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塑料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鍛造工藝及模具設計》等三門核心主干課程,同時又是實踐性和實用性很強的專業課程,其教學效果的好壞將直接關系到后續各教學環節質量的高低,進而影響到實踐能力及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因此在模具人才培養計劃中占有重要地位。多年來,三大模具工藝設計類課程一直在進行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改革,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及科技創新能力,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奠定了扎實的理論基礎。

1 融合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建立“4+4”課堂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模具工藝設計類課程的共同特點是:模具結構復雜,種類繁多,動作過程難于理解;教學概念眾多,知識點分散,難以形成完整的知識鏈;知識涵蓋面寬,內容交叉性強,課程涉及到諸如工程制圖、機械設計、沖壓設備、模具制造工藝、工程材料等課程,增加了學習和講授的難度[1]。課題組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根據模具工藝設計類課程的特點,逐步形成了4種教學手段加4種教學方法的“4+4”課堂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1.1 四種教學手段并用,強化教學效果

工藝設計類課程不能單純盲目地追求現代化教學手段,不同的教學內容應靈活采用傳統板書、實物樣件、模型教具及實驗設備、多媒體等教學手段,才能起到良好的輔助教學效果[2]。

傳統板書即“粉筆+黑板”,其可以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因此,理論公式推導、工藝參數分析等工藝設計類教學內容非它莫屬。

實物樣件主要是來自工廠、生活中的各種金屬薄板沖件、塑料制件等,這些樣件的展示,更能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而興趣則是最好的老師。

模型教具及實驗設備即實驗用金屬材質或塑料材質的沖壓模、塑料模以及沖床、注射機等,對于實踐性較強的模具安裝與調試、設備使用與操作等教學內容,需要采用現場教學方法,這樣既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教學效果好于純課堂授課。

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可將復雜的模具結構、工作過程通過三維造型、動畫仿真加以展示,生動、形象又直觀,它可變繁為簡,變抽象為具體,易于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2 融合四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工藝設計類課程有很強的實用性,需采用各種教學方法,包括討論式、啟發式、專題講座式、設計案例式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考并提出問題,增強模具設計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1)重點內容啟發式。模具工藝參數的設計及工藝方案的確定是課程的重點內容,通過實物樣件,引導和啟發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參數設置的利弊,提出若干工藝方案,并總結出各種方案的適用范圍,重點內容吃透弄懂,印象深刻。

2)疑難問題討論式。各種成形缺陷的影響因素,除了理解記憶還要知道“為什么”。利用實物缺陷件,組織學生分析和討論其特點和成因,加深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3)高新科技講座式。將本行業先進的成形技術和成形裝備、科技成果引入課堂,聘請企業工程師對學生進行專題講座,了解相關理論在企業的應用情況、企業產品、企業對人才的具體要求等等,拓展視野,激發學習熱情。

4)設計內容案例式。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完成模具設計,設計內容始終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采用案例式教學,將模具設計和理論教學同步進行,促使學生緊緊圍繞產品的設計來思考和分析每個教學內容,學習目的明確,設計思路清晰。

2 改革實踐教學模式,增強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河北科技大學模具畢業生面向企業者居多,而企業急需的是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正是工科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培養的主要途徑。針對模具方向的具體情況,對實踐教學的內容、方法進行了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1 搭建專業實驗平臺,開設數控技能培訓周,增 強綜合實驗能力

傳統的實驗教學多是隨堂安排,跟著教學進度,多為小型、單個的驗證性和演示性實驗,學生只是按照實驗指導書被動地實驗,缺乏主動性和實驗熱情,少有動手實踐的機會,更無法體現創新意識的培養[3]。因此,從2010年開始,河北科技大學對實踐教學環節進行改革,搭建了兩周的專業實驗平臺,將分散在塑模、沖模、鍛模等專業課程中的30學時15個實驗從理論教學中獨立出來,納入專業實驗周。學生按照實驗大綱要求,自行設計實驗方案,由任課教師審核,實驗教師與任課教師共同指導,學生自行完成。另外,開設了數控技能培訓周,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多學科的理論知識,經過了“繪圖-編程-操作-加工”的全面訓練,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熱情,增強了綜合實驗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2.2 建立多功能模具拆裝室,提高動手能力和模具設計能力

模具結構種類繁多、結構復雜,教材中的靜態圖例說明簡略,學生讀圖、看圖均感吃力,給專業課的教學及后續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造成不利影響。因此河北科技大學籌建了集掛圖、模型、仿真動畫三位為一體,以實現模具拆裝、測繪、現場教學等多功能的模具拆裝室。

模具室現有塑模、沖模等20余套教具模型,工廠下線的小型沖壓模近十套,各種測量工具數十件,基本保證一個標準班學生在專業實驗平臺中人手使用一套模具。通過對模具的反復拆裝和測繪,加強學生對模具結構的感性認識,解決理論課中難以消化的模具細節的設計問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模具的設計能力。

2.3 推進校企合作,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科技創新能力

為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創新的能力,在畢業設計實踐環節中,著重強調課題的實用性和創新性。對已簽約的同學,可以直接進入用人單位,從企業中選用實際課題作為設計題目,教師掌握難度和工作量,由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雙重指導,理論指導實踐并在實踐中得以檢驗;教師也可以將自己縱、橫向科研課題或博、碩的研究項目,拆分為若干個難度適中的子課題作為設計題目,如“高強度鋼板沖壓性能的研究”、“液壓缸筒體擠壓成形”、“沖模標準件數據庫開發”等,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科研興趣。另外,依托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與教師的科研項目,鼓勵并引導學生進入研究室,參與科學研究工作,將專業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解決中。幾年來,共有5篇畢業論文獲河北科技大學優秀論文獎,其中來源于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大口徑直縫焊管成型機理與工藝優化》的畢業設計論文連續三年被評為河北科技大學優秀論文。

