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工藝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5 20:40: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采油工藝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采油工藝論文

篇1

采油工藝綜合研究目的

從上文的表述中,我們已經知道采油工藝綜合研究任重而道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研究的目的主要包含如下幾個方面:

(l)對具體油田的工藝技術進行合理而有效的選擇,充分提高其適應性與科學性。同時,對相關的技術指標進行科學而又嚴格的制定,提高操作隊伍配置的合理性與針對性。除此之外,還應當充分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出一套適應性較強的采油工藝綜合實施規劃,為相關科研和生產部分的組織工作與生產工作提供有效參考。

(2)通過對采油工藝綜合研究進行有效的探討,可以對各個方案的優缺點進行一定程度的判斷,并科學、有效的對工藝方案進行優化選擇,并對采油工藝的科學性以及實用性進行有效的保證。

(3)對于采油工藝綜合研究來說,它能夠對系統工程的各個方面進行統籌規劃,對系統內部的各個組成部分進行合理而有效的協調,并增強各個環節之間的配合。一個有效的采油工藝綜合研究,必然能夠對施工效率進行有效的提高,對重復勞動進行規避。除此之外,它還能夠推進有提開采技術的提高,促進管理水平的增進,進而對油田開采的經濟效益進行有效的提升。采油工藝綜合研究和采油工程中的各個環節聯系緊密,是優化油田總體工作的一個重要節點。

采油工藝綜合研究的內容

采油工藝綜合研究包含了多個環節,首先,它需要對當前狀況下的工藝技術進行充分的結合,其次,在此基礎之上對油藏采油工藝進行統籌兼顧,最終科學分析研究優化采油工藝。一般情況下,它主要包含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l)油井的現狀評價。通過對新井的試油試驗以及對老井資料層面和生產史層面進行有效的把握,對油井的現狀進行全方位的評價,在評價中,需要涉及到完井方法、開采方式、井身結構以及開發方式等內容。然后,對這些方面的優點與缺點進行判斷,并進行一定程度的總結。這樣一來,就可以為新井的開發策略提供有效的現實依據。

(2)新井完井技術。通過對開發方案以及采油工藝的相關內容進行有效的結合,對新井的井身結構方面、套管的程序、鉆井液的使用方面、完井方法方面以及完井液方面內容進行有效的研究,并注重的研究的科學性與針對性。然后,結合固井的質量對其提出新的檢測方法以及技術要求。然后在此基礎之上對射孔方案進行優化選擇,并有效的設定射孔參數。(3)修井技術。對于修井技術來說,它是采油工藝綜合研究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開展這一內容之時,一定要充分結合地下的實際環境,然后科學預測未來開采設計的內容和相關工作,并提出針對針對性較強且行之有效的質量要求。

(4)采油金屬。對于采油工藝綜合研究來說,其最重要的核心內容便是對采油技術的有效研究。針對這一核心內容,需要對采用注采壓力的系統進行有效的動態分析和評價,并優化選擇自噴管柱的型號,提高油井自噴生產期預測的科學性。

(5)增產技術。對油井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結合,討論與研究增產方式,計算相關工藝參數,設置所需設備,分析措施的規模以及施工的工藝。

(6)生產測試技術和試井技術。采油工藝綜合研究可以提出開發過程以及生產測試過程中的工作內容、設備以及配套隊伍。

篇2

關鍵詞:采油;工程技術;發展現狀;展望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對石油能源的需求量正在不斷上升,我國石油行業得到了不斷的發展。采油技術經過近幾年的不斷發展,化學驅油、注水開發技術得到了開發與應用,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原油采收率、油井產量得到了提升,但是現階段還是比較低。因此,在油田的開發過程中,采油工程技術的發展以及應用非常重要。

1采油工程技術的發展

自進入21世紀以來,科學技術得到了不斷的發展與進步,我國石油行業的采油工程技術經過不斷研究與實驗實踐,也得到了不斷發展。在進行發展的過程中,采油工程技術主要包括三個發展階段,即分層采油技術的發展、采油工程技術的突破性發展以及采油工程體制的完善。

1.1分層采油技術的發展階段

上世紀50到70年代,經過多方面的長期探索與實踐,我國分層采油技術得到了有效的發展,主要成果包括實現了油田堵水、油田防砂等試驗。分層采油技術的有效發展階段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分層采油,指的是有效地利用低滲透層潛力,分采自噴井,分層采油主要包括高壓單管封隔器、油套管分采工藝、雙管分采工藝。第二,分層測試,主要是對有桿泵抽油井實施環空測試以及對注水井的注入剖面、自噴采油井的產出剖面實施分層測試,第三,分層管理,通過在平面調整中實施注水結構,使注采系統得到完善,工程生產能力、細分注水能力得到提高,從而實現結構調整以及控液穩產的效果。第四,分層研究,以吸水刨面、產出剖面、密閉取心等資料為根據,結合油水井并進行改造,分析剩油分布情況、開發狀態與油層動用情況,在油田的生產過程中掌握主動權。

1.2采油工程技術的突破性發展

上世紀70到90年代,我國采油工程技術得到了突破性發展,適合多種油藏類型、滿足不同場地需要的采油工程技術得到開發與應用。主要有:首先,氣頂砂巖采油技術,此種技術在大慶喇嘛甸油田的開采過程中得到了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配套技術主要包括保障最優射孔井段、水錐與氣錐保持穩定等。其次,稠油熱力采油技術,上世紀80年代,在我國的許多油田中,稠油熱力采油技術進行了大規模的實驗以及應用,在克拉瑪依、勝利等油田中完成了技術攻關。再次,潛山油藏開采技術,任丘油田中的一種典型油藏及時潛山油藏,與砂巖油藏不同的是,潛山油藏存在著是否適合開采、其大多數油氣是否存在于孔隙、裂縫之中等問題。開采潛山油藏需要耐高溫、大排量電潛泵技術以及完成裸眼測試。最后,斷塊采油技術,由于其油藏形狀、油藏大小具有不確定性以及斷層相互分割使油藏成為一個獨立的單元等因素,在斷塊油藏的開采過程中,必須要采取滾動勘探的方法進行注水、油層改造,才能保證產油效率及產油數量。

1.3采油工程體制的完善

在采油工程技術進行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采油行業的采油工程體制進行了不斷地發展以及完善,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蒸汽吞吐接替的發展,能夠扭轉稠油開采過程中的被動局面。第二,在采油過程中采取中長期發展規劃,可以處理好近期應用技術以及基礎研究之間的關系,及時地、有效地解決出現的問題,并對采油技術進行改進。第三,采用簡化地面流程、加強注水等采油工程技術對低滲透油田進行開發,可以使單井產量得到有效提高,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2采油工程技術的展望

2.1對采油工程進行全面了解

第一,應對石油開采過程的規律性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對以此為根據采取相應的采油工程技術。第二,在采油過程中,采取人工補充能量、保持地層壓力的采油措施,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延長穩產期,實現采油效果的有效提高。第三,應國際項目加強合作,了解在采油技術方面國際上的最新發展趨勢,并進行研究借鑒,使我國的采油工程技術得到發展。

2.2加強對專業人才的培養

采油工程技術的有效發展,離不開一支具有高技術水平、高操作技能的技術隊伍。因此,采油企業應加強對專業人才的培養,組建專業團隊,充分發揮其自身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深入挖掘人才潛力,從而實現整體隊伍專業素質的提高,有助于采油工程實現效益的最大化。

2.3合理應用先進技術

應在采油工程合理應用先進技術,例如納米技術、微生物技術等,從而使采油工程技術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與完善。第一,納米技術,目前納米采油工程技術在我國處于起步階段,MD膜驅油技術正在應用。第二,微生物技術,微生物采油技術是正在進行發展的三采技術,在含水高的油田、枯竭老油田中具有比較強的活力。

3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人們對能源需求量的不斷提升,我國正在面臨著是由能源短缺問題,在油藏開采過程中合理利用采油工程技術,能夠使原油采收率、油井產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楊曉梅,龐波,王利霞.探討石油工程采油技術的現狀及對未來的展望[J].石化技術,2015,01:74+95.

[2]雒斌斌,郭東,江澎雨.采油工程技術的發展與展望[J].化工管理,2015,26:178.

篇3

論文關鍵詞:動力水龍頭,施工工藝,應用

一、動力水龍頭施工工藝的應用思路

隨著油田開發進入后期,層間改造措施增多和套管損壞現象嚴重,為了確保油田開發的需要,鉆塞(橋塞)、套磨銑、打撈施工工序日益增多。以往實施這些工序時都是使用轉盤驅動和螺桿鉆具驅動,轉盤安裝時費時費力、不易操作、倒單根時間長,工人的勞動強度高、安全系數低、易造成工程事故;螺桿鉆具施工時,存在施工扭矩小,易發生故障。

為了提高安全系數、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提高施工效率,采油一廠作業大隊于2009年引進一套S-85動力水龍頭,動力水龍頭是采用頂部驅動的方式使管柱旋轉的輕便動力裝置。由于結構簡單,操作靈活簡便,在小修作業井施工中得到廣泛的應用,該裝置能夠用于套銑、磨銑、鉆橋塞水泥塞、打撈等作業。它以柴油機為動力源,采用液壓泵和液壓馬達組成閉式靜液傳動系統,傳動效率高,轉矩輸出連續穩定,具有良好的現場適用性。

二、動力水龍頭結構原理:

1、動力水龍頭結構

動力水龍頭系統由水龍頭總成、氣控裝置、撬裝裝置、發動機、液壓絞車組成。

2、作用原理

動力水龍頭通過發動機液壓傳動帶動液壓馬達,轉動管柱,驅動工具達到進行鉆、套、磨銑施工的目的、

3、技術規范

最大扭矩為3950Ft.lbs;最大轉速150RPM;靜態負荷85Tons。動力源為定量驅動的5000PSI液壓馬達。

三、動力水龍頭的安裝、操作:

(1)、下鉆具探至灰面面后,加壓10-20KN,兩次誤差不超過0.5m,起出末根油管,如果油管方入小于5米,則起出兩根油管。

(2)、地面挖好循環池和沉淀池,保證井中外返灰粒不會重新被打回井筒。

(3)、用大于井筒1.5倍容積的洗井液洗井。

(4)、安裝動力水龍頭

①、將動力水龍頭車輛停在井場合適位置,距離井口應大于15米的安全距離;

②、在井架上部拐角處固定一根5/8〃鋼絲繩,用三個繩卡卡緊,鋼絲繩長度以超過井架底座2米為宜;

③、將水龍頭用吊車放到井口,在井口一米外固定一個地錨;

④、將動力水龍頭用大鉤吊起,并與井口油管連接,反扭矩桿穿在鋼絲繩上,將鋼絲繩固定在井口地錨上并拉緊;

⑤、在井口合適位置沖好鼠洞;

⑥、將水龍頭連接油管下部接好旋塞,接好水龍帶,水龍帶兩端裝好安全繩并固定牢靠,下入井中距灰面5米以上;

(5)、開泵循環,正常后啟動動力水龍頭,轉速正常后緩慢下放鉆具,加壓7-15KN,轉速控制在40-60r/min之間,排量以400-500L/min為宜;

(6)、每鉆進3-5米劃眼一次;換接單根前循環15min以上,換接單根迅速操作平穩;

四、注意事項

(1)、循環系統出現問題需停泵處理時,應起出管柱50m,并上下活動管柱;

(2)、提升系統出現故障不能起下管柱時,必須保持正常循環將井中鉆屑全部洗凈;

(3)、在上提下放動力水龍頭時,井口應有專人拉好液壓管線和水龍帶,防止擠碰將液壓管線和水龍帶損壞;

(4)、動力水龍頭必須專人操作,禁止其他人亂動;

五、動力水龍頭的施工效果

從2009年7月-2010年1月作業大隊共用動力水龍頭施工37口井,其中造扣打撈3口井;鉆橋塞3口井;套磨銑施工7口井;鉆堵劑灰塞24口井,所有施工工序均一次成功,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典型井施工如下:

1、文13-388井,該井施工目的為注灰、擠堵。該井在鉆堵劑工序施工中,由2609.15m鉆至3383.60m,進尺774.45m,共歷時75小時。

2、文203-58井,施工目的為打撈。該井落物為89-1射孔槍身50米,深度4131米,井斜61.7°,施工難度極大。下入母錐上動力水龍頭造扣打撈,一次撈上全部落物。

3、文65-48井,施工目的為鉆塞分注。該井全井為4〞套管,下入全井23/8〞非標鉆桿施工,用動力水龍頭順利鉆穿灰塞,達到施工目的。

六、結論與認識

從這些井施工效果看,動力水龍頭與傳統螺桿鉆和機械鉆盤施工相比有以下幾個優點:

1、人身安全和井控安全得到保障。使用動力水龍頭時,由于操作簡易,不存在鏈條飛出等機械傷害,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也得到保證。

2、作業效率高,鉆堵劑時每10米純鉆進時間為10分鐘;鉆灰塞時每10米純鉆進時間為30分鐘,比機械鉆盤施工快兩倍以上,比螺桿鉆施工快一倍。

3、施工可靠性高,發生故障時能立刻發現并排除,在井下發生蹩鉆現象時在操縱臺上能及時發現壓力升高,采取合理措施處理。

4、人工勞動強度低,動力水龍頭在使用中倒單根時間短,在井口打好鼠洞,在鼠洞內倒單根,勞動強度明顯比方鉆桿小,降低了安全風險,提高了生產時效。

5、節省特車施工費用,每口井節約轉送通井機和鉆具特車費用4697元;安裝拆卸簡單,每口井比安裝轉盤節省8小時,以每小時定額費用300元計算,節省2400元;每口井合計節省費用7097元。