3 將計算機技術引入教學環節,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強化教學效果

多年來,課題組老師花費了大量的心血,通過多種途徑搜集素材,以工廠錄像、網絡視頻、3D(或2D)動畫及文字圖片等多種形式開發制作了專業主干課的多媒體教學系列課件,結合“4+4”課堂教學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深得學生喜愛和歡迎。學生對課程評價均為優良,多媒體教學課件“鍛造工藝及模具設計”、“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塑料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模具方向輔助實習”課件先后獲得河北省課件大賽兩項二等獎及兩項三等獎,沖壓和鍛造的課堂教學一直使用課題組教師參編的十一五規劃教材。其中,《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教材采用三維實體造型技術描繪模具實體結構,便于學生理解,并率先在教材中引入先進的計算機模擬軟件分析的章節,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參考文獻

[1]駱俊廷,官英平,顧勇飛,等.塑料成型模具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教學研究,2010,33(2):63-65.

篇4

關鍵詞:模具設計與制造;課程體系;課程設置;工作過程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24-0241-02

在課程體系的建設當中,我們探索以工作過程中的典型任務為載體,以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將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專業課程進行重構與整合,開展人才培養模式和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標準、課程體系等相關課題研究與制定,使課程結構和內容與學生將來所面臨的職業生活緊密融合。

一、課程改革思路與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的構建

1.課程體系改革。以工作過程中的典型任務為載體,將課程結構按工作結構重新設計,從而改變原有的傳統的學科型課程體系。

2.教學內容重組。將以學科知識為主線專業理論知識為主體的傳統學科型課程內容,調整設計為以職業活動為主線的,能夠滿足實際工作任務需要的課程內容。

3.教學模式改革。摒棄傳統的“填鴨式”灌輸、學生被動接受,實踐與理論脫節的教學模式,采用以典型任務驅動、學生主動實施,融教學做一體的新型教學模式。

4.教學情境改造。創設盡可能與工作實境接近的教學環境,讓課堂變得生動,讓學生變得主動。將學校環境與工作環境有機融合,摒棄單一的學習模式、課堂化教學環境。

二、課程體系開發步驟

1.確定模具設計與制造技術典型工作任務。針對本專業人才培養面向的崗位群,與企業專家、一線技術人員及崗位從業人員對崗位工作過程及工作任務進行分析,由企業專家、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組成小組共同討論,確定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典型工作任務。

2.分析工作任務,歸納本專業職業行動領域。將工作對象、工作內容、工作流程及工作環境逐一進行分析,將一個或幾個類似的典型工作任務按工作內容及工作手段的異同歸納為不同的職業行動領域。根據對模具設計與制造技術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的分析由企業相關專家、骨干教師共同討論,歸納確定了行動領域。

3.依據行動領域設置學習領域課程,構建新的課程體系。將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歸納到職業行動領域,重新設置學生的學習領域。學習領域的設置原則;所有學習領域組成生產和經營過程。按照“理論與實踐一體化、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一體化、學習內容與工作內容一體化”的思路進行課程架構,形成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

三、教學課程模塊設計

對教學過程進行模塊化,分為人文課程體系、理論課程體系和實踐課程體系三大模塊。教學課程模塊設計如下表所示。

四、課程評價體系建設

要建立一個合理的課程體系,就必須建立相應的課程評價體系。顯然以往一張試卷來考查學生的考試模式已經不再適用。需要建立完整的評價體系,綜合考查學生的能力。評價體系包括:

如何培養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是高職院校的一個需要不斷探究的課題。隨著新技術的不斷出現,社會對模具人才的能力結構也在不斷的變化,因此,新的課題也將不斷出現。這就需要我們積極思考、開拓創新、與時俱進,讓高職院校不斷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王風剛.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開發[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

[2]翁光遠.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探索與實踐[J].科學時訊,2011.

篇5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讓學生保持“樂之者”的角色,教法必須改革創新,靈活有樂趣。

我校積極探索與研究如何上好專業生產實習(技能訓練)課,如何引發學生對專業課的學習興趣與認識,使學生的學習態度由被動變為主動的教學模式及方法,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學習活動對他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就會越學越想學、越愛學,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都應做好樂中施教和感興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通過不斷地探索和實踐,形成了我校在專業生產實習課上新的教學模式――趣味教學法。

趣味教學法在教學上有較多的形式與方法,具體也要根據不同的實習情況而選擇不同的方法。我校在趣味教學法上進行了多次的研究、探索和實踐,得出了各種不同的專業性較強的趣味教學方法。

一、趣味教學法在我校教學中的運作方式

1.在模塊教學實習當中,首先必須完成本實習模塊的基本技能操作訓練,再增加趣味教學實習課題,但可以在一開始實習時引導學生或布置與趣味教學實習相關的課題作業等,讓學生設計趣味教學實習課題。

2.可以在空余或晚自習時間安排趣味零件的設計(由于實習班級在晚自習時,作業相對較少),這樣可充分利用學習時間,充實學生的學習內容。

3.在實施趣味教學課題時,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為指導思想,盡量讓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與愛好,以及個人潛力,而教師只是為學生提供技術指導或引導,并且給予技術難度或課題范圍之內的指導控制。

4.單一的模塊教學,可以讓學生通過實習,設計一個綜合性較強的零件,并由學生自己完成制造,加強綜合能力的運用。

5.在設計專業教學計劃或實習課題時,可以考慮學生從開始實習至畢業期間,所實習的課題是前后關聯的,能組裝并完成一件作品(產品或設備)。或者,先讓學生設計或構思一件物品(產品),該產品的所有零件可在未來2~3年的實習當中自己去加工去實現。

6.根據實際情況,可安排每學期未進行一次趣味教學作品(課題)設計比賽,作品由學生在本學期實習期間自行設計、制作等,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新意識,增強學生的學習成就感。