參考文獻:

1、《中原油田新技術文集》,石油工業出版社,劉一江,2000.6

2、王鴻勛,張琪:《采油工藝原理》(修訂本),石油工業出版社,1989年

篇4

關鍵詞:汽竄 機理分析 防治措施 錦607塊

前言

錦607塊自2001年開發以來,隨著井網的加密調整,汽竄現象越來越重,2001年―2013年共發生汽竄621對次,影響產量42988t,區塊126口井中有95%以上的油井有汽竄歷史,汽竄不僅造成本井油層加熱嚴重不均,導致蒸汽波及體積小,熱效率低,而且對鄰井的正常生產造成較大的影響,為此防治汽竄成為錦607塊的重要課題。

一、錦607塊汽竄成因分析

1.井距較小

2013年,錦607塊隨著新井的大規模部署,加大了區塊的井網密度,在油層發育較好的東北部,個別井井距只有70―80米,有95%的油井發生汽竄,汽竄成為區塊開發的突出問題。

2.儲層特征

錦607塊于樓油層和興隆臺油層以薄互層狀油層為主,縱向上隔層較為發育,層間矛盾較為突出。注汽時油層吸氣能力差異大,使注入蒸汽易沿滲流阻力較小的高滲層突進,從而造成汽竄。

3.所采層位比較集中

在2013年,錦607塊126口井中有73口井采于2油層和興1油層,其中31口井為于2油層和興1油層合采,注汽時,同層鄰井易產生汽竄。

4.注汽壓力高

錦607塊蒸汽吞吐時,由于注汽壓力高(15MPa以上),使地層產生微裂縫,很容易使注入蒸汽沿裂縫發生汽竄。

二、汽竄產生的危害

1.油井產量突降〔1〕;

2.注汽量散失,加熱體積減小,吞吐效果變差;

3.液量激增,溫度升高,易造成地層出砂,卡泵;

4.蒸汽單方向突進,儲層動用不均;

三、造成汽竄的因素

1.油藏因素

汽竄易發生于高滲透、高孔隙、連通性較好的儲層段,錦607塊油藏多套層系合采,儲層特性存在較大差異,使注入蒸汽易沿滲流阻力較小的高滲層突進,從而造成指狀汽竄〔2〕。

2.注汽輪次

錦607塊油井,隨著吞吐輪次的增加及吞吐半徑的增大,在井距較小的情況下,多個周期后,井與井之間形成熱水通道,發生汽竄。

四、目前防治汽竄的措施及效果

1.多井整體同注同采

1.1技術原理

在錦607塊選擇油層連通性好且開采相同層位的部分油井,進行同注同采,利用注汽壓力相互封堵汽竄通道,以減少汽竄發生,從而提高蒸汽吞吐效果。

1.1.1以分注Ⅱ型管柱配合同注同采

技術原理:管柱在初始狀態下,下部注汽通道關閉,上部通道開啟,蒸汽通過上部注汽通道注入地層,待上部達到預定注汽量后,投入鋼球,在主線上封閉注汽通道,實現上部注汽單元的關閉和下部注汽單元的開啟,完成下部單元的注汽過程。

適用條件:井下套管完好,可實現分注,整個開發目的層上部為新投入開發目的層。

1.1.2以投球選注配合同注同采

技術原理:在注汽過程中,向井內投入一定數量合金球,在蒸汽的推動下優先進入高滲透層段,強迫低滲透層段吸汽。

適用條件:套管有變形無法分注的井

1.2實施效果

2013年,對區塊內受邊底水影響較少、地層壓力低、油層虧空較為嚴重的油井,應用恒量配汽器、分注Ⅱ型管柱技術,實施同注同采,防止了油井的汽竄,全年實施8對次,有11口油井周期產油均高于上周期,累計比上周期增油1156噸。

2.化學封竄

2.1工藝原理

利用堵劑來封堵高滲透層,以有機物為載體,在地層內形成交聯,無機及有機固體顆粒作為骨架材料,防止顆粒運移;同時通過顆粒在地層中封堵高滲透層和高出水層通道,迫使注入的蒸汽進入未動用的低溫油層,增加低滲透層的吸汽量,使油層在縱向或平面上動用程度均勻〔3〕。

2.1.1常規高溫調剖技術。高溫凝膠添加耐溫無機顆粒,這種堵劑封堵效果較好,能夠進入到油層深部,對于汽竄程度較低的油井可采用,用來調整吸氣剖面會取得較好效果。

2.1.2可逆凝膠調剖技術,可逆凝膠堵劑,熱敏水溶性凝膠的水溶液隨溫度的升高和降低,可以數次經過生成凝膠和溶解的可逆過程,這一特性可以起到很好的封堵作用,對油層不會產生傷害。

根據油井汽竄程度、油井動態,靜態分析,確定化學調剖的種類和合理的封堵半徑和藥劑用量。

2.2實施效果

2013年在錦607塊實施化學封竄16井次,見效15井次,減少汽竄8井次,防竄增油2522t,其中見效增油7井次,累計增油1924t,取得了很好效果。

3.加大注汽量,汽竄井停井

2013年,對錦607塊東部的易竄部位錦607-54-新60及錦607-56-66井組進行了汽竄井加大注汽量及受竄井停井實驗,將錦607-54-新60井、錦607-56-66井注汽量由2350噸增加到4000噸,注汽強度由156噸/天增加到272噸/天,將兩井組有汽竄歷史的6口油井停井。從周期生產效果來看,兩個井組共7口油井,平均單井本周期延長90天,產油上升了583噸,油汽比上升0.093,7口井周

期共增油4081噸。效果比較好。

4.減少層間的干擾,換層開采

錦607塊油井的所采層位比較集中,同層位之間汽竄井次頻繁發生,2006年在部署新井的過程中,采取了換層開采的方式,使得大部分新井均以于1油層組為目前主要開采層系,達到了防止汽竄的目的。

五、結論

1.首先考慮多井整體吞吐防竄技術,并對汽竄井采取關井措施,同時考慮注汽井和汽竄井,使注入的熱能在地層中與油層充分傳遞,最終提高蒸汽的熱能利用率。

2.在不滿足多井整體吞吐的情況下,從注汽井方面考慮防竄措施,如調剖防竄、分層注汽防竄和降速注汽防竄,從注汽的源頭入手,達到有效防止汽竄的目的。

3.在無法實施以上防竄措施或已發生汽竄的情況下,可采取關閉鄰井注汽,減少汽竄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姚遠勤. 稠油熱采技術論文集.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3.