7.在高職班級,可采用趣味教學法,讓學生制作或編寫的畢業作品或畢業論文,從而有利于增強學生在設計畢業論文時的興趣,提高畢業論文的編寫質量。

二、趣味教學法在我校各專業生產實習課中的教學實例

1.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模具綜合訓練

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模具設計與繪圖、銑床、車床、磨床、模具裝配、試模調模等操作技能。依據我校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課程設置以及實際教學模式和師資條件情況,運用趣味教學法:

同時,該零件加工制造模式,接近于企業模具制造的實際模式,有利于培養與企業接軌的模具制造技術人才。

2.模具專業的鉗工技能訓練

模具專業的鉗工技能訓練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模具或模型的銼配、角度銼配、尺寸精度控制、螺紋加工等鉗工技能,以及結構構思能力、零件裝配的基本概念、間隙配合銼配、組配件銼配加工等鉗工技能。根據我校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課程設置,以及實際教學模式和師資條件情況,運用趣味教學法:

通過趣味教學法,可加強學生對鉗工專業的認識,增強學生對鉗工實習的學習興趣,掌握鉗工基本技能知識,并能合理或巧妙運用鉗工綜合技能,進行制作或設計作品,從而讓學生自己感受到學有所用,并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術運用和思考能力,增強或突出學生的學習成就感。

3.機械加工技能訓練

機械加工技能訓練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銑床、車床、磨床、電火花線切割,銑床加工基本操作技能、尺寸精度控制、組合件的加工與配合,零件造型與設計技術與能力等技能訓練。根據我校模具制造技術專業、加工中心與電加工技術專業的課程設置,以及實際教學模式和師資條件情況,運用趣味教學法:

通過趣味教學法,可加強學生對機械加工技術的認識和興趣,能合理運用不同加工設備的不同機械加工特點,綜合運用技能,進行設計或制作組合件作品,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術運用和思考能力。

4.數控加工與雕刻技能訓練

數控專業的技能訓練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掌握機床切削加工所必需的理論知識,熟練掌握數控加工主要設備的結構性能、工作原理和使用維護方法,掌握數控機床基本操作與本專業相關的機加工操作技能,了解數控車床的控制原理,熟練掌握編程操作方法,具備機床的使用和維護保養能力。根據我校數控加工技術專業、加工中心與電加工技術專業的課程設置,以及實際教學模式和師資條件情況,運用趣味教學法:

通過趣味教學法,可加強學生對數控機床基本操作以及技術和技能綜合運用,球面、曲面等復雜零件的編程與加工,組合件的加工,數控產品的設計、制造的綜合能力,從而成為能進行數控機床的編程、操作、維護的應用型高級專業技術人才。

5.機械電子工程一體化技能訓練

機械電子工程或機電一體化技能訓練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鉗工基本技能、配合件銼配、機械加工的基本操作、組合零件結構要點、典型機電設備的原理和安裝、掌握機床基本操作方法、機床基本維護保養能力、電工基本知識和技能、電路板的設計與運用、機電綜合運用等。根據我校機械電子工程、機電一體化專業的課程設置,以及實際教學模式和師資條件情況,運用趣味教學法:

通過趣味教學法,可加強學生對機械加工的基本操作、組合零件結構要點、典型機電設備的原理和安裝方法的掌握,電工基本知識和技能、電路板的設計與運用、機電綜合運用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新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實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

三、趣味教學法在我校各專業生產實習課教學中的總結

(一)趣味教學法在我校各專業生產實習課的教學中的優點

1.提高學生的學習(實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或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2.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術運用和思考能力。

3.提升課堂學習的氣氛。

4.加強學生對專業(技能)的認識。

5.增強或突出學生的學習成就感。

6.觸發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新意識。

7.彌補實習設備的不足因素(當部分學生沒安排上機操作時,可進行課題設計)。

8.對趣味教學法的推廣作用,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和方法。

9.增強學生家長對小孩在校所學的技能的認識和了解程度(部分零件或作品可以帶回家里)。

10.增強學生就業的有利條件與就業機遇(學生可帶著自己制作的零件或作品去參加就業面試)。

(二)趣味教學法在我校各專業生產實習課的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與教學計劃或教學大綱有所沖突,部分需重新制定教學計劃。

2.對教師自身能力(綜合技能)要求較高。

3.受實習設備或實習條件、場地影響(部分課題可能會跨越幾個實習模塊)。

4.現有教師觀念思維改變(解放思想)。

篇6

論文摘 要: 結合多年教學經驗,作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高職模具專業英語教學進行研究:選取實用性、針對性的教學內容;牢固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加強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專業漢英翻譯能力;采用科學教學方法和多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第二課堂。

近年來,我國模具行業發展迅速,但與國外的同行相比,在技術水平上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為了使模具機械和世界先進水平接軌,我們應該不斷增加對外交流。高職模具專業培養的學生應具備較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廣博的文化知識,并能熟練運用英語從事相關專業工作的“復合型”人才。我從事模具專業英語教學工作多年,從以下六個方面談談教學策略。

一、選取實用性、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

在選取教學內容時,應堅持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以應用為目的、就業為導向,突出“學中用、用中學”的教學特色。通過精選教學內容,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掌握實用的知識和技能,并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牢固英語語言基礎知識

扎實的英語基礎知識是順利閱讀的前提,要抓好英語知識教學,必須從以下三方面下工夫。

1.詞匯知識。詞匯是閱讀理解的關鍵要素。閱讀能力的高低和詞匯量的多少是密不可分的。英語詞匯數量眾多,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采取一些辦法,掌握盡可能多的詞匯。詞典是克服閱讀中字詞障礙的好幫手。通過查詞典,學生可以知道某個生詞的意思、詞性、用法,以及它的同根詞的構成、詞性和用法。運用詞典可以快速高效地理解生詞,有利于擴大詞匯量。

2.語法知識。學生如果要進行更深透的閱讀,還必須打好堅實的語法基礎。運用對比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所學知識留下深刻印象,這樣,學生就可以排除母語的干擾,把握語言的精髓,增強理解文段的能力。

三、加強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

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形成,與教師的閱讀教學有很大的關系。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培養學生詳細觀察、假設判斷、分析歸納、推理驗證等邏輯思維能力和速度能力。

1.培養學生處理母語閱讀與英語閱讀的能力。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母語閱讀能力,他們的英語學習完全是在漢語言文化氛圍中進行的,漢語對其英語學習的過程有著重要的影響甚至是制約的作用。學生在進行英語閱讀時,英語的文字符號、語言規則、語法規則、語用原則等與母語的迥異,以及母語的閱讀能力和技巧的不足等都會對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和閱讀速度的提高造成影響。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有目的地介紹和傳授使用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以及其與漢語言文化間的差異,提高學生對語言和文化差異的敏感性,使他們了解生活在不同社會背景中的人們的語言特征和文化習慣,減少母語對閱讀的影響。

2.加快學生的英語閱讀速度。理解是閱讀的基礎,速度則是實現這個目的的根本保證,也是衡量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標志,還是獲得知識多寡的關鍵。教師應通過單詞、短語、句子、段落的閱讀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

3.培養學生的語篇分析能力。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文章體裁特點的詳細分析,使學生熟練地把這些特點運用到英語閱讀中,提高理解能力。

四、提高學生的專業漢英翻譯能力

1.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翻譯基本技能除了傳統的口筆譯和各種翻譯技巧外,還包括利用電腦設備及網絡設備為翻譯實踐服務的能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被認為是提高翻譯教學和培訓效率與質量的必由之路。

2.教師在講解譯文時要點明并表揚學生的譯文精彩之處,對語言能力取得進步的學生要及時肯定。要考慮學生的需要、興趣、特長及其弱項等來組織課堂討論,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積極評價學生的優秀譯文,培養學生對翻譯的自信心,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不是像傳統教學法那樣,讓學生被動接受老師布置的任務和“唯一、正確”的譯文。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3.開展適量的翻譯欣賞課,或讓學生翻譯一些名家譯過的作品,然后把他們的譯文與名家的作比較,并總結心得體會。語料庫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的開發和運用給翻譯教學帶來了挑戰和變化,主要表現在翻譯觀念的轉變、教學手段的多樣化、翻譯課件的開發和教室網絡環境的建設等方面,包括研制翻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巧教學軟件,建立多學科翻譯語料庫、學習者個人語料庫。

五、采用科學教學方法和多少種教學手段

傳統的專業英語教學方法是教師借助單一的文字教材或講義進行講授,這種教學模式的結果是學生缺乏主動性。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應該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靈活選用。應建立以學生為中心和主體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用英語闡述工作過程,努力實現“教、學、用”一體化。采用任務驅動、角色扮演,設置典型任務,以任務驅動教學。

教師還應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教學效果和興趣。文字教材便于學生自主學習,注意培養其學習能力和學習策略;課文錄音可以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為學生提供有聲的材料;帶英語解說的生產錄像能為學生接觸真實、地道的英語語言提供條件,并能加深學生對生產過程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如今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為我們提供了許多的方便。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符合語言思維和學習的規律,是行之有效教學手段之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一種良好的環境下學習。在專業英語教學中,靈活運用現代化教學設備,適當增加類似的與專業知識密切相關的文化信息,對于提高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的興趣是大有幫助的。

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第二課堂

篇7

【關鍵詞】畢業設計;護理專業

畢業設計作為高職院校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學環節,是評價一個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重要標尺,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技能、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部專門下發了《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要求教育部門加強畢業設計階段的教學管理工作,建立有效的畢業設計質量管理模式和監控制度,提高畢業設計的整體水平[1]。本文就高職院校畢業設計的開展情況,分析了畢業設計環節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改革措施。

一、高職院校護理專業畢業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時間沖突。一般高職院校畢業設計時間安排在第三學年,正值學生頂崗實習離校在外,指導老師無法面對面的現場指導,只能通過信息、電話、網絡等方式和學生建立聯系。同時在最后一學期,學生面臨執考、就業和專升本等壓力很容易分心,將更多的精力傾注于找工作上,到最后得過且過,嚴重影響畢業設計的質量。還有部分同學已定好工作的,覺得畢業設計無關緊要,甚至我行我素,不聽從老師的指導。2.師資力量薄弱。高職院校的教師大多是本科學歷或來自于醫院,雖有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但學歷偏低,教育水平不高,缺乏科研能力,也許通過相關政策提升為高校系列的教師,但技能水平沒有實質性變化,難以適應職業崗位的需求。還有部分老師是高校畢業的應屆研究生,理論功底扎實,由于缺乏企業背景,實踐操作能力不強,專業實踐經驗和教學基本功薄弱。同時師生比例失調,指導力量不足,在承擔教學和科研任務之下,導致教師力不從心,難以保質保量完成。3.學生的問題。隨著高職院校規模的擴大,招生人數逐年增加,但高職院校生源質量不高。學生普遍反應不知如何寫作,對畢業設計有回避心理。計算機應用能力差、專業知識不扎實,學校也沒有安排系統的相關課程,大多學生不會查文獻,且有的高職院校沒有購買專業文獻數據庫,造成資料搜集困難,難以提高畢業設計水平。4.缺乏考核評價體系。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畢業設計輔導監控難以到位,無法對學生的畢業設計過程進行及時的跟蹤考核,同時學校缺少相應的監管與獎勵機制,難以提高教師與學生的積極性。許多學校的畢業設計評價僅以校內老師為主,缺乏引入醫療專家社會性評價的環節,答辯考核內容多局限在論文與答辯成績的考核,而忽視學生職業素質的考核。加之國家教育部門對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特別關注,每年要求學校上報就業率,以此來評估學校的教學質量并確定來年的招生指標[2],造成學校對學生畢業答辯流于形式,重成果、輕過程,與高職院校的教學理念相背離。