[2] 張勇,孫玉環. 杜84斷塊超稠油蒸汽吞吐汽竄機理分析及防竄措施初探.特種油氣藏,2002,9(6)

[3] 羅英俊,等.采油技術手冊[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5:788-792

作者簡介:

姓名:徐立清

職稱:工程師

篇5

一、課題的意義。

抽油機的產生和使用由來已久,迄今已有百年歷史。應用最早,普及最廣的屬常規型游梁式抽油機,早在140年前就誕生了,至今在世界各產油國中仍占絕對優勢。其結構簡單、可靠耐用、易損件少、操作簡單、維修方便、維護費用低,使其經久不衰。然而,隨著油田的不斷開發,要求抽油機具有長沖程、大負載、能耗低、體積小、重量輕等性能特點來滿足日益發展的油田開發的需要。

游梁式抽油機井數量多,其工作性能,特別是節能性能直接影響采油成本。在采油成本中,抽油機電費占30%左右,年耗電量占油田總耗電量的20%——30%,為油田電耗的第2位,僅次于注水。游梁式抽油機抽油系統的總效率在國內一般地區平均只有12%——23%,先進地區至今也不到30%,可見降低抽油系統高能耗的迫切程度與難度。

自動調節平衡式抽油機的結構特點決定了其節能特性,具有平衡效果好、光桿最大載荷減小、節能效果好等特點。與同級常規抽油機相比,所配備電動機功率可小20%;以相同掛泵深度條件下油井每度電的出油量相比,比常規抽油機節約能耗35%左右。美國前置型抽油機比常規型抽油機節能31.9%~39.60%,我國該型機比常規型抽油機節能34.9%。因此,完善和發展游梁式抽油機設計理論,研制節能效果顯著的節能型游梁式抽油機對于抽油機井節能降耗、提高舉升系統的經濟效益和我國石油工業發展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和極大的深遠影響。

二、國內外發展現狀及方向。

在世界范圍內,研究與應用抽油機已有100多年歷史。在百余年的采油實踐中,抽油機發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近20年來,世界抽油機技術發展較快,先后研發了多種新型抽油機。抽油機的各項技術經濟指標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目前,世界上生產抽油機的國家主要有美國、俄羅斯、法國、加拿大和羅馬尼亞等。美國石油學會APISpec11E《抽油機規范》中規定,抽油機共有77中規格。美國Lufkin公司生產B,C,M,A等四種系列抽油機:B系列游梁平衡抽油機8種規格;C系列曲柄平衡抽油機64種規格;M系列前置式抽油機46種規格;A系列前置式氣動平衡抽油機26種規格。

俄羅斯生產13種規格游梁抽油機。法國Mape公司生產12種規格曲柄平衡游梁抽油機以及立式斜井抽油機和液缸型抽油機。加拿大生產液、電、氣組合一體式HEP抽油機。羅馬尼亞按美國API標準生產51種規格的游梁抽油機,35種規格的前置式抽油機及前置式氣動平衡抽油機。目前,世界上抽油機最大下泵深度為4530m.,在美國Reno油田使用。俄羅斯抽油機最大下泵深度為4000m。全世界生產抽油裝置的公司有300多家,其中生產抽油機的有150多家。國內在抽油機先進技術研究方面,新油田基本與國際接軌;在先進技術推廣、大面積使用方面,國內則比國外發達國家落后。

尤其是老油田使用的常規游梁式抽油機若用技術先進的抽油機代替,投入成本太高,回收成本周期過長,從而影響力新式抽油機的推廣使用,因此各油田還是以游梁式抽油機為主。為了節能增效,各油田及研究單位采取了各種不同的方法對常規游梁式抽油機進行技術改造,取得了一定效果。目前,國內外各油田使用的抽油機有很多種,總體上可分為:游梁式、無梁式。

1、游梁式抽油機,

(1)常規游梁式抽油機是油田使用歷史最悠久,使用數量最多的一種抽油機。

該機采用具有對稱循環四桿機構或近似對稱循環四桿機構,結構簡單,運行可靠,操作維護方便,但長沖程時平衡效果差,效率低,能耗大,不符合節能要求基本停止了生產。

(2)異相型游梁抽油機是近30余年來改造成功的一種性能較好的抽油機。

與常規游梁抽油機相比有兩點改進:其一是將減速箱背離支架后移,增大了減速箱輸出軸中心和游梁擺動中心之間水平距離,形成較大極位夾角;其二是平衡塊重心與曲柄軸中心連線和曲柄銷中心與曲柄軸中心連線之間構成夾角。其所需電動機功率小,在一定條件下有節能效果。

(3)前置型游梁抽油機其懸點載荷較低,抽油機承載狀況較合理,運行平穩。

減速箱齒輪基本無反向負荷,連桿、游梁不易疲勞損壞,機械磨損小,噪聲比常規式抽油機低,整機壽命長。前置式抽油機可配置較小功率的電動機,節能效果顯著。與常規式抽油機相比,具有體積小、重量輕、節省鋼材的優點。

(4)氣動平衡游梁抽油機,這種抽油機實際上是前置式抽油機的變型。

其不同之處是不用平衡重來實現平衡而是利用氣缸內氣體壓力產生的推力來實現平衡。優點是無笨重的平衡塊,總機重量減輕約1∕3,用調整氣包內壓力實現平衡的調節工作,調整平衡時不用停機,操作十分方便,而且有利于減小減速箱的負扭矩平衡效果好。缺點是氣缸加工費用高。

(5)斜直井游梁抽油機,一般采用常規型或前置型游梁抽油機的基本零部件。

為了滿足井眼中心線傾斜的需要,對部分零部件進行改造。當井斜不大于10°時,可直接將常規游梁式抽油機底盤傾斜安裝或將支架后大腿加長,以保證驢頭切點運動軌跡與井眼中心線重合。當井斜大于10°~45°時,則采用前置式游梁抽油機基本部件,加大驢頭弧面長度,連桿改為可調式,根據井斜大小調整連桿長度,使驢頭切點運動軌跡與井眼中心線重合。

此外,還有很多新型游梁式抽油機,例如兩級平衡游梁抽油機、異型游梁式抽油機、調徑變矩游梁平衡抽油機、懸掛偏置游梁平衡抽油機、活動式抽油機、低矮型游梁抽油機、雙驢頭節能型抽油機、雙井大塔輪游梁式抽油機、游梁式鏈輪抽油機、拖車式抽油機、雙游梁式抽油機、Lufkin斜井抽油機、橢圓齒輪減速器抽油機等。

2、無梁式抽油機。

(1)鏈條抽油機是我國自行研制的一種結構獨特的無游梁抽油機。

具有慣性載荷小、沖程長度大、重量輕、節省電能等優點,已在許多油田使用。工作時電動機通過三角皮帶和減速箱驅動主動鏈輪旋轉,使垂直布置的環形軌跡鏈條在主被動鏈輪間運轉;軌跡鏈條則通過特殊鏈節上主軸銷和滑塊帶動往返架順著機架上的軌道作往復勻速直線運動。鏈條抽油機采用氣動平衡法,抽油機在作往復運動時,電動機的負載就比較均勻。