二、高職院校護理專業畢業設計改革的對策

1.合理安排時間。由于畢業答辯與執考、應聘和專升本等發生沖突,難以兼顧全面,可以提前給學生下達畢業設計任務書,確定階段任務和最后目標,達到先入為主的目的,使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設計任務在平時的專業課學習中做到有的放矢,構思選題,收集素材[3],同時各專業課程的學習相互融合,使學生在單科課程的學習中建立和培養系統全局的觀念。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指導老師是保障論文質量的根本。安排教師統一進行培訓,寒暑假期間到醫院進行實踐鍛煉或參加短期的培訓班,提高教師的專業指導水平。組建畢業指導老師團隊,不同年齡階段教師進行合理搭配,發揮各自的優勢。同時與醫院合作建立雙師指導制,由校內外兩名老師共同負責指導學生,校內導師培養學生專業方面的理解和創造能力;校外導師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解決理論學習的不足[4]。3.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首先強調畢業設計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對畢業設計的認識,堅決反對“拿來主義”,畢業答辯不合格者,記載到成績冊中。其次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寫作能力和文獻檢索能力。學校專門開設計算機和畢業設計等相關課程或講座,使學生針對性學習畢業設計的方法流程及寫作規范,如何選題、調查研究及進行文獻檢索,增強學生的科研思維能力,為畢業設計的順利進行打下夯實基礎。還可以將往屆優秀的作品提供給學生們參考,讓大家提前做好準備工作。4.建立監督評價體系。建立畢業設計信息管理網絡化平臺,加強畢業設計的動態監控。定期對畢業設計選題、開展情況、完成進度、畢業答辯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并督促下一步的整改。建立和健全畢業答辯監督機制,畢業答辯成績除指導教師、評閱教師及答辯小組評定外,還應引入醫院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正確引導學生,確保畢業設計的質量[5]。建立起獎罰機制,將學生評優評先、獎學金等與畢業設計成績掛鉤,對優秀作品給予表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對畢業設計不合格者,延期畢業。

結語

畢業設計是對學生最后一次系統、嚴格的技術及基本能力的訓練,也是衡量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依據。雖然高職院校畢業設計目前存在一些困難,但根據高職學生培養目標,通過深化高職教育教學體制改革,采取相應對策,加強學生技能水平和實踐能力的訓練,提高教學和畢業設計的質量,為進一步的臨床工作開展提供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教高廳.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Z].2004.

[2]鐘蘋.基于工作過程的商務管理專業畢業設計改革[J].職教論壇,2012,(14):47-48.

[3]高秀華,周鳳蘭.高職高專模具專業畢業設計的現狀及改革探索[J].職業教育,256.

[4]任長春,單以才,舒平生.基于校企協同保障機制的模具專業畢業設計改革和實踐[J].模具專業教學與實踐,2015,(10):89-92.

篇8

關鍵詞:職業導向;課程資源庫;建設思路;建設內容;資源組成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4-0197-02

一、課程資源庫建設的背景

建立共享性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資源庫是落實《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教高[2006]14號)精神,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升高職教育專業的社會服務能力的需要。《模具專業導論》課程資源庫作為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資源庫的一個子庫,其主要作用是讓學生對模具技術以及技能型模具人才的職業生涯有一個初步認識,對大學三年的學習生活有一個整體的規劃。本團隊作為這個子項目的負責單位,對基于職業導向的《模具專業導論》課程資源庫進行了開發和建設。

二、基于職業導向的《模具專業導論》課程資源庫的建設思路

《模具專業導論》是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一門專業技術課程,是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大學生進入大學以后接觸的第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其作用在于使學生基本掌握模具概念及模具技術范疇,引導學生認識將來自己可能從事的職業崗位與崗位任職要求,培養專業認同感與學習興趣。根據本課程的特點,《模具專業導論》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團隊設計了以下基于職業導向的《模具專業導論》課程資源庫的建設思路。

1.結合本專業的職業崗位和培養方案重組課程內容。根據本專業的職業崗位和培養方案,組織和整合課程內容,使學生能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認識模具全貌,了解模具職業崗位要求,對大學三年的學習有科學的計劃,減少學習的盲目性。

2.按照“縱橫雙線式”組織網站內容。課程網站的橫向主線是《模具專業導論》課程的導學順序,也就是課程資源組的規定資源,縱向主線融合了產業、行業、企業、職業和實踐五個關鍵因素。

3.開發特色資源激發學生專業學習興趣。結合課程內容開發視頻、動畫等特色資源,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

4.校企共同開發資源對學生起到職業導向作用。以就業為導向,和企業共同開發資源,引導學生認知企業環境和本專業的職業崗位,對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學生能起到極大的職業導向作用,使其樹立職業意識,形成科學的職業態度。

5.課內教學資源與課外自學資源相結合。項目組在開發、建設課程資源時,不僅建設了適合課堂教學的資源,還建設了大量適合學生課外自學的資源,如模具專業常用專利文獻、模具專業常用大型網絡數據庫、模具專業常用網絡站點相關鏈接等。

三、基于職業導向的《模具專業導論》課程資源庫的建設內容

1.基于職業導向的《模具專業導論》課程資源庫的整體設計。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資源庫建設團隊以市場需求為邏輯起點,以職業崗位群職責—任務—工作流程的分析為依據,對本專業資源庫進行了頂層設計。按照頂層設計,《模具專業導論》為第一門專業課程,安排在第一學年的第一學期。《模具專業導論》教學資源庫建設成員深入論證調研,在行業企業專家和課程專家的全程指導下,針對高職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面向職業崗位要求,結合本專業的專業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資源庫建設團隊對基于職業導向的《模具專業導論》課程資源庫做了整體設計,本課程資源庫按照“縱橫雙線式”組織課程資源,橫向主線按照本課程的導學順序組織,即課程資源庫的規定資源,包括課程設置、課程標準、教學指南、課程負責人“說課程”、課程教學、實驗實訓、特色資源、數字化教學、教學團隊等模塊;縱向主線是按照專業概論、行業縱橫、企業對接、職業規劃的認知順序組織的。本課程資源庫堅持了融合產業、行業、企業、職業和實踐五個關鍵因素的理念,對學生起到極大的職業導向的作用。

2.《模具專業導論》課程內容組織與創新。按照慣常的模式,《模具專業導論》課程教學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為六個字:是什么—學什么,即主要是要解決本專業中涉及的模具基本技術和本專業的教學計劃,為以后的專業課程學習做一個簡單引導,現在本專業使用的教材也大多是講述模具技術的基本知識。其實,高等職業教育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產業、行業、企業、職業和實踐五個要素,這就要求我們對《模具專業導論》課程的教學做一個比較大膽的改革,重新組織課程內容,并對傳統的授課方法進行改革。課程內容上,除了要講解模具技術的基本知識外,還要對模具企業及環境、模具專業面向的職業崗位群、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等有個全面的認知,這些內容經過有機的統和、融合,形成職業導向型《模具專業導論》課程內容,激發專業學習欲望,形成高素質技術技能型模具人才的職業意識。基于職業導向的《模具專業導論》課程分設五個學習情境,分別是模具認知、模具設計與制造方法認知、模具企業環境認知、模具企業面向的職業崗位群認知、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培養認知。課程教學方法上,根據新的教學理念和素質教育的要求,結合自己的研究探索,采用教師集中講解、小組工作、現場教學等教學方法,使教學過程生動、形象、直觀,并強化學生的溝通與合作能力,養成良好的團隊精神。本課程30學時,安排3次企業參觀,1次主題演講,多次科技小論文和PPT作品展示。

3.基于職業導向的《模具專業導論》課程資源庫的素材資源組成。本課程資源庫建設時,按照整體設計先確定本課程的教學標準和教學指南,然后進行學習情境設計、學習單元設計及其相關資源的搜集和開發。本課程資源庫開發中學習情境和學習單元的開發和教學設計是重點,與之相關的常規資源和特色資源也是本課程資源庫的最大組成部分。本課程資源庫建設團隊通過自主開發、和企業共同開發、通過數據商購買、網絡收集等多種途徑對素材資源進行開發和建設。電子教案和教學課件由項目負責人和有經驗的教師自主開發;模具的應用、模具企業文化等視頻、圖片與企業和電視臺共同開發(此類資源是本資源庫的亮點特色資源);行業縱橫、企業對接等相關資料由行業、企業專家和課題組成員共同開發;職業規劃、學生作品等資源由師生共同開發;除此之外,資源庫建設成員還搜集、購買了大量網絡資源。

本課程資源庫建設團隊將依據系統設計、共建共享、邊建邊用的原則繼續對資源進行修改完善。本課程資源庫設有教師入口、學生入口和社會學者入口,分別對應于不同的資源檢索途徑,不同的學習者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實現對資源的檢索、瀏覽、下載適合他們不同特點的資源進行學習。基于職業導向的《模具專業導論》課程資源庫的建設與使用將對教師的教學研究、學生和社會學者的自主學習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周虹.《使用數控車床的零件加工》課程資源庫建設與應用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0,(14):13-15.

[2]陸敏,文藝,劉承先.反應器操作與控制》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探討[J].職業時空,2010,(7):83-84.

篇9

關鍵詞:材料成型控制工程;模具制造;工藝技術

相較于改革開放之前,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顯著提高,這無疑為制造業、工業帶來了廣闊的發展前景,特別是對于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磨具制造領域來說,很多新技術、新工藝開始涌現出來,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在現在這個科技不斷發展的時代中,如果單純依靠理論和實驗來處理材料加工中的困難,是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的[1]。因此,計算材料方法開始引入到材料加工領域中,成為當下解決材料加工問題的一種有效手段。在具體問題的處理過程中,還應全面、系統的處理問題,完成理論與實驗難以解決的工作。

1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概述

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需要要就材料結構、材料性能及表面形狀如何改變、加熱過程中材料可能受到影響的工藝等,在綜合材料到產品設計開發領域中,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理論與方法,在整個現代制造業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需要對熱加工改變材料宏觀性能、微觀結構、表面形狀進行研究,分析結構、形狀、性能改變過程中工藝因素對材料帶來的影響,將成型設備、成型工藝開發及工藝優化的相關理論問題解決好,研究制造模具過程中的熱處理、材料及加工方法等相關問題。目前我國很多工科院校都開設了材料形成與控制工程專業,同時該專業目前也是很多職業技術類學校開設的重要專業,主要培養學生的材料成型加工、控制工程、模具設計指導等專業知識,為社會輸送應用開發、科學研究及工藝設計方面的技術類人才與管理類人才[2]。

2金屬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模具制造技術

目前制造行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促進了工業的整體進步與發展,其中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模具開始引發人們的關注,人們不僅關注這方面人才的培養,同時還將目光聚焦在了該領域出現的新技術與新工藝上[3]。

2.1金屬材料一次成型加工

(1)擠壓成型:應用該項技術時,首先需要將待加工的坯料放到模具中,進行加壓處理之后再壓力的作用下,預先加入模具中的坯料會發生變形,從而獲得產品。利用擠壓成型技術獲得的產品,其塑性比較好,同時還不容易發生變形。(2)拉拔成型:首先應在模具中放入坯料,進行拉拔處理,預先加入的坯料在拉力作用之下會發生變形,通過加壓產品。利用這種技術制成的產品,其變形阻力非常小,但是要注意,要想達到預期的拉拔效果,必須在生產過程中利用性能非常好的坯料才行。(3)扎制成型:該項技術在應用過程中主要是利用扎輪旋轉力作用使坯料發生塑性形變,最后生產出產品。