(2)皮帶抽油機。

近年來,在鏈條抽油機的基礎上,勝利油田與美國EVI—高原泵公司合作,改進設計成功ROTAFLEX抽油機。它主要是用高強度皮帶代替鋼絲繩。它克服了鏈條抽油機大部分的不足,運行平穩,使用壽命長,性能好。

(3)液壓抽油機的研制。

美、蘇等國始于40年代,50年代末期我國也曾進行過研制和實驗,但由于制作工藝較復雜,液壓元件可靠性差和效率不高等原因,發展較緩慢。近年來,由于制作工藝及液壓元件質量不斷提高,特別是采油工藝的需要,又引起人們的重視。它具有無級調節沖程長度、沖次,懸點振動載荷小,控制靈活、方便等優點,可以適應不同的油井狀態。主要由液壓驅動系統、平衡系統等組成。

(4)直線電動機抽油機是國內20世紀末開始研制,21世紀初試驗成功的一種全新抽油機。

它打破了抽油機利用電能轉換為旋轉運動,再經過機械轉換為直線往復運動的模式,而是將電能直接轉換為直線往復運動,簡化了機械傳動過程,有效提高了效率。采用變頻技術實現無級調整沖數,利用無觸點限位控制器實現無級調整沖程,使得抽油機運動規律能夠滿足采油工藝的要求。由于不使用四連桿機構,克服了游梁抽油機加大沖程,減速箱扭矩增加,四連桿尺寸加大,引起抽油機外形尺寸和總機重量都迅速增加,直線電動機抽油機加大沖程只需加高機架,抽油機外形尺寸和總機重量都增加的很少。

采用天平式平衡,平衡效果好,每個沖程絕大部分時間是勻速運動,加速度小,慣性載荷小又可以進一步節能。初步測試結果節能可達50%左右。由此可見,這種抽油機的結構機理上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一種革命,抽油機性能方面有其獨到之處。節能效果顯著,由于結構簡單,造價低,選用了變頻技術,整機造價也不超過常規游梁抽油機。功能獨特,能適應惡劣環境,全天候連續運轉,特別是實現了無級調整沖程、沖數,為智能控制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因此,是一種很有發展前景的抽油機。

此外,還有許多其他類型的抽油機,典型的如曲柄連桿式無游梁抽油機、氣驅動平衡抽油機、柔性桿傳動抽油機、滾筒式長沖程抽油機、滾筒式無連桿抽油機、天車平衡抽油機、數控式抽油機、內燃式抽油機、臥式無游梁抽油機、擺動平衡抽油機、雙泵無游梁式抽油機、雙井游動滑車式抽油機等。

迄今為止,常規游梁式抽油機仍然是油田采油作業的主要裝置,其數量占抽油機總數的1/2以上,但油井長期開發導致地層發生變化,是原來處于平衡轉臺的抽油機處于非平衡裝狀態下,國內抽油機調節平衡主要由兩種方法:一是由人力來調節抽油機自身的游梁平衡重或者移動曲柄滑塊二是當抽油機自身的平衡配重也不能夠繼續調節抽油機平衡時,二是當抽油機自身的平衡配重也不能夠繼續調節抽油機平衡時,通過在抽油機上安裝平衡調節裝置來繼續調節,而經調研分析,目前大部分平衡調節裝置都僅僅是在抽油機上安裝機械部件來實現的。

三、畢業設計畢業設計(論文)主要內容。

本次設計主要是設計可自動調劑平衡的常規游梁式抽油機,使其結構合理,節能高效。主要內容包括:

(1)原理方案設計(總體尺寸,四桿機構)。

(2)運動分析(計算位移、速度、加速度)。

(3)動力分析及平衡計算。

(4)主要部件結構設計、計算。

(5)比較其優缺點。

(6)繪制裝配圖和主要零件圖,計3張0#圖。

(7)完成外文翻譯一份(15000外文字符)。

四、所采用的方法手段以及步驟。

本次設計的內容為常規游梁式抽油機(可自動調節平衡):

(1)認真查閱、收集資料,做到深刻的理解本次論文所要設計的內容。

(2)首先了解游梁式抽油機的工作原理、結構特點,分析目前常規游梁式抽油機的缺點,提出自動調節平衡的方案。

(3)對抽油機設計做出整體安排。

(4)使用的方法是平衡判斷方法,主要有電流法,扭矩法,功率法。

(5)進行機械系統設計。

(6)進行電氣控制系統設計。

五、階段進度計劃。

這次畢業設計的時間為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結合導師的要求和自身的實際情況,決定以下設計進度:

第一階段:1周——3周熟悉論文題目,查找資料,完成開題報告和英文翻譯。

第二階段:4周——10周推導運動學方程,設計傳動系統結構、抽油機結構各零部件結構及研究連桿機構的優化方案。

第三階段:11周——14周繪制圖紙,撰寫論文。

第四階段:15周——16周準備答辯。

參考文獻:

[1]張學魯.游梁式抽油機技術與應用[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19.

[2]黃世清,周傳喜.豎游梁塔架式抽油機的運動分析[J].石油天然氣學報.2019,

(1):155-157.

[3]孫恒,陳作模.,葛文杰.機械原理[M].7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4]張自學,兆文清,王鋼.國內外新型抽油機[J].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4:

55-59.

[5]崔旭明,高桐,閔志繽,陳平,雪松.基于結構優化和復合平衡的常規游梁抽

油機節能改造[J].大慶石油學院學報,2019,32(5):118-120.

[6]張曉玲,于海迎.抽油機的節能技術及其發展趨勢[J].石油和化工節能.2019(2):4-6

篇6

論文關鍵詞:稠油出砂冷采,出砂量,質量守恒,理論推導

前言

稠油出砂冷采(CHOPS)是被實踐證明了的一種高效開采稠油新技術,其技術的關鍵是出砂增加地層的孔隙度和滲透率,形成蚯蚓洞高滲網絡,從而增大稠油在地層中的流動性。然而大量出砂導致地層堵塞嚴重、井筒摩擦加大、管壁腐蝕加劇、地面的處理成本增加以及環境污染嚴峻等一系列生產問題。

為此本文調研前人研究成果[1~5],基于質量守恒定律,通過理論推導出CHOPS過程中的合理出砂量。

1.理論推導

1.1基本理論

以射孔眼處不積累砂子為平衡假設點,則稠油出砂冷采過程可以分為地層內的平衡流動和井筒內的平衡流動兩大部分。

1.1.1 井筒內的平衡流動

基于艾倫(Allen)沉降公式[6],計算井筒內砂粒平衡的條件:

 (1-1)

式中::固體在流體中的沉降速度,m/s;:固體顆粒的雷諾數,無因次;:固體顆粒的當量直徑,m; :重力加速度,取9.81m/s2;:液體密度,kg/m3; :固體密度,kg/m3。

為了使稠油能順利的攜帶出井筒內的砂子,井筒內含砂流體的臨界流速必須大于砂子在稠油流體中的沉降速度,即井筒內攜砂流體的臨界流量滿足如下公式:

 (1-2)

式中::井筒攜砂的臨界流量,m3/s;:井筒半徑,m;艾倫公式中的雷諾數取固體雷諾數計算公式[7]:

 (1-3)

式中: :流體粘度,mPa.s。(注:其他參數同上)

1.1.2 地層內的平衡流動

稠油出砂冷采技術是基于放大生產壓差激勵地層內出砂,通過出砂形成蚯蚓洞,增大原油的滲流通道,最終增加原油的流動能力實現高產的目的,為此本文從生產壓差和蚯蚓洞滲流兩方面闡述層內的平衡情況。

(1)生產壓差的確定

地層壓力是油田開發過程中的核心問題,而合理的生產壓差是科學開發油田的關鍵。JI.G.Menk等人在防砂實踐中推導出油井出砂的最低流動壓力,為指導稠油出砂冷采技術中啟動砂粒運移的合理生產壓差提供了依據,其計算公式如下式[8]:

 (1-4)

式中::地層出砂的最大油井井底流壓,MPa; :巖石密度,kg/m3;:巖石導壓系數,1/MPa;:重力加速度(=9.8m/s2);:產層厚度,m;:地層傾角,(。);:巖石泊松比,無量綱;:巖石顆粒摩察系數,無量綱;:巖石顆粒的內聚力,MPa。

在實際的生產中保持井底流壓小于,從而保證持續的出砂來增加地層原油的流動性。

(2)蚯蚓洞滲流簡化

稠油出砂冷采過程中形成大量的蚯蚓洞,本文從滲流和管流的耦合角度出發,假設蚯蚓洞內的流動是管流形式,根據哈根-泊肅葉定律[9~10]:

單個蚯蚓洞流量公式:

 (1-5)

N個蚯蚓洞流量公式:

 (1-6)

混砂液的粘度計算公式[6]:

 (1-7)

式中::含砂稠油在蚯蚓洞內的流量,m3/s;:生產壓差,MPa;:蚯蚓洞半徑,m;:蚯蚓洞長度,m;:蚯蚓洞個數,無量綱;:混砂液粘度,Pa.s;:含砂原油與原油的相對粘度,無因次;:原油的粘度,Pa.s;:含砂濃度,百分數。

1.2 基本原理

基于質量守恒原理,炮眼處不發生砂堵,滿足地層產出砂與井筒攜砂量的平衡,使地層出砂得以順利進行,從而提高原油采收率。假設地層砂的流動過程經歷如下環節,其流動示意圖如下:

    

地層出砂炮眼處砂堵現象井筒攜砂

圖1 出砂流動過程示意圖

1.3 理論推導

適合稠油出砂冷采技術的疏松砂巖油藏出砂機理十分復雜,影響因素眾多,所以在此作如下假設:

(1)忽略地層復雜的出砂機理,只考慮出砂量;

(2)地層出砂主要是通過蚯蚓洞中的流動帶出地層砂,其流動規律假設為管流;

(3)以炮眼為求解節點,且炮眼不發生砂堵時,則有流進節點和流出節點的砂量平衡,其中每個炮眼的臨界流速為,射開層段內的攜砂量為;

(4)以井筒為求節點時,且井筒不會發生砂粒沉降而堵塞,則設井筒可以提供攜砂液的排量最大為[8]。

 (1-8)

 (1-9)

式中::炮眼中液體的臨界流速,m/s;:炮眼中液體的臨界流量,m3/s;:流入炮眼的臨界流量,m3/s;:射孔炮眼直徑,m;:射孔總厚度,m;:射孔密度,孔/m。

基于上述出砂平衡原理和基本理論假設,要使得地層、炮眼、井筒三處不發生堵塞現象,則必須滿足如下條件:

 (1-10)

其臨界條件是:

 (1-11)

由上式(1-11)可以得出兩種解的合理出砂量:

 (1-12)

代人(1-6)式于(1-12)得:

 (1-13)

通過聯立(1-7)和(1-13)兩式可以得到合理含砂濃度,則合理出砂量為:。

 (1-14)

同理,(1-14)式所得的合理出砂量為:。

2.結論

本文通過對稠油出砂冷采(CHOPS)過程中合理出砂量的分析,基于炮眼和井筒中不發生砂堵現象之上,理論推導出了地層合理出砂量的確定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出砂冷采技術的理論研究,對科學的開發稠油油藏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 Bernard TrembIay.CT Imaging of Wormhole Growth under Solution-gas Drive,

SPE 39638

[2]羅艷艷,李春蘭,黃世軍.稠油油藏出砂量預測方法研究及應用[J].石油鉆采工藝, 2009,31(01):65-68

[3]田紅,鄧金根,孟艷山,曾祥林,孫福街.渤海稠油油藏出砂規律室內模擬實驗研究[J].石油學報, 2005,26(04):85-87

[4]王治中,鄧金根,蔚保華,田紅.弱固結砂巖油藏出砂量預測模型[J].石油鉆采工藝, 2006,3(02):27-30

[5]王春華,唐洪明,田剛,白蓉.渤海稠油油藏適度出砂對儲層物性影響的室內研究[J].新疆石油天然氣, 2007,3(02):27-30

[6]李健,劉尚武,郭廣偉.石灰乳重力沉降除砂沉降速度測定及沉降器設計[J].純堿工業.1996(3):18-20

[7]孫建平.疏松砂巖稠油油藏出砂冷采機理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博士論文.2005:134-135

[8]曲占慶.采油工程基礎知識手冊[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2:126-136

[9]袁恩熙.工程流體力學[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5:110-112

篇7

一方面,石油資源的日趨枯竭是當前世界面臨能源危機的首要因素,而全球各國對于石油的需求卻逐年遞增。以我國為例,20世紀90年代,石油消費的年均增長率為7%,而同期原油開采的增長率則不到0.5%。目前全球探明儲量的石油中,超過60%的部分采用現有技術無法開采,主要為黏度高、流動性差的重油。因此,提高石油、尤其重油的采收率以及廢舊油田的再開發成為近年來世界各國關心的重大問題。

另一方面,石油的開發、生產、使用、排放以及溢油事故等,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破壞生態平衡。據統計,近十年來,每年約有1000萬噸的石油進入海洋,已經造成多種海洋物種的滅絕。石油對油田周邊地區土壤的污染影響了土壤成分和地表生態,致使污染區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內都可能會寸草不生。