2.2金屬材料二次成型加工

(1)鍛造成型:該技術可以通過自由鍛造、模型鍛造兩種手段實現,其中,前者是指在壓力機表面放置坯料,利用制作企業施加外界壓力獲得符合要求的產品。利用該項技術不需要模具即可完成;后者指在壓力機表面放置坯料,利用模具的壓力使坯料發生塑性變形,從而獲得產品。應用該技術可以用來加工復雜形狀的產品,因此目前已經將其應用于工業化生產之中[4]。(2)沖壓成型:這項技術是指在壓力機表面放置金屬板材料,在壓力作用之下金屬板會發生塑性變形,將模具從金屬板上分離開,最后得到形狀、大小一致的產品。(3)旋壓成型:利用旋壓成型技術時,需要將板料放在芯模上,降板料壓緊,板料在壓力作用下隨著芯模發生轉動,進而出現一些塑性變形,最終獲得形狀、大小一致的產品,應用該項技術時所受的阻力非常小,產品的尺寸也相對較大,需要的模具也不是很復雜,但是該項技術的生產效率并不高。

3非金屬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模具制造技術

非金屬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模具制造技術主要可以從擠出成型、注射成型及壓制成型三方面分析。

3.1擠出成型

擠出成型技術目前已經應用于工業制造領域,產品生產的連續化可以得到實現,同時生產效率比較高,獲得的產品其品質也比較高,可以將其應用于多個領域之中。擠出成型技術應用的裝置都比較簡單,需要的設備投入也比較少,短期之內即可收回成本,且不會由于生產對環境造成污染,投入的人工成本也比較小,因此,可以將其廣泛的應用于工業化生產領域之中。

3.2注射成型

注射成型技術的原理是在注射設備中放原材料,在注射設備中完成材料熔化處理過程,在相應模具中注射熔化以后的材料,然后對材料進行冷卻處理,固化處理之后拆除模具后即可得到產品。注射成型技術可以應用于復雜結構產品生產領域中,提升大批量生產的生產效率與生產質量。

3.3壓制成型

壓制成型技術是指在特定模具空腔中放材料,然后加壓處理,最后獲得產品。但是該技術需要較長的周期,整體產品生產效率也不是很高。

4未來的發展方向

不久的將來精確成型加工工藝必須會成為機械加工的主要發展方向,特別是對于那些對工件要求較高的汽車生產領域中,精確成型必然會得到廣泛應用。當今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下,我們不僅要依靠理論、實驗來解決加工過程中中面臨的困難,同時計算材料方法也會更多的應用于材料加工中,利用這種方式可以更加全面的分析和處理問題,從而達到理論、實驗不能達到的效果。

5結語

總之,當前市場對產生效率、生產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對機械產品的品質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發展,就必須不斷發展生產力,在現有技術層面上進行持續的創新與改革,不斷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實力,這樣才能更好的迎合市場的發展趨勢,更好的促進機械制造領域的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張文華.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模具制造技術分析初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15:73.

[2]楊永強,王迪,吳偉輝.金屬零件選區激光熔化直接成型技術研究進展(邀請論文)[J].中國激光,2011,06:54-64.

[3]李光明,鄭麗璇,薛松,馬有良.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探索[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3,02:147-149+152.

篇10

文章針對應用型本科院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模具方向原有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探討了基于“認證工程師”的模具專業技能型課程改革與實踐,并分析了基于“認證工程師”的模具專業課改效果。

關鍵詞:

認證工程師;模具;技能型課程

在高等教育的分層次辦學中,應用型本科院校肩負的教育任務一般為: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大批技能型與服務型人才。其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工程教育的新要求,滿足高素質、強能力的工程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1]。這就是說,在人才培養模式上要注重于“強能力、重實踐、高技能”。隨著我國加工制造業的提檔升級,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社會對高素質工程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然而瑞士洛桑國際管理開發研究院的一份調查表明,依據“人才市場上是否有足夠多的合格工程師”這一指標,我國的世界排名徘徊在20—40位之間,這與我國工程技術人員總數排名世界第一形成巨大的反差[2]。從人才培養模式的角度來講,現行的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以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專業的一個專業方向———模具設計與制造為例,在傳統的本科課程體系中,其課程設置往往偏重于理論,而忽視實踐與技能型課程,或者其技能型課程缺乏工程背景而與生產實際偏離較遠,其結果往往造成培養的人才與社會需求相脫節[3-4]。因此,為提升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工程型人才的教學效果,應積極借鑒世界先進國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經驗,創建具有中國特色工程教育課程體系模式,這既是我國高等工程教育發展的迫切要求,更是各高等院校提高畢業生競爭力的必然選擇。本文以模具設計與制造方向為例,在其專業課程體系中,融入認證工程師教育模式,闡述在應用型本科院校中開展認證工程教育模式的實踐及效果。

一、模具專業“認證工程師”概述

工程師認證制度是當前國際上對工程技術人員進行管理的專業執業資格管理制度,實行這一制度,可以加快工程技術人員的管理制度走上規范化、市場化與法制化的軌道。對于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專業模具方向來說,目前與之相關的認證工程師主要有三大類。

(一)行業協會的認證

如材料鍛壓工程師,該資格認證屬于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專業工程師資格認證范疇。其對申請者的專業及能力要求較為全面,要求認證合格者掌握系統的鍛造、沖壓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并在材料加工和機械制造領域中具備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勝任鍛壓專業方面的科研、設計、生產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教育部的認證