環境中石油的輕質組分可經短期被生物降解,而長鏈烴等重質組分在常溫下通常處于固態,生物可利用性差,因此會對環境產生持久的危害。如何解決重油污染是當前面臨的巨大挑戰。

石油微生物研究亟待突破

目前,微生物采油和修復技術已被廣泛應用,并獲得較好效果。

微生物采油技術(MEOR)是目前國內外發展迅速的一項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術。與其他采油技術(熱力驅、化學驅和混合驅等)相比,微生物采油技術具有適用范圍廣、工藝簡單、經濟效益好、無污染的特點,因而成為最具發展潛力和應用價值的采油技術。近十幾年來,隨著生物工程技術和信息技術等高科技在世界范圍內的迅速發展,加上人們對MEOR技術認識的不斷深化,現在MEOR技術已經在更多國家的石油開采中得到應用,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同時許多大學和石油公司的實驗室也加大了微生物采油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力度。

微生物修復技術治理石油污染,是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來減少石油污染物的濃度,消除或降低危害程度。相對其他物理、化學的方法,該技術費用低、效率高、安全性好,而且所能處理的污染物閾值低、殘留少,被認為是最可行最有效的方法。

雖然。微生物采油和修復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并獲得了較好效果,但在石油微生物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等方面都還面臨許多嚴峻的問題。

首先,針對石油微生物降油機制的分子研究還不夠,對于更重要的長鏈烷烴降解機制的了解尚不清晰。當前國內外研究的結果顯示,已經鑒定功能的烷烴降解基因都是存在于常溫或者低溫菌中,并且最高降解的烷烴長度在20%左右。這些研究結果應用價值的局限性直接體現在對于最棘手的高溫深層重油的開采仍然無法解決。所以,進一步發掘耐高溫、油的石油微生物的重要功能基因是今后該領域研究的方向和熱點。

其次,盡管多種石油降解微生物被分離得到,但受生存環境和土著菌株間的競爭關系等因素的影響,不同油藏或地理位置分離的石油菌株只能適應分離地的環境,很難在其他不同環境條件下生存和應用。

另外,由于石油微生物的特殊性和復雜性,致使針對很多菌株的基因操作難于實現,不利于對菌株的進一步改造和利用。

因此,尋找和利用高效的石油(尤其重油)降解基因、開發適用于不同油藏環境的石油工程菌株,是提升傳統石油微生物技術、適應市場需求的必然發展方向。

研究成果和重大發現

美國能源部的數據顯示,微生物采油能提高采油率10%~15%。與國外相比我國還存在較大差距。國際上對石油微生物的分子水平研究仍然匱乏,特別是缺乏以長鏈烷烴為主的重油微生物降解分子機制的研究,成為微生物采油技術遇到的一大難題。

針對此問題,長江學者、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南開大學泰達生物技術學院院長王磊教授于2002年開始組建科研小組,集中力量進行攻關。課題組在天津市科技創新專項資金(市長基金)的支持下。建立了以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生物芯片和生物信息學四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平臺為組成部分的天津市功能基因組與生物芯片研究中心。同時,在“十五”國家“863”計劃的資助下,利用研究中心的先進技術,以一株分離自我國大港油田的采油細菌――嗜熱脫氮土壤芽孢桿菌NG80-2為突破點,綜合運用國際前沿的基因組學和功能基因組學的方法開展深入系統的研究。

目前,研究成果已于2007年3月27日在具有國際重大影響力的學術期刊――PNAS(美國科學院院刊)上發表,論文的作者均為南開大學教師或學生。該研究成果是石油微生物研究領域的重大發現,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廣泛的應用前景。課題組已對研究成果中的關鍵發現申請了國際專利保護。

發現一:NG80-2,能降解重油的微生物

南開大學介入石油微生物的分類和應用基礎等研究領域已有20多年的歷史,分離篩選了紅球菌、假單孢菌、芽孢桿菌等大量石油微生物,部分菌株應用于油田的現場開采試驗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上世紀90年代,南開大學科研人員在天津大港油田發現了一種嗜熱脫氮土壤芽孢桿菌,師生為它取名“NG80-2”。它在45至73攝氏度的條件下存活,能以原油為唯一的“食物”,具有獨特的降解重油和產生表面活性劑的能力??梢蕴岣咻p質烷烴與重質烷烴的比例、有效改善原油流動性。但10多年來。它的基因“密碼”仍然未知。

發現二:LadA,清除重油污染的“理想候選者”

對NG80-2基因組遺傳信息的解密和代謝途徑的發現,是王磊教授領導的科研小組經過近4年的努力完成的。

在破譯NG80-2基因組序列的基礎上。結合蛋白組的分析。課題組最終在國際上首次鑒定了長鏈烷烴(俗稱“重烴”)的微生物降解途徑。他們從中發現了一種關鍵的生化酶,它能幫助細菌將重油的主要成分――長鏈烷烴降解為小分子。

研究發現,NG80-2能夠大量產生這種生化酶,課題組將其命名為“長鏈烷烴羥化酶”(LadA),它是降解長鏈烷烴的關鍵。課題組還得到了分離和富集這種蛋白的簡單方法,并詳盡研究了它的功能。這種蛋白被形象地稱為――對付石油污染的“理想候選者”。王磊教授介紹,已有的利用微生物處理石油污染的方式,缺陷在于效率比較低,而且往往只能適用于輕油。更重要的是。人們對于微生物如何處理石油污染的分子機理尚未形成確定的認識。而對LadA進行鑒定以后。就能改良細菌的品種,擴大其應用范圍,提高處理效率。

同時,根據基因組破譯所得到的信息還發現。NG80-2具有降解復雜芳香烴等多種特殊的代謝途徑,表明它能夠適應很多不同的環境,具有較強的生存能力,因此潛在的應用領域很廣。由于這是一種嗜熱菌,在地下的高溫采油工作中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這是國際上首次發現重油降解基因和途徑,對于石油污染的生物治理和微生物采油技術的革新具有重要意義。是石油微生物研究領域的重大突破。

后續工作和應用前景

南開大學的這項研究工作,也為興起于上世紀70年代的微生物采油帶來了新的希望。早在上世紀80年代,大港油田的現場試驗就表明NG80-2可有效提高采油率達6.6%。

目前,王磊教授課題組在上述重要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正在對NG80-2的代謝網絡、環境適應性的分子機理和功能基因的改造進行深入研究,并開展針對其他特色石油微生物的基因組研究。致力于在國際上首次采用基因工程的手段開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具備獨特高效降解重油能力的新型石油工程菌、酶制劑和耐高溫生物反應器等系列產品,實現野生菌種降解能力的大幅提高(50%以上)。