全國計算機輔助技術認證項目

(CAXC)———模具設計工程師。CAXC是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開展的一項工業信息技術人才認證培訓項目,該項目強調專業知識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旨在培養工業信息技術復合型人才,以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其中的模具設計工程師模塊要求認證者熟練掌握模具設計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可利用常用的模具CAD軟件完成模具的設計、計算、繪圖等工作。

(三)知名企業的產品認證

該類認證為知名CAD軟件廠家的認證,要求申請者熟練掌握所認證軟件的詳細操作,并具備應用該軟件從事機械及模具設計的能力。目前比較主流的軟件認證如Pro/E認證工程師、UG認證工程師、Solidworks認證工程師(CSWA、CSWP)等。

二、基于“認證工程師”的模具專業課程新體系

(一)原模具專業技能型課程現狀

一般工科院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模具方向的專業課程可大致分為理論型與技能型兩類,其中技能型課程主要包括“沖壓模具設計”、“塑料模具設計”、“鍛造模具設計”“、模具CAD技術”“、模具制造工藝”等。技能型課程主要培養學生運用專業理論知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強調的是工程化與技能化,而現有的技能型課程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如與理論課程之間內容銜接性較差、課程內容偏離工程實際較遠、創新實踐類課程較少等,這嚴重影響了工程型人才的培養效果。因此,為了適應建設自主創新型國家對高素質人才多樣化的需求,構建創新實踐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需要,對技能型課程體系的改革勢在必行。

(二)基于“認證工程師”的模具專業技能型課程改革措施

“認證工程師”是市場對人才的認可標準,其對持證者的能力要求自然也就代表著社會、行業及企業對合格工程型人才的要求。因此,作為人才培養單位的高等學校,其課程體系中技能型課程部分的講授內容也應該與認證工程師的考核內容相一致。為此,傳統課程體系中的技能型課程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考核形式等方面均應做出必要的修改。

1.優化教學內容,加強理論教學與工程實際的聯系。

例如對于模具設計類課程,應按照行業協會相應工程師的能力要求設置教學內容,并在教學中結合工程案例對模具設計的基本方法、原則進行講授,應注重與CAD等課程內容的銜接,使學生系統掌握模具的設計、制造以及相關軟件應用方面的知識。對于CAD技術類課程,可在CAD理論的基礎上,以模具設計為專業背景,增加UG、Pro/E、Solidworks等軟件操作的相關內容,設置課后習題使學生掌握常用模具CAD軟件的基本操作,如條件允許應單獨增設相應的軟件操作課程,與CAXC———模具設計工程師認證相結合,提升教學效果。此外還應該增設新課程講授信息化、網絡化條件下模具設計與制造的相關知識,以適應工業信息技術復合型人才培養的要求。

2.改進教學方法,完善教學手段,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

技能型專業課程的講授應按照工程師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思路來進行,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化思維能力,形成工程化意識,培養工程化、職業化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應大量地結合工程實際背景,廣泛采用案例教學、項目教學、頭腦風暴、小組討論等模式,使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

3.改革考核方式,注重工程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考核方法上,全面引入“認證工程師”考核模式,改變現有的試卷考試方式,使課程考核與認證考核相同步。開發工程師認證標準化試題庫,并在此基礎上制定上機考核、實際操作考核、工程案例答辯等新的考核方式與評定標準。

三、基于“認證工程師”模具專業課改效果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熱情

一般來說,相對于傳統的理論型知識,學生對于來源于工程實際的技能型知識更感興趣,也更容易接受。在“認證工程師”教育模式下,專業技能型課程在教學內容上都盡可能地接近于工程實踐,因此,學生可以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真實的工程實際問題,獲得一種能力上的滿足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此外在教學方法上,更多地采用了多媒體教學,應用三維設計及模擬軟件將工業產品、工藝過程、模具及相關的裝備形象地展示出來,這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在“認證工程師”的教育模式下,在授課的方式方法上,注重的是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及思維的培養,也就是說,培養學生從工程化的角度去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學生從小學、中學直到大學主要接受的是科學思維、學術思維的教育,嚴重缺乏工程思維的熏陶,這直接導致學生在接觸實際工程問題時缺乏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思路,缺乏創新精神,從而造成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脫節,以至于學非所用、學非能用。“認證工程師”教育的實踐證明,通過科學的工程化思維訓練,可開闊學生的工程化視野,培養其創新實踐能力,提升其綜合素質。

(三)培養學生職業意識,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

將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能培養有機結合。在學生中推行“雙證書”制度,大部分學生在完成學業時除了要獲得學校頒發的畢業證、學位證之外,還至少獲得一種以上的初級乃至中級“認證工程師”證書,縮短了從學生到職業人之間的轉變周期,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人力資源市場永遠是一個人才激烈競爭的舞臺,具有行業權威證明的“認證工程師”將使學生在競爭中獲得更多優勢,更容易脫穎而出。通過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模具方向教學體系多年的工程化教學改革嘗試,學生自學能力、分析和獨立思考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等綜合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連續多年參加國家級省級創新實踐項目,發表學術論文,申請發明專利,多名優秀畢業生科技創業,企業運營良好。畢業生在人才市場上的競爭力顯著增強,在近幾年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該專業的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均在95%以上。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良好,每年都有大批企業慕名前來招聘。此外,每年都有許多優秀的學生被保送或考入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國內著名高校攻讀研究生。實踐證明,“認證工程師”模式下的技能型課程教學內容及教育體系符合現代高等工科教育的精神,能滿足該專業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及創新能力的要求,符合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

作者:李超 劉月群 劉曉晶 單位:哈爾濱理工大學 哈爾濱信息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闞雨沐,楊曉東.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09,(32).

[2]馬前鋒,李江,滕躍民.德國高等工程技術教育模式的特點探析及啟示借鑒[J].改革與開放,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