篇8

關鍵詞:青年;人才培養;企業發展

一、探索青年人才培養機制的重要意義

培養青年人才是礦業開發總公司不斷發展的實際需要,也符合當代青年人注重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公司近幾年內外部發展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在市場拓展中人才緊缺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因此,探索適合公司實際情況的青年人才培養機制對于公司的長遠發展和青年的個人發展來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公司青年群體的主要特征

(1)崇尚張揚自由個性。目前企業中的青年群體以“80”“90”后為主,他們注重個性展示,強調與眾不同、特立獨行的行為方式。由于都是獨生子女,一方面吃苦耐勞精神有所減弱,另一方面團隊協作意識有待加強。

(2)注重發展空間提升。青年群里面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具有干部身份的正規大專以上學歷應屆畢業生在個人發展上更注重崗位上提升的發展空間。另一部分技校畢業生群體更加側重薪酬待遇上的提升空間。

(3)缺乏實踐操作經驗但可塑性強。當前青年人一方面由于長時間的應試教育導致實踐經驗缺乏,程式化的知識結構和實際應用脫節。另一方面當前處于信息爆炸時代,青年人通過更加便捷、廣泛、全方位的信息滲透渠道接觸到多學科交叉,門類齊全的知識,因此思想解放、思維開闊,創新性和可塑性強,樂于挑戰自我。

三、青年人才培養機制的探索

(一)探索以入職教育方式引導青年快速融入公司企業文化

公司每年都集中對新招聘的青年員工開展廠級、基層單位、車間(班組)層面的“三級”教育。在新員工入場的第一堂課播放反映公司發展歷程的視頻紀錄片,讓員工了解公司的發展歷史和核心價值觀,建立初步印象,引導精神層面企業文化融入。在入職教育課堂上還安排技術專家對公司的先進工藝技術進行講解展示,引導青年了解公司創新文化。同時開展職業道德和黨建課堂,培養員工職業道德素養。

(二)探索以技術課題引導青年強化專業水平提升

(1)以簡單課題幫助新入職青年指明學習方向。由于當前應試教育的一些弊端,導致部分青年人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欠缺,獨立思考能力不強??陀^上由于課本內容與實踐操作相差較遠,青年人在初走上工作崗位時內心反差較大,感覺比較茫然,不知從何做起。針對這種現象,公司通過對新分配的大中專畢業生采取分配較為簡單的課題方法,達到讓青年人帶著目標,帶著問題去思考學習。通過課題任務一步一步取得成績,培養青年人的自信。同時通過課題由易到難,逐步加深的方法,讓青年人走“階梯式”的穩步成長道路。

(2)以復雜課題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新分配的大中專畢業生和技校畢業生基本在生產一線,要經歷較長時間的學習考察才能逐步挖掘優秀人才,同時由于放在同一崗位上考察,不利于優秀人才的快速成長。我們通過復雜課題任務考察青年素質。課題任務中既包含合作又包含競爭。通過對課題任務完成優秀的青年人才的重點考察,發掘青年人才隊伍中的優秀人才,使得他們從籍籍無名的“隱性”人才變成走上前臺的“顯性”人才。通過對選的優秀青年人才進行重點培養使得他們能夠盡快走上重要的崗位。在重點培養過程中不斷加深其課題難度,強化專業素質提高。目前通過這樣的方法已經選拔了13名年輕人才成為公司的管理人才,占近幾年引進青年人才總數的31%。

(三)探索以“導師帶徒”讓青年成長步入快車道

(1)通過一位嚴格的經驗豐富的師傅加大普通人才的培養力度。培養一批優秀的“崗位能手”。 人才應該是“金字塔型”的,既有崗位上做出突出貢獻的拔尖人才、高科技人才,也應有立足崗位,熟練掌握操作技能的普通人才。在崗位技能人才培養,通過給技校以及大中專畢業生安排技師以上經驗豐富的員工為師傅,并簽訂“師徒協議”保證效果。近幾年,公司通過這種形式已經在青年勞務工中培養出作業技師,作業副隊長,公司技能大賽獲獎采油工等優秀的青年崗位能手50多名。

(2)通過高水平的專業導師強化優秀人才的培養力度,培養一批優秀的青年“領頭雁”。在青年專業技術人才培養上開展“導師制”活動,加快優秀青年“領頭雁”的步伐。通過雙方自愿,師徒雙向選擇的方法,讓優秀的青年人才和總公司的主任工程師、副主任工程師和高級工程師開展師徒結對。通過角色換位法、定向培養法等方式提升活動效果。通過中期考核、終期考核實施過程監控和追蹤,通過每年一度青年人才技術論文交流會檢驗成果。這樣的培養方法下,按照青年人才整體水平差異分為A、B、C三個層次,重點培養A類人才成為各方面的“領軍人物”。避免人才培養“一鍋粥”的弊端,做到合理分化,實現“三級”梯隊人才布局。

(四)探索搭建展示舞臺促進青年人才自我激勵

(1)不斷強化內部培訓,積極爭取外送培訓,搭建一個學習展示能力的舞臺。公司一方面加大內部培訓力度,開展每年一次的青年骨干全員輪訓班,另一方面外送優秀人才參加國際化英語培訓班,作業監督培訓班等外部培訓,通過這些不斷地學習不僅使得他們自身水平提高很快,同時在學習中也展示了他們較強的綜合素質。

(2)鼓勵青年人才積極參加各種競賽活動,到不同崗位鍛煉,搭建一個競賽展示風采的舞臺。公司通過每年舉辦職工技術大賽,大學生專業論文交流會等多種手段給青年人一個展示自己風采的舞臺。積極組織選送年輕人參加局青年創新創效論文比賽以及英語風采大賽等各種競賽活動。

(五)探索營造和諧氛圍關心青年人成長

(1)關心青年人思想動態的變化,幫助青年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針對很多剛畢業走出校門的學生社會經驗缺乏,受到挫折后容易產生自暴自棄的情緒,對于未來發展比較茫然,找不準方向等現象。公司基層黨支部定期組織青年人開展談心活動,建立“七必談”工作機制,幫助青年人走出困惑。各單位還以為員工過生日,給青年員工營造家的氛圍,幫助青年人成長。

(2)幫助青年人解決后顧之憂,創造“無壓”成長環境。部分一線青年,尤其域外、海外年輕人由于重心放在工作上,耽誤個人問題,公司團委積極組織“青春有約”活動幫助青年解決個人問題,解除后顧之憂。

四、幾點啟示

(1)青年人才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單一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能獨立完成的,要求更多部門通力合作。(2)在注重青年管理人才培養的同時,不能忽略基層崗位青年人才的培養,因為所有的數據分析,思考都是建立在基層資料基礎上的。(3)要正視青年人身上的一些缺點。由于當代青年人身上存在著一些帶有鮮明時代特征的烙印,要因勢利導,去粗取精,實現傳統與現代思想的更好融合。參考文獻: